楞严经直解-明-广莫卷八

卷八 第 834b 页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直解卷第八
明古杭云栖寺后学沙门 广莫 直解
篽儿优婆塞 李太冲 校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至)具足如斯虚妄乱想。」

【这一节经重明生类互具倒心而生起下文也如
是下牒前生类以明互具之意然据互具颠倒之
语则知各类所有八万四千乱想亦应互具以明
业力不可思议良由乱想从颠倒发故详夫妙圆
真心不可思议具足恒沙性德翻此性德以成乱
想有何筹算故喻云犹如捏目乱华发生捏目喻
颠倒乱华喻乱想可知。】

「汝今修證佛三摩提(至)洗涤其器后贮甘露。」

【这一节经佛示除倒之法以净其器则妙道可期
而證也阿难原问佛三摩提故佛拈其所问而答
也本因乱想指上十二生类各所具者欲除此想
立三渐法称渐次者即指三法有渐次故如净器
卷八 第 834c 页 X14-0834.png
下设喻明三渐之意净器喻行者因心除去二字
正喻三渐初功毒蜜喻十二颠倒详玩汤水灰香
之喻汤水犹粗洗灰香是细洗盖汤水喻地前四
十心灰喻四加行香喻十一地观智甘露是天所
降者服之得长生喻所證法身證之得不生灭故
又一解汤水喻诸位正定灰香喻诸位所具功德
法香甘露喻法身后贮二字应上先净意谓先净
因心后證果德此喻通譬诸位也若谓登初住去
破一分无明證一分法身则有次第净次第證义
此乃不次之次今文约通途说故云后贮甘露。】

「云何名为三种渐次(至)三者增进违其现业。」

【这一节经徵列三渐之名也此但徵列名数解见
下文一云修习者佛令行者防修形器熏习净法
为入證之初门也除助因者五辛为助正性之因
故应除之二云真修者刳杀盗淫则生死轮回息
故云真修然又修习是助行真修是正行故刳正
性者正性即指杀盗淫为众生之正性故圆觉经
云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即此意也三云
增进者上二是一助一正正中但戒身业三事其
义未深今则增进其行使六根不流逸前境返流
全一六用不行校上渐深故名增进违现业者谓
违返六根现行之业也下释义中三皆结称增进
以三义递进故也。】

「云何助因阿难如是世界(至)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卷八 第 835a 页 X14-0835.png

【这一节经承上别释三渐名义此先释助因也助
因见前解如是下出食辛之由谓十二类生各有
形命非食则死故云不能自全依四食住者食以
资益为义十二生类禀报不同所食亦异故有四
种食也此十二类摄尽三界众生是故人畜有执
受身者段食益之鬼神无执受故触食益之色界
思食益之四空无身唯保第八识以识为食则以
识食益之上二界无香味二尘故无段食馀三食
遍三界故按成唯识第四引契经说有四种食一
者段食变坏为相谓欲界系香味触三于变坏时
能为食事段是分段食有分段故唯欲界有二者
触食触境为相谓有漏触才取境时摄受喜等能
为食事触是触著触诸柔软细滑冷煖香气等境
而生喜乐以喜乐益身为食义故三者思食希望
为相谓有漏思与欲俱转希可爱境能为食事思
是思量以希望心任持不忘如彼悬沙望梅能止
饥渴皆思食义也又如色界以禅思为食故然称
有漏思者通善恶二途如十二类中有色无色有
想无想等禀报是恶而思食义与色天同故四者
识食执持为相谓有漏识由段触思势力增长能
为食事由前三食势力增长执持所增长义资益
身心即为识食此识虽通诸识以第八执持胜故
食义偏胜是故佛说下结食住义住者由食得续
形命故名住也阿难下正明食辛非行者所宜食
卷八 第 835b 页 X14-0835.png
甘二句先明食有利害利害二意可知盖指五辛
为毒类也虽不致死能发淫怒非毒而何是故求
正定者当断此也五辛者按梵网经云一大蒜二
茖葱三慈葱四兰葱五兴渠天台梵网疏云大蒜
是胡葱茖葱是薤慈葱是葱兰葱是小蒜兴渠是
蒠蒺云栖大师发隐谓兴渠云蒠蒺者蒠是芜菁
或云胡荽或云阿魏名义集云兴渠此方无故不
翻出于阗国叶似蔓菁根如萝卜生熟皆臭此五
通名为菜熟食气浊故发淫生食辛臭更厉故增
恚如是世界下正明行者不宜食之所以宣说十
二部经属慧修三摩地属定虽有定慧持心若不
断辛诸圣贤辈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便故文
皆可了末阿难下结第一渐名。】

「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至)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这一节经承上别释三渐名义此次释正性也正
性如前说如是下详明刳正性所以戒淫可知不
餐酒肉者酒能乱性助欲性故肉能伤慈起杀心
故以火净无啖生者防辛秽而助嗔故是修下诫
其必刳正性方有出世分故当观下三句示对治
法欲如毒蛇毒齧法身丧慧命故欲如怨贼劫法
财夺功德故四弃八弃见前解声闻戒浅但执身
故菩萨行深身心并治故淫戒成无相生义杀戒
成无相杀义加以偷劫不行则无负于世出三界
必矣是清下由刳正性心强报得六根清净相似
卷八 第 835c 页 X14-0835.png
解发故云即以父母肉眼见十方界按法华文句
云梵王报得天眼在于巳界遍见大千大千外有
风轮障眼不能见外又法华论云眼能见大千内
外应是天眼那名肉眼智者大师辩云此是圆教
相似位因经之力有胜根用既未发真不得称天
眼犹名肉眼是分段之身故称父母所生虽云肉
眼具五眼用见大千内外今经以父母所生肉眼
同彼所辩大约以刳正性心强得感此验以显经
功之胜也乃至得大神通游十方界等皆是六根
清净位的义理然今三渐既未入位云何先具此
用辩在下文是则下结第二渐名。】

「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至)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这一节经承上别释三渐名义此又次释现业也
现业者由六根流逸六尘现行所作业名为现业
阿难下诫令违此现业如是持戒人者牒上刳正
性人既能持戒心不贪淫此不贪淫语不局男女
交媾为淫眼取色耳取声乃至意取法尘皆名贪
淫故云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外不逸旋转欲流
自归元觉偶合也谓六尘不缘六根无偶六既全
一则外用不行矣十方国土即六尘境若根尘偶
合之时杂乱浑浊今既全一则复元明妙湛不废
外尘外尘自净所以但不流逸外之国土宛然如
故不为碍也故云十方国土皎然清净又以譬明
谓如琉璃内悬明月琉璃喻全一之心明月喻外
卷八 第 836a 页 X14-0836.png
境不著外境即是如如故下云如来净妙皆现其
中其中指全一之心也然以如是因心必获无生
法忍矣无生法忍指果證而言前第二渐中指通
六根相似位今无生忍即属初住以上从是下二
句正判三渐为圣位初基故云从此发行安立圣
位是则下结第三渐名阿难初问至何渐次得修
行目意正问此佛乃立三渐次以答之又此三渐
文义高下浅深难决何以故如第一渐除助因者
可知第二渐中刳正性者刳杀盗淫心其文乃至
偷劫不行等是刳正性之本义也是清净人乃至
得大神通等辞盖属刳正性之功效也宛似六根
相似位的文相则非三渐本义乃是悬示后位功
由于此第三渐中违现业者是持戒人乃至于外
六尘不逸是牒上义从尘既不缘乃至如来净妙
皆现其中盖属违现业之功效矣获无生忍者乃
悬示后之所證然此三渐以往自当浅深次第为
论则诸圣位不滥古师直作三渐本义解者非矣
抑之太下扬之太高配位不定幸达者深思而详
察焉。】

「阿难是善男子欲爱乾枯(至)未与如来法流水接。」

【这一节经承上发行安位此初明乾慧地也是善
男子即指上文修三渐次的人以后历信住行向
地等初文皆有善男子之言总是这个人盖以一
人进修历位而说古师乃配外凡内凡等义恐翳
卷八 第 836b 页 X14-0836.png
人眼今不复用然其内外凡圣之说理固有之即
指这个行人阶梯浅深位序之名耳如世间人初
登乡荐次由进士以历邑宰京乡后至台鼎位极
人臣总是前头登乡荐的人以后望前位序高下
悬绝矣今经游历圣位亦复如是欲爱下四句承
上义说由前六用不行返流全一则诸欲爱乾枯
以其根境合时内执受心坚固暗塞今由根境不
合不续馀生故内执受解脱而空明矣昔之缠缚
今得解脱昔之暗塞今得虚明虚明之性即是智
慧执心既虚无复所杂故云纯是智慧然此慧性
本明而圆照映十方蓥者金色外映为蓥今之慧
光外映亦如之也由欲爱乾乃有此慧名乾慧地
此结显初位之名也末二句出其位义尚浅谓欲
习初乾未与如来中道法流水接故此未属正位
按吴兴解云大品般若明十地初立乾慧天台于
圆教判信前立五品住且曰义推如大品乾慧地
也噫智者隋时此经未至而所立名悬契佛心非
圣人孰能是哉愚按天台五品文相与今经异意
必各陈其说义或同耳欲习下明今位发轫之初
才乾欲爱乍得初𦦨故称乾慧若校后位所发智
慧则今之慧犹属习气是故未与中理水接如来
果人也法流水者确指中道法说流水二字约喻
说盖中理三德秘藏源远流长混混不竭故喻如
流水也今未与接者后位十信犹称相似相似对
卷八 第 836c 页 X14-0836.png
分真说良以行未履真但邻乎真故称相似登分
真位方接法流相似未敢云接况今乾慧乎长水
疏云今经第三渐次便得无生法忍此讹矣若彼
三渐便得此忍今位何故犹未与接盖无生忍即
是中理法流是知长水孟浪不思之甚也。】

「即以此心中中流入(至)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这一节经承前发行安位此次明十信也信者信
中道理也故云中道纯真名信心住信中道理故
称妙信后之念进慧等九位皆为信之妙德故以
信冠其首通名信位即以下明初信也谓即以乾
慧心流入中道之中而此流入之心乘中理故乃
能开发此心圆妙之用敷即发义然此圆妙之用
昭昭于心目之间没有半点疑滞故称圆妙从此
不偏不滞妙圆信中重发真妙依信发妙增进无
滞然非生灭故称妙信常住由常住故一切生灭
妄想灭尽无馀也能信是行者因心所信是中道
理杂妄既尽故云中道纯真以所从能全理成信
名信心住也住即是位真信下明二信也真信明
了一句牒上初信义上云从真妙圆重发真妙故
称真信又上云妙信常住则昭然不昏故称明了
以真信融彻故云一切圆通一切指阴处界等不
为碍故以圆通故乃能忆念三世各无数劫中生
死习气由忆念故一切习气皆现在前无忘即念
故名念住妙圆下明三信也亦承上妙圆之信[淴-心+口]
卷八 第 837a 页 X14-0837.png
中理故纯一真实即此真实精明之信发化无尽
而彼无数劫中生死习气化为一精明矣以此精
明之信进趋中道真净之理以精明进趋名精进
住心字即指此位之心也心精下明四信也初句
亦承上说上以精明之心进趣真净故云心精现
前又上以无始习气通一精明精明即是智慧转
前习气皆成智慧无复馀习故云纯以智慧以智
名位故名慧住以字作用字看谓用智慧进趣后
位也执持下明五信也初句亦承上说谓持上智
慧之明遍乎寂湛理中全智成理寂理常凝常凝
是定故名定住定光下明六信也初句亦承上说
谓上所得定由持慧明而得今定复生光光即慧
性则定慧均明以此明性深入无滞故云唯进无
退即以不退名位也心进下明七信也初句亦承
上说谓上不退之心保护摄持不令散失则安然
无虞此安然之义谓以谛观双寂体用不二无进
之进勤勇无间乃名安然若其能所不忘理智对
敌非安然矣如是行者因心与中理冥符故云与
佛气分交接名护法者法是中理由能保持故称
护法吴兴解云按圆位至此断三界思惑尽即六
根清净之正位也配璎珞经七住对大品般若当
佛地智者云三藏佛位望六根清净位有齐有劣
同除四住此处为齐若伏无明三藏则劣既是发
真断惑之大节故特示云十方如来气分交接觉
卷八 第 837b 页 X14-0837.png
明下明八信也初四句亦承上说觉明即是上文
慧明牒上义也能以妙力者由上保持功力回向
佛光佛光顺出行者心光逆入故云向佛安住此
二句即明上文与佛气分交接之意然非实有佛
气交接秪是因果心光密应本始二觉冥契借言
气分耳上云气今云光上云气者微而未著今云
光者显而无隐矣犹如下约喻以显回光向住之
意双镜相对光明互摄初则此镜摄彼则含二镜
彼摄此镜则含四镜四则变八八变十六十六变
三十二如是互摄互照以至重重无尽愚尝以镜
亲试但望入内圆光小而不见矣故云其中妙影
重重相入法合者双镜譬行人心光与佛果觉行
者因心是始觉佛是本觉本觉入于始觉观行之
中其间妙影谛观光含不可思议曷有尽哉称妙
影者谓此谛观心光非寂非照而寂而照忘能所
绝对待有而无朕空而有灵不一不异非合非离
唯證相应不湛说示故称为妙即以回光向住结
此位名心光下明九信也初句亦承上说指上行
者心光称密回者谓是行者定中心目朗照非傍
人可知故称为密由回向力故方获佛之常住凝
然妙定此常凝定体即是中道第一义谛故称无
上离二边染故称妙净圆融无碍净性亦无故为
妙也行者既能安住于此妙净无为之中此是道
共戒故结名戒住住戒下明十信也初句亦承上
卷八 第 837c 页 X14-0837.png
说住戒是上文义安住道共戒中无依无倚故称
自在由戒自在定乱一致去住无殊故所去随愿
即以愿名位也窃玩十信文义前九俱属内功第
十乃能放心于外初一是信之体后九是信之妙
德体德相成通名信位然其次第竖入则后后胜
于前前在文可解又此十信所称中道犹是相似
中道开发登初住去方是真中妙宗钞云相似者
二物相类如鍮似金若瓜比瓠犹火先煖涉海初
平又云约四喻明相似行人本觉寂照反双相似
而发成相似位三种之觉此觉似真前二喻喻始
似本后二喻喻于相似近乎分真故名相似。】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至)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这一节经承前发行安位此次明十住也住者天
台四教仪明圆教住义谓此位中观现前开佛眼
成一切种智从初至十各断一品无明增一分中
道注云即是十番进发无漏同见中道佛性第一
义理以不住法从浅至深住佛三德及一切佛法
故名十住以真下明初住也以真方便者此住初
显真如故名为真即以真家方便开发前文信位
十心而前十心精纯发辉十用涉入真方便中圆
成初住一心良以真方便心开发十信心故故称
发心住温陵解云真方便妙慧也此十心十信也
孤山谓以初住横开十信非也心中下明二住也
初句心中发明者即发明初住所圆成心如净下
卷八 第 838a 页 X14-0838.png
约喻以明净琉璃喻初住真方便心精金喻十信
心此三句牒上文意以前下方是二住功行谓以
前初住妙心履治为我二住的因地意以中观之
智加功密治前之妙心使其出生无量德用如地
发生万物故喻如地即以此心名治地住也心地
下明三住也初二句承上意说初句心字是二住
能治心地字即前位所履之地也涉知者谓上能
治所治互相涉入俱得明了然此不二而二非实
有能所大约以心融前十用其功愈纯故云心与
地相涉而知也游履下方是三住功行谓乘此涉
知之功遍游无碍四弘六度任运而行不为境所
碍故名修行住也行与下明四住也初句亦承上
说初句行字即上修行之行谓四住因人所行之
行与佛行同即始本冥符也行契中理故云受佛
气分前文七信与佛气分交接与今何异盖前云
接今云受似之校真其浅深可知虽真似不同而
总成佛行故前后皆云气分也如中下引事例理
使人易解故大抵入理既深难以形容故借事以
明人之死阴既现后阴未生中有阴身自求同业
以为父母托后生阴以成胎故凡眼不见冥冥中
一信相通故云阴信冥通今四住因行与佛果觉
谛观冥通如中阴之投父母相似行契佛心故云
入如来种也世以王种为贵出世以佛种为贵故
名生贵住皆从中阴喻边说故既游下明五住也
卷八 第 838b 页 X14-0838.png
初二句亦承上说上以谛观冥契得为佛种则道
胎巳成亲为佛果胤嗣矣人相不缺者人相指佛
相约喻边说故云人相如人六根具足名为人相
例佛以慈悲权实为内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为
外相今五住因人内外事理与佛不异故云人相
不缺方便为权智照真为实智权依实起故称方
便具足住容貌下明六住也亦承上说上云人相
不缺故今承云容貌如佛谓六住因人外貌如佛
内心亦同以内外适中故名正心住也身心下明
七住也初句亦承上说身者即容貌也心者即上
心相亦同之意合成者谓七住因人内外合成佛
德日渐增益唯进无退名不退住也十身下明八
住也十身有二种一者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
来身法身智身虚空身业报身众生身国土身二
者如来身中自具十身谓菩萨身愿身化身力持
身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然此
二种十身如来悉具今此行者因相如佛亦具足
故一一称灵觉性故故云灵相一时具足者指圆
教一成一切成意如秋月当空其光遍满圆无际
故以始本初会具体而微故称童真住也形成下
明九住也上云十身具足犹在胎中今承上十身
形成满月出胎亲为佛子故名法王子住也温陵
解云自发心至生贵名入圣胎自方便具足至童
真名长养圣胎至此长养功终故名出胎王子孤
卷八 第 838c 页 X14-0838.png
山解出胎义谓破第九住无明又从体起用故如
出胎愚谓此解未切盖真心隐于藏识觉义未显
如孕胎中今乃识破觉圆名出胎耳然亦须照应
后位而说始无浅深之滥表以下明十住也上虽
出胎称法王子年在幼冲名未成人今则年齿方
刚堪绍位委政故引王义例明谓如国王见世子
长成乃集诸王百僚取四海水置金瓶内王执此
瓶灌太子顶是时即名受王职位此即表以成人
之意既表成人出就东宫王乃委诸国政分摄教
令此明委政之意彼刹利下明受职之意吴兴解
谓太子世子异其文耳春秋传曰会太子于首止
礼云文王世子皆天子之子也若指文王说文王
为西伯盖诸侯也故知诸候之子为世子天王之
子为太子今文上言太子下言世子约通途汎说
吴兴犹自未真温陵解云言以国事分委则非正
付国位特表成人而巳盖此方极十住若十地满
乃堪正付故华严十地菩萨受佛职位比轮王太
子受职夫发心必治地治地乃修行修行然后生
如来家而具觉相同佛心长道体圆十身为佛子
任佛事此十住始终之序也又今文约事例明十
住因行始终之义学者不可以实事会也。】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巳(至)性本然故名真实行。」

【这一节经承前发行安位此次明十行也四教仪
注云从十住后实相真明不可思议更十番智断
卷八 第 839a 页 X14-0839.png
进破十品无明一行一切行念念进趣流入平等
法界海诸波罗蜜任运生长自行化他功德与虚
空等故名十行位也今文成佛子下明初行也初
句承前中阴事例说前既表以成人巳成佛子具
有如来无量妙德妙德即是十身灵相等也乘此
妙德故令十方众生随顺不逆上具下顺故生欢
喜即以欢喜名行也下经初地亦名欢喜与今名
同义别盖有浅深贤圣之殊故也善能下明二行
也初二句承上意说上文以自行化他二俱随顺
故生欢喜今则全在利他故名饶益然亦不无自
益也饶是丰饶无不益故名饶益行也自觉觉下
明三行也谓上不拒一切佛法以自觉则难行能
行而不拒也下不拒一切众生以觉他则怨亲等
观而觉之上下不违则无嗔恨故以名行也种类
下明四行也种类二字承上自觉觉他行说意谓
自觉种类之行出生无尽故能觉通如来也觉他
种类之行出生无尽故能穷未来际以度生也二
行充满等三际遍十方名无尽行也一切下明五
行也一切者即指上文种类所出一切行也此一
切种类别异无量而行行契合于同同指一心说
谓虽众行繁兴元不动乎一心故云一切合同也
乘一心而行乎众行则种种法门未有违于心者
故无差误由无误故即离痴乱故以名行也华严
经云此菩萨于一念顷得无数三昧了知此三昧
卷八 第 839b 页 X14-0839.png
同一体性乃至得一切法真实智慧与今义同大
约今经證位与华严合看会悟居多也则于下明
六行也谓于一心同中显现种种法门之异此为
即同而异也一一法门异中各各见乎一心之同
此为即异而同也同即是寂异即是照即寂而照
故即同而异也即照而寂故即异而同也寂不碍
照照不碍寂寂照同时兼正不紊名善现行也如
是下明七行也如是者承上义说上现众行乃是
能缘心也今十方空中所有尘刹乃是所缘境也
一尘中现十方界尘尘皆尔尘中现界界中现尘
一多无碍大小相容相收相入无碍无著此境之
妙也所缘之境既妙正显能缘心亦妙也能所俱
妙以所显能名无著行也种种下明八行也种种
者即指上文现尘现界能所遍现等也谓种种行
相现前咸是般若波罗蜜多乘般若而行众行则
行行是般若故盖前众行无出六度六度中以般
若为第一故以智度融之则五度皆趣智度是故
咸是般若也如真丹在手草木瓦石皆化成金于
诸度中般若极尊重故故以尊重名行也波罗蜜
多译云到彼岸是究竟极尽义也如是圆融下明
九行也初句亦承上说谓以六度圆融则一切法
行尊重胜妙故皆成就诸佛轨则任运无碍行行
契中故名善法行也一一下明十行也一一亦承
上众行说谓上众行一一契中皆是清净无漏寂
卷八 第 839c 页 X14-0839.png
灭之行即众行繁兴当体即是一真如心无作无
为性本然故一一称真名真实行也详夫前十住
文义全是悟理故托长道胎游觉胤事例以明之
也今十行文义全是出假以明中道故约众行显
真实也。】

「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至)名法界无量回向。」

【这一节经承前发行安位此次明十回向也释回
向者华严疏云回者转也向者趣也转自万行趣
向三处故名回向回向不同有其十种其三处者
谓众生菩提实际上二是随相实际是离相又三
复开十一回自向他二回少向多三回自因行向
他因行四回因向果五回劣向胜六回比向證七
回事向理八回差别行向圆融行九回世向出世
十回顺理事行向理所成事又云前十义中初三
皆回向众生次三皆回向菩提次二回向实际后
二义通于果及与实际又按华严十回向全篇是
愿故以十向名十愿也今初满足下亦承上说满
足神通成佛子巳者牒前十行皆是称性神通一
切同异诸行无出此十故云满足神通如是修行
皆合如来清净轨则故云佛事纯洁下二句正明
初向谓上十行佛事一一称真如性故故云纯洁
精真既纯既精则无留患当度下四句以实事遣
迹良由前十行中出假事多因度生而修万行然
巳行融中道岂复有能所未空之迹耶盖深防细
卷八 第 840a 页 X14-0840.png
过戒谨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缘影不说人何以知
故此重遣云菩萨若有能度所度之迹未空则四
相宛然全属有为故令灭除度相回转无为因心
趣向涅槃无生灭路故结名云救护众生离众生
相回向救护即度义故彼钞又云回向二字是能
回之愿救护等名是所回之行下皆仿此坏其下
明二向也初句承上意说谓有能度所度是可坏
者今则灭除度相坏其可坏又拂迹云若能坏之
心不空亦复可坏故须远离诸离方名不坏也诸
离者非一重离可尽故称诸离如圆觉云远离为
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诸幻既离觉心
不动不动即不坏也与今义同但今文略耳能离
既尽无坏不坏名不坏回向本觉下明三向也初
句亦承上说不坏即本觉不动不动即湛然义菩
萨之始觉齐乎佛之本觉名等佛回向等是平等
即齐字义精真下明四向也初句亦承上说精真
即本觉湛然义湛然故精真也谓此菩萨因地之
心齐于佛觉故能精真发明则因地如果地矣上
云觉齐佛觉今云地如佛地盖上初齐今则既齐
而复履以成地发生一切德用因地德用与果地
德用无二故云地如佛地德用周遍无乎不在故
名至一切处回向世界下明五向也初句亦承上
说世界即地义属依如来属正此明依正交涉身
土一如得无挂碍菩萨乘上文地中所出生功德
卷八 第 840b 页 X14-0840.png
无尽藏故故名无尽功德藏回向于同下明六向
也初句亦承上说上文五向中约出生无尽边论
今六向中正明德用故重牒同佛地之同心即以
因果二地中各各出生清净本因此因是所依因
依此本因修万行故然则有因因有果因因地中
所出生者名因因果地中所出生者名果因此二
因者皆名所依依此二因发挥众行取涅槃道然
此二因即是平等善根以清净故得称平等菩萨
皆能随顺故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真根下名
七向也初句亦承上说上文平等善根一一称真
如体故故称真根真根既成则上而诸佛亦如下
而众生亦如佛及众生皆是菩萨本然自性本然
自性即是妙心然则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文中但
明众生不言佛者略耳性圆成就者即承上句说
谓生佛即心吾心圆具今圆具之心成就是理理
不失事故云不失众生亦不失佛心佛众生三皆
随顺平等观之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结名
亦但指生而言义该心佛方称等观即一下明八
向也初句亦承上说一切法者即指上文心佛众
生而言十界十如皆具也即一切法是俗谛义无
法不摄故离一切相是真谛义荡诸相故唯即与
离二不著者是中道义双遮照故中即真如故结
名真如相回向华严经中都约譬说今经直约法
说彼此义同也真得下明九向也初句亦承上说
卷八 第 840c 页 X14-0840.png
真得所如者谓亲證真如简非谬故上真得字是
亲證义下所如即所缘真如也若能亲證真如则
所向无碍法法皆如不为法所缚故无缚即是解
脱故结名无缚解脱回向然无缚与解脱略有分
别盖无缚是解脱因解脱是无缚果是故结名双
出其义性德下明十向也初句通承前九谓前九
所修回向皆属性德性德即真如性德性德既圆
成矣则超一切分量凡一切分量数量俱不可量
故云法界量灭华严疏云以称法界之大智回等
法界之善根向同法界之大用成法界之行体此
则位满性圆故标法界之名彼经法界上有一等
字今经略也疏又云等何法界此通四义一理法
界二事法界三理事无碍法界四事事无碍法界
各引文證今经亦应通之以法界量灭故结名法
界无量回向疏释无量有二一无分量即理法界
二无数量即事法界前九回向明依体起用此明
体用无碍圆极自在故与今义同然今经十向亦
通三处初二及七义向众生三四五六义向菩提
八九义向真如十总摄向于法界真如即实际与
彼疏三处同。】

「阿难是善男子尽是清净(至)二无所目名世第一地。」

【这一节经承前发行安位此次明四加行也四十
一心者即承前乾慧及信住行向各十名四十一
次成下是生起加行文也言加行者谓造理既深
卷八 第 841a 页 X14-0841.png
功用愈密顺理决择微细所知障故大抵登地功
高未易便入必先微密其观照空荡其禅那然后
莅斯圣地故称加行彼别教义指前三位谓之三
贤十地谓之十圣以贤望圣故须加行以入今经
乃圆教义亦复有此加行华严不开此四未详所
论独唯识论开此加行今经全与彼同窃意彼论
是别教义今经属圆何其文相位次与彼相同故
须引彼释也唯识出加行意云现前立少物谓是
唯识性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故须加行拂其
缘影也吴兴解谓[橘-矛+隹]李曰据璎珞等经皆不别列
四加行位若唯识等论则以地前四十心为外凡
十回向后别明煖等为内凡加行位私谓今四加
行正如唯识所说也彼于地前分内外凡位者乃
别教一途之义以登地是菩萨圣位圣位难入故
用此加行问今经圆教何用别位乎答借别名圆
斯有其例如仁王经云三贤十圣住果报是也今
文称妙圆加行者从前十信初文即云中中流入
圆妙开敷从真妙圆重发真妙据此十信之初早
巳称妙称圆信知此经始终称圆圆教是巳又若
以今文妙圆校前妙圆云泥可辩矣圆之又圆妙
之又妙后后胜于前前如云十四夜月十五夜月
意同即以下明煖位也佛觉即是佛智是果巳心
是因用佛果智为巳因心也若出未出者出是显
义此位创得佛智功用未纯若显未显之际故云
卷八 第 841b 页 X14-0841.png
出未出也下以喻明犹如两木钻火两木譬佛智
与因心也火譬由智所明之道火未出时煖相先
发若出未出之际故云欲然其木此则名为煖地
地是位义按唯识文义详显可解引彼释此令人
易明彼云依明得定发下品寻思观无所取立为
煖位谓此位中创观所取名等四法(名义自性差别)皆自
心变假施设有实不可得初获慧日前行相故立
明得名即此所获道火前相故亦名煖今文佛觉
即彼慧日初得慧日之明约定说故名明得定也
明得定即煖义故今文太简当取唯识论合看可
得又以巳心下明顶位也初二句翻前义说前则
回佛智为我因心今则援巳因心成佛智所履前
则藉果行因今则援因成果也言依不依者谓前
之煖相未及当分今乃过于当分故云身入虚空
下有微碍身入虚空故非依也下有微碍故云依
也由此似依非依过于当分故称顶位盖顶者将
超未超之谓也如登下三句约喻说可知唯识云
依明增定发上品寻思观无所取立为顶地谓此
位中重观所取名等四法皆自心变假施设有实
不可得明相转盛故名明增寻思位极故复名顶
盖前称明得者言初得慧明今称明增者盛故言
增也文义可解当熟玩有得也心佛下明忍位也
前二是果智成因因心成果今则因果平等故云
心佛二同心是因心佛是果智唯因与果两融不
卷八 第 841c 页 X14-0841.png
偏故云善得中道如忍下约喻明也如人忍事于
怀欲发故非怀畜内故非出有事存心转侧未剖
故名为忍喻此行人因心与果智平等默容犹未
能两忘故称为忍唯识云依印顺定发下品如实
智于无所取决定印持无能取中亦顺乐忍所取
能取相待立故印顺忍时总立为忍印前顺后立
印顺名忍境识俱空故立忍名盖前二义观所取
境上说初用下品寻思以下品故力弱次用上品
寻思以上品故力强以此上下二品寻思破所取
境则所取空故云观无所取寻思即禅思也今忍
位中则用实智破能取识印前境空顺后识空故
名印顺印顺即忍义也盖忍是智之前相例如小
乘八忍八智同耳数量下明世第一也初句承前
心佛意说心与佛是两头语中道是中两头属边
中边即是世间数量今则数量销灭中边皆忘下
二句承上句说谓迷与觉是两头属边以对中道
是二数量既灭则中边二名不可得故云二无所
目数量是世间法今既销灭则超诸世矣为最胜
故名世第一地也唯识云依无间定发上品如实
智印二取空立世第一法谓前忍中唯印能取空
今世第一地双印二空从此无间必入见道故立
无间名异生法中此最胜故名世第一法论文详
显可證但彼以初地为见道位故有入见道之言
今经圆教登初地巳破三十一品无明岂此始称
卷八 第 842a 页 X14-0842.png
见道耶义理虽殊观法不别故引释也借别名圆
如吴兴说。】

「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

【这一节经承前发行安位此次明十一地也地者
华严疏云所以得名地者本业云地名为持持百
万阿僧祇功德亦名生成一切因果故名为地又
唯识云如是十地总摄有为无为功德以为自性
与所修行为胜依持令得生长故名为地于大下
明初地也以四句义明初地行相由前四加行中
重重遣拂数量既销中边皆灭故能于大菩提善
得通达大菩提者指阿耨菩提也于此地中方称
通达所以唯识名此地为通达位觉通如来者觉
是菩萨始觉如来是本觉始通本故尽佛境者究
尽中理名尽佛境此地初通佛觉初尽佛境故生
叹喜华严疏云今依本论略释地名论云成就无
上自利利他行初登圣处多生欢喜故云欢喜地
也唯识云初获圣性具證二空能益自他生大喜
故名极喜地多欢喜相详见华严经中异性下明
二地也异性下二句摄尽二地中行相言简义备
解力寡者诚难入也故按华严唯识等略补释之
异性入同者华严二地中广明十善戒性谓此菩
萨證得真如性故性不杀生性不偷盗性不邪淫
性不妄语等即此十善戒性名之为异真如性名
之为同然彼十善异性入于真如同性之中异不
卷八 第 842b 页 X14-0842.png
可得如百川归海俱失本名则异性灭矣因异显
同今异灭则同亦叵得故云同性亦灭以离破戒
同异垢故名离垢地唯识云真净尸罗远离能起
微细毁犯烦恼垢故名离垢地净极下明三地也
由离垢故净净极则明生明是本智之光以明生
故名发光地华严三地中云此地菩萨见如来智
慧无量利益见一切有为无量过患则于一切众
生生十种哀悯心欲依如来智慧救度众生是故
勤求佛智乐闻正法智光发明名发光地唯识云
成就胜定大法总持能发无边妙慧光故名发光
地明极下示四地也承前明生意说上乃智明初
发今则明巳极矣明极则性觉圆满性觉是体智
明是用体用圆备增上慧𦦨用破微细缘影名𦦨
慧地也疏云言𦦨慧者法喻双举初入證智能烧
前地解法慢薪故彼经详明内身循身等观今文
略而不显也唯识云安住最胜菩提分法烧烦恼
薪慧𦦨增故名𦦨慧地一切下明五地也华严疏
引摄大乘论云由真谛智与世间智更互相违合
此难合令相应故名难胜地世亲菩萨释云由此
地中观真谛智是无分别智世间工巧等智是有
分别智此二相违应修令合能合难合令相应故
名难胜地今文一切同异者同是真谛智异是世
间工巧五明四韦陀等智此二相违俱不能至此
地故至者及也此地方能合前同异故云难胜地
卷八 第 842c 页 X14-0842.png
以前四地莫能胜故唯识义亦同此无为下明六
地也良由前五地中极尽一切同异得入无为真
如今六地中真如性显清净明露得现前故名现
前地华严疏云名现前地者庄严论云不住生死
涅槃观慧现前故又十住论云降魔事巳菩萨道
法皆现前故又摄论云由缘起智能令般若波罗
蜜多现在前故唯识亦云住缘起智引无分别最
胜般若令现前故华严此地中详明十二缘起今
经略明真如一义含识多途学者不可不知以不
知故眇视经义轻心慢心如春禽乱鸣可为识法
者惧是故略引以證之耳尽真下明七地也前六
地中但云真如明露则初现而未深入今七地中
究尽真如边际名远行地华严钞云远行有三义
一善修无相到无相边故名远行二功用至极故
名远行三望前超过故名远行今文尽真如际正
是到无相边也唯识云至无相住功用后边出过
世间二乘道故名远行良由此地极尽有作边际
然未登不动地故华严云一切烦恼不现行故不
名有者求如来智心未满故不名无者故设轮王
喻以例七地谓转轮王人中最胜未入天数犹名
人故即此义也一真下明八地也前七地中谓尽
真如际乍尽其际尽相未忘今称一真如者纯一
真如则一切功用皆息故名不动华严楞伽等经
皆有梦渡大河之喻谓未渡时起种种方便发大
卷八 第 843a 页 X14-0843.png
勇猛欲渡大河梦既觉巳则有作无作二行皆息
故名不动今文太简取彼参看可也唯识云无分
别智任运相续相用烦恼不能动故名不动地详
辩如疏钞说发真下明九地也前八地中但能纯
一真如未能发用今此地中能发其用故名善慧
华严明此地菩萨为大法师假使大千世界所有
众生一一皆以无量言音而兴问难各各不同此
菩萨仍以一音普为解释令其心乐各得法喜辩
无所屈义无所滞四辩悬河混混不竭此即真如
之用也真如用者即是善慧故以名也疏云言善
慧者摄大乘论云由得最胜无碍智故无性菩萨
释云谓得最胜四无碍解智于诸智中最为殊胜
智即是慧故名善慧唯识云成就微妙四无碍解
能遍十方善说法故名善慧地阿难下结显修习
功圆以明十一地也阿难下至修习位一节应连
下文等觉句下慈阴下至等觉一节应连此下为
顺何以故按唯识论从前诸位别以五位判之地
前三十心名资粮位煖顶忍世第一名加行位登
初地名通达位二地巳上名修习位直至妙觉名
究竟位彼论十地后不开等觉至第九卷末云每
地断二种愚十地后云有俱生微细所知障及有
任运烦恼障种金刚喻定现在前时彼皆顿断入
如来位据此正明等觉所断最后无明然则等觉
方名修习功终究竟入妙觉位故知今文阿难下
卷八 第 843b 页 X14-0843.png
一节应移置等觉句下为顺此是译场误入于此
良以今经所列位名与论次序相同故引彼證谅
无他疑慈阴下正明十地慈阴妙云一句总括第
十地行相尽不亦太简乎慈是法阴是喻此地菩
萨以称法界之慈阴覆众生故盖慈阴明行体妙
云明说法妙指法说云约喻说此地菩萨以大法
大智如云普覆不可思议故称妙云涅槃是所證
道体覆是菩萨大法大智功德称涅槃界故能遍
覆涅槃是法海是喻以况涅槃之大如海然此伹
取𣷉纳百川映现无量之意若比其量不足以方
涅槃之大而海之德亦不足以尽况之盖分喻耳
疏及钞中广解云义慈阴义不显言云者是喻略
有三义一含水义二覆空义三注雨义又云云有
四义一喻智慧二喻法身三喻应身四喻多闻熏
因今经覆涅槃即彼覆空义彼约喻明此约法说
意颇同也馀含水注雨二义云字中具耳庄严论
第十三云于第十地中由三昧门及陀罗尼门摄
一切闻熏习因遍满阿黎耶识中譬如浮云遍满
虚空能以此闻熏习云于一一刹那于一一相于
一一好于一一毛孔雨无量无边法雨充足一切
所化众生由能如云如雨故名法云地也唯识大
意不出所引如来下明十一地也如来逆流者如
来是果人自觉既满重起后得智逆流而出应彼
所感如此十地后心菩萨乘根本智顺行而至如
卷八 第 843c 页 X14-0843.png
来之本觉菩萨之始觉二际入交平等函合名为
等觉然此顺文消释以凡情格量圣境语言诠表
难尽妙义若谓外有如来为我所合即同邪说矣
即我今日修成始觉契我本有天真妙觉如来逆
流是全性起修菩萨顺行而至是全修即性修与
性初得融通故名等觉即我一心非外别有如是
方称正说顺行而至至字即是到家之谓疏钞广
引经论證此等觉其略云于十地后金刚喻定一
刹那中名为等觉第二刹那为妙觉矣又云到究
竟地菩萨智等如来智等以无差别而差别名等
觉义然而妙湛觉际唯證方亲言何能及如前诸
位伹顺经文略加贯释于道未亲不敢以胸臆乱
真也良由经文大简学者难究玄功故引他经论
成言补释其义祖述有所自来非徒架浮辞以误
后学也从前三增进巳来发行安位至此圣位终
极下文别明等觉后心结显果觉为圣道所證究
竟之地是故下文云如此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
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盖以结明圣位始终使知
文义攸归源流不紊故尔。】

「阿难从乾慧心至等觉巳(至)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这一节经世尊结明圣位始终指示所證令知寄
位穷源旅泊如幻三观一心斯为正入也乾慧是
始等觉是终从乾下二句是结前圣位始终巳竟
是觉下又别示等觉后心金刚喻定心中之初乾
卷八 第 844a 页 X14-0844.png
慧地也他师不解将此金刚乾慧指归前文欲习
初乾之乾慧则自误误人不浅也何者名虽同义
迥别故一始一终朗然明白人自解力不及耳夫
此金刚心中初乾慧地之言疑来远矣愚虽历诸
讲席实考覈无从一日偶读华严经至十定品有
云普贤菩萨以金刚慧普入法界彼文正属等觉
彼此皆有金刚慧名则属等觉后心可知矣又吴
兴所引璎珞经云等觉性中有一人名金刚幢慧
亦同此也又瑜伽唯识等论登十地后说有金刚
喻定现在前时顿断俱生微细障种入如来位智
起惑除得非此乎又今经第十云从互用中能入
菩萨金刚乾慧若指信前乾慧何故从互用中入
互用乃是信位乾慧岂在信后耶又云如是乃超
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既超诸位则指
等觉后心名金刚乾慧又可知矣盖是等觉之后
𦦨妙觉之前茅耳当知信前乃欲爱乾枯乾有其
慧今乃无明初乾乾有其慧二义天渊人自不察
耳或者难云前欲习初乾未与如来法流水接名
乾慧地今乃无明初乾岂复不与妙庄严海接乎
答曰金刚乾慧秪是尽无明之初效耳虽与妙觉
相接而未莅其任亦得云未接也然而凡夫粗心
涉语费辞而圣人理境功夫实存乎一念如清凉
钞引释瑜伽论云准此论文于十地后金刚喻定
一刹那中名为等觉第二刹那为妙觉矣信知刹
卷八 第 844b 页 X14-0844.png
那玄心凡情莫能格也又夫信前乾慧为始金刚
乾慧为终首尾既标乾慧则又详玩其义必位位
有之何者盖一品无明初乾乾有其慧复登后位
位位皆然岂非乾慧乎大率后后深于前前今文
略耳是故但标首尾影显其中间也穷理者请深
思而加察焉如是重重下结指所證妙觉重重者
指前诸位单复十二者约一名单约十名复复是
重叠义单有七位复有五重单者三增进乾慧四
加行等觉是名单七复者信住行向地各十是名
复五又此重重十二者是通收诸位通收则不校
浅深下云五十五位者则除前三增进及乾慧从
信至等觉为五十五方尽下二句正结指所證到
家果觉称妙觉者谓永别无明父母究竟涅槃实
际诸法不生般若不生不生不生名大涅槃成清
净法身居常寂光土即圆教佛相今称无上道即
大涅槃也是种种下翻显前来诸位是旅泊穷源
之意不可认为实有又不可便执为无故喻如幻
等十种义也此中金刚是譬以况诸位观智能断
惑故不与等觉后心金刚喻定之金刚义同彼喻
果定此喻因位观智故也十种喻者华严经云如
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乾城如梦如镜
中像如化十也圣位所观故称深喻奢摩他译语
见前毗婆舍那译云观即三摩异名三义中阙略
禅那理应全具盖位位用此三观观之以断惑故
卷八 第 844c 页 X14-0844.png
如来二字即指三观是如来心中所具故又前后
诸文皆秪明止观二义禅那以和融止观而巳无
别有体故但出二义大涅槃经亦复如是细玩可
了清净修證者谓不著二边不居中道圆融无碍
而修而證故渐次深入者谓位位递进不躐等而
入是无渐次之渐次也阿难如是下通结始终归
功初步如云成山数仞不忘初篑之意作是下世
尊谆谆示诲令人甄别邪正之趣如上三观十喻
而观之为正若有若无偏倚其心名邪观也證分
止此下起结经分。】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至)万行首楞严汝当奉持。」

【这一节经由前理行證三要既圆文殊请结经名
适以垂范将来奉持有所从据也而此经名由文
殊请者良以所显是圆理圆行圆證苟非大智大
德卒莫能订名召体而为宗用之纲维也是故文
殊始终承任其事初则持咒往护次则辩会见性
是非又次则选择圆通今复请结经名信知此经
幽赜良在于此文殊师利译语见前实智第一此
非具大智大德者乎又详文殊问名意必通请五
章谓名体宗用教相也称奉持者决定奉持五章
岂独名乎要知结名则名下必有其体体必有其
所宗既有所宗必有其用别无教相即分别名等
四章为教相耳是故举名为请而后之四章必随
之矣是知奉持即奉持五章也然而今经五章如
卷八 第 845a 页 X14-0845.png
前分属即今下文所答五者是名名下所显常住
真心是体妙奢等三是宗以妙因而趣妙果故也
破妄显真为用顺时订教则以生酥为教相也此
为今经五章义从古立事非臆说或问下经正宗
未圆何故便请经名答良以前经显示理行證三
义一经正趣巳竟故此问名成前教部后文虽有
精严七趣详辩诸魔亦属行證两问之事秪为行
證之绪馀耳是故温陵指为助道意正同此又七
趣乃行中所缘之境诸魔是證道之防此由经家
之巧纂此绪馀附于结经之后意使行證两间条
贯不繁简便易晓故尔读经者当谙此意则无间
然矣佛告下世尊正答五名初答第一名大佛顶
解见题中今因便略从事释之题中顺理详解意
以理能融事事在理中今复依事申明知有所自
故大佛顶者约事指佛顶放光光中化佛宣咒称
无为无见而显诸见佛顶最尊事中无上从无为
而为则事理一贯表诠于理会归圆极无出满觉
故称大佛顶也悉怛多般怛罗译语见前即心咒
名无上宝印者通显密二义说大佛顶是显义悉
怛句是密义此一名兼具显密故宝印印是闲邪
楷定之义如宰官印信以防奸伪而设喻此显密
二经印定诸法冥契佛心使群邪无可乱真可尊
重故故称宝印如经云阴处界三本如来藏妙真
如性即印定义所谓一实相印是巳十方下二句
卷八 第 845b 页 X14-0845.png
亦通显密谓此显密二经乃诸佛得成菩提之眼
目也以无碍故清净眼约五眼说又通喻说眼以
含摄无遗故喻海眼然兹五眼中法眼照俗慧眼
證真佛眼圆观三谛馀肉眼天眼则摄入胜性中
今五眼义备故称海眼救护下结第二名也救护
亲因者指现前事说亲指阿难因指登伽阿难是
佛从弟同一天伦称亲可知登伽与阿难有历劫
夫妇因缘今犹缠缚故称为因救护与度脱通二
人说故用及字性比丘尼即登伽也义见前文菩
提与正遍知约圆义说阿难登伽虽證小果特其
迹耳今巳回向圣乘引诸凡小入遍知海登大菩
提故如来下结第三名也此名解见题中大方下
结第四名也方广是大乘十二部经之一方是实
法即方法之方大与广是法之量大义解见题中
大是常遍义广是普入义二义相成谓常遍于外
普入于内不唯相容而能相入也方持理事而具
二量则华严四法界义于斯显矣今经乃方广部
中摄故大乘之类也妙莲华王者约喻说也就喻
所诠常住真心耳盖莲华处污泥而不染吾心汩
物欲而常明莲乃万卉之王心为诸法之母法喻
冥符略取况耳故诗人云看取莲华净方知不染
心用此意也详解见第五经中妙名不可思议王
具八自在义意会乃得十方下重约咒名陀罗尼
译云总持以世出世若名若义若法若行悉总持
卷八 第 845c 页 X14-0845.png
故指咒义说故连咒名经云出生诸佛则咒为佛
之母矣母字亦约喻说取出生义故此名上半莲
华约显义说下半总持约密义说兼显密为名也
灌顶下结第五名也解见题中但灌顶章句四字
题中未解兹当释之按长水疏云此经从天竺灌
顶部中流出天竺凡一切咒章集为一类名灌顶
部灌顶者取十地灌顶授职之义咒家尊胜之也
又诸经中凡名诸咒皆称灌顶密义胜故末句世
尊以上五名敕令奉持以答也。】

「说是语巳即时阿难(至)修心六品微细烦恼。」

【这一节经阿难通领圣位结经名义因得解起惑
除之诸也密印者义见上解兼闻下领上五名是
大乘圆义故称为了即题中义也顿悟下正明解
起惑除之义禅那指兼奢摩三义今举一该三也
圣位是五十五位意谓领悟前来圣位而诸圣位
一一具足禅那等三观谛观圆融名为增上妙理
心虑虚凝者由惑除故得心虚凝正是观智圆融
之意断除下明断惑分齐三界修心六品者三界
有九地每地有九品思惑修心是修道位人从二
果至三果皆名修道此六品指下界一地中前六
品惑断此六品證二果故云修心六品也阿难初
果是见道位人今言修心者指后證说耳盖修惑
对见惑说故云微细此指阿难实證分齐及此若
约大乘四依等论当如四教仪说或者问云文中
卷八 第 846a 页 X14-0846.png
谓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及增上妙理云何断惑指
小乘说耶答曰按下经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
非顿除因次第尽故作此解据实论故结名巳竟
下起行證之绪馀也。】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至)为是众生妄习生起。」

【这一节经阿难引据真心遍圆深覈妄习何生也
即从下经家叙述可知大威下阿难自语初二句
如前解说善开微细沉惑者似接上文微细烦恼
意来此是译主及润文者贯前意故今约三乘通
论则指通别二惑微细处说以彼證有浅深故约
通途说也沉者深隐义令我下三句我是阿难自
称而叙意通于会众则快然饶益两言也要据众
断惑浅深说世尊下引据成难阿难谓妙明真净
之心本来普遍一切众生则无有不圆满者即如
大地草木虽是无情亦从真如性中发现又有情
中最微蠕动含灵亦自真如性现虽彼有情无情
之不同而其本元真净之性即是如来成佛真体
若谓生佛一体云何诸佛独證真常而诸众生又
有七趣之殊哉世尊下结难云此地狱等道为是
自然有者为是众生妄习生起今文但标六道下
答文中又别列仙道故成七趣大约以等字该之。】

「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至)欢喜顶戴谨洁无犯。」

【这一节经阿难承前妄习重引现事别研地狱众
私定处何如也世尊下引證现事宝莲香事未详
卷八 第 846b 页 X14-0846.png
所出持菩萨戒身心俱检以不动为持况复实行
耶按梵网第四十一戒中云若犯十戒应教忏悔
此十戒必是十重犹通忏悔若更妄言行淫非杀
非偷无有冤对便成莫大邪见拨无因果大妄语
成堕无间狱重之极矣发是下正明华报女根是
产道从此行淫报火亦从此发节节烧者谓自下
烧上百节俱焚全身灰烬此是华报果在地狱琉
璃下又引嗔杀妄语二事以證别业入同分报者
初二句先出名为诛下次出二事瞿昙是释迦别
姓译语见前琉璃是室罗城波斯匿王庶子诛瞿
昙事见琉璃王经具云毗琉璃即吠琉璃也其初
生时有琉璃宝现遂以名焉是末利夫人所生次
子因往探释迦外氏彼释种五百刹利共造讲堂
延佛禁一切人不许先登此堂琉璃不知误登高
座为释种呵摈誓报此冤故也善星者涅槃三十
三迦叶品云是佛子世尊自谓若不听善星出家
以罗睺罗既出家善星次当绍祖王位其力自由
必坏佛法又涅槃疏云善星是佛庶子罗睺罗之
庶兄也佛乃人伦之鉴故听出家由其虽闻正法
不信受故断一切善根名一阐提妄说法空拨无
二谛以空法谤佛故也宝莲香造淫琉璃造杀善
星造妄俱以生陷阿鼻阿难引此三人以明别造
同受之意今问有二意一问由人别造虽入同分
地狱不亡其元所发业则招私受之报如淫召铁
卷八 第 846c 页 X14-0846.png
床铜柱妄名拔舌犁耕此谓彼彼发业各各私受
也即定业处故二问地狱为复自然天成不由人
造者耶问意既毕结明请意故云惟愿云云也童
蒙者谓小乘智浅故如童蒙未达圆境则滞偏心
若著有拨无俱犯重愆故此请示所以使其谨洁
初心无所犯也。】

「佛告阿难快哉此问(至)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这一节经佛酬上问为示众生内外情想升沉之
迹以启七趣之端也佛告下将酬问意先叹问的
博利阿难一切下总答妄有真无及标内外二分
前阿难初段问中谓生佛本真云何而有六道差
别故今总答谓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从妄起
见有妄熏习妄习既生则有内外二分盖内分是
欲爱之情众生由欲爱故生死轮回生死是众生
分内事故称为内外分是众生胜想超伦之气由
超伦故是众生分外事故称为外阿难内分下别
释释中先释内分初二句释内分名因诸下释内
分义初释名可知次释义者谓因诸爱故发爱情
爱有多种故称为诸既发诸情情积不止能生爱
水爱能滋润故生爱水水是有形之物属于色法
爱情起于妄想属于心法良由妄心能融妄色下
经谓融通妄想者此也是故下结明生水之相谓
思美味而口咽其涎忆所交而目盈其泪皆因爱
而生水也怜与恨者怜是怜惜谓忆情好别怜惜
卷八 第 847a 页 X14-0847.png
之恨是怨恨忆诸情薄则怨恨之二俱致泪故也
贪财而发爱涎者谓贪从内发爱涎滋身故举体
光润心著淫事则其流液可知阿难诸爱下结上
爱因虽别流液是同流结二字各有一意流是流
液结是结缚由结缚情爱而流故云流结沉重不
升自然从坠润湿下结明爱生水意以显沦坠之
由也末句结内分名义阿难外分下次释外分初
二句释外分名因诸下释外分义渴仰即是外慕
胜处渴约喻说外慕之想如渴思饮由仰而感故
云渴仰法喻双举之辞也由外慕故发生虚想虚
想者想体轻举故云虚想想积不止能生胜气气
必自下而上超越分外斯可见矣是故下结明胜
气超越之相谓持戒者则销破戒之浊故身轻清
持咒则正义刚勇无谄无谀故顾盻雄毅咒能摧
邪故称咒印欲生天则常希上升故夜多飞举之
梦梦由想成故称梦想以佛国存心则圣境随念
而现三昧唯心外分义可见也内积胜气外慕心
切故事师能轻身命斯皆胜想所致耳阿难诸想
下结上想因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沉自然超越
末句结外分名义然此内外二分所明秪情想二
字良由情想感成七趣之报情因润坠故属三途
恶趣想因轻举故属四善道也下文以情想论轻
重分别七趣槩可知矣。】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至)众同分中兼有元地。」
卷八 第 847b 页 X14-0847.png

【这一节经承前情想分别善恶诸趣以酬阿难定
处之问也前阿难以定处自然二意为问今佛但
酬定处者良以定处为正问自然为旁问故也是
故世尊且答其正至后六交报尽方乃结答云斯
皆妄业发生非本来有非本有者即答自然之旁
问也盖谓妄有而真无非自然有故今文一切世
问下先明生死二习交际情想升沉之初相也一
切世间指七趣说生顺死逆人皆可知变流者谓
死相迁变形躯流转识性名之为死人命终时煖
触未散一生善恶之境顿现其前生与死二际交
临而其情想升沉从此分岐故先明此纯想下先
明天趣谓亡者神识若其生前纯想无情由想轻
清飞举上升必生于天则天为纯想之趣也又若
飞想心中或兼出世福慧及发净愿则临终时自
然心目开明见诸佛土随愿往生此又非天趣所
拘正明众生外分胜想之超者也情少下次明仙
鬼等趣若对下七情九情等文今想中亦应分别
七想九想等趣今不言者略也言情少想多者盖
是六想四情之意由其想多故轻举又以四情坠
故举而非远非远言其不高也必为飞仙或大力
鬼等横绝四天下所去无碍但不能升天故云非
远若按仙鬼夜叉罗刹四类或应分属九八七六
想趣配其轻重似又妥当何者盖拟夜叉罗刹校
彼仙鬼必非六想四情之趣故也又若仙等趣中
卷八 第 847c 页 X14-0847.png
有出世善愿善心能护佛法或护戒护咒护定各
随所护亲住如来座下不为生趣所限也绥是安
义法忍是定中所得正受或以无生法忍可于心
名法忍也情想下三明人趣初三句意解可知想
明下二句别示利钝之由盖人之利钝亦由情想
所致谓情想虽均其或如秤低昂则智愚可预卜
矣若其想胜则明而聪智也情胜则幽而钝愚也
情多下四明畜趣情多想少一句按下七情说此
是六情四想轻重稍偏虽坠未深故为畜趣毛群
地行不飞故重羽族空行未坠故轻七情下五明
鬼趣情又多故重想更少故沉沉下水轮者因本
经云此大地厚四十八万由旬依水轮而住水厚
六十万由旬今此鬼趣沉过水轮之下与火轮交
际盖谓水轮之下依火轮而住受猛火气以为身
故此是饿鬼正报常被业火焚烧以业力故水能
害巳害巳者水变为火不得饮食故称害巳如此
无食无饮经百千劫故名饿鬼九情下六明地狱
趣下洞火轮者洞是洞彻沉过于火下与风轮交
际火依风住故其狱种身入风火二交之地略有
一想之力未尽坠底故佛示云轻生有间重生无
间二狱校下纯情者稍轻耳无间有五成实论云
一趣果无间谓不居中阴直入如箭射故二受苦
无间谓恶报现前永无乐故三时无间谓具足一
大劫故四命无间谓挫烧舂磨巧风活命刹那之
卷八 第 848a 页 X14-0848.png
间万死万生故五形无间谓一人多人形皆遍满
狱中不相妨故故名无间称地狱者辅行云地狱
从义立名也谓地下之狱故名地狱婆沙论云赡
部洲下过五百踰善那乃有地狱踰善那此翻亿
地狱有大小故今文乃称有间无间即大小之谓
也大论谓八寒冰八炎热名大狱也复有十六小
狱为之眷属名小狱也纯情下重明极恶趣报纯
情对上纯想一升一沉势使然也极沉而坠底者
入阿鼻狱梵语阿鼻译云无间观佛三昧经云阿
者言无鼻者言遮又阿者言无鼻者言救合言无
遮无救名阿鼻狱此虽以遮救训释诸经论中皆
以无间为通名也又云阿鼻纵广三十二万里其
中极苦详如诸经论中说若其沉心中有谤法毁
戒等恶更生十方阿鼻地狱对前纯想中护法等
善反前可知循造下结答定处之问循是随义谓
随造彼彼恶业随业招报也众同分者谓地狱是
通名由众生共业所感故称众同分然而众生业
行各别招报必入于此而其本业元由不泯不谢
故云兼有元地是故狱中随其淫杀盗妄各有表
示如铁床铜柱拔舌犁耕等相是也。】

「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至)受六交报云何十因。」

【这一节经承前自业感报今先明习因有十也文
初阿难下是结前起后之辞此等下三句此等者
指上情想诸趣善恶皆由自业感生此是结前意
卷八 第 848b 页 X14-0848.png
也造十下是起后意先明恶业恶报以示地狱趣
生故十习因者习是熏习良由内心习种熏以成
业为恶趣生因招感未来恶报业由心造而所感
恶报从六根出别见下文然习因秪明十者良以
根本随眠二烦恼中略举大数馀皆摄故以上总
标数云何下别徵释也。】

「阿难一者淫习交接(至)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一者下先释淫习交接者约二习说下皆仿此以
彼此交接正明淫时故发于相磨者谓彼此先以
淫心相磨由研磨而发故云发于相磨以彼此淫
心相磨不休则发欲火于内心炽然临终有业火
现故云有大猛火于中发动于中指内心说如人
下约喻以明二掌相摩譬二人淫心相磨煖相譬
欲火发二习下明报从业现谓由淫业相牵相抱
故感铁床铜柱之报铁床报淫处铜柱报所淫人
是故下结示业名色目者表示名色也诸佛名淫
谓之欲火表示皆同故曰同名修菩萨道人见欲
如火坑者言其烧陷难出故。】

「二者贪习交计发于相吸(至)菩萨见贪如避瘴海。」

【二者下明贪习也交计者谓彼此交相谋计也此
谋计之贪从吸揽而发吸者约喻说以口缩气入
内名吸喻贪外物如口吸气也吸揽不止则临终
时见有积寒坚冰于元发处冻冽盖贪属爱爱能
生水故感寒冰之境如人下约喻以明喻意可解
卷八 第 848c 页 X14-0848.png
吸缩譬贪风气譬所贪物横贪彼物彼所不欲不
欲而计取之如冷触也俗谚有谓多求之人多招
人薄薄即冷意故知寒冰之报非漫语也二习下
明报从业现吒吒等三是罪人忍寒声也青赤等
者是冻冽肉绽如四色莲华之状是故下结示业
名贪水者如海之沃焦尾闾缩水无厌故瘴海者
瘴是瘴疠如海气㳽漫多毒溺故。】

「三者慢习交陵发于相恃(至)菩萨见慢如避巨溺。」

【三者下明慢习也慢者高巳下人为慢以彼此交
相陵蔑故云交陵恃者恃巳所长多生慢故各有
所恃故云发于相恃驰流约喻说流是川流迅驰
不返以喻慢习奔驰如川流之势慢流不息则临
终时见有腾逸奔波积波为水之境[漓-禸]涌于亡者
之前如人下约喻以明喻取二慢相驰之意口与
舌是二物故二习下明报从业现谓二慢相鼓击
故故感狱中报有血河灰河等事血河等者慢属
痴痴是昏浊之气五钝使所摄故感血灰等状是
故下结示业名痴水者谓慢由痴发痴故执我故
云我慢世间有水饮之令人生痴如此方贪泉饮
之令人发贪同也巨溺指海说滔滔无涯难出易
溺故。】

「四者嗔习交冲发于相忤(至)菩萨见嗔如避诛戮。」

【四者下明嗔习也交冲者冲是冲突忤是忤逆由
彼此情意冲忤而发嗔心结恨不息则心热发火
卷八 第 849a 页 X14-0849.png
热恼则生气气为火铸则结而成金金是刀属外
由相刃相靡表内所嗔则临终时见有刀山铁撅
等境如人下约喻以明可解二习下明报从业现
宫者郑玄注云男子去其势也馀可解是故下结
示业名。】

「五者诈习交诱发于相调(至)菩萨见诈如畏豺狼。」

【五者下明诈习也交诱者以言调弄名诱由彼此
调弄相欺而发诈习故云交诱调引不息则临终
时见有绳木绞校等境绳木相绞可解校是枷属
易云履校灭趾俗称脚缭是也荷校灭耳枷也由
交诱调引故感此境如水下约喻以明水譬诈习
田譬心田草木譬调引不息故云生长良以人心
卑污偏多诈习人水浸润其心调引蔓延如草木
生长不息也二习下明报从业现所感枷锁等境
即调引之状以因验果示相可明挝是槌属状如
人手者是也是故下结示业名以言陷人名谗私
窃奸伪如贼豺狼似狗而大锐首群行见人则伤
其性多诈人既获之能诈死以不防得脱故诈如
豺狼也。】

「六者诳习交欺发于相罔(至)菩萨见诳如践蛇虺。」

【六者下明诳习也诳者百法论云为获利故矫现
有德诡诈为性贪痴分摄以彼此相欺诬罔而发
以謟言饰色名罔罔即诳意罔之不止则飞心造
奸飞心者谓驾毒凭虚以陷人而人不知者名飞
卷八 第 849b 页 X14-0849.png
心造奸如谚有曰飞来之祸是也故感临终见有
尘土屎尿等境尘土随风扬之从飞心感也屎尿
污秽不净从诬罔奸伪感也如尘下约喻以明可
知二习下明报从业现没溺腾掷等报皆从飞心
奸伪而感也是故下结示业名劫杀者指寇盗有
屠城破邑之畏故蛇虺多毒螫故践之使人惊异
奸伪如之道人当避也。】

「七者怨习交嫌发于衔恨(至)菩萨见怨如饮鸩酒。」

【七者下明怨习也由彼此交嫌名怨而发于衔恨
衔恨不巳则临终时见有飞石投礰等境从衔恨
发也礰是瓦礰匣贮者如世狱中匣床是也车槛
是囚车囊扑者如秦始皇囊扑二弟是也如阴下
约喻以明可解二习下明报从业现投掷擒捉等
报皆从衔恨所感寻因验果可解是故下结示业
名违害鬼者违是违逆害是怨害即怨鬼也如舍
利弗遭违害鬼所击是此类耳鸩者鸩是鸟名其
羽有毒以羽画酒饮之则死。】

「八者见习交明如萨迦耶(至)虚妄遍执如临毒壑。」

【八者下明见习也见是见解交明者彼此各有巳
见发明故云交明如萨下引实萨迦耶译云身见
执我我所故见取戒禁取取是执著义见取者执
著断常有无二边见故戒禁取者如执牛狗等戒
为生天因故是五利使略举其三耳邪悟诸业者
通收馀见也九十五种外道之见是巳各执所是
卷八 第 849c 页 X14-0849.png
彼此非破故云发于违拒由此终时见有王使主
吏等境皆从交明违拒而发也如行下约喻以明
譬彼各执所是交兴与夺无能容隐故如行路往
来见也二习下明报从业现由彼此交辩折證故
感狱中报有勘问权诈等事权诈者谓权衡罪人
之诈也馀可解如今寺院图写甚详可委识也是
故下结示业名见坑者谓邪悟诸见如坑能令陷
溺难出离故毒壑如前瘴海义同水所钟聚为壑
是故海名大壑虚妄遍执者总举外道所计也。】

「九者枉习交加发于诬谤(至)菩萨见枉如遭霹雳。」

【九者下明枉习也横罹不直曰枉交加者彼此加
害故由诬谤而发昔以横罹加我则中心藏之彼
加枉之人恬不悔悟此又衔之不申则彼此谗贼
故临终时见有合山合石等境皆陷枉相加之状
如谗下约喻以明可解二习下明报从业现谓二
枉相排故感狱中报有压捺槌按等事蹙漉者谓
迫蹙其体沥漉其血故衡度者衡较轻重也度音
铎论短长也孟子所谓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
长短是也温陵横冲之说非也如今寺院图写以
罪人体支解称量者即此义也是故下结示业名
谗虎者谓谗枉啮人如虎霹雳者谗枉无实妄意
加害如所谓青天霹雳令人可骇。】

「十者讼习交諠发于藏覆(至)如戴高山履于巨海。」

【十者下明讼习也讼是讦义諠是諠哗讦露隐匿
卷八 第 850a 页 X14-0850.png
故云发于藏覆由讦露故彼此交諠覆者必不可
闻于人者则疑悔难祛故临终时见有鉴见照烛
等境此从疑悔心发也如于下约喻以明可解二
习下明报从业现恶友业镜等报皆从覆藏疑悔
所感因果皎然可解是故下结示业名阴贼者阴
即是覆覆罪过重必堕恶道道人所畏故喻如戴
山履海也。】

「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至)云何恶报从六根出。」

【这一节经承前自业感报今次明交报有六也文
初云何一句是总徵阿难下承前略释报意次云
何下重徵释意。】

「一者见报招引恶果(至)能生星火迸洒煽鼓空界。」

【一者下广前别释今先明见报也初句见报报字
当作业字看意甚明白盖由见业招报引起恶果
此句正明见报此见业交下别释交报意谓见业
之报与馀业之报交相显现临终时见大猛火者
眼属火故见猛火正是眼家的业报此名现报亡
者下方明生报初起之相谓亡者神识既离其身
则乘业火烟𦦨自上坠下入无间狱当于是时发
明二相此二相所见不定或见明或见暗亡者神
识随见一相以显堕狱之初报也下皆仿此眼以
明暗为境故约明暗说下文馀根亦各随自分境
说同今意也种种恶物者即牛头阿旁火蛇火狗
洋铜灌吞等物见而生畏也寂然不见者如行旷
卷八 第 850b 页 X14-0850.png
野黑暗之中心怯而生恐怖畏是全分惧心恐是
惊疑惧之初心也如是下正明见报交相见报生
火者按医经说眼主心心本属火眼为心之外窍
故见火也下文耳主肾肾属水耳是肾之外窍故
约水说也夫此五行之说虽为浅近而未离五阴
犹为五行所属今地狱有地狱五阴故今所明不
离水火说也然下文五根之中有约本尘境显不
按五行者大率从其结业示相要以意类通之故
不拘一端也今见火交于听则水火相击而成形
故有镬汤洋铜之类交于息息是气气为火交故
成黑烟紫焰之类交于味味因食显味为火交故
成焦丸铁麋之类铁麋者即融铁如粥名麋也交
于触触以合显有窒碍形质之义故触为火交乃
成热灰炉炭之类交于心心本杂念纷飞且心属
火又为见火所交故成星火迸洒星火由杂念纷
飞而显扇鼓空界者谓内外二火相然其𦦨愈炽
故扇鼓也。】

「二者闻报招引恶果(至)为电为雹摧碎心魄。」

【二者下明闻报也初句谓闻业招报牒前总意此
闻下正释交报耳属水故临终时见波涛也然而
六根之报互显则六报之相皆现今文各显一报
故云先见以先字别之后乃齐彰也亡者下谓亡
者神识既离其身则随注而降入无间狱当于是
时发明二相二相所见如前说闻以动静为境开
卷八 第 850c 页 X14-0850.png
闭即动静也种种闹者即是剉烧舂磨剥裂酸楚
之声为闹闹故乱神也寂无闻者如处间嚝以幽
寂故魂魄无寄故为沉没也如是下正明交相闻
波如上说注闻从本根发故前见火不从本根起
者略也责与诘是声尘类由闻业感故闻波交见
则水火相击发而为雷为吼火为水所交注故变
为毒气也交于息则气挟水散而为雨为雾又气
与水结变而为虫满罪人体恶报所致故交于味
味为水注变而为脓为血之类交于触触有形质
为水所注阴阳气合而为畜为鬼粪秽皆由闻波
显也交于意亦是水火相击乘其意识起灭而为
电为雹夫以人心瞥起荆棘生焉故感摧碎之报
也。】

「三者嗅报招引恶果(至)为飞砂礰击碎身体。」

【三者下明嗅报也初句谓嗅业招报牒前总意此
嗅下正释交报嗅属气故临终见气也先见之意
如前说亡者下亡者神识从地涌出者有二意一
者吸气名嗅气必自下而上故云从地涌出以明
嗅报也二者鼻根之触不离通塞二尘如鼻息久
塞而忽然通之则鼻中气出如涌由此二意故以
从地涌出状其先业也二相所见如前说气熏心
扰者如人冒烟加以毒气熏极迷闷烦乱故气掩
闷绝者掩即是塞鼻息久塞内外不通气满于内
故闷欲绝也如是下正明交相言冲者气冲出之
卷八 第 851a 页 X14-0851.png
冲冲息者从本根发也质是形质履是行履由气
结成形故嗅报交于见则气挟于火义相可解交
于听则气冒水而㳽漫故令没溺也洋与沸者又
是气乘水火煎熬之状也交于味则味为气所变
故为馁为爽鱼败曰馁羹败曰爽交于触触与恶
气合则绽烂可知肉裂为绽又气攻其身成大肉
山恶报之触所致也交于思者人以昏扰扰相为
心又为鼻气所熏蒸故为灰为瘴灰与瘴皆昏扰
所致也飞砂击身者诈谋所感也。】

「四者味报招引恶果(至)为飞热铁从空雨下。」

【四者下明味报也初句牒前总意此味下正释交
报先见之意如前说亡者下言下透挂网等者是
贪味网捕之报乘此状而下入无间也二相所见
亦如前说吸气成冰等者谓吸外冷气故感冰冻
之报如前贪习中说飞为猛火等者亦是贪味烹
炙之报也如是下正明交相历尝者从本根发也
承与忍者以贪味故冤对相證炎魔王审鞫考校
而承忍也味报交于见为然金石者味经火变而
为洋铜热铁之类是也交于听为利兵刃者味投
水而为羹形质变而为利兵刃贪味报所致也交
于息为铁笼者味遭气气凝而变为铁网笼捕之
报可见矣交于触味与触合弓箭弩射皆贪味之
利器由合触而显也交于思为飞铁者是飞心造
奸之报也。】
卷八 第 851b 页 X14-0851.png

「五者触报招引恶果(至)为坠为飞为煎为炙。」

【五者下明触报也初句牒前总意此触下正释交
报先见之意如前说终时见大山合者触以合显
故感此报亡者下见铁城等者亦是触业所感二
相所见如前说合山逼体是上文意又以合离显
触离为刀剑屠裂可解也如是下正明交相历触
者从本根发也道是趣狱之路馀可解是触业分
段形质所感也交于见可解交于听撞击是触合
声之具也剚音祝刀插肉中曰剚交于息括与袋
是收气之物考与缚是合触之事也交于味耕是
植味之由又拔舌而耕之之谓也钳是夹具截是
支解皆触味合贪之相交于思坠与飞者触业随
心升降也煎与炙者触业入心忧煎之火如炙也。】

「六者思报招引恶果(至)万生万死为偃为仰。」

【六者下明思报也初句牒前总意此思下正释交
报先见之意如前说恶风吹坏等者由心起灭无
恒如风之忽起灭也思业之报不出心境故感恶
风吹坏国土之报亡者下被风吹上而旋落者由
心起灭而显也盖中阴堕狱必自上而倒坠故如
落叶随风而复坠也二相所见如前说迷与觉是
意家法尘不觉是迷迷之极矣则心荒故奔走不
息如竖子之客他乡迷于道路则心荒而乱趣也
不迷是觉觉则狱中所睹所受无非是苦遍经无
量煎烧痛深难忍皆觉苦之相也如是下正明交
卷八 第 851c 页 X14-0851.png
相结思者从本根发也言结者意家以贪嗔痴结
滞六根故云结也为方为所者方所是意思所计
之处由业感狱中之方所也交于见见能照烛故
感鉴證之事交于听大合石者是思结闻波而成
如中流之石也冰霜可解土与雾是昏扰之思结
湿而飞扬故交于息思与气凝心属火故故感火
车等报火槛是监车狱中之囚具也交于尝叫唤
悔泣者由意起贪而搏味故是杀生贪味之报也
交于触触假物合大小皆物也万生死者由心生
灭合触所感一日万生万死犹泛言之也刹那生
灭无量岂止万死生乎偃仰是身业意与触合故
偃仰乃受罪时状今寺院图相祖述此文而成也。】

「阿难是名地狱十因六果(至)妄想发生非本来有。」

【这一节经结前地狱十因六果而兼答别业私报
之问以有元地也阿难下结前可知若诸下答示
元地也文中地狱轻重名数及犯业兼不兼义自
古迄今未详所出虽诸家各檀所长皆未见其的
据愚故不敢可否于其间伹随文如旧解略疏决
之俟寻所出更为附录及检大涅槃第二十经云
一切众生所作罪业凡有二种一者轻二者重若
心口作则名为轻身口作则名为重谓心念口说
身不作者所得报轻等引彼證今三业不兼等文
可以例明也同造即具造也如前十因六果具足
造者入阿鼻狱轻无量劫为极重者六根下明次
卷八 第 852a 页 X14-0852.png
重者各造即别造也对上同造说故上同造是具
造满恶今各别造者是次第造义六根或有兼时
不兼时即次第意以次重故入八无间即是前文
有间无间之八也校阿鼻大狱稍轻故温陵解云
各造则有先后间歇为次重故入入无间即八热
狱也有心而不及犯则不兼境无心而误犯则不
兼根故作持犯兼二说也身口下明又次重者谓
身口意三所具十恶业中此人只犯杀盗淫业馀
七不犯则应入于十八眷属地狱温陵曰身口意
杀盗淫乃重罪以不偏六不具十故又次前也大
狱只有八寒八热及八万四千眷属等狱皆大狱
所分者也三业下明稍轻者谓杀盗淫三业不兼
此三业中或为一杀或为一盗此人则入三十六
狱此三十六狱又从十八所分者耳见见下明次
轻者见见者上见字是能见根下见字是所见境
正是兼境兼根之意谓此人秪犯眼家一根一境
之业馀根境中俱不犯故称一业此人则入百八
地狱此又从三十六中所分盖狱势分而受苦轻
也吴兴能见所见单境单根之说解亦同此由是
下结答所问前阿难原问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
然故佛答云地狱同分各有元地即定处也由妄
想生非本来有答非自然也。】

「复次阿难是诸众生(至)则妙圆明本无所有。」

【这一节经承前七趣之问今次酬鬼趣也复次下
卷八 第 852b 页 X14-0852.png
总标受趣之由亦是结前生后之辞非破下五句
是结前后还下是生后非破下三句明极重恶业
非是诽谤拨无因果谓无律仪可持即破律仪犯
菩萨戒矣毁涅槃是阐提行断善根本夫犯戒犹
可忏而非谤则难赎又加支末杂业本末具造历
劫烧然信可知矣此结上文地狱本业巳竟后还
下正明转受鬼趣也由其纯情爱水俱为业火烧
乾罪故得毕馀习未亡更受鬼趣也若于下别明
鬼趣十类不同应上十因故也本因者指前十中
本习之因贪物者指贪习也馀贪未亡故遇物即
著附物兴妖故名怪鬼贪色者指淫习也色为淫
风故其馀习犹附风成形名旱魃鬼魃风起时能
厌时雨使年谷不登名旱魃鬼贪惑者指诈习也
诈能惑人多狐魅之状故其馀习附畜成形名为
魅鬼贪恨者指怨习也怨恨馀习未亡故附虫蛊
成形名蛊毒鬼如此方两广穷乡下邑之家有事
蛊神以毒人者是此类也贪忆者指嗔习也嗔以
怀憎畜恨名忆且有怯暴陵衰之意故其馀习遇
衰成形而兴灾索食以无祀故名厉今郡县设厉
坛者是也贪傲者指慢习也慢以虚傲陵人虚傲
是气故其馀习遇气成形常受饥虚傲使然也名
为饿鬼贪罔者指诳习也诳以诬罔为怀是幽独
之习故其馀习遇幽成形本以诬罔陷人今犹魇
魅旧习使然故名魇鬼贪明者指见习也先以是
卷八 第 852c 页 X14-0852.png
非明辩析理求精而其馀习犹故遇精成形名魍
魉鬼如今山林中夜值精耀或依木石现形长丈
许者是此类也贪成者指枉习也长水疏云凭虚
指实挠害无辜曲成其罪故曰贪成如秦桧枉岳
武穆以莫须有三字而曲成之是此类也然其馀
习犹慕曲成故其遇明为形是依他明灵鬼神甘
为役使如今江河中有填沙突石冲决河源为他
役使多是此类贪党者指讼习也长水疏云党巳
覆藏为他所讼然据今文党应讼边说故其馀习
附人为形名传送鬼传送即讼意也如今扶乩召
仙报人吉凶指人情实又吴人谓太保端公多是
此类阿难是人下结答所问明其趣鬼之由是人
者指上十类也纯情是宿业业火烧乾者纯情是
爱水为业火烧乾重坠者既尽而馀习故轻上出
为鬼此等下正答所问谓是自妄所招妄有真无
也故云若悟菩提则复还本妙圆明一无所有本
无所有一句双答定处与自然二意俱不可得故。】

「复次阿难鬼业既尽(至)皆为浮虚妄想凝结。」

【这一节经承前七趣之问今三酬畜生趣也初阿
难下结前鬼趣而生起畜趣之由谓鬼业既尽则
彼往劫情想俱空矣前文谓想举情沉多指纯情
坠落而说何故今文又带想说耶盖情由想成无
想安得有情以情浓故想为情覆故云纯情为业
火烧乾者是情情既乾而想现故上出为鬼鬼乘
卷八 第 853a 页 X14-0853.png
馀想为之耳今情空指地狱尽也想空指鬼业尽
也方于下正明畜趣然知畜报非徒趣也要偿宿
债而来今狱鬼罪尽方酬元债耳物怪下明十类
不同应前十习故上以贪习为怪今作枭类附块
为儿是其馀怪凡贪嗜者不义故枭有食母之酷
物销报尽者谓所依物既销则能依鬼报亦尽然
非一生可尽他经明报动经沙劫不知一报转几
百千生然后得脱今文约最后生说下皆仿此言
多者谓不指贪必为枭但约多分说耳上以淫风
为魃盖旱崇也今作畜生犹为咎徵是其馀习咎
是过咎徵是应验凶之兆也如云太华之山有蛇
焉名曰肥壝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小次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天
下大兵又如商羊舞雨江豚吹风凡凶兆之畜多
是此类上以诈习为魅今转而为狐狐性多诈兴
妖惑人是其馀习耳上以怨习为蛊今转而为毒
其馀习也含沙射工螫手断道皆是此类上以嗔
习为厉厉则附衰求食今转生为蛔亦潜污秽而
食茹退习固陋矣上以慢习而困饥虚今为食类
以充庖厨而饱他人此其偿债最显也上以幽独
之诳为魇今转畜服人易曰服牛乘马负重致远
者是也绵是绵密亦是幽独之意上以见习和精
今乘馀习而为应类应者应时序也如社燕宾鸿
司晨变夏之类是也上以枉习附明甘为役使今
卷八 第 853b 页 X14-0853.png
作休徵而传人吉兆是馀习也如西京杂记云乾
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嘉是巳上以讼习
依人而作传送之鬼今转而为畜亦循率于人循
是依循如猫犬驯扰之类是也然畜本酬债而来
只如枭蛊狐蛔之类无所可酬云何通耶盖枭蛔
之类逢元负人或捕或杀即为酬矣狐蛊之酬可
以意得阿难是等下结答如前今文详备傍生者
不正生故如汝下蹑前现事之难初四句正蹑难
事如是下出答意谓此三事本由自所发生非天
非地非人与者自妄所招还自受报无可代者菩
提心中元无此事故云浮想想所凝结者谓由善
恶想所凝结以成七趣非本有者也。】

「复次阿难从是畜生(至)及佛出世不可停𥨊。」

【这一节经承前将酬人趣今先示债役须平庶免
反徵之患以起后文也从是下佛谓畜生固是偿
债而来若彼债主过分馀越取其所酬则此等众
生将复为人反徵索其所剩之直或元负人不应
杀而杀之不应食而食之此为分越所酬矣若其
有福德力则不舍人身酬还所剩然于人中如何
可酬或彼反徵之畜来与元负人作不肖子败其
家耗其财以至割恩离爱使其柔肠十断残喘俱
销又或为恶友或为冤家来相恼害分耗其财或
陷以无辜此为有力酬还者也福德称兼有者世
有有福而无德者有有德而无福者若其福德兼
卷八 第 853c 页 X14-0853.png
而有之则于人中酬之为易也其或无福而酬之
文可解阿难当知下重明分越之臧否不可以不
慎也文可解犹如下三句约喻说除奢摩他佛出
世者谓欲解此冤对当修奢摩他如天台三止止
恶防非以体真性则冤对自消又或佛出世能拔
众生苦故除此两端必不能𥨊其相食相诛之报
也。】

「汝今应知彼枭伦者(至)此辈名为可怜悯者。」

【这一节经承前七趣之问今四酬人趣也汝今应
知一句承上文意正明人趣亦有十类皆由宿习
不忘故一者物怪之畜为枭酬宿债毕复还人形
昔失而今复之故称曰复酬足足字含深意也盖
非一生即足必酬几百千生方满足故枭性无知
故参顽类顽是顽嚚伦理不循天性不讳其故习
耳参合合字作应当意看是佛判语谓作某业应
当参于某类印定非谬故云参合云云文中有变
于字者译场忽略不深究故二者由淫魃而感咎
徵盖欲爱本是钝使咎徵复有乐祸之萌非愚而
何故参愚类此愚类字坊本有作异类长水诸师
多作愚解吾从众也三者由许魅而感狐伦狐魅
谗贼由诈而发诈本庸鄙之行合参庸类四者由
怨蛊而感毒伦凡含毒之物人见而畏之馀习难
亡故参狠类五者由瞋厉陵衰故感污下之微今
参微类宜矣微者卑贱微𦕈之谓也六者由虚傲
卷八 第 854a 页 X14-0854.png
之慢感饿鬼报而傍生复为他饱何慢之为罪若
此之酷今参柔者犹是饥虚之馀残耳七者由诳
魇绵幽而报偿服类今参劳者犹是服乘之劳未
尽也八者由见习和精而寒暄应序今参文类亦
应序之馀辉耳九者由枉附明灵而休徵预卜宿
习犹存故参明类十者由党讼依人先传送而后
驯扰今参达类亦有由矣何者良以讼覆藏传吉
凶而循伦驯扰皆萌达意耳阿难是等下结示生
因以明轮转之妄是等指上所参诸类业计颠倒
者业是惑业计是计著然此业计由颠倒心生相
生相杀是报苦由颠倒心起惑造业报受诸苦此
惑业苦三从无始迄今莫能遏绝遇佛则拔苦闻
法则明真可以免此沦溺若不遇不闻妄何能尽
法尔者谓法当如此出尔反尔玄冥中若有主盟
者存焉人固不可与之强也故云法尔轮转末句
意云人心不返真佛亦难救伹怜惜之耳。】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至)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这一节经承前七趣之问今五酬仙趣也初阿难
下世尊将显十仙且指其不循正而骛别也从人
者谓仙未出人趣还从人所摄故又谓不依如来
正觉而修正定乃邪趣外骛以不正故名为别也
妄念者抑彼十仙所坚固之念皆是妄故存想下
正明别修之相以彼存想精气神使阴阳和荣卫
顺坚固其形以希长生游于海外名山大川人不
卷八 第 854b 页 X14-0854.png
到处有十种仙此总列仙数孤山解云释名云老
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故故字从人傍山也
次阿难下别释十仙初指十仙俱为众生坚固下
初明地行坚固者存想不息之谓服饵者饵是药
石之嘉名也谓炮炙药石调和饮啄甄别损益保
养荣卫固元阳祈太乙服食功成名地行仙也行
去声呼之即功行故下仿此此但永寿山林未能
升举故名地行仙二明飞行草木是松柏苓术之
类有助延年者皆可餐咽又或辟谷休粮鍊得身
轻似鹤乃能御风而行凌霄越海名飞行仙三明
游行金石者谓修炼五金八石使神砂九转内外
丹成易形化骨遨游湖海瞬息千里万里名游行
仙四明空行动止者谓观时消长推度盈虚合一
气以致柔聚三华而养素遗形涉空名空行仙五
明天行津液者谓鼓天池燕津液肌肤若冰雪婥
约如处子不交世欲不食五谷乘云气御飞龙而
游乎四海之外者行亚乎天名天行仙六明通行
精色者指日精月华说也吸风饮露吞咽五精以
精粹潜通名通行仙七明道行咒禁者谓以书符
遣咒蹈斗步罡如孔明披发仗剑运转天机名道
行仙八明照行思念者谓摄心内顾以坎男离女
和合元阳抱一守雌乃令谷神不死而天门开此
所谓思忆圆成名照行仙九明精行交遘者长水
谓世有釆阴阳之术名为交遘久而成功此感彼
卷八 第 854c 页 X14-0854.png
应吸彼精气以固我形名精行仙十明绝行温陵
云存想化理心随邪悟能大变化其行绝世名绝
行仙阿难是等下结示其误是等指上十仙未出
人趣故云人中鍊心不修正定即属邪行故云别
得言其不达无生故希长生生理者即长生之理
纵使寿千万岁以佛眼观之不若一弹指顷迦叶
入灭尽定一弹指顷度百千劫回顾千万之寿直
儿戏耳休止下明其住处深山海岛者博物志云
海上有三神山谓方丈蓬莱瀛洲以金银为宫神
仙之宅也庄生又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此
皆仙所居处也然彼寿固永矣乐固乐矣未修正
觉斯亦轮回随妄想转故仙报尽时还来散入诸
趣详玩前文鬼畜人三趣皆应十习为因故列为
十今仙趣亦列十类者十为圆数圆则通收一切
仙类如道家说有三千旁门奚止十类而巳故知
今意举十而圆收耳非谓仙止十也又今仙之十
类不与鬼畜人之十意同何者盖前由习因所感
今乃取圆意故也。】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至)自此巳还名为欲界。」

【这一节经承前七趣之问今六酬天趣也初阿难
下正明天趣初二句总明天趣之误以不求常住
即为误也未能下先明欲界称欲者非独指淫欲
说盖六天各有三种欲故一饮食二睡眠三淫欲
因具此三故称欲界今经但指淫欲说者良由阿
卷八 第 855a 页 X14-0855.png
难误堕为缘发起此教是故偏指淫说又感生天
报亦非欲薄即生必自通修十善得生其中此欲
薄乃十善之一端耳未能下先明生第一天之因
未能舍妻妾爱者以其正淫未戒但禁邪淫邪淫
中心不动者即能感生四王天也凡外色俱名邪
淫以不动故乃有一分正智明生澄蓥者澄是澄
湛蓥是金之光色以显智明之净此智明者即生
四天之因心耳故下句云命终之后邻于日月邻
日月者指其感生之处谓四天王居须弥山半腹
居半腹者去人间四万二千由旬高与日月相对
故云邻日月也四天名义见前解如是下结示第
一天名于巳下明第二天谓若人于巳妻房淫爱
微薄但于静居之时欲念忽生是故不得全其静
味上文四王于邪淫不流今此正淫亦薄因心胜
前故感第二天报超日月明者日月光明秪有八
万四千由旬之量照上四万二千由旬照下四万
二千由旬旁亦如之今忉利天居须弥顶故云超
日月之明也又须弥山高出人寰故云居人间之
顶居人间顶者意明地居之天未能空居故如是
下结示第二天名梵语忉利译云三十三义见前
解逢欲下明第三天逢欲交去无忆者明欲心愈
薄于前但未能忘耳故欲境现时不违而与之交
去则不思其欲念如浮云轻拂实不注心故薄也
于人下二句谓此人虽处人间于五欲事不甚系
卷八 第 855b 页 X14-0855.png
心故动念少静念多此明感生第三欲天之因心
也此天离地居处空中又高八万四千由旬其中
天人各有身光照瞩故称朗然日月光量所不及
故如是下结示第三天名梵语须燄摩译云善时
分此天以莲华开合分昼夜故一切下明第四天
一切时者谓昼时夜时或云窹时𥧌时也于一切
时常居静中则自无欲或有应触来时虽静未能
违情暂应之耳应触言欲境也以如此因心命终
感生第四天上升下三句谓此天空居第二与下
界地居二天及于人间俱不相接远诸粗浊故曰
精微乃至下二句谓劫坏三灾不及者必约弥勒
内院说若其外院是凡夫报生安得三灾不及内
院乃是补处大圣所居漏与无漏迥隔是故劫灾
不及也如是下结示第四天名梵语兜率陀译云
知足于诸欲中知止足故我无下明第五天初二
句于欲爱心我无彼有亦未能违应彼行事则我
无乐横陈者谓我本无心横应彼事不唯无心实
犹厌之勉强行事故曰横陈味如嚼蜡者约喻说
蜡性本淡嚼之无味喻横陈欲事味薄之甚也以
如此因心感生第五天生越化地者越是超越谓
下界诸天各有报境福随厚薄于欲境未自在故
生此天者福皆厚故自能变化欲境随意受用超
越下天之无化自居化地地即处也故云生越化
地如是下结示第五天名谓乐自变化名乐变化
卷八 第 855c 页 X14-0855.png
天无世下明第六天初二句无世心同世事者谓
我全无欲伹未能越于世礼则夫妻名分犹存也
行事交者谓欲境现前尚有交迹虽交而心不染
故云了然超越以如此因心感生第六天出超化
无化者化指变化天无化指下馀天化与无化俱
超如是下结示第六天名称他化自在者谓诸欲
境不劳自化由他变化为我受用故称他化自在
阿难下总结欲界名也形虽出动者言其自下而
上欲动渐轻渐出虽身形离动而心迹未忘故曰
尚交俱舍论颂曰六受欲交抱执手笑视淫盖指
四王忉利交抱如人间夜摩但执手兜率笑而巳
上二天以熟视为欲故今文云心迹尚交即彼意
也末一句总结可知。】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直解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