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直解-明-广莫卷二

卷二 第 732c 页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直解卷第二
明古杭云栖寺后学沙门 广莫 直解
桐溪优婆塞 颜学易 校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至)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这一节经集者结述阿难等意地所念及所愿也
尔时下述阿难等闻法得益示诲有二意若远指
通前首卷巳来发明心见之义俱称示诲若近指
即前闻佛客尘二义及总责等辞为示诲也以闻
根境动不动义得解心见之缚由缚解故身心安
泰也念无始下述阿难等意地所念此念是意家
悔念谓悔无始来失真循妄故失却本心一句即
承前遗失真性意来因佛总责得悟故缘尘分别
影事者缘尘分别即是前文分别根境动不动义
皆是意地虚受六尘缘影即以分别为事耳以失
卷二 第 733a 页 X14-0733.png
不生灭之真性而逐诸生灭为自巳心故称妄认
今日字应上无始字看谓从无始沉迷以至今日
始得开悟设喻以明自庆之意谓如失乳婴儿饥
虚欲绝忽遇慈母即得饱满充实失乳饥虚欲绝
喻上无始沉迷几丧慧命遇慈母得饱满充实喻
上今日因闻示诲而得开悟滋益道品故合掌下
述阿难等意地所愿也合掌礼佛者阿难作此念
时以自庆故倾诚接足意中因复愿言愿今如来
显出我等何者是身心虚妄何者是身心真实虚
妄处显是生灭真实处显是不生灭也二发明性
者详玩此发明二字要从理上发显义看盖谓真
性理中自有不生不灭所发显性即下一为无量
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等是也又妄明理
中所发显性如下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色杂妄想想相为身等是也有人作发明二性看
则此发明二字是言说发明文法疏浅矣须知显
出二字是发明意一气读下岂有两个发明意思
无此等文法识者辨之又此节是集家语非阿难
之辞。】

「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至)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这一节经匿王因闻念念生灭等语知有不生灭
性始悟昔非而请今是也我昔下先叙昔非敕即
是教未承诲敕者谓未皈佛时先逢外道所说皆
以断灭名为涅槃即昔非也迦旃延毗罗胝子二
卷二 第 733b 页 X14-0733.png
外道名外道有六师今文所出是六中第三第五
名也迦旃延具云迦罗鸠驮迦旃延迦罗鸠驮是
名译云牛领迦旃延是姓译云剪发西竺风俗先
名后姓故合云牛领剪发盖是拔发熏鼻苦行外
道之类故名此也其计诸法亦有相亦无相即六
中第六师也毗罗胝子具云删阇夜毗罗胝删阇
夜是名译云正胜毗罗胝是母名译云不作兼母
名而名巳也其计谓道不须求备经生死劫数苦
尽自然得道即六中第三师也今文但出二名佛
答文中又引末伽黎则知匿王所叙兼举六师说
咸言死后断灭者详咸字意通指六师故称为咸
俱属断见故以断灭名涅槃也译语见前竺乾凡
称得道不拣邪正俱名涅槃然外道所修实无得
涅槃者彼各妄计为涅槃耳匿王自叙先逢六师
所说如此今虽值佛心尚狐疑值遇也以其未尽
外见未达佛心故犹狐疑狐是兽名狐性多疑人
有疑类之如狐故称狐疑云何下正请今义昔既
非今必是也匿王问谓虽闻不生灭之说云何发
挥得證其实耶兼指大众诸有漏者为请简诸无
漏者不在请数匿王意知證无漏者巳得不生灭
性故诸有漏者尚在生死未證不生灭性故兼彼
请。】

「佛告大王汝身现在(至)我今此身终从变灭。」

【这一节经世尊将酬匿王不生灭性而先以生灭
卷二 第 733c 页 X14-0733.png
之身反问也佛意令自决择即于生灭而知不生
灭易能悟故夫血肉之身如炷烧心安能久住金
刚常住不朽指法身说金刚是喻世间最坚利之
宝以坚故久久故不迁名常住也喻法身常住不
朽坏故今世尊即指肉身问坏不坏者令自决择
易悟常身故也世尊下匿王答以此身必坏。】

「佛言大王汝未曾灭(至)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这一节经世尊蹑前肉身必坏之语以明灭之由
渐也佛问语可知世尊下匿王答也初二句承佛
问语我观下答明生灭所以念念新新者谓人之
现前所起之念时刻不停念念与新新对显新对
旧说念初起为新念将灭为旧谓前念巳旧引起
后念成新后复为前新巳成旧后念促前念令灭
前念引后念令生念念仍旧念念由新如波浪叠
叠前后不踰无有间断念之生灭令身迁谢如巳
然之火渐渐成灰销殒不息终成灭尽肉身亦然
无可留者殒者形谢也。】

「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至)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这一节经佛按老少为问而匿王据少壮老三时
为答也初如是二字是印證上文念念新新之义
为实然故生龄即是生年佛召王问云汝年在颓
龄颜貌与童子时比为何如耶此问老少二时世
尊下匿王答也孩孺者童幼通称婴儿七情未动
名孩孺者稚也总指少时故孩孺连称肤是皮肤
卷二 第 734a 页 X14-0734.png
腠是腠理润与泽一意答谓童子之时肤腠滋润
泽滑血肉柔嫩指少时之相如此年至下二句答
壮时长是长大成是成立答谓壮时形躯长大血
气充实堪能成立众务故云长成指壮时之相如
此而今下六句答老时颓龄者颓是倾颓日在桑
榆形年渐倾老时总称名颓龄也迫是逼迫谓气
衰脉促无宽舒之态曰迫又礼记云五十始衰八
十九十曰耄匿王年巳六十有二与衰耄之时甚
迫也形色言枯悴精神言昏昧盖枯悴约血气说
枯是枯竭悴是憔悴谓血气枯竭则形色憔悴也
精是精粹神是神明谓以精粹神明俱泯故曰昏
昧又枯粹对上润泽看以知老壮之态不同如此
血气衰则发白腠理疏则面皱皆老之状也逮将
不久者逮及也将近也谓其形之近死不久也末
句总结问意见比见字指佛分上说盖佛以王老
少相比故云如何见比如云见怜见弃意同。】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至)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这一节经佛问匿王形迁之渐何如意令自陈而
易悟也形不顿朽者不顿即渐意只此渐朽之问
匿王答有五重一约十年二约年变三约月化四
约日迁五约刹那念念皆渐朽之答也王言下匿
王答也初四句先谦而总答变化密移者总含下
五重渐意变化即迁谢意密移者谓念念迁移隐
而难见故称为密我诚不觉是谦辞寒暑指一岁
卷二 第 734b 页 X14-0734.png
之始终寒来则暑往此约宽相而说谓年复一年
日复一日迁流不住渐至于老此字指老时也何
以下徵释上文迁流渐至之意先从狭至宽论初
约十年谓二十岁时虽称年少而其颜貌巳老于
十岁之时此以二十对十岁时校老少也又以三
十校二十乃至六十过二匿王其时年巳六十二
岁故言止此约十年递互相校于六十时校五十
之年衰可知矣世尊我见下结前十年之论也若
复下次从宽至狭论初承前十年之宽渐狭至于
念念之狭为极十二年为一纪此指十年二十年
说也次狭至年变又次月化又次日迁渐义可知
也沉思下最后明念念密移之相沉思即深思也
谛观者谓以潜心谛实观察其变也刹那是梵语
俱舍论云时之极少名为刹那刹那对念念看刹
那刹那约时而言念念约心而言盖刹那刹邪即
念念意也又按仁王经云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
刹那历九百生灭则刹那校一念一念为粗缅惟
我身密移如此不停终从变灭也。】

「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至)我今示汝不生灭性。」

【这一节经世尊顺其变化明不生灭以酬其问也
佛告下问答可知佛言下许为决示不生灭性。】

「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至)尔时即知是恒河水。」

【这一节经世尊将择观河之见示为不生灭性故
问此也耆婆译云命又云长寿谓携子谒之求长
卷二 第 734c 页 X14-0734.png
寿也命即寿故馀文可解。】

「佛言大王如汝所说(至)年六十二亦无有异。」

【这一节经世尊欲明观河见性不灭及以所见之
水验能见之性也以其观河的映色之性湛然不
迁然又须知见性暂在妄中论不迁非真不迁者
如第二月故经文一往从粗至妙自浅及深渐引
入微故次第如是。】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至)王言不也世尊。」

【这一节经世尊正引皱变之语而徵不变之见有
童耄否也王言下王悟见性不变故答不也不也
者言无童耆也以其能见之性三岁至老无异由
可变境会不变心令悟之速也。】

「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至)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这一节经世尊承上决择不皱之见不受生灭王
因闻此而释前疑也面是幻躯故皱而变见性邻
真无质故不皱而非变也称见精者即是第八识
精流于眼根名为见精即映色之性是也皱者下
正与决择谓有形可皱者必变若无质可皱则非
变也迁变者自然受灭无质可变者元无生灭既
无生灭云何受汝生死于中者指色身中也既有
不死者存云何引彼外道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
后全灭耶末伽黎具云末伽黎拘赊黎末伽黎是
名译云不见道拘赊黎无翻是母名以母名而名
巳也其计苦乐不由行得苦本然苦乐本然乐执
卷二 第 735a 页 X14-0735.png
为自然即六中第二师也前匿王问中不出此名
今佛答中影出故知匿王通指六师而言但文略
耳王闻下明匿王释前断灭之疑今闻不生灭性
以为色身虽灭而不受生灭之见性犹存则舍此
生而趋彼生复计相续常矣与诸众者指有漏众
说前问中兼有漏之众请故以初悟常心故得未
曾有也前此卷初文阿难意愿世尊显出身心真
妄虚实及二发明性不意佛与匿王问答所择见
性不灭正适其愿而阿难从傍闻之与巳所言见
性不动无别云何世尊抑此扬彼责以念念生灭
等耶因疑之故有下文之问。】

「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至)愿兴慈悲洗我尘垢。」

【这一节经阿难闻示匿王见性不灭疑与巳同故
发此问也世尊下正是疑问前文单明见性不变
今又加出一闻字是知前虽单明见性不动不灭
见性如此馀根皆然影显其中故加闻字馀仍略
也洗我尘垢者约喻说尘则浮而易袪喻见惑也
垢则腻而难洗喻思惑也洗喻世尊慈音如水能
洗众生心垢故喻如洗然阿难所以疑者由前首
卷末云手开合头摇动而见不动世尊责云念念
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及示匿王见性不灭则
与阿难所说见性不动一般云何世尊非此是彼
阿难疑由此起故兴此问意谓世尊责之过当殊
不知佛示匿王见性不灭正欲生阿难之疑以酬
卷二 第 735b 页 X14-0735.png
其二发之愿指示颠倒所在须知佛示匿王见性
不变与阿难所认处不同阿难迷故谓同耳何者
佛所示者正是见精明元湛然之性阿难所说似
同认处迥别盖误认缘尘分别之见为不动故是
故佛责其误由此也佛所示者如第二月阿难认
处如水中影又佛所示者是第八识中见分阿难
认处是第六识中影事生灭不生灭于此可见矣
或问第二月亦应生灭何云不灭答曰第八识为
生死涅槃之因楞伽云藏识海常住以常住故云
不灭也以其流注不断故称不灭前第六识念念
灭故校此为粗以粗细论灭不灭前不云乎依妄
中论耳学者于此请细心体会可得若徒取耳入
口出不唯欺诳他人抑亦欺诳自心。】

「即时如来垂金色臂(至)而我不知谁正谁倒。」

【这一节经佛承阿难疑问兹将释其疑之所由故
示垂手以辨正倒也前文阿难误认缘尘之见为
不动性盖由颠倒而起故以动为不动也即如以
倒为正以正为倒故示垂手验之令其自悟耳母
陀罗译云印佛手举措翻覆上下偃仰如莲华开
如授受状如拱如献皆能伏魔制外无非是印故
称印手问答可知。】

「佛告阿难若世间人(至)汝等之身号性颠倒。」

【这一节经世尊前示垂手之正阿难计以为倒故
重审世见责其倒之倍也佛告下佛承上垂手意
卷二 第 735c 页 X14-0735.png
问问答可知佛即下责其倒见佛承上答语因竖
臂责云此竖臂上指即是颠倒何云为正若此首
尾相换名为正者则世间人皆称倒见首尾相换
者肘是臂之首指为臂之尾竖臂上指则首在下
尾在上是为首尾相换得非倒乎前垂手之正反
以为倒今竖臂之倒复计为正故称倒见一倍瞻
视者倍与背通谓反背瞻视即倒见义则知下以
正倒相校也汝身指阿难身该世人说以世人身
校如来法身比类发明则佛身为正汝等身为倒
也清净是中道义中是正故偏则为染中故无染
无染即是清净然彼伹中亦未离染必由圆中然
后无染也正遍知者长水疏云离倒名正穷尽法
界名遍二乘无此号以未离倒故性颠倒者性是
根本义谓根本颠倒故前以正为倒今以倒为正
则倒而复倒即谓所迷中倍人也。】

「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

【这一节经世尊直究颠倒本因自何而起也何处
即本因义随汝下佛令谛实观察佛身何因而正
汝身何因而倒对正显倒故约佛身对说也须知
颠倒名字从何处起此实究其因也夫正因倒立
无倒则正亦无名如来正遍知乃离正倒之自正
也前文阿难愿显身心真妄虚实生灭不生灭性
自匿王至此可明矣夫。】

「于时阿难与诸大众(至)不知身心颠倒所在。」
卷二 第 736a 页 X14-0736.png

【这一节经阿难闻究颠倒本因未解其处故瞪目
而未答也瞪直视貌瞢目不明也以心昏沉思目
不开明故不瞬睛不动也上文佛问何处号为颠
倒今阿难执心未破问处茫然是故瞪瞢默疑而
未报也。】

「佛兴慈悲哀悯阿难(至)宝明妙性认悟中迷。」

【这一节经世尊怜彼未悟直明颠倒所在而翻示
前迷也海潮音者约喻为言海潮起伏不失其时
喻如来法音鉴机应物随时适化不待请也我常
下示所迷法色心二字是总诸缘下是别谓开则
说十八界合则秪是色心二法色是色法百法论
云有十一种谓五根五尘及法处所摄色也心是
心法论云有八谓八识诸缘者缘即能缘指前七
转识说此单约心王下句方明心所故用及字称
心所使者为心王之所使令故云心所使也即论
云五十一心所是也诸所缘者指六尘说尘为所
缘故所缘字对上诸能缘看汝身下又敌体指明
现前所依处说汝身指色等诸根说汝心指王所
诸心说此以身心二字收摄上三句色心等法承
上明此皆是妙心中所现之物也妙明二字直显
寂照二义妙是寂明是照寂照不二故连称妙明
详见第四解中真精者无妄曰真不杂曰精下妙
心之妙又通摄上妙明等义言此妙心本无一毫
私欲之杂故连称曰妙曰真曰精等也然只一心
卷二 第 736b 页 X14-0736.png
字为之实法上妙明等者皆显此心之德耳云何
下正责其误认缘尘而遗失此本圆妙心即此名
为颠倒所在本妙等者重叹此心之德叹之又叹
者以明此心具无尽德故长水疏云体遍故圆无
昧故明是法可重故名为宝元来自尔非适今也
故名为本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名为妙又言心
言性者即体而用故曰心即用而体故曰性虽心
性两名秖一法耳悟中迷者此正翻示首卷末之
迷也由前向客尘义上悟得客尘是动主空不动
故指身境为动见性不动是其悟也又错认缘尘
分别之见为不动以动为不动故是其迷也故云
认悟中迷从古诸解未见确指竟不研经文源头
来处胡涂便了每看至此未尝不掩卷大息愿诸
后昆当细玩之自有入处又文中物字即明首卷
末认物为巳之物谓其误认妙心中所现物为巳
遗失妙心非倒而何。】

「晦昧为空空晦暗中(至)如来说为可怜悯者。」

【这一节经世尊承上示明颠倒法相缘起本因以
责其迷也晦昧即根本无明又即起信论所云不
觉义以不觉故而有其相不觉即晦昧也由迷本
明明转为晦故名晦昧盖无明为能变顽空为所
变由无明变起顽空故云晦昧为空也或问若说
现前之空由无明变者未有无明时现前复是何
物答曰未有无明则浑然大觉真空既有无明无
卷二 第 736c 页 X14-0736.png
明乃昏钝之义故变大觉真空转为昏钝顽虚理
固如此复何疑哉又所变之空与能变晦昧能所
交结结是凝结凝结成色色即世界也由内心坚
执外感凝结以成世界之色世界以地水火风四
大为体又以四大之色杂于妄想妄想所成之相
即为众生之身盖众生之身由父母及巳三想所
成父母精血属四大故聚缘下四句以明妄心始
成之相缘是外缘即六尘之缘聚集于内令心摇
动则趣外奔逸奔逸者谓眼奔色耳奔声等放逸
其心而不能内摄故称奔逸遂将此根尘识三昏
扰扰相以为心性则真心远矣一迷此为心则决
定惑此心在于色身之内而不知内之色身外洎
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此正责其迷
也譬如下引喻明彼迷真逐妄弃大认小之意谓
如澄湛清净百千个大海一海之大无限矣况百
千海则大之又大以喻人人本具的妙心有如此
之大反弃之唯认一浮沤体一沤正喻昏扰之心
然此昏扰之心在妙明心中如百千海中一沤则
小之又小弃海认沤是一迷矣而又执沤为海谓
为全潮穷尽瀛渤则迷之又迷非颠倒而何故云
迷中倍人也全潮是全海之潮瀛渤是海之异名
如我下重引垂手之例责其颠倒也初佛垂手阿
难以正为倒是一倒矣而又竖臂上指则又以倒
为正是则倒之又倒以例迷中倍人故重举此如
卷二 第 737a 页 X14-0737.png
此颠倒如来说为可怜悯者此卷初文阿难愿云
显出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今文正显生
灭心所发明性也。】

「阿难承佛悲救深诲(至)拔我疑根归无上道。」

【这一节经阿难蒙示始悟妙心而复计能缘为本
故请与决也悲救深诲者阿难意谓感佛拔颠倒
之沉迷谓之悲救示正遍之圆心谓之深诲悲昔
之迷庆今之悟有感于心故垂泣也叉手白佛是
重请之仪我虽下阿难谓虽悟妙心圆满常住实
未能亲證我但悟得世尊现所说法我则现以缘
心𠃔信瞻仰离此领悟信从瞻仰倾诚之外别无
有心拟此即是而徒然获悟此心可否之疑未释
未敢认为本元心地言心地者地是喻地能含藏
发育我心亦然法喻合显故称心地其馀圆满常
住等义如前解愿佛下正请决择谓与宣示圆融
音旨拔其疑之根本令得归乎无上道也然惟阿
难在首卷破能推时巳明非心之旨何故于此犹
拟缘心为本耶良以惺惺可别寂寂难知所以离
此缘心之外渺漠无朕故于此犹疑之耳。】

「佛告阿难汝等尚以(至)无所了故汝亦如是。」

【这一节经佛与决除缘心引喻勉其识月而亡指
也佛告下正与决除谓闻法思义会义明心若以
缘心听法则法亦成缘能成未空不得实义楞伽
经云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今依缘心则是识
卷二 第 737b 页 X14-0737.png
非智故云非得法性法性者谓所闻法之性法之
性者即第一义性也如人下引喻以明人喻如来
手指喻所说法月喻法性示人喻示听众喻文三
转以显指月俱迷故云不识明之与暗然彼月性
本明标指本暗二性不了俱亡实故若配喻合法
应云佛以法音指心示人彼人因法当应观心若
复缘佛法音以为自心此人岂唯亡失自心亦亡
佛法何以故以法音缘相为自心故岂唯亡法亦
复不识妙明及与缘相何以故以缘相为妙明性
缘相妙明无所了故末句汝亦如是即法合语下
文正以法合。】

「若以分别我说法音(至)各有所还云何为主。」

【这一节经佛为推破六尘无缘心可见合上指月
喻也初句牒阿难计语此心下正以能缘所缘推
破谓依法音分别若以此分别为心者此心则应
离所分别法音别有能分别性许为汝心故重引
喻以明此心无体行客喻分别心旅亭喻声等六
尘而掌亭人以喻离音有性之说此是以主的不
去明客必去若果是主则为真心也故云此亦如
是此句法合此字指分别法音者说合上客字谓
汝分别法音的果实是汝真心则无所去也云何
下责其无体谓云何离我说法音声则无汝的能
分别性又岂但依声分别心即今分别如来容貌
若离如来容貌色相亦无汝能分别性矣如是乃
卷二 第 737c 页 X14-0737.png
至者谓于六尘不能尽述今超却香味触三分别
而言分别都无则绝了外尘现行分别而内守幽
閒非色非空的光景言非色非空者无体故非色
有相故非空拘舍离即前末伽黎下半名也等者
等于六师俱于非色非空光景昧为冥谛冥谛者
冥是暗冥谛是谛实彼执非色非空光景浑沌莫
辨故立冥谛之名彼诸外道依此非色非空立二
十五谛初为冥谛后为神我详见华严钞及诸经
论离诸下明佛正义谓此幽閒非色非空境界是
内之法尘缘影若离此法尘缘影亦无能分别性
前于五尘动中推无分别此于内之法缘静中推
无分别于此动静之间毕竟无汝能分别性则汝
心性各有所还云何为主还者谓诸动静分别各
归前尘本所因处则为寄宿旅亭之客云何为得
不去之真主哉此还之语正起下文八还辨见之
文。】

「阿难言若我心性各有所还(至)今当示汝无所还地。」

【这一节经阿难因闻分别有还故问妙心云何无
还佛且示以见精无还也阿难下承上有还因问
无还文显可知佛告下答世尊不直示以妙心无
还且指见精不还者大抵世尊引物入如来藏从
粗至妙自浅及深故先示第二月渐近真月此是
世尊善权方便也良以妙心渺漠不易直示故以
见精浅近者示其不还若悟见精不还则妙心不
卷二 第 738a 页 X14-0738.png
远而复矣又前阿难于匿王见性不灭之疑未释
今示见精不还正酬前义以明前文不灭之所以
也今不还即前不灭由不还故不灭也妙明元心
如前解见精明元者见精即眼家映色之性精是
湛然之气明净无滓故称见精明元者即精体明
净元本也此是第八识见分分而为六在眼曰见
精在耳曰听精等虽分为六而不离湛然本体故
六处皆号明元也然此见精虽非妙精明心亦去
此心不远见精之精与妙精之精不同见精可坏
妙精不可坏是常住心体精微之用故然此见精
今虽称为不还向后会入真心则此见精亦亡矣
故下文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只此二句巳破见
精今犹浅示故云不还如第二月者正明非真夫
第二月是捏目所成捏目虽妄去真月不远以喻
见精去真心不远如前文云观河之见三藏至六
十时宛然无异无异即不还矣非是月影者是水
中影有生灭去来相故有水则现离水则亡是生
灭法此喻缘尘分别之见也缘尘则有离尘则无
即前所云寄宿旅亭之客暂住即去故如月影今
此见精湛然映色非可还者邻乎真体故非水影
汝应下诫听以示无还地字即本因处也。】

「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至)澄霁敛气又观清净。」

【这一节经世尊欲示无还而先明可还之相也洞
开东方下示明因也洞是空洞谓户牖东开则空
卷二 第 738b 页 X14-0738.png
洞无障日轮升天明从东入使知明因日有也中
夜下示暗因也黑月凡十六日巳后光渐减时俱
名黑月以十五日前名白月故户牖示通墙宇示
塞壅即塞故分别下二句分别属意识缘是法尘
以分别心起则有法尘现百论以此名法处所摄
色也馀七相皆约外尘说唯此约分别说意明八
相皆由分别起故故置此句于八相之中也顽虚
示空郁𡋯是风霾昏浊之气此示昏相也纡犹障
也澄霁下二句天无云翳为澄睛明开朗为霁氛
是山川岚气谓敛氛故澄霁此示净相也此八种
明暗等相正示可还能见八相之见精当欲谁还
下文辨者是也。】

「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至)一切所有不出斯类。」

【这一节经世尊仍以八相各还本因也初总叙还
因次云何下徵释各因别还所属也别还中还明
有标有释变化者无而忽有曰变有而还无曰化
以此诸相生灭不常故称变化初句总指八相下
句先还明因何以下释还明所以下暗等皆略俱
标还相不释所以以明例故则诸下总结可还凡
世所有不出此八相故。】

「汝见八种见精明性(至)是故如来名可怜悯。」

【这一节经世尊直指能见无还以警阿难之自迷
也汝见下正指无还何以下徵释无还所以谓此
能见之性若还于明暗时明灭则见与明俱灭无
卷二 第 738c 页 X14-0738.png
能见暗今暗犹可见则知明灭而见不灭无还可
知矣馀七例此则知外缘自别见无所殊诸可还
下结会妙心警其自迷也谓可还者是客汝不还
者即汝真主此句是反辞谓若非是汝更为谁耶
以此观之则知汝心本妙明净汝自迷之闷者心
不开也丧者失也谓失本明而受轮转由迷真性
故于生死海中常被漂溺虽不说出海字以漂溺
字上见矣末二句结明佛慈。】

「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

【这一节经阿难承示以知见性无还又于会真之
义未明故发此问也良由阿难虽知见性无还犹
疑见性散在万物无见而非物无物而非见万物
既多见性亦普安知此见是我真性耶是故下文
世尊重重约物对破然今真性之问紧承上文汝
心本妙明净句来由前世尊结会见性即汝妙心
故阿难于此结会处未明推阿难意谓见性在外
妙心在内内外超然云何得会我之真性故下佛
答云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云
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引下释此
疑自破矣。】

「佛告阿难吾今问汝(至)众生洞视不过分寸。」

【这一节经佛答上文会真之问还从见上发挥妄
见尽处真心自会也故今详明五重见量意明见
量虽有远近见性无殊皆可即物而决择之阿难
卷二 第 739a 页 X14-0739.png
未得无漏者谓但證初果见惑虽断思惑未除故
云未得无漏未得无漏则见性有障自见不远承
佛通力加之见及初禅初禅是色界之首二阿那
律译云无贫因缘见阿含贤愚等经巳得半头天
眼故见量胜前阎浮提见前解准维摩经那律答
严净梵王谓我见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果今指
阎浮说译者讹也庵摩罗译云难分别是果名桃
柰难别故馀文可解。】

「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至)谁是我体谁为物象。」

【这一节经世尊承前会真之问乃为即物推见分
别自他也四天所住宫殿者金光明疏云须弥山
自海入空高十六万八千由旬四天王居上半山
之半四面一面一王东黄金埵王名持国南琉璃
埵王名增长西白银埵王名广目北水晶埵王名
多闻各所宫殿依所住处中间遍览等者自祇园
望须弥南埵相去中间水是大海陆是平陆山谷
等处空则所望自近及远之顽虚也行字通水陆
空三处行指鸟兽人神鱼龙等类是也昏是山川
树木云雾风霾等明是日月星辰等如是种种昏
明形象总属前尘见量所嘱为其所留碍者佛谓
汝应于此万象之中分别自他吾今下佛又代其
分别谓吾今将汝见性择于所见万物之中谁是
我体者我体意指能见之性为我真体即自也物
象为他对物说我我字要看得活为妙。】
卷二 第 739b 页 X14-0739.png

「阿难极汝见缘从日月宫(至)此精妙明诚汝见性。」

【这一节经世尊承上正择自他以明见必我真也
见源者谓见之源头约喻说如水之源也见从眼
处发极其源本以至尽乎见量说名为极中间所
见从日月宫者起世经云日天宫殿纵横正等五
十一由旬上下亦尔月天宫殿纵横正等四十九
由旬上下亦尔大约空中两丸圆光本是宫殿良
由宫殿光明四出远望如丸日月二天子所居法
尔空行循环不息绕须弥平转以须弥山高障为
书夜也佛谓此所见者总是物象非汝体七金山
者谓须弥踞中绕须弥有金刚山七重一重一大
海相去不知其几千万里故云七金山也种种光
者山有山光水有水色日月星辰云霞变幻皆发
光怪故云种种此皆是物非汝见体乃至飞腾潜
伏巨细人畜亦是物而非我也阿难下正为决之
上是择择于物中也今是决决乎见性也谓若近
若远物象万差同汝见精清净所嘱无障曰清净
此则物象有差见性无殊即此精纯妙明之体诚
汝见性何疑不真此精妙明即指见性说也。】

「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至)自然非物如何非汝。」

【这一节经世尊释彼即物之疑以明见非物而是
我也前文阿难问意疑见散在万物见与物不可
辨故何者由见辨物离物无见然则见与物岂易
辩乎既不可离而为二是故疑物即我见性耶前
卷二 第 739c 页 X14-0739.png
问语虽不详明意实含此玩味自有得也是故佛
指万物与决耳若见是物一句此节辩语多依此
句发起辩破是物谓见若是物则有形段可见然
则亦可见吾之见文中有五个吾字皆佛自称若
同见者见字且作看字解则易明佛说吾与汝同
看一物汝则因知吾见在一物上以此名为见吾
若吾不看时见既是物虽不看物亦应可见汝何
不见吾不看之处汝或云能见吾不看之处则吾
不看之相犹未离物这未离物的不看自然非彼
真不看之相汝果不见吾不看之地则知见非是
物明矣何以故无形段可见故无形则非物非物
则是汝云何而言非汝非汝者意是阿难疑辞即
前问中说云何得知是我真性此句似疑非我之
意故佛责之文中地字处字一般看古人以五重
结归其义似晦故不用。】

「又则汝今见物之时(至)性汝不真取我求实。」

【这一节经世尊承上见是物义重辩必非物而结
归真性以圆前问也此又一辩佛谓见若是物则
见与万物对歒皆有体质汝见物时汝既见物物
亦见汝则有情无情见体纷杂汝与我指有情说
诸世间指器界说即无情也情与无情互见交络
不成安立矣阿难下结明见功归巳云何下指见
即真责其自疑而反求实于人耶。】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性(至)愿垂弘慈为我敷演。」
卷二 第 740a 页 X14-0740.png

【这一节经阿难蹑前见性周遍而重计其数量大
小卷舒断续之迹为问也胜藏者谓彼宫殿殊胜
庄严含藏众妙也居日月宫者居是对义谓四天
宫殿与日月宫相对也娑婆译云堪忍谓堪能忍
受众苦故伽蓝译云众园谓僧众栖迟之园也此
阿难疑谓若此见性必是我有不属馀人现今我
与如来远观四天宫殿对日月宫则此见周遍娑
婆国矣此娑婆国伹约四洲一界言之此指见性
远且大也若我不观远而退归精舍秪见伽蓝则
见又近而小矣又若清吾心于户堂之中举目但
瞻屋檐廊庑而巳则见小之又小矣阿难据此见
之远近大小舒缩之迹以起疑端世尊下正陈疑
问文可解我今下是结问之辞良由阿难执见在
外故疑如此。】

「佛告阿难一切世间(至)更除虚空方相所在。」

【这一节经佛释前疑喻明大小随尘而见非舒缩
也佛告下正释前疑譬如下喻明见非舒缩方圆
随器空岂方圆而定不定不可从据则第一义性
颇近之矣方圆器喻远近事业空无方圆喻见非
舒缩定不定远不远如喻所明汝言下结答不知
斯义之问意明无在无不在必无定所故责云何
为在阿难若复下入字义通悟入證人谓若欲悟
入无方圆之地伹除器方空体无方此一句但指
方说而略圆意润文者以四字成句故略圆字意
卷二 第 740b 页 X14-0740.png
影见也不应下二句可知夫虚空无方圆相合见
性无远近远近大小事属前尘而见性如空何有
舒缩定不定相亦如喻说。】

「若如汝问入室之时(至)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这一节经世尊正释舒缩之疑直斥迷巳之咎也
若汝下举所问语谓汝问入室能缩见小又若仰
观日时岂复挽见齐于日面既不可挽而为远亦
何有缩以为小汝更疑墙宇能夹见断又若穿为
小窦墙内之见从孔窦而出宁为接续之迹既无
续迹安有断缘夫见性无体非舒非缩奚以凡情
数量而格致哉是义不然下正破凡疑也不然者
谓舒缩之言非正论故迷巳为物者巳字指人之
巳心说由人迷故执巳之心别为一物相似既执
为物则有形量有形量便为远近大小所碍矣由
是失却本妙元心为物所转是故于根境之中观
大观小为舒为缩一切众生迷巳之咎为若此也
若能下明悟者之功谓若我能转物则同如来谓
如上大小舒缩等物随我心转则同如来如来对
上众生说又谓我心能转物则心同佛心心与物
两融之矣则能身心圆明物我俱化言不动道场
者谓不离当处而遍周法界也于一毛端下二句
明一多无碍小大相容之意一毛端最微最小而
能含受十方国土则至大至多之事由我转故不
离我当念悲夫悟迷体别生佛用殊在转不转之
卷二 第 740c 页 X14-0740.png
一间耳。】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至)惟垂大慈开发未悟。」

【这一节经阿难犹执见性在外对内身心而起彼
我之疑也前文阿难据见远近大小为疑今文又
据内外彼我为疑疑端各别学者应知阿难下正
疑见在外物与内身心对辩可解若实下谓外边
的见若实我心故能令我得见然则外见是我内
身非我如此内外彼我观之何殊如来先所难言
物能见我此又据佛语而转难之末二句可解。】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至)但可有形无不指着。」

【这一节经世尊将酬外见之问且诘其有形可指
也佛告下先总斥执外非理若实下别驳有形可
指林是丛树渠是沟渠恒河见前解馀文可知。】

「若必其见现在汝前(至)同彼诸物分明无惑。」

【这一节经世尊承上所列可指物中令择见性也
若必下牒前问意汝应下令指见性确实言现證
无疑也阿难下辩非是见初指空辩见者空是所
缘见是能缘若所缘空成了能缘见更指何者为
空耶若说虚空不可易所为能则空非见矣次指
色辨见者物是所缘见是能缘若物成见更指何
者为物耶若说物象不可易所为能则物非见矣
万象虽殊不出色空二相故但以色空对辨也汝
可下正令自择披是披检剥是剖剥精明妙净者
不杂曰精湛了曰明无染曰净空有不测曰妙谓
卷二 第 741a 页 X14-0741.png
此见性具此四美元者是本佛谓汝可于此万象
之中子细披剥分折此见明白指示与彼物象分
明无疑则可。】

「阿难言我今于此重阁讲堂(至)佛言如是如是。」

【这一节经阿难奉旨即于物中推无是见而却答
之也阿难下谓举手纵目周遍推寻有皆是物元
不是见世尊下引胜况劣以明万象之中必无析
见之理如佛所说一句即承上文佛令析见之言
谓如佛令我即于物中析见呈示我无此能也即
彼菩萨亦不能于万象中析出精见况我有学声
闻者哉有漏者漏未尽故初学者方證初果故称
声闻者小乘闻四證法声而證果故今文依是辩
见故云无是见者下乃依非辩见故云无非见者
是非二门俱不可辩妙在斯乎佛言下證其答语
称理。】

「佛复告阿难如汝所言(至)此诸物中何者非见。」

【这一节经世尊承上是见而复诘非见也佛复告
下述上阿难却答之语则汝下即据其却答无是
见义复诘诸物之中更何者非见耶文显可知详
夫见之与物不一不异不即不离是非莫得其偶
即见与物妙义难思当体即真无非无是由是下
经佛答文殊谓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妙
净体中本无是非二义故。】

「阿难言我实遍见(至)佛言如是如是。」
卷二 第 741b 页 X14-0741.png

【这一节经阿难奉旨又于物中推无非见而却答
之也阿难下总答问意谓于物中推之又皆是见
无非见者何以下徵释不知非见所以树属色相
亦对空辩与前是见意同阿难疑云若树非见云
何得见于树然则树即是见非非见矣又若树即
见复云何名树然则树非即见以即非二义推之
俱不可者则色中辩见无定矣又若空非见者云
何得见于空然则空非非见矣又若空即见者复
云何名空然则空非即见矣以即非二义推之俱
不可者则空中辩见无定矣我又下结答谓我又
思惟此色空万象之中子细发明无有一非为非
见者则又属是见矣今文非见对上是见辩之则
为是非之非又私以即对非则成即非之非故知
非通二义说玩文可了夫物果是耶物果非耶其
或双是耶其或双非耶是非之途樊然誵乱是以
如来不由是非而照之以真则无适而非真矣佛
言下印其不可以非见得也。】

「于是大众非无学者(至)一时惶悚失其所守。」

【这一节经众闻是非二义不悟所归悚然惊疑而
失其守也非无学即是有学前三果人及诸凡夫
是也终指非义始指是义惶悚惭惧貌失其守者
谓旧日之见难逃是非二义今顿为扫除故守无
依新心未悟一时大众皆惭惧而若有所失也。】

「如来知其魂虑变慑(至)汝谛思惟无忝哀慕。」
卷二 第 741c 页 X14-0741.png

【这一节经佛怜大众惊疑不悟而警慰其心告以
如所如说也魂虑变慑者人初生时即有阳气依
附曰魂虑是思虑今阿难等闻佛破义惊疑失守
魂不归舍思虑慞惶变是变动慑心动貌无上法
王者佛自称也谓佛善解世出世法證真实际无
上可上为诸法之王故称无上法王也言不虚妄
故称真实此句是总下二句是别释实义如所如
说者上如字是如理之智下所如字是所缘真如
智为能缘理为所缘称如所说故云如所如说也
直心为人故不诳知见真实故不妄末伽黎见前
解四种不死矫乱者不死言其意活而不决也矫
是强义乱是繁杂然其或言有或言无或言亦有
无或言非有无不定詶答故云不死矫乱四种者
其类非一各于有无四句随执计度故有四种详
出第十行阴文中无忝言不负也如来见众惊疑
因生怜悯善言慰之如文可解。】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至)精见色空是非是义。」

【这一节经文殊悯众惊疑而代其请今先叙众意
也阿难当机由智浅而理深无能重问前疑是故
文殊代其请也然兹是非理窟非智不明今文殊
表根本智證真必由此智故代请而与决之然究
文殊请辞迥与小机不同小机向是非中研之不
巳文殊只以两言直究其根而世尊答亦迥异谓
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则是非二义泮然而尽故曰
卷二 第 742a 页 X14-0742.png
非智不明也庄生亦云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
而欲得其道枢则莫若以明意近于此。】

「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至)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这一节经文殊代请深究其根将出是非之阈也
世尊下述前是非之辩而今下出大众惊疑所以
谓他们不知是非所归的意思故有惊怖诚非往
昔善根轻鲜不信佛言也畴往也鲜与鲜同惟愿
下正是代请之辞谓诸物象及见精二者元是何
物于其二者之间无是与非耶此即直究根源之
问也前诸小机曾无此问窃惟文殊问意由前第
二根本辩见以来但以能缘见精所缘色空对辩
曾未显说是真妙心至此文殊始究其源世尊才
和盘托出答谓元是菩提妙净明体方点著前文
第二根本义也自下由阿难馀疑未断故复广破
四性决择圆体之次第无相滥也大哉世尊引物
入如来藏善巧敷陈如一钩新月渐至圆满寡智
者不可得而赞仰然今学者执沤为海传枝自足
反笑九万里图南者不亦误乎。】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至)云何于中有是非是。」

【这一节经佛詶上问亦直指直源也上文殊问不
支离今世尊答亦捷径佛及菩萨自住三摩地者
此三摩提即大佛顶首楞严三昧称自住者谓佛
菩萨无时不在定中起居动止不离此定故称自
住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也见是根见缘
卷二 第 742b 页 X14-0742.png
是尘所想相是识于此定中根尘识三如空中华
本何曾有空喻定体华喻根尘识谓空本无华病
者妄执即此华性元是虚空故云此见及缘元是
菩提妙净明体此句远指第二根本名句耳。】

「文殊吾今问汝(至)是文殊者为无文殊。」

【这一节经世尊引例明上菩提妙心于中无是非
之相也佛告文殊者即以文殊为例谓如汝文殊
只有一个更有是文殊者为无汝真文殊耶意谓
若有一是则有一非以无是故非亦叵得为无文
殊一句下文答中甚明更有下文殊字是衍文。】

「如是世尊我真文殊(至)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这一节经文殊答以真文殊中无是非二相也如
是二字是领诺之语初二句是总答何以下释无
是所以然我下答为无文殊意文显可解。】

「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至)中间自无是月非月。」

【这一节经世尊法合文殊例重以真月明无二也
佛言下正合上例故云亦复如是此见妙明者妙
明二字即称见性之用不必引妙心说空尘句中
影显色义见是能缘色空是所缘然略所想相亦
影显根尘中故提诸字会此诸妄本是菩提真体
由诸众生迷故背觉合尘妄为根尘等耳本是下
妙明字正显妙心与上妙明可离可合看才称善
解前文单提见说今文又加闻字影显六根皆妄
唯一真心无别有法也如第二月下重以喻明谓
卷二 第 742c 页 X14-0742.png
如第二月本是捏目所成全体是妄何更论其是
月非月世尊又召文殊而告之曰但一月真本无
是月非月然虽二月本妄不离乎真离真无妄全
妄即真又勿以断见观之真心亦复如是。】

「是以汝今观见与尘(至)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这一节经世尊总结答意以明迷悟所观之异也
是以下结迷者之观谓汝等若依根尘识内外中
间种种差别而发明者名为妄想于妄想中难逃
是非溺之而不能出也由是下结悟者之观由是
二字对上是以二字看各分标提迷悟分岐在这
四字上看谓若由此精真妙心而发明者则无法
而非真体何有是非为哉故能令汝出指非指指
非指即是非是因上文有是非是语故变文法指
非指如庄子齐物论中说彼亦是非义耳盖此经
是房公笔受故多用五经诸子字迹虽用彼字义
实不同识者鉴之前阿难愿云显出生灭不生灭
二发明性今文由是下正显不生灭所发明性也。】

「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至)遍满十方有何差别。」

【这一节经阿难因闻觉性遍满之义而发此难校
邪正也诚如下觉缘缘字当作元字或译场误耳
然即以缘字解亦是无缘之缘此即承上文为问
也阿难蹑此义为难谓与外道神我遍界之说如
何分别梵志是外道通称娑毗迦罗及冥谛见前
解投灰等者是苦行外道即拔发熏鼻卧刺之类
卷二 第 743a 页 X14-0743.png
诸外道辈计有真我遍十方界如唯识瑜伽等论
说而诸外道不知有第八识即以第八识执为神
我阿难引彼校同异也。】

「世尊亦曾于楞伽山(至)获真实心妙觉明性。」

【这一节经阿难承上神我复引佛言与校自然为
问也楞伽是山名在南天竺海中梵语楞伽译云
不可往高五百由旬下瞰大海傍无门户非得神
通不可往故世尊昔在此山为大慧等说楞伽经
广破外道其第二经初大慧问佛说有如来藏遍
满十方与彼外道所说神我遍十方界有何差别
佛答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计之我云云今经指觉
性彼经指如来藏名异体同也又彼经破外计自
然为涅槃佛云我说因缘非彼外道自然境界我
是如来自称此以因缘破自然也因缘者谓内性
为因外助为缘自然者楞伽云外计诸法从自然
生孔雀文彩棘针铦利等是谁能作无能作者故
称自然我今下阿难拟此觉性体属自然非生灭
颠倒法故似非如来所说因缘则与外道所计自
然同矣末四句可解。】

「佛告阿难我今如是(至)自须甄明有自然体。」

【这一节经世尊责彼未悟复计自然因重与破折
也中观论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
因是故说无生今阿难引出因缘自然则具摄四
性矣佛告下将破其难先责其未悟而复计自然
卷二 第 743b 页 X14-0743.png
佛谓前文重重以真实告汝汝何未悟又惑为自
然耶阿难下令其自须甄别果有实体方许汝计
苟无其实则妄自穷矣今先陈破意下列破境良
以觉性遍一切法故约境破也。】

「汝且观此妙明见中(至)以空为自以塞为自。」

【这一节经世尊将破自性先标四境以推自性不
实也然而色空诸法千差大略不出此四象故此
总列下别破。】

「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至)见性断灭云何见明。」

【这一节经世尊承上循境别破以明见性非自然
体也阿难下先约明破文可解如是下略破塞境
一章超至破暗故云乃至三约暗破诸暗等者谓
暗相非一各属前尘如云雾晦冥山川石壁俱可
为障障即是暗故加诸等字馀可解然其破塞之
言反空即是故略之。】

「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至)是义云何合因缘性。」

【这一节经阿难因闻破自之音即转计为因缘性
也因缘义者谓正性为因助性为缘若无缘助则
因不能生义属共性如种子为正性水土人工为
外助缘助其因则有芽生无他则自性不生故称
为共今阿难闻佛破自然计穷复计因缘虽转计
此其心未解因缘何义咨询下正问因缘谓云何
得合因缘性耶。】

「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至)因空有见因塞有见。」
卷二 第 743c 页 X14-0743.png

【这一节经世尊随计转破而先破因义亦列四境
如前也因见的见字约所见境说下见性字是能
见根此见下总列四境今文缘他生我发我正因
则属缘因义也以明等属他见属自故。】

「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

【这一节经世尊承上循境别破以明见性非因生
也文可解如是下略空塞二境破同明暗故。】

「复次阿难此见又复(至)缘空有见缘塞有见。」

【这一节经世尊承上次破缘义亦列四境如前也
佛以因缘分破者何也盖因有生我义缘则不能
生但助我以生故曰因亲缘疏故分二门破也承
上因义次复破缘故加复次字。】

「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

【这一节经世尊承上循境别破以明见性非缘有
也文可解如是下略明暗二破与空塞破同故前
文破因则详明暗而略空塞今文破缘则详空塞
而略明暗文互见也会意融之。】

「当知如是精觉妙明(至)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这一节经世尊承前迭破诸计遍拂群情而直示
真体也如是二字即指下句精觉妙明精觉即指
见精说以见性远离诸过即是真觉故不言见而
言觉也精字影见精意非因下二句承上遣因缘
二计非不下二句迭遣自然不自然无非不非一
句总遣上因缘自然四非又无非不非者无字贯
卷二 第 744a 页 X14-0744.png
下半句不非谓无非无不非也无不非者上四非
是单遣非因非缘等今又重遣非不因缘非不自
然故云无不非也无是非是者遣前是非二义无
字亦贯下半句谓无是无非是也人情既尽圣智
斯显即此离过之见就是妙明真觉然而妙明真
觉遍一切处无在无不在但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皆是觉体然则根尘识三阴界入等无法而非真
所谓阴入界等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也。】

「汝今云何于中措心(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这一节经佛示离过法中诚难措心而责诸戏论
徒施也汝今下于中者指离过法中也措是安措
心是阿难求道之心谓妙觉明体远离诸过如大
火聚四面触之俱为焦烂汝今云何于中指心能
以世间因缘自然诸戏论法而得分别诸戏论名
相者指前是非因缘自然等皆为世间戏论名相
故诸世间者指诸外道天魔鬼神龙仙等皆有论
故戏论者如小儿戏无实义故如以下约喻以明
戏论徒施也谓虚空无形撮摩不着假使撮摩秪
益自劳无形之相云何随汝执捉妙明真觉难容
拟议亦复然耳。】

「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至)因心因眼是义云何。」

【这一节经阿难蹑上诸非之义重引佛言證今非
义而为难也必妙下蹑上非义云何下引昔證今
所谓下列四缘相此四缘者是发见之缘阙此四
卷二 第 744b 页 X14-0744.png
缘见不起故因空者眼是离中取境现前空廓见
得显故因明者谓现前虽空若无日月灯明见无
用故因心者心是作意唯识名分别缘分别即作
意也谓虽得空明我不作意眼如盲故若无作意
则玄黄朱紫交陈乎前无辩也因眼者谓虽有空
明作意若无眼见从何显眼为见之门户无门则
见不显故必具四缘见乃得起阙一不可是义云
何句正是离辞谓世尊昔假因缘今乃顿弃不亦
今昔自语相违耶请示废立之义云何。】

「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

【这一节经佛示因缘废立粗妙各有由也今文因
缘即和合义如前见性要藉四缘得成见故以众
缘和合名因缘也世间诸有为法以和合而有非
出世第一义也第一义中真空绝点妙有全收昔
由俗谛故立今归第一义谛故废粗妙迢然不可
以昔粗而难今妙也佛意本乎此耳。】

「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至)三种光明则不能见。」

【这一节经世尊承上将破四缘先审实见不见义
也初阿难下是佛问语说我的我字指世人说次
阿难下答辞见不见义文中可解。】

「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至)二俱名见云何不见。」

【这一节经世尊详辩见不见义以明见性之常也
文有三意初阿难下破不见义次阿难下牒暗比
明俱名不见三若复下反辩不见转名为见初无
卷二 第 744c 页 X14-0744.png
明名不见者是牒阿难不见义语应不下是佛破
辞佛谓汝道无明便名不见应不见暗此见暗之
见亦名为见云何说不见耶次在暗不见明名不
见等者是牒暗今在下是比明佛谓汝在暗时不
见明便名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亦名不见然
则二俱不见云何汝说见明便称见耶三反上不
见俱名为见陵是侵陵夺是迁谢谓彼明暗自相
陵夺非汝见性于彼明暗中暂有暂无然则见暗
见明二俱名见云何汝称不见耶初段显明暗有
迁谢见性非有无次段双夺故见名不见第三段
双与故不见名见。】

「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至)见塞之时见非是塞。」

【这一节经世尊通收前经辩见以来文义兹以能
所裂开直破见精结归奢摩他义也文中明暗空
塞四相是所缘尘四见字是能缘根尘虽四相见
唯一体今云见非明等则能缘根与所缘尘裂开
矣兹先遣尘下复遣根文义显然可解又下结文
远则通收辩见全义近则结前因缘自然及四缘
和合相也入文可见然前文殊章中虽标此见及
缘元是菩提真体真义巳显由阿难群疑未尽故
又次第蠲除耳又前文云此见虽非妙净明心如
第二月一向秪辩得个见精尚未破遣今下文破
之则第二月今始亡矣经文次第血脉源流自非
静心虚巳熟究深研则罔窥堂奥往往见有执燕
卷二 第 745a 页 X14-0745.png
石为良璧者多矣。】

「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至)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这一节经世尊承上结破能见返源深入策所不
逮令勤胜进也四义成就一句承上能所既裂起
下破能之文也故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这是遣
能见语前云根非是尘今云见非是见只消一句
第二月巳破之矣见见二字者上见是真见按后
别业例文中云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则
知今上见字即彼觉字觉是真觉也下见字即前
能见见非是见者正是遣能上见是真下见是见
精非字是遣义谓真见非是能缘见精也见犹下
二句谓上真见犹离见之名迹离亦是遣义则彼
能见不可及矣云何下结责前诸妄计因缘自然
可知和合者即四缘和合相也犹略是非等义谓
真见如此云何彼诸妄计可能及也汝等下策进
胜行谓汝声闻志趣狭劣知识不广不能通达离
过绝非的清净实相此清净实相即第一义谛第
一义谛即常住真心妙觉明体今文应结奢摩他
义何言实相实相属禅那矣盖三一圆融故于奢
摩亦显实相良由即一而三应称奢摩今是即三
而一故指实相佛深诲之云当善思惟善思惟者
即称实相圆融深究闻斯行之名善思也无得于
此自生疲怠妙菩提路者正指奢摩等为无上菩
提之路一三三一圆融无碍不可思议故称为妙
卷二 第 745b 页 X14-0745.png
即下经五十五位是路一一位中皆依此三观修
故上文示奢摩他破妄显真正义巳竟下文复由
阿难未悟见见非见等义故为发明奢摩中微密
观照以明同别二妄罄尽见见义中深隐馀情耳。】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至)悲泪顶礼承受圣旨。」

【这一节经阿难因闻见见深入校前迷甚故重请
示也此文问有三意二为正问一为旁问初叙因
缘自然及和不和义心犹未开未开者未尽解也
此为旁意详阿难虽叙未开请不属此下文佛答
正问之后即酬和不和义知今叙意诚所欲闻然
其吃紧实在见见觉心义内故以后二意为正问
也下世尊答文先正后旁次第可见今阿难问谓
见见非见重增迷闷者良由辩见以来但为决择
见精未破见体义犹浅也所谓如第二月今云见
见非见者不唯离尘而见根亦破见根是所破真
见为能破而能破的真见犹遣其名迹不亦校前
为深之又深耶阿难之迷闷故当增剧也下文所
谓微密观照良在此耳又此见见非见之语阿难
以前两句并为一句说前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
文法开合之巧无愈此经上是阿难所叙迷情下
伏愿去是正请觉体下句大慧字对上弘慈看弘
慈是佛的道体大慧是佛的照用盖大慧是摩诃
般若权实二智之体实智照理权智鉴机如人双
目故称大慧目也今阿难请施权实二智之目鉴
卷二 第 745c 页 X14-0745.png
我机宜照彼真理契理契机开示觉心也下三句
可知。】

「尔时世尊怜悯阿难(至)诸有漏者获菩提果。」

【这一节经世尊将酬见见觉心之请且先斥多闻
后示教益也尔时下是集者之言告阿难下方是佛
语初文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者梵语陀罗尼译云
总持古解谓总一切法持无量义然此总持义属
三摩故与三摩提相连标示也此文大意由前结
归奢摩正义巳竟兹将起演三摩是故集者标显
其名也然此又由阿难于奢摩中深义未明重有
所请佛且为示同别二妄及和不和相以圆前义
下自汝犹未明去始起三摩经文起伏次序绵远
解者昧之各封巳见标列多岐致使本经大途条
理紊乱荆菁萦蔽良由智者过之愚者不及嗟呼
妙严之阈诚未易入也次告阿难下文有二意初
斥多闻强记之强当作平声记谓记持所闻不倦
不忘名为强记然亦世有多闻而少记持亦有记
持而乏多闻今尊者二美兼具故称多闻第一今
佛斥强记但益多闻以多闻自属有漏故于无漏
道定未能深入也微密观照者是奢摩中精微隐
密理行名为观照观即是照此在止中说观照非
三摩中义故云奢摩中微密观照也阿难一向在
外根尘上究犹浅今见见非见等义乃是入理深
谈故未能了佛因指责多闻之病然后授与道定
卷二 第 746a 页 X14-0746.png
之药为次示教益也汝今下诫听承受现未同益
也。】

「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至)当处发生当业轮转。」

【这一节经佛示止中密照以答见见觉心之问自
二倒始也一切众生指六道说世间亦是六道依
报由二倒见妄者指眼家根境二妄此二妄由颠
倒分别心起由此二妄起惑造业感报善则升恶
则降理之必然无移易也当处下二句示惑业苦
相当处者确指当念处若此当念发生是善则造
善业轮转善道若当念发生是恶则造恶业轮转
恶道善是人天修罗恶是地狱鬼畜以明惑业苦
三随人当念颠倒分别二妄中起上句处字属惑
下句业字属业轮转属苦苦是报苦或问上文解
中云入理深谈故称微密观照今文所明元只在
根尘上辩岂是入理深谈耶答曰请观同别二例
文中所明觉元非眚等语是何等境界幸寻思之
然又三观妙理亦只在十八界上发明何言根境
为浅浅深由人耳。】

「云何二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二者众生同分妄见。」

【这一节经世尊承前标语以列其名也云何一句
徵名一者下正列列名中别业同分二种见妄解
者不下数十家未见有一彻者且这别业同分四
字是何等义理意在何处何谓别业何谓同分孤
山以真智真理配合法喻约理似密会文则疏则
卷二 第 746b 页 X14-0746.png
与阿难所问世尊所答全不相于温陵天如皆以
假设之喻一一穿解而忘设喻之由愚按今经本
义细究文相则知别业破见根也同分破见境也
别业者别是各别业是业用谓见根各具业用亦
别彼彼见根各各私其业用自他不可倩代故云
别业下别业例文初云例汝以目观见山河国土
等皆是无始见病所成又云觉见即眚觉缘非眚
此实见见岂非破见根而答见见非见之问乎同
分者谓见根虽别各不相知而所观境无非前尘
色空等象此境乃是众生共业故云同分故下同
文例文初云例阎浮提三千洲兼四大海等同是
见闻觉知虚妄病缘病缘即见境也又云圆满菩
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岂非破见境而
答觉心明净之间乎须知二妄文义进退绮互学
者请屏去是古非今之心息心静坐始将前后事
理一一体会而其文义自然贯彻不由执鱼目为
明珠矣。】

「云何名为别业妄见(至)见圆影者名为何等。」

【这一节经世尊徵释别业名义此先设喻而巧示
其法也云何下徵名义阿难下举喻释释中又有
二意初举喻次于意下灯见对辩以显见病为影
初中说目有赤眚者赤眚是病目中赤翳因目病
眚夜见灯明别有圆影五色重叠然知灯本无影
因眚而有此是喻也以法合之应云目眚喻见根
卷二 第 746c 页 X14-0746.png
灯影喻见境五色重叠喻五阴迭生意取无眚之
目喻真智无影之灯喻真理然知灯本无影由眚
为影譬真理无相由妄根而成妄境目本无眚由
病为眚譬真智无缘由妄能而为妄所次中佛以
灯影诘阿难谓汝意云何灯上圆光为是灯色为
是见色此标灯见两意对辩佛又召阿难辩此圆
影之色非灯非见言其妄也谓此圆影若是灯上
本有之色则不眚人何不同见而唯眚者之观此
辩非灯色也又此圆影若是见上本有之色则见
巳成色而彼眚人外见圆影又名何等此辩非见
色也。】

「复次阿难若此圆影(至)于是中有非灯非见。」

【这一节经世尊承上是义继破离义二义俱非则
影与眚皆妄也上文是灯是见的是字作即字看
即与离对上既破即今乃破离复次下正破离也
是次下总结离即俱非初文谓若此圆影离灯别
有则应傍观屏帐等物有圆影出若此诸物果无
圆影则非离灯别有矣又若此圆影离见别有则
应闻嗅尝触皆能揽取圆影何待眼瞩云何眚人
目见圆影则非离见别有矣然斯离即俱非者则
知圆影本妄结中云色实在灯者色指灯的光色
不指圆影谓此光色实本在灯而灯光中本无圆
影由见病故见灯有影若知影与见二俱是眚能
见根境之眚者非病目人也然彼好眼非病之人
卷二 第 747a 页 X14-0747.png
巳知圆影是眚所成则影非实有终不复言是灯
是见尚不可况于此中又有非灯非见之说耶。】

「如第二月非体非影(至)何况分别非灯非见。」

【这一节经世尊以喻明喻类通圆影眚所成故是
非莫究也文中有二意如第二下以二月类圆影
此亦下以圆影合二月故云此亦如是初意中云
第二月者非真月体又非目影何以故下徵释非
体非影的所以谓第二月者捏目所成故诸有智
者不应说道此捏根本是月形非月形离见非见
也又是形下二句若对上是灯是见非灯非见之
句今何故又别用一离字良由上文以离是为对
牒破圆影此中亦以是字作两意对离属即对非
属是牒破二月文略而意巧影带其文故别用离
字若配前文者谓此捏根元离月别有则合傍观
草树山川有二月出离见别有应非眼瞩云何捏
目见有二月细玩此文义自可见又此是非离即
应足四句其义全显谓是形是见非形非见此则
是非义显矣又谓是形是见离形离见此则离即
义显矣详出于此意令学者知有所自。】

「云何名为同分妄见(至)至于三十四十五十。」

【这一节经世尊将破同妄先设喻明指境在外也
此阎下为取小洲两国作喻故统举三千也阎浮
提译语见前北洲四外除大海水中间平陆有三
千洲涌称阎浮平陆是陆地水中可居曰洲三千
卷二 第 747b 页 X14-0747.png
洲者正中大洲为主其馀海外小洲为眷属洲然
则琉球日本三韩林邑越裳师子波斯等国皆阎
浮眷属洲也正中大洲即此是巳五天竺据洲之
中东极为我震旦西极为波斯南极南天竺境北
极雪山香山赡部林等则此塞外五单于诸胡之
地在此洲东北境内也仁王般若经云此阎浮洲
有十六大国五百中国十万小国今经谓大国凡
三千三百彼此举数虽不同皆指此为主洲耳其
馀小洲在诸海中周遭环绕故云此为正中也诸
海指东西南北四海说彼小洲中或一洲有三两
百国者或一百或二百国者又或秪有十国者或
二十国者三四五十国者此明三千洲大小之不
同也佛举多洲说者意在单取两国小洲显彼不
祥恶缘故耳。】

「阿难若复此中有一小洲(至)本所不见亦复不闻。」

【这一节经世尊引诸不祥以况见境唯心外相不
实故有见不见也此中指三千洲中极小之洲秪
有两国这两国间唯一国人同感恶缘则此当土
众生睹诸不祥境界此句总称不祥下别明恶相
祥是吉义不祥是不吉故言恶也别明中二日者
如此方后周时宋太祖陈桥兵变时见日下复有
一日黑光摩荡久之遂有黄袍加身之事是其类
也两月者即月食时如有黑月覆障之状大约恶
相千差难以定论也晕适佩玦者晕谓妖气环绕
卷二 第 747c 页 X14-0747.png
日月俗称月囤近是也适如字音式是往义今时
读作的非也按杜预曰日行迟月行疾月适及于
日而与之会交会而日月同道则食月或在日道
表或在日道里则不食今文适字是彼月适之适
佩者吴兴解云佩应作背引孟康汉书注云背形
如背字玦形如玉玦上四相皆日月之妖气也愚
按今经佩玦连称意谓气如环佩玉玦之状不必
训背亦通彗孛飞流者彗杜预曰彗妖星光芒偏
指如彗者也孛者星之气孛孛然出者谓之孛气
如帚者谓之彗孟康曰绝迹而去曰飞光迹相连
曰流上四相皆星之妖气也负耳虹蜺者负吴兴
解谓通占曰气如半晕著日上为负负倚也五行
志作抱孟康曰抱气向日也耳宜作珥声之误也
珠在耳曰珥孟康曰珥形点黑也愚按经意负耳
疑是一相或气傍日月如耳环状名为负耳虹蜺
诗谓螮蝀注云日与雨气交倏然成质似有血气
之类乃阴阳之气不当交而交天地之淫气也又
曰双出色鲜盛者为雄曰虹暗者为雌曰蜺种种
下结上当土见而彼国无所见闻此指小洲两国
一见一不见也此一见一不见亦有旨存焉见者
况世间众生不见者况出世二乘故约两国说也
长水孤山诸师指生佛净秽两土说愚谓诸佛净
土非如凡夫之有非如二乘之空故法华云非如
三界见于三界如者空义又云非如非异诸佛迥
卷二 第 748a 页 X14-0748.png
出净秽有无之上故不可指佛净土说也因指凡
小解两国见不见义似妥当且两国俱称众生佛
岂众生乎。】

「阿难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

【这一节经世尊承前同别二事进退合明同别二
法也上文所明本是假设同别二喻以喻称事者
随情施设故说为事非真理故进退者犹言举置
也今且顺进退称之良由言不顿彰如前先别次
同今乃退同进别合明别业之法下经例汝下是
法合文也别业明矣复退别进同合明同文之法
下经例阎浮下是法合文也故云以此二事进退
合明。】

「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至)然见眚者终无见咎。」

【这一节经承前退同进别重举别喻合明别法也
阿难下佛述前喻似现前境者似不真有也灯实
无影由目眚成故眚即见劳者出眚的本因因见
劳故乃成眚也见劳则云见病劳即病故前文又
云影见俱眚谓能见所见皆眚也今文略而不言
然见下二句谓有智好眼之人觉了是眚则不说
是影非影是见非见离之与即俱无辩矣不堕其
妄故云终无见咎见眚之见即见见之见言真见
也。】

「例汝今日以目观见(至)本觉明心觉缘非眚。」

【这一节经佛以别法合上别喻以明妄见非实也
卷二 第 748b 页 X14-0748.png
谓汝今日以目观彼山河及人畜等境俱是见病
所成病者即前所谓颠倒分别是也此诸外境合
圆影见病合上目眚见与下二句见是见根见缘
是所见之缘即山河等也此根此境似有前相实
非有也似现前境一句如唯识论云诸识生时变
似我法此我法相而由分别似外境现彼云分别
即是今经见病似字与今经同虽似外现实本唯
识也此句合前眚即见劳非色所造元我下正破
见根而见境亦兼破矣何者境由根生根既破外
境亦随破故觉明即真觉也谓以觉明真见照彼
所缘是眚这句破尘又以觉明觉此能缘之见亦
是眚这句破根根尘既破本觉明心虽觉前缘而
非眚也合上然见眚者终无见咎。】

「觉所觉眚觉非眚中(至)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这一节经承上本觉义以明真觉非眚而结答所
问也觉所觉下二句上觉即承上本觉字说所觉
即根尘之眚也谓本觉之觉虽觉根尘而觉体非
堕根尘眚中如前经云是犹离见名迹俱遣故非
堕也此实见见一句是结答所问谓不堕眚中之
觉即是见见之见此见云何复以见闻觉知之见
而名之耶觉闻知见四字指六根说六根中说觉
是觉触之觉与上句觉不同馀可解是故下结明
见妄之咎我是如来自称汝指阿难世间望下十
类众生则此世间是十类之依报亦有十种之异
卷二 第 748c 页 X14-0748.png
也我之与汝及十生之类俱是阿难根境法相似
外境见即是见眚然非见见眚之人也者字指有
智人说彼见下释上非见的见字谓彼见者乃是
真精之见不杂不妄元非是眚教不名见以上答
明别业喻竟又别业例文中当于以目观见四字
中斫之及目眚二字上著力则破见根之义明矣
又此上答见见非见一问竟。】

「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至)俱是无始见妄所生。」

【这一节经承上此复退别进同还举同喻合明同
法也阿难下佛述前喻例彼下或问同分喻中何
故有此例耶答曰以境例根同一妄故彼五色圆
影目眚所成在眼而非外物此不祥境界瘴恶所
起在境而非内身虽根境同别之异俱是无始见
妄所生故在此例昔吴兴引例误指乱真而言进
退合明义见于此殊非经意具正眼者幸校焉今
文初二句以同例别次二句以别例同彼见下二
句明圆影由眚所成此众下四句明诸不祥由见
业障恶所感末句总结以明根境俱是见妄所生
瘴字详义该用业障之障今误用瘴字会义可知。】

「例阎浮提三千洲中(至)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这一节经佛以同法合上同喻以明见境非实也
例阎浮至虚妄病缘是直示外境为见病之缘谓
阎浮大海乃至国土之依及众生之正同是觉明
真体上所现根境病缘虚妄病三字属见闻等缘
卷二 第 749a 页 X14-0749.png
字指阎浮外境说然觉明真体上安有六根之病
良由众生不觉转真成妄妄即是病这病应通指
粗细无明说若知妄体即真如波即水是故文中
直约妄法合也和合下二句谓心与色法和合则
生虽生匪实故云妄生若心与空法和合则死虽
死匪实故云妄死和合生死依色空处显故以生
死俱称和合若不然者应云因缘聚会名生因缘
别离名死须知和合即因缘义故约色空和合明
生死意会意可解。】

「若能远离诸和合缘(至)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这一节经世尊诫遣和合因缘而复本常心也和
合对生死看和合说缘生死说因文互见也此承
上文和合生死诫令灭彼因缘则得不生灭性故
谓和合不和合缘灭则生死因灭矣和合属色法
不和是空以色空为生死之缘因是六根缘是六
尘也若根尘和合因缘灭则能圆满菩提不生灭
性生死妄心既灭则清净本心复矣生灭灭故即
获本觉常住之体此结答觉心明净之问也又此
同分例文中当以阎浮提下研之在见闻觉知病
缘一句上着力则破见境之义明也。】

「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至)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这一节经世尊继詶傍问以明见性非和不和而
生也上文虽兼和不和意而破因缘正意在詶觉
心明净今文确詶傍问之义也前阿难以三意为
卷二 第 749b 页 X14-0749.png
问二正一傍二正问佛以同别二妄詶之矣一傍
问者初阿难叙问意云诸和不和心犹末开以心
未开故是为旁问佛酬正问巳竟今还酬其旁意
也汝虽下世尊述其先悟而犹下正述其未开之
疑觉元即指见精明元前巳会见入觉故称觉元
非和合生句中非生二字通下句意谓非和合生
非不和合生此总标下别释。】

「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至)为与通和为与塞和。」

【这一节经世尊承上非和不和先斥其疑后列四
境以辩也凡言和合者必以根境相合为论故约
四境破也吾今下世尊将问先斥其疑则汝下总
列四境初中證菩提心者指上證觉元说译者变
文作菩提心有滥佛果菩提读者须会意可也和
合分破者以和合二字义不同故如水土均而为
和如函盖并而为合义相不同故分破也如前因
缘分破意同又玩證菩提心證字是对證意非證
道之證。】

「若明和者且汝观明(至)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这一节经承上总列四境此别释破义也若明下
先释明和夫明不自明由见而明故云观明明现
观是见故然则见与明似有和义见无体质从何
处杂杂即是和见无体明有相二性可辩一有一
无如何可杂未闻色与空可杂也今见与明亦然
义不可杂故云杂何形像若非下约非即破谓明
卷二 第 749c 页 X14-0749.png
若非见云何得见明耶此破非义又明若即见明
既是见则不为见明反成见见云何又称见明此
破即义云何字是责辞非即二俱不可妙在兹乎
必见下约半满义破和是半义谓一半见一半明
方许可和今见必圆满则不可和如半桶水半桶
泥和义得成若满桶水则泥不可加如何可和故
云见必圆满何处和明下句明圆满反上说也次
见必下谓见性有觉明相无情彼此殊异杂则见
性与明俱失本名见失见名明失明字是故和明
非义也彼暗下以暗等三义例明而破故略也。】

「复次阿难又汝今者(至)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这一节经承前破和兹复破合辩见非合生也初
总列四境次别释破义别释中先破明合谓见若
与明合者暗时无明见应随灭则不与暗合若不
合暗云何复见暗耶又若见暗不与暗合则与明
合时例非见明反上暗义说故谓虽见暗必不与
合则与明合时例应非见上暗中谓虽见不合今
明中谓虽合不见回例同也既不下二句徵释合
明不见非义谓既不见明云何称与明合晓了是
明非暗耶彼暗下例明破同故略也。】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我思惟(至)及心念虑非和合耶。」

【这一节经阿难因闻破和破合非义又转计非和
合也觉元是根缘尘是尘念虑是识通指六处三
法说云此三六非和合耶前文但以根尘对破今
卷二 第 750a 页 X14-0750.png
又加识言者可见前文处处应通三科破但文略
不显明经之士当会义通之。】

「佛言汝今又言觉非和合(至)为非通和为非塞和。」

【这一节经佛破非和而先列四境也初牒计意为
非下次列四境。】

「若非明和则见与明(至)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这一节经承上别释破义以明见性非非和也论
边畔者良以不和则各据疆场故论畔也汝且下
佛令审实见与明体从何处为畔在见在明必有
畔故阿难下正破畔义谓明边际中若必无见则
明与见迥隔而不相及见且不知明处畔云何成
然则非非和矣彼暗下例明破同故略也。】

「又妙见精非和合者(至)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这一节经承前破非和兹破非合以明见性非非
合也又妙下初牒计意为非下次列四境若非下
先破非明合谓见若不与明合则见性与明相乖
角矣乖角是违反义如耳下二句引例违反之相
谓如耳伹能取声而不揽色故与明违反不相触
也今见与明若不合者亦如是故又若不合见且
不知明的所在云何甄明合非合的道理甄是明
辩义彼暗下例明破同故略也以上佛酬旁问巳
竟而奢摩中微密观照义亦明矣下文远承前标
大陀罗尼三摩提义以起下经四科之文发明初
问三摩义也上由阿难于奢摩中密照未明重为
卷二 第 750b 页 X14-0750.png
酬竟由此隔绝前标今始演义学者当晓文义起
伏不迷其源可尔。】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至)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这一节经世尊承前标题以起三摩融四科妄相
即一真性也此是四科总标下文别释汝犹未明
等者世尊一向破妄显真发明奢摩之理则妄有
可破宛似妄在真外未能融而为一今乃融彼妄
相即是真性真性之外无妄可除是为三摩之义
也浮尘幻相即指下文四科以不实如幻起灭不
停故如浮尘虽幻相不实全体即真起即不起灭
即不灭如空华无体起灭即空四科起灭亦复然
耳故云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当处者约当念处说
谓当念生随当念灭也良由迷而不觉瞥起一念
念体本空起即不起一念如是下文四科起灭同
一念也然此二句是四科大旨妙义总在此中不
可忽也故谓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又如
水波相似众生迷真成妄即如全水成波若能悟
妄是真即如全波成水波与水无二法故真外无
妄全妄是真真与妄非二法故以上直明四科本
真如是下标四科名因缘下示四科相谓由五阴
和合徒有妄生五阴离散徒有妄灭殊不下明上
生灭即不生灭生即来灭即去生灭去来本空当
其去来空相本是如来藏体如来藏是总称显果
体也常住妙明应上生灭义说生灭即不生灭然
卷二 第 750c 页 X14-0750.png
则生灭即常住矣生灭是粗是昏即不生灭故即
粗是妙即昏是明矣不动周圆应上去来义说周
是中义对边说中对偏说圆谓去即不去来即不
来即去来是不动故去来是边是偏即不动故即
边是中即偏是圆矣盖常住妙明不动周圆约性
德说妙明真性约性体说性真下承上义逆显上
义是顺显故此逆顺说者详明真性中元无诸妄
故也。】

「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至)唯一晴虚迥无所有。」

【这一节经世尊将明色阴妄缘且先显真体无相
约喻以况也云何下总徵五阴会真阿难下别释
色阴妄相释中又先示真理以明色阴妄成也大
率世尊说法四辩无碍若直明阴相则凡情难解
体空是故藉事况理约喻类法以明真空无朕而
其阴相由人妄搆耳譬如下举喻喻中约目观空
说者意明色阴有相目所对故清净目者指无眚
之目以无眚故云清净也晴明空者无翳华故故
云睛明目无眚故观空无华根境俱净无诸形色
故云唯一晴虚迥无所有迥是高远义净目孤山
圆师况本具真智晴空况本具真理唯一晴虚况
本具真理唯一晴虚况理智一如迥无所有况绝
九界妄色也。】

「其人无故不动目睛(至)色阴当知亦复如是。」

【这一节经佛示色阴妄相承上喻以明也其人指
卷二 第 751a 页 X14-0751.png
上文譬如有人之人以约喻上说故上文明其人
未瞪目时目本无劳空元无华能观所观俱净今
则其人无故瞪目直视瞪久生劳则目无因而劳
空无因而华无故即无因义以目劳故见空有华
而华相狂乱起灭上下即此名为非相也要知空
本无华由自劳故乱华发生智眼观之全华即空
起即不起色阴虚妄亦然故云即阴本如来藏也
色阴下是法合语人喻众生无故瞪目发劳喻无
因瞥起忘念空见狂华喻于真性别见色阴狂乱
非相喻色阴生灭流转也言阴者法界次第云阴
取覆阴义以覆阴真性故亦约喻说如天为云翳
所覆失其苍苍正色故称阴也此但示色阴妄相
如此下文始陈破法。】

「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至)如阿难体不容阿难。」

【这一节经承前喻说以明华非二处出也阿难下
先总列如是下次别破破中先破空来来是出意
谓此狂华若从空里出来还从空里入去既有出
入即不名空空本凝然安有出入有出入故即非
虚空空若非空则为实法了矣若是实法则不容
华相起灭又引例以明不容起灭之意例如阿难
体是实法岂更容一阿难出入哉今空容华相起
灭由其体虚故尔体虚则无出入无出入则知华
不从空来明矣。】

「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至)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卷二 第 751b 页 X14-0751.png

【这一节经承上次破华非目出以结色阴之妄也
初句牒前列语既从下正破目出谓既从目中出
入则受眼家气分当应有见此华若有见者出去
能华空旋归当见眼此华归时若不见眼则华非
有见矣又此华虽目出元是无见若无见者出去
能翳空旋归当翳眼此华归时若不翳眼则知狂
华不从目出明矣又见下重立破法以明华非目
出谓见华在空之时则华从目中出去了目中应
当无翳然则应说清明眼见华空云何又云翳眼
见华空耶若见晴空则华归目中空因无华故称
晴空然则应说翳眼见晴空云何又称清明眼见
晴空耶如此宛转详辩狂华不从目出也末句晴
空号清明眼责指喻文初语是故下结显色阴虚
妄如狂华义同若知色阴本妄何复计为因缘及
自然性则汝所计二性俱非然而妄性既穷当体
即是妙真如性也前标文显真今结文遣妄标与
结文互显故下皆仿此经文尚简学者当会意乃
得。】

「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至)忽如妄生性无违顺。」

【这一节经世尊将明受阴妄相亦先显真体无违
顺也无违顺即是无受以明受阴由妄成故今受
阴亦藉喻明先显无受真体言宴安调适者正明
无诸幻触受由触显无触则无受故百骸指周身
说调是调和适是适悦谓举体宴安四大和悦忽
卷二 第 751c 页 X14-0751.png
如妄生适悦之极似不知有身故无违顺可受也
受相有三一顺二违三不违不顺今云无违顺则
三受俱无也。】

「其人无故以二手掌(至)受阴当知亦复如是。」

【这一节经佛示受阴妄相承前喻以明也其人指
前宴安之人其人未摩掌时诸触本无今无因妄
合妄触而妄受徒领于心即名为受此虽约喻半
与法通受阴下是法合语其人喻众生无故二手
空摩喻受与触合空喻真性相摩喻妄领纳涩喻
违滑喻顺冷热亦然此中略不违不顺受此不违
不顺又名平平受详见诸经论中此示受相之妄
如此下文始陈破法。】

「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至)不应虚空选择来触。」

【这一节经承前喻说以明触无从生也阿难下总
列如是下别破破中先破空来幻触即指涩滑冷
热能发受性故名为触本无妄有故称为幻触有
违顺等性故云诸触文可解末二句谓空有选择
即成有心空本无情故云不应择触夫掌有触身
无触空岂不遍乎信知触非空来也。】

「若从掌出应非待合(至)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这一节经承前喻说次明触非掌出并结其妄也
谓诸幻触从掌出者二掌自有触性何待合时方
显这一句总破不从掌出明矣下又约离合破文
可解是故下结显受阴虚妄与喻义同因缘二性
卷二 第 752a 页 X14-0752.png
如前解又此受阴文中竟不明受但破触者盖触
为能发受为所发能既为破受可知矣故约触破。】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至)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这一节经世尊约现前事例明想阴不实而意含
虚实融通也前文色受二阴之初先明真体然后
各显当阴妄相从想后三阴皆阙明真一章但直
示妄相而巳此必有旨存焉窃意拟之大率前二
阴粗故明真颇易略以片言真体即显后三阴细
故当阴动相微隐明真则辞繁故且置而未言由
是直明当阴动相令人易解耳今文说梅思崖是
虚想悬崖不有酢梅未来能使口水足酸是实事
虚能动实正显融通妄想要知此身亦想所成是
故随想所转或问安知此身是想成耶答曰第十
经云初缘父母欲想相成加以巳阴来投于想中
传命三想合成此身故知是想所成也酢是酸义
因下文有酸字故变酸为酢蹋是履践义悬崖是
危险之崖如悬故名悬崖世尊举此二事例明一
切妄想虚实通论如此想阴下合例此说梅思崖
二事但是引例然非譬喻不必作喻看末二句正
是例语。】

「阿难如是酢说不从梅生(至)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这一节经承前事例以明想阴不从二处生并结
其妄也阿难下总列如是下别破破中先破梅生
文可解若从口下次破口入谓酢梅之说若从口
卷二 第 752b 页 X14-0752.png
入则口应自闻何须待耳若独许耳闻此水何不
耳中流出宛转虚妄信非实也想蹋下举标文第
二事今以思崖与酢说相类故略其文真际解补
足曰与说相类应云如是思蹋非悬崖来非足心
入若从崖来崖合自想何待人思若从足入足合
自思何待心想若独心思何故足心觉有酸涩是
故下结显想阴虚妄例如酢说因缘自然如前解。】

「阿难譬如暴流波浪相续(至)行阴当知亦复如是。」

【这一节经世尊设喻以明行阴迁流与瀑相类也
文中先喻后法喻中暴逆也波浪前后不断名为
相续后不参前前不却后故云不相踰越踰即越
义叠字成文故连称也行阴下是法合语行字本
呼平声学者传习既久皆续作去声又染北音别
呼为硬俱非正训盖行行也取念念迁流新新不
住之意不住即行义暴流喻行相波浪相续喻念
念相续前后不踰喻妄念起灭亦不踰越此中法
喻最亲可解。】

「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至)亦非水性非离空水。」

【这一节经承上流喻总列四破以明流性无体也
此总列下别破。】

「如是阿难若因空生(至)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这一节经承上总列今别破四意结明行阴妄相
无从也文中四破初约空破文可解若因下次约
水破若谓流因水有则此流性应非是水何以故
卷二 第 752c 页 X14-0752.png
水性澄定流性迁动定动不侔故非是水若非水
者应别有所有流相今当现在云何离水无流若
即下三约即破谓流若即水则澄清时流相何在
应非水之定体即是流相水体若非是流信知流
性不因水有若离下四约空水合破谓此流性离
空水之外别无有流何以故万物皆在空内空本
无外岂空外别有流耶离水无流故云水外无流
以四意推流流不可得然此四意中唯空水二处
为实下二处秪在空水上以离即论是故下结显
行阴虚妄与喻义同因缘自然如前解。】

「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至)识阴当知亦复如是。」

【这一节经世尊设喻以明识阴生死与擎空远饷
相类也文中先喻后法譬如下设喻频伽是鸟名
译语见前瓶形类此鸟故瓶身有两孔如此方瓶
有大小口其人塞瓶两口瓶中盛满虚空擎此瓶
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饷者以食馈人名饷今以
空饷与他国之人也识阴下法合法合文略补其
合意应云人喻妄业瓶中之空喻识阴约第八识
说唯识论明此赖耶识为生死因故瓶喻中阴身
中阴能持识择父母而投胎故中阴之身形如七
岁小儿此处死阴既谢彼处行阴未生在死生之
间有此中阴此中阴身肉眼不能见唯天眼见今
频伽瓶正喻此身古以现前色身如瓶细玩经意
谓擎空远行以饷他国此身能擎空远行否今身
卷二 第 753a 页 X14-0753.png
巳死安能擎空远饷法句经云识居形内犹雀藏
瓶中瓶破雀飞瓶既破矣何能贮空远饷法句所
云瓶正喻色身今经之瓶喻中阴身无疑也塞其
两孔喻迷生死二门人之生也乘迷而来人之死
也亦随迷而去塞即迷故千里远行喻中阴持识
远择有缘千里万里此国他国无方不至故云千
里远行业牵识走如人擎瓶而去用饷他国喻识
投后世之身他国汎喻六道也瓶空喻识者以识
体本空故也识拘阴中如瓶中之空法喻㳷合故
云亦复如是。】

「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至)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这一节经承上喻说以明空无去来结显识阴之
妄也阿难下总列如是下别破破中先破彼来谓
彼方擎瓶贮空来者则彼方既贮空来于彼瓶的
所在应少虚空若本瓶地不少空者则知空非彼
来也贮者犹盛也若此下次破此入谓瓶从彼来
空从此入既可入则可出开孔倒瓶应见空出若
无空出则知无空入也是故下结显识阴虚妄亦
非去来与喻义同因缘自然如前解以上三摩义
中五阴会归如来藏性巳竟。】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直解卷第二
卷二 第 753b 页 X14-075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