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直解-明-广莫298-A¶

298-A¶ 第 709c 页

* No. 298-A
首楞严经直解序

余幼即有四部之癖自孔孟书外喜读西土诸经而
疑常十三辄乙其处如陶元亮不求甚解而巳未几
从慈氏事佛一切屏去益取诸经朝夕读之解楞严
者孤山十数家最著而余益不能无疑何以故楞严
惟般剌密谛一译而润色于房相国其文简奥错综
其义贯摄照应似非思量分别所能了者而十数家
之解终是十数家楞严近世诠注纷然兢博耳食顾
支离舛谬引蔓牵藤视如来所说之楞岩岂啻霄渊
隔哉吴兴莫法师结夏甘露庵往往拈楞严妙义示
人余问师从何处得来学者欲通楞严当作何方便
师笑不答授余直解十卷则师所手造者也师为云
栖尊宿大弟子智力行力双毂并臻梵典精研工于
著述楞伽参订疏讲席巳传逃影青山复造此解训
诂次第悉准经文提其纲列其目连其脉理且刊定
名贤过不及而以明白径捷出之扫尽支离舛谬引
蔓牵藤之习翻阅一过恍若披云睹天笔头光明妙
契佛旨不仅作十数家钻故纸忠臣使余疑团顿破
文字般若不可秘藏会里中黑白善男女辈捐赀板
行之此胜缘也余慨今天下剞劂日盛经术日衰孔
孟等书俱坏乱于俚儒及科举之学有能刊定名贤
298-A¶ 第 710a 页 X14-0710.png
明白径捷成一家言如莫法师其人者子车氏所赞
圣人之徒非耶因序楞严直解而拭目待焉。

万历岁在己未解夏日香光居士李太冲莫胜甫

* No. 298-B
首楞严经直解序

详夫首楞严经者文虽十轴义摄三科曰理曰行曰
證盖指吾心之妙义谓之理理融三观而返率其性
谓之行亲炙理中境界谓之證全经之本末究竟唯
此三义而圆收之矣故我
迦文薄伽梵始据阿难发心见相处直究其源则根
尘识三俱化为无上菩提更于何处见有真妄来而
真妄之名皆成赘语矣故知吾心即空如来藏而空
如来藏即吾心之妙具曷尝离乎有而言空哉是故
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当体即如来藏清净本然中道
谛理是为显理之明文也次复依中理而真修会圆
通于一念发妙耳门六解而一亡三观融而一心寂
馀尘息而种智圆行證二文两言而尽之矣原夫经
义本直而解者自迂此所谓非经之难特传记难之
也安法师善得首楞严三昧拈纲摭要深切著明片
言而立彻全经恍然置人于三昧中自非具正眼而
298-A¶ 第 710b 页 X14-0710.png
得妙悟者其孰能若是哉于是学众请师直解其义
安师诺之历五寒暑而草创始成夫此解者不务名
相直剖玄微字字契真言言见谛余于云栖室中偶
见之如获至宝乞之归于禦儿溪上诸同道辈闻风
而至各捐金而寿诸梓嗟乎今之世法当末运玞鍮
乱真而此解者迥异群诠诚阎浮金荆山壁世有识
者固不与玞鍮同日而语也兹喜肇端于余而功归
于众余虽不敏而知大道无文上善罔绩故敢以芜
秽聊述梗槩并纪其岁月云尔。


皇明万历四十七年岁次已未夏四月佛诞日语溪
菩萨戒弟子马正初薰沐和南书于甘露禅院
* No. 298-C
首楞严经直赞(并序)

人生宇内道其可以不闻乎道而不闻随汩迷津便
成苦海道而能闻触处逍遥遂入妙严乐土矣慨余
遍历尘劳厕身棘道举足动步罔非有碍因而知慕
乎道不啻饥渴之甚何意宿缘徼有天幸得遇仁安
大师于甘露禅院首出楞严直解示余初读之茫然
载读之有省三复之欣然会心乃叹曰向日下手工
夫皆孟浪也今阅是编开我茅塞示我衣珠藉兹宝
298-A¶ 第 710c 页 X14-0710.png
航将登觉岸脱离苦海之患而随寓可以自适皆缘
我师点化之力也敢忘所自乎受益若我而天下之
为我者亦夥矣况有愈于我者与乃知是编为由觉
路之星轺烛昏衢之宝炬学者必以是而之焉直登
宝所勿滞化城而中道废也庶不负我师所望云尔
因为之赞曰。

「 大哉鹍鹏
 游泳南冥
 吴兴脱颖
 云栖续明
 学博心下
 守谦道盈
 四山罔逼
 六度俯弘
 驾白牛车
 秉实相印
 生死海中
 为恃为怙
 刬尽葛藤
 翻空名数
 吾知是编
 弥远弥度
 悠悠者流
 同跻觉路」


又赞曰。

「 不有先觉
 孰开愚浊
 不有慈航
 孰渡迷方
 是故释尊
 降圆光于兜率
 剖右胁于迦维
 教兴顿渐
 机摄偏圆
 漱圆音于妙解
 诠奥旨于雕谈
 潜通五分
 净衍三轮
 敷弘其道
 正像迭兴
 当斯末运
 仁者是膺
 故我伊婆
 惟勒惟铭
 投诚于佛
 禀法于僧
 奋勇戒禁
 罔隃尺寸
 指示既博
 涓埃澌尽
 降伏一心
 培根净土
 袪除四相
 福空阿堵
298-A¶ 第 711a 页 X14-0711.png
 梨布告成
 旷劫奚阻
 宥罪拯愆
 明心拔苦
 镇国佑民
 永贻终古
 乞灵万汇
 弗专吾我」


谨赞。


皇明万历四十七年岁次已未夏四月佛诞日[瀔-禾+米]水
空空居士李云龙薰沐书于语溪归宝楼中
* No. 298-D
首楞严经直解略叙

** 先定时味

将解此经长水以十门分别其指远而义周初学未
易能通也今所不叙特以时味之滥千载未明兹略
出所自质诸大方耳昔长水璿师指谓匿王琉璃事
非一时耶输持地记自法华故判此经在法华后涅
槃前孤山吴兴意同长水温陵环师指谓法王说法
有条不紊初说一乘顿教以立本即华严也次说三
乘渐教以逗机即阿含方等般若也后说一乘圆教
以显实即法华也楞严即般若法华之中今时妙峰
觉法师按天台玄文出楞严百问往破诸说则长水
温陵诸师似难逃乎照胆镜矣详夫百问之意定属
方等而方等收经古有通轨百问不明示者欲人因
问讨寻自得其绪耳昔神智柏庭二师亦以此经判
298-A¶ 第 711b 页 X14-0711.png
归方等良以世尊一代时教通依五时五味收之然
此时味之说出自华严涅槃二经天台因时立义列
为五时曰华严曰阿含曰方等曰般若曰法华此五
时中方等以弹偏斥小叹大褒圆为义然此经中处
处弹诃不亦方等乎而诸师稍见经文前后便批判
不定而独不知此五时之中有通有别通则通其初
后别则别在方等互遍之义详出法华玄文又四明
光明玄记云以凡判教有前后分前分有次后分不
定后虽不定须摄归前今经互相指处是后分不定
意七徵八辩三科等文是前分有次意收通归别摄
后归前有例可考谅非臆说当知此经是方等中圆
教所摄而人不知徒指前后此何据哉灼然时归方
等味定生酥决判此经必安所自若夫指画未详区
分未悉幸诸达者浚其流而洪其源可也嗟乎此经
来我震旦最𣆶故一家之判无闻千载之讹不巳兹
者略陈管见明经之士试为评之。

** 次明纲要

遵古道安法师凡释经大分分三一序分二正宗三
流通今经序与流通可知而其正宗自为五分一理
分二行分三證分四结经名五绪馀大略当机由所
示理而解由解而行由行而證一经纲要在理行證
三而巳是故阿难所问有三要焉一者经云阿难自
恨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
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窃观阿难此问具
298-A¶ 第 711c 页 X14-0711.png
摄理行證三要而世尊从之次第标显则知一经玄
奥并出于兹约答意边且立此节为理门初要是以
世尊始则逐破七处攀缘然后示其生死涅槃二种
根本别业同分二种见妄破四性之无主明二月之
邻真然其身心真妄虚实虽巳明了而犹迷一切幻
化起灭当处即真故复示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
七大性相一切圆融周遍法界则妙奢摩他三摩禅
那之理悉酬之矣是以阿难说偈赞愿以结前文然
而理趣既微人情转昧以故阿难问力不及而富楼
那辩才第一超胜阿难乃执清净本然之理起诸问
难而世尊广依三种相续之由穷诸玄辩以至离即
离非是即非即等者无非展转发明妙奢摩他等之
圆理也二者经云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犹如旅泊
之人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所言
天王赐与华屋者喻前所示妙奢摩他等之理也阿
难意谓虽闻其理未得修进之门与不闻等故有斯
请是故世尊因示发觉初心二决定义其间明五重
浑浊辩六根优劣击钟验常绾巾示结陈二十五圣
圆通本根选择耳根为之最初方便乃令一门深入
为證理之初心以至安立道场放光宣咒无非发明
妙奢摩他等之圆行也三者阿难虽解修行未明證
位如人远涉先询旅泊故复启请修證阶差始终名
目是故经云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修證佛三摩地
未到涅槃云何名为乾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渐次
298-A¶ 第 712a 页 X14-0712.png
得修行目诣何方所名入地中云何名为等觉菩萨
然而世尊将示觉路先明颠倒除颠倒者净障道故
由除颠倒立三渐次从是渐修安立五十五位菩提
路者无非发明妙奢摩他等所證之圆位也如上三
要一经大旨至矣尽矣是故后无玄说伹文殊请结
经名而巳后文虽有十习六交精严七趣之辞乃阿
难为人之心不倦世尊乐说之辩无穷委悉搜扬而
满其请兹欲使人明善恶之相达升沈之由如影随
形理之必然使其不怠耳又法筵将罢听众无疑世
尊乃复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深谈五阴魔邪遍斥诸
缘迷谬此又一经最后深慈圆成始末意恐行人于
禅定中未谙其兆预为详明然此二者亦行證二文
中之绪馀耳大率集经者之巧撮此二文附于结经
之后意使行證两间径而不岐便诸习者简而易明
然后付嘱流通而卷终矣夫以如上拈经摭义直示
大纲欲令未入文心先明宗要故不敢多岐悬说障
他心目但得冷然无滞文义兼通会文归已达理忘
言斯足矣是故无复牵藤引蔓但直解其文而巳。


** 楞严经直解凡例


* 此编缘起盖由古解雕绣末学泣岐有引张江陵太师四书直解例劝请是编以故编中皆仿其式直截指授当文可了故无牵藤引蔓之习仍其旧名题曰直解。
298-A¶ 第 712b 页 X14-0712.png
* 此编立意发泄幽秘揭示宗要折衷前人过不及之差庶使经义昭然更无馀蕴览者勿因直而眇忽之幸矣。
* 经文绮互义意错综而其前后贯摄照应存乎正眼然或随波逐浪一往趋前忘其原始纵使波流汗漫不殊秋潦谅夫不日而涸矣。
* 编中条议一准经文节目及古解宗程以便讲席披阅若夫迂僻舛谬之辞置之勿引论也。
* 此经文义源远流长初心罔窥真际一往犹疏三复可得然能以虚心实腹究之圣道可期最忌胸中柴棘则重玄之门无由而入也。
* 此经集义辞情尚简如五十證道中往往由一言而升进其位不亦太简乎自非识见高明恒为轻心所忽请观华严胜鬘等经博约可知矣大抵深于理学者博约俱便无他疑滞。

凡例(终)No. 298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
万行首楞严经直解卷第一

298-A¶ 第 712c 页 X14-0712.png

【这一题中但收本经五名之三却略了二名即此
三名又删了二十二字编辑焕然成一美题不违
本义又称时宜五章洞明四辩具足详玩题中义
理则全经大旨思过半矣本经五名见第八经中
今按当题三名而解大佛顶三字是彼初名第八
经云此经名为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
十方如来清净海眼今题中但取大佛顶三字却
删去十八字良由此三字是大定本体馀字是定
体上义理故删义以存其体如来下是彼第三名
全收不删诸菩萨下是彼第五名却删去灌顶章
句四字此经源是灌顶部中流出要义在诸菩萨
万行中故删繁而取要也彼第二名只是起教因
缘彼第四名中所明义理今大佛顶及如来密因
中可摄标题此三宗本巳立馀可摄故此是集经
之人善巧联布合聚成文若通收五名为题则义
理重繁不雅观故今顺本题直解而巳大佛顶者
即首楞正定之都名也第一经云有三摩提名大
佛顶梵语三摩提又称三昧译云正定此是极果
中正定原夫首楞一定具含奢摩他等三义修奢
等三方證此定故首标于此令人观名而知体也
何谓大大者顺正定果体得名穷三际遍十方无
始无终非内非外超有无有过量非量本体自大
非对小而说大无与等故称为大古人有以大字
作实法解愚谓不然盖大者但显法体之量具如
298-A¶ 第 713a 页 X14-0713.png
此大耳又此大字如周易云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那大哉字是赞辞乾元是实法万物资始是显其
义耳今题大字亦是赞辞佛顶二字是实法馀二
名皆其义耳古人以佛顶作喻解者极失经旨又
起信论大具体相用三义与今大字义同大义难
思非言可尽也何谓佛顶梵语佛译云觉此觉即
下经所称性觉性觉即是人人本具灵觉之性此
灵觉之性湛然不动故云正定寂而常照照而常
寂寂照不二故云性觉而此性觉虽一彼證者有
相似分满之不同今经所显是圆满究竟无上果
觉故称佛顶顶是满义最上之称然此不离吾心
而称佛顶佛顶即吾心之满觉故下文标云常住
真心是也是知心外无经全经即心非心外别有
所说以上约性觉本理解大佛顶也性觉即常住
真心故又复将大佛顶三字贯下二名读之谓大
佛顶是如来密因修證了义是诸菩萨万行首楞
严须知古人立题之意欲明凡圣同源果因一契
故标大佛顶三字于二名之上也△如来密因修
證了义者如来二字望下诸菩萨看应知如来是
果人也何谓如来此是约理名人故指證理的圣
人名曰如来如是空义来是有义空有不二故连
名如来又如是寂义来是照义寂照同时故连名
如来要知如来二义吾心本有人人可称如来由
佛巳證此理故实受如来之称而众生虽具此理
298-A¶ 第 713b 页 X14-0713.png
未曾亲證故不敢承当耳又成实论云乘如实道
来成正觉亦是约理名人也何谓密因密因约二
义解一约显露二约秘密显则第一经云十方如
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菩提是果妙奢
等三是因密因之密即妙奢之妙密则第七经云
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知觉咒心即
秘密义亦指咒为因也大卒三世诸佛皆修此显
密二因得證菩提故了义者约能诠说此十轴之
文是了义非不了义了是究竟非是权乘不究竟
义故此一名中教理行證显明可别如来是理修
證是行是證了义是教详味了字之意隐然通上
教理行證四义谓能诠既了所诠亦了亦由所诠
了故能诠得了盖教是能诠理行證是所诠故△
诸菩萨万行首楞严者诸字有二意若约下经五
十五位说即彼为诸若远及凡夫则上自等觉下
及凡夫但解此理分满同途总称诸菩萨也盖菩
萨义宽故是故上说凡圣同源果因一契乃名诸
也菩萨字望上如来看应知菩萨是因人也菩萨
是略梵语具云菩提萨埵译云觉有情菩提是觉
萨埵是有情有情即是众生异称以自觉觉他得
名如云以斯道觉斯民之意又觉而未尽故称觉
有情即分觉义也有情是迷觉中犹有迷故万行
者总举菩萨所修诸行也行有事理浅深有为无
为行名虽多不出六度约开合言之如是乃有八
298-A¶ 第 713c 页 X14-0713.png
万及无量之称今约通途说万行也行者行也依
此道而行不息故首楞严是梵语涅槃经云首楞
义翻一切事毕竟严名坚固谓一切事究竟而得
坚固名首楞严也一切事即是万行究者明察义
竟者了毕义坚固不坏义言明了一切而本乎一
心造极一心而圆照一切皆得无坏无杂故名诸
菩萨万行首楞严也又详味首楞严意通两途说
一约行说故云万行首楞严二约一心实义边说
谓不悟一心具足万行则虽行万行总是权乘事
六度浅近可坏非究竟坚固者也若能明悟一心
具足万行则不起寂光而众善普会故下经云有
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为明證矣
经者梵语修多罗译云契经然诸经论虽单题经
字而所指皆云契经谓契理契机说名契经古人
云契理则合于二谛契机则符彼三根又古以经
字训法训常良以人天共仰圣贤同导故训法也
亘古亘今不迁不易故训常也上十九字按当题
是所诠义经之一字是能诠文又按天台以五重
玄义释题则今经准当题以人法为名常住真心
为体正定因果为宗破妄显真为用生酥为教相
解题竟。】

「唐天竺三藏法师般剌密谛译。」

【唐是震旦国号天竺乃西域都名此经来自中宗
神龙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中天竺般剌三藏于广
298-A¶ 第 714a 页 X14-0714.png
州制止道场译出标时所属故称唐也天竺者西
域记云天竺之称异议紏纷旧说身笃或云贤豆
今从正音宜称印度梵语印度译云月月有多名
此其一也良以其土圣贤继轨导凡御物如月照
临因名印度今称天竺讹也言三藏法师者三藏
即经律论也此师善解三藏法故即以是法教人
自行化他故称三藏法师般剌密谛是译师名译
云极量又云到彼岸译者周礼云掌四方之语通
称为译礼记又云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
鞮北方曰译四皆官名也今以西称译者其时西
方阙官北官主之故寄称译也后仍旧故。】

「乌苌国三藏法师弥伽释迦译语。」

【乌苌奘师译云苑是阿输迦王苑囿也属北天竺
境弥伽释迦译云能降伏译语者按宋僧传载译
场职衔有六一宗译主二笔受三译语四證梵本
五證禅义六润文是重译其语故称译语。】

「唐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中书门下唐二省名平章者谓平和章明国家之
政清河汉郡名即今山东东昌府恩县是也笔受
者谓以此方文体笔受其译而润色之故曰笔受。
明古杭云栖寺后学沙门 广莫 直解
云间优婆塞 陈继儒 校】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至)千二百五十人俱。」

【这一节经集者承佛遗命而置六成就语也昔佛
298-A¶ 第 714b 页 X14-0714.png
临涅槃时阿难恋慕悲感忧苦迷闷阿那律陀为
阿难言佛将涅槃汝受付嘱传集法藏今当问以
后事勿染爱缠负斯胜托阿难答云某为忧苦所
昧无能措辞阿那律陀因教以四事为问其第四
问云佛涅槃后凡集众经经首用何等语佛答云
经首当置如是我闻等云云故一切经首皆置此
语初如是者指法之辞我者阿难自称圣人无我
顺世语便故称为我盖言如此经法我从佛闻简
非臆说故兹解称直故诸玄义不录幸无诮焉一
时者不定之辞如今人说一且一时之类良以人
间天上时分延促不同如人间五十年四王天一
昼夜四天五十年忉利天一昼夜自下而上乃至四
禅四空天愈高时愈长佛所说经流通上下不可
定其时日故汎言一时耳佛指释迦牟尼佛也佛
字从略具云佛陀译云觉者若单言佛是所觉义
加陀字是能觉人今乃指人称佛也室罗筏是城
名一国之都城也译云礼德或云闻物具四德故
谓饶财欲境多闻解脱道德名称五天共闻故云
礼德及闻物也祗洹精舍是佛说经处也祗洹名
义集译云战胜国太子之名也以初生时父王波
斯匿战胜外国因立美名西域记又云逝多译云
胜林盖前以战显胜后以林显胜总是大子之名
长水疏训洹为林用西域记意则洹与林华梵溷
而不明今直作太子名解殊似稳当精舍者谓精
298-A¶ 第 714c 页 X14-0714.png
修之舍也大比丘众者听法之众也梵语比丘译
有三义一破恶二怖魔三乞士大论释云比谓破
丘谓烦恼能破烦恼恶故又比谓怖丘谓魔以道
行能怖魔故又比谓乞丘谓士能乞净命食以养
身故僧之美称也古例多含不翻仍存梵名大者
凡受具戒得称大僧众者类也千二百五十人者
举常随之数也佛初成道先度陈如等五比丘次
度迦叶兄弟三人兼徒一千次度舍利弗目犍连
二人各兼徒一百次度耶舍等五十人今阙五人
但举大数耳此诸比丘皆先从外道修行一无所
證才遇世尊便證二果感佛恩深常随佛化因称
常随众也俱者师资授受和合共住为俱从如是
我闻至此肇师称为六种成就教乃得兴谓信闻
时处主众是也。】

「皆是无漏大阿罗汉(至)拔济未来越诸尘累。」

【这一节经集家承前以叹内秘实德外现权仪也
皆是下一句是总叹所證果位明权仪也佛子下
是别叹明实德也漏是渗漏约喻说如器若漏不
堪用故今诸比丘是皆不漏道器故称无漏漏有
三种谓欲漏有漏无明漏详出法界次第初门中
阿罗汉是第四果人名含三义一杀贼二应供三
不生对上比丘三义盖比丘修因罗汉證果故大
论谓阿罗名贼汉名杀一切烦恼贼杀故一切漏
尽应受人天供养故又阿名不罗名生后世中更
298-A¶ 第 715a 页 X14-0715.png
不生故结使永断人天共仰故称为大佛子下二
句上句是天竺文法故倒说也回其文应云住持
佛子为顺佛子是菩萨通称意明虽权示罗汉而
其内心实住持菩萨位也下句明上句意以能超
诸有故住持佛子位也有者着义三界具二十五
有略说为三谓欲有色有无色有今能超于有外
故称内实此善超字具二意一若直训善为能则
云能超义浅无味二按胜义解则了有体即中中
中流入故称善超能于下二句承上句意谓虽超
诸有亦不离诸国土中往返游化而诸国土有染
有净有正有倒如华严世界品说无量差别则彼
国土所有众生亦有无量差别此诸比丘随类现
形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威仪二字其义亦宽律
中有三千八万之说皆能现行有威可畏有仪可
则故然又异类中行杂缘内转随机适化称理圆
收须知菩萨无一定威仪今现比丘此其一也从
佛下二句亦承上说谓巳成就威仪堪从佛化转
轮者约喻说即喻说法有转识成智摧邪轨正之
义故如转轮下句谓非但现世从化抑亦堪嘱后
事妙者谓虽受遗嘱实忘彼我能所之相说法如
幻度生同空故称为妙与善超义同如下经云佛
告阿难汝当留愿入末法中传持圣教化诸众生
出生死苦得涅槃即遗嘱之事也严净下二句亦
承上说严是坚固净是不染毗尼戒之总名也译
298-A¶ 第 715b 页 X14-0715.png
云善治以自治淫怒痴亦治众生恶故下句弘是
大范是轨范谓末世行道必自坚持净戒然后可
为三界众生之师范师范既严受化必普故称为
弘应身下二句亦承上说谓既能垂范三界则随
类普应不拘比丘一相也如前威仪中说是则何
生不度何缚不解故云度脱拔济下二句亦承上
说悲化无尽穷未来际拔其苦恼济彼沉溺下句
越是超越尘属见惑累属思惑长水疏云此经在
法华后涅槃前说故序叹声闻非约小行以应身
无量度脱众生等义法华巳前无此叹故又云声
闻入实法华巳前亦无显露应知此经法华后说
然按今文是叹内秘大行之事与楞伽三种阿罗
汉一实二权二权者谓菩萨化化佛化化今义同
彼菩萨化也既云菩萨化化宁非入实何得云法
华前无此叹耶他经亦有之安得谓无但不细讨
耳强前归后殊非正论又此叹德是佛灭后集经
之人巳闻法华开显之实故引后分义叹以通从
别摄后归前故作此叹耳。】

「其名曰大智舍利弗(至)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这一节经承前叹德以标千二上首之名也诸经
集众例明三乘此声闻众也其名曰者是经家语
大智下正列其名不能备举但例上首数人而巳
梵语舍利弗译云鹙子或云身子舍利是鹙鸟名
鹙鹭属弗是子涅槃经云舍利弗母名舍利因母
298-A¶ 第 715c 页 X14-0715.png
立名故又云此女好形身身之所生故名身子增
一阿含经云我佛法中智慧无双决了诸疑舍利
弗第一故称大智摩诃目犍连者摩诃译云大目
犍连译云菜菔根其先好食此故即成姓氏名拘
律陀拘律陀是树名父母祷此树而生遂以名焉
增一云神通第一摩诃俱絺罗译云大膝论师婆
陀罗所生之子膝骨粗大故是舍利弗之母舅也
增一云论议第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者富楼那
译云满愿弥多罗译云慈尼是女声其父于江边
祷梵天而生父愿得满故称满愿子母名为慈故
又称满慈子连父母为名此于如来说法人中最
为第一须菩提者译云善吉其生之日家室忽空
父母惊异请师占之占云此是吉相因名善吉以
家忽空又名空生增一云解空第一优波尼沙陀
者译云尘性空以观尘性空而得道故等者等馀
比丘也经文尚略等以该之上首者为千二之冠
纲领之谓也详夫此经非智莫入故列名先舍利
弗决是非选圆通结经名皆尚乎智故推文殊彼
此一意耳。】

「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

【这一节经集者承前集众次列缘觉众也良以辟
支胜前声闻另为一类是名中乘故云复有梵语
具云辟支迦罗译云缘觉或云独觉从佛修十二
因缘观其生起还灭得證无生是名缘觉若出无
298-A¶ 第 716a 页 X14-0716.png
佛世自悟无生名为独觉又独觉有二类一则宴
处山林乐独善寂不假徒众独善其身者也一则
师徒训化部党随行今文乃部行类也称无学者
谓巳得果證更无所学故初心者谓初观生理未
深入故即是部党遇佛回向者也名分缘独所證
是一故列为一也以其不常随佛因时暂往故云
同来佛所长水疏云自此以上判为通序若按诸
经列众具有三乘今止二乘阙菩萨众若据后文
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似成通
序中所列菩萨之众上首字与前声闻上首相应
则当连在缘起序后此必经文倒置译场之误也
下文休夏自恣别为今经缘起古又称别序对前
通故凡一切经各有缘起如金刚乞食法华放光
今经以自恣误堕各从其缘而发起故。】

「属诸比丘休夏自恣(至)钦奉慈严将求密义。」

【这一节经集家承前通序之后以明此经之缘起
也属者会也遇也诸比丘者即所集声闻众也又
指凡受具戒者而言休是解解夏者佛制比丘夏
坐安居从四月十六日起至七月十五日止诸比
丘各择净处或五人或十人结制安居三月无由
觐佛至七月十五解制方趋佛所此三月安居诸
比丘各于心中或有得失向佛咨请决疑甄别是
非或自有过愆则于僧中向佛忏悔又或自不能
觉恣任僧举忏令清净故称自恣自恣律开三日
298-A¶ 第 716b 页 X14-0716.png
谓七月十四十五十六也十方下明他方因时所
集之菩萨长水疏即指结夏诸处为十方则局矣
经文明言十方菩萨自恣乃三乘胜会岂无十方
云集之众必指他方来者为通也咨决心疑者咨
是咨请在菩萨边说决是决择在佛边说钦奉慈
严者钦是钦敬奉是供奉只此钦奉二字具摄身
口意三业钦敬则息言屏意拱奉则掬躬瞻仰此
为三乘问道之仪也慈严者集家显佛二德也温
陵解云慈以恩言严以威言良由世尊有恩可恃
有威可畏恩是摄受德威是折伏德也将求密义
者按当文说即是咨决心疑之密义也密是妙意
能决心疑故称为妙将者请仪虽具未敢致言故
云将求。】

「即时如来敷座宴安(至)迦陵仙音遍十方界。」

【这一节经集家明佛酬机顺化之意也即时者即
彼三乘众集之时也敷是展意座是坐具谓展坐
具而坐也宴安是定佛将说法必先入定佛之常
仪也诸会者指三乘八部在家出家同会佛所故
言诸会宣示深奥者即所求之密义以深奥故密
也世尊顺彼所求而宣示之长水疏云如法华先
说无量义经为一乘之本今经亦复如是必有经
目隐而未见也筵是席谓说法之席也清众者谓
听法之众清净无染也自疑难释因佛决之前所
未闻故称未曾有以未曾有故称深奥迦陵是略
298-A¶ 第 716c 页 X14-0716.png
梵语具云迦陵频伽鸟名也译云好音鸟大论云
迦陵频伽鸟在鷇中未出发声微妙胜于馀鸟如
是美音若天若人紧那罗等无能及者唯佛音如
之故取譬也仙音者仙是妙意又彼仙人有变化
能如佛一音演说众生随类各解如仙之化故称
仙音佛音遍十方界则彼鸟声不如但取其清婉
悦意略取况耳遍界之音如目犍连逞其神通极
西方恒沙世界听佛音声尚如对面馀方亦然故
称遍十方界详如大论说。】

「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这一节经经家明他方云集之众如恒沙之多也
菩萨虽恒沙之多必以实智冠其首故以文殊为
上首也恒沙者恒是天竺河名具云恒伽又云殑
伽译云天堂来源出阿耨达池但明出处高远实
非天上来也此河广四十里其沙如面之细佛近
此河是故多引为喻也文殊师利译云妙吉祥又
云妙德德即吉祥意前云十方明来处也今云恒
沙明其数也文殊表实智于此会中为择法主故
居上首。】

「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至)及阿罗汉应诸斋主。」

【这一节经集者承次以明自恣法会王臣设供之
缘也时者自恣时也波斯匿是室罗筏国王名梵
语波斯匿译云胜军讳日营斋者长水疏云先王
崩日忌讳之辰讳忌也忌举吉事避其名也吴兴
298-A¶ 第 717a 页 X14-0717.png
解引祭义云忌日必哀称讳如见亲也营是经营
修设之意斋是必斋以盘餐之食斋心而供养之
故称为斋宫掖者正宫之侧室也如人肘掖故请
佛宫掖而云自迎者国王至尊不委臣下而自迎
之敬之至也珍是贵重意古有八珍之馔以烹炮
脍炙为世所尚周礼云膳夫掌王者之羞方言曰
羞熟食也无上妙味者谓食美更无可上美之至
也大率天竺以醍醐为上味故王之请佛必兼菩
萨皆亲延也又室罗城中长者居士尊姓之家钦
仰自恣意谓功必倍于寻常是故同时饭僧也伫
者翘足而望也佛为世间大慈悲父人皆伫望佛
应其供佛敬其王必应王请因敕文殊分领三乘
之众应诸斋主敕者上命其下也以十德具足说
名长者以清净自守说名居士。】

「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至)途中独归其日无供。」

【这一节经集者将明阿难误堕之缘也次第渐明
先受别请归途无供以为误堕初起情实昭著心
目叙事有法可为善笔也梵语阿难大论译云欢
喜斛饭王之子佛之从弟也佛成道日生其父遣
使报净饭王云贵弟生男王心欢喜乃云今日大
吉佛今成道弟又生男与来使言传语此儿当名
阿难举国欣庆又云庆喜年二十岁佛度令出家
增一云多闻第一别请者谓别有事缘而请不同
众故盖别请在自恣之先而阿难本有不受别请
298-A¶ 第 717b 页 X14-0717.png
之愿故知此请必非斋施又此别请且远未还故
自恣时不遑僧次也遑暇也不暇于僧次第中故
律明比丘远游兼人及已轨正必三一上座二阿
阇黎及自为三也上座者谓腊高德迈足为我师
者名曰上座阿阇黎译云轨范师以能紏正弟子
行故名轨范也今阿难偶值他缘事必仓卒故无
二师途中独归无供之语正为生起下文乞食误
堕之由也。】

「即时阿难执持应器(至)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

【这一节经集者仍次以明阿难现行乞食之立心
也观夫阿难所发之心正是耻小慕大宛然方等
法相人何不识别为穿凿支离前后教眼何在此
节是当机发行之始创教之缘学者研明于此则
知定属方等无疑矣即时者无供之时也应器是
钵梵语钵多罗译云应量器发轸云应法之器也
谓体色量三皆须应法故称应器阿难持钵于所
经游城中次第循乞次第即不择贵贱尊卑贫富
净秽之意循即随缘之意盖其行乞之心初慕平
等而耻不均故欲乞彼未曾行施之人向福田植
因以其行施最后故称最后檀越檀越者名义集
云檀是檀那译云布施越是施之福报谓超越贫
穷海故然彼最后行施之人悭惜难化阿难耻小
慕大难行能行故求此辈以为斋主无问下正明
平等行乞之相净秽二字是总称刹利下是别显
298-A¶ 第 717c 页 X14-0717.png
刹利尊姓之家是净旃陀罗淫酒屠杀之类是秽
刹利具云刹帝利译云王族天竺有四尊姓一婆
罗门二刹帝利三毗舍四首陀四皆自计从梵天
生故今文但举其一影带馀三旃陀罗译云严帜
以恶帜自严故法显传云旃陀罗名为恶人与人
别居入城市则击竹自异人见而避之若不尔者
王必加罪如此方劝善徵恶之意也方行等慈者
方是方法法佛平等行慈之意不择正是平等微
贱对上尊姓字谓不择贵贱而行乞也下句出上
意云阿难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故一切
众生即指上贵贱净秽等也问祗一行施何能即
具无量功德答有深意存焉如维摩经云于食等
者于法亦等若此平等行施达三轮空称一实相
则一行一切行一行一功德一功德中具足无量
功德不亦宜乎今文简略须知尊字影含卑意贱
字影含贵意贵贱中影含贫富意既称等慈岂简
善恶有缘无缘冤亲等耶读此文者自能默融等
意可也。】

「阿难巳知如来世尊(至)开阐无遮度诸疑谤。」

【这一节经集家述序阿难引佛昔诃不均之事證
今平等当行也如来世尊是佛十号之二世尊者
谓佛大慈普覆为世所尊以九法界俱称为世俱
称众生故须菩提见前解大迦叶者具云摩诃迦
叶波译云大饮光饮光因缘出第五经圆通章简
298-A¶ 第 718a 页 X14-0718.png
非三迦叶故加大言良由须菩提乞食舍贫从富
以不恼苦众生故迦叶则舍富从贫以令贫者植
施因故二俱好心但由分别故诃不均因缘出维
摩经彼经本为居士所诃今经称如来诃者顺时
适化寄缘策引安知如来不诃耶此正明方等弹
偏叹大之意心不均平是弹偏开阐无遮是叹大
无遮者谓无遮限也上二尊者俱有遮限故被诃
责是以阿难发意开阐平等无遮之心而度彼疑
谤之人也。】

「经彼城隍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

【这一节经集家述明阿难乞食经游之仪也上二
句明所游之仪下二句明斋法之仪经是经历隍
是城堑郭门即城门也徐步是威仪乞食威仪者
谓著衣持钵安祥徐步不左右顾视得之不喜不
得不嗔兼以慈慧鉴机正容悟物此谓乞食威仪
也严是庄重整是整斋肃是端肃恭是恭谨此谓
斋法之威仪也斋法者请观音疏云斋者齐也齐
身口业故又斋者秪是中道日中食也中后不得
食者表中道法界外更无别法中前得食者谓虽
非中道以表中道之前方便相似中道乃有證义
故得食也此谓受斋之法今阿难肃恭此法而行
乞也。】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至)淫躬抚摩将毁戒体。」

【这一节经集者承前不择之意此正明误堕之缘
298-A¶ 第 718b 页 X14-0718.png
也尔时者次第乞食之时也由不择故经历淫室
遭遇也大幻术者以梵天所传故大本是恶邪诳
惑变幻之术故称幻术术法也秪一恶咒耳下文
云恶咒消灭是也详此术意不但摄淫而巳凡诸
军阵劫杀之事多可为之故称大幻术也摩登伽
长水疏云义翻本性引下经性比丘尼为證故翻
性也性是淫习之性非真性也娑毗迦罗译云黄
头仙人之名此仙得彼先世梵天所传之咒转教
摩登伽女登伽乃以此咒摄持阿难入乎淫室言
淫席者谓室中陈列皆是淫具凡诸美观能动淫
心故称淫席淫躬抚摩者淫躬指登伽说举措多
是淫态故称淫躬抚摩者谓登伽逼近阿难抚触
扪摩将毁阿难之戒体也戒体对上淫躬看尊者
受具足戒诸戒依身而持故称戒体支戒虽昏根
本不动正在窘迫故称将毁下经云心清净故尚
未沦溺可證也。】

「如来知彼淫术所加(至)俱来随佛愿闻法要。」

【这一节经集家述叙如来往护之慈以开楞严之
蹊径也如来在室罗王宫阿难在所游误堕不知
隔越几许途程佛眼能见佛智能知今以知影见
也盖登伽动身发语运心三业恶露尽在如来知
见之中无不明了是故斋毕旋归旋归者归之促
也如来受斋常仪斋毕说法从容而归今日旋归
诸王臣辈疑必有由是故俱来随佛愿闻法要法
298-A¶ 第 718c 页 X14-0718.png
要者大法之要领也。】

「于时世尊顶放百宝(至)结加趺坐宣说神咒。」

【这一节经集家述明世尊归园说咒往护之慈轨
也于时者世尊归而敷座众集之时也佛将宣咒
先放顶光具百宝色言无畏者谓百宝色光能破
一切幽闇恶邪逢之悉消殒故能使一切畏而不
畏一切故称无畏百宝光者光明是光之体百宝
色是光之相莲华现佛是光之用这体相用总出
于大佛顶常住心中是故光从顶出光现莲华华
严化佛此即宣咒之慈轨也详夫法不孤起意托
象明本佛示默而化佛说者意表法佛本然无说
无示以无相现相无说示说一真湛寂万化冥通
如幻智力不动斯周一经大旨意见于此。】

「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至)及摩登伽归来佛所。」

【这一节经集家述明往护劝归以结缘序之益也
缘起序分止此敕者上以命下之言将是持意咒
由化佛言宣敕乃本佛使命但以口授原无文字
持则文殊心持往护阿难真咒一至幻咒遂销真
能破幻善能除恶提是提拔文殊向爱欲坑中提
拔阿难奖是奖劝登伽不遂欲心羞惭惶怖文殊
以善言奖谕方便制伏其恶心权宜策发其善念
登伽且仗神咒威力冥资其益即得果證故能同
归佛所下经云彼尚淫女无心修行神力冥资速
證无学是也下起正宗分。】
298-A¶ 第 719a 页 X14-0719.png

「阿难见佛顶礼悲泣(至)三摩禅那最初方便。」

【这一节经正明阿难出爱欲坑到无为岸责躬归
咎于多闻因请无漏道定之义也阿难下六句犹
是集家语十方下方是阿难当机发问之言从前
如是我闻至此皆是集者之辞此下才起师资问
答机教相扣成山初篑自此发轫学者应知阿难
也大奇何故一见佛便自归咎多闻识得自巳受
病的根源开口便请妙奢摩他等然则多闻是病
妙定为药一经之破显唯在此耳详玩此经大意
盖在抑慧扬定使行人均而不偏也大抵行人偏
于慧则狂偏于定则痴不狂不痴要在定慧均修
耳是故此经缘起由阿难偏于多闻多闻属慧故
定力不足遭斯邪染且说从无始来则非一生两
生所积多闻法华亦云阿难忆持过去无量百千
万亿诸佛法藏故今云无始也下经佛责云汝虽
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即
抑扬之意耳然亦多闻之病从耳根起下选耳根
圆通为阿难最初方便良有以也盖以循声流转
而成其病下则使之旋倒闻机以复其湛药病相
因昭如日星谅无议矣然又多闻之病不独阿难
此娑婆世界众生皆堕此病故曰此方真教体清
净在音闻今阿难畜闻成过因请道定之药以治
之也十方下正请道定菩提是道奢摩他等是定
道由定成故梵语菩提译云觉又云道道即觉故
298-A¶ 第 719b 页 X14-0719.png
此指如来自證无上至极之道而言奢摩他译云
止止者古师训为制止亦名止息又云心性之理
常自不动故名为止止义多途略出三意一体真
止谓体达无明颠倒之妄即是实相之真故名体
真止二方便随缘止方便即是善巧曲成之意谓
随缘历境安心不动故名方便随缘止三息二边
分别止谓不分别真俗有无等二边不分别即是
止息故名息二边分别止梵语三摩具云三摩钵
提译云观观是照了之意谓照了一念心中即具
三观之义观中亦自有三意一空观空者荡相之
意谓观现前一念之心不在内外中间三处毕竟
无心可得故名为空由观一念空故一空一切空
无假无中无不空三相皆荡是毕竟空故名空观
二假观假者指有边说虽有非真非真即是假有谓
观现前一念之心具足三千性相故名为假由观
一念假故一假一切假无空无中无不假三相皆
立即为妙假故名假观三中观中即中正绝二边
对待之意谓观现前一念之心非空非假即空即
假非即不二故名为中由观一念中故一中一切
中无空无假无不中三相绝待是为圆中故名中
观梵语禅那译云静虑静即是止虑即是观止与
观不一不异非同非别故联名静虑圆融具是平
等住持是谓禅那之实相也或问上二义各具三
意今禅那中不言具三何也答涅槃疏云禅那亦
298-A¶ 第 719c 页 X14-0719.png
云等持盖禅那无别有体即等持上二不令偏倚
即禅那义也故不复言三夫此奢摩等三者举一
即三言三体一非一非三能三能一即现前一念
心中具足如斯妙义故称为妙即这妙字贯下二
名谓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禅那三义皆妙是圆融
三观非隔别义故或问三止三观圆义可知然于
此经的指何者为所观境耶答曰下文佛徵发心
见相即以心见二义为所观境今云现前一念即
境故虽称妄境本具三谛义故能观所观二俱不
离一心故如止观中说今文甚略当以圆心会之
非言可尽也然此三义是今经心法紧要妙旨故
详解于此读者毋厌其繁可也然此三义乃成佛
必由此得如云出必由户三藏十二部凡一切经
论无不发明此三观之妙是吃紧心法然今上文
诸佛所成菩提是果妙奢等三是因修此因方證
得菩提果体是以题中称密因者此也然又菩提
果体即是首楞妙定而妙定即是常住真心一法
千名应缘立号耳下经二十五圆通是酬最初方
便之请盖此最初方便又是入妙奢等之初心方
便也然知二十五圆通总名最初方便由此方耳
根利故特选耳根圆通以逗此方之机以应多闻
之病也又此阿难一问意含理行證三要妙奢等
三是理最初方便是行既有所行必有所證影显
于行中耳一经玄旨并出于此约答意次第且标
298-A¶ 第 720a 页 X14-0720.png
此节为理门初要。】

「于时复有恒沙菩萨(至)退坐默然承受圣旨。」

【这一节经集家述诸所集之众乐闻此请默坐息
心待受圣旨也言退坐者阿难问毕自应接足致
礼众从请主起礼礼毕退归本座而坐故云退坐
默然是息心定之意也前文斋毕旋归有诸王臣
今此不举略也。】

「佛告阿难汝我同气(至)顿舍世间深重恩爱。」

【这一节经世尊将酬所请且从其发心见相处徵
诘其妄也发露他受病根由以为破显本据阿难
是斛饭王子佛之堂弟其祖一脉故云同气父母
为天伦是伦匹儒称兄弟为天伦也父母妻子为
世间深重恩爱然今诘其发心见相者要审他真
妄虚实果与奢摩等相应若是生灭则不相应因
心既与奢摩等不相应如投越而北辕愈趣愈远
徒自疲劳故佛诘其因心者有深意在下经云若
以生灭为本修因欲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可證也又此心见二字向下徵心辩见等文皆从
此起。】

「阿难白佛我见如来(至)是以渴仰从佛剃落。」

【这一节经阿难答上诘意实陈心见之始以明发
语之由也然观阿难发心见相宛然心境彼我峥
嵘角立得非生灭心乎病根在此可知矣如来三
十二相者始自足下安平终至顶髻高圆详出法
298-A¶ 第 720b 页 X14-0720.png
界次第初门良由如来以戒定慧熏修积劫百福
所种故感胜妙殊绝清净无垢内外明彻喻如琉
璃琉璃是梵语具云吠琉璃译云不远宝波罗奈
城不远有山出此宝故阿难寻常自思如来之相
非从欲爱所生何以下徵释上意谓彼欲气粗浊
安有胜妙腥臊臭腐安有殊绝实从男女交遘不
净所生一切肢分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明妙
紫金光聚紫金光者谓如来色身如紫磨金光明
团聚一切无能及者是以阿难顿希此相从佛剃
落。】

「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这一节经世尊将破心见之妄且先标真体以立
其本也善哉字随经义当是世尊怜悯之辞怜其
迷于妄想失却真体故也佛指一切众生说者谓
举世皆迷不独阿难因阿难一人而该乎众也然
又迷来远矣从无始来今生死相续者皆由不知
常住心体此常住心体即是人人本有灵觉之性
从本以来寂然不动故称常住真心对下妄想看
而此真心性本明净虚妙融摄人自不知不知即
是迷迷即是无明晦此本明而用诸忘想盖妄想
易见昭昭灵灵在我视听言动之间故人皆用此
以为自心而不知是妄想非真心也真心本自寂
然无迹可窥故迷而不知乃认此昭昭灵灵为我
受用只这用字即是日用之用以日用之间所应
298-A¶ 第 720c 页 X14-0720.png
接者人皆误认为真而佛直斥为妄妄故有生灭
生灭即为轮转妄则非真轮转则非常住迷此真
常得非大哀乎是故佛称善哉而告之以立其本
也。】

「汝今欲研无上菩提(至)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这一节经世尊将破心见之妄以酬菩提妙奢之
请又且诫以直心酬答也无上菩提者是牒阿难
问中十方如来所證得者研是穷研真发明性者
详玩文意要从无上菩提一气读下发明二字是
菩提真体中所发显的性何者是菩提中所发的
性正指妙奢摩他等是也此三义者理本所具即
是菩提体上所发妙用故也发明即是发显有人
误作言语发明看者非也须知上句研字就是发
明的意思岂有一句中用两发明语没有此等文
法应当下诫以直心詶问也十方下示用直心的
所以然用直心者谓由十方如来出生死者同一
道故一道即无上菩提心若不直则欺诸佛矣心
言下谓不唯心直言亦须直盖心为道本心不直
则所行之道曲言为心之表示心不直则言邪故
须心言皆直从凡而圣自卑而高始信位终等觉
中间历住行向地诸位永无诸委曲相皆由直心
故无曲也。】

「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至)将何所见谁为爱乐。」

【这一节经世尊审详见由何起爱乐者谁以为七
298-A¶ 第 721a 页 X14-0721.png
徵八辩之张本也确定妄源然后次第徵辩今此
心见二字即是前文发心见相之心见以为理门
徵辩破显的把柄学者不可迷其始也。】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爱乐(至)故我发心愿舍生死。」

【这一节经阿难詶上所问也上问中见与爱乐分
开说今答语先合次开先指心目合一爱乐次以
心目分开说谓由目观见心生爱乐故我下结上
发心所以。】

「佛告阿难如汝所说(至)则不能得降伏尘劳。」

【这一节经世尊承前答语令知心目是贼须先察
其巢然后可以降伏也如汝下牒答语若不下令
知其巢佛意谓一切尘劳皆由心目所起以心目
为贼者下文当明今欲降伏尘劳必先察知心目
潜匿的所在心之所在即下七处是其所依见之
所在即下八辩处是也如以七处推穷使其无处
依倚先捣其巢贼形既露则计穷而易降伏尘劳
自息矣尘是尘缘属见惑劳是劳虑属思惑。】

「譬如国王为贼所侵(至)唯心与目今何所在。」

【这一节经世尊约喻以明心目必应除者要先知
其所在也国王喻前常住真心王法性土故喻国
王贼喻心目六为贼媒自劫家宝故喻如贼发兵
讨除喻奢摩他等观智讨除即上降伏也所在可
知使汝下法合流转对常住说谓真心本来常住
真为妄转贼所侵故即同流转流转即前文轮转
298-A¶ 第 721b 页 X14-0721.png
故云心目为咎心指第六攀缘心义该前五识目
是眼根义该馀五吾今下三句正徵所在。】

「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至)如是识心实居身内。」

【这一节经阿难答上心目之问指明所依之处也
一切世间者指十生之依报世间也十种异生是
正报故以感报不同故称异生依正皆异故十种
异生者谓卵胎湿化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想无
想非有想为十也他经及下本经皆称十二类今
除空散消沉非有心目故但云十也阿难答谓十
生之感报虽异而心必在面下目异生上极诸佛
心眼的所在皆同异生说心而不及眼如来说眼
而不及心文互显也如来眼色相好光明如青莲
华故称青莲华眼我今下例上佛与异生以明阿
难自眼亦在面心亦在内也浮根四尘者凡六根
皆由能所八法所成根根有浮尘胜义二法有形
相可见名浮尘根清净四大唯天眼可见者名胜
义根皆由能造四微所造四大八法所成今言浮
根者指眼浮尘根说四尘者指能造四微说故云
尘也略其所造四大故但云四能造四微者谓色
香味触所造四大者谓地水火风以不显故谓微
以形量遍故谓大。】

「佛告阿难汝今现坐(至)今祇陀林实在堂外。」

【这一节经佛承执内之心以审实内外然后破
之意令阿难易悟也前文双徵心目今且先徵心
298-A¶ 第 721c 页 X14-0721.png
处心处既破然后破见经文次第学者应知汝今
下一句汝指阿难隐然喻在内之心讲堂隐然喻
阿难之身观祇陀林今何在者要明自内及外应
先见内后见外也下文当明祇陀林者以林树是
祇陀所施故称祇陀林祇陀即祇洹先后译不同
故世尊下阿难答也重阁者谓重檐飞薨如云阿
阁三重阶说崇高也阁下即是讲堂世尘不到所
集者皆精修之士故曰清净上文佛但问祇陀林
今阿难答语承出给孤园给孤是须达长者美称
以乐给施孤独故称给孤园是长者布金所买故
称给孤园各标施者之名今问答中互显二施者
之林园也今祇陀林实在堂外二句是正答所问。】

「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至)如是外望方瞩林园。」

【这一节经世尊承前自内及外次第审实以定先
后之分破之使易悟也何故世尊不直明心不在
内乃将内外先后为问者何耶此正要阿难从这
内外见处先后会明他的心若在内亦应自内及
外若不见内而但见外者明知此心不在内矣佛
意欲令自悟故引内外先后次第为问也今佛问
云汝身在堂中先见何等内外先后于此当明世
尊下阿难答也在堂先见佛者良由佛处众中身
相光明映蔽一切如星中之月故阿难举目先见
佛次见众也然佛与众见虽先后总在堂内而先
见之如是下次见外也于此明之则知在内之心
298-A¶ 第 722a 页 X14-0722.png
不成矣。】

「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至)故我在堂得远瞻见。」

【这一节经世尊徵前由目得见之意重审其见外
之因也佛于前文逐节审实皆令阿难自陈使其
誵讹易见下文世尊从而破之会事归心便于悟
故此是世尊善巧曲成之意也瞩即是视世尊明
知阿难执见由眼故问因何有见使其答出后当
破之意在见不由眼从心显见故下文诘云汝在
室中门能见否今阿难果答以户牗开豁得远瞻
见户牗隐然喻眼开豁而得见也今犹在现事上
辩且不明示。】

「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至)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这一节经世尊承前逐节依事审定内外今将
破内之心且先标定体以立其本也标本在前向
下一示一悟一破一显俱是首楞定体学者毋迷
其宗也舒是舒展佛身金色故称金色臂摩顶是
安慰意佛意今将破执恐生惊怖故预安慰而后
告之阿难是当机故首告阿难以及众也有三摩
下示大定名首楞严是究竟坚固义详如题中解
王者此三摩提为万德之本故称为王具足万行
者大定是常住真心湛然之体此心统具万德而
万行由之故云具足万行十方下明佛佛道同以
显大定之玄功也谓十方诸佛莫不从大佛顶三
昧一门超出妙庄严路妙严路者即下经所明五
298-A¶ 第 722b 页 X14-0722.png
十五位菩提路是也言妙庄严者谓大道无作由
定慧庄严定慧即是奢摩他三摩禅那如法华云
定慧力庄严是也今下经云大涅槃海为到家之
地五十五位为入涅槃之路言妙者谓不严而严
严而不严如般若云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方称为
妙又今文所称三摩提又名三昧是大定之通称
不必引前三义中三摩说此是果定彼属因故然
即指彼说亦无碍一即三三即一故如所谓一乘
实相即因即果故又此下所显奢摩他三摩禅那
三义虽圆而其文有兼正如初则正演奢摩而三
摩禅那兼之次则正演三摩而奢摩禅那兼之又
次则正演禅那而奢摩三摩兼之兼正交彻主伴
互融一而不合三而不离文义俱妙不失圆融行
布之旨此今经之妙义也有人泥于圆融而难于
行布则紊乱其辞三诠靡举如是则一三三一之
道不可得而闻矣学者临文幸深思之此下正起
奢摩他文止第二卷后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
如是处。】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至)能见林泉无有是处。」

【这一节经世尊蹑前所审定之语为问令其自陈
讹处也前文阿难答云户牗开豁得远瞻见佛蹑
此二句作破内的把柄亦有下佛捉他的破绽良
由阿难在事上陈说最自明白谓先见内后见外
也然则其心在内何故不先见内而但见外耶故
298-A¶ 第 722c 页 X14-0722.png
佛即于事上问云亦有众生在堂不见内但见外
者么这是世尊引出他的讹处来阿难果谓在内
必先见内而后见外故云不见内者无有是处世
尊今乃依事显心下文以心合事破绽自见矣阿
难岂不服膺而易悟哉从此是七徵初起先破在
内也。】

「阿难汝亦如是汝之心灵(至)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这一节经世尊第一徵破执心于内之所在也汝
亦如是一句正是以心合事之意例上在堂不见
如来而见堂外如心在内不见内而但见外意同
汝字意指心说故下句承明汝之心灵一切明了
灵者谓此心昭昭灵灵故谓心灵明了者以心灵
故触处明白晓了故云一切明了若汝下正徵在
内谓此心既在于内尔时亦应先知其内颇犹可
也佛谓世间可有人先见身中后观外物者么这
一句合前亦有众生在堂不见如来见堂外者以
身合堂以心合众生法喻俱不可则知此心必不
在内纵不下是纵辞心肝脾胃的心字指肉团心
说谓心肝脾胃密藏于内纵汝不能见那爪生发
长筋转脉摇却在皮里膜外汝心在内诚合明了
如何亦不知耶此责他心在内而不知内也必不
内知者心肝脾胃之内汝必不知那爪发筋脉虽
称在外亦云何知这两句是佛的断辞谓他断然
不能知者则知此心不在内矣是故下结不在内
298-A¶ 第 723a 页 X14-0723.png
谓汝之觉了能知的心在内不见内故汝执不成
无有是处者谓无是理也下皆仿此。】

「阿难稽首而白佛言(至)从其室门后及庭际。」

【这一节经阿难因闻破内之音转计此心居在身
外也如是法音者指上破内的法音由被破故悟
心不在内复计在外所以下举喻徵明在外的所
以谓何以知心在外耶举喻云譬如灯光然在室
内此灯必能先照室内从那室门照出于外方及
庭际此喻自明执内之非正是他的悟解之语悟
前非也下文才出计心在外的所以。】

「一切众生不见身中(至)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这一节经阿难承前喻说以明在外之心也指一
切众生说者意谓众生皆能见外而不见内则计
此心在外与人同也亦如下重蹑灯喻然在室外
但能照外不能照室喻心在外亦但见外不能见
内也是义下是义者指在外之义谓此在外之义
更无疑惑以无惑故昂然自谓同佛了义得无妄
耶观阿难上文矫云心居身外今又云是义必明
等辞辩矫强者良以尊者既示同迷故其辞辩固
执如此。】

「佛告阿难是诸比丘(至)云何一人能令众饱。」

【这一节经世尊第二徵破执心于外之所在也世
尊破法不直就他所执处破别引现事问他令他
自陈漏逗随事分别得易解故比丘义见前解适
298-A¶ 第 723b 页 X14-0723.png
来下引现事也适是适才循是随缘之意搏是段
有形段可抟故宿斋言预先受斋也佛谓此诸比
丘适才从我向室罗筏城随缘乞食既归祗林我
预受斋汝观比丘一人得食众皆饱么世尊引此
事问者正明在外的心如他人相似与我无于如
一人食诸人不饱例明身心相隔之意阿难答下
不音勿阿难意谓世间没有一人食诸人得饱的
事故云不也这一句是总答何以下徵释所以谓
诸比丘證果虽同躯命各别云何一人食诸人得
饱一人例阿难身众人例阿难在外的心一与众
隔别无于则阿难的身与心亦复如是破文在下。】

「佛告阿难若汝觉了(至)若相知者云何在外。」

【这一节经世尊以在外之心隐然例上一食众不
饱责其昧却相知之误也佛谓你的觉了能知能
见之心实在外者则你的身心相外了外是隔意
身心自不相干则在外的心之所知身不能觉觉
在身际心不能知矣这节虽不显合一食众饱之
事义意暗契也我今下佛又示手以明身心相知
之验兜罗译云细香佛手细软如绵故称兜罗绵
手汝眼下二句是责问之辞责意谓汝若相知误
计在外矣阿难答如是者领解相知也若相下二
句世尊责其心非在外。】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这一节经世尊结上执心在外不成也。】
298-A¶ 第 723c 页 X14-0723.png

「阿难白佛言世尊(至)佛言处今何在。」

【这一节经阿难因闻破外之非又转计也如佛下
双述内外之误文显可解我今下正复转计一处
见下文佛言下徵其一处。】

「阿难言此了知心(至)彼根随见随即分别。」

【这一节经阿难因徵陈处设譬妄合非实处也此
了知下三句阿难将陈其处先述心的暗内明外
之能如我下正陈其处潜根内者根指眼根这一
计阿难自欲双避内外两过故计潜根夫此心无
体何有潜根的道理犹如下设譬以显潜根见外
的所以琉璃见前解以琉璃所成的碗合于两眼
之上琉璃性本明净内外映彻虽合眼上不为所
障留碍是障义琉璃喻眼眼喻于心眼亦明净如
琉璃故以喻心潜眼内眼虽合于心上不为眼所
障也彼根下犹有喻说谓彼眼根随琉璃所映见
者眼即随他分别以喻眼所映色心则随见随分
别也然彼琉璃合眼眼见琉璃两眼合心心不见
眼隐然徵出法喻不齐之过破在下文。】

「然我觉了能知之心(至)无障碍者潜根内故。」

【这一节经阿难重出潜根之意欲逃内外之愆也
前文阿难初计潜根巳述内外之过矣今重辩内
外者盖前直述内外之过今辩潜根以释内外见
不见的所以以明潜根之计得成故也文显可解。】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至)琉璃笼眼实见琉璃。」
298-A¶ 第 724a 页 X14-0724.png

【这一节经世尊第三徵破潜根所在且先审喻义
引出不齐之失也良以琉璃明净虽笼眼外能见
山河琉璃乃眼外之物亦应见之问答可解。】

「佛告阿难汝心若同(至)潜在根内如琉璃合。」

【这一节经世尊承上喻义直明法喻不齐潜根之
计不成也汝心下合上喻义谓汝心同喻两眼如
琉璃合喻见琉璃心不见眼是故责云何不见眼
若见下双破谓见则眼同前境不得说随见随分
别矣盖眼为心所依处切近于心方许云随若眼
同外境则为客义非主非伴故云不得成随若不
见眼则潜根之计不成故责云云也两随字一样
看。】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至)如琉璃合无有是处。」

【这一节经世尊结上潜根之计不成也。】

「阿难白佛言世尊(至)名为见内是义云何。」

【这一节经阿难因闻潜根之破又转计也此计执
心还依身住变前内外别作明暗两皆能缘为
心所依处谓众生之身腑脏居于内窍穴列于外
眼等七处是也穴即是窍以腑脏在内黯然莫辩
故云为暗此欲避见内之过也窍穴居外则明而
可别故云为明此欲避离身在外之过也然今内
外可见心不离身此欲避潜根之过也今我下正
会内外明暗为今第四所依之计开眼见明为外
见从外流易解且置勿论独闭眼见暗为内无反
298-A¶ 第 724b 页 X14-0724.png
观理所以下文单破内对内对既破外亦从破也
是义云何一句详玩亦有意思学者应知盖阿难
前文执心在外之时云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
了义得无妄耶看他言语何等刚强这是阿难初
逢辩义其心尚粗今所计语不敢自是但问云何
看他言语何等调柔这是阿难心渐细处向后一
往入微愈趣愈妙也。】

「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至)若不对者云何成见。」

【这一节经世尊第四徵破内外明暗心所依也文
中阿难双计内外世尊破法单约内暗破者意显
阿难虽计内外明暗而其所执之心还成在内是
故世尊单约内暗破也汝当下牒上所计内暗此
暗下标二意破之若与下先破对眼文可解若不
下次破不对眼凡明暗境界要与眼对方名为见
既不对眼云何成见。】

「若离外见内对所成(至)即汝一身应成两佛。」

【这一节经世尊正破闭眼内对之暗而委明内对
不成也前文阿难计谓闭眼见暗名为身中这一
计自含眼前内对两意眼前一意上文巳破今正
破内对初文云离外见者谓离眼前之暗也内对
所成者内对谓闭眼返观向内所对之暗也合眼
下四句佛以开眼例破内对谓你合眼内对所见
之暗名身中者若合眼能内对开眼亦可内对又
合眼内对若见身中开眼内对何不见面若不下
298-A¶ 第 724c 页 X14-0724.png
二句正破内对不成谓开眼内对若不见面则你
合眼内对而见身中亦不成矣见面若成下世尊
恐其转计故委悉详明必无内对之理你若计开
眼内对能见面者则此了知之心及与眼根乃在
虚空例如心与眼在那边才能见得这边的面既
在虚空何成在内则你内对见暗名身中者不成
矣又若眼根在于虚空自非汝体就似他人所有
二般故云即应如来今见汝面若你的眼根在他
人身上则他人之身是汝之身矣又汝眼在外则
眼所知者你身合非觉然今必汝执言身与眼两
相知觉若身眼俱觉应有二知眼即汝身则你一
身有二知应成两佛矣如此委曲详辩毕竟没有
返观内对的道理。】

「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这一节经世尊结上闭眼见暗名身中者不成矣。】

「阿难言我常闻佛开示四众(至)亦非内外中间三处。」

【这一节经阿难因闻内对之破又转计也前来所
徵四处皆是阿难依自见解而立今乃引佛昔言
为他转计之本故云我常闻佛云云也心生法生
法生心生者盖心与法相因而生也心是第六攀
缘心法是六尘由第六识心攀缘外境境随心起
此为心生故法生也又外六尘击发内六识此为
法生故心生也故云由心由法言种种者谓心与
法各有无量名相故也我今下正出其计上思惟
298-A¶ 第 725a 页 X14-0725.png
字是第六现行意识良以第六识思量胜故今思
惟即是思量大约六七二识虽依主持业不同俱
托思量起故今阿难认思惟体为自心性则以第
六攀缘心为心也随所合处下出心所依处谓心
无定所遇合即显合者心与法合也不定一处故
云随合以随合故不拘内外中间三处又下文佛
的破意且不破他的心但破其合处前后七处徵
破但破心依的所在前文云是兵要当知贼所在
读者勿忘其源也。】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至)若从外来先合见面。」

【这一节经世尊第五徵破随合之处也佛告下牒
领其计是心下正破合者以二物函盖乃名为合
然要有体可合若无体则无相如何可合故云无
体则无合也这两句是正破若无下防转计也佛
防阿难转计谓心虽无体亦能合也故此承上无
体防云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与七尘合
界是能合尘是所合能所皆空名无物可合世间
秪有十八界与六尘十九与七徒空名耳以空合
空空不可合故云是义不然若有下又承无体转
破有体挃陟栗切音只触也挃就是合文可解。】

「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至)若见物者云何名死。」

【这一节经阿难闻上见面之语因疑心知眼见而
责心见者非当理也阿难云见是眼之功知乃心
之德心本非眼云何世尊以见责心耶佛言下世
298-A¶ 第 725b 页 X14-0725.png
尊会见归心谓眼是血肉所成面上两窍如门户
相似心为一心之主见由主人主人若去门户安
能见哉故云汝在室中门能见否汝是主人门是
室门汝喻心室喻身门喻眼则诸下五句可解。】

「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至)为复遍体为不遍体。」

【这一节经世尊重破有体详明随合之非真也上
文伹破有体的合义今文正破有体佛约四意破
之此总标下别破今文四体字上二指心体说今
在下二体指身体说上心体以一多论下身体以
遍不遍论在文可知。】

「若一体者则汝以手(至)足应无知今汝不然。」

【这一节经世尊承标别破心之有体四处俱非也
若一下佛谓此心若一体者则周遍汝身如伤一
支四支皆痛方名一体若四支咸觉则挃应无定
谓无受挃的所在若挃有定所有知不知处则汝
之心一体不成矣若多下次破多体佛谓一人秖
一觉性此心若有多体则成多人多人则各各有
身何体为汝今汝必无多体则此心多体亦不成
矣若遍下三破心遍身体同前所挃者同一体破
也谓心遍汝体则无处不遍触头触足应互觉知
若头足有知不知处则非遍矣若不下四破心不
遍身体谓此心若不遍汝体头足有知不知处方
称不遍今汝触头触足知觉一般云何不遍云不
然者谓头足皆有知故如上非一非多非遍非不
298-A¶ 第 725c 页 X14-0725.png
遍者信知此心元无有体。】

「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

【这一节经世尊结上随合之处不成也。】

「阿难白佛言世尊(至)复内无见当在中间。」

【这一节经阿难因闻随合之破又引佛言而转计
也阿难下引佛言證文殊译语见前法王子者法
王是佛佛为诸法之王于法得自在故菩萨为法
王之子大菩萨之通称也等者该乎众也谈实相
者实相指诸法寂灭之相名实相也凡有相者非
真以无相为相乃名实相方等般若二时常谈实
相阿难得与闻故如我下正转计也内无所见等
是重述前讹而出计中的所以谓心在中间故能
外相知而内无见也。】

「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至)表体既混心应杂乱。」

【这一节经世尊第六徵破计中的所在也佛言下
徵其中位乃立二处为破佛谓汝所言中必有定
处不迷言有定处也在处在身者佛所立也在身
又约中边破边则非中中则同内则在身推中中
无位矣处者指身外处所在处又约表无表破表
者插竿以表为中也若无表则同无中若有表表
不可定何以下徵释不可定的所以如人插竿表
中东看表在西南观表在北四方失准中无定位
然而表中者显汝心之所依也今表体既混心应
杂乱中位既无心随沦没矣。】
298-A¶ 第 726a 页 X14-0726.png

「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至)识生其中则为心在。」

【这一节经阿难辩所计中非身非处乃引佛言以
定中位也昔世尊在二乘教中曾说根尘为缘生
识之语阿难据此谬计为中殊不知是心无体根
尘亦妄能生所生俱不可得中何为实故佛下以
兼不兼破之眼有分别色尘无知二句分别是有
知此是阿难妄计眼有知色无知以知不知为生
识之缘以定中位确乎眼亦无知前文佛曾破云
汝在室中门能见否当从佛意为然。】

「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至)即无体性中何为相。」

【这一节经佛约兼不兼以破中位无实也佛言下
总标二意若兼下先破兼二无中也物体杂乱下
物指根尘体指心体上句云此之心体物体之体
确顶上句心体说佛意谓物是无知心体是有知
然则知与不知杂乱成敌两立云何为中必要三
法方许有中今两立缺一则无中矣兼二不成下
次破不兼二亦无中也兼二不成句语倒应云若
不兼二今云不兼根尘二者此心无体如虚空一
般非知非不知虚空那里有知不知的意思此心
亦然是故知与不知两非其相离了根尘心无体
性中何为相则不兼二亦无中也二处推中中不
可得心之所在又亡矣。】

「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

【这一节经世尊结上中心所在不成也。】
298-A¶ 第 726b 页 X14-0726.png

「阿难白佛言世尊(至)则我无著名为心不。」

【这一节经阿难因闻破中之语又转计也佛与四
弟子共转法轮者此指般若会上佛令四尊者转
教菩萨如法华信解品中说那时世尊亦说心不
在内外中间俱无定所意明心无实体也一切无
著名之为心二句是阿难谬解佛语佛必不说无
著为心若指无著为心早是著了故不可执无著
为心也然称无著者谓心随境现触处洞然无所
系著名无著也于此不善会心则有无穷之过下
文破处可见也。】

「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至)相有则在云何无著。」

【这一节经世尊第七徵破无著心之所在也佛语
阿难言汝执能觉能分别的心性俱无在者此牒
其所执也无在即是无著言一切者如今世间上
自虚空下自水陆飞者是禽行者是人兽等诸所
物象总指万象森罗乃名一切汝称不著者这一
切物象为在为无若是无则则同于龟毛兔角但
有空名何劳你去不著若有不著之心在不可名
无所云无者无相可著方名为无若说非无非无
即有相了有相即在在即是著云何而言无著。】

「是故应知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这一节经世尊结上无著为心不成矣以上世尊
七处徵心所在巳竟须记徵心前云若不识知心
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又云唯心与目今何
298-A¶ 第 726c 页 X14-0726.png
所在是故七徵但破其所在所在既破贼无逃避
下破能推之心正擒贼耳然上徵心所在不至于
八亦不停六恰止七者何耶长水疏云凡情所计
虽复万差因依之处不过此七欲推妄体先破所
依其犹城陷则贼亡巢倾则卵覆此知言也。】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至)倾渴翘伫钦闻示诲。」

【这一节经阿难因闻七番徵破妄体无依真源未
达故重避席虔请奢摩他路也偏袒膝地者如儒
礼记云君再拜稽首肉袒亲割敬之至也又云肉袒
服之尽也彼文虽无膝地之言今亦是拜服之仪
示卑下之诚也皆言右者古以右为顺以左为逆
故称左迁左道皆是逆意故用右也合掌者是竺
乾归敬之礼取束敛身心之意尔时至白佛言是
集家语述阿难请法之仪我是下是阿难自叙犹
恃憍怜等者阿难却叙俗情有感而发也最小弟
者阿难于八王子昆季行中年最小故蒙佛下叙
佛度令出家之情爱也憍怜指佛说憍亦怜意谓
佛慈爱怜其幼小今虽出家犹恃慈爱所以久耽
多闻未得无漏故不能折伏恶咒为彼所转溺于
淫舍当由下一句阿难复出逐妄所以真际者是
常住真心之实际也诣是行义不知是迷义阿难
自谓我初溺淫之事何咎所致当由迷彼真造故
逐妄趣背觉合尘故招难如此今求返妄归真之
诣故请奢摩他路也惟愿下正求真诣良以奢摩
298-A¶ 第 727a 页 X14-0727.png
等三义为常住真心之路今伹举奢摩者次第以
奢摩为始故问前解云从七徵初起即是奢摩今
文何故才请其路耶答前文七徵虽云奢摩犹是
奢摩之前方便良以七番徵破但破心之所在如
临岐辟路相似后破能推方入正路发轫在此是
故方请其路也阐提是略梵语具云一阐提涅槃
经云一阐名信提名不具信不具者是译语指断
善根人说隳弥戾车者隳毁也梵语弥戾车译云
恶见溺有著空起六十二见俱名恶见阿难请示
奢摩令彼著恶见者闻之毁灭其恶得正趣故作
是下倾者是倾下其心渴约喻说如焦渴而思甘
露也翘是仰举伫是久立谓如仰而久立若有所
待以希示诲也。】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至)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这一节经佛将剿除心贼展发正趣而示本明先
寄意于象也面门光者口眼耳鼻眉间之光同时
放也表破六根显出六湛圆明之意光有种种者
谓光非一体具百宝色故光从清净法身中起非
世光可比故如百千个日和合其光少分相似也
上云放光下云动地普佛世界六种震动者谓尽
空所有佛界悉震动故六震者谓动踊震起吼击
也摇撼不安曰动璘珑凹凸曰踊隐隐有声曰震
自下升高曰起砰磕发响曰吼众形相薄曰击普
动即是等遍各具三相意表六识俱转十八界悉
298-A¶ 第 727b 页 X14-0727.png
平也如是下十方尘土者即指上句普佛世界故
云如是一时开现者意明迷时则六识封蔽彼此
我人殊方异障滞凝不通今悟后六用豁达十方
一时开现也佛威合一者若约象说佛以法化威
神令彼十方尘刹合而为一若约意说由本觉智
力以十八界融成一性耳其世界下指上普佛尘
界中所有菩萨因人不转妄依洞开真听然皆自
性觉因摄视听于本际复何迁易哉故云各住本
国承听也此经凡放光现相处即是关节由前七
徵破心的所在今正要剿贼是三观初功故先放
光次标二本科列既成后破能推文源起伏处不
可不知。】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至)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这一节经世尊将酬奢摩之请且先明众生为业
种所堕而修之未真也种种颠倒者如首尾相换
名颠颠故必倒而诸众生违真逐妄弃本趣末故
称颠倒然此颠倒有无量名约而言之凡夫具四
倒谓以非常计常非乐计乐非我计我非净计净
二乘亦具四倒谓以常计无常乐计无乐我计无
我净计不净合前是名凡小八倒世出世间摄无
量倒故云种种皆依业种而起业种有三谓惑业
苦一切业因苦果皆从此起如无始无明熏习成
种种必有果子果相生种见不断故称业种也如
恶叉聚者是喻西域有恶木一枝三子生必同科
298-A¶ 第 727c 页 X14-0727.png
名恶叉聚以喻众生惑业苦三生必同聚也惑是
痴惑因惑造业由业感苦相依而起故云同聚此
指凡夫不修者说纵彼诸修行人不得其正亦不
能得无上菩提乃至下指明修行不得正者之相
乃至者超诸人神仙鬼不叙故云乃至即如二乘
之人虽云顺正不乐胜进但保小果故亦斥为别
成别成即非正也诸外道辈三界诸天及彼魔王
魔民总是邪因邪果邪业邪报耳梵语魔罗译云
能夺命以其崇邪忌正能作夺命因缘故称为魔
言外道者谓心游道外不正熏修故称外道皆由
下出彼计邪迷因谓诸行人不识真妄错乱异趣
者皆由不知二种根本不知是迷依此迷因而错
乱修习也二根本者一真一妄下文自明犹如下
设喻以明错修无功之意煮沙喻错修嘉馔喻妙
果妙果即无上菩提经尘劫而不得其馔者沙非
饭本故也以喻不知真妄二本依此错修欲希无
上菩提纵经尘劫终不可得。】

「云何二种阿难一者(至)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这一节经世尊承前徵释二本以明遗真趣妄之
迷也云何一句是徵一者下是释释中先明妄本
则汝下指示其相谓此妄本即汝今者用攀缘心
为自性者是也者字的指生死根本无始生死依
之而有故称生死根本人皆执此为心故兼众生
说攀缘心者即第六识念念攀缘六尘即以六尘
298-A¶ 第 728a 页 X14-0728.png
缘影为自性故二者下次明真本则汝下指示其
相谓此真本即是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是也
然此真体不在别处即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
缘而诸众生认缘失真即所遗者是也识精元明
者指第八识为识之精精对粗说前六识粗浮唯
第八本识是诸识之精元明是第八识湛然不摇
处即元明也长水诸师按起信论觉不觉义解指
此元明为真愚按第二经见精明元彼明元者即
此元明也合而言之总一识精元明分而言之则
为六湛圆明故不必作真谛详见第十识阴文中
又按第十经云此湛不真念念受熏故云能生诸
缘此诸缘义指前七识说以认缘失真故云缘所
遗者者字的指菩提涅槃元清净体以前七识为
缘者即唯识论依彼缘彼之义外则缘尘内则缘
心故称缘也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这本明指菩提
涅槃说谓人人本有之明人皆遗此本明然虽说
遗实未当失终日负之而趍昧者不觉故云虽终
日行而不自觉枉自疲苦出入诸趣只这在字谓
不当入而入曰枉意谓若悟本明当下成佛何自
屈而枉入诸趣耶又菩提涅槃者菩提是本觉涅
槃是寂灭二者乃果上智断二转依号也菩提译
语见前涅槃具云般涅槃那译云灭度谓灭二种
生死度圆寂彼岸故此元清净体者正指吾心说
元者本也本来无染故曰清净纵使汩没尘劳轮
298-A¶ 第 728b 页 X14-0728.png
转诸趣此心本然曾无浊秽故称元清净体也前
文七徵但破心之所在下文破能推者正破此第
一根本攀缘心也缘心是第六识粗而易明其文
故短第二根本乃决择识精识精邻真隐而难显
其文故长向后因心显见因见显心疑滞渐消菩
提渐显直至第四卷中请行之前方得圆满是知
二本为理门总科亦不离前文心见二义盖第一
根本破心第二根本破见学者穷经当晓大途。】

「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至)我与大众同将眼见。」

【这一节经世尊正酬奢摩之请重徵心目为止散
入寂之本也初汝今下牒前问语今复下重徵心
目屈五轮指者屈握拳相也五轮者谓如来五指
端文理如轮故语阿难下示拳验见也佛言汝何
下正徵见意阿难答以拳曜心目以所见显能见
也拳称光明者佛身举体金光显映故云昭曜心
目佛伹问见答又兼心汝将下且先徵见佛谓汝
将何物能见我拳阿难答以由眼见也兼大众说
者阿难意谓由眼能见不唯一巳举世皆然也。】

「佛告阿难汝今答我(至)失汝元常故受轮转。」

【这一节经世尊咄破妄心剿其贼主正示奢摩路
也前文七徵但破其结寨的所在故云徵心所在
今破能推正是杀贼奢摩是止今止其妄心正是
其路然此犹为初步耳初佛告下是因见显心何
者前文佛但徵见由阿难答兼心目故今且置见
298-A¶ 第 728c 页 X14-0728.png
而徵心也故云以何为心当我拳曜然按经次第
亦必先破其心何故前既徵破所在贼主未曾剿
绝故今先心而后见也阿难言下正答拳曜之心
蹑前推穷七处即将能推者为今拳曜之心也佛
咄言此非汝心阿难积劫多闻抱此功勋多是此
心被佛一咄而剿除之何其易哉阿难犹不识他
是贼还与称冤叫屈矍然惊惧谓此非我心当名
何等咄是呵声实含怜意如父怜子之愚咄而告
之矍是惊起貌后佛告下佛谓此非汝心盖是前
尘虚妄相想正是六尘缘影浮乱之想惑汝真性
盗汝家宝前云譬如国王为贼所侵此正是贼由
汝无始至今认贼为子失汝元常元本也常不迁
也所谓用诸妄想而失此常住真心是故汩没生
死枉受轮转。】

「阿难白佛言世尊(至)惟垂大悲开发未悟。」

【这一节经阿难因被咄破能推失其妄据之本故
惊疑而重请开示也初阿难下三句阿难谓我是
世尊宠爱之弟我心爱佛佛令出家此似阿难情
识不忘有恃宠爱之意因疑世尊径庭不近人情
是故直斥非心也然此阿难既示同迷顺适凡情
故作哀矜乞怙之语令彼末世众生读此如亲炙
其事易悟入故我心下叙善也纵令下叙恶也如
此极善极恶之行皆由此心所造云何说此非心
若此下文显可知。】
298-A¶ 第 729a 页 X14-0729.png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至)与诸大众默然自失。」

【这一节经世尊详示生灭之心无体欲令阿难弃
生灭而證无生也前文世尊咄破能推非心阿难
惊疑谓除此觉知更无所有我乃无心同诸土木
是故世尊详示非心所以也欲令心入无生忍者
谓阿难一向固执生灭为心今世尊欲令弃生灭
心即于生灭證入无生无生灭对治生灭一废一
立诚药病之要切耳称法忍者谓无生法之忍也
华严八地经云不见少法生不见少法灭无灭无
生法体本住湛然常寂默證此理忍可于心名无
生法忍忍者是智智体绵绵欲罢而不能者谓之
忍也师子座者师子乃兽中之王吼时百兽震惊
表如来说法魔外丧胆震裂其处故摩顶义见前
解如来常说下正释阿难无心之疑谓如来寻常
说言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唯心所现唯心之心指
真心说一切因果者凡世出世间善恶诸法有因
必有果故世界微尘一句指粗细说粗为大地细
为微尘凡诸巨细之物皆因心而成其体此释上
唯心所见之语阿难下亦承上义以明真心必有
体故良以阿难认此惺惺者为心一旦被佛咄破
离此惺惺而不知寂寂之真体故疑为无心是以
佛明凡诸世间所有乃至一草一叶一缕一结皆
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太虚之名凝然洞达之貌
何况妙净明心而自无体耶性一切心者谓彼世
298-A¶ 第 729b 页 X14-0729.png
出世间凡一切心心所法皆以此妙净明心为其
本性离此妙心则诸心法无别有性故也若汝下
明其执吝妄心亡乎真体乃与决择使其弃妄归
真故执吝者谓执此妄心悭吝不肯舍故觉观二字
各具一意正是第六识缘虑心的行相瑜伽论云
谓于外五尘境上匆遽粗转名觉匆遽细转名观
俱属慧心所法也佛与决择云若汝执此分别觉
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彼六尘一切
缘虑事业别有一个能分别的全性在即真汝心
如汝下引现事显妄谓汝即今仰承听法之心此
是因我说法音声方有你的能分别性这是因动
而有纵灭下复举静时说谓纵灭了一切见闻觉
知六尘现境你内守幽间静境亦非真体犹为意
识中的法尘分别影事只此一动一静之间元非
真体我非下暂纵而复夺之谓我不教你毕竟执
为非心汝但于心微细揣摩看若离现前六尘别
有一个能分别的心性在这便是你的心若此能
分别性离尘无体斯是前尘分别影事影是六尘
缘影事是根尘交接取舍爱憎等却非是心若属
前尘尘非常住是生灭法变灭之时此心随灭则
同龟毛兔角徒得空名安有其实则汝法身同断
灭矣称法身者即以真心法体为我常住之身若
此心断灭其谁修證无生法忍耶末句结归初文
无生法忍之句然此决择至为亲切而阿难等心
298-A¶ 第 729c 页 X14-0729.png
犹未开新无获證故心被非前途黯然点失其守。】

「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至)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这一节经世尊警诸行者为生灭心误圣果难成
以结第一根本义也九次第定者天台禅门修鍊
中说离诸欲入初禅次第入二禅三禅乃至非有
想非无想处定最后入灭受想定又云以无漏鍊
有漏必令诸禅定观调柔不令异念间杂即成阿
罗汉是名九次第定今云虽成而不得圣果者正
警为异念间杂生死根本未破为他所误故不成
果详此盖约通途为言不指巳證者说也前标二
种根本今破第一生死根本文止于此审前阿难
误认能推而世尊直破非心发明生死根本焕然
明矣下文阿难既闻咄破先心失守故重请示发
妙心开道眼斯当发起第二根本文也。】

「阿难闻巳重复悲泪(至)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这一节经阿难闻破先心责躬重请心见实际而
且先陈徒恃之情也阿难下至白佛言是集家语
自我下方是阿难自叙历观前文数处凡阿难自
叙必兼俗情这是尊者逗机导俗的意思盖凡情
实尔故作此说以开蒙昧也然恃兄是佛弟仗兄
的威力无劳自修将谓佛兄惠与三昧现成作佛
世间愚蒙诚有此念不知身心本不相代由此因
循唐丧失却本然心体身虽出家心不入道末世
学人读此亦应加勉譬如下设譬重明上意穷子
298-A¶ 第 730a 页 X14-0730.png
喻失本心乏功德财故如穷子舍父喻违真逃逝
喻不入道而驰逐有为畜闻成过今日下明始悟
也谓从积劫多闻今日蒙佛慈诲始悟多闻无功
若不依闻修證与不闻者等耳又设喻明多闻无
功谓如有人广说八珍之美而无一食充饥终不
能饱以况多闻不修如说食等耳。】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至)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这一节经阿难正请心眼之实发起辨见之端也
前来阿难执心在身中眼在面上一往为佛徵破
始知心非其真见不在眼是故于今心眼双请必
求其实者尔又前佛破生死根本则阿难所计缘
心巳无兹将启后辩见乃从第二根本中识精元
明上辩起经文血脉如此学者当细玩之二障者
一烦恼障二所知障烦恼障事即我执也所知障
理即法执也一切众生为此二障所缠缚者良由
不知寂常心性故尔盖阿难一向执着惺惺缘虑
为心故受轮转惺惺对寂寂说若著惺边则成世
谛故今以寂常为请若著寂边其病均也必以惺
寂等持适为妙耳今阿难切救其病故请寂常心
也惟愿下正陈请义穷露者无财谓穷无覆谓露
即流浪之谓也妙明心者妙即是寂明即是照照
即惺义此正是寂照不二之心也非偏枯之寂故
寂以妙称即寂之照故照以明称详解在第四卷
中开道眼者前文妄心虽破妄见犹蔽然以尘眸
298-A¶ 第 730b 页 X14-0730.png
俗翳障乎无漏故请开道眼而扶尘翳耳是故下
文重重辩见直至第二卷末皆辩见义也妄见既
破真心自明心见非二法故故以心眼双请有微
意存焉然斯心见二义为谈理之媒初则破心见
之妄次则融心见之真三则泯心见于性觉自阿
难发心见相以至极玄极妙总不离此心见二字
学者勿忘其本可也。】

「即时如来从胸卐字(至)旋至阿难及诸大众。」

【这一节经世尊将酬心见之问而且放光以寓其
意也前文破能推心亦于面门放光彼表破六根
显六湛之意今于胸前放光盖表会见归心之意
其光具百宝色者意表见为本觉真智具无量功
德也十方尘刹一时周遍者意表本觉智光不动
而周无何不在也灌如来顶旋至阿难及大众者
意表果因一契彼我同源因穷果彻俱无上也卐
字是佛吉祥万德三十二相之一本非万字胸提
此象以具万德即以万字名之详出华严相好品
中晃昱者熌烁之意夫佛心不动动必中理以象
拟意古圣之则如法华现瑞文殊默识则知欲说
大法今象亦然智者观之必因象以会心也。】

「告阿难言吾今为汝(至)性净明心得清净眼。」

【这一节经世尊正酬心眼之义始标其净且妙也
建法幢者有摧邪树正之意故称曰幢幢是旗属
大将之赤帜近是也又古训幡属幡翻也取回转
298-A¶ 第 730c 页 X14-0730.png
之意幢取不倾之意今世尊建大法义能摧偏小
之执故取况也下文重重摧破坚执故称法幢法
即幢故不独阿难亦令十方三世众生俱获妙心
道眼二义也不可思议曰妙深远叵测曰微含藏
坚固曰密道眼澄湛曰清净。】

「何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至)云何成拳汝将谁见。」

【这一节经世尊重蹑前事以审其见也前将破能
推之心世尊举拳验见及心前文先破心矣今将
破见故重蹑拳事问之乃引先所答语徵其根境
之实以启下文也拳与光明是所见境见是能见
根问有三事下文答亦指三实处。】

「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至)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这一节经阿难答前根境三问确指其实处也世
尊全体紫金光聚高出大众如宝山相似阎浮檀
金者梵语阎浮译云胜金檀是树名此树生于南
洲北岸由树多滋滋汁流入海成金其金紫色南
洲以此树为名故称胜金洲佛身金色如之赩许
力切音逸赤焰也指佛身金光多赤𦦨故此答光
明实处眼指见之实处五轮下指拳之实处也。】

「佛告阿难如来今日(至)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这一节经世尊以拳眼眼例渐引阿难悟见归心
也夫无手则无拳无眼非无见阿难未语误言相
类下文辩处可了唯然是领诺之辞馀可解。】

「佛告阿难汝言相类(至)前尘自暗见何亏损。」
298-A¶ 第 731a 页 X14-0731.png

【这一节经佛明拳眼不类以显见性无损也非见
全无者以不见明似损一分暗犹可瞩故曰非见
全无以是下谓犹见暗见所不损但以前尘自暗
耳下经云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此不假
明而自发者乃为见自具足何谓无眼即不成见
耶。】

「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至)二黑校量曾无有异。」

【这一节经阿难疑暗非见佛校二黑以显无异也
初阿难下疑暗非见佛告下佛校二黑别不别如
是下阿难答以二黑无异。】

「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至)又则灯观何关汝事。」

【这一节经佛校二黑例示灯眼但显色而非见也
初谓盲人见黑若得眼光则显诸色名眼见者一
句是例辞的过文以眼例灯故谓彼暗中有眼之
人亦但见黑若得灯光则显诸色例上眼见则此
应名灯见矣然灯是外物有见即非灯矣又灯自
有见与汝何干以例眼是假名亦非见者下文结
归可解也。】

「是故当知灯能显色(至)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这一节经世尊结前灯眼之例而会见归心也初
结见是眼而非灯也次结见从心而非眼也会见
归心义明于此。】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至)合掌清心伫佛悲诲。」

【这一节经阿难与众虽闻会心之语盖由客尘覆
298-A¶ 第 731b 页 X14-0731.png
故而未悟也默然者意知前所辩折实如慈命但
玄理未明无能重启故默冀慈音清心以待也。】

「尔时世尊舒兜罗绵(至)因何开悟今成圣果。」

【这一节经佛因阿难未悟乃问陈那客尘显其悟
由以警阿难之误也兜罗绵见前解网相光者世
尊身光具百宝色交光相罗如网故也前文阿难
未悟会见归心之旨乃为客尘所误是故佛问陈
那发明客尘二义警示阿难所误尔鹿园在波罗
奈国过去诸佛皆于此初转法轮往劫有善恶鹿
王各领眷属五百集此林中国王校猎有感王心
因赐为养鹿之园故称鹿园详见西域记中阿若
多译云巳解憍陈那之名也五比丘者初佛乍离
王宫入雪山时父王思念乃命父族三人母族二
人访寻太子作伴修道后于雪山相从半途弃去
入于鹿园修外道行佛既成道誓先度此五人因
至鹿园三转法轮陈那先悟故立美名详见阿含
等经今文世尊舒手而问者仍前举拳未了之缘
故舒手以问指众及一切说者人皆为此误故特
问阿若多者由先悟故谓诸行者远不得成无上
菩提近不得證阿罗汉者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故
也客尘是喻譬见思二惑见惑浮动往来不停故
喻如客思惑校细品数多故故喻如尘客对主说
尘对空说主空不动喻真心也客尘动故名惑惑
障真心故为所误阿难之未悟由此汝等下三句
298-A¶ 第 731c 页 X14-0731.png
正问悟由又前破缘心谓以生死妄想误为真实
今破妄见谓由客尘烦恼所误须知二误字彼此
相顾又彼指心说妄想此指见称烦恼盖烦恼是
惑之总名妄想与烦恼名虽异体实同亦不无粗
细之分耳。】

「时憍陈那起立白佛(至)名为尘义佛言如是。」

【这一节经陈那答佛问义叙自悟由也憍陈那译
云火器其先是事火外道因以为性自杂长老者
自谓年齿长于众而老亦先人故称长老其于众
中最先称解故云独得解名而所解者客尘二义
由此得成阿罗汉果此叙悟由也世尊下先释客
义俶装者俶犹束也遑是暇旅亭是客舍谓行客
食宿事毕则结束装具趋趱前路不暇安住于旅
亭也若实下明主是住义攸是所如是下牒明住
不住以结客义也又如下次释尘义新霁者雨后
初晴名为新霁淮南子云日出旸谷今云清旸谓
是初出旸谷之日渐升于天光未盛而清凉故曰
清旸升天光入下明尘相谓日光入屋隙中乃见
微细游尘上下回旋摇动不停虚空一句明不动
义如是下牒明动不动以结尘义以上客尘二义
客义辩住不住者约去住说故尘义辩动不动者
约动静说故云住即动静义是故下文单论动静
也佛言下是佛印灯二义谓分别称理故今文乃
审实陈那客尘二义下文即以现事动不动相诘
298-A¶ 第 732a 页 X14-0732.png
问阿难显出他的客尘烦恼来然后责其所误也
然今客尘直在喻边说无法合文大约秪取动不
动义故。】

「即时如来于大众中(至)谁为无住佛言如是。」

【这一节经世尊以手开合审阿难动不动义正明
所误之本也即时下如来以手开合问阿难阿见
阿难答以如来宝掌开合此阿难具实答也文显
可知佛告下世尊正审动不动义阿难答云佛手
自动非我见性有开合也佛徵谁动谁静一句隐
然有警意存焉警谓物无动静而动静者是谁意
斥阿难内心动故阿难不悟依旧随情作解道佛
手不住不住即动也而我见性求静不可得更谁
无住无住即动也佛言如是者世尊见他不悟且
暂纵许之印其分别动不动义不差故云如是总
责其迷后文可见。】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至)谁为摇动佛言如是。」

【这一节经世尊次复左右飞光审阿难动不动义
自外而内也轮掌即五轮掌手掌飞光至其左右
者正要阿难动头方问佛告下佛问动头何因阿
难亦具实答阿难汝盻下正审动不动义阿难亦
答头动见不动也佛言下亦暂纵许之印其分别
动不动义不差故云如是总责其迷亦见下文以
上两节文初文佛手开合是阿难外境以其外境
对见验动不动今文飞光动头头是阿难内身又
298-A¶ 第 732b 页 X14-0732.png
以身根对见验动不动外境疏内身亲从疏至亲
自外及内审其动不动义要令阿难确实明其动
不动者是谁然后责其所误如是则阿难易解而
心服也今阿难虽悟见性不动而认处非真良由
误认缘尘分别之见为不动性夫此缘尘分别实
非不动而不知根境寂然动静由心即此分别全
是客尘下文所责意在于此又第二卷中云悟中
迷者正指此处误认者说学者不可忘此源也。】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至)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这一节经世尊牒前客尘二义及阿难根境动不
动相而总责其为分别心之误也于是下佛述陈
那客尘二义汝观下述阿难头动义又汝下述手
开合义无卷舒云无动静也云何下正是总责谓
阿难逐境生心客尘起灭而遗失真性也以动为
身者指头动头即身故以动为境者指手开合是
阿难外境故此二句意斥阿难不了自心分别为
动而反以动为身境耶从始下正责其为客尘起
灭佛意总谓汝执身境动者假令内心不起外境
寂然何动静之有盖动静者由心分别故也如六
祖云风幡非动是仁者心动此之谓也始指手开
合终指头动皆是生灭心念非客尘烦恼而何遗
失下是责其遗真逐妄真性即不生灭今弃不生
灭而逐诸生灭非颠倒而何故云颠倒行事性心
失真下二句谓汝以迷故性心失乎真体乃认妙
298-A¶ 第 732c 页 X14-0732.png
心中所现物以为自巳逐诸生灭轮回于幻巳之
中非天与非人与而自取流转耳物字即第二卷
中色心诸缘及心所使皆是妙心所现物是也。】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直解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