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證疏广解-明-凌弘宪288-A¶

288-A¶ 第 1a 页

* No. 288-A
锓楞严缘起

迟日閒居。白云封户。黄岩之击竹成风。晦堂之华香
盈座。忽跫然履声。有客启扉而入。兀坐良久。叹曰。人
生驹隙。终日忙忙。究竟何如。余漫应之曰。腰紫绂肘
黄金。如是足矣。客不应。余复谓之曰。生前简白。死后
翰青。如是止矣。客曰。嘻吾所谓究竟。不有人生一大
涅槃乎。余未解。客亦逡巡而退。越数日。取楞严读之。
乃后知一切事法莫不有究竟。吾夫子所云。生知学
知困知。安行利行勉行。归根到知之一成功。一皆一
切究竟法。人患不学耳。学者并心一路。则即利即钝
即渐即顿。何上乘人下乘人之别。温陵老人曰。导达
禅乘。决择正见。观心主人曰。广含法界。细剖邻虚。是
楞严。杜旁门。塞岐路。皈依一切究竟法。作明心了性
之真诠。然旨奥义繁。世又多钝根。学必先渐入。舍注
疏。蔑證真诠。茫茫大海中。舍宝筏。谁登彼岸。矇眬两
眼。舍金针。孰转双瞳。澄法师。诚度河之宝筏。拨眼之
金针矣。余维是手加披阅。广译穷搜。采天如之会解。
摘真光之正脉。荟天都之标指。葺观心之参标。益以
云栖祖之模象。继以天台师之截流。若长水孤山温
陵醉季吴兴憨山等法师。不下数十家。盈篇累牍。展
卷灿然。一新世界法眼。庀工鸠材。历春夏而告成。倏
288-A¶ 第 1b 页 X14-0001.png
焉金飙荐冷。玉露横秋。闭关偃息。焚香结趺坐。庄诵
楞严数过。客复叩关。请曰子悟究竟法乎。法一也。子
作出世法。屏除妄想。脱离幻相。从此明心了性。莲华
日日现前。子作入世法。断却因循二字。从此竿头更
进。皂囊白简。功垂青史。拾紫如拾芥耳。余霍然而解。
与客晤对终日。

天启元年七月上弦日吴兴天池居士凌弘宪叔度
父识
* No. 288-B
刻楞严经标指序

余师事宣尼氏。游心古文辞。见谓六经浑浑噩噩圣
人之言哉。丘明艳而则其文皮。国筴辨而诡其文宕。
屈平幽而怨其文激。庄周宏而肆其文奇。韩非辨而
刻其文达。马班博而裁其文雄。由汉以前百氏诸书。
虽言人人殊。大都洋洋纚纚正正奇奇。秉六经而建
旗鼓。靡不頫首颜行扶服奔奏。见谓千古胜游。至矣
尽矣。蔑有尚矣。然皆世间谛耳。非出世谛也。楞严出
世谛也。有有无无有无无有。幽奇幻怪。不可为名。辟
太虚空。其来无首。其去无尾。声为万籁。色为百昌。在
288-A¶ 第 1c 页 X14-0001.png
目满目。在耳盈耳。去者成故。来者成新。彼虚空体。何
有何无何名何相。故高如须弥。表可测也。深如瀛渤。
渡可窥也。庄严如浮幢。华可饰也。幻如偃师。巧可造
也。音如迦陵。声可写也。隐见出没。如蜃楼。如化城。影
可望也。若乃不表而高。不度而深。非华而严。无巧而
幻。见弗以影。音弗以声。非有非无。谁为名相。世儒执
有卑者专旧守残。用涂耳目。其次绣为鞶帨。用博世
资。即百氏未游其籓。何暇论乎六籍之外。夫雕玉为
楮。孰与造化之巧。棘刺为猴。孰与形性之工。丘樊而
游。孰与四虚之达。故有方内游。有方外游。今人拘于
冥室中。目无见耳无闻。愀然不乐也。穿穴隙见雨零。
则快然而叹之。况出室坐堂见日月光乎。见日月光
肆然而喜。况登泰山。履石封。视天都。若盖江河。若带
万物。在其间乎。登泰山尚旷然而乐。又况旁日月。挟
宇宙。电为鞭筴。雷为车轮。纵志舒节。游太虚空。其为
乐岂不大哉。百氏六籍方之内也。楞严方之外也。游
方之外游之至也。游方之内游之不至也。虽然。无世
间心其操不实。无出世想其趣不高。实则高之。高则
实之。其说盖出于儒。世之读楞严者皆出世想也。循
经则辞奥。循传则义繁。两者俱无当焉。故离为章节
句读。以直剖古人之心。既融通部之意以分支。又融
通支之意以分章。既融通节之意以分句。又融通句
之意以标义。要使血脉流通。按经络之微茫而不慁。
神情注结。定孔轮之幽眇而有常。既如常山之蛇。首
288-A¶ 第 2a 页 X14-0002.png
击尾应。又如照妖之镜。形现神彰。埽千年之芜秽。嘘
万古之神光。岂谓能游。亦唯是百家六籍外。更有如
来宝藏。昱耀乎天壤间者。故愿寓目焉。以为宣尼左
袒云。

万历丙午春佛出世日新安俞王言皋如著
* No. 288-C
楞严摸象记引

如经所言。有诸盲人。群手摸象。其摸鼻者云象如箕。
其摸股者云象如柱。其摸尾者云象如帚。其摸腹者
云象如石。乃至模眼则云如鼓风橐。摸耳则云如倒
垂叶。摸蹄则云如覆地杯。人执所摸互相是非。观者
捧腹。今日谭经何以异是。佛巳涅槃。咨询无繇。出情
识手。为想像摸。彼此角立如盲讥盲。予实慨焉。知巳
亦盲。救弊为急。因入盲侣与众同摸。唯首楞严。于诸
经中更多疑义。由是诸盲竞共鼓噪。交臂攒指莫可
谁何。爰取是经。百有馀则。略为剖析以例全帙。昔佛
弟子各陈巳见。佛谓众言。汝等所说皆非我意。然各
当理足以利物。则彼群摸。除悖理者。以理而摸。虽不
得象未尝非象。故不患摸。唯执是患。若虚其中不主
288-A¶ 第 2b 页 X14-0002.png
先入。会文切理。理协文顺。厥旨自彰。象之为象跃如
卓如。不于摸外别得一象。如执所摸坚壁自持。摸之
弥勤失之弥远。秪增戏论成谤法咎。则何益矣。此特
教事。其谭禅者为摸尤甚。或有摸马谓是象者。或有
摸空谓是象者。或有俱摸谓一切处咸是象者。或于
一切摸之不得谓无象者。种种异见未易更仆。愿诸
仁者反摸其眼。得具眼巳象不须摸。

万历三十年岁次壬寅。千佛澡浴日。后学云栖寺沙
门袾宏。书于翠竹山房。

* 姓氏


* 译

* 天竺沙门般刺密帝
* 译语

*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
* 笔授

*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房融
* 證译

* 罗浮沙门怀迪
288-A¶ 第 2c 页 X14-0002.png
* 證疏

* 西蜀沙门界澄(以上墨本)
* 会译

* 资中法师弘沇
* 真际法师崇节
* [橘-矛+隹]李法师洪敏
* 长水法师子璿
* 孤山法师智圆
* 吴兴法师仁岳
* 泐潭法师晓月
* 温陵法师戒环
* 师子林沙门惟则
* 师子窟沙门镇澄
* 京都沙门真鉴
* 吴兴沙门广莫
* 观心居主人王应乾
* 天都居士俞王言
* 憨山禅师德清(以上朱解)
* 订解

* 云栖沙门袾宏
* 总论

* 天台沙门傅如
* 参考点释

* 天池居士凌弘宪(以上黛解)
* 阅正

* 玉华山人徐武
* 独孤子高继贤
* 𧓍庵居士施扆宾
* 盛山山人盛文明
* 旦庵主人凌启康
* 天目山人凌惇德
* 五老山人凌汝标
* 广成子凌元爌
* 云秋山人凌云
* 尧光山人凌元灿
288-A¶ 第 3a 页 X14-0003.png
* No. 288-D
科经

莲池谓。序正流通三分。温陵长水所定略同。而正宗
中。开为见修證结助五科。亦甚当理。初见道分。从阿
难启请。以至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使行人最初明见
自巳常住真心。以为修行准的也。二修道分。从初心
二决定义。以至宣说神咒。使行人依真见而起真修。
不于心外别有造作也。三證道分。从云何名为乾慧
之地。以至方尽妙觉成无上道。使行人知因真果正
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也。四结经分。从何名此经。至汝
当奉持。使行人知五种名义。摄今题二十字中也。五
助道分。从地狱七趣。以至微细魔事。使行人正助交
资乘戒双急。则能速到萨婆若海也。中间细科或小
不同。亦无大碍。后学只须遵古。不必别立新科增益
繁碎为得其解。余用是当与众共遵之。
288-A¶ 第 3b 页 X14-0003.png

* 凡例


* 是经墨刻。悉遵澄师證疏。参考诸本。间有差脱。未敢窜改。但以黛刻标于其上。而下则或○或。以指明之。
* 是经朱刻。大槩开阐法王神髓。搜集诸师议论。以补證疏之缺略。间有字句未尽者。则又细注于旁。以备玄览。
* 是经黛解。订人宏师摸象。间有词章繁蔓。略删字句以存大意。别有管见诸师所未及者。更低一字以备参稽。
* 经中诸师直称名者。尊佛之意。如儒书集注集说通称名也。
* 经中纲领及要问处俱用◎。节目及要答处俱用‧。
* 经中大段络则用﹄。小分界则用﹂。
* 经中开演透悟神会处则用。。译语精美明露处则用、。
* 经中纲领节目外有旁分缕悉处。则用
* 经中句逗。则用。。
* 疏中證经明透。亦俱用。、。
288-A¶ 第 4a 页 X14-0004.png


288-A¶ 第 5a 页 X14-0005.png

未见佛。虽名为赞。是名为谤。既见佛。思作是赞。
寔无可赞。不可赞。不可说。不可思议。是故名为
佛。人文子摹是象巳。乞居士重摹摹象而作赞
语。居士寔无所赞。因说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
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怿迦付法迦
叶。迦叶付法阿难。如是如是。是即为赞。

𧓍庵居士 施扆宾焚香写
288-A¶ 第 6a 页 X14-0006.png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一」

【〔疏〕经有五名题中存三而略其二谓大方广等是诸部通称今名取别故
题从简言大佛顶者表于尊胜兼明密咒从顶说故。
〔温陵曰〕觉王示之以
大法使不迷于小径而默得乎无外之体喻之以佛顶使不滞于相见而
妙极乎无上之致。
〔疏〕如来者按经云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即般若所谓诸
法如义也今言密因即指众生本觉之心诸佛因此以成菩提所以名为
如来密因因心本具隐而未显曰密修證显了受称从果则名如来故如
来名通因通果有性有修从因趋果名菩萨万行以果通因则曰如来梵
语首楞严涅槃翻一切事究竟即大定之名也。】

* 一缘起分(文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首序佛所居)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次序佛所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是无漏(内冥中道不漏落取相不取相二边)大阿罗汉。佛子住持。(三序诸比丘之德)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
遗嘱。严净毗尼弘(开扩)(师范)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捝起)(接过)未来。越诸尘累。

(四序诸比丘坐次)其名曰。
大智舍利弗。摩(大)诃目犍连(釆菽氏)。摩诃拘絺罗(大膝)。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满慈子)。须菩提。优婆尼
沙陀等。而为上首。(五序诸菩萨坐次)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一本作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属诸比丘休夏
自恣(自夏至秋开律放游三日)。十方菩萨。咨(问)(断)心疑钦(敬)(侍)(恩)(威)。将求密义。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
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闻所未闻)。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
288-A¶ 第 7a 页 X14-0007.png
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初集众叹德〕
〔疏〕言无漏者即总叹众德由尽漏故名阿罗汉佛地论云由
胜教力彼圣道生名为佛子即住所得法任持无失名佛子住持诸有者
即业惑果三有漏之法也能于下叹叙别德清严可畏轨范行人名成就
威仪禀佛遗言能建大义名妙堪遗嘱乃至净尸罗而作范示应身以度
生此则智悲俱运积功长劫故能拔济未来而超诸尘累也辟支迦罗此
云独觉俱舍云尽智生时名为无学惟作利他事故中阿含谓自恣为从
解脱即受夏解制恣任所如之意故阿难别请远游未还而十方菩萨巳
集道场也迦陵鸟即乌凤之属桂海虞衡志乌凤如凤鸣清越如笙箫妙
合宫商能为百虫之音故经中每比于佛音。】

「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忌)日营斋请佛宫掖(其处则内)。自迎(其迎则亲)如来。广设(其设则广)珍羞(其羞别珍)。无上妙味(其味则妙)
兼复亲延(其伴则同)诸大菩萨。城中复有长者(齿德爵兼隆)居士(清净自居)。同时饭僧。伫佛来应。佛敕文殊分
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

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
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其日无供。即时阿难。执持应器(钵)。于所游城。次第循
乞。心中初求最后檀越(施主)。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贵而净者)。及旃陀罗(贱而秽者)。方行等慈。
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

阿难巳知如来世尊。诃(斥责)须菩提。及
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经彼城隉(无水之地)。徐步
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
288-A¶ 第 8a 页 X14-0008.png

【〔二误堕所由〕
〔疏〕仁王经波斯匿名月光德行十地讳日者曲礼云卒哭而
讳谓诸侯既葬七月有祭于庭庙谓之卒哭乃命于宫中舍故而讳新无
敢称名故匿王以其日设斋恭延圣众所以资先王之灵也宫掖者按唐
志及宋元宫殿录掖皆为掖垣掖门而非内庭盖云宫城也。
〔温陵〕上座阿
阇黎律制僧远出侣须三人一上座一轨范所以严行止防误失也又法
华云入里乞食将一比丘亦防戒之意最后檀越谓未饭僧者平等之慈
于巳等心而化令彼等心而施所以圆成众生无量功德若登伽者即秽
而贱而阿难既无拣择故误堕之阿难下叙平等之意须菩提舍贫从富
大迦叶舍富从贫一谓贫者植因一谓富者易施故如来诃之欲令心无
遮限以息不均之疑谤。
〔疏〕斋法者分卫经云一切贤圣欲济贫苦故入聚
落当乞食时乃至入无城想见无人想故阿难严整威仪肃恭此法。】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娼家)。遭大幻术(外道妖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
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
者居士。俱来随佛。愿闻法要。于时(将毁未毁之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群邪并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
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叠足而坐)。宣说神咒。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销灭(如从梦醒)。提奖
阿难及摩登伽归来(淫心顿歇)佛所。」

【〔三说咒往救〕为度亲因明经胜义故以摩登而为发起按摩登女经言误
堕之事佛在王舍城阿难行乞有女子汲水母名摩登阿难从女乞水女
288-A¶ 第 9a 页 X14-0009.png
便随阿难视阿难所止处归告其母啼泣委卧欲嫁阿难其母不得巳。乃
以蛊道缚阿难入室阿难不肯就卧处母持阿难将入火中佛知此巳。即
遣神脱阿难乃其事也又首楞严三昧经亦有魔界密迹将显摩登宿因
非此经莫能救度故以之为缘浚发大教谓彼经中当说法时魔王将行
恼乱有菩萨名魔界行不污入于魔宫时魔诸女于菩萨各起欲心菩萨
知其夙缘可度化作天身与其从事因而得度。】

「阿难见佛顶礼(以头至地)悲泣。恨无始(受生之初)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见非故起淫爱但是力不胜邪)。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
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于时复有恒沙菩萨。及诸十方大阿
罗汉。辟支佛等。俱愿乐闻。退坐默然。承受圣旨。佛告阿难。汝我同(共本)气。情均天
(兄弟)。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阿难白佛。我见如来
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何
以故。欲气粗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
仰。从佛剃落。

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
不知常住(无出无入)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汝今欲研(细究)无上菩
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酬(一本作詶)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不堕轮转)。皆以直心。
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皆以直心證入)

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
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爱乐。用
我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胜相。心生爱乐。故我发心。愿舍生死。」
288-A¶ 第 10a 页 X14-0010.png

【〔四发起经宗〕阿难下叙多闻无功所以发进修之旨奢摩他等三观乃此
经修行之法盖十方如来因修此法得成菩提而初心入之必有方便言
最初者即未获正观所有初心也。
〔吴兴曰〕阿难既厌多闻而欣妙定如来
欲谈实相先诘妄缘故问发心见相之由为止散入寂之本。
〔疏〕佛言下示
迷真之由由迷真净故有妄轮此指阿难见相发心乃生死攀缘之性也
体性坚凝不涉尘妄名常住真心妙圆离垢无诸昏昧名性净明体此经
中所谈之妙性故佛于此纫玄立极而印定经宗也然华严净印言发心
者亦由见佛相好而楞严三昧亦以爱乐为缘应知此经将显真心实际
对简扳缘之体非不以见相之故而发起菩提也故净印经云见相发心
有其四种一者初发心菩萨见相庄严而得清净二者修行位菩萨观佛
功德心得清净三者不退转位菩萨观佛法身而得清净四者补处位菩
萨无法可观亦非无观离于二边而发心故应当直心酬我所问者净印
经云发心者无有谄诳其心正直此所谓出离生死皆以真心也如是乃
至终始地位者言皆以是心而證入也。】

* 二方便分(大科六)
【初徵心文七】

「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
伏尘劳(染污扰乱)。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使汝流转。心目
为咎。吾今问汝。唯心与目。今何所在。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
288-A¶ 第 11a 页 X14-0011.png
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我今观此浮根四尘。秪
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

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祇陀林。今何
所在。(阿难言)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施园建舍檀越之名)园。今祇陀林。实在堂外。阿难。汝今堂
中。先何所见。(阿难言)世尊。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佛告)阿难。
汝瞩林园。因何有见。(阿难言)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尔时世
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正定)。名大佛顶
首楞严(无上一切究竟坚固心)王具足万行(各门修證)。十方如来。一门(千经共由)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
受慈旨。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园林。亦有众生。在此
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
处。(佛告)阿难。汝亦如是。汝之心灵一切明(显)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
先合了知内身。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物外。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
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内知云何知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
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一推在内〕前巳开宗次当显义将夷道梗为沮心怨故推七处攀缘以为
入观方便佛告下问心眼所在者推妄情也浮根四尘即眼之体心在身
中眼见在外依世间所见以为答意汝今下佛因阿难言心在内在内之
心必应见内故问堂中先何所见有三摩地名大佛顶首楞严王者此标
三昧名也。
〔温陵〕首楞严三昧千圣共游故曰一门妙庄严海由此而至故
288-A¶ 第 12a 页 X14-0012.png
谓之路。
〔疏〕按首楞严三昧经唯住十地菩萨得此三昧此三昧者不以一
事一缘一义可知譬如大海悉受诸流故云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又金刚
三昧本性清净经云法云地菩萨住首楞严三昧其心淡泊安住不动犹
十五日月圆满可观明相具足则知此经所谈皆此三昧之法也又云住
是三昧巳修百三昧然后乃入金刚三昧如牟尼珠光光相照入首楞严
三昧海所有智慧如空中日诸烦恼海如微烟瘴。
〔疏〕如汝下谓心若在内
合见身中可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耶。】

「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所以者何。譬
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室外)。一切众生。不见
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
义。得无妄(自信)耶。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祇陀林。
我巳宿(预)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
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
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
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阿难答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难。若
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二推在外〕彼食不能饱此外心不能知身固知此心不在身外我巳宿斋
者谓佛巳受食汝观比丘下谓一人受食不能饱馀人以喻外心不能知
288-A¶ 第 13a 页 X14-0013.png
身故复举手为證兜罗绵者格古论云出西番等处从树所生然眼见手
而心分别则心非在外矣眼属于身故云觉在身际。】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
身外我今思惟。知(疑信相参)在一处。

佛言。处今何在。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
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喻眼)。合其两眼(喻心)。虽有物合而不留
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然(故)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心在眼故不见身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
无障碍者(心在眼故能见身外)。潜根内故。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彼人当以琉
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不。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佛告
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
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是故应。知汝言觉了
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

【〔三推潜根〕
〔长水〕琉璃喻根眼喻于心眼根色净不碍于心同琉璃碗不碍
于色随照一镜心则随知。
〔疏〕其如眼见琉璃心不见眼纵能见眼眼即成
境眼既成境岂能随即分别耶而琉璃者质碍之物故以之笼眼外见山
河亦见琉璃。】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腑藏在中。窍穴居外有藏
则暗。有窍则明。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
何。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若与眼对。
288-A¶ 第 14a 页 X14-0014.png
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若
不对者。云何成见。

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
见面。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见面若成。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何成在
内。若在虚空。自非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巳知。身合非觉。
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
见内者。无有是处。」

【〔四推两在〕
〔吴兴〕一身之中有藏则暗故见暗即名见内何必须见内身之
物耶有窍则明故见明即是见外岂应更责不相干耶。
〔疏〕其如开眼不能
见明闭眼不见身中故不免其后问汝当下辨内见也谓黯与眼对则暗
在眼前不与眼对即不名有见皆不可也若离下谓眼但外见无容内对
故云纵离外见内对所成以见暗名身中则开眼时何不见汝之面乎〔温
陵〕展转辨明无反观理也汝眼巳知身合非觉者既眼在虚空自非汝体
矣。
〔疏〕焦府者素问五藏别论以能藏精气而不泄者曰藏其传化物而不
藏曰府三焦者所以消化五谷分润[胜-力+天]理有上下清浊之殊故曰三焦。】

「阿难言。我常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我今
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心则随(一本作即)有。亦非内外中间(指根里)三处。

佛告阿
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是心无体。则无所合。
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

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
288-A¶ 第 15a 页 X14-0015.png
(触)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
见面。

阿难言。见是其眼(惟眼能见)。心知非眼(心但能知非眼比也)。为见非义(不可言见)。佛言。(以下用喻以显能见惟心)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
见不(门即室之眼亦能见否)。则诸巳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喻徒眼不能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

阿难。又汝觉了能
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复一体。为有多体。今在汝身。为复遍体。为不遍体。若一
体者。则汝以手。挃一支时。四支应觉。若咸觉者。挃应无在(一本作所)。若挃有所。则汝一
体。自不能成。若多体者。则成多人。何体为汝。若遍体者。同前所挃。若不遍者。
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今汝不然。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
则随有无有是处。」

【〔五推随合〕
〔温陵〕以心法相生则随境思惟即是心体心法合处即为心在。

〔疏〕思惟之心其体浮而不实故难其体之有无也若无有体则不能合如
七尘九界本非有体岂能合耶九界者涅槃云魔作佛像语首罗长者言
我先所说四谛法者是说不真今当为汝更说五谛六蕴十三入十九界
阿难闻巳寻思法相都无此理。
〔温陵〕阿难下解上难也谓心但能知不可
言见曾不悟能见在心徒眼不见也佛言下举门喻能见在心举死喻徒
眼不见。
〔疏〕俱舍说世间正见唯意识相应故论云以眼为门惟为见色又
汝下复推别义遍体与一体同不遍与多体同故云若遍体者同前所触
今四义无成则不可谓随所合处心随有故。】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不作妄执)时。世尊亦言。心不
288-A¶ 第 16a 页 X14-0016.png
在内亦不在外。如我思惟。内无所见。外不(作又)相知。内无知故。在内不成。身心相
知。在外非义今相知故。复内无见。当在中间。

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非无
所在。今汝推中。中何为在。为复在处。为当在身。若在身者。在边非中。在中同
内。若在处者。为有所表。为无所表。无表同无。表则无定。何以故。如人以表。表
为中时。东看则西。南观成北。表体既混。心应杂乱。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
种。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有分别。色尘无知。识生其中。则为心在。
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复兼二(根尘)。为不兼二(根尘)。若兼二者(双兼眼色)。物体杂
乱。物非体知。成敌两立(有知无知相为敌对)。云何为中。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无(心尚无有)体性。中何为相。
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

【〔六推在中〕
〔温陵〕为复下辨定中位身耶根处即境若在身者下身有中边
二义在边则不得为中在中则同前在内应见内矣若在处者下亦辨中
位无定表者标物显处之谓混乱则无所取中。
〔疏〕若兼二者下破兼二不
得为中物指尘体指根尘非同根有知故杂乱成敌此兼二不得为中也
兼二不成下破不兼二亦不得为中也不兼根则非知不兼尘则非不知
二义既非中无可定故维摩经云心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
然罪垢亦然。】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
转法轮。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
288-A¶ 第 17a 页 X14-0017.png
无著。名之为心。则我无著。名为心不。

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
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著者。为在为无。无则同于
龟毛(龟无毛)兔角(兔无角)。云何不著。有不著者。不可名无。无相则无。非无则相。相有则在。云
何无著。是故应知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七推无著〕巳知此心元非内外中间故言一切无著虽云无著而犹存境
相故有不著之难水陆空行约外境诘不著也此中诘意有三一物在无
在二相有相无三有无著所著是境能著是心即心境二门巳上七处略
推遍计且穷其妄未显即真至下标陈二本始以真妄对辨。

显常住文七

〔疏〕言显常住者前巳略释七徵文竟此下经意多离境显性义当奢摩他
观由离根尘等法与空相应故显不摇等性与常相应故辨析真妄简缘
尘故盖以初观真理未能涉动故须澄襟海定保固灵根使心源允宴觉
识沈波寂六动而不摇冥一如以息虑故金刚三昧经云软心众生其心
多喘故令存三守一入如真际是以经中先陈二本为此门决择之由即
斯意也。】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
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憍怜。所以多闻。未得无漏。不能
折伏娑毗罗咒。为彼所转。溺于淫舍。当由不知真际所诣惟愿世尊大慈哀
288-A¶ 第 18a 页 X14-0018.png
悯。开示我等奢摩它路。令诸阐提。隳弥戾车。作是语巳。五体(首与四肢)投地。及诸大众。
倾渴翘伫。钦闻示诲。尔时世尊。从其面门(眼耳鼻舌)。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
佛世界。六种(动踊震起吼攀)震动。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
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佛告阿难。一切众
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
乃至别成声闻(口耳之学)缘觉(偶触之知)。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
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妙喻)。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
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不染烦恼)涅槃(不涉生死)
清净(不染不涉)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遣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
日行。而不自觉。枉(不应入而入曰枉)入诸趣。」

【〔初标真妄二本〕尔时下阿难叙昔所迷求诣真际先问奢摩他路者所以
入实际之门也杂集论云无倒所缘说名实际故涅槃经奢摩他有五义
一名能灭能灭烦恼故二名能调能调诸根故三名寂静令三业寂静故
四名远离远离五欲故五名能清能清贪等三浊故尔时世尊下放光显
说此经放光凡有四处将宣微密法门而现微妙之瑞按光义有三胜思
惟经论云说法光明依三种差别一因二名三成办一因者谓佛所放光
显说因故法华优婆提舍云现见异相不可思议名为说因如即照明诸
佛世界种种事等二名者谓光有名字如华严法华所放光明名大人相
288-A¶ 第 19a 页 X14-0019.png
等三成办者谓光所作业如第四经诸佛放光来祇陀林灌如来顶成辨
所说等言六种者优婆提舍云前所放光显示外境诸事今明内證甚深
故六种震动然光中所现欲示本觉菩提觉心显发故微尘国一时开现
显本涅槃心元无差别故十方界合成一界显元清净体不妄随缘故菩
萨众皆住本国了兹光瑞则说因显矣。
〔温陵〕众生业果成聚行人不知二
本错乱修习故须决择不染烦恼名菩提不涉生死名涅槃不染不涉故
号元清净体识精陀罗识性也元明本觉妙明也根身器界一切缘法依
此而生而人者认缘失真故名缘所遗者。
〔疏〕识精元明湛不摇性其体即
是菩提涅槃由不杂尘妄曰精未尝昏昧曰明而行人遗此本明所修皆
妄故须决择也。】

「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
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阿难言见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
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佛言。汝将谁见。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佛告阿
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曜。
阿难言。如来见今徵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佛言。
咄。阿难。此非汝心(直喝破)。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佛告
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应前)为子。失汝元
常。故受轮转。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欣慕三十二相)。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
288-A¶ 第 20a 页 X14-0020.png
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
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
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
无不疑惑。惟垂大悲。开示未悟。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
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
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丝麻之类)。诘(追问)
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
无体。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
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
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转语警切)。但汝于心。微
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
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
證无生法忍。即(应前)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
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应前)为真实。是
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一离尘常性〕阿难下显离尘常性尘谓随缘分别之见常者本然自性之
体真心绝妄故说离尘如来举臂正显本明而阿难认缘失真乃以妄心
推穷寻逐才生一念转人前尘失其元常所谓缘所遗者此也若此发明
288-A¶ 第 21a 页 X14-0021.png
下。
〔吴兴〕阿难以对境觉知异乎木石封为我心此正当人执之相忽闻呵
斥故以无情为难不知真我无我灵知无知妙净明心何所不在。
〔疏〕诸法
所生惟心所现者以明竖拳之理皆推心义一切因果即依报正报也性
一切心者即草木等皆此心为性也若汝下牒能推心此心下示离尘义
谓分别觉观所了知性是离尘无体之心不应取著故复示云如汝今者
承听我法乃缘尘分别之性也纵灭下甄明影事谓汝纵灭见闻觉知以
外离缘尘分别而内守幽闲此幽闲心犹是法尘影事直须内外圆寂影
象俱无方是真心之体也故佛答阿难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欲汝识其
真也云何为真谓若离前尘有分别全性即真心耳如前尘自暗见觉不
昏音响双销闻性不灭岂非离尘有全性分别耶所以不用缘尘分别为
心者尘非常住随即变灭以此为因安取常果缘尘之心有如是咎是故
学人虽成九定不得漏尽皆由执此妄想为真实也故成实论说乃至有
顶犹有退堕皆由不知烦恼过故又成实云若人得九次第定不能入诸
禅名慧解脱释曰按二定圣者凡夫皆能修之而经言不得漏尽者盖指
有学凡夫缘尘未断者说。】

「阿难闻巳。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
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如来身心不能代己修)。失我
本心。虽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
288-A¶ 第 22a 页 X14-0022.png
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
心性。惟愿如来哀悯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即时如来从胸卐字。涌出宝
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刹
诸如来顶。旋至阿难。及诸大众。告阿难言。吾今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
切众生。获妙微密(不可测知)性净(垢不染)(暗不昏)心。得清净眼(见离眚病)

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
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赤焰)如宝山清净
所生。故有光明。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佛告阿难。如来今
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
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不。阿难言。唯然世尊。
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
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所以者何。汝试于
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
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佛告
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越翻越透)。如是世
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校量。曾无有异。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
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
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
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镕作一片)。是心非眼。」
288-A¶ 第 23a 页 X14-0023.png

【〔二离根之见〕寂常心性本来常住之性也此性本吾所有乃反求之于外
既非他修我得岂当恃佛威神今日乃知若不修行与不闻同是以责躬
请教希明道眼二障者圆觉云一者是障续诸生死二者理障碍正知见
又云永断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释曰俱舍以贪等为事见谛为理则
阿难误堕淫舍即事障未断也缘尘分别理障未断也阿难下蹑前拳理
以为难意问相类者以明不类所以不类者无手则无拳无眼则有见是
故不类也拳有生灭见非有无故虽群盲亦能睹暗此则常性之实也又
经论皆云眼非见色故破色心论云以彼梦中于无色处则见有色于有
色处不见色故释曰无色处者梦中境也有色处者寤时境也梦中之色
非眼处之境故云眼非见色然世间以眼为见无眼时则不能见眼非常
性义在离根。】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巳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
掌清心。伫佛悲诲尔时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开五轮指诲敕阿难。及诸
大众。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
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时憍陈
(亦云憍陈如)。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世尊譬如
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整)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
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青(日)旸升天。
288-A¶ 第 24a 页 X14-0024.png
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
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佛言如是。」

【〔三离客尘之性〕陈如得解因悟客尘此从本立称也。
〔吴兴〕客尘喻见思生
灭主空喻真谛寂然客义粗喻迷事之惑尘义细喻迷理之惑。
〔疏〕按俱舍
论说见惑烦恼迷谛理起易断不退此客义也修惑烦恼依粗事生难断
易退此尘义也佛性论云客尘烦恼有九一贪二瞋三痴四上心惑五无
明六见所断七修所断八不净地惑九净地惑此二惑在第七地至究竟
位中释曰从贪等至净地惑者总释一切凡圣客尘义也又若经论所说
客尘之义约有四种一约所显成实云经言客尘者以显心性是常二约
所修圆觉云修奢摩他者觉识烦动静慧发生客尘永灭三约所證佛地
论云为断客尘證净法界四约所离佛地论云圆镜智者正净无垢离客
尘故而其体即分别为性故胜鬘云如虚空净心常明无转变为虚妄分
别客尘烦恼染。然经以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澄霁为空。动摇名尘。又云
若实主人自无攸往以明分别若除。常心自住。则知此中。即以缘尘分别
之心为客尘之义。】

「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巳复开。开巳又屈(作开合相)。谓阿难言。汝今何见。阿
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佛告(一本作言)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
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
288-A¶ 第 25a 页 X14-0025.png
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佛手是动)。而我见性。尚
无有静(见性无动)。谁为无住。佛言如是。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
阿难回首右盻。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盻。佛告阿难。汝头今
日因何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阿
难。汝盻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
有止。谁为摇动。佛言如是。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
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
见无舒卷。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
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巳。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四不摇之性〕
〔长水〕手有开合见无动静对外境辩也次于内身自分动静
动中有不动也。
〔疏〕佛徵见性以显超情而言无摇动者以明妙见性静离
妄故无尽意经云奢摩他者寂近寂密不动不摇及知止足则真空观之
体也又佛地论云圆镜智者依缘法界穷生死际相续不断名无动摇则
根本智之用也释曰奢摩他者以静为体以止为相而阿难答佛言见性
尚无有静者以明妙性超情即静离静也又佛问谁动谁静而答云见性
尚无有止者以明妙性无著即止离止也故金刚三昧经云当止是生止
巳无止亦不住于无止亦不住于无住又云知心无心无心可止现识不
生无生可止何以故止无止故若复下指法责劝以动为身即左右顾盻
288-A¶ 第 26a 页 X14-0026.png
者是以动为境即手有开合者是既迷不摇常住之真精反取动摇生灭
之身境岂非遗失真性颠倒行事哉故知身为劳虑妄动虚假是以内蠲
我想外抵人相断摇俗之妄栖法界之真此如来所以开奢摩他也。】

【镇澄赞曰 阿难示堕。调御垂怜。七重徵诘破攀缘。心目耀金拳。真妄同年。
决意在当权。

传如截流曰 大佛顶者。即释迦大觉神变相也。以象示意。圣教咸然。兹阿
难溺于淫舍。大众愿闻法要。世尊具大威力而手不之援。具大乐说而言未
之启。乃从肉髻中。涌百宝光。有佛化身。宣说神咒者。意表显密之俱胜。彰形
声之兼妙。荡见闻之幻翳。而一经之大旨。无馀蕴矣。显密俱胜者。经为显。咒
为密。咒心藏心。无二无别。顶为无上之相。经为了义之谈。以密该显。全彰顶
中。故曰俱胜。形声兼妙者。顶光化佛。是形外之形。化佛咒语。是声外之声。惟
形与声。迥超思议之表。故曰兼妙。见闻幻翳者。浮尘幻化。虚妄称相。一切不
了。妄生取著。障清净之慧眼  通之本根。故当机云。我见如来三十二相。
胜妙殊绝。是以渴仰。从佛剃落。又云。而我悟佛现说法音。现以缘心。𠃔所瞻
仰。此非逐色声之求善提者耶。一著色声。本明斯昧。若登伽者。乌得不乘其
间哉。何以故。佛身女身均相也。佛见女见均情也。阿难独恨淫躬抚摩为魔
障。未达胜相爱乐为厉阶。诚为贼媒在室。瞢然不觉。而且恃其多闻之慧。先
梵咒语之所能摄者。盖有自矣。今示佛顶化佛。则知三十二相形非形。化佛
288-A¶ 第 27a 页 X14-0027.png
说咒。则知四无碍辩声非声。从是而悟阴入处界。七大之法。无非如来藏中
循业发现。循业即性故非有。即性循业故非空。离即离非。是即非即。真妄两
融。戏论并绝。道场修證。无复秘要。见是为见见。闻是为闻闻。当下海印发光。
万象毕照。全题云。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者。以
此或作文言纷纭释者。恐非至圣垂象密被利机之意矣。如华严种种光相。
表诸地法门。聊例一经。诸可意得。文殊将咒往护。恶咒消灭。阿难登伽归来
佛所者。正智行而魔事息也。序分竟。经文自下直至第四卷中。剋依性体以
融万法。明如来密因。如华严所谓先悟毗卢法界也。自四卷至尽经。全性修
證。明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所谓后修普贤行门也。首楞严。此云究竟坚固。斯
经教理行果无不究竟。是曰了义。题有五种。后当具释。阿难见佛顶礼悲泣
者。省戒体几毁于登伽。多闻莫益乎道力。人或处此怡然。则楞严妙典无所
发起。生死欲流。无所遏截。大权示迹。岂无为哉。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
他。三摩禅那者。妙。即密也。奢摩他等。因也。结题反约。但标密因。请法须详。别
开三种。奢摩他者。凝然湛寂。三摩者。廓然圆照。禅那者。寂照不二。从用有三。
其体恒一。三一圆融。故称曰妙。是诸佛之种智。当人之灵知。一经之宗体也。
宗为能显。斯曰密因。体为所显。斯曰藏性。宗体元无异途。果因岂非一致。故
后文或举一摄三。或举宗含体。译师之所不翻者。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最
初方便者。入三摩提之门也。门有汎明的指之别。四卷阿难。既悟藏心之后。
288-A¶ 第 28a 页 X14-0028.png
请云。我今犹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要因门入。世尊示以发觉初
心二决定义。虽示六根优劣。令一门深入。然未的指何门为要。故又别请圆
通本根。佛令诸圣各陈所證。则又汎明阴入处界。以及七大。皆为入道之门。
惟文殊奉敕于诸圣之后。的指观音所證。其偈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超三摩提。实以闻中入。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
沦。经以耳根圆通为最初方便。无疑也。堪以教阿难者。盖阿难以蓄闻成过。
观音以薰闻成德。所谓功之与衅。只在循声入流之间而巳。今示大士本妙
之圆根。为多闻创脩之秘要。是令不失故步。大用现前。如从地倒。还从地起。
舍此将何聆密因。舍此凭何谈万行。故阿难以多闻未全道力自咎。更陈发
心见相之由。世尊就其所迷而示之曰。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
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性净明体。即佛所表绝诸分别者。用诸
妄想。即因相爱乐者。欲治此想。更无别法。故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
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阿难前请具列三名。但举三摩
提者。以举一摄三。宗体咸在也。三摩提。名大佛顶者。斯以词系象。摄密归显
也。首楞严王者。彰所诠究竟坚固之体。一切无上也。离体无用。故曰具足万
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者。从三摩提。显常住心。圆满菩提。归无所
得。佛佛然也。夫心所以为常住者。常住则无所不住。无所不住。则不可以言
住。然阿难计内计外。至计无著。宁有是处乎。试观如来放面门之光。动普佛
288-A¶ 第 29a 页 X14-0029.png
之界。异境一合。遥住同闻。则七处妄局。直下廓然。无始涅槃。元清净体。备在
我而不在佛矣。阿难尚以能推之心为心。非认贼为子。失其所谓寂常心性
者耶。由是再从卐字涌出宝光。至微尘如来。阿难大众。无不遍及者。知妄尘
莫隔乎智光。则妙心岂殊乎道眼。至托盲人。以辩灯见。心眼之一体照然。令
陈那而叙客尘。寂常之妙性显矣。阿难悟手有开合。犹客也。见无舒卷。犹主
也。头有摇动。犹尘也。见无所动。犹空也。然如来先寄陈如以悟阿难。因阿难
而责在会。故曰若复。言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不住者。名之为客者。责众不悟
动中之有不动。故云汝观阿难头自摇动。见无所动。手有开合。见无舒卷。云
何汝今迷其寂常之主空。而以动为身。以动为境。非心性失真乎。逐其扰动
之客尘。而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非认物为巳乎。寂常之性。本来在我。而迷之
背之。故曰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 音释

般刺

(音钵腊)


(音长)


(音痴)


(音烛)


(音亦)


(直吕切)


(苏曹切)



(音搆)


(音烛)


(音团)


(音支)


(启叫切)


(音质)


(喧规切)


(祈尧切)



(居缚切)


(良刃切)


(初委切)


(音育)


(喜力切)


(于角切)


(力主切)


(昌六切)



(乞逆切)


(匹苋切)
288-A¶ 第 30a 页 X14-003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