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文句-明-智旭卷五

卷五 第 297b 页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第五文句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经
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 文句
明菩萨比丘温陵道昉 参订

【二明结解无二决通次义二初正明结解无二二
兼显六解一亡。
初中二初疑请二开示。
今初。】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
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世
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
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
疟惟愿大慈哀悯沉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
解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作是语
巳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
示。」

【上文所示六根生起之由不惟结相宛然亦且结
元斯在但由阿难俱生惑覆不达六根即是结元
故重致此请也犹隔日疟者须陀洹人见惑巳断
思惑未除入无漏观便如健人出观之时习染仍
在故也。
二开示二初现瑞二正说。
今初。】
卷五 第 297c 页 X13-0297.png

「尔时世尊怜悯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
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以阎浮檀紫金光手
摩阿难顶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微尘如来
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
来秪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

【摩阿难顶者欲就阿难现在身中显出无上大佛
顶法也十方如来放顶光同灌佛顶者显阿难所
具大佛顶法即一切佛所證顶法更无差别也。

二正说二初诸佛同宜二释迦亲说。
今初。】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
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
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
令汝速證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此由阿难别索结元故直指六根为生死结根更
非他物也惟其即是生死结根所以即是菩提常
乐譬如全水成冰所以全冰是水又如全巾成结
所以全结是巾耳又复应知此经阿难辈一类当
机积劫多闻不能即于闻中荐取翻咎多闻为失
故选观音耳根圆通以对治之观音亦是从闻思
修入三摩地者何尝废闻只不循声流转耳既借
根性以显圆通则以根为法界故曰惟汝六根更
非他物若寻常言万法惟识则又可云惟汝六识
更非他物或惟汝八识更非他物谓随八识流转
随四智成道总无二体故也又约惟色惟香等义
卷五 第 298a 页 X13-0298.png
亦可云惟此六尘更非他物以贪爱则种种生恼
不著则本自太平故也又言根即摄尘识言识即
摄根尘言尘即摄根识以三法互为缘起不相离
故以三皆同源三皆无性故故曰十方如来于十
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
无优劣故天台于三科中简去界入于五阴中简
前四阴于识阴中复简馀七但观现前六识一念
名为灸病得穴今经于三科中简去尘识于六根
中简去五根但以耳根为所观境亦可云灸病得
穴乃至陈那等六人各以一尘为所观境即尘尘
罔非真穴灸之皆可立愈然则十八界七大皆穴
也审得何病应灸何穴得其穴则病愈不得其穴
则病莫能愈不可谓此是穴彼非穴也故二十五
圣各说圆通之后世尊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
佛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来灌佛
及众会之顶岂非显于通身是穴通身皆可起病
二十五门无非大佛顶法也哉。
二释迦亲说二
初疑问二答释。
今初。】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
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意谓根尘识三称十八界迷则皆为生死悟则皆
如来藏何故十方如来但言生死安乐惟六根耶。

二答释二初长文二偈颂。
今初。】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
卷五 第 298b 页 X13-0298.png
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
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
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此中初四句显示根尘识三本不相离故但言六
根便摄尘识也次由尘发知四句即是转释根尘
同源及识性虚妄犹如空华三是故汝今下即是
转释缚脱无二初言根尘同源者具足应云根尘
识三同源以同是如来藏性不变随缘举体而为
根尘识三是故根尘识三随缘不变仍举体即是
如来藏性也缚脱无二者若了达根尘即是藏性
不横计根为能取尘为所取名之曰脱脱时亦未
尝断灭根尘若不了根尘惟是自心则横计根为
能取尘为所取乃至浮根四尘流逸奔色等名之
曰缚缚时亦未尝实有根尘故无二也识性虚妄
者具足应云根尘识性一总虚妄与上文互影略
耳盖根尘识之实性即是如来藏性如来藏性不
变随缘举体作根尘识若离根尘识有为之法别
觅如来藏无为之法如离华处别觅虚空故曰犹
如空华也次文由尘发知则单根不立因根有相
则单尘不立相见既无自性同于交芦则中间所
发之识如交芦中空又岂有自性哉是故汝今等
者知见二字指真体言立知二字显示妄本所谓
妄为明觉因明立所等也即无明本者即是非缚
而言缚即是所结即是结元也次知见二字指本
卷五 第 298c 页 X13-0298.png
性言无见二字显示妙修所谓不随分别不循动
静等也斯即涅槃无漏真净者即是非脱而言脱
即是脱其所结也云何是中更容他物结答云何
同是六根之问。

二偈颂二初颂说法门二颂叹法门。
初中二初
重颂二孤起颂。
初又二初颂近文显性以为修
本二颂前文示修以合妙性。
今初。】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此中真性二字先标非真非妄之体即初卷所谓
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第二三卷所谓如来藏妙真
如性第四卷所谓性觉妙明本觉明妙第六卷所
谓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乃至第十卷所谓精
真妙明本觉圆净也有为指根尘识相有为之法
其体本空以缘生故喻如幻事无为指根尘识性
无为之法亦复不实以元无起灭故喻如空华次
转释云何故有为无为皆空而不实耶以言妄显
真乃是对待之法故妄既是妄真亦是妄而同为
二妄也所以妙明真性犹非真与非真云何可是
能见之根及所见之尘耶须知内根外尘及中间
之识皆无实性是故但若交芦而巳既无实性故
卷五 第 299a 页 X13-0299.png
结解同一所因而圣凡总无二路汝试观彼交芦
中性谓之曰空则芦相宛然谓之曰有则中无实
体故空有二俱非也但迷晦此俱非之理即为无
明发明此俱非之理便成解脱矣盖真性本自非
凡非圣迷晦即为缚为结为凡发明即为脱为解
为圣而凡情不立圣解亦空故上颂云犹非真非
真有为既空无为亦不实也。
二颂前文示修以
合妙性。】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此远颂前第二决定义中之文以示修行方便也
承上缚脱虽唯六根但解结必因次第故须一门
深入而六解则一亦亡故得浮尘诸相应念化成
无上知觉是以初下手时须于六根之中选择其
圆通者从此入法性流而成正觉便有日劫相倍
之殊也。
二孤起颂。】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

【梵语陀那此云执持上文虽明选根入流但此六
根乃根本识之所执持而此陀那微细识其习气
种子能成暴流谓之曰真则是生死根本谓之非
真则是离波觅水故说真非真皆恐人迷而执著
我所以常不开演也夫一切根尘识等皆是唯心
所现若依根取尘舍尘取根乃至舍根尘而取识
卷五 第 299b 页 X13-0299.png
舍六识而独取第八识等皆是自心还取自心致
使本非幻妄之性全体成幻妄法但使修行之人
达一切法即心自性寂然不生取著则不惟无幻
并无非幻夫非幻尚自不生幻法复云何立譬如
空尚不生华岂有生也哉然自心取自心亦是重
颂知见立知非幻成幻法亦是重颂即无明本不
取二字亦是重颂知见无见无非幻等十三字亦
是重颂斯即涅槃无漏真净盖无非幻是无真无
二乘涅槃也无幻是无妄无凡夫生死也无涅槃
无生死是名无住处大涅槃惟其孤起而兼重颂
故下叹云杂糅精莹。
二颂叹法门。】

「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
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初三句出其三昧名字次一句显其功能殊胜后
三句明其众圣共遵也初三句须作一气读之言
此三昧名为何等乃是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如幻
三昧也以真性妙理在有为而非有在无为而不
无于净无著于染无污故名为妙莲华以般若妙
智触有有败触无无坏二边叵得中道不居故名
金刚王宝觉以解脱妙行有为亦如幻无为亦如
幻二边亦如幻中道亦如幻故名如幻合此不思
议三德成一正定故名三摩提也此即大佛顶首
楞严王三昧亦即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
昧种种异名种种取义终无二体故也弹指超无
卷五 第 299c 页 X13-0299.png
学者分證固超破无明故相似亦超伏无明故观
行亦超能圆伏故名字亦超知佛性故阿毗达摩
亦云阿毗昙此翻无比法通则小乘论藏亦得此
名非世间法所能比故别则一乘了义乃当此名
非权乘法所能比故薄伽梵者佛之嘉号具含六
义故存本音一自在二炽盛三端严四名称五吉
祥六尊贵也初卷云一门超出妙庄严路先门而
后路先解而后行也此云一路涅槃门先路而后
门先行而后入也前是出生死门此是入涅槃门
又迷则本乡皆他国悟则普天皆故乡迷则出涅
槃入生死悟则出生死入涅槃门之与路约义说
二体即非二也。
二兼显六解一亡二初疑请二
答示。
初又二初叙益二请疑。
今初。】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祇夜伽陀
杂糅精莹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

【祇夜此云重颂伽陀或云偈此翻孤起亦名讽颂
言能诠之祇夜伽陀则杂糅而精莹所诠之妙理
则清净而了彻也。
二请疑。】

「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
真实法句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惟垂大慈
再悯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沉垢。」

【此即牒前偈中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之义而
发问也问端有六一问六解二问一亡三问舒四
问结五问舒结各有伦类六问舒结各有次序此
卷五 第 300a 页 X13-0300.png
随文便作此列示若据答中先答结中次序伦类
次答六解一亡及解中次序伦类至文自见。

答示二初结巾喻迷二解巾喻悟。
今初。】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梨揽七宝几
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于大众前绾成一
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
结于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
等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如是伦次绾叠华
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
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詶佛此名为
结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实一
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阿难白佛言世尊
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
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秪有六结
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秪许初时第二第三
不名为结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
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
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
我今欲将第六结名(还)成第一(如是得)不不也世尊六
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辩如
何令是六结乱名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
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
竟同中生毕竟异。」

【此先答其所问结之次序及伦类也涅槃僧此云
卷五 第 300b 页 X13-0300.png
里衣即是下裙僧伽梨此云杂碎服即是大衣劫
波罗此云时分夫绾结者取其巾而左右交加从
本向末以显次序之义盖巾喻本识绾喻造作名
行绾时必具结想以喻想阴绾竟便成一结以喻
六根受阴结外必有馀巾以对于结以喻六根必
有所对六尘兼彼浮根四尘总名色阴故知一一
根中皆具五阴次第重叠而得生起幽溪所谓横
中之竖也总成六结显伦类义谓结虽有六其类
是同一一皆以次第绾成然不取六结先后以喻
六根以六根无先后故即是竖中之横也。
二解
巾喻悟三初喻六解一亡二喻解结由心三喻解
当次第。
初中三初立喻二合法。
今初。】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
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蜂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
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
不名一六云何成。」

【汝必嫌此等者言既嫌此六结而不欲其成愿乐
还成一巾当设何方便乎馀如文。
二合法。】

「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
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
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
狂劳颠倒华相。」

【先因其所明而直以法合之答其六解一亡之问
次更出结元而喻以狂华也心性狂乱即所谓性
卷五 第 300c 页 X13-0300.png
觉必明妄为明觉知见妄发即所谓所妄既立生
汝妄能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即所谓如是扰乱相
待生劳乃至引起尘劳烦恼也生死即华相故六
宜解涅槃即华相故一宜亡生死即华相故有人
空涅槃即华相故有法空。
二喻解结由心二初
正显由心二指法兴劝。
今初。】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
掣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复以手偏
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不也世尊佛告阿难我
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阿
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佛告阿难如是
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

【结心者中间空处也妄为明觉所立能生能所相
黏结根斯在如绾巾两头虚妄成结然虽成结巾
体不失观其所结则知所解盖结虽似实结心仍
空向此一隙空中下手结即分散既可分散结非
实结是显人空结既本空解亦非解是显法空左
右二字旧喻两边者是有人以喻偏观根尘殊未
圆妙且陈那等偏观六尘那律等偏观六根皆可
入道何必定观六识方名结心须知根尘识三法
尔相黏皆可称结而三皆无性皆可称结心本虚
也又结心即表中义若约所观明中则是显出根
尘识之实性本如来藏如结中虚惟是巾体若约
所用明中则是须中道观如解结者须从中间下
卷五 第 301a 页 X13-0301.png
手若约所破明中则知根尘识三皆无实法如结
无实体故可解除。
二指法兴劝。】

「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如来
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
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
乌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
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前文破除世间因缘戏论习气影子巳无不尽今
方申示佛法因缘深义亦犹涅槃经中客医禁乳
而后用乳之喻也知其本因者一心具足十界性
相为因即如来藏随缘常不变义随所缘出者随
染净缘成十法界所谓随心应量循业发现即如
来藏不变常随缘义如来所说佛法从因缘生本
即指此圆顿妙理无奈众生根性不等随类得解
故有藏通别教差别是故前文须力破耳界外滴
雨知头数者大圆镜智所照也松棘鹄乌了元由
者十种智力所知也一切依正皆是惟心业力所
感举此二事为显差别妙智善鉴群机所说法要
应须信受故也言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者亦约阿
难须就耳门入道言之若观尘者亦可云尘结若
除根相自灭若观识者亦可云识结若除根尘自
灭矣。
三喻解当次第。】

「阿难我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
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
卷五 第 301b 页 X13-0301.png
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佛
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
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巳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
地得无生忍。」

【是结本以次第绾生者正是片喻不是全喻但取
六根不得总观之意非谓六根成有先后也六根
同体者伦类之义惟其同体故入一无妄六同清
净也结不同时者次序之义惟其不同故须向一
门深入也分别俱生二种我执皆断名为人空此
根初解则一解一切解知无二体而先得人空如
冶铁者粗垢任运先落也涅槃偏真名为法执空
性圆明则不但无六亦且无一而成法解脱解脱
法巳虽复人法俱空而俱空实本不生非是人法
灭而俱空生此则一切法不生不生亦不生名为
无生法忍菩萨定境修观正欲从三昧而得此忍
也此中谛理非横非竖约修證边双照横竖言竖
义者人空是真谛现前法空是俗谛现前俱空不
生是中谛现前言横义者知遍计我执即空假中
是名人空知依他法执即空假中是名人空知依
他法执即空假中是名法空知圆成空理即空假
中是名俱空不生也总示因心竟。
二别显修證
五初阿难请问圆根二如来垂询圣众三众圣各
说證门四放光现瑞总印五佛敕文殊简择。

初。】
卷五 第 301c 页 X13-0301.png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一时
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
无碍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世尊
我辈飘零积劫孤露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
忽遇慈母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
则与未闻无有差别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
最后开示作是语巳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若复因此等者正请示圆通本根也谓若因此师
资际会得达圆通本根而菩提道成俾所得前来
密言了知的是自心本具而还同本悟则行起解
绝方悟神珠非从外得乃与未闻无有差别耳秘
严者秘密妙庄严路也退藏密机者不起一念也
冀佛冥授者因佛敕云随汝心中选择知佛未必
亲宣但祈加冥授而巳。
二如来垂询圣众。】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
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我今问汝
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
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者依解起行也二十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
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證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
初字便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
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三众圣各说證门五初
卷五 第 302a 页 X13-0302.png
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
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
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
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證音声
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
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始一终互相映故
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明境有通别二
明观有盈缩三明證有本迹境通别者十法界依
正音声通得为所观境今言于佛音声悟明四谛
此境别也观盈缩者佛说苦谛真实是苦不可令
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因若灭者果则必灭灭苦
之道实是真道更无异道此是藏教生灭观门一
向是缩若只此四谛音声迷则苦集浩然而音声
之性本非苦集悟则道灭宛尔而音声之性亦非
道灭所谓音声性空四谛皆空此是通教无生观
门望藏为盈望别仍缩若只此四谛音声迷之具
成十界苦集悟之具成十界道灭所谓分段苦变
易苦见思集尘沙无明集偏真灭真中灭一切智
道一切种智道此是别教无量观门望藏通二教
为盈望圆仍缩若只此四谛音声本如来藏妙真
如性了知如来藏中性音真空性空真音清净本
卷五 第 302b 页 X13-0302.png
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或有茫然不解
或作生灭四谛解或作无生无量无作四谛解皆
是循业发现又只此四谛音声亦即显示四种十
二缘生亦即显示四种六度乃至亦即显示世出
世间一切诸法如四谛音声一切佛法音声亦复
如是如佛法音声一切十法界依正音声亦复如
是一音声性一切音声性一切音声性一音声性
此是圆教无作观门乃名为盈也證本迹者鹿苑
悟道迹是藏教而妙音密圆正是密悟如来藏中
性音真空性空真音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之义盖
本是圆教大士现作声闻引物生解今既别为钝
而仍利一类大机不妨称本直说正不俟法华方
开显也我于音声得阿罗汉者悟音声即如来藏
本自不生故得證生果下皆仿此。
二沙陀观色。】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
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
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如来印
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
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證色因为上。」

【境通别者依正诸尘眼家所对通名为色今观不
净别在内色悟诸色性以从不净者所谓五种不
净一生处不净胎中与粪秽杂处生从尿道而出
二种子不净揽父母精血为体三相不净从头至
足纯是秽物四性不净根本从秽业生托于秽物
卷五 第 302c 页 X13-0302.png
长养其性自是不可改变身中共三十六物内有
十二名性不净(皮肤血肉筋脉骨随肪膏脑膜)外有十二名相不
净(发毛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中有十二通于相性(肝胆肠胃脾肾心肺
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五究竟不净业尽报终如朽败木大小
不净盈流于外体生诸虫唼食其肉皮肉既尽惟
馀白骨等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者明其不净苦
空无常无我耳与外道七分析色之邪计不相侔
也空色二无者对色说空色既非真空亦乌有从
此会入真谛故成无学也观盈缩者观身六分所
成所谓地水火风空识无我我所惟是不净即藏
教意观不净色如梦如影净不净俱不可得即通
教意观此身色能成十法界净不净差别因果即
别教意观此身色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如来藏中
性色真空性空真色等即圆教意也證本迹者初
云观不净相生大厌离迹在藏教次云妙色密圆
则密入藏性矣。
三香严观香。】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
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
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生于)木非
(生于)空非(生于)烟非(生于)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
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
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證香严为上。」

【境通别者一切依正诸香臭气鼻家所对通名为
香今触境发悟别在沉水香也观盈缩者观此香
卷五 第 303a 页 X13-0303.png
气苦空无常即藏教意观香无生即通教意观此
香尘能成十界因果差别即别教意观此香尘即
如来藏乃至如来藏中性香真空性空真香等即
圆教意也證本迹者去无所著来无所从得阿罗
汉迹在通教妙香密圆悟藏性矣。
四药王观味。】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
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中尝此
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
苦醋咸淡甘辛等味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热
有毒无毒悉能遍知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
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蒙佛如来
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今于会中为法王子
因味觉明位登菩萨佛问圆通如我所證味因为上。」

【境通别者随遇一味其境则别今遍尝诸味其境
则通也诸味宛然故非空无实体性故非有不生
于舌故非即身心无舌不知故非离身心味因者
藏性是味之本因也观盈缩者观此诸味苦空无
常即藏教意观味无生即通教意分别无量诸味
乃至具足十界因果即别教意味性即如来藏乃
至如来藏中性味真空性空真味等即圆教意也
證本迹者初为良医以此行菩萨道似属藏教或
是别教初心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等则
本迹俱圆矣。
五贤护观触。】

「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
卷五 第 303b 页 X13-0303.png
而白佛言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于浴僧时
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
得无所有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
彼佛名我跋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佛问圆通
如我所證触因为上。」

【跋陀婆罗此云贤护亦云贤首境通别者一切冷
煖痛痒诸尘身家所缘通名为触今于浴室发悟
其境则别言水因者即触尘也因水有触故名水
因又推用水洗身之因名为水因若云洗尘无体
则谁知洗者且何不竟洗地水火风若云洗体无
尘则安所用洗且何尝洗得胜义根乎展转推简
触尘本空触既本空欲何分别得此悟门历劫不
昧故云宿习无忘也观盈缩者观顺触是坏苦违
触是苦苦非顺非违触是行苦即藏教意能触如
幻所触亦然即通教意于一触尘出生十界因果
差别即别教意触性即如来藏乃至如来藏中性
触真空性空真触等即圆教意也證本迹者初悟
水因仅在别教十信巳曾仰信中道故佛名为跋
陀婆罗出其圆解未开所以谤不轻而久堕今则
仍赖本悟门而證果證圆住也。
六迦叶观法。】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
而白佛言我于往劫于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灯
我得亲近闻法修学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然灯续明
以紫金光涂佛形像自尔以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
卷五 第 303c 页 X13-0303.png
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属同时发心
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修于灭尽身心乃能
度百千劫犹如弹指我以空法成阿罗汉世尊说我
头陀为最妙法开明销灭诸漏佛问圆通如我所證
法因为上。」

【摩诃迦叶此云大饮光我于往劫下先叙缘善我
观世间下方说修因也头陀此云抖擞约理即是
迥出法尘应知四教抖擞差别约事则有十二种
行一阿兰若二常乞食三次第乞四一食五节量
食六中后不饮浆七粪扫衣八但三衣九冢间十
树下十一露地十二但坐不卧也境通别者通则
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凡是意家所缘皆名为法别
则随拈一尘生灭影子并得为境今观六尘变坏
唯以空寂修于灭尽即是借通显别别以空法为
所观也观盈缩者由尘变坏方知空寂即藏教意
六尘本空非灭故空即通教意分别六尘无量差
别空亦不同即别教意了知法尘本如来藏乃至
如来藏中性法真空性空真法等即圆教意也證
本迹者观尘变坏以空修灭迹在藏教妙法开明
知如来藏具一切法则密入圆教矣。
二观五根
以耳根为此方当机至后方广陈之故今略明惟
有五人即分为五初阿那律观眼(至)五须菩提观
意。
今初。】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
卷五 第 304a 页 X13-0304.png
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
七日不眠失其双目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
我不因眼观见十方精真洞然如观掌果如来印我
成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證旋见循元斯为第一。」

【阿那律陀此云无贫亦云如意境通别者见暗见
明见通见塞通名为见今既失目别观见暗之时
见非是暗以达性无亏损也乐见照明者如是见
性是心非眼故虽盲而不失也金刚者性不可坏
也三昧者依性成修也观盈缩者缘见因明暗无
所见则知眼入无常无我即藏教意明暗如幻能
见亦然即通教意五眼差别分对十界即别教意
目入即如来藏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乃
至循业发现即圆教意證本迹者成阿罗汉迹在
通教而所示三昧本属圆宗旋见者不流逸奔色
除于根结也循元者悟眼入本如来藏也。
二继
道观鼻。】

「周利槃特迦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阙诵
持无多闻性最初值佛闻法出家忆持如来一句伽
陀于一百日得前遗后得后遗前佛悯我愚教我安
居调出入息我时观息微细穷尽生住异灭诸行刹
那其心豁然得大无碍乃至漏尽成阿罗汉住佛座
下印成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證反息循空斯为第
一。」

【周利槃特迦此云继道亦云小路无多闻性者往
卷五 第 304b 页 X13-0304.png
昔曾为三藏法师由悭法故今招此报所诵伽陀
根本律中载之偈曰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
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调出
入息有似□□□□□□十六特胜所谓安那般
那三昧息出知出息入知入等出其愚痴无智故
令于此鼻息了了常知可以破愚暗也境通别者
领纳香臭通名鼻入今不取知香知臭但调出入
其境则别也观盈缩者此息无常无我不净苦空
即藏教意此息出无所去入无来处即通教意观
此鼻入具足十界差别因果不同即别教意鼻入
即如来藏如来藏中性嗅觉明觉精明嗅等即圆
教意證本迹者观息微细迹在藏教返息循空悟
其本如来藏亦密入圆住矣。
三牛呞观舌。】

「憍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业
于过去劫轻弄沙门生生世世有牛呞病如来示我
一味清净心地法门我得灭心入三摩地观味之知
非体非物应念得超世间诸漏内脱身心外遗世界
远离三有如鸟出笼离垢销尘法眼清净成阿罗汉
如来亲印登无学道佛问圆通如我所證还味旋知
斯为第一。」

【憍梵钵提此云牛呞境通别者知淡知甜乃至知
苦通名舌根今令返观知淡之时知非是淡乃至
知苦之时知非是苦等所谓无味之味亦是味中
上味以其不流逸而奔味故名一味清净心地法
卷五 第 304c 页 X13-0304.png
门此境别也我得灭心者灭其知味之心不由前
尘起知见也非体者非生于舌非物者非生于物
具如第三卷破舌入中广明由悟非体故内脱身
心由悟非物故外遗世界也观盈缩者观此舌入
无常无我即藏教意舌入即空是通教意舌入出
生十界因果是别教意舌入即如来藏如来藏中
性尝觉明觉精明尝等是圆教意也證本迹者非
体非物迹在通教还味旋知悟入藏性矣。
四馀
习观身。】

「毕陵伽婆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发
心从佛入道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乞食城
中心思法门不觉路中毒刺伤足举身疼痛我念有
知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我又思
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摄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
中诸漏虚尽成阿罗汉得亲印记发明无学佛问圆
通如我所證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毕陵伽婆蹉此云馀习多慢习故境通别者觉痛
觉痒觉寒觉热等通名身入今因毒刺伤足别以
痛觉为境也言虽此知觉能觉于痛而觉清净心
依然如故曾无有痛能痛著此觉者盖设使此觉
为痛所痛则觉巳成痛谁知痛者今既能觉于痛
则觉本未尝痛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一受痛一
无痛哉故知迷则全觉成痛悟则全痛是觉耳此
与第二卷中觉所觉眚觉非眚中一般道理兼證
卷五 第 305a 页 X13-0305.png
见见非见之性尤为亲切若随痛转则全真觉为
妄觉所谓觉是见分痛是相分二分之外更无真
觉可得如二月之外别无真月眚影之外别无清
净目也若知只此能觉痛者从来痛他不著则知
终日在妄终日恒真觉既惟心痛亦惟心只此二
分元是菩提妙净明体如即此二月全是月体即
此青影全依日体也是则不惟觉本是觉而且痛
亦是觉故曰纯觉不惟痛本无痛而且身本无身
故曰遗身耳观盈缩者观觉痛觉痒等觉皆是无
常无我即藏教意所觉如幻能觉亦然即通教意
出此身入能成十界因果即别教意身入即如来
藏如来藏中性觉觉明觉精明觉等即圆教意也
證本迹者身心匆空迹在通教纯觉遗身悟入藏
性矣。
五须菩提观意。】

「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
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
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众生證得空性蒙如来发性
觉真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
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佛问圆通如
我所證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境通别者知善知恶知有知空等别别皆名意入
今知空寂即是观于此觉知性不在内外中间诸
处亦复生无所从灭无所去其境通也自忆受生
如恒河沙者以生住异灭吸习中归名意知根久
卷五 第 305b 页 X13-0305.png
成此观故多劫受生皆能忆也观盈缩者此意念
念生灭无常无我即藏教意此意即空是通教意
此意出生十界因果是别教意意入即如来藏如
来藏中性知觉明觉精明知等是圆教意也證本
迹者空性圆明得阿罗汉迹在通教同佛知见悟
藏性也诸相入非等者了知寤寐生灭等相全体
虚妄皆入于非而能非之心与所非之相俱尽旋
此心法以归无性无性之性即是如来藏性也。

三观六识六初舍利观眼识(至)六目连观意识
今初。】

「舍利弗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
见清净如是受生如恒河沙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
见则通获无障碍我于中路逢迦叶波兄弟相逐宣
说因缘悟心无际从佛出家见觉明圆得大无畏成
阿罗汉为佛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佛问圆通如
我所證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

【境通别者随其所见而生分别其境则别今世出
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则通其境通也心见即指眼
识不于色尘而起惑染故名清净世出世间即是
因缘所生诸法染因缘故则有世间种种变化净
因缘故则有出世种种变化一见则通者出其眼
识清净所以现量而知此其夙习在观行及相似
位也观盈缩者眼识是因缘所生无常无我即藏
教意因缘即空是通教意因缘假名出生十界因
卷五 第 305c 页 X13-0305.png
果是别教意因缘即中眼识本如来藏如来藏中
性识明知觉明真识等是圆教意也證本迹者宣
说因缘悟心无际迹是通教见地本乃圆悟藏性
也不以眼为界不以色为界非因非缘亦非自然
直是如来藏性妙觉湛然遍周法界故云光极知
见。
二普贤观耳识。】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巳曾与
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
修普贤行从我立名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
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
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
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
成就佛问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
第一。」

【我巳曾与等文先叙果上大用佛问圆通巳下方
出修證本因心闻即指耳识由观耳识发明如来
藏性故得大用现前分别自在也境通别者随其
所闻而生分别其境则别观于心闻其境而通观
盈缩例如眼识中说證则本迹俱圆。
三艳喜观
鼻识。】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
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
漏世尊教我及拘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
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
卷五 第 306a 页 X13-0306.png
净犹如琉璃烟相渐消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
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
提佛问圆通我以消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
一。」

【孙陀罗此云艳难陀此云喜以妻彰名也境通别
者分别香臭诸气通名鼻识此识本无色质可见
但依鼻识而造诸恶名为黑业摄鼻识而制心一
处名为白业故令观鼻端白以摄散心别是一种
权巧法门也此与通明禅观相似□□□□□□
观之盈缩亦如眼识中说證本迹者出入如烟迹
在通教性地鼻息成白迹在见地得阿罗汉是巳
办地记得菩提当是方等般若中记息久发明明
圆灭漏所谓鼻识即如来藏妙觉湛然等也。

满慈观舌识。】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我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深达实相如是乃至
恒沙如来秘密法门我于众中微妙开示得无所畏
世尊知我有大辩才以音声轮教我发扬我于佛前
助佛转轮因师子吼成阿罗汉世尊印我说法无上
佛问圆通我以法音降伏魔怨消灭诸漏斯为第一。」

【境通别者舌根有二功能一尝味二语言舌识亦
有二种功能一分别诸味二具定四辩所谓法无
碍辩义无碍辩辞无碍辩乐说无碍辩皆是清净
舌识与同时意识之力具足种种名句法味今不
卷五 第 306b 页 X13-0306.png
取分别诸味乃取无碍辩才其境别也观盈缩者
依于舌识四无碍辩宣说苦空即藏教意宣说三
乘共实相即通教意宣说出二谛外之实相即别
教意深达一切无非实相即圆教意也證本迹者
因师子吼成阿罗汉迹是通教以不离文字说解
脱故法音降伏魔怨等者以生灭无生二种法音
降界内四魔消灭见思诸漏以无量无作二种法
音降界外四魔消灭尘沙无明诸漏当知本地甚
深远矣。
五波离观身识。】

「优波离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亲随佛踰
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
诸外道解脱世间贪欲诸漏承佛教戒如是乃至三
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悉皆清净身心寂灭成
阿罗汉我是如来众中纲纪亲印我心持戒修身众
推为上佛问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
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

【优波离此云上首或云近执随佛踰城处处说是
阐陀今优波离叙此缘起恐是随机不同示现各
别也境通别者分别违顺俱非诸触通名身识今
持戒检身别缘违情之境言三千威仪者行住坐
卧各二百五十戒共成一千以对三聚即成三千
言八万微细者以三千威仪历身口七支共成二
万一千约贪分瞋分痴分等分烦恼以论对治故
有八万四千今特举大数耳言性业者无论受与
卷五 第 306c 页 X13-0306.png
不受犯之法尔有罪如杀盗邪淫妄语等是也言
遮业者佛为行人既遮制后犯则有罪如饮酒及
非时食等是也观盈缩者通途观于身识例如眼
识中说别就持戒论于观门若依此戒灭恶生善
次第成就定共道共即藏教意恶既性空善亦非
有所持如幻能持亦然是通教意于一戒品出生
十界种种因果是别教意戒为法界一切法趣戒
是趣不过即圆教意也證本迹者执身是律仪戒
执心是定共道共戒迹在藏教而身心一切通利
则密悟如来藏性所谓清净法身常住真心矣。

六目连观意识。】

「大目犍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于路
乞食逢遇优楼频螺伽耶那提三迦叶波宣说如来
因缘深义我顿发心得大通达如来惠我袈娑著身
须发自落我游十方得无挂碍神通发明推为无上
成阿罗汉宁唯世尊十方如来叹我神力圆明清净
自在无畏佛问圆通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
久成清莹斯为第一。」

【优楼频螺此云木瓜癃伽耶山名亦城名此云象
头那提河名兄弟三人皆先事火后受佛化为常
随众者也境通别者善识恶识及无记识或缘过
去或缘现在未来或缘现量或缘比量非量随其
所起介尔之心皆得为所观境是名为别今但云
旋湛其境通也观盈缩者观此意识是因缘所生
卷五 第 307a 页 X13-0307.png
无常无我即藏教意观此意识不自生不他生不
共生不无因生因缘即空是通教意观此意识因
缘假名能成十界种种因果是别教意观此意识
本如来藏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
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即圆
教意也證本迹者我顿发心得大通达谓了知正
因缘境不随分别邪见发得本有无漏真明迹在
通教见地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性照彻无
碍成阿罗汉迹在巳办而圆明清净自在无畏是
密入藏性也如澄浊流久成清莹者以五叠浑浊
唯是五阴五阴根由唯是妄想故此第六意识名
为功首罪魁是故二十五种圆通所观之境虽别
能观之智是同若不依此第六识心以为妙观察
智何由成办大菩提果当知澄浊成清此为关要
所以圆顿止观立此为境名为去丈就尺去尺就
寸譬如伐树得根灸病得穴也而后世漫言首破
六识是误认缘影以为六识岂知性识明知觉明
真识全妄即真者耶。
四观七大为七初火头观
火大(至)七势至观根大。
今初。】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
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有佛出世名曰空王
说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煖气
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从是诸佛皆呼召我
名为火头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心发大愿
卷五 第 307b 页 X13-0307.png
诸佛成道我为力士亲伏魔怨佛问圆通我以谛观
身心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销生大宝𦦨登无上觉
斯为第一。」

【七大之首应先地大今先火大亦为对治生死根
本故也乌刍瑟摩此云火头境通别者十法界内
火外火通名火大今观凡夫身内淫火此境别也
观盈缩者观此淫火苦恼不净是藏教意观此淫
火缘生即空是通教意观此淫火因缘假名能成
十界诸因果法是别教意观此淫火即如来藏性
火真空性空真火随心应量循业发现是圆教意
也證本迹者火光三昧成阿罗汉是通教体法观
门心发大愿则接入四教矣。
二持地观地大。】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
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我为比丘常于一切要路津口
田地险隘有不如法妨损车马我皆平填或作桥梁
或负沙土如是勤苦经无量佛出现于世或有众生
于阛阓处要人擎物我先为擎至其所诣放物即行
不取其直毗舍浮佛现在世时世多饥荒我为负人
无问远近唯取一钱或有车牛被于泥溺我有神力
为其推轮拔其苦恼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
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
一切皆平我即心开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
等无差别微尘自性不相触摩乃至刀兵亦无所触
我于法性悟无生忍成阿罗汉回心今入菩萨位中
卷五 第 307c 页 X13-0307.png
(但)闻诸(十方)如来(有)(说)妙莲华佛知见地(者)(即)
(往)證明而为上首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
无差别本如来藏虚妄发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斯
为第一。」

【毗舍浮此云遍一切自在乃庄严劫最后佛也境
通别者内色外色通名地大今初以平地为行别
在外色后悟当平心地则内外不二也观盈缩者
观地无常无我等是藏教意观地即空是通教意
观地十界假名无量是别教意观地即如来藏性
色真空性空真色等是圆教意證本迹者初是藏
教事度后乃圆悟藏性而云成阿罗汉回心今入
菩萨位者只是粗垢先落心不取證意耳。
三月
光观水大。】

「月光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
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为水天教诸菩萨修习水观
入三摩地观于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如是穷尽
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复水性一同见水身中
与世界外浮幢王刹诸香水海等无差别我于是时
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无身当为比丘室中安禅
我有弟子窥窗观室唯见清水遍在室中了无所见
童稚无知取一瓦砾投于水内激水作声顾盻而去
我出定后顿觉心痛如舍利弗遭违害鬼我自思惟
今我巳得阿罗汉道久离病缘云何今日忽生心痛
将无退失尔时童子捷来我前说如上事我则告言
卷五 第 308a 页 X13-0308.png
汝更见水可即开门入此水中除去瓦砾童子奉教
后入定时还复见水瓦砾宛然开门除去我后出定
身质如初逢无量佛如是至于山海自在通王如来
方得亡身与十方界诸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无别
今于如来得童真名预菩萨会佛问圆通我以水性
一味流通得无生忍圆满菩提斯为第一。」

【境通别者内水外水各可别观今观身中水性及
香水海其境通也观盈缩如地大中说證本迹者
初成此观即圆初信至七信位或是别七住位所
谓但破见思未破无明虽得六销犹未亡一故云
但见其水未得无身此即以彼清水三昧而为其
身不同凡夫有我身见也阿罗汉道约圆七信或
别七住对藏通而言之罗汉但有四大不调外感
之病无有匆然意外之病故云久离病缘方得亡
身等者證圆初住了知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水与
瓦砾皆如来藏但发俱现唯海唯山故云一味流
通也。
四琉璃光观风大。】

「琉离光法王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
往昔经恒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声开示菩萨本觉
妙明(元无动静)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不过)是妄缘风力所
转我于尔时观界安立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
念诸动无二等无差别我时觉了此群动性来无所
从去无所至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如是乃
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内所有众生如一器中贮百蚊
卷五 第 308b 页 X13-0308.png
蚋啾啾乱鸣于分寸中鼓发狂闹逢佛未几得无生
忍尔时心开乃见东方不动佛国为法王子事十方
佛身心发光洞彻无碍佛问圆通我以观察风力无
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传一妙心斯为第
一。」

【境通别者内风外风各可别观今通以诸动为所
观也观盈缩亦如地大中说證则本迹俱圆言来
无所从去无所至者所谓风大即如来藏性真常
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也东方为群动
之首而有不动佛国正表动即非动此动而常寂
之理乃诸佛所传心法也。
五虚空藏观空大。】

「虚空藏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与如
(昔在)定光佛所(即巳)得无边身尔时手执四大宝珠照
明十方微尘佛刹化成虚空又于自心现大圆镜内
放十种微妙宝光流灌十方尽虚空际诸幢王刹来
入镜内涉入我身身同虚空不相妨碍身能善入微
尘国土广行佛事得大随顺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
大无依(不过皆是)妄想生灭(均与)虚空无二(而一切)佛国本同
于同发明得无生忍佛问圆通我以观察虚空无边
入三摩地妙力圆明斯为第一。」

【此亦先叙果上胜德次此大神力下方说修證本
因也四大宝珠即是观四大之妙智照明佛刹化
戒虚空即是了知性色真空性火真空等也现大
圆镜即是观空大之妙智放十宝光流灌空际即
卷五 第 308c 页 X13-0308.png
是了知性空真色性空真火等具足十界随缘之
用也诸幢王刹来入镜内乃至不相妨碍一含一
切一切入一也身能善入乃至得大随顺一切含
一一入一切也得无边身是證法身体大四珠圆
镜是表般若相大身土互入是明解脱用大境通
别者内空外空皆可别观今通观也观盈缩者灭
色空是藏教意即色空是通教意出二边空是别
教意性觉真空性空真觉是圆教意證则本迹俱
圆。
六弥勒观识大。】

「弥勒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
经微尘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从彼佛而得出
家心重世名好游族姓尔时世尊教我修习唯心识
定入三摩地历劫巳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求世名
心歇灭无有至然灯佛出现于世我乃得成无上妙
圆识心三昧乃至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
心变化所现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识故识性流出无
量如来今得授记次补佛处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
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
无生忍斯为第一。」

【弥勒此云慈氏名阿逸多此云无能胜即当来龙
华教主也境通别者六种转识各可别观如前六
识圆通所明第八藏识初心决不能观以其行相
难了知故今云修习唯心识定通以六识为所观
境兼复进观八识盖由不达现前所缘六尘唯是
卷五 第 309a 页 X13-0309.png
六识自家相分妄于心外取境所以心重世名好
游族姓今令谛观眼所缘缘决定不离眼识乃至
意所缘缘决定不离意识次观根身器界诸本质
境亦决不离根本藏识则识心之外更无少许实
法可得何所可重何所可好故得求世名心歇灭
无有也观盈缩者观六种识皆是因缘所生无常
无我即藏教意缘生即空是通教意依根本识出
生十界染净因果即别教意六识皆如来藏如来
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含
吐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故有十界染净诸识
不同一一识性还复互遍互具不可思识是圆教
意也證本迹者初修此定迹在别教得成无上妙
圆识心三昧即是初欢喜地通达之位此则證道
同圆是故了知一切唯识乃至四土三身皆是识
性变化流出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互摄互含
不可思议有云只须消归自巳不必以他佛他土
为言者未达自他不二之体故也圆成实者了知
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如了绳即麻依他
执者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
与闻见如麻上见绳遍计执者以攀缘心而为自
性妄计实我实法如绳上计蛇今既识心圆明入
圆成实则依他遍计二执不期远离而自远离矣。

七势至观根大。】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
卷五 第 309b 页 X13-0309.png
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
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
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
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
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
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
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斯为第一。」

【七大次第先根后识今识大后方明根大者以此
念佛三昧亦逗此方机宜末世众生须依念佛得
度又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名为三昧中
王能摄一切三昧故也十六观经云但见此菩萨
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是故号
此菩萨名无边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
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释此圆通亦
为三意一明境通别者别则随举一根皆得为所
观境如那律等五人及下文观音大士是也今云
都摄六根其境则通依此六根而修念佛三昧复
有三种不同一者惟念自佛二者惟念他佛三者
自他但念若惟念自佛则与二十四种圆通是同
卷五 第 309c 页 X13-0309.png
惟须一重能所所谓以六根为所观以妙观察智
相应心品为能观如央掘经云所谓彼眼根于诸
如来常具足无灭修了了分明见乃至彼意根于
诸如来常具足无灭修了了分明知等此则该摄
一切诸教一切禅宗直指法门罄无不尽也若惟
念他佛则与二十四种圆通有别须知两重能所
所谓妙观察智为能观六根为所观六根为能念
诸佛果德为所念由第六识夹持六根专注佛境
俾眼所见无非佛色耳所闻无非佛声鼻所嗅无
非佛香舌所宣无非佛号身所对无非佛境意所
缘无非佛法此则该摄弥陀药师上生等经及莲
社事想法门罄无不尽也若自他俱念则与二十
四圣圆通同而复别先须开圆顿解了知心佛众
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乃托他佛以显本性
故应佛显知本性明托外义成唯心观立此则开
圆解处与诸圣同托他佛处与诸圣异十六观经
所谓胜异方便今文所谓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由
其方便最为胜异故更不假馀方便也二明观盈
缩者通途教观具如前文五根中说今明念佛三
昧亦有四教不同一一教中亦复各有念自念他
自他俱念三种差别藏教三者观此六根无我我
所證入灭谛涅槃名念自佛以此六根缘佛三十
二相八十种好灭罪生福成出世因名念他佛缘
想佛境摄我六根为欲净诸戒品生定发慧现證
卷五 第 310a 页 X13-0310.png
果故名自他俱念也通教三者观此六根当体即
空非灭故空名念自佛六根如幻佛身亦然以如
幻根缘如幻佛灭如幻罪生如幻福乃至得證如
幻涅槃名念他佛所念能念无二幻故托如幻境
成如幻观名自他俱念也别教三者观此六根依
无明有断无明故九界六根得灭佛界六根得成
名念自佛正因佛性虽复理同我无缘了诸佛巳
具缘念诸佛果中胜德不生疲厌名念他佛我与
诸佛三因平等诸佛圆證我今在迷先念化身佛
助我缘因次念报身佛助我了因后念法身佛显
我正因名自他俱念也圆教三者六根皆如来藏
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如一见根见周法
界闻嗅觉知亦复如是妙德莹然周遍法界是念
自佛观一佛身即是一切诸佛之身观一相好即
是一切相好之海称一佛名即是一切诸佛之名
观一法门即是一切微妙法门观于佛土一尘一
法即是一切诸尘诸法见一色身即是圆见法报
化身瞻一影像即是如来三身实相名念他佛诸
佛乃众生心内之佛众生乃诸佛心内众生观身
实相观佛亦然全繇性具三德成彼诸佛果上三
身观彼诸佛果上三身即发自心本有三智名自
他俱念也三明證本迹者自行则本迹俱圆化他
则四教俱用还须先约三种念佛以释今文次明
四种净土以彰能摄约念他佛释今文者一专为
卷五 第 310b 页 X13-0310.png
忆即指十方如来一人专忘即指迷倒众生佛常
逢见众生众生常不逢见诸佛故云若逢不逢或
见非见次喻佛忆众生更与寻常忆念不同直如
慈母忆子子今忆母亦须如母忆子方得历生不
相违远忆者恒审思量念者注心一境忆念若深
则有现前即见佛者如远公三见圣相之类是也
亦有当来乃见佛者如临终佛迎乃至华开见佛
之类是也不惟得见果佛亦去果佛不远如经所
明不退菩提多有一生补处是也不假方便谓即
以念佛为第一胜异方便非馀一切方便所可及
也香喻诸佛果德染香人身有香气等喻揽果成
因因能克果也约念自佛释今文者一专为忆以
喻本觉之性随诸众生流转五道不相暂离一人
专忘以喻始觉在无明时念念背觉合尘始本不
离故若逢始本不合故不逢本即在始故或见始
恒迷本故非见也十方如来即指众生本觉之性
元自竖穷横遍能生始觉喻之如母始觉在无明
时全体从本觉起而违背本觉喻以如子逃逝也
现前见佛是圆初住亲见本觉法身当来见佛是
圆五品六根相似见于本觉去佛不远谓去自心
妙觉极果不远不假方便谓不假诸馀方便非谓
念自心佛不是胜妙方便也香喻本觉理性染香
人身有香气喻无明熏变成始觉也约自他俱念
例此可知次明四种净土以彰能摄者所谓凡圣
卷五 第 310c 页 X13-0310.png
同居净土方便有馀净土实报无障碍净土常寂
光净土也今以藏通二教念他佛念自他佛二种
三昧摄归同居方便二种净土谓藏七贤通乾慧
性地皆归同居净藏四果通见地巳上皆归方便
净也以别教二种念佛三昧摄归同居方便实报
三种净土十信位归同居净十住十行十回向位
归方便净十地證道同圆由念他佛之力归实报
净也以圆教二种念佛三昧摄归四种净土五品
位归同居净十信位归方便净初住去归实报净
亦复分證寂光妙觉位归于究竟寂光净也若夫
单念自佛则通教巳办地上能归方便净土乾慧
性地不能归同居净土藏教一总不能圆教能归
实报寂光二种净土别教不能又圆教但念自佛
者但能竖入上三净土不能横超西方净土又单
念自佛则是诸圣所同不显此门独妙又单被四
教利根不能普被四教三根故非势至化他之本
旨也问曰但念他佛得非心外取境耶答曰圆人
炽然但念他佛了知他佛不离自心权乘纵未了
达自心究竟心外决无别佛故此念佛三昧若迷
若悟皆可共遵迷者遵之则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悟者遵之则自他不二始觉合本矣名为三昧中
王不亦宜乎。】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第五文句
卷五 第 311a 页 X13-03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