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序分 第 220b 页
No. 28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
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一文句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经
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 文句
明菩萨比丘温陵道昉 参订
经题具如玄义中说今更略提纲要此经以人法
为名谓此大佛顶法非因非果一切因果无不依
之如来果人以此为密因故若修若證无非了义
而果彻因源诸菩萨因人亦以此具足万行故根
尘识大一切皆得毕竟坚固而因该果海也如来
藏妙真如性为体由法法皆如来藏故称为大佛
顶也不生不灭因果为宗因果皆不生灭故称密
因也离爱得脱为用永离诸爱究竟解脱故号首
楞严也生酥毒发为教相此是方等部中圆顿味
也。
将释经文大分为三初从如是我闻至归来佛
所是序分次从阿难见佛至第十卷知有涅槃不
恋三界是正宗分后从阿难若复有人至终是流
通分。
初序分 第 220c 页 X13-0220.png
* 初序分
【二初通序二别序。
初通序者證信序也
诸经同有故名为通以此六义證成可信故名證
信六义者如是二字显所信法体成就我闻二字
显能闻成就一时二字显机感成就佛字显说法
主成就在室罗筏城等显所依说法处成就与大
比丘以下具列常随云集两类显同闻众成就今
恐割裂经文不便句读总科为二一标闻说时处
二引大众同闻。
一标闻说时处所闻即法体能
闻即我所说亦即法体能说即佛也时处可知。】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
【如是者指法之辞通指下文十卷文义而言亦是
信顺之义大凡信者则谓是事如是不信者则谓
是事不如是今言如是即显信顺也我者阿难自
称此非外道妄计之我亦非凡夫妄执之我乃深
达八自在我非我非无我而随世假名称为我也
闻者耳根发耳识能达音声现量体性也一时者
机应相符说听终竟总名一时佛者自觉觉他觉
行圆满即是娑婆教主释迦牟尼在者示迹此间
行住坐卧总名为在室罗筏城或云舍卫梵音楚
夏之别此翻丰德亦翻闻物亦翻好道即憍萨罗
国之城名也祇桓者本是祇陀太子之园梵语祇
陀此云战胜精舍者给孤独居士为佛及僧所构
精修梵行之处也。
然此五事證信一往虽通而
所序各别所谓如是法异我闻闻异一时时异乃
初序分 第 221a 页 X13-0221.png
至能住所住各异若不稍为发明安知其为此经
通序且文旨既泛将何以为随文入观之阶故今
不敢避繁一一皆作约教观心二释初约教释如
是者若言俗谛中有文字真谛则无文字阿难传
佛俗谛文字与佛说不异故名为如因此俗谛文
字会真谛理故名为是此三藏经初明如是也若
言佛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空色无二无别
空色不异为如即事而真为是阿难传佛文不异
为如能诠即所诠为是此通教经初明如是也若
言佛明生死是有边涅槃是无边出生死有边入
涅槃无边出涅槃无边入于中道阿难传此出有
入无出无入中之法与佛说无异名如从浅至深
无非曰是此别教经初明如是也若言佛明生死
即涅槃亦即中道况复涅槃宁非中道真如法界
实性实际遍一切处无非佛法阿难传此与佛说
无异故名为如如如不动故名为是此圆教经初
明如是也今经阴入处界皆如来藏性真圆融本
无生灭的是圆教如是而三卷中云此法亦缘非
得法性者不过因当机迷重聊借三藏中义还破
三藏中习正所谓弹偏斥小义也观心释如是者
观心惟是生灭审谛不谬为如破除生灭会于真
谛名是折空意也观心生灭无性为如了达当体
无生为是体空意也观心中道不变名如永舍二
边名是次第意也观心全体法界名如即边即中
初序分 第 221b 页 X13-0221.png
名是一心意也次约教释我者若言凡夫有三种
我谓我见我慢及名字我学人无我见惟二种我
无学并无我慢惟名字我今阿难是学人无邪我
能伏慢我但随世名字称我无咎此三藏意也若
云四句称我皆随邪见佛正法中无我谁闻此通
教意也若云阿难多闻士知我无我而不二双分
别我无我此别教意也若云阿难知我无我而不
二方便为侍者传持如来无碍智慧以自在音声
传权传实无所不可此圆教意也今经如来藏性
三义圆融非我即我离即离非是即非即的是圆
教真我意也观心释我者观一念心属因缘所生
是假名我观心即空是我无我观心即假是分别
我与非我观心即中是真妙我次约教释闻者有
闻闻有闻不闻有不闻闻有不闻不闻闻闻者耳
根不坏声在可闻处作心欲闻众缘和合故有闻
藏教意也闻不闻者随世俗说假名为闻第一义
中无声无字安有能闻所闻通教意也不闻闻者
妙性本自离名绝相依假名分别则有闻与不闻
别教意也不闻不闻者性既离名绝相则一切根
尘无不当体离名绝相此经明七大一一清净本
然周遍法界圆教意也观心释闻者观因缘所生
法是观闻闻观因缘即空是观闻不闻观因缘即
空即假是观不闻闻观因缘即空即假即中是观
不闻不闻次约教释一时者时无实法依色心相
初序分 第 221c 页 X13-0221.png
续分位则有长短劫数不同藏教意也一念不生
三际叵得通教意也于一无住法性分别世界劫
数无量差别别教意也十世古今始终不离当念
一念普观无量劫无去无来亦无住圆教意也又
见谛巳上无学巳下名一时藏教也三乘同入第
一义名一时通教也登地巳上名一时别教也初
发心时便成正觉名一时圆教也今经不历僧祇
获法身狂心顿歇歇即菩提是圆教一时观心释
一时者观心因缘生法是假名时观心即空是不
可得时观心即假是分别种种时观心即中是不
思议时次约教释佛者梵语佛陀此云觉者知者
若言菩提树下三十四心断结正习俱尽既自觉
悟生灭四谛亦以生灭四谛觉他即藏教佛相若
言正使先断今机缘熟时于道树下以一念相应
慧断馀残习现带劣胜应身转无生四谛法轮者
即通佛自觉觉他相若言次第断尽三惑坐莲华
台藏世界转无量四谛法轮者即别佛自觉觉他
相若言一心圆断三惑至于究竟證不可思议法
身而能示现一切佛身一一身相同于虚空不可
思议能转无作四谛法轮亦能方便转前三教法
轮者即圆佛自觉觉他相今经云我以妙明不灭
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炤法界是
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
等当知的是圆教佛相观心释佛者观心因缘生
初序分 第 222a 页 X13-0222.png
法是藏佛观心因缘即空是通佛观心因缘先空
次假后中是别佛观心因缘即空假中是圆佛也
次约教释在者行住坐卧通名为在在即是住住
即摄馀三仪今当以住释在复有两番能住所住
佛为能住天住梵住圣住佛住等法为所住又法
为能住精舍为所住也十善名天住是天道因故
慈悲喜舍名梵住是梵天因故三三昧名圣住是
出世法故首楞严三昧名佛住是无上法故若言
从折空观发真无漏住有馀涅槃示迹人间以十
善四等应世间机以三三昧应出世机者是藏教
佛住若言从体空观发真无漏住有馀涅槃示迹
人间亦以天梵二住应世间机以圣住应出世机
者是通佛住若言从次第三观住三德秘藏示迹
人间遍用四种住应世出世机者是别佛住若言
从一心三观住三德秘藏示迹人间亦遍用四住
应世出世机而能住四法所住诸处一一无非三
德秘藏者即圆佛住今经云于一毛端现宝王刹
坐微尘里转大法轮的是圆教佛住也观心释住
者观住于境或住无常境住即假即中即空等境
以无住法住于境中故名为在次约教释室罗筏
城祇恒精舍者若见此处土砂草木石壁是藏教
境若见此处清净七宝庄严是通教境若见此处
即华藏世界是别教境若见此处即不可思议诸
佛境界是圆教境今经云一切众生为物所转故
初序分 第 222b 页 X13-0222.png
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
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当知此
处即常寂光而随机所见自成差别耳观心释城
舍者涅槃名城慈悲名舍观思议十二因缘灭住
真谛城入生缘慈悲舍藏教也观思议十二因缘
不生不灭住真谛城入生缘法缘慈悲舍通教也
观不思议十二因缘灭住中道涅槃城入生缘法
缘无缘次第三慈悲舍别教也观不思议十二因
缘不生不灭住中道涅槃城入一心三缘大慈悲
舍圆教也若不约教安知全事即理若不观心安
知全性成修读者幸深思之。
二引大众同闻复
为三初声闻众二缘觉众三菩萨众声闻是常随
众馀二皆云集众也。
初声闻众又为三初示类
标数二显位叹德三列上首名。
初示类标数大
比丘是示类千二百五十人是标数也。】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与者共义释论以七一解共谓一时一处一戒一
心一见一道一解脱也大者梵语摩诃具大多胜
三义器量尊重为天王等大人所敬故言大遍知
内外经书故言多超出九十五种外道故言胜今
称为大即摄多胜二义比丘含三义一怖魔二破
恶三乞士或翻除馑怖魔者魔王居第六天统摄
欲界贪恋尘劳恐人修道出其境界若正法住世
时有信心男子六根具足年满二十无十三重难
初序分 第 222c 页 X13-0222.png
亦无十六轻遮得三师七證或边地中得三师二
證如法秉受比丘戒法正登坛白四羯磨巳竟名
为得式成比丘性入僧宝数中尔时地行罗刹高
声唱善此间有善男子如法出家当使诸天增盛
修罗减损于是空行夜叉闻之亦出大声唱善声
至四王天中天复出声唱善声传忉利乃至夜摩
兜率化乐他化展转传至梵天魔王于宫中闻此
唱声生大愁怖故名怖魔破恶者出家持戒则因
戒生定因定发慧破除身口七支破除三界见思
诸恶也乞士者既出家巳永离四种邪命乞食以
资身命永舍一切邪法乞法以资慧命也四种邪
命者一仰口食谓仰观星宿推步盈虚以此求食
二下口食谓种植田园三方口谓食于谒四方结
交豪贵四维口食谓商贾货殖此之四事在家人
得为之出家所不应为故皆永离也邪法者邪戒
邪定邪慧邪戒即牛狗等戒乃至诸天诸仙一切
禁戒不能出生死者邪定即凡夫外道依欣厌心
所修十二门禅邪慧即有无二见十六知见六十
二见百八见等今皆永舍惟求增上戒学增上心
学增上慧学故名乞士也除馑者清净持戒能为
人世福田能作清净法施除一切众生无福无慧
二种馑也众者梵语僧伽此云和合众和合有二
义一理和谓同證择灭无为二事和谓戒和同修
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
初序分 第 223a 页 X13-0223.png
悦众者四人以上之称一比丘不名僧二三比丘
亦不名僧四比丘同住能作一切如法僧事惟除
自恣授具出罪三种羯磨若五比丘同住即可自
恣亦可于边方授具若十比丘同住则五天竺国
便可授具乃至二十比丘同住则一切羯磨可作
故名和合众也千二百五十人者佛初成道先度
鹿苑五人次度耶舍等五十人次度三迦叶波千
人次度舍利弗目连等二百人此千二百五十五
人感佛深恩为常随众今但举大数也俱者师资
常尔相随事和无别众法和无别理也。
再作约
教观心二释初约教释与者藏教一七一通教二
七一别教无量七一圆教一七一大多胜者藏教
如前说又大力罗汉所敬故名大遍知生灭即无
生灭故名多胜三藏四门故名胜即通教义也又
体法大力罗汉所敬故名大恒沙佛法皆知故名
多胜二乘人故名胜即别教义也又诸大菩萨所
敬故名大法界不可量法悉知故名多胜诸菩萨
故名胜即今经圆教义也藏教比丘如前说又乞
士者历缘求真破恶者破障理惑怖魔者以即空
观破四种魔除馑者除析法馑即通教义也又乞
士者历三谛求理破恶者除通别二惑怖魔者破
界内界外八魔除馑者除偏空馑即别教义也又
乞士者即阴入处界七大求如来藏性破恶者达
狂歇即菩提怖魔者当处禅那觉悟无惑知魔界
初序分 第 223b 页 X13-0223.png
如即佛界如除馑者除但中不具诸法馑即今经
圆教义也僧有四种一无渐僧谓破戒者二哑羊
僧谓愚痴不解法律三清净僧谓七方便人四真
实僧谓四向四果今非前三种但是真实僧藏教
义也又见地以上名真实僧通教义也又欢喜地
以上名真实僧别教义也又发心住以上名真实
僧圆教义也观心释者心王为师诸心心所为弟
子众一念妙观是名佛诸心心所和合随成妙观
是名与大比丘众若干人俱也约四教明观可知。
二显位叹德大阿罗汉句是显位佛子下十二
句是叹德也。】
「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
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
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
【无漏者无欲漏无有漏无无明漏诸惑断尽也大
亦具大多胜三义如前说阿罗汉含三义一应供
义即乞士果二杀贼义即破恶果三无生义即怖
魔果当知比丘三义通于因果此三唯在果也又
罗汉有三种修性念处断见思惑但得漏尽不具
诸通名慧解脱人修共念处断惑證真具足三明
六通及八解脱名俱解脱人修缘念处断惑證真
具足通明解脱兼发四无碍辩名无碍解脱人今
是无碍解脱故称大也约教者藏通如上说又无
见思漏无尘沙漏无住地无明漏应受人天二乘
初序分 第 223c 页 X13-0223.png
供养杀见思尘沙无明之贼无分段变易二种生
死即别教义又一心中圆尽诸漏应受九界供养
烦恼即菩提名杀贼生死即涅槃名无生即圆教
义也观心者观心即空无见思漏观心即假无尘
沙漏观心即中无无明漏观一心具十法界是应
供观心烦恼即菩提是杀贼观心生死即涅槃是
无生也佛子以下有十二句总别叹德佛子住持
善超诸有是总叹戒慧二德能于国土下十句是
别叹戒慧也佛子者从佛口生从法化生故名佛
子若言二乘断惑證真是佛真子菩萨伏惑未断
子义则疏是藏教义若言三乘皆断惑而二乘无
大悲心子义则弱菩萨大悲增上能绍佛种子义
则强是通教义若言菩萨遍行诸佛所有道法名
为佛子二乘自度如客作贱人是别教义若言初
发菩提之心即是佛种如轮王太子初入胎时即
圣王种是圆教义也住者安住不动持者任持不
失若言住木叉戒持生灭四谛法轮即藏教义若
言住真谛戒持无生四谛法轮即通教义若言住
三聚戒持无量四谛法轮即别教义若言住一心
无上妙戒持无作四谛法轮即圆教义若言非非
想处报尽还堕不名善超出三界狱乃名善超即
藏教义若言畏三界为实有虽超不善知三界即
空乃名善超即通教义若言不惟超同居三有亦
超方便三有亦超实报三有故名为善即别教义
初序分 第 224a 页 X13-0224.png
若言三土皆即是常寂光非超非不超而论于超
故名为善即圆教义也观心者若观心因缘所生
是藏教佛子住木叉戒持生灭四谛法轮超三界
狱若观心因缘即空是通教佛子住真谛戒持无
生法轮即三界而超三界若观心因缘先空次假
后中是别教佛子住三聚戒持无量法轮次第超
于三土若观心因缘即空假中是圆教佛子住无
上戒持无作法轮圆超诸有也次能于国土成就
威仪是别叹戒德从佛转轮妙堪遗嘱是别叹慧
德严净毗尼弘范三界是广叹成就威仪德谓不
惟成一国威仪乃遍为师范于三界也应身无量
度脱众生是广叹从佛转轮德谓不惟从一化佛
转轮乃同佛应身无量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是
广叹妙堪遗嘱德谓不惟护持正法像法乃悲愿
尽于未来也约教者若但指五天竺国为国土指
别解脱戒为威仪指生灭无生四谛为轮指同居
为三界指百亿为无量等即藏通义若遍指华藏
为国土指三聚为威仪指无量无作四谛为轮指
四土为三界指横遍为无量等即别圆义观心者
若观心因缘生法成就同居国土威仪从劣应佛
转生灭轮弘范同居三界乃至拔济未来越同居
尘累若观心因缘即空成就同居方便二种国土
威仪从胜劣应佛转无生轮弘范同居方便二种
三界乃至拔济未来越二土尘累若观心因缘即
初序分 第 224b 页 X13-0224.png
空即假成就同居方便实报三种国土威仪从胜
应佛转无量轮弘范三种三界乃至拔济未来越
三土尘累若观心因缘即空假中成就同居方便
实报寂光四种国土威仪从法报佛转无作轮弘
范四种三界乃至拔济未来越四土尘累问曰寂
光安得更有尘累答曰此约分證寂光言也问曰
佛子有无量德何意偏叹戒慧二种答曰德虽无
量戒定慧三摄无不尽此经首标大定之名曰大
佛顶首楞严王乃取正因理性以为定体而此定
体虽复含灵本具全赖缘了有功正因方显故第
四卷云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
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
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夫菩
提胜净明心即是大佛顶首楞严王所谓正因理
性之体故曰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也而不随分别
全是了因慧心即今所叹慧德三缘断故全是缘
因善心即今所叹戒德也且此经始自徵心辨见
中历阴入处界后彰七大圆融无非开此圆解以
为入流之本次则申之以四种清净明诲示之以
诵咒结坛轨式无非扶此戒法以为正修之助正
助合行方成三渐次行方可历于五十五位真菩
提路而登妙觉当知所历之位从始至终一一无
非理性本体能历之行从浅至深一一无非缘了
二功仍恐疏于戒者纵有空解不免沉坠故借善
初序分 第 224c 页 X13-0224.png
星宝莲以为问端遂复精研七趣方知若无真戒
决无真慧盖无木叉戒不免三恶无禅戒不免欲
有无无漏戒不免色无色有安得出世智慧也又
恐疏于慧者纵有戒善不免迷惑故借无闻比丘
以为言端遂复详辨五魔方知若无真慧并无真
戒盖无真谛慧故木叉戒可破而成魔侣无中谛
慧故菩提心戒可破而成声闻缘觉安得三聚净
戒也故阿含云由戒净故慧净由慧净故戒净如
两手互洗不容先后宁惟藏教为然当知通别圆
教所有修行要法总莫过于此矣又此戒慧即涅
槃所谓戒乘若戒乘俱缓永在三涂若戒急乘缓
虽在人天无由出世若乘急戒缓虽获出世要经
三恶惟乘戒俱急方可坐进斯道今经首叹戒慧
二德深有由也。
三列上首名。】
「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
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大智者声闻众中智慧第一也舍利此云鹙鹭尊
者之母明目似之故以为名弗者子也即是从母
立称正名优波提舍摩诃目犍连此云大采菽氏
尊者姓也名拘律陀西域树名祷此树神而生故
以为名神通第一摩诃拘絺罗此云大膝即舍利
弗之母舅亦号长爪梵志论议第一富楼那此云
满是其父名弥多罗尼此云慈是其母名双标父
母以名其子故称为满慈子说法第一须菩提此
初序分 第 225a 页 X13-0225.png
云空生亦云善现亦云善吉解空第一优波尼沙
陀此云尘性空为上首者于佛是第子于千二百
五十人则是师表也约教者析法智体法智次第
三智一心三智乃至灭色空即色空离二边空不
思议空等观心者观心因缘生法是析法智乃至
灭色空观心因缘即空是体法智乃至是即色空
观心因缘先空次假后中是次第三智乃至是离
二边空观心因缘即空假中是一心三智乃至是
不思议空馀可例知不复委说。
二缘觉众。】
「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属诸比丘
休夏自恣。」
【辟支有二种一者出无佛世自悟无生名为独觉
二者出有佛世秉因缘教修行得道名为缘觉今
即缘觉众也无学者所作巳办之称初心者发意
修缘生观即是有学人也约教者悟生灭思议十
二因缘即藏教辟支悟不生灭思议十二因缘即
通教辟支悟生灭不思议十二因缘即别教辟支
悟不生灭不思议十二因缘即圆教辟支也观心
可知属者遇也休夏者三月夏安居巳竟也自恣
者僧中作自恣羯磨各各陈白互求说罪悔过也
其法在百一羯磨中未受比丘戒者不宜预知巳
受比丘戒者必应习学兹不具述此二句正明辟
支来集之故亦为下文菩萨咨决心疑之由文可
两属就便属上。
三菩萨众为二初夏终时集二
初序分 第 225b 页 X13-0225.png
闻音远集。
初夏终时集。】
「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即时如来
敷座晏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
【此正承上属诸比丘休夏自咨之时故不惟辟支
咸集而十方菩萨亦皆乘此咨决心疑也菩萨约
教可知不复更出慈严者佛之慈悲如母威严如
父也密义者密妙之义所谓三德秘藏又未经法
华开显且令一类大机密默先得共益即所谓秘
密教也深奥即秘密义明非浅露之说此文虽属
通序巳与诸经不同大似欲说法华先说无量义
也。
二闻音远集。】
「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
而为上首。」
【迦陵频伽鸟名音声最妙以喻佛说法音更加以
仙字者意显佛之妙音仅用迦陵固不足以喻之
仅用仙字亦不足以喻之也又佛名大觉金仙故
称仙音佛之音声称性周遍铁围诸山所不能障
但有缘者皆得共闻今欲觉悟诸菩萨故所以遍
至十方界也文殊师利此云妙吉祥亦云妙德正
表众生根本实智故下文将咒往护选择圆通请
结经名莫不由之前舍利弗表于权智权实二智
是自利利他之本故并为二处上首也通序竟。
二别序者发起序也诸经各各不同故名为别以
此因缘深发大教故名发起分文为二初示堕因
初序分 第 225c 页 X13-0225.png
缘二神咒护摄。
初中三初佛僧应供二阿难等
乞三淫室误堕。
初佛僧应供。】
「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
来广设珍羞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城中复
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佛敕文殊分领菩
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
【波斯匿此云月光与佛同时降生父王见诸光明
祥瑞谓是其子福力所致故以命名亦翻胜军即
舍卫国王也讳日者父死之日人子所不忍言故
名讳日掖者宫中左右名为掖庭馀如文。
二阿
难等乞。】
「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
及阿阇梨途中独归其日无供即时阿难执持应器
于所游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
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栴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
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阿难巳知如来世尊
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钦仰如来
开阐无遮度诸疑谤经彼城隍徐步郭门严整威仪
肃恭斋法。」
【阿难此云庆喜白饭王子佛之堂弟成道日生故
名庆喜也别请者请有二种一僧次请二别请也
大乘律中戒受别请戒别请僧毗尼藏中不一向
戒于受别请除病时行时作衣施衣等时无犯于
别请僧但令僧次通请一人馀皆别请无犯今时
初序分 第 226a 页 X13-0226.png
值自恣即是施衣时到故阿难得受别请而远游
未还也遑及也不遑者但是先巳出界今犹未及
归僧伽蓝故不预众僧受供之次或是受一日法
乃至受七日法而去皆不可知断断不可作破夏
解以备考律中阿难无破夏事故也上座者梵名
悉替那此有三种一生年上座戒腊最高二福德
上座大福大慧众所推敬三法性上座谓阿罗汉
阿阇梨此云轨范师共有五种一出家阿阇梨授
沙弥十戒法者是二教授阿阇梨受具时屏处问
遮难及教令乞戒者是三羯磨阿阇梨受具时当
坛白四羯磨者是四依止阿阇梨所从受依止乃
至一夜者是五教读阿阇梨所从受经若解义乃
至一四句偈者是律中比丘五夏未满不得暂离
依止今阿难十夏巳满故得无上座阿阇梨而独
行也应器者梵名钵多罗以体色量三皆应法故
名应器体则或瓦或铁色则熏如鸠鸽量则随腹
大小极大不过三升极小不过升半也檀越者檀
即是施由行施故越贫穷海故称檀越言最后者
以王及长者居士巳先发心遍请佛僧今若发心
请阿难者即是最后之檀越也刹利此云王种四
姓中尊是为最净栴陀罗此云杀者四姓不齿是
为最秽举此二种以明无简择也发意圆成一切
众生无量功德者有二意一谓等心而乞等心而
施则于食等者于法亦等故能圆成无量功德二
初序分 第 226b 页 X13-0226.png
谓王及长者居士如此殷勤设供假使阿难一日
失食则功德不全若得最后发心之人独供阿难
则并王臣等一切众生所有功德皆得圆成也阿
难巳知下正显所以方行等慈之繇繇知佛曾诃
二尊者故今钦仰而行无遮大道也以须菩提舍
贫从富大迦叶舍富从贪虽复各有所见总未合
于无遮法门总不免于起人疑谤今恪遵明训摄
护威仪固是乞食常规比丘正式阿难误堕之过
诚不因此后世讲解遂欲于此吹毛求疵诬罔尊
者亦太酷矣。
三淫室误堕。】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
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
体。」
【摩登伽此云本性未蒙咒力性本染污巳蒙咒力
性本解脱故始终皆名本性也娑毗迦罗此云黄
发外道所传幻咒名先梵天亦如此间黄冠羽士
动称太上老君者是也戒体者登坛秉白四羯磨
竟所得妙善无漏色法即是无作戒体以一作之
后不俟再作故名无作若于四重禁中随犯一重
此体则失今摩登伽女将以淫术而毁阿难之戒
体非谓阿难自欲毁也据摩邓伽经中阿难念云
如来大慈宁不救护以此为感佛咒护之机此经
亦云心清净故尚未沦弱又云心虽明了力不自
由则阿难始终无过明矣又此误堕虽繇次第行
初序分 第 226c 页 X13-0226.png
乞而过诚不在次第行乞但在闻法不观心未全
道力耳夫欲深发大教而以示堕淫室为因缘者
正显生死根本淫为第一不断淫机永违出要多
闻尚自无益况无闻乎除是从闻思修塞源拔本
方能脱死超生此劝脩之要旨也。
二神咒护摄
又三初大悲鉴物恒不忘念二放光说咒表示密
因三文殊往救破邪归正。
初大悲鉴物恒不忘
念。】
「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居士
俱来随佛愿闻法要。」
【知之一字即是如来寂而常照于一切时得不忘
念也据摩登伽经中则繇阿难作念方感于佛今
直明佛本了了常知不俟阿难作念方知然知虽
不藉阿虽作念而必繇彼作念方成感应又如来
不但能知阿虽作念亦知大众必皆藉此均沾法
味亦知尽未来际繇此经咒作得度缘所谓恒沙
界外一滴之雨尚知头数即此大圆镜智之体所
彻照也而此知体即是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之知
即是众生本具如来藏性大佛顶理所谓盲人见
暗熟睡闻舂不动不迁无舒无卷乃至本圆本通
本常皆此知也阿难昧此而误堕如来證此而护
他可谓唯此知之一字更无他物矣王等俱来随
佛者以如来常式受斋既毕必为说法今既旋归
知其必有他缘将演大法故皆愿闻也。
二放光
初序分 第 227a 页 X13-0227.png
说咒表示密因。】
「于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
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
【百宝无畏光明者表百界中安乐之性本智之明
也千叶宝莲者表一念千如之法也又顶相表诸
佛极果莲华表实相妙因今华从顶出表因心不
离果觉佛坐华中表果觉全在真因因该果彻故
名表示密因。
三文殊往救破邪归正。】
「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销灭提奖阿难及摩登
伽归来佛所。」
【夫五会神咒即是密诠如来藏性藏性威力不可
思议何须更藉文殊又文殊既表众生根本实智
用此本有智光无障不破何须更将神咒当知大
有所表以神咒所诠藏性即阿难及登伽等正因
理性之体文殊妙智即阿难等了因慧性之果五
会章句即阿难等缘因善性之用是故能令恶咒
销灭又复应知即彼恶咒本即法界全体能持所
持即是恶了恶缘今以称性所起真善缘了对破
迷性所起妄恶缘了缘了既破全归正因理性故
名销灭又恶咒理体既即全是正因理体则恶缘
了性亦复全即善缘了性如空合空如水投水故
名销灭也提者提拔其正因之在缠奖者奖助其
缘了之欲发阿难登伽既是有心有心者皆得作
佛名为正因阿难一点明了求救之心是善了因
初序分 第 227b 页 X13-0227.png
所持无作清净之戒是善缘因登伽一点炽然淫
爱之心是恶了因所作淫躬抚摩之事是恶缘因
今繇释迦心内阿难登伽以此善恶两机而为能
感故得阿难登伽心内释迦以此称性缘了而为
能应也问曰阿难善缘善了以此感佛可矣登伽
恶缘恶了胡以能感佛耶答曰观音别行玄义深
明善恶皆得为机今更以喻明之如父母于子善
者固所爱念恶者尤所怜悯但众生舍父逃逝故
使机感不成苟能一念向佛无有不蒙提奖者也
再以喻明如有一人先有生金欲造佛像唤彼金
师具诸炉鞴砧推器物复有一人先有生金欲作
杀具亦唤金师具诸炉鞴砧推器物当知若无金
师及以器物纵有生金不能成像亦不能成杀具
若有金师及以器物只此生金可作杀具亦即可
作佛像设彼主人正欲作杀具时旁有智者晓示
之曰汝何以此生金工用而作杀具造地狱因甚
不可也何不以此转造佛像即成佛界之因其人
听之即用造佛是时更不须别买生金更不须别
唤金师更不须别觅器物即以此金此师此器而
成佛像今明即恶缘了成善缘了亦复如是生金
喻正因佛性金师喻了因佛性器物喻缘因佛性
若其未唤金师未具器物纵有生金终不能作佛
像亦不能作杀具今惟有此作杀具之金师器物
故即可为作佛像之金师器物耳又若以此主人
初序分 第 227c 页 X13-0227.png
喻了因者则金师器物皆喻缘因而彼肯作佛像
之主人即是初时欲作杀具之主人更非两人亦
可见善了恶了无二性也惟其作刀之金即作佛
之金故正因在缠为可提惟其作刀之人作刀之
器即作佛之人作佛之器故缘了欲发为可奖知
此义者方可以持咒而治习矣阅者尚深思之。
按摩邓伽经阿难作念感佛佛即说咒救之咒名
咒文与此咸别既不从顶现化亦无文殊将咒又
登伽来至佛所佛为遍解形中六事令彼欲心销
歇得證圣果次即具说二人夙世因缘当知一席
所见条然各别故知大小两机并行不悖何但初
成佛道双垂两相谓佛始终皆垂两相可也然即
此一处异闻或时互知或互不知就互知处名不
定教互不知处名秘密教随彼群机循循善诱判
教者何必泥于别五时之一途而苦诤此经之先
后哉别序竟。】
* 二正宗分
【分文为六初显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
谛理从阿难见佛至第四卷尚留观听止旧云见
道分此语浮泛不知所见何道又见道之语藏通
局在初果别圆局在初地初住今谓此是普为博
地凡夫开圆顿解俾利者随闻随證钝者依解起
行故须云显圆谛也二示不生灭为本修因妙三
观门从第四卷阿难请入华屋至第七卷菩萨护
咒止旧云修道分此亦浮泛不知所修何道又所
初序分 第 228a 页 X13-0228.png
言修者是缘修耶是真修耶若是真修何劳更择
耳门若是缘修何意反在见道之后今谓此是蹑
前圆解以起圆行所谓正助两行虽云两行仍以
正行为主助行秪是助其正行俾利者一超直入
钝者渐次深入故须云示妙观也三明正助行所
成伏断圆三德位从七卷阿难请问位次至第八
卷名为邪观止旧云證道分此亦浮泛不知所證
何道又所言證者是满證耶是分證耶若是满證
则等觉以前不得證名收文不尽若是分證何意
无修且乾慧十信亦非分證所收今谓此是繇前
圆行以成圆伏圆断从始至终皆显三德所谓观
行三德相似三德分證三德究竟三德故须云明
圆位也四结成经名以彰圆体圆宗圆用即第八
卷中文殊问名如来结答止有八行经也五借破
戒恶法为问端而广示七趣差别意显若无出世
妙戒决无出世妙慧从八卷说是语巳起至九卷
即魔王说止也六借无闻比丘为语端而备明五
阴魔境意显若无中道妙慧并失中道妙戒从九
卷即时如来将罢法座起至第十卷不恋三界止
也旧合此二文名助道分亦不知所助何道又一
是阿难请说一是无问自说各有深致关系正修
行路殊非浅小何容混作一利今谓七趣是约助
行分于持犯仍须以慧导戒方免轮回所以警三
界之群迷五阴是约正行辨于迷悟仍须以戒助
初序分 第 228b 页 X13-0228.png
慧方免魔业所以防修心之误堕也。
初显如来
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为二初三卷文正明理性
二富楼那问去有半卷广破馀疑。
初中四初当
机悔请二大众愿闻三如来答示四大众圆悟。
初当机悔请。】
「阿难见佛顶礼悲位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
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
最初方便。」
【多闻本是入道之缘只因不能从闻思修故名一
向多闻便如说食数宝而未全道力也当知只此
闻之一字阿难以多而无救淫室之难四禅以无
而自取堕狱之殃观音以思修而善成圆通之證
可谓流转生死安乐涅槃惟此耳根更非他物矣
后世见阿难悔责一向多闻即群然以多闻为召
祸之端更欲一向诃教劝离仍蹈无闻比丘覆辙
不知多闻何过过只在一向耳一向者所谓寻声
流转不知反闻闻自性也若能从闻思修则闻多
故思修亦多便是入道要门譬如翻手覆手元无
两手下文特选观音耳门正示阿难以就路还家
法耳倘令多闻决定可废则乘此殷勤启请何不
直授以一句简便工夫岂不千了百当而仍费尽
老婆舌头说至三卷之多方使阿难悟法身耶阅
此经者亦可以深思矣菩提者有真性菩提有实
智菩提有方便菩提正因理心究竟明显成真性
初序分 第 228c 页 X13-0228.png
菩提了因慧心究竟明显成实智菩提缘因善心
究竟明显成方便菩提三非定三亦非定一即一
而三即三而一故以妙奢摩他三摩禅那为方便
也圆觉经云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
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
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
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
他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
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
开幻众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一切菩萨
从此起行渐次增进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
观皆是幻故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
长苗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
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了知身心皆为挂
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
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
恼涅槃不相留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
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
想此方便者名为禅那今依此文略出其义夫奢
摩他既以取静为行以寂静轻安为相当知于三
止中即体真止于三观中即入空观又可总以三
止为奢摩他盖二边皆属烦动中道方名寂静故
也三摩钵提既以起幻为行以大悲轻安为相当
知于三止中即方便随缘止于三观中即出假观
初序分 第 229a 页 X13-0229.png
又可总以三观为三摩钵提盖二边皆属幻相中
道方名永离故也禅那既以不取为行以寂灭轻
安为相当知于三止中即是息二边分别止于三
观中即是中观又可总以止观不二而为禅那盖
不惟中道寂灭二边亦本寂灭故也若次第三止
三观则名为粗若一心三止三观则名为妙若止
非即观观非即止则名为粗若止观不二则名为
妙又三若定三则不名妙一若定一亦不名妙今
三不定三一不定一即一恒三即三恒一非一非
三而三而一故名为妙圆觉又云若诸菩萨以圆
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
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此之谓也今阿难所
问正惟问此圆顿止观如来所答亦惟答此圆顿
止观从始至终更无异趣旧解纷纷苦欲以经文
分对此处三名皆是支离割裂进退出没无一可
取请观下文今解藏否自知不俟广破矣最初方
便者若据问意只要求一吃紧下手工夫安敢先
有成心若据答意应须的指徵心辨见以开圆解
是为最初方便且如圆觉经中一一指云此方便
者名奢摩他等则知妙奢摩他三摩禅那乃是得
成菩提方便而三章之首一一先标悟净圆觉四
字则知妙悟又是奢摩他等方便所以名为最初
也此经则第二大科首明二决定义而结重于耳
根圆通方是酬其妙奢摩他三摩禅那之请今于
初序分 第 229b 页 X13-0229.png
第一大科首明二种根本而备显夫如来藏性正
是酬其最初方便之请急先务也盖如圆觉最初
必先悟净圆觉然后奢摩他不成止病三摩钵提
不成作病禅那不成任灭二病今经亦尔必先彻
悟如来藏性然后耳根圆通常境方可称性而观
是故观于闻性之圆真实即是妙奢摩他观于闻
性之通真实即妙三摩观于闻性之常真实即妙
禅那以圆则必通必常通则必常必圆常则必圆
必通故曰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
性也问曰阿难首以三法为请安得置此三法直
至第二科中方答今科所答更是何法答曰今所
答者正是三法之最初方便也以悟如来藏一切
俱非义故则妙奢摩他方便得成以悟如来藏一
切俱即义故则妙三摩钵提方便得成以悟如来
藏离即离非是即非即义故则妙禅那方便得成
既先示此三法所依理体故阿难径请入华屋门
门之一字即是指此三方便也愿读经者玩索本
文真正线索莫泥旧见旧闻自当得其旨矣。
二
大众愿闻。】
「于时复有恒沙菩萨及诸十方大阿罗汉辟支佛等
俱愿乐闻退坐默然承受圣旨。」
【圆顿妙法三乘圣众之所共仰不惟化被凡夫也。
三如来答示二初从今文至十八界毕是就事
以显理次七大文是明性本具相。
初中二初逐
初序分 第 229c 页 X13-0229.png
破妄执密显真心二显示妙理兼破馀妄。
初中
三初徵其发心本因二示以常心直道三广破七
番妄计初又二初如来问二阿难答。
今初。】
「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当初发心于我法中
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
【阿难是佛堂弟乃世间骨肉之亲故名同气情均
天伦者父子兄弟名为天合之伦今明情与同胞
无异故言均也深重之恩莫过父母深重之爱莫
过妻子若不见佛法殊胜岂能顿舍但所见佛法
虽无三境而能见之心须辨真妄故今欲示菩提
果体先问发心初因也。
二阿难答。】
「阿难白佛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
犹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何以故欲
气粗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
金光聚是以渴仰从佛剃落。」
【发心之缘本无邪曲但恨其不曾识得自心耳故
下文徵云谁为爱乐乃至以何为心当我拳曜只
是破其所执之心为非不是说其见相发心为咎
也。
二示以常心直道又二初点示常心二劝修
直道。
今初。】
「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
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
不真故有轮转。」
【将欲破妄显真故先与一口道破也生死有二种
初序分 第 230a 页 X13-0230.png
一分段生死惟局同居三界二变易生死通于方
便实报二土常住真心性净明体者本觉之理不
知者无始觉智也诸妄想者无明尘沙见思也此
想不真者即依常住真心性净明体而成别无自
性如绳外无蛇性杌外无鬼性水外无波性空外
无华性也盖众生无始以来但有本觉未有始觉
所以真如不守自性举全体而成妄想所谓不变
随缘然只此妄想别无自体即以真如为体所谓
随缘不变今欲夺其妄计故曰此想不真犹云此
蛇不真乃至此华不真耳又蛇相既起麻相必隐
乃至华相既起空相必隐故曰不真耳实非离真
别有妄想设别有妄则妄想反有自性而不可破
矣楞伽经云妄想无性二祖云觅心了不可得此
宗教之大纲要而斯经之真血脉也今更略加委
释此经所明本觉之理的非迷悟所能增减而所
勤勤致意者只是提醒当人始觉之智若有始觉
之智则本觉之理本自现成不愁无大受用也故
经首云如来知彼淫术所加后文云乃至恒沙界
外一滴之雨尚知头数又云觉明分析微细魔事
此等皆明如来始觉智满也下文云是兵要当知
贼所在此劝初心起始觉智也今文云皆由不知
常住真心下文阿难自责云当由不知真际所诣
乃至七大文中一一责云汝元不知汝宛不知等
此皆痛其无始觉也常住真心者本自真实当体
初序分 第 230b 页 X13-0230.png
绝待竖穷横遍也性净者本来离过绝非无染污
也性明者本来虚灵洞彻无昏翳也圆具此三妙
义而为其体故名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即是首题
大佛顶义常住故言大性净故言顶性明故言佛
也又即三如来体常住故成法身如来性净故成
应身如来性明故成报身如来又即三因佛性常
住是正因性性净是缘因性性明是了因性又即
万行之体常住故有天行性净故有梵行婴行病
行性明故有圣行又即首楞严三昧之体由常住
义中谛三昧成由性净义俗谛三昧成由性明义
真谛三昧成又即无上三菩提体常住是真性菩
提性净是方便菩提性明是实智菩提又即妙奢
摩他等所依之体依常住义有妙禅那依性净义
有三摩钵提依性明义有奢摩他又即是如来藏
性三义常住即离即离非是即非即义性净即一
切俱即义性明即一切俱非义又即圆通常三义
常住即常真实性净即通真实性明即圆真实又
即七趣惑业苦体依常住义故有妄苦如依空有
华依性净义故有妄业如依巾有结依性明义故
有妄惑如依目有翳也又即三涅槃体由常住义
故有性净涅槃由性净义故有方便净涅槃由性
明义故有圆净涅槃也用诸妄想者由不知心体
常住故用无明妄想由不知心体性净故用尘沙
妄想由不知心体性明故用见思妄想也此想不
初序分 第 230c 页 X13-0230.png
真者迷常住为无明故无明不真迷性净为尘沙
故尘沙不真迷性明为见思故见思不真又此三
惑皆是于常住中妄见流注于性净中妄见染污
于性明中妄见昏昧故不真也故有轮转者无明
尘沙不真故有变易轮转见思不真故有分段轮
转也此中巳密示二种根本下特显言之耳。
二
劝修直道。】
「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詶我所问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
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研者穷源究本之义真发明性者无上菩提虽是
诸佛所證实是含灵本有之性但在缠名为隐覆
出缠名为发明今欲其称真性而发明必须研穷
审究而欲研穷审究此性必须直心直心者起信
所谓正念真如是也终始地位者始从名字终至
究竟中间者即是五十五位真菩提路虽有诸位
浅深不同而因果无非实相不似前三教之纡曲
故言永无诸委曲相也只此直心二字巳将楞严
大定宗旨和盘托出阿难示同未悟不能荐取故
起七处妄计一一无非颠倒戏论心言皆不直矣。
三广破七番妄计即为七初正破计内二破转
计在外三破转计潜根四破转计见内五破转计
随生六破转计中间七破转计无著。
初中五初
徵起缘心二喻明降伏三牒其内执四悬示定名
初序分 第 231a 页 X13-0231.png
五正破非内。
今初。】
「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
所见谁为爱乐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爱乐用我心
目出目观见如来胜想心生爱乐故我发心愿舍生
死。」
【如来徵问中最重将何所见谁为爱乐二句后世
宗门问念佛的是谁即是得此作用所谓捉贼要
见赃也答中招出心目二字乃是下文徵心辨见
张本以妄心难除故须七番广破而目妄处只须
门能见不死皆见物二语带破便足以真见难显
故须十番细辨而心真处只须如是见性是心非
眼一言点明便足。
二喻明降伏。】
「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
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譬如国王为贼所侵
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使汝流转心目为咎。」
【阿难妄计之目决不能有所见妄计之心决不能
生爱乐以目是浮尘心是缘影故也而阿难则谬
以为决能有见决能爱乐所谓认物为巳颠倒甚
矣国王譬本觉贼譬所妄计之心目兵譬始觉妙
观察智盖本觉虽被贼侵而真如自性之力法尔
能起始觉之智譬以发兵也知贼所在者贼无自
巳窟宅不过就是王土王民但因失于抚御致成
巨寇若能如法招安则依旧王土王民实更无贼
可得唯心与目亦复如是若知浮根缘影总属惟
初序分 第 231b 页 X13-0231.png
心所现则浮根原不是目缘影原不是心荡荡归
于王化何处更有尘劳可得今之使汝流转者秪
因非心妄计为心非目妄计为目故成咎耳。
三
牒其内执又二初正牒二立例。
今初。】
「吾今问汝惟心与目今何所在阿难白佛言世尊一
切世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
莲华眼亦在佛面我今观此浮根四尘秪在我面如
是识心实居身内。」
【十种异生者于十二类生中但除精神化为土木
金石及空散销沉二种暂同无心之物馀十种皆
现有心识也计心在内则广引十生为證据计眼
在面则高引如来为證据确哉凡外邪执阿难示
同而克肖之。
二立例。】
「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祇陀林今何所在
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今祇陀林实在
堂外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世尊我在堂中先见
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阿难汝瞩林园
因何有见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
瞻见。」
【此以阿难自身例心以如来大众例肝肠脾胃等
以户牖例眼以园林例身外诸物也在文易知。
四悬示定名。】
「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
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
初序分 第 231c 页 X13-0231.png
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阿难顶礼
伏受慈旨。」
【欲破妄计先唱大定之名者以妄情破处真性全
彰若利根人只须内计一破觅心了不可得便得
心安心安即是首楞严王三昧钝根执重故破内
必转计外乃至展转起于无穷计度阿难示同未
悟曲写迷情俾如来方便破显究畅至理当知从
今文去直至第三卷末第四卷初节节圆彰大定
所依理体断不可以三名割裂分配也三摩提亦
云三摩地亦云三昧此翻正定有真谛三昧俗谛
三昧中谛三昧又有历别三谛三昧圆融三谛三
昧今是圆融三谛三昧统一切法一切三昧悉入
其中故名为王旧解见此三摩提字与阿难所问
三摩字同遂进退牵合多至失措不知阿难所问
即圆觉中所谓三摩钵提乃是略去钵提二字今
文所云即是三昧梵音楚夏耳须知真谛三昧即
奢摩他所成俗谛三昧即三摩钵提所成中谛三
昧即禅那所成又真谛三昧止见思惑俗谛三昧
止尘沙惑中谛三昧止无明惑即奢摩他真谛三
昧发明空观俗谛三昧发明假观中谛三味发明
中观即三摩钵提三谛之体无惑可破无观可立
而破而立即禅那也大佛顶具如玄义中释乃此
三昧所依之真性首楞严亦如玄义中释乃是称
性所起之真修具足万行者一是本有为具谓此
初序分 第 232a 页 X13-0232.png
大佛顶理无所不统无所不摄故名具足二是该
摄为具谓修此三昧即是修行一切三昧乃至六
度五行等无不圆摄故名具足三是积聚为具谓
众生无始以来所有一切诸善知弹指聚沙举手
低头等种种缘因种子若得此三昧时一齐开发
显现故名具足本具约正因该具约了因积具约
缘因又三因皆本有故名本具三因皆该摄故名
该具三因皆开发故名积具不纵不横之义复现
于此矣行为入理之门一行一切行一切行一行
故名一门圆人顿悟顿修永无诸委曲相故名超
出称性所起福慧二种庄严还以庄严一性性修
不二名妙庄严始从乾慧终极妙觉故名为路也
五正破非内又二初引例二正破。
今初。】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
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阿难
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
【二正破。】
「阿难汝亦如是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
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颇有众生先见
身中后观外物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
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内知云
何知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
有是处。」
【圆觉经云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此经云一迷
初序分 第 232b 页 X13-0232.png
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此一切众生之通计也
下文六处不过是转计耳此虽破其妄心无所实
即为显妄心无体惟无体故无所也又无体无所
而一切明了正所谓性同虚空亦无虚空相貌可
得非即全体真心而何故曰密显真心也不能于
此荐取辜负圆音甚矣。
二破转计在外二初转
计二破斥。
今初。】
「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
实居身外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必
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
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
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二破斥又二初立例二正破。
今初。】
「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
归祇陀林我巳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
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
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
【抟食即段食有形质分段可抟取者也宿止也宿
斋犹言足食即是结斋之义。
二正破。】
「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
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
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阿难答言
如是世尊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
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初序分 第 232c 页 X13-0232.png
【兜罗绵白净柔软佛手似之故名兜罗绵手。
三
破转计潜根二初转计二破斥。
今初。】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
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佛
言处今何在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
如我思忖潜伏根里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
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然我觉了
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
潜根内故。」
【琉璃宝名内外明彻亦如今之眼镜相类以眼喻
心以琉璃碗喻眼根净色故云眼随见心随分别。
二破斥又二初立例二正破。
今初。】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彼
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不如是
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
【二正破。】
「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
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
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是故应知汝言觉了
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
【设许见眼眼即同于外境无能见用则随见随即
分别之义不成既不见眼则法喻不齐心非潜在
根内明矣。
四破转计见内二初转计二破斥。
今初。】
初序分 第 233a 页 X13-0233.png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腑
脏在中窍穴居外有脏则暗有窍则明今我对佛开
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
【此复计心在内也初计内时佛以不能见内难之
今云见暗即是见内正转救初难也。
二破斥又
三初正破二转破三结破。
今初。】
「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
为不对眼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成内者
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若不对者
云何成见。」
【此中先以对不对双牒次双破也若与眼对下先
破对又二意一者既对则非内二者许内则有过
若不对下次破不对只须云何成见一句也。
二
转破又三初破其转计内对二破其转计在空三
破其转计两觉。
今初。】
「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
何不见面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见面若成此了知心
及与眼根乃在虚空何成在内。」
【恐彼又转救云开眼见外名为外对闭眼见暗名
为内对则暗仍与眼对而亦不取室暗为焦腑也
今即牒而破之既许内对则开眼时亦可内对而
见其面若开眼不能内对而见其面则闭眼亦何
能成内对乎又设许内对见面则心眼俱在虚空
仍违汝心在身内之计矣。
二破其转许在空。】
初序分 第 233b 页 X13-0233.png
「若在虚空自非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
汝眼巳知身合非觉。」
【恐彼救云设许心眼俱在虚空亦复何过今更牒
而破之若在虚空便非汝体则如来今见汝面即
应如来亦是汝身之眼汝眼巳知身犹应未觉也。
三破其转许两觉。】
「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
【恐彼更转救云眼虽在空何妨眼知身亦随觉今
更破云若许眼在虚空仍复与身两处皆觉则现
在二知当成两佛矣夫成佛时虽复化身无数秪
如月印千江岂可谓法身有二体耶。
三结破。】
「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五破转计随生二初转计二破斥。
今初。】
「阿难言我常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
法生故种种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随
所合处心则随有亦非内外中间三处。」
【前之四章俱是自心计度此下三章俱借圣教妄
推虽借圣教不解教旨以其误认缘影不知心之
实义故也且如心生法生四句显示因缘即空假
中道理语言虽同义关四教若谓心生法生心灭
法灭法生心生法灭心灭心法互为因缘虽生灭
宛然而惟是因缘假合别无时方微尘大自在等
以为能生亦非无因缘故自然而生此则藏教义
也若谓心生法生则心外无法法本无生法生心
初序分 第 233c 页 X13-0233.png
生则法外无心心亦无生心法当体无生是名因
缘即空通教义也若谓无明不觉生于三细是谓
心生法生境界风动转识浪生是谓法生心生心
法互为因缘故有十界差别假名无量别教义也
若谓心生法生则一切惟心法生心生则一切惟
法互夺则心法两亡双照则心法宛尔而皆体是
法界不可思议所谓因缘即中圆教义也今阿难
虽述其文不达其义坚执缘影为自心性而云随
合随有不定内外中间处所尚非藏教法生心生
片义况全义耶。
二破斥三初牒计二正破三结
破。
今初。】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
心随有者。」
【阿难虽则双述心生法生之文而意惟在法生故
心生且又不知妄心无体计此缘影以为能合种
种诸法以为所合故佛牒计中不须更出前之两
句以前两句非彼妄计张本故也。
二正破又二
初破无体二破有体。
今初。】
「是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
因七尘合是义不然。」
【夫妄心的确无体但阿难久执有体不达本无故
今得以无体难之是心者指彼所执缘影也既不
知缘影非心则必妄谓有体断断不敢承当无体
之义矣六尘十八界全体皆即自心今独计此缘
初序分 第 234a 页 X13-0234.png
影以为自心则尘界并为心外之法更欲以此无
体之缘心来合诸法何异欲以第七无体之尘合
成第十九无体之界乎是义必不然矣。
二破有
体又二初约内外出入破二约一多遍不遍破。
今初。】
「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
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
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佛言若眼能
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则诸巳死尚有眼存应皆见
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
【此正破妄心而乘便兼破妄眼也浮尘之眼不能
有见缘影之心何能有知噫可以思矣。
二约一
多遍不遍破。】
「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复一体为有
多体今在汝身为复遍体为不遍体若一体者则汝
以手挃一支时四支应觉若咸觉者挃应无在若挃
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若多体者则成多人何体
为汝若遍体者同前所挃若不遍者当汝触头亦触
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今汝不然。」
【先立四句然后一一破之初一体句谓四支共一
心体故以咸觉为难设使咸觉则挃无遍在今挃
既遍有所在则咸觉义堕而四支共一心体不成
矣次多体句即是多心故是多人三遍体句谓一
心满于四支与前四支共一心体是同故亦同前
初序分 第 234b 页 X13-0234.png
所难四不遍句谓一心不能遍应故宜一处有知
一处无知也今汝不然句总结四句皆非。
三结
破。】
「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
【六破转计中间二初破泛计二破正计。
初中二
初泛计二泛破。
今初。】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
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如我思惟(若言
在)内(则)无所见(若言在)外不(应)相知内无知故在内不
成身心相知在外非义今相知故复内无见当在中
间。」
【夫佛说心不在内亦不在外正即显示心无体相
亦无方隅无相不相故名实相也而阿难方认缘
影则宛然有相可得其为幻妄甚矣然未的指何
者为中故名泛计。
二泛破。】
「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非无所在今汝推中中何
为在为复在处为当在身若在身者在边非中在中
同内若在处者为有所表为无所表无表同无表则
无定何以故如人以表表为中时东看则西南观成
北表体既混心应杂乱。」
【以阿难但说中字义不分明须以在处在身二义
定之故曰中必不迷非无所在也。
二破正计二
初正计二正破。
今初。】
「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
初序分 第 234c 页 X13-0234.png
于眼识眼有分别色尘无知识生其中则为心在。」
【阿难本意正计于此但此眼色为缘生于眼识二
语义关四教若知正此因缘生识不属邪因无因
而此因缘所生之识无实体性无我我所即藏教
义若知能生所生一总无性当体全空即通教义
若分别缘生假名无量所谓眼识九缘生耳识惟
从八乃至备明八识因转果转差别不同即别教
义若知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性识明知
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虚无有方
所但是循业发现说名缘生缘生之性即是实性
所谓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即圆教义或谓此是相
宗不了义说盖未深求其致故也今阿难所计乃
妄指缘影为心谓是根尘之所共生有体可得尚
非藏教无实体性之义况通别圆义耶。
二正破。】
「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复兼二为不
兼二若兼二者物体杂乱物非体知成敌两立云何
为中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无体性中何为相是故
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
【谓汝所计中间之心为复兼用根尘二法以为共
体为复不兼根尘二法而另自有体耶此双牒也
破中先破兼二若兼二者则色尘之物与眼根之
体互相杂乱而物终非如体之有知则知与无知
到底成敌两立云何可名为中次破不兼若兼二
不成者则汝心体既非根之有知又非尘之不知
初序分 第 235a 页 X13-0235.png
将以何为体性体性尚无中有何相乎。
七破转
计无著二初转计二破斥。
今初。】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
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法轮常言觉知分别心性
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著
名之为心则我无著名为心不。」
【无在无著义亦关于四教若言心惟假名毫无实
体故无在无著即藏教义若言假名既空假法亦
空心法俱空何在何著即通教义若言心无所在
无所不在无所不在故无所著即别圆义今阿难
坚执缘影为心而以为不在三处大似猕猴跳踯
栖止无恒尚非藏教假名无实之义况别圆耶观
此三章方知语言虽同其旨硕异邪人说正法正
法亦成邪末世借了义极谈成自巳僻解者类若
此也。
二破斥。】
「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
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著者为在为无
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著有不著者不可名无
无相则无非无则相相有则在云何无著是故应知
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阿难既认缘影为心则是另有一物但不著在一
处耳故佛破云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
为一切收无不尽汝既言一切不著则此不著之
心为离一切而另有所在耶为别无所在耶此双
初序分 第 235b 页 X13-0235.png
牒也先破无在云若别无所在则此心便同龟毛
兔角云何犹得名为无著次破有在云若有一个
不著者则便不可名无除是无相则可名无若其
非无则便有相相既成有则决有所在又云何可
名无著耶结破可知齐此巳上是逐破妄执密显
真心即是破遍计执所谓绳上实无蛇也。
二显
示妙理兼破馀妄此显依他起性体即圆成兼破
依他非实如显绳体即麻破其麻上定有绳之见
也分文为三初总示万法惟心二别就见精显性
三遍历阴入处界会理。
初总示万法惟心此文
旧皆判属破妄谓前是破妄心无所今方破妄心
无体不知妄心惟其无体是以无所妄心空处全
体即真是故前虽一往破妄巳是密显于真况今
瑞表真常明示二本指诸法之惟心唱妙心之有
体何非直显真性至于咄破旧迷秪是破妄之馀
阵耳故应以显真为正破妄为傍也复分为二初
正示二本不离一心二委示心体不同妄执。
初
中二初当机申请二如来开示。
今初。】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
虽今出家犹恃娇怜所以多闻未得无漏不能折伏
娑毗罗咒为彼所转溺于淫舍当由不知真际所诣
惟愿世尊大慈哀悯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
隳弥戾车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
初序分 第 235c 页 X13-0235.png
钦闻示诲。」
【未得无漏者不但未至漏尽亦未得初果无漏真
明也以初果分證无漏得道共戒则虽未断欲爱
亦非淫咒之所能转况前文七处妄执皆是见惑
所摄旧云阿难先證初果恐未必然当以第三卷
末圆悟藏性之时方为迹同初果故至第四卷中
方云汝今巳得须陀洹果耳真际者三德秘藏极
则之理名为真际之家一心三止譬如能诣之路
人见但举奢摩他名便欲割裂分判不知圆名举
一即三也阐提此云断善根弥戾车此云恶知见
不知性具圆宗执定佛性三无二有即是断佛界
之善根总名为恶知见。
二如来开示二初瑞表
真常二正示二本。
今初。】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曜如百千日
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
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
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将欲正显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故先放光现瑞以
表示之面门者六根都聚之处又是向背之所从
分于此放光欲令众生背尘合觉故也盖众生背
觉合尘起诸妄计所以七处咸非如来背尘合觉
妙契真常所以六根皆是如百千日者照万法以
无遗也六种震动者破昏聩而令觉也十方开现
合成一界者迷于妄则无同异中炽然成异悟其
初序分 第 236a 页 X13-0236.png
真则一切差别性无差别也菩萨皆住本国者不
动法界也合掌承听者咸契真源也瑞之所表全
彰妙法利根之士触目会心为不了者再申言辨
耳。
六种震动谓动踊起震吼击也前三属形后
三属声即表诸佛形声两益。
二正示二本。】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
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
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
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
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
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
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
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
诸趣。」
【前巳总明一切众生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
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然犹
未曾分明说此真心妄想总无二体如麻之与蛇
不离一绳今更申明二本不离一心使人不遗真
以逐妄须了妄以归真也一切众生泛指迷真逐
妄之流广如下文七趣所列诸修行人别指厌妄
求真之士广如下文阴魔所明恶叉西域果名此
方所无聚者三必同生共成一聚以喻惑业苦三
始终不相离也不成无上菩提指权教菩萨别成
声闻缘觉指藏通二乘馀皆可知此之二流虽复
初序分 第 236b 页 X13-0236.png
一是任迷一是趋悟贤愚迥然不同而未达真妄
源头无有始觉真智则一而巳故总责云皆由不
知二种根本也沙喻依他性上所起遍计执性馔
喻依他性上所具圆成实性不舍遍计那获圆成
尘劫勤修总为唐丧可不慎哉攀者能缘之心即
八种识各有见分缘者所攀之境即八种识各有
相分依八种识之自證分起此见相二分是名依
他起性不了此之心境惟是八识自證所现横起
我法二执是名用攀缘心为自性者即所谓妄认
四大为自身相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等是也
以此为无始生死根本者由不达心境悉无自性
即是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所以凡夫起于贪著攀
三界六尘之缘则为分段生死根本二乘起于厌
恶别攀真谛涅槃之缘菩萨双舍二边别攀但中
理性之缘则为变易生死根本也菩提者四种智
德之果涅槃者三种断德之果元清净体者性本
清净不待修證而后净也识精通指八识各自精
了所谓自證分也元明总指八识所依一心所谓
證自證分也然非分剖一心以为八个證自證分
亦非八识共只一个證自證分良由心体离过绝
非不可思议只此元明之体遍在八识八识各得
其全以为證自识分如八人同观一轮圆月行向
八方各有全月随八人去亦非分为八分亦非共
看一月思之思之能生诸缘谓依此自證及證自
初序分 第 236c 页 X13-0236.png
證能成见相二分也见分具于四缘谓亲因缘等
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相分具于二缘谓亲因缘
增上缘也缘所遗者谓此自證證自證分既举体
幻成见相二分则自体便成隐没如举麻之全体
成绳则人但见其为绳不复以为麻矣然既举自
證而为见相则见相无非自證如举麻为绳绳即
是麻今正指此即见相之自證以为菩提涅槃元
清净体故曰缘所遗者而下文云此见及缘元是
菩提妙净明体亦与此处同也指第八识即大圆
镜智菩提元清净体指第七识即平等性智菩提
元清净体指第六识即妙观察智菩提元清净体
指前五识即成所作智菩提元清净体此则四智
菩提亦是本具不同相宗权说谓是生因所生也
指遍计本空我法自性了不可得如绳上本无蛇
性即圆净涅槃元清净体指依他如幻十界假名
无量差别如麻可为绳即方便净涅槃元清净体
指圆成本具法法全真如绳即是麻即性净涅槃
元清净体所以二种根本不离一心悟见相惟自
證譬如了绳即麻则是菩提涅槃迷见相为我法
譬如于绳见蛇则成生死根本故曰遗此本明虽
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此一经最要之关佛
祖传心之诀也旧解以攀缘心偏指六识必欲破
除六识令尽则果中将何以为妙观察智成所作
智之体一可痛也以识精偏指第八必欲专用之
初序分 第 237a 页 X13-0237.png
以为体则是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
二可痛也况今文义本自彰灼而纷纷妄解诬罔
经宗何为者乎。
二委示心体不同妄执四初重
斥妄计非心二正示真心有体三委明分别无性
四总斥从来误执。
今初。】
「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即时
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阿难
言见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
光明拳曜我心目佛言汝将谁见阿难言我与大众
同将眼见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
曜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曜阿难言如
来现今徵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
将为心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阿难矍然避座合掌
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佛告阿难此是前尘
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
失汝元常故受轮转。」
【前尘虚妄相想正圆觉所谓六尘缘影是也六尘
是识家相分今此但是六尘之影现于见分中者
尚非识之见分况是自證證自證耶而误认以为
心非惟不是真心亦复不是妄心矣故直斥之曰
此非汝心也若夫识之见分则灵明昭彻无体无
相虽全在妄亦更无此影像可得故下文云含吐
十虚宁有方所也是知阿难所计虽曰能推实则
仅是所推影子决非真能推者以能推者实无体
初序分 第 237b 页 X13-0237.png
相可得故也后世不达即指此缘影以为六识其
亦不知六识甚矣。
二正示真心有体。】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
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
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
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
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
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惟垂大悲开
示未悟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
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
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
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
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
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此阿难疑心是无而如来答心有体也由其久执
缘影故擘头一夺番疑断灭讵思只此怖断灭者
还可断灭得否入无生法忍者入字约脩證言无
生法约理性言忍字约地位言无生法性终始无
殊约入约忍则始于名字终于究竟也此是第一
番彻底显性之文妙则中道法身净则解脱俗谛
明则般若真谛三德秘藏可谓和盘托出矣性一
切心者犹云遍为一切心之本性。
三委明分别
无性。】
「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
初序分 第 237c 页 X13-0237.png
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
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
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
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
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
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
其谁修證无生法忍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
【此两番纵夺以明分别无自性也初十六字是总
牒执吝者固执而不舍也所了知者意显彼之所
执缘影虽自以为是能了知实则但是所了知者
非真能了知也此心即应至别有全性是初一番
纵如汝今者至分别影事是初一番夺不惟听法
时之分别全因声有纵令六根不缘外尘内守幽
清閒旷境界仍是独头意识所缘内法尘境而巳
此则从未到定至非非想皆是法尘分别影事所
摄今时闇證谬谓是本来面目空劫前事威音那
畔向上鼻孔亦太痴矣次我非敕汝至即真汝心
是第二番纵言我既不许汝谬计为心亦不敕汝
执为非心以心外无法则此分别尘影亦是唯心
所现因心成体之物故执为心是认贼为子执为
非心是离波求水皆不可也若分别性下是第二
番夺若决定执此为心则心反成断灭而法界修
證俱不可得矣此大众所以不知下落而默然自
失也。
四总斥从来误执。】
初序分 第 238a 页 X13-0238.png
「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
不得漏尽或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
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九次第定者四禅四空并灭受想定为第九也前
之八定惟是有漏从有顶处游观无漏能令染末
那相应之受想伏而不行故名灭受想定三果圣
人能入此定亦名非学非无学定以其伏第七识
俱生我执故名非学以出定时非非想天一分微
细我爱犹存故名非无学也由此非非想爱未断
所以不得漏尽成阿罗汉而非非想爱亦即是此
生死妄想而巳又复应知生死妄想本无真实如
绳本非蛇凡夫误以为真实而坚执之故有三界
分段生死如乞丐之喜以为蛇二乘误以为真实
而苦断之故有出界变易生死如孩孺之怖以为
蛇惟圆顿行人了达妄想无性则不生贪著不须
断除而狂心顿歇歇即菩提矣诃云不成圣果明
知未證初果旧云證初果者谬也。
二别就见精
显性二初领旨哀请二正垂开示。
今初。】
「阿难闻巳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
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
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
虽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
初序分 第 238b 页 X13-0238.png
如来哀悯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子譬始觉父譬本觉迷本觉而起妄觉妄觉从本
觉生义之如子只此妄觉就是始觉之性但以背
觉合尘譬以舍父逃逝而枉受贫穷若能背尘合
觉则客作贱人即长者真子矣二障者一烦恼障
即是见思二所知障亦名智障即无明尘沙通而
言之二皆可称烦恼见思是界内烦恼无明尘沙
是界外烦恼二皆可名智障见思障一切智尘沙
障道种智无明障一切种智别而收之见思招感
分段生死烦恼义强尘沙无明覆权实理障智义
强也由其不知寂常心性所以妄被二障所缠若
达心性寂常则二障亦本寂常矣故今但求显发
其本妙明心则道眼自开也。
二正垂开示二初
现瑞许说二正示见性。
今初。】
「即时如来从胸卐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
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刹
诸如来顶旋至阿难及诸大众告阿难言吾今为汝
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
得清净眼。」
【从胸卐字涌出宝光者表示寂常心性本有光明
也妙心真体虽不在内而内亦无所不在是故达
法界之全体一尘者即一尘而全体法界故得光
流无外非妄计之心可拟议也其光晃昱有百千
色者表示一念心中具足百界千如实相真明也
初序分 第 238c 页 X13-0238.png
普佛世界一时周遍者表示此心本自竖穷横遍
也遍灌诸如来顶者表示诸佛所證顶法不过證
此心体也旋至阿难及诸大众者表示阿难大众
同具此心与十方诸佛元平等也妙微密性净明
心者不可思议故曰妙真妄同体故曰微始终一
致故曰密垢不能染曰性净暗不能昏曰性明此
之心体虽复人人本有迷时不知名之为失从迷
归悟名之为获得清净眼者永离眚翳了了见佛
性也由获此心妙微密义则无明翳障本空佛眼
清净由获此心性净之义则尘沙翳障本空法眼
清净由获此心性明之义则见思翳障本空慧眼
清净又获此心妙微密义得知能障所障体是法
界获此心性净之义二障圆消获此心性明之义
五眼圆发也。
二正示见性十初直指见性是心
非眼二约客尘显见性不动三约观河显见性无
迁四约垂手显见性无减五约标指显见性无还
六约周遍显见性非物七约无是非是显见性惟
真八约外道世谛对简显见性非因缘自然九约
二妄合明显见性非见十破和合不和合馀疑显
见性离过绝非法尔现證问曰十番显见创自交
光今既极破其说何得承用答曰寂音合论谓如
来示阿难真见文有九段巳启其端交光巧取用
之幽溪亦以十义显见正是公心不掩他长有何
过咎然今十段仍与三家稍别读者详之。
初中
初序分 第 239a 页 X13-0239.png
二初以拳例见定其常情二引例破执正显见性。
今初。】
「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
成拳汝将谁见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
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
人故有拳相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
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
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
义均不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
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阎浮檀树名也或云无翻此方所无或翻胜金果
汁入水沙石成金此金赩然有光以喻佛身光明
清净也。
二引例破执正显见性。】
「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
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所以者何汝试
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从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
眼前惟见黑暗更无他瞩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
亏损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佛告阿
难诸盲无眼惟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
别为无有别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较
量曾无有异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
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
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若灯见者灯
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是故当知灯
初序分 第 239b 页 X13-0239.png
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
心非眼。」
【此直指见性以为真心也人妄谓见是肉眼心是
缘影孰知肉眼决不能见缘影决不是心人谓眼
在面上心在身中判然两物孰知面上之眼非眼
身中之心非心而真心真眼总惟一体哉故前七
处破缘影之非心今此一文破肉眼之无见是妄
计之心目总无所在也又今明见性即心则前明
一切唯心亦可云一切唯见是一体之心目总无
所不统也当知此中所指盲而不盲之见性即是
下文无动摇无舒卷不皱不变妙明真精不可还
不是物无舒缩无断续无是非是非自然非因缘
非见闻觉知非和合非不和合之见性业巳彻底
道破但因此性久堕依他境中当机不能彻底领
会故须更加九番精辨而金沙始了然耳。
二约
客尘显见性不动二初默请二正示。
今初。】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巳默然心未开悟
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
【但闻见性是心尚自不知见性寂常妙明之义所
以未悟此盖但听法音从语生解而不能直下返
观故也。
二正示三初徵名验解二现相證成三
结会责失。
初又三初如来问二陈那答三如来
印可。
今初。】
「尔时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开五轮指诲敕阿难
初序分 第 239c 页 X13-0239.png
及诸大众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
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
尘烦恼所误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
【鹿园地名即世尊初转法轮处也阿若多此云解
即佛为憍陈那所印之名也五比丘者一阿湿婆
此云马胜二跋提此云小贤二拘利亦云即摩诃
男四憍陈那此云火器五十力迦叶此云饮光前
三是佛父族后二是佛母族佛初出家时父王遣
此五人侍卫佛先于雪山苦行三人畏苦行者即
散去后受牧女乳糜之供二人乐苦行者复散去
共在鹿园别修异道佛成道五七后方往度之三
转四谛法轮陈那最初得解故名阿若多等五比
丘也客尘烦恼义关四教今言鹿园初唱似属小
乘实则圆音妙诠随人异解况今借此以显寂常
断断不可偏属三藏请略申之三界依正总名客
尘即是苦谛烦恼即焦谛不为所误即是道谛客
尘烦恼永灭所显涅槃名为主空即是灭谛此藏
教义也客是主家之客尘是空中之尘何必灭客
尘而后见主空但不为所误则无烦恼此通教义
也客尘无量同居方便实报依正皆名客尘烦恼
无量见思尘沙无明皆名烦恼用无量道灭无量
客尘烦恼方显无量主空佛性此别教义也主是
客人之主客是主人之客以客归主则无客非主
以主殉客则无主非客空是尘相之空尘是空中
初序分 第 240a 页 X13-0240.png
之尘随缘不变则性尘真空不变随缘则性空真
尘此圆教义也今经虽借鹿园證成实惟为显圆
义试于九番一一审玩自得其旨此章以佛手开
合为客阿难头动为尘以见无舒卷动摇为主空
然头手是见家之头手见性是头手处之见性此
无是非是之一徵也次章以自童至耄面皱为客
发白为尘以见性不皱不变为主空然非于生灭
之外另有无生灭性而即此无生灭性又复举体
舍生趣生此无是非是之二徵也次章以色心诸
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乃至昏扰扰相为客尘以
妙明真心譬如澄清百千大海者为主空然心外
无法海外无沤此无是非是之三徵也次章以诸
可还者为客尘无所还者为主空然由无所还之
见性方见诸可还相亦非离于诸可还相之外另
有不可还之见性可指此无是非是之四徵也次
章以物类差别为客见性无殊为主大小内外为
尘见无舒缩为空然因差别方显无差因于无差
方见差别又空体本无方圆方圆不离空体此无
是非是之五徵也次章以见与见缘并所想相为
客尘以菩提妙净明体为主空方乃直唱无是非
是之言以显前来五番并初番直指见性是心无
非明此菩提妙净明体也次章以因缘自然不因
缘不自然皆为客尘以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
切相即一切法为主空又次章以明暗塞空见闻
初序分 第 240b 页 X13-0240.png
觉知俱为客尘以见不能及者为主空又次章以
和合不和合俱为客尘以非和合非不和合而为
主空见性既尔法法皆然然后遍历阴入处界会
归藏性当知但是广略之殊而主空之性更无二
也以生灭去来为客为尘以常住妙明不动周圆
为主为空从始至终无非圆顿更不可作前浅后
深解释诬罔经宗愿读经者思之择之由不达三
界依正唯是客尘误起见思烦恼所以不成阿罗
汉果由不达实报方便依正亦是客尘误起无明
尘沙烦恼所以不成无上菩提问曰旧皆以客尘
喻见思今何以喻依正答曰依正是依他起性可
喻客尘见思是遍计执性毫无自体可得非可以
客尘喻也且见思则须断尽方證涅槃客尘岂须
断尽方显主空耶。
二陈那答。】
「时憍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
因悟客尘二字成果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
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
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
客义又如新霁清晹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
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
名尘以摇动者名义尘义。」
【三界之中无一法能停住无一法不摇动皆客尘
也悟其为客为尘故不起烦恼而成圣果阿难一
向妄执缘影为心正是迷客尘而起烦恼耳。
三
初序分 第 240c 页 X13-0240.png
如来印可。】
「佛言如是。」
【只此一喻四教俱通所以印成之也。
二现相證
成又二初开合宝掌證成客与主义二飞光动头
證成尘与空义。
今初。】
「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巳复开开巳又屈
谓阿难言汝今何见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
中开合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
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
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佛言
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
为无住佛言如是。」
【对不住方有住名见性既无不住又岂有住住即
静也住与不住双遣方是主义故佛随印许之。
二飞光动头證成尘与空义。】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
回首右盻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右盻
佛告阿难汝头今日因何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
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阿难汝盻佛
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
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佛言如是。」
【对动说止见既无动又岂有止动止双遣方是空
义故佛亦印许之。
三结会责失二初结会二责
失。
今初。】
初序分 第 241a 页 X13-0241.png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
以不住者名之为客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
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
【谓众生若能以一切摇动者皆名为尘以一切不
住者皆名为客如头之动摇尘也见无所动空也
手之开合客也见无舒卷主也则不被客尘所误
不起种种烦恼而菩提罗汉皆可成矣问曰此经
云头自动摇见无所动手自开合见无舒卷乃六
祖则云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如何会通
答曰此经云见无舒卷动摇者直指真心不堕妄
境所谓离一切相为阿难疑心是无而言之也祖
云风幡只是心动者直指万境不离一心所谓即
一切法为二僧执境是有而言之也由真心不堕
妄境故下文如来藏一切俱非之义善成由万境
不离一心故下文如来藏一切俱即之义善成虽
有二义藏性体一惟其离一切相方能即一切法
惟其即一切法所以离一切相若达此离即离非
是即非即之体依悉檀说则二俱妙药若不达理
体偏执二说则二俱有过矣。
二责失。】
「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
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巳轮回是中
自取流转。」
【谓一切动摇不住之物皆是客尘原非实身实境
奈何以动为实有之身以动为实有之境而从始
初序分 第 241b 页 X13-0241.png
洎终念念随其生灭遗失如空如主之真性一味
颠倒行事辨体性于自心既失其真反认客尘外
物以为自巳所以于本无轮回心性之中妄见轮
回乃是自取流转更无他因也。】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第一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