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称无上。又不可得而推测之者。故称神咒。无见顶
相者。佛之肉髻之顶。应持菩萨乃至等觉为佛乳母。
欲求见之尚不得见。此是不思议果德之体。唯佛与
佛乃能究尽。故名无见顶相。无为心佛者。如来虽有
因行之修。乃从性起修修无所修者。如来虽有果德
之證。乃泯修归性證无所證者也。是以虽说一切法
藏。亦是性具。乃说无所说。虽化一切众生。亦是性具。
乃化无所化。不待造作及夫施设。故云无为心佛。从
顶等者。正显化佛之说咒也。上佛既是心佛。今咒虽
从化佛所说。化从何有。总一性体流出故。咒亦云心
咒。然云何诵持能治宿习。要知咒体。既称摩诃萨怛
多般怛罗。全是不思议三德。所持咒体既即法身遍
一切处。则能持之心性亦即法身遍一切处。如是能
持所持无非法身。那得法身容有宿习。即其宿习当
体亦是法身也。般若解脱例之可见。以此所有宿习
总是三德。其宿习也不治而自治。所谓不破而破而
无所不破者也。所以教人诵咒以治习耳。
二述验
分二。初汝且下验明。二彼当下较量。
初中。我亦宣
扬等者。登伽闻究竟坚固理中巳得三果。及夫爱河
乾枯。从选圆通巳来更成四果。故云爱心等也。然四
果之所以成。爱心之所以脱。皆由化佛说咒之力。故
云我亦宣扬等也。积劫淫女尚能速脱爱心。尚得速
證道果。其咒力也盖何如哉。
二较量又二。初正较。
彼尚等。二举喻。譬如等。
初中。阿难与登伽相为较
量有三不同。世间淫女出世声闻。染净之不同也。无
心修行求最上道。缓急之不同也。止證无学决定成
佛。高下之不同也。其染者缓者下者。尚能顿除夙习
而證道果。其净者急者高者。速除有漏得成佛道自
不难也。故云彼尚等也。
二中。譬如等者。有二意。一
就成佛道边说声闻求佛道如扬微尘。加持神咒而
求如扬微尘于顺风。自当顺运流入而无艰难险阻。
二就治夙习边说。治夙习如扬微尘。加持神咒而治
如扬微尘于顺风。自当法尔销殒而无艰难险阻。故
云譬如等也。
三若有末世去。安立道场之文也。大分为二。初略明。
若有末世等也。二广示。阿难白佛等也。初又二。初若
有下方便。二然后下正修。
初方便中。若有等者。指
末世欲求无上菩提正觉道场者而言。此是得道之
场。若云欲坐。但在因耳。此是修道之场。盖求證道必
先修道。二意皆具。故云若有等也。先持等者。比丘所
应持也。不唯摄身不行。及夫摄心不起。亦须摄心并
不可得才为清净戒也。要当等者。若受禁戒。自非清
净真戒之师。安能大小轻重持犯开遮一一分明令
人成就。故云要当等也。诵持一百八遍。对治百八烦
恼也。然此一文具明五缘。先持等第一持戒清净也。
要当等第五亲近知识也。戒成等第二衣食具足也。
然香等第三閒居静处也。诵此等第四息诸缘务也。
五缘既具。五欲可呵。五盖可弃。五事可调。五法可行。
空则俱空。乃至随其发也中则俱中。故以乳为煎饼
表之。正行如此。
次助行中。并诸二字对正行而言
也。砂糖表四念处。油饼表四正勤。乳糜表四如意。苏
合表五根。蜜姜表五力。纯酥表七觉支。纯蜜表八正
道。合而言之。总是三十七道品无不具表。助行如此。
所有正行牛乳之妙智。及夫助行糖等之道品。悉成
耳根妙行。故以于莲华外表之。正行助行皆对十六
知见。故以各有十六表之。又其正助无不彻入耳根
妙行。故以围绕华外表之。此之莲华乃擅中之一大
莲华也。非同镜外建立十六。此一表圆。十六表别。相
不同故。
二显果中。以奉等者。上来牛乳十六器及
糖等各十六器自当奉佛。以表正助因成法尔应尅
无上佛果。既供诸佛。还供菩萨。以表诸大菩萨悉因
此之妙行而剋佛果。又显行人所行即诸佛所證及
菩萨所修。所谓过去诸如来斯门巳成就。现在诸菩
萨今各入圆明等也故以以奉等表之。
二表别因
尅别果亦二。初明因。每以等也。二显果。享佛句也。初
又二。初每以下总举。二以兜下别明。
初每以等者。
如来食必中日。乃是阳之中。可表不思议中。今言中
夜者。乃是阴之中。正表别教所显清净真如但中谛
理。故云每以等也。既欲显理。须破五住烦恼。故以取
蜜半升表之。既欲破惑。应修次第三观。故以用酥三
合表之。观既消惑可破。惑若破理可显。从是当教果
头可尅。故以坛前别安一小火炉以为表也。总举如
此。次中。以兜二句。表从假入空观也。以香煎成乎水。
但有其香。全无其质。其从假入空之时。但见真谛。全
无假相。犹之乎兜楼香煎水也。故以表之。沐浴一句。
表从空入假也。既以香水而浴其炭。但存其炭。全
无水矣。其从空入假之时。但见俗谛。全无真理。犹之
乎沐浴其炭也。故以表之。然令一句。表从空假入中
观也。既以水洗炭。以炭然火。但见其火。全无水之与
炭。其从空假入中观时。遮乎二边。但显中理。犹之乎
然令猛炽也。故以表之。巳上表三观如此。投是下。表
能破所破皆不可得也。前来有能破三观。所谓酥也。
有所破五住。所谓蜜也。至此虽有能破所破能观所
观皆不可得。唯一中理。犹之乎投酥蜜于炎炉烧令
尽也。故以表之。从是十二分三德理将穷。十二品无
明惑将尽。别因成矣。应剋当教果佛。故以享佛表之。
上来圆因剋圆果。别因剋别果。自行巳成。自行既成
还应化他。故下有令其等文也。
二化他中。令其等
者。前之献供但在坛内。全事即理。全性起修。以表乎
自行成矣。然而一切众生犹然未了。以故四外遍悬
幡华亦同见之。以显全事即理全修即性也。由诸众
生向来识心用事。到此中时。亦见其事即会其理。所
有五六七八等识一一转成乎智。有四智矣。故以四
外表之。又幡有动转之势。凡见之者。可以转烦恼成
菩提转生死成涅槃。故以悬幡表之。华即耳根妙行。
凡见之者了达乎此。亦能返闻闻性。亦成耳根妙行。
以为修习。云何所證止初果耶。答有二意。一者约深
深而言。须陀洹者此云入流。今修三昧巳得入流亡
所。故借须陀之入流以名所證之入流耳。二者约浅
浅而言。虽曰须陀洹乃初信也。盖借藏之初果以明
圆之初信耳。实非藏教之初果也。若非圆之初信。云
何上有身心明净。下有成佛不谬之语耶。成佛不谬
者。以其巳在位不退也。无明将破中道将显故耳。巳
上明坐禅清净轨则巳竟。汝问下总也。意谓汝阿难
前问我。云何建立道场合佛清净轨则。如是之结坛
清净轨则。乃至如是之坐禅清净轨则。方可谓之建
立道场合佛清净轨则。故云汝问等也。三安立道场
竟。
四自阿难顶礼去。重请说咒之文也。分三。初重请。阿
难等也。二正说。尔时等也。三护持。说是等也。初又三。
初阿难下叙咒力。可知。二惟愿下正申请中。尚未亲
闻者。如来在室罗城中说咒。阿难在登伽淫室。故云
尚未亲闻。三于时下众作礼。亦可知。
二正说分四。
初尔时下如来化现中。世尊等者。化而复化。所谓无
记化化通也。二大众下大众观听。可知。
三南无下
说正神咒。咒是秘密不翻。不翻而有翻者。止翻其字。
不翻其义。既云不翻。不必云其某处是归依之词某
处是鬼王之号乃至某处是部党之名也。但经文是
显。显诠也是藏性。咒文是密。密诠也是藏性。显密虽
殊藏性是一。则知显无所显全以密为显。密无所密
全以显为密耳。
四举益劝持分二。初阿难等约果
德。二阿难等约因行。初又三。初总明利益。阿难等也。
二别示五双。十方去也。三总为结归。若我去也。
初
总明利益中。是佛顶等出生诸佛者。如前十方薄伽
梵一路涅槃门。是显诠也。今佛顶咒出生十方诸佛。
是密诠也。则知显密同能出生诸佛也。然咒是大白
伞盖三德之理。诸佛所證正是三德理体。是为出生
之诸佛耳。以其神咒能出生十方诸佛。所以下有别
示五双也。
初别示五双分五。初成道降魔一双。二
应身说法一双。三授记拔苦一双。四上求下化一双。
五入灭付法一双。
初双中。正遍知者。以不偏乎空
有中三。是为之正。全空全假全中。是为之遍知觉。即
三智一心中知及夫三觉圆满也。执此咒心降伏等
者。其法如金刚王。无情不破。无执不殒。所以诸魔皆
伏外道皆制。
三双中。大小诸横者。大横有九。小横
不知数也。
五双中。严净戒律等者。如今如来涅槃
会中扶律谈常也。故云悉得清净。
三总为结归分
三。初若我下指广。二若说下别名。三汝等下劝持。
初中。经恒沙劫终不尽者。以其所诠乃是藏性。亘古
今而无始终。遍法界而无去来。所以经恒沙劫说不
尽也。
二中。别明可知。
三中。汝等等者。正以小况
大以浅况深也。谓其小乘之果。尚非此咒不能。何况
大乘。欲坐道场。舍是咒而能远诸魔事无有是理之
处。故云汝等等也。
二约因行分二。初阿难若诸去
明书写以劝持也。可知。二阿难我今去明持诵以劝
持也。分三。初阿难下总明。二当知下别示。三是故下
总结。
初可知。
二别示又十。初能除诸难。当知等
也。二能生诸善。阿难等也。三不生他处。从第等也。四
聚诸功德。此诸等也。五众行成就。是故等也。六能灭
罪障。阿难等也。七满其所愿。复次等也。八能安国家。
阿难等也。九年丰障除。阿难等也。十恶星不入。阿难
等也。
初中。不能烧等者。能持此咒。唯一法界理体。
安更有水火等之所害也。
三中。从第一劫至后身
者。初心谓之第一劫。金刚后心谓之后身也。
四中。
此诸众生至悉与此人者。若尔三昧亦可慧矣。不然
虽曰与此功德。然持者所得功德。与诸佛所證同一
藏性。似乎与者。实非无因而得也。
六中。设犯禁戒
于未受时者。谓未受持咒之前也。纵经者。正指前所
犯耳。设著不净等者。此又指时咒之后也。纵不作坛。
等者。为显咒之力用。非谓不作坛而可修三昧也。
八中。脱阇者。此云幢也。
十中。二十八大恶星者。有
云别有二十恶星。则亦不然。即此二十八星。亦可为
善。复可为恶。若人行善。恶亦善矣。若人行恶。善亦恶
矣。诸恶灾祥永不能入者。云何祥亦不入耶。盖灾既
不生。无一而非吉祥之者。何待入而为祥。若待入而
为祥似有不祥者在。故云灾祥永不能入。
三是故
下总结。可知。
三护持分六。初说是下金刚也。二尔
时下天王也。三复有下鬼神也。四复有下天神也。五
明了其家所归道路。但归家之路。必有种数故请。若
远稽首□初云如是终始地位永无诸委曲相。今须
祥明故请。正与最初通请得成菩提照应。文分为二。
初陈请。阿难等也。二答示。尔时等也。初又二。初阿难
下经家叙相。可知。二我辈下当机陈词。分三。初迷悟
双陈。即我辈等。二申请位次。即世尊等。三大众作礼。
即作是等。
初中。我辈等者。愚必自用。故好多闻。钝
必难入。故不求出。巳上叙迷也。蒙佛下陈悟也。指前
的指耳根圆通及摄心轨则安立道场为慈诲耳。得
正熏修等者。指前闻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也。此
修无别以为修。全以闻根自性为修。以熏亦无别以
为熏。全以闻根自性为熏。是为正熏修也。则知不能
全性起修。乃是错乱修习非正熏修也。前来唯生灭
身而巳。今得耳根正熏修之法。当转生灭身为金刚
不坏之身。前来唯生灭心而巳。今得耳根正熏修之
法。当转分别心證常住真心之心。是以身心俱为快
然。而获是丰饶利益也。
二中。如是修證佛三摩提
者。自有二意。一者如来所修皆以性为修。修无所修。
如来所證皆以性为證。證无所證。今不言全性而修
全性而證。但以佛字而双摄之。故云佛三摩提。二者
此三摩提耳根圆通之法。从佛金口演说。今以能说
之人以明所说之法。是以云佛三摩提。未到涅槃者。
以初心对后心。中间位次甚多。故云未到涅槃。正请
位中。当以云何至何诣何云何分为四科。与下文一
相者是。故云展转发生。发生不巳。纯一虚妄烦恼之
见。故云生力发明。烦恼既成自当造业。故云熏以成
业。业既成巳自当感报。故云同业相感。同业者。四生
中止取胎卵而言。□□父母巳三业之所同者。是为
同业也。既招其报。必有杀盗淫酬偿之相灭。及夫杀
盗淫缠缚之相生。故云因有等。则知六道众生是颠
倒耳。若论其偏渐。若二乘。若六道。无一而非颠倒。皆
因一念无明之故而有。所以初云迷本。至结云由是
等也。
二释世界众生颠倒中。是有等释界义。非因
等释世义也。是有所有非所因等。牒前此有所有非
因所因等为世界因也。谓此有所有。则四方分段妄
生。既有分段界畔自立。能有指惑业说。所有指众生
说。故云是有等也。谓本非真因。妄为所因。本非所住。
妄为所住。因此转变迁流。而三世遂成矣。所因亦指
惑业说。所住指众生根身说。以此无住无明念念熏
彼所住。故云非因等也。如是则知世界颠倒亦由无
明而有者也。
三相涉又二。初三世下标举。二是故下释明。
初标
举中。三世等者。非若前之以世涉方以方涉世。盖谓
世界依报与众生正报互相涉入生六乱妄相也。从
是相涉了无休息。自得致乎变化一十二类众生也。
二释明又二。初释成因。是故等也。二释成果。乘此
等也。
初释成因中。因动等者。动即上文之相涉也。
因其无明不觉。遂致根尘相生。是为因动有声等。如
千乱想者。盖此烦恼乱想各各具有。但随类转变。则
烦恼亦随类偏显。故如鱼鸟之类以飞沉偏显。则诸
烦恼俱属飞沉。所以遂有八万四十飞沉乱想。下例
明之。又复应知。此乃类生果上之乱想。非因中虚妄
动等六乱妄想也。初动类中。言因世界等者。六乱妄
想。于六尘中起虚妄动颠倒时。其想有升有沉故和
合气成。遂有八万四千飞为羽族沉为龟蛇。此亦理
势之必然也。馀可例之。虚妄者。以其想生故也。动颠
倒者。亦以其想故也。气成者。卵以气交故也。飞沉者。
想有重轻。若轻者升而飞。若重者沉而坠也。则知鱼
为想重。鸟为想轻者矣。此中虚妄及下杂染乃至怨
害等。又此之动颠倒及下欲颠倒乃至杀颠倒。皆属
烦恼障也。此之气成飞沉等乃至怪成含父母等。总
属恶障也。此之卵羯南鱼鸟等乃至下文非无想羯
南土枭等。总属是果报障也。具如教观旨抄。欲类中。
横竖乱想。正以六根妄想。起杂染欲颠倒时。有邪有
正。正则为人为仙而竖生。邪则为畜而横生。邪正相
半则为龙类。以龙在天为竖。在水为横耳。言杂染及
欲颠倒。以其是情生故也。滋成者。胎以精交故也。趣
类中。翻覆乱想者。由六乱妄想。起执著趣颠倒时。逐
心背信翻覆任情致成其形。或覆或翻。或飞或走而
无定趣。言执著及趣颠倒者。以其是合感故也。
假类
中。新故乱想。正以起变易假颠倒时。情念乖离新故
更变。故受生时。或转□为飞。蜕飞为潜。触类而成。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