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圆通疏-元-惟则281-F¶

281-F¶ 第 936b 页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第十
师子林沙门 惟则 会解
天台山沙门 传灯圆通疏

「○(四行阴二初结前生后二初结前想尽)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
想消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
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
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惟一精真。

(二生后行相二初示二相二初不尽相)生灭根元
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其类虽未通其
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
究竟枢穴此则名为行阴区宇。」

【【解】温陵曰通叙想灭行现也。浮动妄习昼明则想
夕瞢则梦。汩乱性真莫得而一。扰动觉明莫得而
静。故想阴尽者梦想消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
如晴空也。五阴前粗后细故想尽则无粗重影事。
虽观万象而无想念故如镜鉴明无粘无迹。虚受
照应了无陈习惟一精真明极如此故幽隐行阴
于是披露也。行为万化生灭根元故其相披露则
十二类生之元无不殚见。各命由绪识也。同生基
行也。扰动幽隐故譬野马。乍生乍灭故曰熠熠。无
复粗影故曰清扰。根尘运止皆本于此故曰究竟
枢穴也。孤山曰虽未下谓虽未能别相见彼众生
修因趣果因由端绪。巳能总相见彼生类俱由行
起。名此行阴为同生基。野马阳𦦨浮埃也。熠熠光
281-F¶ 第 936c 页 X12-0936.png
耀闪烁之貌。清扰即下文幽清扰动是也。

【疏】天台曰想阴尽者下先牒定想尽。是人去释成。
先明想尽之体次明想尽之用。言是人平常梦想
消灭寤寐恒一者盖梦因想有。日既结为诸想虽
见闻不惑夜则发为六梦即颠倒错乱。故寤寐不
得恒一。今之行者想阴既尽则平常梦之与想二
俱消灭。寤之与寐其心恒一。而本觉妙明虚而无
物静而不动。犹如晴明虚空无复粗重前尘如浮
云微风之影事矣。次明想尽之用。谓既得此体则
六根之用亦复微妙。故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六尘
之境凡对根之时如镜鉴明。虽形对像生物来心
亦不为尘之所粘而趣外奔逸。物去尘亦不为心
之所览而聚缘内摇。体则虚其所受而用则无不
照应。惟其如此故六根照用而了罔陈习独一精
真虚静觉明而巳。此结前想尽之相也。次生后行
相中初明不尽相。盖想阴既灭而行阴现前。生灭
根元从此披露。犹如磨镜又刮去一层粗垢则行
阴之微细影事现前。故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
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者。言识阴犹为行阴所
覆也。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此正指行阴
微细影事犹如野马其相熠熠。谓清扰之状既如
阳𦦨又如熠耀而似有似无而乍明乍暗也。盖行
阴遍前三阴其动也粗。今在本阴其生灭也细。乃
为浮尘根究竟枢穴。正以六门开闭所司者在于
281-F¶ 第 937a 页 X12-0937.png
枢穴。想固当其先而犹未若行以为之究竟是为
行阴区宇也。补遗云周礼列子梦有六候。一曰正
梦平居自梦。二曰蘁梦惊愕而梦。三曰思梦思念
而梦。四曰寤梦觉时道之而梦。五曰喜梦喜悦而
梦。六曰惧梦恐怖而梦。法华文句云唯佛不梦无
疑无习气故。从五事故有梦。如偈说以疑心分别
学习因现事非人来相语因此五事梦。五事六候
皆本想阴。熏闻云智论第九十二云眠有二种。一
者眠而梦二者眠不梦。阿罗汉非为安隐著乐故
眠。但受四大身法应有食息眠觉。是故少许特息
名为眠不为梦眠。】

「○(二尽相)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
灭化为澄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

(二显妄源)观其
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解】温陵曰行阴习扰成性故称元性元习。能灭扰
习则归元澄之本而迁流相尽矣。故如波澜灭化
为澄水也。生灭不停业运常迁名众生浊。故行阴
尽则超之。行阴密移曾无觉悟故曰幽隐妄想。

【疏】天台曰清扰熠熠方言行阴之相。元性正言行
阴之体。谓此清扰熠熠正生灭之根元能为前三
阴作枝流故曰元性。行阴若尽迁流性澄归于识
阴湛不摇处故曰性入元澄。一入识湛则行阴本
习皆空故曰一澄元习(云云)。盖以喻言之则行阴
微细如水之波澜。此阴若破则波澜灭化为澄水。
281-F¶ 第 937b 页 X12-0937.png
然此湛非真流急不见与而言之故喻澄水。】

「○(二正明发相二初正明十相十初二无因论二初正心绝魔)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
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

(二穷元发见三初总述)方得精研穷生类本于本
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
度者是人坠入二无因论。」

【【解】温陵曰梦想消亡寤寐常一故称正知奢摩他。
又称凝明正心皆想尽之相也。外魔皆因心召。故
想尽凝明则天魔不至。从此惟是修禅失趣狂解
妄计是即阴魔也。生类本即同生基也。于本类中
生元露者于同生基见巳行元也。幽清动元即行
元也。

【疏】天台曰是得正知者。想阴既尽梦想俱空则寻
常所知而无不皆正。下云凝明正心。心即知也所
谓得正知也。若于此而起边见则亡正遍知。是则
正知。但是文略。具足应云得正遍知。盖圆人具六
遍知。今云得正遍知。非在相似则在观行。奢摩他
中犹言禅定中也。凝明正心则内护有力。魔不得
便则邪不干正。方得精研穷生类本。谓行阴既巳
当情方得用止观之功精细研究以穷乎行阴生
类之本。于本类中即十二类也。生元露者正指所
观行阴也。观彼幽清圆扰动元者。即以奢摩他观
行阴之相动中有常住真心不动者在。以事乎圆
修也。巳上皆示境观现前也。于圆元中起计度去
方明于行起非之相。即于圆元早生住著以为满
281-F¶ 第 937c 页 X12-0937.png
足菩提。见道不真以起乎计度成二无因论。此计
重在元字元即因也。二无因论盖本于此。论者立
言诠辩也。偏见既得之于心言说必形之于论。凡
西天外道立无因论皆祖于此。下去例然。故知外
道悉本于内理。盖缘见道不谛。莫不皆以影响而
测度乎形声之所使然也。】

「○(二别显二初计本无因二初正明)一者是人见本无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
乘于眼根八百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
死此生彼只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无所观
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

(二结过)由此计度忘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解】吴兴曰生机全破者。机喻扰动即行阴也。不为
想阴所覆故云全破。眼根八百功德既约三世四
方论之。今见本无因即乘过去功德。下见末无因
即乘未来功德。斯由定中发宿命通乃令眼根彰
此力用。业流湾环行阴流转也。冥无所观外道冥
谛也。夫善恶业缘惟识变造。是人八万劫外尚不
见行何况于识。故从此来起无因计。

【疏】天台曰见本无因者由眼根八百功德之力而
见之也。此之功德有以世涉方以方涉世两种之
辩。以世涉方则以横遍五方者为本。非此中意。今
以以方涉世竖穷三世者为因。此之功德两处所
论不同。今经明因心本具非此中意。当取法华似
果所论以其约修成故也。又若相似中显既见真
281-F¶ 第 938a 页 X12-0938.png
谛之理不复更有此计。将是观行位人圆伏五住
以观行八百眼根功德见而生计也。】

「○(二计末无因二初正明)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见其根
知人生人悟鸟生鸟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竖
畜生本横白非洗成黑非染造从八万劫无复改移
今尽此形亦复如是而我本来不见菩提云何更有
成菩提事当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无因。」

【【解】温陵曰谬执生根不达化理。以人竟为人乃至
黑竟为黑无复改移。因而例我本不见道末亦无
成。是末无因也。结文本字合是末字。吴兴曰无复
改移者此见一分人畜之类有经长时业果未转
故起斯计。如智论明舍利弗观鸽子身前后皆八
万劫不改其类。今行阴中既见此相。乃执一切自
然而然。此即不知十二类生各命由绪也。今尽此
形等明未来无因。亦应见八万劫。以外道通同声
闻故。

【疏】天台曰上文则依本而计乎本谓本无因。此本
则以本而例乎末计末无因。不独此也且以所见
六道无复改移者本来不见菩提。良由内有邪解
之夙种故致妄成邪解之计执也。】

「○(二结过)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三结示)是则
名为第一外道立无因论。」

【【解】吴兴曰肇师云外道末伽梨谓众生苦乐不因
行得皆自然耳。前经云末伽梨等都言此身死后
281-F¶ 第 938b 页 X12-0938.png
全灭。今计无因虽不云死灭必至劫满亦同其伦。
当知诸见不出四句。谓断常双亦双非也。上二无
因即断见。下四遍常及一分无常一分常乃至死
后俱非即后三句。馀之所计皆源流于此。】

「○(二四遍常论二初正心绝魔)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

(二穷元发见三初总述)
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圆常中起计度者
是人坠入四遍常论。」

【【解】长水曰行阴生灭相续不失故名常。所计四种
遍一切法故名圆。温陵曰前言圆扰动元此言常
扰动元者。以生灭之元皆圆于此遂执为常而起
遍常论。遍即圆也。故此标名遍常后结名圆常。

【疏】天台曰前于行阴圆元中以起计。元者本也。故
初计本无因。又因本而计乎末故名末无因。今于
圆常中以起计故立四遍常论。是皆于行阴遍十
二类处谓之圆。生灭流急不见处谓之常。所谓于
生灭中早计真常若果见真常则何计之有。】

「○(二别显二初正明四初二万常)一者是人穷心境性二处无因修习能知二万劫
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不曾散失计以为
常。」

【【解】温陵曰由妄计行阴为生灭圆元遂于心境四
大等皆计为常也。真际曰心境二处虽则无因。二
万劫来相续不断故计为常。

【疏】天台曰心境性心境二处之性也。此四遍常论
乃从前本无因中发来。故言二处无因。前由眼根
281-F¶ 第 938c 页 X12-0938.png
八百功德故谓之见。今依意根千二百功德故谓
之知。以此意知竖见十方众生微细行阴计以为
常。但所获意通比前为小。故但修习能知二万劫
中之事也。】

「○(二四万常)二者是人穷四大元四性常住修习能知四万劫
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体恒不曾散失计以为
常。」

【【解】温陵曰众生依地水火风生灭而四性元则常
住则诸生灭法咸皆体常。

【疏】天台曰上于心境二性生计其见尚宽则遍色
遍心。今穷四大元四性常住其见则狭但四大之
色而巳。此中意根功德比前倍大故言四万。言修
习能知者乃想破行现之后重加修习方能知之
也。】

「○(三八万常)三者是人穷尽六根末那执受心意识中本元由
处性常恒故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
失本来常住穷不失性计以为常。」

【【解】温陵曰六根及末那执受即八识也。心意识中
本元即识性也。谓其本性恒常众生依之循环而
住不曾散失。此认识神而妄计也。真际曰言六根
者举所依根显能依识也。既云心意识中故知观
八识也。吴兴曰按楞伽云阿梨耶识除佛及八地
菩萨诸馀二乘外道修行者皆不能知。由是观之。
今行阴未尽岂能于此计以为常。应知心意识者
281-F¶ 第 939a 页 X12-0939.png
通举八识也。本元由处别指行阴也。良以首楞严
定顿穷八识圆伏五住。而于想阴尽处不了行阴
微细生灭妄认为常。非谓定中巳见第八。悫师云
若了八识何得异计斯语善焉。天如补注曰俱舍
云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百法疏云八识
名心七识名意六识名识。又婆沙云心即意识。如
火名燄亦名为炽亦名烧薪。只是一心有三差别。
此中诸解当取岳师通举八识别指行阴之说为
近理也。

【疏】天台曰前第二则依四大而计常。今则依内色
受想行四阴而计常。意根为末那执受二识之所
依。举能彰所。未必外道能见八识也。此中意根功
德比上又复倍宽故云八万。馀如旧说。】

「○(四不生灭常)四者是人既尽想元生理更无流止运转生灭想
心今巳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因心所度计以为
常。」

【【解】温陵曰想元想阴也。生理行阴也。妄谓流转生
灭皆属想心。今巳永灭则不生灭理自然属行。不
知行阴即生灭元也。长水曰此于生灭计不生灭
故执为常。吴兴曰前指本元为常。即于生灭计不
生灭。如见细流谓之止水也。今取理中为常。乃于
不生灭计不生灭。如见虚空谓之常住也。斯亦妄
认行阴为理耳。

【疏】天台曰前则约四阴为生计之本。今则舍宽从
281-F¶ 第 939b 页 X12-0939.png
狭独于行阴而起计。应知外道迷理依邪理而计
理。孰不谓五阴皆空巳度苦厄巳證真理。如来以
正智而鉴其所依画其所计以指其非。俾后世鉴
此失者以归乎正辙。庶不为邪解之所转也。】

「○(二结过)由此计常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三结示)是则
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

【【解】吴兴曰此四遍常所穷之境从广至狭而成次
第。初通五阴二局色阴三惟行阴四但是行阴不
生灭理。若言第三计八识第四复计行阴。其义既
失所次亦非。】

「○(三四一分常论二初正心绝魔)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

(二穷元发见三初总述)穷生
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
坠入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疏】天台曰此非确然于自巳他人中而起计度。乃
即于行阴而作自他计。如二于国土三于我心四
于行流皆名于自他中而起计度。以例第一一切
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一惟自之行阴所具十
二类生以之为他乃于无自他中而妄计自他者
也。】

「○(二别显二初正明四初我常彼无常)一者是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
我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凝明不动一切众生于我心
中自生自死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彼生灭者真无常
性。」

【【解】吴兴曰观妙下重举观行。湛然下正明起计。亦
281-F¶ 第 939c 页 X12-0939.png
由不了行阴生灭。妄谓此处心性湛然以为神我。
言神我者外道名主谛。谓一切法皆是我所。悉以
此神而为其主。

【疏】天台曰观妙明心虽是观行。乃指想尽行现之
心为妙明心。盖圆顿行人乃观迷即悟。即以五妄
想元为所观事境以成理观。若观之审谛则破阴
元以显真常。认之不谛则执想元以为妙明。今于
想尽行现之中。观彼幽清常扰动元计之为妙为
明为遍为湛为究竟神我。故以幽清常者为常以
十二类扰动者为生灭无。常故为一分无常一分
常论常则为自无常计以为他也。】

「○(二劫坏劫不坏)二者是人不观其心遍观十方恒沙国土见劫坏
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劫不坏处名究竟常。」

【【解】吴兴曰谓三禅以下终为三灾所坏名无常种
性。四禅以上灾不能坏名究竟常。

【疏】天台曰不观其心遍观国土者。此指行阴遍前
色阴以外色言之也。虽然亦将是以巳所历阶位
自下升高至三禅四禅了其三灾有可坏不可坏
之处以计常无常论。当则为自所證涅槃之处。无
常则为他生死之处也。】

「○(三我如微尘转)三者是人别观我心精细微密犹如微尘流转十
方性无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灭其不坏性名我性
常一切死生从我流出名无常性。」

【【疏】天台曰此约行阴遍于内色以起计也。盖人身
281-F¶ 第 940a 页 X12-0940.png
之逐于生灭有主之者行阴是也。有受其所迁者
舍外从内言之色阴是也。乃妄计以行不坏性名
我性常为自。有生灭之色从我流出。名无常性为
他。】

「○(四行常馀无常)四者是人知想阴尽见行阴流行阴常流计为常
性色受想等今巳灭尽名为无常。

(二结过)由此计度一分
无常一分常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三结示)是则名为第
三外道一分常论。」

【【解】吴兴曰前观我心虽流转十方性无移改。不知
我是行阴其体常流。今虽见流仍未见识阴之相。
故对色受想等为常无常也。此四颠倒。初观神我
及一切众生即正报也。次观国土与劫即依报也。
此二对他明常无常。三观我心及身。四计阴等。此
二约自色心明常无常亦。从广至狭也。

【疏】天台曰此计从想灭行存而起。意谓行存巳属
真常更无可灭。色受想巳灭则可灭者真无常性。
乃以可灭者为他不可灭者为自巳。】

「○(四四有边论二初正心绝魔)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

(二穷元发见三初总述)穷生
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分位中生计度者是人
坠入四有边论。」

【【解】温陵曰分位有四。谓三际分位见闻分位彼我
分位生灭分位。

【疏】天台曰四种分位不外时之与处。如第一第四
约时以言之。第二第三约处以言之。又以时为分
281-F¶ 第 940b 页 X12-0940.png
以处为位合时与处成四种分位亦通。】

「○(二别显二初正明四初三世)一者是人心计生元流用不息计过未者名为有
边计相续心名为无边。」

【【解】温陵曰生元流用行阴也。因迁流计三际。以过
者巳灭来者未见故名有边。现在相续故名无边。
不知真际本非有边非无边也。

【疏】天台曰此以色受想三阴巳破者为过去。以识
阴未当情者为未来。过去既过去未来还未来名
为有边。以行阴正当情心计生元流用不息有相
续心名为无边。】

「○(二众生)二者是人观八万劫则见众生八万劫前寂无闻
见无闻见处名为无边有众生处名为有边。」

【【解】吴兴曰后八万劫亦合如前今恐存略。温陵曰
前以不见为有边。此以无闻为无边。乃回互倒计
也。

【疏】天台曰意谓无边故使我不得见闻。有边故可
以闻见。不知定力有限妄计无边有边。】

「○(三心性)三者是人计我遍知得无边性彼一切人现我知
中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名彼不得无边之心但有边
性。」

【【解】孤山曰我曾下谓但见彼人现我知中而不能
知彼人性遍。故计彼性以为有边。

【疏】天台曰正遍知性自他同等。一室千灯受用有
别。岂以知巳遍而不知人遍妄计我大为无边今
281-F¶ 第 940c 页 X12-0940.png
小为有边乎。】

「○(四生灭)四者是人穷行阴空以其所见心路筹度一切众
生一身之中计其咸皆半生半灭明其世界一切所
有一半有边一半无边。

(二结过)由此计度有边无边堕落
外道惑菩提性。

(三结示)是则名为第四外道立有边论。」

【【解】温陵曰因穷行空昔有今无。遂以一阴为半生
半灭。而内根外器一切皆然。以生为有边灭为无
边。吴兴曰此四有边初惟约自二单约他三具自
他四重计他一切依正。斯则前狭后广以成其次。

【疏】天台曰穷行阴空者明功用也。半生半灭者所
观行阴之境也。一身之中半生半灭约行阴遍内
色以生计也。世界所有有边无边约依色以生计
也。】

「○(五不死矫乱论二初正心绝魔)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

(二穷生发见三初总述)穷生
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
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解】资中曰准婆沙论释外道计天常住名为不死。
计不乱答得生彼天。若实不知而辄答者恐成矫
乱。故有问时答言秘密言辞不应皆说。或不定答。
佛法诃云此真矫乱。故名不死矫乱虚论。温陵曰
以邪倒故于知见中狂解不决遂矫乱其语也。今
之邪人妄谓得道而中无主正矫惑于人者多类
此四。

【疏】天台曰于知见中者即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为
281-F¶ 第 941a 页 X12-0941.png
所知所见之道体。见道不谛真妄无分而妄生计
度成不死矫乱虚论。】

「○(二别显二初正明四初计总)一者是人观变化元见迁流处名之为变见相续
处名之为恒见所见处名之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
灭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正相续中中所离
处名之为减各各生处名之为有互互亡处名之为
无以理都观用心别见有求法人来问其义答言我
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于一切时皆乱其
语令彼前人遗失章句。」

【【解】长水曰于一生灭行阴分为八义别见。谓变恒
生灭增减有无也。答中略举六义。以不能定其道
理但两楹而答。故云亦生亦灭等。

【疏】天台曰只一行阴迁流相续之相以为根本成
八见以起八计。初于根本中一以有迁流处计之
为变变则不恒也。一以见相续处计之为恒恒则
不变也。由是充扩其见。以行阴生住异灭者而为
之计。见所见处即生住二相名之为生。不见见处
即异灭二相名之为灭。四相前后无有间断后后
生上名之为增。四相相续生巳而住住巳而异异
巳而灭。正相续中取中所离处前前减去名之为
灭。生住异灭各各生处生故名有。生中无住乃至
灭中无异互相无处名之为无。以理则八相而都
观。用心则八相而别见。方其别见于生故有人来
问其义即以所见而答之云我今亦生。别见于灭
281-F¶ 第 941b 页 X12-0941.png
即答之云亦灭等。适见生既答其生矣。忽见灭又
答之以灭。即一人前后之问报答无定。是以令彼
前人遗失章句。】

「○(二计无)二者是人谛观其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證有人来
问惟答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馀无所言说。」

【【解】温陵曰互互无即念念灭相也。得證者悟一切
法皆无也。

【疏】天台曰互互无即生中无灭等又生能互无其
灭灭能互无其生亦名互互无。前则枝于八今则
定于无也。】

「○(三计有)三者是人谛观其心各各有处因有得證有人来
问惟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馀无所言说。」

【【解】温陵曰各各有即念念生相也。言无言是皆不
明答。

【疏】天台曰各各有处生中有生住中有住等。秪是
生住异灭循环不失故云各各有。因有待證者谓
證验非虚也。但言其是者应是有人来问诸法生
耶答曰是。住耶答曰是。问异与灭皆答曰是也。】

「○(四俱计)四者是人有无俱见其境枝故其心亦乱有人来
问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
乱无容穷诘。

(二结过)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堕落外道惑菩
提性。

(三结示)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
计虚论。」

【【解】吴兴曰从二至四于前八中有无分出也。二三
281-F¶ 第 941c 页 X12-0941.png
单计。第四两亦。有即是无如冰是水也。无不是有
如水非冰也。四句之中但涉三句未见双非。其计
犹粗。

【疏】天台曰计因境立故其境既枝其心亦乱。亦有
即是亦无者。行阴之生终归于灭也。亦无之中不
是亦有者。灭者不能使之再生也。夫有之与无即
则俱即非则俱非。未有有既即无而无不即有之
理今所计既殊故成矫乱。】

「○(六十六有相论二初正心绝魔)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

(二穷元发见三初总述)穷生
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
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

(二别显二初正明二初本计)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
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
色属我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皆计度言死
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相。」

【【解】资中曰无尽流即行阴也。由见无尽故言死后
有相。温陵曰或自下心颠倒故固执色身以色是
我。又谓我体圆遍则色为我有。前缘即目前之色
也。行相续相亦色也。于色作此四计于受想行亦
然故成十六相。皆计死后复有也。携李曰不言识
阴者所计之我即识阴也。吴兴曰不尔。外道六法
我与识异。今行阴未破识未当情故不言耳。问前
三阴既破何故与我复计四句邪。答但破其计不
破其法。色等生灭念念不停即无尽流也。然此行
阴与常涂所辩粗细不同。如百论家以识阴为初
281-F¶ 第 942a 页 X12-0942.png
想阴居次受阴第三。三皆无记未能成业。至于行
阴方起烦恼造作诸业。是则四阴之中行阴最粗。
此据未平常破时说也。今观行中巳破受想。须知
行阴粗相亦尽惟细相在。故通前三阴俱见迁流。
幽隐之元其实难晓。

【疏】天台曰无尽流者吴兴所谓色等生灭念念不
停是也。既破而又依之以起计者。三阴之遍计虽
忘而依他之性未忘。现存色等而生灭者依然。故
依之以起四四一十六相。外道十六知见盖本乎
此。此约行阴为我色受想识为缘彼我互论也。而
云或复我依行中相续者。正以色之生灭者为行
也。】

「○(二别计)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各不相
触。

(二结过)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三结示)
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解】吴兴曰上四阴与我既死后有相。或复妄计烦
恼菩提理亦如是。以烦恼由阴而生菩提由我而
證。言毕竟者即两性不相陵灭。入未来际此皆后
有也。言五阴者通结五阴正在前四。又虽在前四
义惟行阴耳。

【疏】天台曰烦恼菩提二俱毕竟者所谓无尽流其
流者而无有尽也。此计行阴之我为菩提四阴之
相为烦恼。既于四阴云是我我有属我我在岂非
惑智二俱毕竟两性并驱各不相触五阴死后有
281-F¶ 第 942b 页 X12-0942.png
相乎。】

「○(七八无相论二初正心绝魔)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

(二穷元发见三初总述)穷生
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
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

(二别显二初正明二初本计)见其色灭形
无所因观其想灭心无所系知其受灭无复连缀阴
性消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此质现前犹
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相因之勘校死后相无如
是循环有八无相。」

【【解】温陵曰阴性消散谓色受想灭也。生理即行也。
谓无受想则行亦灭也。此约四阴现在因亡未来
果灭。因果合论故成八相。

【疏】天台曰前计死后有相约遍计虽破而依他未
忘者以起计。今以遍计既破者以例依他终归永
灭。故曰于先除色受想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
后无相发心颠倒。因亡果灭合论以成八相。】

「○(二别计)从此或计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
灭。

(二结过)由此计度死后无故坠落外道惑菩提性。

(三结示)
则名为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解】吴兴曰涅槃因果依现阴而修后阴而證。阴既
叵测修證何有邪。

【疏】天台曰若准前十六相约烦恼菩提二俱毕竟
谓之死后有相例今八相。涅槃因果合是对生死
而说。谓前三阴为生死行阴为涅槃。如是因果一
切皆空终归断灭谓之死后无相。】
281-F¶ 第 942c 页 X12-0942.png

「○(八俱非论二初正心绝魔)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

(二穷元发见三初总述)穷生
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
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

【【解】温陵曰行存则有相也。受想灭则无相也。以前
后相例则存者终无虽有非有。灭者曾有虽无不
无。四阴双计故成八非。吴兴曰双计有无至死后
俱非者此有二义。一亦有亦无二非有非无。下文
先计双亦次计双非。

【疏】天台曰行存与前色受想三阴灭者相例略去
色字盖是文窄。外人计拙故自体相破以成双非。
若以双亦言之应有自体相成之句。文无者恐略
也。】

「○(二别显二初正明二初本计)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
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
相。」

【【解】吴兴曰此计双亦也。见有非有谓色受想无也。
观无不无谓行阴有也。如是循环等例立双亦。谓
三阴无亦如行阴之有。行阴有亦如三阴之无。四
阴各二故名八俱非相。言俱非者对前偏计有无
得名。文意且在双计有无耳。故总结云有相无相。
温陵曰随得一缘者于四阴随举皆生计执。】

「○(二别计)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失
措。」

【【解】吴兴曰此计双非也。色受想等皆名诸行悉有
281-F¶ 第 943a 页 X12-0943.png
迁讹。下文云甲长发生气消容皱及念念不停即
其相也。于前四阴双计有无亦有八俱非义。此见
既细所以的就行阴言之。

【疏】天台曰此中二计对前二计共成四句。前死后
有相即有句亦常见也。次死后无相即无句亦断
见也。三双亦即亦常亦断也。四双非即非常非断
也。】

「○(二结过)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际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
道惑菩提性。

(三结示)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
俱非心颠倒论。」

【【解】温陵曰昏瞢无可道者不能明知死后之事也。

【疏】天台曰释中虽立双亦结中但云俱非。盖论虽
义立双亦见实但成俱非一归于断见而巳。】

「○(九七断灭论二初正心绝魔)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

(二穷元发见三初总述)穷生
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无生计度者是人
坠入七断灭论。」

【【解】温陵曰见行阴念念灭处名后后无。由是妄计
设生人天七处后皆断灭。】

「○(二别显二初正明)或计身灭或欲尽灭或苦尽灭或极乐灭或极舍
灭如是循环穷尽七际现前消灭灭巳无复。

(二结过)由此
计度死后断灭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三结示)是则名为第
九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解】温陵曰身灭即欲界人天二处也。欲尽初禅也。
苦尽二禅也。极乐三禅。极舍四禅及无色也。是名
281-F¶ 第 943b 页 X12-0943.png
七际。谓七际事相皆现前消灭更无复生终归断
灭也。吴兴曰此计应从第七外道流出。但前约横
论今约竖说。若摄横归竖则前无相属今身灭。

【疏】天台曰第九外道虽于行阴后后无生乎计度。
观后结文云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则不独计行兼
计四阴悉归断灭。】

「○(十五现涅槃论二初正心绝魔)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

(二穷元发见二初总述)穷生
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有生计度者是人
坠入五涅槃论。

(二别显二初正明)或以欲界为正转依观见圆明生
爱慕故或以初禅性无忧故或以二禅心无苦故或
以三禅极悦随故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
灭性故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五处安隐为胜净依如
是循环五处究竟。」

【【解】温陵曰见行灭复生名后后有。妄于五处计涅
槃果。转依者转生死依涅槃也。或于欲界悟圆明
理遂以欲界即转依处。或以初禅离忧二禅离苦
三禅极喜四禅极舍即转依处。是谓五涅槃也。迷
有等者不知此天皆属有漏非无为果非究竟处
也。

【疏】天台曰断灭计七处者兼欲界人道与无色界
也。涅槃计五处者除欲界人道并无色界也。不计
人道者现居生死故。不计无色者以四禅无想天
为涅槃故。】

「○(二结过)由此计度五现涅槃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三结示)是则
281-F¶ 第 943c 页 X12-0943.png
名为第十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

【【解】吴兴曰前标后后今结五现者影互其文也。此
计应从第六外道流出。横竖摄属亦如七九之类。】

「○(二结过劝示)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狂解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
现斯悟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以迷为解自
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
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心魔自
起深孽保持覆护消息邪见教其身心开觉真义于
无上道不遭枝岐勿令心祈得少为足作大觉王清
净标指。」

【【解】温陵曰前云禅那现境乃天魔候得其便。此云
禅那狂解乃心魔自起深孽。凡见道不真多岐妄
计皆即狂解。是谓心魔最宜深防也。汝等下令弘
宣人将如来语遍为群生保持覆护使魔不侵孽
不作不堕邪岐不取小證而直登觉位。是谓作大
觉王标指也。吴兴曰此云心魔后识阴云见魔。心
见不出见爱二惑即烦恼魔也。

【疏】天台曰温陵师言见道不真多岐妄计此言深
中乎学者之膏肓。盖世之修行多堕二种失。一师
心自立无有师承。徒仰古德之高风深入兰若之
绝境。邪推妄画忽尔心空。如冰夹鱼谓为真道。因
之起见堕入邪宗。建立门庭證引祖教。以鍮石而
比黄金将珷玞以乱白璧。自陷及人竟落魔党。一
秉承不久研味非精。好作人师自立规矩。既不甘
281-F¶ 第 944a 页 X12-0944.png
以品位而下人复欲援众流而归巳。禅肩一竖宗
头愈高。尝药品既不关于神农。施汤剂岂能同于
仲景。药非应病病不合方。一槩妄投视民如草。初
虽少益后致大妨。入邪见之丛林堕波旬之罗网。
建言立论垂范后昆。本师失足入火坑而不知。弟
子盲牵堕险途而罔觉。皆由未见道而遽修道。依
邪道而误證果故也。】

「○(五识阴二初结前生后二初结前行尽二初叙行尽之相)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
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
业深脉感应悬绝。

(二叙行尽体用)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
瞻顾东方巳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
入无所入。

(二生后识相二初示二相二初不尽相)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
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巳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
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

【【解】温陵曰通叙行灭识现也。行为世间迁流之体
性扰动生机之纲纽补特酬业之深脉。能隐晦性
天驰逸六根汩扰内湛。为浮根尘究竟枢穴。故行
阴尽者生机纲纽倏然隳裂。补特深脉感应悬绝。
而性天将大明悟。六根无复驰逸。以不驰逸故内
外湛明。以无枢穴故入无所入。反动而静深之又
深故曰内外也。涅槃性天为五阴所覆昏如长夜。
前三阴尽如鸡初鸣虽为曙兆犹沉二阴精色未
分。此行阴尽如鸡后鸣惟馀一阴故将大明悟也
受命元由识阴也。以行灭识现故深达。无枢穴故
281-F¶ 第 944b 页 X12-0944.png
可观。无迁流故可执。无生机故不召。遂了十方依
正皆识所变故巳获其同。性天精色虽未明彻而
幽秘之相巳渐发现此识阴之相也。吴兴曰受命
元由者。识息煖三和合成命。受生之际识阴为先
也。

【疏】天台曰识阴叙文为三。初叙行尽之相二叙行
尽体用三叙识现之相。行尽中合前有三喻。初喻
六门开闭以行为枢穴。次喻类生网目以行为网
纽。三喻业报感应以行为深脉。行阴若尽则枢穴
息网纽裂深脉绝。此皆行尽之相也。二叙行尽体
用。则以长夜五更喻生死五阴。清旦初晹喻涅槃
性天。以一更喻一阴厥数甚齐。故行阴尽如鸡后
鸣瞻顾东方巳有精色。所未尽者才识阴之一间
尔。此皆喻体也。六根虚静去则明行尽之用。言六
根虚静者行阴未尽则根犹有乎物存。物存则不
得不乱。故行尽则虚而无物静而不乱内外湛然
尘既不缘根无所偶无复驰逸入无所入也。三叙
识现之相。亦以行尽方能达类生受命元由。识既
现前。则由可观而元可执诸类不召矣。性天将明
故精色不沉。精色不沉故如来藏心一向为诸阴
幽秘者悉皆发现。然但幽秘发现而巳若破去识
阴则同清晹之升天而无幽不烛无秘不开。故曰
此则名为识阴区宇。】

「○(三尽相)若于群召巳获同中消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
281-F¶ 第 944c 页 X12-0944.png
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
彻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

(二显妄源)观其所由罔象
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

【【解】温陵曰群召同中即十二类之命元识阴也。若
于此中以定慧力消磨六门。使根合而不分界开
而不隔。则见闻圆通六根互用。由是外之世界内
之身心为复留碍。此识阴尽之相也。性本一真由
尘隔越。性用之间同异失准名为命浊。故识尽则
超之。识乃妄觉影明元无自体。由颠倒起故名罔
象虚无颠倒妄想。吴兴曰六用不隔皆悉通邻。即
法华所明六根清净也。孤山曰罔象亦仿象皆不
实貌。

【疏】天台曰若于群召巳获同中正言识阴现前也。
消磨六门正言境观相貌也。消者消化三止之功。
体识即真如汤消冰当体化成无上菩提也。磨者
磨砻三观之力。破惑成智如石攻玉彻体圆成广
大涅槃也。下文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总
是智断成就之相。须陀洹人虽得六消犹未亡一
名合未成就。一切众生六用隔历常受污染名开
不成就。又一切众生六时不能一一时不能六总
名合开不得成就。今六门消磨合之为一而六用
森然。开之为六而一心自在。由是见闻觉知六门
虽异而和为一家共为一主四通八达。或为见也
不妨即见色而闻声嗅香。即见色而见声见香。惟
281-F¶ 第 945a 页 X12-0945.png
其如此故见色而不为色黏而色亦不能黏见。是
为六根互用清净也。此总言五阴正报清净也。下
言色阴依报清净故言十方世界。又云及与身心
等者乃举依兼正类显圆融。盖三界惟心万法惟
识因迷性觉为识为行为想为受及以为色。今识
性还元故五种妄想悉皆化为无上知觉。故内身
外境如吠琉璃光明皎彻。直至如此方名识阴尽
相也。】

「○(二正明发相二初正示十相十初因所因执二初行空还元)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于识还元巳灭生
灭。

(二由识发境二初正明发相)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能令巳身根隔合开亦与
十方诸类通觉觉知通㳷能入圆元若于所归立真
常因生胜解者。

(二起著成邪二初正示)是人则堕因所因执娑毗迦罗所
归冥谛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二结显)是名第一
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种。」

【【解】温陵曰识由行流故行空则还元。既空行阴故
巳灭生灭。尚依识元故寂灭未圆。而能渐破识阴
消磨六门故巳六知根㳷合无隔。诸类觉性通融
不二故能入圆元。圆元即融根隔通诸类之识元
也。若以此为真所归地而立为真因则堕因所因
执。盖真因非所有所皆妄。娑毗外道认阿赖耶识
未形之前冥然初相为所归真因。正同此也。以心
有所得果有所归。即因即果皆堕所妄。所以违圆
通背涅槃也。吴兴曰觉知通㳷能入圆元者示观
中所发之相也。斯亦功用暂得如是。不生胜解名
281-F¶ 第 945b 页 X12-0945.png
善境界。由起邪执故堕外道种类。

【疏】天台曰识元有二。一真元即庵摩罗。一妄元即
阿陀那。今云还元即八识也。彼寂灭精妙者即真
常净识。行阴未尽则识未还元。巳灭生灭正言行
阴巳尽。而于寂灭精妙未圆正言虽还妄元犹未
还其真源也。能令巳身根隔合开言虽未真得六
根互用清净而根门总相既得还元。则合开成就
者巳萌其兆。因之而能入其真常之圆元。巳上总
言行灭识现之德也。下去则举其过。即若于所归
识阴立真常因。下文所谓于未足中生满足證是
也。馀如旧说。然五受阴五种妄想。约生起灭除虽
细粗成异。论众生日用实无时而不遍诸根门。如
首卷一言识精元明能生诸缘即五阴俱备。则今
言识阴称还元称所归即行人诸根门中未生诸
缘者名陀那微细识。生死窟穴资始乎此。外道冥
谛亦资始乎此。果能于是而见见闻闻嗅嗅尝尝
觉觉知知。如伐树得根灸病得穴千枝百病自然
消殒。是为不观色而色自破。可为蜕骨之良方回
生之妙剂也。】

「○(二能非能执二初行空还元)阿难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巳灭生灭。

(二由识发境二初正明发相)而于寂灭
精妙未圆若于所归览为自体尽虚空界十二类内
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生胜解者。

(二起著成邪二初正示)是人则
堕能非能执摩醯首罗现无边身成其伴侣迷佛菩
提亡失知见。

(二结显)是名第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违远
281-F¶ 第 945c 页 X12-0945.png
圆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遍圆种。」

【【解】温陵曰执识元为自体。而谓一切众生自此流
出。遂执我能生彼而实不能故曰此非能执。摩醯
首罗即色顶魔王也。妄计我能现起无边众生。亦
能非能类也。能为心能事果者计我能为彼依能
成彼事也。大慢天即摩醯也。不能谓能故名大慢
也。遍圆者计我体圆遍空界也。

【疏】天台曰前行阴虽为十二类生同分生基而此
生基又本于识。则十二类生从识阴之所流出者
诚矣。独不知有自性之十二类生焉他性之十二
类焉。若言自性十二类生从识阴之所流出则可。
而言尽虚空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皆我识阴身
中一类流出此恶乎可。此则不惟于识阴览为自
体以妄为真。兼且不知巳他生佛共而不共之理。
今之谈性具者类堕此失。既未熟乎一家之宗作
如是言又何足怪。】

「○(三常非常执二初行空还元)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巳灭生灭。

(二由识发境二初正明发相)而于寂灭精妙
未圆若于所归有所归依自疑身心从彼流出十方
虚空咸其生起即于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无生
灭解在生灭中早计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灭安住
沉迷生胜解者。

(二起著成邪二初正示)是人则堕常非常执计自在天成
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二结显)是名第三立因依心
成妄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圆种。」

【【解】温陵曰以识元为所归依故疑彼能生我及一
281-F¶ 第 946a 页 X12-0946.png
切法。遂计生起流出之处为真常无生之体。此则
在生灭中妄计常住。既惑真不生性又迷现生灭
法。以非常为常故名常非常执。既计彼能生我。即
于计自在天能生一切者同矣。由依识元妄计常
住故曰立因依心成妄计果。前计我圆生物。此计
彼圆生我故名倒圆。吴兴曰从彼流出者此指所
归识阴为彼。非指他人也。

【疏】天台曰前则以识阴为自为此十方类生从我
流出。今则以识阴为他为彼自疑身心从彼流出。
十方虚空咸其生起。以此而作真常身无生灭解。
不惟于生灭中早计真常。亦于圆种中妄生颠倒。】

「○(四知无知执二初行空还元)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巳灭生灭。

(二由识发境二初正明发相)而于寂灭精妙
未圆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
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
遍知生胜解者。

(二起菩成邪二初正示)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吒霰尼执
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二结显)是名第四
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解】温陵曰所知即所观识阴也。谓识有知而一切
法由知变起。因计知体圆遍诸法遂立异解。谓无
情遍皆有知。无所简择故曰无择遍知。此以无知
为知故名知无知执。婆吒霰尼二外道也。执一切
觉谓执一切有知也。此谬计圆知以为因心则果
终虚谬矣。以无知为知是倒知也。孤山曰问前说
无情有性无情作佛何异此文邪执乎。答不然。常
281-F¶ 第 946b 页 X12-0946.png
住真心一体无二。用诸妄想依正乃分。是故众生
草树悉如空华。当知草树山河皆是有情自心所
变。故说有情有佛性时即草树有性。说有情成佛
时即草树成佛。以心外无境故。华外无空故。波不
离水故。执情不了乃谓一一草木各各有知。遂说
木死为人人死为木。未明一体谬计遍圆也。

【疏】天台曰此人于识还元将證惟识境界。见所知
之识识遍圆故则一草一木皆惟识所现。而不知
识造草木草木即识。谬谓一草一木各有知识。皆
称有情与人无异。无情与无情之分草木既有知
识当必为人。人虽有识亦必还成草木。谓之无择
遍知故堕知无知执生倒知种。亦愚惑之甚也。】

「○(五生无生执二初行空还元)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巳灭生灭。

(二由识发境二初正明发相)而于寂灭精妙
未圆若于圆融根互用中巳得随顺便于圆化一切
发生求火光明乐水清净爱风周流观尘成就各各
崇事以此群尘发作本因立常住解。

(二起著成邪二初正示)是人则堕生
无生执诸迦叶波并婆罗门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
出生死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二结显)是名第五
计著崇事迷心从物立妄求因求妄冀果违远圆通
背涅槃城生颠化种。」

【【解】温陵曰识阴尽者消磨六门诸根互用。今此未
尽则才得随顺而巳。因随圆互于是计一切法皆
能圆化发生胜果。谓火能显发光明乃至尘能成
就器界。遂则邪求邪观而勤心崇事。执为能生胜
281-F¶ 第 946c 页 X12-0946.png
果而实不能。故名生无生执。即三迦叶波诸外道
之俦也。既迷真心从物求冀则因果皆妄。颠倒化
理名颠化种。吴兴曰圆化者谓观中所见圆融变
化惟识之境也。一切发生即四大之相也。观尘成
就别名地大。以此群尘通指四大。既见此等并由
圆化。乃计修因證果不出火之光明水之清净等。
故曰发作本因立常住解。迦叶波亦婆罗门别姓。
下所并者总摄其类。

【疏】天台曰此亦于圆融根互用中巳得随顺惟识
境界。见火即惟识而有光明乃事而求之。水即惟
识水有清净师而乐之。风即惟识风能周流宗而
爱之。尘即惟识尘能成就崇而观之。以此群尘为
发作光明清净等之本因立常住解。不知妄识尽
而本体光明自现。生灭灭而性分清净自彰。碍融
而彻体周流。尘亡而当处成就。乃以不能生者而
为生生之本是为生无生执生颠化种也。】

「○(六归无归执二初行空还元)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巳灭生灭。

(二由识发境二初正明发相)而于寂灭精妙
未圆若于圆明计明中虚非灭群化以永灭依为所
归依生胜解者。

(二起著成邪二初正示)是人则堕归无归执无想天中诸
舜若多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二结显)是名第六
圆虚无心成空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断灭种。」

【【解】温陵曰观理不谛误堕虚无。故于圆明性中计
皆虚无。于是绝灭群化归于永灭而不知其非名
归无归执。舜若多云空。言无想舜若即执断空外
281-F¶ 第 947a 页 X12-0947.png
道也。以执断空故圆虚无为因心成空亡之断果。
永灭依即外道之涅槃也。吴兴曰非灭群化。非犹
破也。群化即四大等。

【疏】天台曰圆明于识还元之圆明也。虽有识阴微
细生灭。巳无行阴粗重生灭。以此无生灭者为圆
明以计明中虚。由是破灭群化以永灭依为所归
依。是中有二岐路。若破去识阴计明中虚非灭群
化即灰身灭智以永灭依。属下第九为所归依声
闻人生缠空种者。今即无想外道计识性幽幽绵
绵者为永灭依以破去粗想为非灭群化者也。】

「○(七贪非贪执二初行空还元)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巳灭生灭。

(二由识发境二初正明发相)而于寂灭精妙
未圆若于圆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圆长不倾逝生胜
解者。

(二起著成邪二初正示)是人则堕贪非贪执诸阿斯陀求长命者成
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二结显)是名第七执著命元
立固妄因趣长劳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妄延种。」

【【解】吴兴曰识阴精明湛不摇处名之为常。今见其
常。乃执色身同此精圆也。身本无常。实不可贪以
为长久。今坚贪著故云贪非贪执。温陵曰阿斯陀
此云无比即长寿仙也。彼虽延长终归坏灭。今此
欲固妄身以求常住则空长劳耳妄延耳。长水曰
长劳果者劳应作牢声之误耳。

【疏】天台曰此亦谬见惟识。遍身遍心遍依遍正。将
谓色身同识圆常。于此圆常而欲固其色身常住
同于识阴精圆长不倾逝。不知不净身种终从变
281-F¶ 第 947b 页 X12-0947.png
坏。实不可贪今固贪之故堕贪非贪执。今之内教
弟子亦效性命双修谓之仙佛俱宗皆此类也。】

「○(八真无真执二初行空还元)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巳灭生灭。

(二由识发境二初正明发相)而于寂灭精妙
未圆观命互通却留尘劳恐其销尽便于此际坐莲
华宫广化七珍多增宝媛恣纵其心生胜解者。

(二起著成邪二初正示)
人则堕真无真执吒枳迦罗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
失知见。

(二结显)是名第八发邪思因立炽尘果违远圆通
背涅槃城生天魔种。」

【【解】温陵曰以识阴为命元互通三际。识阴若尽我
命亦尽谁證真常。故便于定中化诸欲境以留尘
劳不令销尽也。依此邪思欲證真常而不知其非
名真无真执。吒枳迦罗能化欲境自娱。即欲顶自
在天类也。因其邪思感生天魔。惟恣尘欲名炽尘
果。媛美女也。

【疏】天台曰观命互通三际恐其销尽。此解通小乘
欲化他则必留惑以润生。欲涅槃则必灰身以灭
智。今天魔之种则异乎是。乃化七珍增宝媛恣纵
其心却留尘劳。此其所以为天魔种也。不知生死
之身有尽而性具之法无穷。般若所谓因灭是色
获得常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生灭身得真常
身。弃生死乐證涅槃乐。其为身也具微尘相好。其
为乐也备清净妙报。舍此而不为以行吒枳迦罗
教惑亦甚矣。】

「○(九定性声闻二初行空还元)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巳灭生灭。

(二由识发境二初正明发相)而于寂灭精妙
281-F¶ 第 947c 页 X12-0947.png
未圆于命明中分别精粗疏决真伪因果相酬惟求
感应背清净道所谓见苦断集證灭修道居灭巳休
更不前进生胜解者。

(二起著成邪二初正示)是人则堕定性声闻诸无闻
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二结显)是名第
九圆精应心成趣寂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缠空种。」

【【解】温陵曰命明者因穷识阴深明众生受命元由
也。以生灭由识精粗由业。故依四谛分别决择。以
苦集为粗伪。以灭道为精真。于是专修道因求感
灭果。以少为足故居灭即休。斯特定性声闻上慢
之俦也。此则圆精应为因心成趣寂之小果。精应
者即决择粗业惟求精应證于偏真缠空趣寂而
巳。孤山曰背清净道者。既发小解乃背圆融常乐
我净之道。今于四德略举一耳。

【疏】天台曰夫分别精粗疏决真伪因果相酬惟求
感应见苦断集證灭修道。为入佛道之初门登菩
提场之要路。亦求其精粗真伪之何如尔。盖有三
界内之苦集焉。见思惑分段生死是也。三界外之
苦集焉。尘沙无明惑变易生死是也。有出界内之
道灭焉。生灭无生道谛断正断习偏真涅槃是也。
有出界外之道灭焉。无量无作道谛断尽三惑真
空涅槃是也。小乘大乘于是乎分。渐顿偏圆于是
乎立。今则于识阴命明中分别乎集道之精粗疏
决乎苦灭之真伪。惟以生灭无生二种道因而为
感之之道。以冀偏真涅槃之果酬以应之。不过见
281-F¶ 第 948a 页 X12-0948.png
三界苦断见思集證偏真灭修三学道。居灭巳休
更不前进所谓背清净道堕定性声闻等者也。】

「○(十定性缘觉二初行空还元)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巳灭生灭。

(二由识发境二初正明发相)而于寂灭精妙
未圆若于圆融清净觉明发研深妙所立涅槃而不
前进生胜解者。

(二起著成邪二初正示)是人则堕定性辟支诸缘独伦不
回心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二结显)是名第十
圆觉㳷心成湛明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觉圆明
不化圆种。」

【【解】温陵曰融净觉明即识精也。虽无惑习圆融清
净。而未离于识故名觉明。若以此为深妙立为果
證则定性缘觉独觉而巳。此则圆觉㳷为因心成
湛明之滞果尔。觉㳷如心精通㳷觉知通㳷之㳷。
谓仅与正觉通㳷而不前进也。湛明即圆融觉明
也。所觉止于圆明识精而定性不回。故名觉圆明
不化圆种也。

【疏】天台曰圆融清净觉明即破去识阴。所證偏真
涅槃之理与前声闻所證同。但侵去习气发研深
妙与之小异尔。然有独觉缘觉二种不同。今云成
其伴侣未必因行同于二种也。前云缠空今云不
化。均是定性不能回向者此亦今经破定性声闻
之明文也。】

「○(二结邪斥正二初斥邪二初显过)阿难如是十种禅那中途成狂因依迷惑于未足
中生满足證皆是识阴用心交互故生斯位众生顽
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各以所爱先习迷心而自休
281-F¶ 第 948b 页 X12-0948.png
息将为毕竟所归宁地自言满足无上菩提大妄语
成外道邪魔所感业终堕无间狱声闻缘觉不成增
进。

(二劝叹二初劝示)汝等存心秉如来道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
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见魔自作沉孽保绥
哀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
岐路。」

【【解】吴兴曰大妄语者别指前八也。前八通名外道
邪魔。亦可别指七是外道八是邪魔。俱未断惑故
云堕狱。二乘异此故云不进。言见魔者见以违理
为名。前八违真中二理起界内邪见。后二违中道
理起界外邪见。以二乘智即无明故。又前八中七
纯是见八具见爱。以留尘劳生胜解故。温陵曰前
防心魔此防见魔助道之要尽矣。

【疏】天台曰天台止观具明十境。惟阴入界境为初
心止观所观。馀之九境待发方观不发不观。今云
识阴用心交互即初心所观境也。各以所爱先习
迷心即为止观击策所发之境也。敕令保绥哀救
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即待发而观也。盖
众生自无始来轮回六道则何种不有何习而无。
无止观缘而种习不发。苟不预知此义设遇境发
为之所牵。或为外道或为邪魔。或为声闻或为缘
觉。始则以通破塞。终成以塞妨通。遭中途之岐路。
失宝所之家乡。故如来大慈无问自说普令众生
觉了斯义。庶几无令见魔等自作深孽也。然识阴
281-F¶ 第 948c 页 X12-0948.png
十境约外道邪魔及以二乘。吴兴师判之详矣。论
前八种既堕邪外则见思全在。但示识阴所发气
分而巳。若后之二种宜于识阴有尽不尽之殊。若
未尽者发缠空不化乃识阴气分。若巳尽者则见
思粗垢俱落證真空理。生法爱为顶堕菩萨。吴兴
所谓违中道理起界外邪见者是也。】

「○(二叹法)如是法门先过去世恒沙劫中微尘如来乘此心
开得无上道。

(三结正二初位證相似)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从互
用中能入菩萨金刚乾慧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
琉璃内含宝月。

(二超入金刚二初明金刚所超)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
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

(二显金刚所入)入于如
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解】吴兴曰如是法门且指识阴禅那现相。过去诸
佛无不觉了入佛知见故曰乘此心开。孤山曰诸
根互用即圆教相似七信界内思惑巳尽也。能入
金刚乾慧者从相似位超入等觉后心也。天台明
圆教利根一生有超登十地者与此符合。圆明下
至宝月示后心所證。有法有喻有体有用。金刚乾
慧是妙觉无间道。转入解脱道即妙觉也。故云入
于如来等也。妙庄严海是福究竟。圆满菩提是智
究竟。归无所得是理究竟。福即解脱智即般若理
即法身。不纵不横三德秘藏于兹具显远讨其因
实由初心修奢摩他三摩禅那三止之功也。温陵
曰妙庄严海者统众德合异流不严而严无證而
281-F¶ 第 949a 页 X12-0949.png
證之果海也。前称首楞万行为妙庄严路则趋此
而巳。

【疏】天台曰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者。此明
今经圆教七信相似位中见思惑尽證六根清净
也。孤山师谓诸根互用即圆教相似七信。而月川
师驳之为未必然。谓如下声闻缘觉四阴巳尽迷
识阴为涅槃。且声闻与七信同除四住。七信尽识
声闻亦应尽之。今既迷识为缠空不化则二乘未
能尽识明矣。二乘未尽识则七信岂能尽哉。据二
乘所迷则知识阴唯黎耶识。乃无明住地非四住
地所摄也。故下约受熏以推其妄非黎耶而何。故
前四阴尽即粗垢先落。识阴破方断无明也。余谓
此师所驳亦似是而非。似是者知识阴为住地无
明至佛地而后尽也。而非者不知识阴其体甚广
其相甚长。盖有法性之五阴焉生死之五阴焉。于
生死中又有变易之五阴焉分段之五阴焉。分段
者出三界而即尽。变易者佛地而后尽。止如分段
识阴为召三界生死之根本。而二乘破断见思即
免未来生死。非识阴尽而何哉。天台谓二乘七信
同住四住而粗垢先落正是此意。不如此说则识
阴若尽乃超十信等之言俱成颠倒错乱矣。要知
二乘迷识阴为涅槃巳破其识之粗者即立涅槃
而不前进。谓其未尽变易细相可也。总谓粗相之
识未尽则不可也。二乘既尔七信亦然。是则缠空
281-F¶ 第 949b 页 X12-0949.png
之言正谓识尽證空而缠于空。七信异此所以胜
之。从互用中等者八信去中道现前道观双流入
初住萨婆若海。以次历四十六位故曰能入菩萨
金刚乾慧等也。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
含宝月者。此之法喻共显登住破无明證佛性境
界。所谓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辉
十用涉入圆成一心是也。如是乃超十信等者。明
圆顿行人自七信中道现前能从八九十信超入
分真究竟诸位也。盖四教之人各有钝利两根。钝
则不躐等而进利则一生超入。今经正明圆教利
根故曰如是乃超。然地位之义前巳释之。但借位
与夫修證伏断异说多途。而初心学人不能无惑。
故重寄问答决明其义。使阅经者有所适从。问曰
天台所立四教地位出何经论。答曰藏教地位凡
有四门。今准阿毗昙论。有门明位具分七贤七圣。
七贤即三资粮四加行。七圣即四果辟支菩萨佛
果。通教地位依大品般若经共十地位。即乾慧地
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巳办地支佛地菩
萨地佛地。别教地位依缨络经明五十二位东为
七科。谓信住行向地等妙。圆教地位依法华缨络。
略明位次有八。一五品弟子位二十信位三十住
位四十行位五十回向位六十地位七等觉位八
妙觉位。又问曰此经地位摄属何教。答曰圆教。又
问曰既是圆教何故有乾慧四加行金刚后心。答
281-F¶ 第 949c 页 X12-0949.png
曰此乃今经借前三教位名圆教位尔。又问借位
之说有何凭据。答曰大品明通教初有乾慧今亦
名之非借通乎。阿毗昙明藏教之位三资粮后立
四加行。今亦名之非借藏乎。缨络经明别教之位
等觉性中。有一人名金刚幢慧住寿百劫重修凡
夫行断最后习气。今亦名之非借别乎。又问曰此
经既是圆教何须更借前位。答曰佛说地位增减。
多为机宜不同。惟圆教根器既利地位多所总略。
故法华但云开示悟入。华严但云初发心时便成
正觉。维摩但云薝卜林中不嗅馀香等。要知今经
五十五位总是假借别位兼及藏通。故荆溪妙乐
云若云圆位六即亦足何须更列四十二位以分
真位长故借别位分其品秩(文)以此而言今经五
十七位又云六十圣位多为圆教一分钝根设尔。
盖观行伏惑要须三种渐次以为资粮。初信破见
要须乾慧为功。初住圣位要须十种信心破尽见
思侵断尘沙为首。既住佛性始修登地之行。妙行
巳立。然后回而向之。回向虽立非四种加行而莫
能登。登佛地巳虽与妙觉位等。然有微细根本无
明积生习气非金刚乾慧而莫能尽。如是重重经
历方得穷源至极今经地位可谓括尽委曲者也。
虽然借位乃用名而不用义。是故虽立乾慧。巳自
圆伏五住烦恼。不同通教但伏见思。虽立十信。见
思俱断兼破尘沙。不同别教但伏见思。虽立十住。
281-F¶ 第 950a 页 X12-0950.png
初住位中巳破一品无明證一分佛性。不同别教
但破见思。虽立四加行。十回向位巳破三十品无
明正为佛地难登故修四种加行。不同藏教但伏
见思名内凡位。虽立十地。等觉巳破四十一品无
明。不同别教但破十一品无明。虽立金刚后心。能
断四十二品微细习气。不同别人但破无明一十
二品。虽立妙觉。边际智满更无所断圆满菩提。不
同别教但与圆教二行位齐更有所断名有上士。
又问曰师言如此而与月川法师楞严别眼所说
甚是相违。彼释四加行云十回向后立四加行者。
将登地位断障證真革凡成圣故须勇猛进加功
行。又云据此加行则知地前为凡入地成圣明矣。
台宗学者乃谓圆教初住巳上俱名圣位。别教则
登地名圣地前名贤。若尔楞严圆教初住即圣而
四种加行应居初住之前矣。盖设加行者。为为始
登圣位故也。而住行向位既巳入圣而复加行。不
唯倒置错乱乃亦徒为之设矣。此说云何。答曰月
川法师本宗华严。见天台判华严正说圆顿亦兼
别教。每怀不平之意故作不干之说。不知本欲硬
判成圆反乃抑之成别。何也。盖华严具谈圆别两
位。如曰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所有慧身不由他悟。
清净妙法身湛然应一切之文。的说圆教初发心
住巳破无明巳登圣位乃圆位也。若说初地方破
无明始登圣位乃别教也。古人但据别教一途便
281-F¶ 第 950b 页 X12-0950.png
谓圆教初地方破无明。而月川承袭旧说拘拘坚
执又何足怪。况四教既有大小偏圆之分则各立
地位纤毫不滥。今四加行位显是小乘阶差。本为
初果圣位难登故立四种加行。今经既亦用之苟
非借位则此意如何消释。若月川师必欲以藏教
加行雷同此经应当同则俱同。岂不抑此经同于
三藏。若谓名同义异应当异则俱异。既许加行巳
破见思不同小乘。又何妨加行破三十品无明不
同别教。又若不许此中借藏以名圆者则仁王三
贤十圣住果报之说摄属于何。应知三贤十圣别
位也。住果报圆位也。三贤与十圣既俱住果报。非
借别以名圆位摄属何耶。故知今位三教俱借。约
义而释始终皆圆。月川又曰若言借别名圆者。且
不直明圆位何乃伪设别位误众生耶。非其位而
妄立是伪设也。当加行而不加不当加行处言加
是误众生也。因晓之曰借别以名圆者如来善巧
方便接引行人之法门也。□以借别名圆为伪设
为误人。则如来于法华之前为实施权。指化城为
极果皆伪设误人矣。要知此经说在方等。方便未
开借偏名圆。正在其时苟不知权实施开废三之
旨则如来一代时教茫然无措。空为人天师也。月
川又曰若尔则楞严圆教何用别位。彼自答曰圆
别异位自是台宗自立。考诸经论则未见有异也。
若惟识起信圆觉华严所明三贤十圣之位与今
281-F¶ 第 950c 页 X12-0950.png
经皆同。未闻以三贤当圣者(云云)。因又晓之曰华
严地位兼别巳如前说。华严顿部既兼别矣。圆觉
方等兼别何妨。如经云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
众生从此悟入亦摄渐修一切群品。此则理无不
圆而修则兼别明矣。佛经既然。祖论亦尔。凡未经
法华开显。一切经论或纯谈圆位。或纯谈渐位。或
借渐名圆借大名小借小名大。随机杂出万品不
同。若不禀天台判教仪轨鲜弗触处挂碍也。然月
川师亦北方一大法幢也。而智者万虑一失则不
能无之。秪如释单复十二云所以结此十二数者
应前十二类生也(云云)。余读至此不觉为之失笑。
不知前明十二类生尚未出于欲界。小乘二果早
巳尽之。岂彼所判妙觉破十二品无明者只齐斯
陀含人乎。彼又设或问曰。妙觉果海惟佛极位何
以判入十二。彼自答曰只为唤作佛故入十二之
数。余读至此又为之大发一笑。不意月师谈儱侗
禅一至于此。宜其不知有圆位初住破无明并借
别名圆之义也。】

「○(三结劝令钦三初总结示)此是过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舍那觉明分
析微细魔事。

(二劝两根二初利根宜精诚)魔境现前汝能谙识心垢洗除不落
邪见阴魔销灭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
魍魉无复出生直至菩提无诸少乏下劣增进于大
涅槃心不迷闷。

(二钝根托秘咒)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
知说法乐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
281-F¶ 第 951a 页 X12-0951.png
罗尼咒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一切诸魔所
不能动。

(三令钦奉)汝当恭钦十方如来究竟修进最后垂范。」

【【解】温陵曰总结五阴辩魔之意使知深防也。奢摩
他中毗婆舍那者即定之慧也。觉明分析即分析
觉明此西天文势也。褫犹丧也。

【疏】天台曰或难愚钝众生既未识禅那不知说法
矣。而又曰乐修三昧。岂离禅那而别有三昧乎。对
曰欲识禅那须知说此经了义之法。则于一切法
门如庖丁解牛无所往而不可。于一切魔境如金
刚王宝杵无所遇而不摧。今之乐修三昧乃区区
初学从师门口诀于二十五门随闻一法或空或
假而即事勤修佛虑同邪故劝令诵乎神咒也。】

「○(二更断馀疑二初疑问二初经家叙)阿难即从座起闻佛示诲顶礼钦奉忆持无失于
大众中重复白佛。

(二正陈请二初陈疑)如佛所言五阴相中五种虚妄
为本想心我等平常未蒙如来微细开示又此五阴
为并销除为次第尽如是五重诣何为界。

(二请宣)惟愿如
来发宣大慈为此大众清明心目以为末世一切众
生作将来眼。

(二答释二初正答所问三初答五阴妄想二初正答二初明五阴同相三初明本同三初明真觉无妄)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
死生及诸尘垢。

(二明妄以发生)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


(三明真妄合生)斯元本觉妙明精真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
迷头认影。」

【【解】吴兴曰精真中道也。妙明寂照也。寂故即假照
故即空。三谛融通元无尘垢总名本觉圆净。此单
论真性也。乃至下单论妄想生起诸法。斯元下合
281-F¶ 第 951b 页 X12-0951.png
明真妄发生世间。所以尔者无前单论则不知离
义。无后合明则不知即义。温陵曰生死妄业。尘垢
妄缘。真净性中既无所留。全因妄起犹如迷头。则
五阴相中五妄为本从可知也。

【疏】天台曰如来开示五种妄想先明同相后明差
别相。于同相中先明真觉无妄。精真妙明下一节
是也。次明妄以发生。乃至虚空下一节是也。又次
明真妄和合而有生。斯元本觉下一节是也。非初
二节不足以彰离。非后一节不足以彰即。离则真
妄并行而不相害。即则真妄体融而不相碍。不相
害则妄可去而真可复。不相碍则妄无相而其体
真空华之喻最好研详。波水之譬犹堪取象。】

「○(二明未同五初明正因缘生)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

(二明迷执自然)迷因缘者称为
自然。

(三明二皆 妄)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
心计度。

(四明药尚宜忘)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
因缘元无所有。

(五况病犹宜去)何况不知推自然者。

(三结俱妄)是故如来
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解】温陵曰明妄无因不容计度也。知妄所起可说
因缘。不知所起因缘何有。况推自然得非妄计邪。

【疏】天台曰前明根本同今明枝末同也。惟枝末从
根本而有生。故曰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
此言五阴从正因缘而有生即十二因缘也。迷因
缘者称为自然即外道计为自然者也。因缘是新
医破外道自然之法药。病去而药宜忘。若复执药
281-F¶ 第 951c 页 X12-0951.png
药反成病。故药病俱破云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
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阿难下一节复明药
病俱遣之所以。盖立因缘者明妄因缘之所起也。
妄之果有可说因缘。妄体本空则何因缘之有。此
明药之宜忘也。药尚宜忘何况其病故曰何况不
知推自然者。要知因缘自然之立既称为妄则何
因缘自然之有。故曰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
因同是妄想巳上明五阴同相竟。】

「○(二明五阴异相五初明坚固妄想)汝体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则不能来想中传
命如我先言心想酢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
起悬崖不有酢物未来汝体必非虚妄通伦口水如
何因谈酢出是故当知汝现色身名为坚固第一妄
想。」

【【解】温陵曰想为虚妄影像欲爱深脉。遗体自想爱
流出故曰体因父母想生。阴心乘想爱冥求故曰
心于想中传命。酢梅等说以验体因妄结故与妄
理相应。若非妄伦则妄不能感也。体因想生。心因
想起。命因想传。诸想交固以成色阴故名坚固妄
想。

【疏】天台曰此下明差别相。正以同相因于妄想。是
故别相不离其本。今先明色阴。言汝体者指色阴
之体相也。即最初种子。赤白二滴皆因父母淫想
而有种汝心欲想而有生。一心一色坚固交结从
生至老未尝舍离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想酢味而
281-F¶ 第 952a 页 X12-0952.png
垂涎思登高而足酸。想是心想令色酸涩。虚妄通
伦此其验矣。】

「○(二明卢明妄想)即此所说临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涩由因受
生能动色体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驱驰名为虚
明第二妄想。」

【【解】吴兴曰由因受生者因想故受生也。能动色体
即形受酸涩也。当知色受想三阴妄想相由而起
必不相离。故前文云汝体先因父母想生。下文云
种种取像心生形取。皆同悬崖酢物之想。由是明
之此三妄想其体粗现。非同行识幽微难见。所以
前三阴中所发天魔其相亦粗。后二阴中所发心
见二魔其相亦细。汝今现前下正示受相也。顺益
即乐受。违损即苦受。合有非违非顺即不苦不乐
受但是文略耳。温陵曰临高空想而酸涩真发。违
顺皆妄而损益现驰。则受阴无体虚有所明故名
虚明妄想。

【疏】天台曰常途所论因根尘之色而有受。今依妄
想以为论本乃因想阴而有受。故曰即此所说临
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涩。然亦不独受因想有
又乃色因受兴故曰由因受生能动色体。是则受
因想生受令色受受不自受虚有所明又可知也。】

「○(三明融通妄想)由汝念虑使汝色身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
使种种取像心生形取与念相应寤即想心寐为诸
梦则汝想念摇动妄情名为融通第三妄想。」
281-F¶ 第 952b 页 X12-0952.png

【【解】温陵曰念虑虚情也。色身实质也。虚实不伦而
能相使者由想融之也。心生虚想形取实物心形
异用而能相应者由想通之也。至于寤寐摇变使
心随境使境随心皆融通妄想也。

【疏】天台曰所明五种妄想色心二法常不舍离。盖
始禀名色而为种。一自坚固交结之后无六根则
无四阴。无四阴亦无六根。色受巳如向说。下之想
行识三阴亦复如是。今云心生形取与念相应。融
通之义了然可知。即寤即想心寐为诸梦亦言色
心融通之义。列子所谓其寤也形开其寐也形交
是也。】

「○(四明幽隐妄想)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消容皱日夜相
代曾无觉悟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如必是真汝
何无觉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

【【解】吴兴曰此若非汝此指化理不住等也。云何体
迁诘其甲长发生等。如必下若谓体迁实是汝者
何不觉此相代之相。以不觉故行阴生灭名为幽
隐。

【疏】天台曰化理者造化之理也。于岁时则日往月
来春秋代谢。于万物则生长成收旋岚倒岳。于人
身则甲长发生气消容皱。此正今文约行阴而切
论者也。世之说者以此理一推功于造化。不知造
化之理悉本于行阴。而行阴又本于人心。三界惟
心一切惟识斯言可徵也。惟其体受其迁而曾无
281-F¶ 第 952c 页 X12-0952.png
觉悟是故名为幽隐妄想。】

「○(五明罔象妄想二初正辩其相)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
知若实精真不容习妄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
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于后忽然覆睹前异记忆宛
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
算。」

【【解】真际曰此阴通收八识。用动体常。见闻精明同
一识阴。吴兴曰节公之意以见闻为用则动。精明
为体则常。而不知今文即以见闻为精明动用为
常体。何则识无所存遍在诸根。根对境时虽涉于
用用在无记未起善恶。指此无记名为精明湛不
摇处。若约分齐明之。五识五意识及第六心王皆
是其处也。佛恐众生计此为常。故寄阿难。先且定
云名恒常者。若实精真不容习妄此破其常也。精
谓精明真谓恒常。何因下示妄习相。念念受熏者
以昔睹奇物纳种在识。若不受熏覆睹前异必无
记忆之相。既不忘失则知中间常为无明念念熏
习。熏习即妄何精真之有乎。

【疏】天台曰又汝精明湛不摇处者。置元明而单论
识精即见精闻精等。如初二两卷见性十义六卷
之闻性三德皆尅就六根中识精而示。故曰于身
不出见闻觉知。此之识精即是八识见分未脱见
精正属无明。若执之为常则误之甚也。故曰若实
精真不容妄习。然若独有见精不能自习要因识
281-F¶ 第 953a 页 X12-0953.png
精能生诸缘。即六种识心母子和合而有习。但习
之在六而积之在八。今约积其习者而破之。举昔
睹奇而今忆苟非缘尘第八无记安能有此。吴兴
之说亦知言也。】

「○(二重显微细)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
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妄习非汝六根互用合
开此之妄想无时得灭故汝现在见闻觉知中串习
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第五颠倒细微精想。」

【【解】温陵曰湛非真湛特幽潜不觉耳。故譬急流之
水幽潜流注不可测知。此真忆想之元容妄之体
也。直须消磨六门使妄习无寄然后可灭也。串常
习也。几微也。似无曰罔。似有曰象。其体精微故名
罔象虚无颠倒精想。吴兴曰六根互用等始破见
思。故妄想灭即粗垢先落也。问上文受熏约无明
说。今妄想灭何止见思邪。答无明所熏亦见思种
子。故前指见物有忆有忘正是粗相。今种现虽尽
根本犹存。非谓六根得真互用。问此首楞严体无
不圆宗无不极。至于破阴力用何短乎。答非是力
用不恊体宗。由辩魔中五十重境皆从分段五阴
妄想中现。今齐此论灭故且至六根互用。若如前
文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即破根本无明有异此中
颠倒妄想。

【疏】天台曰此湛非真如急流水等者。所谓陀那微
细识习气成瀑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是也。
281-F¶ 第 953b 页 X12-0953.png
正以习气积于识中。设言其有流急不见。设言其
无种熟忽生。当似有似无之间故名罔象虚无妄
想。吴兴以此识为见思正约界内五阴言之。而月
川不谙法相乃破之为非。谬又甚矣。】

「○(二结答)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

(二答诣何为界)汝今欲知因界浅深
惟色与空是色边际惟触及离是受边际惟记与忘
是想边际惟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

【【解】温陵曰五受阴亦曰五取蕴。由一念迷妄受此
取此以自蔽藏也。言因界者本无有界由妄相因
也。故色不自色因空有色故成色边际。乃至灭不
自灭因生有灭故成行边际。识称湛了而湛不自
湛。因行不流逸性入元澄而合乎湛了成识边际。

【疏】天台曰惟色与空是色边际者。色是本阴空非
是阴。但色不自色由空故而显色故以空而为色
之界也。惟触与离是受边际者。触是本阴离非是
阴。但触不自触因离故而显触故以离而为受之
界也。惟记与忘是想边际者。记是本阴忘非是阴。
但记不自记由忘故而显记故以忘而为想之界
也。惟灭与生是行边际者。生是行阴灭非是阴。但
生不自生因灭故而有生故以灭而为行之界也。
湛入合湛归识边际者。六根湛入是其本阴真常
妙湛非是其阴。但湛不自湛因妙湛而显乎妄湛
故以妙湛而为识之界也。正言从真而起妄如从
源而出流。始由妙湛而为识湛由识湛而为行澜
281-F¶ 第 953c 页 X12-0953.png
由行澜而为想波受与色犹浪之肤波之皮也。】

「○(三答并销次第三初约生灭以明次第)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解】孤山曰约生则由内造外从细至粗如著衣也。
故迷理有识乃至有色。约灭则由外至内从粗至
细如脱衣也。故悟理色尽乃至识尽。

【疏】天台曰此五阴元重叠生起者总结阴相而有
是五重也。生因识有灭从色除者五重生起之相
识阴为之初。灭亡之相色阴为之始也。】

「○(二约理事明次不次)理则顿悟乘悟并消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解】温陵曰顿悟并消如知巾本无结亦不有也。

【疏】天台曰理则顿悟等。若约当文如来自释则天
巾之义尽矣。苟于是而未明不妨更引前五阴本
如来藏文證之使人易晓。即色阴如空中之华受
阴如空幻之触想阴如闻酢生涎行阴如瀑流空
水识阴如千里擎空。如是了知则本无所有而当
念虚融。妙真如性而堂堂独露。圆觉所谓知幻即
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是也。事非顿除
因次第尽者正因生起之相有序故灭亡之相亦
有乎序。苟能以理融事以事阶理则即顿而渐即
渐而顿。既顿渐而并行亦顿渐而双泯。能如是知
斯可言道。】

「○(三指前说示次不次)我巳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间。」

【【解】吴兴曰所指前说亦有顿渐二义。巾体是一以
喻真性。悟则成顿也。巾结有异以喻妄想。除则成
281-F¶ 第 954a 页 X12-0954.png
渐也。原夫天巾由次第而结亦次第而解。所譬六
根及以五阴生之与灭。一往相类再研有殊。何者
以六根义横五阴义竖故。且如六根迷真起妄因
妄成根必无先眼次耳等异。至于返妄归真亦无
从粗至细之理。岂非义横邪。前以解结次第为喻
者。但取六根差别及选圆通谓之次第也。今明五
阴亦迷真起妄因妄成阴。既云生因识有灭从色
除岂非义竖邪。若以结解喻之则两番次第宛有
伦绪。当知前文举喻不可以喻难法。此中引例不
可以根难阴。适时之说须晓大纲。

【疏】天台曰吴兴云前六根生起之义横。今五阴生
起之义竖。前文举喻不可以喻难法。此中引例不
可以根难阴。适时之说须晓大纲。义虽是矣然而
又有即横而竖即竖而横之义在。古今诸师所未
讲试为言之。何谓即横而竖。如六根之义本横。如
来乃约竖义以结之云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
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心
性狂乱即妄为明觉也。劳见发尘即由是引起尘
劳烦恼也。中间可知。此生起之义即横而竖也。又
云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等此灭亡之义即横而竖
也。何谓即竖而横。如今文所明五种妄想皆不离
六根色体而辩。此生起之义即竖而横也。又云理
则顿悟乘悟并消此灭亡之义即竖而横也。若其
然者即前文举喻一一绾结皆有前后次第。但随
281-F¶ 第 954b 页 X12-0954.png
举一结以合法岂可以喻而难于法。此中引例竖
中有横通取六根准例岂可以根而难乎阴。适时
大纲其在于是。法相深细又不可不知也。是则前
文心性狂乱等之言义巳该乎五阴。今文五种妄
想义亦该乎三细六粗。惟其有四住地之惑所召
五阴根本无明所召五阴。四住五住造业之惑也。
二种五阴惑业所召之苦果也。而月川法师未知
乎此。槩以界内一种五阴四住地所召者判乎五
住烦恼。源头一错妄生许多议论以病吴兴。过矣
过矣。】

「○(二结劝传示)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
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
界。」

【【解】温陵曰今以此义自觉觉他永断妄元齐归正
果也。上明助道分竟。正宗大分文终于此。下乃流
通分也。

【疏】天台曰涅槃之义有三曰性净涅槃圆净涅槃
方便净涅槃也。合而言之秪是如来所證秘藏。性
净当法身圆净当般若方便净当解脱离而约人
分之性净属佛方便净属菩萨圆净属三乘。约位
分之圆净属圆七信方便净属八九十信性净属
初住去至妙觉位。此皆约列别言之也。若圆融为
言则举一即三言三即一。今文一往且约破界内
五阴者为言属圆净涅槃。苟知涅槃寂灭之可乐
281-F¶ 第 954c 页 X12-0954.png
则不恋三界之尘劳矣。】

「○(三流通分二初如来劝流通二初灭阿鼻恶因显经力用二初校量施福二初问多)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匕宝持
以奉上微尘诸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于意云何是
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不。

(二答胜)阿难答言虚空无尽
珍宝无边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
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遍皆施珍宝穷劫思议
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边际。

(二劝勉流通二初重恶能消)佛告阿难诸佛如
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
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
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
障应念消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

(二福超前施)得福
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
譬喻所不能及。」

【【解】长水曰此有多义故获胜福。一所弘之经是佛
极谈。教理行果皆不思议故。二末世多障能于此
流通是经实希有故。三施福惟得生死之报但是
自利弘经利他令至无漏之果故。由是一念超越
前施。温陵曰以法示人能消剧报变苦为乐如此
其胜者。使人因之明心见性脱粘复湛解六亡一
破阴褫魔不历僧祇获宝王果故也。彼既如是。则
此消剧报犹浅近言耳。诚将与彼同證也。

【疏】天台曰校量弘经功德长水之说泛温陵之说
□若其至的则识精元明见见非见闻闻非闻。乃
明心见性之要门。脱黏复湛之捷径。解六亡一之
281-F¶ 第 955a 页 X12-0955.png
妙指。破阴褫魔之钢椎。直下而顿获法身。即生而
可阶宝果。令人闻此大法思此大义修此大行證
此大果。消剧报于刹那。生乐土于弹指。化功归巳。
功德亦然。金口校量真实不虚。闻兹利益可不景
慕流通以自益兼人乎。】

「○(二生菩提善果显经力用)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如我广说穷
劫不尽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无复魔业。」

【【解】温陵曰上劝流通此劝诵持。吴兴曰前利他得
福此自利成道。或以此义释成上文。谓开示未学
得福斯胜者。良因众生于教诵持乃至成道所益
大故。】

「○(二经家结流通)佛说此经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
间天人阿修罗及诸他方菩萨二乘圣仙童子并初
发心大力鬼神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解】温陵曰皆在会听众也。圣仙童子即天仙类也。
大力鬼神诸护法者随所證量皆得法喜也。吴兴
曰初发心者圆教外凡或内凡也。皆大欢喜通该
凡圣也。

【疏】天台曰准大论释欢喜三义。一能说人清净。二
所说法清净。三依法得果清净。若论经叙佛说此
经巳故大欢喜惟在所说之法。但此妙法非机莫
扣非应不说。能所相成感应交显故具三义也。是
则凡是诸经皆具此义。而大小偏圆同而不同。若
具说此经所说之相。则教理智断行位因果无不
281-F¶ 第 955b 页 X12-0955.png
究竟清净是故题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
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第十(终)
* No. 281-F
劝持叙

首楞严王具足万行总持三昧熏脩。奢摩他路开示
众生妙在一门超出。由庆喜恨多闻而未全道力。故
迦文因妄见而直指人心。七处之徵宝镜磨尘而本
则自现。八还之辨金錍刮膜而幻影随消。斥攀缘则
心不是心。示真觉则见犹离见。既显真而破妄。仍即
妄以谈真。穷阴入处界而列为四科。因缘自然二俱
排摈。会地水火风而通名七大。真俗中道三谛圆融。
本如来藏而含吐十虚。随众生心而发挥诸相。乃至
一多相即小大互容。现宝刹于毛端。转法轮于尘里。
得无挂碍者倒想销于亿劫。不随分别者狂心歇即
菩提。圆顿机巳解密因。中下器须陈妙行。于是开远
客还家之路。指天王赐屋之门。诘诸圣之本因依證
悟说最初方便。顺此方之教体选音闻为第一圆通。
次为摄心。乃重施戒。依先世尊举扬清净明诲。现化
身佛宣演秘密伽陀。三学圆具而所證非偏。诸妄销
亡而不真何待。况复精研七趣随业受生。痛喻六交
281-F¶ 第 955c 页 X12-0955.png
因习招报。示五十重禅那之境深防爱见魔邪。具八
万种解脱之机对治尘劳烦恼。保持覆护。嘱劝弘宣。
在始在终无非脩證了义。或破或立不离常住真心。
琴瑟箜篌既逢妙指。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令诸阐提
隳弥戾车。从三摩地得无生忍。或自分真而安立圣
位。或从互用而超至后心。坐大道场。登无上觉。一切
事究竟坚固广开菩萨多方便门。十方界任运纵横
同入如来妙庄严海。其教至矣。厥功𢡟哉。愧余之谬
而妄拟会通。乐法之深而重加赞劝。幸诸方之学者。
试一披而览焉。

师子林惟则再拜述
* No. 281-G

会解并前后叙引随本经通为十卷。昨于甲申岁
间尝刊为梵夹广行矣。或谓梵夹固佳。惟四方禅
讲游学之士尚恨包笈中将带未便。于是吴郡张
子明倡率同志复刊为方册。盖各从其便耳。书之
者同郡罗元也。施梨板者王文勇也。其点校参详
劝募营办者宜春嗣讵华亭师训善遇高昌正因
也。刊始于至正壬辰之暮春。至十有一月而工毕。
所冀施者书者恊力以赞成者。闻者见者读诵而
受持者。福籍缘兴。道因言显。字字放光现端永资
圣化。而法印宣传人人发真归元不历僧祇而佛果
成就。
临川克立谨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