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二刳正性。】
「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
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
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
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
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
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
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
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
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是则名为
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议曰。此释第二渐次之相也。众生生死以淫欲为
本。今愿出苦轮必永断淫心而生死可出也。饮酒
则助发淫心而昏迷自性。食肉则恣杀业而增盗
贪。冤债相牵无由得脱。是故断淫必兼持四重以
此为生死之本故也。且淫欲从渴爱生。若不大生
恐怖则不生厌离。故视如毒蛇则自不敢狎也。如
见怨贼则自知逃避也。四弃八弃虽严犹属小乘
但能执身不行而巳。若修菩萨观智照破无明则
执心不起。所谓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此观照
之力也。不淫则不相生。不食肉则无杀业。不盗则
免酬债。是以先持四重皎如冰霜。相生死根机永
断身心清净。心见发光故得宿命清净也。宜矣。
地唯依寂灭一心建立不属对待故为平等因也。
[□@]二正入平等因相分二。
[△@○]初有功用行分二。
[?╳]初列位次。】
「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
境界名欢喜地。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净极
明生名发光地。明极觉满名𦦨慧地。一切同异所不
能至名难胜地。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尽真
如际名远行地。一真如心名不动地。发真如用名善
慧地。」
【[?╳]次结因圆。】
「阿难。是诸菩萨从此巳往修习毕功功德圆满。亦目
此地名修习位。」
【[△@○]次无功用行。】
「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
【◎三结果满。】
「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
【议曰。此入地位由四加行胜进功圆会入圆觉寂
灭一心故善达菩提。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
地。差别事理因果同归一心。同亦不立名离垢地。
法界一心有大智慧光明义。由净极而光通达故
为明生名发光地。明至极处觉性圆满名燄慧地。
从此差别理事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无为真
如全体显露故曰性净明露名现前地。俱生无明
名为远行。今尽真如际巳舍藏识名远行地。纯一
既是无生云何生陷地狱。如琉璃王杀业善星妄
语堕无间狱。故下答云非从天降不从人兴自妄
所招。五疑世界既本无住地狱可有住处。故下答
云众私同分非无定处。六疑妄业既是一同受报
如何各别。故下答云因各各私众私同分。以此六
疑总显迷中差别之状。故世尊委答曲尽迷情。先
举答意以质问端。
[○@●]三世尊曲示分二。
[□@◇]初赞许。】
「佛告阿难。快哉此问。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议曰。此赞许也。惬佛本怀故称快哉。
[□@◇]次开示分五。
[○@◇]初通示七趣根本分三。
[△@△]初约妄见妄习立内外分为三界之因。】
「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
分开内分外分。」
【[△@△]二约内外情想为染净生死之因分二。
[□@○]初内分纯染。】
「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
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
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
光润。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难。诸爱虽别
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
【[□@○]次外分兼净。】
「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
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
咒印顾盼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
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
飞动不沈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议曰。此答七趣升沈之元也实本清净本无妄也。
妄见妄习迷轮始也。约内外分而分情想以定升
沈。内分者由自心内爱习凝结而为情也。由内而
发故云内分。外分者由虚想而发。自外而感故云
外分。
[△@△]三约情想多寡示七趣升沈之相分三。
[□@○]初总明生死交际之相。】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
终时未舍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
相交。」
【[□@○]二约情想多寡细示升沈之相分二。
[?︽]初列示其相分六。
◎初天道。】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
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
【◎二天仙神道。】
「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
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
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
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
【◎三人道。】
「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
【◎四畜道。】
「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
【◎五鬼道。】
「七情三想沈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
常被焚烧。水能害巳。无食无饮经百千劫。」
【◎六地狱道。】
「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
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沈入阿鼻狱。若沈心中
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
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
【[?︽]二略示报地。】
「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
【议曰。此备言七趣升沈之所以也。生为循情故云
顺习。临终恶业果报现前故云变流。二习相交谓
方生方死之际。善恶殊途升沈遂别。故纯想即飞
必生天上。此纯想业也。若兼福慧净愿故生净土。
此纯净想也。若情少想多故升为神仙之类。有护
法心者亲住佛座。此亦习使然也若情想均等则
为人类。但约情想厚薄以分智愚。若六情四想则
为毛羽群族。七情三想下沈水轮受气猛火。若八
情二想则为饿鬼。见水成火故能害巳。若九情一
想则入地狱。纯情即沈阿鼻。若加谤法五逆十重
则永无出期。此三恶之状循造恶业自招。地狱则
同受而各有元地非无因也。
[□@○]三广示七趣轮回因果之相分二。
[?︽]初各示其相分七。
◎初示地狱道因果之相分五。
[□@]初总标十因六报。】
「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
交报。」
【议曰。此结前起后十因六报详示地狱苦状以显
情习之感也。造十习因委明地狱但约情习而言
谓习约一念妄心。而报则六根交受者以念念妄
想融涉六根故报亦同受。如十二类则一一类各
具十二。今地狱苦报则一习为因六根同果足见
众生业性不可思议。熏变之力昭然可睹矣。十习
谓淫贪慢瞋诈诳怨见枉讼也。轮中根本烦恼六
谓贪瞋痴慢疑邪见。此中具四。随烦恼十谓忿恨
恼覆诳谄憍害嫉悭。此中诳即彼之诳。怨枉即该
忿恨恼害四法。诈即是谄。讼即是覆。其憍属慢。嫉
属瞋。悭属贪。前四重律谓淫杀盗三总为贪。今则
单以淫为首者是诸业之本故也。
[□@]二别释其相分二。
[△@○]初徵十习因相分十。
[?╳]初淫习分四。
[?]一因能感果。】
「云何十因。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
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摩触
煖相现前。」
「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
根出。」
【议曰。此徵标六交报相也。以六识总造恶业遍熏
六根。故报从六根而出通受其苦。
[?╳]次释六报别相分六。
[?]初见报分二。
[??卐]初当根招报分三。
○初现报。】
「云何恶报。从六根出。一者见报招引恶果。此见业交。
则临终时先见猛火满十方界。」
【○二生报。】
「亡者神识飞坠乘烟入无间狱。」
【○三后报。】
「发明二相。一者明见。则能遍见种种恶物生无量畏。
二者暗见。寂然不见生无量恐。」
【[??卐]次六根交报。】
「如是见火。烧听能为镬汤洋铜。烧息能为黑烟紫𦦨。
烧味能为焦丸铁糜。烧触能为热灰炉炭。烧心能生
星火迸洒煽鼓空界。」
【议曰。此见业交乃眼识造业招引恶果也。易卦离
为火为目。故见业交先见猛火。方生方死之际亡
者神识将舍煖触故随见业所感之境识从习变
乘之入无间狱。古释极善极恶皆无中阴。故如射
箭顷径入地狱。以见不离明暗二尘。故发明二相。
一者明见。恶境遍现故生畏。二者暗见。寂无所见
故生恐。此本识业因。下明六交报果。本识见火能
烧当根经文缺也。闻根属水故为镬汤洋铜。鼻息
为气故为烟𦦨。味触二尘以报舌身。心属火故星
火煽空。此由见火交烧五根各随尘习而变诸苦
具。此业为不可思议也。下仿此。
[?]二闻报分二。
[??卐]初当根招报分三。
○初现报。】
「二者闻报招引恶果。此闻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波涛
没溺天地。」
【○二生报。】
「亡者神识降注乘流入无间狱。」
【○三后报。】
「发明二相。一者闻听。听种种闹精神愗乱。二者闭听。
寂无所闻幽魄沈没。」
【[??卐]次六根交报。】
「如是闻波。注闻则能为责为诘。注见则能为雷为吼
为恶毒气。注息则能为雨为雾洒诸毒虫周满身体。
注味则能为脓为血种种杂秽。注触则能为畜为鬼
为粪为尿。注意则能为电为雹摧碎心魄。」
【议曰。此闻业交耳识造业招引恶果也。易卦坎为
水为耳。故闻业先见波涛神识乘流识从习变也。
闻以开听为用。故闭则无闻。闻注当根变为诘责
之声。见火闻水相激若阴阳相激而为雷吼。水被
火蒸故为恶毒气。水随气变故注息为雨雾毒虫。
脓血粪尿皆习所变也。水火相激故为电雹。
[?]三嗅报分二。
[??卐]初当根招报分三。
○初现报。】
「三者嗅报招引恶果。此嗅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毒气
充塞远近。」
【○二生报。】
「亡者神识从地踊出入无间狱。」
【○三后报。】
「发明二相。一者通闻。被诸恶气熏极心扰。二者塞闻。
气掩不通闷绝于地。」
【[??卐]次六根交报。】
「如是嗅气。冲息则能为质为履。冲见则能为火为炬。
冲听则能为没为溺为洋为沸。冲味则能为馁为爽。
冲触则能为绽为烂为大肉山有百千眼无量𠯗食。
冲思则能为灰为瘴为飞沙礰击碎身体。」
【议曰。此嗅业交鼻识招引恶果也。鼻主出入息故
先见毒气。鼻为土故识从地踊。鼻由通塞取境故
通闻毒气塞则气掩。嗅冲当根则为质履。质碍塞
也。履犹通也。气冲见火则为炬。气冲闻水则为没
溺洋沸之声。气冲味则变败为馁为爽。鱼败曰馁。
爽失其味也。冲触则为绽烂肉山合触尘也。脾土
主思故为飞沙等事。
[?]四味报分二。
[??卐]初当根招报分三。
○初现报。】
「四者味报招引恶果。此味业交。则临终时先见铁网
猛焰炽烈周覆世界。」
【○二生报。】
「亡者神识下透挂网倒悬其头入无间狱。」
【○三后报。】
「发明二相。一者吸气。结成寒冰冻冽身肉。二者吐气。
飞为猛火焦烂骨髓。」
【[??卐]次六根交报。】
「如是尝味。历尝则能为承为忍。历见则能为然金石。
历听则能为利兵刃。历息则能为大铁笼弥覆国土。
历触则能为弓为箭为弩为射。历思则能为飞热铁
从空雨下。」
【议曰。此味业交舌识招引恶果也。舌根不但取味。
而妄语绮语两舌恶口。或谤三宝毁污贤善等。其
业最广大。故感报亦甚。故临终先见铁网猛𦦨等
相。神识乘之入无间狱。舌以吸吐二习。吸则取味。
吐则发语。故吸则为寒冰等。吐则为猛火等。历当
根为承为忍。以恶语伤人令他承忍故报亦如之。
历见为然金石以见火铸气为金。金得水淬而更
利故历闻为利刃。非语乘气笼络于人故历息为
铁笼。利舌伤触于人故历触为弓箭等事。由意造
奸而飞语横发故飞铁从空雨下。
[?]五触报分二。
[??卐]初当根招报分三。
○初现报。】
「五者触报招引恶果。此触业交。则临终时先见大山
四面来合无复出路。」
【○二生报。】
「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师子牛头狱卒
马头罗刹手执鎗槊驱入城门向无间狱。」
【○三后报。】
「发明二相。一者合触。合山逼体骨肉血溃。二者离触。
刀剑触身心肝屠裂。」
【[??卐]次六根交报。】
「如是合触。历触则能为道为观为厅为案。历见则能
为烧为𤑔。历听则能为撞为击为剚为射。历息则能
为括为袋为考为缚。历尝则能为耕为钳为斩为截。
历思则能为坠为飞为煎为炙。」
【议曰。此触业交身识招引恶果也。以众生妄识坚
执四大为我依之造业故临终先见大山四面来
合。向未离身故死无出路。以身为众恶所归故神
识乘铁城众多恶事入于地狱。触由离合二尘。故
合则合山逼体。离则刀剑触身。历触当根为道观
等者以生依此身如房舍故。历见则为火烧热见
属火故。历听则撞击而有声。剚以刀刺入肉也。以
闻声即动触想故为剚射。以息充一身故为括袋
考缚等事。历尝能为耕钳斩截者以味充舌为滋
触故。历思为飞坠煎炙者以妄想一动遍身火然。
随因感果宜其然矣。
[?]六思报分二。
[??卐]初当根招报分三。
○初现报。】
「六者思报招引恶果。此思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恶风
吹坏国土。」
【○二生报。】
「亡者神识被吹上空旋落乘风堕无间狱。」
【○三后报。】
「发明二相。一者不觉。迷极则荒奔走不息。二者不迷。
觉知则苦无量煎烧痛深难忍。」
【[??卐]次六根交报。】
「如是邪思。结思则能为方为所。结见则能为鉴为證。
结听则能为大合石为冰为霜为土为雾。结息则能
为大火车火船火槛。结尝则能为大叫唤为悔为泣。
结触则能为大为小为一日中万生万死为偃为仰。」
【议曰。此思业交意识招引恶果也。六识以缘气集
聚妄想如风。故临终见风乘入地狱。思以生灭二
尘。迷觉约根迷无所止故荒走不息。觉则明了故
知苦痛。思历当根生以妄想为心地故能为方所
归向之地。思发知见故为鉴證。思土听水故为冰
霜土雾。思以笼冒息气成火故结为火车等。思由
舌发声故为叫唤等。思执根身故为生死偃仰等。
是六交报皆以不思议业力之所熏变。唯佛眼能
见。非凡妄识情所知故唯心所变。地狱苦具不可
解者甚多但约义据理而言。非真知见力也。总属
自心所现非心外法。故下文云若悟菩提则本无
「复次阿难。从是畜生酬偿先债。若彼酬者分越所酬。
此等众生还复为人反徵其剩。如彼有力兼有福德。
则于人中不舍人身酬还彼力。若无福者还为畜生
偿彼馀直。」
【[△@○]二示轮回不巳。】
「阿难当知。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如于中间
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
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
不可停寝。」
【议曰。此言畜生酬足复生人类。盖三恶报尽而幸
生为人非善业所感也。故首论酬偿先债。然债非
独杀盗而十习因中皆有负债之义。其贪诈等皆
以邪命自活妄取他财岂非夙负。故畜生类中总
言偿债偿足而止。言酬越过分者。谓或多售其价。
过用其力。或过贪其味。挫糜其身。皆为过越。使彼
含冤必返徵其剩。此其所以轮回不巳也。如彼有
力即于人中酬偿者。如不孝败家之子弟。狐媚骗
财之朋友。与夫劫贼官讼之类。令其破产荡财。皆
往业所招。非无因也。又若负钱物而以身偿还如
值而止。若更杀其身而食其肉皆为过也。故相食
相诛轮转不巳。自非禅定之力及遇佛忏悔决无
停寝之日也。
[□@]二列示因果别相分十。
[△@○]初贪习。】
「汝今应知。彼枭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顽类。」
成。如八洞神仙之类。能谒天帝。故曰天行仙。
[△@○]六通行仙。】
「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
【议曰。此通行仙。乃吞日精月华。呼吸导引。久而寿
永心通。名通行仙。
[△@○]七道行仙。】
「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
【议曰。此道行仙。因持咒禁符术而得成功。如天师
之类。名道行仙。此道乃禁术非大道也。
[△@○]八照行仙。】
「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
【议曰。此照行仙。以存想丹田泥丸为命元。如庄子
曰泥垣之审为渊。名照行仙非慧照也。
[△@○]九精行仙。】
「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
【议曰。此精行仙。谓固守精气阴阳交媾。如婴儿姹
女之类。胎息存形名精行仙。
[△@○]十绝行仙。】
「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议曰。此绝行仙。乃习出阳神。改形易质。往来自由。
故曰变化。久而心通故曰觉悟。馀仙之所不及。故
曰绝行仙。
[□@]三结示轮回之相分二。
[△@○]初拣不解真修。】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鍊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
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
【[△@○]次示轮回根本。】
「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议曰。此结仙趣也。以此仙趣乃人中炼心别得生
理故胜于人。寿千万岁故不如天。不修正觉故曰
妄想流转。报尽堕落故散入诸趣。以非天非人故
别列此趣。
上仙趣毕。
◎六示天道因果之相分二。
[□@]初通示三界因果之相分三。
[△@○]初欲界六天分二。
[?╳]初列示器界因果之相分六。
[?]初四天王。】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
淫中心不流逸。澄蓥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
一类名四天王天。」
【议曰。此后言天趣也。三界中先从欲界。六欲天始
于四王也。忉利巳下名地居天。未离饮食男女之
欲但因重轻为六天之次。皆不知修禅。正以十善
之因所感耳。四王居须弥山腰。邻日月宫。四面居
之。为护世四王。此经论天不说十善。单以淫欲一
事为本。从经所宗也。四王有正妻妾。恩爱未舍。但
不邪淫故感生此天。
[?]二忉利天。】
「于巳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
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