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切¶ 第 786c 页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要解卷第三
唐天竺沙门般刺蜜谛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温陵开元莲寺比丘戒环解
【△二发明觉性直使造悟三。初经家叙意。】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
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
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
音切¶ 第 787a 页 X11-0787.png
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叙众心感悟冀佛发明也。前责以动为身以动为
境。则身心真妄未辨虚实。又责念念生灭遗失真
性。则不生灭者亦未能辨。故愿显出二义。庶几发
明也。
△二问答发明十一。初即身变异明不生灭
二。初匿王请问。】
「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
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我虽值
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證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
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欲明身心不生灭地。而因匿王发起者。明不生灭
性在缠皆具。而世俗但随物化。虽居至贵。终从变
灭曾不自知。则匿王发起盖有所警也。迦旃延毗
罗胝子。执断见外道也。
△二佛与发明二。初问答
辨幻。】
「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
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
【世实危脆。无牢强者。】
「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坏
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
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如羊入屠肆。步步趍死地。】
「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巳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
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
音切¶ 第 787b 页 X11-0787.png
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
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壮色不停犹如奔马。故不可比也。孩才成骸者。孺
需人以养者。皮表曰肤。文理曰腠。颓如日颓。言晚
暮也。】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世尊。变化密移
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
号年少。颜貌巳老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
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
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
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惟年变。亦兼月
化。何直月化。兼又曰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
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细观幻理。暗促迭更。骤趣于尽也。过二谓六十二
也。且限十年。以宽数粗观也。自促细观。实念念不
停矣。
△二即幻明真。】
「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
汝知身中有不灭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
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
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
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
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
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
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
音切¶ 第 787c 页 X11-0787.png
【幼壮老耄种种变异。而见无有异。此即生灭中不
生灭者也。耆婆此云长寿天神。携子谒之。求长寿
也。】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
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
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
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
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梨等。都言此身
死后全灭。」
【既无生死。即汝真常。不应惑彼断灭异论也。末伽
梨即迦旃毗罗之徒。】
「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
得未曾有。」
【既蒙发明。顿悟真常。不执断灭也。
△二依手正倒
明无遗失二初阿难请问。】
「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
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
愿兴慈悲。洗我尘垢。」
【因王问答反动疑尘。以谓性有生灭。可说遗失。既
无生灭。云何能遗。
△二佛与开示二。初比类。】
「即时如来。垂金色臂。轮手下指。示阿难言。汝今见我
母陀罗手。为正为倒。阿难言。世间众生以此为倒。而
我不知谁正谁倒。」
【此明诸佛众生同一体性。固无遗失。特依倒见言
音切¶ 第 788a 页 X11-0788.png
遗失也。如臂顺垂为正。反以为倒。逆竖为倒。反以
为正。是失真也。自本观之。初无遗失。初无正倒。故
曰谁正谁倒。母陀罗云印手。即三十二相之一。】
「佛告阿难。若世间人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将何为正。
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则名为正。佛
即竖臂。告阿难言。若此颠倒。首尾相换。诸世间人。一
倍瞻视。」
【以竖为正。真颠倒也。然此颠倒。但是首尾相换。自
本观之。初无遗失。而世人一齐倍加瞻视。强生分
别。足见其妄也。】
「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
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
【臂体本一。由情执妄辩。法身本同。由正倒成异。若
夫忘情执。遗正倒。则臂体自如。法身不二矣。
△二
原迷。】
「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
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不知身心
颠倒所在。」
【将与原穷颠倒之本。庶几反悟。而大众迷瞢。不知
所在。】
「佛兴慈悲。哀悯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
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
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
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
音切¶ 第 788b 页 X11-0788.png
【示倒无别处。唯心所现。使即心而悟也。色总举五
根六尘也。心总举六识八识也。诸缘即根识所缘
诸法也。心所使即善恶业行静作思想也。诸所缘
法。广举山河大地明暗色空。真妄性相。邪正因果。
悉无自体。唯心所现。如镜中像全体是镜。然则汝
今幻妄身心。皆是妙明心镜所现。全体是心。直不
即幻妄而悟妙体。反乃遗本妙而执幻妄。是认悟
中之迷。此即颠倒所在也。妙心则一。而称谓多异
者。依法随用之异也。此明心所现物如镜。故称妙
明真精也。又明迷本逐末。故称本妙明心也。所谓
本妙者。本来自妙。不假修为也。心之与性。乃体用
互称也。心则从妙起明。圆融照了。如镜之光。故曰
圆明妙心。性则即明而妙。疑然寂湛。如镜之体。故
曰宝明妙性。】
「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
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
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
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
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悯者。」
【正原迷倒之由也。圆妙明心。本非空色。全一真觉
而巳。由妄尘瞥起。成晦昧相。于是。转觉体为顽空。
晦妙明为妄色。空色既立。想相竞生。色想杂和遂
为身相。妄有缘气于中积聚。内则随想摇荡。外则
音切¶ 第 788c 页 X11-0788.png
逐境奔逸。此特杂妄缘尘昏扰之相。而人以为自
心体性。得非迷哉。既一迷此。则决定以心为在幻
质之内。曾不知妙明真心范围天地包吞万象。乃
认之于蕞尔身中。何异弃彼无边刹海认一浮沤
以为全潮之体溟渤之量。此则以正为倒一剖瞻
视之人。故引垂手之事结之。明其以正为倒也。
△
二辨斥缘影甄别混疑二初请问混疑。】
「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虽承佛
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而我悟佛
现说法音。现以缘心。允所瞻仰。徒获此心。未敢认为
本元心地。愿佛哀悯宣示圆音。拔我疑根。归无上道。」
【因闻法音。悟妙明心。本来圆遍。了无遗失。故曰常
住心地。然情犹卤莽。见未精明。尚以能闻缘心为
所悟本性。此固常情疑混根于心而难拔者。故愿
佛与拔之。
△二佛与宣示二。初认缘失真。】
「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
【因声而有分别者缘心耳。非心之真也。因境而有
妄见者缘法耳。非法之性也。】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
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
所标指为明月故。岂唯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何
以故。即以指体为月明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汝亦
如是。」
【因境妄认。则展转迷缘。事事失真也。
△三辨缘无性。】
音切¶ 第 789a 页 X11-0789.png
「若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分别音
有分别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暂止便去。终不常住。
而掌亭人都无所去。名为亭主。此亦如是。若真汝心。
则无所去。云何离声无分别性。」
【分别缘心离尘无性。若过客耳。常住真心则无所
去。若亭主也。】
「斯则岂唯声分别心。分别我容。离诸色相无分别性。
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
【蹑阿难之意广明也。声分别心。指声上缘心。即悟
佛法音者也。分别我容。谓色上缘心。即允所瞻仰
者也。如是乃至等。即兼举六尘缘影皆无自性也。
一切皆无故非色。对缘妄有故非空。既非色空。冥
然莫辨。匪唯外道昧为冥谛。末学至此皆冥冥然
也。拘舍梨即末伽梨异称。】
「离诸法缘。无分别性。则汝心性各有所还。云何为主。」
【结前起后也。
△四依八境示见性无还二。初阿难
请问。】
「阿难言。若我心性各有所还。则如来说妙明元心云
何无还。唯垂哀悯。为我宣说。」
【妙明元心即见精也。
△二佛与宣示。】
「佛告阿难。且汝见我见精明元。此见虽非妙精明心。
如第二月。非是月影。汝应谛听。今当示汝无所还地。」
【且汝见我见精明元。全指阿难对境之见也。此之
见元自妙精明心而出。故云虽非妙心如第二月。
音切¶ 第 789b 页 X11-0789.png
盖第二之月。实则一体。因捏成异。譬见精妙心本
无二相由人二之也。月影则端有二相。故云非是。】
「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曜。中夜
黑月云雾晦瞑则复昏暗。户牖之隙则复见通。墙宇
之间则复观壅。分别之处则复见缘。顽虚之中遍是
空性。郁𡋯之象则纡昏尘。澄霁敛氛又观清净。阿难。
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云何本因。
阿难。此诸变化。明还日轮。何以故。无日不明。明因属
日。是故还日。暗还黑月。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分
别。顽虚还空。郁𡋯还尘。清明还霁。则诸世间一切所
有。不出斯类。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
【明暗通塞缘空郁清。各还八因。能观八种见精明
性。当还何所。则复见缘者。分别心生。则见色心诸
缘也。】
「何以故。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虽明暗等种
种差别。见无差别。」
【徵释无还也。若有所还。则随境去。无复能见矣。境
自有差。见性无别。则不随境明矣。】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结示无还实汝真性。所谓万象之中独露身者也。】
「则知汝心本妙明净。汝自迷闷。丧本受轮。于生死中
常被漂溺。是故如来名可怜悯。」
【结责警悟也。
△五即诸物像决择真性二。初阿难
蹑问。】
音切¶ 第 789c 页 X11-0789.png
「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
【虽知见精无还。而现与物杂。未能甄辨。
△二佛与
决择五。初泛叙见用。】
「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承佛神力。
见于初禅得无障碍。而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
庵摩罗果。诸菩萨等见百千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
清净国土无所不瞩。众生洞视不过分寸。」
【此叙有五。一声闻。二罗汉。三菩萨。四如来。五众生。
意明四圣六凡见量虽异见精不殊。皆可即物象
而决择也。阿难见未离欲。故曰未得无漏清净。初
禅即色界之首。离欲天也。那律即无漏罗汉。修得
天眼能见大千。故观阎浮如一颗耳。众生不过分
寸者。屏帷之隔即不能及也。
△二即物决择。】
「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遍览水陆
空行。虽有昏明种种形像。无非前尘分别留碍。汝应
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
物象。」
【先标物象。次令决择。】
「阿难。极汝见源。从日月宫。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
谛观。虽种种光。亦物非汝。渐渐更观云腾鸟飞。风动
尘起。树木山川。草芥人畜。咸物非汝。」
【极汝见源。令穷力谛观也。上极日月。下极轮围。中
极万物。令一一详择也。
△三正示见性。】
「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
音切¶ 第 790a 页 X11-0790.png
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
见性。」
【前问云何得知是我真性。此示万境差别见无差
别。无差别者即汝真性。此之真性。览粗浊而不杂
精也。涉万殊而不异妙也。极远近而同瞩明也。
△
四辨见非物。】
「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
【物则可见。此蹑上咸物非汝之言重辨也。】
「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
【同见者。依物之迹也。不见者。离物之体也。若谓吾
汝同见一物。是见吾之见。特迹而巳。当吾离物不
见之时。其体何在。既无处可见。定非是物矣。】
「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
【纵辨也。纵使妄意谓能见吾不见者。终自非是彼
不见相。盖彼不见相非见所及。】
「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
【见既非物。即真汝性。】
「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
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
【又约物我杂乱。辨见非物也。若见是物。则物应有
见。而有情无情体性错杂不可分辨。故曰不成安
立。则见非是物又可明也。诸世间谓众生及器。通
指有情无情也。
△五牒显结答。】
「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云何
音切¶ 第 790b 页 X11-0790.png
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
【牒上以显真性也。是汝非我者。明见体不与物杂
也。若悟见体不与物杂。则了知见性廓然清净周
遍法界。即真汝性。何疑不真而求质于我耶。此结
答云何得知是我真性之问也。性汝者。能性于汝。
如所谓性一切心。
△六明见真体本绝限量二。初
阿难蹑问。】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性必我非馀。我与如来。观
四天王胜藏宝殿。居日月宫。此见周圆遍娑婆国。退
归精舍。秪见伽蓝。清心户堂。但瞻檐庑。世尊。此见如
是。其体本来周遍一界。今在室中唯满一室。为复此
见缩大为小。为当墙宇夹令断绝。我今不知斯义所
在。愿垂弘慈为我敷演。」
【此蹑承佛神力能见初禅之事为问。以所视广狭。
而疑见体舒缩。盖未能亲證。徒以情器量度故也。
四天宫与日月齐所视之广。故遍娑婆国。精舍则
狭。户堂又狭矣。一界即娑婆也。
△二佛与辨明三。
初直示。】
「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
不应说言见有舒缩。」
【一切世间。则根身器界之类。大小内外。则一界一
室之类。诸所事业。则舒缩夹绝之类。此总举万法。
皆属前尘。与吾灵觉。自不相涉。是故。前尘大小。见
无舒缩。】
音切¶ 第 790c 页 X11-0790.png
「譬如方器。中见方空。吾复问汝。此方器中所见方空。
为复定方。为不定方。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应不圆。
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汝言不知斯义所在。
义性如是。云何为在。」
【器喻前尘。空喻见体。器有方圆。空无变异。既无变
异。何有舒缩。云何为在者。见体如如。不容情器妄
度也。】
「阿难。若复欲令入无方圆。但除器方。空体无方。不应
说言更除虚空方相所在。」
【离尘观性。自得本真。不劳功用。
△二遣情。】
「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岂挽见
齐于日面。若筑墙宇能夹见断。穿为小窦宁无续迹。
是义不然。」
【既非可挽。定非可缩。既非可续。定非可断。义既不
然。无用情计。
△三结显。】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巳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
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
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迷巳为物。谓失性随尘也。为物所转。谓因而倒妄
也。为物所转者。如空随器变。故于是中观大观小。
而终为众生。能转物者。如除器观空。故即心圆明
遍含国土。而即同如来。盖毛端国土本非小大。含
容之理不假神变。但除情器。则廓尔现前也。
△七
明见与缘同一妙体二初阿难疑异。】
音切¶ 第 791a 页 X11-0791.png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现
在我前。见必我真。我今身心复是何物。而今身心分
别有实。彼见无别分辨我身。」
【蹑前发问也。前即诸物而指曰此精妙明。诚汝见
性。即是此是妙性。现在我前。与身心异矣。而今身
心分别有实者。言心有分别。而见无分别。与身分
辨。成异物也。】
「若实我心。令我今见。见性实我而身非我。何殊如来
先所难言物能见我。唯垂大慈。开发未悟。」
【在前之见若实我心。则彼实我而此非我。见在物
而不在身。是物能见我矣。此皆即迷情而难辨也。
△二佛与和融三。初委曲辨示四。初通破前疑。】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
【△二责辨非实二。初辨物无是见。】
「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
且今与汝。坐祇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
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陈。是种种相。
阴者是林。明者是日。碍者是壁。通者是空。如是乃至
草树纤毫。大小虽殊。但可有形。无不指著。若必其见
现在汝前。汝应以手确实指陈。何者是见。阿难当知。
若空是见。既巳成见。何者是空。若物是见。既巳是见。
何者为物。汝可微细披剥万象。㭊出精明净妙见元。
指陈示我。同彼诸物。分明无惑。」
【通辨万物无是见者。若空若物。总举色空诸法令
音切¶ 第 791b 页 X11-0791.png
详辨也。初言见精次言见元后言精见者。此见本
乎妙精明心故通言精。从心首出故曰见。元依用
指体故曰见精。依体指用故曰精见。林渠犹林泉
也。】
「阿难言。我今于此重阁讲堂。远洎恒河。上观日月。举
手所指。纵目所观。指皆是物无是见者。世尊。如佛所
说。况我有漏初学声闻。乃至菩萨。亦不能于万物象
前剖出精见。离一切物。别有自性。佛言如是如是。」
【物无是见。故虽大圣。不能即物剖辨。意须离物矣。
此结无是见者。
△二辨物无非见。】
「佛复告阿难。如汝所言。无有见精。离一切物。别有自
性。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
【牒定前言既无是见。当指非见。】
「今复告汝。汝与如来。坐祇陀林。更观林苑。乃至日月
种种象殊。必无见精受汝所指汝又发明。此诸物中
何者非见。阿难言。我实遍见此祇陀林。不知是中何
者非见。何以故。若树非见云何见树。若树即见复云
何树。如是乃至若空非见云何见空。若空即见复云
何空。我又思惟。是万象中微细发明。无非见者。佛言
如是如是。」
【先答不知以义未可定也。若树非见。何能是树。若
即是见。树当名见。云何名树。然前断为无是见者。
既不中理。故复思惟无非见者。二义无定。佛皆许
者。以色空等象如虚空华。本无所有。固不可定指
音切¶ 第 791c 页 X11-0791.png
也。故下文云。此诸物象。与此是精。元是菩提妙精
明体。于中本无是非是义。
△三初学罔措。】
「于是大众非无学者。闻佛此言。茫然不知是义终始。
一时惶悚。失其所守。」
【疑佛所答二义无定。故失所守。
△四佛慈慰喻。】
「如来知其魂虑变慑。心生怜悯。安慰阿难及诸大众。
诸善男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
非末伽梨四种不死矫乱论议。汝谛思推。无沗哀慕。」
【魂虑变慑。即惶悚失守也。真语等者。谓上答二义。
乃称真之语。如如之说。非矫论也。末伽外道四种
矫乱。见末卷行阴之文。沗辱也。
△二文殊请明。佛
意为显见与见缘如虚空华。于中本无是非是义。
故以如语随问而答。然此非有学小智所及。故大
众茫然失守。而必须文殊请明也。】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悯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
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
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
【二种者。精明见元及前缘色空是非二义也。】
「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
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非是
畴昔善根轻鲜。唯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
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牒前罔措之意请明也。
△三正示同体三。一正定
所照。】
音切¶ 第 792a 页 X11-0792.png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
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
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
【自住三摩地。即自性首楞正定也。圣人住是定中。
了见万法。唯一圆融清净宝觉。曾无非是。此正答
所问也。见根也。见缘境也。所想相识也。根境识三
摄尽万法。夫能了诸缘法。元一宝觉。无是非是。则
从前真妄虚实倒心缘影疑异分别之情。豁然而
荡矣。
△二显无是非二。一喻明。】
「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
文殊。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
【此示一真法性本无是非也。如汝文殊者。举本无
是非之体也。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明因
有是非遂失本真也。故曰我真文殊无是文殊。盖
若有是者。我则非真矣。所谓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
中实无是非二相。」
【释成上义也。则二者明有是则有非也。然我下。明
虽不立是亦不堕非。于当体中。实无二相。
△二合
显。】
「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本是妙明无上
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如第二月。谁为
是月。又谁非月。」
【妙明之见。如所谓汝文殊也。空尘见缘。如所谓是
音切¶ 第 792b 页 X11-0792.png
文殊也。菩提心。如所谓真文殊也。色空闻见。如所
谓二文殊也。皆依净圆真心而起故。如第二月当
体全虚。无容辨诘。知不容辨。则是非泯矣。】
「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
【但造真体。是非自亡。
△三结告时众。】
「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
出是非是。由是精真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见与尘指妄染妄境也。观见尘而发明。如以指喻
指。终沉妄想。不出是非。由精真而发明。如以非指
喻指。可出是非。得无分别。出指非指。言是非双泯
也。】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要解卷第三
*** 音切
胝
。
殒
。
孺
。
肤
。
腠
。
颓
。
耆
。
皱
。
逮
。
殂
。
携
。
绵
。
瞪
。
瞢
。
瞬
。
扰
。
瀛
。
渤
。
[墩-享+孛]
。
敛
。
氛
。
纷
。
檐
。
庑
。
缩
。
挽
。
筑
。
窦
。
确
(苦角
切)。
剖
。
剥
。
惙
。
矫
。
鲜
。
音切¶ 第 792c 页 X11-079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