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唐-一行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59b 页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十八

沙门一行阿阇梨记

*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若时菩萨发起贪心而取之。秘密主菩萨有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59c 页 T39-0759.png
退菩提过分。于无为法毗尼有过也。施妙色
等得。有菩萨贪心发起取者第二戒也。一切
他所摄物。义如毗尼广说。乃至不生一念取
触之心。乃至菩提欲心尚不生。况作方便取
触耶。然菩萨有方便触取。谓见有众生不信
因果不行惠舍。于所有物封著不能自割。又
生此心。何处有施福耶。以如是故。种种方便
引化皆不能得。尔时菩萨以方便。盗取其物
亦不生入己之心。但为彼人故作种种福事。
因方便招召令观见之。使其发希有心。此大
士乃能于物不吝而以与人。我自观己则不
逮也。如是渐次菩萨又方便说施物之利。有
如是如是果报。彼能渐信伏。亦于己物自不
能舍。菩萨后时观彼心渐通泰。如法之告言。
我昔来所用施物。乃汝物耳。以汝不能自用。
犹如收谷而不更种必致穷乏。先福已尽更
无所望。故为汝用之。今先施福皆是汝有。如
先佛说。凡施当获妙色力安无碍辩等种种
大利。勿谓无福也。以是因缘。令彼出恶道饿
鬼之难。成菩提因当知菩萨以具慧方便故。
能作斯事。二乘外道所无有也。随类者。谓有
如是一类众生。宜以此化也。又次随类者。非
但此一方便。更有无碍妙方便。以要言之。以
能令彼开佛知见。而有导首。非为馀事。此相
甚多不可具说。当随此况之。举一例诸。则可
类解也。菩萨害其悭者。害是对治义。如言永
害随眠。今亦如是。害彼悭结也。然此菩萨实
不生贪物自取之心。若取者。即是害菩提支
分也。由此贪心故。害于成正觉之缘。令支分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0a 页 T39-0760.png
不具。故云害也。亦即是越菩萨毗奈耶也。草
结比丘云。佛所制戒我不敢引之也。有为戒
者。此是修行方便。故云有为戒也。然无为戒
者。即是本性戒。非是修成。对此有所行之方
便。故言有为。然深观即同无为戒也。以不离
阿字门故。次不净行戒。云菩萨持不邪行戒(此中
有重犯云皆是持不犯意不异故不注)他所摄自妻自种族护自贪
不发。况复交会非道。菩萨持不邪行戒。若他
所摄自妻自种族标相(谓尼等即是自种标相也)不发自贪(谓心
中事)况复非道二身和合。有异方便色类事准
上也。及二形相向。馀色类事。此第三也。他所
摄谓他所有妇女姊妹之类。如律十种护等
也。然菩萨有二种。若出家者一切欲心尚不
得生。何论他护及非时等。然亦谓解相故。律
具言也。若在家菩萨。于自妻非时等即名为
邪行。如智度于尸波罗蜜中具说也。又非时
非处者。如近塔尊明现之处皆是也。以明中
即是对天神等故亦制也。自种族者。谓同姓
不婚等也。又族者。楚音亦是标帜义。如西方
法。若女人衒卖女色。自官许。已有人与彼若
干物。随尔所时即是彼所摄也。然彼有人时。
即于门置标令他人知。异人见之即知彼已
有所护。若固尔干犯即同邪行也。自贪不发。
谓尚不应与贪染之念相应。况非道行淫。及
正境等而和合分剂耶。然有异方便为成彼大
菩提因。则有犯义。不同声闻也。如大本菩萨
戒说。有菩萨从生已来修童真行。未尚面睹
女色著心。当于山林修道。后年十八。因入村
乞食。有童女见其端严美妙。生欲心告言。我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0b 页 T39-0760.png
于仁者深生欲心。仁者行妙行。正为利一切
耳。若我愿不遂恐致绝命。即是违仁本愿而
害众生也。彼菩萨种种呵欲过失。彼终不舍。
以不获所愿因即闷绝。时彼亲属念言。必是
夜叉也。形貌异人。我女见而躄地。将不夺彼
精气耶。共持刀杖执缚。将欲害之。女少苏已
见之。即具告父母因缘。彼言是女之过。非比
丘罪也。即便舍之。女又追随不止。比丘念言。
若彼不得所求。必自丧命而入恶道。遂从彼
愿多时和合。伺彼欲少息时。以法劝导而说
法利彼女。以深爱敬故。即顺其命共修梵行
成大法利。然此菩萨但以大悲方便。能以下
劣忍于斯事。而非欲贪所牵而作非法。若不
由大悲。但以欲邪行心而作。即是犯戒此也。
即是具智方便故尔。随类者即是指前义也。
同盗戒故不广说。例可知也。如经说。群贼捉
得紧那罗女施菩萨。受之。因此得财无量。时
行施。又如美发菩萨乞食。女人见闷绝。为护
女故(上疑是药叉之因此念菩提心不舍众生故)恐离菩提心。因受为
妻。久后劝导同发道心。眷属亦发心生天(善巧
方便灭罪行也)次持不妄语戒。尽形存活因妄语持不妄语戒当尽形寿(回文向上)设为活命因故。不
应妄语。即成欺诳佛菩提。秘密主是名菩萨
住最上大乘。若妄语者越佛菩提。是故秘密
主。此法门应如是知。舍妄语业所不应为。是
名欺诳诸佛菩提。秘密主菩萨最上大乘。若
妄语者越失佛菩提。秘密主法门应如是知。
不舍实语。此第四戒也。活命因者。即是种种
名利事等。或因馀饮食衣服囚禁苦厄如是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0c 页 T39-0760.png
等。如作妄语即身命存。不作即有待之形将
不存立。故名活命缘也。菩萨有如是因缘。尔
时尚不生一念欲诳他心。况起方便耶。然略
说有八非圣语八贤圣语。谓不见言见。不闻
触知而言闻触知。见言不见。及闻触知而言
不闻不触不知。是八非圣语也。反此即名八
贤圣语。谓见言见。馀三亦尔。不见言不见。馀
三亦尔。如毗尼说也。五分大妄语戒有。若菩
萨如是犯者。即是谤佛菩提。何以故。菩提者
即是一向实义。而今此乃妄诳之因。正与彼
相背。故名破菩提也。复次如来无量劫修谛
诚故。所可言说。人皆信受。乃至说不可思议
法。非彼心量所行难信难解。以佛无量劫诚
实故。人亦信之。今菩萨而诳众生。即是生彼
诳法因缘。亦是破菩提也。是故菩萨住此最
上大乘地真言之行。不得生一念诳他之心
及彼种种缘。具如律说其相。若违犯。即是越
佛菩萨也。此亦合有随类方便语。文无略也。
如菩萨戒大本中说。有一女人杀害父母。作
此无间业已。自念。我此恶业决定入无间狱。
极恶已成。更有何等善法来近我耶。以此因
缘故。更不改过修善。但静然而住拱手待罪。
菩萨种种劝之令忏悔修善。乃至告语大乘
法中有方便可灭此罪。终不信受。菩萨生大
悲心。又化作妇人投彼止宿。因自说。我亦作
如是业。彼妇人自念。馀人亦有作此事耶。我
今得伴可共同止。如是多时。彼化人渐以方
便。欲共改悔行善。而不从彼说。谓言汝必欲
作便可作之。然我自念终无益也。彼化人即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1a 页 T39-0761.png
于彼同住中。示行善事渐获法利。具大神通
而示见之。告言。我今行善。先罪已灭今得此
法。若法罪不灭。何由能获如是事耶。彼生希
有心言。彼与我同犯。彼尚能除。我何不作。因
与同行。菩萨方便化之。罪垢得除渐入佛法。
此即是菩萨慧方便故。能如是持戒。非二乘
世人共也。又僧伽吒经说。有一大夫。其妻艳
丽婉美尤相爱重。后时命过。情不能舍恒负
之而行。乃至枯朽而不肯弃。菩萨化之不得。
因化作一妇人。亦负一夫云。此人我所爱念。
而命终尽情不能割。故恒负之彼念言。此则
我伴与我同事。因共止住。后时菩萨伺彼。方
便即弃彼二尸于恒河水。妇人及彼觅尸欻
皆不得。便叹怨云。我等负之乃至枯朽。今见
异伴。遂相与结爱而弃我等。当知其情不可
保也。鬼尚如此。况生存乎。彼见此事变心顿
息。即发心厌欲修道。菩萨有此慧方便故欺
狂。非是恶心而作也。次粗语戒。菩萨软细心
信受摄众生。复次秘密主。持不粗恶骂戒。应
当以柔软心摄受诸众生等 随彼像类语言
(回文向上谓随顺言也)秘密主菩萨初行。所谓义利众生(此行
最先也)或馀菩萨住恶趣因众生。而作粗语等。
随类形语言何以故。此是菩萨初行。为众生
故。或菩萨恶趣因众生住粗恶语。此第五戒
也。粗者。谓有所言说。能令彼心不顺。令生
不善之心或高声现相。所谓粗犷等。皆是如
毗尼说相也 菩萨常当柔和善顺而不卒暴。
所可宣说悦可前人心以此因缘。能渐渐摄
彼令入佛道。而今作违恼之因。即是乖背四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1b 页 T39-0761.png
摄方便。故犯罪也。然亦有方便而作粗语。如
菩萨戒大本有一人常行粗语以为常性。一
切无能化者。菩萨化作一人。所行崄暴躁恶。
更过于彼无量倍数。彼见已欢喜。此人所行
皆胜于我。我当自谓无与等者。而今彼所作
事堪为我师。因请言为汝弟子。同事已久。菩
萨渐示厌离。稍叹柔顺行呵粗暴事。后自改
已劝彼令改。而犹未从。菩萨后时以示舍恶
行故。稍自修道得大法利。现示神道。彼发希
有心。此人所行先过于我。尚能自改而获此
法。我何不为。又以彼为师而入法利。即是菩
萨以慧方便而示粗恶也。次不两舌。复次秘
密主。菩萨应持不两舌戒。离离间语离恼害
语。若犯非名菩萨。菩萨不生离间众生心。或
馀异方便。见有众生随所见处而生执著。随
彼像类作离间语。令彼住一道故。所谓住一
切智道者。菩萨无离间语无恼乱语。犯者非
菩萨行。于诸众生不生离折心。或有情随见
处而著众生见。彼随类作离间语。如令众生
住一道。谓一切智道住。此第六戒也。两舌之
相如毗尼中具说。乃至野干师子因缘。云云。
然菩萨常修无恼害行。随上中下类。皆令欢
喜和合。不作彼别异因缘。然见有种种异见
众生。各著所宗不能自出。以此因缘方受大
苦。菩萨尔时为引彼令舍恶知识故。而作离
间之语。如过去有外道师。领徒千人说邪道
法。菩萨观彼有堪化因缘。入彼秘法中而作
弟子。不久学法皆尽其奥。慧悟绝伦。彼师叹
尚此人传我法已毕。乃分徒五百令彼领之。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1c 页 T39-0761.png
尔时菩萨渐以方便。入彼见中而稍化之。经
久知彼于己深生信伏。渐示深法。尔时五百
弟子见心渐正而成慧性。时彼师闻其法异。
来观闻之。彼因种种开示师亦悟解即时五
百人亦师菩萨而受新法。于是千人皆入正
法。如是等类。即是方便破彼和合也。菩萨行
甚广不可具说。举一例诸其随类可知也。次
绮语戒云。秘密主菩萨持不绮语戒。随彼类
语时方和合者。当持不绮语戒。随彼形类有
所言说。时方利益。彼方有此语当说。违律者
不应说。随彼方相应和合也。出其义利。谓令
彼有义利也。出谓作也。谓行此义利。随方随
时作也。令一切众生得欢喜心净其耳道。谓
耳根净也。何以故菩萨有殊异语。谓差别种
种随他意语也。有菩萨异方便。以戏笑为先。
欲令众生欢喜住佛法中。为众生故。虽出无
利语。处生死中利益众生。其谓种种备具也。
处生死流转而无所著也。和合出利。令其一
切有情。诸心喜悦耳道净除。何以故殊异语
故。有菩萨以此笑。先令众生欢喜安住佛法
中。欲无利语除弃语不出。如是菩萨生死流
转。此第七戒也。绮语。谓世间谈话无利益事。
如毗尼中说种种王论贼论治生入海女人治
身等。或城邑国土是非评于世间事。以要言
之。一切顺世间法无出离因缘皆是也。然菩
萨应当时方利和合语所谓时者。虽欲开导
于彼。然彼都未有信入之机。诚乐未发辄尔
说之。令彼不信。慢毁谤已亦无有化。即是非
时也。反此名为时语。或大众闹乱多人之处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2a 页 T39-0762.png
其心不静。而委有所说不入其心。因失道缘
亦非时也。方谓非处也。谓彼正造恶时。即于
彼所作之处而为说法。以彼方著所行之事。
反生背忤之心。因生彼不善之心也。亦反此
名随方语。利者谓一向无诸不利令修善。顺
彼情机而出言也。若菩萨如是行者。能令有
情欢喜信伏。自益益他也。以彼闻己得利己
亦不唐捐其功故也。然菩萨有殊异(谓异方便也谓异于前也)
谓笑为初首。如戏笑者。乃至歌舞伎乐艺术
谈论。即是前所说种种世间有也。菩萨为令
彼欢喜。既得欢喜其善顺悦。因匠其情方便
化导。令其安住佛慧。虽了知无益心不生著。
然观时观方。义利故而有作之。虽作无利。然
以无利而除彼无利之事也。以彼先时造恶
恶与道反。直尔舍置方便而急持之。反更惊
拒。故方便同事彼后即令入佛道。故此无利
即是有利之因。如大良医然变毒为药也。若
如是作者。乃是菩萨出流转生死之因。不应
同彼声闻无方便慧者。一向拘𡱈唯遮诸过。
无开通之行是故不慧满足也。自出流转亦
令他出。故名离流转也。如花严说善见女人
即是也。为欲引摄众生故。生淫女家。于五百
淫女而为上首。妙丽绝伦具诸女德。六十四
态一切妙巧方便皆悉具足。夫女人本性善
摄人心。而此女人又无种不具。以是因缘趣
之者众。菩萨先以方便力故。同彼邪行因缘。
令彼极生爱念。有所言语人无违者。观彼情
机随缘开导令见欲之实性。即从此门而入
佛慧。时彼诸人以信爱彼故。即能谛受其言。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2b 页 T39-0762.png
以是因缘所利无量。虽在非利之中。为能成
此大利。即是菩萨具慧方便持戒也。经中此
类甚广之(菩提三藏云漫怛罗是密语也西方若二人别语更有异人来即相简别或有人见彼别语云
勿往于他密语此名漫怛罗也)复次秘密主。菩萨应持不贪戒。
于受用他物之中不起染思。何以故。菩萨应
常作无著心。菩萨若有是心者彼于一切智
无力。无力谓退息也。由斯法故。于一切智无
力而住一边。即不具足义也。又秘密主。菩萨应发欢喜生=应喜【甲】生如是心此亦同也。我所应作今自然而生。善哉极善数数修异方便。不令彼诸众生损失资财也。持不贪戒。复次秘密主。持不贪戒。彼他受用中他物中不起思染。何以故。无菩萨受心。有菩萨思染心无力彼一切智门一边。亦秘密主。菩萨欢喜起如是及发此心。若我作彼自然而生。彼善极善数数而欢喜。不令损失资生彼诸众生此第八戒也。前者已明身口戒已。今乃次明一向心戒也。此是从心所起之贪也。若菩萨见他有种种胜事。谓色力财富之辈有无量门。菩萨不生思念彼人有如是事而我无之。以是因缘而生仙羡有所欲愿贪著躁求之心。皆亦此戒摄也。由念此故又当生于受恼之因生如是心此亦同也。我所应作
今自然而生。善哉极善数数修异方便。不令
彼诸众生损失资财也。持不贪戒。复次秘密
主。持不贪戒。彼他受用中他物中不起思
染。何以故。无菩萨受心。有菩萨思染心无
力彼一切智门一边。亦秘密主。菩萨欢喜起
如是及发此心。若我作彼自然而生。彼善
极善数数而欢喜。不令损失资生彼诸众生
此第八戒也。前者已明身口戒已。今乃次
明一向心戒也。此是从心所起之贪也。若
菩萨见他有种种胜事。谓色力财富之辈有
无量门。菩萨不生思念彼人有如是事而我
无之。以是因缘而生仙羡有所欲愿贪著躁
求之心。皆亦此戒摄也。由念此故又当生
于受恼之因故不为也。菩萨不应如是。若
有无力者。譬如有人具无量方便艺能。有
时病患则无所能为。菩萨亦尔。若以贪爱而
病其心。令菩提心无量力势皆能无力也。一
切智者。即是万德皆备无所缺减之义。由起
此心。令此万德无缺之体支分不具。是故于
一切智门。即是无力也。然菩萨见他有种种
胜己之事。当自庆悦而作是念。我本立大誓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2c 页 T39-0762.png
愿。为一切众生故。行菩萨道皆使万德兼具
也。若此等有所乏者。我尚欲不惜身命难行
苦行而利乐之。而今自能成办。即是我之大
利。诚可欢庆也。菩萨以此自安慰其心。我所
应作。自然而至故欢喜也。我为众生故。尚欲
以无数精进。求贤瓶劫树自然之用。破彼穷
匮之业。何况彼能自致。而更损之以自利己。
以此悟心不复生著。即持戒之相也。如长阿
含中说。过去俱流孙佛时。波罗奈国王名思
(或云思益)以常思利益一切故以为名也。时有
五百大臣而白王言。今者国土极为丰乐。人
心盈满无思难之心。恐不可以应敌。王宜以
事授之以习劳苦。则堪犯难庇卫王土也。时
思益王仁甚慈忍而作是念。我云何以非时之
事而加于人乎。乖我本心无此理也。时群臣
知王正意遂不复言。帝释知之而作是念。此
王所行乃菩萨道。未知坚固以不。我可试之。
因告邻国王长手令其伐彼。此长手王所王。
亦名五支城。以其统摄之境但有五城。是小
国也。彼闻帝释言而作是念。我闻妇人之仁
思不及远。今此王所为过于仁爱。犹妇人耳。
今我兼而有之。寻兴四兵往伐其国。诸大臣
白思益王言。先以忠谏而不见纳。今人不习
武又无其备。难出不虞将若云何。王即思惟
而答之言。彼所欲有国土人民及府库耳。我
不与争。则又于人无害。卿等勿忧也。寻即挺
身而出。往深山中而修梵行。时长手王无血
刃之功而有其国。经历多时购求思益王。而
不能致。时南方有梵行婆罗门。以先业故极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3a 页 T39-0763.png
为匮乏。无以奉养父母师长。闻思益王好行
惠施故。往投之求自资给。行往彼国至山林
间。遇到故王修道之所。时思益王先意问讯
召令安处。给其食物温问劳苦。今何所往耶。
彼梵行者具答所由。尔时故王闻已悯然不
悦。我常享国势力自在能随给人。今罄身失
国何能满彼也。思惟是已因告婆罗门。思益
王即我是尔。今已失国故在于此。时婆罗门
闷绝良久而念言。我薄福故远求冀有所得。
而复邂逅岂非命耶。时王慰喻尔勿大忧。我
有方便可致耳。彼王以我是怨敌故。常见购
求。若人获彼首者重加赏赐。汝今以我首往。
必大见酬赐也。彼答言。我净行者云何杀人。
甚不可也。王言若尔者。但以绳系我而往。于
理无失。时彼即系至王门。尔时旧臣等见已。
皆共嫌责婆罗门。尔净行者。而不应募害此
贤王以求自利。深非道也。破净法矣。何道之
有。彼即具言非我之咎。是此大王行菩萨道
使我为之耳。诸臣寻入白王。王卒闻大惊。以
为来夺其国。及闻说始末心生愧伏。如是行
菩萨道者。而我夺其国。何以长人而王天下。
因告思益王。可复本位自在行施利安万人。
我当反于旧国。各复其所无相侵害。尔时二
国交好无复怨敌之患。如是等本生经当广
说之。此即不贪因缘也。次不瞋戒。秘密主菩
萨持不瞋戒。复次秘密主。菩萨应持不瞋戒。
彼遍一切常当安忍。不著瞋喜其心平等。彼
如友等怨而转。何以故。菩萨不应忆念恶意。
谓功德在身名三摩耶缚揭多。律中大德存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3b 页 T39-0763.png
念意亦同也。所以者何。以菩萨本性净故。上
本性是性得戒。下云心者。谓从心所变现之
法。于本性中常清净故。是故菩萨应持不瞋
戒。彼一切遍忍多。常喜瞋不著。平等等心。彼
如友等怨转。何以故。非菩萨此意恶具。以是
故菩萨本性清净心。是故。秘密主持不瞋戒。
此第九也。瞋谓于一切众生起于害心。不饶
益行从心而起。所以持此者。若菩萨有人来。
种种加害乃至断截支分。尚不生害彼之心。
而向轻于此耶。若不尔者非菩萨也。应遍一
切处而行大忍。若他种种加害时。应自念。我
先世无明因缘。生此有患之身。又无量世来
常恼他故。今则业熟而受斯报。何预前人而
怨咎之。如是种种正观。又念此身从缘而生。
无有自性无有我人。谁害谁受。以此观于实
相。而不生害彼之心。此是瞋忿之念。即是众
恶之具也。以能如是欢喜故。心常欢悦善寂
慈忍。不著我人诸法而常平等。此平等者即
是怨亲不二。有益无益轻重之类。一切平等
心无增减。而不生心造诸恶具。常行饶益利
他之行。等观世间犹如一子故。以此菩萨正
观实相。照了此心本性清净故。如经说。过去
南方有王名曰师子。城名丰乐。正法理国不
害于人。然以王国法故。出城校猎示现威武。
虽无害人之意。为护国土安万人故。欲令邻
国怀德畏威也。时王挍猎。见有奔鹿而自驰
逐。绝山履险要令及之。以无害心故。既及。但
鞭其角寻即舍放。何以故。欲示武艺威万人
故。既入深山无人之地。侍从不逮乏息山中。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3c 页 T39-0763.png
有母师子。见王形貌异人而生欲心。因来逼
之示现欲相。王畏彼故寻即和合。时劫初兽
等亦解人言。然女物之性若有慧者。受胎之
时则能了知。因告王言。我已怀王之胤。后有
若诞生当云何也。王以手所持印留遗之言。
若生子可系此置我门侧。后既生儿。体貌类
人而甚猛毅。以兼兽性故也。其母如先约。夜
逾城置王门侧而去。明旦阍人见之尤生怪
心。云何似人而复少异。我当白王。白已。王默
念之不以告人。因敕令为己子。字曰师子善
奴。王后厌于国政因使摄国。以本性故好食
鲜肉。一时急求厨膳。膳夫求肉未至。遇有新
死小儿。即以为食进之云云。如贤愚经智度
论说。乃至日日令求人肉。已食小儿数逾五
百。城中共相告语。必有夜叉入国。凡诸小儿
当谨护之。日未及暮。皆持入室守护甚严。膳
人求之不得。又往大臣等家取之。又失五百。
后一时持死小儿。而臂钏在其人手上。见人
见识之因执缚。谁执事者。此人盗小儿。当知
前后所失必是此人也。因彼首伏乃云。王之
咎非我也。群臣以白父王。今太子犹有兽性。
兽性不可为主。愿王自理国。王言我己灌顶
而授彼位。云何夺之。不从所请。群臣遂谋欲
害之。彼因持利刀遁入山中。初时取死尸焚
食之。后渐食人。乃至执王子五百。常求肉饲
之渐取而食。时国人立其弟为王。名为善奴。
慈人惠和正法化理。后有四梵行者求上善
法。王念言。此人利我不少当后报之。未及与
彼而出羽猎。群臣谏言。兽王近在山中。或能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4a 页 T39-0764.png
为害王勿出也。王念言。我欲利一切不爱其
身。今若取我而食。乃吾本愿满也。遂出至林
中。彼见兽王闻弟出故。即来取之。猛健故。诸
䌽女等皆悉散走。为其所执乃至悲泣等云
云。如智论说。未报梵行者之意。与共约而放
之。王言汝火未尽当必还到(以彼先焚薪待烟尽方烧人而食也)
念以法何故。乃能不惜身命而来赴斯。因问
之。彼即欲不杀行等如法广说。彼虽猛恶
而有慧性。闻即悟解得未曾有。念言彼即
我师欲求何愿。王言汝今在林野中犹如猛
兽。何能满愿耶。答言我以念师恩故。要有所
报必可说之。王言若求愿者。我之本怀唯在
不杀。所愿在此耳。彼即许之誓不害命也。又
放五百王子而修善法。放已与王同归。王知
彼已行善行。还立为王使正法化世。而自出
家。当知菩萨于如是怖畏之中。尚不生瞋而
彼作利益之行。况馀事耶。如是本生等经中
当广说之耳。第十邪见戒。复次秘密主。菩萨
当舍离邪见住于正见。观当来世而生怖畏。
当无害是随烦恼。问东答西问西云东者也。
捡问之。无曲无谄其心端直。于佛法僧其心
决定。决定谓乃至归命三宝也。是故秘密主。
邪见最为极大过。能断菩萨一切善根。一切
诸不善法之母。如悉昙字母能生诸字。邪见
亦尔。能生一切不善也。是故秘密主。下至喜
笑因缘。乃当不起邪见之心。复次秘密主。菩
萨舍离邪见。彼正见他世见。无害无曲无幻。
端直佛法僧心性决定。是故秘密主邪见离。
诸过菩萨一切善根断转母等。如是一切是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4b 页 T39-0764.png
不善诸法。是故秘密主。乃至戏笑观看亦不
起邪见。此第十戒相也。经持邪见戒者。邪见
是不善之本。谓害此邪见而持于戒。故云持
邪见戒也。承上九戒亦例此。可知应言持不
杀戒。乃云持杀戒者。亦准此说也。邪见谓各
各于其本法之中。即见理不正顺于邪道者
皆是也。此是害三世善之根本。谓由过去行
业。而有今世五阴依止之果。复由今世行业。
而有未来果报。由先了此因缘法故。得入无
常无我等门。从此无常无我之智。得入法空
如实相。当知离此世间正因果。外别无正见
正慧也。若谓无果无因。即坏三宝四谛法。以
坏三宝四谛法故。无四沙门果等一切圣法
及世出世善法。今尽拨无此事。即是外道宗
计也。当住正见。谓即翻前非。决定正信因果
谛实之法也。谛者即是如来真实句。若谤此。
即是害一切善也。无害之害者。害谓烦恼支
分。由此故能见障一切善。障一切善故名害
也。次转释之。云何无害。谓无曲也。曲即邪见
也。犹如蛇未入竹筒所行屈曲。见心亦尔。若
未入诸法实相道中。则曲而不正也。次又转
释。云何无曲。谓同于幻等。观此心实相。从缘
而生犹如于幻耳。以其达实故离于戏笑。离
戏笑者。即是无幻也。若如此者。即是住于端
直之心。于三宝境界心常决定也。以入实相
端直道故。即是于三宝中。常得决定之性也。
是故劝诸菩萨。离此诸过之根本也。以不善
所谓能害一切善法之根本也。以善故菩萨
持戒当离此过恶也。转谓徙恶为善。如经说。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4c 页 T39-0764.png
若无明转即变为明。今邪见亦如是。举体即
是慧性。为若转令端直即是正见。不同声闻
厌诸烦恼别求圣法也。不善亦尔。转此善性
而为不善。如结水为冰无别性也。母等者。母
是能生之义。言因邪见能生一切不善之法。
犹如于母也。以是义故。菩萨乃至戏笑观看。
亦不生邪见。举要言之。不生一念犯此邪见
戒之心。况复多耶。如声闻经中。戏笑语等不
自犯于学处。此则不尔。乃至于戏笑等中作
邪见等事。亦不可也。而况故思之业耶。然菩
萨有慧方便故。即能于诸见不动。而修三十
七品。即于邪相入于正相。何以故。以众生无
始以来多习此法。卒难为正。如彼良医。先同
其事业后夺彼权。如涅槃等说也。又如菩萨
藏本生中说。乃往过去有城名波罗奈。王名
梵施。然此乃久远劫之事。而今城名即是彼
先旧地。当知世界中。数数还于旧地而得本
名也。然近曰波罗奈。王亦名梵施。数数与古
同名也。时彼王大臣婆罗门生一子。其子生
时。空中四方云色青黄赤白。各随一方䌽绚
弥布。乃至遍阎浮提而降微雨。凡婆罗门法。
若生子时。必请天仙圣智之人。先令观相而
为制名。时大臣求得一仙令观其子。仙问是
子生时有何瑞相。当依此制名。父以前事对
之。仙人曰。我韦陀典中。若生时有此相者。
必通四韦陀典。流演法泽布于四方。因名为
庆云。然大臣种族习四韦陀典。是摩纳婆宗。
故依本宗号摩纳婆也。此童子年渐成立传
习其业。凡四明宗旨无不洞晓。而作是念。不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5a 页 T39-0765.png
唯解故而获义利。当思择行之。寻究此文上
下宗旨。当依何法而得出离也。所以者何。以
此童子宿殖德本久资慧性故。虽生异见之
宗。而能自生此觉悟之心也。然一一寻究经
宗。但生梵天而无出世之道。而白父言。今所
习中未有出世之道。更有何法而为增上耶。
父言。我自祖宗相承唯此法最妙。又是梵王
所说。但可尊行。何能更求胜法耶。子复念言。
今所学未竟云何懈怠。必当更求胜慧。父言。
我闻雪山之中有大仙人。于四韦陀外别有
决择深义。名计磔婆(此名问答随心也)即以此教故。号
此仙为计磔婆仙。我今当往问彼。父言。此仙
所住崄绝非人迹所至。云何能至耶。时子去
心不息。寻即诣彼。时诸天神。以此童子必能
利益众人。因共加持遂达仙所。彼仙见此容
貌奇特有过人之表。先意问讯近彼坐已。时
彼仙有五千仙人。而为上首常演深法。即问
童子何由至此。童子具述前事。因白大仙。我
于人间学此四典。恐有僻解不合本旨。请仙
敷述唯大仙印许。时即广陈所解。大仙叹言。
此童子慧悟过人我之所解所不能及。然童
子所云出世道者。我亲从梵王闻之。有大仙
当出于世。号一切智者见者。唯斯人能演斯
法。非我等志中所及也。又随所解分别之旨
具教授之。时童子以先世善根。今闻一切智
名得未曾有。深因荷师恩念欲报之。然梵志
报师之法。须鹿皮之衣以黄为梵綖及五百
金钱。念已。欲寻求之。闻南方有王当立。欲示
威德受灌顶位。广施梵行者。欲于彼求之。然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5b 页 T39-0765.png
彼先有梵志等。令王备羊马人各千。杀以示
威用为灌顶。冀获名称远闻。童子后至。时
王闻彼童子名而大欢善。我将立。而感此贤
人大吉祥也。即引为上宾令共定仪法。童子
召诸婆罗门一一究问。今此杀生之祠出何
文据。研覈苦至彼并理屈。因告王言。此灌顶
法非真道也。王可于一日中。于四城门办具
一切供具。随来求者悉以惠之。其福无量名
亦远布。王亦先有善根闻即悟解。敬从其教
厚为之礼。童子但取五百金钱及鹿皮綖直
而去。中路至宝定城(此城近揵驮罗界也)王名军胜(以军战必
胜故立名也)以然灯佛初出于世。严饰城邑方欲迎
之。洁清衢路种种布花香。特异常日。童子见
已问人何故如此。为以我至故耶。为有他缘
(时童子名远布所在厚接敬之故自疑也)城中人报云。有佛出世名
曰然灯。王欲迎之耳。童子闻佛名豁然大喜。
今此名号出过已典。将非大仙所说者耶。因
用所得之物求觅供物。欲往献佛。时天魔以
彼心大故。恐引无量众生出过己界。蔽一切
人无有可买之物。时有女人以先福。与童子
久远因缘故。魔不能蔽。童子从求买花。答曰
我欲献佛。设令一花以百金钱亦所不卖。童
子言汝已定卖。即以百钱而买一花。乃至五
茎用五百金钱。女人即要言若不与汝。汝若
世世能为我夫者乃可得耳。童子深念。女人
妨菩萨道。我宁不买此花。寻欲置去。女言我
要世世助成真道终不相碍云云。如经律说
也。及持花至佛所散以供养。于空中为盖随
佛入城。童子得未曾有。佛为说法深得法利。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5c 页 T39-0765.png
又于道路泥泞处。欲布鹿皮衣令佛蹈之。魔
王五度掷去之而告言。童子汝所行真道。一
切世间汝最为上。云何自弃真道。学沙门邪
道之法乎。彼终不以介意为念。前有狭道而
泥泞。佛必由中过。因候至时。布衣及发以掩
之令佛蹈过。次弟子欲随佛过。佛言止止。此
大心者。汝等蹈之坏汝大福。佛因案顶而授
其记。当于尔时。即见十方各如恒沙佛国。皆
案其顶而为授记。即登菩萨第九地也。时无
量百千天人众。以此大士因缘。皆舍邪见而
入正道。此即示菩萨慧方便故。先示入于邪
道。尽彼宗旨方便回心故。能引彼无量同类。
故名慧方便具足也。当更捡经具说之。尔时
执金刚秘密主。白佛言。世尊愿世尊说彼十
善道戒断极根断。谓如断草虽断更生。若断
多罗即不更生名极断。此说戒功力也。云何
菩萨王位自在处于宫殿。父母亲戚围绕。受
天妙乐而不生过。如是说已。佛告执金刚秘
密主言。善哉善哉秘密主。应当谛听极善作
意。吾当演说菩萨毗奈耶决定善巧。秘密主。
应知彼二种菩萨。云何为二。所谓在家出家。
秘密主。彼居家菩萨受五戒句。王位自在种
种方便道。随彼时方自在摄受(随方时自在作之如示邪见治大邪
等)求一切智。所谓具足方便。示现舞伎天祠
主等种种艺处。随彼彼方便。以四摄法摄取
众生。令彼志求无上菩提。彼持不杀生命戒
不与取妄语欲邪行邪见等。是名在家五戒
句。菩萨受持如所说善戒。应善修学。应具信
心随顺往昔诸佛学处。谓随昔诸佛而学也。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6a 页 T39-0766.png
由住有为具慧方便。能得如来无上吉祥无
为戒蕴。学者思学。故得也。已说十戒相竟。
金刚手白佛。愿说十善业道戒极根断。云何
菩萨王位自在。宫室男女亲属父母围绕。天
妙乐受不过生。此中问意。更有何法能害此
戒之根。令善法不生。极者即是具害一切善
也。问意言。云何处世法中而不为所污耶。然
菩萨为众生故常须在世间。必须有戒方便令
不害其善也。佛叹已令谛听。即说言。菩萨调
伏决定善巧。决定谓一切恶自害。一切善皆
由彼生。即是自性之善也。菩萨有二在家出
家。若居家者受五句戒。如前王位自在不妨
行菩萨道。以此五事也。种种方便道。时方摄
自在。一切智求。谓方便具足。舞伎天祠等种
种艺处示现。随彼方便众生四摄法摄取者。
经文也。时谓观时非时。不待不失如海潮也。
方谓随方处。应以何法而入道。顺世界悉檀
也。以方便慧具足故。种种自在施为。而摄众
生置于一切智也。不同彼无方便之五戒。但
自拘𡱈志求自护也。以观利益摄一切故。入
种种道。乃至彼我入天祠。示同学彼所学。渐
以正见引之。以如是等方便无边故。所利为
限。即以四摄之法引入佛道。四摄如宝云菩
萨藏等中具说也。若在家菩萨如是持五戒。
谓不杀盗淫妄邪见。于此五中以方便持之。
其馀一切无碍。务令引入佛道而已。以此五
戒为首。而能成一切智地如来之位。故云得
无漏性戒成也。由住此具慧方便。是为学处
也。此本性万德皆具足戒。即是无为戒也。更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6b 页 T39-0766.png
重释之(与前不异讲后重叙以前未明也)上云。菩萨有二种谓
在家出家。此五戒句。即在家菩萨所持也。以
在世间有种种事务。由持此五戒句。由此戒
具能具慧方便故。诸烦恼恶业不能害之。由
此因缘得成佛也。故经云。如是善戒善修学
具信。此劝持也。劝持意者。佛引古佛为證。过
去诸佛由持此五戒故。处于世间。同众生种
种事业而摄取之。不妨自行。故得成佛万德
圆具。无漏自性之戒亦由此生也。方便智具
者。此方便。即是身印口真言心观本尊三昧。
以此为方便又有妙慧。即观此三事从缘而
生入于实相。是故万行顿具而得成佛也。如
声闻经。俗人所以持五戒者。为防护身口令
入见谛故。今此中亦尔。以此五句戒为方便。
而防护之。令得成真言之行而见谛也。非直
在家菩萨。然此五句诸出家者皆共行也。复
有四根本重业。修真言行者。乃至失命因亦
不应犯。云何为四。谓诸法谤一。舍离菩提心
二。悭三。恼害众生四。瞋恚何以故。此四性
染是非菩萨戒也。以下偈文非持菩萨戒此
性是染。以上经文也。真言行菩萨有此四重
禁。即同声开四根本罪也。若犯此者即断根
本善业。一切功德皆不得生。如声闻经中断
多罗树等喻也。然大乘中无永断义。更受自
新即是生也。若犯此者即非菩萨。犹如声闻
犯重非比丘也。所以然者。由此四事于菩萨
法中是能染性。能障一切功德令不得生故。
乃至失命因缘亦不毁犯也。次佛又引證。谓
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佛皆由具慧方便修行此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6c 页 T39-0766.png
戒。而得修学无上菩提。得大悉地。大悉地者。
即是妙行之果。谓成菩提也。无有漏者性戒
也。方便离智学处。亦说声闻。大勇士人彼者。
经文也。意言。佛为声闻亦说具戒及四重等。
然此摄彼一类小根性故。权作此说。非为究
竟。是故此戒离于方便。方便及智不具足也。
若能趣大更学妙戒。乃能具菩萨戒耳。大勇
士者。指金刚手而告之也。佛以下劣有情无
大乘志愿。欲摄入长者之家。不令久在贫里。
唐自疲苦而无所得故。此法而摄入之。非佛
本出世之意也。故此戒者非是佛慧无漏不
思议之戒。若入佛无漏智即自證知耳。

* 次百字生品第十九

尔时毗卢遮那佛。观察诸大会众。教不空悉
地。尔时毗卢遮那世尊。观察诸大集会。说不
空教随乐欲成就于一切。真言自在真言之王
真言导师具大威德。安住三三昧耶。圆满三
法故(此安住位如在车上坐或卧或立乘之也)以美妙言告大力金刚
手言。勤勇士一心谛听。诸真言真言导师。即
时住于智生三昧。随乐欲一切真言自在真
言之王真言导师大威德说。三三昧耶圆满
故告言。以上经文也。上来虽说真言种种方
便。然犹未具故更说之。所以更观大会。照彼
心机。皆此众中普是真实。堪为法器乃复为
说也。复次为以不思议神力加持于彼。令得
法力堪任闻此妙法故。观察之也。诸真言如
上已广说耳。此是暗字。一切真言之心。于一
切真言最为上首。当知此即不空教真言也。
不空者。随一切众生有所见闻。触知。无空过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7a 页 T39-0767.png
者。皆必定于无上菩提。故名不空也。复次随
彼善愿皆能满足。乃至众生大菩提愿亦能满
足。如大宝王在高幢上充足一切。故名不空
也。一切真言自在者。犹如如来为诸法之王
于法自在。今此真言亦如是。于一切真言而
得自在也。以此因缘。复名真言之王。复名真
言导师。如多人入海依于导师。乃至有所进
达得大宝聚还归受用。此真言王亦复如是。
为一切真言导师也。真言导师即是救世者。言
此真言即同于佛也。又复具大威德。如来自
在秘密神通之力。皆由此生。若行者能如法
行。即亦同此真言。而得如此也。三三昧耶坐
者。谓身口意三三昧耶也。口真言身法印心
本尊也(座义更问之)今谓即金刚坐也。三法圆满者
谓理行果也。教即上来所说今于教下满此三
法。究竟无馀也。佛出妙音告金刚手。我说此
法。汝大力勇士一心谛听也。前说真言品即
合说之。何故不说至此方说耶。为迷彼寻经
文人也。佛具大悲。何不显说而迷惑众生耶。
答曰非有吝也。但谓世间有诸论师。自以利
根分别者。智力说诸法相。通达文字。以慢心
故不依于师。辄尔寻经即欲自行。然此法微
妙。若不依于明导师终不能成。又恐妄行自
损损他。若隐互其文。令彼自以智力不得达
解。即舍高慢而依于师。以此因缘不生破法
因缘。故须如此也。佛将说此真言导师。即住
巧智生三昧。谓此三昧。能生如来普门善巧
之智。故以为名也。百光遍照真言说者。谓从
此一字。而放百法光明遍流而出也。此字若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7b 页 T39-0767.png
翻为遍。亦不正当其理。若翻为放光。放光义
亦未尽。大都是遍出之意也。百威德之光从
此而出也。此真言也。先归命一切佛乃说。金
刚手此真言真言救世者。大威德。佛自即是
一切法自在牟尼。佛告金刚手。此一切真言。
真言救世者。成就大威德。即是等正觉。法自
在牟尼(谓于一切法自在也)破诸无智暗如日轮普现。即
为我自体大牟尼加持。应现作神变(本文云变化作变化
也)随所欲利众生(随其所欲而利饶益之)利益诸众生。乃
至令一切随思愿生起。谓随彼心所思愿即
令得生也。悉能为施作此神变无上句。是故
一切种胜中(谓于一切所欲中谓诸欲中)谓于一切事中。不
如求此正觉句也。应故当一切种。清净身离
诸障。应理常勤修求正等觉句。清身离障。谓
行者自净其身。令离一切障而修行之也。一
切种。谓于一切方便色类中修也。一切无智
闇破。日轮现同见。自是我加持。大牟尼现作
变化众生利益。乃至是众生等思起令发生。
常为作此变化最上句。是故一切种种方便
欲勤修。应理当作清净我者。以上经文也。此
真言即同救世者即佛也。有大威德谓如来
威神也。此真言即是一切法自在牟尼。此即
毗卢遮那之别名也。此真言慧方便之光。能
破一切无智暗。犹如大日出时众冥自灭。普
谓一切众生。顿除一切无明之暗也。当知此
字即我所加持。即同于我与我无异。我即佛
自体也。我以此真言门故。随类普现色身。遍
法界一切众生之类。随彼种种喜见之身。能
一时普见其身。随其心欲而为示现。非但现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7c 页 T39-0767.png
身而已。然彼心愿思念无量不同。乃至一须
臾间。有无量乐欲皆能满足。故云思发智也。
又复起彼入道之机。故云发智也。住位。住此
最上句也。故此种种方便句应勤修学也。若
修者即得清净我。此中清净我者。即是毗卢
遮那也。然此字轮最中置此真言王。次外一
轮有十二字。谓从伊至奥。凡十二三昧声也。
次外轮布于百字。先从迦等廿五。次等
廿五。次等廿五。次等廿五以此中俄(上)
(上)拿那么五字。是大空之点遍一切处。故同
布烈也(又别时释云此五字在别外十二字同圆布之更问)若作五重布者。
此等廿五字为第一轮等为第二轮等
为第三轮等为第四轮亦得也(更问之意未尽)
布字次第逐日右转也。次品说此真言王之
果也。

* 百字果相应品第二十

秘密主若得入正觉大智灌顶地。自见住于
三三昧耶句。秘密主若入此世尊大智灌顶。
陀罗尼形示现佛事。尔时佛世尊。随住一切
众生前而作佛事。宣说三三昧耶句。尔时毗
卢遮那。告金刚手秘密主言。佛世尊入大智
灌顶地。得三三昧耶。合身口意平等为一也。
住立我见。当此秘密主入大智灌顶。陀罗尼
形佛事示现。以上经文也。大智灌顶地。即是
如来第十一地也。由住此第十一地。入大智
灌顶。乃能作如来事。故翻此大智地。为陀罗
尼身。而作佛事也。由此故能为一切众生。而
作佛事也。陀罗尼形者。谓总束真言轮而以
为身。即成普门身也。由住此总持身故。于一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8a 页 T39-0768.png
切众生前。示所喜见身说应机之法。无有差
谬同入佛智也。尔时世尊。众生诸佛事。三
三昧耶句宣说。随住秘密主。观我语字轮神
化广长。无量世界遍清净门。如是性一切众
生欢喜。令法界随类表示门。亦如今者释迦
牟尼世尊。殊异虚空界流遍世界勤作佛事。
秘密主。非诸有情能知佛如是语轮流出正
妙音。庄严璎珞胎生佛影像。随众生性欢喜
作现生。以上经文。佛如上说已。次告金刚手。
汝可观我语轮。即观佛陀罗尼身字轮境界
也。佛以神力加持大会。非但今秘密主观我
语轮境界广长。遍至无量世界清净门。如一
切众生本性。表示随类法界门令发欢喜。亦
如今者释迦牟尼世尊。流遍无尽虚空界。于
诸刹土勤作佛事。金刚手得观此一切大会。
亦得同观此不思议神妙之境也。所以者何。
此大智之身。常住寂灭离诸因缘。非有心之
境。离佛神力所加持。则一切菩萨非其境界
也。佛既示已告言。汝等且可观我字轮境界
广长无量也。长谓人所不及也。私谓此即云
何也。其广横遍于一切众生界。其长云何竖
穷佛界。故云广长也。如是广长之身。普应一
切。从何得乎。乃从此一字真言王。而现此事
也。以一真言印身示一切身。以一真言字音
而出妙声。普周法界。以一真言本尊之心。普
示一切智慧之境也。释迦牟尼者。即是此不
空见之身。普入世间而作佛事。故此所示即
是牟尼身也。佛作佛事。即此释迦从毗卢遮
那字轮而出。然无二无别皆遍一切处。以此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8b 页 T39-0768.png
一字同于大空本不生故。当知百字之身亦
如是也。殊异者。谓如来三三昧耶之身流遍
世界。及十方虚空悉遍。无有虚空而不遍者。
当知虚空不可量。身亦如是。秘密主。非诸有
情能知世尊。是语轮相流出亦捡花严。心我
妙音生诸佛等正觉妙音。庄严璎珞从胎藏
生佛之影像(形相也)庄严。谓以语言庄严其相也。
从心胎藏生佛形也。广长无际而作佛事也。
非众生知者。即此佛之字轮也。亦非菩萨之
境。若离神力则不能观。而何众生知其所益。
诸言音中佛为最上种种庄严率种种等。以
要言之。以无相庄严也。从心现生佛随类身。
由住此妙音三昧故。普现其前。随其本性令
得欢喜信解也。生之处乃所往所住之境乎。
此后微妙音庄严。胎藏者。从一字而生名胎
藏也。从此一字而生为胎。随彼生者以为影
像。如一镜圆净而对众色也。既不来镜亦不
往。然而因缘和合影像炳然。不生不灭不一
不异不来不去不常不断。即同彼体不可思
议。如来影像亦复如是。无思无为而应一切。
皆随彼心令得欢喜。而为现生佛事也。即以
一佛言音。能生一切佛事。如六根净品。尚能
以一妙音满三千界。况如来究极圆净之六
根耶。尔时无量世间海门(亦是口义)中法界成菩提。
勤修普贤菩萨行愿。菩萨此花布地。胎藏世
界种性海生受。种种性清净门。佛刹净除菩
提座现。佛事中而住。以上经文也。由此大智
灌顶无量世界海门。门者所从入处义也。无
量世界海口印。指众流所趣所入之门也。由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8c 页 T39-0768.png
知此无量世界海门故。勤修菩提。而此一菩
提非是一菩提。乃至遍法界之菩提也。以众
生无量故。法界无量。今乃普令得成。尔时世
尊。于无量世界海门法界。殷勤劝发成就菩
提。满足普贤菩萨行愿(普贤即如来功德也)出生普贤菩萨
行愿。以加持故现相如后也。于此妙花布地胎
藏世界。言于此者。即此素诃世界也。于种性
海受生(种性谓受生处海谓无断广多也)以种种性清净净除佛
刹。现菩提场而作佛事(谓加持作佛事无不遍也)复次菩提。
如已无异同入法界。此乃是大菩提之行耳。
若如是发行。即是普贤之行。如是起愿。即是
普贤之愿。菩萨为此事。由是初发心也。花地
者。如净治平地扫洒清净。散布种种色香味
触可爱之花。周匝端严而坐其上。今此大悲
藏之心地亦如此也。胎是初起。便即是如来
所起处。以从如来性生。如来性生。是字而生
也。如是发心。即是初地位也。海谓如来种性
之海也。从此实性。而生如来一切功德也。胎
谓从此以为根本。由普贤行如来行。从如来
性海之胎藏。渐渐具足一切如来六根之支分
也。此普门身。随众生种种心行差别性欲各
异。即以清净妙门而净其心。无得究竟。如是
净其心。即是庄严一切土也。行者如是住菩
萨地时。即能以普见世界。现如来身座于道
场。而净法界轮。即能遍知一切句。谓成佛也。
亦能随所欲乐。而满其愿不空过也。故次经
云。复次正遍知句求者。乐欲心无量。知身无
量。證身无量。知智无量證。复次乐求者。还修
菩萨道也。即是佛事也。众生见彼道故。即劝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9a 页 T39-0769.png
发心学道也。复次乐欲勤求正遍知句者。知
心无量。即知身无量。知身无量即成智无量。
知智无量知众生无量。證众生。无量知虚空
无量證而得此也。秘密主心无量四无量而
得。已成正等觉。即知众生无量。知众生无量
即得知虚空界无量。秘密主。以心无量而得
四种无量。谓除心馀身智众生虚空也。得已
成最正觉。具十种力降伏四魔师子吼云云。
成十力四魔降伏无畏师子吼。此一切勇士
智句最上学处百门。于诸佛心说。以上经文
也。此意言。犹入此大智灌顶门。住菩萨种性
故。即知心无量。以知心无量故。即知一切身
无量。以知身无量故。即知智无量。以知智无
量故。即知虚空无量也。所以者何。一切法
由心而有。了达此即法无量。即知身无量也。
缘生见之身乃赴机。度门之智应彼而起。亦
复无量一一等同虚空也。以身智众生虚空
无量故。名为四无量也。由此无量即从心生
故。名四无量心也。若得此四无量心。即是成
正觉。即是具十力降四魔。即能无畏师子吼。
如是等事。皆由住此四无量心。住于一切最
上法句而得成就。故名字悉地之果也。此
百门非但我自说。一切佛亦同是说也。此谓
指上十力等功德勇士谓秘密主也。如是勤
学勇士最上觉者句。于百门学处诸佛所
说心(意云所以成佛由学此百门心也)右百字果受用品。谓随
一一门有相应者受用也。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十八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之馀¶ 第 769b 页 T39-076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