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唐-一行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26b 页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五

沙门一行阿阇梨记

*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偈云持真言行者。明弟子支分中护持建立
方便。至第六夜。师及弟子皆澡浴清净。著新
洁衣赍持供物。诣如前所造白檀漫荼罗处。
当如法加持自身道场及诸弟子。其护弟子
方便。如下文入灌顶时所说。时阿阇梨如次
第法则具修供养。观白檀位诸尊。与密印相
应持彼真言。瞿醯云。手案中胎漫荼罗诵真
言一遍。如是一诵一案乃至七遍。馀位亦尔
也。次当为诸弟子。随顺说法开导其心。教彼
三自归依忏悔先罪。既忏悔已。身心清净犹
如明珠。堪能真正发心。是故次令发苦提心。
皆如供养法中所说。次当授与涂香花等。教
令运心供养诸尊。然后为受三世无障碍智
戒。此受菩萨戒法。别有行仪也。菩萨所以发
心摄受方便学处。皆为成就如来清净智慧。
于一念中了达三世诸法。无挂碍故。其有住
斯戒者。乃至初见心明道时。即有如是不思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26c 页 T39-0626.png
议势分。以此戒亲能发生佛慧。又对二乘律
仪有限量故。以三世无障碍智为名也。次当
授与齿木。令诸弟子嚼之。因即观彼人成器
及非器相。所以为此法者。亦是顺彼方俗谛。
因用秘密方便而作加持也。印度国人。凡请
僧食乃至世人。相命皆先遗其齿木。以种种
香花严饰而授与之。当知明日请彼饭食也。
所以如是者。为明爱敬之心。恐彼先有痰癊
宿食因缘。若受我供或令发动不安。故先以
善意将护而警发之。令彼先净身器。或服呵
梨勒等。则明日随意饮啖。无所犯触身心安
乐也。今阿阇梨亦尔。授弟子杨枝时。即当寄
此方便为说深法。我方当授汝佛性醍醐拯
无过味。已教汝发菩提心净除三业宿障。以
三世无碍智调伏之牙。噬诸烦恼竟。欲复以
此秘密加持。涤除身心过患。汝又当净其口
过。在所游方勿妄宣传。明日当贻汝不死甘
露皆令充足也。彼当取优昙钵罗或阿说他
木端直嫞好者。不粗不细剂十二指量。凡一
切量法。皆用大拇指上节。侧而相捻是。其正
数也。此二木。是过去佛菩提树。若无者。当求
有乳之木。谓桑谷等。记木上下之别。皆以枝
末为上根柢为下。以香水灌洗。又复涂而薰
之。于其下末。以白线缠花用为庄严。亦作标
志。令上下易知故。当以手案则不动真言加
之。或百遍或千遍。素令严备。既受戒已。师当
取一齿木奉献诸尊。馀者分授弟子令出坛
外。向东或向北。如法蹲跼嚼之。嚼已。令向所
面之方。而正掷之而验其相。若嚼处向外者。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27a 页 T39-0627.png
是人悉地不成。向身者悉地成就。若远掷却
来近身。是不久成就之相。若首直竖向上。成
就更速。首向下者。是人当入修罗龙宫。若掷
在空中。当知此人先已成就也。又向北方东
方为上成就。西方为中成就。南方为下成就。
虽如是。若人先向东掷。而嚼处向东。即是背
身。亦不得成就。馀准此方类而可知。馀如瞿
醯中说也。次当作金刚线法。凡作綖。当择上
好细具缕。香水洗之极令清净。令洁净童女
右合之。合五色缕。当用五如来真言各持一
色。然后以成辨诸事真言总加持之。造漫荼
罗綖亦尔。五如来色者。谓大日佛加持白色。
宝幢持赤色。花开敷持黄色。无量寿持缘色。
鼓音佛持黑色。阿阇梨先自取綖三结。作金
刚结。用系左臂护持自身。次一一为诸弟子
系臂。如是摄受弟子。则入漫荼罗。是离诸障
难也。其金刚结法不可缕说。当从阿阇梨面
受之。复次五色綖者。即是如来五智。亦是信
进念定慧五法。以此五法贯摄一切教门。是
故名为修多罗。古译谓之綖经也。若见谛阿
阇梨。能以如来五智。加持弟子菩提心中五
种善根。贯摄万行系持于瑜伽之臂。使经历
生死常不失壤。若能如是摄取弟子。乃名善
作金刚结也。阿阇梨言欲此夜作弟子法时。
其所供养当减第七夜之半。又当观彼情机
赞扬密教。发生乐欲坚固其心。并为分别十
种方便学处。然此三世无碍智戒。凡结缘者
皆令预闻。其四种根本及三昧耶又一偈。则
当耳语戒之。具支灌顶者。乃应闻耳。其所教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27b 页 T39-0627.png
诫二偈。亦是阿利沙。能具诵梵本益善。列之
于左。

阿你也(二合从今也)庾涩磨(二合汝也)鼻啰睹逻(无对又无等)
罗婆(引利也)臈驮(获也)摩诃(引)怛么(二合)(大我也)
(诸也)萨婆(一切也)尔奈(乎佛也)喻延(汝也)娑补怛[口*束*页]
(二合并菩萨也)[口*履]诃(此也)赦娑泥也(教也)萨啰梅(二合一切也)
跛[口*履]蚁哩(二合)系哆(引)萨他(二合摄也)阇耶磨囊(生也)
扈(大也)捺耶(引辩事也)帝曩喻延(汝也)摩诃(引)夜泥(引大
乘也)湿附(二合)若哆醯(明晨生也)婆尾屣也(二合)他(得也)

偈意云。汝从今以去。便为已获无等之利。位
同于大我。大我。谓诸如来成就八自在我。于
法自在者。及诸摩诃萨埵也。次云一切诸如
来。并此教中摩诃萨众。一切皆已摄受于汝。
此教。谓此大乘秘教中。十佛刹土金刚菩萨
等也。次云成辨于大事者。即是能成大事
能成辨大事因缘。所谓开示悟入如来知
见。故经中会意言之次云汝等于明日。得大
乘生。谓入大悲漫荼罗。得灌顶已。生于一切
如来种姓之中。复次离缘业生得大空生故。
云大乘生也。时阿阇梨如是教诫印持竟。还
令次第于漫荼罗外东向而坐。阿阇梨复当
供养。以至诚心迎请诸尊言。我于明日。为哀
慜弟子供养诸圣尊。故建立大悲胎藏漫荼
罗。随力供。养唯愿慈悲忆念。当于明日。悉皆
降集漫荼罗而作加持。大意如此。馀如瞿醯
中说。彼至诚三请已。宣说金刚句偈称叹诸
尊。然后如法发遣。复为弟子广说法要。教令
系念思惟。藉吉祥草面向西寐。彼于梦中。若
获种种境界。晨起皆当白师。则知行人悉地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27c 页 T39-0627.png
成不之相也。若是见谛阿阇梨。自当住深瑜
伽。明见弟子本末根缘无有错谬。设不作如
是事相。及随顺世谛行之。一切无咎。若未见
谛师。则当谨依法则勿令亏失也。

经云。梦中
见僧住处者。谓所见清净微妙种种严饰。身
入其中礼跪旋绕。遇诸庆善之事。园林者。谓
所见滋荣殊特花果繁盛。或亲自采掇。或
升践树抄履空而行。堂宇。谓种种花房绮疏
殊异严好。而在于中自在受用身心适悦。楼
观。谓层台显敞远觌四方。见种种胜境神
情熙畅。凡如是比皆为吉祥。是中法门所表。
亦如择地中说。若与此相违。如见塔寺焚摧
荒秽之类。则非善梦也。幢谓旗帜宝幢。崇高
端丽而现其前。或用麾导众人莫不从命。是
建立大菩提心轨成万行之像。盖谓孔雀尾
等五色间错。或在空中而荫其上。或人授与
之执以游行。是悲愿普覆之像。摩尼珠亦谓
圆明照彻。或能出生众物给施众人。此是净
心觉宝四摄利他之像。刀谓莹饰鉴彻精刚
锐利。或人授与或自执持。是慧性成就之像。
悦意花。谓种种水陆生花。随其性类有上中
下。如色以鲜白为上。味以甘醇为上。皆善萌
开发之兆。当以意分别之。女人是三昧像。男
子是智慧像。亦取端正威德人所爱敬之类。
密亲谓父母等。善友谓传法上人善知识等。
或见牸牛群牧乳味丰盈。或人搆之或自饮
吮。皆是大悲漫荼罗醍醐上味之像。或见经
夹净白无垢。整齐严饰字色分明。记说种种
殊胜之事。则为善相。若卷帙垢坏字义残缺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28a 页 T39-0628.png
之类。当知不善。或见诸佛亲为摩顶现前记
莂。以微妙音而慰喻之。或见声闻辟支佛等。
乃至住于虚空中示现无量神变。皆当随事
甄择。识其所为因缘。诸果谓世所希有珍奇
妙果。或有人授与或从空下等。皆悉地之像。
或渡河池大海。乃至自梦饮之须臾皆尽。皆
为吉祥。若漂流漂溺无所拯援之类。当知不
善。或闻空中有种种好声。歌咏法音奏诸伎
乐。或称扬三宝功德。心所乐闻或言吉祥。或
言应当与汝意乐之果。如是等皆为善梦。当
以上中下类而分别之。如寺宇等。则有依地
在空之别。其所见人。亦有男女圣凡之异。是
故经云。宜应谛分别之。若与如前善相相违。
或梦其身为狂象等所逐恐怖危急。或乘驼
驴。或见可恶弊恶之人服饰弊坏。或自见身
转卧青泥粪秽之中。或诸不净从空而堕。皆
是相违相也。若是深行阿阇梨。自当于瑜伽
中。悉知彼所梦之事及所为因缘。弟子晨起
白师时。当随机劝发为断彼疑网也。若观彼
人无有成辨之理。则不应具足傅法与之。恐
彼久无功效或生疑谤故也。或如瞿醯所说。
为作寂灾护摩得离诸障。然后召入。若见种
种殊胜境界。应以法言慰喻令得欢喜。所云
善住戒者。梵云谓之苏嚩啰多。是弟子之美
称。如言佛子之类也。经中说偈亦是阿利沙。
兼诵梵本弥善。亦具存之于左。

翳沙(此也)磨喇伽(二合道也)嚩啰啰(愿也)室[口*履](二合)䐽(引殊胜也
德也)摩诃(引大也)夜囊(乘也)摩护(大也)捺也(心也)曳曩(能)廋
(汝也)俨弭洒(所演也)(求也)波费(成也)设他(就也)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28b 页 T39-0628.png
(引)揭哆(如来也)(婆枯反)焰部无(自然智也)摩诃(引)
(大龙也)萨么嚧羯(世人也)(二合)制[口*底]耶(敬如塔相也)
悉[口*底](二合有也)那悉[口*底](二合无也)尾也(二合俱也)[口*底]羯囒(二合岚音)
(越也)磨迦(引)(虚空也)弭嚩(同也)[口*沮](无也)底岚(垢也)
避囒(深奥也)萨婆(二合一切也)达谜鼻(上法也)[口*月*葛]钵啰(二合)
(世智不能了知也)么那(引)罗阎(无含藏)萨啰么(二合一切也)
(二合)半遮啰喺单(离一切戏论妄想)钵罗(二合)半制(平戏论也)[口*月*葛]
(无故也)钵啰半只单(亦是戏论重言也)萨婆(一切也)吃哩(二合)
(所作也)啰睹兰(无比也)萨[口*底]也(二合谛也)捺嚩(二合)也也(二合)
(引)磨设啰(二合)(依也)伊能(奴痕反此也)呾你夜(二合也)
(乘也)(无渴反)(愿也)室㘑(二合)瑟咤(敕闲反殊胜也)罗避
设(得也二合)他捺曳(道也)萨[口*体]哆(二合住也)(凡梵本说偈了皆加助句声云
伊[口*底]也)

初半偈称叹秘密乘道。殊胜愿者所谓一切
智愿也。若入此净菩提门。则照见心法明道。
所谓古佛大菩提道。故云此殊胜愿道也。大
心义如前摩诃萨埵中说。过去未来现在诸
大心众。无不乘是宝乘直至道场。故云大心
摩诃衍也。次一偈。赞叹行人发菩提心功德。
即以一切如来必定法印。为授大菩提记。故
云汝今能志求。当成就如来。自然智大龙。世
间敬如塔也。自然智。是如来自觉自證之智。
昔所未闻未知之法。自然了了现前无所挂
碍。故以为名。摩诃那伽是如来别号。以况不
可思议无方大用也。制底翻为福聚。谓诸佛
一切功德聚在其中。是故世人。为求福故悉
皆供养恭敬。汝今发菩提心。亦能摄受一切
如来无边福聚。是故世间。应当敬如塔想也。
次有一偈半。显示净菩提心如实相印。即是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28c 页 T39-0628.png
开佛知见使得清净也。有无悉超越者。即是
从众缘生不可思议中道。出过断常非有非
无。一切心量所不行处。故名无垢虚空金刚
智印也。诸法甚深奥者。以心性甚深故。当知
阴界入等乃至一切种智。皆亦甚深。以一切
法不出心实相故。如是实相。唯佛与佛乃能
知之。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故云甚深奥也。
世智不能了者。言此心性。非一切世间聪慧
利根者所能思议。假令长爪梵志等诸大论
师。以种种因缘譬喻。庄严比况量度。终自非
其境界。苦思惟求徒令发狂。独有信力坚固
者。依此秘密方便乃能入之耳。无含藏者。所
云难可了知者。正在如是无含藏处。以如实
知蕴阿赖耶本不生故。无所执受亦无含藏。
尔时一切心意识妄想戏论。皆悉清净。法界
圆照如秋月在空。故次句云离一切妄想也。
梵本云离一切戏论妄想。今以偈中语略。又
意义无异故不具存。次句云戏论本无故者。
若具存梵本应言戏论无戏论故。以一切戏
论。皆悉从众缘生无有自性。无自性故。即是
本来不生。是以释前句。云即此戏论自无戏
论也。今以会意言之。故曰本无。次有二句。明
此净菩提心究竟方便。以出过一切妄业。即
能成就如来智业。普门导利。无非大事因缘。
是故一切所作。皆无伦匹。故云一切业无比
也。次转释前句。统论权实之大纲。故云常依
于二谛。即是故论云诸佛说法常依二
谛也。然此经宗。作种种具支方便皆随世谛。
由此因缘。得一切智智印即是真谛。是故世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29a 页 T39-0629.png
谛为因真谛为果。因如四味皆悉无常。果如
醍醐是则为常。然以十缘生句观之。世谛实
相即是第一义谛。是故权实相即俱不可思
议也。此二句文虽简略。能令行者。于一切如
来方便无复馀疑。故当触类而长。使贯通一
部文义耳也。已略开示大菩提道竟。又结劝
印持故。云是乘殊胜愿汝当住斯道。亦是重
明授记之意也。尔时住无戏论执金刚。白佛
言。愿说三世无碍智戒。无菩萨住此者。令诸
佛菩萨皆欢喜故者。上文但说受三世无障
碍戒。未显其相。是故住无戏论金刚乘。开
发问也。复次世尊所以待问方说。亦为法门
眷嘱相发明故。今此净戒。正以住无戏论金
刚智印为体。所以特告此尊。欲令人法相应
流传有寄也。阿阇梨复言。此戒相亦是加持
句。若传授时。先当诵持梵本。然后以方言释
之弥善也。今具列于左。

室哩呶(能矩反谛听也)矩罗补怛啰(二合族姓子也)怛惨沫(无渴反)
(彼戒也)(入)怛啰(二合若也)矩罗补怛啰(二合族姓子也)(引)
耶嚩岌莽(二合)娜娑(身语意也)谜羯怛啰(二合)你吃铩(二合)
布那(引)囕婆(合为一也)阿吃[口*履](二合)(不作也)萨啰么(二合)
达磨赦(平一切诸法也)迦哆么者婆(云何名也)也阿(去)怛莽
(去)(观诸自身也)钵[口*履]怛也(二合)(舍奉献也)勃驮菩提
萨哆吠(二合)𡃇(佛菩萨等也)咀羯娑摩(二合)睇睹(引何以故也)
哩庾喺(何以反)(引)怛么(二合)(去)(平若自身也)钵[口*履]
[口*底]也(二合)若[口*底](舍施也)谛娜嚩萨睹(二合)怛[口*履](二合)(彼三物也)
钵[口*履][口*底]也(二合)羯单(二合)(去)嚩[口*底](舍作也)羯哆莽室
(二合)嚩怛(入二合)窣堵怛啰(二合)(云何名三物也)也弩哆
(引)(引)嚩岌莽娜伊(上)[口*底](谓身语意也)怛萨瞒咀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29b 页 T39-0629.png
[口*履]系(二合是故也)俱罗补怛啰(二合善男子也)(引)邪嚩岌莽
娜三嚩啰三勿㗚(二合)帝那(受身语意戒也)菩提萨怛吠
(二合)(菩萨也)婆尾怛勿焰(二合当得也)怛羯娑摩(二合)睇睹
(引何以故也)㗚曩(二合)(引)邪嚩岌莽娜珊(引)钵[口*履]底
(二合)尔也(二合舍离彼身语意也)释叉釳啰(二合)诃赦(平应当学也)
(入)(无寒反)[口*底](作也)菩提萨埵(引)摩诃萨埵伊[口*底]
(菩萨摩诃萨也伊[口*底]是助句声)

初句言佛子谛听者。梵云矩罗。是族义部义。
补怛罗是男子义。若世谛释。于四姓中生。皆
名大族。故名族姓子。今得生如来家。于诸族
中最为殊胜。故名族姓子。阿阇梨言。宜会意
云佛子。于义为著也。

经云。若族姓子住是
戒者。当以身语意合而为一者。此戒梵云三
嚩罗。是共缘共成此戒之义。所谓慧方便等
之所集成。若尸罗者。但是清净义也。又三
嚩罗是平等义。佛言以身口意合为一者。即
是住三平等法门。所以得名三世无障碍戒
也。如佛为诸声闻略说教诫。则云此三业道
净是大仙人道。从十二年后。稍演其义成种
种律仪。今此持明略戒义亦如是。若行人三
业方便。悉皆正顺三平等处。当知即具一切
诸佛律仪也。复次裂诸想网。是三嚩罗义。
谓戏论诸见之网。经纬相成重复交络。故名
为网。今行者观身口业自无别体。统末。归本
唯是一心。而此心实相常是平等法界。是故
住此戒时。种种身口意业皆同一相。无量见
网皆悉净除。是故得名住无戏论金刚印也。

经云。不作一切诸法者。种种五阴依于烦恼。
烦恼依于业。是种种业皆由身口意生。如约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29c 页 T39-0629.png
身口意分为十种善恶业道。究其条绪则无
量无边。是故三业凡所修行。则有进趣之行。
失进趣者则为倒想。由倒想故有无量相生。
为此诸相所碍。不得佛无碍智。今行者深观
十缘生句。了知三业毕竟不生。法性自尔常
无动作。是名住无为戒也。如是净戒尚非如
来所作。况住斯戒而造作诸法耶。

经云。云何
为戒。所谓观察舍于自身。奉献诸佛菩萨。何
以故。若舍自身则为舍彼三事。何等为三。谓
身语意。次明持无作戒具足慧方便也。行者
观身实际之中身不可得即是如来解脱。是
故磬舍此身。用施一切如来。从此以后。动
止施为凡有所作。皆为如来解脱。非为己身
也。虽种种炽然万行。庄严佛土成熟众生。法
性自尔非所造作也。其能如是奉修者。是名
无边福聚。是名无尽福河。随造涓滴善根。以
投法界海中故。受至拯众生界亦无穷竭。阿
阇梨言。梵本诵中有偈云。若有解脱人。持
此解脱法。供养解脱者。此福最为胜。若真言
行人。不晓如是净戒。则虽口诵真言身持密
印心住本尊三昧。具修次第仪式供养诸尊。
犹名造作诸法。未离我人之网。云何得名菩
提萨埵耶。故经次云。是故族姓子。以受身语
意戒。得名菩萨。所以者何。离彼身语意故。菩
萨摩诃萨应如是学。此中应学。旧译名为式
叉迦罗尼。犹如第五篇戒。总摄毗尼揵度威
仪行法。大乘学者亦如是。当持此戒方便。普
入一切真言行中。苟戒有亏而得成菩萨行。
无有是处也。

经云。次于明日。以金刚萨埵加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30a 页 T39-0630.png
持自身。为世尊毗卢遮那作礼者。即是受戒
之明日。谓第七日暮也。作造漫荼罗诸作务
时。皆当用金刚萨埵加持自身。谓观自身即
是执金刚也。是中方便。如下品经文及供养
次第中说。若见谛阿阇梨。则是住于金刚萨
埵心。所谓无等等菩提心也。以此秘密加持
故。诸有所作无能阻坏之者。次当如前运
心。为大日如来作礼。然后持诵降三世真言
加持净瓶。此亦是成辨诸事真言也。先当取
如法净瓶汲清洁之水。如法观漉。中置五宝
五谷。又取种种香水众妙花果枝插中。种种
庄严。用鲜净帛䌽系颈。皆应依供养次第辟
除去垢。净以法界心字然后加持也。大凡真
言遍数无有定限。应以字计之。如苏悉地中
说。又彼中随作三部漫荼罗。各用部心或部
母真言加持。今此经中。通用办事真言加持。
其真言又兼广略故。不具论遍数。当以意裁
之。若极大者诵至百遍。次者五百遍。少者
令至千遍也。既加持竟。当置在白檀。先所规
画檀门之外。欲入漫荼罗者。当先以此洒
之。令彼宿障净除。方得见漫荼罗也。又于别
器调和香水。以郁金龙脑旃檀等种种妙香。
亦以真言加持。授与令饮少许。此名金刚水。
以秘密加持故。乃至地狱重障皆悉除灭。内
外俱净堪为法器也。阿阇梨言。此即名为誓
水。亦顺世谛犹如盟誓之法。令于一切众圣
前。噬此香水自誓其心。要令不退大菩提愿
也。复次以无碍戒香。和合嚩字门清白心水。
诸有饮触之者。皆必定成于无上菩提。如此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30b 页 T39-0630.png
清净其心。则堪入秘密漫荼罗也。尔时执金
刚秘密主以偈问佛以下。明造立漫荼罗支
分。偈中先赞叹佛。唯愿一切智。诸说法中最
第一者。说彼时分也。此时分。即是初画漫荼
罗迄事竟以来。时分限剂。次云大众于何时。
普集现灵瑞者。谓大悲胎藏中一切普门随
类身。于何时普集道场现前。神力加持示现
威验也。若弟子诸根净利应度机深。或于此
时。即亲睹无边圣众。如灵山会坐者。同见
三变净土分身诸佛。无有异也。当知尔时即
是漫荼罗阿阇梨。传持诚谛之语行如来事
时。故云慇勤持真言也。说此偈已。尔时世尊
告持金刚慧者言。常当于此夜。而作漫荼罗。
谓于此第七夜中。使法事都毕也。是中从日
没后。至明相出以来。总名为夜。初入夜分。即
当图画诸位安置诸供养具。明相未出已前
使发遣竟。若违此法则生障碍。乃至令所依
住处亦不吉祥也。然深秘密释中。正以道机
嘉会为时。或以加持方便。促百劫为一夜。或
演一夜为百劫。脩短在缘无有定限也。若浅
行阿阇梨。则须具依于法则。于昼日分。即当
规画界域。以白檀等。草定诸尊形位分段。至
日将夕。预备香花灯烛等。皆合素办。瞿醯
云。于漫荼罗北面一处。以白色规画。办事真
言僻除诸难。置诸供具也。阿阇梨言。若不
能于一夜中遍画诸尊者。从第五日受持地以
后。渐次作之。于理无妨。又别有尊形印字三
种方便。如下文所说也。

经云。传法阿阇梨。已
知时分即明造立轨仪。至日入时。阿阇梨及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30c 页 T39-0630.png
助伴弟子。各如法澡浴已。著新净衣兴大悲
心。赍持供物往诣漫荼罗所。先应一一具法
加持。如供养次第中说。次当如法护持自身。
呼所度弟子。为彼作护洒以香水。皆令一处
次第而坐。然后阿阇梨至道场门前。普遍运
心。稽首顶礼十方一切诸佛亦如上说。然后
持五色线。向漫荼罗位立而顶戴之。次观自
身作毗卢遮那。经所谓大毗卢遮那而自作加
持也。所以然者。以大日如来是此大悲胎藏
阿阇梨。是故行者。若行阿阇梨事时。即应以
自身作毗卢遮那。若作缘漫荼罗诸作务时。
即以自身作金刚萨埵。其加持方便。如下文
及供养法中说也。复次行者应知护方八位。
凡所造作漫荼罗随此而转。东方因陀罗次
第随转至。南方焰摩罗。西方嚩噜拿北方毗
沙门。东北伊舍尼东南为护摩。西南涅哩底。
西北为嚩庾。其上方诸尊。多依帝释之右。下
方诸尊多依龙尊之右。上谓空居。下谓地居
也。又环中胎藏三重界城。皆已预为摽志。
使方隅均等图位素定。要令大日之位。当五
种宝聚之心。至此图众相时。阿阇梨先至因
陀罗方如法作礼。次住火方北向而立。助伴
弟子在伊舍尼。对持修多罗准定于外界。弟
子次当右绕至涅哩底。师亦右回西向而对
持之。阿阇梨次复右绕至嚩庾方。弟子亦右
回北向而对持之。弟子复右绕至伊舍尼。师
亦右回东向而对持之。凡一周竟。皆令当齐
在虚空中均等平正已。至第二周亦如前右
转。次第絣之以为界道。次复准定四维。阿阇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31a 页 T39-0631.png
梨复当右绕至涅哩底。弟子先在伊舍尼。右
回相向持之。弟子次复右绕至嚩庾方。师即
右转至护摩方。弟子亦右回相向持之。皆令
当脐而在空中准定其位。弟子次复右绕至
涅哩底。师即右转至伊舍尼相对絣之。弟子
次复右绕至护摩方。师即右转至嚩庾方亦
相对絣之。阿阇梨言。其正四方十字界道。经
虽不言理必有之。亦须右旋相对絣定也。如
是已定外界及八方相竟。次当入中先定中
胎外界。亦如前旋转絣作四方相。其八方相
已定。更不复作也。次定第一重外界。次定第
二重外界。亦同中胎法则。其广狭之量。皆当
展转相半。假令中胎藏纵广八尺。第一重当
广四尺。第二重当广二尺。第三重当广一尺。
阿阇梨言本法如此。若恐大少相悬者。稍以
意均调之。于理无失也。如是分竟。复于一一
重重更分为三分。其最向里一分。是行来周
道。故云佛子所行道。次一分是安置诸供养
物处。次外一分是安置诸尊座位。故此二分
皆是圣天之位处也。次于此外复作周匝界
缘。于此虚空位之中。当运心观察随其方面。
分位相应诸尊皆都请供养。所以尔者。为阿
阇梨临事有所忘误。安置诸尊或不周悉。其
应请召而无位次者。皆当运心于此中供养
也。分此三分位法。先于第一重外界之里。随
取少分用作界缘。其阔狭之量。当以意裁之。
趣得稍通座位也。于此界缘之内。作三分
均分之。当先定诸尊座位内界分了。次定行
道供养中间界分。如是第一重竟。次于第二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31b 页 T39-0631.png
重。亦从外向里渐次分之。次分第三重亦如
是上文所说。从大日如来脐以下光明。是此
第三重位。自脐以上至咽所出光明。为第二
重位。自咽以上乃至于顶相之光。为第一重
位。其中胎藏。即是毗卢遮那自心八叶花也。
所共建立漫荼罗金刚弟子。须善通达真言
法要。亚近于师。则能更相佐助无所遗失。若
不得如是人。但取已曾如法灌顶者。临事指
授行之也。又无此人者。当置橛为之。先于火
方师位下橛。次伊舍尼方亦置之引线。即师
先心记火方橛此是师位。然后从伊舍尼引
线至涅哩底。馀准此行之可知也。阿阇梨又
云。欲共引线。要须取所欲灌顶弟子耳。先以
加持香水洒之与共行事。所画檀位等。且以
物覆之勿令见也。方等有四门者。谓重重院
皆设四门。使中正均等。开西向一门以通出
入。馀门以线界横断之。瞿醯云。凡诸方开门。
皆随彼方隅广狭。准为九分。取中一分为门。
其馀八分。则于门之左右各得四分。所出入
门稍令阔作。自馀诸门。以白色末作画闭
之。阿阇梨言。用金刚线作界横断竟。犹如金
刚不可越之。越者犯三昧耶。又经文通门西
向。若有因缘向馀方开之。于理无咎也。馀如
下文所说。诚心以殷重。运布众圣尊者。谓图
画时先住瑜伽。观此漫荼罗大众会一一形
色相貌威仪性类座位诸印。皆悉现前具足
明了。然后以无量殷勤恭敬心。而䌽画之。乃
至大小疏密之度。亦令均停相称。故云如是
造众相。均调善分别也。内心妙白莲者。此是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31c 页 T39-0631.png
众生本心。妙法芬陀利花秘密摽帜。花台八
叶。圆满均等如正开敷之形。此莲花台是实
相自然智慧。莲花叶是大悲方便也。正以此
藏。言大悲胎藏漫荼罗之体。其馀三重。是从
此自證功德流出。诸善知识入法界门耳。正
方四叶是如来四智。隅角四叶是如来四行。
约此现为八种善知识。各持金刚慧印。故云
遍出诸叶间也。如是十六法。一一皆等法界。
乃至无有少分不平等处。故其摽相亦与冥
符。略摄如来万德以为十六指。申而长之则
无量无边。故此漫荼罗。极小之量剂十六指。
大则无限也。鬓蕊。是一切三昧门陀罗尼门
六度十八空等。如大般若之所说。从此一一
鬓蕊。以加持神力故。现出三重漫荼罗中一
种庄严眷属也。此是如来秘传之法。不可形
于翰墨。故寄在图像以示行人。若得深意者。
自当默而识之耳。从此实相花台中。则表于
大日如来加持之相。其义已如前释。其所馀
秘密八印下品及图说之。次于东方内院。当
大日如来之上。画作一切遍知印。作三角形
其锐下向纯白色。光焰围之在白莲花上。即
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大勤勇印也。亦名诸
佛心印也。三角是降伏除障义。谓佛坐道树
以威猛大势。降伏四魔得成正觉。鲜白是大
慈悲色也。如来师子奋迅大精进力。正为是
事因缘。乃至放大悲光常遍法界。故云普周
遍也。次于大勤勇北。至于北维置虚空眼。即
是毗卢遮那佛母也。佛母仪如般若经佛母
品中广说。真金是如如实相之体。毕竟净句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32a 页 T39-0632.png
是彼教门之外饰。故曰缟素以为衣。一切戏
论灭时。心日光明无所不照。故曰遍照犹日
光。恬怕一心人乃能见此。故其摽帜。犹如
天女住于正受之像也。次复于大勤勇南。至
于南维作一切诸佛菩萨真陀摩尼印。此是
净菩提心无边行愿之所集成。常能普雨世
出世间一切财宝。诸救世者。皆从性净莲花
台中现如是宝。故云住于白莲上。阿阇梨
言。此是通一切印。亦可于诸方面皆置之。若
诸佛菩萨。经中不言所持印相者。亦执此无
价宝珠。皆得也。大凡此第一重。上方是佛身
众德庄严。下方是佛持明使者。皆名如来部
门。右方是如来大悲三昧。能滋荣万善故名
莲华部。左方是如来大慧力用。能摧破三障
故名金刚部也。是故入阿字门一切诸法不
生。是法身义。入娑字门一切诸法无染著。是
莲花义。入嚩字门一切诸法离言说。是金刚
义。如下字轮品中。以此三字统摄百明。意在
此也。

经云。大日右方置大精进观世自在者。
即是莲华部主。谓如来究竟观察十缘生句。
得成此普眼莲华。故名观自在。约如来之行。
故名菩萨。顶现无量寿者。明此行之极果。即
是如来普门方便智也。此像及菩萨身。皆作
住现法乐熙悦微笑之容。观自在身色。如净
月或如商祛。即是上妙螺贝。或如军那花。其
花出西方亦甚鲜白。当总此三譬。言其光鲜
润彻白中之上也。次于观音右边。画多罗菩
萨。凡诸圣者皆面向大日。今言观音右边。即
是座西。他皆放此。此是观自在三昧。故作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32b 页 T39-0632.png
女人像。多罗是眼义。青莲华是净无垢义。以
如是普眼摄受群生。既不先时亦不后时。故
作中年女人状。不太老太少也。青是降伏
色。白是大悲色。其妙在二用之中。故令二
色和合。以是义故不青不白也。其像合掌。掌
中持此青莲。手面皆向观音。如微笑形。通身
圆光如净金色。被服白衣。首有发髻作天髻
形。不同大日发冠也。观音左边置圣者毗俱
胝。其身四手。右边一手垂数殊鬘。一手作施
愿印。左边一手持莲花。一手执军持。面有三
目。如摩醯首罗像。首戴发冠。如毗卢遮那发
髻冠形。所云持者。如言地持万物。即是载承
之义也。其身洁白圆光围之。光中具有黄赤
白三色。不纯白纯赤纯黄。故云无主。凡黄为
增益色也。白者寂灾色。赤者降伏色。以此三
昧光中兼具三力。是故用为摽帜也。次近毗
俱胝左边。画得大势尊。如世国王大臣威势
自在名为太势。言此圣者。以至得如是大悲
自在之位故以为名。所以持未敷莲者。如毗
卢遮那实智花台既成果已。复持如是种子。
普散一切众生心水中。更生未敷莲花。此尊
迹同是处。亦能普护一切众生潜萌之善。使
不败伤念念增长。即是莲花部持明王也。次
于明王左边。画明妃耶输陀罗。译云持名称
者。身真金色。以诸璎珞庄严令极端严。如
女天之像。右手持鲜白妙花枝。果叶相间长
条茂好。其花或有初疱。或有欲开或有正开
敷者。若五若十乃至数十。左手持钵胤遇。亦
是西方胜上之花。以得大势明王。主安立一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32c 页 T39-0632.png
切众生菩提种子。而此明妃。主含藏出生此
中种种功德。故其被服摽帜。皆与此义相应
也。多罗之右置半拿啰嚩悉宁。译云白处。以
此尊常在白莲花中。故以为名。亦戴天发髻
冠。袭纯素衣。左手持开敷莲花。从此最白净
处出生普眼。故此三昧名为莲花部母也。次
于观自在菩萨下。置何耶揭哩婆。译云马头。
其身非黄非赤。如日初出之色。以白莲花为
璎珞等。庄严其身。光焰猛威赫奕如鬘。指
甲长利双牙上出。首发如师子项毛。作极吼
怒之状。此是莲花部忿怒持明王也。犹如转
轮王宝马巡履四洲。于一切时一切处去心
不息。诸菩萨大精进力。亦复如是。所以得如
是威猛之势。于生死重障中不顾身命。多所
摧伏者。正为白净大悲心故。故用白莲璎珞
而自严身也。已如法建立观音诸眷属竟。次
于大日如来左方。安置金刚部明王。所谓执
金刚能满一切愿者。其色如钵胤遇花。是淡
黄色也。或如绿宝。是绿靺羯宝。犹如虚空显
色也。以净法界色与金刚智礼和合。是故其
身黄白。如是智身。犹若虚空不可破坏。一切
无能降伏之者。故用虚空显色以为摽帜。此
意言。若法乃至少分犹如极微。是可得者。则
为无常变易诸行所随。是故毕竟空智。于坚
固性中最为第一。所持密印。即是五股金刚
也。五如来智。皆兼权实二用。而以金刚慧手
执持其中。故云左执拔折罗。此印当以光鬘
普遍围绕。故云周环起光焰也。首戴三峰宝
冠形若山字。峰间如仰偃初月之形。以种种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33a 页 T39-0633.png
微妙杂宝一切璎珞。庄严其体。此意言。般若
波罗蜜至果地心中。转名一切种智。故云首
戴众宝冠。以此妙慧广历一切诸法。自在旋
转出生无量法界庄严。故云间错互严饰。广
多数无量也。次于金刚部主之右置忙莽鸡。
所谓金刚部母。亦持金刚智杵。以诸璎珞严
身。此是出生金刚智力三昧。所谓金刚三昧
也。次于部母之右置大力金刚针。素支译云
金刚针。持一股拔折罗以为幖帜。此拔折
罗。是一相一缘坚利之慧。用此贯彻诸法无
所不通。故名金刚针也。其下有二使者皆女
人形。胡跪微笑而瞬仰之。其状卑而充满浅
黄色。以金刚为标。是彼摧坏重障三昧也。次
于执金刚之左。置金刚商羯罗。译云金刚
锁。其印执持连锁。两头皆作拔折罗形。锁下
亦有二女使。与金刚针使者无异。以此智印。
摄持一切刚强难化众生。使不退于无上菩
提。故以为名也。次复于执金刚下。置忿怒持
明。降伏三世一切大作障者。号月黡尊。面有
三目四牙出现。如夏水雨时云色。作大笑之
形。以金刚宝为璎珞。此是持金刚者。以无量
门大势威猛。摄护众生三昧也。以无量眷属
而自围绕。皆悉卑而充满。作忿怒形。乃至
一身具百千手。操持种种器械。竖立森然。若
不可尽画者。要作一二使者乃至五六。皆应
住莲花上。意明此莲花心中。法尔成就一切
勇健大精进力。不从馀处来也。已建立金刚
萨埵诸眷属竟。次往西方画如来持明使者
及诸执金刚众。有种种形色性类种种密印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33b 页 T39-0633.png
摽帜。皆于图中出之。是一一尊大慧光明悉
遍法界。所现身口意密亦遍法界。故云普放
圆满光。为诸众生故也。于此下位依涅哩底
方。画不动明王。如来使者。作童子形。右持大
慧刀印。左持羂索。顶有莎髻。屈发垂在左肩。
细闭左目。以下齿啮右边上唇。其左边下
唇。稍翻外出。额有雏文。犹如水波状。坐于石
上。其身卑而充满肥盛。作奋怒之势极忿之
形。是其密印摽帜相也。此尊于大日花台。
久已成佛。以三昧耶本誓愿故。示现初发大
心诸相不备之形。为如来僮仆给使执作诸
务。所以持利刃以羂索者。承如来忿怒之命。
尽欲杀害一切众生也。羂索是菩提心中四
摄方便。以此执系不降伏者。以利慧刃。断其
业寿无穷之命。令得大空生也。若业寿种除。
则戏论语风亦皆息灭。是故缄闭其口。以一
目视之意。明如来以等目所观一切众生无
可宥者。故此尊凡有所为事业。唯为此一事
因缘也。镇其重障盘石。使不复动。成净菩提
心妙高山王。故云安住在盘石也。复次于下
方西北隅际。作降三世忿怒持明王尊。首戴
宝冠持五股金刚印。瞻仰毗卢遮那。如请受
教敕之状。偈云不顾自身命者。谓应图作至
极忿怒奋不顾命之容。谓欲摄召法界众生。
皆使顺从法王威命。此亦是成办诸事真言
也。为此五如来智大自在力之所涤除摧灭
者。皆悉至于果地庄严。非唯无所障碍偏證
但空而已。是故持五股印。首戴宝冠而在风
轮之中。即法花经。诸有所作。皆为开佛知见。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33c 页 T39-0633.png
使得清净之意也。已安立第一漫荼罗上首
诸尊竟。次往第二院画释迦牟尼。阿阇梨言。
此中第二是隐密语耳。若从中向外。当以释
迦牟尼眷属为第三院。今则以毗卢遮那法
门眷属为第一。释迦牟尼生身眷属为第三。
诸菩萨在悲智之间上求下化。故为第二。所
以如此互文者。此是如来密藏。为防诸慢法
人不从师。受者。变乱经文。故须口传相付也。
于东方初门中。先置释迦牟尼。身真金色。并
具光辉卅二相。所被袈裟作乾陀色。坐白莲
花作说法之床。谓以左手执袈裟角。如今之
阿育王像。右手竖指。以空水轮相持。是其
摽帜也。此白莲花。即是中台净法界藏。世
尊为令此教广流布故。以此生身摽帜而演
说之。然与本法界身无二无别。故云住彼而
说法也。次于世尊北边。安置佛眼。亦是释迦
牟尼佛母。此方译为能寂母也。当作世间乐
见端严无比之身。通身皆有圆光喜悦微笑。
此是如来。出生随类生形三昧。此三昧。正
以大慈普眼为体。观察应度众生而导利之。
慈眼之光无所不遍。故云遍体圆净光也。次
于佛母之北。画如来白豪相印。住莲华中作
商祛色。身有圆光手执莲花。如半敷之状。内
有如意宝珠。此是如来无边福业之所集成。
如观佛三昧等经广说。能满足一切众生愿
也。次于释迦师子之南。置如来五顶。第一白
伞佛顶。第二誓耶译为胜顶。第三微誓耶。此
用多声呼也译为最胜顶。第四谛殊罗施。译
云火聚顶。

经云。众德者。正译当云大分。是具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34a 页 T39-0634.png
大德义也。第五微吉罗拿。译云舍除顶。是弃
舍一切烦恼义。亦是摧碎义也。此是释迦如
来五智之顶。于一切功德中。犹如轮王具大
势力。其状皆作转轮圣王形。谓顶有肉髻形。
其上复有发髻。即是重髻也。馀相貌皆如菩
萨。令极端严欢喜。所持密印如图也。次于东
方。最近北边布列五净居众。第一自在天子。
第二普花天子。第三光鬘天子。第四意生天
子。第五名称远闻天子。当次第列之。其印相
具如图说。阿阇梨言。此是五那含天子耳。过
此已上。有菩萨受佛职位处。亦名净居天。多
是一生补处菩萨。是第二院所摄。非此中所
明也。此天次南豪相之右。复画三佛顶。第一
名广大佛顶。第二名极广大佛顶。第三名无
边音声佛顶。其形相皆同五顶。是如来三部
众德之顶也。其五种如来顶。有五种色。所
谓真金色。郁金色。浅黄色。极白色。浅白色。
是中真金郁金二色相似。然真金光净。郁净
色稍重也。三佛顶则有三色。谓白色黄色赤
色。此是兼具寂灾增益降伏色。此八佛顶
皆周身有光。光极广厚。以诸璎珞严身。由如
来本誓愿力故。悉能满足一切愿也。东南隅
右列诸火天众。住火焰中。额及两臂各有三
灰画。即婆罗门用三指取灰。自涂身象也。一
切深赤色。当心有三角印。在焰火圆中。左手
持数珠右手持澡瓶。此是普门之一身。为引
摄火祠韦陀梵志。方便开示佛围陀法。故示
此大慧火坛。净修梵行之摽帜也。次于右
方直大日之南。作焰摩法王。手执檀拿印。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34b 页 T39-0634.png
印相。犹如棒形上有人首。作极忿怒之状。
以水牛为座。身作黑玄色。阿阇梨言。少时
当因重病困绝神识。往诣冥司睹此法王。与
后同共语言。貌甚慈忍。然此檀拿印。以忿
怒形捡效生来所犯。口出大光至为严切。及
验出家以后功业。便尔寂然不复有言。焰摩
王及后。寻即降阶善言称叹。慇勤致敬求受
归戒。因放却还。比至苏后。其两臂绳所系
持处犹有疮痕。旬月方愈也。阎摩之西作阎
摩后及死后。亦是阎摩后也。东边作黑夜神
及七摩怛里。译云七母皆女鬼也。其形悉皆
黑色。次于西南隅。画涅哩底鬼王。执刀作可
怖畏形。是护方罗刹王。嚩噜拿是西方护方
龙王。持羂索为印也。于东方五顶之南。当画
因陀罗释天之主。坐须弥山天众围绕。首戴
宝冠。身被种种璎珞持伐折罗。及馀诸眷属。
谓舍脂夫人。及六欲天等。具如图中所示也。
释天眷属之南。置日天众。在八马车辂中。并
二妃在其左右。所谓誓耶微。誓耶。译云胜无
胜也。日天眷属布诸执曜。盎伽在西。输伽
在东。勃陀在南。勿落萨钵底在北。没你没遮
在东南。罗睺在西南。剑婆在西北。计都在
东北。又于南纬之南置涅伽多。谓天狗也。北
纬之北置嗢迦跛多。谓流火也。释天眷属之
北近净居天。置大梵王。戴发髻冠。坐七鹅车
中。四面四手。一手持莲花。一手持数珠。已上
是右手。一手执军持。一手作唵字印。此上是
左手也。印当稍屈头指。直申馀指。侧手案之
而作语状。是名净行者吉祥印。所馀四禅诸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34c 页 T39-0634.png
天皆列其左。无热等五净居天列在其右。毗
尼所谓观净居天被服仪式。制齐整著三衣
内衣戒是也。西方近门置地神众。次北置萨
啰萨伐底。译云妙音乐天。或曰辨才天次。
北并置其妃。又次置微瑟纽。旧译谓之毗纽。
此是那罗延天也。并置商羯罗天。此是摩醯
首罗。于一世界中有大势力。非三千世界主
也。经中下文更有噜捺罗。即是商羯罗忿怒
身。从事立名。又置塞健那天。即是童子天也。
皆于其侧置妃。阿阇梨言。此是天众。当于释
梵王左右序列之耳。最西北隅。置护方风天
眷属。西门之南。与日天相对应置月天。乘白
鹅车。于其左右置廿七宿十二宫神等。以为
眷属。次于北门。当置毗沙门天王。于其左右
置夜叉八大将。一名摩尼跋陀罗译曰宝贤。
二名布噜那跋陀罗译曰满贤。三名半只迦
旧曰散支。四名娑多祁哩。五名醯么嚩多即
是住雪山者。六名毗洒迦。七名阿吒嚩迦。八
名半遮罗。及诃栗底母功德天女。经文𨷂之。
阿阇梨言。功德天随毗沙门合在北方。若本
位亦可置在西方也。凡此等诸大天神。皆是
众所知识。世间众生各各随性欲因缘。宗奉
供养。毗卢遮那为欲普门摄众生故。遍一切
处示同彼身。即以世间共识之摽帜。为出世
间秘密之摽帜。犹如帝释之像安住妙高山
王。如来因陀罗三昧。亦复不移此处。开出净
菩提心妙高山王。自馀法门例皆如是。不可
详说。但行者随彼一一乘中。功行成就自当
开解耳。又释迦牟尼座下。应作忿怒持明。右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35a 页 T39-0635.png
边号无能胜。左边号无能胜明妃。并白色持
刀印。观佛而坐其间。所云地神者。即前所说
西门中地神。当捧持宝瓶虔恭长跪。其瓶中
置种种水陆诸花。馀如图说。并于通门。第二
重厢曲之中置二龙王。右曰难陀。左曰跋难
陀。首上皆有七龙头。右手持刀。左手持羂索。
乘云而住。此皆漫荼罗中所要。故云真言行
者。当以不迷惑心。依次作之也。

经云。所馀释
种尊。真言与印檀。所说一切法。师应具开
示者。如释迦部中佛钵锡杖印等。其类甚多。
经不具出。但随此方空缺处。采择馀经所说。
逐便安置之。设令缺之亦无过咎。但经中所
出上首诸尊等。必应一一如法画之。不得遗
谬。其莲花部金刚部等诸方。亦例此可知也。
经中。次说第三院菩萨眷属。当释迦之内正
东门中。画文殊师利。身郁金色。顶有五髻作
童子形。左持泥卢钵罗。是细叶青莲花。花上
有金刚印。极熙怡微笑坐白莲花台。此其秘
密摽帜也。阿阇梨言。郁金即是阎净金色。
用表金刚深慧。首有五髻者。为表如来五智
久已成就。以本愿因缘故。示作童真法王子
形。青莲是不染著诸法三昧。以心无所住故
即见实相。金刚智印。能以常寂之光遍照法
界。所以坐白莲者。意明不异中胎藏也。文殊
北边当画光网童子菩萨。身真金色。执持宝
网。以种种璎珞庄严。坐宝莲花中。文殊持无
相之妙慧。而光网持万德庄严。如智度所说。
以盐调和诸食。倍增其味而不可空啖。故行
人失般若方便。单修空慧则堕断灭中。纯修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35b 页 T39-0635.png
福德则堕有所得中。所以观佛长子者。意在
此也。次作文殊五使者。一名髻设尼。二名优
波髻设尼。三名质多罗。四名地慧。五名请召。
于妙吉祥左右次第列之。盖各持文殊一智
也。髻设尼是发端严义。邬波是其亚者。文殊
以五髻徵表五智。故此使者。亦以美发为名。
质多罗是杂色义。其五使者下。各作一奉教
者。皆跪向使者。如承受音告之形。悉是文殊
三昧。故经云。侍卫无胜智也。次于第二重。大
日如来左方画除盖障菩萨。西方俗法。东向
而治故。以东为初方。南为右方。西为后方。北
为胜方。今此漫荼罗坛。门向西故当大日左
方也。图中除盖障菩萨。左手持莲华。华上置
摩尼宝珠。右作施无畏手。此菩萨及诸眷属。
皆是大慈悲拔苦除障门。正以此菩提心中
如意宝珠。施一切众生无畏。满其所愿也。经
云。舍于二分位当画八菩萨者。谓除盖障之
侧。当作二使者。然后如其次第置八菩萨。凡
列诸眷属。皆令最初者在右。第二者在左。第
三复在右。第四复在左。如是一左一右。次第
置之。今于此八菩萨中。先以除疑怪在除盖
障之右。施一切无畏在左。次复以除一切恶
趣在除疑怪之右。以救意慧在施无畏之左。
次复以悲念菩萨在除恶趣之右。以慈起菩
萨在救意慧之左。次复以除一切热恼在悲
念之右。不可思议慧在慈起之左。诸馀位布
例。皆放此也。次于北方画地藏菩萨。于种
种间饰杂宝庄严地上以金银颇胝水精四宝
为莲花座。亦令穷极巧丽。其菩萨在花座上。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35c 页 T39-0635.png
光焰周遍其身。如在胎藏。故云处于焰胎也。
此圣者。主持宝王心地中性起功德无边宝
藏。故其摽帜。以一切珍奇杂宝绮错庄严
也。其馀眷属菩萨。义亦同之。当于地藏之右
置宝处菩萨。地藏之左置宝掌菩萨。次于宝
处之右置持地菩萨。宝掌之左置宝印手菩
萨。持地之右又置坚固意菩萨。如是上首诸
尊。又各各于其左右。画诸眷属以自围绕也。
次于西方画虚空藏菩萨。被鲜白衣左手持
莲花。花上有大刀印。刀印上遍生焰光。及诸
眷属皆坐正莲花上。此菩萨持如来等虚空
慧。所以持大刀者。利慧之摽帜也。被服白
衣明白净无垢。是其教门外饰也。譬如虚空。
无所分别亦无积集。而世间万像依之以生
今。此法门亦尔。于毕竟空中。出生不思议自
在之用。无有穷尽。如大集虚空藏经中广明。
故名虚空藏也。此中法门眷属。所谓虚空无
垢菩萨。虚空慧菩萨。清净慧菩萨。行慧菩萨。
安慧菩萨。亦如前次第左右列之。所以皆云
等者。明此上首诸尊复各有无边眷属也。其
形相皆如图说。此偈末云。略说大悲藏。漫
荼罗位竟。此二句是传度者以义结之。非经
中本文也。如上所说。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
方便为究竟者。即是心实相花台大悲胎藏
开敷。以大悲方便。现作三重普门眷属。以是
义故。名为大悲胎藏漫荼罗也。如于一世界
中。普现六趣随类之身。于一切世界中。亦复
如是。于彼彼众同分中。最为上首。其所说法。
亦于彼法之中微妙第一。复由此义。普能摄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36a 页 T39-0636.png
受无尽众生故。毗卢遮那名为法界王也。今
此上首诸尊。同共集会印持如是法。故彼一
切同类众生。各各生希有心言。我之所尊无
与等者。亦复在此众中。当知此法甚为希有。
以生希有心故。随于一切法界门而种善根。
乃至长夜兴不善根。欲破坏正法者。既至道
场。见彼所宗奉大天。又蒙不思议法食之施。
恶心即灭弃舍魔事。或生一念随喜之心。以
生一念净心故。便可于中开出大悲胎藏漫
荼罗也。复次此漫荼罗种种法门。虽同一法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36b 页 T39-0636.png
界。然其功用浅深各有差别。如一地所生一
雨所润。然诸药草性分不同。若医王观之。则
知如是药草。于某病中非对治所宜。然于
某病则势力珠胜。若于此等普门方便中。一
一分别不谬。乃堪作大阿阇梨也。十万偈大
本中。彼诸圣尊。各自宣说自所通达法界门。
种种异方便法。今此略本。但举其普通趣道
之要法耳。若行者如法修行不亏法则。蒙不
思议加被时。自当曲示方便无所不通也。阿
阇梨言。凡行者不住瑜伽。不合为人建立漫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36c 页 T39-0636.png
荼罗也。初欲画时。先用字门转作诸尊。座位
形色性类一一相应。即观如是大悲藏即是
我身。方起手画之。如是深行阿阇梨。必则于
一切时。常不离如是佛会也。画了作法事时。
如法次第起金刚地。观此宝王宫殿。在须弥
山顶。所有一一庄严。皆如下品中说。如是明
了已。方可请召也。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五
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馀¶ 第 636d 页 T39-063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