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炬陀罗尼经》劝證品第十九之一¶ 第 661a 页
《大法炬陀罗尼经》劝證品第十九之一¶ 第 693b 页
大法炬陀罗尼经卷第八
隋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等译
* 證涅槃品之馀
* 劝證品第十九
證涅槃品之馀
尔时魔王及其眷属。不觉不知菩萨已證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既成道。彼十八亿诸
众生等及魔王众咸来佛所顶礼佛足右绕三
匝。一心合掌住如来前。时放光佛告栴檀那
言。于是宝观如来思惟十八亿诸众生等。信
根增微烦恼厚薄。如是知已次第为说。彼佛
说法经三百年。于此三种言教业藏中。说一
法句门。所谓一百。何者一百。彼佛告言。汝等
今当思惟观察此百门义。何故名百。何者是
百。为是现在。为是未来。为是过去。为长为
短。为白为黑。栴檀那。尔时彼十八亿诸众
生等。闻此法已。于山林间思惟此义。云何言
百。说百者谁。如是百义从何处来。彼诸众生
经四十岁。思惟此义。然后證知。云何名百及
《大法炬陀罗尼经》劝證品第十九之一¶ 第 693c 页 T21-0693.png
百来处。从何生灭。證得法已名曰八分圆满
解义辩才。于此三种言教业藏方便门中。得
證知已。还来至彼宝观佛前。如所證知向
佛宣说。栴檀那。尔时彼佛复告十八亿诸众
生言。摩那婆。汝等初时于此三教业藏门中。
得此法句名曰分门。既得知已。即能受持六
十亿言教方便法门。犹是前言一百义者。譬
如小儿初学受章。始解初板。如是次第乃至
大解。更能教人从一字句至多字句。乃至义
味如是具演。从十四音乃至无量字门悉皆
通达。摩那婆。汝等于中应当正思百法门义。
栴檀那。汝当如彼十八亿数诸众生等。正念
百义。不久当得果报住处。于此最初阿字相
中。名字音声是百义方便。于十四音法为眷
属。汝等于后复当得知。此迦字相及二十一
字。亦为眷属复当證知于后那字及彼七句。
亦为眷属。更取前二十一句。以后七句。成二
十八句。知此二十八句已。得入百亿门。次第
即能明了證知此方便学。于百亿数中集诸
法句。能问能答终无恐怖。又于百亿众中最
为尊胜。世间疑惑皆能断除。摩那婆。是为菩
萨摩诃萨所当荷负大重担也。何者是担。所
谓一切世间出世间智。汝等学已。当为世间
诸众生等作大论师。凡是疑诤皆乘此智而
为除断。如是菩萨于阿字门世无过者。摩那
婆。若诸菩萨欲求是智。应勤修习莫生疲倦。
远离怖畏勿舍重担。摩那婆。当知如来欲为
汝等作大利益。摩那婆。汝等亦应为诸众生
而作利益。云何利益。汝于是中当为一切众
《大法炬陀罗尼经》劝證品第十九之一¶ 第 694a 页 T21-0694.png
生。断一切恶一切诸苦一切贪爱一切生死。
复应精勤为一切众生断除一切无明黑闇。
汝等复应作如是念。云何当令一切众生灭
无明闇。云何当令一切众生成就种智。云何
当令一切众生得安隐乐。云何当令一切众
生至无畏地。云何当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心。
安置如是诸众生已。求佛正道如闻奉行。以
是因缘能破百千亿数魔军。及诸外道一切
论师所有语义。虽为胜事而终不起憍慢之
心。我能破魔我摧外道。我能论义。又亦不生
分别之想。佛法魔法世间出世间。是正是邪
无相杂乱。于听说时无胜负心。乃至一切都
无障碍。摩那婆。汝等应当荷此重担。如是担
者。要须勇猛精进庄严。众行具备方能荷负。
非懈怠者之所堪任以是因缘汝等常应摄心
不乱。先须为物起怜悯意住于大慈。亦常哀
怆诸苦众生。发救拔心住于大悲。若于众中
有行贪等三毒恶众生者。汝当成熟除灭彼
等愚痴心故。若有我慢疑惑心者教发善心。
决定令其读诵受持成就行业。汝当一心精
勤修学。摩那婆如上所说汝等应当不辞劳
倦。为诸众生荷是重担欢喜奉行。摩那婆。若
有菩萨但欲舍身速入涅槃。假为众生分受
诸苦。虽有修业不能普为无量众生。非是希
有不思议也。摩那婆。菩萨摩诃萨常怀悲悯。
但为利益一切众生故。躬自荷负铠甲重担。
是为希有大不思议。摩那婆。汝当知此大铠
重甲。尔时栴檀那菩萨复白放光佛言。世尊。
我当云何而著铠甲佛言。摩那婆。汝今应著
《大法炬陀罗尼经》劝證品第十九之一¶ 第 694b 页 T21-0694.png
如是铠甲。著此铠已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
切所有。若人若非人若天若龙若夜叉若乾
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如是等
众。及诸外道世智辩才。乃至一切众生。如是
等众皆怀恶心。欲相降伏欲相折挫。而来论
义。乃至世间出世间。一切阵敌斗战诤夺。皆
不能胜。是诸菩萨著是铠已。设积器仗过须
弥山。若弓若箭若戈若矛。若刀若剑若椎若
棓。或斫或刺或击或射。凡所加拟莫能中伤。
何以故。如是铠者。非馀物造非身所著。实是
心铠庄严于心。是故此铠牢固精密。非诸刀
鈇所能破坏。摩那婆。诸菩萨等被铠甲已。然
后乃能入如是等。亿数众生烦恼阵中斗战
决胜。云何为入。所谓入此二际法门入此门
已心无怖畏。东西往来自在无碍。于一切处
无能胜者。如是菩萨入二际门得超过已。即
见大宫殿法门名曰高明。而此菩萨。于二际
门已得解脱。摩那婆。是宫殿中众事具有。
不假人功常有光明。无黑闇处远离烦恼。清
净微妙犹如虚空。除灭一切诸患相已。入彼
宫殿获得寂静住无难处。摩那婆。是为初入
阿字门。时有如是相。如前所说功用之事。由
是方便得入此门。摩那婆。于中菩萨依前际
行虽得阿字门。然尚未得入那字门。以是更
须著大铠甲。得天言教所作自在具大威德。
乃能入是大宫殿门。摩那婆。于意云何。汝著
如是大铠甲已。于二际中可超过不。时彼如
来如是问已。诸菩萨众同白佛言。如是世尊。
何故名铠。而我著已当能荷负如是重担。叉
《大法炬陀罗尼经》劝證品第十九之一¶ 第 694c 页 T21-0694.png
复云何名为二际际有何相。著是大铠。而于
其间得超过也。前言宫殿。复以何义名为宫
殿。世尊。所言铠甲与彼二际及宫殿等相貌
云何。世尊。至彼宫殿当作何事。著甲入际复
作何事。世尊如是等义我等乐闻。唯愿如来
哀悯具说。亦令当来诸众生等闻已获益。
佛告阿难。彼菩萨众如是问已。时放光佛告
诸菩萨言。摩那婆。所问铠者。持戒为甲具正
念为竿幢。精进为器仗。禅定为椎棓。智慧
为刀剑。摩那婆。所言二际今当具说。令汝明
了此二际门名字何等摩那婆。第一际者名
曰断见。当知即是无明为本第二际者名曰
常见。与六十二见为缠缚源。如是二际前后
难知。于中修行断一切见。著如是铠然后得
过。过彼际已能入天宫。何者天宫。所谓空门。
如是空门无有挂碍。他不能障。如手摸空无
可执处。一切功行亦复如是。同于虚空故彼
天宫相貌如是。摩那婆。入此宫殿无异念求。
以是因缘故名宫殿。汝复当知。所言宫殿即
大涅槃。涅槃义者本来自有。非人所为故名
涅槃。诸菩萨言。世尊。是涅槃中有何相貌。佛
言。摩那婆。夫涅槃者。所谓一切世间及出世
间。乃至若有若无。如是一切悉名涅槃。若取
相分别则非涅槃。摩那婆。无所有者名为證
知。云何證知。如无所有。如是證知。摩那婆。谓
證知者亦无證知。摩那婆。于无所有亦不应
取。无所有相。若人取彼无所有相。当知是人
则不离相。若人起作无所有相。则更生相。相
若更生。当知彼则不能灭相相若不灭。是则
《大法炬陀罗尼经》劝證品第十九之一¶ 第 695a 页 T21-0695.png
更成生死相也。有生死相则于无生而有生
相。若无生法有生相者。云何得有无生忍也。
摩那婆。无生相者。于阴入界三处不生名为
无生。既无生处。何处得有诸行和合。诸行既
无。毕竟亦无聚集处也。是故阴入界毕竟不
可见。但是妄想颠倒因缘。于如是等阴入法
中思惟分别故。执言有诸行生灭。是中皆因
分别所作。往来育养。一切事业皆无真实。所
有一切语言谈说亦归空寂。摩那婆。一切诸
法无有生灭。若法无生则亦无灭。既无灭事
则尽处亦无。尽处既无乃至不见有尽灭处。
既已不见生灭尽处。则见诸法皆是真实。汝
等当知非以受故能得知见。若以受事得有
知者。当知是受即无明使及以贪使憍慢使
等。是三种使和合因缘故。能造作彼诸行业。
*
《大法炬陀罗尼经》劝證品第十九之一
复次摩那婆。于意云何。我今问汝。随汝意答。
此陀罗尼修多罗。及陀罗尼法门。及三言教
方便业藏。及亿数入。及著铠甲者。及思惟智
所作业。及流转无明作事。及八尽际入法
门。及前后二际中间。及常见断见。及六十二
见。及三十七助菩提分。如是等法于如实处。
其义云何。阿难。时彼放光如来如斯问已。诸
菩萨众咸即白言。世尊。此皆如来口业言教
法也。佛言。摩那婆。汝等观此一切语言音声
教法。即第一义也。阿难。尔时诸菩萨众。闻佛
说已皆悉默然。即从座起敬礼彼佛。右绕三
匝诣一林间。各端坐已共相谓言。诸仁者。如
来今日为我等说。一切诸法无所从来。令我
《大法炬陀罗尼经》劝證品第十九之一¶ 第 695b 页 T21-0695.png
观察。我等今应思惟是义。若会法门真为大
善。如不相应更请世尊。诸菩萨众如是论已。
于彼林中经一日夜。观察此义。思惟诸法从
何所生。如是声音谁之所作。从何而来去至
何处。如是之事我应思惟称量此义。若不能
解宜还问佛。诸仁者。如来前已于大众中告
我等言。摩那婆。汝等长夜修行此法。云何在
此法中而不觉知。是故我应与诸仁者。专心
思惟求證此义。云何我等终日所行而不自
觉。深可嗟叹亦可惭鄙。如先所说。我若思得
一十八亿诸众生等所有声业。彼已證知。我
亦如是深成快哉。其或不能如法悟解。唯当
一心精勤观察。岂可使失如来意旨。亦不违
逆大圣诚言。又佛世尊。常为我等次第开发
三解脱门空无相愿甚深义处。而诸众生犹
尚不能正念思量。精勤观察种种咨问。或时
有闻种种法行。或闻无常又时闻苦。或闻无
我寂灭涅槃。如来常为汝等说是法门。汝等
应当安住是中。犹如得忍诸菩萨等心安义
理耳不取声。有诸菩萨乐行惠施。彼亦耳闻
三解脱声。若乐持戒问诸戒事。乃至乐修智
慧咨请波若。如是法门如来常说我既闻已。
不当取声不应异解。应正思惟何等胜行。如
如来说我当依持。而诸菩萨在彼林间。一日
一夜结加端坐远离睡眠。无诸乱想一心
专精。思此义已复相谓言。诸仁者。此陀罗尼
修多罗典。如来世尊为我等说。无有边际亦
无数量。如大地喻门其义已显。又此陀罗尼
深妙典中。更说馀陀罗尼方便法门。亦已说
《大法炬陀罗尼经》劝證品第十九之一¶ 第 695c 页 T21-0695.png
三种言教方便业藏法门。已说入尽际法门。
已说著铠甲法门。乃至说彼大庄严事。诸如
是等一言教句。于是三种方便业藏深法门
中。皆已总摄三字法门。云何三字。所谓如彼
阿迦那字。及馀种种方便言教因缘譬喻。以
其略故。我等未解不得受持。而不能知如来
所说。云何名阿。阿在何处阿从何生。云何名
迦。迦在何处迦从何生。云何名那。那在何处
那从何生。云何名声。声在何所声从何生。云
何名音。音在何所音从何生。
阿难。时彼诸菩萨众。皆各一心正念思惟如
是法门。于阿迦那字本生处所。及入宫殿法
门。次第思惟观察。如彼小儿学初章时。是中
应依第一板起。因初板成初章文字。乃至后
时。依因馀板及纸叶等。究竟通达一切文字。
如是诸菩萨等初观法时。无不皆从因缘和
合而诸法生。如从无明因缘故诸行生。乃至
因生老死故忧悲苦恼生。如依初板因缘故
阿字生。如是乃至如依馀板纸叶因缘故馀
章文字成。又如从不善思惟因缘故无明生。
如是依无明行等因缘故。乃至老死十二有
支和合具足成。又如始学书板创书阿字。乃
至馀板及手。相续和合备书一切文字。如是
诸因缘分次第相续。生死流转具足增长。云
何增长。犹如四大地水火风。次第渐生如是
增长。如彼板等众事具足故。彼五字门等亦
具足。如是从无明行等生五阴聚。其义亦尔。
以是义故。此生已彼生。此灭已彼灭。是为十
二因缘次第生。非十二因缘颠倒生也。诸仁
《大法炬陀罗尼经》劝證品第十九之一¶ 第 696a 页 T21-0696.png
当知。如是十二因缘分皆悉入此阿字门中。
如无明分从彼不善思惟生。乃至馀因缘分
从无明生。诸仁者。是中何者是阿字。何者是
声能生字。何者是声生来处。摩那婆。当知是
中声实不可得。声生处不可得。乃至声诸因
缘毕竟不可得。是处但有名字。名之为声实
不可得。声既不可得。何法为可得。若有得声
者即得一切法。摩那婆。是中若声若声处。及
声因缘既不可得。当知一切世间因缘所生
法毕竟不可得。虽不可得而有得者。何以故。
皆由刹那间妄想分别颠倒生故。如是一切
法皆悉不可得。是故诸法所有自性皆非颠
倒。我等今者。不可以颠倒分别问于如来。所
以者何。如来应正遍觉不用颠倒法。又诸佛
世尊所有言教不取颠倒。摩那婆。是故彼声
声者俱不可得。声来处不可得。阿字不可得。
阿字来处不可得。迦字不可得。迦字来处不
可得。那字不可得。那字来处不可得。如是
一切无明因缘所生成法皆不可得。何以故。
彼本无生谁执著者。复次摩那婆。是中若
有于此三种方便言教业藏法门一切事处起
执著者。是亦不可得。何以故。一切执著本
性无故。何等名为一切事中无执著也。所
谓若于过去诸事见可得者。是名执著。以执
著故则名为缚。于过去事无见得者。是名无
著。以无著故则名解脱。如过去事未来亦尔。
如未来现在亦然。如是不取三世诸事故。于
三世中得名解脱。若能于三处得解脱者。是
人得名入初阿字宫殿法门。如此阿字宫殿
《大法炬陀罗尼经》劝證品第十九之一¶ 第 696b 页 T21-0696.png
境界。彼三种方便言教业藏亦如是。如此三
种方便教藏。彼三世诸法事相亦如是。如此
三世事相。彼灭度相亦如是。如是一切三世
乃至三种方便言教。及一切法一如不二。以
入阿字门宫殿故。但为摄受彼诸凡夫愚痴
人故。于三世中示有事物言说可得。其实三
世不可得说。有诸众生执著过去世事。但为
除彼凡愚痴故。示现言说过去世事。而实过
事不可得说。复有众生执著未来世事。但为
除彼凡愚痴故。示现言说未来世事。而实未
来事不可宣说。如彼去来现在亦尔不可得
说。若谓是处可得说者。何者是言教。何者是
声音。何者阿迦那字。如是等事云何可说。是
故但于因缘分中假以言说。此有故彼有。彼
生故此生。当知一切皆从虚妄颠倒生故。摩
那婆。是中无有如斯等事。何以故。于此音声
语言辞句。一切求觅终不可得。但是诸事因
缘故有。若离因缘声无生处。是故我等当应
观。此三种语言方便业藏皆从缘生。如是当
知入亿数门亦从缘生。又前所说著铠甲者
亦从因缘。如是因缘我于是中应当依止。依
止此已。于彼去来现在等事。乃至三种言教
藏中。当应演说无有尽法。譬如虚空无有障
碍。不可触对亦无增减。此三言教方便业藏
无有增减亦复如是。应当说已如法摄持。摩
那婆。又如虚空无有边际。三言教藏无有边
际亦复如是。摩那婆。是故我当著是铠已。如
如来说超过二边。如彼宫殿出过二边。涅槃
亦尔无有边际。如是等法远离二边。即是一
《大法炬陀罗尼经》劝證品第十九之一¶ 第 696c 页 T21-0696.png
相应当證知。何者一相。所谓即是无相相
也。
佛告阿难。彼诸菩萨于彼林间。一日一夜端
坐不起。皆共一心谈论此义。如是论已复作
是言。我等今者于是法中唯知是义。馀未知
者应离此座至世尊所。白言世尊。如来前已
为我宣说如是等法汝当善持。于所教中何
等语言是应可持。何等义理如我应持。虽然
我观是法亦无可持。摩那婆。是中所有一切
诸法皆可證知。有善方便于一切法当自證
知。摩那婆。云何方便是何句义。而一切法应
善證知。摩那婆。一切法者是最胜义。若能安
心一切法处。名为胜义。如是胜义难可證知。
难證知者即是涅槃。是涅槃中无有一法而
可得者。不可得故无有言说。以何义故无有
言说。无名字故。云何无名。若有名字则生执
著。是故无名。摩那婆。是无著处汝等应修。若
无著者亦不可取。以无取故则无障碍。无障
碍故无能系缚。以无缚故毕竟不可以彼音
声名字句义而说。以无说故。亦无譬喻令他
得解断除疑惑。摩那婆。唯有一法所谓方便。
汝当忆持。亦应教诲一切众生令知方便。摩
那婆。何等方便令他證知。所谓建立一切法
相。但是如来于假名中方便宣说引导众生
令入实义。非实义中有是言说。是名方便。摩
那婆。我等今宜还如来所请问是法。若我所
问三种业藏。诸法门中有少许法当圣心者
我遂受持如不蒙许我当慇勤郑重咨问。唯
应尽力勿辞劳倦。摩那婆。如来应供等正觉。
《大法炬陀罗尼经》劝證品第十九之一¶ 第 697a 页 T21-0697.png
甚为希有。如来在昔行菩萨时。勇猛精进大
誓庄严。皆为众生成就菩提。大悲亲教众生
不受。而如来心未曾休息。仍自慇勤教诲我
等。摩那婆。我等今日各共一心。宜于如来大
智海中为诸众生荷兹重担。请问如来勿辞
疲倦。摩那婆。如来世尊亦常为我受斯重任。
是故汝等勿生懈慢。唯当果决被是大铠。诸
仁者。是故我等应建大心荷负重任。无量言
教皆须总持。今宜速诣如来足下。莫放诸根
无散正念。住大慈悲怜悯众生。为世间故请
问如来。应忍疲劳莫生厌倦。摩那婆。我等今
者若请如来能多利益。今不速请后致忧悔。
阿难。尔时彼诸菩萨摩诃萨众。自彼林间安
详而出。威容闲雅诸根静默。直诣放光如来
应供正遍觉佛世尊所。头面礼足退住一方
而诸菩萨以彼林中所论大义心所思惟意所
观察或时證知證已欢喜如是等事。皆悉向
彼放光如来具足陈说。
阿难。尔时放光如来闻诸菩萨以微妙辩论
说种种诸法门已。即告栴檀那菩萨言。栴檀
那于意云何。汝今乃能具足如是微妙智辩。
颇复有人能思量不。恐亦无有能生信人。唯
有如来乃能知耳。或时有人能多总持诸佛
法藏。如是之人少能信受。若复有人能普流
布是诸如来大乘妙典。乃能信解。摩那婆。汝
等既知三言教藏应如实持。摩那婆。汝当观
察如是方便。是方便者于此法中为上方便。
上方便者是谓无方便也。此无方便自有八
种。言八种者。所谓得是诸波罗蜜。不放逸故。
《大法炬陀罗尼经》劝證品第十九之一¶ 第 697b 页 T21-0697.png
汝等应知。摩那婆。是故入彼波罗蜜时。无有
一法可觉了者。无觉了故无可言说。无言说
故谁能言智證斯法者。摩那婆。汝等当知如
是一切三种言教方便藏中说真实已。摩那
婆。诸法平等犹如虚空。烦恼于中本无生处。
谁于是处能有破除。谁于是中言我證觉。谁
于是中能有言说。谁于是中敢决疑惑。谁于
是中能发问请唯诸凡夫愚痴所覆。于诸佛
法皆有疑心。摩那婆。以是因缘。我于愚痴诸
凡夫等妄想颠倒烦恼乱时。然始建立三言教
藏。法门名字皆方便耳。摩那婆。若人于是无
名字法妄作名字。无言说中强立言说。如是
次第爱憎之中无行之处。乃至三世方便欲
出之处及尽理处。皆悉不能决定毕竟求波
罗蜜。唯于世间共作违诤造诸戏论。以戏论
故邪妄分别隐覆真实。为彼等故引诸譬喻
种种说时。诸众生等各有重惑不知实义。还
诣佛所请问决疑。摩那婆。汝应谛观如是法
相正念思惟。思惟是已。即应具服如是大铠
如是弓箭如是刀杖种种庄严。既庄严已如
上所说假使世间积诸斗具如须弥山。或斫或
击终无伤损。若入边中及宫殿所。汝于其间
莫生执著。若不执著则灭爱憎。摩那婆。所言
边者即是断常。如是断常无有终始。汝应觉
知彼过去事。知前际已即灭常边。若见未来
知后际已则除断边。汝等既得通达三世远离
二边已。更当为人具宣中道。于是中义应善
思惟。何者是中。云何为中。谁处于中。汝等若
能入于中道则有方便。若不入者亦有方便。
《大法炬陀罗尼经》劝證品第十九之一¶ 第 697c 页 T21-0697.png
诸菩萨众复言。世尊。入于中道言有方便。其
义则可。不入中道亦有方便。是义云何。唯愿
具说。我当奉持。佛告摩那婆。一切诸法皆如
来说。今言无方便法者。是佛实义。彼实义
中无言无说。是故众生不能知我无言说法。
若能知者无有是处。摩那婆。是中何法无言
无说。无言说者所谓涅槃。是涅槃中无有言
说。亦无造作。是处寂静无有语言。但诸如来
为彼世间方便说耳。汝当證知。云何證知。既
无所说亦无觉知。如是次第入方便门。于一
切法则无住处。若有能知是方便说。是为真
说。
大法炬陀罗尼经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