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 第 1a 页 WYG0092-057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官总义卷二十四 宋 易祓 撰
大行人掌大宾之礼与大客之仪以亲诸侯
昔者成周之时待六服之诸侯则谓之大宾待诸侯
之孤卿则谓之大客协其宾客之礼仪而往来乎诸
侯之邦者行人也此大行人之职所以掌大宾之礼
及大客之仪鲁昭公如晋自郊劳至于赠贿礼无违
者而叔齐乃曰是仪也不可谓礼晋赵简子有及于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WYG0092-0571b.png
周旋揖逊之说而大叔亦曰仪也非礼也此礼与仪
之辨然亦有不可以差殊观者大宗伯所谓九仪之
命则四命受器以下固诸臣之仪五命赐则以上则
诸侯亦未尝不谓之仪也小行人所谓九仪宾客之
礼则朝觐宗遇会同固所以为君之礼存覜省聘问
则诸臣亦未尝不谓之礼也然而大行人之职必于
大宾谓之礼大客谓之仪者特以尊卑言之若夫礼
仪行于交际之閒而诚意孚于礼文之表则先王之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WYG0092-0572a.png
所以亲诸侯者一而已
春朝诸侯而图天下之事秋觐以比邦国之功夏宗以
陈天下之谟冬遇以协诸侯之虑时会以发四方之禁
殷同以施天下之政
此六者即大宗伯所谓宾礼者也大宗伯以宾礼亲
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
曰会殷见曰同固所以详其宾礼之名而大行人所
谓图事比功陈谟协虑发禁施政者又所以详其命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WYG0092-0572b.png
诸侯之实所谓春朝诸侯而图天下之事者若王制
言诸侯之朝而曰考礼正刑是已然事之作于先者
功必成于后又于秋觐而比之所以察其礼刑之成
二者见于春秋之时故因春朝秋觐而行之也所谓
夏宗以陈天下之谟者若舜典言群后之朝而曰敷
奏以言是已然谟之见于外者虑必定于内又于冬
遇而协之所以核其敷奏之实二者见于冬夏之时
故因夏宗冬遇之礼而行之也所谓时会者诸侯不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WYG0092-0572c.png
奉王命而王将有征讨之事于是会诸侯于国门之
外而命以大司马九伐之法自眚之伐之以至杜之
灭之是谓发四方之禁以其时之不常有所以名时
会之礼也所谓殷同者天子于十有二岁或未巡守
于是诸侯众见天子天子亦会之于国门之外而命
以大司马九法之事自正之等之以至安之和之者
是谓施天下之政以其国为甚众所以名殷同之礼
也然而宗遇会同之礼亦或总以朝觐名者曲礼曰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WYG0092-0572d.png
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天子当宁
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郑氏谓夏宗依春此
图事陈谟皆所以责其始又谓冬遇依秋此比功协
虑皆所以考其终故曲礼特言朝觐而经亦多以朝
觐为主至于会同之发禁施政又同朝觐之时而行
其礼故经亦谓之大朝觐此朝觐宗遇会同之名虽
异而先王行礼之意一也
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殷覜以除邦国之慝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WYG0092-0573a.png
或谓大行人之言頫聘即下经遍存遍省遍頫之事
乃天子遣使以抚邦国诸侯者然大宗伯以此二者
为宾礼而此亦有大客之仪则知非天子遣使之文
其义则郑氏所释是已然郑氏又曰时聘使大夫殷
頫使卿頫而使卿礼也聘而使大夫得乎左氏襄公
二十九年郑伯将聘于周而郑上卿有事子展使印
段往伯有曰弱不可昭公三十年郑游吉如晋晋魏
献子使士景伯诘之诘其无贰也游吉以为先王之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WYG0092-0573b.png
制惟嘉好聘享三军之事于是乎使卿且援印段之
事谓印段实往少卿也王吏不讨恤所无也命少卿
以往且不可而况于大夫之衔命霸主犹责诸侯以
大夫行礼而况乎行礼于天子之庭春秋之时天子
犹使宰若公聘诸侯而诸侯乃使大夫聘于天子大
失尊君之义要之诸侯之孤若卿为大客是大国则
以孤行聘頫之礼次国小国则以卿行之也
閒问以谕诸侯之志归脤以交诸侯之福庆贺以赞诸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WYG0092-0573c.png
侯之喜致禬以补诸侯之灾
大宗伯之言宾礼不过朝觐宗遇会同聘頫八者而
已如禬礼之哀围败反见于凶礼脤膰之亲兄弟贺
庆之亲异姓反见于嘉礼盖行人以亲诸侯为主凡
嘉礼凶礼皆亲诸侯之意不以宾礼为拘也若夫閒
岁一问之礼又大宗伯五礼所不载特见于此经抚
邦国诸侯之后其义则郑氏所释者是已以至归脤
贺庆虽本乎大宗伯之宾礼然大宗伯以脤膰贺同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WYG0092-0573d.png
姓异姓而大行人则一概以为诸侯者盖大宗伯言
其定制而大行人言其通制者也若夫致禬以补诸
侯之灾则又通言凶礼之五者大宗伯之凶礼虽有
曰丧曰荒曰禬曰吊曰恤之别而五者皆以哀为文
则事虽异意则同郑氏徒见夫禬礼哀围败吊礼哀
祸灾遂总而言之以致禬为凶礼之吊礼禬礼其实
则五者之礼皆所以补诸侯之灾也大宗伯之言礼
亦可以类推矣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WYG0092-0574a.png
以九仪辨诸侯之命等诸臣之爵以同邦国之礼而待
其宾客
九仪同邦国之礼而诸侯谓之命诸臣谓之爵者何
也大宗伯言王命诸侯则摈小宗伯言赐卿大夫士
爵则摈谓命者以策而命爵则赐之而已此所以为
诸侯诸臣之辨然典命掌诸侯之五仪诸臣五等之
命与此经若不合且上公九命侯伯七命子男五命
凡三等而曰五仪者以公侯伯子男别之所以止谓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WYG0092-0574b.png
之仪此则亦以仪而辨诸侯之命也诸臣之爵孤卿
大夫士凡四等而曰五等之命者以士之中有不命
之士此之所主者爵所以止于四等也爵命不同如
此而曰同邦国之礼者非谓举其倍蓰不同者而同
之也命同于上公则皆以九为节命同于侯伯则皆
以七为节命同于子男则皆以五为节以至爵同于
孤则皆以四为节爵同于卿大夫而有大国次国小
国之异命则亦各视其命之数而为之节以此待其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WYG0092-0574c.png
宾客则大行人之所掌有定籍而其爵命之上下隆
杀各当于礼而举不敢踰其分其同也至矣
上公之礼执桓圭九寸缫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斿
樊缨九就贰车九乘介九人礼九牢其朝位宾主之閒
九十步立当车轵摈者五人庙中将币三享王礼再祼
而酢飨礼九献食礼九举出入五积三问三劳诸侯之
礼执信圭七寸缫藉七寸冕服七章建常七斿樊缨七
就贰车七乘介七人礼七牢朝位宾主之间七十步立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WYG0092-0574d.png
当前疾摈者四人庙中将币三享王礼壹祼而酢飨礼
七献食礼七举出入四积再问再劳诸伯执躬圭其他
皆如诸侯之礼诸子执谷璧五寸缫藉五寸冕服五章
建常五斿樊缨五就贰车五乘介五人礼五牢朝位宾
主之閒五十步立当车衡摈者三人庙中将币三享王
礼壹祼不酢飨礼五献食礼五举出入三积壹问壹劳
诸男执蒲璧其他皆如诸子之礼
此经继九仪而言即所谓辨诸侯之命者周制三公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WYG0092-0575a.png
一命衮谓三公八命加一命而服龙衮则为上公周
公召公之分陜以之其馀则二王之后称公建微子
为上公是也按典命之职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
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此大行人所以辨上
公九命之礼桓圭所执以为瑞者也缫藉所用以藉
玉者也冕服所服所戴以章身者也常者在天子为
日月之大常此止名以常即所建交龙之旂而通称
为常樊与缨皆饰马之物以罽饰之者也贰车后乘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WYG0092-0575b.png
之车也介则相礼者也礼谓饔饩之大礼也凡此其
节皆以九其朝见之位分为宾主其閒相去九十步
而立于车毂之末谓之轵于是王行四十五步以迎
宾宾行四十五步以朝王王于是使大宗伯为上摈
以至承摈末摈凡五人摈而见之朝毕则有庙享之
礼王受其享享必将币皆束帛加璧庭实惟国所有
公再拜送之其享必以三三享之礼既成乃以求神
之祼礼礼之王酌郁齐以祼宾后亚焉是谓再祼再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WYG0092-0575c.png
祼之礼宾有酢礼以象尸酢王与后之义以至飨礼
九献则以饮为主食礼九举则以食为主出入有禾
米刍薪之费故五积问以问其无恙劳以劳其劳苦
故三问三劳已上皆上公之礼诸侯降杀于公则以
七为节其所以异于诸公者执信圭七寸立当前疾
摈者四人王礼壹祼而酢而已其他则与诸伯之执
躬圭者皆杀于上公之礼也诸子降杀于侯伯则以
五为节其所以异于侯伯者执谷璧五寸立当车衡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WYG0092-0575d.png
摈者三人王礼壹祼不酢而已其他则与诸男之执
蒲璧者皆杀于侯伯之礼也此亦典命所谓侯伯七
命子男五命之节 或援先儒之说曰自上公之礼
至其他皆如诸子之礼非朝礼也朝礼服皮弁而此
云冕服朝礼偏驾不入王门如同姓金路以下皆舍
于馆乘墨车龙旂以朝而此云樊缨朝礼天子不下
堂见诸侯而此云宾主之閒有立位之差果朝礼乎
是不然皮弁日视朝而已玉藻曰裨冕以朝注谓公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WYG0092-0576a.png
衮侯伯鷩子男毳乃冕服之制知此命圭五等以至
缫藉冕服之三等皆朝礼也偏驾不入王门王门之
外而已庭燎之诗曰君子至止鸾声将将注谓君子
诸侯将将鸾镳声乃樊缨之制知此则知建常樊缨
以至二车之类凡三等皆朝礼也不下堂而见诸侯
特汉儒之说尔经之齐仆曰朝觐宗遇飨食皆乘金
路其法仪各以其等为车送逆之节注谓迎宾及送
相去远近之数知此则知朝位宾主之閒步立之仪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WYG0092-0576b.png
皆朝礼也上公之礼其位相去九十步侯伯七十步
子男五十步后郑虽不得其说止曰宾下车及王车
出迎所立处若贾氏则直以为在朝乃有此迎宾之
法经既明言朝位则是外朝之位有此迎宾之法朝
礼既讫然后于祖庙行受享之礼故将币三享以至
王礼之祼诸侯之酢又至于饔礼食礼皆庙中之礼
此庙礼与朝礼其别如此岂可强为之说
凡大国之孤执皮帛以继小国之君出入三积不问壹
卷二十四 第 11a 页 WYG0092-0576c.png
劳朝位当车前不交摈庙中无相以酒礼之其他皆视
小国之君
经言执皮帛者大宗伯言孤执皮帛则天子之孤也
典命言凡诸侯之适子未誓则以皮帛继子男又言
公之孤以皮帛㫝小国之君此言大国之孤则为上
公之孤大国之孤执皮帛而上同乎天子之孤者天
子六命之孤而执皮帛束帛而加之以虎皮也上公
四命之孤而执皮帛束帛而加之以豹皮也若夫诸
卷二十四 第 11b 页 WYG0092-0576d.png
侯之适子未誓者以皮帛继子男不纯乎子男也公
之孤执皮帛以继小国之君亦不纯乎小国之君也
所谓继小国之君者孤以君命来聘则其位在子男
之后子男朝礼既毕则继其后而进出入之积问劳
之礼视子男而降杀其朝位当车前则其进而近君
也俞蹙而速其传辞则不使介交于王之摈行聘享
于庙之时亦不用相礼之人王礼之用酒而已此其
所以降杀于子男者若其他如贰车以至飨食之礼
卷二十四 第 12a 页 WYG0092-0577a.png
皆与子男同故曰
昭二十二年叔孙婼曰列国之
卿为小国之君固周制也此所谓
小国之君者也
之为言轻重不同而皆仿其礼则不纯乎小国之
君明矣
凡诸侯之卿其礼各下其君二等以下及其大夫士皆
如之
王制言次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
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WYG0092-0577b.png
大夫下当其下大夫其有中士下士数各居上之三
分与左氏所载臧宣叔之言大略相似皆以次国之
诸臣而降大国一等小国之诸臣而降大国二等也
此言诸侯之卿大夫士其礼各下其君二等以本国
之君卿大夫士而以次降二等尔盖有上公之卿有
侯伯之卿有子男之卿其命数为不同王朝礼之如
介与朝位宾主之步各降二等则公之卿以七侯伯
之卿以五子男之卿以三正与聘义所谓上公七介
卷二十四 第 13a 页 WYG0092-0577c.png
侯伯五介子男三介之说同然大国之孤视小国之
君则子男以五为节凡为礼皆五今上公之孤
子
男五介而其卿乃七介则是大国之孤降于其国之
卿矣此殆有深意存焉孤执皮帛继小国之君则同
小国之君皆以五介而受贽于朝卿不得受贽于朝
但以执羔七介受享于庙而已以下及其大夫士亦
如之亦如卿之礼而杀其数其他如大夫执雁士执
雉则其命数固自不同也如定八年公会晋师于瓦
卷二十四 第 13b 页 WYG0092-0577d.png
范献子执羔赵简子中行文子皆执雁虽春秋之世
不废命数其礼可知矣
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
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嫔物又
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
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
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
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
卷二十四 第 14a 页 WYG0092-0578a.png
邦畿言畿而六服言服内外小大之辨也职方氏言
九服之邦国而行人止言六服者盖自侯服以至要
服即职方氏蛮服以上虽有远近皆十二岁天子巡
守所至故待之以中国之礼惟夷镇二服不见于大
行人之职其言九州之外谓之蕃国则此夷镇二服
实在九州之内盖先王以其荒远非巡守所至故不
列于六服郑氏徒见此二服不列于六服遂一概以
为九州之外曰九州之外夷服镇服蕃服也经止言
卷二十四 第 14b 页 WYG0092-0578b.png
蕃服而郑氏乃加之以夷镇二服非矣又见要服以
上每服各五百里六服凡三千里相距六千里兼王
畿千里遂谓此六服去王城三千五百里相距方七
千里尤不知禹迹之实数也盖禹贡九州之内列为
五服方五千里至州则于九州之内为王畿为夷镇
以上之八服亦方五千里而蕃国一服在九州之外
然则成周言九服与禹贡言五服何以皆言方五百
里曰禹之五服则各计其一面之数周之九服则通
卷二十四 第 15a 页 WYG0092-0578c.png
计其两面之数何谓各计其一面之数禹之甸服千
里而止言五百里一面之数也何谓通计两面之数
周之王畿不言五百里而言千里两面之数也盖禹
贡五服王之甸服千里在内自甸服至荒服各五百
里凡二千五百里两面则为五千里至于职方氏所
载则王畿千里不在九服之内自方五百里之侯服至
方五百里之镇服每服五百里计其一面各二百五
十里九服并王畿一面则为二千五百里两面亦为
卷二十四 第 15b 页 WYG0092-0578d.png
五千里是为九州由此观之周之邦畿即禹贡之甸
服也周之侯服甸服即禹贡之侯服也周之男服采
服即禹贡之绥服也周之卫服蛮服即禹贡之要服
也周之夷服镇服即禹贡之荒服也是禹贡之与周
制其九州之地皆五千里无可疑者不然则职方氏
所载九州之山川泽浸其名不出禹贡九州之域虽
时有损益而皆不改乎禹贡九州之旧孰谓其广地
于禹贡九州之外耶然而夷服镇服不列于六服者
卷二十四 第 16a 页 WYG0092-0579a.png
以其为禹贡之荒服非天子巡守之地然则九州之
内则其待之也实与要服同其礼惟此六服朝毕十
二年王乃巡守则是王巡守之礼止及六服故也若
夫侯服岁一见则每岁而见甸服二岁一见则在二
年四年六年八年十年男服三岁一见则在于三年
六年九年采服四岁一见则在于四年八年卫服五
岁一见则在于五年十年要服六岁一见则在于六
年而夷镇二服亦然若十二年则皆从王巡守郑氏
卷二十四 第 16b 页 WYG0092-0579b.png
谓朝之岁四方趋四时而来或朝春或宗夏或觐秋
或遇冬此其说可信至于贡祀物以至贡货物其名
与大宰之九贡同而其实则非也大宰以九贡致邦
国之用岁贡之常也小行人之春入贡是已大行人
之所谓六贡则因朝而贡者行人有小大而其贡有
同异各分其职而已矣
九州之外谓之蕃国世壹见各以其所贵宝为挚
经言九州之外谓之蕃国而郑氏乃以夷服镇服并
卷二十四 第 17a 页 WYG0092-0579c.png
列于九州之外非经之明文也且弼成五服至于五
千乃舜之十二州禹治水成功别九州涂山之会执
玉帛者万国则亦九州之内五服在周则夷服镇服
以上是已若夫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即周之所谓蕃
服者当时虽不言所贡之远物而其言五长则有职
必有贡故也至周人始详其制天子巡守止于六服
而夷镇二服在九州之内则其朝贡继于要服之后
九州外之蕃国虽列于九服之末然世一见则不责
卷二十四 第 17b 页 WYG0092-0579d.png
以中国之礼各以其所贵宝为挚则不强以中国之
物如武王克殷而西旅贡獒肃慎氏贡其楛矢以其
所贵宝为挚也故明堂位朝诸侯于明堂而四夷皆
在四门之外以成王之嗣位也世一见明矣并列夷
镇二服岂所以待九州之诸侯耶
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岁遍存三岁遍頫五岁遍省
七岁属象胥谕言语协辞命九岁属瞽史谕书名听声
音十有一岁达瑞节同度量成牢礼同数器脩法则十
卷二十四 第 18a 页 WYG0092-0580a.png
有二岁王巡守殷国
抚诸侯而言邦国诸侯者非独厚其君也凡先王所
以建君公后辟上以蕃王室下以辑百姓而已使其
于百姓而不能推其德意于王室而不能守其政刑
虽曰抚之非所以抚之也王制曰天子巡守命典礼
考时定日同律礼乐制度衣服正之山川神祗有不
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
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
卷二十四 第 18b 页 WYG0092-0580b.png
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有功德于民者加
地进律然不徒举是礼而已始焉存之頫之省之终
焉瑞节度量不差其制数器法则不失其守使其一
德以尊天子则其为抚诸侯也大矣存頫省郑氏以
谓王使臣于诸侯之礼所谓閒问是也岁存则问而
存之三岁遍頫则问而视之五岁遍省则巡而察之
七岁属象胥谕言语则通五方之言语协辞命则合
九等之辞命皆象胥之职也九岁属瞽史谕书名则
卷二十四 第 19a 页 WYG0092-0580c.png
达六书之文听声音则察五言之和皆瞽史之职也
至十有一岁然后为之察诸侯之政刑瑞节用于小行
人之官从而达之牢礼主于掌客之官从而成之法则
正于匡人之官从而脩之度量数器一于合方氏之
官从而同之凡此皆所以待王之巡守也至于十有
二岁天子于是行巡守之礼诸侯各朝于方岳之下
天子谓之巡守则巡所守也诸侯谓之述职则述所
职也虽有省耕省敛之政而亦不无流连荒亡之戒
卷二十四 第 19b 页 WYG0092-0580d.png
以至加地进律与夫削地绌爵之类皆以次而举此
乃所谓无非事者若王不巡守则行殷国之礼会诸
侯于国之外亦如巡守之事此皆所以抚邦国诸侯
者也
凡诸侯之王事辨其位正其等协其礼宾而见之
王事谓诸侯朝王之事辨其位谓九十七十五十步
之位正其等谓尊卑之等如冕服旗斿贰车之类协
其礼谓牢礼飨燕积膳之礼宾谓以宾礼见之也
卷二十四 第 20a 页 WYG0092-0581a.png
若有大丧则诏相诸侯之礼
诸侯为天子服斩衰其丧礼皆有法故也
若有四方之大事则受其币听其辞
四方之大事郑氏谓国有兵寇诸侯来告急者礼动
不虚皆有贽币以崇敬也受之以其事入告王也其
说诚当文二年秦伯使乞术聘鲁且言将伐晋襄仲
辞玉客曰不腆币器不足辞也致诸执事以为瑞节
此用币以告用兵之證诸侯相告如此而况告于天
卷二十四 第 20b 页 WYG0092-0581b.png
子者乎然小行人之官乃以此待小客盖小客不交
摈受其币而听其辞宜也此言大事则非小客不交
摈之比郑氏乃引聘礼曰若有言则束帛如享所谓
有言者盖因聘而有所请于王言则天子听之束帛
则天子受之非大行人所得而与若援此以證必如
享礼则缓不及事失先王之意夫兵寇而有请若解
倒悬然岂可以常礼拘大行人受其币而听其辞为
诸侯之告急者设也
卷二十四 第 21a 页 WYG0092-0581c.png
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
聘义云天子制诸侯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是以
诸侯自相聘为文则此经所谓诸侯之邦交者也其
言比年一小聘则合于经之岁相问其言三年一大
聘则异于经之殷相聘盖殷聘者谓久无事则行盛
礼也初无年岁之限如昭九年孟僖子如齐殷聘礼
也服氏以为殷中也盖自襄之二年叔老聘于齐至
此殆二十一年故中行盛礼是知殷为大聘即非所
卷二十四 第 21b 页 WYG0092-0581d.png
谓三年也当以此为正若夫世相朝者盖诸侯即位
讲好结信谋事补缺则有相朝之礼惟继世者行之
成八年公如晋朝嗣君也襄三年公如晋始朝也此
虽以小朝大犹足以见诸侯世相朝之义若王制所
谓五年一朝者虽以诸侯朝天子为文郑氏释之则
曰晋文霸时所制盖得于春秋昭三年传郑子太叔
之说是知晋文五年一朝之制已不知有天子之礼
如叔向所言閒朝以讲礼谓相朝于閒一岁之近则
卷二十四 第 22a 页 WYG0092-0582a.png
后世之继霸者又欲求加于晋文始霸之制当时诸
侯亦甘心以天子之礼事之郑子大叔既以为五岁
一朝左氏之传春秋亦以为诸侯再相朝以修王命
古之制也以此为古制宜其习见霸者之僭礼而不
知大行人所掌邦交之礼诸侯亦恶其害已而皆去
其籍成周典礼至是不复存矣
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
成周以九仪辨诸侯之命等诸臣之爵名位有上下
卷二十四 第 22b 页 WYG0092-0582b.png
之等仪文有隆杀之节小行人皆记之以籍此所以
掌邦国宾客之礼籍盖其籍有在王官者有在诸侯
者周称籍谈曰昔而高祖孙伯黡司晋之典籍以为大
政故曰籍氏诸侯自为籍如此则掌之王官者为可
知小行人使适四方协九仪宾客之礼盖以王官所
掌之籍而合诸侯所记之籍故曰协大行人以此待
大宾大客小行人以此待四方使者职之相承如此
令诸侯春入贡秋献功王亲受之各以其国之籍礼之
卷二十四 第 23a 页 WYG0092-0582c.png
小行人掌礼籍以待四方使者盖以别大行人之亲
诸侯也然自春入贡以下则皆待诸侯之事令云者
以天子之命令之也令诸侯春入贡乃每岁之常贡
即大宰之九贡是已必使春入之者以邦国所贡出
税于民经冬至春乃可贡于王故必因大行人所谓
春朝图事而入之图事于春必献功于秋大行人又
于秋觐而比邦国之功所谓令者如此当是时也诸
侯述职亲执壤奠王者重其事则为之亲受其礼各
卷二十四 第 23b 页 WYG0092-0582d.png
以其国之籍礼之者是又以邦国所记之籍协王官
所记之籍而以待之也
凡诸侯入王则逆劳于畿及郊劳视馆将币为承而摈
凡诸侯入王谓入而朝王逆劳于畿使小行人往小
行人之明文也惟郊劳无所见贾氏谓王使劳宾于
郊者为大行人虽经无明文可以类推觐礼宾至于
郊王使人皮弁用璧劳郑氏以为近郊重其礼也使
人即王人也据贾氏近郊使大行人则远郊亦使大
卷二十四 第 24a 页 WYG0092-0583a.png
行人欤盖大行人劳于郊则小行人劳于畿小行人
至郊劳之时又先为之视馆盖宾国天子馆之前朝
前朝者库门外之朝右九棘之位也及庙中将币三
享则为承摈摈与相一也出接宾曰摈入诏礼曰相
出入异辞也小行人既为承摈矣而肆师又曰大朝
觐佐傧此为大朝觐设若常朝觐则小行人为承摈
而已此所以不同
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则摈小客则受其币而听其辞
卷二十四 第 24b 页 WYG0092-0583b.png
大客谓诸侯之使者也凡时聘殷頫皆于庙中行享
礼摈而见之与诸侯同但旅摈不交摈耳交摈者传
辞于末摈示不敢与天子抗乃诸侯之礼若旅摈王
使人与之言其享礼皆有圭璋受币听辞天子也非
行人也若小客则蕃国使者不可直达于天子故小
行人为之受其币听其辞
使适四方协九仪宾客之礼朝觐宗遇会同君之礼也
存頫省聘问臣之礼也
卷二十四 第 25a 页 WYG0092-0583c.png
宾谓命者五客谓爵者四邦国不一则九仪不可以
不协小行人使适四方先协而同之使知朝觐宗遇
会同为君之礼存頫省聘问为臣之礼习之有素行
之有常一旦以宾客而入见于王朝则名位严而仪
物称典礼举矣
达天下之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
皆以金为之道路用旌节门关用符节都鄙用管节皆
以竹为之
卷二十四 第 25b 页 WYG0092-0583d.png
掌节之守邦节与行人达天下之节盖联事而通治
也然小行人有管节而无玉节角节玺节者何也以
其掌适四方之事非正掌天下之节但因以达六节
而已邦国都鄙之节掌节授之门市国货之通掌节
联之非行人之所达也此所以不言玉节角节玺节
欤惟龙虎人之三节则用之于内外之使臣旌符管
之三节则用之于王国及侯国小行人之所达达此
而已然行人于都鄙用管节而掌节言守都鄙用角
卷二十四 第 26a 页 WYG0092-0584a.png
节盖所守所用之不同故也
成六瑞王用瑱圭公用桓圭侯用信圭伯用躬圭子用
谷璧男用蒲璧
大宗伯于六瑞言执执之以为守者也此六瑞所以
掌邦国小行人无与乎等邦国之事因其使适四方
则成其六瑞而已故不言执而言用所谓用六瑞者
言其为上下之所通用苟王朝用之而邦国异焉则
无以验乎下邦国用之而王朝异焉则无以合乎上
卷二十四 第 26b 页 WYG0092-0584b.png
惟小行人为之掌成于内外是以尊卑有定用名分
正而礼法严故谓之成成与大行人所言成牢礼同
义
合六币圭以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锦琥以绣璜以黼
此六物者以和诸侯之好故
合配也取两两相配之义六币而必配以六器之玉
者玉所以象德也币所以行礼也两两相配皆有义
存焉何以言之圭用于东方者也有始事之义而马
卷二十四 第 27a 页 WYG0092-0584c.png
为天驷为辰次之始亦东方之象故合圭以马璋用
于南方者也有致饰之义而皮用虎豹有自然之饰
亦南方之象故合璋以皮璧用于天者也而天事尚
质帛为纯素之物亦以质为尚故合璧以帛琮用于
地者也而地事尚文锦为华丽之制亦以文为贵故
合琮以锦琥用于西方者也象乎物之成五采备谓
之绣则有物成之象故合琥以绣璜用于北方者也
象乎事之断白与黑谓之黼有致断之义故合璜以
卷二十四 第 27b 页 WYG0092-0584d.png
黼马皮帛锦绣黼则行礼之币圭璋璧琮琥璜则比
德之玉故有是君德享以如是之玉必合以如是之
币使其往来交际皆有一定之礼故曰以和诸侯之
好故大宰之币贡释者曰玉币皮马也则币之为用
广矣此小行人之合六币郑氏乃云二王后尊享用
圭璋而特之其于诸侯亦用璧琮耳子男于诸侯则
享用琥璜未必然也彼见玉人之事曰璧琮九寸诸
侯以享天子言九寸则上公之礼上公是璧琮则圭
卷二十四 第 28a 页 WYG0092-0585a.png
璋是二王后特之者惟有皮马无束帛可加故云特
其诸侯亦用璧琮者又见玉人之事曰瑑琮八寸诸
侯享夫人明享君用璧亦八寸是下享天子一寸如
是明二王后相见不可同于天子用圭璋则用璧琮
可知言是两公自相朝二王后称公是于诸侯还同
二王后可知云子男于诸侯享用琥璜者觐礼子男
已入侯氏用璧琮则子男自相享退用琥璜可知此
郑氏以意推之岂尽合乎成周之制今考小行人之
卷二十四 第 28b 页 WYG0092-0585b.png
职不过曰合六币而已璧琮琥璜则施之于帛锦绣
黼也圭以马璋以皮则皮马不上堂故圭璋言特记
曰圭璋特达德也又曰束帛加璧往德也以至琮之
于锦琥之于绣璜之于黼亦莫不然如必二王之后
用圭璋诸侯相朝用璧琮则典瑞言瑑圭璋璧琮缫
皆二采再就以頫聘则诸侯固得而通用之矣如又
曰子男于诸侯享用琥璜则聘享之礼未有专言琥
璜者惟礼器曰琥璜爵则又非子男所得专用以为
卷二十四 第 29a 页 WYG0092-0585c.png
享者也要之合六币之说即庭实之事诸侯用之以
享天子亦用之以自相享之礼聘以爵命为之隆杀
则不可知以典瑞及玉人无明文不可臆说
若国札丧则令赙补之若国凶荒则令赒委之若国师
役则令槁禬之若国有福事则令庆贺之若国有祸灾
则令哀吊之凡此五物者治其事故
此经继于合六币之后正为此五物者说也方其无
事小行人为之使适乎四方邦国以和诸侯之好故
卷二十四 第 29b 页 WYG0092-0585d.png
及其有祸福之事则令诸侯讲信脩睦而同其忧乐
之情若国札丧则令赙补之谓资之以财即凶礼所
谓丧礼哀死亡者也若国凶荒则令赒委之谓助之
以粟即凶礼之荒礼哀凶札者也若国师役则令槁
禬之谓加之以燕劳即凶礼之恤礼哀寇乱者也若
国有福事则令庆贺之谓申之以赞美即嘉礼之贺
庆亲异姓者也若国有祸灾则令哀吊之谓致之悯
恤即凶礼之吊礼哀祸灾者也是五物者虽祸福忧
卷二十四 第 30a 页 WYG0092-0586a.png
乐不同而皆谓之事故此以邦令行之而以王官治
之
及其万民之利害为一书其礼俗政事教治刑禁之逆
顺为一书其悖逆㬥乱作慝犹犯令者为一书其札丧
凶荒厄贫为一书其康乐和亲安平为一书凡此五物
者每国辨异之以反命于王以周知天下之故
上经以其五物治其事故谓其事皆有故也从其故
而治之则五者之事无不举此特言周知天下之故
卷二十四 第 30b 页 WYG0092-0586b.png
则非若上五物之有事可治也从其本焉者治之而
已盖此经所谓五物者以万民为本故先言万民及
万民之利害为一书则害可革而利可兴是欲以治
天下之大利也其礼俗政事教治刑禁之逆顺为一
书则逆禁而顺可导是欲以成天下之大顺也惟欲
成天下之大顺故悖逆㬥乱作慝犹犯令者为可革
矣以此为书是乃禁其逆而导其顺者也惟欲致天
下之大利故其札丧凶荒厄贫为可恤矣以此为书
卷二十四 第 31a 页 WYG0092-0586c.png
是乃除其害而兴其利者也夫如是则康乐和亲安
平之效可坐而致故终之以康乐和亲安平为一书
此五物者为故虽不同而其本皆在乎民然千里有
不同之风百里有不同之俗而况邦国有封疆之限
则其书乌可混杂而莫辨小行人于是每国辨异之
以反命于王以周知天下之故则王者端本于上而
顺利可周于天下矣
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
卷二十四 第 31b 页 WYG0092-0586d.png
节
九仪即大行人所掌之九仪辨诸侯五等之命则为
大宾等诸臣四等之爵则为大客是九仪之礼非司
仪之所掌也司仪所掌者特九仪宾客摈相之礼而
已郑氏谓出接宾曰摈入赞礼曰相盖成周重宾容
之礼大宗伯以卿为上相小行人以下大夫为承摈
司仪以中士下士为末摈若大朝觐则肆师亦以下
大夫为佐摈且摈何以亦谓之相下经曰每门止一
卷二十四 第 32a 页 WYG0092-0587a.png
相及庙唯上相入是知相即摈也司仪为之诏其仪
容辞令揖让之节盖所以相道宾客者特详于末摈
故司仪皆以礼诏之
将合诸侯则令为坛三成宫旁一门诏王仪南乡见诸
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及其摈之各以其礼
公于上等侯伯于中等子男于下等其将币亦如之其
礼亦如之王燕则诸侯毛
将合诸侯谓时会以发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
卷二十四 第 32b 页 WYG0092-0587b.png
政则为坛于国门之外命诸侯以行其事此坛之所
由作也其制三成为三尺发地一尺总为四尺觐礼
所谓坛深四尺是已壝上为坛坛之上为宫每旁一
门则为四门觐礼所谓宫方三百步四门是已所谓
令为坛者非合诸侯之时而后令为之也天子帅诸
侯拜日于东郊则为坛于国东礼日于南郊则为坛
于国南礼山川丘陵于西郊则为坛于国西礼月四
渎于北郊则为坛于国北退加方明于坛上而祀焉
卷二十四 第 33a 页 WYG0092-0587c.png
亦谓之方明坛方明木也方四尺其玄黄青赤白黑
之六者以象上下四方之位所以教尊尊也诏王仪
南乡见诸侯者谓王行祀方明之礼诸侯上介皆奉
其君之旂置于宫乃诏王升坛南乡而立诸侯皆就
其旂而立诸公东阶之前北面东上诸侯东阶之东
西面北上诸伯西阶之西东面北上诸子门东北面
东上诸男门西北面东上王揖之者定其位也揖之
则以同姓异姓庶姓为主示其情也庶姓无亲者也
卷二十四 第 33b 页 WYG0092-0587d.png
土揖则推手小下之异姓则婚姻之邦也时揖则平
推手以向之同姓则兄弟之邦也天揖则推手小举
之情之所在其等差如此及其摈之者谓三揖既毕
诸侯执玉而前见于王也摈之各以其礼则有上等
中等下等之别觐礼所谓坛十有二寻每寻以八尺
计之则为广九十六尺堂上方二丈四尺以为王立
与祀方明之所每等两厢各丈二尺以为诸侯奠玉
之所共九十六尺矣诸侯各以其等奠玉降拜升成
卷二十四 第 34a 页 WYG0092-0588a.png
拜明臣礼也明臣礼而公侯伯子男以爵言者示其
分也公奠玉于上等降拜于中等侯伯奠玉于中等
降拜于下等子男奠玉于下等降拜于地及升成拜
皆于奠玉之处分之所在其等差如此然朝觐虽有
坛而诸侯将币及玉以酒礼之者在庙惟大会同之
事则皆于坛之三等其将币三享与夫王礼再裸而
酢王礼壹裸而酢王礼壹裸不酢皆言亦如之者谓
公于上等侯伯于中等子男于下等亦如摈之之礼
卷二十四 第 34b 页 WYG0092-0588b.png
此言因大会同而就坛行飨礼者也左氏曰飨终乃
燕则继之以在寝之燕可知矣燕以示慈惠则诸侯
之毛者为主二毛曰老故曰燕毛言毛则亲疏之以
姓言者不必论也尊卑之以爵言者亦不必论也以
毛为尚而已中庸曰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
所以辨贵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序昭穆亲亲也辨
贵贱贵贵也燕毛序齿老老也一举而三善备焉合
诸侯之谓矣十二岁王巡守合诸侯于方岳之下者
卷二十四 第 35a 页 WYG0092-0588c.png
仿此
凡诸公相为宾主国五积三问皆三辞拜受皆旅摈再
劳三辞三揖登拜受拜送主君郊劳交摈三辞车逆拜
辱三揖三辞拜受车送三还再拜致馆亦如之致餐如
致积之礼及将币交摈三辞车逆拜辱宾车进答拜三
揖三让每门止一相及庙唯上相入宾三揖三让登再
拜授币宾拜送币每事如初宾亦如之及出车送三请
三进再拜宾三还三辞告辟致饔饩还圭飨食致赠郊
卷二十四 第 35b 页 WYG0092-0588d.png
送皆如将币之仪宾之拜礼拜饔饩拜飨食宾继主君
皆如主国之礼诸侯诸伯诸子诸男之相为宾也各以
其礼相待也如诸公之仪诸公之臣相为国客则三积
皆三辞拜受及大夫郊劳旅摈三辞拜辱三让登听命
下拜登受宾使者如初之仪及退拜送致馆如初之仪
及将币旅摈三辞拜逆客辟三揖每门止一相及庙唯
君相入三让客登拜客三辟授币下出每事如初之仪
及礼私面私献皆再拜稽首君答拜出及中门之外问
卷二十四 第 36a 页 WYG0092-0589a.png
君客再拜对君拜客辟而对君问大夫客对君劳客客再
拜稽首君答拜客趋辟致饔饩如劳之礼飨食还圭如
将币之仪君馆客客辟介受命遂送客从拜辱于朝明
日客拜礼赐遂行如入之积凡侯伯子男之臣以其国
之爵相为客而相礼其仪亦如之凡四方之宾客礼仪
辞命饩牢赐献以二等从其爵而上下之凡宾客送逆
同礼凡诸侯之交各称其邦而为之币以其币为之礼
诸公相为宾谓世相朝也宾之入境主君命卿以劳
卷二十四 第 36b 页 WYG0092-0589b.png
之曰主国主国五积三问者盖宾所停止则有积所
以备宾之用也閒阔则有问所以致敬于宾也积问
皆三辞者以其礼来于外示不敢当也拜受皆旅摈
者摈而不传旅而陈之示不敢轻也再劳亦主君命
卿劳于远郊者其三辞拜受同于积问皆所以尊而
敬之也然积问受之于庭故不言登再劳必有币下
拜于堂而登受之故曰三揖登拜受所谓拜送则宾
送使者亦拜之重主君之命也然以遣卿再劳为未
卷二十四 第 37a 页 WYG0092-0589c.png
足主君又躬行郊劳之礼则其勤至矣交摈者谓宾
与主君在道皆不为主不陈五摈各陈九介以传辞
也盖近郊有馆宾在内主君至馆大门外主君北面
而陈此九介去门九十步东面宾在大门内于门外
之东亦陈九介西面三辞者以主君郊劳之礼故耳
车逆拜辱者传辞既毕宾乘车出大门迎主君以拜
主君之辱三揖者入门与当曲当碑为三揖三辞者
辞让升堂然后拜而受之也车送者谓主君之去宾
卷二十四 第 37b 页 WYG0092-0589d.png
又出车以送之主君三还辞之然后宾再拜送之也
致馆亦如之者主君郊劳之后宾始至国主国使大
夫授馆而后君亲致于宾其交摈三辞车逆拜辱以
至车送三还再拜亦如郊劳之礼也致飧如致积之
礼者始入境则有积始入馆则有飧飧小礼也故如
致积之礼三辞拜受旅宾而已将币谓宾至馆之后
后日始行朝礼交摈三辞车逆拜辱宾车进答拜者
此并在大门之外宾去门九十步而陈九介主君在
卷二十四 第 38a 页 WYG0092-0590a.png
大门之东陈五摈上摈入受命出请事传辞与承摈
承摈传与末摈末摈传与末介末介传与承介承介
传与上介上介传与宾宾又传与上介上介传与承
介承介传与末介末介传与末摈末摈传与承摈承
摈传与上摈上摈入告君如是者三谓之交摈三辞
车逆拜辱者传辞既毕主君乘车出大门迎宾以拜
宾之辱亦如宾拜郊劳之礼宾车进答拜者进而答
主君之拜也三揖者主君遥揖宾使前北面三让入
卷二十四 第 38b 页 WYG0092-0590b.png
大门也云每门止一相者既入门则东至祖庙诸侯
五庙则五门五相及庙唯上相入即上摈上介须诏
礼故也三揖者亦谓入门揖当曲揖当碑揖也三让
登者谓至阶之时主君让宾宾让主君如是者三则
主君先登也再拜授币者谓主君既登以币享之主
君再拜受之不曰受而曰授者主君于宾授币则再
拜受之也宾拜送币者退向西阶上北面拜送币乃
降也每事如初者谓享及有言也宾亦如之谓以郁
卷二十四 第 39a 页 WYG0092-0590c.png
鬯礼宾也其仪容辞令揖让之节皆如将币之礼及
宾出主君车送三请三进请宾就车也主君一请一
进宾亦一还一辞故曰三还三辞则已避去也故终
之以告避也熟食谓之饔生物谓之饩还圭则主君
还圭于宾飨以饮为主食以食为主致赠谓宾去而
赠以贿也郊送谓主君送宾复至于近郊也此七者
唯飨食速宾而馀皆主君亲往焉故其仪皆如将币
之仪宾之拜礼者谓饔饩飨食皆礼之重者故拜焉
卷二十四 第 39b 页 WYG0092-0590d.png
就朝而拜之也宾继主君皆如主国之礼者郑氏谓
复主人之礼费而不知主国之礼何礼也岂有往来
交际而复其礼费如市道之交者耶盖主君使卿劳
宾于境必为致币故有拜受之礼其致币虽无明文
以觐礼考之宾至于郊王使人皮弁用璧劳此天子
劳宾之礼则知诸侯劳宾亦以币此所谓主国之礼
盖先王制礼有施必有报而施报有轻重之辨惟其
有施有报此宾所以有继主君之礼惟其施报之欲
卷二十四 第 40a 页 WYG0092-0591a.png
称此宾之报不如主君之礼特如主国之礼而已以
至侯伯子男命数不同其仪则一故曰各以其礼相
待也如诸公之仪
凡行人之仪不朝不夕不正其主面亦不背客
此谓行人之与乎传辞赞礼者故曰凡行人之仪日
出为朝朝东也日入为夕夕西也记所谓为朝夕必
因日月是已盖主出自内而位乎北宾至自外而位
乎南而东西在乎宾主之閒今行人之仪不朝以东
卷二十四 第 40b 页 WYG0092-0591b.png
向不夕以西向不正其主面而南向亦不背客而北
向盖居宾主之间得以两向之随寓摈相其势然也
行夫掌邦国传遽之小事美恶而无礼者凡其使也必
以旌节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居于其国则掌行人之
劳辱事焉使则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