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第 1a 页 WYG1101-046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元公集卷六
吴县周沈珂编
祠堂墓田诸记
濂溪先生祠堂记 胡 铨
舂陵太守直閤向公抵书某曰绍兴之初予尝涖兹
土壬子春坐诸司诬铄罢寓丰城僧舍是秋文定胡
公自给事中兔归亦馆焉得朝夕请益一日谓予濂
卷六 第 1b 页 WYG1101-0466b.png
溪先生舂陵人也有遗事乎对以未闻后读河南语
录见程氏渊源自濂溪出乃知先生学极高明因传
通书诚说味于其所不知兹幸复假守视事三日谒
先圣毕语儒官生徒先生天下后世标望诚说具在
后学独不知尊仰是大漏典请建祠讲堂后三元阁
上皆应曰诺夏四月辛卯绘事僝工阖郡乡化翕然
子其记之某谓自顷兴法抢攘刺郡者悉为吏牍埋
没至有难如素王之叹奚暇教化公下车首尊贤崇
卷六 第 2a 页 WYG1101-0467a.png
雅且恳以诚为言此盛德事某敢以固为辞况伯氏
辱知为旧其又奚辞窃闻韩子曰诚者不欺之名程
子曰诚者理之实不诚无物言无实也其说始于易
成于礼考之曲礼鬼神以诚考之檀弓慎终以诚考
之特牲婚礼以诚考之月令工师以诚考之学记教
学以诚考之乐记礼经以诚考之祭统祀享以诚考
之中庸事亲以诚考之大学治天下国家以诚八者
一不诚焉皆欺矣大哉诚乎诚非难也至诚之诚难
卷六 第 2b 页 WYG1101-0467b.png
也夫妇之愚反身可以为诚及其至也虽尧舜之诚
荀卿犹以为伪尧舜岂伪也哉故曰至诚之诚难也
礼至诚有五能尽性也能化也前知如神也无息也
知天地之化育也是皆实理之极不欺于人故能尽
性不欺于物故能化物不欺于神故能如神不欺于
已故能无息不欺于天地故能知天地之化育通书
之作盖期学者至于是焉耳其云性者刚柔善恶中
而已尽性也云动则变变则化者能化也云寂然不
卷六 第 3a 页 WYG1101-0467c.png
动者诚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如神也云君子乾乾于
诚者无息也云乾坤交感化生万物者知天地之化
育也知此五者则知礼之所谓诚矣知礼之所谓诚
则知易之所谓诚矣易礼通书其致一也或曰通书
叙乾损益动云不息于诚叙家人暌复无妄云无妄
则诚是卦皆诚也而汉书又以为易惟乾言诚诚者
天之道也然则通书非乎曰否子独不见夫一六之
说乎天以一生水地以六成之一六合而水可见诚
卷六 第 3b 页 WYG1101-0467d.png
则明明则诚诚明合而道可见古之人盖以诚配一
也言诚而止于天犹知一而不知六也按诚说乾元
诚之源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夫乾四德为诚坤
屯临随无妄革亦四德也不得为诚乎元亨诚之通
大有蛊升鼎非诚之通乎利贞诚之复蒙同人大畜
离咸恒遁大壮明夷家人蹇萃渐兑涣中孚小过既
济非诚之复乎推此则易非止乾为诚也明矣独乾
言诚者端本之道耳故曰乾元诚之源其旨微哉公
卷六 第 4a 页 WYG1101-0468a.png
往岁司风宪湖湘戢吏字民民至今思之以不屈权
势落三十年而所养益刚大今复观象濂溪务实去
伪岂徒角空言而已必其由先生之书以明易以合
乎曲礼之诚以严屏摄合乎檀弓之诚使民送死无
憾合乎特牲之诚使民婚姻以礼合乎月令之诚使
民器不苦窳合乎学记之诚使民风移俗易合乎乐
记之诚使民礼经无伪合乎祭统之诚使民祭思敬
合乎中庸之诚使民养思孝合乎太学之诚使吾政
卷六 第 4b 页 WYG1101-0468b.png
术无颇欺无所不用其诚矣由是而充焉吾知公后
日登坛赞元致君尧舜上则尽性也能化也前知如
神也无息则久也知天地之化育也宜皆吻合通书
之旨视濂溪其无愧焉濂溪讳惇颐姓周氏绍兴二
十九年五月日记
濂溪先生祠堂记 朱 子
道之在天下者未尝亡惟其托于人者或绝或续故
其行于世者有明有晦是皆天命之所为非人智力
卷六 第 5a 页 WYG1101-0468c.png
之所能及也夫天高地下而二气五行纷纭杂揉升
降往来于其间其造化发育品物散殊莫不各有同
然之理而最大者则仁义礼智之性君臣父子昆弟
夫妇朋友之伦是巳是其周流充塞无所亏间夫岂
以古今治乱为存亡者哉然气之运也则有淳漓判
合之不齐人之禀也则有清浊昏明之或异是以道
之所托于人而行于世者惟天所畀乃得与焉决非
巧智果敢之私所能亿度而强探也河图出而八卦
卷六 第 5b 页 WYG1101-0468d.png
画洛书呈而九畴叙孔子于斯文之兴丧亦未尝不
推之于天圣人于此其不我欺也审矣若濂溪先生
者其天之所畀而得乎斯道之传者欤不然何以绝
之久而续之易晦之甚而明之亟也盖自周衰孟轲
氏没而此道之传不属更秦及汉历晋隋唐以至于
我有宋圣祖受命五星聚奎实开文明之运然后气
之漓者淳判者合清明之禀得以全付于人而先生
出焉不繇师传默契道体建图著书根极领要当时
卷六 第 6a 页 WYG1101-0469a.png
见而知之有程氏者遂扩大而推明之使夫天理之
微人伦之著事物之众鬼神之幽莫不洞然毕贯于
一而周公孔子孟氏之传焕然复明于当世有志之
士得以探讨服行而不失其正如出于三代之前者
呜呼盛哉非天所畀其孰能与于此先生姓周氏讳
惇颐字茂叔世家舂陵而老庐山之下因取故里之
号以名其川曰濂溪而筑室于其上今其遗墟在九
江郡治之南十里而其荒莽不治则有年矣淳熙丙
卷六 第 6b 页 WYG1101-0469b.png
申今太守潘侯慈明与其通守吕侯胜巳始复作堂
其处揭以旧名以奉先生之祀而吕侯又以书来属
熹记之熹愚不肖不足以及此独幸尝窃有闻于程
氏之学者因得伏读先生之书而亲见其为人比年
以来屏居无事尝欲一泛九江入庐阜濯缨此水之
上以致高山景行之思而病不能往诚不自意乃今
幸甚获因文字以记姓名于其间也于是窃原先生
之道所以得于天而传诸人者以传其事如此使后
卷六 第 7a 页 WYG1101-0469c.png
之君子有以观考而作兴焉是则庶几乎两侯之志
云尔
永州府学先生祠记 张 栻
零陵守福唐陈公辉下车之明年令信民悦乃思有
以发扬前贤遗范贻诏多士他日偕通判州事曾公
迪诣郡学顾谓诸生曰永虽小郡而前辈钜公名德
往往辱居之如本朝范忠宣公范内翰公邹侍郎公
皆既建祠于学宫矣惟濂溪周先生嘉祐中尝倅此
卷六 第 7b 页 WYG1101-0469d.png
州而独未有以表出之岂所以为重道崇德示教之
意乎于是教授刘安世率诸生造府请就郡学殿宇
之东厢门先生祠前通判武冈方公畴以书走九江
求先生像于先生诸孙得之陈公命零陵宰高祈董
其事而成之绘像俨然栏楯周密既成属栻为记栻
以晚生属辞不获敬诵所闻以广其意先生讳惇颐
字茂叔舂陵人历官凡九迁至通判永州用吕正献
公荐擢广南东路转运使判官改提点刑狱所临力
卷六 第 8a 页 WYG1101-0470a.png
行其志晚以病丐分司筑居庐山下有溪流其傍名
之曰濂故号濂溪先生栻尝闻程公太中倅南安先
生为狱掾太中公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果知道者
因与为友故明道自十五六时闻先生论道遂厌科
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伊川年十二三亦受业焉
惟二程先生倡明道学论仁义忠信之实著天理时
中之妙述帝王治化之源以续孟氏千载不传之道
其所以自得者虽然师友可传而论其发端实自先
卷六 第 8b 页 WYG1101-0470b.png
生岂不懿乎先生著通书及拙赋皆行于世而又尝
俾学者求孔颜所乐何事噫以此示人亦可谓深切
矣后之登斯祠者睹先生之仪容读先生之书赋求
先生之心真积力久希圣希贤必有得颜子之所乐
者矣
道州建先生祠记 张 栻
宋有天下明圣相继承平日久元气胥会至昭陵之
世盛矣宗工钜儒磊落相望于是时濂溪先生实出
卷六 第 9a 页 WYG1101-0470c.png
于舂陵焉先生姓周字茂叔晚筑庐山之下以濂名
其溪故世称为濂溪先生舂陵之人言曰濂溪吾乡
之里名也先生世家其间及寓于他邦而不忘其所
自生故亦以是名溪而世或未之知耳惟先生仕不
大显于时其泽不得究施然世之学者考论师友渊
源以孔孟之遗意复明于千载之下实自先生发其
端由是推之则先生之泽其何有穷哉盖自孔孟没
而其微言仅存于简编更秦火之馀汉世儒者号为
卷六 第 9b 页 WYG1101-0470d.png
穷经学古不过求于训诂章句之间其于文义虽不
无少有所益然大本之不究圣贤之心郁而不章而
又有颛从事于文辞者其去古益以远经生文士自
岐为二途及夫措之当世施于事为则又出于功利
之末智力之所营若无所与于书者于是有异端者
乘间而入横流于中国儒而言道德性命者不入于
老则入于释间有希世杰出之贤攘臂排之而其为
说复未足以尽古儒之指归故不足以抑其澜而或
卷六 第 10a 页 WYG1101-0471a.png
反以激其势嗟乎言学而莫适其序言治而不本于
学言道德性命而流入于虚诞吾儒之学其果如是
乎哉陵夷至此亦云极矣及吾先生起于远方乃超
然有所自得于其心本乎易之太极中庸之诚以极
乎天地万物之变化其教人使之志伊尹之志学颜
子之学推之于治先王之礼乐刑政可举而行如指
诸掌于是河南二程先生兄弟从而得其说推明究
极之广大精微殆无馀蕴学者始知夫孔孟之所以
卷六 第 10b 页 WYG1101-0471b.png
教盖在此而不在乎他学可以至于圣治不可以不
本于学而道德性命初不外乎日用之实其于致知
力行具有条理而诐邪淫遁之说皆无以自隐可谓
盛矣然则先生发端之功顾不大哉舂陵之学旧有
先生祠实绍兴某年向侯子忞所建至于今淳熙五
年赵侯汝谊以其地之狭也下车之始即议更度之
为堂四楹并二程先生之像列于其中规模周密称
其尊事之实既成使来请记栻谓先生之祠凡学皆
卷六 第 11a 页 WYG1101-0471c.png
当有之岂惟舂陵特在舂陵尤所当先者赵侯之举
知急务矣故为之论述如此以告后之人四月戊寅
承紫郎直宝文阁权发遣静江府兼管内营田事赐
紫金鱼袋张栻谨记
道州故居先生祠记 章 颖
一元之气运乎机缄不露之间而自生自色发达萌
动有声者鸣有根者英虽未著形色莫不各具条理
及其匪刻雕而众巧毕陈推其由来不待深智此二
卷六 第 11b 页 WYG1101-0471d.png
程先生之学所以扩充而益自光大者也程氏之门
咸谓程先生兄弟自十五六岁时巳有意圣学夫以
地之相去南北之远至其契合心手相授此殆有以
推移左右于其中不然则夫自汉唐以来数千百年
天之所以用力者犹有几乎二程先生以所得者晓
天下孔孟之教绝而复续沐其涯涘升其堂奥夫岂
无有醇疵然淑诸人者深贻之后也远要亦可谓盛
矣由是言之太极一图不为秘通书四十一章不为
卷六 第 12a 页 WYG1101-0472a.png
约仲尼颜子乐处一语不为不富也先生故居在营
道颖尝至濂溪之滨见其耕馌者无慢容讲学者有
高趣周氏之松楸弗剪焉自郡未新祠宇时士人胡
元鼎巳近其遗址创舍设象惧其弗社以久也则又
谋诸校官与乡之善士象郡文学何士先连山户曹
义太初孟坦中欧阳顾之思益大之言不约而同费
弗强而具七月朔始工再浃日而成太守赵公善言
闻而嘉之为揭其祠夫舂陵之人其于先生朝夕注
卷六 第 12b 页 WYG1101-0472b.png
乎心目之间虽弗祠犹敬也况今奠拜之所弗隘而
脩容有其地故事郡官以春秋祠既列州序俾弟子
员往展谒其先茔因复祠益俾后此者知所景仰以
修乎其身而风乎其邦则先生之所以望于后学者
巳得而学者之于先生岂但斯须之诚而巳哉堂暨
门为屋二十四楹助费者姓名列之石之左
道州宁远县先生祠记 魏了翁
嘉定九年了翁奉使东州为濂溪周先生河南二程
卷六 第 13a 页 WYG1101-0472c.png
先生请所以易其名者诏下如章十有五年了翁召
还道九江谒先生故宅以元公之命书告后二年道
州宁远县令黄大明以书来曰吾闻古之乡先生殁
而祭于社宁远虽蕞尔邑而先生之流风未坠不可
以无祠也子也学先生之道而尊其名丽牲有日将
以识里人奉尝之思子为记之了翁尝闻人道要有
三曰父曰君曰师无父无生无君无以生无师犹无
生也唐虞三代盛时民生于风气之未漓又得尧舜
卷六 第 13b 页 WYG1101-0472d.png
禹汤文武周公为之君师今其法度纪纲犹可槩见
大抵合以井牧联以比闾教以庠序导以师长维以
谏救考以德艺无一壤一民不相联属焉正岁孟月
之吉党里社营之会无一事一时不相警策焉夫然
后教行俗成而君师之分尽迨厉宣幽平巳不能如
成周之旧仁寿鄙夭民自为之为君师者不及知也
矧自是以降乎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当斯时
而民之散已二三百年则虽以孔孟之道而无位亦
卷六 第 14a 页 WYG1101-0473a.png
不能联属而维持之然犹不忍吾之同体伥伥然如
穷人之无所归也乃属其徒类面教之近以淑其国
人子弟远以垂诸天下后世民之久散者固巳不能
遽返而为士者犹有所属则斯文不坠以俟后圣犹
将有望焉而天未欲平治也虽以孔门弟子一再传
而失之况秦汉而后学残文阙师异指殊泮涣滋甚
董仲舒尝请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道庶几统纪可一民知所从而时君不足以行其说
卷六 第 14b 页 WYG1101-0473b.png
迨其后也才知之士各挟其所溺以行于世不务记
览则沦虚无不为权利则衒词采至是而不特民散
士亦散矣不有先生发太极本然之体明二五所乘
之机而示人以日用常行至近至切之理则异端小
道将诬民惑世于无所终极又非二程子张子推而
大之扶持绵延以开中兴诸儒则先生之绝学又将
孑然孤立矣猗欤盛哉然而至近世朱文公张宣公
吕成公诸儒人士又各挟其所以溺于人者溺人而
卷六 第 15a 页 WYG1101-0473c.png
士之散滋甚记问学之末也今又非圣贤之书而虞
初稗官矣虚无道之害也今又非佛老之初而梵呗
土木矣权利谊之蠹也今又非管晏之遗而锥刀毫
末矣辞章技之小也今又非骚选之文而淫哇浅俚
矣此宜忧世之士所以悼道之湮郁而慨然有感于
儒先之教象而祠之尸而祝之也然而民既散矣有
士以属之士既散矣终不可复属耶有书以属之天
命流行亘千古如一日先生能见孔孟之心于千五
卷六 第 15b 页 WYG1101-0473d.png
百年之久先生之书烂如日星家藏而人诵之岂无
见先生之心而兴起者耶先生初见二程使之求孔
颜之所乐他日笔之于书曰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
之所学呜呼得孔颜之所乐则必不以务记览工词
章慕虚寂为能也得伊尹之所志则锥刀毫末之得
失不足以为欣戚也吾党之士盍相与懋明此理尚
庶几士有所属而不至失望焉资政殿大学士前签
书枢密院事魏了翁撰
卷六 第 16a 页 WYG1101-0474a.png
重建先生祠记 龚维蕃
营道之西距城十八里有水曰濂溪发源于大江源
汇为龙湫东流二十里至楼田其乡曰营乐其保曰
濂溪广横数百亩溪行其中虽大旱不竭周氏家其
上即濂溪先生之故居也考其谱牒世居青州远祖
讳崇昌唐永泰中为廉白二州太守因卜居道之宁
远县大阳村其裔孙讳虞宾有子十二人中子讳从
远始徙于此再传至谏议讳辅成登祥符八年进士
卷六 第 16b 页 WYG1101-0474b.png
第终贺州桂岭令没葬于故居之侧半里许累赠谏
议大夫谏议生二子长曰砺次则先生先生少孤舅
氏龙图郑公向笃爱之始冠奏以初秩既长从宦四
方嘉祐八年先生自虔移倅永有书与其族叔及诸
兄云周兴来知安乐喜无尽来春归乡即遂拜侍寻
移文营道县云有田若干旧以私具为先莹守者资
族子勿预营道给凭文付周兴其后先生归展墓题
名于含辉洞云周惇颐区有邻陈赓蒋瓘欧阳丽治
卷六 第 17a 页 WYG1101-0474c.png
平四年二月十六日同游道州含辉洞刻石于洞口
是岁神宗登极覃恩迁驾部员外郎加赠父谏议大
夫以手劄付兄子仲章令备酒果香茶诣坟前告闻
先生晚岁寓九江爱庐阜之胜筑室于溪上命名曰
濂溪示不忘本之意其留故居者付仲章及其从弟
意先生既没仲章贫甚元丰三年及七年再拆其产
鬻于意之子伯顺而故宅基尚存伯顺死无后其女
以其地适何伯瑜生侪侪登第为邕州教官而卒至
卷六 第 17b 页 WYG1101-0474d.png
淳熙已亥周与何欲拆其产闻于郡守赵汝谊阅营
道所承永州公牍乃治平印文按验皆合用先生治
命以田俾守茔者藏其籍于学宫其故宅基尚属何
氏何氏之孙揖于淳熙十一年以其地归于意之曾
孙兴嗣书于劵云兴嗣系谏议宗族禀性纯慈有志
力教子以绍祖风其宅地与本人住宅相接今愿尽
将所承外祖周伯顺元承祖谏议住宅祖地从东至
西长五丈就卖与兴嗣将来起造祠堂承外氏一𣲖
卷六 第 18a 页 WYG1101-0475a.png
先魂庶几亡者于里塾有所依托不绝春秋之奉前
此未有先生祠绍兴已卯五月太守向子忞始奉祀
于州学之稽古阁编修胡公铨记之淳熙已未郡博
士邹敷迁于敷教堂壬戌太守赵汝谊以其偪仄更
创堂四楹并二程先生像南轩张公为记庚子郡士
胡元鼎与其乡人何士先义太初孟坦中欧阳硕之
创舍设像教授章颖为记故居有祠昉乎此距遗址
十馀丈中隔小溪卑陋湫隘岁久不复迁至嘉定癸
卷六 第 18b 页 WYG1101-0475b.png
酉郡守方信儒访求濂溪之裔得兴嗣之子钥以为
学宾丁丑之秋维蕃被命入境延见郡士扣濂溪所
向皆言今祠非故基其后访于钥尽阅累世契劵亲
至其地质于乡邻族党始得其实溪流清泚地势平
衍冈垄丘阜拱揖环合其左曰龙山右曰豸岭山川
之秀实钟于是乃鸠工度材一新栋宇命营道尉蔡
则董其役经始于是岁十二月落成于明年之三月
中为祠宇设先生像其前为堂四楹不侈不陋二斋
卷六 第 19a 页 WYG1101-0475c.png
旁翼两庑对峙外为台门高与堂称左右二塾虚明
敞洁以延学子又其外为都门缭以垣墙庖㸑湢浴
罔不毕具环以松竹门外筑道属于山之趾于是规
制始备而邦人严事之意益虔自先生以故居溪名
冠九江之寓宇黄太史赋诗谓其用平生所安乐媲
水而成名东坡继有作来者承其误莫究所从至南
轩张公晦庵朱公尝略辩證尚书章公来典教质以
大富桥记以为此邦自有濂溪然亦弗深考今得其
卷六 第 19b 页 WYG1101-0475d.png
谱牒契劵始究源委当何氏以地归兴嗣预有建祠
之语迄今乃有成则废兴显晦殆若有数而非偶然
者先生之学实嗣洙泗之统传之伊洛浸以大显载
在方册人知诵习凡辙迹所至今皆有祠而父母之
邦先茔所在乃因陋就简于烝尝不称是乌可以巳
故因其落成述其颠末用登载于乐石文皆从旧不
敢增损以没其实庶以传信俾览者得详焉
濂溪故居祠堂记 欧阳玄
卷六 第 20a 页 WYG1101-0476a.png
舂陵郡之西距城可十里有乡曰营乐里曰濂溪周
子故居在焉左有山曰龙山其形蜿蜒如龙右有岭
曰豸岭岩石㟏岈其状若豸中为平田有水逶迤田
间澄彻见底即濂水也其居旧制有堂三间门庑称
是堂塑周子之父谏议大夫像居其中周子像居其
右侧司封郎中寿徽猷阁待制焘之像以次侍坐周
子之二子也在宋之代春秋二仲以次丁日守令诣
祭圣元崇右濂洛之学追封周子为道国公祀事视
卷六 第 20b 页 WYG1101-0476b.png
昔加丰而故居湫隘岁久浸弊祭毕饮福守令以下
杂列门庑延祐七年邑人熊伟调营道主簿尝预祭
列进里儒唐道举而勉之曰周子故居沦没弗称祠
祀弗严君生其里可坐视乎今以缮脩之责相属君
其勿辞道举对曰故居方数岁有司辄一脩之因陋
就简饰故为新补罅为完而巳吾欲异于是可乎主
簿嘉其好义即白之郡侯以公檄奖励之道举聚财
庀工伐石陶瓦除其旁地斥大旧基崇台三间立为
卷六 第 21a 页 WYG1101-0476c.png
专祠以祀周子列先贤碑刻于其侧后为重屋上下
皆施双梁如厅事上设谏议像正坐旁设司封徽猷
像坐东西相向下为与祭官止息之所未及落成而
道举即世后三年应诏复作东西序凡十间以毕先
志未几属邑有警兵事方殷作辍者十馀年至正六
年府判吴浚实来访应诏竟成之应诏感激于是缭
以周垣䘬以坚甓丹垩彰施新扁昭揭规制完美百
倍于前为屋大小内外以楹计者百四十有奇然后
卷六 第 21b 页 WYG1101-0476d.png
每岁祀事笾豆有序班次有位陟降有仪彻俎而宴
旅酬有所仆从列为咸有芘藾乃介士子浚仪赵君
嗣隆奉事状来请玄记之惟昔商容商之贤人也周
武王伐商有天下过其闾而式之史书于册召伯布
政南国听民讼甘棠之下南国之人为诗以相成曰
蔽芾甘棠召伯所茇勿剪勿伐夫商容一代之贤其
所居为时君之所敬礼召伯一日之居其所止为邦
人之所爱护犹且如是子周子上接孔孟之绪下开
卷六 第 22a 页 WYG1101-0477a.png
程朱之学有功斯世昭被万世其故居脩营是固王
政之所当先侯度之所当举然赞府熊君谋于其始
通守吴侯济于厥终唐氏父子实克继绍是究是图
垂三十年乃底成绩其可无记载乎大德丁未戊申
间玄从先君子冀国公典教是邦岁祠屡造故居盖
尝目击而能言者乃记以授嗣隆俾归勒之石以劝
方来云至正八年岁在戊子九月已酉记
道州濂溪田记 章 颖
卷六 第 22b 页 WYG1101-0477b.png
郡既为周先生建祠堂南轩张实文记之太守直阁
赵公他日曰濂溪有先茔在独无樵牧之捍乎未几
有民周与何田讼者二十年矣与甲则乙诉与乙则
甲诉谓不得直公令有司以案牍来累日吏抱持文
书几不胜至则公一揽视抚几曰得之矣盖旧牍乃
有濂溪倅永州时公牒云有田若干旧以私具得为
先茔守者资族子当勿预苟墙垣固松楸勿剪守者
世获弗易也其后守者氓周兴物故婿又代徙他处
卷六 第 23a 页 WYG1101-0477c.png
田周与何更有之周则先生之族何乃先生所自出
甥得有舅家田自有法以永州公檄从事则周氏子
固不得有况甥可乎辩视文书则有营道所给凭文
付周兴者用治平新铜符按旧左验皆合即取田之
非永州文所云者以与何馀即从其初颖因休暇考
漫斋公其谓若前示所判数百言皆出前后数公意
表即檄营道丞周必端往濂溪以田界近营者田籍
与营道旧文同藏学宫岁以租仓升斗代输省赋守
卷六 第 23b 页 WYG1101-0477d.png
茔者李得田耕终年不闻吏呼守视宜廑且令先生
江州后裔亦闻之先生学造太极先其为先冢计宜
远历百馀年始遇一贤太守遇亦难矣哉淳熙六年
七月望日南郡章颖记
濂溪小学记 赵栉夫
出道州城西二十里曰濂溪保元公故居在焉未至
十里许两峰插地门立甚伟扶舆两峰间平陆疏林
云巘如画一水横陈乃濂溪也溪南为先谏议墓左
卷六 第 24a 页 WYG1101-0478a.png
龙山右豸岭祭田在其下元公遗劵犹存故居有元
公祠今奉谏议以元公侑环溪数百家皆周氏子孙
率学农圃郡守杨侯叹曰此非郑公乡乎山川如此
何其子孙以郑公庄也乃命立小学俾知营道县钱
君寅翁经理之祠右有功德院盖周氏所为奉浮屠
者于元公家不类宜改院为小学聚周之子孙教焉
议巳克合乃易像设而俎豆之去其异言异教而诗
书之为斋二炉亭一水竹扶疏几席静洁足以助发
卷六 第 24b 页 WYG1101-0478b.png
性灵洗凡涤陋择端悫士为之师亡几何巳有颖然
悟者侯又益喜辍公田若干亩别储以廪之予使粤
之明年辟钱君为属侯寓书曰吾州濂溪书院既成
上洒奎画以赐参预虔公辱戴笔焉敢以小学记为
请幸子勿辞谢不获窃惟舂陵以道名州而元公于
是乎生天所命也今义理之学皆识宗祖而诗礼之
教不逮子孙非长民者之责乎古者上自国都下至
闾巷莫不有学凡公卿大夫之子与民之俊秀者皆
卷六 第 25a 页 WYG1101-0478c.png
入学所以发其良知良能而复性焉耳故八岁入小
学教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十
五入大学教以穷理正心脩已治人之道肆成人有
德小子有造以此具也记曰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
难成今之时则过矣然性非自外来也泉养于蒙木
进于渐循循焉毋欲速也勉勉焉毋自画也待其时
至气化心开目明然后精以四书博以六籍易通之
诚神几太极图之阴阳动静皆可拾级而进俗学稊
卷六 第 25b 页 WYG1101-0478d.png
稗也异学蟊螣也惟毋以是先锢其心教可入矣此
侯所致意于周之子孙者而子孙之所当自勉也昔
余景瞻守剑黄子耕守台皆能扶植先儒之裔然龟
山故庐巳不能保上蔡之孙至为人所陵夷抑又微
矣元公先畴幸无恙繇士而农去本未远贤守令又
从而振德之锄荒垦良苕颖秀茁安知正考父之后
无达人乎政惠有限教思无穷侯视二公功相近而
德则远矣是宜书侯名允恭长沙人尝为国子博士
卷六 第 26a 页 WYG1101-0479a.png
治状有闻擢持广东宪节盖元公补处云
濂溪大富桥记 前 人
道州营道县西出郭二十里有村曰濂溪楼田保元
公故居实在焉未至故居二百馀步有水萦纡隐隐
如青罗带者濂溪也溪之上有小石梁横跨乎青罗
带者大富桥也旧传元公年十三时钓游之所其然
岂其然耶余牧舂陵春秋行释菜礼每诣故居儿童
登斯桥者毋以钓游藉口盍有得于言外之意云咸
卷六 第 26b 页 WYG1101-0479b.png
淳丙寅七月
濂溪周氏世业田记 周子恭
濂溪先生祠有祭而无田其嗣孙袭翰林五经博士
有爵而无禄永州府知府唐公瑶同知鲁公承恩暨
通判子恭为之谋得僧寺废田百四十有八亩请于
提学副使应公槚没入濂溪祠供祭祀且为博士常
禄之需名曰世业田而属记于予予惟濂溪之学以
造化为宗以无欲为要在南昌时得暴疾几殆视其
卷六 第 27a 页 WYG1101-0479c.png
家止一敝箧钱不满百尝以迁擢入京师不可为资
则鬻其产以行过浔阳爱庐山之胜筑居于溪之上
名之曰濂溪遂以归骨焉是岂惟能忘物尚忘其身
岂惟忘其身尚忘其家学而至于忘其身与家又何
有于身后之祭不祭与其子孙之禄不禄哉而区区
为之谋若此者特以崇德象贤之义报德报功之私
无所于寄则藉是以见志可耳乃若效法先生之学
以求内有诸巳则固自有其处不在乎此也
卷六 第 27b 页 WYG1101-0479d.png
附录
江州学濂溪祠记 林 栗
始予读河南程氏兄弟语录闻茂叔先生道学之懿
其后阅苏端明黄太史所作濂溪诗而想见其为人
及来九江前武学博士朱熹元晦自建宁之崇安以
书至曰濂溪先生二程之师也身没而道显岁久而
名尊今营道零陵南安邵阳皆已俎豆泮宫江独未
举顾非典欤予闻之矍然适会先生之曾孙直卿来
卷六 第 28a 页 WYG1101-0480a.png
访敬请其象与其遗文并通书拙赋而读之曰此之
谓立言者也可无传乎亟錾诸板而绘事于学宫使
此邦之人知所矜式既成将揭其号乃按其文字考
其所谓濂者其音切义训与廉节之廉异矣廉之训
曰清也俭也有俭敛之义又如堂之有廉箭之有廉
截然介辨之义也濂廉同其音似廉而不类又有里
参翻者含鉴翻者其训曰薄也又曰大水中绝小水
出也予异焉曰是安取此问其人曰先生之子求诗
卷六 第 28b 页 WYG1101-0480b.png
鲁直避其从父之讳改焉呜呼有是哉儒者之学本
于文字义训而谨于正名毫釐之差千里之谬不可
忽也东坡云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因抛彭泽米
偶似西山夫遂即世所知以为溪之呼应同柳州柳
聊使愚溪愚则固巳不足于廉矣又将转而为濂则
由俭以趋薄由清以绝物殆为陈仲子之操乎地以
人重人以名高因讳避之讹以成声画之舛遂使先
生之德与是溪之名俱蒙薄绝之累将非后死者咎
卷六 第 29a 页 WYG1101-0480c.png
与予是以正之夫山川风气民之所禀而生也故家
遗俗民之所薰而习也先生之道传于二程其所成
就夥矣而庐山之下濂溪之上未有闻焉或由此也
夫自今而后吾知九江之士清而不隘俭而不陋辩
而不争严而不厉有检敛之美而不流于薄绝既以
独善其身又思以兼善天下见中庸之门户入诚明
之阃奥其必自是始矣先生名惇实避英有庙之名
改颐其官阀行治流风遗书则予蒲左丞所为墓志
卷六 第 29b 页 WYG1101-0480d.png
洎诸儒先纪述详矣左无所赘其辞乾道二年二月
二十六日营承议郎权发遣江州军州事兼管劝农
田事长乐林栗记
南康军新立先生祠记 张 栻
淳熙五年秋诏新安朱侯熹起家为南康守越明年
三月至官慨然思所以仰称明天子德音者首以兴
教善俗为务乃立濂溪周先生祠于学宫以河南二
程先生配贻其书友人张栻曰濂溪先生尝领是邦
卷六 第 30a 页 WYG1101-0481a.png
祠像之立视他州尤不可以缓子盍为我记其意栻
既不克辞则以平日与侯共讲者述之以复焉自秦
汉以来言治者泪于五伯功利之习求道者沦于异
端空虚之说而于先王发政施行之术圣人天理人
伦之教莫克推寻而讲明之故言治者若无预于学
而求道者反不涉于事孔孟之书仅传而学者莫得
其门而入生民不克睹乎三代之盛可胜叹哉惟先
生崛起于千载之后独得微旨于残编断简之中推
卷六 第 30b 页 WYG1101-0481b.png
本太极以及乎阴阳五行之流布人物之所以生化
于是知人之为至灵而性之为至善万理有其宗万
事循其则举而措之则可见先王之所以为治者皆
非私智之所出孔孟之意于以复明至于二程先生
则又推而极之凡圣人之所教人与学者之所以用
工本末始终精析该备于是五伯功利之习无以乱
其正异端空虚之说无以申其诬求道者有其序而
言治者有所本其有功于前圣而流泽于后世顾不
卷六 第 31a 页 WYG1101-0481c.png
大矣哉春秋奉尝编于学校礼则宜之而况此邦尝
为先生所领之地祠像久焉未设诚缺典也今朱侯
下车未遑他议而首及乎此可谓得为政之本矣诗
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朱侯之所以望于来者岂不
在于斯乎虽然栻犹有说焉盖自近岁以来先生之
书遍天下士知尊敬讲习者寖多而其间未免或失
其旨妄意高远不由其序游谈相夸不践其实反以
病夫真若是者适为吾道之罪人耳夫惟淳笃慨恻
卷六 第 31b 页 WYG1101-0481d.png
近思躬履不忽于卑下而审察乎细微是则为不负
先生之训其于孔孟之门墙庶几乎可以循序而进
也此又岂非朱侯所望于来者之意乎
韶州州学濂溪先生祠记 朱 子
秦汉以来道不明于天下而士不知所以为学言天
者遗人而无用语人者不及天而无本专下学者不
知上达而滞于形器必上达者不务下学而溺于空
虚优于治已者或不足以及人而随世以就功名者
卷六 第 32a 页 WYG1101-0482a.png
又未必自其本而推之也夫如是是以天理不明而
人欲炽道学不传而异端起人挟其私智以驰骛于
一世者不至于老死则不止而终亦莫悟其非也宋
兴九疑之下舂陵之墟有濂溪先生者作然后天理
明而道学之传复续盖有以阐夫太极阴阳五行之
奥而天下之为中正仁义者得以知其所自来言圣
学之有要而下学者知胜私复礼之可以驯致于上
达明天下之有本而言治者知诚心端身之可以举
卷六 第 32b 页 WYG1101-0482b.png
而措之于天下其所以上接洙泗千岁之统下启河
洛百世之传者脉络分明而规模宏远矣是以人欲
自是有所制而不得肆异端自是有所避而不得骋
盖自孟氏既没历选诸儒授受之次以论其兴复开
创汛扫平一之功信未有高焉者也先生熙宁中尝
为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而治于韶洗冤泽物其
兆足以行矣而以病去乾道庚寅知州事周侯舜元
仰止遗烈慨然永怀始作祠堂于州学讲堂之东序
卷六 第 33a 页 WYG1101-0482c.png
而以河南二程先生配焉后十有三年教授廖君德
明至视故祠颇巳摧剥而香火之奉亦惰弗供乃谋
增广而作新之明年即其故处为屋三楹像设俨然
列坐有序月日朔望率诸生拜谒岁春秋释奠之明
日则以三献之礼礼焉而犹以为未也则又日取三
先生之书以授诸生曰熟读精思而力行之则其进
而登此堂也不异乎亲炙之矣又明年以书来告曰
韶故名郡士多愿悫鲜浮华可与进于善者盖有张
卷六 第 33b 页 WYG1101-0482d.png
文献余襄公之遗风焉然前贤既远而未有先生君
子之教以启迪于其后虽有名世大贤来官兹地亦
未闻有能抠衣请业而得其学之传者此周侯之所
为惓惓焉者而德明所以奉承于后而不敢怠也今
既讫事而德明亦将终更以去矣夫子幸而记之一
言庶几乎有以卒成周侯之志是亦德明之愿而诸
生之幸也廖君尝以学讲于熹者因不复辞而辄为
论著先生倡明道学之功以视韶人使因是而知所
卷六 第 34a 页 WYG1101-0483a.png
以用力之方又记其作兴本末如此使来者有考焉
淳熙十年癸卯岁五月丁卯新安朱熹记
邵州州学濂溪先生祠记 朱 子
邵阳太守东阳潘侯焘以书来曰郡学故有濂溪先
生周公之祠盖治平四年先生以零陵通守来摄卲
事而迁其学且属其友孔公延之记而刻焉其后迁
易不常乾道八年乃迁故处而始奉先生之祀于其
间既又以故府张公九成之学为出于先生也则亦
卷六 第 34b 页 WYG1101-0483b.png
祠以侑焉于今盖有年矣焘之始至首稽祀典窃独
惟念先生之学实得孔孟不传之绪以授河南二程
先生而道以大明然自再传之后则或仅得其彷佛
或遂失其本真而不可以若是其班矣乃更辟堂东
一室特祀先生以致区区尊严道统之意今岁中春
释奠于先圣先师遂命分献而祝以告焉以吾子之
尝讲于其学也敢谒一词以记之使来者有考而无
疑也熹发函三复为之喟然而叹曰甚矣道之难明
卷六 第 35a 页 WYG1101-0483c.png
而易晦也自尧舜以至于孔孟上下二千馀年之间
盖亦屡明而屡晦自孟氏以至于周程则其晦者千
五百年而其明者不能以百岁也程氏既没诵说满
门而传之不能无失其不流而为老子释氏者几希
矣然世亦莫之悟也今潘侯如此乃独深察而致谨
焉道之明也傥庶几乎虽然先生之精立图以示先
生之蕴因图以发而其所谓无极而太极云者又一
图之纲领所以明夫道之未始有物而实为万物之
卷六 第 35b 页 WYG1101-0483d.png
根柢也夫岂以为太极之上复有所谓无极者哉近
世读书不足以识此而或妄议之既以为先生病史
氏之传先生者乃增其语曰自无极而为太极则又
无所依据而重以病夫先生故熹尝欲援故相苏公
请刊国史草头木脚之比以正其失而恨其力有所
不逮也乃今于潘侯之举而重有感焉是以既叙其
事而并附此说以俟后之君子抑潘侯学识之长既
足以及此矣则又安知其不遂有以成吾之志也耶
卷六 第 36a 页 WYG1101-0484a.png
绍熙癸丑冬十月庚申后学朱熹记
南安军司理厅先生祠堂记陈宗礼
濂溪先生周元公祠堂无处不有发挥道统之传而
为之纪述者简编既富矣惟南安秋官厅实先生涖
官之所有甘棠遗爱存焉河南二程夫子遵父之命
执经问道于斯得舞雩咏归之趣至今犹可想见于
是焉为之祠尤非他处汎泛遥敬之比先是设像于
官廨之门外也巳不足以揭虔岁久廨圮祠亦荒凉
卷六 第 36b 页 WYG1101-0484b.png
咸淳三年赵君孟适来守是邦因地怀人钦崇惟谨
乃先革旧廨而新之奉先生像于廨之左昔之颓垣
败屋转而大楹杰栋过者起敬善类忻跃乃走千里
请为文以记之窃惟官有冗暇事有精觕世变岐而
二之然有道君子不以此加轩轾也理官以明刑为
职自谓较出入比轻重于法律而性命道德之学为
无预焉间有置心冲漠游意太虚实以察辞稽貌则
鄙之曰是俗尘也是吏职也吾何屑于是惟濂溪先
卷六 第 37a 页 WYG1101-0484c.png
生以光风霁月之标来任典狱防民之事既不土苴
厥职暇则与其徒讲求天地万物混而辟一而万之
理以脉络乎圣贤千载之传岂不体用并该本末具
举也乎远稽正范固未易一一推然庭前之草生意
我同水中之莲净植我似既无一物非我则居官之
际岂肯以人命轻用国法又岂肯上下其手以奉上
官喜怒居是官也礼是祠也必尽心焉以广天地好
生之大德则往哲之风可绍而贤太守所以兴起坠
卷六 第 37b 页 WYG1101-0484d.png
典不为无益矣授笔而书何故不肃初鸠工于四月
辛未告成于七月庚戌为费十万钱
广东宪司先生祠记 蔡 抗
昔先师朱文公作濂溪周夫子祠堂记曰高极乎无
极太极之妙而不离乎日用之间幽探乎阴阳五行
造化之赜而不离乎仁义礼智刚柔善恶之际大哉
言乎所以阐夫子精微之旨揭万世义理之准也盖
夫子之学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上下与天地同流此
卷六 第 38a 页 WYG1101-0485a.png
岂浅近者所能窥而其见之行事则谨刑一节尤为
深切著明夫明刑以弼五教制政以教祗德自古圣
人轻重毫发必致其谨是固阳舒阴惨仁柔义刚以
辅教化之不及而好生之心流行不息同胞同体视
之如伤于以全人性之天则于无极太极之本体亦
岂有间哉夫子辩分宁不决之狱争南安非辜之囚
所至务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至于详刑广东则仁流
益远矣天以春生万物止之以秋圣人法天以政养
卷六 第 38b 页 WYG1101-0485b.png
万民肃之以刑此夫子之秋肃夫子之春生也深溪
万仞民死于石为之减砚而著令黄苑张空民死于
瘴为之缓辔而徐行乡人候吏惟恐奔走马蹄旗脚
之或后而黠胥恶少则凛凛然如快刀健斧之将加
仁之充广形著如是夫淳熙间绣使陆公世良因民
之德公也祠于丹荔堂之侧有年矣近宪司杨君大
异改祠于相江书院今周侯弭节是邦思甘棠之遗
首访旧祠吏以废告侯恻然曰相江之祠学者之通
卷六 第 39a 页 WYG1101-0485c.png
敬也而所主者教司存之祠官守之常敬也而所主
者刑刑教虽一而祠有不同夫岂可废哉亟命汛扫
旧宇而谒至焉又虑规模湫隘不足以揭虔妥灵遂
辟地于官治之西偏以庶几羹墙之思且贻书俾抗
记之抗学于朱子者也酌泉知脉元公于抗有罔极
之恩谊弗敢辞窃谓元公之祠遍天下而司存一祠
侯独以为不可废者何哉广南十四州生民之命所
系也为部使者旦而瞻是祠退阅未决之狱必思夫
卷六 第 39b 页 WYG1101-0485d.png
子之以刚得中以动而明敢不敬朝夕而瞻是祠退
决非辜之囚必思夫子之中正明达烛及微暧敢不
敬朔望瞻是祠退而心行乎一路之间必思夫子不
惮出入之勤虽荒崖绝岛而念虑不可不到也敢不
敬祠在是则敬在是敬在是则十四州之民命在是
也祠可不复其旧欤此侯之心也呜呼侯之心非特
善一家之学将以开群心有体有用有微有显之学
也非特为曲江之地将以为天下立心立命之地也
卷六 第 40a 页 WYG1101-0486a.png
前乎百八十年之既往侯既有以续元公之道后乎
千百世之方来必又有以续侯之心相与引之于无
穷仁不可胜用矣侯名梅叟元公族孙也学行为世
推重近岁以御史经筵召不至改外台所学所志未
易量云
重脩濂溪先生墓记 廖 纪
濂溪周先生墓在九江郡南十里许其境最幽胜先
生世为湖广营道人任南康郡守时爱庐山风景不
卷六 第 40b 页 WYG1101-0486b.png
殊梓里筑书院于山之麓时与二程先生讲道其间
熙宁四年迁封仙居县太君氏郑母夫人窆于清泉
社莲花之岑越明年先生卒附于夫人之左夷考先
生应五星聚奎之运崛起于宋天禧间毅然继孔孟
之绪倡道学之功泄造化之机发圣贤之秘历吏治
之事具载宋嘉定有封前人有录朱晦庵有记胡五
峰有序潘南丰有志赵清献公辈有题辞见诸名世
大儒手笔居多后学不敢复僭赘也呜呼溯先生之
卷六 第 41a 页 WYG1101-0486c.png
墓肇自熙宁六年逮今五百四十馀年此墓委于榛
莽谒者多叹息弘治二年九江前守慈溪童公集石
修治耸然可瞻仰正德辛未今守蔚州李公重为缭
垣增饬庙宇规制虽秩然而墓之礧磈尚罅马鬣尚
缺埏𡑞尚有凸凹潴潦刍豢又或灌溉而蹂躏寖弊
若此乌足妥先生神灵哉正德壬申春户部主事靖
州宋君来司国计谒文庙之明日往拜先生墓下因
览山川寻故考实谓瞻仰有像展礼有庙脩荐有厨
卷六 第 41b 页 WYG1101-0486d.png
环卫有垣供祀有田守祀有十三代孙纶者墓犹若
此揆先生神灵或未妥也由是宋君慨然任起废之
责捐公廪陶甓数万佣工经营越两月毕行释菜礼
告成于是罅者塞缺者完凸凹者夷灌溉蹂躏者泻
而禁种种完固山川改观足成庙貌而允妥先生神
灵矣君有谓士有田第未赡厥子孙复劵置墓前田
二十亩以赡守祀夫宋君是心也怀贤向道即晦庵
朱先生每历郡县辄访先生祠墓汲汲表章而尊崇
卷六 第 42a 页 WYG1101-0487a.png
之使天下知圣贤道在天地自不少一日忘者欤呜
呼濂溪先生道在万世崇比阙里亦不为过但世之
宦游者举因陋就简习常安故如宋君之注意崇重
者能几何人继自今始凡读濂溪先生书仰其人当
思踵其迹诵其言当思践其行穷则身体先生所谓
学颜子之学达则力行先生所谓志伊尹之志相与
勉之何患圣贤之道不明不行也哉谨书此以告来
学云
卷六 第 42b 页 WYG1101-0487b.png
表崇道学大儒墓祀疏 邵 宝
江西等处提刑按察司提督学校副使邵宝奏臣切
照九江府德化县南莲花峰下有宋儒周惇颐墓其
东北数里有濂溪书院亦为惇颐建臣始视学至九
江考检志传特诣吊谒见得墓虽仅葺而书院久荒
重兴慨叹比者知府刘玑高友玑等因分巡佥事王
启等区画委属时加修理墓与书院渐次就完又奉
巡视都御史林俊行布政使林泮等众议于湖广道
卷六 第 43a 页 WYG1101-0487c.png
州取其裔孙周纶前来守奉三四年间臣屡至吊谒
起敬生慕大非旧比盖圣明崇儒重道化被中外而
监司守令奉行惟谨臣窃庆之谨按周惇颐生于有
宋上契列圣下启群儒语其时贞而复元论其地大
而将化开人之功万世永赖无庸赘述乃若九江之
地生寓精神没藏体魄实与故里相类顾百年以来
墓与书院久废初复而祀不在典诚为未称惟昔范
文正公生于苏而葬于洛二处皆有祠祀崇名相也
卷六 第 43b 页 WYG1101-0487d.png
岳武穆王生于相而葬于杭二处皆有祠祀崇名将
也我国朝于忠贞勋德礼数加隆至于如此识治君
子皆以为当况道学大儒如惇颐者哉惇颐之后称
大儒者曰朱熹贯于婺源产于建阳祠祭之典二处
兼举臣愚窃谓惇颐之于九江如婺如建当比其一
今墓与书院既各理如故如蒙圣明重念周氏之学
为世宗师表章旷坠实系观望乞敕礼部查捡朱熹
婺源建阳事例就令书院赐以春秋二祭定式拟祝
卷六 第 44a 页 WYG1101-0488a.png
行令有司以时行事仍于邻近无碍田内拨给数十
亩以为裔孙守墓之赡非特为一方斯文之观实天
下万世之幸也臣承乏教事钦承奏敕谕以崇正学
为要惟兹祀事实其一端虽惧烦渎不敢不请臣无
任战慄之至奉圣旨是
崇先贤以励风教文移 王 启
江西等处提刑按察司分巡湖西道佥事王启呈照
得本职于弘治十五年分巡至九江府据本府呈宋
卷六 第 44b 页 WYG1101-0488b.png
儒濂溪周元公世家道州因过浔阳爱其山水之胜
遂筑书堂于庐山之阜今在德化县五里许山麓有
溪发源于莲花峰下北会于湓浦洁清绀寒先生濯
缨而乐之因揭故里之名寓以濂溪之号溪上有池
种莲花而爱之作爱莲说揭于书堂先生胸次洒落
如光风霁月每与河南二程讲道其间庭草交翠而
发吾与点也之气象抽关启钥默契道体卒孟氏不
传之正学绝而复续至今仰赖然则作太极图通书
卷六 第 45a 页 WYG1101-0488c.png
手授二程亦常于此地至于其没又葬于栗树岭下
仅去五里许先生之母与其二夫人皆葬其内则先
生之魂魄固安于是矣虽极崇奉如孔庙阙里亦不
为过夷考载典自宋郡守潘慈明重修书院文公先
生为之记及文公守南康先生之子孙自九江府奉
爱莲说墨本于文公则知当时曾有子孙至国朝监
察御史徐杰项璁按察司副使焦宏两次修举今皆
圯坏其子孙亦无一人为守祀事及考其宋道州旧
卷六 第 45b 页 WYG1101-0488d.png
立书院乃援九江赐额为请今九江反见零落俱无
以奉先贤而光世道欲行修理书堂并濯缨爱莲光
霁交翠四亭以致景行之私欲买田数顷或量拨白
鹿租谷数百斛请先生子孙一人守祀未敢擅便等
因备呈钦差巡抚江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某奉
批据呈崇儒重道至意布按掌印会提学议处停当
差人赍文湖广布政司转查真𣲖子孙劝谕前来同
心区处必在优济缴随准湖广布政使司咨据永州
卷六 第 46a 页 WYG1101-0489a.png
府道州营乐乡四都里老何添成等呈依会勘得周
元公十二代宗子周贤男周纶长孙仕爵仕禄的系
真𣲖起送前来遂将德化县德化乡一图民田三十
一亩三分陆地六亩一分发给养赡守祀
重脩祠堂增置祭田记 傅 楫
明正德辛未春予游九江之匡庐山父老辈欣欣然
指顾曰腋庐而峰者为莲花峰颐峰而岭者为栗树
岭宾庐距峰之巅而肖主厥墓者营道周濂溪先生
卷六 第 46b 页 WYG1101-0489b.png
也窆左母夫人郑仙居县君者从遗命也去墓不三
十步有祠志铭颠末于祠之下者先生友行潘君兴
嗣也去祠七里有濂溪不他名而仍营道濂溪者先
生不忘故里心也溪上筑室榜以濂溪草堂者先生
来二程讲道处也草堂撰记寿石者南康太守仲晦
先生也厥土坂德化县清泉社隶九江府相远仅十
里许数百年来兵燹继至朝代交谢有墓无祠有祠
无祀有祀无子孙奉守之我国朝相传一博士公仅
卷六 第 47a 页 WYG1101-0489c.png
奉守营道祠祀者弘治庚戌浙东童公潮始置祭田
越戊午陈公哲增置之高公友玑亦然癸亥都宪莆
田林公俊始柬营道博士公求分𣲖为奉守主又明
年提学副使锡山邵公宝奏准例朱仲晦两下祀事
自兹祠有祀有而奉守者兼有之也祠如式祀额羊
一豕一春秋行也奉守者为先生十三代孙纶其人
也逮今又十年岁有常祀祠宇不葺神将何栖奉守
有人祀田浸废额办胡自间有二三君子雅重怀之
卷六 第 47b 页 WYG1101-0489d.png
或艰于岁时之不登或阻于去就之靡常或缓于志
力之不勇悲夫正德庚午春新安汪公渊来同知府
事明年春王公惠以朝觐北上兴举罔克就公一日
喟然叹曰我辈学者赖先生指南明道德由礼义牧
郡土位大夫此事不为更为何事遽振衣而起相视
墓所计工审力附山求材硺石树墓大书濂溪先生
四字刻于上深近寸许复增置祭田如后数丘亩于
碑之阴殷勤斡旋其间不减家事呜呼汪公之心其
卷六 第 48a 页 WYG1101-0490a.png
林邵诸公之盛心乎纶徵记于予予不揣固陋特述
父老公论以实之俾后之君子苟克奋起是心者有
所考焉
卷六 第 48b 页 WYG1101-0490b.png
周元公集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