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唐-智严第十二¶

第十二¶ 第 935a 页
第十二¶ 第 944c 页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卷


大唐至相寺沙门释智严译

* 第十二

《海慧菩萨所说经》(显说八条行)

 解菩萨犯戒而能成就六波罗蜜。
 解般若波罗蜜深义,挍量声闻轻重。
 解初发菩提心宝忍辱,邪魔不退菩提。
 解身、口、意三业成就六波罗蜜。
 解成就观行六波罗蜜念门。
 解八种功德与烦恼和杂喻。
 解四种善行门。
 解菩萨行门有十二种魔障钩。

尔时,有一天子白文殊师利童子言:「文殊师
利!颇有初修行菩萨心怀悭吝而能成就檀
波罗蜜不?」

文殊师利言:「有是行人。」

天子白言:
「以何义故而有是人?」

文殊师利言:「若修行菩
第十二¶ 第 945a 页 T17-0945.png
萨成熟众生,不舍菩提故;以不舍故,则是悭
吝;以施成熟众生心故,则能成就檀波罗蜜。」

复次,天子白文殊师利言:「颇有修行菩萨若
当犯戒而得成就尸罗波罗蜜不?」

文殊师利
言:「有是行人。」

天子白言:「以何义故而有是人?」

文殊师利言:「修行菩萨摄护成熟诸众生故,
若不具戒,而得成就尸罗波罗蜜。」

复次,天子白文殊师利言:「颇有修行菩萨舍
于忍辱而得成就羼提波罗蜜不?」

文殊师利
答言:「有是行人。」

天子白言:「以何义故而有是
人?」

文殊师利言:「若修行菩萨舍外道行,专习
无上菩提法忍而得成就羼提波罗蜜。」

复次,天子白文殊师利言:「颇有修行菩萨贡
高、我慢而得成就精进波罗蜜不?」

文殊师利
言:「有是行人。」

天子白言:「以何义故而有是人?」

文殊师利言:「若修行菩萨不乐辟支、阿罗汉
果故,然为显扬萨婆若智故,乐于大乘而无
怠心,积集善念无上菩提而得成就毗梨耶
波罗蜜。」

复次,天子白文殊师利言:「颇有修行菩萨以
散乱心而得成就禅波罗蜜不?」

文殊师利言:
「有是行人。」

天子白言:「以何义故而有是人?」


殊师利言:「若修行菩萨乃至睡眠不乐辟支、
阿罗汉果,专求无上菩提而得成就禅波罗
蜜。」

复次,天子白文殊师利言:「颇有修行菩萨愚
痴无智而得成就般若波罗蜜不?」

文殊师利
言:「有是行人。」

天子白言:「以何义故而有是人?」

文殊师利言:「若修行菩萨智慧狭劣、见于世
第十二¶ 第 945b 页 T17-0945.png
俗厌魅咒诅、起尸扰动、惊乱他心,而菩萨无
有方便救护之智,然为菩提心故摄念佛地,
而得成就般若波罗蜜。」

尔时,如来叹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文
殊师利!诚如所说,汝能分别初修行菩萨
应作、不作修习行业,真实不虚。所以者何?汝
今听我略说般若波罗蜜圆满解脱。文殊师
利!譬如有人一日之中忍受饥饿,不尝毒食。
修行菩萨亦复如是,宁守悭吝、无持戒心、瞋
恚、怠慢、不摄念心,不乐声闻、缘觉道行。若心
爱乐修六波罗蜜行则不应尔。何以故?是中
菩萨应当有厄。」

天子言:「世尊!修行菩萨不应
怖畏烦恼。」

佛言:「修行菩萨实怖烦恼,恐入声
闻地位。天子!于意云何?譬如有人志存身命,
忽被加害,宁当截首?宁截身耶?」

天子言:「世尊!
若欲存命,宁割身肉,不截其头。何以故?若存
其首,尚得修集功德善踪,以善踪故生于天
上;若截其首,善踪俱灭。」

佛告天子言:「修行菩
萨亦复如是,宁舍威仪、戒行,不退菩提;宁与
烦恼相应,不入声闻,断烦恼门。」

天子言:「世尊!
修行菩萨如是修行行业,世间稀有,甚为难
信;声闻、缘觉精进行业,乃如修行菩萨犯戒。」

佛言:「诚如所说。譬如贫人家常饭食,若转轮
王暂少尝之如服毒药。若声闻除灭烦恼、坚
固精进,类于修行菩萨戒行,亦复如是。

「复次,
譬如有人勤求生业庄饰一身,其人不堪富
饶一国,况馀世间?声闻亦尔,除己烦恼心故,
虽行精进,不堪饶益阎浮众生,况馀世间?

「复
次,譬如大富商主多诸眷属、亲侍、部从,勤心
第十二¶ 第 945c 页 T17-0945.png
好施而能饶益无量众生。天子当知:修行菩
萨亦复如是,修习慈悲,悲心精进,是以饶益
一切众生,胜义谛、世俗谛广施众生快乐。」

尔时,长老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若声闻修
道證无为果,修行菩萨乃在有为,以何义故
修行菩萨能过无为證果之人?」

佛言:「迦叶当
知,为汝说喻,智者以喻而速闻解。譬如于
四大海满中成酥,而有人取一牛毛分为百
分,以一分毛端取其一滴酥。迦叶!于意云何?
彼一分毛端一滴酥量,多彼四大海中酥不?」

迦叶言:「不也。世尊!」

佛言:「迦叶!于意云何?此二
处酥,何者最上、最尊、最多、最贵?」

迦叶言:「若以
一毛端酥类大海酥,过亿百千,是酥实为最
上、最尊、最多、最贵,其一滴酥不可为比。」

佛言:
「迦叶!譬如百分毛端所取得酥,若声闻于无
为智慧类于佛智,亦复如是。修行菩萨修习
有为功德、无为行愿,普入佛智。迦叶当知:譬
如蚊蚁之属,唯能取得一粒食味。若复有人
三月广种田苗,迦叶!于意云何?何者数多?」


叶言:「三月所种,若至秋收,其数无量,饶益众
生。其一粒食未能利己,况利众生?」

佛言:「迦叶
当知:譬如蚊蚁执一粒食,声闻亦尔。若三
月广种,收获甚多。修行菩萨于六波罗蜜并
四摄事功德亦复如是,若成熟已,安立利益
无量众生,胜义谛、世俗谛普施快乐,乃得成
就无上涅槃。」

佛告迦叶:「譬如有琉璃珠百千
驮乘般入城邑,复有一颗无价宝珠置于大
海舟船之内,若无障碍到阎浮提,是珠普富
阎浮众生,饶益贫苦。迦叶!于意云何?彼百千
第十二¶ 第 946a 页 T17-0946.png
驮琉璃珠所有价直,颇能过此一宝珠不?」


叶言:「不也。世尊!」

佛言:「彼诸琉璃珠无所直故,
声闻修入无为解脱亦复如是。迦叶当知:譬
如无价宝珠犹在海船,若无障碍得到阎浮,
则能普富一切众生。若修行菩萨三宝种性
相续无断而能发起无上菩提,喻得宝珠利
益无量。」

尔时,佛告海慧菩萨言:「云何初发菩
提心宝而能忍辱不退菩提?云何菩提心宝
而有障碍?海慧当知:若修行菩萨已发菩提
心故,逢恶知识——或魔波旬、或魔眷属、或事邪
魔、或住魔行——被其娆恼劫夺善心,修行菩萨
心有疑惑。是等邪魔来恼菩萨,菩萨尔时心
无退散,复不离隔无上菩提、亦不断绝众生
解脱,以大悲故精进修集,亦不断绝三宝种
性,亦不断绝一切佛行,亦不断绝如来三十
二相、八十种好,次第修行,显集功德资粮、显
现清净诸佛刹土,护持善法修习学故,乃舍
身命成熟众生,不乐染著世间快乐。若修行
菩萨为众生故,大悲忍辱其心坚固,被他轻
贱、骂辱不可言说,苦楚打棒皆能忍受,众生
重担而能荷负,不潜、不缩,精勤不退,其心勇
猛至于彼岸亦不疲倦,修持精进,起方便心,
专心坚固。他若恼者,自不恼他;有人打骂,自
不瞋他。大乘义故,世间殊别,是心正念筹量
善路:『为众生故顺三界行,我今勤求逆行;三
界众生违顺我故,我应与其相应和合;是等
众生瞋心勇猛,我求忍辱心怀随顺;世间众
生递相诳惑,我今唯念智慧圆满。』若有十方
众生来集,各持兵器——刀、剑、枪、槊——随我而行,各
第十二¶ 第 946b 页 T17-0946.png
怀是心:『此修行菩萨若行、若立、若坐、若卧,若
发菩提心时、若发施心、若发持戒心、若发忍
辱心、若发精进心、若发禅定心、若发智慧心、
若发习学经典心、若发修持功德心,修行菩
萨念此心时,我等则当斩断其首,细截身分
大如枣叶。』是等众生专怀忿怒,志在杀人。尔
时,修行菩萨专心自念:『我今于他无嫌怨心,
我以忍辱而无雠恶。以何义故?我今是身从
无始三界已来无边数量转易生死,无不经
历经于地狱、饿鬼、畜生,受苦无量;或生人中,
五欲贪故而无暂舍、或闻非法随顺他心。以
是因缘抂失身命,被解支节百段分张,如是
苦时彼此总无所益。今既截我身分、断我命
根,若能尽未来劫不休,我常不舍无上菩提。
以何义故?我今所受割截支体苦楚难忍,
比于地狱苦过此百倍,愿我入于地狱不舍
菩提,以大慈悲度众生故。何以故?如来所说:
少分心量能成大事。今世间众生恶友甚多、
善友甚少,当知不应恶友为侣。所以者何?我
与众生而无怨恶,不生恨心。他有与人,我有
与他;他唯与人瞋、嫉,我唯慈、忍与他。我今应
现不杀忍力、不生瞋力,若能舍身命则速得
菩提无碍。于身五欲贪爱所染,命断悉已,自
除瞋心;若起,当舍觉除。』

「若能入是法门,当知
如是修行菩萨则能忍受一切众生恼乱,不
共众生断绝,常能忍辱三种苦恼。何者为三?
所谓:一者、身恼忍,二者、口恼忍,三者、意恼忍。

「复次,何者恼乱身忍?若被割身而能忍受,唯
心世法观念众生被割身者。若修行菩萨智
第十二¶ 第 946c 页 T17-0946.png
慧方便,正割体时观念六波罗蜜,如是观心
舍身命财。施身命故、不吝身故,则能成就檀
波罗蜜行。若当被害,悲心普遍,虽有楚痛,心
无散乱,则能成就持戒波罗蜜行。若被割身
分之时,愿度此人忍受无报,则能成就忍辱
波罗蜜行。若以坚固精进不舍菩提心故,不
厌世间,修诸功德,则能成就精进波罗蜜行。
若割身分之时,应当摄念:『是身犹如草木、瓦
石、影壁、如幻,无常、无我,须臾坏灭。』如是观已,
则能成就智慧波罗蜜行。海慧当知:若修行
菩萨如是善巧方便,则能圆满六波罗蜜行
不退菩提,则是菩萨成就身忍辱行。

「复次,何者是修行菩萨口恼忍辱?若修行菩
萨被骂不可言说,一切斗诤、瞋忿、嫌贱、打棒、
邪直不可所言,闻他恶口不起瞋怨,皆能忍
受,则是菩萨成就口忍辱行。

「复次,云何修行菩萨恼乱意忍?若修行菩萨
善巧方便智慧相应,被人毁呰、骂辱、瞋责不
可言说。菩萨闻已,意能忍辱,则是修行菩萨
成就意忍辱行。

「复次,海慧!如何修行菩萨善巧方便智慧圆
满而能成就六波罗蜜观行念门?若修行菩
萨闻他被骂,难闻、难忍,恶口瞋责不可言说,
菩萨应当观念是人:『今骂我之人,应是过去
悭吝、嫉妒、不遇良缘、不授习学、不曾供养三
宝,今者骂我,我今应当除其烦恼、瞋恚、怒心。
我今可舍怨恶嫉心,无所贪惜,求善知识,修
学善路,亲侍善人,禁慎口过。』则能成就檀波
罗蜜。
第十二¶ 第 947a 页 T17-0947.png

「复次,修行菩萨应作是念:『是人犯戒,不识罪
咎;我已受戒,不应瞋动。』一心念佛,观受罪报,
则能成就持戒波罗蜜。

「复次,修行菩萨应作是念:『是人习性多瞋恶
故,是以骂我。我今无怨,慈心相向。』则能成就
忍辱波罗蜜。

「复次,修行菩萨应作是念:『是人不具善行,是
以骂我。我今自当策励身心,一心正念,不忘
菩提。此等恶人利益我故,结大因缘,未调伏
者当令调伏、未念善者令其念善、未息恶者
令其息恶。』如是心念则能成就禅波罗蜜。

「复次,修行菩萨应作是念:『是人自在无智,执
见有相、我相、众生相、贪受财相,是以骂我。我
今如法自念,是中有谁?骂者是谁?与、受俱无。』
既无自、他,则能除灭一切法相邪行,无怨能
忍,则得成就般若波罗蜜。」

佛告海慧菩萨:「若修行菩萨具智慧故,闻他
恶口、骂詈、毁辱、不堪闻说,菩萨乃能安忍受
故,行愿圆满,成就波罗蜜定,不离大乘,则能
成就口恼忍辱。」

尔时,海慧菩萨言:「何者是修行菩萨被恼意
忍?」

「一切魔障令其菩萨远离菩提、劝生退心;
一切外道贪利养故修习邪行,令其菩萨远
离菩提。菩萨已悟正行,心无散乱,不离菩提,
纵为化现佛身,其心无所退动。复有大力邪
魔诃责菩萨令生邪念,语菩萨言:『汝非有力
能集大乘,终不成佛,速弃重担,舍此精进,菩
提难得、如来圣德亦复难求。世间无量难忍
苦恼,已入涅槃者现受快乐,汝大丈夫宜亦
第十二¶ 第 947b 页 T17-0947.png
速入涅槃。』

「海慧当知:修行菩萨正被劝退菩
提之时,菩萨不遂他心、不舍正念。菩萨作是
念言:『我定当坐菩提树下,定当摧伏邪魔军
众,定当成等正觉转大法轮,于三千大千世
界敷演佛法。我已劝请一切众生令成正觉,
普愿于我受净法施。若一切诸佛、他心贤圣
知我诚心菩提行愿,我今以此菩提心故,于
身忍辱,不敢诳惑诸佛、贤圣及一切众生,乃
至自身。』如是修行菩萨摄心忍受,不退大乘、
不断菩提心宝。

「海慧当知:如是发起菩提心
宝,既能发起忍辱波罗蜜,复能不退精进波
罗蜜,圆满二行则是菩萨忍辱意恼。」

尔时,海慧菩萨白佛言:「世尊!何者是世间相
续功德与烦恼和杂而能成熟?我等众生以
何义故名为相续世间功德与烦恼和杂?」


言:「有八种世间相续功德与烦恼和杂。何者
为八?所谓:一者、修行菩萨功德资粮无厌;二
者、乐受世间生死;三者、愿值诸佛、如来;四者、
愿成就众生无惓;五者、守护佛法,修行、习学;
六者、勤心摄授众生善行;七者、深乐佛法,不
舍菩提;八者、系著波罗蜜行而无舍心。海慧
当知:世间相续功德和杂烦恼修行如是,而
此修行菩萨恶见、烦恼无所染著。」

尔时,海慧菩萨白佛言:「是诸功德云何烦恼
和杂?」

佛言:「当知所立三界皆因烦恼成就,其
修行菩萨以善巧方便功德力故愿住世间
救度众生,恒在三界摄受烦恼。菩萨不为自
身,动乱深故,以是义故,功德和杂烦恼。」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是无量菩萨行
第十二¶ 第 947c 页 T17-0947.png
愿,依佛、如来不可思议智慧方便,甚希难有。
世尊!又见初修行菩萨——如来智故——随诸众生
修行无量种种行业,甚难甚难,不可闻说。若
修行菩萨如是难行难忍、不惊不惧,其事更
难。」

时舍利弗说是语已,佛告舍利弗言:「舍利
弗!于意云何?如师子儿,闻父哮吼有惊怖
耶?」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

佛言:「舍利弗当知:
修行菩萨若闻菩提师子吼声不惊不惧,若
闻众生种种异类无量行业亦不惊不动。舍
利弗!如微小火不惧一切草木丛林,亦不作
是念:『我无力烧世间草木。』修行菩萨亦复如
是,以少慧火救诸众生,不惧一切烦恼,亦不
作念:『我不堪任除灭众生世间烦恼。』何以故?
若明识一切众生烦恼,而此烦恼则助慧炬。」

佛告舍利弗:「譬如世间一切草木、枝叶、根、茎
各相谓言:『却后七日,一切草木宜共火战,各
取为胜。』尔时,此诸草木积聚柴草高如须弥,
有告火言:『柴草积集高若须弥,汝火何不集
力?必被柴草所胜。』火云:『我不集众。何以故?
草木是我朋友。若草木多,我则有力;若草木
少,我当则灭。』舍利弗!修行菩萨亦复如是,以
众生无量烦恼故而能炽然智慧火炬,修行
菩萨渐渐力强。若明识烦恼义已,然持烦恼
为智慧炬;若修行菩萨不乐烦恼而有舍弃,
便堕声闻、缘觉之地。舍利弗当知:若修行菩
萨正念观察一切烦恼,修行菩萨渐则力强。
闻是语已不惊不动,当知菩萨善巧方便智
慧成就。

「复次,修行菩萨有四种相应善行。何者为四?
第十二¶ 第 948a 页 T17-0948.png
所谓:一者、精进修习六波罗蜜;二者、以大悲
心成熟众生;三者、坚持功德成就圆满;四者、
无量劫时守护三界亦无疲倦,积集一切功
德资粮。若修行菩萨能成如是四种功德,则
为决定菩萨行业。」

尔时,佛告海慧菩萨言:「善男子!汝识邪魔波
旬央俱赊钩不?」

海慧菩萨言:「世尊!我识知是
邪魔障钩。」

佛言:「汝今愿闻邪魔障钩解脱义
不?」

海慧菩萨言:「愿乐欲闻。」

佛言:「若有菩萨
闻是义已,则得解脱邪魔障钩,而能摧伏一
切魔军,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海
慧菩萨白佛言:「我等今者以佛威神欲说十
二种邪魔央俱赊钩初修行菩萨道故。何者
十二?所谓:一者、若修行菩萨修檀波罗蜜,所
爱之物而生吝心、不爱之物方能舍施。若有
亲识,意乐施与;若非亲识,心无舍施。施者、受
者俱生分别,世尊!此是修行菩萨第一障——布
施魔钩。

「复次,世尊!若修行菩萨善行精进,坚持戒行,
威仪具足,少分所犯则见闻其罪,身心清净,
平等习戒。若见精进比丘及婆罗门而生供
养,共其习学;若见犯戒则生瞋心,嫌恨恶贱。
所修行业自赞毁他,世尊!此是修行菩萨第
二障——持戒魔钩。

「复次,世尊!若修行菩萨身忍、口忍,意心不忍,
返生瞋恚。若见倚世豪族,则为显扬其德为
其忍受;若见卑下庶类,则生瞋恨而无忍心。
虽暂忍定,心怀高慢,瞋恚无舍。世尊!此是修
行菩萨第三障——忍辱魔钩。
第十二¶ 第 948b 页 T17-0948.png

「复次,世尊!若修行菩萨勤心习学而化众生
令入声闻、缘觉乘中,不教大乘;而赞声闻、辟
支佛地;专习俗谛,舍弃胜义谛法门;掩覆大
乘,专修世俗名利;幢幡、音乐、花香供养尊容
以求声誉,不览大乘、不求佛法。世尊!此是修
行菩萨第四障——精进魔钩。

「复次,世尊!若修行菩萨起四禅定、三摩钵低,
宴坐寂然,成就禅定,而被毁呰成熟众生处、
毁呰说佛法处、毁呰众生同居处、毁呰善行
有为功德处,不动无为法,少分修习,不求禅
定。返见欲界及无色界,乐无色天,以钝心故
愿寿长远。若生无想天上,百千般佛成等正
觉,是人无由值遇诸佛、不闻佛法、不值僧徒,
不能成就众生、亦不值受如来妙法、不值积
集功德资粮,而无智慧,愚痴、怠慢。若无想天
寿生毕已,下生之处少智尪弱。世尊!此是
修行菩萨第五障——禅定魔钩。

「复次,世尊!若修行菩萨智慧弥广,别识习性,
知因缘起,所有不立、不行、不住,而乃毁呰有
为功德,遂失善巧方便智慧。若布施、持戒、忍
辱、精进、禅定俱不修习,唯赞般若波罗蜜,自
言:『般若最胜。』于五波罗蜜心生分别,以四摄
事、不摄众生,心常无相无为将为最妙,是人
未熟智故却堕邪路。世尊!此是修行菩萨第
六障——般若魔钩。

「复次,世尊!若修行菩萨修阿兰若行,乐住寂
静,独处山林,无所乐著。迥无储积,不居道俗,
少用功智,不动安然,亦不习学深义、亦不成
熟众生、亦不听闻佛法、亦不挍量趣路,若
第十二¶ 第 948c 页 T17-0948.png
有讲深义处亦不往就听闻、亦不求问深教、
亦不寻善知识。以其乐住阿兰若,志存烦恼
不动,若不开剥烦恼种子,乃至八圣道路。是
修行菩萨虽在独住,不利他己。世尊!此是
修行菩萨第七障——阿兰若魔钩。

「复次,世尊!若修行菩萨说法深邃、美言悦豫、
威德摄众,若有众生堪与授法不为授说、
若见钝根愚痴不堪教授则为显示佛法。世
尊!此是修行菩萨第八障——归依法海魔钩。

「复次,世尊!若修行菩萨习学世间外道疏论,
舍弃大乘深义,赞扬外道所说。若见有人明
闲外论,乐说听闻,称美为德。是时会中有诸
天众,心乐听闻大乘法故来赴道场,既闻
所说外道疏论,心生懊恼而还本宫,发如是
言:『此善男子今已灭法。如来善教,如是修行
菩萨于法栋梁,何故翻教世间外论?乐戏论
故,弃舍大乘。何以故?诸佛、如来为甚深法故
成等正觉,不因世俗外道戏论成就菩提。』世
尊!是等修行菩萨学说外道种种言论,而乃
覆藏如来佛法,如是之人于佛法化成等正
觉专行断灭。世尊!此是修行菩萨第九障——覆
盖甚深佛法赞扬外道戏论魔钩。

「复次,世尊!若修行菩萨逐恶伴侣为善知识,
共结朋友,而是恶友专令菩萨弃舍众生不
令成熟、亦复不令扶护佛法,教住空寂少功
力处,数为教授声闻法行,若有大乘相应深
义不为宣传。若修行菩萨习大乘故住寂静
处欲进菩提,恶友为障,令其菩萨攀缘世间,
而谓之言:『修行菩萨合攀缘世间俗法。』若应
第十二¶ 第 949a 页 T17-0949.png
教习世法,他则令住寂静,为现令悟入于他
位,不为显示菩萨决定无上行门。世尊!何者
是菩萨决定无上行门?有其十种。何者为十?
所谓:一者、依住信根,受善知识教故;二者、精
求妙法如救头然;三者、于善法教乐住正念,
常勤修学;四者、正勤精进,已作法者其心不
舍;五者、不乐自乐,唯愿成熟众生;六者、为求
法故不惜身命;七者、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净
佛刹土,修诸功德资粮无厌;八者、总持威德
圆满成就;九者、一切凡俗世位心无染故,修
习摩诃般若波罗蜜行;十者、过一切声闻、缘
觉位地,善巧方便智慧超进。世尊!是为十种
决定无上菩萨行业,修行菩萨应当习学。是
诸恶友不为显示善事,翻令障道,谓菩萨言:
『汝若勤苦修行然可成佛,不可怠慢心故得
成佛道。汝若八劫乃至十劫不成菩提,更无
可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修行菩萨
苦行精进,被他障道令退入声闻果位,此是
修行菩萨第十障——非善知识魔钩。

「复次,世尊!若修行菩萨贡高、我慢,以贡高故、
心不下故,于诸师僧、和尚、威仪羯磨、门徒、檀
越乃至父母,心无摧伏。若见修行菩萨已超
菩萨行门、悟达善行、已得总持威仪圆满,不
愿亲近、不共习学,善教亦不寻求请问。若见
曾修大乘行人,已被魔钩钩著其心。以是义
故,是人翻修邪行、爱乐邪伴、专行邪路,退失
菩提,如痴母羊无步前进。譬如有人于炕旱
时,高原陆地种赡部树,复不溉灌,纵有流渠
堰塞令断。是人虽种、不溉,不生。世尊!修行菩
第十二¶ 第 949b 页 T17-0949.png
萨亦复如是,先发菩提,后生贡高、我慢心故,
退失善知识教,不闻佛法;已闻受者,更不修
治。譬如海水,波浪不动,地势洼下,水能深厚,
所有江、河、泉源凑流就下。世尊!修行菩萨亦
复如是,于师僧、父母心为卑下,用少功力获
大深法,随所记念法入心耳。若贡高、我慢,不
伏师僧、父母,当知是人已被魔钩之所钩著。
世尊!此是修行菩萨第十一障——贡高魔钩。

「复次,世尊!若修行菩萨形貌端严,众所钦仰,
富饶高族、部从、眷属、仓库珍宝,其数无量。以
其端严,众所观美;富饶高族部从、众多功德
资粮,贵敬遵崇。是菩萨不求集智资粮,以自
威严富豪力故,醉心怠慢,不见正路。若见出
家初修菩萨戒人已出尘劳,精勤修习,集智
资粮智慧力故,为法精诚宴坐风日,血肉乾
焦,露骨羸瘦,晨昏修习如救头然。是贡高修
行菩萨若见如是行人而生嫌贱,不共为伴、
不随受教,其心愚昧,闇钝无智。世尊!此是修
行菩萨第十二障——我心所醉魔钩。」

尔时,菩萨言:「世尊!是为修行菩萨十二种魔
障央俱赊钩,令其修行菩萨障道。若修行菩
萨不觉、不知、不离、不远如是无明,尚不堪习
随逐菩萨幼童行业,况能得成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是以初修行菩萨应当精勤摄心,
自觉超过邪魔十二障钩。」

* 第十三

《戏乐严经》(显说一条行)

 解善巧方便施五欲乐故劝化一切众生,
令发无上菩提。
第十二¶ 第 949c 页 T17-0949.png

尔时,长老须菩提告夫人言:「善女人!汝之
夫婿今在何处?」

夫人答言:「须菩提当知:我今
非唯一夫。何以故?世间众生五欲所缠戏乐
习故,皆是我夫。」

须菩提言:「何者是善巧方便
随意戏乐?」

夫人答言:「须菩提当知:若有众生
贪求五欲,我当则以资助奉施,然则劝化令
发菩提。若有众生欲心炽盛,我当回施恣情
戏乐,是以名为善巧方便随意戏乐。」

须菩提
言:「如来不许众生耽欲。」

夫人答言:「如闻如
来经中所说:『若有比丘受持袈裟、锡杖、卧具、
病缘杂药、什物之属,不应多畜。是其童子及
诸檀越就于聚落所得上妙供具,供养师僧、
和尚,同居僧徒随所乐受,若因此一物恶行
灭除而得长道。』以是义故,如来许其比丘受
畜是物。」

须菩提言:「诚如所说,真实不虚。」


人言:「一切五欲耽著戏乐,如来以是方便,若
有利故亦许不遮。」

须菩提言:「善女人!几何众
生因是善巧方便受诸戏乐成熟无上菩提?」

夫人答言:「若三千大千世界虚空所有星辰
数量至于边际,尚知其数。若与我善巧方便
受世戏乐调伏劝化故皆发无上菩提,是等
众生其数多于虚空星数。」

须菩提言:「善女人!
汝何能得令诸众生而获安乐?」

夫人答言:「须
菩提当知:有诸众生乐事梵天,我以四禅
喜乐随意奉施,然后劝令发菩提心。复有众
生乐事帝释,我当奉以帝释快乐,然后劝令
发菩提心。复有众生乐于诸天、龙王、夜叉、修
罗、乾闼、及金翅鸟、诸杂大蛇皆以戏乐,我当
各随所乐施奉无阙,然后劝令发菩提心。复
有众生意乐转轮圣王游戏,乃至大臣、国邑、
第十二¶ 第 950a 页 T17-0950.png
聚落族姓之子,及婆罗门中部、下庶,如是众
生各随意乐悉皆施与,不令阙乏,然后劝令
发菩提心。复有众生乐于色、声、香、味、触、法,复
有众生意所贪著花鬘、璎珞、涂香、末香、衣服、
缯䌽以为严饰,复有众生贪著钱财、金、银、珠
玉、颇梨、马瑙、鼓乐弦歌,如是众生意所乐者,
五欲戏乐皆当施与,然后劝令发菩提心。」


菩提言:「善女人当知:是诸五欲障八圣道,涅
槃趣路善无所得。是等五欲正受之时,亦有
众生以是缘故于善调伏劝入菩提,此义次
第甚为难思。善女人!以大菩萨修行甚难之
事令是修行菩萨成就善事,当知甚难。何以
故?如是等事皆是众生障道一种之事,亦有
诸类众生还复因调伏而得入善。」

尔时,精舍演法会中有二长者子,曾与夫人
交游,善巧方便随意戏乐故,劝入无上菩提。
是时此二长者子白须菩提言:「须菩提!勿以
自智简择他智。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少分
油灯,堪以口吹、手扇而能灭不?」

须菩提言:「甚
堪吹灭。」

长者子言:「若声闻行善男子、善女人
以少智慧明故,以一游戏智故而能则灭,亦
复如是。须菩提当知:譬如劫末之时有七日
现,以众日光世间起大火焰,是火堪以恒河
中水灭得以不?」

须菩提言:「百千海水尚不能
灭,况恒河水能使灭耶?」

长者子言:「须菩提当
知:菩萨如是无量无边智慧光明、无量无边
功德光明,若修行菩萨于恒河沙数劫中以
五欲游戏娱乐受世快乐,是修行菩萨智慧
光明、功德光明无能堪任而能得灭。譬如有
第十二¶ 第 950b 页 T17-0950.png
一贫病之人求医疗病,以其贫故医处单方。
于时贫人病愿除愈,药价贱者服之病除。何
以故?是贫病人以无力故。声闻亦尔,十二头
陀修摄心故,独住阿兰若,乐弊恶衣,然后解
脱世间烦恼。须菩提当知:如贫病人,良医为
其随机处药愿求病差,声闻解脱亦复如是。

「复次,譬如刹利国王已授灌顶,王若有病,良
医为王和合贵药,光泽香美,唇口甘甜,四支
安泰,堪为王服。王服药已,奉献音乐、花香、
娱乐将为欢乐,以是方便国王病差。须菩提
当知:亦复如是,亦有修行菩萨以善巧方便
随意戏乐受诸五欲,以欢乐乘故而成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当知:如王病服上
妙药者,修行菩萨亦复如是,以善巧方便智
慧力故而得解脱。」

* 第十四

《善巧方便经》(显说一条行)

 为修行菩萨声闻行故犯重障因。

尔时,佛告无上慧菩萨言:「善男子!若有比丘
修菩萨行而犯众重,以善巧方便而能灭除。
以是义故,我今为说不犯因缘。」

尔时,无上慧
菩萨白佛言:「世尊!修行菩萨如何所犯?」

佛言:
「善男子!若修行菩萨修习声闻法行,纵使百
千劫中服诸药草根、茎、花、果,及能忍诸众生
善恶言气,以于声闻、缘觉行中修习定故,此
是修行菩萨重大所犯。善男子!譬如声闻犯
四重已,是五阴现身无复堪任入得涅槃。善
男子!亦复如是,若修行菩萨不舍声闻、不忏
其罪,于时修行菩萨无复堪任成等正觉、无
第十二¶ 第 950c 页 T17-0950.png
能入于佛地无馀涅槃。」

* 第十五

《胜积经》(显说一条行)

 说修行菩萨退入声闻行中。

「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患眼,经过一月,以药
医疗,眼渐开见。然有雠人以毕茇末而扑眼
中,是人眼光盲闇如旧。若修行菩萨修大乘
时退入声闻,其根闇钝。譬如无智之人以白
栴檀末和青淤泥涂于身体,是其白檀和恶
气故,其檀本香无复更闻。修行菩萨亦复如
是,以习声闻行故污染功德资粮,难遭佛行,
无复更堪集诸菩萨会中清净位地。」

* 第十六

《如来藏经》(显说一条行)

 观念如来因果。

尔时,佛告摩诃迦叶言:「譬如有人倒地,若还
拓地而得起立。迦叶当知:亦复如是,若于佛
法中倾倒,直堕无间地狱;若拓如来圣德,从
地狱中还复得起。何者倚拓如来?若能一心
念佛圣德,依教修行。」

尔时,摩诃迦叶白佛言:
「纵无净心观察如来,尚能获大利益,况以净
心观察如来?其福无量。」

佛言:「诚如所说,但种
种意行观察如来,皆当为说趣涅槃路。」

尔时,
摩诃迦叶言:「我今解如来所教,宁于佛法犯
罪,不事外道恶行修学。以何义故?若于如来
法中行非法罪,所起恶行皆因涅槃能灭;若
事外道所起恶行,皆入地狱、饿鬼、畜生,受诸
恶报。」

佛言:「诚如所说。迦叶当知:譬如有人骂
詈紫檀香木,搥打而掷于地,毁呰不堪受用。
第十二¶ 第 951a 页 T17-0951.png
迦叶!于意云何?此紫檀香气更能熏是骂人
以不?」

迦叶言:「其紫檀香气熏彼骂人如本无
异。」

佛言:「迦叶当知:若有众生专念如来,若见
如来、若闻佛名,是等众生皆得资熏解脱法
门,亦复如是。」

* 第十七

《金光上胜毗尼经》(显说一条行)

 为金光胜童女十种行愿请出家因缘。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语金光胜童女言:「汝如
何应听佛法?」

童女言:「乐闻法故,听法如来所
说修行。」

尔时,此童女以文殊师利菩萨威神
兼自善根智慧功德力故,于其会中相续说
法,因其一万二千众生而发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心;复有五百天人先于菩萨藏中修
集善根,于时是等菩萨发悟无生法门;又有
三万二千天人远离烦恼,弃除尘垢,于法眼
净。

是时童女说法之际,以其喜悦心故,入随
顺深悟解脱法门。既悟法已,则于文殊师利
菩萨前五体投地,愿请出家:「伏愿文殊师利
以大慈悲听闻法故,我愿是生得预缁服。」


殊师利菩萨言:「童女当知:若修行菩萨自乐
出家,割截身发,不应如是出家。何以故?先为
一切众生割截烦恼,令其精进,此则名为菩
萨出家。

「若修行菩萨自乐出家,以汤染色修
造衣服、袈裟、卧具,不应如是出家。何以故?先
除一切众生贪、瞋、痴色汤,令其精进,此则名
为菩萨出家。

「若修行菩萨自乐出家,受具足
戒,不应如是出家。何以故?若见犯戒众生,令
其摄行,断恶修善,此则名为菩萨出家。

「若修
第十二¶ 第 951b 页 T17-0951.png
行菩萨自乐出家,独住寂静,不应如是出家。
何以故?菩萨先除五趣众生愚痴,令住智慧,
此则名为菩萨出家。

「若修行菩萨自乐出家,
住威仪相,不应如是出家。何以故?先为众生
发大慈、大悲、喜、舍之心,此则名为菩萨出家。

「若修行菩萨自乐出家,刚修精进善根功德,
不应如是出家。何以故?劝化众生发起善根,
令修功德,此则名为菩萨出家。

「若修行菩萨
自乐出家,意求涅槃,不应如是出家。何以故?
先为一切众生坚心为求涅槃趣路,此则名
为菩萨出家。

「若修行菩萨自乐出家,除己烦
恼,不应如是出家。何以故?先为一切众生勤
求精进,除他烦恼,此则名为菩萨出家。

「若修
行菩萨自乐出家,愿悟身心,不应如是出家。
何以故?先用成熟诸众生故,令悟身心,此则
名为菩萨出家。

「若修行菩萨自乐出家,解脱
己厄,不应如是出家。何以故?先救众生厄难,
令得解脱,此则名为菩萨出家。

「若修行菩萨
自乐出家,厌离烦恼,不应如是出家。何以故?
先为成熟一切众生乐住世间,此则名为菩
萨出家。

「若修行菩萨自乐出家,愿入涅槃,不
应如是出家。何以故?先为圆满如来一切善
根功德,此则名为菩萨出家;复愿一切众生
速得出家,是名出家;复能不见众生过失,是
名出家;复舍一切过患除灭众罪,是名出家。
夫出家者,系心属他;若修行菩萨则非所属。」

童女言:「何故出家名为属他?」

文殊师利菩
萨言:「凡出家者当属禁戒,守护无犯,是名属
他;凡出家者属禅定故,不应散乱,是名属他;
第十二¶ 第 951c 页 T17-0951.png
凡出家者属智慧,不应愚痴,是名属他;复属
解脱,是名属他;不应系缚,是名属他。」

童女
言:「文殊师利!如何修行菩萨则非属他?」

文殊
师利菩萨言:「若修行菩萨不受他行,则非属
他;亦不随他颜色、亦不他智他语,菩萨自有
萨婆若智,是以不应属他。」

时文殊师利菩萨
说是出家法已,有五百菩萨各脱自身上妙
袈裟持奉文殊师利菩萨,挂其身上而作
是言:「文殊师利所说出家因缘,诚实不虚,我
等从今应当修学。」

尔时,金光胜童女得法本
源渡达彼岸、得智慧光灭愚痴闇,见生死过、
烦恼缘起,则顶礼文殊师利童子,右绕三匝,
升车而还本宫。

* 第十八

《降伏魔经》(显说一条行)

 魔为修行菩萨说二十种魔障,菩萨
应觉不取。

尔时,善坚天子在于会中,见魔波旬化现佛
形坐在道场,天子问波旬言:「向来文殊师利
菩萨所说魔波旬能障修行菩萨行业,当愿
为说,何者是修行菩萨魔障?」

说是语已,是魔
波旬苏失迷却,化本形而白天子言:「修行菩
萨凡有二十种魔障。所谓:一者、求于解脱,怖
畏世间,习瑜伽诸论,供养修学,当知则是魔
障;二者、搜求空相,远离众生,当知则是魔障;
三者、修无为法,不乐有为善根功德,当知则
是魔障;四者、所修禅定不乐世间定门,当
知则是魔障;五者、所显法教不令发大慈心,
当知则是魔障;六者、寻求精进有德之徒,于
第十二¶ 第 952a 页 T17-0952.png
破戒人而生瞋嫌,当知则是魔障;七者、显扬
声闻道行,覆盖大乘,当知则是魔障;八者、显
扬世谛所说,若闻大乘空义、无著、无相而能
覆盖,当知则是魔障;九者、已识趣菩萨道更
不求六波罗蜜,当知则是魔障;十者、自赞精
进,不劝怠慢众生,当知则是魔障;十一者、修
集功德,不念无上菩提,当知则是魔障;十二
者、修治鞞钵舍那正见,不见众生正见,当知
则是魔障;十三者、志求断烦恼,不愿处于三
界,当知则是魔障;十四者、虽以智慧观察慈
悲而无习行,当知则是魔障;十五者、所修善
行若非善巧方便,当知则是魔障;十六者、不
修大乘菩萨藏经,习学外道世论,当知则是
魔障;十七者、博达慧学,护惜经法,恐他习解,
当知则是魔障;十八者、若缘俗事皆当尽心,
若习妙法元无学意,当知则是魔障;十九者、
若修行菩萨见说大乘而不敬习、亦不供养,
若见声闻、缘觉乘人,随其习行相应和合,当
知则是魔障;二十者、若修行菩萨得大名闻
无所乏少,若当亲见释梵四王、帝主、大臣、长
者,若不显说如来无量圣德、亦不供养、亦不
敬承,当知则是魔障。天子当知:修行菩萨有
如是二十种最大魔障,应当摄心觉悟。如教
修行菩萨则入大乘次位已,发菩提心,修
禅波罗蜜定——若在睡眠,尚不乐入声闻位
地。」

* 第十九

《富娄那所问经》(显说一条行)

 修行菩萨为恶知识故四种因缘退菩提,
第十二¶ 第 952b 页 T17-0952.png
入声闻解脱。

尔时,佛告圣者富娄那言:「富娄那当知:修行
菩萨有四种相应法退失菩提,回入声闻位
地。何者为四?所谓:一者、若修行菩萨伴恶知
识、共习恶行,是等恶友令其远离佛行,舍弃
众生,而谓菩萨言:『汝可厌足如是行业,三界
长远,苦恼无穷,世间受生、烦恼结集暂无停
息。成佛甚难,在家弃俗更复甚难,劳心长远
更勿修习。汝亦未曾授记得成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汝今力微尪弱,不堪度五趣路,
中途不应断绝。』修行菩萨闻是语已,心生退
缩,潜隐萎垂,则于菩萨行中心无所乐。富娄
那当知:是第一法故,修行菩萨而退菩提,翻
入声闻解脱。

「二者、若修行菩萨不闻菩萨道
行、不闻菩萨藏经、菩萨积集功德、菩萨所说
禁戒、趣六波罗蜜路相应法證皆不曾闻,既
不曾闻,不能如法习学。不知以何行门修行?
以何行门远离?如何法习业次?如何法不应
习?何者声闻法行?何者菩萨法门?既未明
闲,不知如何法则修学,应修而不修行、不应
修而更修。如是,修行菩萨菩提渐渐损减,
道心渐慢,心意回惶,舍昔行愿,退失菩提。富
娄那当知:修行菩萨如是退舍菩提而入声
闻解脱。

「三者、若修行菩萨起异见行,厌见己
身,执邪、正二边,不离此行。若闻无上甚深法
要,应得开悟,反生诽谤,轻嫌不信。以谤法故,
死堕无间地狱,无复见闻佛法、不复更修大
乘、不遇善知识。以不值故,退失善行、入于
恶行,隔断善友、和合恶人,忘失本念,弃菩萨
第十二¶ 第 952c 页 T17-0952.png
乘位,不救三界众生、不习大乘行业。富娄那
当知:此第三法相应故,退失菩提而入声闻
解脱。

「四者、若修行菩萨听闻甚深法要不为
众生解说,怠慢潜缩,心无乐说,少用力处而
生修学,悭惜佛法,不摄众生。以是罪故,所念
渐灭;念行灭已,不应筹量法义、亦不堪任更
受法分,舍是身命退失菩提。富娄那当知:此
第四法相应故,退失菩提而入声闻解脱。」

* 第二十

《宝童夫人所问经》(显说一条行)

 修行菩萨四种实语不妄,超越声闻诸行无
厌。

尔时,佛告宝童夫人言:「修行菩萨有三种实
语不妄。何者为三?所谓:一者、不诳诸佛、如来,
不诳一切众生,亦不诳自身。夫人当知:如何
修行菩萨不诳如来、一切众生、及以自身?若
修行菩萨发菩提心已,然后发愿乐證声闻、
阿罗汉果,夫人当知:是菩萨则诳如来,及诳
众生,并诳自身。

「何者名为不诳?若修行菩萨
发菩提心已,纵值种种苦恼逼切,乃至邪魔、
外道尼乾调弄骂辱,以口言气状若刀、剑、枪、
槊刺心,损其所受,毁呰苦楚;若修行菩萨不
惊、不动、不潜、不缩、不忧、不悔,皆能忍受,坚固
不弃前言菩提心宝,不移、不动,于其三界救
度众生,归依无等无上菩提,乃至刹那不念
馀乘,常念诸佛愿转法轮,摄受众生生大威
力、现大势力,善行坚固,修治精进,不随他语,
无能摧伏,夫人当知:如是修行菩萨不诳众
生,不诳自身。若有如是,菩萨则是最大无上
第十二¶ 第 953a 页 T17-0953.png
实语。

「复有四种因缘,修行菩萨不诳如来。何
者为四?所谓:一者、坚固心;二者、威力心;三者、
势力无怠;四者、持戒精进。

「复有四种因不诳
一切众生。何者为四?所谓:一者、坚牢修学;二
者、慈心与乐;三者、悲心悯苦;四者、摄受众生。

「复有四种因不诳自身。何者为四?所谓:一者、
坚固心;二者、重复坚固心;三者、无谄惑心;四
者、无诳心。

「夫人当知:修行菩萨则入第一实
语位,不舍菩提,过去行愿不移、不动。」

尔时,宝
童夫人白舍利弗言:「汝能以女身为诸众生
演说法不?」

舍利弗言:「我今尚厌男子之身,况
受女人身耶?」

夫人答言:「舍利弗!汝岂厌离是
身耶?」

舍利弗言:「实厌是身。」

夫人言:「以是义
故,修行菩萨超越一切众生。何以故?若声闻
厌者,菩萨殊无厌心;若声闻所嫌,菩萨无厌;
声闻厌离五阴、六入,菩萨则无厌离;声闻厌
摄身分,菩萨无厌;声闻厌摄三界,菩萨无厌;
声闻厌世间生死,菩萨无厌;声闻厌离有为
功德,菩萨集功德资粮无厌;声闻厌与众生
结缘,菩萨成熟众生心故无厌结缘;声闻厌
离聚落,菩萨无厌入于国邑、聚落、王宫;声闻
厌自烦恼,菩萨能摄众生不厌烦恼。舍利弗
当知:声闻所嫌厌离诸行,菩萨皆能摄受无
厌。」

舍利弗言:「如是修行菩萨以何威力、以何
气势而无厌心?」

夫人答言:「修行菩萨八种威
力相应而无厌心。何者为八?所谓:一者、于诸
众生慈力无恼;二者、悲力成熟众生;三者、善
修行愿无作者;四者、智慧力故为除烦恼;五
者、善巧方便力故无倦;六者、功德力故无退;
第十二¶ 第 953b 页 T17-0953.png
七者、智慧力故愚痴已除;八者、精进力故具
足已入,不弃往愿。舍利弗当知:修行菩萨有
此八种行力相应,皆无厌心。」

* 第二十一

《宝积经》(显说一条行)

 修行菩萨校量声闻道行。

尔时,佛告摩诃迦叶言:「如月与星,不可弃月
先念诸星。智者亦尔、修行菩萨亦复如是,以
习学故,不应弃舍,先念声闻。复次,譬如诸天
世人共力磨治琉璃珠,拟令光洁,无由变为
颇梨宝珠,纵数揩磨,还复如故。迦叶当知:声
闻亦复如是,纵使持戒清净、十二头陀、一切
禅定相应,仍不堪任坐于菩提树下成等正
觉。迦叶!譬如磨治颇梨宝珠,价直无量百千,
利益无数。迦叶当知:亦复如是,若修行菩萨
道行清净已,尔时令无量百千声闻、缘觉而
入解脱法门。」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