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夹颂集解讲义-宋-周琪贤善首菩萨章

贤善首菩萨章 第 369c 页

大方广圆觉脩多罗了义经夹颂集解讲义

** 贤善首菩萨章
贤善首菩萨章 第 370a 页 X10-0370.png

【四明聪讲师曰。肇论云。以名求物。物无当名之实。
以物求名。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非物也。
名无得物之功。非名也。贤善首因十一位大士各
问深义。虽释尊开示圆觉。乃谈性具圆觉。然未的
指。是故亦问立其名字。所以问名者。盖有名物之
功。物有应名之得。圆觉即名也。陀罗尼即体。体即
物也。此则名体相副。故云陀罗尼门。流出圆觉。既
存名体。必须奉持。奉即取也。持即心也。以取圆觉。
持之于心。则众生若身若心。念念圆觉。常以寂照
止观。如护身符。即心纯是法。与法相应。裴相国云。
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体。一经旨意。无
出于斯。】

「于是。贤善首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
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西蜀复庵晖禅师曰。贤则亚圣。谓地前三贤位。次
十圣位地上菩萨也。善则顺理。首是头首。然欲使
万善齐兴。俱顺真理。成因正位。亚次圣果者。必藉
经教流通经。教流通是贤善之首故。流通分中。当
此菩萨请问也。】

「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及末世众生。开悟如是不思议
事。」

【赞佛于前十一章。演说圆觉妙义。开悟众生。皆是
不可思惟。不可拟议之事。

复庵晖禅师曰。不思议事者。近庆道场。远庆一部
贤善首菩萨章 第 370b 页 X10-0370.png
也。谓一部经内。世尊为上根人。开示二空观。为中
根人。开示三观诸轮。为下根人。开示道场加行。如
是种种法门。离于精粗之域。出于形质之外。脱于
言意之表。故云不可思议之事。而儒典尚云。夫子
之道上有出乎。天之高下有入乎。地之深瞻之在
前。忽然在后。不可以形皃求。不可以聪明得。与此
不思议同意也。】

「世尊此大乘教。」

【谓。此圆觉大乘经教。】

「名字何等。」

【请问。此等教法。是何名字。】

「云何奉持。」

【请问。众生教法。如何受持。】

「众生脩习。得何功德。」

【请问。众生修此教法。获何利益。】

「云何使我护持经人。」

【请问。如何使我卫护受持此经之人。】

「流布此教。至于何地。」

【请问。此圆觉经教。流转分布。至于何处。】

「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西蜀复庵晖禅师曰。然正宗分中。伹问所诠法义。
法义虽巳圆备。凡心难可任持。闻时领会分明。过
后恐还遗忘事。须持教贯穿文。既不遗随文解义。
依义起观。方成正修故。此问经名字也。云何奉持
贤善首菩萨章 第 370c 页 X10-0370.png
者。前虽巳说。即持法也。今此所问者。即持教也。谓
自遵奉行为人持说也。流布此教者。此行十法行
也。谓若人一向于此了义经教。供养写施听受。读
诵说释思修。如是分布。流传末代。未审。此人智慧
功德。毕竟至于何地。然地有菩萨地。有佛地也。

四明聪讲师曰。名字虽是假名。无名则物无定名。
如筌蹄之取鱼兔。非筌蹄则鱼兔无所获故。欲鱼
必用筌。欲兔必用蹄也。猿鹤之类谁与安名。麒麟
凤凰孰为作字。耕田凿井。皆无名中立名。劫初万
物无名无字。皆圣人依真以立名。如理能通。圣人
开疏为道。如理能该罗。依真以作网故。伏牺画八
卦。神农尝草。药后稷播。百谷伯益凿井货狄造舡。
奚仲作车。蚩尤制五兵。黄帝造冠冕。以至仓颉制
字。𨽻首算数。蒙恬笔。蔡伦纸。如此之类。皆圣贤轨
真理造之。济万民也。一大藏教。百千三昧。皆立名
目。又如经卷。不以首题何以区分故。祖师云。假名
中具三千法门。是故名有召物之功也。名字既立
奉持脩习。神物护持。至于流通。他方世界脩之。直
至佛地。如斯五问。利益博哉。】

「尔时世尊。告贤善首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
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经教功
德名字。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贤善首菩萨。奉教欢
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善男子。是经百千万亿恒河
沙诸佛所说。」
贤善首菩萨章 第 371a 页 X10-0371.png

【佛谓。此圆觉经教。无数诸佛。悉皆如是宣说。】

「三世如来之所守护。」

【佛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悉皆守护此经。】

「十方菩萨之所归依。」

【佛谓。法界诸菩萨等。无不敬信此经。】

「十二部经。清净眼目。」

【佛谓。此经清净明了。为十二部经之眼目也。十二
部经者。一名修多罗。二名祇夜。三名授记。四名伽
陀。五名优陀那。六名尼陀那。七名阿波陀那。八名
伊帝目多伽。九名阇陀伽。十名毗佛略。十一名阿
浮陀达磨。十二名优波提舍。

西蜀复庵晖禅师曰。说此经佛既是真身。真身无
碍。尘沙同体故。一说即一切说。三世一时说。无说
无不说。如华严云。我不见有佛国土。不说此经。若
不知了义教者。则随方有说不说也。三世如来之
所守护者。如华严云。我等诸佛。护持此法。令未来
世一切菩萨。未曾闻者。皆悉得闻。十方菩萨之所
归依者。谓因行之中。无不从此法而成。佛十二部
经。清净眼目者。良以推穷迷本。照彻觉源。是以理
贯群经。义无不尽。于此若解。则诸教焕然可见。如
指诸掌。云眼目者。如人有眼。一切境界历历可见
也。十二部经者。亦谓之十二分教。一契经。二应颂。
三授记。四讽诵。五因缘。六自说。七本事。八本生。九
方广十未曾有。十一譬喻。十二论议。此谓之十二
贤善首菩萨章 第 371b 页 X10-0371.png
部经也。今此经。即属契经。及方广二分所摄也。前
诸佛所说。如来守护菩萨归依者。此印定圆觉之
法也。十二部经眼目者。此印定为一切经之宗也。
所以序云。以印定其法。为一切经之宗也。即指此
文也。问。此经对三时五时之教否。答。顿教不论。先
后处所。但遇顿机即说故。不对三时五时之教也。
又难云。既不对教者。法华经云。是法华经。诸佛神
力之所护。此又何如分耶。答。法华诸佛。神力守护
者。即属正宗也。此经诸佛守护者。即属流通分也。
若彼经守护。在流通分者。即许不可拣之。彼既居
正宗分。是知不同也。】

「是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亦名
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夫定境界。亦名如来藏自性
差别。汝当奉持。」

【佛谓。此经有此五名。汝等菩萨。应当奉持。

西蜀复庵晖禅师曰。前问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
何奉持。此答之有五名也。然此经题者。乃佛自立
也。且诸经得名。有其多种。或以人为目。或以法为
名。人有请说等殊。法有法喻等别。或体或用。或果
或因。或能诠所诠。或真或妄。或境或智。乍复乍单。
不因今经五名巳含多种。大者体也。方广者用也。
圆觉者果也。秘密者因也。王者喻也。三昧者法也。
修多罗了义者。是叹能诠也。馀皆所诠。如来是能
證人也。决定境界者。即所證境也。如来藏者。即属
贤善首菩萨章 第 371c 页 X10-0371.png
总乃在缠之名。则真妄和合也。又自性即空如来
藏也。差别即不空如来藏也。斯则人法总彰。法喻
皆举。具体具用。有果有因。诠旨双题。真妄俱显。方
诸经目。莫备于斯了义之名。昭然显矣。而世尊遂
敕令。依此名法而持。谓巳悟明心地者。文字性离。
即是解脱不妨。满纸放光而持法也。若未悟明心
地者。迷一切诸法。真实之性。向心外取法。而起文
字之见。今还将文字。对治示其本来之性。如以声
止声。以楔出楔。以机夺机。以毒攻毒。无离文字如
说修行。而持义也。

四明聪讲师曰。法华云。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
不相违背。纵非今佛所说。亦是过去诸佛曾说。何
况。今之圆觉。是如来藏性。故云恒沙诸佛所说也。
金刚经所谓。有佛性种子。人感诸佛之所护念。此
圆觉本元是如来成佛真体。佛体真实。安得不能
守护。故云三世如来之所守护。十二部经。亦云十
二分教。教能诠。理为义。部者部类为义。一修多罗。
(此云契经。直说法相。即长行云散花也)二祇夜(此云重颂。亦应颂。即贯花也)三和
伽那(此云授记。即授记人天作佛也)四伽陀。(此云孤起。不重颂者名也。亦曰讽颂)
优陀那。(此云无问自说。亦云无我)六尼陀那。(此云因缘。说一切因起事)七阿
波陀那。(此云譬喻。用扇譬月也)八伊帝目多伽。(此云本事。此说他人之事)
九闇陀伽。(此云本生。此说菩萨行因本所行事)十毗佛略。(此云方广谈理无碍)
十一阿浮达摩。(此云未曾有。佛现种种神通。又云未有)十二优婆提
舍。(此云逐分别所说义。又云论义)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
贤善首菩萨章 第 372a 页 X10-0372.png
生说。小乘曰九部。大乘十二部也。其实大小相通。
此十二部经。非独为清净眼目。语其旨趣。则四种
悉檀。理妙域中。固非名号所及化擅系表。又非情
智所寻。致于遣累忘筌。淘神尽照。近超生死。远證
涅槃。播阐五乘。接群机之深浅。该明六道。辨善恶
之升沈。夐(林正反)期出世而法无不周。迩比王化而
事无不尽。能博能要不质不文。自非天下之至虑。
孰能与于斯教哉。清净眼目。理出于此。经有五名。
一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大方广即所立法也。大
方是体。广即用也。此是空如来藏。具不空如来藏
之用。又可常遍曰大。执持曰方。包博曰广。亦可配
法身般若解脱。亦如来藏之三德也。圆即寂。觉即
照。亦是止观寂止也。照观也。陀罗尼庶恶持善。圆
觉是从定立名。楞严亦是大定。二名修多罗了义。
翻契经。圆融定慧。非偏小所知。了义究竟显说。指
权归实。约开显说。一切诸法皆是实相。亦有不了
义经。方圆不相入者。今即权是实。一念三千。三名
秘密王三昧如来。秘要之藏。定善慧之异名。秘密
王亦是能说之人。楞严云。妙莲华王。十方佛母。以
密王三昧为人。即正心行处。净觉亦以莲华王为
人解。四名如来决定境界。即坚固为义。大涅槃更
无能过者。即不变义也。五名如来藏自性差别。圆
觉妙性。性不自守。随缘作种种名。或云常住真心。
或云性净明体。或云空如来藏。或云涅槃妙心。曰
贤善首菩萨章 第 372b 页 X10-0372.png
诸法实相。曰王三昧。曰真如。曰法界。曰第一义谛。
曰无生妙理。此圆觉亦能入恶随恶受名。为性恶。
为性善。为理毒害。为诸阿颠迦。为昏钝性障。为生
老病死。为成住坏空。为钁汤炉炭。皆是圆觉随恶
受称。其实圆觉。非圣非凡。非善非恶。非生死非涅
槃。非色非心。非天堂非地狱。非佛非众生。则凡所
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名圆觉。如是则
终日圆觉。未尝圆觉也。汝当奉持者。此五种名。名
虽差别。其实是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佛悉巳成
就。现在诸菩萨今皆入圆觉。未来修学当依如是
法。此是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法。如人因事。远出未
得还家。今日明了归家之路。父子相见团圆。宁不
欣乐奉持耶。】

「善男子。是经惟显如来境界。惟佛如来。能尽宣说。」

【此经独能显示佛境。惟佛宣说。曲尽其妙。

西蜀复庵晖禅师曰。前云是诸众生清净觉地。又
说无明贪爱四相四病。今云唯显如来境界者。既
云唯显佛之妙觉不思议境界。独佛方能尽其所
说。其所说者何耶。谓。说众生无明皆无所有止是
佛境。佛境若不显现。众生岂得皆空生。若不空岂
彻觉地。故华严信位即佛境。皆是此意也。然后代
浅识劣解之人。以谓。佛法止此者。请观是说也。

四明聪讲师曰。此圆觉。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一
切相。即一切相。但世间众生声闻缘觉。欲以所知
贤善首菩萨章 第 372c 页 X10-0372.png
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用世语言。入佛知见。犹如
藕丝悬须弥山。终不能举。此言果人所證之法深
妙。非小乘凡夫之所能及。又此经非世间语言三
昧。亦非雕虫篆刻之辞。非是外道典籍。非声闻诸
小乘。偏圆权实之法。此是圆顿圆觉妙心。此法如
火聚。四边不可取。若能取者。唯佛一人。到究竟即
佛。如十五夜月。蟾光桂影。圆满无亏。出三惑。破二
死。百千三昧。无量行门。一时显现。如百千灯光照
一室。其光圆无际故。一切世间种种诸病。惟佛能
医。故云惟佛能尽宣说。】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
地。」

【若依此经修行。渐渐增进。心至佛之地位。

西蜀复庵晖禅师曰。前问流布此教至于何地。今
答云。良由此经惟显佛境故。修十法行之者。必至
佛地。佛地即妙觉位也。所谓不住化城。便跻宝所
在。禅家谓之不动凡夫。便登佛位。

四明聪讲师曰。今言菩萨乃因人。凡夫末世。依上
所立法制。用寂照止。心寂念专一。便不顿修亦可
渐次。只要道心坚固。加功进行。何患不成佛。其间
有闻而不修。修而不證者。此人有障。更须礼佛忏
悔。终久至于佛地。此非妙觉佛。乃登圆初住菩萨
名佛。亦百世界作佛。故云佛地。】

「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
贤善首菩萨章 第 373a 页 X10-0373.png

【此经名。为顿悟之教。大乘之法。】

「顿机众生。从此开悟。」

【利根众生。有圆顿之机者。皆因此经。而得开悟。】

「亦摄渐修一切群品。」

【钝根众生。须假渐脩。而此经教无不圆摄。

西蜀复庵晖禅师曰。贤首国师。以一大藏教深浅
之义。判为五教。五教者。一小乘教。即四阿含经是。
二大乘始教。即八部般若是。三大乘终教。即楞严
涅槃宝积等是。四大乘顿教。即圆觉楞伽等是。五
大乘圆教。即华严是。令经乃属顿教。独被顿机众
生。于顿机中。又分为上中下三根也。疏云。宗门是
顿教。事具渐门。既顿渐俱收。则迟速皆益。会与不
会。入与不入。皆可留心。所以脩山主云。会得甚奇
特不会也相许。

四明聪讲师曰。此大乘教。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
增不减。无渐无顿。今云顿渐者。为修学人。根有利
钝。障有重轻。虽精进。而开悟有迟速。立行有渐顿。
非教体有迟速。迷悟有机缘。名顿教渐脩。楞严云。
佛告富楼那言。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此
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所出。富楼那言。如是迷人。
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
悟非生迷。云何因悟。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
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纵迷于
此聚落。更生迷不。不也。世尊佛言。十方如来。亦复
贤善首菩萨章 第 373b 页 X10-0373.png
如是。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
迷迷灭。觉不生迷。亦如翳人见空中华。翳病若除。
华于空灭。忽有愚人。于彼空华所灭。空地待华。更
生汝观。是人为愚为慧。富楼那言。空华无华。妄见
生灭。见华灭空巳。是颠倒。敕令更出斯实狂痴。今
此圆觉。亦复如是。本无顿渐。但上机先悟。渐机次
悟。若是圆觉之性。本无利钝渐顿。今云。亦摄渐脩
者。非小乘之渐。今脩圆者。同缘实相。皆用止观寂
照之法。机有利钝。悟有迟速。为渐也。】

「譬如大海不让小流。」

【大海者。谕顿教大乘。不让小流者。论能摄一切渐
證。】

「乃至蚊虻。」

【此谕渐脩众生也。】

「及阿脩罗。」

【此谕顿机众生也。】

「饮其水者。皆得充满。」

【此谕顿渐之徒。脩此经教。悉皆圆满。

西蜀复庵晖禅师曰。此举谕也。大海谕顿教。小流
谕渐教。蚊䗈喻二乘。阿脩罗喻菩萨。饮其水等者。
谕三乘之人。受持此经者。皆得悟入。疏云。大海有
无量之水。而饮之者。则量腹多少。圆觉有无边之
法门。而受持之者。随器顿渐。

四明聪讲师曰。阿脩罗此翻无酒。初欲采四天下
贤善首菩萨章 第 373c 页 X10-0373.png
华。酿海水为酒。鱼龙之业酿之不成。誓不饮酒。故
云无酒用。手掌遮月。人间谓之月蚀。有大力用。饮
海水不竭。何况蚊虻。此大乘教。亦摄小乘渐脩人。】

「善男子。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
用布施。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及一句义。」

【以至七宝布施者。其福报有尽。闻此经义。而脩證
者。其智慧无穷。

西蜀复庵晖禅师曰。此显福也。法会既终。所谈上
中下三根。及谈因果法义。复恐后代众生不信。脩
如是因。感如是果。遂于此流通分中。一道较量功
德。欲使后人生信忻乐也。如金刚经中。两重因果。
三番较量之意。梵语檀波罗蜜。此云布施。谓运心
宽广曰布。辍巳惠人曰施。此布施一度。众行皆摄。
华严经说有十度。一布施。谓财法无畏。无不皆舍。
二持戒。谓防非止恶。内外无瑕。三忍辱。谓违顺不
干谛察忍可。四精进。谓离身心相万法增脩。五禅
定。谓念虑皆忘安心理境。六般若。谓心无分别善
达心空。七方便。谓涉有常空施为无碍。八愿度。谓
上求下化。穷尽未来。九力度。谓思脩成功万境不
动。十智度。谓决断无惑證法颐神。今以布施一度。
以较量经福也。一句义者。此显胜七宝也。意谓虽
以金银琉璃赤珠等宝。不为自巳。求安乐之故。普
施与一切众生者。是有为有漏之因。感得人天果
报。譬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
贤善首菩萨章 第 374a 页 X10-0374.png
如意。今若闻此经一句合宜之义。如说脩行。断障
遣疑。是无漏最上之因。便能超梦幻。出轮回。直趣
无上佛果菩提。所以此功德。胜前七宝布施功德
也。疏曰。世珍盈刹。能为漏果之资。妙法一言。必获
菩提之报。禅家亦云。识得一句。一生参学事毕在。
教家亦云。教典千一心能贯之。在书云。诗三百。一
言以蔽之。在记云。通于一万事毕。在语云。吾道一
以贯之。古诗云。学虽不多。可齐上圣。如是则归同。
反一一处。既通千处。万处一时透脱。所以道一叶
落天下秋。一尘起大地收。一花开天下春。一事寂
万法真。与此一句。义同意也。

四明聪讲师曰。七宝者。金银及琉璃玻瓈砗磲玛
瑙真珠。三千大千可为众多。尽以布施。比闻经一
句福皆不及。盖慧能趣菩提。施福不趣菩提也。】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众生。得阿汉果。」

【西蜀复庵晖禅师曰。此显劣智也。梵语阿罗汉。此
有三义。谓不生应供无贼也。恒河者。方四十里。其
沙细如面。假饶教得一百个恒河中。许多沙数之
人。剋获成就。小果圣人者。其福非是究竟。故乃劣
也。】

「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

【阿罗汉果。盖是小乘之法。此经与偈。乃是大乘之
教。

西蜀复庵晖禅师曰。上文举劣。此显胜也。意谓设
贤善首菩萨章 第 374b 页 X10-0374.png
使教百恒沙众生。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有
人代佛。宣扬此经半偈之功德也。疏云。凡全偈者。
所谓四句。句有二种。一文句。二义句。若约文句。即
两句为半偈。若约义句。即说一切法本来空寂。是
半偈也。显相空体不空。是全偈也。

四明聪讲师曰。药王菩萨。为法焚身。雪山童子。舍
全身求得半偈。光明经云。满城盛火。应从中过乃
为法亡躯也。波㖮打骨取髓。为求法故。世尊因地
剜身作千碗灯。求得半偈。今云胜阿罗汉。罗汉是
小乘。今是大乘顿机众生。可闻法一超入如来地。
如龙女一生。便往南方成佛。不比小乘时长行远。
此如灵丹点铁可成金也。】

「善男子。若复有人。闻此经名。信心不惑。」

【西蜀复庵晖禅师曰。此明闻信也。不惑即不疑惑
也。然大乘教法。无量劫来难见难闻。或时闻巳。不
信不顺。不悟不入者有之矣。所以论语云。人而无
信。不知其可也。夫圆觉深旨一心妙门。非大智而
不能观。非大根而不能信。观即举佛智也。信之即
入圆觉。但恳志无疑决取成办也。】

「当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种诸福慧。如是乃至尽恒
河沙一切佛所。种诸善根。闻此经教。」

【闻此经名。深信不疑者。盖曾于无数佛处。种诸福
慧。及诸善根。方得闻尔。

西蜀复庵晖禅师曰。比验宿因也。如金刚经云。当
贤善首菩萨章 第 374c 页 X10-0374.png
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巳。于
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
净信者。诸善根者。不过是。断贪瞋痴三毒。发闻思
修三慧也。然此经宗信者。必是即解之信。信该果
海。不是小缘故。验其宿因。曾积信种。

四明聪讲师曰。起信论说。未入正定聚众生故。说
脩行信心。一信乐念真如法故。真如法。诸佛所师。
众行之源。二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发
起善根。求一切智故。三信法有大利益。常念脩行
诸波罗蜜。四信僧能正脩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
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故。如高僧传中。高僧有十。
科。世之难学虽有破群者。无粗不择细。如韩昌黎。
始未信佛法时。上论佛骨表。因此贬潮。参大颠。颠
云。公虽过人。世智辨聪。是世间有之。汝胜晋时佛
图澄否。韩曰。不及。汝比姚秦时鸠摩罗什否。曰不
如。汝尚不如此贤。况佛是大圣天人之师。又安可
破之。后于大颠。有以发明。张无尽初年时。游僧寺
见佛书。梵夹严整。怫然怒曰。吾孔圣人。反不如胡
人人所仰重。欲造无佛论毁之。在书院中思惟。深
夜不睡。其妻云。如何不睡。张云。欲造无佛论。妻向
氏云。既是无佛。何论之有。当须著有佛论也。无尽
疑其言。遂阁笔。后因访一同列。见佛龛前有维摩
诘经。信手开卷。见云。此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乃
叹曰。胡人之语。亦能尔耶。遂问有几卷。曰有三卷。
贤善首菩萨章 第 375a 页 X10-0375.png
借归看。其妻问曰。读者何书。曰维摩诘经。向日熟
读此。可造无佛论否。无尽疏果其言。于是归心佛
乘。后参兜率悦。大有发明。此皆宿下缘种。今日契
悟。起信云。复有五门。能成信心。一施门。二戒门。三
忍门。四进门。五止观门。彼文稍广。今录止观门。止
者。谓止一切境界。息诸外尘。念以圆觉寂照。照诸
尘劳。息诸攀缘。故云止。今之随顺奢摩他。体真止
也。观者。谓分别因缘。生灭相随顺。毗婆舍那此云
观。昏即观之。以此二义。渐渐脩习。不相舍离。又云。
若脩止者。端坐正意。不依气息。不依形色。不依空。
不依地水火风。乃至见闻觉知。一切诸想随念皆
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来无想。念念不生。念念
不灭。亦不得随心外念境界。后以心除心。心若驰
散。即当摄来。住于正念。是正念者。当知惟心无外
境界。即复此心亦自无相。念念不可得。若四威仪
中。有所施作。于一切时。常念方便。随顺观察。久习
淳熟。其心得住。如此脩行。闻经之人。非于一佛二
佛下种。乃至恒河沙佛。所以是无种。不植此经。又
安得不闻。】

「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脩行者。」

【佛令菩萨。卫护将来如是信心脩行之人。】

「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其身心。令生退屈。」

【障碍觉性之事。皆为恶魔。非其同志之人。皆为外
道。今菩萨。护持此脩行者。不可令此二害恼彼身
贤善首菩萨章 第 375b 页 X10-0375.png
心。使之退转。

西蜀复庵晖禅师曰。前问云何护持。今答云。但莫
令恶魔外道。恼其身心者。即是护持也。近有人撰
其偈词。添入经中。盖不知此是流通分。故阅者幸
勿疑焉。

四明聪讲师曰。起信云。莫令此心堕于邪网。若众
生无善根力。则为诸魔外道鬼神之所惑乱。若于
坐中。现形恐怖。或现端正男女等相。当念惟心。境
界则灭。终不为恼。龙树云。除诸法实相外。馀皆魔
事。逢此境界。当勤正念。不取不著。则能远是诸业
障。应知外道所有三昧。皆不离见爱我慢之心。贪
著世间名闻利养。正脩行人。善为分别。此吾佛最
后教诲。至此流通意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贤善首当知
 是经诸佛说
 如来等护持
 十二部眼目
 名为大方广
 圆觉陀罗尼
 增进至佛地
 如海纳百川
 饮者皆充满
 假使施七宝
 积满三千界
 不如闻此经
 若化河沙众
 皆得阿罗汉
 不如闻半偈
 汝等于来世
 护是宣持者
 无令生退屈」


【唐圭峰定慧禅师宗密颂贤善首菩萨章曰。

「 善首流通正法门
 五名于是为区分
 十二部经真了义
 百千诸佛共谈论
 佛境佛地己开演
 顿教顿机令得闻
贤善首菩萨章 第 375c 页 X10-0375.png
 傥解百川归大海
 何妨一法备多根」


「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
万金刚。并其眷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
白佛言。世尊。若后末世一切众生。有能持此决定大
乘。我当守护。如护眼目。」

【此诸金刚。欲守护受持此经之人也。决定大乘者。
谓此大乘经教。乃决定成佛之义。】

「乃至道场所修行处。我等金刚自领徒众。晨夕守护。
令不退转。」

【金刚。又欲守护道场内修行此等大乘法处。令修
行者。无退转心。】

「其家乃至永无灾障。疫病销灭。」

【金刚。又欲守护其家。令无灾害。】

「财宝丰足。常不乏少。」

【办道资粮。常令不阙。

西蜀复庵晖禅师曰。此下禀命加卫外护流通也。
火首者。此神头有火焰。手中执金刚杵也。

四明聪讲师曰。金刚梵语跋阇罗波腻。此云金刚
手。(波腻翻手)谓手执金杵。以立名。正法念经云。昔有国
王。有二夫人。一生千子。欲试千子。当来成佛次第
故。俱留孙探得第一筹。释迦第四筹。乃至楼至第
千筹。第二夫人生二子。一愿为梵王。请千兄。转法
轮。次愿为密迹金刚神。护千兄教法。依经僧寺三
门。只合一身金刚一身梵王。今为对故。塑二金刚
贤善首菩萨章 第 376a 页 X10-0376.png
非也。楞严云。十恒河沙金刚密迹。此八万亦未为
多。火首摧碎等。未详所译。】

「尔时大梵王。」

【圆觉疏曰。即初禅天王也。】

「二十八天王。」

【欲界色界无色界。共有二十八天。每天各有一王。
其号曰四大天王。忉利天王。夜摩天王。兜率天王。
化乐天王。他化自在天王。梵众天王。梵辅天王。大
梵天王。少光天王。无量光天王。光音天王。少净天
王。无量净天王。遍净天王。福生天王。福受天王。广
果天王。无想天王。无烦天王。无热天王。善见天王。
善现天王。色究竟天王。无边空处天王。无边识处
天王。无所有处天王。非非想处天王。】

「并须弥山王。护国天王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
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者。常令安隐
心不退转。」

【大梵王等。皆欲守护受持此经之人。

西蜀复庵晖禅师曰。大梵王者。即初禅天王也。二
十八天王者。即三界主也。须弥山王者。即帝释也。
护国天王者。即别指四天王也。

四明聪讲师曰。梵语迦夷。此言净身。居色界禅天。
梵是西语。此云离欲。因中脩梵行。不行淫秽也。今
为天主。统娑婆三千大千世界皆属号令。有言语
觉观世间。虽脩梵行者。多唯加脩四无量心(慈悲喜舍)
贤善首菩萨章 第 376b 页 X10-0376.png
故得为天主也。二十八天王者。欲界六天。色界十
八天。无色界四天。总二十八天也。护国天王等。即
护世四天王。光明云。护国四镇。即帝释天神。将常
领八部鬼神。护弘持人心不退转。】

「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荼。」

【圆觉疏曰。吉槃荼者。亦云鸠槃荼。食人之精血。其
疾如风。变化稍多。住于林野。】

「与十万鬼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
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人。朝夕侍卫令不退屈。」

【诸鬼王等。亦欲守护受持此经之人。】

「其人所居。一由旬内。」

【藏经曰。一由旬者。四十里也。】

「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当使其碎如微尘。」

【为护法故。尽其威力。

西蜀复庵晖禅师曰。吉槃荼者。亦鸣槃荼。此鬼食
人精气。其疾如风。管林野诸鬼众。一由旬者。即四
十里也。

四明聪讲师曰。郑玄云。圣人精气谓之神。贤人精
气谓之鬼。又有云。天神曰灵。坤神曰祇。人神曰鬼。
鬼者畏也。虚祛多畏。又有威能令人畏。或云。希求
名饿鬼。从人求食。以活性命。光明疏云。神者能也。
大力者能移山填海。劣者能隐显变化。肇云。神受
善恶杂报现。形胜人劣于天。其身轻微难见。鬼类
众多。不能尽释。今言吉槃荼。亦名鸠槃荼。亦名俱
贤善首菩萨章 第 376c 页 X10-0376.png
槃荼。此翻瓮形。旧云冬瓜。此神阴如冬瓜。行至肩
上坐便踞之。即厌魅鬼也。(梵语乌苏慢此云厌)厌眠内不祥
(本只作厌字后人厌下加鬼)圭峰云。食人精血。其疾如风。变化
稍多。住林野间。管诸鬼众。是号为王。故云大力鬼
王。与十万鬼王。护持经人。不令鬼神侵恼。】

「佛说此经巳。一切菩萨。天龙鬼神。八部眷属。」

【八部者。一天神。二龙神。三夜叉。四乾闼婆。五阿脩
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

「及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
受奉行。」

【西蜀复庵晖禅师曰。疏云。良由文殊所问经说。有
三种义。欢喜奉行。一能说者清净。不取著名利。所
染故。二所说法清净。以如实知法体故。三得果清
净。即说益也。问。经首信成就。与此信是同是别耶。
答。前信浅。此信深。何以知之。大智论云。如是我闻
生信也。信受奉行生智也。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又
云。信为入法之初机。智为究竟之至要。虽深浅之
不同在。智信一贯则无别也。

四明聪讲师曰。佛说经。通该凡圣。既闻圆觉妙心
实相常住。解圆即遍。同服醍醐。咸沾妙益。是故欢
喜奉行也。此经后有加重说偈者非也。圭峰不著。
诸家不留。况世尊说经。当机之人。故有重颂。今法
会将散。唯是天龙鬼神。各言护持流通。不须重说。
又重颂被晚来未至者。至此时安有晚来也。】
贤善首菩萨章 第 377a 页 X10-0377.png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夹颂集解讲义(终)
* No. 253-C
前住持灵隐禅寺痴绝老人跋

大光明藏。情与无情。咸处其中。无上法王。世间出世
悉归所统。一时薄伽婆无说而说。十二大菩萨。不闻
而闻。况此经不涉言诠。诸讲师如何注解。略通线路。
随世刊行。据令而行。合投诸火。

淳祐丙午佛成道日 金陵玉山庵主(道冲)
* No. 253-D
径山长老圆照老人跋

唤作圆亏缺了也。道个觉迷昧了也。黄面瞿昙。十二
大士。密说显演。巳是注解。其馀经师论师。于注解下。
又添解注。且正文毕竟在甚处恁么问好与三十柱
杖。

觉如居士。倘能下手。径山甘受不辞。

淳祐丁未二月三日  无准叟(师范)敬书
贤善首菩萨章 第 377b 页 X10-0377.png
* No. 253-E
灵隐长老石溪老人跋

知而无知。是第二头。不知而知。落第三首。请居士不
得动著还我圆觉。觉如底第一筹来。

丁未仲春旦日石溪老僧(心月)书于灵鹫一峰
* No. 253-F
庆元府雪窦长老偃溪老人跋

诸经。各标时处。惟圆觉一经。不标时处何耶。淳祐丁
未夏。觉如居士。书来乞圆觉讲义跋。是日千丈岩主。
方与湖海宿衲作安居。佛事未暇也。友上人归日。试
问居士所集讲义。巳到第几菩萨。

千丈岩主(广闻)书于丛竹小轩
* No. 253-G
庆元府雪窦长老偃溪老人跋

钞解疏。疏解经。经解什么。觉如居士穷诸家疏钞。掇而
贤善首菩萨章 第 377c 页 X10-0377.png
拾之。且道此经从何而出。忽若一语不玄。谤斯经故。

四明千丈嵓主(广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