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为正。】
「
〔注乃滑台〕」
【
大钞云及滑台为正。】
「
〔注龙鳞
虎尾殉命亡躯〕」
【
言其与北宗普寂崇远等辨两宗
真伪也或云龙斗张鳞虎斗振尾今谓龙胫之鳞逆
生触之者必遭害如上谏书谓之膺鳞今与争法膺
鳞之谓也钞作麟者误也虎尾即庄子云撩虎尾而
编虎须几不免其虎口耳以人送死曰殉。】
「
〔侠
客〕」
【
。】
「
〔县官〕」
【
(白马卫南卢郑二县令之事抗北祖而争法之类也此
注大钞作大字书之讹也)天宝四载玄宗朝立秀为六祖普寂为
七祖。】
「
〔注宋鼎〕」
【
即宋宗鼎大钞阙宋此阙宗字。】
「
〔被
赞〕」
【
南宗被赞。】
「
〔乾元宝应〕」
【
皆肃宗朝。】
「
〔大历〕」
【
代宗
朝。】
「
〔贞元〕」
【
德宗朝敕立荷泽为七祖。】
「〔疏然所传〕」
【
下大钞云束宗就法但就顿渐悟修之
法和会自然会得诸宗诸宗不离此故于是略叙七
家一拂尘看净即北秀之宗普寂所弘也意云本有
觉性烦恼覆之如镜有明为尘所覆息灭妄念念尽
即本性圆明如磨拂尘镜尘尽镜明则能鉴照此但
染净缘起之相未见妄念本无心性本净悟既未彻
修岂称真二三句用心亦五祖下资州智诜之宗成
都金和尚所弘也三句者无忆无念莫妄也意今勿
追忆巳过勿预念虑未来荣枯等事常与此智相应
不昏不错名莫妄也三教行不拘而灭识亦五祖下
老安之宗为则天所师敬破灶堕等所弘也释门事
相一切不行剃发了便挂七条不受禁戒至于礼念
转读佛像经卷一切毁之所住之院不置佛事灭识
者意谓生死轮转都为起心心起即妄不论善恶不
起即真任饥任寒亦不求化亦不乞饭赞叹供养怪
责损害一切任佗但贵无心而为妙极四触类是道
而任心即南岳让和尚是六祖弟子居山修道不开
法有剑南道一俗姓马大弘此法起心动念弹指警
欬扬眉动目是佛性全体之用全体贪瞋痴造善恶
苦乐故一一皆性意以一念命终六根不能作用四
大骨肉都不解贪瞋并是佛性也任心者谓不起心
造恶修道道即是心不可将心还修于心恶亦是心
不可以心断心不断不造任运自在名为解脱人无
法可拘无佛可作何以故心性之外无一法可得故
故但任心为修也五本
无事而忘情即四祖下旁出牛头融大师之宗鹤林
马素径山道钦禅师所弘融久精般若空宗于一切
法巳无计执后遇四祖显出绝待灵心故息缘忘情
修无相理谓心境本空非今始寂迷之谓有所以生
憎爱等情了达本来无事即须丧巳忘情情忘即度
苦厄故以本无事为悟以妄情为修行也(与前二家不同者此
则一切皆无也)此就悟理言也若就行说者第三伏心灭妄
第四纵任心性此则休心不起六藉传香而存佛亦
五祖下旁出法名宣什果州末和尚等所弘也欲授
法时以传香为师资之信正授法时先说法门道理
修行意趣后令念佛初引声口念从声渐微乃至无
声送佛至意意念犹粗又送至心念念存想佛恒在
邪下二句虽拣亦是通妨假名之我今疏双通妨我
闻虽因下三句依地论通妨于我闻非邪下二句依
智论通妨于我取与不同耳无相宗含于三教。】
「〔疏云若无相宗我既云云〕」
【
钞云约空宗等释等于
三教谓始顿实虽含三教无相义强故偏
标也华严疏与此疏同彼钞云若无下第
二无相宗含于三教谓始顿终(无虽含三教无相义强故偏标之言亦无
故云空宗之言)然此颇多异说余游历师亲承指教者略有
七焉一云以宗等教即无相宗含三教文云随缘空
故以空为门是遮诠之实故属无相宗不妨是终顿
耳一云破相宗不唯始教偏在大乘经中如释我闻
处说一云性空含于三教非无相宗含疑曰清凉云
因缘性空通始终顿恐非此义意一云纵彼空宗故
云含于二教如云相宗通终顿圆教空宗密谈顿旨
通于顿也疑曰纵之密谈顿旨通于顿教不通终教
夺之唯是始教一云圭山空宗唯始教由次科约实
教释即终顿故若清凉次科约性宗释即圆教故无
相宗含于三教疑曰圭山次科约实亦含圆教前科
亦云含三教与清凉无别一云若约别宗般若心经
属实教性宗若约通宗清凉云无相宗含于
三教谓始教顿教实教心经正当顿实疑曰连珠正
意空宗唯始教自终顿巳去并属性宗岂应尔说自
通宗巳下宜削之庶拔本塞源以绝其词耳不然则
未免致诤一云圭山义含三教清凉宗含三教今谓
据实后出体者乃总出体也(随相据实二义无碍故云又俱出一与时故云
总)既总出体故云一与时皆无自体但随世假立以
假从实以五蕴为体云云(又云各别出体者就不相应行中数是一体时是时
体)是故大疏当在据实之后出体今疏唯出随相一
科之体又唯时体故钞云时无定体约色心分位以
明故云假也即不相应行为体例之大疏今合就通
妨后出体却在正释中出体者乃本大经疏彼六字
及上下之文并为正释其云一时者时成就也亦随
世假立时分一者拣异馀时。】
「
〔如来说经云云〕」
【
演义云亦随世假立者谓佛法中时不可得因物故
有时离物何有时物尚无所有何况当有时今随世
俗说有一时然今疏则附于正释便为出体意兼两
势若云此误彼亦误耶。】
「
〔六时〕」
【
西域一岁分
六时正月十六至三月十五为渐热时三月十六至
五月十五为盛热时五月十六至七月为雨时七月
十六至九月十五为茂时九月十六至十一月十五
为渐寒时十一月十六至正月十五为盛寒时。】
「〔疏心境泯理智融〕」
【
等此四义与金刚疏何异者此
是楞严悫疏所说虽通诸经不妨随宗义别大钞云
谓此四说听皆入三昧观此二法皆从缘无性俱是
一心故云一也今经科云据约就一心即显实
性金刚科云会法释但显法空故刊定释凡圣如云
由心分别故见圣见凡心既不生谁凡谁圣相本自
尽故言如也馀例此可知。】
「
〔净名楷疏〕」
【
大疏云此义
见故非此经说主然约相而言此经能应之佛即华
冠璎珞之舍那不即释迦与彼相即之义不同三义
之中第二正义是也所被之机即华冠璎珞之大菩
萨馀经能应之佛即释迦蠃髻之相若对地上机于
蠃髻佛现舍那之形谓佛地显报报即化身随地前
地上机见之别(第三圆了义是也然据彼论亦用正义是彼经说主但以彼宗真应双通
故与此宗异)地前大众见佛化身居此秽土为其说法故
云不妨还是释迦所说问法华涅槃秽土所说与佛
地经何别又此经与华严俱法报不分真身说有何
优劣耶答法华涅槃随地前人见结集云化身秽土
佛地经随地上人见结集云报身净土又涅槃云吾
今此身即是常身法身然皆即化显报报即应身但
三身相即非真身说此经从真起应应即报身谓佗
受用应机说华严亦法报不分真身从真起应佗受
用身应机说但十身无碍耳故探玄此释迦身即为
实报受用之身如佛地经初说等若三乘教中但为
化身若别教一乘以为究竟十佛之身问若依顿宗
唯一真性但显一实性身何故却有应机之佛耶答
下文拂迹云对机之佛亦不可得方见法身法身说
经义在斯矣谓应机亦不可得故云法身即此是唯
一真性义不妨即法报不分之真身从真起应对机
说法是故终教理智即而双存顿教理智泯而双绝
不妨有对机之佛又一实性身者约拣教而说故若
约圆顿宗则三身融即随说皆得问佛地经即化显
是智境纯净之土亦即识智圆通之土者疏主明言
十五本经外别有俱通染净之经即等目菩萨所问
等三经此皆疏主意也岂得尽归过于后人乎(大钞云又
有四本经亦在净土说在别卷中)。】
「
〔疏兴显经入印法门经〕」
【
辨疑误
云贤首华严传云兴显经即华严性起品无量颂俱
乃将十忍品后文续之元康二年竺法护译经云普
见枰阁即普光明殿也又大周目录云入印法门经
昙摩流支于洛阳译即华严支流经也经云如来住
持境界处去寂灭道场不远普光法殿然此二经即
识智圆通也议曰此经二经既是华严支流经恐难
与疏主出意若如其说则果不可云纯净之土矣又
入印经下亦不当注云不二随顺犹恐疏主必有明
据亦俟来哲取与之。】
「
〔进力入印法门经〕」
【
大钞云信
力今钞误也。】
「
〔渺然难测〕」
【
彼论云其量离测如来所
睹大钞云如来所都都字为正大钞中更列四本大
钞又指在别卷此例甚多或云宛转指也。】
「〔又有经〕」
【
等大钞列三本经一等目菩萨所问三昧
经二文殊宝藏陀罗尼经(在净居天说)三大集经一品(在欲
色二界中说)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者辨疑误云此经有
三节一标佛初成相二说法相三入定相唯是秽土
不见净土之相况华严大钞诸家目录华严传等皆
云是十定品别行文亦与十定品相类彼即普眼菩
萨请问今云等目即普眼也即非双标净秽之相议
曰大钞注释随识随智巳见净秽之相何谓不然况
居秽土地上大众见舍那居净土随机所
见不同传法菩萨就胜结集故云婆伽婆住光曜宫
殿如来所都然此由是渐经所被渐机故随地前地
上识智所见不同若圆觉顿经为
十万登真大士上根凡夫所说故众无三乘之机岂
非随智所见纯净国土独不可与随前地上机见不
同比也于此亦足以见吾宗未尝以净秽之上分乎
顿渐休错领解又随本经唱名不同者说阿含小教
时何不唱云婆伽婆入神通光明藏耶又云净心地
人见之岂止祇园而巳者意谓不异圆觉所见光明
藏也且无著论立三地初信行地配三贤燸顶忍二
净心地配初地三具足地配二地上至妙觉同诸经
建立地位通论行人浅深若以立三地以定被机者
岂经论学者乎其金刚所被地前之机二论明言也
决谓被地前地上二机者传法者何不就胜结集却
就劣耶就胜结集论有明文就劣结集焉有理思之。】
「〔注亿世之过〕」
【
大钞是遇字或云当从大钞今调大
钞具云亿世之遇时还此定佛定无量但今钞脱还
定二字然若取亿世之过时还此定其过字义亦可
通若连上文义势遇字理长。】
「
〔注此下但无名者即
钞也〕」
【
此字指宝性论下字指佛性胜鬘彼二不别
名者即今钞中所列宝性论五名是也(彼四名五名与钞所列大
同故)然但字恐是俱字之误其义亦可通耳或云多却
此九字者非也。】
「
〔或四种〕」
【
胜鬘经无第五法界藏合
漏尽十通一佗心智通二天眼智通三宿住随念
智通四智尽未来际劫通五语无碍清净天耳通六
无碍体性广大神足通七善分别众生言音通八无
数色身智通九一切法无量名字智通十一切法三
昧智通。】
「〔经三昧正受〕」
【
诸经或云正受或云三昧或云定若
如幻经云其三昧定光赞般若云所行三昧正受晋
译净行品云三昧正受当愿众生云云晋经贤品云
眼根入正受色尘三昧起如幻经云离心三昧
而为正受大哀经云三昧极正受又云以法性定三
昧正受智彼德经云以一心三昧正受定然晋魏以
来所译诸经以三昧正受定三名互举随称皆得贤
首释三昧正受云三昧翻为等持谓离沈故定慧均
故名等也心不散故住一境故名持也纳法在心名
为正受清凉释云平等持心趣一境故义翻为定今
疏云三昧翻为正受安住藏中不受诸受名为正受
即唐梵双彰耳又云又三昧此云正思钞引晓师所
据瑜伽论释云谓在定时于所缘境审正思察故正
拣寻伺思拣惛沈等天台翻云观又云正受又云调
直定论云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调直定慈恩
百法钞云三昧翻正受讹也言讹者谬也翻为正受
其义错谬以正受唯定非散唯善非染若言等持即
善染及通定散不遣论说即七种定中第二名也七
种定者一三摩呬多此云等至二三摩地(亦云三昧亦名三摩
提)此云等持三三摩钵底(亦云三摩钵提)此云等至四厌那
演多此云静虑此即四禅根本定五质多医迦
阿羯罗多此云心一境性定心前后相似不易故云
心一得境之自性故名境性正唯第四禅根本定六
奢摩佗此云止七现法乐住即四禅根本正定住此
定中受现法乐故林间录引楞伽涅槃经宝积品證
云三昧及正受非翻三昧为正受也辨疑误云清凉
云正翻为等持义翻为定又十地论云菩萨皆悉入
此一切三昧善知三昧方便乃至三昧所作正受以
此證之决知非唐梵双彰乃三昧所作之用也于是
异论纷然余游学于诸方亲承师友指教有三说焉
一云宝积经体用不即此经体用自在故意云三昧
是体正受是用引贤首释频申三昧云体用无碍等
疑曰贤首释师子频申三昧云以定业用从用为名
者盖言师子频申是也又贤首释如来藏身三昧云
无分别智證平等性是定体广大如空是定相影像
法为胜用又释海印三昧云以佛智为空体今以三
昧为定体正受为定用恐无所据况光赞般若亦云
三昧正受岂亦体用自在耶十地论云三昧所作正
受亦体用不即耶适足以助成辨疑误所谓三昧所
作之用非唐梵双彰之号耳一云宝积经约拣别义
乃正受之三昧拣非馀者今经取合集义三昧即正
受疑曰今疏次文云及有二义一拣别义显是二门
二合集义非但请说因地亦及请说发心故知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