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疏钞随文要解-元-清远卷二

卷二 第 24c 页

圆觉疏钞随文要解卷第二
沙门清远 述

「〔疏冲虚妙粹炳焕灵明〕」

大钞引禅宗空寂知以配
之上句是空寂直显自性之体下句是寂知是即体
之用。】

〔老子云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注云道动出冲
和之气而用生成有生成之功曾不盈满。】

「〔疏无去无来冥通三际〕」

以此真心三际莫之能易
卷二 第 25a 页 X10-0025.png
故曰无去无来以无去来今故不离于三际以入三
世无迹故三际求之而不有故曰冥通问经云皆依
圆照清净觉相既云觉相宁曰无去无来答下经文
以约迷悟说故分能所之相非相貌之相也。】

「〔疏非中非外洞彻十方〕」

谓此觉之心体非内外中
间故洞然透彻无所不遍凡有所在即有所不在故
楞严经佛以神汤内写徵破阿难执心在内又以针
治内障徵破阿难执心潜在根内又以灵膏反质徵
破阿难执心在外乃至七处徵而无心可得阿难被
徵介尔妄心无逃避处妄贼既除真王得显故知无
在无不在故于是乎洞彻十方也。】

〔所谓非是中非
谓是非中〕」

简非中道也非谓此心是非中。】

〔意显决
穴举体全遍〕」

穴字误也应作定字。】

〔莽卤〕」

上音姆
下音鲁本出庄子或作蟒呼者非也。】

「〔疏不灭不生岂四山之可害〕」

以心体真常故万行
修起而不生随流处染而不灭以自体本有不待新
生故尽未来际究竟常住故四山喻四相然四相有
二初微细四相谓生住异灭在疏冥通三际中具之
果报四相谓生老病死今则果报四相也然约以粗
显细亦是生住异灭四相不能害也。】

〔起信云所谓
心性不生不灭〕」

彼文具云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
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等现见诸法差别相者
乃遍计妄情所作而此真心未尝生灭也。】

〔然不生
灭三性不同〕」

三性本出唯识论彼云依此三性说
卷二 第 25b 页 X10-0025.png
彼三无性等然三性空性相三宗说之不同初相宗
说三性者初依他起性以阿赖耶识秉业等种辨体
而生根身器界等一切诸法相分有漏无漏皆依他
众缘而得起故喻中如绳依他麻起然彼宗依他诸
所说不同今据祖师常所引者二遍计性能遍计是
六七二识所遍计正唯依他为亲缘喻中如计绳为
蛇木杌为鬼三圆成实性即二空所显圆满成就诸
法实性然彼宗谓遍计是空以计木杌为鬼妄情所
计实非鬼故依他圆成决定是有空有不相即也二
空宗说三性则依他性如第二月本无其体依他本
月而有亦如空华依他翳眼而有执为实有即是遍
计达此依计皆空即是圆成然彼宗圆成但约依计
空理而说亦无其体但扫长天之云未显出月轮也
三法性宗所说三性依他如镜中之影像遍计如镜
中骨肉妍媸等相此二无体但是圆明之镜即是圆
成谓依计无性即是圆成也故知性宗所说圆成显
出真体与彼二宗迥然有异谓遍计无体可生可灭
如绳上计蛇杌上计鬼生亦无体可生灭亦无体可
灭依他起性即生不生即灭不灭如镜中像生而本
不生灭而本不生灭皆无自性故圆成实性自体本
有不待新生尽未来际究竟常住永不断灭。】

〔自体
本有不待新生〕」

者如镜本明不因磨得究竟常住
永不断灭者如金在污坏虽经多劫金性不灭。】

〔今
即当此自性不生不灭不同前二〕」

大钞云前二如
卷二 第 25c 页 X10-0025.png
心经不生不灭也心经疏三约义释不生不灭第三
义约观行对三无性释云谓前二不有而非灭观智
照现而不增即依计上释圆成也连珠指通空性二
宗彼意云依计上辨圆成约依计空处即是圆成即
空宗谓约彼依计空理而说也约依计无性即是圆
成显出圆成实性即性宗今钞判云今即当此自性
不生不灭不同前二意谓此经唯论真性不生不灭
于前二显不生不灭故简异心经是依计上显圆成
真性其显是同初无浅深以彼经教兴为破法执故
约诸法上显圆成此经为离相上根凡夫直显真性
不破诸法故直于自性上说圆成与彼异也或谓心
经诸法上显圆成故属无相宗者不然也。】

「〔离相离性故名中道真性也〕」

问前文中道亦亡今
何存中道耶答前是对待而中属于事故今遗之此
显德之中属于理故存之。】

〔道经云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耳聋〕」

若庄子外篇云夫失性者有五谓
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声乱耳使耳不听云云。】

「〔骊龙〕」

即黑龙如庄子注脚。】

〔照体独立〕」

照体即本
觉照寂之体就般若则离念无相之妙慧独耀而巳。】

「〔疏处生死流骊珠独耀于沧海〕」

上句法下句喻约
下凡迷妄说。】

〔疏踞涅槃岸桂轮孤朗于碧天〕」

上句
法下句喻约极果悟者说。】

〔非对待始觉之智〕」

本觉
智即如理智乃即体之智始觉智即如量智乃对待
之智。】

〔随缘生起世间一切染净诸法〕」

大钞云世出
卷二 第 26a 页 X10-0026.png
世间然既云生起一切染净诸法大钞为正生起一
切染净诸法与起信华严是同。】

〔后方约次下疏文〕」

【古大钞云后方约净次下疏文显此心离倒等依大
钞义显照著然依此义亦可通。】

〔性相无碍〕」

性即体
性之性非理性之性谓诸众生虽本有此清净心由
无始巳来迷之不觉。】

〔注论中根本不觉也〕」

迷于本
觉成乎不觉本觉即此真心也而此不觉为三细六
粗之根本故名根本不觉。】

〔注即独头无明迷真之
义〕」

不觉即无明也无明者无彼始觉智明故言独
头无明者十二有支皆有所因唯有无明横从空起
无有其因故名独头无明此即所知障也枝末无明
即起种种烦恼障也无明迷真者迷此真心皆由无
明故华严经云皆由无始忽起无明全迷法界即是
无明迷真之义约喻者如澄净之水为风鼓动成其
波浪即水为因风为缘也然起信疏有二义一以本
觉为因不觉为缘生于三细二真不起妄即妄托真
生以无明迷于真心而起三细六粗之妄则以无明
为因真心为缘如下文殊章中唯以无明为生死根
本。】

〔注论云谓不如实如真如法一故等〕」

彼文云不
觉义者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
念等即不了真如之理一味故迷之不觉此正出根
本不觉之相也如人不了正方故迷东作西。】

〔故妄
认四大缘虑为巳身心〕」

以于本有清净心迷之不
觉故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妄认缘虑为自心相上即
卷二 第 26b 页 X10-0026.png
迷自此即认他亦即迷真执妄。】

〔佛名经〕」

即马头罗
刹佛名经有十六卷说一万五千三宝之名大科分
三初显理云云大科有三初显理从初至迥出思识
之表即显此经所诠之理二明教自我佛證此至无
机不被明能诠教三序作疏因由自巴歌和众至序
终其后二科易见唯显理一科异说云云或云通序
众典或云唯序当经今谓决非通序其祖师作疏自
有常规故兰盆不序一真法界金刚首序本净镜心
宗旨分明宁容异说问一真法界圆觉妙心一真心
源能起染净一切诸法则三义皆同三法体一若尔
经序圆觉妙心得非通序乎况次科云我佛證此再
叹奇哉等此即分明通序时教后科既尔前岂不然
耶答华严先序一真法界今经唯序觉心乃云心寂
而知目之圆觉弥满清净中不容他等科云初示觉
之心体二示心之觉相结指所诠以归当部宗旨分
明何尝相滥苟曰不然何不同华严序结云法界欤
又况后科文虽似通意在今经故云顿之类欤也。】

「〔疏万法资始〕」

乾能资始万物而不能生万物也真
心亦尔不生诸法即是妄托真生也然此论染法故
云资始若论净法则可云资生故次下疏文显此心
本具河沙功德妙用等又生灭门中用大能生世出
世间善因果等会妄显真以标指会妄法无体唯觉
性而巳以诸妄法本无体性元是无漏法故科云会
妄显真以标指谓指觉心圆裹三世具恒沙性德等
卷二 第 26c 页 X10-0026.png
问心之觉相即是本觉何故科云会妄显真文相在
起信属始觉之义即是终教今何用之答此云会妄
义通诸教若尔小乘则会人天之妄始教会妄归识
不显本有真心今此克就经宗则由前科明此心体
不守自性作诸妄法乃至染净诸法皆依觉心生起
今会此妄法本无体性全是圆明觉性于圆照觉中
本来不见有一法可得故于是不同于起信以不说
六相十玄故不同华严也。】

〔厌下苦粗障乃至俱是
有漏染业也〕」

至解脱道时四禅八定因俱遣未至
此位时善业恶业不动业俱属有漏何以故犹迷第
一义故。】

「〔缘有其四谓因缘云云〕」

一因缘随所从生是法名
因缘以有亲生义故得名因缘缘即因也二等无间
缘旧云次第缘如心识为能生缘前心法虽巳谢灭
然有引导之力令后心法无间而生故与次第生起
诸法为缘故亦名次第缘三所缘缘以能缘之心缘
所缘诸法能缘之心为所缘之缘故四增上缘谓于
彼法有增上胜力能助成故此四前一属因后三属
缘约心识上说上据门论约大乘义若孔目章云净
土之缘有四谓本识有其善种为因缘求生净土之
心为次第缘心缘净土之境为所缘缘众善助成为
增上缘亦前一是因后三为缘然门论别有观缘一
门正约此四缘之义又复有观因缘一门约内外因
缘之义辨疑误云此通局不分前四中因缘初一是
卷二 第 27a 页 X10-0027.png
亲因后三是疏缘其次内外因缘唯属于缘虽合疏
中缘会而生既标释不相类应削去前四缘评曰此
说不然断不可削也且今钞之意以疏云万法虚伪
缘会而生故释云缘会而生者缘有四种故标列四
缘且就因缘解者正约因亲缘疏之义因能亲生缘
但助之则知且就之言乃约截之辞也然据教章云
因有力待缘待何缘待因事之因之外增上等三缘
此通诸教今钞云犹对小乘宗说者对疏之二句正
当小乘故释相以过去巳熟之业为因此世父母为
缘也次云若究本末者即指注之辞别通配释约终
教之义次约业识为因境界为缘生六粗即始教之
义问何故次文便就终教性宗说邪答大小对论于
大乘中从本起末之义故先终教后方始教耳且约
小乘说者四俱是缘十二因缘却分亲疏之别若大
乘则四缘十二因缘俱约亲疏之义问若尔何故门
论四缘十二因缘各为一门说邪答约所破小乘说
故问何故彼论俱约亲疏耶答彼约亲疏者是大乘
故。】

〔肇论云一切诸法缘会而生〕」

即彼论宗本义文
凡圣依正皆藉缘起故。】

〔缘会而生则未生无有〕」


假缘会而生则知缘未会时诸法不有也。】

〔缘离则
灭〕」

缘之离散诸法则灭。】

〔如其真有有则无灭〕」


心本有不逐缘生既不逐缘生故无灭矣巳上第五
重以从末至本故。】

〔以此而推虽今现有有而性常
自空〕」

生灭之法既从诸缘而起以此推度虽今现
卷二 第 27b 页 X10-0027.png
有不待泯而其性自空矣此即第四重。】

〔乃至〕」

超间
之辞彼有五重超间第二第三也第三云以诸法性
空显其法性第二云法性如是故曰实相实相自无
非推之使无故曰本无本无者在彼论即绝待灵心
也以本无对故彼论从本起末有五重一曰本无即
首标一心也二曰实相三曰法性四曰性空五曰缘
会五名即从本起末今此所引即摄末归本之文却
从第五诸法缘会摄本无之一心。】

〔又解生法即二
执也〕」

又解者彼宗本义又别作一解前约诸法缘
生无性当体即空故云生法本无今谓我法二执本
空故云生法本无如何得知我法二执本无下应之
云以唯识故问既一切本无何以现见诸法答唯是
自巳妄想心识所变现故问若离心无境者现有外
境何言无境耶答今约摄境归心义故如次引二十
唯识云如人目有翳见毛月等事(二十唯识即三十唯识也)故云
一切唯识若约通说了别以解识八种俱名识若约
别说了别以解识唯前六名识前是分别次是差别
今约前通义此云唯识者唯是第八心识为诸法之
本此约始教相宗之义以彼宗不了此心即真心故
遂约妄想心识以说之。】

「〔注以意识想尘〕」

若约通说以等无间解意则八种
俱名为意若约别说以思量解意意唯第七今约通
义故能想尘之意识即第八妄想心识又此云意识
即六七识以六七识想境不定故简之云。】

〔无定以
卷二 第 27c 页 X10-0027.png
喻其五识缘五尘亦然〕」

于此一切唯识下所注者
意显唯识者唯第八心识非前六七意识也。】

〔注或
时想无为有想有为无〕」

大抄云或时想无而境有
或想有而境无然二义皆通只依略抄善胜大抄。】

「〔故成唯识云彼我法相注我有种种相法有种种
相〕」

我相者即我执于中有即蕴计我离蕴计我非
即非离计我三种不同以不了五蕴即空故计之以
为主宰之义名为我执法相者即法执法执者虽于
色心之内不执主宰之义而未于五蕴之法达之即
空犹为法执能执即见分所执即相分我法二执之
相者即世间种种诸法故注云我有种种相法有种
种相若知诸法皆依内识之所生起则知诸法本自
无体名为法空。】

〔皆依内识所变见相而起假说注
二分〕」

二分者即相分见分也如翳眼见毛轮二月
翳眼即见分毛轮二月即相分约法而说见分即六
七二识相分即我法二执之相凡夫妄计名之为执
今此意显唯第八识二分之名其实假立皆依自證
分所变故云皆依内识所变见相即第八之相分见
分俱无实耳又。】

〔而起假说〕」

者彼我法二执之相皆
依第八内识自證分上所变而起假说为相分随假
说之相立我法二执之假名我法即二分中相分带
能执言之不妨言二分然钞中之意唯破我法之相
注。】

〔随缘相而立假名也〕」

缘字之误元本即假字义
亦当然谓随假说之相立我法二执之假名也。】

〔非
卷二 第 28a 页 X10-0028.png
依离识实有我法〕」

离第八内识别无我法注。】

〔此有
二释云云〕」

一云即安慧唯立一自證分二云即难
陀立相见二分。】

〔起信论云一切诸法乃至则无一
切境界之相〕」

即心真如门文彼科云会妄显真。】

〔又
云心生则种种法生〕」

即相续相中文问既曰显真
与妄识不同此识妄识岂当引證答但證诸法从心
识生未分真妄耳。】

〔应一切时一切处乃至馀无色
时处则不见邪〕」

此即多所见一不齐问云云大抄
科云耳彼释意云幻梦所见之物乃至意即不然十
门唯识不配空宗者以彼心境皆空故今云就无相
宗者双證心境空耳。】

「〔疏识如幻梦抄云二喻之中且约梦说〕」

既云且约
梦说见得幻喻含释在梦喻中故略而不释如前云
且就因缘之义是同也仍就疏外别约患喻释之故
云若约病患之喻说者也此若正释疏应但牒云患
者云云故知疏钞之意深远幻患梦三义俱备矣辨
疑误要改疏中幻字就患字然将恐失圭峰之意纵
大抄十二亦约患梦用病患者以彼先释患次释梦
今抄只先释梦然后乃云若约病患之喻明知幻喻
与梦喻大分相似故含在梦喻中略而不释耳。】

〔所
执蝶相分明似有岂便有耶〕」

若据大抄于似有之
下脱既非等十二字彼云所执蝶相分明似有既非
有能执之想亦分明似有岂便有邪或今抄从略义
亦可通若取意义备足宜依大抄。】

〔所执蝶相悟来
卷二 第 28b 页 X10-0028.png
虽无未寤之时亦应是有〕」

悟字误也理应俱用寤
字。】

〔成唯识亦云为遣执心心所乃至亦是法执〕」


唯识是境空心有今终教之义心境俱空何以引彼
为證邪答天亲本意不得执识有全同空宗心境俱
空其后辈云文相虽令不得执识为实有意亦存识
是为境空心有今但引彼不得执识实有之深义以
破唯识即夺彼之矛还刺于彼以成终教之义。】

「〔既心境皆无谁是说无之者〕」

大钞云谁是见无之
者然见字为正。】

「〔寂者是实体〕」

大钞云是决定之体然义俱可通。】

「〔不变异之义〕」

大钞于此下更有非空无之义一句
然依大抄文理具足。】

〔佛境界智佛境界知〕」

华严问
明品觉首等诸菩萨问云何佛境界智云何佛境界
知文殊师利菩萨答智云诸佛智自在三世无可碍
如是慧境界平等如虚空此即能知之智上二句即
权智下二句即实智此佛果权实之智不通于凡答
佛境界知云非识所能识亦非心境界其性本清净
开示诸群生此直语灵知之心通于凡圣染净即体
之用故问之以知即用之体故答之以性净以此心
体其性清净岂了别识心之所能识众生等有此本
性清净之心良由无明惑翳不觉知故佛开示皆令
悟入也然前之真智正同宝性论离垢清净今此真
知即彼自性清净又前对所證之法明能證之智今
直语灵知之心通能所證如下第四抄云云然此真
卷二 第 28c 页 X10-0028.png
心以空寂为体智为用用有二种一自性用即知与
觉乃即体之用故云自性用如珠之光明常自照耀
不容有色可对执有五色之对者是我法未除直于
珠体不见有法可对遍法界是圆明之珠法中亦尔
遍法界唯此圆明觉性而巳不容一法也荷泽之宗
正明此即体之用同此顿教宗旨二随缘应用即权
实之智如珠能现色像随意出生诸物等然在今性
宗智与知其体是同但分因果之别若空宗谓智意
云智亦无得谓一切法皆无所有此能知之智亦无。】

「〔其珠之光明〕」

下即自性用纵影像有无明亦不增
不减如前云即体之智非对始觉之智者是也又如
次文云。】

〔明照喻心之智用〕」

者即本觉如理智所谓
即体之智耳。】

〔明照喻心之智用〕」

大钞无此一句。】

「〔其中影像不妨或有或无种种变易〕」

影像者牒前
色像二字大抄云种种变易明亦不变然有此一句
义则顿全。】

「〔一切众生不名为觉〕」

具云以从本以来念念相续
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

〔虽似觉相亦不名圆〕」


起信四相中文此即四中异相似觉也配三贤相似
觉者能觉前灭相故若据犹眠住相梦中亦云不觉
以不觉住相故次有随分觉即住相配十地问此中
不配随分觉者何邪答约地简地前故。】

〔若有一人
发真归源十方虚空一时消殒〕」

虚空离识亦非实
有若人返妄归真始觉合本破和合识显发真智故
卷二 第 29a 页 X10-0029.png
所变空相殒灭矣。】

〔从万法虚伪乃至识如幻梦五
句是空义兼此寂知正是荷泽所传空寂是心知是
用之宗旨也〕」

大钞云第二配禅宗者初五句是空
次但是一心是寂次一句即寂而知后一句都结然
当从大抄指配空寂等义却从略抄会于荷泽寂知
之义文相方显著。】

〔万法虚伪乃至识如幻梦五句
是空义〕」

者即空宗心境皆空之义但是一心既显
体即性宗之义耳。】

〔以此经但分同华严故不配圆
教〕」

分同华严者即一室千灯等义但分同华严故
不配圆教者简别之义以此经不分别显说诸佛身
相国土自在无碍尘沙大用及诸法法尔互相即入
重重融摄等义下大钞云故不的配然既云故不的
配故知亦可配之但疏中结云心寂而知目之圆觉
所以不配圆教次二句大乘法相教次识如幻梦一
句意显心境全空即大乘破相教此二合之为始教
也大钞云法相宗破相宗然禅源诠序虽将空相二
宗为二教在此正欲配五教应云两宗合为一教宗
字为当宜依大抄。】

〔又此后三句中初句含终次句
正顿教后句含圆〕」

然分圆即约义含圆即约法前
科约义但分圆义不具故简之不配圆教此约法体
故云含圆。】

「〔性空故故曰实相〕」

然亲寻肇论乃云性空故故曰
法性法性如是故曰实相若依此抄阙法性一义共
八字应从本论文义方显。】
卷二 第 29b 页 X10-0029.png

「〔于真觉境中无别一尘有体之法何以故乃至空
色俱绝故云中不容他也〕」

有本云良由会色归空
空中必无色在何以故之上然此别本及大抄皆云
正当泯绝无寄观唯此新本云正当会色归空观辨
疑误云思齐师校勘之本亦云泯绝无寄后人辄改
为会色归空然辨疑误之意同于次义空亦销殒只
作一义今谓彼亦云良由会色等二句即引彼證成
水不容火故云中不容他此正当会色归空观若云
泯绝无寄良由会色归空等二句何设乎当知疏主
作三义释中不容他一真觉境中不容于色故云中
不容他同心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等入钞注云
会色归空也二真觉境中不容空色故空色俱绝故
云中不容他正当泯绝无寄进显圆觉空亦不存即
经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行起解既云又此中亦无于
空明知别是一义也三同彼理事无碍观中以理夺
事门事相皆尽唯一真理而巳故云中不容他且三
义者初简非虚妄念虑名为真简非形碍之色故云
空此真空之理者即此圆明觉性中不容他物同彼
空中不容于色也只依别本以会色归空二句置于
何以故之上颇合此新抄正当会色归空之义也有
云会色归空是真空观中浅义泯绝无寄正拂此所
归之空今抄举彼所拂之空同此所拂抄唯二义然
此义与辨疑误大同今谓下文正释观中虽双简真
空妙色在此则正取会色归空空中无色之义以释
卷二 第 29c 页 X10-0029.png
中不容他耳。】

「〔疏故德用无边皆同一性〕」

一切诸法之始起者皆
托真心而起故叹之曰万法资始此则染缘起自万
法虚伪巳下展转推逐悉无一法体存唯是圆明觉
性周遍法界清净觉中所有色心境智一切诸法尽
是性之德相业用如金之器器器皆金如镜之像像
像皆镜故云皆同一性故经云无边虚空觉所显发
觉圆明故显心清净乃至平等不动谓根尘识等与
觉性无分毫之异故云平等没体摄归理中故云皆
同一性如上即净缘起顿教之义一切诸法莫不尽
是性之德用乃至尽收色心境智诸法不同论中翻
对妄染本空但显自性之德然此十对二十件事法
乃别教中所依体事今何用之况静法苑公用时为
数清凉破之谓时乃法也又云纵之亦有理在若尔
何故圭山今亦用之答今此显圆明觉心德用故用
之意显色心等法皆同一性故如疏云德用无边皆
同一性者是也既显德用与所依体事义无相滥。】

「〔疏性起为相〕」

谓此觉性离过故具德具德故离过
离过具德故性相无碍也以性外无别一法为能起
起唯性起良以真如不守自性随缘作于诸法真如
之外无别一法可得如金外无别一器为能起起唯
金起也下净慧章云循诸性起疏云圆觉不守自性
随缘遍诸差别之性诸性起时全觉性起经云法身
流转五道名曰众生云云。】

〔疏境智历然〕」

既知色心
卷二 第 30a 页 X10-0030.png
等法全是真性所起不妨诸相历然达之是金不妨
器存也。】

〔疏相得性融身心廓尔〕」

以诸事相全性起
故不异于圆明觉性一一事法随所依性遍满法界
良由觉性遍满故事法亦然下文云身心寂灭平等
本际又云觉性遍满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
乃至六尘遍满法界性起之义异说纷纭或云性起
唯是华严今经不说但以显理一科未落教道故说
也今谓不然钞中结指所诠归当部矣或云终顿俱
说性起以钞中但以法性为能简通终顿故此亦不
然祖云性起唯别教也或云性起唯是华严此经不
说但显觉性极处显华严性起此亦不然若尔何故
疏钞引当经證之邪或云直论性起与华严同但圆
觉约證所起唯论于净不同华严染净交彻此亦不
然疏中自云染净俱融合法界性或云圆觉法体与
华严法体同故叙圆觉极处说于性起或云华严称
性极谈法尔常起今经离过然后说于性起仪式不
同性起无别或云此经不妨亦说性起但是依缘显
性不同华严法尔常起此义与次前二义并相近然
亦未合疏钞之意耳或云此经迥显真性故是性起
妄上立法故即是缘起与华严不同或云华严约法
法尔常起不妨约机以净翻染起唯性起圆觉但得
约机一门华严二俱融即然上所说或全失旨或似
近宗既非的当指归难从去取今谓疏抄明言炳烛
宁假傍求祖师既判此经兼含圆别说亦何乖大旨
卷二 第 30b 页 X10-0030.png
然经云幻从诸觉性(染缘起也)幻灭觉圆满(净缘起也)疏云翻
染以为净缘无自性染净俱融合法界性(迷真起妄悟真翻妄
离自真性无别染净故染与净即体同真故云合法界性)起唯性起指华严说依
此方明幻尽觉满(普贤章)又云悟修行相如普眼章抄
云幻尽觉满有二义一诸法俱泯唯一觉心等虚空
界名满此即顿教中意二此觉体中既无垢染即现
一切净妙诸法与觉体非一非异融摄无碍如普眼
章根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故云满也即圆教
中意然此二义初则顿教性起也谓缘起际即是性
起故孔目云一乘法界缘起之际本来究竟离于造
修等即此经身心寂灭平等本际也以诸法俱泯唯
一觉心凡圣皆同一际故云缘起际即性起义又本
际即遮那性海果分离言说相即性起耳今约普贤
證穷处平等于本来究竟离于造修同于性海果分
故云缘起际即性起也教章云废智则不论缘起由
约智故说旧来如此旧来如此者法尔如是也二则
圆教性起也以此经兼含圆别故约含圆分圆以指
同华严性起然则在华严则法尔常起在此经则普
贤章幻尽觉满合法界性故名性起因海果分法尔
如是也在普眼章则观行成就根尘融摄亦同性海
果分法尔如是也遂成颂曰幻尽觉圆心法遍根尘
融摄类华严若谓此经非性起圭峰应是醉中言起
唯性起如华严说问既云此经谈性起何故却指华
严说邪答华严有性起品具谈性起是超师作关键
卷二 第 30c 页 X10-0030.png
有性起门此经虽有性起之义文相隐故圭山指出
之乃指广于彼此例颇多性起品者唐经名出现品
演义云出现通乎缘性揽缘出现即是缘起由众生
感如来大悲而出现故八相成道从法性生即是性
起良以从缘无性缘起即名性起纵说诸缘互相资
发就此门中缘起亦成性起探玄云非小因缘成等
正觉此是缘起何言性起释有四义一果性自体当
不可说不可说性赴感具缘名起起巳违缘而顺自
性废缘从性名为性起二性体不可说说即名起就
缘说起起无馀起还以性为起故名性起三起虽揽
缘缘必无性无性之理显于无处是故就显但名性
起四若此所起四若此所起似彼缘相即属缘起今
明所起唯是净用顺于真性故属性起然法相宗说
真如一向凝然不变其缘起法自是有为色心问若
尔性起通终顿邪答此大同大威德法门以后三为
能简故作是说于后简之大威德法门唯是别教性
起亦然况始教乃有为缘起终顿乃无为缘起今虽
直以性起简始教相宗意以性宗无为缘起对简始
教有为缘起耳意在文外。】

「〔十种三昧门〕」

一圆明海印三昧门二华严妙行三
昧门三因陀罗网三昧门四手出广供三昧门五现
诸法门三昧门六四摄摄生三昧门七俯同世间三
昧门云云然如来海印三昧即出现品乃如来所證
贤首品十种三昧中海印三昧是菩萨所入即十信
卷二 第 31a 页 X10-0031.png
满心菩萨与佛所得无异谓诸佛穷究菩萨相似也
若大集经云菩萨海印三昧者即三乘菩萨所入。】

「〔菩提海印三昧〕」

提字刀笔之误本菩萨字。】

〔方之
海印越彼太虚〕」

二句总科为喻谓觉性喻同海印
然下句难见喻相以觉性喻同于海太虚喻同于一
沤或喻同牛迹牛迹即牛迹之水谓蹄涔也。】

〔言象〕」

【言生于象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像以言著故
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
忘象。】

巳下抄第二。

「〔自然智〕」

即自觉圣智。】

〔无碍智〕」

即始本不二绝二
破碍之智。】

〔一尘含大千经卷之喻〕」

大经云有大经
卷量等三千界书三千界中事住在一尘中一切尘
亦然有一智慧人明达悉具足即以天眼见经在于
尘中于诸众生无所利益以精进力破尘出经卷出
现品说佛十智以十喻喻之此即第十尘含经卷喻
喻性通平等智见五末。】

〔如来智慧亦复如是〕」

合大
经潜尘。】

〔尔时如来普观一切众生〕」

合出经益物。】

「〔注问若尔〕」

大抄云若以然以字尔字皆通。】

〔思惟
因行(能说之智)(所化之机)行故(欲将所得妙法以逗物机故思惟行)〕」

辨疑误
云此论文论正云思惟行因缘行故清凉释云因者
能说之智缘者所化之机欲将妙法以逗物机故云
思惟行据此合移行字在因字上但于行字下注云
能说之智缘字下注云所化之机正用清凉文也或
卷二 第 31b 页 X10-0031.png
可但移所化之机四字注于缘行之下则因行缘行
也但注不著所在耳亦传写之误评曰初义颇优其
次义若以所化之机四字于缘行下注之应以欲将
所得妙法之文注于故字之下是成何意耶疏主之
意以因缘行即因行缘行以一行通于因缘今将开
之有何不可然行字当安因字之上其欲将等文当
注于思惟行三字之下但以今抄于思惟下略去行
字由是以欲将等文注于上也且不失论意亦顺清
凉释义理亦可通。】

「〔波旬〕」

具云提婆魔罗播裨此云天障碍罪恶此天
性好劝人造恶退善见为善则以谓修行得道度脱
众生必损减魔宫眷属遂起妒心种种恼令退失。】

「〔四无量心〕」

各具三缘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喜谓庆
彼得乐舍怨亲平等。】

〔三缘者注云一众生缘缘
一切众生相〕」

即凡夫。】

〔二法缘缘五蕴差别相〕」


二乘。】

〔三无缘不住上二相〕」

即菩萨不见众生相我
空也不见五蕴法法空也。】

〔诸佛虽有十一部经不
说佛性〕」

十一部者声闻藏唯方广是菩萨藏显
直进有方广回心无故起彼回心增上信故不说佛
性简小乘也要问五十。】

〔如来藏经九种喻〕」

一萎华
二岩密三糠糩四焦模五贫家宝藏六粪秽七庵罗
八弊衣九贫女。】

〔供养恒沙如来不如有人云云〕」


云者超简文云不如有人乐喜菩提于如来藏经受
持读诵书写供养一譬喻者此诸佛所种诸善根福
卷二 第 31c 页 X10-0031.png
虽无量比前功德百分不及其一千万亿分亦不及
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注凡夫身中佛难信
故信者功德倍多〕」

经文令信经欲令信身中佛性
宝藏所谓实信也。】

「〔复有二类〕」

大钞云机有二种或者要改复字作机
字然不改亦无害二字皆通。】

〔富楼那〕」

即满慈。】

〔馀
惑未尽〕」

虽知诸法皆妄未知妄有所因故云馀惑
未尽此下举事令知其因。】

〔室罗城〕」

具云室罗筏悉
底又云拘萨罗舍婆提憍萨罗并翻云无物不有旧
讹云舍卫此云丰物亦云闻物义净译云名称大城
舍卫乃憍萨罗都城之号为简南憍萨罗国故废国
名而标城号。】

〔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

晨朝
者是机动时喻无明初动。】

〔演若达多〕」

此云祠授。】

「〔魑魅〕」

下音媚(明秘切)即山泽之精魅也。】

〔佛言妙觉
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

问起信论云
无明为因岂是无因邪答彼约生染法次第今约顿
中本性说谓唯一真心本无妄法妄必无因有因不
妄。】

〔自诸妄相展转相因〕」

初人妄说展转相承从妄
说妄及推其本初后俱妄。】

〔虽佛发明犹未能返〕」


悟释相。】

〔得菩提者如寤时人〕」

贴喻况显。】

〔如彼城
中演若达多〕」

喻合显。】

〔纵未歇狂亦何遗失〕」

头无
得失妄有生灭真性何曾出没。】

〔汝但不随分别世
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

真无得以劝息妄缘。】

〔三缘
断故三因不生〕」

烦恼是缘能润业故杀等为因正
卷二 第 32a 页 X10-0032.png
是业故能分别是识所分别是三种相续以分别之
能生烦恼分别此三故云三缘三即缘也又以烦恼
为杀盗淫三种之助缘故云三缘也分别既云业因
不作于三界中狂心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不从
人得分别不生前后际断故云为歇胜净明心本周
法界不由他悟而此净圆觉心天真本有故云不从
人得。】

〔何藉劬劳肯綮修證〕」

劬劳修證只为显觉今
分别既亡觉性自显故云何藉庄子内篇云庖丁得
解牛之妙对文慧君曰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
牛者(未能见其理间)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但见其理间也)方今
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闇与理会)技经肯綮之未尝
而况大軱乎(技之妙也常游刃于空未尝经槩于微碍肯著也綮音綮骨间肉也轨音孤大
骨也)良庖岁更刀割也(良善也岁一易刀犹堪割也)族庖月更刀折
(族谁也中骨而折刀故月更之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
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
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心有馀地矣然
神遇者闇与理会喻于顿机不假修證谓歇即菩提
也族庖刀折肯綮之碍岂曰妙得牛理喻于渐机须
假劬劳。】

〔须菩提等四人〕」

等下三人也谓迦旃延迦
叶目连四尊者从佛所闻未曾有法佛授舍利弗记
于是白佛我等居僧之首自谓巳得涅槃不复进求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往昔说法我时在座但
解空无相无作于阿耨菩提不生一念好乐之心今
闻授声闻阿耨菩提之记心甚欢喜不谓于今闻希
卷二 第 32b 页 X10-0032.png
有法。】

〔久住他国至五十岁〕」

他国者于十界中唯除
佛是本国也五十岁五道也此据台宗吾宗不然五
百授记即华严五百声闻也五十馀年法合时会也
二十馀年犹在本处昔经虽妙犹带三乘未付财宝
也。】

〔得至涅槃一日之价〕」

得小涅槃以为大得小乘
涅槃工作之直比之大乘止得一日之价心喜为足。】

「〔波罗奈国〕」

即中印土婆沙论云有河名波罗奈去
其不远造立王城翻云江绕城。】

〔摩竭提国〕」

此云善
胜又云无恼即中印土也旧云摩伽陀此云不害劫
初巳来无刑害阿阇世王截指为刑后自齧指因痛
遂息此刑佛生其地故吉兆预彰所以先置不害之
名亦名无刑害其城名为王舍。】

〔阿兰若法〕」

亦云阿
兰那今单称兰若此云无喧诤亦名寂静处法者是
所證真理阿兰若即事静二障业苦喧杂斯尽事理
俱寂故顿教之首便是华严自后每遇上根即顿说
真性时处不同皆名顿教有数十部上迷头舍父是
约所被机此约能被教所约顿渐并是化仪化仪渐
事即前三教化仪顿即后二教也若约华严化法简
之此经即逐机顿华严即化法顿最初称性说故前
四教并属化法渐。】

〔三乘权实部类尤多〕」

然此颇多
异说今谓唯指渐教也。】

〔三乘〕」

者即一乘三乘小乘。】

「〔权实〕」

者或权唯始教实通后三或权通前四实唯后
一即渐教中有三乘有权实故云三乘权实以抄中
之意前云顿教有数十部即结顿中部类此但结渐
卷二 第 32c 页 X10-0032.png
(今但下双指顿渐也)南中刘虬五时一人天教二有相教三
无相教四同归教五常住教南中道场慧观五时初
有教二空教三抑扬教四同归教五常住教如上二
种五时在渐中分之不滥顿经天台五时初华严时
即别圆二教乳二鹿苑时藏教酪三方等时亦藏教
生酥四般若时藏通圆教熟酥五法华时唯圆教醍
醐然此五时唯就渐中然时分异不能收二十馀部
顿经及南北两宗禅门是故吾宗特立顿教故云不
有此门逗机不足今家五时初有教二空教三中道
教四同归教五常住教由于戒贤三时之后加二时
故以般若为第二然此五时就前三教渐中分之初
不干涉华严圆觉等二十馀部圆顿之经是故五时
之外别立顿圆二教有以异于诸家立教耳原人论
云今家五时初不局定以般若随执即破不定前后
在法相之前则破小乘属始教唯破六识在法相之
后则破大乘属终教兼破八识今取法相前义问智
光三时顺性何不依之却就戒贤三时之后加之邪
答无差别论疏中四宗次第亦以般若为第二或云
祖师且顺相宗故今谓智光三时依妙智经立此方
未见流通或疑即般若经既未见明文故难凭唯戒
贤三时依深密经立现以流传诚可为据处是故依之。】

「〔空有迭彰〕」

十对空有约心境有二对约真俗有
五对约我法有三对是为十对且初约心境有二对
心境俱有心境俱(一境)境空心有(一对)境有心空(缺此一义四句
卷二 第 33a 页 X10-0033.png
不成故抄中不作四句)二约真俗四句有五对俗有真空(第二时一
对)
俗空有真(此句自有三对第四时一对第五时一对第三时四重二谛前后相望互为空
有一对)真俗俱空(第二时)真俗俱有(第三时与上第二时相望为一对)三
约我法四句有三对我法俱有(人天乘)我法俱空(中间大乘
与人天乘为一对)我空法有(小乘一对)我有法空(涅槃时一对)然异说
多端今皆不取。】

〔第三时教四重二谛前后相望互
为空有〕」

四重二谛者约唯识论四种胜义(具如八中)
伽论四种世俗谓世间世俗世间胜义道理世俗道
理胜义證得世俗證得胜义安立世俗(即安立真如)胜义
胜义(即非安立真如)第一重世间二谛谓世间世俗为世俗
谛世间胜义为真谛第二重道理二谛谓道理世俗
及世间胜义等为世谛道理胜义为真谛第三重證
得二谛谓證得世俗及道理胜义等并为世俗谛證
得胜义为真谛第四重安立非安立二谛谓安立世
俗及證得胜义等并为世俗谛胜义胜义为胜义谛
并以世俗为空胜义为有展转相望互为空有成空
一对即空浅有深以是法相空义故即真俗四句之
中第二句俗空真有也。】

〔注云同时递互〕」

上注云上
二先后递互此云同时递互辨疑误云此无递互之
义必是后人妄如宜削去所注今谓次文云十对空
有皆约法约时递互隐显故云迭彰盖由迭者递互
也若先后同时不可去递互者于十对中唯取异时
相望止有三对谓心境俱空俱有真俗俱空俱有我
法俱空俱有如是则空有迭彰十对不成圭山大有
卷二 第 33b 页 X10-0033.png
失矣故知所辨之非。】

〔若说依他缘起云云〕」

即约法
论浅深次前如说下即约境论浅深。】

〔若说我者初
后相望初空后有空浅有深〕」

大抄云初三云空后
二云有空浅有深又云人天云有前三时教云空空
深有浅然大小二抄配属文相似不乳合细评则义
非舛也今抄云初空者即初三也后有者即后二也
故知二抄无殊但以前文最后得涅槃我有法空或
云法华在中间我法俱空中然法华岂不说真我邪
如大抄云后二云有法华亦我有法空明矣馀之空
有浅深皆例此知谓心与真俗约心一二相望第一
时心有第二时心空即有浅空深约真俗二三相望
第二时真俗俱空第三时真俗俱有即空浅有深。】

「〔疏顿无二谛之殊幽灵绝待〕」

约顿以遣二谛之病
良以渐经五时施化于二谛之上显中道第一义谛
谓之寂知若顿经以双融双泯显第一义谛谓之绝
待灵心也但分渐顿之别所显不异又前约时明渐
此约法以简上之一句犹属于渐幽灵绝待方属于
顿问科云总序教起因缘华严亦在顿中否若在顿
中华严岂止绝待而巳若曰不然何谓总序教起因
缘答或云地论云华严亦有一分逐机顿故不妨通
序之今谓次文明顿渐之相云顿者有二一化仪顿
谓华严初成称性说故二逐机顿谓此经等四十馀
部直诠真性之经故知华严在其中矣唯言逐机幽
灵绝待不言化仪。】
卷二 第 33c 页 X10-0033.png

「〔穷理尽性〕」

者意在生起下文叙今经之文势也。】

「〔不同法华涅槃之类有三可破有权可会但显一
真觉性即胜鬘密严金刚三昧如来藏普光明藏圆
觉等四十馀部文中皆少说事缘直诠真性理智良
由无三车除粪化城等由缘可会也〕」

既非渐次之
教故不属三时五时法华涅槃对三显一有三可破
有权可会此经直显一真觉性顿教一乘尚超于彼
宁属所会应知法华所会者三时五时权渐之教若
将此经槩属所会不知其可也如下文云序及玄谈
明言此是别教一乘非法华通教一乘即同别一对
又渐顿一对净秽一对如是三对料拣优劣可知又
云此是顿教故不会之非三时五时之渐教又云是
四乘之一又云无二无三之一摄此经大抄云即会
三所归一此等之文不一或云齐师续添或云别字
之错者是何言误若齐师之续添者如此抄云不同
法华涅槃之类有三可破有权可会但一真觉性无
三车除粪化城等由缘可会不属三时五时及下诸
处明言指示是一乘之圆教等大抄亦然岂皆齐师
续添邪又明言此是别教一乘谓之错改为顿者其
同别一对应改为同顿邪第恐无此理耳又以此经
属乎五时谓属破会者顿渐一对又是如何净秽料
拣例皆无用耳华严即开渐之本法华即摄末之本
此经是所摄之末乎既非所会之三又非能会之一
不是别教一乘欲是何乘耶当知会三归一归乎一
卷二 第 34a 页 X10-0034.png
真法界若法华自宗会归佛慧吾祖或云法华同教
一乘或云华严中同教他宗岂信归于华严今家以
佛慧是同故取之故云华严中同教然不出一圆中
同教左右称之也所以清凉云莫谓二经化仪有异
而令佛慧有殊而渐圆佛慧得与华严同日而语况
顿之类欤故知弘法华则曰会归佛慧弘圆觉则曰
会归圆满觉性弘华严则曰会归一真法界也若曰
不然必欲归能诠之经者八十一卷中安能著得许
多经邪又况大抄八云称性互收者况出圆融也上
但理事无碍巳是难思馀经容有此则事事无碍唯
华严及此经观成中意又净慧章疏云此经宗分同
华严因说果海果彻因源称性互收无别前后彼云
若诸菩萨能与如是观行相应于诸法中不生二解
即同此安心之文又三圣观云良由此经亦是称性
真身说圆满觉性故人法仪式悬符华严又修證仪
云起信信门还顿摄解行證时即次安圆经了论皆
如此圆觉宗同莫妄弹圆经即指华严也又普眼三
观疏抄指云全同华严法界三观又刚藏章疏云众
生成佛诸典无文唯圆觉华严理越常情语惊凡听
又云称体圆观又云圆顿宗教仪式皆然又序及幻
尽觉满疏抄明言同华严性起又经云是经百千万
亿恒河沙诸佛所说疏云说此经佛既是真身无碍
尘沙同体故一说即是多说华严云无有国土不说
此经此等皆圆别义疏抄如云谓属法华破会于理
卷二 第 34b 页 X10-0034.png
可乎又此等之文皆齐师续添乎问同别二教始于
智论共不共二种般若智论明指不共唯华严今家
诸祖得之以为明据由是独尊华严卓绝独立无所
对待迥异馀宗今云圆觉亦别教者何邪答此经有
三可破否有权可会否共三乘人说否十万登真大
士是五时淘汰之渐机否有三车化城除粪等由缘
否属三时五时否如此经云随分思察疏云圆机菩
萨即便思察既曰圆机菩萨岂是三乘既非三乘谁
属所会以此推之不共明矣智论唯指华严者顿之
类中言其一耳问至相贤首终顿并作三乘此经即
顿也谓之三乘有何不可答若坚执此说诚难与言
也清凉既得至相贤首之命脉圭山承袭祖祖传虽
变态之不同无适不可也如判法华为终教岂直是
三乘耶应知且渐顿一分大分言之耳又修證仪云
净土所谈为了义娑婆所说是权仪法华灵山所说
秽土也他宗讳之皆此之类也若谓斯言之不通者
法华岂是权乘邪故知教章终顿皆属所简法华圆
觉不是权乘是故至相以顿教一乘疏主特云一顿
教者有自来矣优劣可见问若尔应渐顿分权实邪
答否也自有五时施化般若部中所显之顿属于权
耳然此经既曰一乘非白牛车乎设云属同教一乘
者法华有三可会谓之共教此经无三可会谓之共
教犹不可也诸祖专弘华严独尊斯典云是根本法
轮圆别一乘馀经也于弘通边当如此耳圭山既悟
卷二 第 34c 页 X10-0034.png
圆觉力弘赞之经宗玄妙岂抑之者哉故知在圭山
谓之根本法轮一乘圆别不为过分如法真之记心
经以彼实教取合后三开同别之义谓之同教一乘
然般若正当共教心经既是诸部之枢要诠真实一
心判为同教一乘仍含圆别理当然矣过分者哉然
心经之于圆觉优劣颇异为例可知只如破会之说
或以终顿属实谓此经不属破会或以终顿权谓此
经亦属破会然推此意盖以圆觉与法华之前五时
权渐之教同别属乎纵夺会不会耳既与圭山相违
难以闻命故清凉辨光宅顺违云若唯说法华为实
则抑诸般若及诸大乘了义之经昔大亦有权实法
华但会昔权故说三皆虚指昔实不带方便故不会
(昔实说如来藏性涅槃法身真常之理故)此则诸经夺光宅若依昔未
显说一切具有如来知见根败之种今并说成则今
昔有异(昔所未说而今说之一乘三乘昔权今实皆属法华固其宜矣今法华三根声闻皆与授
记故言今并说成)此则纵光宅夺诸经(此辨光宅立教之顺违遂有纵夺实体足
不足之言乃约教设以辨也如探玄云释有二位一约事破二乘实灭二约教亦会大乘权教所约不同也)
然据清凉之意以法华巳前诸部般若及诸大乘之
实谓之终教于事中顿说如来藏性谓之顿教此之
终顿有纵有夺取彼实体之不足属三属一会不会
耳岂将圆顿了义所诠白牛车之一所被之圆机属
三属一会不会邪问圆觉既称圆别与华严有何优
劣邪答圆顿合论顿圆无别如上所举理义昭然今
疏抄中比比皆尔若或拣之不妨有异如云性起之
卷二 第 35a 页 X10-0035.png
义分同华严三观亦云分具圆义又云此分摄圆教
者此经不明显说诸佛身相国土自在无碍尘沙大
用及诸法法尔互相即入重重融摄等义不得全名
圆教所拣之义如云何尝相滥邪问根本法轮唯华
严也故云开渐之本圆觉亦属别教应亦根本法轮
邪答根本枝末等三法轮乃吉藏所立清凉云此全
约化仪以立若将此定判一代时教收义不尽法华
之前般若等大岂皆枝末若然岂当专以之为定量
邪苟欲以为定量者如经云三世如来之所守护疏
云如华严云我等诸佛护持此经抄云诸部般若多
是天帝护持法华菩萨守护华严及此经诸佛自护
良由根本法是诸佛师故然如上所叙皆疏抄明言
如揭日月矣去情思之因辄颂曰后三为一开同别
终顿归圆不会之于后一开同别教三乘始教属权
仪渐中圆极为能会所会群经属五时五时都不关
圆觉蔡祖明言岂不知此经别一超通教宗同圆别
被圆机圆顿若同权渐会圭峰宁不暗攒眉般若法
华名共教菩萨天龙共守之圆觉华严根本法三世
如来亲护持。】

〔胜鬘等四十馀部〕」

禅源诠云二十馀
部此抄或云数十部或云四十馀部文中皆少说事
缘直诠真性理智良由无三车除粪化城等由缘可
会也故指此经是顿之流类问诸部顿经与圆觉何
殊答显体诠法仪式皆同是故皆不属会若于顿中
科简被三乘机者不妨属会。】
卷二 第 35b 页 X10-0035.png

「〔疏如来入寂光土凡圣一源〕」

疏释神通大光明藏
云是诸佛众生之本源神通光明之性体尘沙德用
并蕴中故云藏亦名法性土亦名常寂光土然今云
入寂光土不云法性土者或云以相宗法性土理智
不即故不用之今谓不然既正释经文疏中双指二
土即知二土俱通今钞却于凡圣一源之下用一切
如来光严住持别配法性土又云即自受用土又云
以此经理智不分故又引是诸众生清净觉地共释
凡圣一源既用此以别配法性土故以神通大光明
藏三昧正受至不二随顺通配寂光土也不然不用
相宗法性土矣况相宗三土今家用之即今家三土
但祖师随文义之便用之无他说也天台四土一凡
圣杂居土二方便有馀土三实报无障碍土四常寂
光土相宗三土一变化土二报土三法性土若于报
中开出自他受用亦四土然天台四土大师依智论
义立相宗三土依佛地论唯识论云既有明据其义
可凭由是今家多用三土配释经文但今家开合自
在有异相宗亦摄天台前二也若开受用自他即成
四土该唯二种谓净及秽或性及相大疏下文云净
秽性相二土三土四土无不融摄即华严等及此经
意故云融而为一有异馀宗也方便一土法相所无
相宗不许回心二乘故不立方便土以彼相宗声闻
出三界为究竟故。】

〔抄先世因缘所受身〕」

者即分段
身出三界无烦恼者即变易身问方便有馀土下抄
卷二 第 35c 页 X10-0035.png
云出三界外别有净土二乘所居即法华馀国作佛
也能应之身不知是何身邪答能应之身即报身如
教章云或说释迦报土在三界外西去三十二恒河
沙佛土无胜世界此是显娑婆化土色顶之佛亦非
报身又大疏玄谈云或说报身在馀土约引摄说并
是释迦上言报化耳并约终教说然天台依智论所
引法华我于馀国作佛之文以立此土故今亦引祖
师所释以答之。】

〔现受用身〕」

即他受用也自受用身
不容机见同法性身其他受用身应机说法容于机
见故下文云前凡圣一源即从自受用入法性土此
应诸菩萨即从法性土现他受用身。】

「〔疏本起者〕」

因所起最初之心也顿悟本有圆觉妙
心本无无明生死方名真正信解以此真正信解合
于如来本起之因谓佛昔根本所起以此圆觉妙心
为所依之本一切如来皆然故华严经云若不了心
自心云何知正道多劫修行非真菩萨。】

〔起信了二
觉发三心修五行〕」

然顿教因地总有三重初了悟
觉性次发菩提心后修菩萨行起信论中亦先开示
二觉次令发三心后方修五行。】

〔二觉〕」

者即本始二
觉。】

〔三心〕」

者直心深心悲心。】

〔修五行〕」

者六度合定
慧为一故问起信即终教岂具三重因邪答生灭门
亦具顿义亦被顿机大抄云亦通顿悟渐修贤首判
为正终兼顿圭山注论亦然是故论云信成就发心
有三种即上所列直心深心悲心也修證仪云起信
卷二 第 36a 页 X10-0036.png
信门还顿摄故知彼论所说因地有此三重具如下
(八中)。】

〔及华严善财大集法行〕」

善财先陈巳发方问
行门大集经云若比丘读诵十二部经为众敷扬思
惟其义不名法行若比丘能观身心境界都息永离
烦恼其心寂静我则说之名为法行。】

〔薄伽梵〕」

亦名
婆伽婆疏云能破烦恼名婆伽婆即当断德以显法
身净土说经法报不分非应化矣然此六义初二法
身断德中二报身智德后二化身恩德虽通三身三
德随何经之不同在此经即当法身断德在权渐经
中即当化身恩德等不妨馀经亦婆伽婆大钞云华
严等圆顿宗教是理智不分之真身此经是净土说
故化主是真身是以经云婆伽婆佛地经是即化显
报报即化身故随地前地上机见之别此经是法报
不分之真身与彼相即之义不同然疏中三义于中
正义是此经说主圆了义是佛地经说主以彼真应
双通故。】

〔六义〕」

者义翻也若正翻云如来晓师正翻
云世尊又此释云谓诸如来不系属诸烦恼故则知
婆伽婆正翻如来不妨通诸经也。】

〔如金刚别译八关齐戒经等〕」


如佛字各随经宗所释有异抄约当经释自觉觉他
觉满之义异馀权渐之经。】

〔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
门〕」

然此圆明觉性大位在果体通染净即一切众
生具有所谓尘中有经智海无外然则众生本有既
迷背而不觉不知宛受贫苦佛则全得其用故此但
标法王有之于法自在更无有上故曰法王。】
卷二 第 36b 页 X10-0036.png

「〔言法遍〕」

者经云善男子虚空如是至八万四千此
一行半抄文大抄本无辨疑误云即后人添入宜削
之今谓恐是圭山自添蹑前起后文势当然不应齐
师手自加之亦不可尽过于彼也或曰觉性平等不
动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不动含法遍义耳或云
不是正含文相乃是况显深玄然亦在人取舍。】

〔注
法遍义即不含心通〕」

大钞通字即遍字今以遍字
为正如钞注释云觉心无可遍者以觉心本遍不待
法遍而后遍故法遍中不具心遍义。】

〔注心通即含
法遍〕」

法遍宜改云法通如次前引经云觉圆心净
故身界等清净即是所含法通义耳。】

〔然众生成佛
文是此门疏今乃取意云云〕」

大钞云今疏中乃取
意取意然以大钞为优今疏之言指心通法遍也所
引始知众生本来成佛便当次科牒起问目耳。】

「〔疏心本是佛由念起而漂沈〕」

刚藏生于三惑遂成
三难初真能生妄二说妄为真三牒而纵之责无穷
之过。】

〔佛答意云心本是佛云云〕」

谓真心之体本来
成佛以无始妄念之起而不觉知是以漂沈生死正
漂沈时心体何尝流转见有漂沈者由妄念故既处
妄中必认真作妄其犹在舟而不知舟动反认岸移
正认岸移岸何尝动良由妄起而迷真不是真生于
妄也上二句约法佛答下二句约喻种种取舍未出
轮回等即反覈起疑之本结指前疑未是正答其真
随妄转以四喻喻之空不生华方是正答。】

〔疏顿除
卷二 第 36c 页 X10-0036.png
妄宰空不生华〕」

顿除者达之本无也一也妄境本
无其体众生妄认顿悟妄念本空则无一切境界其
犹病眼妄见空华翳差别则方知空本无华何尝起
灭譬如幻翳即空中华无起灭于中曲分为二初翳
差华亡喻如空华下二空不生华喻。】

〔疏渐竭爱源
金无重矿〕」

谓理则顿悟惑障渐除故下经云依愿
修行渐断诸障障尽愿满證大圆觉上则空中华无
起灭喻喻于顿悟此则金中矿不重生喻喻于渐修
成佛不复再生烦恼正答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
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佛言一成真金
不重为矿如销金矿即金中矿不重生喻金喻觉性
矿喻烦恼然此偏通后难修證义云华喻总酬三种
难矿喻偏通最后疑后疑过重故再喻之若唯华喻
但彰顿悟阙于修治若唯矿喻本非清净故须二喻
合云一切如来至后复结空果等大抄则无此一节
宜依大抄况此一段经文不合前金矿之喻自是显
浅难造深捡经科节可知亦恐别有深义不可得而
知也。】

〔然法合鍊矿之文正弥勒章中〕」

等大抄云然
竭爱之文正是弥勒章中等宜以略抄为正以金矿
本非喻于渐竭爱源今疏主以此正喻渐修除障却
用此喻而喻之故今抄中特指今举此喻配属疏文
正合金矿之经文即弥勒章断轮回根本之文也若
如大抄所指则不见疏主之深意耳。】

〔其断除之法
即是后文〕」

次牒云后文者此二后字大抄即彼字
卷二 第 37a 页 X10-0037.png
宜以大抄为正今抄亦可通疏主前指合法之文是
彼弥勒章故此云后也。】

〔疏今撮略前后而叙之云
渐竭爱源也〕」

大抄云疏今影略前后而叙之无云
渐等六字意云喻则质在前章影在后章法则质在
后章影在前章故云影略前后叙之谓喻举刚藏章
法举弥勒章二章前后影略而叙之于疏其意则通
指二句疏文若尔则大抄为正然则撮略二字义亦
可通但叙之下唯指一句疏文不若大钞兼通耳。】
圆觉疏钞随文要解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