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A¶ 第 12a 页
* No. 250-A
圆觉疏钞随文要解序
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者乃是称性之显诀一乘之要
轨也诠旨渊玄非言象所测文义隐奥绝二乘思议
大哉觉性圆裹十方因果镕融真妄交彻然而众生
不觉不知跌踢迷康宛受贫苦纵然发意欣求者四
病纷扰三观眩惑繇是不能如实證圆觉唯有如来
全得其大用乘时启运利见天下虽四心等观而由
三根各殊故顿渐悟修之所以别也此经如来入寂
光土现受用身与曼殊刚藏等登真诸大士顿显如
来因地法行及众生净觉心源说听冥符理事究尽
实知大乘了义之经焉圭峰定慧禅师禀南宗之心
印预清凉之亲闻每玩兹典以为栖神之宅且著疏
钞数万言广略并行其见法也明玄心独悟其叙理
也圆俊神绝待力事弘宣发挥真要是以声溢九州
誉飞四海负笈争趋怀铅来远者由水之就下于戏
盛哉至矣不可得而称焉宋有清远法师祖述圭峰
用力疏钞楷定众师之邪正甄别百氏之是非搜索
华严广部之说感悟贤首清凉之旨赞扬圆觉就即
折衷凡成十有二卷号曰随文要解义丰辞约举至
要而无遗解至妙而巳尽所谓耀沧海之骊珠朗碧
天之桂轮者其惟随文要解乎要解之为书未行于
250-A¶ 第 12b 页 X10-0012.png
世余幸韫椟有年于兹属日龙宝寺实养阇梨来请
曰为世之涉猎于圆觉者授梓欲广其传嘉其志而
遂许诺之并加训点以附焉庶几学者由要解以达
疏由疏以通经直契佛意故为之序。
元禄十一龙集戊寅四月佛诞日东大寺华严宗长
吏室罗筏那沙门道恕书于灵鹫峰下
* No. 250-B
圆觉疏钞随文要解
沙门凊远 述
夫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者如来入寂光土现受用身
为诸登真大士上根凡夫一乘圆顿之机称性而说
诠露地大白牛车无化城除粪等喻五时难摄圆顿
可收苟非大士之阐扬孰契此经之宗旨有唐开士
圭峰定慧禅师疏钞斯经弘传今古凊远猥因宿植
获遇斯文学无常师历诸名席服膺咨质覃思研精
虽仅免于亡羊终未逃于数宝既登先禀圆观之门
遂契以芥投针之旨圆悟如来无上知见颠沛
造次履践于是念念与此相应行住坐卧活鱍鱍底
受用无尽忝于师席贰座兼人凡滞说通蒙师亭毒
250-A¶ 第 12c 页 X10-0012.png
适允毗陵之命承乏华严应缘扫洒之馀为徒敷演
皆此因退席待尽林泉衲子二三相从办道禅诵之
外复阐斯文于是随文摭要直解疑难备学者之讨
论助斯文之流演遂詺之曰圆觉疏钞随文要解逾
十九万言成一十二卷讵敢当于达者姑以被于初
机有所不安固难折中冀诸来学为我正诸然纤尘
培于华岳滴流足于沧溟徒设疲劳无增高广
知我罪我其惟斯乎。
时
皇宋嘉定六年龙集癸酉杓建鹑火望日谨序No. 250
圆觉疏钞随文要解卷第一
沙门凊远 述
科标总题即经疏总题也题曰略疏注经则以大疏
要略之义直注本经名曰略疏注经如长水之疏楞
严亦曰义疏注经科云经疏题目与此义同然则以
疏注经经为其主经先疏后宾主巳分双用为题故
云经疏题目若别行抗行之疏则曰疏题非经疏总
题也且题目有二冠之经首则曰经题标于疏前乃
曰疏目约就此经大疏言之圆觉是所解之经大疏
乃能解之疏取所解之经目能解之疏也如心经疏
之类准此知之或曰此云标总题者乃一疏之总对
下别别义章故或云对下别释经题故然庄严圣教
250-A¶ 第 13a 页 X10-0013.png
无适不可问行愿疏云释总题与兹何别答彼开二
科初所释经题二能释疏目于所释经题云释总题
乃对下别明品目也于下正释经题中而云总题者
疏云即无尽修多罗之总名与此略疏亦经亦无相
滥问缙云法师之记心经名曰显正谓之总题连珠
则曰疏题或曰连珠闇弹显正或曰不然未知孰是
请示旨归答抗行与注经不同何弹之有哉彼既移
疏注经谓之经疏总题于义无爽如金刚疏长水之
移注亦云经疏题目圭峰移注起信亦云论疏题目
若谓显正之非圭峰岂亦然哉问起信华严心经疏
存抗行疏题者与今略疏注经同不答虽存旧题其
义无别如起信下有侧注云某移疏注论故晋水华
严移疏注经亦然
心经移注等疏不改旧题者例此知之若不加侧注
者未免小瑕略疏注经取大疏要略之义直注于经
下故云耳也疏者疏也决也谓疏通经文决择义趣
注者或从言或从水从言则训也解也训说解释令
文相显著从水则决也流也决而流之令无壅滞如
水流注不绝之貌大方广圆觉五字乃所注之经下
皆能注之疏卷上则卷轴之次第然此经之疏凡有
五家一上都报国寺惟悫法师疏一卷二先天寺悟
实禅师疏二卷三北都海藏寺道诠法师疏三卷四
大唐荐福寺坚志法师疏四卷五圭峰定慧禅师广
疏三卷钞十三卷略疏二卷略钞六卷道场修證仪
250-A¶ 第 13b 页 X10-0013.png
一十八卷前诸疏解繁略未削有乖经宗世无传耳
圭峰之作今古同遵四海流通逮今无壅注并序并
从也合也集韵作去声并也兼也疏外兼有一序故
云并序务从其简故不别立序题注之于疏题之下
以疏题兼目序题耳然序者叙也谓叙述一经之大
旨及制疏之因由也又序者庠序也尔雅云东西墙
曰序欲识宅舍之浅深先观庠序欲识其人先观额
目欲知作者之意先观其序终南山即长安之南极
名曰终南亦名太一山上应太一星所居以此得名
自古名僧多居此山草堂寺即终南山之别院寺者
始自腾兰初至止于鸿胪寺从徙于佗处别建
白马等寺至今僧舍名曰寺焉沙门即释氏之通称
也具云沙门那此云乏道谓除馑乏修正道又云勤
息谓勤鍊三业息诸妄想又四十二章经云辞亲出
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然沙门有四种一
污道沙门二说道沙门三活道沙门四胜义沙门疏
主即说道活道二种沙门以本言之大权应世即胜
义沙门然西土有外道沙门或加释字以简别之此
方既无不必加耳若南山律钞亦存释字存亦无妨
宗密即疏主名讳也姓何氏果州西充县人舍儒从
释英悟绝伦禅遇南宗教逢斯典末见上都华严疏
主清凉国师师曰毗卢藏海能随我游者其为汝乎
既而学无常师诸宗备览提挈毗尼发明唯识四战
之国也无得而称焉大和二年庆成节徵(徵音召仁宗庙讳作
250-A¶ 第 13c 页 X10-0013.png
召呼之大和即文宗朝)入内殿问法要赐紫方袍寻请归山会
昌元年正月六日坐灭于兴福塔院荼毗得舍利数
千粒明白润大宣宗追谥定慧禅师即华严宗教第
七祖师也其馀著述行业备在裴相国传论撰述作
者曰圣述者曰明今云述而不云作者疏主谦也礼
记云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文下袭水土
亦犹仲尼云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也
科示觉之心体心之觉相然此一序乃一经之枢要
也总分为三谓显理明教叙疏初显理于中分二心
也者下即示觉之心体万法虚伪至迥出思议之表
即示心之觉相觉之心体者如圆明之珠乃即相之
体心之觉相者如珠之明乃即体之相然则圆顿之
教体相融即为门不同不可混然不分也如下文释
本觉心地云本觉者即心之觉相心地者即觉之心
体以此得知二科不同如云无去无来乃至桂轮孤
朗于碧天即心体不生灭等弥满清净乃至皆同一
性等即心体之德用也良以一切诸法莫不皆是圆
觉妙心中之德相业用如金之器如镜之明也然金
之器非圆顿教不能当矣故此二科融即言之不得
不同为门言之不可混滥。
「〔疏元亨利贞乾之德也始于一气常乐我净佛之
德也本乎一心〕」
【
此即约果德标指心源果德乃佛
之四德心源即一切染净诸法之本源先推此一心
为果德之本者以对儒教之一气为乾德之本故然
250-A¶ 第 14a 页 X10-0014.png
此且约对待言之故云一心为四德之本若称实言
之而此一心为一切诸法之本源本意欲明圆觉妙
心为众德之本而先举类云元亨利贞乾之德也始
于一气故知此但举类由是总科谓之约果德标指
心源以儒教之一气为阴阳天地之本故以此例佛
教之一心为一切诸法之本也略钞序钞外别有一
序故云钞序非钞家之兼作故别标云大方广圆觉
经略钞序也吴门刘熙云吴虞也太伯让而不就归
封之于此以虞其志也司马迁述太伯世家云晋灭
中国之虞亦以苏为中吴也范宁曰太伯太善之称
也周太王之元子故曰太伯以仲雍小季历并贤而
太伯让德深远虽圣不加之思齐师乃缙云法师同
辈行业未详序或分为五或分七今分为十一。】
** 一通明所受
「〔修身者何戒律而巳矣融心者何圆觉而巳矣始
严戒律终显圆觉〕」
【
修身者何徵问生起下文也谓
行持万行为修身之道唯戒律而巳矣明究觉性融
荡识心唯圆觉而巳矣先戒律而后融心者言所受
道之由渐也。】
** 二总叙能受
「〔并是二者予猥受于先净慧大师门焉〕」
【
并者兼也
并也猥幸也鄙也汉书注云积也意谓多幸二者并
受之于净慧大师门焉师讳善政行业事迹未详。】
** 三别明所归
250-A¶ 第 14b 页 X10-0014.png
「〔姑以所闻从事兼讲指归途于晚岁乐圆觉为要
说〕」
【
语云君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汎爱众而亲
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精义解云入孝而出弟行谨
而言信处众而汎爱择友而亲仁君子之务此其本
也有所未能则勉为之有所未至则力致之待其有
馀也然后从事于文然则在彼则从事乃学文也在
此则姑以所闻之道时习之兼以讲演故曰从事兼
讲又行持戒律修习圆觉兼以讲唱又从事戒律兼
讲斯典也然于此二指晚置之归途者乐圆觉为要
妙之说耳。】
** 四章疏该博
「〔其祖演章句即圭峰定慧禅师略疏二卷略钞六
卷疏以通经钞以通疏探赜而索隐辞简而义博则
备之裴相国序〕」
【
系辞云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也然
探取也赜奥也索求也隐微也谓探取求索深奥幽
微者圭峰之章疏也而言辞简当义理该博罗五千
轴之旨趣者备在裴公之序云耳。】
** 五别叹义钞
「〔道固师是流至于今今之驾说者莫不以兹钞为
司南乎〕」
【
道固师是者学有师而道可宗言有典而
事可法今我圭峰祖师既师承之有自疏钞流芳今
古不泯言驾说者杨子云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
者也不在兹儒乎注云驾者传也兹钞为司南者司
者主也南是离明之方周公时以司南木造司南车
250-A¶ 第 14c 页 X10-0014.png
如今之定南针之类也又黄帝与[山/虫]尤神战蚩尤作
大云雾迷其四方黄帝遂以司南定其方所今之讲
者得兹钞无不以之为司南矣。】
** 六略叙本怀
「〔思齐懵昧幸敷斯教常惧圣言纷于水鹤切虑传
者駮于鲁鱼〕」
【
懵昧懵乱也迷也昧暗也自谓
某懵然暗昧大幸而得敷演斯教而于圣言常切忧
惧水鹤之差深虑传写鲁鱼之駮水鹤者有本作枯
涸之涸大庄严论云阿难到一竹林闻二比丘诵偈
曰若人生百岁不见潦水涸不如一日生得见水潦
涸阿难曰此非佛语当听我诵若人生百岁不闻生
灭法不如一日生而得解了知二比丘闻巳语于师
师云阿难老朽言多错谬但依所诵阿难叹曰世尊
既灭谁为我證时有一圣宿从空而现乃说偈曰彼
者讽诵偈实非诸佛语今遇欢喜尊而可能依之二
比丘方改而诵之駮于鲁鱼駮者杂也古云笔札久
劳写刀成刁事历终古书鱼成鲁盖由鲁鱼二字形
势之相近传写之易讹也。】
** 七通叙挍證
「〔因与武林法师仲希咨度众本访对舆典循尊古
卑今之致窃及史阙文之旨〕」
【
武林即钱唐之山名
法师处州缙云县人人以缙云称之即吾宗之英彦
也晋水曾师之制楞严金衡钞六卷心经显正记一
卷刊略行愿钞四卷现行于世咨度问其裁度也舆
250-A¶ 第 15a 页 X10-0015.png
众也寻访于众典不敢率尔也循从也从尊上于古
德设疑有说舛处亦不敢辄事笔削窃及史阙文之
旨论语云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
之今亡矣夫正义曰史者掌书之官也执笔左右使
之记事也文者字也古之良史于书字有疑则阙之
以待能者不敢穿凿孔子言我尚及见此古史阙疑
之文举喻喻巳有马不能调良当借人乘习之也亡
者无也及见其人如此阙疑至今则无有矣又夏五
不加月圣贤之明诫春秋云夏五月以鲁史无月字
故仲尼亦阙而不书春秋乃鲁国史记也然今序家
亦窃及此旨颇有疑处亦不敢擅改耳。】
** 八因叙刊勒
「〔约定元钞将事刊勒门人子章力摸方板〕」
【
叙刊勒
文相可见。】
** 九斟酌取舍
「〔僶俛挥振庸讵是非非也不削则削是也乃本其
本〕」
【
僶者勤也强也谓强俛挥振耳又毛诗云僶俛
同心注云思与君子同心前云与武林法师咨度众
本今云与之同心挥振评辨是非盖不自胸臆也庸
讵者庄子云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注云庸
用也常也讵何也未也不也然在此则庸用也讵不
也是者用之非者不之即用不是非之谓也意谓兹
钞苟传写之讹谬也古之不削今也削之苟或是也
录其元本之本也。】
250-A¶ 第 15b 页 X10-0015.png
** 十谦巳勉励
「〔后将斯文而觉世者无以不继志而罪我乎如志
我者则庶几乎如来圆觉耀无穷矣圭峰章句导无
极矣〕」
【
无以不继志而罪我者谓校勘不精不能继
志于先觉后之讲演觉世群述者能不以此而罪我
乎如志我者如有志慕我钞者庶几此经及与圭峰
章句耀法界导群迷而无有穷极矣。】
** 十一朝代年月
「〔时皇宋康定二年辛巳岁杓建鹑咮月望日谨序〕」
【皇宋皇大也宋古商丘也汉梁国睢阳县今南京是
周武王胜纣封殷之后微子受封于此以为宋国以
太祖皇帝受周之封为宋国公既登九五以所封为
有天下之号寻都于东京康定即圣朝仁宗之代也
杓者斗柄也即北斗之第七星也斗柄顺四时而转
各指一方夏指其南又分三位四月鹑尾五月鹑火
六月鹑首亦云鹑咮咮即喙也是月斗柄指于
南方鹑口正当六月也若汉书律历志云鹑首于夏
为五月商为六月鹑火于夏为六月商为七月鹑尾
于夏为七月商为八月十五日为月望以日月相望
故十六日为既望既巳也言巳过于望矣。】
「〔钞〕」
【
钞者抄也记也谓抄写格言记录要义防学者
之讹谬备寻讨之忽忘此则因经有疏因疏有钞也。】
「〔圭峰〕」
【
即终南山之别峰此峰形势状如玉圭因以
为名焉疏主平居此峰人到于今以圭峰称之。】
「
〔兰
250-A¶ 第 15c 页 X10-0015.png
若〕」
【
具云阿兰若亦云阿练若此云寂静处即僧舍
之通称。】
「〔群典极于周易〕」
【
易之始起自于虙牺感河中黄龙
负图而出上有八卦万象万物之名文王因而重之
为六十四卦仍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因是周流起自
周代故名周易易者取日月二字交配而成日下从
月以配阴阳取日往月来之义名之曰易然于周时
上有卦辞爻辞而巳至孔子晚岁好而读之韦编三
绝于是作传通之所谓十翼也故周易之书至孔子
方毕备矣于是乎处名教之初为六经之首儒教之
深玄极于此矣故云群典极于周易所以孔子曰五
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此乃穷理尽性至命之书也
命则生之极也穷其理而至于命则尽其极矣然易
之为书既是儒教之深玄儒流取之为则故得引之
以类至觉之理也。】
「
〔馀喻琐碎〕」
【
馀卦虽皆有四德不
堪举类如坤之四德元亨利牝马之贞等既云牝马
之贞与佛之四德不相类故云琐碎难以喻于真法
由是不用馀卦而独用乾卦耳。】
「
〔注系辞云乾知太
始坤作成物〕」
【
系者续也辞者说也说其爻象变化
名曰系辞然有上系下系此即上系彼文云天之道
不为而善始地之道不劳而善成天地雷风水火山
泽此即八卦谓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此之八卦如次
配属之。】
「
〔故系辞云八卦成列象在其中〕」
【
即下系也
谓一气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者金木水火也土
250-A¶ 第 16a 页 X10-0016.png
则遍于四象之中两仪既分四方位列水居北方坎
位生于乾卦金居西方兑位生坤卦火居南方离位
生巽卦木居东方震位生艮卦是为金木水火之四
象生八卦八卦既成列备天下之象故云象在其中
故更重之而有六画系辞云易之为书广大悉备有
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
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于万物之
象既变通未尽是以重之而有六画六画既具万物
之形象无不备之天地之能事尽于此矣故云备万
物之形象穷天地之能事故六画成卦此则言其乾
卦之体也馀卦例此可知。】
「
〔此卦六爻皆阳画〕」
【
爻者
言乎变者也略例云爻者适时之变者也又云爻者
效也效天下之动者也既以六画成卦故设六爻以
效三才之动所以爻数有其六矣然此乾卦六皆阳
画馀不然者盖应其阴阳所成也天既积诸阳气而
成故以纯阳之画而应之。】
「
〔注曰一长云云〕」
【
阳者奇
数也故以一长为阳画阴者偶数也故二短而相对
而为阴画故圣人当法此自然而施人事乾卦既有
三画以表三才其为人王者当法于乾道所以王字
三画以表乾卦竖一画以表一气如古人作王字赋
云三阳列位配乾道以成三一气贯中表圣人之得
一故知圣人当法天制用以施人事云为成务而行
王道终日乾乾无时懈倦爻辞云九三君子终日乾
乾夕惕若励无咎文言释云乾乾行事也又云终日
250-A¶ 第 16b 页 X10-0016.png
乾乾与时偕行言天时运动乾乾不息万物以之生
成君子进德修业失时则废懈怠则旷当法天制用
与时俱行故云因天象以教人事也天行健君子以
自强不息天以健为用故云天行健健者即运行不
息之谓也然以天道言之以运行不息为用以人事
言之君子当以自强不息为用自强不息者勉为之
之谓也人人可以为尧舜未有亏退自屈而得之者
也人人可以作佛祖未有自弃自暴而得之者也故
知欲为君子当自勉励也。】
「
〔文言〕」
【
大钞云第七翼孔
子作十翼第七翼即文言也十翼者谓彖辞象辞系
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是为
十也彖辞则统论一卦之义象辞则释其文辞如云
潜龙勿用阳在下等略例云象者各辨一爻之义者
也系辞则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也文言则唯
释乾坤二卦也说卦则言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
命之理序卦则明诸卦之生起由绪也杂卦者杂糅
众卦错综其义也。】
「
〔注此下释乾字云〕」
【
或曰前文巳
广说乾字今作是注者齐师校勘之谬也以大钞无
此注故或云此乃文言之所注耳异说云云今谓钞
云群典极于周易巳下出举周易为类之所以也馀
喻琐碎巳下出举乾德为喻之所以也总标在前云
万物极于乾道也然元亨利贞巳下出先释乾道之
所以也乾者卦之名巳下释乾卦之名相也谓之卦
巳下释卦字之义相也但二画巳下释乾卦之体也
250-A¶ 第 16c 页 X10-0016.png
此乾之卦巳下出乾卦六爻纯阳之所以也此既象
天巳下出不名天卦之所以也文言云巳下释乾字
之义相也元亨利贞巳下释四德也若文言之释义
先释卦辞次释文辞末后释乾字也今钞释乾字置
于文前者取于上文义意连续故今出若干所以在
前则知此乃圭峰之所注为欲简别前文各有所属
故又于此便结云释乾字竟者即钞家结彼文言也
又亦可通结前文耳。】
「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
所利大矣哉又云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天之用者乾也始能以美利利天下者以运行不息
故万物以之生成也其利天下者大矣不言所利大
矣哉肇论云功高二仪而不仁谓圣人功高天地而
不特其仁德也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亦
斯类也谓视之若刍草狗畜不望其报大哉者即叹
美之辞也在文上则是标叹在文下则是结叹刚健
者言乾之性也中正者言其中正之气也纯粹者言
此卦六爻皆阳也如庄子云其神纯粹玄英疏云不
杂也谓心神纯粹而无间杂馀卦或纯阴或阴阳相
杂此卦六爻纯阳故云纯粹精者精灵也然此乾卦
以物象言之纯阳也以人事言人君也父也故以刚
健中正纯粹精之七字叹美其德疏云心也者冲虚
妙粹炳焕灵明其义既同故举之以为类也。】
「
〔元亨
利贞者〕」
【
自此巳下释四德先举卦辞指其功能统
唯四德子夏巳下指彼传文释四德义相言圣人巳
250-A¶ 第 17a 页 X10-0017.png
下亦彼传文约人事勉行四德。】
「
〔子夏传云〕」
【
即卜商
字子夏或云卜商不曾解易。】
「
〔圣人亦当法此〕」
【
前巳
勉于圣人当法乾道以施人事此言四德理亦当然
故云亦也文言曰正引文言广释四德。】
「
〔注云此下
论乾之四德〕」
【
者简异前文故又显文言前说乾字
此正论四德故此后更不重结者义无相滥故辨疑
误云前岂不说四德作此注者何邪今谓前文何尝
说四德耶且圭峰之意准疏文次第应先释四德后
释乾字也出所以云然元亨利贞既是乾之四德今
欲显四德且先显乾道既云且先显乾道则知前文
乃出先释乾德之所以也。】
「
〔注庄子云〕」
【
即庄忧也若
大钞云庄氏也佛教云造千个佛图等皆彼所注。】
「〔君子行此四德者〕」
【
就人事言之即五常就天道言
之即四时五行谓仁木礼火义金信水也。】
「
〔注牝马〕」
【牝牡雌雄也草木亦有牝牡不同阴体凝静乾则纯
阳故三画皆阳坤则纯阴故六画皆阴震则二阴一
阳等。】
「
〔不同涅槃凝寂之体〕」
【
菩提乃即体之智具四
德也若约摄用归体涅槃乃即智之体亦有四德今
言佛德故拣彼凝寂之体耳。】
「
〔迥超凡夫外道二乘
境界〕」
【
今此四德本超权小止云超二乘者且就大
小对论非不超权也。】
「〔故易钩命诀〕」
【
即王弼作。】
「
〔注一气瞑矇〕」
【
内教乃一
真心也若外教指天地未分之前名为一气文言云
天玄地黄今云玄黄未辨故知天地未分之时名为
250-A¶ 第 17b 页 X10-0017.png
一气若圭峰原人论云空界劫中道教指为虚无之
道谓彼认世界成住坏空大劫之中空劫以为混沌
耳若儒教以成劫之初空界劫中大风初起以为一
气。】
「
〔注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
【
权舆者初始也天
道未分与玄黄未辨左右称之耳。】
「
〔转有五运〕」
【
列子
云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
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
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
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混沌混沌即万物混沦
而未相离也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
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黄庭经〕」
【
具云太上皇庭内景王经扶桑太帝君命
旸谷神王传授南岳魏夫人。】
「
〔殊途一会归要终〕」
【
大
钞云归要终一或云略钞之错今谓彼经云殊途一
会归要终。】
「
〔脾长章〕」
【
一志久升虚无则略钞为正
注云同归一气即一会之义耳一之为物叵卒见(玄元
章)叵不可也卒急也。】
「
〔通于一而万事毕〕」
【
一谓一气
也道家言其气者虚而待物者也玄道之本无他唯
一而巳苟通于一则异虽万殊毕于此矣一之所起
有一而未形易注云万物成形谓之象万物未形谓
之文推其爻象始于一气即知物理未形之前唯至
妙之一气而巳矣。】
「
〔注郭象注至未有物理之形耳〕」
【由此一气至玄至妙所起于物理之先故云未有物
理之形也。】
「
〔注夫一之所起起于至一非起于无〕」
【
夫
250-A¶ 第 17c 页 X10-0017.png
一之所起标也释云起于虚无至妙之一非起于空
无也次云非无者玄妙之一气结也。】
「
〔系辞云〕」
【
即下
系也。】
「
〔贞夫一〕」
【
贞者正也一者一气也谓天能恒一
其德以适天下动者也。】
「
〔注但幽玄无相〕」
【
道谓之一
者寂然无体不可为象至幽至玄出于象系之表故
云一也。】
「
〔注孔释〕」
【
即孔颖达即唐学士也系辞云一
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孔释云在阴为无
阴阳以之生在阳为无阳阴以之成故谓之道(一阴一阳
释道字次释一云)一者即虚无不可分别之谓也然今注意
但取末后一句耳故老子云冲气以为和老子上是
道经下是德经此即德经具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然冲气
为和者即列子谓清轻为天浊重为地冲和气者为
人令河上公注云万物中皆有元气得以和柔则以
冲和之气为万物然人乃万物中最灵者也故不相
违然彼老子云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注云万
物得阴阳生成故无不背阴而向阳含养冲气以柔
和而此冲和之气塞乎天地之间故万物中皆有冲
和之气而得以长生也。】
「
〔肇公云元气含于大象〕」
【
即
肇法师宝藏论云耳法师即罗什之高弟也关中四
圣之一也德业备于僧传。】
「
〔元气含于大象〕」
【
谓混元
一气包含于大象大象隐于圆形大抄云隐于无形
肇论谓大音匿于希声大象隐于无形以无形故无
所不形名之曰大象故老子亦云大音希声大象无
250-A¶ 第 18a 页 X10-0018.png
形今钞用宝藏论谓圆形者天也大象隐在于圆形
之中也外教指空为天谓天为圆穹其形如𨫼故天
圆地方若依标云肇公当依肇论以义求之依宝藏
论亦可通为识物之灵万物虽同禀此一气而有人
物之殊故此一气能为识物之灵也以万物之中人
曰最灵故灵中复有神神中复有身等者然此所明
一气能生万物人为万物之灵乃至形体皆以之为
本也若逆而推之此之人物始始于一气也。】
「〔疏常乐我净佛之德也本乎一心〕」
【
前科举其类例
此正明果德以心源为本即世尊三觉理圆證穷极
果之德故云常乐我净佛之德也本乎一心者即指
此一心为四德之本然为对一气为乾德之本故且
指此一心为杲德之源而此一心即一切染净诸法
之源也故下经云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良
由诸法皆无自体皆依圆觉妙心而生起如幻象无
体依巾而有是故一切染净因果等法皆托真心而
起故指此心为诸法之源耳。】
「
〔一者是佛实体之源
故〕」
【
一切凡圣真如自体常乐我净不待修生故。】
「
〔对
拣凡夫妄执常等四倒〕」
【
为凡夫迷故妄执五蕴四
大无常之法为常苦计为乐无我计我不净计净为
对拣凡夫此之四种颠倒故说常乐我净也。】
「
〔翻破
二乘无常等四倒故〕」
【
世间诸法本非无常本非是
苦本非无我本非不净为破凡夫执情故说无常等
二乘实谓无常等是为颠倒为破二乘如是颠倒故
250-A¶ 第 18b 页 X10-0018.png
说常乐我净也。】
「
〔真如自体相者〕」
【
即论中总标也真
如者就性宗言之真谓体无伪妄如谓性无改异故
彼起信论云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
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乃至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等唯
是一心故名真如然真如有体相用三大之别彼先
释体相二大今所引即是彼文(真如之体即生灭门中本觉以真如门唯
体大故生灭门中本觉即真如故生灭门三大即真如三大耳)文云真如自体者谓一
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增减此言真如自
体于一切凡圣平等故凡圣位虽优劣真如自体而
无增减从本巳来性自满足一切功德即总标真如
相大具一切功德也不但四德此即总明德相所谓
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此即别明德相谓真如体
上有本觉智明也次云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
故自性清净心义故超间此三句故云乃至。】
「
〔常乐
我净义故〕」
【
者此即显真如体上性德圆备本来常
乐我净也然兹四德乃真如实体本有之德不待修
生故云性自满足然论云一切凡夫乃至诸佛无有
增减若尔此四德通凡圣也今云是佛实体之德者
在凡夫则隐在佛则显今就显说故名为如来藏此
即结真如相大随流阙净而不减能出生如来故名
曰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此真如相大本具恒沙性
德为万德之依止故亦名如来法身问今何用生灭
门义耶答彼论一心为本于中有心真如心生灭二
门心真如门具兹四德生灭门始本不二亦是四德
250-A¶ 第 18c 页 X10-0018.png
今用真如门四德却用生灭门义者以真如门唯体
故以生灭门中真如亦本于一心故又真如门其体
平等离一切相故生灭门虽有诸义而差别之相等
同一味唯一真如依业识生灭相示故返生灭识相
恒沙染法表示真如恒沙性德故。】
「
〔二对拣凡夫二
乘〕」
【
者双标所拣由凡夫迷自巳如来藏法身本来
常乐我净故妄计五蕴常乐我净先拣凡夫色是不
净妄计为净受是苦妄计为乐想行无我妄计为我
识是无常妄计为常如是四种妄计名为颠倒是故
佛于种种经中令修不净观苦观无常观无我观以
将对治等以将此四观对治如上所执四种颠倒故
云对治所执生死五蕴常乐我净能对治是四观所
对治是妄计所执之病。】
「
〔然犹未显所迷法身常乐
我净〕」
【
此下显二乘之过破无常等四倒我计无我
凡夫妄计五蕴为我令修无我观以破其执情二乘
不达此理禀此修行实谓无我亦成颠倒以未达无
我法中有真我故计为无我故云我计无我常计无
常净计不净乐计为苦五蕴诸法即是真常本来真
净本有真乐准上知之以为烦恼之所覆故虽生此
想不达其义如是四倒自何而有以为烦恼覆真常
乐我净故虽生无我等想不达无我法中有真我真
常等义故。】
「
〔注此上正破二乘〕」
【
等问孔目云菩萨灭
倒今此不破菩萨何邪答此唯破小盖取菩萨达真
常乐我净故如云诸佛菩萨所有正法又大钞云智
250-A¶ 第 19a 页 X10-0019.png
人安徐入水喻佛菩萨即知此中不破菩萨明矣问
涅槃四德虽曰显性乃是渐宗何以引而为序邪答
通序显理未局于教问华严明说一真法界故叙法
界为宗本祖师诸经仪式莫不皆然今此圆觉何处
说四德邪答今言四德者且约对乾道之德有四故
又且依涅槃所说四德对治四病故若此觉心即万
德之总何所不具邪。】
「
〔我者即是佛义〕」
【
上即显过此
正显德无我法中不迷真我是名如来常者是法身
义无常法中不迷真常是名法身乐者是涅槃义于
苦法中不迷真乐即是涅槃净者是法义不净法中
不迷真净是无为法。】
「
〔注正显真实四德〕」
【
此约显德
次文约迷悟。】
「
〔汝等比丘云何言有我想流转生死〕」
【责凡夫计常乐我净四倒。】
「
〔汝等若言我亦修习无
常苦无我等想是三种修无有实义〕」
【
责二乘执无
常等四倒三修法者彼经哀叹品云无常苦无我是
三修法属生死故劣然不言空者以空是正解脱故
空非生死故唯三想。】
「
〔注略于不净但言三者就胜
说故〕」
【
清凉云是三修法属生死故劣以正解脱即
是真净故若尔此云就胜说得不相违否然此四种
虽则俱是二乘所执之病于中此三妄计义胜故空
是正解脱即是真净非颠倒故清凉云劣者约生死
义故今云就胜说者约所执之病胜故。】
「
〔我今当说
胜三修法〕」
【
即总标许说次文释义显真实四德标
亦三者以对前故演义四中具明苦者计乐乐者计
250-A¶ 第 19b 页 X10-0019.png
苦是颠倒法云云广叙凡夫二乘两重四倒上句凡
夫下句二乘。】
「
〔有如是等四颠倒法云云〕」
【
双结四倒
如注云云。】
「
〔世间亦有常乐我净〕」
【
前文双责凡夫二
乘四倒次许说胜三修法又其次双结两重四倒此
即正显世间凡小二种迷悟世间迷者凡夫妄计常
乐我净是为四倒世间悟者二乘能作无我等四观
对治四倒故出世亦有常乐我净此正显出世间迷
悟所谓迷者即二乘所修乐者计苦等犹迷真实四
德故悟者无我法中有真我故。】
「
〔世间法者有字无
义〕」
【
凡夫妄计常乐我净二乘未悟真实四德故出
世法者有字有义以显真实常乐我净故。】
「
〔何以故
世间之法有颠倒故不知义〕」
【
徵释世间无义颠倒
者即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谓苦中见乐乐中见苦
等乃至二种四倒因此三倒而有由是于真实四德
不知于义。】
「
〔何等为义〕」
【
徵释出世有义胜三修法约
迷悟以显真实四德无我者名为生死二乘以五蕴
为无我犹迷真我故名为生死即变易生死我者名
为如来谓悟无我中真我即是如来无常者声闻缘
觉迷真常之理故常者如来法身悟无常法即是真
常苦者一切外道二乘以智为杂毒形为桎梏故灰
身灭智全同外道四安乐行中外道因果俱苦二乘
因苦果乐菩萨因果俱乐乐者即是涅槃悟真乐本
有是真涅槃不净者即有为法前约正解脱不属拣
今显真实四德亦属所拣以是有为法故净者诸佛
250-A¶ 第 19c 页 X10-0019.png
菩萨所有正法乃至知义悟真净故即诸佛菩萨无
为法显示不倒以不倒故知字知义。】
「
〔若欲〕」
【
下结劝
离过修德。】
「
〔注云云〕」
【
更有如云之义而不具书故曰
云云彼文具云诸比丘承言请佛住世乃至云汝等
当知先所修习无常等想非是真实然皆结劝之文
巳上即法说自此下喻说喻说有二一春池失珠喻
亦云春池瓦砾喻二良医断乳喻譬如春时乃至得
琉璃宝就此喻中曲分三喻一求珠取伪喻喻二乘
證无常苦空无我不真实欢喜持出乃至水中二知
伪非真喻喻二乘知先所修非是真实有一智人乃
至得珠三舍伪取真喻喻二乘得真常乐我净汝等
比丘乃至以为真实责其取伪令知前非汝等应当
乃至常乐净想合前诸人不得方便竞提瓦砾结劝
令修真实四德复应当知先所修习四法想者悉是
颠倒合前欢喜持出劝令知伪非真大钞云四法相
貌本经忽然此略抄云四法想者于义颇通大抄于
经有据且依大抄欲得真实乃至常乐净想合前智
人善巧出宝劝修真实四德欲得修习真实四德应
如智人善巧方便。】
「
〔注此上约法约喻对二乘四倒
重显四德此下声闻云云〕」
【
此云此上大钞云次下
此云此下声闻大钞云谓声闻然若据前是春池瓦
砾喻此后是良医断乳喻似乎略钞可取何者此上
亦是约法约喻此上此下之言即结前生后也然奈
何文云重显四德明知重显之言意属后喻盖钞中
250-A¶ 第 20a 页 X10-0020.png
略去能喻之文故有声闻难佛旧医用乳等言若尔
则依于大钞文义相属甚可取也。】
「
〔注旧医用乳新
医断乳后复用乳〕」
【
彼经第二云譬如国王暗钝少
知有一医师性复顽嚚王赐厚禄疗治众病纯以乳
药亦不知病虽加乳药而不善解复有明医晓八种
术疗治众病知诸方药是时旧医反生贡高轻慢之
心是时明医即为王说种种医方方知旧医无知遂
便逐出是时新医而语王曰愿王宣令一切国内不
得复服旧医乳药即以众味和合其药以疗众病无
不得差其后不久王复得病即命新医云何当治是
时医者复语王曰应用乳药然凡夫执我即旧
医用乳佛说无我即新医断乳于无我中指出真我
即后复用乳。】
「
〔后法合云〕」
【
文有四节汝等当知下举
要令知外道言我下合旧医用乳如虫食木者以偶
成字故有字而无义故佛唱言无我下合新医断乳。】
「〔调生故〕」
【
者为调伏凡夫邪见众生故说于无我。】
「〔为知时故〕」
【
者喻中为欲令知时不堪故令其断乳。】
「〔说有我者乃至汝当修习〕」
【
合后复用乳。】
「
〔如来说
我〕」
【
者非如凡夫外道所计吾我如彼良医善知方
药为调病故令断于乳实非断乳如来亦尔为调伏
众生故说于无我虽说无我实非无我所言无我者
无我法中有于真我汝当如是修习徵曰。】
「
〔何者是
我〕」
【
答云。】
「
〔若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者
是名为我〕」
【
此即无我法中说有我也所谓我者即
250-A¶ 第 20b 页 X10-0020.png
真常主宰性不变者是然犹未显真我之体非但无
我便名真我也正显真我者如次引第五云耳又一
德互具诸德故云是真是常等也。】
「
〔第五卷亦云又
解脱者名为不空乃至空者不空者〕」
【
等既无诸法
不可谓不空如瓶无水也既有真实四德不可谓空
善色常乐我净不动不变显有真我之体如瓶色香
味触四尘具故既以四德为实体如以四尘为瓶体
即知四德是实体之德也。】
「
〔解脱者名为不空〕」
【
或谓
应云空不空文脱一空字意云文中具空不空义故
今谓不然文云解脱者名为不空当知不空之言属
于解脱也曾亲捡经文但云名为不空理无疑也。】
「〔于非苦中生于苦想〕」
【
此下又引第七者显四德是
一切佛法之本故迦叶迷之便成邪见今悟方名正
见彼经具云佛告迦叶谓四倒者于非苦中生于苦
想名曰颠倒非苦者名为如来生苦想者谓于如来
无常变异若言如来舍此苦身入于
涅槃如薪尽火灭是名于非苦中生于苦想(二乘谓佛厌苦
入灭取于灰断由是自取灰断是为颠倒)。】
「
〔注云云〕」
【
超简苦倒未尽之文
又超常倒之文。】
「
〔注馀三例云〕」
【
例字准大钞乃倒字
彼经文亦云谓四倒者钞中巳引苦倒竟合应云馀
三倒宜从大钞倒字为正三字或云二字以次注唯
二故却将次前无常变异之文配常倒之义然此说
无理若照经文次注果脱常倒之文二字无爽若云
无常变异之文配常倒者恐妨彼经文以彼经于苦
250-A¶ 第 20c 页 X10-0020.png
倒之后连次叙常倒云无常常想常无常想是名颠
倒无常者名不修空不修空故知寿促若有说者言
不修空寂得长寿者是名颠倒若然者此等之文超
简在次前云云中也以此推之改三字为二字颇宜
但不可将无常变异之文配于常倒。】
「
〔注世间说我
无有佛性〕」
【
等彼经具云无我我想我无我想是名
颠倒世间之人亦说有我虽说有我无有佛性是则
名为于无我中而生我想是名颠倒佛法有我即是
佛性世间之人说佛法无我名我中生无我想云云。】
「〔注如来非杂食〕」
【
等彼经具云净不净想是名颠倒
净者常住非杂食身非烦恼身非是肉身非是筋骨
系缚之身若有说言如来非杂食身等尽是颠倒我
今亦说如来藏云云如来先说无我者为除病故令
修无我非真无我也犹苦味涂乳令子不饮今说如
来藏真常等二乘实执前闻不肯领悟犹洗乳令饮
子疑不饮。】
「
〔云云〕」
【
者迦叶又难佛又以额珠喻示等。】
「〔第三十七卷又云〕」
【
等大钞云第三十卷以大钞为
正。】
「
〔四念处〕」
【
四谓身受心法念谓念慧此四是念慧
所安住处故名四念处亦名念住以慧守境由念得
住故必要四者从粗至细对治四倒故观四颠倒趣
入四谛故。】
「
〔观身不净〕」
【
不净有五谓种子住处自相
自性究竟不净。】
「
〔观受是苦〕」
【
受有三种谓苦受即苦
苦乐受即坏苦舍受即行苦以其情尘生诸受故计
之为乐是故观其苦受等以为对治。】
「
〔观心无常〕」
【
观
250-A¶ 第 21a 页 X10-0021.png
心念念生灭谁受此乐。】
「
〔观法无我〕」
【
想行二蕴无有
我故巳上四观对治凡夫计净等四倒然此四念处
以身受心法为次者对治之门从粗至细故色身最
粗故先观之受领外境望身为次心不约境细于前
二又以为次法最为细又为其次其所对治四种颠
倒以常乐我净为次者从重至轻为次故常倒最重
故以为初以计心王为常故生邪见以邪见故无因
果善恶故乐为次者但计妄乐未必邪见生过浅故
我又居次者计有主宰不碍修行故净为最末者计
身为净但生妄贪无大过故。】
「
〔注此通大小乘修〕」
【
此
念处观有二种观一约相观世俗通大小乘修二约
性观胜义唯大乘修约相通大小乘修者但假实异
故若小乘观身不净不知缘假故若大乘所观但知
缘假不计其实既不观性空但观缘假故云约相观
世俗然据钞文唯约小乘一重四倒今据注文通大
小乘修故作是释。】
「
〔又诸法无行经云观身毕竟空〕」
【等此约性唯大乘观性空对治小乘计不净等四倒
观身既空即无不净是故小乘作不净观亦是颠倒
然前约相此约性若大集经瑜伽论等约大乘性相
双观等即如上大乘通性相之义若华严疏钞但大
小乘相对性相说之又彼约通别观之别观者义见
前文其身受心法各别而观通观者以身受心法俱
合五蕴五蕴皆身故唯观于身净名经云是身如聚
沫不可撮磨是身如泡不可久立
250-A¶ 第 21b 页 X10-0021.png
是身如焰从渴爱生(想如热焰)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实(行如
芭蕉)是身如幻从颠倒生(诸识如幻)然彼经五蕴皆言其身
故云通观然以义求之别观通大小乘通观唯大乘
也。】
「
〔唯识论五位中第五究竟位〕」
【
一资粮位二加
行位(十向之后别立此名为入见道复起加行伏除二取)三通达位(见道初地有三心谓
入心住心出心此是即初地入心)四修道位(从初地住心至金刚无间)五究竟位
然兹五位或开加行为四谓暖
顶忍等问唯识四德是权教今何引證耶答但取彼
诸佛虽说无量法门究竟果位为显四德之义。】
「
〔东
方双乃至北方双〕」
【
者乃至者超间之辞具足应云
南方双者破于苦获得于乐西方双者破于无我而
得于我。】
「
〔善男子此中〕」
【
下引事證成。】
「
〔我亦如是乃
至入大涅槃〕」
【
出娑罗林灭度之所以。】
「
〔此四双树四
王典掌〕」
【
东方双在于佛后西方双在于佛前南方
双在于佛足北方双在于佛首佛入灭巳东西二双
合为一树南北二双亦合为一树垂覆如来惨然变
白犹如白鹤名为鹤树亦名娑罗林此云坚固法以
此树风霜不能改四时莫能迁以况世尊法身金刚
之质老死不能变念念不能易故云娑罗四王典掌
喻佛为四王护法故于中入灭也。】
「
〔娑罗双树至华
喻我果喻乐〕」
【
我是佛义乐是涅槃义喻佛为利二
乘故于中入灭也能喻华果利无量众生所喻唯二
乘者且对小故非不具一切也以四双正破小乘四
倒故。】
「
〔师子吼言〕」
【
师子吼菩萨请问如来佛言如师
250-A¶ 第 21c 页 X10-0021.png
子王自知身力牙齿锋铓等彼经有师子吼品如来
何故二月涅槃云云问二月入灭之所以答以春阳
之月为欲破于常见故。】
「
〔孟冬枯悴云云〕」
【
破于乐故
乃至破世我世净故。】
「
〔言二月者喻于如来二种法
身〕」
【
理法身即真身智法身即应身然两重四倒总成
八倒其四念处观既有性相两重治于八倒即成八
行凡夫取著生死无常等二乘取著涅槃常等此为
八倒无念而知生死无常等涅槃真常等即是八行
然前之凡夫二乘两重四倒此中钞意即以四念处
观性相两重为能治以成八行缴释前文实德文相
可见权德纳耶输示现不净在佛即是净小乘以为
不净馀三例此可知。】
「
〔四枯四荣注文在别译本中〕」
【辩疑误云清凉云枯荣之说大师义立或别有据鲜
荣枯悴明法不偏然未知所据理甚昭然又大钞云
枯荣之说检经无文或大师义立或别译别行经本
然不知所据明矣今此略钞不应直断云文在别译
本中今谓圭山应后亲见别译有文故作此指如长
寿年号钞云待更捡寻修證仪则曰长寿二年白马
寺则天皇后统中原皆此类也辨疑误似觉孟浪。】
「〔谓法性之色〕」
【
以从法性缘生故一色一切色缘生
即空故一切色一色法性中非一非一切非色非不
色但是性空之色故云法性之色既是法性空之色
故云法性之色既是法性之色何净何不净以实非
是净凡夫计净是名颠倒实非不净小乘计不净亦
250-A¶ 第 22a 页 X10-0022.png
名颠倒法性之色据清凉作圆教今释义为实教随
祖师之便宜不必局也。】
「
〔今观色种即空〕」
【
色种者即
身念处也大品说一切种修四念处一切种即身受
心法也于中先观身之色种色种即空空中无净空
观之中本无于净云何计净凡夫取著于净是所治
之病今观色种即空无净可著是能治之法药。】
「
〔净
倒既破枯念处成色种即假〕」
【
假观之中色法常净
何计不净以身为患虑而取灰身灭智谓色不净是
名二乘。】
「
〔不净倒破荣念处成观色本际非空非假
非净不净乃名中道〕」
【
空枯同前约相破四倒假荣
同前约性破四倒此云非净非不净即非相非性中
道之理又前就能对治言之谓空谓假今就中道故
非空非假以表此中道之理故于中入灭。】
「
〔注观受
心法苦无常无我等例之〕」
【
应云法性之受实非不
苦凡夫计乐实非是苦二乘计苦今观受种即空即
假即中道等云云。】
「
〔故疏备举云佛之德也〕」
【
或本云
略举云大钞云偏举云今详其义大钞理长。】
「
〔上所
引起信论中真如四德之文是云云〕」
【
彼论总立一
心为本立义分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
切世间出世间法故云总立一心为本。】
「
〔于中有心
真如心生灭二门〕」
【
故彼文云依一心法有二种门
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
「
〔心真如门具常等
四德〕」
【
者彼云心真如门即约体绝相义谓非染非
净非生非灭不动不转平等一味性无差别一切众
250-A¶ 第 22b 页 X10-0022.png
生即涅槃相乃至云真如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
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
乐我净义故等故知真如自体本具常等四种实德
也。】
「
〔心生灭门中始本不二为究竟觉亦是四德〕」
【
者
彼云心生灭门即随缘起灭义所以于如来藏心说
有生灭者谓随薰动转成于染净就此门中有觉不
觉二义于不觉中生三细六粗遂至轮转能反此不
觉名为始觉始觉合本始本不二为究竟觉此之生
灭门即是真如随缘作诸法诸法既无异体还摄真
如门当此始本不二之时与真如门元同一体以二
门不相离故如金摄器器无遗故以器摄金金无不
尽二门不二全体遍收与真如自体之四德初无有
异故知生灭门亦具此四德也。】
「
〔胜鬘等意皆然〕」
【
等
于华严等经指广在华严胜鬘经者彼经云自性清
净心不染而染等。】
「〔疏专一气而致柔〕」
【
盖明修心成其果德故先举专
气至柔心为类例一气既为阴阳天地之本故专修
鍊于一气功用既著而致于柔名为成道意云元气
是自然大道元气以静默故能生动柔弱故能生刚
强就人事言之欲为人君当法此静默柔弱方能合
道庶人反此与道相乖以不能安静默守柔弱故有
乖于道。】
「
〔注静为躁君〕」
【
老子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以重能制轻静能持躁故重为轻之根静为躁之君
柔弱能生刚强水之至柔金石之至刚击之既久金
250-A¶ 第 22c 页 X10-0022.png
石必亏故知柔弱者久长刚强者弗永。】
「
〔注强梁者
不得其死〕」
【
强梁者既乖于道故不能保寿命故御
注云强梁之人动与物无求益而反损物或击之故
不得其死。】
「
〔注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
富贵者当赈贫
怜贱其或不尔反更骄恣必被祸患本文云自遗
其咎遗者赠也若大钞云自贻其咎当依本文注。】
「〔飘风不终朝〕」
【
具云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飘风
疾风也骤雨暴雨也盖言其疾不能长暴不能久如
此者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
〔注驰骋畋猎令
人发狂〕」
【
精神好安静其或驰骋呼吸精神散亡故
发狂也。】
「
〔保雌守弱绵绵不巳〕」
【
活身当如雌牝安静
柔弱万物以之生故绵绵不巳。】
「
〔注令人为而不恃〕」
【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
「
〔注长而不宰〕」
【
道能长养万
物不宰割以为器用。】
「
〔注挫锐解纷〕」
【
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锐者进也故为道之人欲进取功名
当挫而止之纷者扰也当释其纷扰以合其大
道。】
「
〔注知白守黑〕」
【
具云知白守黑为天下式故修道
者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复守之以默默如闇昧如是
则可以为天下法式可以合于大道。】
「
〔注勿矜勿伐〕」
【矜大也圣人不自责大能久而不危伐取也圣人德
化流行不自取其美故有功于天下能合于大道。】
「〔注若拙若纳〕」
【
大巧若拙大辨若讷能抱此淳元一
气者可以为天下之法式。】
「
〔注如婴儿之未孩〕」
【
怕然
安静于情欲如小儿未能答偶人之时内无思虑外
250-A¶ 第 23a 页 X10-0023.png
无政事精神不去以全其性也。】
「
〔注夫物芸芸各归
其根〕」
【
芸芸华叶盛貌各归其根则万物无不枯落
复归根而更生也。】
「
〔注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
根安静
故不死静曰复命能安静则还复性命。】
「
〔注复命曰
常〕」
【
能复命则得性命之常。】
「
〔注复归于无极〕」
【
究竟
所归还复归于无极大道也。】
「
〔既合于乾道则各正
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也〕」
【
彖辞云大哉乾元万物
资始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注云乘变化而御大器静
专动直不失大和也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永保无亏
为物之首乾道者也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水性至柔金石至坚水能贯坚入刚无所不通而此
至柔之一气先万物生而不与万物同殒可谓驰骋
天下之至坚也例同释氏之一心先天地生而不与
万物同类随流加染而不染能破惑显理可谓驰骋
天下之至坚也。】
「
〔当其无有其用〕」
【
具云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室之
用今撮略其文故云当其无有其用以此事空虚故
各得其用也故大道亦然矣。】
「
〔终不为大〕」
【
具云可名
为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圣人法道忘
功终不自为光大故能成光大之业所谓为大于其
细图难于其易也。】
「
〔周易谦卦〕」
【
上坤而下艮为谦卦
坤地也艮山也艮既在下而山藏于地中地道卑而
上行地中有山名之曰谦谦者卑退为义屈巳下物
也彖辞云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又云
250-A¶ 第 23b 页 X10-0023.png
谦谦君子用涉大川注云谦谦其为君子也用涉大
难物无害也故知君子虽谦退居下人归其德如水
谦下而众流归之而成大海盖柔弱之所致也大道
亦尔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谷养也人能养神能至于
长生故名不死是谓玄牝不死之道在于玄牝玄天
也深也牝地也母也谷神应物冲用无方深妙不穷
能母万物故云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御注云
深妙灵牝能母万物万物由此而出是谓之门天地
之有形资禀此为根本故曰天地根。】
「
〔绵绵若存〕」
【
用
之不勤修鍊此气于呼吸喘息当绵微若可存复若
有又复用气当宽舒自在不当忿疾勤劳修鍊之法
如此久久纯熟得气之和柔至于长生不死吾家所
谓成道也。】
「
〔注河上公注云云〕」
【
谓专守精气使之不
乱则形体能应物而柔顺也辨疑误云上下注文皆
河上公语何独于此注之形显上下皆非也今谓不
然兼以御注之文注之当拣别之耳。】
「
〔心使气曰强〕」
【河上公注云心当专一为和柔而神气实内故形体
柔弱。】
「
〔役心使气〕」
【
巳下则御注云心有是非气无分
别若役心使气则和气去中是曰强梁之人辨疑误
云当依大钞况此所注非河上公之语今谓双引二
家之注合道乖道得失相对注文明若日月钞释巳
下乃圭峰出彼二家之意何异论之有哉愈显上下
之文非唯河上公之注耳。】
「
〔钞释曰〕」
【
者指此当钞释
注也。】
「
〔是谓深根固蒂〕」
【
具云有国之母可以久长是
250-A¶ 第 23c 页 X10-0023.png
谓深根固蒂注云人以气为根以精为蒂当深藏其
气固守其精则可以久长如树根深而枝蒂坚实也。】
「〔天得一以清〕」
【
天得一故能垂象清明。】
「
〔注地宁〕」
【
地
得一以宁地得一故安静不动。】
「
〔注神灵〕」
【
神得一以
灵神得一故变化无形。】
「
〔注谷盈〕」
【
谷得一以盈盈满
不绝也。】
「
〔注万物生〕」
【
万物得一以生成。】
「
〔注王候正〕」
【王侯得一以天下平正。】
「
〔注直则正也〕」
【
其静也专专
则一也其动也直直则正也大钞云直刚正也然本
注是刚字以大钞为正依此钞义亦可通。】
「
〔疏修一
心而成道〕」
【
儒道专气致柔归根复命与此修心成
道大略相似故先举之今此正明夫万有之本莫大
于一心善恶二轮苦乐二报凡圣因果等法不离乎
一心也心外有法则同邪见然既离此一心别无诸
法则知一切染净因果等皆以一心为本欲成佛道
当修此一心修而久之至于成道故曰修一心而成
道也然先云始于一气本乎一心此之一气一心并
通情器释论云性德圆满海是也今约修说降杀一
等唯局有情即修行种因海是也。】
「〔应以智證洁白自心〕」
【
然据经文乃曰智灯今以灯
字为正一心此即一法界心也无二真心故称为一。】
「〔大总相〕」
【
者即一真心源论开真如生灭二门论云
心真如者即一真心源之体盖一真心全体作真如
门亦全体作生灭门是故二门各总摄一切法今直
指此心真如门是一真心源之体即此经圆觉妙心
250-A¶ 第 24a 页 X10-0024.png
也今云不灭不生论亦云心性不生不灭等故知圆
觉妙心正同起信一真心源亦同华严一真法界三
法体同但义门别故三名之不同耳起信欲究妄本
约凡以标心义局终教圆觉意显净源约佛以标觉
义局顿教华严不逐机宜对待故曰一真法界此即
圆教圭山又云若克其体顿圆修同盖取三法体一
含圆以说然此经又有分圆之义耳。】
「〔疏心也者〕」
【
前科既标指此心为果德之本又令修
此一心以成其果德然心有体相德用欲令修之当
明旨趣故自此之下明此心体本来竖穷横遍唯此
觉心之外不见一法有体以此觉心圆裹三世里满
法界因此觉心名为圆觉既具体相德用欲明此心
体竖穷横遍故先标举谓标举此心为下诸科之本
也汎言心者总有四种一纥利陀谓肉团心二缘虑
名心三质多此云集起心四乾栗驮谓坚实心纥(胡结
下没二切)陀(音堕)乾(音干)然此四心前三是妄心后一是真心
真心者即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今此正辨此心也
问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多约在缠是终教义今何用
之答在此乃总相心也何所不通且肉团心者即人
之心藏也其色赤形如莲华上有七叶百法中属色
法所摄其缘虑集起二心体虽是一用不同故分乎
二种体同者皆以第八识为体故用别者以缘虑集
起为义不同故。】
「
〔缘虑名心谓八种识俱能缘虑自
分境故〕」
【
以所缘之境八种不同能缘之心亦分八
250-A¶ 第 24b 页 X10-0024.png
种之别性宗则不尔前七但是第八差别功能无别
体也不同相宗各各出体然心意识之三种有通有
别通者一缘虑故名心二等无间故名意三能了别
故名识初缘虑名心者八识皆名心以八种识俱能
缘虑自分境故第八识缘根身种子器界所缘之境
即相分第七识能缘第八见分第六识能缘一切境
前五识如次缘色声香味触故云缘虑自分境二等
无间故名意者则八种皆名意以八种俱无间故三
了别故名识亦八种皆名识以俱能了别故了别者
分别也然分别有三一自性分别即现量也前五与
第八唯有此一种分别二随念分别三计度分别六
七具此三种分别以起心筹量比度故此约通义解
心意识若约别名则集起解心此唯第八思量解意
此唯第七了别解识通前六种以能了别别境故故
心意识三种是八识之通名有此两势不同今此不
论意与识唯释其心故约缘虑以明则八种俱名心
也约集起以解心则唯第八识以第八有七种名故
一名集起心集诸种子起现行故悟之即是觉心二
名阿陀那此云执持执持种子及诸色根令不坏故
三名所知依能与染净所知诸法为依止故四名种
子识能任持种子故五名阿赖耶此云藏六名异熟
识亦名果报识七名无垢识此皆第八识之名也前
六是因位后一是果位又总分三位前四与七是相
续执持位此通漏无漏一切凡圣位第五阿赖耶是
250-A¶ 第 24c 页 X10-0024.png
杂染执藏位亦名我爱执藏位具能藏所藏执藏三
义正以执藏为名至八地舍此名此约相宗若终教
发心住顿教观成没此名第六异熟识是善恶业果
位唯通有漏无记善至等觉舍此名以如来地纯无
漏善故然集起是第八识之义非是其名梵语质多
此云心此乃心之通名也故静法苑公将集起心为
义例破贤首契经故知质多乃心之通名问今翻为
集起得非属所破邪答今此钞意亦以质多为心集
起为义以义助名谓之集起心心既是通名集起是
第八识之别义以别助通通亦成别故不属所破下
文正翻为心故知集起是义由种种法熏习种
子所积集在于此识起于现行也。】
圆觉疏钞随文要解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