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第 889b 页
圆觉经略疏之钞卷第七
圭峰兰若沙门宗密于大钞略出
大文第二令依解修證疏三一自下下标大意创因
者初闻前章顿指心地也法镜照心者法谓教法镜
即是喻如人有眼耳无由亲自见之若以镜照之即
见众生自性亦尔无由自见因闻圣教依教反照方
见矣故清凉云以圣教为明镜照见自心以自心为
智灯照经幽旨荷泽亦云尔障者正取业及烦恼兼
于报障根利钝者即前所明障之深浅
也习气者此论凡夫习气不是断二障种现后所馀
微细习气也凡夫习气者如论中染净相资熏习处
说及唯识诸业二取等习气中说下文当释依违者
依教违教也如华严问明品如贫数他宝等。
△疏故
须下正明经意处处等言用法华文势彼云众生处
处著引之令得出。
▲疏然其下二释科文三一正释
疏前则下二总判疏故华下三引例云亦唯此四者
信解行證也信者初会六品十一卷举依正二果劝
大众信乐也解者二修因契果生其智解谓第二会
十信三会十住四会十行五会十回向六会十地七
会等妙二觉行者托前信解之法进修令成正行也
即第八会證者第九会初佛入师子频申三昧海会
顿證法界善财遍亲善友历位渐證也此乃文虽广
略妙轨攸同纶绪始终唯斯二典疏文中下
三销文二一开章述意二牒释经文。
卷七 第 889c 页 X09-0889.png
经徵释中疏二一今初下会科段二正释经进问中。
疏不离此者此普贤行体也经就当根中云修大乘
闻圆觉者拣所为机不修大乘者灼然非领受行门
之器设有修行大乘者若未闻圆觉亦非器也如前
引华严多劫修行六度非菩萨等故今标举具此二
类之者疏达天真者前章说觉性天然本净生死等
非作故无。
经幻幻问中疏二一行也下总释一科此问等者前
云空华即是虚幻又偈云众幻灭无处故。
▲疏幻者
下二别释幻义二一举大意云难晓者此方无故疏
今依下二开数释谓法性如巾真心如师分别识如
术法有种种差别幻师是一分别识亦种种差别而
真心唯一喻中既但马是无不妨有幻师作法法合
中亦但我法是无不妨真心为识分别种种然迷执
实马者是傍人非幻师自执法合中执我法者是六
七心所当起信中智相相续相非本净心及梨耶三
细唯识之说赖耶无覆无记若欲取真妄同一心无
别外执者或如幻师久习幻法幻法既熟等闲即作
作法巳成之次忽然心狂迷惑自谓所幻之物为真
虽忽心狂由幻法熟故任运持之而所幻之物未灭
。
经断灭问中疏二一此问下正释疏金刚下二引證。
经遮不修中疏不观力用者但念性净也。
经请修中疏论云下正是上不观力用之意也论云
卷七 第 890a 页 X09-0890.png
如是众生真如之法体性空净而有无量烦恼垢染
若人虽念真如乃至以垢无量遍一切法故修一切
善行以为对治若人修行一切善法自然归顺真如
法故疏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穷子者如疏序
舍父文中巳释电光者智论说初心闻法乍解如闇
夜电光乍见山川人物顷尔还闇然亦因此巳辨得
前境思想之而行也别处亦说有电光定。
疏应添等者应云愿为末世一切众生分别演说作
何方便渐次修习意即显矣等者或云开示分别或
云分别宣说皆得。
经赞许中疏非受者影空无可受故非拒者对镜之
时影不在镜外全体冥合故正受者是翻三昧之唐
言。
经长行中疏三一正说下总分经文疏今初下二别
释科意故论云自性等者此是随染本觉中文具云
智净相者谓依法力熏习如实修行满足方便故破
和合识相(由前方便能破和合识内生灭之相显不生灭之性此根本无明尽故心无所合即
显法身本觉义也)灭相续心相显现法身智淳净故此义云何
卷七 第 890b 页 X09-0890.png
性非一非异非异故非可坏非一故非不可坏若依非异非可坏义说无明即明故涅槃经云明与无明其性
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若就非一非不可坏义说无明有可灭故涅槃云因灭无明得菩提灯无明灭觉性
不坏灭惑之义准此知之)如大海水因风波动水相风相不相舍
离而水非动性若风止灭动相则灭湿性不坏如是
众生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心与无明俱无形相
不相舍离而心非动性若无明灭相续则灭智性不
坏故三随文销释。
经标幻中疏二一有漏下销经文蕴处界义至普眼
章当释等者等于三界九地十二因缘二十五有一
切有漏法数引下偈者證成有漏也中实者中是最
当中义藏和尚般若心经疏作所诠义释心字意云
般若之心是万法之体故云心也亦作能诠教释意
云此半纸经是六百卷之中也今取前义实者坚实
今言中实者其犹树木其心当中最坚实故能生长
枝叶华果如十地论释神解者海东起信疏中释也
然汎论心者有其四种一华严钞云梵语纥利陀耶
谓肉团心即五藏中心藏也二缘虑名心谓八识俱
能缘虑自分境故二质多谓集起心即第八识集诸
种子起现行故四楞伽经注翻乾栗驮此云坚实心
坚实心者即此所辨今详此三梵语纥利字质字乾
栗字声势全别应是肉团集起坚实等义别也云陀
多驮三字声势甚似应是五天梵语称殊或前后译
人小有讹误理应同是心字智者详之胜鬘云自性
清净心不染而染染而不染亦此心也故此云不同
卷七 第 890c 页 X09-0890.png
缘虑集起之义。
疏言皆下二广释义二一用当宗经论释义三一正
释二一用论释言心体为因者论中本觉心即是此
经圆觉妙心也论中不觉即此偈云无始幻无明也
据论中说依本觉故而有不觉(文云依觉故迷若离觉性即无有迷以合
依方故迷之喻即是此依圆觉妙心而有无始幻无明)依不觉故生三种相
卷七 第 891a 页 X09-0891.png
△疏故楞下二约经释谓无明是能熏
真如是所熏熏故即变为三细也经
中举粗显细举著显微故且言现识然实具三细不
思议熏者谓无明能熏真如不可熏处而熏故名不
思议熏又熏即不熏不熏之熏名不思议熏不思议
变者谓真如心受无明熏不可变异而变异故云不
思议变又变即不变不变之变名不思议变胜鬘说
不染而染等即此熏变也难可了知即此不思议也
取种种尘者即此现识所现种种
境界还能熏动心海起诸事识之浪及无始妄
想熏即彼和合心海之中妄念习气无始
巳来熏习不断以未曾离念(谓六粗三细皆展转有相因之始唯此业识无
始)此尘及念熏动心海种种识生心妄念及尘粗而
且显故所起分别事识行相粗显然经中欲明现识
依不思议熏故得生依不思议变故得住事识依境
界故得生依心海故得住若论中则但辨生缘不论
依住是故于细中唯说无明熏粗中唯说境界缘也
然成唯识论且约法相权教说熏习义未尽其源故
遮真如不变不熏今约楞伽胜鬘起
信等法性实教故有不思议熏变等义方契斯经矣。
▲疏是知下二重显幻义配前五法者觉心即巾无
明业识即幻师术法种种境界是马次云犹如空华
是马有即无分别事识如痴执实相上引诸教述染
法生起行相以释经文幻从觉生之义讫然此经但
卷七 第 891b 页 X09-0891.png
云从觉生不释生起行相处却是文殊章中云由此
无明故轮转生死是标根本至弥勒章中具说枝末
云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乃至展转起诸违顺造种种
业生地狱鬼畜人天上界增上善果等是也。
▲疏问
既下三通妨结成此问从前心体为因生三细等文
而来难意云真心既生三细即应是三细之根源便
是无明之体何故前文殊章中云此无明者非实有
体等答文甚显意云妄托真心而起之时但是妄起
真元不起不起故岂是妄之根源故更以本月二月
之喻通之理无不尽矣然云现且迷真者意云若就
妄说则见妄之时更无别真说何为源若就真说即
元来无妄与谁为源如梦蝴蝶之时但见蝶身无别
庄周之身若就庄周说即元无蝶身与谁为源故云
现且迷真也意云迷真之时现且无真若见有真即
不成迷言且者且就迷情说也不言真无疏故经说
下正是结指经文以成真不生妄之义此义是佛法
中妨难大节复礼法师有偈问天下学士亦是此义
偈云真法性本净妄念何由起从
真有妄生此妄安可止
无初即无末有终应有始无始
而有终长怀懵兹理愿为开秘密祈
之出生死利涉大法师答云真法性本净妄复何当
起妄不从真生无妄何可止既许无初末宁容责终
始无始亦无终谁当懵兹理胡不趣无生乃云祈之
卷七 第 891c 页 X09-0891.png
出生死(此答都不识问意复礼岂不知真性本无生灭邪意问缘生染法从何而起起既无始断何有
终)怀晖禅师答云法性非垢净真妄非如理
卷七 第 892a 页 X09-0892.png
分是心即不成一今以境唯心变亦但是心故唯一
也问虽皆是心心有八种及诸心所相分见分各各
不同云何言一答但心外更无别法即是一义如一
株松虽根干各别枝叶众多但皆是松即名一株松
也于中曲有三义一相见俱存此通八识及诸心所
并所变相分二摄相归见
但通王所谓所变相无别种生但是识生带彼影起
如虚空中本无华种但眼翳时带彼相起翳
则不妨名有(如心见分)华则全无(如相分也)三摄所归王(但通八心
王也)以心所亦无自体但依心王所变故庄严论云
卷七 第 892b 页 X09-0892.png
净离于名数何复言一答表非二三乃至百千之数
故云一也法句经云一亦不为一为欲破诸数疏总
该万有即是一心者谓未知心绝诸相令悟相尽唯
心然见触事皆心方了究竟心性如华严说良由皆
即真心故成三义一融事相入义谓一切事法既全
是真心而现故全心之一事随心遍一切中全心之
一切随心入一事中随心回转相入无碍二融事相
即义谓以一事即真心故心即一切时此一事随心
亦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亦然三重重无尽义谓一切
全是心故能含一切所含一切亦唯心故复含一切
无尽无尽也皆一一全具真心随心无碍故前即泯
之相尽但是性之一心今则一一诸相当体便是一
心不须更泯以本是心不应泯故故云即是不云摄
归由此具前无碍三义也然此亦一心与上第三四
门异者三是摄事归理会末同本四则泯事泯末唯
理唯本今全事即理即末全本故云理事本末无别
异也。
▲疏此上下三总结诸教。
▲疏然皆下四释执
宗所以应先问云据上所说唯顿教圆教是如实了
义何得诸经诸论复有如前异说故此释云盖以经
随机说也随机者如下逆顺中约能诠文逆法从一
至四展转等疏文钞文之意可取意对此说之问经
文既是佛当时逐差别之机权说者何故佛灭度后
诸菩萨造论建立宗旨或释经文亦有差别故次云
论逐经通谓非唯佛在时有差别之机佛涅槃后乃
卷七 第 892c 页 X09-0892.png
至如今亦如此故菩萨造论亦随经宗旨通释佛意
造宗论各符一类经各应一类机造释论各释一经
亦随何经宗各随顺其旨且如天亲菩萨造小乘论
即顺阿含等染净定别造摄论等即相数确然注百
论释金刚明空荡相造佛性等论则说众生是法身
如来藏造华严十地论则六相圆融故知各随经宗
何有执定之滞人随论执等者过归后辈传习之者
良由孤陋寡闻不能博学随遇一教便谓圆通闻说
者违于巳解即拒而不受却言差错故云固守浅权
浅权者前前浅于后后也今具料拣其在兹焉。
▲疏
今本下五顺逆会通二一举意疏初约下二正会三
一逆诠顺法逆次者逆前五门次第也顺法者顺诸
众生迷真起妄从本起末心数次第也如一树木从
根有树树上生枝枝上生华叶从四至一者
缘第五是本末融通故且说前四也一法界心者顿
教也如来藏下实教也复由下权教也执取下声闻
教也疏二约下二顺诠逆法顺文者文是能诠教如
前所列从末至本逆法者法是众生心法相生次第
从本起末文二一正显言乃至者备如上说疏皆由
下二结意如文疏三能下三皆无障碍即圆教者本
末无碍亦如上说。
▲疏唯心下六都结得失如人面
向墙立即于百万种差别物色都无所见临镜即物
物无遗馀文可解。
经幻尽中疏三一对前释义三一此下下指经双标
卷七 第 893a 页 X09-0893.png
其染缘起如上诸门其净缘者即顿教中泯绝染净
是其源也今云幻尽者正是泯绝染净之义觉满者
有二意一者既诸法俱泯则唯一觉心等虚空界故
名满也二者此觉体中既无垢染即现一切净妙诸
法与此觉体非一非异融摄无碍如普眼章中六根
遍满等名满也前是顿教中意此是圆教中意然一
真觉心体非染净迷则一切皆染悟则一切皆净但
净顺觉体故名觉满染违于觉是埋覆义不名觉满
迷起染义如前段说悟起净义如正宗说三重因及
所成果是也问然上三细六粗之染三因及果之净
有何所以如此展转反覆生起生起行相如何答如
下所引论释。
△疏故论下二以论双标谓染净之法
只由此四法反覆熏习故不断也(四法者论具云一者净法名为真如
二者一切染因名为无明三者妄心名为业识四者妄境界所谓六尘释曰后三皆是染法由此染法自性差
别仗托因缘故具说三种其真如净法对染虽成熏义然其体性竟未曾别故但明一种又染法违理差别性
多净法顺真唯一味也)言熏习者论次文云熏习义者如世间
衣服实无于香若人以香而熏习故则有香气(泛论熏习
各二种一习熏谓心体成染净等二资熏谓现行心境及请惑相资等)此亦如是真如
净法实无于染但以无明而熏习故则有染相(故经说如
来藏为恶习所熏)无明染法实无净业但以真如而熏习故
则有净用(此是生灭门中本觉真如故有熏义由本觉内熏不觉令成厌求故经云由有如来藏故
能厌生死苦乐求涅槃前迷现染是故云相今此顺真故云用良以一识含二义故更相熏遍)疏染净
起不绝者由此染净相资故得起不断绝。
△疏染法
下三依论别释二一染二一释今文取意引之论具
卷七 第 893b 页 X09-0893.png
云云何熏习起染法不断所谓以依真如法故有于
无明以有无明
染法因故即熏真如以熏习故则有妄心
以有妄心即熏
习无明不了真如法故不觉念起现妄境界(以此妄心还资
熏无明增其不了令其转成转识及现识)以有妄境界染法缘故即熏妄
心令其念著造种种业受于一切身心等苦(以此境界还熏
动心海起诸识浪缘念彼境即起事识也上六粗中初二名念中二名著后二名同此也谓依惑造业依业受
报然妄境妄心无明等三种熏习之义复各有二种广如论说)疏故胜下二引證引
于三经皆如文可见云画师等者次云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疏净缘下二净亦取意引
论文具云云何熏习起净法不断所谓以有真如法
故能熏习无明以熏习因缘力故则令妄心厌生死
苦乐求涅槃以此妄心有厌求因缘故即熏习真如
自信巳性
知心妄动无前境界修远离法
(依解成行谓寻伺等观唯识无尘等行也)以如实知无前境界故(初地见道
證唯识理异前比观故云如实也下明十地修道位中广修万行以显真如云)种种方便起
随顺行不取(所取无相)不念(能念不生)乃至久远熏习力故(三祇
熏故)无明则灭(根本)以无明灭故心无有起(妄心尽也)以无起
故境界随灭以因
缘(妄境界)俱灭故心相(染心)皆尽名得涅槃(此并灭故心体转依名得
涅槃)成自然业(起不思议之业用也)故法华云佛种从缘起华严
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
卷七 第 893c 页 X09-0893.png
造然众
生虽等有真如等皆熏习而有信无信不能等修方
便入涅槃者以诸佛法有因有缘因缘具足乃得成
办众生虽有正因熏习之力若不遇诸佛菩萨善知
识等以之为缘能自断烦恼入涅槃者则无是处若
虽有外缘之力而内净法未有熏习力者亦不能究
竟厌生死苦乐求涅槃(谓无明厚重之流虽本觉内熏然未有力故虽遇善友外
缘之力亦不能令其得道)若因缘具足者所谓自有熏习之力又
为诸佛菩萨等慈悲愿护故能起厌苦
之心信有涅槃修习善根以修善根成熟
力故则值诸佛菩萨示教利喜乃
能进趣向涅槃道然据法相宗所说真如一向凝然
不变则无熏习之义故成唯识论云依何等义立熏
习名能熏所熏各具四义令种生长故名熏习广如
大钞引彼论说。
▲疏然净下二摄成此门摄释染净
成此幻尽觉满也亦是释成论中净法不断之义谓
由迷倒妄染故有佛教依教悟修故得净法对待从
缘故无自性言俱融者迷真起妄悟真翻妄离自真
性无别染净故染与净即体同真故云合法界性故
论云无别始觉之异也起唯性起者即华严宗中性
起门谓法界性法尔全体起为一切诸法也法相宗
说真如一向凝然不变故无性起义此宗所说真性
洞照灵明全体即用故法尔常为万法法尔常自寂
然寂然是全万法之寂然故不同虚空顽凝而巳万
卷七 第 894a 页 X09-0894.png
法是全寂然之万法故不同遍计倒见定相之物拥
隔质碍既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全是性起则性外更
无别法故彼经说诸佛与众生交彻净土与秽土融
通法法皆彼此该收尘尘悉包含世界相即相入无
碍圆融具十玄门重重无尽良由全是性起也此但
释幻妄尽时觉性圆满不断不尽之理以答普贤断
灭之问其正说悟修之相文在前后悟相在前文殊
章修行始终方便行相在后普眼章分析四大观察
身心乃至垢尽明现及后诸章等。
▲疏文中下三依
文销释二初分科言该释者正喻幻尽觉满兼该前
种种幻化生于觉心故云该也二正释经法合中科
唯谭者但合后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不合华从空有
故云唯也以华从空有即是前幻生于觉心之文故
不重合此是经家巧令文略。
经兼拂中疏此意者作俱无之见也势极三重者初
一重拂对待后两重拂有无则自然绝起念之门也
但上智者从此便契觉心中下之流纵不契合亦但
茫然不知终始惶悚失其所守(从茫然下皆是见非见俱非之义文是佛
顶经也因佛推徵诸物大众茫然云云此所引文是也)无迹可执故云极三重
矣。
经令离幻中疏二一三令下会通前后二正释经文
经展转离幻中疏离诸幻境者一切幻化之法若心
若境尽名幻境皆是所觉故故下重释中初句
但云离妄疏拣非幻心者经既云如幻者亦复远离
卷七 第 894b 页 X09-0894.png
即明非幻之者不可离也故清凉云弃之而不离下
经云幻灭灭故非幻不灭问既拣非幻之心未审何
者是此所离之幻心此幻心与初句何别上释初句
云若心若境尽名幻境何故此复别举幻心答前说
无始巳来内外情尘皆是幻化故下云身心幻垢此
句即是幻智是能离能修之心也故下重释次句云
离觉又上云不妨以幻修幻疏三遣等者初句只能
离于幻妄次句但能离于幻智俱未离于能离之离
故此离之经云远离为幻者非唯幻妄幻智两
种是幻即此能离两种幻者亦是幻也故云亦复远
离故下重释第三句云遣离疏四遣等者前二句但
遣所离第三句方遣能离虽能所俱泯终属拂泯之
科未得存泯无迹故此都结表无遣离之迹以绝生
心动念(法界观云不可亦不可此语亦不受迥绝无寄非解所到是为行境以生心动念即乖法体失
正念故)以遮无穷之失经云离远离幻者意云能离远
离之离亦是幻也疏亦可下重释四句此但是文简
义显亦不异前但缘前文要须委曲周细分析行相
故文句似涉重叠各随当句虽皆可解若四句一时
历观即难见节级之殊故此复撮略指之令总观显
现矣疏皆言远下通释远离也言止离等者约止观
显远离之相引知幻即离者偏證观离也略而言之
(又释止观行相)不系之为止(不将心系带之即休心息意也)不计之为观(不将
心计度分别起见也)俱以止观离之则定慧平等经密显真觉
乃至偈终疏皆易解故不假释。
卷七 第 894c 页 X09-0894.png
经广明行相疏二一自下下开章言通明观行者大
乘学人尽须闻此观行故云通明然得益则有深浅
故修證者唯指上根上根者但约能入之人非配法
门局定不同三乘之法于三根各被一也谓但是一
法巧被三根耳如法华第一周说闻则普闻悟唯鹙
子疏一开示等者若约大疏又更以四分科之谓从
徵释用心兼此四段总当其解虽有观成断爱修證
之相但为成其圆解正同华严修因契果生解分也。
▲二正释经举法请中疏二一标请下释标请云恒
作是念等者谓普观身心根境一一推穷既见尘净
智圆即见众生皆佛尽此一章总名观行成就菩萨
发起意在兹焉故悫疏云大士张教绮互相承若一
人请周馀当杜述。
△疏此下下二释别列此同法华
等者以例释也谓华严中有一解脱门名开悟一切
众生智彼疏亦指同法华今云开悟故亦指也诸佛
唯为此一大事出世更不为馀故开示悟入四字之
义具如大疏今此但略配属嘉祥疏意矣初二句配
摄以四句虽殊不出能化所化故此二字便摄彼四
后二句正配能所全是彼之疏文谓大开之与曲示
始悟之与终入意云但说有性名为大开
言此是正因性此是缘因性此是了因性(善戒亦云菩萨有本
性客性本性是法性自尔客性是六波罗蜜也)此是因性果性凡性圣性此
是体是用是理是行即名曲示豁然明了名性修行
契證为入若约法华论释即开者无上义谓除一切
卷七 第 895a 页 X09-0895.png
智智更无馀事即双开菩提
涅槃众生本有障翳不见佛为开除即本智显
现故示者同义三乘同法身故悟者不知义
不知唯一事实今令知报身菩提故入者令
證不退转地故即是因义大钞备依性相二宗广释
要则检之。
经返显请中疏如幻三昧者普眼恐末世众生闻前
知幻即离等言迷闷不能悟入圆觉故请开性之方
便迷则不悟闷则不入。
经结牒请中疏修习方便者大品经修诸行门皆以
无所得而为方便华严十回向品遍修一切时(施有六十
段文馀诸行一一皆各有众多)一一以离相为方便金刚经以无住
为方便禅门以无念为方便此经以正念离幻为方
便意皆不别。
经起行方便中疏四一指前下释离幻疏正念下二
释正念疏然正下三明上二互资疏由此下四结成
方便。
经戒定中疏二一奢摩下释前四句止是定义者修
时曰止成就曰定由止息诸缘故得心定标如来者
修虽凡修定是佛定也一向绝缘者誓心如草系鹅
珠梵网经菩萨心地法门品云若佛子持佛禁戒者
作是愿言宁以此身投炽然猛火大坑刀山终不毁
犯三世诸佛经律与一切女人作不净行复作是愿
宁以热铁罗网千重周匝缠身终不以破戒之身受
卷七 第 895b 页 X09-0895.png
信心檀越一切衣服复作是愿宁以此口吞热铁丸
及大流猛火经百千劫终不以破戒之口食信心檀
越百味饮食复作是愿宁以此身卧大猛火热铁地
上终不以破戒之身受信心檀越百种床座复作是
愿宁以此身受三百矛刺身经百千劫终不以破戒
之身受信心檀越百味医药复作是愿宁以此身投
热铁镬经百千劫终不以破戒之身受信心檀越千
种房舍屋宅园林田地复作是愿宁以铁搥打碎此
身从头至足令如微尘终不以破戒之身受信心檀
越恭敬礼拜复作是愿宁以百千热铁刀矛挑其两
目终不以破戒之心视他好色复作是愿宁以百千
铁锥劖刺耳根经一劫二劫终不以破戒之心听好
音声复作是愿宁以百千刃刀割去其鼻终不以破
戒之心贪嗅诸香复作是愿宁以百千刃刀割断其
舌终不以破戒之心食人百味净食复作是愿宁以
利斧斩破其身终不以破戒之心贪著好触复作是
愿愿一切众生悉得成佛而菩萨若不发是愿者犯
轻垢罪疏根门者眼等六种善念恶念造罪修福出
入之门根义如后文说诫约身口者然大乘须制意
地何以但言身口答经上句云先依奢摩他行即是
制意也又上云一向坚持皆是制意地义又戒是防
禁外非之义身口义相粗显故且略言耳其实必三
业清净摄律仪等者然三聚戒具止作二持自他二
利初一是止持后二是作持初二是自利后一是利
卷七 第 895c 页 X09-0895.png
他今意说律仪者坚持之言制止义胜又为观行之
前导故为止恶息缘之意义通馀二者次文安处徒
众是进业摄徒之意也十无尽者菩萨十
重也一乃至有命者不得故杀二乃至鬼神有主劫
贼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三一切女人乃至畜生诸
天鬼神女及非道不得故淫四不妄语五不沽酒六
不说在家出家菩萨罪过七不自赞毁他八不悭九
不瞋十不谤三宝然此十戒
亦兼摄善摄生一云是菩萨应起慈悲救护众生等
二应助一切人生福生乐等三应净法与人等四常
生正语等五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等六常应教
化是恶人辈等七应代一切受加毁辱等八见一切
贫穷人来乞应随所须一切给与等九应生一切众
生善根无诤之事等十见外道恶人一言谤佛如三
百矛刺心等疏
取要唯四重者杀盗淫妄也虽十戒皆是业道就障
圣道此四偏增故出家戒偏制之也今欲修无漏观
智以戒定为前导故疏重指出四戒然据小乘四中
制三为分限谓唯制杀人盗满五钱妄言證圣今则
全制也枝叶不生者声闻戒中馀四篇六聚皆为防
护此四故深远止之今但如上说一向绝心誓志的
不拟犯此四者举心运意所作所为自然一切清净
故云尔也故佛顶经第六云佛告阿难汝常闻
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
卷七 第 896a 页 X09-0896.png
戒生定因定发慧若诸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
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
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杀堕神道偷堕
邪道)彼等诸魔(杀云鬼神偷云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
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
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
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淫心是名如来第
一决定清净明诲若不断淫修禅定
者如蒸沙石欲成其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杀云如自塞其
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欲隐弥露偷云如水灌漏卮大妄语云如刻人粪为旃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汝
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
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
修證必使淫机身心俱断
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杀云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是说人真解
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释曰四
戒文相多同故例记之而巳有不同处巳侧注讫疏
同行同见者或同学同业或弟子徒属故宝积下引
例以显处徒众中互相迭共之行相也平等法者染
净诸法皆空故皆称真性皆即真性故正同文殊章
中本无生死觉智亦泯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
也闻巳应发等者同此章应当正念远离等也依城
邑等者不同二乘事须避境故文殊师利说三十二
难中云坐禅观行不为难对境不动是为难具四部
处正同此安处徒众更互巳下證疏中互相雕琢迭
卷七 第 896b 页 X09-0896.png
共商量等也解一切法无有自性者正同下二空观
成身心空寂等也烦恼渐除是彼观益彼观益之文
劣于此矣。
▲疏宴默下释后一句三初消此句经文
文易可知。
△疏静室下二对前句通难问答可见于
中引净名者即净名诃舍利弗林间宴坐之文也云
不必者意令心不起不必行住卧等闻思修者三慧
备也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岂但申申夭夭者拣异孔子宴坐
也论语云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彼注云申申夭夭和
舒之貌)今意云须分明观照洞达理事岂同孔子但和
悦舒畅而巳既不同彼即须处众徵论增智慧也。
△
疏此依下三指答处戒定静坐处众是住持相也。
经观慧中疏二一二观下分科二随释经二空观疏
二一初二下标大意讲时且分明显生起钩锁次第
之意令人会解然后消二障等文二障体义下八识
章中当释今且消疏云众生旷劫漂沉者是烦恼障
之过患此障涅槃或堕邪小者堕小乘不成种智是
所知障之过患此障菩提故云不成种智二执者我
法也我谓主宰如国之主有自在故及如宰辅能割
断故主是我体宰是我用又主是俱生宰是分别所
谓有情者意生者摩纳缚迦者数取趣者命者生者
士夫者作受知见者依蕴计此名为我执于中有即
蕴离蕴非即非离等别广如大
钞法谓轨持即诸凡夫外道小乘所执离心有定实
卷七 第 896c 页 X09-0896.png
法谓一切三世十方染净心境一一皆是然云我法
者有云人法慈恩云人不该馀趣故改云生法余谓
滥于无情无情亦生故又滥于法法亦生故故今只
言我法唯识钞云我滥于法迷执者亦计诸法有我
故今谓不然我是主宰有割断义计法云我但计诸
法各有自性岂计诸法皆能造业受报等邪故我法
二相各殊不相滥也唯识演秘破云法亦有我我字
宽通不应云我今谓不然我是主宰有宰割义其所
计法我但是计有诸法胜性岂有能造业受报等邪
不应言宽通大钞中广救慈恩所破人法却反破彼
生法又例破演秘亦有宽通之失兼圆收我法人法
生法随言皆得各有其意然我字最亲故今云我法
要广解者即检大疏大钞疏二空者情执为有智照
为空空即彼无无别体也智缘空起为所游门(言我空者
但依识所变故实我不可得故即蕴离蕴非即非离实有我者皆非理故并如大疏大钞一一备释)显二
真如名二空理体虽是有相即是空非性是空说为
二空从能显说梵云瞬若多此云空性即是二空所
显实性空者从胜能说二空之性名二空性依士释
也言真如空未尽理故疏执亡下有二意一同诸宗
历诸位地因圆果满十障巳尽證十真如名圣性现
前烦恼巳尽习亦除时成等正觉梵释龙神咸恭敬
应用尘沙名为佛也二约此宗观行成就顿同佛境
执亡性现即二空观成所显真如应用下即法界观
成名之为佛。
▲疏文中下二开章释二一开章言破执
卷七 第 897a 页 X09-0897.png
者我法也显理者真如也能破能显即二空智品然
据破执显真两对能所合有四法缘能破能显皆是
其智故但三法若约迷悟一一对之应云昔是能执
所执今是能破所破昔是能迷所迷今是能显所显
二随释经观身中疏二一夫计下开其总别若约身
为总下回互为总别也谓以通伏难难曰夫言身者
巳具五蕴如何身外复说观心故此通之此有两对
总别前对纵后对夺既互为总别皆有通理不应责
也。
△疏今初下二牒释经文三一叙意身为诸爱根
本者义在弥勒章深究轮回之因令断贪爱等处所
释净名下引四处教文證身之过患矣净名经方便
品说维摩居士方便现身有疾故王臣长者居
士婆罗门王子官属无数千人皆往问疾其往者维
摩诘因以身疾广为说法诸仁者(此下正说无常苦空无我等四观故
疏引之)是身无常无力无坚速朽之法不可信也
卷七 第 897b 页 X09-0897.png
身必归于死处难御无返复背恩如小儿涅槃亦云
不修身者不能观身及观色相于非身
中而生身相贪著我身乃至而常是怨如所事火如
所养蛇遇缘灭坏都不忆念往日供给衣食之恩。
△
疏文中下二分科。
△三随释经寻伺观中疏歌罗逻
者此云薄酪谓初在胎时受父母精血七日巳前如
薄酪也疏庵提遮经言不自得者性空无所得也疏
四我者且约四大云四我若据一地大骨之一分巳
应有三百六十个我筋肉一一皆然正法念经说一
一支节筋脉间各各有风名字水火亦例知各各不
相是若一一皆我我乃无量。
经如实观中疏夜见一鬼等者可检论文叙之又只
缘等者意云即自巳身本亦是他由执计为我故谓
之有自既计为自即以馀身及馀诸法为他既计自
他便成前文之难矣。
经观心中疏二一后观下叙意狂性自歇等者如序
中引二正释。
经寻伺观中云因缘者如前引庵提经也疏四大和
合者前引宝积经释竟成于一色等者俱舍偈云最
初羯刺蓝次生
頞部昙从此生闭尸闭尸生健南次
钵罗奢祛后发毛爪等及色根形相渐次而转
增疏六根为外者以四大是当体体
质故云内根是窍穴门户故云外以对当体四大质
卷七 第 897c 页 X09-0897.png
故若对六尘即六根为内六识为中间今缘经云六
根四大中外合成合成身也故为此释金刚三昧经
云令彼众生皆离心我一切心我本来空寂今此说
心为我义与彼同。
经法空中疏非色灭空者净名文也然法空义是大
乘初门有数宗义谓唯识所变故空情有理无故空
于理无中析色以明空体色以明空空中无色故空
因缘无性故空外道小乘所执非实故空儒道二教
所计虚谬故空并如大钞一一引据解释。
经显理疏二一大文下总叙言非谓无云下乃至见
真理矣破谬解也有以我法二空便是真如无别真
如之体故前引唯识疏巳辨空及理不同谓梵云舜
若此云空梵云舜若多此云空性即是空所显
性法界观中此科甚要可
明示之(要意甚多谓不执我法一毫之相方堪修法界等云云又法相宗以此二空观为宗极今乃以
之为前方便即深浅可知也故前云权教之中无实果且法界观尚无说处况有佛果邪)。
经法界观疏二一自下下科分二随释经标中疏我
空法寂者依蕴即离所计之我一向是无但倒情横
计故直云空蕴界处及馀一切诸法虽无其执不坏
其相故但云寂故法华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寂灭相故一切融通根识尘大清净遍满矣。
经喻中疏三一谓摩下略标喻相摩尼此云如意得
此珠者如意中所欲无不遂故青黄等者五方正色
故经云随方各现。
▲疏然此下二以之合法二一标
卷七 第 898a 页 X09-0898.png
疏言印下二释二一释印前二一直释言五色喻五
道者此有二释一直依本配之黑喻地狱由黑业故
青喻饿鬼鬼多面青故饿瘦带青色故赤喻畜生天
台止观云血涂之道故黄喻人道黄是中方之色(易云
黄裳取其中也)人道不在天上之乐不在三涂之苦处其中
故白是天道纯善白业所感故二约正法念经于白
色中开出白白以配六道彼经云心如画师手出五
彩黑青赤黄白及白白清凉大师如次配地狱鬼畜
修罗人天三涂同前馀黄配修罗修罗非天非人处
中间故白配于人多善业故白白配天因果俱善故
故华严下證于见色迷珠之喻但以经合
之意即显矣谓经初句中诸法合青黄凡夫见合愚
人次两句合但见全是青黄后句合则不见珠体疏
若以下二配三性言前所显者二空所显真如也前
幻者文云幻灭亦灭等前尘垢者文云垢尽明现又
云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身心等
相者从我今此身四大和合巳来尽二空观矣。
△疏
言显下二释显后于中初且结印前之意以起后圆
净之义势次但无计下正明此门之义然此印前显
后一段之意结撮至此美而复妙文势亦甚易见可
在意以前后经文乃至一切清净遍满等而发扬之。
▲疏然前下三拣二喻别相对说之亦甚易甚妙必须
再三分明显此深意此经宗要文相于是乎大彰。
经法中疏论云一切等者是本觉体相之文同显觉
卷七 第 898b 页 X09-0898.png
性圆净之义故以彼證此言不能染者以性净故虽
现染法染法所不能污非直现染染不能污亦乃由
现染故反显本净如镜现秽物反显镜净岂污镜也
正同此疏云显圆觉虽现非其定实故也智体不动
者以本无染今无始净是故本觉之智未曾移动又
虽现染不被所染即不动之义具足无漏等者此本
觉中恒沙性德无所少也又与众生作内熏之因令
起厌求等故经拂迹中科云拂迹入玄者为欲入生
佛平等称性圆净究竟之法故宣拂前垢净迷悟始
终分限之迹也此一段疏文甚深甚妙甚显甚易可
发扬其美。
▲疏二一此上下释文但一一以疏属当
经文文自显矣然其迹下疏中各随经文间而释之
今先总显所拂之迹相蹑起灭之相令昭然在怀方
始说释即有味也谓本以众生妄执幻化故说云幻
众生依教离垢故复说名菩萨幻垢既如珠中之色
当知本无故云垢尽所离之垢既无对离之智何立
故云对除既无对治之智何有起智之人故云即无
对垢者深浅之执本无何有说教之者故云即无说
名者详之见其意巳即就经及疏依此意势说之疏
言对垢者者字贯于此也故疏皆云者。
△疏然上下
二配对言各三者人是三能法是三所言三对者一
众生是能执垢是所执二菩萨是能离垢是所离三
佛是能说执离垢净人法等名数皆是所说六只单
数可知并是经文非别建立。
卷七 第 898c 页 X09-0898.png
圆觉经略疏之钞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