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于法不了、于僧不了;苦法不了、集法不
了、灭法不了、道法不了;善法不了、不善法不
了;罪法不了、福法不了;可行法不了、不可行
法不了;高下法不了;有为无为法不了。如
是不了,不能于黑白法等起无相智。
「由此无
明不能觉了,而为过失,乃至障如实智,不能
證得寂静涅盘。谓此无明,体性迷闇纯一痴
法,犹如盲者唯行闇道,集诸尘垢损减智
慧,于诸障法不能出离。而此无明与明为
障,无明为苦痛、无明为毒器、无明为绳缚、无
明为毒根、无明为毒树、无明为根本烦恼、
无明为随烦恼本、无明是颠倒处、无明为黑
闇室、无明是痴闇。如是等义,名为无明。
「由此为缘,行法得起。行法者,行有三种。谓:身
行、语行、意行。身行者,谓:出入息依止于身、系
属于身,由依身故,而出入息,得名身行。语行
者,谓:论难分别,即此分别论难言辞,故名语
行。意行者,谓:贪、瞋、痴心所法等,依止于心、
系属于心。由依心故,得名意行。
「复有三行。何
等为三?谓:福行、罪行、不动行。是名三行。
「由
行为缘,识法得起。识法者,识有六种,谓:眼识、
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此名六识。
「由识为
缘,名色得起。名色者,谓:色蕴、受蕴、想蕴、行
蕴、识蕴。色者,谓:内五尘,皆四大所成。四大
者,谓:地、水、火、风。地体坚重,水性流润,温煖为
火,动转名风。如是四大所成五尘,名为色蕴。
而此蕴法,四蕴名名,一蕴名色,如是五蕴,名
为名色。
「名色为缘六处得起。六处者,谓内六
处: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此名六处。
「六处为缘,触法得起。触有六种,谓:眼触、耳触、
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此等名触。
「由触为缘,受
法得起。受有三种,谓:苦受、乐受、舍受。如是
眼触缘此三受,乃至意触亦复如是!此名为
受。
「由受为缘,爱法得起。爱有六种。谓:眼观色、
耳听声、鼻嗅香、舌了味、身觉触、意分别法。由
贪六法,得名为爱。
「由爱为缘,取法得起。取有
四种,谓: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由爱增故,
得名为取。
「由取为缘,有法得起。有法有三:欲
有、色有、无色有。
「欲有者,谓:十恶趣及人、天。
「十恶趣者,谓八地狱。一、等活。二、黑绳。三、众
合。四、号叫。五、大号叫。六、炎热。七、极炎热。八、
无间。九、傍生趣。十、饿鬼趣。如是十种,名为恶
趣。
「人趣者,谓四大洲:南赡部洲、东胜身洲、
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南赡部洲,其量纵广七
千由旬,此洲之相,北阔南狭,犹如车形。东胜
身洲,其量纵广八千由旬,彼洲之相,犹如
半月。西牛货洲,其量纵广九千由旬,彼洲
之相,犹如圆月。北俱卢洲,其量纵广十千由
旬,彼洲之相,四方径直,犹如池沼。如是四
洲,名为人趣。
「天趣者:欲界六天。谓:四王天、
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
天,如是名为欲界六天。此等诸趣,名为欲有。
「色有者,有十八天。谓:梵众天、梵辅天、大梵
天、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净天、无量净天、
遍净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
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此
等诸天、名为色有。
「无色有者,有四种天。谓:空
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
骨,如是种种不净之物,所共合成。譬如仓廪
广积粮斛,人入其中,善能分别,是米是麦。如
是积聚,名为仓廪。苾刍观想于自身中,亦复
如是!作此观者,即得断除贪欲之法,是名第
一三摩地想。
「又复苾刍观想身已,于三摩地,得轻安味。复
作是观:此三摩地所得乐味,亦无有想,譬如
莲华从水而生,彼无有想,我从水生而有清
凉。苾刍观想,亦复如是!能观想者,即得见法
轻安乐味,是名第二三摩地想。
「又复苾刍!于三摩地,作于明想:观察如日
无馀闇冥。如是观察,相续不断,昼夜明闇,
皆无有异,作是明想,清净无杂。譬如秋时云
翳阴闇日光不现,若明眼人,观想日光,清
净无杂。苾刍观想,亦复如是!能观想者,是人
即得明智现前,是名第三三摩地想。
「又复苾刍在三摩地,作是观想:断除苦乐乃
至忧喜,唯有舍念二种清净。譬如有人能驭
车乘,平坦地中行无所碍。苾刍观想,亦复如
是!能观想者,即得智慧胜利现前,是名第四
三摩地想。此等名为四三摩地想。
「复何名为四念处法?谓:身、受、心、法。若有苾刍!
观身不净,秽恶充满无有真实,如是观察,
名身念处。
「又复观于内外二法,所有诸受,悉皆是苦,作
是观者,名受念处。
「又复观于心心所法,皆悉无常,作是观者,名
心念处。
「又复观于内外二法,于是法中,不生我想,作
是观者,名法念处。如是名为四念处法。
「复何名为四正断法?谓:已生恶法,当起精进
勤行除断,皆悉令灭,是名第一正断之法。
「又复未生恶法,当起精进防护除断,皆令不
生,是名第二正断之法。
「又复未生善法,当起精进令诸善法皆得生
长,是名第三正断之法。
「又复已生善法,当起精进而令增长坚固圆
满,是名第四正断之法。如是名为四正断
法。
「复何名为四神足法?谓:欲、勤、心、观。若有苾刍!
于诸染法,离其妄念,于诸善法,而起悕求,进
善无厌,名欲神足。
「复于善法,勤修诸行,正行
不退,名勤神足。
「复于诸法,离邪思惟,心正分
别,名心神足。
「复以正智,观察内身,内身无
我,复观外境,外境无法,我法体无,趣證二
空。名观神足。如是名为四神足法。
「复何名为五根?谓: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如是名五根。
「复何名为五力?谓: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如是名五力。
「复何名为七觉支法?谓:择法觉支、精进觉支、
喜觉支、轻安觉支、舍觉支、念觉支、定觉支。
是名七觉支法。
「复何名为八正道法?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
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谓:正见者,信有施
法、信有父母、有诸善行及不善行。如是善不
善业,当有果报。有今后世,于其世中,有诸
众生、有阿罗汉,如理修行,以自通力,见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