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释¶ 第 118c 页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心印卷二
宋天竺三藏沙门求那跋陀罗译
曹洞三十四世博山三世雷峰沙
门释函是疏
嗣法门人沙门 释较
【○二广明八识究竟边际。以示识智之别。分六。
△
初大慧启请。】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说心意意识五法
自性相。一切诸佛菩萨所行。自心见等所缘境界不
和合。显示一切说。成真实相。一切佛语心。(唐译云。世
尊。惟愿为我说心意意识五法自性相。众妙法门。此是
一切诸佛菩萨。入自心境。离所行相。称真实义。诸佛教
音释¶ 第 119a 页 X18-0119.png
心)为楞伽国摩罗耶山海中住处诸大菩萨。说如来
所叹海浪藏识境界法身。」
【前巳发明藏识转识。依于不觉。不同外道异因。为
一切菩萨建立唯心。起修行方便。今复问心意识
五法自性。意在广明八识生因。以显一心转变异
不异相。成就藏识海浪法身境界也。一切诸佛等
者。谓诸佛菩萨圣智所行。离一切心境。显示真实。
此诸佛教心也。海浪藏识法身者。自心现量。全妄
全真。非思量所知也。五法。谓名。相。妄想。正智。如如。
三自性。谓遍计执。依他起。圆成实。此五法三性。在
心意意识中。依迷悟转变。迷。则正智翻作妄想。如
如转为名相。圆成惑为遍依。悟。则名相即是如如。
妄想却成正智。遍依转见圆成。一刹那间。真妄互
显。名异体同也。
△二分别八识因缘不觉。】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言。四因缘故。眼识转。何等为
四。谓自心现摄受不觉。无始虚伪过色习气计著。识
性自性。欲见种种色相。(唐译云。何等为四。所谓不觉
自心现而执取故。无始时来取著于色虚妄习气故。识
本性如是故。乐见种种诸识相故)大慧。是名四种因
缘。水流处藏识转识浪生(唐译云。以此四缘。阿赖耶
识如瀑流水。生转识浪)。」
【此总言八种识生因也。四种因缘。共为八识生起。
而第一种独出不觉。为藏识因义。以明识不离心。
秪由不觉。顿成识相。故曰水流处藏识转识浪生。
音释¶ 第 119b 页 X18-0119.png
水。喻心。瀑流。波浪。喻藏转二识也。自心。谓如来藏
心。如来藏心。因不觉而现摄受。摄受。谓见相二分。
见为能摄。相为所摄。若非不觉。则心有生识之过
也。无始虚伪。即不觉所现。由不觉现。变似尘境。遂
成色等习气耳。识有了物功能。法尔分别。谓识自
性也。欲见。即作意。所谓浮根四尘。流逸奔色也。】
「大慧。如眼识。一切诸根微尘毛孔俱生。随次境界生。
亦复如是。譬如明镜现众色像。大慧。犹如猛风吹大
海水。」
【此言八种识顿生渐生也。俱生。顿生也。随次。渐生
也。诸根毛孔。根也。微尘。尘也。如眼识。以眼例诸识
也。诸识各分顿渐。皆依根尘而有识现。故曰亦复
如是也。观下直接譬如二句。自知所喻之旨耳。顿。
如一识顿缘多境。或诸境同具。诸识顿生。渐。如一
识渐缘诸境。或诸境先后。诸识渐生。又五识可言
五尘同具。一时顿生。若意识。五尘对至。惟有渐缘。
是五识兼顿渐。意识唯渐无顿。然总之皆依根尘
引发。识体随现。识体。谓藏识真相也。故以镜海喻
识体。色风喻根尘。色风本自无知。镜海依然澄照。
惟有不觉。乃见差别。始知五现量识。与八识同功。
虽当根尘交互。而无分别析。宛尔无亏。但在迷位。
刹那流入意地。眨眼错过。便不可得耳。】
「外境界风飘荡心海。识浪不断。因。所作相。异不异。合
业生相。深入计著。不能了知色等自性。故五识身转。
音释¶ 第 119c 页 X18-0119.png
大慧。即彼五识身俱。因差别分段相知。当知是意识
因。」
【此言八种识。更互为因。非一非异。总由发业。乃有
差别也。心海。谓藏识。外境界风。指六尘。识浪。谓七
识也。由六尘境风飘荡心海。致七识波浪不停。而
因所作相。非异非不异也。因。指真识。所作相。即指
藏转二识。谓同一真性。故非异。各有自境。故非不
异。然总由不觉发业。一时诸识。合此发业生相。深
入计著。不能了色等自性。故五识身转也。色等自
性者。谓色等以内识变现为性。似有现前。而实无
也。即彼五识身俱者。谓五识起。有同时意识俱起。
因差别分段。而生分别。是意识又以五识为因也。
乃知不觉如来藏。妄动成业。而起见相二分。是见
相二分。为业之生相也。因见现相。而成根境。复由
根境生识。而起区分。海浪本同。境风非别。伹了不
觉。业相自停。更无指示耳。】
「彼身转。彼不作是念。我展转相因。(魏译云。五识及心
识。不作是念。我递共为因)自心现妄想计著转。而彼
各各坏相俱转。分别境界分段差别。谓彼转(唐译云。
而于自心所现境界。分别执著。俱时而转。无差别相。各
了自境)。」
【此明八种识当下无生。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也。彼
身。总指八种识。此八种识展转相因而不作念者。
谓无自性也。惟无自性。故虽妄起计度。各了自境。
音释¶ 第 120a 页 X18-0120.png
而心不知业。业不知心。当体寂然。差别相尽。所谓
自心现妄想计著转。而彼各各坏相俱转也。唐译
坏相。为无差别相。正以差别之相。当处出生。随处
灭尽。故无差别相。亦时时现前。但以不觉。于分段
差别。仍各了自境耳。
△三穷藏识究竟边际。】
「如修行者入禅三昧。微细习气转而不觉知。而作是
念。识灭然后入禅正受。实不识灭而入正受。以习气
种子不灭。故不灭。以境界转摄受不具。故灭。大慧。如
是微细藏识究竟边际。除诸如来。及住地菩萨。诸声
闻缘觉外道修行。所得三昧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测
量决了。」
【八识流注生灭。非灭受所能决了也。境界元虚。摄
受亦伪。定之与乱。动之与寂。皆属分别。归识边际。
所谓不识流注生因。舍生趋灭。总在迷中耳。
△四
显自心现量。离妄真实。】
「馀地相。智慧巧便。分别决断句义。最胜无边善根成
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宴坐山林。下中上修。能见自
心妄想流注。无量刹土诸佛灌顶。得自在力神通三
昧。诸善知识佛子眷属。彼心意意识自心所现自性
境界。虚妄之想。生死有海。业爱无知。如是等因。悉巳
超度。是故大慧。诸修行者。应当亲近最胜知识。」
【此言欲究竟藏识边际。须达自心。自心以智慧之
力。方便决了一切义句。故能离自心所现妄想虚
伪也。能离妄想虚伪。始知自心流注。皆由不觉。若
音释¶ 第 120b 页 X18-0120.png
达不觉。即觉自心。不随迷情所迁境界。自然安住
心海。寂静所通。为佛摄受。同佛子住。法尔如是耳。
彼心意意识自心所现自性境界虚妄之想者。谓
自心所现虚妄之想。皆自性境界。了达自性。悉无
差别。则一切生死业惑。迷似梦现。觉同梦灭。不烦
转变。迥然超越也。故知菩萨摩诃萨。不见一法是
身是业。及与离主。而亦有离。不同二乘。实有生死
惑业。为可离相。又不同邪外。以为一切不可得。而
不必离。此非最胜知识。不能深达唯有真识。更无
馀识之旨。故示当亲近也。生死有海。谓生死业苦
也。业爱无知。业。发业。根本无明也。爱。爱欲。支润无
明也。无知。即无明也。
△五颂八识分别。以起自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譬如巨海浪。斯由
猛风起。洪波鼓冥壑。无有断绝时。藏识海常住。境界
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此总颂藏转因缘也。以巨海喻藏识。猛风喻六尘
境界。波浪喻转识。藏识为因。尘境为缘。而有七识
身转也。】
「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
非异非不异。海水起波浪。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此颂复以色等五尘非异不异。再明转识亦非异
不异也。青赤摄色尘。珂贝摄声尘。乳蜜盐淡摄味
尘。华摄香尘。果摄触尘。此五尘。皆内识所现。如日
月之与光明。非异非不异。以喻转识之于藏识。亦
音释¶ 第 120c 页 X18-0120.png
如海水与波浪。非异非不异也。】
「譬如海水变。种种波浪转。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谓彼藏识处。种种诸识转。谓以彼意识。思惟诸相义。
不坏相有八。无相亦无相。譬如海波浪。是则无差别。
诸识心如是。异亦不可得。」
【此颂前四句。叠以海水波浪。喻藏转合生。引起下
二句。归本藏识。有种种诸识转也。后八句。谓亦无
诸识转相可得。但以意识思惟不坏假名。乃有八
耳。前生灭章云。现识及分别事识。二坏不坏相展
转因。盖以藏识转识。皆有坏与不坏二相。谓但业
相坏。而自真相不坏也。此长行云而彼各各坏相
俱转。颂云不坏相有八。总指诸识迷真而转。举体
全真也。全真无差别。故应云不坏。迷真差别起。故
应云坏。而此互用者。正可起悟耳。既迷真而起差
别。犹瞪目华生。于中亦无能相所相。故曰无相亦
无相。复以海水与波浪。同一水性。无有差别。深明
诸识。同一真性。亦无同异。迷徇识相。悟达妄体耳。】
「心名采集业。意名广采集。诸识识所识。现等境说五。」
【此复就八种识各了自境。以见同体无异。但有异
名也。第八名心。以能受熏习。能藏种子。所谓采集
业也。七以恒审思量自内人法。名意。持此二执。广
作业因。复熏藏识。不得清净。故曰广采集。后六均
名识。以分别过现五尘。通于三量。名意识。对现前
境。能现五尘。名五识也。】
音释¶ 第 121a 页 X18-0121.png
「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青赤诸色像。众生发诸识。
如浪种种法。云何唯愿说。」
【大慧恐众生不达现前尘境。为内识变现。非有。七
转为迷藏而生。非无。故以现有能发之色。如青赤
等。现有所发之识。如海浪等。则能所各别。而谓非
异非不异。无相亦无相者。何也。盖欲世尊发明能
所。皆唯识现。无别有耳。】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青赤诸杂色。波浪悉无有。采集
业说心。开悟诸凡夫。彼业悉无有。自心所摄离。所摄
无所摄。与彼波浪同。受用建立身。是众生现识。于彼
现诸业。譬如水波浪。」
【此颂能所心境。皆唯识现。青赤。喻一切色。波浪。喻
一切识。皆空无所有也。无所有。而又以采集业名
心者。欲令凡夫知一切业果。唯心所造耳。故曰采
集业说心。开悟诸凡夫。然采集之业。亦不可得。故
曰彼业悉无有。由自心不觉。妄有所摄之境。如翳
目空华。此华与目原不相到。故曰自心所摄离。所
摄之空华既离。则能摄之翳目亦元不有。如彼波
浪。全波是水。故曰所摄无所摄。与彼波浪同也。现
前根身器界。皆唯识现。能现之识。与所现之根身
器界。犹水之波浪。无有一二也。】
「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大海波浪性。鼓跃可分别。
藏与业如是。何故不觉知。」
【此颂海与波浪。分别可见。而所喻之藏与业。难可
音释¶ 第 121b 页 X18-0121.png
觉知。业。谓转识也。】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凡夫无智慧。藏识如巨海。业相
犹波浪。依彼譬类通。」
【凡夫无智。不可正言。故譬藏转。冀其自觉。此不可
以真实示也。故下文复有不说实之问。】
「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日出光等照。下中上众生。
如来照世间。为愚说真实。巳分部诸法。何故不说实。」
【此言如来为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出现于世。
而不直示真实。但分部诸法。是何旨也。分部。谓分
九部十二部也。岂知如来所说三乘五乘。皆为第
一义谛。众生无智。不能直指。而以曲示。要无别旨。
大有时节也。下文特谕此意。】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若说真实者。彼心无真实。譬如
海波浪。镜中像及梦。一切俱时现。心境界亦然。境界
不具故。次第业转生。识者识所识。意者意谓然。五则
以显现。无有定次第。譬如工画师。及与画弟子。布彩
图众形。我说亦如是。彩色本无文。非笔亦非素。为悦
众生故。绮错绘众像。」
【如来不说真实者。以众生之心无真实也。谓有而
不见。即同于无。若欲指点目前现量。则非心非识。
如将五色。示诸盲瞽。如来所为于非心。而指为心。
故譬之海镜。于非识。而指为识。故譬海之波浪。镜
之像。与梦事。谓八识转生诸识。一时顿现。七转仗
境而显。境界不具。则次第现。六识分别。七识作意。
音释¶ 第 121c 页 X18-0121.png
五识对尘。皆次第现。而不定先后。此固如来不能
直示真实。而以方便之说。引导众生。所谓如工画
之布彩图形也。若为心之待觉。若为识之待空。超
情绝谓。岂大智之措心。有悟有迷。乃凡愚之乐见。
所谓彩色无文。非笔非素。为悦众生。不得不出此
耳。】
「言说别施行。真实离名字。分别应初业。修行示真实。
真实自悟处。觉想所觉离。此为佛子说。」
【言说为真实施设耳。及至真实。唯有冥契。如人饮
水。冷煖自知。自知之处。非名相所诠。望言说。故为
别也。真实自悟。现量所得。能觉所觉。俱非境界。可
为佛子言。未易为初机道也。】
「愚者广分别。种种皆如幻。虽现无真实。如是种种说。
随事别施设。所说非所应。于彼为非说。彼彼诸病人。
良医随处方。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妄想非境界。
声闻亦非分。哀悯者所说。自觉之境界。」
【如来为愚者广分别说。故种种皆如幻。虽现无真
实。然终不能不种种说者。随事施设。诚不得巳。若
遽说真实。在彼为不应耳。良医于病人。喻如来随
众生心。应所知量。妄想。指凡夫也。如来哀悯众生。
称哀悯者。随心应量。哀悯者自觉境界。非凡夫二
乘分也。
△六直示自觉圣智三相。】
「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摄受及摄
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眠。初中后夜。常自
音释¶ 第 122a 页 X18-0122.png
觉悟。修行方便。当离恶见经论言说。及诸声闻缘觉
乘相。当通达自心现妄想之相。」
【此劝如说修行也。盖能取所取一切妄想境界。从
自心现量。不觉而起。虽处一切境界。而此现量未
曾移易。但在迷位。不能觉知。故曰欲知自心现量。
摄受及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愦闹睡眠。初中后
夜。常自觉悟。即觉悟自心也。自心现量。静处易觉
也。外道恶见。二乘愚法。增长妄想。违背自心。二俱
远离。始知自心所现一切妄想之相。如是而起。如
是而灭。修行方便。此为直捷也。】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建立智慧相。住巳。于上圣智
三相。当勤修学。」
【智慧。对不觉而言。不觉自心。则日在现量中。而不
能住。既觉而住。犹有圣智三相者。乘悟并销。悲愿
当满。下文自喻耳。】
「何等为圣智三相当勤修学。所谓无所有相。一切诸
佛自愿处相。自觉圣智究竟之相。修行得此巳。能舍
跛驴心智慧相。得最胜子第八之地。则于彼上三相
修生。大慧。无所有相者。谓声闻缘觉及外道相。彼修
习生。大慧。自愿处相者。谓诸先佛自愿处修生。大慧。
自觉圣智究竟相者。一切法相无所计著。得如幻三
昧身。诸佛地处进趣行生。大慧。是名圣智三相。若成
就此圣智三相者。能到自觉圣智究竟境界。是故。大
慧。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音释¶ 第 122b 页 X18-0122.png
【七地断我执尽。一切心息。无所复起。类于二乘。所
谓跛驴智。入八地而后舍也。无所有相者。二乘空
观也。菩萨住智慧相。而犹以二乘禅寂。净除微细
法执。此为不失方便。而非执于实法也。先佛自愿
相者。缨络经云。未度苦谛。令度苦谛。未解集谛。令
解集谛。未安道谛。令安道谛。未得灭谛。令得灭谛。
此四弘誓。依别圆二教。皆缘有作无作二种四圣
谛。此先佛自愿相。菩萨发心。不同二乘也。自觉圣
智究竟相者。谓于一切处。證自心现量境界。达一
切法无碍。得如幻身。圆满佛地。此即差别智也。不
言差别。而言圣智究竟者。谓由差别究竟根本也。
华严善财童子。历百十一城。学菩萨道。最后至弥
勒所。复令还见文殊。谓汝先所见诸善知识。闻菩
萨行。入解脱门。满足大愿。皆是文殊威神之力。文
殊师利于一切处。咸得究竟也。故知前住智慧相。
然后勤修三相。三相成就。亦但云能到自觉圣智
究竟境界。盖以根本智明。穷诸差别。亦究竟无别
耳。
○上初明八识因果邪正。以显圣智自觉竟。二
示五法自性无我。简二乘外道。以显正法因果。分
三。初明五法。分九。初大慧问。】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知大菩萨众心之所念。名圣
智事分别自性经。承一切佛威神之力。而白佛言。世
尊。唯愿为说圣智事分别自性经。百八句分别所依。
如来应供等正觉。依此分别说菩萨摩诃萨入自相
音释¶ 第 122c 页 X18-0122.png
共相妄想自性。以分别说妄想自性故。则能善知周
遍观察人法无我。净除妄想。照明诸地。超越一切声
闻缘觉。及诸外道诸禅定乐。观察如来不可思议所
行境界。毕定舍离五法自性。诸佛如来法身智慧。善
自庄严。起幻境界。升一切佛刹兜率天宫。乃至色究
竟天宫。逮得如来常住法身。」
【此问妄想自性。以显圣智。以别邪计也。盖由迷自
性。而为妄想。即于本无自他之地。一时而有自共
相。顿为形现。如眼识初见色。得眼识自相。稍落分
别。即为共相。此皆妄想不觉境界。一切菩萨入此。
而示世出世间。所有种种差别。以成百八句之所
建立。若觉妄想无别自性。斯为圣智事。即达自共
相不可得。一切菩萨。亦不舍世出世间所有种种
差别。而得百八非句之所密诠。如来所为分别说
妄想自性也。以此分别妄想无别自性。始知自性
本自无人。自性本自无法。无人无法。故能净除妄
想。而不勤功用。照明诸地。而不碍圆融。超愚外禅
定之乐。入如来所行之处。名妄依执。直下顿空。智
如圆成。亦非实有。此诸佛如来法身智慧。从妄想
自性。发明心量。所有庄严。皆庄严自心。即转自心
所现妄想境界。现如幻刹土。升如幻天宫。不离自
心。得如来法身究竟常住也。
△二破外道妄计有
无。】
「佛告大慧。有一种外道。作无所有妄想计著。觉知因
音释¶ 第 123a 页 X18-0123.png
尽。兔无角想。如兔无角。一切法亦复如是。大慧。复有
馀外道见种求那极微陀罗骠。形处横法各各差别。
见巳。计著无兔角横法。作牛有角想。大慧。彼堕二见。
不解心量。自心境界妄想增长。身受用建立妄想根
量。大慧。一切法性。亦复如是。离有无。不应作想。大慧。
若复离有无。而作兔无角想。是名邪想。彼因待观故。
兔无角。不应作想。乃至微尘分别事性。悉不可得。大
慧。圣境界离。不应作牛有角想。」
【此示不达妄想自性。故有外道邪计也。妄想从不
觉心量而起。心非动相。不觉妄生。妄生非有。妄灭
非无。有无二妄。徒增不觉。非本心量也。是故不了
生相始于无明。误执根器。必堕常因。纵观因尽。又
沦断灭。此兔无角与牛有角。所为相待想生。虽在
正法。犹未易直下顿离者。盖本有之心量未圆。则
不觉之迷情难尽。明知现前非有。寥廓非无。而当
念未瞥。寂想潜滋。所谓离有无。而复作兔无角想
也。要之观空。由于滞有。始信了幻。宁用更无。有不
可得。则无亦何从待也。所谓圣境界离。究竟不应
作牛有角想耳。觉知因尽者。如数论师。穷八万劫。
冥然无知。审知目前诸法。究归终尽。同于兔角也。
种。即四大种。求那。翻依。陀罗骠。翻尘。横法。谓诸法
错陈。如顺世师。见四大种依极微尘为生因。以有
诸法错陈。各各差别。故计无兔角。而作牛有角想
也。】
音释¶ 第 123b 页 X18-0123.png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得无妄想者。见
不生相巳。随比思量观察。不生妄想。言无耶。」
【见不生相者。谓见牛角不可得。不生有相。以此比
量。不起妄想。此穷外道计无之因。欲世尊详明之
也。】
「佛告大慧。非观察不生妄想言无。所以者何。妄想者。
因彼生故。依彼角生妄想。以依角生妄想。是故言依
因故。离异不异故。非观察不生妄想言无角。」
【圣智事外。见有见无。皆妄想因。故当离也。妄想依
角而计有无。是以分别有无为因。此非正因。异与
不异。皆为戏论耳。依角起有妄想。为不异。依角起
无妄想。为异。皆妄想因。二俱无实。故得圣智事者。
必不观察不生妄想。言无角也。】
「大慧。若复妄想异角者。则不因角生。若不异者。则因
彼故。乃至微尘分㭊推求悉不可得。不异角故。彼亦
非性。二俱无性者。何法何故而言无耶。大慧。若无。故
无角。观有。故言兔无角者。不应作想。大慧。不正因故。
而说有无。二俱不成。」
【此约计无者。依角生因。然后穷因不实。所计成虚。
故不应作想耳。意谓妄想既异于角。则应不因角
矣。若不异角。则因角也。今即角分㭊。至微尘不可
得。不异此角。而有之性且不可定。有既非性。则彼
无亦非性。二俱无性。世间何物何法而可言无也。
见无。而言无角。见有不可得。而言无角者。此有无
音释¶ 第 123c 页 X18-0123.png
依因。不应作想。非正因者。谓不得诸法实相。有无
二说。皆成戏论耳。】
「大慧。复有馀外道见。计著色空事形处横法。不能善
知虚空分齐。言色离虚空。起分齐见妄想。」
【此带破计有外道。乃终言无因有待。故当总离也。
计著色异于空。谓四大种及微尘。能生一切法。由
不善知色与虚空分齐。起一切妄想耳。】
「大慧。虚空是色。随入色种。大慧。色是虚空。持所持处
所建立性。色空事。分别当知。大慧。四大种生时。自相
各别。亦不住虚空。非彼无虚空。」
【随入色种者。世间无一法能离虚空。而不为虚空
所入也。持。谓能持之虚空。所持。谓所持之色。世间
亦无一法不为虚空所持。此建立色空自性。应如
是知也。若依色故空。依空故色。但凡外妄见耳。原
色空之义。由迷真成识。一时顿现。无有先后。亦无
彼此。楞严云。晦昧为空。结空为色。又云。空生大觉
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今著色
著空。皆迷中分齐。不离妄想。觉自心现。始知所现
境界。总同梦事也。梦中虚空根器。宛尔现前。是色
是空。依然分别。觉。然后知为识想所生。不可有无
也。四大种自相各别。虽不住虚空。然所入所持。无
可分别。此因计四大微尘为诸法生因。故复例言
以晓之也。】
「如是。大慧。观牛有角。故兔无角。大慧。又牛角者。㭊为
音释¶ 第 124a 页 X18-0124.png
微尘。又分别微尘刹那不住。彼何所观故而言无耶。
若言观馀物者。彼法亦然。」
【终言计无者。亦因计有。相待而成。非实有无之相
也。若非因有计无。则㭊牛角为微尘。又㭊微尘以
至刹那不住。此角既无。复何所比观以显无相耶。
故知计有相者。有相不住。因有相计无相者。有相
不住。则无相无所显。亦无能住也。有无不住。直下
是何境界。观馀物者。谓自牛角而推之也。】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当离兔角牛角虚
空形色异见妄想。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当思惟自心
现妄想。随入为一切刹土最胜子。以自心现方便而
教授之。」
【此结言当离有无二计妄想。而直观唯心也。菩萨
若能观察自心现量。见自心所现一切妄想境界。
由迷心为识。一时顿现。皆如幻化。当下顿离有无
色空等相。然后以如幻身。入如幻刹土。为一切佛
子。以如幻方便。说自心现量而教授之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色等及心无。色等
长养心。身受用安立。识藏现众生。心意及与识。自性
法有五。无我二种净。广说者所说。长短有无等。展转
互相生。以无故成有。以有故成无。微尘分别事。不起
色妄想。心量安立处。恶见所不乐。觉想非境界。声闻
亦复然。救世之所说。自觉之境界。」
【此言色等于心本无有也。心依色等长养而生耳。
音释¶ 第 124b 页 X18-0124.png
然心既无色等。从何而有现前根身器界。为心之
所依耶。盖因迷真为藏。所现一切众生之见也。既
因迷而现。所以如来广说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
种无我。亦就其迷而指示名相。使知决择。即如色
等长短有无之见。相待建立。依无见有。依有见无。
皆迷中事。总无自性也。若于一切分别境界。不起
一切分别。唯住自心现量。此自觉境界。如来救世
所说。恶见不乐。谓非凡夫声闻境界也。
△三示净
除顿渐。】
「尔时大慧菩萨。为净除自心现流故。复请如来。白佛
言。世尊。云何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为顿为渐耶。」
【自心现流者。现。现行。流。流注。谓八识现行流注也。
上明自心所现妄想境界。此谓达自心现者。所有
现行流注。作何方便。教令净除。为顿为渐。此出五
法正智也。】
「佛告大慧。渐净非顿。如庵罗果。渐熟。非顿。如来净除
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陶家
造作诸器。渐成。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
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大地渐生万物。非顿生也。
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
譬如人学音乐书画种种技术。渐成。非顿。如来净除
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明镜。
顿现一切无相色像。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
亦复如是。顿现无相无有所有清净境界。如日月轮。
音释¶ 第 124c 页 X18-0124.png
顿照显示一切色像。如来为离自心现习气过患众
生。亦复如是。顿为显示不思议智最胜境界。譬如藏
识。顿分别知自心现。及身安立受用境界。彼诸依佛。
亦复如是。顿熟众生所处境界。以修行者安处于彼
色究竟天。譬如法佛所作依佛。光明照耀。自觉圣趣。
亦复如是。彼于法相有性无性。恶见妄想。照令除灭。」
【顿。约顿悟顿修之理。兼顿兼渐。总约佛与众生也。
原迷真识。诸虚妄相。举体全现。不由渐次。则悟妄
无因。顿见真如自性无起灭相。诸虚妄心。一时顿
歇。亦无等待。此顿悟顿除之理也。华严十住初位。
以无作三昧。自体应真。烦恼客尘。全无体性。唯真
体用。无贪嗔痴。任运即佛。可谓顿悟顿修矣。而行
向地。阶级俨然。圆觉二十五轮。大开方便。而乃云
唯有顿觉人。并法不随顺。故知圆顿之理。如来明
见。众生根欲。亦如来明见。所以权实兼隆。三世如
来。同一法式。然推佛本怀。唯顿无渐。亦准自心现
量。无诸虚伪。法尔如是。楞严云。觉迷迷灭。觉不生
迷。法华云。唯一乘道。分别说三。此为定旨也。如譬
明镜与日月轮。顿现无相色像。以镜与日月二空
明义。喻如来顿示无所有清净不思议智相。使众
生知自心现量。本自空明。本无染污。一时顿离习
气过患。不由渐治也。乃以藏识顿分别知自心所
现根身器界为喻者。此即众生日用所现知心。本
有如是清净智用。一时照了。无有先后。故依佛如
音释¶ 第 125a 页 X18-0125.png
来于色究竟天。顿为成熟一切众生。不烦方便。复
以法佛所作依佛为喻者。此就如来不思议业用。
光明照耀。使證自觉圣者。识自法体。光明照耀。顿
离一切有无恶见。亦无差别也。总之性体光明。用
分迷悟。迷。则根身器界。瞥尔现前。无容等待。悟。则
法报化土。极其严净。岂假修为。转迷为悟。诚有多
门。即悟即迷。都无说示。由渐入顿。亦如来不得巳
耳。
△四示三佛所说智如差别。】
「大慧。法依佛。说一切法入自相
共相。自心现习气因。相续妄想自性计著因。种种不
实如幻。种种计著不可得。」
【现前诸法自共相。皆因自心种子习气所现。能起
现行妄想相续计著。依他种子所现。种种如幻。妄
计现行所执。种种不可得。此缘起无生。因迷得觉。
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故为依佛之所说也。原夫法
佛者。自性清净觉也。此自性清净觉。生佛皆具。迷
则全迷。悟则全悟。不由知见。不借功勋。自性天然
也。依佛。即法佛所流般若也。本从自性生。还照于
自性。庄严身土。所谓报也。化佛者。谓随类应化。遍
入一切也。自性常寂光土。为自受用。非他所知。报
佛他受用土。与十地菩萨共。圣凡同居。即化佛土。
随类皆入。所见各别。法佛所说。自性无依。依佛所
说。缘起无性。化佛随欲观根。无有定说。然亦约略。
理当互通。法与报化。非三非一。身土法尔。说亦如
音释¶ 第 125b 页 X18-0125.png
是。人天因果。亦有无上正真之理。涅槃所谓如来
有时说于世谛。而人以为第一义谛。如来有时说
第一义谛。而人以为世谛。又四谛。三乘共之。总未
可一定也。】
「复次大慧。计著缘起自性。生妄想自性相。大慧。如工
幻师。依草木瓦石作种种幻。起一切众生若干形色。
起种种妄想。彼诸妄想。亦无真实。」
【依缘起自性。起妄想自性。如幻师依草木等幻作
形色。起诸妄想。缘起既幻。则妄想成虚耳。】
「如是。大慧。依缘起自性。起妄想自性。种种妄想心。种
种相行事妄想相。计著习气妄想。是为妄想自性相
生。大慧。是名依佛说法。」
【依此缘起。妄计性现。此指目前妄想所由生也。然
究其初。元依无始习气。所现缘起。所谓种种妄想
心。种种相行事妄想相也。缘起既现。复能引发习
气。妄想相续。故曰计著习气妄想也。岂知习气总
由不觉。斯缘起直下无生。了境惟心。妄想无寄。自
报所诠也。】
「大慧。法佛者。离心自性相。自觉圣所缘境界建立施
作。」
【离心自性相者。离自心相应法相也。心相既离。觉
体才现。无主无依。非心非境。言思断处。唯證乃知。
此法佛说也。】
「大慧。化佛者。说施戒忍精进禅定及心智慧。离阴界
音释¶ 第 125c 页 X18-0125.png
入。解脱识相。分别观察建立。超外道见无色见。」
【六波罗蜜。教授菩萨。离阴界入得解脱门。则三乘
通说。皆分别识相。建立自通。不同外道认识为心。
起无色界识想也。】
「大慧。又法佛者。离攀缘。攀缘离。一切所作根量相灭。
非诸凡夫声闻缘觉外道计著我相。所著境界。自觉
圣究竟差别相建立。是故。大慧。自觉圣究竟差别相。
当勤修学。自心现见。应当除灭。」
【离攀缘。离所攀缘也。攀缘离。无离攀缘者也。能所
既离。则一切所作根量悉灭。此自心现量究竟之
相。不同愚外我相所著境界也。自心现见。谓自心
所现之相。以心见心。觉变成境。此即我相。所谓差
别。应当除灭也。再言法佛所说。自体应真。非报化
境界耳。
△五别二乘自觉圣差别。】
「复次大慧。有二种声闻乘通分别相。谓得自觉圣差
别相。及性妄想自性计著相。云何得自觉圣差别相
声闻。谓无常苦空无我境界。真谛离欲寂灭。息阴界
入自共相。外不坏相如实知。心得寂止。心寂止巳。禅
定解脱三昧道果正受解脱。不离习气不思议变易
死。得自觉圣乐住声闻。是名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
【分别二种声闻。一因其所得而进之。二指其法执
而转之。总为菩萨告诫也。所得谓得自觉圣智。此
声闻初观苦空无我。住于真谛。以离欲寂静之力。
能息阴界入自共相。外不坏相如实知。不坏相。谓
音释¶ 第 126a 页 X18-0126.png
一切法真如实相也。如实知。谓如实相而知。无别
闻见。所谓真谛也。由是心得寂止。住禅定解脱之
乐。遂成差别。习气。谓无始习气。此习未离。则不能
直下担荷八识。犹藉禅寂。易粗为妙。心外之法未
忘也。二乘不见佛性。十住菩萨少见佛性。谓二乘
定多慧少。虽得自觉圣智。不知智体本寂。妄见寂
乐。为寂所障。故曰不见。十住菩萨慧多定少。谓初
见自觉圣智。智相明了。于智本寂。未即圆彻。故曰
少见。非谓圣智外。更藉禅寂。以为均等。然当通别。
若华严圆宗。十住初位。与佛无别。故应了了见也。
此微细差别。所宜谛审。下文切诫菩萨莫住声闻
自觉圣智乐。正谓此也。】
「大慧。得自觉圣差别乐住菩萨摩诃萨。非灭门乐。正
受乐。顾悯众生。及本愿。不作證。大慧。是名声闻得自
觉圣差别相乐。菩萨摩诃萨于彼得自觉圣差别相
乐。不应修学。」
【此声闻自觉差别相一切寂乐。菩萨亦有。然以本
愿发起。而不取證。诫菩萨不应修学者。谓菩萨入
此自觉差别相乐。易于沦染也。】
「大慧。云何性妄想自性计著相声闻。(魏译云。何者是
声闻分别有物执著虚妄相)所谓大种青黄赤白坚
湿煖动非作生。自相共相。先胜善说。见巳。于彼起自
性妄想。菩萨摩诃萨。于彼应知应舍。随入法无我相。
灭人无我相见。渐次诸地相续建立。是名诸声闻性
音释¶ 第 126b 页 X18-0126.png
妄想自性计著相。」
【性妄想自性计著者。谓执有法自性而起计著也。
声闻虽知大种青黄等法。非有作者。不同外道邪
见。然见先佛分别诸法自共相。一切修多罗说。以
为实有。遂成法执。故菩萨于此当离人无我相。入
法无我。渐次诸地也。
△六别圣智所得常不思议。】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说常不
思议自觉圣趣境界。及第一义境界。世尊。非诸外道
所说常不思议因缘耶。」
【此以自觉圣趣第一义常不思议。与外道常不思
议作者。欲世尊发明差别也。】
「佛告大慧。非诸外道因缘得常不思议。所以者何。诸
外道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若常不思议不因自相
成者。何因显现常不思议。复次大慧。不思议若因自
相成者。彼则应常。由作者因相故。常不思议不成。」
【如来不思议因自相成。故常。自相。谓自心现量也。
此自心现量。虽在迷位。犹故不断。但为客尘所覆。
暂时不觉。觉即常住。不同作者妄计所得。此非实
因。无所显示。故常不思议不成。】
「大慧。我第一义常不思议。第一义因相成。离性非性。
得自觉相。故有相。第一义智因。故有因。离性非性故。
譬如无作虚空。涅槃。灭尽。故常。如是大慧。不同外道
常不思议论。如是大慧。此常不思议。诸如来自觉圣
智所得。如是。故常不思议自觉圣智所得。应当修学。」
音释¶ 第 126c 页 X18-0126.png
【此显示第一义因相。以别外道也。离性非性。谓离
有无二相也。得自觉相者。自觉。谓本觉。相。体相也。
故有相者。谓此本觉实有体相。而非虚妄也。第一
义智。即始觉智。由本有始。由始识本。本始合一。函
盖相应。以此为因。是第一义智因。离有无一切诸
过。如三无为真寂灭法。无有戏论。故以为譬也。此
常不思议。不同外道。诸如来自觉圣智所得。所当
修学也。】
「复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议。无常性异相因故。非自作
因相力故常。复次大慧。诸外道常不思议。于所作性
非性无常。见巳。思量计常。」
【此出外道常不思议。为妄想计也。谓外道常不思
议。是无常异相。计常。非实有自性。言常也。何谓无
常异相计常。以外道见一切所作有无二相无常
巳。即于此处作不思议境界。思量计常。此妄想因。
非真因也。】
「大慧。我亦以如是因缘所作者性非性无常。见巳。自
觉圣境界。说彼常无因。大慧。若复诸外道因相成常
不思议。因自相性非性。同于兔角。此常不思议。但言
说妄想。诸外道辈有如是过。所以者何。谓但言说妄
想。同于兔角。自因相非分。」
【如来亦于一切所作有无二相。见无常巳。然不于
此处作常不思议计。以有自觉圣境界。出思量言
说之外。故说彼常无因也。外道计常。自相非实。同
音释¶ 第 127a 页 X18-0127.png
于兔角。但有言说。故曰自因相非分。谓如来自觉
因相。非其分也。】
「大慧。我常不思议。因自觉得相故。离所作性非性。故
常。非外性非性无常。思量计常。大慧。若复外性非性
无常思量计常。不思议常。而彼不知常不思议自因
之相。去得自觉圣智境界相远。彼不应说。」
【此复明言如来常不思议。以自觉圣智为因。非以
外所作有无二相无常计常为因也。外道不知自
觉因相。故不于自觉因相。内自取證。而于因外计
著。此所以相去悬远也。
△七别二乘舍妄求如。】
「复次大慧。诸声闻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不知生
死涅槃差别一切性。妄想。非性。未来诸根境界休息。
作涅槃想。非自觉圣智趣藏识转。是故凡愚说有三
乘。说心量趣无所有。(唐译云。彼愚痴人说有三乘。不
说唯心无有境界)是故。大慧。彼不知过去未来现在。
诸如来自心现境界。计著外心现境界。生死轮常转。」
【此又以声闻计有涅槃。以明心外所见皆妄想也。
声闻畏生死妄想而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其性
无二。见有差别者。皆妄想计。非实性也。谓了三界
生因。未来根境休息。作涅槃想。非證自觉智趣。转
藏识为涅槃也。此凡愚但说三乘。而不说唯心寂
灭。不知过现未来。皆如来自心所现。以为心外境
界。妄有取舍。犹属生死轮转耳。】
「复次大慧。一切法不生。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所
音释¶ 第 127b 页 X18-0127.png
说。所以者何。谓自心现。性非性。离有非有生故。大慧。
一切性不生。一切法如兔马等角。是愚痴凡夫。不觉
妄想自性。妄想故。大慧。一切法不生。自觉圣智趣境
界者。一切性自性相不生。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自
性身财建立趣自性相。大慧。藏识摄所摄相转。愚夫
堕生住灭二见。希望一切性生。有非有妄想生。非圣
贤也。大慧。于彼应当修学。」
【复举一切法不生。以示自觉诣极。此三世如来之
所说也。法唯心现。则法无自性。法无自性。则不堕
有无。不堕有无。则目前生性。犹如兔角。唯随妄想。
乃一切性有。若随自觉。即一切法无。依根身器界。
而起能所有无希望。皆愚痴计。非圣贤也。乃知顺
藏识迁流。则梦中之有无宛尔。达圣智境界。斯镜
里之能所顿空。释群迷于自觉。会万法于一心。故
能离龟毛之自性。断兔角之生因。此凡圣攸分。由
觉迷区别者矣。
△八示种性妄想智如差别。】
「复次大慧。有五无间种性。云何为五。谓声闻乘无间
种性。缘觉乘无间种性。如来乘无间种性。不定种性。
各别种性。」
【建立种性。以尽圣智差别。皆可转为究竟也。无间。
谓法性无间。而种现各别也。取无始种熏。与现行
所习。而成种性。种。谓种类。一类同别也。性。谓资性。
依种而住。所谓习与性成也。五种虽异。同一法性。
涅槃谓阐提皆有佛性。若能发信。则不名一阐提
音释¶ 第 127c 页 X18-0127.png
也。】
「云何知声闻乘无间种性。若闻说得阴界入自共相
断知时。
举身毛孔熙怡欣悦。及乐修相智。不修缘起发悟之
相。是名声闻乘无间种性。声闻无间。见第八地。起烦
恼断。习烦恼不断。不度不思议变易死。度分段死。正
师子吼。我生巳尽。梵行巳立。不受后有。如实知修习
人无我。乃至得般涅槃觉。」
【断知。谓断阴界入自共相。有所證知也。乐修相智
者。谓于世间相。修解脱智。于出世间相。修禅定智
也。缘起发悟。谓观缘起无生而悟也。无间声闻见
第八地者。华严八地。證我空真如。不起灭定。十方
如来。同音劝发。谓汝之三昧。二乘亦得。故无间声
闻见自所證。同于此也。起烦恼。谓现行。习烦恼。谓
种子。二乘断现行。不断种子。度分段死。未度变易
死。人无我。二乘因相。般涅槃。二乘果相也。】
「大慧。各别无间者。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彼诸众
生。作如是觉。求般涅槃。复有异外道。说悉由作者。见
一切性巳。言此是般涅槃。作如是觉。法无我见非分。
彼无解脱。大慧。此诸声闻乘无间外道种性。不出出
觉。为转彼恶见故。应当修学。」
【此各别。即下一阐提也。觉知我人寿命等。即认五
蕴中我。作者。谓别有作者为生因。即异因也。此外
道不识唯心。妄有所觉。凡于心外见有涅槃。与正
音释¶ 第 128a 页 X18-0128.png
法相驰。皆名阐提。法无我非分也。是知声闻与外
道俱非解脱。而作解脱想。故曰不出出觉。宜转彼
邪见。所当修学也。】
「大慧。缘觉乘无间种性者。若闻说各别缘无间。举身
毛竖。悲泣流泪。不相近缘。所有不著。种种自身。种种
神通。若离若合种种变化。闻说是时。其心随入。若知
彼缘觉乘无间种性巳。随顺为说缘觉之乘。是名缘
觉乘无间种性相。」
【缘觉观十二因缘而得道。十二因缘。三世环转。故
曰无间。不相近缘。所有不著。此言其谛信深切也。
缘觉度生。多用神力。不以言说。此对治众生境界。
而非即众生境界而为不思议境界。所为与大乘
差别也。】
「大慧。彼如来乘无间种性有四种。谓自性法无间种
性。离自性法无间种性。得自觉圣无间种性。外刹殊
胜无间种性。大慧。若闻此四事一一说时。及说自心
现身财建立不思议境界时。心不惊怖者。是名如来
乘无间种性相。」
【自性法。谓如来法身也。离自性法。谓如来解脱也。
自觉性。谓如来般若智也。外刹殊胜。即化身。大化。
随类化。各有所现刹土也。如来自觉圣智所證。见
自心所现一切根身器界。离诸情谓。不可思议。闻
此不生惊怖。知为佛乘法器耳。】
「大慧。不定种性者。谓说彼三种时。随说而入。随彼而
音释¶ 第 128b 页 X18-0128.png
成。大慧。此是初治地者。谓种性建立。为超入无所有
地故。作是建立。彼自觉藏者。自烦恼习净。见法无我。
得三昧乐住声闻。当得如来最胜之身。」
【不定。谓其先无诸乘种习。故能随说而入。说种性
差别。本为初入菩萨地者。勉其究竟。不令堕于权
小。而又诱权小发大乘心。非谓种性必不可移易
也。藏。识藏。谓能證知八识即如来藏。则自彼烦恼
习净时。自然见法无我。虽乐住三昧声闻。皆可得
如来最胜之身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须陀槃那果。往来
及不还。逮得阿罗汉。是等心惑乱。」
【须陀槃那。翻入流。谓初果。初入圣流也。往来。谓二
果。思惑未尽。更须一往天上。一来人间。方般涅槃
也。不还。谓三果。三品思惑巳尽。更不还欲界也。阿
罗汉。翻无学。谓四果。四智巳圆。无法可学也。此皆
畏生死苦。而求涅槃。爱习未忘。故言惑乱耳。】
「三乘与一乘。非乘我所说。愚夫少智慧。诸圣远离寂。」
【三乘。谓声闻。缘觉。不定。一乘谓如来。乘非乘。谓各
别。总为愚夫少智。诸圣离寂。欲其顿舍差别耳。】
「第一义法门。远离于二教。住于无所有。何建立三乘。」
【第一义法。唯一真实。无有二三。即自性空事。所谓
住于无所有也。】
「诸禅无量等。无色三摩提。受想悉寂灭。亦无有心量。」
【诸禅。四禅也。无量。四无量心也。无色。无色定也。三
音释¶ 第 128c 页 X18-0128.png
摩提。等持三昧也。灭受想。无想与灭尽定也。此独
显唯心。故言一切皆无也。
△九示妄想智如平等。
以显阐提佛性不断。】
「大慧。彼一阐提。非一阐提。世间解脱谁转。大慧。一阐
提有二种。一者。舍一切善根。及于无始众生发愿。云
何舍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及作恶言。此非随顺修
多罗毗尼解脱之说。舍一切善根故。不般涅槃。」
【此阐提。即各别种性也。言阐提而带言菩萨方便
者。使知菩萨怜悯众生。随类而现。摄化同事也。世
间解脱谁转。谓无有涅槃者也。此总指二种。据唯
心而言。故皆可曰非一阐提也。若分别二种。则舍
一切善根者。不信自心。谤菩萨藏。背涅槃城。与怜
悯众生发愿不般者。为深达自心。无涅槃性。不可
同日语也。】
「二者。菩萨本自愿方便故。非不般涅槃。一切众生而
般涅槃。大慧。彼般涅槃。是名不般涅槃法相。此亦到
一阐提趣。」
【此怜悯众生不般涅槃自愿方便也。非不般涅槃
者。谓见众生巳般涅槃。为不觉知。枉受轮转。怜悯
他故。而不作證。是亦到一阐提趣也。】
「大慧白佛言。世尊。此中云何毕竟不般涅槃。佛告大
慧。菩萨一阐提者。知一切法本来般涅槃巳。毕竟不
般涅槃。而非舍一切善根一阐提也。大慧。舍一切善
根一阐提者。复以如来神力故。或时善根生。所以者
音释¶ 第 129a 页 X18-0129.png
何。谓如来不舍一切众生故。以是故菩萨一阐提不
般涅槃。」
【一切法本来般涅槃巳毕竟不般涅槃者。谓诸法
如如。无自他相。无言说相。證自觉圣趣者。见自心
所现身财建立。悉不可思议境界。然此境界。人人
具足。但以不觉。不能證知。遂成世谛流布耳。故舍
一切善根者。以如来神力。或时善根生。此虽如来
本愿。亦以佛性不断。内外熏发。实有因缘。菩萨阐
提所以不般涅槃也。
○上初明五法竟。
△二明三
自性。】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谓
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
【此答三自性问也。自性犹言体性。善知三种体性。
即能从缘达计还成。一刹那耳。】
「大慧。妄想自性从相生。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妄想
自性从相生。佛告大慧。缘起自性事相相。行显现事
相相。计著有二种妄想自性。如来应供等正觉之所
建立。谓名相计著相。又事相计著相。名相计著相者。
谓内外法计著。事相计著相者。谓即彼如是内外自
共相计著。是名二种妄想自性相。若依若缘生。是名
缘起。」
【妄想自性从相生。此相。谓缘起二种相。即五法名
相也。自性事。为名。行显现事。为相。如因瓶。得瓶名。
因瓶内虚贮水。得瓶相。由此起计著瓶名。计著瓶
音释¶ 第 129b 页 X18-0129.png
相。二种妄想。是名二种妄想自性相也。内外法。即
蕴内蕴外一切根尘。所谓计名。内外法自共相。所
谓计相。岂知计著未生。名相谁立。推缘起之二相
无因。悟妄想之自性由执。达如成智。圆成何待也。】
「云何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妄想。圣智所得。及自觉
圣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来藏心。」
【此言成自性。亦不越达名相为如如。了妄想为正
智也。圣智所得。谓正智。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者。
如如也。谓离名相妄想。由智入如。本始合一。是名
成自性如来藏心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名相觉想。自性二
相。正智如如。是则成相。大慧。是名观察五法自性相
经。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应当
修学。」
【因观察五法。而得三自性实相境界。此非自觉圣
智。不能證知。成其所行。此圣乐行处。菩萨所当修
学也。
○三明二无我。分四。
△初明人无我。】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善观二种无我相。云何二种
无我相。谓人无我。及法无我。云何人无我。谓离我我
所阴界入聚。无知业爱生。眼色等摄受计著生识。一
切诸根自心现器身。藏自妄想相施设显示。如河流。
如种子。如灯。如风。如云。刹那展转坏。躁动如猿猴。乐
不净处如飞蝇。无厌足如风火。无知虚伪习气因。如
汲水轮。生死趣有轮。种种身色。如幻术神咒机发像
音释¶ 第 129c 页 X18-0129.png
起。善彼相知。是名人无我智。」
【此答人无我也。因执阴界入聚实有我所。成人我
相。若离我我所。则阴界入当下无人矣。无知业爱
生。此原阴界入之所生起。遂有眼等诸识。摄受一
切色等。然一切根身器界。皆自心现。由藏识虚妄
施设。非有实体也。河流五喻。言刹那变坏。猿猴三
喻。言迷惑狂妄。以此无始虚伪。轮转生死。如汲水
轮。环转不停耳。再言身色如幻术机发。神咒像起。
谓五蕴身中。实无主宰也。二乘虽知离我我所。證
人无我。而不知藏识施设。皆自心现。故不能当处
发明不思议境界。此人无我。当为第一义智所得
也。
△二明法无我。】
「云何法无我智。谓觉阴界入。妄想相自性。如阴界入。
离我我所。(唐译云。谓知蕴界处。是妄计性。如蕴界处。
离我我所)阴界入积聚。因业爱绳缚展转相缘生。无
动摇。诸法亦尔。离自共相。不实妄想相。妄想力。是凡
夫生。非圣贤也。心意识五法自性离故。大慧。菩萨摩
诃萨。当善分别一切法无我。」
【阴界入法。本无自性。以妄想相而为自性。于此觉
知。顿离我所。所有无明发业。爱取相续。展转缘生。
而本住之理。固无动摇也。始知一切诸法。自共相
离。良由妄想虚伪。妄见有相。增长妄力。凡夫迷执。
不达法源耳。夫真如无性。心法同源。畛域妄分。无
可穷诘。若达妄想由于不觉。方了万法究竟如如。
音释¶ 第 130a 页 X18-0130.png
不觉之心意意识。空华无用刬除。如如之五法三
性。体寂何劳转变。凡夫妄有。二乘㭊无。均成法障。
此固不言无阴界入。而言如阴界入。自心现量。是
不可以智知也。】
「善法无我菩萨摩诃萨。不久当得初地菩萨无所有
观地相。观察开觉欢喜。次第渐进。超九地相。得法云
地。于彼建立无量宝庄严大宝莲华王像大宝宫殿。
幻自性境界修习生。于彼而坐。同一像类诸最胜子
眷属围绕。从一切佛刹来佛手灌顶。如转轮圣王太
子灌顶。超佛子地。到自觉圣智法趣。当得如来自在
法身。见法无我故。是名法无我相。汝等诸菩萨摩诃
萨应当修学。」
【无所有与欢喜。皆初地相。法云。谓十地。自此地所
现刹土。皆幻自性境界。以为修生。至超佛子地。方
到自觉圣趣。若达自心现。见身财建立。皆不思议
境界。顿入自觉圣趣。顿超诸地。刹那證知。不由渐
次。始知法真无我也。
○三示善法无我。分二。
△初
离建立诽谤。】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建立诽谤相。
唯愿说之。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离建立诽谤二边
恶见。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巳。离常建立。断
诽谤见。不谤正法。」
【建立诽谤。谓有无二见也。唯正法方能离此。然二
乘心外有法。犹须破除。蕴外明真。不免趋向。矧外
音释¶ 第 130b 页 X18-0130.png
道乎。所以自觉圣智。远离二边。教授菩萨。此为菩
提真因耳。】
「尔时世尊受大慧菩萨请巳。而说偈言。建立及诽谤。
无有彼心量。身受用建立。及心不能知。愚痴无智慧。
建立及诽谤。」
【有无二见。心外妄计。无有彼心量者。谓有无不能
搆心量之极致也。万法如梦。一寐所生。梦中根器。
非心所识。而欲以梦事之差别。拟觉心之真诠。何
异图虚空之形貌。秪益愚痴耳。】
「尔时世尊于此偈义。复重显示。告大慧言。有四种非
有有建立。云何为四。谓非有相建立。非有见建立。非
有因建立。非有性建立。是名四种建立。又诽谤者。谓
于彼所立无所得。观察非分。而起诽谤。是名建立诽
谤相。」
【自心现量。本无相。而建立相。本无见。而建立见。本
无因。而建立因。本无性。而建立性。此皆不识自心
现量。故所建立。悉无实义。以无实义。而生诽谤。无
异建立。其于自心现量。相去悬绝一也。】
「复次大慧。云何非有相建立相。谓阴界入非有自共
相。而起计著。此如是。此不异。是名非有相建立相。此
非有相建立。妄想无始虚伪过。种种习气计著生。」
【此下申明本无相等。而起相等计著也。阴界入本
无自共相。而起自共相计著。所谓法我。坚执不舍。
故曰此如是。此不异。然皆由迷如来藏。而有业转
音释¶ 第 130c 页 X18-0130.png
种种虚伪。复随根识。引起种种习气。此盖推原计
著所由生耳。】
「大慧。非有见建立相者。若彼如是阴界入。我人众生
寿命长养士夫见建立。是名非有见建立相。大慧。非
有因建立相者。谓初识无因生。后不实如幻。本不生。
眼色明界念。前生生巳。实巳还坏。是名非有因建立
相。」
【见。即阴界入我见。所谓人我也。初识无因生者。谓
迷藏为识。所有业转。皆迷中事。似生。非有因生也。
既似生。即不实如幻。是本不生也。由眼识色明。似
生相续。续巳还断。总言本非有因。妄计为因。而起
建立也。】
「大慧。非有性建立相者。谓虚空。灭。般涅槃。非作。计著
性建立。此离性非性。一切法如兔马等角。如垂𩬊现。
离有非有。是名非有性建立相。建立及诽谤。愚夫妄
想。不善观察自心现量。非圣贤也。是故离建立诽谤
恶见。应当修学。」
【虚空灭尽涅槃。非作者性。妄计作性。是为非有性
建立也。离性非性。谓离有无也。既非作性。即是离
有。无从有待。离有。即离非有耳。推而言之。一切法
皆离有无。如兔马角。如垂发现。故知建立诽谤。皆
愚夫妄计。非善观察自心现量者。不能深达实相。
故应当修学也。
△二趋究竟度脱。】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善知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
音释¶ 第 131a 页 X18-0131.png
无我相。趋究竟。为安众生故。作种种类像。如妄想自
性处。依于缘起。譬如众色如意宝珠。普现一切诸佛
刹土。一切如来大众集会。悉于其中听受佛法。所谓
一切法如幻。如梦。光影。水月。于一切法离生灭断常。
及离声闻缘觉之法。得百千三昧。乃至百千亿那由
他三昧。得三昧巳。游诸佛刹。供养诸佛。生诸天宫。宣
扬三宝。示现佛身。声闻菩萨大众围绕。以自心现量
度脱众生。分别演说外性无性。悉令远离有无等见。」
【此总结菩萨当善知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
相也。善知此相。故能住自心现量。趣于究竟。谓究
竟现量。不为凡圣之见所限。方可随时出兴。自在
无碍。然后为安众生故。示种种如幻类像。现种种
如幻土。得种种如幻三昧。游种种如幻佛刹。作种
种如幻供养。生种种如幻天宫。现种种如幻佛身。
集种种如幻菩萨声闻大众。说种种如幻法。度种
种如幻众生。皆由自心现量。远离有无等见。趋于
究竟也。此自心现量。在迷位中。依于缘起。起诸妄
想。亦一一如幻。如梦。如光影。如水月。离诸有无。亦
离声闻缘觉等法。但以不觉。不能證知。故觉自心
现量者。所作所现。乃云如妄想自性处。依于缘起。
所谓究竟现量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心量世间。佛子观
察。种类之身。离所作行。得力神通。自在成就。」
【偈言世间心量。及种类身相。悉离作性。菩萨观此。
音释¶ 第 131b 页 X18-0131.png
即能内发力通。自在成就。此犹达妄想自性。依于
缘起。一刹那间。识智转变。体同用异也。
○上三示
善法无我竟。四示善法无我得四法无我相。分五。
△初法空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佛言。惟愿世尊。为我等
说一切法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我等及馀诸菩萨
众。觉悟是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巳。离有无妄想。疾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
诃萨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今当为汝广分别说。大
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世尊常以此旨。显示自性
不堕有无。下文分别四句。而先指人以不离妄想
获自證处。然后知修多罗以语入义。而非真实在
于言说耳。】
「佛告大慧。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处。大慧。妄想自性
计著者。说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大慧。彼略说七种
空。谓相空。性自性空。行空。无行空。一切法离言说空。
第一义圣智大空。彼彼空。」
【此即妄想自性。以示真空也。真空无空。故曰空空。
空空即是妄想自性处。唯有證知。不可说示。盖为
众生不知妄想自性真空。妄起计著。故说空。说无
生。说无二。说离自性相。使悟圣乐行处。即在妄想。
但离计著。当下證知。更无别有。先列空相七种。无
生无二离性。例同空义。皆非舍妄想别有诸义也。】
音释¶ 第 131c 页 X18-0131.png
「云何相空。谓一切性自共相空。观展转积聚故。分别
无性。自共相不生。自他俱性无性。故相不住。是故说
一切性相空。是名相空。」
【一切法性。无自共相。妄见自相。故有共。妄见共相。
故有自。展转相待。积聚而成。皆由分别耳。分别之
性既虚。自他之相亦伪。即相无相。故云相空也。】
「云何性自性空。谓自巳性自性不生。是名一切法性
自性空。是故说性自性空。」
【一切法性。妄见有无。非一切法实有自巳性也。善
法无善自性。恶法无恶自性。一切法无一切法自
性。故云性自性空。非无性空也。】
「云何行空。谓阴离我我所。因所成。所作业。方便生。是
名行空。」
【因所成。谓种子。所作业。谓现行。此诸阴所由生起
也。迷心为识。种现互熏。王所交妄。无我我所。故空
也。】
「大慧。即此如是行空。展转缘起自性无性。是名无行
空。」
【诸阴行处。当体全空。即是涅槃。因空说阴。因阴说
空。展转缘起。俱无自性。无阴无空。故云无行空也。】
「云何一切法离言说空。谓妄想自性。无言说故。一切
法离言说。是名一切法离言说空。」
【妄想自性。即非妄想自性。不可妄想自性外。更有
言说。故知一切法皆离言说也。】
音释¶ 第 132a 页 X18-0132.png
「云何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谓得自觉圣智。一切
见过习气空。是名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
【自觉圣智。本离有无诸见过患。于此證知。则一切
处。一切时。一切事。成第一义。是第一义大空也。】
「云何彼彼空。谓于彼无彼空。是名彼彼空。大慧。譬如
鹿子母舍。无象马牛羊等。非无比丘众。而说彼空。非
舍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非馀处无象马。是名
一切法自相。彼于彼无彼。是名彼彼空。是名七种空。
彼彼空者。是空最粗。汝当远离。」
【于彼无此。于此无彼。故曰彼彼空。如鹿子母舍。无
象马牛羊。非无比丘众。而说彼空。此彼彼空义也。
然鹿子母舍。虽无象马牛羊。而非无比丘众。如舍。
非无舍自性。比丘。非无比丘自性。鹿子母舍无象
马。亦非馀处无象马。此一切法无他相。非无自相。
故彼彼空最粗无义。应当远离也。谓外道计空。不
如我法六种空义。当处顿离一切有无习见。是无
有无他性。而非无自性也。
△二无生相。】
「大慧。不自生。非不生。除住三昧。是名无生。」
【不自生。谓自体本无生性也。非不生者。谓因缘会
遇。似生相续。迷情未尽。不可言无。妄体元虚。生亦
非有。所谓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此名无生。非
以住三昧。而言无生也。
△三离自性相。】
「离自性。即是无生。离自性。刹那相续流注及异性现。
一切性离自性。是故一切性离自性。」
音释¶ 第 132b 页 X18-0132.png
【离自性。为无生密旨。故复言即是无生也。唯无自
性。则当生不生。虽相续流注。而刹那不住。变异相
现。故知一切性离自性也。
△四无二相。】
「云何无二。谓一切法。如阴热。如长短。如黑白。大慧。一
切法无二。非于涅槃彼生死。非于生死彼涅槃。异相
因。有性故。是名无二。如涅槃生死。一切法亦如是。是
故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应当修学。」
【所谓二者。如阴与热异。长与短异。黑与白异。所谓
相异因异也。然相非二相。因非二因。是谓无二。故
知涅槃之外无生死。生死之外无涅槃。生死涅槃
之相异。生死涅槃之因异。然相非二相。因非二因。
所谓异因相。有性也。迷觉为因。真妄成相。此迷此
觉。此真此妄。似有异见。而无二体。一切法亦复如
是矣。
△五结四相入一切修多罗。】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常说空法。远离
于断常。生死如幻梦。而彼业不坏。虚空及涅槃。灭二
亦如是。愚夫作妄想。诸圣离有无。」
【如来所说空法。说妄想自性真空也。妄想自性真
空。超过断常。处于生死。都如梦幻。梦幻之中。无有
坏相。及与不坏。说有业坏者。犹属有无之见。自性
真空。如三无为。顿离有无。无诸过患。故不同愚夫
随顺妄想。不觉计著也。】
「尔时世尊复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大慧。空无生无
二离自性相。普入诸佛一切修多罗。凡所有经。悉说
音释¶ 第 132c 页 X18-0132.png
此义。诸修多罗。悉随众生希望心故。为分别说。显示
其义。而非真实在于言说。如鹿渴想。诳惑群鹿。鹿于
彼相计著水性。而彼无水。如是。一切修多罗所说诸
法。为令愚夫发欢喜故。非实圣智在。于言说。是故当
依于义。莫著言说。」
【此复结言为妄想自性计著者。说空无生无二离
自性相。若能證知妄想自性。顿离计著。即当下泯
然。始知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犹为指宗之极。而非
直显第一义。故曰诸修多罗。随众生希望。显示其
义。而非真实在于言说也。显示其义。谓以语入义。
如灯照色。而非真实在于言说。故不可依语取义。
此所谓当依于义。莫依言说也。
△上二示五法自
性无我。简二乘外道。以显正法因果竟。】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心印卷二
** 音释
跛
。
骠
。
音释¶ 第 133a 页 X18-013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