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1a 页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参订疏卷第七
刘宋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 译
皇明吴兴后学沙门广莫 参订
夏官大夫携李袁黄 阅正
*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三藐三佛陀。」
【(魏译云。唯愿演说自身所證内觉知法。以何等法。名为法身。唐译云。愿为我说如来应正等觉自性觉。○梵语
三藐。译云正等。三佛陀。译云正觉者。三译语异义同。盖约能證人边。问所證法身)。】
「
我及馀菩
萨摩诃萨。善于如来自性。自觉觉他。」
【
(大慧先叙所问之益也。集注云
如来自性。法身自性也)。】
「
佛告大慧。咨所欲问。我当为汝随所问
说。大慧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为作耶。为不
作耶。为事耶。为因耶。为相耶。为所相耶。为说耶。为所
说耶。为觉耶。为所觉耶。如是等辞句。为异为不异。」
【
(魏译
为作耶句上。加法身字。事作果。相作见。觉作智。○此问如来法身。于诸句中。为何所属。即此诸句。为异不异耶。
盖前文所明涅槃。即是如来法身。故大慧次涅槃后。遂问法身。将欲如来融会能所。故下文云。法身者。即是自
性涅槃)。】
「
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如是等辞句。非
事非因。所以者何。俱有过故。」
【
(法身之义。于迷者。如大火聚。四句解之则夭伤
慧命。于悟者。如清凉池。四门可入。沃之润之。而长养道种。今大慧随顺迷者。以作非作等为问。而不知法身。非
作非不作。非相非非相。非因果法。非不因果法。所以下。徵释有过也)。】
「
大慧。若如来是事
者。或作或无常。无常故。一切事应是如来。我及诸佛。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1b 页 X18-0051.png
皆所不欲。」
【
(此牒释上义也。古注云。若言如来是果事者。即同作法无常过。若同无常者。一切世
间果事。悉应是如来。故魏译云。不许此法)。】
「
若非所作者。无所得故。方便则
空。同于兔角槃大之子。以无所有故。」
【
(唐译云。若非作法。则无体性。所
修方便。悉空无益。同于兔角石女之子。非作因成故)。】
「
大慧。若无事无因者。则非
有非无。若非有非无。则出于四句。四句者。是世间言
说。若出四句者。则不堕四句。不堕四句故。智者所取。
一切如来句义亦如是。慧者当知。」
【
(若无下。遣计明正。谓事之与因。是凡
愚妄计。今云无者。盖遣之也。事因既遣。则非有非无。非有非无。则超出四句。然四句者。是世间言说。若超出四
句。则离世间不堕四句。此不堕四句之义。智者所取。以显四句。是凡愚计著耳。然此超义。非唯释尊如是。一切
诸佛义亦如是。具智慧者。当去邪而归正可也)。】
「
如我所说一切法无我。当知
此义无我。性是无我。一切法有自性。无他性。如牛马。
大慧。譬如非牛马性。非马牛性。其实非有非无。彼非
无自性。」
【
(魏译云。我说一切诸法无我。汝当谛听无我之义。夫无我者。内身无我。是故无我。大慧。一切诸
法。自身为有。他身为无。如似牛马。大慧。譬如牛身。非是马身。马亦非牛。是故不得言有言无。而彼自体。非是无
也。○此承上以起下也。上文非有非无出四句者。即无我义。无我义者。非作故无我。本然自性。具无我义。故云
性是无我也。一切法有自性无他性者。一向说法无自性。今云有自性者。谓非直断无。无而恒有。盖所谓妙有
也。于此无彼。于彼无此。故云无他性也。譬如下。举喻明有自性无他性。谓如牛中无马。马中无牛。然彼彼非无
自性故。其实非有非无者。如云求马性于牛。实非有也。求牛性于牛。实非无也。彼彼各有自性。求他性则无故)。】
「如是大慧。一切诸法。非无自相。有自相。但非无我愚
夫之所能知。以妄想故。如是一切法空。无生。无自性。
当如是知。」
【
(此结牒上喻。以明诸法有自相也。但非下。按魏唐二译。愚夫字上。无无我二字。若从
今文释之。亦有旨存焉。涅槃经云。佛说有真我佛性之理。诸菩萨皆申忏悔。我等从无量劫来。常被无我之所
漂流。又云无我者名为生死。我者名为如来。无我愚夫。此为明證也。如是一切下。以空无生无自性。例无我义。
谓空而不空。无生而无所不生。无自性。见前)。】
「
如是如来与阴。非异非不异。」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1c 页 X18-0051.png
【(如来。指法身也。阴。谓五阴也。如来法身。湛然清净。众生阴身。脓血所聚。以实相观之。染净无二。异不异相。一俱
非故)。】
「
若不异阴者。应是无常。若异者。方便则空。若二者。
应有异。如牛角相似。故不异。长短差别。有异。一切法
亦如是。」
【
(古注云。若言法身与阴一者。应是无常。若言法身与阴异者。则同虚空。无有益物方便。若言法
身与阴二者。应有异相。如牛二角相似。不得言异。二角长短不同。黑白差别。不得言不异。故魏译云。如是一切
诸法。应无异相。而有异相)。】
「
大慧。如牛右角异左角。左角异右角。如
是长短种种色。各各异。大慧。如来于阴界入。非异非
不异。」
【
。】
「
如是如来解
脱。非异非不异。」
【
(唐译云。如来者。依解脱说。如来解脱。非异非不异。○如来是能證之人。解
脱是所證之德。盖以能所。辨非一异也。此约出世净法。辨非一异)。】
「
如是如来。以解脱
名说。」
【
。】
「
若如来异解脱者。应色相成。
色相成故。应无常。若不异者。修行者得相。应无分别。
而修行者。见分别。是故非异非不异。」
【
。】
「
如
是智及尔𦦨。非异非不异。」
【
。】
「
大慧。智及尔
𦦨。非异非不异。非常非无常。非作非所作。非有为非
无为。非觉非所觉。非相非所相。非阴非异阴。非说非
所说。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
故。悉离一切量。」
【
(此谓名数性空。法身斯显。是以牒拂大慧所问之语。谓离如是一切心量。
法身当现。故槩言非也)。】
「
离一切量。则无言说。无言说则无生。无
生则无灭。无灭则寂灭。寂灭则自性涅槃。自性涅槃
则无事无因。无事无因则无攀缘。无攀缘则出过一
切虚伪。出过一切虚伪则是如来。如来则是三藐三
佛陀。大慧。是名三藐三佛陀佛陀。」
【
(以离心量故。能致如来。由是历显如
来觉际。至第十句。牒归大慧初问之语。末句大慧下。结答所问。而重言佛陀者。示具此德之人也。集注云。佛陀。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2a 页 X18-0052.png
大论云。秦言知者。知过去未来现在众生非众生数。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故名佛陀。后汉郊祀志云。汉言觉
也。佛地论云。具一切智。一切种智。离烦恼障。及所知障。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能开觉一切有情。故
名为佛)。】
「
大慧。三藐三佛陀佛陀者。离一切根量。」
【
(集注云。蹑前重
释。结酬所问。明如来法身正遍知觉者。永离一切诸根境界。不可以识情虚妄测度)。】
「
尔时世尊。
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悉离诸根量。无事亦无因。巳离觉所觉。亦离相所
相。」
【。】
「阴缘等正觉。一异
莫能见。若无有见者。云何而分别。」
【(集注云。若五阴诸缘与正觉。既
无一异可见。云何更有所分别义)。】
「非作非不作。非事亦非因。非阴
不在阴。亦非有馀杂。」
【(非阴不在阴者。外道计我与阴。循环有十六相。见前注中。
有馀杂者。如首楞云。外道具有四种不死矫乱遍计虚论。计云。各各生处。名之为有。互互亡处。名之为无。
以理都观。用心别见。又云。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馀。无所言说。又云。是人有无俱见。其境
枝故。其心亦乱。详如彼说。是为馀杂之类也)。】
「亦非有诸性。如彼妄想见。
当知亦非无。此法法亦尔。以有故有无。以无故有
有。若无不应受。若有不应想。」
【(谓上诸性。皆妄想见也。破其所计。故皆言
非。此法既非有无。彼法亦尔。言诸法皆离有无性故。以有下。言有无相待而生也。末二句。出有无之过。谓
若无不应受有。是无者之过也。若有不应想无。是有者之过也)。】
「或于我非我。言说
量留连。沉溺于二边。自坏坏世间。」
【(集注云。言愚夫不知如来法身
体离有无。计著我非我等言说量。溺于一切二边过患。则自坏坏他。流转生死)。】
「解脱一切
过。正观察我通。是名为正观。不毁大导师。」
【(集注云。言离有
无一切过患。则能正见如来法身自通。不毁导师所说法要)。】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修多罗。摄
受不生不灭。又世尊说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云何
世尊。为无性故。说不生不灭。为是如来异名。」
【
(集注云。大慧因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2b 页 X18-0052.png
上言如来法身无有生灭。又如佛昔修多罗中。分别摄取不生不灭。说此即是如来异名。故举此二教相违。请
佛会通异名及无性二义)。】
「
佛告大慧。我说一切法不生不灭。有无
品不现。」
【
。】
「
大慧白
佛言。世尊。若一切法不生者。则摄受法不可得。一切
法不生故。若名字中有法者。惟愿为说。」
【
(大慧问言。若一切法不生。
则无法可摄。既云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则如来名字中。疑应有法。愿为我说)。】
「
佛告大慧。善
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大
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我说如来非无性。亦
非不生不灭摄一切法。亦不待缘故。不生不灭。亦非
无义。」
【
(佛答云。如来名体。非是无性。不生不灭之名。亦非摄一切生灭之法。自觉因成。不待缘而故有。虽云
不生不灭。必非断无之义)。】
「
大慧。我说意生法身。如来名号。彼不生
者。一切外道。声闻缘觉。七住菩萨。非其境界。大慧。彼
不生。即如来异名。」
【
(集注云。佛说不生不灭。即是如来意生法身别异之名也。凡愚外道。
昧劣二乘。七地菩萨。心量未灭。非其境界。是皆不能了耳)。】
「
大慧。譬如因陀罗释迦
不兰陀罗。」
【
(不兰之不。以富音呼之。华严钞译云降伏。以能降伏阿修罗故。此举帝释千名。以例
如来众多名号也。华严十二经如来名号品云。如来于此娑婆世界。或名一切义成。或名圆满月。如是等。其数
十千。十方世界。亦各具足十千。乃至云有无量百千名号。大矣哉。世尊一体而多名。应缘以立号耳。集注云。或
云释迦提婆因陀罗。又云富兰陀。及憍尸迦。皆帝释异名)。】
「
如是等诸物。一一各有
多名。亦非多名而有多性。亦非无自性。」
【
(唐译云。譬如帝释。地及虚
空。乃至手足。随一一物。各有多名。非以名多而有多体。亦非无体。○此谓非唯佛与帝释而有多名。抑即诸物。
各有众多名字。处处不同。然非多名即有多体。亦非无自体性也。如月印千江。月非多体。然而千江月影。不可
云无。有亦无实。世尊多名之性。有无之论。亦复如是。不可言有。不可言无。有无是二边语。敌体称性。即第一义
故)。】
「
如是大慧。我于此婆呵世界。有三阿僧祇百千名
号。」
【
。】
「
愚夫悉闻。各说我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2c 页 X18-0052.png
名。而不解我如来异名。」
【
。】
「
大
慧。或有众生。知我如来者。有知一切智者。有知佛者。
有知救世者。有知自觉者。有知导师者。有知广导者。
有知一切导者。有知仙人者。有知梵者。有知毗纽者。
有知自在者。有知胜者。有知迦毗罗者。有知真实边
者。有知月者。有知日者。有知主者。有知无生者。有知
无灭者。有知空者。有知如如者。有知谛者。有知实际
者。有知法性者。有知涅槃者。有知常者。有知平等者。
有知不二者。有知无相者。有知解脱者。有知道者。有
知意生者。大慧。如是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不增不
减。此及馀世界。皆悉知我如水中月。不出不入。」
【
(梵语迦毗
罗。辅行译云黄头。上古仙名也。若云迦毗罗皤窣都。皤〔宰〕都。译云所依处。盖城名也。谓黄头仙。依此修道。城因
仙名耳。今文但云迦毗罗。是仙非城。谓佛金色。如彼仙故。集注以城解者。非也。集注云。如上略举。或有知者三
十三种名。以例多数也。毗纽。译云大力。迦毗罗。城名。以佛生彼城。因名迦毗罗仙。如是等满三无数百千名号。
称谓不同。然其体唯一。无有增减。此方馀界。有利根者。能知如来法身。随众生心现。实无去来。譬如皎月影现
众水。何有出入哉)。】
「
彼诸愚夫。不能知我。堕二边故。然悉恭敬
供养于我。而不善解知辞句义趣。不分别名。不解自
通。计著种种言说章句。于不生不灭。作无性想。不知
如来名号差别。如因陀罗释迦不兰陀罗。」
【
(谓诸凡愚。不知如来
句义。堕于二边。虽不解了。然亦恭敬供养于佛。但于如来名义。及自通相。不善解知。计著种种言说章句。于不
生不灭。作无性想。是故不知如来名号无量差别。如因下。重举前例。令易解故)。】
「
不解自通会
归终极。于一切法。随说计著。」
【
(集注云。终极之旨。不善会归。故于一切法。随言
说计著)。】
「
大慧。彼诸痴人。作如是言。义如言说。义说无异。
所以者何。谓义无身故。言说之外。更无馀义。唯止言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3a 页 X18-0053.png
说。」
【
(谓愚痴人。执言说即义。离言说。无别义故。何者。义无体性。故言说之外。求义性不可得。由是唯止言说。悲
夫。止于言说。忘于义趣。执筌为鱼。观指亡月。得非误哉)。】
「
大慧。彼恶烧智。不知言
说自性。不知言说生灭。义不生灭。」
【
(恶烧智者。谓凡愚人。恶智如火。烧菩
提芽。不知言说自性。从妄想起。以音声齿吻。和合而成。亦复不知言说是生灭法。义不生灭)。】
「
大慧。一
切言说。堕于文字。义则不堕。离性非性故。无受生。亦
无身。」
【
。】
「
大慧。如来不说堕文
字法。文字有无不可得故。除不堕文字。」
【
(谓如来说而无说。不令闻
者堕于文字。是谓无说无闻也。何以故。文字性空。有无不可得故。除不堕文字法。堕即不说)。】
「
大慧。若
有说言如来说堕文字法者。此则妄说。法离文字故。
是故大慧。我等诸佛及诸菩萨。不说一字。不答一字。
所以者何。法离文字故。非不饶益义说。言说者。众生
妄想故。」
【
(谓佛所说法。随机建立。法无定名。理何所说。若人谓佛有所说法。则为谤佛。何以故。法离文字。
言说性空。是故如来。说无所说。于诸闻者。闻无所闻。然则谛理寂然。无说无听。故法华云。诸法寂灭相。不可以
言宣。此之谓也。所以下。重显法离文字。以彰不说之说。究竟饶益一切有情。非不饶益之义也。盖言说者。众生
妄想故)。】
「
大慧。若不说一切法者。教法则坏。教法坏者。则
无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若无者。谁说为谁。」
【
(坏。即灭也。若直谓不
说一切法。则教法灭尽。教法既灭。则三乘圣人悉无成矣。若无诸佛。谁为说者。若无三乘行者。为谁说法)。】
「
是
故大慧。菩萨摩诃萨。莫著言说。随宜方便。广说经法。
以众生希望烦恼不一。故我及诸佛。为彼种种异解
众生。而说诸法。令离心意意识故。不为得自觉圣智
处。」
【
(是故下。明结劝之意。随宜下示广说之由。谓以众生乐欲之心。所生烦恼非一种故。是故诸佛。为彼异解
众生。广说诸法。令离心意识著。若有众生。即得自觉圣智处者。则不为多说。但直示一乘而巳)。】
「
大慧。于
一切法无所有。觉自心现量。离二妄想。诸菩萨摩诃
萨。依于义。不依文字。」
【
(谓有诸菩萨。知一切法无所有。觉自心现量。离有无能所性相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3b 页 X18-0053.png
二边妄想者。则依于义。不依文字)。】
「
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文字者。自坏
第一义。亦不能觉他。堕恶见相续。而为众说。不善了
知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亦不知章句。」
【
(谓诸行者。若不解义趣。误
堕文字。不了自心。自坏第一义。亦不能以第一义觉人。堕恶见中。相续不断。乃为众人。说诸恶法。以恶见故。不
善了知如来所有一切诸法。菩萨所有一切诸地。世出世间所有一切诸相。然亦不知如来一切权实章句)。】
「若善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通达章句。具足性义。彼
则能以正无相乐。而自娱乐。平等大乘。建立众生。」
【
(谓诸
行者。若能善解如来一切法。菩萨一切地。世出世间一切相。又能通达一切权实章句。则能具足自性第一义
谛。乃以中道无相之乐而自娱乐。复以平等大乘。建立一切众生)。】
「
大慧。摄受大乘者。
则摄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摄受诸佛菩萨缘觉声
闻者。则摄受一切众生。摄受一切众生者。则摄受正
法。摄受正法者。则佛种不断。佛种不断者。则能了知
得殊胜入处。」
【
(此承上文以叙得正无相乐者之益也。谓能得是无相乐故。则摄受大乘。以摄
受大乘故。上则摄受诸圣。下则摄受群生。生佛既摄。正法自具。正性自具。则二利兼行。佛种不断。以佛种不断
故。心能了知得殊胜入处。殊胜入处者。谓入自觉圣处也)。】
「
知得殊胜入处菩萨摩
诃萨。常得化生。建立大乘。十自在力。现众色像。通达
众生形类。希望烦恼诸相。如实说法。如实者不异。如
实者不来不去相。一切虚伪息。是名如实。」
【
(谓得殊胜入处菩萨。
常以意生身。化生一切众生中。建立大乘。令修如实法义也。十自在力者。大论二十四云。一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
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然以任运无碍。名自在
也。菩萨乘此十力。现众色像。外达众生形类。内达众生烦恼。上契于理。下契于机。如实说法。令诸众生。因闻而
达道也。谓如实者。不异也。说法无差别故。此约事说。又如实者。无去来相也。显理无去来相故。此约理说。以事
理如实故。令诸众生一切虚伪息灭。是名如实说也)。】
「
大慧。善男子善女人。不应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3c 页 X18-0053.png
摄受随说计著。真实者。离文字故。」
【
(此重诫行者。莫著言说。当依真实。以
真实义。离文字故)。】
「
大慧。如为愚夫。以指指物。愚夫观指。不得
实义。如是愚夫。随言说指。摄受计著。至竟不舍。终不
能得离言说指第一实义。」
【
(此复举喻。以明著言说者。不得实义也。谓如以指指
物示彼愚夫。而彼愚夫因指。当应观物。既不观物。复执能指以为物者。则不得所指之物矣。如是下。法合。指喻
言说。物喻实义。谓彼愚夫。随言说指。摄受计著。毕竟不舍。终不能得离言说指之实义也)。】
「
大慧。譬
如婴儿。应食熟食。不应食生。若食生者。则令发狂。不
知次第方便熟故。大慧。如是不生不灭。不方便修。则
为不善。」
【
(此喻为诸行者。依于文字。而不善于法者设也。谓如婴儿。以谷粟之食。当炊令熟。然后乃食。若
复食生。则发诸疾。以其不知次第熟故。如是下。法合。谓依文字者。计著不生不灭之食。不以次第方便修治。则
为不善。如彼婴儿食生者同也)。】
「
是故应当善修方便。莫随言说。如视
指端。」
【
。】
「
是故大慧。于真实义。当方便修。」
【
(此结
次前不善修意。诫。令当善方便)。】
「
真实义者。微妙寂静。是涅槃因。言说
者。妄想合。妄想者。集生死。」
【
(此以真妄合明。用彰实义之德。言说之咎。意令行者。
舍妄而趣真也)。】
「
大慧。真实义者。从多闻者得。大慧。多闻者。谓
善于义。非善言说。善义者。不随一切外道经论。身自
不随。亦不令他随。是则名曰大德多闻。」
【
(此明实义所从得之门也。
谓开多闻之门。示真实之义。然多闻之德。在义不在言。在义者善。在言者不善。佛故择其善者。勉令从之。其不
善者。诫令远之。善义下。谓善于如来第一实义。非善外道所计之义也。故云不随一切外道经论。自身不随。亦
不令他随。则自觉觉他。人人返正。不亦为大德多闻乎。嗟夫今之世有沙门者。稍得小慧。便逞多闻。或内亡实
义。外骛清谈。依附老庄。纵横嵇阮。滑稽之言流利。浑厚之风渺茫。以至题篇造论。赞咏外书。虽为探玄者之贵。
宁无择善者之惭。凡吾释子。当以今经为鉴。依于义。无随于言。为如来所赞。乃名大德。不亦善乎。奚以区区小
慧。为自多耶)。】
「
是故欲求义者。当亲近多闻。所谓善义。与此
相违。计著言说。应当远离。」
【
(此结劝行者。当亲近善义之师。远离著言之教。如来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4a 页 X18-0054.png
法诲。学者遵行。庶几为法门之良导也)。】
「
尔时大慧菩萨。复承佛威神而
白佛言。世尊。世尊显示不生不灭。无有奇特。所以者
何。一切外道因。亦不生不灭。世尊亦说虚空。非数缘
灭。及涅槃界。不生不灭。」
【
(集注云。因上佛说不生不灭之义。大慧谓外道亦说诸因。
不生不灭。故曰无有奇特。与世尊说三无为法。不生不灭。无有异也)。】
「
世尊。外道说因。生
诸世间。世尊亦说无明爱业妄想为缘。生诸世间。彼
因此缘。名差别耳。外物因缘。亦如是。世尊与外道论。
无有差别。」
【
(问谓外道。计微尘等因。生诸世间。佛说无明爱业为缘。生诸世间。彼因此缘。名虽异。
而义实同也。外物下。例上意。盖无明爱业。是内识故。今以外物因缘。与内识同。故亦如是。然则佛与外道。论义
何别)。】
「
微尘胜妙自在众生主等。如是九物。不生不灭。世
尊亦说一切性不生不灭。有无不可得。」
【
(新说云。此出外道不生灭
义。九物之体也。一时。二方。三虚空。四微尘。五四大种。六大梵天。七胜妙天。八大自在天。九众生主。谓诸外道计
此九物不生不灭。能与生死诸法作因。通名作者。与佛大乘说一切性。本非生灭。若有若无。悉不可得。亦无异)。】
「外道亦说四大不坏。自性不生不灭。四大常。是四大
乃至周流诸趣。不舍自性。世尊所说。亦复如是。是故
我言无有奇特。惟愿世尊。为说差别所以奇特。胜诸
外道。」
【
(大慧以如上因缘。及今四大常义。对佛校论。世尊于彼。初无奇特。然而世尊屡胜外道。外道常有所
屈。今大慧欲知世尊胜之所以然者。愿为说之)。】
「
若无差别者。一切外道。皆亦
是佛。以不生不灭故。」
【
(谓佛与外道。所见无别。则诸外道亦皆是佛。何以故。彼此皆以
不生不灭见故)。】
「
而世尊说一世界中。多佛出世者。无有是处。
如向所说。一世界中。应有多佛。无差别故。」
【
(集注云。大慧意谓。世
尊当说一世界中。无有多佛出世。若向所说法。果与外道无别。则一世界中。应有多佛出世。何以故。彼此说法。
无差别故)。】
「
佛告大慧。我说不生不灭。不同外道不生不灭。
所以者何。彼诸外道。有性自性。得不生不变相。我不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4b 页 X18-0054.png
如是堕有无品。」
【
(所以下。出不同外道之意。谓彼外道。计有外性。分别得不生不灭之相。然
而分别得者。非真不生灭。有相待故。是以世尊所说。不同外计。堕有无品也)。】
「
大慧。我者离
有无品。离生灭。非性非无性。」
【
(佛谓我所说者。离有无生灭。非性非非性。是真
不生不灭)。】
「
如种种幻梦现。故非无性。」
【
(一切法性。如幻梦现。无实故非有。有相故
非无。非彼断无见故。故云非无性也)。】
「
云何无性。谓色无自性相摄受。现
不现故。摄不摄故。」
【
(上文既明非无性。今复徵明非性之义也。无性。即上文非性句故。谓
色无自性。现即不现。摄即不摄。如幻梦故)。】
「
以是故。一切性无性。非无性。但
觉自心现量。妄想不生。安隐快乐。世事永息。愚痴凡
夫妄想作事。非诸贤圣。」
【
(以是下。结上无性之意。谓一切性。性即无性。然非断无性
也。但觉自心所现。外境非性。全体虚妄。知虚妄故。妄想不生。妄想不生。则贪欲不起。故得安隐快乐。世事永息
也。夫举世若梦。而凡愚妄想执著。作诸事业。到头空手。独赴死门。此是愚夫妄有。实非贤圣)。】
「
不实妄
想。如犍闼婆城。及幻化人。大慧。如犍闼婆城。及幻化
人。种种众生商贾出入。愚夫妄想谓真出入。而实无
有出者入者。但彼妄想故。」
【
(不实妄想是法。如犍下。举喻以明妄想不实之意。大
慧下。先明犍城非实。众生出入。是犍城所现者。愚夫见有。实非有也。妄想故尔)。】
「
如是大慧。愚
痴凡夫。起不生不灭惑。彼亦无有有为无为。如幻人
生。其实无有若生若灭。性无性。无所有故。」
【
(如是二字。合上喻意。
谓彼犍城。本无自性。无出无入。愚夫妄分别见。例彼外道愚痴于性无性上。妄起不生不灭惑。然彼惑见。亦无
自性。故于彼中。无有有为无为之相。类如幻人。生即不生。无自体故。是故无有若生若灭。何以故。以性无性。无
所有故)。】
「
一切法亦如是。离于生灭。愚痴凡夫。堕不如实。
起生灭妄想。非诸贤圣。」
【
(一切下。下重合幻喻。幻人。喻一切法。法非性故。离于生灭。
而彼凡愚堕不如实见。起生灭妄想。法体非性。生灭何有。凡愚妄想。非圣贤事)。】
「
不如实者。不
尔。如性自性妄想亦不异。若异妄想者。计著一切性
自性。不见寂静。不见寂静者。终不离妄想。」
【
(不如实不尔者。承上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4c 页 X18-0054.png
诸圣贤意。以明凡夫不如圣贤离生灭见也。谓以如实不如实相例。如实者。离于生灭。诸圣贤是也。不如实者。
起生灭见。愚痴凡夫是也。故云不如实者不尔。如性下。明如实意。谓妄想。如性自性现。同一虚妄。故云不异。此
如实见也。若异下。明不如实意。谓外性与内妄想异者。由计著性自性相。内外流动。不见寂静。不见寂静者。终
不离于妄想。此不如实见也)。】
「
是故大慧。无相见胜。非相见。相者受
生因。故不胜。」
【
(此结上文如实不如实意。以明相无相之胜劣也。无相见者。是如实义。故胜。相
本非相。以相见者。是不实义。故不胜)。】
「
大慧。无相者。妄想不生。不起不灭。
我说涅槃。」
【
。】
「
大慧。
涅槃者。如真实义见。离先妄想心心数法。逮得如来
自觉圣智。我说是涅槃。」
【
(承上涅槃。明见如实义者。妄想心灭。自觉智圆。佛说是涅
槃义)。】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灭除彼生论。建立不生义。我说如是法。愚夫不能
知。」
【。】
「一切法不生。
无性无所有。揵闼婆幻梦。有性者无因。不生无自
性。」
【(前二句。承上不生义。明其所由也。谓一切法。本不生相。性不实故。即无性也。以无性故。谓无所有。复
颂喻义。言如犍城幻梦。非实有也。有性下。判外道生性。是无因也。为除生论。立不生义。生论既除。不生亦
无自性也)。】
「何因空当说。以离于和合。觉知性不现。是故
空不生。我说无自性。」
【(佛意谓不生既明。当说空义。何因而空。由离根尘和合。觉
知识体不现。三缘既离。即此名空。空即不生。不生即无自性。法名有三。义意无别)。】
「谓一一
和合。性现而非有。分析无和合。非如外道见。」
【(承上离和
合。翻明和合非性也。一一。指诸法而言。谓诸和合。妄想假设。性虽现而非有也。以智分析。本无和合。非如
外道。见有和合)。】
「梦幻及垂发。野马揵闼婆。世间种种事。无
因而相现。」
【。】
「折
伏有因论。申畅无生义。申畅无生者。法流永不断。
炽然无因论。恐怖诸外道。」
【(外道计胜妙微尘等因为有。佛故申畅无生。而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5a 页 X18-0055.png
折伏之。无生既申。有因自破。是故正法流传。永世不断。无生即无因。以无因破有因。炽然如火。烧彼邪见
稠林。莫能遏绝。失彼所计。故恐怖也)。】
「尔时大慧。以偈问曰。」
【
。】
「云何何所因。彼以何故生。于何处和合。而作无因
论。」
【(大慧蹑前炽然无因之论为问。意谓云何名无因。若无因者。复何所因。彼诸外道。何故有生。既属无
因。更于何处和合而得生耶。故以四何叠问)。】
「尔时世尊。复以偈答。
观察有为法。非无因有因。彼生灭论者。所见从是
灭。」
【(集注云。佛言应观有为一切诸法。非无因生。非有因生。故说无生。则外道生灭所见之论。自此毁灭
矣)。】
「尔时大慧。说偈问曰。
云何为无生。为是无性耶。为顾视诸缘。有法名无
生。名不应无义。惟为分别说。」
【(顾视。按唐译。是待义。唐译云。为无故不生。
为待于众缘。为有名无义。愿为我宣说。○大慧问云。何为无生。为无性名无生耶。为待诸缘别有一法。名
无生耶。既有无生之名。不应无无生之义。名义不无。则堕于有。何谓无生)。】
「尔时世尊。复以偈答。
非无性无生。亦非顾诸缘。非有性而名。名亦非无
义。一切诸外道。声闻及缘觉。七住非境界。是名无
生相。」
【(答谓非无性名无生。亦非待缘别有法。既名无生。岂云无义。大哉无生。二乘罔摄。一切外道。知
见非分。然则二乘但尽生灭。非实无生。七性分得。非究竟也。直至佛果。始證无生实际)。】
「远离诸
因缘。亦离一切事。唯有微心住。想所想俱离。其身
随转变。我说是无生。」
【(微心。魏唐二译作唯心。○今文上有唯字。故变为微。亦唯
字义耳。集注作微妙心解。于义虽合。观本偈意。秪是唯义)。】
「无外性无性亦无心
摄受。断除一切见。我说是无生。如是无自性。空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5b 页 X18-0055.png
应分别。非空故说空。无生故说空。」
【(夫无生也者。外无性非性。内无
摄受心。断除诸异见。佛说是无生也。如是下。别以无自性及空等义。例应分别。谓空非断空。应机巧说。是
故非空而说空也。空即无生。无生即空。故说为空。而言等者。摄取馀名。所谓真如佛性解脱等耳)。】
「因
缘数和合。则有生有灭。离诸因缘数。无别有生灭。」
【。】
「舍离因缘数。更
无有异性。若言一异者。是外道妄想。有无性不生。
非有亦非无。除其数转变。是悉不可得。」
【(集注云。若离妄缘。更
无异生性。除十二数转变。则生性有无等四句。悉不可得)。】
「但有诸俗数。展转为
钩锁。离彼因缘锁。生义不可得。」
【(集注云。诸俗数。谓因缘十二支。新说
云。凡夫不能了诸妄缘。是故长劫为之钩锁。连环不断。故目因缘为钩锁。若离妄缘。无别生法)。】
「生无
性不起。离诸外道过。但说缘钩锁。凡愚不能了。」
【(集注
云。生无自性。故生而不生。起即生义。故唐译云。生无故不生。不生故。离外道生法之过。我但说因缘为钩
锁。而愚夫不能知缘中无生也)。】
「若离缘钩锁。别有生性者。是则无
因论。破坏钩锁义。」
【(谓离钩锁因缘。别有生性者。此性无本。妄以为因。故佛判为无
因论也。外计此因。能生诸法。而诸法不能自生。由是破坏因缘钩锁之义。得非过欤)。】
「如灯显
众像。钩锁现若然。是则离钩锁。别更有诸性。」
【(此承前设
喻。以明生性无因也。外道计谓由生性故。钩锁得现。若然者。则如灯能显像。灯喻生性。众像喻钩锁诸法。
谓如暗中诸像。由灯故显。例彼因缘诸法。由生性而成。是则离钩锁外。别有诸性矣。观夫灯者。但能显。而
不能生。若云能生众像。则不可也。何者。像各有。体。灯何以生。是故佛判无因。良有以也)。】
「无性无
有生。如虚空自性。若离于钩锁。慧无所分别。」
【(魏译云。生
法本无体。自性如虚空。离钩锁求法。愚人无所知。○无性无生者。谓生性非真。故无性也。无性。则无能生。
能生自性既无。则同虚空。不能生物矣。若离钩锁。生性如空。纵有智慧。何所分别)。】
「复有馀
无生。贤圣所得法。彼生无生者。是则无生忍。」
【(承上离钩
锁意。正明无生也。谓离钩锁。自有无生。为三乘贤圣所得之法。盖因缘所生。生即无生。是为无生法忍)。】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5c 页 X18-0055.png
「若使诸世间。观察钩锁者。一切离钩锁。从是得三
昧。」
【。】
「痴爱
诸业等。是则内钩钻。钻燧泥团轮。种子等名外。」
【(痴。魏
唐二译作无明。○无明。是过去二支因中之一。爱是现在三支因中之一。于十二缘中。略举过现二因。以
该馀十。总为内钩锁也。钻燧泥团轮等。为外钩锁。例同诸法也。钻燧。世人取火之具。泥团轮。陶家造器之
缘。种子是为正因。水土。是为助缘。内外一切诸法。同是钩锁义。略举三法。例彼钩锁因缘。和合而有。由此
内外钩锁。世间诸法。得成就故)。】
「若使有他性。而从因缘生。彼非钩
锁义。是则不成就。」
【(魏译云。若更有他法。而从因缘生。离于钩锁义。彼不住圣教。○
此言因缘之外。无别有法。以明展转相生之义也。若因缘外。别有他性。从彼因缘生者。是无因性。彼非此
义。钩锁不成矣)。】
「若生无自性。彼为谁钩锁。展转相生故。当
知因缘义。」
【(初二句。破外道生性无实。不能作钩锁生因也。谓能生因性非实。如何与钩锁
作因。彼性既空。为谁钩锁。次二句。明如来正义。当知必以无明行识。乃至老死等。展转相生。是为如来钩
锁因缘也)。】
「坚湿煖动法。凡愚生妄想。离数无异法。是则
说无性。」
【(一切诸法。不离坚湿煖动之性。凡愚于此法中。执为实有。故生种种妄想。然离坚湿
煖动名数之外。别无异法可得。是故诸法。说为无性)。】
「如医疗众病。无有若干
论。以病差别故。为设种种治。我为彼众生。破坏诸
烦恼。知其根优劣。为彼说度门。」
【(前四句。喻也。后四句。法也。喻中可知。
法中末云度门者。谓六度也。度有出凡入圣之义。故喻为门。有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三等不同。随根
优劣而说也)。】
「非烦恼根异。而有种种法。唯说一乘法。是
则为大乘。」
【(此明为实施权之意也。佛能顺机说法。权布三车。既出火宅。白牛等赐。非谓烦
恼根异。说法亦异也。善哉世尊对病权施。病消则废。返本之教。一而巳矣。故云唯说一乘)。】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一切外道。皆
起无常妄想。世尊亦说一切行无常。是生灭法。此义
云何。为邪为正。为有几种无常。」
【
(大慧前闻不生不灭是常义。今因常而问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6a 页 X18-0056.png
无常。别其邪正。然无常之名。复有几种)。】
「
佛告大慧。一切外道。有七种无
常。非我法也。何等为七。彼有说言作巳而舍。是名无
常。有说形处坏。是名无常。有说即色是无常。有说色
转变中间。是名无常。无间自之散坏。如乳酪等转变
中间不可见。无常毁坏。一切性转。有说性无常。有说
性无性无常。有说一切法不生无常。入一切法。」
【
(唐译云。何
等为七。谓有说始起即舍。是名无常。生巳不生。无常性故。有说形处变坏。是名无常。有说色即无常。有说色之
变异。是名无常。一切诸法。相续不断。能令变异。自然归灭。犹如乳酪。前后变异。虽不可见。然在法中。坏一切法。
有说物无常。有说物无物无常。有说不生无常。遍住一切诸法之中。○魏译标有八种无常。与今经不对。故不
录。其中或有可解处。亦取释之。今文七有说下。列七无常名也。泐公注中云。七种无常。皆是外计。先列。次释。列
中惟色转变无常。稍涉释义。色。言四大造色。转变。谓生住异灭。无间自之散坏等者。谓相续不断。能令变异。自
然归灭也。如乳酪之转变。虽不可见。然在法中。自然变坏一切法也。馀皆下文具释。释中或兼破计。或但释义。
仍不次第。不出色性也)。】
「
大慧。性无性无常者。谓四大及所造自
相坏。四大自性不可得。不生。」
【
(唐译云。物无物无常者。谓能造所造。其相灭坏。
大种自性。本来无起。○此破第六性无性无常也。性。唐译作物。盖万物之体性也。万物皆以四大能造所造。成
体相故。其相不实。毕竟灭坏。相既灭坏。求其自性不可得。不可得故。云不生也。物性无体。故云性无性。即于不
生。立无常名耳。此中全陈彼计。不显破语盖佛破意。谓彼既见不生。是依无立见。属断灭论耳。此过易显。虽不
详破。明如指掌)。】
「
彼不生无常者。非常无常一切法有无不生。
分析乃至微尘不可见。是不生义。非生。是名不生无
常相。若不觉此者。堕一切外道生无常义。」
【
(唐译云。不生无常者。
谓常与无常有无等法。如是一切。皆无有起。乃至分析至于微尘。亦无所见。以不起故。说名无生。此是不生无
常相。若不了此。则堕外道生无常义。○此破第七不生无常也。此外道计。见彼常无常有无诸法。本不生故。何
者。谓分析至于微尘。终不可见。以不可见故。是不生非生也。依此不生。立无常名。是为不生无常相。彼立意云。
若不觉此不生意者。则堕馀外道生无常义。生异不生。非此见故。盖此外道。计不生边。论无常义。馀外道。计生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6b 页 X18-0056.png
法边。论无常义。故不同也。前标文谓不生无常入一切法。入者。谓遍入一切生法。见不生也。因生见不生。相待
而立。所立自坏。按唐译直径可解。今文非常无常非字稍晦。义不通畅。盖谓不生无常。非彼常无常。有无一切
法数。何者。自体不生故。一切法字。应置有无字下。文始顺。如唐译说前性无性者。依性立无。此不生者。依相立
无。性相虽别。破意同前)。】
「
大慧。性无常者。是自心妄想。非常无常
性。所以者何。谓无常自性不坏。大慧。此是一切性无
性无常事。除无常。无有能令一切法性无性者。如杖
瓦石破坏诸物。」
【
(唐译云。有物无常者。谓于非常非无常处。自生分别。其义云何。彼立无常。
自不灭坏。能坏诸法。若无无常坏一切法。法终不灭。成于无有。如杖槌瓦石。能坏于物。而自不坏。此亦如是。○
此破第五性无常也。此外道计性无常者。佛判云此计是自心妄想。非彼常无常等一切法之性也。所以下。出
其无常妄想之意。谓此无常。自性不坏故。岂离一切性外。别有一无常性。为不坏耶。此盖遍计所执妄想性耳。
佛又召大慧云。此无常者。是一切性无性无常之果事耳。何者。一切性。以无常为果故。除无常下。重出邪计。谓
除无常自性之外。更无有物能令一切性无性者。以无常能坏一切性故。喻云如杖瓦石。能坏诸物。而杖等不
坏。无常亦然。此计无常性常。法性无常也)。】
「
现见各各不异。是性无常事。非
作所作有差别。此是无常。此是事。作所作无异者。一
切性常无因性。」
【
(唐译云。大慧。现见无常。与一切法。无有能作所作差别。云此是无常。此是
所作。无差别故。能作所作。应俱是常。不见有因。能令诸法成于无故。○此引现见所作。證无无常也。各各。指一
切法。而言不异。谓无能破所破之异。然今现前见者。是性无常所坏之事。而非见能作所作差别相故。以无常
为能作。一切法为所作。一切法中。不见能作与所作有差别。一切法外。别无无常性也。若以能所可别。此是无
常。此是所作事。分明指点。许有汝计。又若能所无异者。则一切性皆常。何者。汝计无常性常故。是知彼计一切
法外别有无常性者。是无因也)。】
「
大慧。一切性无性有因。非凡愚所知。」
【(此承上意。释其无因之疑也。盖此外道计。无常能坏一切性。故令一切性无性也。然则以无常为因矣。佛故判
云。一切性。非因无常。始无性也。其无性者。自有正因。独非邪计凡愚所知耳)。】
「
非因不相似
事生。若生者。一切性悉皆无常。是不相似事。作所作
无有别异。而悉见有异。」
【
(唐译云。大慧。异因不应生于异果。若能生者。一切异法。应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6c 页 X18-0056.png
并相生。彼法此法。能生所生。应无有别。现见有别。云何异因生于异果。○此明常因不能生无常果也。非因非
字。是遣义。不相似。是异义。谓异因不能生异果。事。即果也。必有如是之因。而生如是之果。因果不相似。果则不
生。此破无常性常。法性无常之异计也。若生下。承上反显不能生意。谓若不相似因。能生不相似果者。则一切
性。悉皆无常。何以故。所作事。从因生故。常亦无常矣。例如虚空。能生瓶等。可乎。虚空是无作因。瓶等是有作果。
无作因。岂生有作果。无作是常。有作是无常。若空生瓶等。则虚空亦是无常。如是推广。一切无作之常。悉为有
作之无常矣。故云一切性悉无常也。是不下。谓此不相似事。既从因生。则能作是常。所作亦常。作所作无异。方
许能生。而世间所见。悉有别异。何谓能生。是知不相似因。不能生于不相似果也)。】
「
若性无常
者。堕作因性相。若堕者。一切性不究竟。」
【
(唐译云。若无常性。是有法
者。应同所作。○谓若无常性。离一切法外。别有体性。能破一切法者。则堕作因性相。若堕有作。则自性应灭。安
知一切性。坏与不坏。故曰一切性不究竟)。】
「
一切性作因相堕者。自无常。应
无常。无常无常故。一切性不无常。应是常。」
【
(唐译云。自是无常。自
无常故。所无常法。皆应是常。○此牒上文作因相意。以明所立不成也。谓堕一切性作因相者。无常自性。应是
无常。何以故。堕作因相故。以自性无常故。所破一切性。不无常。应是常。何以故。谓无常自性。既堕作因。若为常
者。则所作一切性。虽是作因。亦应是常)。】
「
若无常入一切性者。应堕三世。
彼过去色与坏俱。未来不生。色不生故。现在色与坏
相俱。色者。四大积集差别。四大及造色。自性不坏。离
异不异故。一切外道。一切四大不坏。一切三有四大
及造色。在所知。有生灭。离四大造色。一切外道。于何
所思惟性无常。四大不生。自性相不坏故。」
【
(唐译云。大慧。若无常
住诸法中。应同诸法。堕于三世。与过去色同时巳灭。未来不生。现在俱坏。一切外道。计四大种体性不坏。色者。
即是大种差别。大种造色。离异不异故。其自性亦不坏灭。大慧。三有之中。能造所造。莫不皆是生住灭相。岂更
别有无常之性。能生于物而不灭耶。○按唐译明显可解。今文破。谓若无常入一切法者。应堕三世。则无常自
性亦坏矣。安得为常哉。色者下。出一切外道离识色体。谓外计。色是四大积集差别。能造所造。性不坏故。能所
造性相依有故。异不异性。离分别故。盖彼一切外道。妄计不坏。而未得真不坏性。由妄见故。然此四大。在所知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7a 页 X18-0057.png
心中。皆属生住灭法。而此外道。何所思惟。计有性无常。谓四大不生。无常自性为不坏也。此盖自心妄想。非实
有无常自性。巳上破性无常竟)。】
「
离始造无常者。非四大复有异四大。
各各异相。自相故。非差别可得。彼无差别。斯等不更
造。二方便不作。当知是无常。」
【
(唐译云。始造即舍无常者。非大种互造大种。以
各别故。非自相造。以无异故。非复共造。以乖离故。当知非是始造无常。○此破第一作巳而舍无常也。今文离
字。即舍义。此外道计。谓四大能造始起。造所造巳。其能造即舍。以舍处名无常也。此中须识计意。其意不离能
造所造二相。故佛宛转立三种造相破之。谓互造。自造。共造也。非四下。破互造也。非字。即遣义。破云。若计能所
互造者。非有四大。复造异四大。以彼此相为能所。乃名互造。既无异四大。则互造不成。出不成所以云。能所各
各异故。以彼此因不相似。果则不成也。今文各各异相下。少一故字。故难解耳。自相下。破自造也。破云。若计四
大能所。各以自相造者。自相。非差别可得。造义不成。必以二法和合。乃名为造。既无和合。自造不成也。彼无下。
破共造也。彼无差别一句。是承上起下之辞。破云。若自相既无别者。斯等能所互自。性乖离故。不更造也。更。读
平声。更即共义。出不共所以云。能所互自二方便乖离。不相作故。三相既不能造。则诸能造所造皆空。安有始
造而舍者。是知计始造者妄矣。故结云当知始造而舍。是无常义。唐译直径可解。今注多从之。读者当以唐译
合看。其义自明)。】
「
彼形处坏无常者。谓四大及造色不坏。至竟
不坏。大慧。竟者。分析乃至微尘。观察坏。四大及造色。
形处异见。长短不可得。非四大。四大不坏。形处坏现。
堕在数论。」
【
(唐译云。形状坏无常者。此非能造及所造坏。但形状坏。其义云何。谓分析色。乃至微
尘。但灭形状长短等见。不灭能造所造色体。此见堕在数论之中。○此破第二形处坏无常也。彼计四大能造
所造色性不坏。但形处坏。故云形处坏无常也。竟者下。竟者。承上至竟字。谓竟可坏者。以形处分析。乃至微尘。
观察必坏。何故。以四大及造色性上。求其形处异见长短。不可得故。非四大坏也。然则四大不坏。形处现坏。坏
与不坏。堕在数论)。】
「
色即无常者。谓色即是无常。彼则形处无
常。非四大。若四大无常者。非俗数言说。世俗言说。非
性者。则堕世论。见一切性。但有言说。不见自相生。」
【
(此破
第三即色无常也。此外道计。谓四大造色。即是无常。以非性故。佛判云。彼计形处无常者。则堕数论。非四大性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7b 页 X18-0057.png
坏。形处坏故。此计四大色性无常者。非性属世。故曰非俗数言说。是世俗言说也。出其堕世所以云。彼见一切
性。但有言说。不见色之生相故)。】
「
转变无常者。谓色异性现。非四大。如
金作庄严具转变现。非金性坏。但庄严具处。所坏如
是。馀性转变等亦如是。」
【
(此破第四色转变中间无常也。色异性者。谓色中间变异
之性也。前标文云。如乳酪等转变。中间不可见。盖谓乳与酪。无二礼故。色性不坏。但以转变中间不可见处。立
名无常。如人少而壮。壮而老。少壮转变。必不可见。令身自然归灭。故以转变处为无常也。今云如金作庄严具。
金性不坏。但严具处坏。与乳酪同耳。一切色性。亦复如是)。】
「
如是等种种外道无常
见妄想。」
【
。】
「
火烧四大时。自相不烧。各各
自相相坏者。四大造色应断。」
【
(新说云。外道谓火烧四大时。而不能烧诸大自
相。言若能烧者。能造所造。后应断灭。以见不断故。计大种性常)。】
「
大慧。我法起。非常非
无常。所以者何。谓外性不决定故。唯说三有微心。」
【
(微。唐
译作唯。○佛谓我说诸法。从缘所起。非常非无常也。所以下。徵明非常无常所以。谓外性虚妄。无实体故。不决
定。即不实义。外性既妄。更依何法论常无常。但知三有之法。唯心所现。世尊恒以此义。为众生说)。】
「
不说
种种相。有生有灭。四大合会差别。四大及造色故。妄
想二种事。摄所摄。知二种妄想。离外性无性二种见。」
【(承上唯说之意。谓佛但说唯心。而不说种种相及生灭和合四大造色妄想摄所摄等。然知摄所摄二种妄想
非实。因离外境有性无性二种妄见)。】
「
觉自心现量妄想者。思想作行生。
非不作行。离心性无性妄想。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
上。一切法非常非无常。」
【
(集注云。觉自心现量者。谓妄想从思想作行而生。非不思
想作行。既知妄想生处。离心分别性有性无妄想。善解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一切法。非常非无常)。】
「
不
觉自心现量。堕二边恶见相续。一切外道。不觉自妄
想。此凡夫无有根本。谓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从
说妄想生。非凡愚所觉。」
【
(此不觉自心。承上觉自心说。谓诸外道不觉自心故。堕二
边恶见相续。以不觉自心妄想故。无有根据。妄谓如来所说世出世间三种正法。亦从言说妄想生起。然此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7c 页 X18-0057.png
法。是佛如实所说。非彼凡愚所能觉知)。】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
言。
远离于始造。及与形处异。性与色无常。外道愚妄
想。」
【。】
「诸性无有坏。大大自性住。外
道无常想。没在种种见。」
【(诸大自性不坏。故得安住也。外道依此。有七无常想。
然皆没在种种见中)。】
「彼诸外道等。无若生若灭。大大性自常。
何谓无常想。一切唯心量。二种心流转。摄受及所
摄。无有我我所。」
【(唐译云。彼诸外道众。皆说不生灭。诸大性自常。谁是无常法。能取及
所取。二种从心现。一切唯是心。无有我我所。○一切外道。皆依四大立无常名。然而大性既常。何谓无常
而作想耶。是故佛说彼诸所计。皆出妄想。于其法中。本无若生若灭。法本既妄。生灭何有。后四句。明其妄
本也)。】
「梵天为树根。枝条普周遍。如是我所说。唯是彼
心量。」
【(如是二字。指上二句而言。谓诸外道。计梵天能造众生。遍于六道。树根喻梵天。枝条喻众生。佛
说彼等。是妄想心量)。】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一切菩萨
声闻缘觉灭正受次第相续。若善于灭正受次第相
续相者。我及馀菩萨。终不妄舍灭正受乐门。不堕一
切声闻缘觉外道愚痴。」
【
(大慧问意。从前世出世间三法中来。以请三乘所得正受
通相。盖又欲知次第真妄故也。灭正受。是九次第定最上顶法。言次第相续者。按下答文。指菩萨地中次第相
续。非谓世间九次第定也。今问中。以灭正受兼诸地次第请者。意谓灭定。通三乘故。若善下。大慧自叙所问之
益)。】
「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
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佛告大慧。六地菩萨摩诃萨。及
声闻缘觉。入灭正受。」
【
(成唯识第七云。有从初地。即能永伏一切烦恼。如阿罗汉。彼十
地中。皆起此定。又引邬陀夷经说。菩萨前六地中。亦能现起灭尽定故。又天台四教仪云。通教菩萨。正使断尽。
与二乘同。又别教中云。有处说。初地断见。从二地至六地断思。与罗汉齐。然则断惑既齐。證果必入此耳)。】
「
第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8a 页 X18-0058.png
七地菩萨摩诃萨。念念正受。离一切性自性相正受。
非声闻缘觉。诸声闻缘觉。堕有行觉摄所摄相灭正
受。是故七地非念正受。」
【
(魏译云。大慧。诸菩萨摩诃萨。于七地中。念念入灭尽定。以
诸菩萨。悉能远离一切诸法有无相故。大慧。声闻辟支佛。不能念念入灭尽定。堕在可取能取境界。○上文六
地。未离有作故。所證与二乘同。今七地极尽有作边际。虽未入无功用位。于有作中。为最胜矣。故华严云。七地
菩萨。如转轮王。虽未入天位于。人中最胜也。今言念念正受者。是无相之念。非如二乘有行觉念。故云离一切
性自性相也。以二乘有行觉故。堕摄所摄故。七地非念正受者。谓非二乘有念正受也)。】
「
得一切
法无差别相非分。得种种相性。觉一切法善不善性
相正受。是故七地。无善念正受。」
【
(唐译云。二乘有作。堕能取所取。不得诸法
无差别相。了善不善自相共相。入于灭定。是故不能念念恒入。○得一切法无差别相非分者。按唐译。谓二乘
不得无差别相。今云非分。谓二乘非分也。得种下。谓二乘得种种相。觉善不善相是有善不善念正受。今七地
善恶都捐。故云无善念正受)。】
「
大慧。八地菩萨。及声闻缘觉。心意意
识妄想相灭。」
【
(谓八地菩萨。不唯三界心灭。于二乘心意识亦灭矣。是故前文七地。但云摄所
摄相灭。而未及二乘心意识。今登八地。更能超脱)。】
「
初地乃至七地菩萨摩诃
萨。观三界心意意识量。离我我所。自妄想修。堕外性
种种相。愚夫二种自心摄所摄。向无知。不觉无始过
恶虚伪习气所熏。」
【
(谓初地至七地。能观三界心量相灭。故得离我我所也。馀诸外道愚
夫。依自妄想修习。堕外性相。背般若。向无知。皆由不觉无始过恶习气所熏故耳)。】
「
大慧。八地
菩萨摩诃萨。声闻缘觉涅槃。菩萨者。三昧觉所持。是
故三昧门乐。不般涅槃。若不持者。如来地不满足。弃
舍一切为众生事。佛种则断。」
【
(唐译云。大慧。八地菩萨所得三昧。同诸声闻缘
觉涅槃。以诸佛力所加特故。于三昧门。不入涅槃。若不持者。便不化度一切众生。不能满足如来之地。亦则断
绝如来种性。○三乘得失。如文可解。因知八地。虽与二乘同證。而度生愿力。二乘所不及也。觉所持觉字。是菩
萨大智愿力。苟无此觉。则堕二乘。大小优劣。天壤若此)。】
「
诸佛世尊。为示如来不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8b 页 X18-0058.png
可思议无量功德。声闻缘觉三昧门。得乐所牵故。作
涅槃想。」
【
(唐译云。是故诸佛。为说如来不可思议诸大功德。令其究竟。不入涅槃。声闻缘觉著三昧乐。是
故于中。生涅槃想。○承上文意。以明菩萨功深。二乘智浅)。】
「
大慧。我分部。七地善修
心意意识相。善修我我所摄受人法无我。生灭自共
相。善四无碍决定力。三昧门地。次第相续。入道品法。」
【(分部。言佛所说十二分部诸经也。我佛经中说。七地菩萨。善修心意识相。善修我我所二种无我。及生灭五阴
自共相。善修四无碍智。得决定力。于诸三昧次第相续。證入诸地。深明三十七种菩提分法。此盖总明七地善
修得果之相也)。】
「
不令菩萨摩诃萨。不觉自共相。不善七地。堕
外道邪径。故立地次第。」
【
(此承上文。以明建立诸地之端也。言如来分部中。令诸菩
萨善知七地行相。及觉自共等法。不令不觉不善。堕于外道有无邪径。是故诸地之相。所由立也)。】
「
大慧。
彼实无有若生若灭。除自心现量。」
【
(承上立地之意。以明方便权施。非实
有也。意谓为令菩萨善修习故。建立如是。于如实理中。本无地相起灭。若了唯心。不妨建立。故云除自心现量。
若执实有。便成外见)。】
「
所谓地次第相续。及三界种种行。愚夫所
不觉。愚夫所不觉者。谓我及诸佛说地次第相续。及
说三界种种行。」
【
(杨彦国纂云。世尊及诸佛。以对治众生病故。说有诸地次第。及三界种种
行相。愚夫不觉而有执著。殊不知佛所说法。未尝说也)。】
「
复次大慧。声闻缘觉。第
八菩萨地灭三昧门乐醉所醉。不善自心现量。自共
相习气所障。堕人法无我。法摄受见。妄想涅槃想。非
寂灭智慧觉。」
【
(谓二乘与八地菩萨。同證灭三昧门乐。二乘为乐所醉。不善自心。为自共习气
所障。及无我法执不忘。妄想见有涅槃之想。此是二乘灰断之愚。非菩萨寂灭之智)。】
「
大慧。菩萨
者。见灭三昧门乐。本愿哀悯。大悲成就。知分别十无
尽句。不妄想涅槃想。彼巳涅槃妄想不生故。离摄所
摄妄想。觉了自心现量。一切诸法。妄想不生。不堕心
意意识。外性自性相计著妄想。非佛法因不生。随智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8c 页 X18-0058.png
慧生。得如来自觉地。」
【
(集注云。八地菩萨。虽见灭三昧门乐。为本愿哀悯。大悲成就。满
十大愿。度脱众生。不起妄想涅槃之想。彼巳于涅槃妄想不生故。离摄所摄妄想。则能觉了自心现量等。非佛
法正因不生。唯随智慧而生。如是故得入如来自觉地也)。】
「
如人梦中方便度水。未
度而觉。觉巳。思惟为正为邪。非正非邪。馀无始见闻
觉识因想。种种习气。种种形处。堕有无想。心意意识
梦现。」
【
(唐译云。如人梦中方便度河。未度便觉。觉巳思惟。向之所见。为是真实。为是虚妄。覆自念言。非实非
妄。如是但是见闻觉知曾所更事。分别习气。离有无念。意识梦中之所现耳。○华严八地经云。譬如有人。梦中
见人堕在大河。为欲度故。发大勇猛。施大方便。以大勇猛施方便故。即便觉寤。既觉寤巳。所作皆息。菩萨亦尔。
见众生身在四流中。为救度故。发大勇猛。起大精进。以勇猛精进故。至此不动地。既至此巳。一切功用。靡不皆
息。二行相行。悉不现前。与今经同。馀无下。如唐译可解。下文法合)。】
「
大慧。如是菩萨摩
诃萨。于第八菩萨地。见妄想生。从初地。转进至第七
地。见一切法如幻等方便。度摄所摄心妄想行巳。作
佛法方便。未得者令得。」
【
(魏译云。大慧。菩萨亦复如是。于八地中。见分别心。初地七
地。诸法同相。如梦如幻。平等无差。离诸功用可取能取分别之心。见心心数法。为于未得上上佛法修行者。令
得故。○谓第八地菩萨。见前初地。至七地。种种行相。皆妄想生。及见一切法如幻梦等。以无作方便。度脱摄所
摄心。及诸妄想心数行巳。更起无作之作。成上上佛法方便。善巧度生。乃至第七地未得此法者。咸令得之。此
合前喻。故魏译有亦复如是之句。今文如是二字。即是合语)。】
「
大慧。此是菩萨涅槃。
方便不坏。离心意意识。得无生法忍。」
【
(此结上文。以明八地涅槃为深。
二乘涅槃为浅也。集注云。见法如幻等巳。即證无功用行。是名菩萨所得涅槃。不坏方便之相。故能离心意意
识。得无生法忍)。】
「
大慧。于第一义。无次第相续。说无所有妄想
寂灭法。」
【
(新说云。第一义中。言思路绝。唯自觉智所證相应。不得说有十地对治次第相续相。此则强名
寂灭法也)。】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心量无所有。此住及佛地。去来及现在。三世诸佛
说。心量地第七。无所有第八。二地名为住。佛地名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9a 页 X18-0059.png
最胜。」
【(二地。指上第七第八二地也。以第七名有心住。第八名无所有。二俱名住耳。新说云。住。亦地也。
言七地以还。总名心量未灭。八地巳上无所有。十地巳去。方言佛也)。】
「自觉智及净。此
则是我地。自在最胜处。清净妙庄严。照曜如盛火。
光明悉遍至。炽𦦨不坏目。」
【(此明如来自證之地。光明遍照。胜自在处。下地
莫及。古注云。如毒龙放光。即损人目。如来放光。不损人目)。】
「周轮化三有。化现在
三有。或有先时化。于彼演说乘。皆是如来地。」
【(此明说法
度生之仪也。先时。对上现在说谓佛或于先时。于彼说渐。于此说顿。或于现在。于此说渐。于彼说顿。随方
演说。权实不同。即天台所谓秘密不定之教也。此皆如来地中。自證利他之相)。】
「十地则为
初。初则为八地。第九则为七。七亦复为八。第二为
第三。第四为第五。第三为第六。无所有何次。」
【(此颂第一
义中无次第相续之说也。新说云。如来方便。随情说法。即有诸乘。第一义中。何有次第。故思益经云。得诸
法正性者。不从一地至于一地。是知以实映权。方便相尽。皆无所有)。】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为
常为无常。」
【
(如来常无常义。前三佛陀章中巳明。今复问者。盖大慧因诸外道计常者非一种。或
计作者常。或计虚空常。或计无生常。如是等常。俱有过故。因发此问。意欲如来显示其过。令诸未来行者。不堕
其计。是故不与前章同也)。】
「
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
常。谓二俱有过。若常者。有作主过。常者。一切外道说
作者无所作。是故如来常。非常非作。常有过故。」
【
(杨彦国纂
云。如来之常。非无因而常。亦非作主而常。常与作常。皆不免有过故)。】
「
若如来无常者。有
作无常过。阴所相。相无性。阴坏则应断。而如来不断。」
【(集注云。言无常者。则同世间有为有作无常等过。五阴能相所相无性。若阴实坏。如来法身亦应断。不断故。不
同作者无常)。】
「
大慧。一切所作皆无常。如瓶衣等。一切皆无
常过。一切智众具方便应无义。以所作故。一切所作。
皆应是如来。无差别因性故。是故大慧。如来非常非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9b 页 X18-0059.png
无常。」
【
(新说云。若言如来是无常。即同瓶衣。一切作法无常过也。所修正因。福慧庄严。皆空无益。然佛如来。
功流万世而常存。道通百劫而弥固。又一切世间有所作法。皆应是如来。以同是作因生故。而言如来是常无
常者。有如上过)。】
「
复次大慧。如来非如虚空常。如虚空常者。自
觉圣智众具无义过。」
【
(谓太虚无作。亦称为常。而如来非太虚之常。何以故。太虚是断
无义。自觉圣智。具一切功德众具故)。】
「
大慧。譬如虚空。非常非无常。离常
无常。一异俱不俱常无常过故不可说。是故如来非
常。」
【
(上文明如来非如虚空之常。今文复以虚空。显离诸过。虚空若尔。如来亦然。故以虚空譬如来也。集注云。
前云非如虚空常者。谓具圣智故。此云如虚空者。谓如虚空之性。无所变动。非常非无常。离常无常。不堕一异
俱不俱等一切诸过。故不可说常无常也)。】
「
复次大慧。若如来无生常者。如
兔马等角。以无生常过故。方便无义。以无生常过故。
如来非常。」
【
(集注云。若言如来是无生常者。则如兔马等角。本来不生。若同兔马等角言常。则无
方便广大益物之义。以无生常有过故。是故如来不同无生常也)。】
「
复次大慧。更有馀
事。知如来常。所以者何。谓无间所得智常。故如来常。」
【(前文既遣虚空无生等常。离诸过故。然如来更有无过之常。从自觉无间法中。所得智常。是如来所證真常故
常)。】
「
大慧。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毕定住。声闻缘觉
诸佛如来无间住。不住虚空。亦非愚夫之所觉知。」
【
(唐译
云。大慧。诸佛如来所證法性法住法位。如来出世。若不出世。常住不易。在于一切二乘外道所得法中。非是虚
空。然非凡愚之所能知。○无间住者。谓如来。住持中道。融通一切。与一切法无间然故。不住虚空者。谓二乘厌
有著空。则住于空。以如来无间故。不住于空也。如来之妙。不可思议。岂凡愚所能测知)。】
「
大慧。如
来所得智。是般若所熏。大慧。如来非心意意识彼诸
阴界入处所熏。」
【
(言如来之智。是般若所熏。非心意识也。彼心意识者。由阴界入处妄习所
熏。故非智也)。】
「
大慧。一切三有皆是不实妄想所生。如来不
从不实虚妄想生。以二法故。有常无常。非不二。不二
者寂静。一切法无二生相故。」
【
(谓三有之法。皆是不实妄想所生。如来不从妄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第 59c 页 X18-0059.png
想生也。然诸众生。执一切法有二相故。起常无常见。非不二也。能观诸法不二相者。则内心寂静。诸见不生。诸
见不生者。了一切法无二生相故)。】
「
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
常。」
【
。】
「
大慧。乃至言说分别生。则有常无常过。分别
觉灭者。则离愚夫常无常见不寂静。」
【
(集注云。分别觉。觉想也。觉想灭。
则离常无常不寂静也)。】
「
慧者永离常无常。非常无常熏。」
【
(谓具实慧者。则
永离常无常见。其所修行。与般若相应。非为常无常异见所熏)。】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
义。而说偈言。
众具无义者。生常无常过。若无分别觉。永离常无
常。」
【(此颂虚空无生常有过也。若以如来例二常。则如来方便众具。悉成无义。遂有常无常过。若无一切
分别觉者。则永离常无常见)。】
「从其所立宗。则有众杂义。等观自
心量。言说不可得。」
【(从诸外道所立宗者。则有一切众杂之义。若以平等观察彼之
杂义。是自心现量。一切唯有言说。求其实义。悉不可得)。】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参订疏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