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328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玄义
支那藕益沙门 释智旭 撰述
自觉圣智。第一义心。非名相之所诠。奚思议之能
入。依染净而分五法。法法本真。由迷悟而辨三性。
性性无性。因迷中体用差别。立八种识。识若空华。
约悟时显理偏圆。称二无我。我同兔角。是以一切
佛语。唯传此心。一切佛心。咸印斯语。语即非语。无
劳扫空里之华。心亦非心。何事觅波外之水。正法
眼藏。统权实以同归。百八句门。彻真俗而不二。穷
真俗之致。乃知真俗本融。昧权实之殊。岂达权实
一体。悲夫。先哲既逝。后学肤承。畏堕名相窠臼。翻
为名相所缚。莫究端倪。喜谈直捷法门。遂为直捷
所拘。终成浅陋。旭惭薄怙。未践真修。幸遇上乘。聊
窥一线。将申经义。例开五重。第一释名。第二显体。
第三明宗。第四辨用。第五教相。
第一释名者。经题八字。七别一通。就别题中。初言
楞伽者。此翻不可往。乃大海南岸摩罗耶山顶之
城名也。次言阿跋多罗者。此翻无上。次言宝者。乃
竟通达。盖是即二边中。而经中处处或兼用通别
二种方便。对破二乘法执。及破凡外我执。则偏真
乃所弹诃。即真但中。犹未全弃。的是大乘方等法
也。仍须更约五法三性诸识无我。以明不可往义。
初约五法明不可往者。一名。二相。三觉想。亦名
妄想。亦名分别。四正智。五如如。亦名真如。一名者。
谓世出世间种种名字。或一物一名。或一物多名。
或多物一名。皆是世间随情施设。大般若经目为
增语。谓物本无名。虽加以名。名不即物。如唤火不
煖。唤水不湿。故知但是勉强假立。非有实也。二相
者。谓世出世间色心依正假实诸法。相状各别。万
象森罗。虽非实有。而仗因托缘。如幻显现。譬诸翳
目所见空华。亦犹梦中所见依正。故知但是俗谛。
非真谛也。三觉想者。著相计名。分别一异有无常
与无常俱不俱等。由是展转熏成名相种子也。四
正智者。了达名相皆唯心现。不起妄想也。五如如
者。妄想不起。则名相本真。如目去翳。则华本性空。
如睡既醒。则诸梦自除也。夫于三界名相而起妄
想。则有分段生死之海。以析空正智断妄想巳。永
灭三界名相。證得我空所显真如。乃偏真不可往
而往也。夫于生死涅槃名相而起妄想。则为沈空
滞寂之海。以即空正智断妄想巳。三界名相。当体
不生。渐达法空所显真如。乃即真不可往而往也。
夫于大乘小乘名相而起妄想。则有万行难满之
转其名无实性也。倘谓四智菩提种子。有人具足。
有人不具。将谓大海南岸。或有摩罗耶山。或无摩
罗耶山。可乎。此经云。声闻人无漏界觉。复入出世
上上无漏界。满足众具。当得如来不思议自在法
身。则与法华圆旨无殊。而有时建立五种种性者。
乃是为初治地者建立耳。是故凡外二乘。于四智
不可往。则于八识亦不可往也。以不知八识之体
性无性。不知八识之涯际无际故。诸佛菩萨于四
智可往。则于八识亦可往也。以穷尽八识之幻状
无边。深达八识之实相无底故。三约诸识明不可
往竟。
四约二无我明不可往者。一人无我。或名
人空。或名我空。二法无我。或名法空。人者。五阴和
合之假名也。法者。五阴色心之实物也。我者。自在
义。主宰义。外道或计神我。或计士夫。儒童。作者。受
者。知者。见者。自在常住。能为主宰。并属我执。故佛
以人无我破之。外道或计冥谛。胜性。极微。四大。时。
方。梵天。自在常住。能为主宰。乃至二乘。或计阴入
处界。各有实体。或计四微四大。非即自心所现相
分。或计善恶无记生死涅槃。各有实性。并属法执。
故佛以法无我破之。当知我法二执。喻如大海。二
种无我。喻如摩罗耶山。故云不可往也。夫外道凡
夫。非我计我。或云即色是我。或云离色是我。或云
色大我小。我在色中。或云我大色小。色在我中。历
受想行识例作四见。则有二十我见。邪恶风浪。浩
婆那王开示此法。尔时罗婆那夜叉王闻巳。与诸
眷属请佛入城。佛受其请。乃入彼城而说此经。故
唐译名大乘入楞伽经。魏译云入楞伽经也。今约
此义释者。楞伽。即境无上也。入。即智无上及行无
上也。名字入乃至究竟入。即位无上也。始终不离
大海摩罗耶山。能入是般若。所入是法身。能所和
合是解脱。即三法无上也。如来观机。彼王诚请。即
感应无上也。彼王乘华宫殿。往世尊所。妓乐歌赞。
兼复劝请大慧菩萨问法。佛入其城。现神通力。令
王开悟。即神通无上也。一百八义。三十九门。即说
法无上也。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从彼种种异佛刹
来。即眷属无上也。自心现境界。善解其义。种种众
生种种心色。无量度门随类普现。即功德利益无
上也。上来释别题竟。
次释通题者。梵语修多罗。或云有翻。或云无翻。智
者大师和融有无。故于翻五含五。各申教行理三。
具如法华玄义。兹不复出。又此方圣说为经。贤说
为传。修多罗既是圣说。故直以此代彼。称之为经。
经者。法也。常也。法者。轨持也。常者。不变也。如来所
说一百八义。三十九门。破除外道声闻恶见妄想
戏论分别。令知自心现量。教可轨也。唯心直进。观
察无始虚伪过患。思惟佛地无相无生。行可轨也。
常不思议第一义境。理可轨也。从得正觉至入涅
槃。于其中间不说一字。不说是佛说。教不变也。若
诸见。及诸三昧之所證得。莫不自谓是第一义。而
不能彻心性之源。亦不能穷心性之际。是以执有
者则昧真空。證空者则失幻有。滞二边者则迷中
道。取中道者则隔二边。皆不得为自心现量也。纵
令妙悟泠然。了知心外无法。法法皆是心具心造。
苟非独一静处。闻思修慧。缘自觉了。向涅槃城。习
气身转变巳。自觉境界。观地地中间胜进义相。犹
不名为善义菩萨。若但口云不生不灭自性涅槃
三乘一乘心自性等。如缘言说义计著。仍堕建立
及诽谤见。何由契会此妙体也。
三一法异名者。
先会此经异名。次会他经异名。此经异名者。秪此
自心现量第一义境界。亦名自觉圣智境界。亦名
真识。亦名真相识。亦名如来自到境界。亦名无所
有佛地无生。亦名海浪藏识境界法身。亦名如来
不可思议所行境界。亦名常住法身。亦名自觉圣
究竟差别相。亦名常不思议。亦名如来藏自性清
净。亦名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
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亦名无我如来
之藏。亦名如来禅。亦名一乘。亦名出世间上上无
漏界。亦名佛之知觉。亦名佛自得法。亦名本住法。
如是等种种名字。皆是一体异名。如以众指。共指
一月也。他经异名者。华严经名为法界。维摩经名
为不可思议解脱。大般若经名为一切种智。金光
明经名为法性。大佛顶经名为如来藏妙真如性。
便建立五法。以破断见。因诸众生转计五法实有
定法。又复方便遣空。以破常见。是则虽建立而非
有。虽遣空而不无。五法既尔。三性八识二无我等。
例皆可知。依他如幻。无实我法。横计我法。便为妄
想。悟二无我。便显圆成。依藏识海。起七识浪。若云
定一。不应起有先后多少。若云定异。应非水体。是
故偈云。心意识八种。俗故相有别。真故相无别。相
所相无故。斯乃破立同时。空有不二。不堕四句明
矣。凡外于识自性相应及所变影。不能了知唯是
心量。妄计有我。故为开示人无我理。岂于心外别
有一理。名为人无我耶。馀乘于识自性相应及所
变影。不能了知唯是心量。妄计有法。故为开示法
无我理。岂于心外别有一理。名为法无我耶。是故
此经。总破一百八句。别破外道异因。及七自性。有
种无种。自相共相。乃至三乘五性。建立诽谤。有无
一异俱不俱等。又复为说四大造色。诸阴性相。妄
想分别。三意生身。有无有见。宗说通相。语义。智识。
相续解脱。离于世论。破外涅槃。破外无常简灭正
受。生灭刹那。种种变化。而终之以不食肉门。可谓
执无不变。疑无不遣。故使菩萨依之进修。永离戏
论妄想分别。唯心直进。速到自觉圣智。克證自心
现量第一义境界也。第四辨用竟。
第五教相者。此是大乘方等教摄。若约五味分别。
即是生酥。弹偏斥小。叹大褒圆。明三是权。显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