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密。行密。智密。理密。此顺四悉檀义。皆约三法。不
纵不横。非偏小凡下所知。是故为密。盖北方天王
大将。馀三方各有。东方名乐欲。南方名檀帝。西方
名善现。各有五百眷属。管领二十八部。孔雀经云。
一方有四部。六方则二十四部。四维各一部。合为
二十八部。又说者云。一方有五部。地水火风空。四
方有二十部。足四王所领八部。是为二十八部。巡
游世间。赏善罚恶。皆为散脂所管。闻经欢喜。发誓
护于说者。从能护人受名。故名散脂。又虽三天王
各有神将。散脂为首。故独标名耳。】
「尔时散脂鬼神大将右膝著地白佛言。
世尊是金光明微妙经典舍宅空处皆亦如是。
世尊何因缘故我名散脂唯然世尊自当證知。」
【唯然。上声。礼对曰唯。野对曰阿。】
「世尊我知一切法于一切法含受一切法。」
【智若浅深阶级次第。不名为密。即一智一切智。一
切智一智。非一非一切。而一而一切者。斯是妙空
妙假妙中。乃名智密。若得此意。五句一句。一句五
句。非一非五。而一而五。唯数唯密尔。】
「世尊我现见不可思议智光不可思议智境。」
【若境可以智知。可以口说者。境则非密。不可智知。
不可识识。不可以名名。不可以言说。斯是境非智
外。识即是境。境离名字。及彼言说。乃名绝思绝议
密境也。而约五数论密。例上可知。】

「世尊我于诸法正解正观正解于缘正能觉了。」
【若对邪明正。待边说中。此正非正。此中非中。皆非
是密。即邪而正。即边而中。邪正中边。趣举其一。收
法毕尽。无二无别者。乃名为密。我行正道。若境若
智。从此得名。唯然世尊。自当證知。又一往前五句
言知。知即意密。次五句言现见。见是眼。即身密。后
五句明正解。繇正解故。言正分别。分别即口密。所
以言不彰露者。是密义也。若约义别释。初番即三
观义。知一切法。一切缘法两句。是因缘所生法境。
何者。能生为因是初句。所生为缘是第二句。能所
合故。诸法得起。中论云。因缘所生法。即此义也。了
一切法者。了达虚无也。中论云。我说即是空。是为
从假入空观也。知法分齐者。知空非空。用道种智。
分别假名凡圣之法。而有差别。中论云。亦名为假
名。是为从空入假观也。如法安住一切法如性者。
以二观为方便。得入中道第一义谛。中论云。亦名
中道义。即是中道第一义谛观也。含受一切法者。
即是中道正观。能双照二谛。故言含受。若三观一
异纵横并别者。则不名密观。即一而三。即三而一。
名为密耳。次番即三谛三解脱义。现见不可思议
智光者。光是实智。如日月光。常明不息。此实智照
不可思议真谛境。成圆净解脱。不可思议智炬智
行智聚者。皆是权智。如人执炬。屈曲照物。乍兴乍
废。随顺机缘。或此或彼。行。因义。聚。果义。从因以向

【正论者。正名为圣。圣有二种。一世圣。谓轮王也。易
曰。备物致用。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管子曰。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
此皆言世间圣人。二出世圣。谓三乘果人。断惑證
理名圣也。论名覈实。亦有二种。一覈事实。则世间
正论。可以治国。二覈理实。则出世正论。可以诣道。
此品是先王旧法。先王传力尊相。力尊相传信相。
信相又传其子。其子又传后世。世世正圣。世世善
实。即是先王之法言。亦是世界悉檀立名。名正论
品。王行此法。法律相应。阴阳以之调。日月以之顺。
百谷以之丰。万民以之乐。社稷以之安。治化以之
美。即是民用和睦。上下无怨。亦是为人悉檀立名。
名正论品。王用此法。外敌不敢谋。内奸不敢惊。妖
星不敢现。恶虹不敢行。暴风不敢动。疾雨不敢零。
是则祸乱不作。灾害不生。亦是对治悉檀立名。名
正论品。此之世善。本金光明。从金光明。出此正论。
善用此正论。天宫天身。以之光明。天力天威。以之
增长。天心为之倍乐。天之法味。为之倍加深远。即
是先王之至德要道。亦是第一义悉檀立名。名正
论品也。此文是流通中第二意明人王弘经。感通
冥圣。天王佐助。善政兴隆。】
「尔时佛告地神坚牢为信相太子说是偈言。」
【受灌顶位者。华严三十九云。转轮圣王所生太子。
母是正后。身相具足。其转轮王。令此太子坐白象

【厕。杂也。填。塞也。缯。帛之总名也。曼陀罗。此云适意。
曼殊沙。此云柔软。旧小大白。小大赤。不鼓。鼓。击也。】
「是时大王为闻法故以用布施供养三宝。」
【熙怡。悦乐也。瑰。美石。次玉。琦。玉名。珥珰。释名云。穿
耳施珠曰珰。珥。苍颉云。珠在耳也。】
「尔时为王说法比丘今则我身释迦文是。
我于尔时舍此大地正法之身我今巳得。」
【就此品指归三法。善集波罗密。是金。集般若。是光。
集五度。是明。此就善集。约智行及果。对于三法。在
一窟中。金也。面如满月。光也。读诵是经。明也。此就
宝冥。约依正对于三法。在窟中。是金。许为王说。是
光。王提如意珠。雨四天下珍宝。是明。此就二人。约
宝冥依正。与王雨宝。对于三法。然依正自他人物。
如此分对者。以祇一法性。则物物皆金光明海。心
心是三德秘藏。即而不离。方得名为经王耳。】
「金光明经鬼神品第十三」
【鬼字训归。又云畏也。报多怖畏。又云威也。能令他
畏其威也。神者。能也。大力者。能移山填海。小力者。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虔伽陀。汉言善品。主蛊毒
也。】
「于说法处莲华座上而为诸佛之所赞叹。
威德相貌无量无边入阵得胜心常欢喜。
大梵天王三十三天爱乐亲近是经典者。」
【阎摩罗王。或阎摩罗社。此云双王。阎摩双也。罗社。
王也。兄及妹皆作地狱主。兄治男事。妹治女事。故
曰双王。又苦乐并受。亦名为双。那罗延。此云钩锁
力士。摩醯首罗。馀经翻为大自在。灌顶经翻为威
灵帝。摩尼跋陀。翻威伏行。富那跋陀。翻集至成。金
毗罗。翻威如王。宾头卢伽。翻立不动。车钵罗婆。翻
忍得脱。昙摩跋罗。翻学帝王。摩竭婆罗。翻除曲心。
绣利密多。翻有功勋。勒那翅奢。翻调和平。剑摩舍
帝。翻伏众根。奢罗密帝。翻独处快。醯摩跋陀。翻舍
主。萨多琦梨。翻大力天。难陀翻喜。跋难陀翻贤喜。
兄弟二龙。风雨应时。能令人喜。贤谓性。又贤善故。
波利罗睺。翻勇猛进。毗摩质多。翻高远。睒摩利子。
翻英雄德。波诃梨子。翻威武猛。祛罗骞驮。翻吼如
雷。鸠罗檀提。翻战无敌。】
「于诸众生增命色力如上所说无量功德。」
【优钵罗华下四句。四色莲华。优钵罗是青。波头摩
是赤。拘物头是黄。分陀利是白。】
「金光明经授记品第十四」
【授者。与也。记者。记成道事也。亦名授莂。亦名受决。

其人。今十千天子。即其人也。闻记当果。果必有因。
因金光明生殷重心。起功德身。心无垢累。起般若
身。犹如虚空。起于法身。一心中听。三德圆成。复有
无量功德。说不可尽。此不得记。记与谁乎。證经功
德。意在于此。以随相修。指今现行。行随实相而修
也。有妙善根。指于远缘。远缘实相而种善根也。】
「亦以过去本昔发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誓愿因缘者。流水品云。未来之世。当施法食也。此
文对下二品而为广略。略是此中少文。除病流水
两品是广答。】
「金光明经除病品第十五」
【此正广答远缘。繇医王救疾。故言除病品。然须了
知不独除于果报病苦。义令该收恶业烦恼十种
之病。故下文云。治诸众生所有病苦。悉令除差。】
「佛告道场菩提树神般涅槃后正法灭巳。
于像法中有王方便巧知四大增损。
善女天尔时持水长者家中书数算计无不通达。
是时国内天降疫病为诸苦恼之所逼切。
善女天尔时流水长者子为是众生生大悲心。
作是思惟如是无量时长者子思惟是巳。」
【衰迈者。衰。损也。捐也。迈。归往也。谓壮力巳往也。八
十曰耄。谓惛忘。亦乱也。颤。四支动也。掉。振也。几杖
者。坐则凭。行则执杖。】
「即至父所头面著地而问于父即说偈言。

是冬时。水于中王。土寄腊月。摄属冬时。土寄四季。
正时为本。各三月。并摄于土。故言三三本摄。主摄
于客。客是土也。依佛法言三三本摄者。本时各三
月。既废秋时。以秋之三月各配入三时。时则四月。
论本则三。论摄则一。故言三三本摄也。问。四时各
有三月。此是四三本摄。云何三三本摄。答。三为一
数。以三而数。故言三三为本尔。随是时节消息者。
时如上说。或四或三或二或摄等。种种不同。随时
以意消息。斟酌去取。若依佛法无秋时。而言秋时
发病。此云何释。从八月半巳还。随俗名秋。而夏时
摄。八月下半巳去。随俗名秋。冬时摄。随时消息者。
二法之间而斟酌也。代谢增损者。春动肝病。肝属
木。木春王。则可治。春动脾病。脾属土。木尅土。此难
治。夏动心病。心属火。火夏王。此可治。夏动肺病。肺
属金。火尅金。此难治。夏末冬初。于秋分中动肺病。
肺属金。金秋王。此可治。若动肝病。金尅于木。此难
治。冬动肾病。肾属水。水冬王。此可治。若动心病。水
尅于火。此则难治。论四大增损。大略如此。】
「有善医师随顺四时随病饮食及以汤药。」
【犯触有六。一多坐。二多眠。此二多致痰。宜多行徛
散之。三多行。四多徛。五多语。生风病。宜多眠治之。
六多淫。生一切病。即等分病也。若火少痰多。若火
多即热壮。若风多吹火成热病。若风多吹痰成冷
病。三事若等。无病。饮食得病者。亦有六。一过量食。

二少食不足而止。三过饥时食。四逆时食。未饥强
与食也。五妨食。如食肉饮生乳。使人癞。六不曾食
而强食。如南人饮浆。北人饮蜜。苦菜和蜜。令不结
男。猪膏煎白鹭肉。令人癞。若患热而饮酒食小麦
生牛肉。令人失明。吐血痢血。若病痰而饮甜肥咸
酸。令人𠲿鼻多汁。又㿃痢也。六大者。是六腑。大肠。
小肠。胆。胃。三焦。两膀胱也。】
「多风病者夏则发动其肺病者春则增剧。」
【四月五月是风生时。六月七月是风起时。八月九
月是风灭时。六月七月是热生时。八月九月是热
起时。十月至正月是热灭时。八月九月等分生时。
十月十一月是等分起时。十二月正月是等分灭
时。十月至正月是痰生时。二月三月是痰起时。四
月至七月是痰灭时。痰是水病。肺也。夏日动风者。
夏日毛孔开通。外风得入。内风动也。热病秋动者。
毛孔闭塞。热伏于内。不得行。故成病。等分冬动者。
春时动水。肺病不差。至夏复动风。风病不差。至秋
复动热。热病不差。至冬俱动一切病故也。二月三
月是痰起损肺。肺病动也。】
「有风病者夏则应服肺病春服肥腻辛热。」
【风病夏服肥腻咸酸热食者。夏月毛孔开通。具以
肥腻润塞之。令风不得入。咸酸性热能消水。令体
坚实。治于风虚。热食流汗。引风令出。又治虚冷。风
不得进。冷甜是酥乳等能治热也。等分冬服甜醋

等除风也。肺病服肥腻塞毛孔。令水不得入。热能
焦水宣通。故能治肺病也。】
「饱食后则发肺病如是四大随三时发。」
【饱食发肺病。食既多则肠胃盈满。故发肺病。食消
发热者。如食沃润。则热病伏。食消无润。热病起也
消巳虚疏。风气入体。故发风也。但举病发者。以病
显药。当用妙药治也。】
「风病羸损补以酥腻筹量随病饮食汤药。」
【风疏补酥腻咸除风。甜除热。肺带风水。宜吐也。】
「善女天尔时流水长者子平复如本气力充实。
善女天复有无量所有病苦悉得除差。」
【此品事医。意含法药。除病不一。非可卒陈。今约观
心。略申其意。三毒等分。是内病。数息。不净。慈心。因
缘。是法药。宜闻法药得悟者。信行人病差也。作观
研心得悟者。法行人病差也。眼是春时。舌是夏时。
鼻是秋时。耳是冬时。身是四季。摄属诸时。妙好五
欲增贪病。粗恶五欲损贪病。妙好五欲损瞋病。粗
恶五欲增瞋病。平平五欲增痴病。违顺五欲损痴
病。总三种五欲增觉观病。偏动三种五欲损觉观
病。是为增损之相也。犯触者。违情犯瞋。顺情犯贪。
不违不顺犯痴。总三犯觉观。慢时即发瞋。求须时
即发贪。僻解时即发痴。放逸时即发觉观。慈心治
瞋。不净治贪。因缘治痴。数息治觉观。前说五欲三
受。俱从外境。为四分照发之缘。复举慢等内心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