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知是叹体。】
「庄严菩萨深妙功德亦为护世之所赞叹。」
【约体修行。能令菩萨。具二庄严。成于极果。既言庄
严。知是叹宗。世天。生天。净天。义天。皆宗仰极地。施
三业供养。恭敬是身。欢喜是意。赞叹是口。】
「此经能照诸天宫殿无量无边百千苦恼。」
【文四。初天趣。次是经下。三恶趣。诸河。三趣沉没。犹
如大河。焦乾枯竭者。灭三恶苦也。三能除怖畏去。
是人趣。初句是总。次别明破三障恶。怨贼。即刀兵
他。并饥馑疾疫。名三灾。是报障。恶星。是业障。业来
责报。故恶星现。忧恼。是烦恼障。四举要下。总指九
界众生。无明未尽通有热恼。此经能除。如月清凉。
知是叹用。】
「世尊是金光明增益身力心进勇锐具诸威德。」
【繇闻此经获于四益。身益光明。力益勇猛。心益增
进。德益尊严。理获二益。谓法身慧命。皆得增长。繇
国弘经。致斯法润。宁得不护。】
「世尊我等四王能说正法为世法王以法治世。」
【此义正与观心相应。以四谛智。护四谛境。即是修
行正法。以四谛智。导诸心数。使之不行。故名行般
若波罗蜜。即是能说正法。内有如此护国。所以名
护世王。正治国土尔。】
「世尊我等四王及诸天遮诸恶鬼啖精气者。」
【此亦与观心相应。心王帅心数党。降伏见思利钝

「汝等今日长夜利益灭其苦恼与其安乐。」
【上云以净天眼。过于人眼。佛述长夜利益天眼夜
照。不假日光。故言长夜。】
「汝等四王及诸眷属护持去来现在诸佛正法。」
【上直言护国。佛今加赞是护三世诸佛正法也。】
「汝等四王及馀天众为除衰恼施与安乐。」
【上云请法师入境攘恶。此功归巳。能却修罗之阵。
汝劝王听经。供给四众。佛述其内智外福。实是消
伏诸苦。能致安乐。】
「尔时四王复白佛言他方怨贼亦使退散。」
【一是经流布之处。其王自能顶受。又供给四众者。
我及眷属。誓当隐形。令其显益。言天律治世者。师
古治民。则天行化。罚必当罪。赏必当功。名天律也。】
「若有人王听是经时况复当能有所破坏。」
【二者恶邻兴兵。侵斥善国。我当隐形。起诸怖懅种
种难起令其军兵显然退散。尚不扰边。况复坏中。
四兵。象马车。步也。规往讨伐者。规求也。讨诛也。有
钟鼓曰伐。】
「尔时佛赞四天王等无诸凶衰斗讼之事。」
【上隐形护国。欲使经弘。佛述隐形是护三宝。我是
佛宝修习菩提是法宝。诸王无斗讼是僧宝。述其
护一而能成三也。】
「四王当知此阎浮提一切恶事悉皆消灭。」
【上以天威懅之。天力退之。似若憎恶爱善。佛劝慈

心平等向之。为恶者自懅。为善者自豫。非薄恶而
厚善。成其懅退之意也。又劝诸王。各守本业。住境
自乐。勿起贪企。诸王和。则民生无夭。法兴盛。则诸
天被熏。佛告帝释。斗诤因缘。人天损减。善能慈和
天下。非止供养于我。则是供养三世如来。非止安
于一王。遍安诸王。非止安于一国。遍安一切。故以
慈和。述成第二意也。楚挞者。楚一名荆。可以为杖。
挞。击也。沃。湿也。美也。亦柔也。壤土也。时不越序者。
四时和也。心无贪吝者。无贪故不多求无吝故能
惠施后妃釆女者。天子一后。三夫人。九嫔妃。二十
七世妇。八十一御女。风俗通云。釆女者釆择其容
色之女也。】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若有人王欲得护身。
及后妃釆女诸王子等。
宫殿屋宅得第一护。
身所王领最为殊胜具不可思议王者功德。
欲得摄取无量福聚。
国土无有他方怨贼无诸忧恼及诸苦事。

世尊如是人王应生恭敬谦下之心。
应当庄严第一微妙无数微妙幢幡宝盖。
当净洗浴以香涂身谦下自卑除去骄慢。
正念听受如是妙典釆女眷属生慈哀心。
和颜与语劝以种种供养之具供养法师。
是王尔时既劝化巳于说法者倍生恭敬。」
【一一如数。对上六愿。上欲安身。今示莫放逸。制心。
则身安也。上欲安宫殿。今示严法堂。幡盖映于上。
香华丽于下。三宝受用。则柏梁无灾。上欲王领殊
胜。今示洗沐香涂。敦恭去慢。一身敬于此。八纮休
于彼。上欲摄取福聚。今示正念听经。能致无量功
德。天神竭其力覆。地神竭其力载。鬼神竭其力护。
臣民竭其力爱。上欲安妻子。今示和颜与语。劝其
兴福内外修善。感益事多。上欲得国无忧苦。今示
应自喜庆。自励忘疲。倍作利益。一人既悦。则四海
谧然。此之谓也。】
「尔时佛告四天大王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世尊。」
【上直示心不放逸。今加示羽仪。出宫迎候。步步值
那由他佛。方法既备。体亦弥安。躬出者。躬。亲也。】
「复得超越如是等劫生死之难。」
【上止一世无忧苦。今则超尔许生死之难。盖言劫
数。如值佛之数也。】
「复于来世尔所劫中常得封受转轮王位随其步步。」
【轮王有玉女千子悉无怨对。尔许劫中妻子常安

译之讹也。】
「诸佛世尊闻是香气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十方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佛。」
【人王运善奉施诸天。为诸佛所赞。上赞因成。此赞
果满。勤修下。明修苦行。善能下坏外道。降魔怨。是
庄严道场也。觉了下成正觉。善男子下。转法轮。此
并果上之事。如瑞应经广明。】
「尔时四天王复白佛言所止宫殿讲法之处。
大梵天王释提桓因所止宫殿讲法之处。
世尊我等四王及馀眷属能为无上大法施主。
以甘露味充足我等诸恶灾患悉令消灭。
世尊若有人王于此经减损天众增长恶趣。
世尊我等四王诸旧善神皆悉舍去。
我等诸王及诸鬼神其地无有可爱乐处。」
【流星者。星说曰。绝迹而去曰奔星。光迹相连曰流
星。博蚀。案汉书天文志。作日月薄蚀。孟康注曰。日
月无光曰薄。韦昭曰。气往迫为薄。亏缺曰蚀。京房
易传云。日月赤黄为薄。释名云。日月亏曰蚀。谓稍
侵亏。如虫食草木叶也。虹者。尔雅云。螮蝀。虹也。双
出鲜盛者为雄。雄曰虹。暗昧者为雌。雌曰霓。又虹。
攻也。谓纯阳攻阴义也。】
「世尊我等四王生如是等无量恶事。」
【统上王不弘经。故无法食。不闻法食。故天神舍离。
天神舍离。故恶鬼乱行。鬼乱行。故灾起。然则灾起。

繇鬼乱行。鬼乱行。繇诸天舍离。天离神舍。繇不闻
法食。不闻法食。繇王不弘经。】
「世尊若有人王读诵受持是经典者。
我等四王及无量鬼神至心听受是经典故。
如诸梵天说出欲论是金光明于中最胜。」
【三论者。四韦陀论。说梵事。毗伽罗论。说十善事。僧
祛卫世师勒沙婆论。说学通事。。】
「所以者何如来说悉是如来正遍知说。
如来过于百千亿那由他演说如是金光明经。」
【以大悲力故等者。用无缘大悲。普覆法界。故超梵
王四等之心。以难思苦行。积劫利物。故超帝释十
善之因。】
「若阎浮提一切众生尊重赞叹是经。」
【一切众生等者。世间。谓五戒十善十二门禅等。出
世间者。四教法门。三乘修證也。国事者。礼乐征伐。
治世育民之事也。造世论者。如上三论。及下正论
等也。皆因此经者。乃教行理三种经也。故新本云。
欲生人天。欲得四果支佛。欲得佛。皆依此经忏悔
灭障。方得成就。若探取化意。即是于一佛乘分别
说三。但以此经部在方等。教犹属通。理就人分未
免异趣。故欲令等言。随其五乘而得安乐也。】
「尔时佛复告四王灭其衰患而与安乐。」
【而与安乐。是述成举兴劝。灭其衰患。是述成举衰
劝。】

「若有人能广宣流布续复当得广宣是经。
尔时四天王即从座起于世尊前以偈赞曰。
佛月清净满足庄严佛日辉曜放千光明。」
【夫三身有通别。依文是别。空是法身。以空无明暗。
日月所依。别喻法身。体本周遍。日是报身。以日能
破暗。别喻报身。三惑净尽。月是应身。以月能盈昃。
别喻应身。随机胜劣。问。经无空字。何以取喻。答。下
文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且日月必依于空。故以
空日月三。别对三身耳。通意者。每喻各自具于三
义。空是法身。日是报身。水日是应身。以日上必依
空。下必现水。此之三义。则显报智圆具三身。是就
三般若论三身也。空是法身。月是报身。水月是应
身。以月亦上必依空。下必现水。可显应用圆具三
身。是就三解脱论三身也。空是法身。日中空是报
身。水中空是应身。以太虚空。是日所依空。天日水
日。当体含空。此之三空。则显法体圆具三身。例之
空是法身。月中空是报身。水中空是应身。以月所
依空。天月水月。其中含空。亦显法体圆具三身。空

遍日月。两说三身者。乃就双照中道而示。此则三
轨以论三身也。后结叹文。空是法身。月是报身。水
月是应身。空是法身。日是报身。𦦨是应身。化法是
法身。化主是报身。化事是应身。各各具三。其义宛
尔。故文云。无有障碍。即通意也。】
「如来面目最上明净齿白无垢如莲华根。」
【谓目与齿。】
「功德无量犹如大海百千三昧无有缺减。」
【初二句。总标。有喻有法。次四句。是别叹。二句是智。
二句是断。渊。海也。管子曰。水出于地而不流曰渊。】
「足下平满千辐相现微妙清净如鍊真金。」
【谓平与网。】
「所有福德不可思议。
佛功德山我今敬礼。」
【夫相好不独在应身。报法亦通。庄严父母生身者。
应相好也。庄严尊特身者。报相好也。庄严法门者。
法身相好也。以身相是一。随见成三。藏通人。伹言
偏空。所见佛相。谓繇正习搆造而成。相非奇特。但
能少胜轮王而巳。以不知心现。见从外来。取色分
齐。故名生身。此乃如来曲顺凡小。示现此身。故名
为应。别教人。能信中道妙色妙心。随缘变造。所见
佛相。知从心现。无有分齐。或现大身十莲华藏世
界尘相。或现八万四千相好。或时祇于丈六三十
二相令其机缘无分齐见。不同藏通分齐之身。故

「十力世尊之所宣说汝等四王应当勤护。」
【此答其报身。】
「以是因缘是深妙典所有恶趣无量诸苦。
阎浮提内诸人王等及其国土欲令丰盛。
应当至心净洁洗浴无量众生安隐快乐。
譬如宝树在人家中随意能与诸王法宝。
是金光明微妙经典十方诸佛常念是经。
若有演说称赞善哉增益天众精气身力。」
【统上叹经用。是答其应身。前天王所以赞佛者。以
佛能说法也。今法王所以赞法者。亦以法能成佛
故耳。】
「尔时四王闻是偈巳随逐是说法者而为守护。」
【悲喜者。悲昔不闻。喜今得闻。悲他不闻。喜自得闻。
涕泪横流者。涕即泪。横谓交横。文选悲旧乡之拥
隔兮。涕横坠而未禁。怡解者。怡谓和悦。解谓舒散
也。】
「金光明经大辩天品第七」
【辩有四种。小辩。无量辩。双辩。大辩。无漏法名小辩。

恒沙法名无量辩。备二种名双辩。双非双照名大
辩。此天住智慧庄严法门。自住大辩。以自在力。随
机而授悦宜对悟。若一若二若三若四。令得四悦。
乃至四悟。故名大辩。对佛发愿。以大辩加于说者。
故以是标品。】
「尔时大辩天白佛言能与总持令不忘失。」
【初加法师以乐说辩才。谓于一字中说一切字。于
一语中说一切语。于一法中说一切法。随可度者
而有所益也。庄严次第。是辞辩。种种庄严。言语善
巧也。大智。是义辩。知诸法义。所归趣处也。总持。是
法辩。智慧通达诸法名字也。】
「若有众生于百千佛所是妙经典令不断绝。」
【流布不绝。加其能化之道。无人无所化。无道无能
化。因缘和合。化道不绝也。】
「复令无量无边众生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闻经至不退转。是加因益。必定得菩提。是加果益。
文言虽略。誓愿弘深。为益大矣。】
「金光明经功德天品第八」
【此天住福德庄严法门。摄一切法。而以功德为首。
故言功德天。又能与说者所须。无所乏少。故名功
德天。又令说者昼夜思惟是经深义。故名功德天。
又令听者速成菩提。具此众义。故名功德天品。应
知大辩与功德天。咸皆證入金光明法门。皆能遍
摄一切法等。但引物偏好。为行不同。故彼以智为

智度道。为众生法母。一义也。譬如阴阳。覆载卉木。
智度养育。出生众善。二义也。馀度各有所主。未亡
未泯。实智照了。无相无名。三义也。馀度有等有上。
智度无等无上。是究竟度。四义也。智度法门。常无
改变。义曰坚牢。常也。能荷。乐也。能生。净也。名之为
地。德力自在。我也。称之为神。从此等法门。故名坚
牢地神品。】
「尔时地神坚牢白佛言得服甘露无上法味。」
【聚落者。落。居也。人之聚居。故名聚落。山泽者。下有
水曰泽。宿卫。谓止宿卫护。】
「增益气力。
而此大地深十六万丰壤肥浓过于今日。
以是之故阎浮提内美色香味皆悉具足。
众生食巳增长寿命成就如是种种等巳。」
【寿命。色。力。辩。安。谓之五果。繇食而致。】
「所作事业多得成办应心适意随其所乐。
是诸众生得是威德持是经者四部之众。
我于尔时当往其所广令宣布如是妙典。」
【凡约八事。展转增长。繇闻法故。法味增长。法味增
长故。气力增长。气力增长故。翻地味增长。地味增
长故。诸物增长。诸物增长故。众生五果增长。五果
增长故。修行增长。修行增长故。供养增长。供养增
长故。弘通增长耳。】
「何以故世尊是金光明服甘露无上法味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