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云以星岳藏俱配五行但以五行对于五戒则三
义自显不杀对木木主生长杀则不生不淫对火火
主照明邪淫私隐不饮对土土则镇静醉则倾摇不
盗对金金为刑杀盗则遭刑不妄对水方圆任器以
彰不妄妄则反是违天者背五星也触地者乖五岳
也伐身者犯五藏也木主东方东方主肝金主西方
西方主肺水主北方北方主肾土主中央中央主脾
火主南方南方主心。
次对五常者提谓经云所持
五戒令成当来五体顺世五常五德之法杀乖于仁
盗乖于义淫乖于礼酒乖于智妄乖于信又悯伤不
杀谓之仁清察不盗谓之义防害不淫谓之礼持心
禁酒谓之智非法不言谓之信此五不可造次而亏
不可须臾而废君子奉之以立身也。
三对五经者
孤山云尚书断自唐虞以下尊禅让鄙杀伐故对
不杀也夫子以周室微弱号令不行乃约鲁史而修
春秋以代赏伐便乱臣贼子惧故对不盗也礼有五
礼焉周礼大宗伯职曰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事谓
祀之祭之享之)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哀谓救患〔分〕灾)以宾礼亲邦国
以军礼同邦国以嘉礼亲万
民邪淫是不以礼交所以用嘉礼
以戒邪淫也诗者善则颂恶则刺非妄言也易者穷
理尽性之书洁静精微之教饮酒昏乱岂能穷理洁
静乎又止观云礼明撙节此防饮酒乐和心防淫诗
讽刺防杀尚书明义让防盗易测阴阳防妄语辅行
云此与提谓对义少别故知凡对当之义并从一往
耳。
四对十善文为三初正对十善杀盗淫是身三
等者不杀不盗不淫是身三善不妄语摄口四善(一不
妄语二不两舌三不恶口四不绮语)不饮酒摄意三善(一不贪欲二不嗔恚三不邪见)
恶既乖理善则顺真故云十善也俗不能下次明制
戒所以五戒正被在家士女故云俗也释论问云何
故优婆塞于口律仪中无三律仪答四种口业中妄
语最重又妄语心生故作馀者又但说妄语巳摄三
事然十善是轮王旧法名为性戒若论五戒前四是
性后一是遮性是旧戒不待佛制性是善恶故名性
也遮是客戒是佛制止故名遮也故俱舍云遮中唯
离酒为护馀律仪故今谓之若能禁酒是防意地三
毒长养出世智慧也若论制巳性上皆加一个制罪
问若不饮酒是佛制者何得对于五常中智五经中
易答礼云酒者因祭礼用非谓常饮是故得对五常
中智五经中易非祭而饮尚违世礼况佛制邪又所
对者防于乱耳故仲尼云唯酒无量不及乱也乱则
乖智故对之耳三是为下总结性罪性善者性戒不
问受与不受犯即是罪持即是善若受遮戒持则生
福犯则获罪不受无福犯亦无罪是故性戒以为遮
戒之根本也。
又五戒下次约出世间释文为二初约二乘法释孤
山云不杀则色质完具不盗则苦受不生不淫则邪
想不起不妄则迁流淳实不饮则了别分明还束五
杀文为二初明人天持事不杀文为二初明人中言
百二十年者世寿有三上者百二十中者八十下者
四十今约上寿言之故云百二十耳若任运下次明
天中言性成者如尚书太甲篇云习与性成注云习
行不义将成其性今借彼语不用其意今文意者习
持不杀巳成其性是故为任运性成此即简于人道
作意防护也报在六天极长等者南山律钞引目连
问罪报经云四天王寿五百岁于人间数九百千岁
(毗昙云人间五十年为四天王天一昼夜即以此三十日为一〔周〕十二月为一岁如是日月岁数四天王天寿
五百岁于人间九百万岁乃至第六天准而增之)乃至他化自在天寿十六
千岁于人间数九百二十一亿六十千岁今从第六
天说故云极长等也若准毗昙云第六天寿一万六
千岁于人间九百二十一亿六百万岁然经论岁数
与今文增减不同更请算之。
次明二乘菩萨用理杀文为二初明二乘无常无我
虽是三藏等慧之言亦可兼通故知二乘即藏通也
报在变易寿七百阿僧祇者此且用于他人之说非
今正意故净名疏明理八难中第五长寿天难云二
乘名为净天若入无馀归第一义天岂可化之有人
言入无馀是大灭定经七百阿僧祇劫有缘佛放光
照方出始为说法若今家之意乃据大论云二乘出
三界巳受法性身则不言其寿有七百阿僧祇也四
明云七百僧祇者必取尔许劫数之后方入实报者
非也次明菩萨即别教菩萨也三藏菩萨伏惑同凡
之间匆匆取小焦种不生者即净名中迦叶自鄙
于此大乘巳如败种不复生也见苦等者即维摩诘
呵身子云夫求法者无见苦求无断集求无造(他作造诣
之造今谓造作之造)尽證修道之求所以者何法无戏论若言
我当见苦断集灭證修道是则戏论非求法也以身
子依三藏生灭四谛入道故今乃以衍门呵之若执
生灭有诤论者即是界内有为戏论若实因此见断
界内爱见论者犹是界外无为戏论今身子虽断有
为犹存四谛即是无为戏论非求大乘三谛之法岂
见佛性乎若有著空等者中论云诸佛说空法本为
化于有若有著空者诸佛所不度今亦借之以斥二
乘著于偏空之涅槃耳身长三百由旬等者此引大
品文也菩萨出假通于中上若入七地即堕二乘故
为诸佛菩萨所呵有大鸟身长三百由旬而无两翅
从天而随若死若死等苦菩萨亦然从初一向专修
于空至于六地是为三空身肥假翅不生若堕二乘
方便道名死等苦若堕初果名之为死若见尽是死
等苦无学是为死若等于死名为死等而犹未死故
名为等故以方便乃断见位名为死等以初果人思
惟全在义同未死三无为者净名疏云一虚空无为
二数缘灭无为三非数缘灭无为
但三无为一是涅槃二非涅槃今通举之是故云三
若别论者二乘涅槃但在数缘灭无为耳故华严云
二乘堕于无为深坑又如净名呵善吉云供养汝者
堕三恶道疏中乃以见修无学为三恶道耳法华云
饥饿等者四大弟子领解之辞也文句云不得大乘
法食为饥饿无大力用为羸无大功德为瘦有无善
上起见思如疮癣(有无善者以法华云或有所得或无所得修有漏善即有所得修二
乘善即无所得)净名云不见佛等者此引净名呵善吉文不
见法身之佛不闻无作之法不入圆教贤圣之数以
圆教十信六根互用二乘所无宁得在数邪。
三明菩萨之盗次第行次第学等者行谓布施精进
学谓持戒禅定道谓忍辱智慧具如大论既皆次
第故有浅深舍一取一来巳更复来去巳更复去等
者净名叹文殊云善来文殊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
见文殊对曰如是居士若来巳更不来若去巳更不
去何者来者无所从来去者无所至故偏小凡夫以
来相来是故来巳可更有来如凡夫外道修禅至非
想巳还堕三途乃至别教菩萨修别相三观来求妙
觉若闻圆顿复须改心此等皆是来巳复来唯有圆
人发轸无僻终不于中改心易观乃是来巳不复更
来若去巳更不去者此重述成来义耳亦约偏小凡
夫以去相去非是善去此则去巳犹应更去乃至别
教思之可知唯有圆人从初发心正观中道一去则
无改心改观更去之理故名去巳更不去也此之两
语一体义异故转其名耳是故当知别教巳还悉是
辱于真来去相真来去相即是平等真如法界佛所
不能行故无有来相约此说来即无所从来名不来
多一个人字也谓大经中佛斥比丘所引醉人之譬
未达其义反归自巳也文中从世间下乃是撮略大
经之文以明醉归比丘耳何者以世间人迷于二乘
无常苦等无我不净计我净等及以常乐既如醉人
视日月等皆悉回转而二乘人迷于大乘如来真实
我净常乐计于无常无乐无我及以不净岂非自巳
如彼醉人见上日月实非回转生回转想故知比丘
所引醉人之譬反归二乘自巳故云大经引醉归之
乃至结云此二乘之醉也今文影略但云世间无常
乐等具足应云世间无常乐我净而言常乐我净如
来实我净常乐而言无常苦无我不净。
三明菩萨分破无明不了了见等者大经师子吼品
师子吼菩萨问云十住菩萨住何等法不了了见佛
住何法而了了见佛答文中约四种观十二因缘一
下智观不见佛性得声闻道二中智观不见佛性得
缘觉道三上智观见不了了住十住地四上上智观
见了了得三菩提十住菩萨虽见一乘不知如来是
常住法以是故言十地菩萨虽见佛性而不明了十
住菩萨见少分故不能明了如来全见能得明了十
住菩萨慧眼见故不得明了如来则以佛眼见故能
得明了为菩提行故则不了了(今文乃云菩萨行故见不了了又涅槃疏
第三亦云菩萨行故见不了了佛不行故见则了了)若无行故则得了了住十
住故虽见不了不住不去故则得了了章安云若指
住是地而言十住皆分见者此是别义若住非地十
报论转不转若烦恼业转报未必转者即前所谓馀
经对缘报障难转因时可救果无如何也若报转业
烦恼必转者亦前所谓此经三障皆可转也通论下
三正释烦恼障通论可解若别论者未见谛理故多
愁忧属见烦恼于事既碍故多恐怖属爱烦恼其义
可知故不具记此亦一往故注云云。
三释所破业障文为二初标指次业将下解释文为
四初明来意凡论相现皆是表发今相表于业将感
报也。
次恶星下消释名相言客星者忽然而现名
之为客以常现者名主故也亦是等者以五星二十
八宿虽则常现若违度数失其分野亦名恶星故
也一方有七等者东方七者谓角亢氐房心尾箕北
方七者谓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七者谓奎娄胃昴
毕觜参南方七者谓井鬼柳星张翼轸周礼周官云
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
迁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域皆有分星
以观妖祥郑玄注云星土星所主土也封犹界也大
界则曰九州州中诸国中之封域于星亦有分焉其
书亡矣今其存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星纪吴越也
(尔雅云星纪斗牛郭璞注云牵牛者日月五星之所终始故谓之星纪也)玄枵齐也(枵许娇切
尔雅云玄枵虚也注云虚在正北北方色黑枵之言耗耗亦虚意也)娵訾卫也降娄鲁也大梁赵也实沈晋也鹑首秦也鹑火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