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灯三昧经-高齐-那连提耶舍卷十

卷十 第 611c 页


《月灯三昧经》卷第十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童子!是故,菩萨应当具足修学身戒。云何菩
萨具足身戒?若菩萨具足身戒,于一切法得
无碍智,谓身善修行。若身善修行者,于一切
法得无碍智,是名菩萨具足身戒。

「复次,童子!若具足身戒菩萨,能获三十二大
人之相、得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
八不共法。童子!是名菩萨具足身戒。
卷十 第 612a 页 T15-0612.png

「复次,童子!具足身戒菩萨,能获三解脱门。何
者为三?谓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
门,是名具足身戒。

「复次,童子!若具足身戒菩萨,能得具足四梵
住。何等为四?谓慈念一切众生,悲、喜、舍心亦
复如是。童子!是名菩萨具足身戒。

「复次,童子!云何菩萨修身善行?谓四念处、四
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
是名菩萨身戒具足。

「复次,童子!具足身戒菩萨,能得四禅及四正
受、能住大悲,得善觉观、得寂灭觉观,是名菩
萨具足身戒。

「复次,童子!若菩萨具足身戒,远离杀生、偷盗、
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邪见十不善
业。㪷秤欺诳、语言欺诳、衣服欺诳、因官形势
割截、破坏、凌押、系缚、邪曲、虚妄、与贪共行,一
切恶业悉皆远离,自禁防制,无贪、无取,悉皆
断除;犹如断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不复更
起,无有生法。童子应知:此法是为菩萨具足
身戒。

「童子!乃于往昔过阿僧祇阿僧祇广
大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
尔时有佛号曰智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
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
尊,于时住世六十亿岁。

「尔时,有王号曰胜
思惟,与其眷属八万亿人俱,往智光如来所,
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尔时,智光如
来即以偈颂说身律仪:

「 「『犹如虚空无垢秽,
 自性光洁毕竟净;
 如斯身戒亦如是,
 不可音声而演说。
卷十 第 612b 页 T15-0612.png
 音声与空不可知,
 如是二种同一相。
 说于虚空无相貌,
 彼相便同于身戒;
 若知其戒惟一相,
 彼便具足戒律仪。
 智性无生境亦寂,
 真无漏中妄想尽,
 亦无贪著及爱欲,
 不于财色起渴爱。
 若不见于诸有过,
 终不能知是身戒;
 若有能知无漏戒,
 彼便无复一切生。
 当知罗汉法如是,
 非诸外道之所知。
 于诸三界心怖畏、
 于欲资产无贪爱,
 不悕王位及资财,
 彼能具足此身戒;
 我今说此身戒义,
 此义声教不能说,
 若能知是法母者,
 是人常能住身戒;
 智者爱乐是义母,
 信乐是义故我说,
 远离非义应真义,
 斯则常名住身戒;
 诸佛法中说何义?
 云何善能知是义?
 若能知于相应义,
 是即名为住身戒。
 若有观察于无相,
 一切无我悉空无,
 彼人不名无戒者,
 是人修学实际故。
 观一切有知非有,
 是人恒住非有际;
 于一切有无所著,
 是人能證无相定。
 若人知于无我法,
 自体空无性非有,
 是人不名无戒者,
 已觉决定真实故;
 若人能知五阴空,
 诸法寂灭无神我,
 彼便名为持戒者,
 其身不复行恶业。
 无有律仪取相者,
 存于我想心执著,
 若取色相执著人,
 起于爱欲无律仪。
 若常修学于实际,
 是人究竟真妙空,
 彼不更起于爱欲,
 不为无戒堕恶道。
 蚁子堪能动虚空、
 须弥安固复令动,
卷十 第 612c 页 T15-0612.png
 若有善学实法者,
 诸天妙色不能动;
 彩色可以画虚空、
 亦可手执于太虚,
 一切诸魔爱、欲等,
 无有能得动摇者;
 呼响音声犹可捉、
 大石沈水亦可浮,
 如是学于身戒者,
 无有能知彼心念;
 所有一切诸音声,
 悉皆盛内于箧中,
 若住如是身戒者,
 无有能知彼住所;
 所有云、雷及电光、
 日、月明等悉可执,
 若有住于身戒者,
 无能知彼身自性;
 四方所有诸风轮,
 罗网、钩羂可系缚,
 若有住于身戒者,
 无有能知彼身量。
 其有住于制心者,
 非诸众生之境界,
 能善修习身戒者,
 犹如虚空无能染。
 于其四方风行道,
 虚空鸟迹犹可见,
 彼之身量不可测,
 及心所行难可思。
 若住如是身戒者,
 彼无一切诸过恶,
 远离一切烦恼聚,
 由学如是身戒故;
 住于清净寂灭定,
 不为刀、火之所害,
 彼身无能执捉者,
 由常修学身戒故;
 如是住者无怖畏,
 心无纷动、无嫉妒,
 远离一切诸厄难,
 修学如是身戒故;
 不畏刀杖及毒药,
 亦不怖畏水、火灾,
 远离一切诸厄难,
 修学如是身戒故。
 不畏雨雹及盗贼、
 所有一切毒害等,
 彼离一切我想故,
 以离想故无怖畏;
 远离怖畏及恐惧,
 以无怖畏心不动,
 心不动转无怖畏,
 亿诸魔众不能怖。
 若于菩萨身戒所,
 演说开晓及显示,
 若有学是身戒者,
 诸亿魔众不能扰;
卷十 第 613a 页 T15-0613.png
 若有欲知诸佛法,
 当知无有其限齐,
 若有修学身戒者,
 是人能为三界塔;
 若有欲知是佛法,
 不可思议寂灭众,
 若学如是身戒者,
 其行坚固速成佛;
 若有欲得大仙法,
 不可思议佛十力,
 若学如是身戒者,
 修习佛力得不难;
 十八最胜不共法,
 诸佛、如来所安住,
 若有修学是身戒,
 彼得此法不为难;
 若于七觉支宝所,
 及与神足、辩才等,
 若有修学身戒者,
 获彼妙果不为难;
 于其梵住及四禅,
 及以三种解脱门、
 安隐觉观及寂灭,
 住身戒者得不难;
 四念处等及正勤,
 大仙五根及五力,
 亦于圣宝八正道,
 住身戒者得不难;
 于馀诸佛所有法,
 不可思议无限量,
 彼得此法悉不难,
 以学如是身戒故。』
 得闻如是身戒已,
 是王获得最胜利,
 欢喜踊跃而爱乐,
 于彼佛法便出家。
 出家已经十亿岁,
 修行最胜净梵行,
 恒常修行四梵住,
 利益世间诸天人。
 善修清净梵住已,
 便得如是胜身戒,
 复见十方亿千佛,
 修行如是菩提行。
 于彼胜法出家已,
 修行最胜净梵行,
 具足多闻妙辩才,
 是名聪慧大法师。
 坚持禁戒无缺漏,
 戒身清净无瑕秽,
 所谓圣戒无漏戒,
 当知圣戒是常住。
 童子!我昔修菩提,
 尔时化作胜思王,
 汝勿致疑为异人,
 当知即是我身也。
 童子!汝应随顺学,
 安住如是胜身戒,
卷十 第 613b 页 T15-0613.png
 当为亿众广宣说,
 不久亦当得如我。」


「童子!是故,菩萨当修行清净身业。何以故?修
行净业菩萨摩诃萨,不畏堕于地狱、畜生、饿
鬼、阎魔罗等,亦不畏八难、五趣苦厄,又不畏
水、火、五兵、毒药、王贼、师子、虎、豹、豺狼、犀、象、熊、
罴一切恶兽、毒虫食肉之属,亦复不畏人非
人难。

「童子!修行清净身行菩萨摩诃萨,欲以
手掌举此三千大千世界,若高一多罗乃至
十多罗,随其所欲悉能举之。

「童子!净身行菩
萨摩诃萨能达究竟神通彼岸。彼以报得神
足福德力故,摄取远离随顺无染寂灭之定,
悉皆能入;依是定故,无漏成就得一切世间
无碍之眼。云何神足?谓随念能为威力自在
解了无滞,随欲能成故名神足。

「复次,童子!住神足菩萨摩诃萨能为种种神
变之事,所谓一能为多、多能为一,隐显自在,
石壁诸山彻过无碍如风行空,在于空中加
趺而坐犹如飞鸟,履水如地,出没地中如水
无异,身出烟焰如大火聚,日月有大威德而
能扪摸,欲为大身自在无碍乃至梵天。」

尔时,
世尊即说偈言:

「 「神通自在游十方,
 于诸石壁及诸山,
 随意彻过无有碍;
 犹如飞鸟顺风行,
 履于大地犹如水,
 出没自在无所碍;
 游行于水不沈没,
 犹若履于坚䩕地;
 一身能现于千身,
 无量多身能为一,
 随意能现种种色,
 智者为渡众生故;
 游行空中如飞鸟,
 身出烟焰如火聚,
 复能己身悉流出,
 清净凉冷香美水。
卷十 第 613c 页 T15-0613.png
 智者端坐于此地,
 而能以手摩日、月,
 一念能往梵天所,
 而为梵众演胜法;
 千亿梵众闻法已,
 乐求无上获胜利,
 复能往馀胜天处,
 而为演说最胜法。
 若其意欲说法时,
 便能震动大千界,
 又令无量亿佛刹,
 微妙音声悉充满。」


「童子!是故,菩萨应当修学清净身行。何以故?
修行清净身行菩萨摩诃萨,天耳界清净过
人闻于音声——若地狱、畜生、阎魔罗处,天上、人
中,若近、若远——是名天耳通。

「童子!菩萨复应修
学清净身行。何以故?修行清净身行菩萨摩
诃萨,常能知他心:有欲心如实知有欲心、
无欲心如实知无欲心、有瞋心如实知有瞋
心、无瞋心如实知无瞋心、有痴心如实知
有痴心、无痴心如实知无痴心、有取心如实
知有取心、无取心如实知无取心、有颠倒心
如实知有颠倒心、无颠倒心如实知无颠倒
心、有小心如实知有小心、无小心如实知无
小心、有大心如实知有大心、无大心如实知
无大心、有光洁心如实知有光洁心、无光洁
心如实知无光洁心、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
有量心如实知有量心、总心如实知总心、无
总心如实知无总心、乱心如实知乱心、无乱
心如实知无乱心、定心如实知定心、非定心
如实知非定心、上心如实知上心、无上心如
实知无上心、解脱心如实知解脱心、非解脱
心如实知非解脱心、无学心如实知无学心、
学心如实知学心。童子!是名菩萨于他众生
心如实了知。
卷十 第 614a 页 T15-0614.png

「复次,童子!菩萨应当修学清净身行。何者菩
萨清净身行?所谓念知种种宿命之事,若一
生、二生、三生,乃至十生、二十生、三十生,百生、
千生、万生、十万生、百万生、千万生、万万生,复
念知一劫、百劫,乃至千、万劫事,知劫成、知劫
坏、及知劫成坏、乃至知于无量劫成坏事,
及知劫中彼曾有众生如是名、如是姓、如是
生处、如是饮食、如是长寿、如是短寿、如是久
住、如是寿尽、知如是受苦、如是受乐、若于此
处死彼处生、彼处死此处生、如是状貌、如是
国土,如是往事悉皆忆知,是名菩萨宿命
智通。

「复次,童子!菩萨应当修习清净身行。何者菩
萨清净身行?所谓天眼界清净过于人眼,见
诸众生往来生死——若好色、若恶色,若趣善道、
若趣恶道,若住善道、若住恶道,若苦、若乐,若
胜、若劣——如自作业皆悉了知。是诸众生成就
身恶行、成就口恶行、成就意恶行、毁谤贤圣、
邪见业因缘故,身坏命终堕于地狱;是诸众
生若成就身善行、成就口善行、成就意善行、
不谤贤圣、正见因缘故,身坏命终趣于善处,
生于天上。童子!是名菩萨天眼界清净过于
人眼,见诸众生往来生死——若好色、若恶色,
若趣善道、若趣恶道,若住善道、若住恶道,若
苦、若乐,若胜、若劣——如自己业皆悉了知,是名
天眼通。

「复次,童子!若修行清净身行菩萨摩诃萨,以
一念三世相应智慧,所有若知、若见、若得、若
證、应当了知,彼一切悉知、悉见、悉得、悉證、悉
卷十 第 614b 页 T15-0614.png
皆了达。彼法云何?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
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
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
恼。如是,十二因缘应知、应见、应得、应證、应当
觉了。如是,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
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灭、六入灭故触灭、
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
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灭、忧悲、苦
恼一切皆灭,如实知见、如实得證、如实觉了。
于四圣谛亦如实了知,是名漏尽通。」

尔时,世
尊而说偈言:

「 「菩萨已显示,
 神通之次第,
 安住三昧中,
 悉能随意到。
 善修其耳根,
 得难思天耳,
 其耳能得闻,
 导师所说法。
 能知众生心,
 有欲及离欲,
 有瞋及无瞋,
 有痴及无痴。
 了知宿世事,
 本昔所居处,
 于其千亿劫,
 智慧能照达。
 善修于眼根,
 得难思天眼,
 以眼见众生,
 死此生于彼。
 一念能悉知,
 一切众生念,
 如是悉了知,
 彼智不思议。」


「童子!云何口戒?菩萨摩诃萨若成就口戒,
则得佛六十种无碍清净美妙音声不可思
议,是名口戒。

「复次,童子!若具足口戒菩萨摩诃萨有所言
说,人皆信受,是名口戒。

「复次,童子!具足口戒菩萨摩诃萨得三十二
卷十 第 614c 页 T15-0614.png
大人相、得如来十力——所谓是处非处智力、知
诸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业处因果智力、知诸
禅定解脱三昧正受有烦恼无烦恼智力、知
他寿命知他众生根差别智力、知众生种种
无量欲智力、知诸众生种种无量性智力、知
一切至处道智力、知宿命智力、知一切众生
生死智力、知漏尽智力。

「复次,童子!若具足口戒菩萨摩诃萨能得四
无畏、十八不共法,是名口戒具足。

「复次,童子!若具足口戒菩萨摩诃萨得三解
脱门、得四梵住,是名具足口戒。

「复次,童子!具足口戒菩萨摩诃萨,略而言之,
得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
八圣道分,是名菩萨具足口戒。

「复次,童子!若具足口戒菩萨摩诃萨得大悲
梵住、得大舍梵住、得安隐觉、得寂灭觉,是名
菩萨具足口戒。

「复次,童子!若菩萨摩诃萨具足口戒者,得远
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于父母师长所不出
粗言,一切过恶之言菩萨悉皆远离。于彼言
说,如实了知如响、如梦、如幻、如化、如阳焰、如
光影,于此响声乃至光影悉无所得、无分别、
无取、无缘、无执著,是名菩萨具足口戒。

「童子!
清净口戒菩萨摩诃萨得一切佛语、得一切
佛神足、得一切佛神通。」

尔时,世尊而说颂
曰:

「 「若与口戒相应者,
 是诸菩萨必获得,
 一切诸法无碍智,
 是名具足于口戒;
卷十 第 615a 页 T15-0615.png
 若与口戒相应者,
 获三十二大人相、
 得佛十力、不共法,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能得一切诸佛法,
 谓我已说诸佛法,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能获梵住及辩才,
 逮不思议希有法,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得四念处及正勤,
 具四神足、根、力等,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得于大舍无所畏,
 得大悲悯清净住,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能得清净安隐觉,
 及得寂静觉观等,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远离妄语及两舌,
 复离恶口及绮语,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终不诽谤于正法,
 亦不毁訾于如来,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于其父母、师长所,
 不作非法粗恶言,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终不起口一切过,
 彼能悉离无有馀,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能知语言犹如响,
 觉了音声犹如梦,
 是名具足于口戒;
 了知无我及寿命,
 缘起虚妄犹如梦,
 能知语言如是者,
 是名具足于口戒;
 灭谛不实犹如梦,
 涅槃之体如梦性,
 菩萨知言如是者,
 是名具足于口戒;
 诸馀语言不可得,
 无有分别、无滞著、
 无有攀缘、无取执,
 是名具足于口戒。」


「童子!云何名意戒?若具足意戒菩萨摩诃
卷十 第 615b 页 T15-0615.png
萨,得一切佛法、得一切神通、心得不动解脱,
若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金刚三昧定,是
名意戒成就。

「复次,童子!若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炽然
光明,是名具足意戒;若具足意戒菩萨摩诃
萨得六十种美妙音声相应,是名具足意戒。

「复次,童子!若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三十
二大人相、十力、四无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
法,是名具足意戒。

「复次,童子!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三解脱
门——谓空、无相、无愿——是名具足意戒。

「复次,童子!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四梵
住——谓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是名具足意戒。

「复次,童子!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四念
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
分,是名具足意戒。

「复次,童子!若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住大
悲、得住大舍、得安隐觉、得寂灭觉、得利益、
得威仪、得胜行,是名具足意戒。

「复次,童子!若菩萨摩诃萨弃舍邪见,不与邪
见俱;断除瞋恚,不与瞋恚俱;断除悭贪,不与
悭贪俱;弃舍懈怠,不与懈怠俱;于父母师长
所不起谄曲心、贪瞋痴心,亦不与俱;不舍
菩提心、不舍信乐心,诸馀过恶觉观心悉皆
舍离,亦不与俱,是名具足意戒。

「善知诸法如
幻、如梦、如化、如焰、如响、如光影,无去、无来,亦
复知苦如梦、知无我如梦、知无常如梦、知无
众生如梦、知空如梦,意无所得、无分别、无滞
著、无攀缘、无取执。童子!是名菩萨具足意戒。
卷十 第 615c 页 T15-0615.png

「若菩萨具足清净意戒法者便远离一切诸
难,得不可思议一切诸佛法、得一切诸佛神
通、得心解脱不动。童子!是名具足意戒。」

尔时,
世尊而说颂曰:

「 「一心谛听勿乱想,
 所说意戒净无垢,
 得闻法已起诸行,
 便能速悟于菩提。
 智者若持于意戒,
 第一寂静广不动,
 佛法难思未曾有,
 是则名为意戒净;
 智者若持于意戒,
 心得解脱常不动,
 得如金刚最胜定,
 是则名为意戒净;
 智者若能发起此,
 称欲敷演广利益,
 获得六十微妙声,
 是则名为意戒净;
 智者意戒最为上,
 得三十二大人相,
 得佛十力、诸功德,
 是则名说胜意戒;
 智者若持于意戒,
 获得辩才及无畏、
 得胜希有难思法,
 是则名为胜意戒;
 智者若持于意戒,
 得四念处及神足,
 复获正勤及根、力,
 是名已说胜意戒;
 智者若持于意戒,
 能得清净七觉支,
 亦能获得八圣道,
 是则已说胜意戒;
 智者若持于意戒,
 获得最胜大舍住,
 及大悲住净无垢,
 是名已说胜意戒;
 智者若持于意戒,
 得安隐觉净无垢,
 得远离觉诸功德,
 是则名说胜意戒;
 智者若持于意戒,
 不与一切邪见居,
 恒常不起无明恚,
 是则名为意戒净。
 若能具足意戒者,
 乃至少时不谄曲,
 父母、师所无谄伪,
 是则已说意戒净;
 智者若具于意戒,
 贪、瞋等事悉永离,
卷十 第 616a 页 T15-0616.png
 愚痴之法亦皆断,
 是则已说胜意戒;
 智者若具于意戒,
 恒常不舍菩提心,
 信心决定终不坏,
 是则已说胜意戒;
 智者若具于意戒,
 所有一切诸过恶,
 皆悉远离不与居,
 是则已说胜意戒;
 心能入于如幻法,
 犹如睡梦、阳焰等,
 亦如光影、呼声响,
 是则已说胜意戒;
 知苦恼事犹如梦,
 及与无常、空无我,
 心意能知如是者,
 是则已说胜意戒;
 知无众生、无寿命,
 悟诸因缘如轮转,
 无所从来、无去处,
 是则已说胜意戒;
 推求彼意无可得,
 亦无分别、无滞著、
 无有攀缘、无取执,
 是则已说胜意戒;
 第一义谛犹如梦,
 观知涅槃亦复然,
 智者若了意如是,
 是则已说胜意戒。」


「童子!彼云何名业清净?见于三有犹如梦想,
于彼厌离不起贪爱,是名业清净。

「云何名过
于攀缘?谓知阴界入如幻而远离故。

「云何名
了知诸阴?谓悟知诸阴犹如阳焰故。

「云何得
诸界平等?谓知界等如化而弃舍故。

「云何遣
除诸入?谓入如光影而弃捐故。

「云何名断除
渴爱?谓于一切法无诸攀缘故。

「云何名證于
无生忍?于一切法无所得故。

「云何名知于诸
业?谓发起精进断除诸苦故。

「云何名显示诸
因?谓阴如响,无有生故。

「云何名不坏于果?谓
业果如梦而无所坏故。

「云何名现见诸法?谓
诸法中得无生忍故。

「云何名修集于道?于
一切法无所修故。

「云何名值遇诸佛?谓具一
切诸佛戒行故。

「云何名智慧明利?谓于一切
卷十 第 616b 页 T15-0616.png
法获无生忍故。

「云何名入诸众生乐欲?谓知
诸众生前后根差别故。

「云何名得于法智?谓
于一切法无所得故。

「云何名无碍辩智?谓能
达如实法式故。

「云何名善知文字差别智?谓
知三种语言差别故。

「云何名过于诸事?谓悟
解无事故。

「云何名知于音声?谓入音声如响
智故。

「云何名得欢喜?谓于一切法无所得,
远离苦恼、弃舍重担而出离故。

「云何名得于
爱喜?谓于乞求者令得欢喜,知施时见利益
故。

「云何名心调正直?谓能了知四真谛故。

「云何名正直威仪?谓调均身故。

「云何名远离
怒色?谓断诸瞋过故。

「云何名面常怡悦?谓善
戒共住安隐故。

「云何名美妙言?谓与他人说
利益事故。

「云何名先言慰喻?谓先言:『善来。』速
起迎接故。

「云何名不懈怠?谓不舍策勤故。

「云
何名恭敬尊长?谓敬惧尊长如善知识想故。

「云何名供养尊长?谓随所侍养从教故。

「云何
名生便知足?谓于一切资生而不乐著故。

「云
何名求白法无厌?谓集诸善法故。

「云何名命
清净?谓随宜所得便生知足,若不知足便生
谄曲、誇谈、诳诱、激发他人、以利求利,是事
悉舍故。

「云何名不舍住阿兰若处?所谓不弃
策勤,乐于边闲及以丛林、岩穴、涧谷,爱乐于
法,不与在家、出家交游,不著利养,断除渴
爱,受禅定喜故。

「云何名地地住处智?谓声闻
果处智、辟支佛果处智,菩萨地住处智故。

「云何名忆念不忘?谓念无常、苦、空、无我故。

「云
何名得阴巧便智?谓知阴、界、入差别而无所
得故。

「云何名證于神通?谓获四神足能为变
卷十 第 616c 页 T15-0616.png
现故。

「云何名灭诸烦恼?谓断除贪、瞋、痴故。

「云何名断除习气?谓厌昔愚行,不乐声闻、辟
支佛地故。

「云何名为转胜行?谓能起如来力、
无畏、四无碍辩故。

「云何名修习因?谓断除憎
爱故。

「云何名知犯方便?谓知波罗提木叉、知
毗尼、知戒故。

「云何名断诸悔恼?于诸罪过至
诚忏悔,更不重造,修诸善法故。

「云何名断除
爱恋?拔于三界渴爱枝条,发生未起之善、已
生之善令不坏失故。

「云何名越过诸有?谓
于诸三界而无所得又不顾念,是名过于诸
有。

「云何名明达宿命?谓忆知过去世事故。

「云何名于业果无疑?谓离诸断常故。

「云何名
思惟于法?谓思念如实之法故。

「云何名习于
多闻?谓修习、受持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
故。

「云何名得捷利智?谓观无生智犹如梦故。

「云何名乐欲于智?所谓常习智慧故。

「云何名
通达智慧?所谓起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

「云何名得调伏地?谓菩萨所修学处故。

「云
何名譬如于山?所谓不舍菩提心故。

「云何不
动?所谓无分别,不为烦恼所夺故。

「云何名不
躁动?所谓于一切相无缘念故。

「云何名不退
相?谓于六波罗蜜无所缺减,恒常得见他刹
诸佛故。

「云何名出生善法?谓亲近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故。

「云何名厌离恶业?所谓坚持
禁戒,更不起恶故。

「云何名不行烦恼?所谓不
起无明、有爱及瞋故。

「云何名不舍于戒?所谓
信因果、恭敬如来故。

「云何名分别诸禅?所谓
知心及数,善巧方便而得一心故。

「云何名知
一切众生乐欲?所谓知根差别故。

「云何名善
卷十 第 617a 页 T15-0617.png
分别生处智?所谓知五趣差别故。

「云何名无
边智?所谓自然知于世间、出世间法故。

「云何
名言语次第智?所谓能知如来权密言说故。

「云何名弃舍俗缘?所谓身心远离而出家故。

「云何名不乐三界?所谓于三界如实见过故。

「云何名不下劣心?所谓不舍于心,若入正受
亦复不舍故。

「云何名于诸法无执著?所谓于
一切法弃舍爱故。

「云何名摄受正法?所谓护
佛如是修多罗故,是名摄受正法。

「云何名守
护正法?所谓一切谤法众生以法降伏,是
名护法。

「云何名信于业报?所谓于诸恶业羞
耻厌离,修习善法故。

「云何名知律方便?所谓
知自性犯不犯、知性罪犯不犯故。

「云何名灭
诸违诤?所谓弃舍众闹故。

「云何名不相违
返?所谓不憙一切世间语言故。

「云何名忍
地?所谓忍于身心逼恼故。

「云何名摄受于忍?
所谓于他所说粗恶语言悉能弃舍,忍辱无减
故。

「云何名选择于法?所谓知阴界入差别,
知有漏助道、清净助道,于彼法而无所得
故。

「云何名决定巧便?所谓于一切法无所
言说故。

「云何名善知句义差别智?所谓通达
一切诸法故。

「云何名法句出生善巧智?所谓
说于如实法故。

「云何名知义非义差别智?所
谓知法性无增、无减故。

「云何名前际智?所谓
因智故。

「云何名后际智?所谓缘智故。

「云何
名三世平等智?所谓于一切事法了知无有
差别,安住无事法故。

「云何名知三世差别
智?所谓于三世法无所得,亦无思念故。

「云
何名心住?所谓不得于心故。

「云何名身住?
卷十 第 617b 页 T15-0617.png
所谓身念处,是名身住。

「云何名护威仪?所谓
威仪无有错乱故。

「云何名不坏威仪?所谓覆
藏善事故。

「云何名不分别威仪?所谓离乐欲
恶心故。

「云何名诸根端严?所谓思量法趣,所
说相应、能知时节,于如实法如实演说故。

「云
何名世谛智?善知去来法故,是名世智。

「云
何名解脱舍?所谓随所有财不隐藏、不悭嫉
故。

「云何名常舒施手?所谓善共同戒故。

「云
何名无有吝心?所谓信心尽施故。

「云何名
惭?所谓耻诸暴恶故。

「云何名愧?所谓羞
诸愚害故。

「云何名憎弃恶心?所谓知愚痴法,
弃之不与共俱故。

「云何名不舍头陀?所谓要
期坚固而无退转故。

「云何名受于信义?所谓
如言所作故。

「云何名起于喜行?所谓思念善
法利益故。

「云何名近尊长住?所谓弃舍憍慢,
离懈怠事故。

「云何名降伏憍慢?所谓我不可
得,无攀缘故。

「云何名摄伏于心?所谓思念一
切白法不失利益智故。

「云何名策举心智?所
谓知精进果不失智故。

「云何名知义辩智?所
谓通达如实智故。

「云何名了知于智?所谓知
世间法、出世法故。

「云何名远离非智智?所谓
于如实法远离取执故。

「云何名入心智?所
谓不生灭智故。

「云何名部分别巧便智?所谓
明利差别智故。

「云何名知诸言音智?所谓示
如实法智故。

「云何名知处所智?所谓入于
如实智故。

「云何名义决定方便智?所谓奉觐
一切诸佛、菩萨、声闻故。

「云何名弃舍非义?所
谓善入过彼诸有故。

「云何名亲近善人与共
同事?所谓亲觐诸佛、菩萨、声闻故。

「云何名远
卷十 第 617c 页 T15-0617.png
离恶人?所谓远离取我、懈怠故。

「云何名修禅
发通?所谓离于欲刺、不舍禅喜故。

「云何名不
著禅味?所谓欲出三界故。

「云何名神通自在?
谓住五通,佛法难知而能为他显示故。

「云何
名解假名?所谓了知名不究竟故。

「云何名了
言说施设?所谓知世俗名数、文字故。

「云何名
出过假名?谓了知无言说智故。

「云何名离世
间?所谓先观世间过恶故。

「云何不欣名利?
所谓自性少欲故。

「云何不著利养?所谓无诸
贪求、离恶欲故。

「云何闻人讥骂不生瞋嫌?所
谓体知诸阴界故。

「云何闻叹实德不生欣悦?
所谓隐覆善法功德,知利养过故。

「云何不悕
恭敬?体知因果故。

「云何不得恭敬心不嫌
恨?所谓不舍禅定心故。

「云何毁辱不恚?所
谓观察世法悟因果故。

「云何闻赞誉不高?为
求善法出家故。

「云何名无诸利养心不忧戚?
所谓观察昔所作业故。

「云何不与俗人交通?
所谓不悕资生故。

「云何名不乐非法出家人
同止?所谓亲近如法人、不近非法人故。

「云何
远离非境界处?所谓弃舍五盖故。

「云何名住
所行境界?谓修四念处故。

「云何成就法式?
所谓将护彼故。

「云何远离非法?为自护善法
故。

「云何不污他家?所谓离于亲知过故。

「云
何名护法?所谓具足求法,如法作故。

「云何名
宴默少言?所谓得寂灭智故。

「云何名善巧
问答?所谓随问能答智故。

「云何名降伏怨
雠?所谓分别显示如实法,远离取著故。

「云何
知时?所谓能知岁月时故。

「云何不亲凡愚?
所谓见愚法过故。

「云何不轻凌贫贱者?所
卷十 第 618a 页 T15-0618.png
谓于一切众生起平等心故。

「云何以财速施
贫苦?所谓有乞求者即令施财、施法故。

「云何
于贫穷所能无碍施?所谓于彼众生起于悲
悯,任乞求意舍内、外物故。

「云何救济破戒?
所谓除犯戒业,安置净戒中故。

「云何名为
利益之事?谓能长养众生故。

「云何名悲智?
能见众生未来苦恼故。

「云何名摄受于法?
谓能令众生入于如实法故。

「云何弃舍资财?
所谓舍离诸阴,以财惠彼故。

「云何不营积聚?
所谓厌离资生,见守护过故。

「云何赞述持戒?
所谓善知持戒果报故。

「云何诃责毁戒?所谓
善解犯戒过故。

「云何以无谄心奉事持戒?所
谓于持戒者生难遭想故。

「云何名一切弃舍?
所谓善信乐故。

「云何名增上信诚心劝请?所
谓为他求乐,利众生故。

「云何如说能行?所
谓具足善信,闻即受行故。

「云何奉事比丘智
人?所谓请问善事故。

「云何共他言论能生爱
乐?所谓有證智教智故。

「云何名譬喻智?所
谓以喻晓知法相本末故。

「云何名前际善
巧?所谓自识宿命多闻故。

「云何名以善根为
首?所谓于菩提起增上信复劝他故。

「云何
名善巧方便?所谓忏悔、随喜、劝请,所作善根
悉善回向故。

「云何名断除有相?所谓观察诸
事,见诸法如梦故。

「云何名断除于想?所谓远
离颠倒想故。

「云何名善观事相?所谓得无相
智故。

「云何名善说诸经?所谓能显示譬喻
本事,善非善法故。

「云何名分别于谛?灭无明
已,名色不起故。

「云何名證于解脱?所谓得
金刚三昧不动,无分别故。

「云何名但说一言?
卷十 第 618b 页 T15-0618.png
所谓厌恶外道,證于无生智故。

「云何名得于
无畏?所谓知佛法力故。

「云何名安住于戒?
所谓禁防身、口,波罗提木叉戒故。

「云何名入
于三昧?所谓不染三界故。

「云何名得于智慧?
所谓善得无功用智故。

「云何名乐于独静?
所谓远离愦闹之过,常不舍空闲故。

「云何名
憙少亲知?所谓少欲知足故。

「云何名不浊心?
所谓入禅定除诸盖故。

「云何名弃舍诸见?
所谓远离取著见故。

「云何名得陀罗尼?所谓
随所见法如实不忘显示故。

「云何名得智照
明?所谓知自性入故。

「云何名处?所谓心处
所故。

「云何名安住?所谓信心所住故。

「云何
名行?所谓住信行法故。

「云何名辩智?所谓知
辩道故。

「云何名因?所谓无明因生诸行故。

「云
何名相应?所谓应解脱法故。

「云何名法?所
谓断除渴爱故。

「云何名门?所谓断除诸过
故。

「云何名道?所谓无常、苦、空、无我智故。

「云
何名地?所谓十种无愿地故。

「云何远离于
生?所谓断除生法故。

「云何名智地?所谓不
忘智故。

「云何舍离无知?所谓断除愚故。

「云
何安住于智?所谓智无所住故。

「云何名方便
地?所谓修三十七助菩提法故。

「云何名菩萨
境界?所谓行六波罗蜜故。

「云何亲近善人?
所谓近诸佛故。

「云何远离恶人?所谓离于外
道见取故。

「云何名如来所说?谓住如来力、
智,自性解脱故。

「云何名佛地?谓得一切善法
故。

「云何名智者随喜?所谓过去、未来、现在
诸佛、声闻、辟支佛随喜故。

「云何名愚者所谤?
所谓一切愚者不能知故。

「云何名声闻不能
卷十 第 618c 页 T15-0618.png
知?谓佛法不可思议故。

「云何名外道地?谓
外道见慢方便故。

「云何名为如来所摄?所谓
为大医王难可得故。

「云何名速得十力?所谓
勤修方便故。

「云何名为一切诸天供养?所谓
善能出生一切乐故。

「云何名梵王礼拜?所谓
从彼出生解脱故。

「云何名龙礼拜?所谓能断
一切恶道及诸见故。

「云何名野叉随喜?所
谓蔽诸恶道故。

「云何名甄陀罗赞叹?所谓
能致欢喜解脱故。

「云何名罗睺罗叹美?所
谓断除生死故。

「云何名菩萨所修?所谓能获
一切智故。

「云何名智者所求?谓为得不退转
地故。

「云何名得无上财?所谓能得人天果
报及解脱故。

「云何名非财施?所谓能除一切
烦恼病故。

「云何名病患良药?所谓灭贪、瞋、痴
患故。

「云何名智藏?所谓常乐修习智故。

「云
何名无尽辩?所谓见如实智故。

「云何名远离
忧愁?所谓知虚妄苦而弃捐之,悟无我故。

「云何名知于三界?所谓了知三界如梦幻故。

「云何名舟筏渡于彼岸?所谓信乐入般涅
槃,修无常、苦、空无我智故。

「云何名渡四流
舡?所谓速得涅槃故。

「云何名求称誉者?所
谓能获广大法故。

「云何名赞显如来功德?称
言施无量功德法药故。

「云何名美叹如来名
称?谓言施一切功德解脱,乐施主故。

「云何赞
叹十力?谓称言:『能施难得之法是大法宝主。』
故。

「云何名菩萨功德?所谓能学此经三昧法
故。

「云何名慈灭瞋恚?所谓对治瞋恚故。

「云
何名为悲?谓灭除一切众生苦恼故。

「云何名
为喜?谓于一切众生所生欢喜故。

「云何名
卷十 第 619a 页 T15-0619.png
为舍?谓无缘之悲,能作佛所作故。

「云何名为
安慰大乘人?随所乐求,一切佛法悉皆能与
充足故。

「云何名为发行师子吼?所谓能致最
上法故。

「云何名为佛智慧道?所谓于一切善
法无所取著而得善法故。

「云何名为解脱
一切众生?所谓能知从此岸到彼岸故。

「云何
名为获得一切智智?所谓断除一切不善法
故,集一切善法及一切解脱故。

「云何名菩
萨园苑?能得喜悦自身安乐,亦令一切众
生安乐故。

「云何名降伏魔军?所谓能获一切
力、能灭一切烦恼故。

「云何名安隐行咒术?
所谓能尽一切苦难故。

「云何成就吉祥事?所
谓能获一切果报故。

「云何名为防捍怨敌?
所谓断除一切邪见及取著见故。

「云何名为
降伏怨家?所谓以正法降伏诸外道故。

「云何
得无所畏?谓于一切法能善观察、温习故。

「云何求如实力?所谓求不颠倒法力故。

「云
何名为十八不共法初相?所谓作一切善法故。

「云何庄严法身?所谓得三十二相庄严故。

「云
何乐于解脱?所谓得初、中、后善故。

「云何名为
所爱长子?谓能获诸佛父之馀财故。

「云何名
为满足佛智?所谓惟长养一切白法故。

「云何
名为非辟支佛地?所谓能获最上无边佛法
故。

「云何名为清净心?谓能断除一切垢秽
故。

「云何名为身清净?所谓灭一切病患故。

「云何成就解脱门?观察无常、苦、空、无我寂灭
故。

「云何名为离诸杂欲?所谓能得甘露法句
故。

「云何名离于瞋恚?所谓获得大慈、大悲
故。

「云何名为非愚痴地?所谓得如实明故。

「云
卷十 第 619b 页 T15-0619.png
何名为阿含智?所谓知一切世问、出世间所
作业智故。

「云何名为能发起于明?所谓惟忆
念趣一切善道故。

「云何名为断除无明?谓灭
一切非善趣忆想故。

「云何名为满足解脱?
所谓得大圣法故。

「云何名为修禅者猗悦?所
谓能得喜乐一心故。

「云何名为眼见者?所谓
见于实义无所见故。

「云何名为神通变现?所
谓善修无障法故。

「云何名为神足现前?谓能
获一切法无分别智,无有障碍故。

「云何名为
乐闻陀罗尼?所谓了知一切法,于一切法能
趣向涅槃平等故。

「云何念持不忘?谓一切攀
缘自性灭故。

「云何名为如来住持?谓出生诸
功德、智慧不可坏故。

「云何名为方便善巧导
师?谓令他趣向安隐快乐大城故。

「云何名为
微细智犹如毛端?谓难可测知故。

「云何难知、
难可相应?谓昔所未曾得故。

「云何远离文
字?谓言语道不可得故。

「云何名为音声难
知?谓一切法不可思议故。

「云何名为智人能
知?谓知法是无价宝故。

「云何名为已知调伏
智所知?谓如言而作故。

「云何名为知于少
欲?谓知多欲过故。

「云何名为勇猛精进?谓知
不舍要期故。

「云何名为忆念总持?谓随所
为作不失故。

「云何名为穷尽于苦?谓断除贪、
恚、痴故。

「云何名为一切法无生?谓灭一切识、
一切愿故。

「云何名为一言演说能知一切生
死诸趣?谓观一切法犹如梦幻,以不取著故。

「童子!是名解释三百句法门义了矣。童子!是
为一切诸法体性平等无戏论三昧。」

尔时,世
尊而说偈言:
卷十 第 619c 页 T15-0619.png

「 「佛法智无量,
 演说无穷尽,
 广说诸法已,
 普获诸功德。
 广大如虚空,
 是法相如是,
 此为究竟宝,
 故名为方广;
 众生行无边,
 为说法亦广,
 无尽阿含义,
 故号为方广。」」


说此法时,无量众生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心、无量众生于菩提得不退转、无量
众生发辟支佛心、无量众生證于三果。


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雨天妙香、洒
散天花、击作百千万种诸天音乐、于虚空中
雨诸天衣,旋转而下作如是言:「是诸众生
闻此法故,获大善利;是诸众生于无量佛所
宿殖善本故,闻此法欢喜受持、读诵、书写、为
人解说,与一切众生作上福田、成就利益一
切众生,不断佛种;是诸众生决定能为菩提
先道,闻是法门起如实行。」

尔时,佛告阿难:「汝当受持如是法门,读诵、受
持、书写、为人广说。」

阿难白佛言:「当何名斯经?
云何奉持?」

佛告阿难:「是经名为『入于大悲』,
汝当受持;名为『一切诸法体性平等无戏论
三昧』,汝当受持。」

阿难白佛言:「如佛敕旨,我当
受持此法门。」

说此经已,尔时月光童子欢喜
踊跃,阿逸多菩萨等八十亿那由他菩萨,长
老阿难及诸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
夷——净居天子、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及天帝释、
四天王等诸天、世人、阿修罗众,闻佛所说,欢
喜奉行。
《月灯三昧经》卷第十
卷十 第 620a 页 T15-0620.png

存疑 卷第八六百页上段九行思议上
疑脱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