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第 1a 页 WYG0199-060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蒙斋中庸讲义卷四 宋 袁甫 撰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
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已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成已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
之宜也
诚即道也非二物也自成自道岂有所为哉循乎天
则而未尝加毫末于其间也诚成通诚者物之终始
卷四 第 1b 页 WYG0199-0602b.png
举天地间皆物也有是物则有是诚终而始始而终
如循环无端岂有尽际周遍弥满略无少罅曲折变
化莫匪天则此物之终始也不诚是无物也故君子
诚之为贵非特已有是物举天下人皆有是物一草
木一虫鱼皆有是物物即诚也人之言曰成己在先
成物在后今曰成己仁也成物知也然则先仁而后
知乎噫道心大同孰先孰后不明乎物奚以成己不
明乎已奚以成物成己固仁也言仁则知在其中成
卷四 第 2a 页 WYG0199-0603a.png
物固知也非仁则岂能与物无间故曰性之德也仁
知虽异名其为天命之性则一知者知此仁者仁此
析之曰仁知可也总之曰德性可也性之德三字不
可不涵泳有此性则有此德实然之理也仁所以成
己知所以成物非实乎艮其背不获其身何者为己
行其庭不见其人何者为物内不见已外不见物果
实乎非虚非实莫非虚灵非内非外莫非内外故曰
合外内之道不可以执一论故曰时措之宜时云者
卷四 第 2b 页 WYG0199-0603b.png
时中也自成自道非有所为而为之也诚者物之终
始天地大物也阴阳寒暑终而始始而终皆物也山
川鬼神百物之产终而始始而终皆物也人又物之
最灵者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终而始始而终皆
物也若是者皆具形气皆属性命皆有终始皆物也
则皆诚也不诚是无物也虽粲粲井井于吾前而我
乃日用而不知则犹无物也故君子诚之为贵以此
成己则谓之仁以此成物则谓之知仁知皆谓之德
卷四 第 3a 页 WYG0199-0603c.png
性何内何外故曰合内外之道事事皆性命物物皆
性命在在皆性命变化云为如四时之错行故曰时
措之宜时即中庸也无偏无倚无过不及时时常中
是之谓时噫此章愈可以见性命中庸之蕴矣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
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
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
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
卷四 第 3b 页 WYG0199-0603d.png
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
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
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
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
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
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诗
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
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卷四 第 4a 页 WYG0199-0604a.png
无息二字最不可不玩味惟其无息所以不息而行
道者或有时乎息焉则非诚矣不息所以可久久则
必有徵验有徵验则自然悠远自然博厚自然高明
又言载物覆物成物即物之终始也天地物之大者
也何谓配易简之善配至德至德即易简故也其为
气也配义与道气即道义故也我与天地相似故亦
曰配天地可指实而言也悠久而曰无疆果何物耶
谓无疆为不见不闻则天地可见闻也天地虽可见
卷四 第 4b 页 WYG0199-0604b.png
闻而天之所以高明地之所以博厚吾亦不知其所
以然也又赞之曰如此则不待见而自章不待动而
自变无所为而自成又赞天地之道曰其为物不贰
则其生物不测贰则有间有间则有限有限则易穷
不贰则无息无息则无际无际则不测又赞之曰天
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虽曰一言可
尽然累言又不能尽也下所言天地山水乃极言无
息之妙也中庸之道有显微而无显微也有小大而
卷四 第 5a 页 WYG0199-0604c.png
无小大也有高下而无高下也有远近而无远近也
以至广狭厚薄深浅多寡无不皆然此未有天地以
前浑全之太极也故天斯昭昭之多非始小而终大
也盖所谓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固自具于斯昭
昭之中而指斯昭昭则覆物之无穷已在是矣地一
撮土之多非始薄而终厚也盖所谓载华岳振河海
万物载焉固自具于一撮土之多而指一撮土则载
物之广厚举在是矣山一卷石之多非始卑而终高
卷四 第 5b 页 WYG0199-0604d.png
也盖所谓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固自具于
一卷石之中而指一卷石则山之广大举在是矣水
一勺之多非始浅而终深也盖所谓鼋鼍蛟龙鱼鳖
生焉货财殖焉固自具于一勺水之中而指一勺水
则水之不测举在是矣由是言之藏至大于至小而
小所以为大也藏至厚于至薄而薄所以为厚也藏
至高于至卑而卑所以为高也藏至深于至浅而浅
所以为深也谓之藏而非藏也微所以为显也隐所
卷四 第 6a 页 WYG0199-0605a.png
以为见也不睹不闻所以为睹闻也独所以为对而
一所以为十百千万以至于无穷也此悠久无疆之
义也此所以贵于不息也是故致知非真知则为徒
知不知而力行则为冥行何者不真识天地山水则
不识诚不识诚而漫曰吾孳孳不已焉吾恐斯昭昭
撮土卷石勺水皆非真者虽穷年之力穷终身之力
其所到亦非中庸之道也如能识其所谓天地山水
则自能识诚既识诚则虽欲息也其可得乎而或者
卷四 第 6b 页 WYG0199-0605b.png
亦有略识其真则是斯昭昭撮土卷石勺水已有以
窥之矣而立心不纯用工不继自止自画则何以至
于无穷不测广大广厚之极致耶然则不知而冥行
与不能行其所知者皆不足言不息也皆不足言至
诚也引诗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以见穷理尽性至命
者惟文王足以当之文王即天也故诗人配偶而言
之于叹辞也穆美也叹息而言美矣哉天之命乎何
其亘万古而无终已乎子思于是断之曰天之所以
卷四 第 7a 页 WYG0199-0605c.png
为天也于乎亦叹辞也不显显也文王岂不甚昭显
乎何其纯乎纯而无一毫之间断乎子思于是断之
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而又申言之曰纯亦不已言
文王之纯即天命之不已也曷谓纯曰不识不知是
也
学者欲识诚当玩味无息二字惟其无息所以不息
道本无息而行道者或息则非诚矣不息所以可久
久则必有徵验有徵验自然悠远自然博厚自然高
卷四 第 7b 页 WYG0199-0605d.png
明又言载物覆物成物即物之终始也天地物之大
者也配云者犹易简之善配至德至德即易简也我
与天地相似故亦曰配天地可指实而言也悠久而
曰无疆果何物耶噫可指实而言者是可以言尽也
道可以言尽乎故谓之无疆无疆之语旨哉善言诚
者曰弗措也不已也无息无疆也如此而已如此则
不待见而自章不待动而自变无所为而自成又赞
天地之道约以一言曰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卷四 第 8a 页 WYG0199-0606a.png
何谓不贰太极也易之一画也不二者二之所从生
生生不穷以至于十百千万孰得而测之何也同此
物也为物者此也则生物者亦此也物者何诚是也
不诚无物也以一言为未尽又累言赞之曰天地之
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皆赞叹之辞也下
所言天地山水皆有及字天岂积斯昭昭而后及于
无穷耶地岂积撮土而后及于广厚耶山岂积卷
石水岂积一勺而后及于广大不测耶非然也未有
卷四 第 8b 页 WYG0199-0606b.png
天地山水以前已有此无穷已有此广厚已有此广
大不测及夫天地定位山泽通气固已微之显也薄
之厚也卑之高也浅之深也万古一日而已斯昭昭
之微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至显也然而至显
者即至微者一隙之明不谓之天可乎撮土至薄者
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至厚也然
而至厚者即至薄者一篑之进不谓之地可乎卷石
勺水至卑浅也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鼋鼍
卷四 第 9a 页 WYG0199-0606c.png
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至高深也然而至高深者
即至卑浅也一卷一勺不谓之山水可乎由是言之
未有微而不显者未有薄而不厚者未有卑而不高
者未有浅而不深者亦在乎无息而已诗述天与文
王皆发叹而言之涵咏此处令人感动中庸一书惟
善读者知之或言性而不及命知其为言命也或言
命而不及性知其为言性也或不言性命而言天地
万事万物之理知其皆性命也今此章援诗为證则
卷四 第 9b 页 WYG0199-0606d.png
兼说性命最为明切曰于穆天命又曰文王之德之
纯天命与德性配偶言之又断之曰纯亦不已则知
德性之纯亦天命之不已性不离命也命不离性也
浑浑乎一诚而无二也噫子思可谓深于性命矣可
谓妙于论诚矣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
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
卷四 第 10a 页 WYG0199-0607a.png
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
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
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此章极力形容至诚之道也既曰大哉又曰洋洋又
曰优优无非发挥此诚也万物之生育皆天地之造
化也而曰圣人之道何也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
成万物而不遗不可一日而无圣人也故圣人在上
则山川草木鸟兽鱼鳖无一不得其所皆圣人洋洋
卷四 第 10b 页 WYG0199-0607b.png
优优之大道海涵而春育之也孔子之称尧曰大哉
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季札观韶
乐曰大矣如天之无不覆也大与天同故曰峻极于
天天之所以覆万物者此诚也圣人之发育万物亦
此诚也此其所以为洋洋优优也夫洋洋优优之大
道尤于礼乎见之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经礼曲礼皆
诚也皆天也非人之所为也而曰待其人而后行何
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礼者天所秩用斯礼者
卷四 第 11a 页 WYG0199-0607c.png
人也即天也非人以私意伪为也大哉礼乎上际下
蟠何往非礼古往今来何物非礼因考之室则有奥
阼席则有上下车则有左右行则有随立则有序皆
礼也郊社以仁鬼神尝禘以仁昭穆馈奠以仁死丧
射乡以仁乡党食飨以仁宾客皆礼也故孔子语门
弟子曰吾语女礼使女以礼周流无不遍也又曰礼
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是故明乎礼则所谓天命之
性率性之道修道之教皆在是矣明乎礼则所谓致
卷四 第 11b 页 WYG0199-0607d.png
中和而天地位万物育者皆在是矣何者天此礼也
人此礼也即性命也即道也治已此礼也治人此礼
也即修道也即教也礼之有品节中也有节而可乐
即和也中和一理也三千三百之仪洋洋乎广大无
际者即天地之所以位也即万物之所以育也天地
万物一致也中庸之书首句虽止言性命而不言礼
至此则知所谓穷理尽性至于命者皆礼也学者不
可不以礼观中庸也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曰道曰
卷四 第 12a 页 WYG0199-0608a.png
德名有二耳德至于是而道凝于是果有二耶天命
之谓性率此则为道得此则为德德者得也实得于
已万变莫倾故谓之凝苟非实有诸已则虽曰得道
未至于坚凝贞固犹未保其不失也鼎之象曰君子
以正位凝命命即道也道凝则命无不凝也一元之
气生于春长于夏成于秋至冬则坚凝易曰阴始凝
也元亨利贞之四德即春夏秋冬之四时故坚凝贞
固于时为冬于德为贞是道也天道也性命之道也
卷四 第 12b 页 WYG0199-0608b.png
中庸之道也中庸即礼也子思论礼而及于道德正
夫子所谓吾道一以贯之也自此以下多说礼学者
当会通而观之是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
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
礼尊德性而又曰道问学何也盖世有抱负粹美之
质而无师友磨砻之功终至于卑陋而不光明者矣
是问学不明固非能尊德性者也然至于考覈参订
极其详博自以为得圣贤之学而于本有之德性未
卷四 第 13a 页 WYG0199-0608c.png
能洞彻融通则所谓问学者非真问学矣致广大而
又曰尽精微何也盖世有规模阔大而忽略于节目
纤悉之间者其弊将汗漫而不知底止是精微不尽
固未足以语广大也然至于一事一物较计微芒自
以为有文理密察之功而未能先立乎其大者甚而
流于支离苛细之弊则所谓精微者非真精微矣极
高明而又曰道中庸何也盖世有识见超卓之人高
视物表而终不可以入尧舜之道者矣是不依乎中
卷四 第 13b 页 WYG0199-0608d.png
庸固未足以语高明也然至于所志所行不出乎步
武寻文之间遂自以为中庸不过如此而性命道德
乃漫不加省则所谓中庸者非真中庸矣噫孰有知
德性中庸本不相离者乎德性者问学之根基问学
者所以发挥其德性故德性尊于此即问学由于此
无二致也此中庸之教也孰有知广大精微本不相
离者乎大包宇宙而一物不遗细入毫发而天地在
内故广大致于此即精微尽于此无二致也此中庸
卷四 第 14a 页 WYG0199-0609a.png
之教也孰有知高明中庸本不相离者乎尧舜之道
只在徐行后长精义入神只在日用常行高明极于
此即中庸由于此无二致也此中庸之教也以至温
故知新敦厚崇礼莫不皆然新故亦非有二致也新
即故故即新也日月万古如故而光辉万古常新岂
有两日月哉彼蹈常袭故而不知神用变化者固未
免滞而不通亦有脱去拘泥之病而不肯率由乎典
常者又不免荡而无法善学者始终如一缉熙光明
卷四 第 14b 页 WYG0199-0609b.png
不离乎故而日新又新此亦中庸之教也礼之于人
也犹酒之有蘖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厚与礼实相
关也有敦厚之质者必不流于浮伪之弊此其所以
可学礼也若为人重厚而无礼以节文之不几于瞽
之无相欤故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
不立无文不行此亦中庸之教也总此六句以崇礼
言于后愈见夫道德性命一贯之理其归不出乎礼
也是故居上而好礼则骄盈无从而生为下而循礼
卷四 第 15a 页 WYG0199-0609c.png
则倍畔无自而作不骄不倍上下咸宜皆中庸也处
有道之世则谏行言听而足以兴人之国处无道之
时则危行言逊而足以自保其身引诗仲山甫明哲
之语以言所以能保身者乃吾之明哲能见几而作
故也夫子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又曰天下有道则
见无道则隐此圣人教人以进退出处之大致也然
则国无道惟有奉身而退卷而怀之耳今乃曰默足
以容者何哉噫兹其所以为中庸之道也吾夫子尝
卷四 第 15b 页 WYG0199-0609d.png
有言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盖乱世
危言则祸必及身曰默曰孙非中庸乎夫子又尝自
为委吏乘田矣所谓辞尊居卑辞富居贫亦惟安于
义命而已若夫高蹈丘园隐居求志如蛊之上九不
事王侯高尚其事此固将以待天下之清又有为时
而出杀身成仁如比干之直谏而甘心就死此又因
地位而为之中庸之道非执一者所可为也贤者可
俯而就不肖者可企而及是之谓中庸
卷四 第 16a 页 WYG0199-0610a.png
大字已足以形容此道犹以为未也曰洋洋乎发育
万物峻极于天盖言弥满六合生育无边此所以为
大也又曰优优乎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盖言曲尽变
化至纤至悉者乃大之实也待其人而后行子思每
提起人字使识人之所以为人者其旨深矣何谓人
下所言至德凝道者是也德不至则道不凝惟实有
诸已则坚凝而不变斯人也其尽人之所以为人者
欤是故君子而下皆敷畅此旨尊德性而道问学德
卷四 第 16b 页 WYG0199-0610b.png
性者问学之根基问学者所以发挥其德性两者不
相离惟君子兼尽之所以贯天人之道会性命之极
也致广大而又曰尽精微何也言两者不相离也君
子知广大中自有精微精微乃所以为广大鸢飞鱼
跃言其上下察也极高明而又曰道中庸何也亦言
两者不相离也惟君子知高明中自有中庸中庸乃
所以高明夫妇之与知能行所以为圣人之不知不
能也新与故亦不相离日月万古如故而辉光万古
卷四 第 17a 页 WYG0199-0610c.png
常新知新固不出乎温故之中然徒守故常而无缉
熙光明之益何新之有淡而不厌乃所以为新也厚
与礼亦不相离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蘖也君子以
厚小人以薄非笃厚者固不能学礼然有美质而无
礼以品节之不几于野乎简而文乃可贵也此五句
皆举两端相对而言举两端则中在其中矣夫子尝
曰礼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前既言礼仪威仪此又
以崇礼终之道以礼为的礼以中为的礼即中也即
卷四 第 17b 页 WYG0199-0610d.png
诚也是故居上而好礼则不骄为下而好礼则不倍
处治世以礼则言足以兴邦处乱世以礼则默足以
保身又引诗大雅以见明哲保身之义或曰保身以
缄默皆中也身也者父母之遗体求生害仁固失天
则轻捐遗体亦匪中庸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
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
卷四 第 18a 页 WYG0199-0611a.png
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子
曰吾说夏礼把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
礼今用之吾从周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
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
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
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
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
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
卷四 第 18b 页 WYG0199-0611b.png
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
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此正为小人无忌惮之中庸而发此论也世间愚贱
之人所以败于自用自专者固其资禀气习之使然
亦由见识昏闇自谓我欲行古道而世俗不识反谓
我为非此见一定遂为痼疾终其身不可解嗟乎居
今反古宁不可嘉然所谓古道者特未易言耳夫中
卷四 第 19a 页 WYG0199-0611c.png
庸之道古道也合天下之智以为智而不自用其智
合众人之能以为功而不自专其功所谓善世而不
伐劳谦有终兹岂非中庸之道乎今以愚且贱而乃
自用自专变今之俗违古之道自招灾殃尚不知悔
之人也正所谓反中庸者也故圣人深鄙之且夫议
礼制度考文惟天子乃可为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则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此万古不易之道也彼何人斯
辄敢反古之道此端一启将见天下纷纷乎不可定
卷四 第 19b 页 WYG0199-0611d.png
矣岂天无二日之谓乎孔子之作春秋所以能使乱
臣贼子惧者无他惟尊王而已矣故其书法必以王
冠于每岁之首皆所以明天下之大分正万世之纲
常而消斯人僣拟之萌也虽然周室既卑矣国异政
家殊俗而风雅变矣岂复能混四海为大同乎然齐
桓晋文犹知尊天子以明大义而列国诸侯朝于王
所者尚班班可见也中庸言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子
贡言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
卷四 第 20a 页 WYG0199-0612a.png
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盖周室虽已衰微
而制度文为粲然具在故家耆旧犹未尽泯则所谓
车之同轨书之同文行之同伦至有周之季尚足以
系人心而同风俗吾夫子念念不忘周正为此也夫
制礼作乐必有天子之德又有天子之位乃可为耳
有德而无位有位而无德皆不敢作礼乐何则礼乐
之道与性命通性命虽人之所同而能尽性立命者
几何人哉不能尽性立命则于礼乐乎何有是故有
卷四 第 20b 页 WYG0199-0612b.png
可以作礼乐之德又有可以作礼乐之位则尧舜禹
汤文武周公其人也至于吾夫子虽备天下之大德
而不居天下之尊位故制作不见诸行事而礼乐仅
托诸空言人以为夫子之穷而在下视尧舜禹汤文
武周公之达而在上者若不同也而吾以为无不同
也何也两君相见之盛典与在畎亩之中事虽不同
其为礼乐相示则一也得时得位而形于制作与有
德无位而不敢作礼乐者隐显虽殊而其道则一也
卷四 第 21a 页 WYG0199-0612c.png
盖所谓不敢作者非置礼乐于无用也特无位以行
之故不得施诸朝廷放诸四海耳若夫致礼以治躬
致乐以治心何尝斯须去身耶故继之曰吾说夏礼
把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
吾从周他日又曰夏礼吾能言之把不足徵也殷礼
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
之矣又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曰吾能
徵曰吾从周夫子体太一之妙洞性命之理无一念
卷四 第 21b 页 WYG0199-0612d.png
不在礼乐无一日不讲礼乐卫君待子而为政子欲
以正名为先其言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
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陈恒弑齐君夫子沐浴而
朝告于哀公请讨之凡此皆兴礼乐之规模也圣人
固未尝专执夫不敢作礼乐之说而坐视天下之沦
胥以败也非特如此而已从周之言虽未尝参用夏
殷之礼及其答颜渊为邦之问则又曰行夏之时乘
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损益四代之礼乐亦未
卷四 第 22a 页 WYG0199-0613a.png
尝执一焉夫道无方所无体质在在有中庸在在有
礼乐故圣人之论礼乐也错综其辞不胶于一始而
曰经礼曲礼申之曰非天子不议礼又合而言之曰
不敢作礼乐又不兼言乐而专论夏殷周之礼皆所
以明夫不可执一之道也王天下有三重焉诸家说
三重各不同愚谓三重只当本上文之旨盖夏殷周
三王之有天下也皆以礼为重夏礼殷礼周礼上文
列此三者而继之以三重则是王天下者所重在礼
卷四 第 22b 页 WYG0199-0613b.png
固三代之所同也嗣三代而有天下者苟能明此三
重之意庶几可以寡过乎礼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
惟中则不过过焉者皆非中也圣人不敢言无过而
止言寡过此其谦谦不自足之心即所谓礼也上焉
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
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此当子细玩味经旨上谓
达而在上者下谓穷而在下者如夏殷之礼可谓善
矣然历时既久文献不足虽欲考證而语焉不详人
卷四 第 23a 页 WYG0199-0613c.png
孰信之至吾夫子虽善于礼然不得尊位道不可行
方且毁于叔孙围于陈蔡历聘诸国老死而卒不遇
以是知德位不可以阙一也君子之道而下其诸有
位以行其德者乎本诸身既无愧矣然验诸民而未
信是在我犹有可议也犹未契于中庸之道也徵诸
庶民不过施之当今耳苟徒合乎今而未合乎古是
吾之所行视三王犹有舛也犹有亏于中庸之道也
然三王乃人道苟合乎人而未合乎天是吾犹未能
卷四 第 23b 页 WYG0199-0613d.png
与天地合其德犹未能与鬼神合其吉凶犹未致极
乎中庸之道也夫至于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
而无疑可以止矣犹且曰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何
欤岂百世圣人之道又有出乎天地鬼神之外者欤
又有妙于中庸者欤曰非然也言三王而又言天地
鬼神似有天人之别也或者不察则谓三王为浅近
天地鬼神为深远歧天地人而二之于道大有害子
思子遂于天地鬼神之下又申之曰百世以俟圣人
卷四 第 24a 页 WYG0199-0614a.png
而不惑则天地鬼神也圣人也何幽何明何深何浅
何远何近洞然一致何有疑惑此所谓中庸此所谓
性命故曰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言此道通天人
决知天之无异乎我故谓之知天百世以俟圣人而
不惑知人也言此道通古今决知圣人之无异于我
故谓之知人是知也非有高深幽微不可测度之神
也不过曰中庸而已喜怒哀乐未发之中即上天之
无声无臭愚不肖之与知与能即鬼神之不可见不
卷四 第 24b 页 WYG0199-0614b.png
可闻造端乎夫妇即察乎天地能尽其性即可以赞
化育昧者梏于形体之异但见天地自天地鬼神自
鬼神人自人所以不能知人亦不能知天既未能知
安得质诸鬼神而无疑安得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惟明道之君子读天命之谓性则知性不离命命不
离性读率性之谓道则知天不离人人不离天读修
道之谓教则知物不离已已不离物此之谓一此之
谓诚此之谓中庸中庸无方所无体质事事有中庸
卷四 第 25a 页 WYG0199-0614c.png
物物有中庸在在有中庸所谓知天者以此而知也所
谓知人者以此而知也夫惟中庸之道愈久而愈无弊
如其有一毫之偏则目前虽未遽见其害久久未有
不弊者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
天下则看三个世字见得世世可以常行非若一偏一
曲之小道仅为一时之可观而已大凡言动有毫厘未
尽善处则不可以为世之法则古人虽是小莭亦无往
不致谨道无大小无众寡皆不可慢稍有不谨即招悔
卷四 第 25b 页 WYG0199-0614d.png
尤众所观瞻岂容掩覆吾非欲为人之观瞻而后谨
也亦非欲为人之法则而后谨也道自不容不谨也
是故惟明于至诚谨独之学者然后其言动可为世
法后世贤者或负其高明之资以为小莭不必拘泥
是以言行之间不耐检点殊不知一动不谨一言不应
人皆得以议其后况望其为世道为世法为世则岂
可得哉呜呼盍亦反求其所谓知天知人者乎如果
能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则天人之
卷四 第 26a 页 WYG0199-0615a.png
道尽备于我言行之间安有玷阙惟其未明夫中庸
天人之道所以摭实者皆泥纸上之陈言谈妙者昧
经世之实用各堕一偏而未底厥中宜乎言而易失
行而易弊不足以望古人之纯全也子思子探其本
于知天知人而后继之以言行法则之论厥有旨哉
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此语尤更警省学者夫远
难乎其有望也非真如玉之在山珠之在渊安能有
望近难乎其不厌也非真如桑麻之可衣谷粟之可
卷四 第 26b 页 WYG0199-0615b.png
食安能不厌诗言令闻令望又言万民所望大几人
有素望者虽不待发见于容貌声气之间而已足以
感人动物虽不朝夕与之薰染亲炙而四方万里同
心向慕有不期然而然者此所谓远之则有望也子
问公叔文子于使者使者对曰夫子时然后言人不
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
取夫子有疑焉盖谓近之不厌非有盛德者不能尔
而公叔文子则固未足以进此也引诗在彼无恶在
卷四 第 27a 页 WYG0199-0615c.png
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而子思复发明蚤有誉
之辞学者读到此皆疑君子不当有求名之心加一
蚤字则又似有汲汲惟恐少缓之意毋乃启人要誉
之念乎曰不然此正所谓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
民者也若不观诸徵验何以见吾之实德今人每谓
人之毁誉何足恤殊不知古人用心小人怨汝詈汝
则皇自敬德没世而名不称则君子以为深疾易曰
观我生进退象曰观我生观民也苦不自知不观诸
卷四 第 27b 页 WYG0199-0615d.png
民则何以为吾之徵验也故丁宁其辞曰君子未有
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言不如上之所言而
能蚤有誉者万万无之其欲人之猛自省悟如此此
中庸至紧至切之教也
愚贱之人自用自专冒焉变今之俗还古之道自取
祸灾必矣议礼制度考文天子事也而岂愚贱者可
为耶今指当时也周室虽衰典礼未坠所谓车之同
轨书之同文行之同伦尚足以系人心而一风俗有
卷四 第 28a 页 WYG0199-0616a.png
如制礼作乐必德位兼全乃可为耳吾夫子有德而
无位虽不敢作礼乐而未尝不学也夏礼不可考證
殷礼虽存而不用惟周礼乃时王之制吾尝学之矣
所从者周而已矣三重者谓夏殷周皆以礼为重也
明此三重之义以礼制中其可以寡过矣乎上谓达
而在上者下谓穷而在下者如夏殷之礼虽善然无
所考證如孔子虽善于礼然不在尊位则皆无以使
人之信从正以德位不可阙一故也君子之道以下
卷四 第 28b 页 WYG0199-0616b.png
其诸有位以行其德者乎言时王也继周而王者亦
是也本诸身固无愧矣又当以庶民为徵验民苟弗
信犹未也民信矣宜于今不合于古犹未也三王人
道也合乎人不契乎天犹未也至于建天地质鬼神
可以止矣犹曰俟圣人何欤岂圣人又有妙于是者
欤非然也于天地鬼神之下复申言圣人者正所以
贯天人于一致也又继之曰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
也言此道通天人决知天之无异乎我故谓之知天
卷四 第 29a 页 WYG0199-0616c.png
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言此道通古今决知
圣人之无异乎我故谓之知人所知何知也喜怒哀
乐未发之中即上天之无声无臭不睹不闻之独即
鬼神之不可见不可闻知天者以此知人者亦以此
知无所知故无不知使其有知则不能知因言百世
不惑又接世字以申明可传可继之义动为世道行
为世法言为世则远而为人所仰望近而不为人所
厌射引诗振鹭之章以明不如此而能蚤有名誉者
卷四 第 29b 页 WYG0199-0616d.png
未之有也噫君子岂有求名之心哉名亦性命中当
然之理耳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
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
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
大德敷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夫子天纵之圣即是尧舜何必祖述即是文武何必
宪章然圣人之心未尝见已之为圣若见已之为圣
卷四 第 30a 页 WYG0199-0617a.png
即非圣人圣人谦谦然常自以为不足一则曰我非
生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二则曰若圣与仁则吾岂
敢抑为之不厌云云以此知大圣人未尝不好学未
尝不以古人为法尧舜之稽古文武之继述皆此道
也而谓夫子独不然乎上律天时下袭水土律法也
袭因也尧舜文武之道不出中庸天时地理不越中
庸中庸即阴阳也即性命也即诚也即一也天时水
土能外阴阳性命乎能外诚一乎从天命之谓性一
卷四 第 30b 页 WYG0199-0617b.png
句若真是透彻则仲尼一章不待句句解说自有涣
然冰释怡然理顺者矣学者但当看律字袭字圣人
未尝有一毫私意无非顺天地之自然所以能如天
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若有一毫私意岂能与天
地相似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若有一毫私
意岂能与四时日月相似错行代明不可不玩味四
时日月一阴阳也阴阳一中庸也人第见日昱乎昼
月昱乎夜昼夜往来不穷而不知中庸则一也人第
卷四 第 31a 页 WYG0199-0617c.png
见春作夏长秋敛冬藏相更相禅以成岁功而不知
中庸求之不见其始穷之不见其终往而复复而往
新而故故而新只此便是中庸何必别求所谓中庸
若于错行代明之外更求中庸之妙则大误矣喜怒
哀乐未发只在错行代明中及其发也亦只在错行
代明中溥博渊泉而时出之只在错行代明中博厚
高明悠久无疆亦只在错行代明中非特此也愚夫
愚妇之所与知与能只在错行代明中圣人之所不
卷四 第 31b 页 WYG0199-0617d.png
能知不能行亦只在错行代明中宜尔室家乐尔妻
帑只在错行代明中位天地育万物为天下国家有
九经至诚之道可以前知亦只在错行代明中故曰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
曰仁与义上下四方往古来今千变万化不出乎阴
阳刚柔仁义之外且夫阴与阳若相反刚与柔若相
反仁与义若相反然而实未尝相反也太极未判浑
然至一太极既判不可相无阳而无阴可乎刚而无
卷四 第 32a 页 WYG0199-0618a.png
柔可乎仁而无义可乎惟其不可相无也故有阳中
之阴阴中之阳刚中之柔柔中之刚仁中之义义中
之仁其代明也其错行也所谓四时五行十二月还
相为本也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也五色六章
十二衣还相为质也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
此所以生生而不穷此所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
并行而不相悖也人有五官配五行食五味别五声
被五色而阴阳刚柔仁义具乎中而又有圣人者焉
卷四 第 32b 页 WYG0199-0618b.png
出类拔萃备道全美肃乂哲谋圣之德上应雨旸
燠寒风之时肃焉而时雨顺之乂焉而时旸顺之哲
焉而时燠顺之谋焉而时寒顺之圣焉而时风顺之
其谓之时也正所谓代明错行周流不穷各当其节
而不相陵犯之谓也孟子论伯夷伊尹柳下惠各得
清和任之一偏而皆不及吾夫子之集大成吾夫子
之所以集大成者惟其时而已可仕则仕可止则止
可久则久可速则速安行乎时义之当然而意必固
卷四 第 33a 页 WYG0199-0618c.png
我一毫不立此所以始终条理金声玉振卓乎为群
圣人之冠者只是时之一字耳其谓之时也即所谓
中也圣人备阴阳刚柔仁义之全上配四时五行以
为五典五礼之宗主五者何也中也五服五章五刑
五用皆五也即中也乡遂之制自五家为比始军师
之制自五人为伍始皆五也即中也即九畴之居中
也即八卦之虚中也河图洛书八卦九章即所谓并
育不相害并行不相悖也即所谓四时错行日月代
卷四 第 33b 页 WYG0199-0618d.png
明也即所谓天命之谓性也性命之理固不在阴阳
刚柔仁义之外也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德本无大小
之别然未尝无大小之名或小或大何往非德川流
敦化正所以见德之浑融周遍无乎不贯与错行代
明并育并行固一义也熟味此两句反而观夫斯昭
昭一章可以油然自得也矣斯昭昭一撮土一卷石
一勺水正所谓小德川流及其无穷及其广厚及其
广大及其不测正所谓大德敦化其流也一息不停
卷四 第 34a 页 WYG0199-0619a.png
其化也万古不变一息不停者亦万古不变万古不
变者亦一息不停何小何大浑乎一贯敦化二字不
可不玩味坤厚载物乾健不息备乾坤之德故谓之
敦化故能生生不穷子思子断之曰此天地之所以
为大也此章全是称颂孔子合云此孔子之所以为
大乃曰天地之所以为大何也呜呼天地非孔子乎
孔子非天地乎是可以加一毫之拟议乎
夫子即尧舜也何待祖述即文武也何待宪章于此
卷四 第 34b 页 WYG0199-0619b.png
见敏求不厌之心焉律法也袭因也天时有生地理
有宜法之因之而已何识知哉物有彼此则有区别
有区别则有取舍惟夫子则犹天地之涵育万物无
有彼此何物不持载何物不覆帱物相错则易差相
代则易乱惟夫子则如四时日月错行代明何终何
始物之生也并则争争则害道之行也并则敌敌则
悖惟夫子则融贯变通并育并行无适不可德本无
大小之名然亦未尝无小大之别小德则川流大德
卷四 第 35a 页 WYG0199-0619c.png
则敦化其流也一息不停其化也万古不变万古不
变者亦一息不停一息不停者亦万古不变此章专
颂夫子合云此孔子之大乃曰天地之所以为大何
也噫天地非孔子乎孔子非天地乎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
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
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
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
卷四 第 35b 页 WYG0199-0619d.png
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
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
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此反覆赞咏圣人与天地为一处自古圣人者首曰
聪明亦曰智勇亦曰睿圣临莅天下非聪明睿知则
何以照烛万微鼓舞群动此所谓生知天纵之资非
可以学而能也故谓之至圣脑头上将一圣字贯下
面数句所谓有容有执有敬有别皆从圣字来宽裕
卷四 第 36a 页 WYG0199-0620a.png
温柔发强刚毅齐庄中正文理密察十六字如何兼
得而圣人乃备于一身圣人非于用柔之时曰吾不
可不宽裕温柔也于用刚之时曰吾不可不发强刚
毅也以至齐庄中正文理密察皆自然中节非有意
为之若使一毫有意即不是中庸即不是圣人圣人
所以不可及者如一元之气运行周流春自然和夏
自然暑秋自然凉冬自然寒正所谓错行代明正所
谓并育并行圣人之盛德惟一时字可以形容故孟
卷四 第 36b 页 WYG0199-0620b.png
子曰孔子圣之时者也然所谓时者岂有意为之哉
天无意圣人亦无意其容也自然并包其执也自然
不动其敬也自然安安其别也自然井井是四者循
环无端不可窥测圣德至大故谓之溥博圣德至深
故谓之渊泉圣德无所往而不在故谓之时出之此
所谓圣之时也此所谓中庸之妙也学者不善读书
但见齐庄中正有一中字不知读圣经者当领会言
外之意事事皆有中微有间断则何缘能溥博渊泉
卷四 第 37a 页 WYG0199-0620c.png
而时出之不至于圣之时则何缘有临矣而又有容
有容矣而又有执有执矣而又有敬有敬矣而又有
别源源乎如是其不穷耶易所谓穷神知化孟子所
谓大而化之此圣人之时也此中庸之至也又申言
之曰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
不信行而民莫不说可谓塞天地而横四海绥斯来
而动斯和矣非圣乎非中庸之至德乎犹以为未也
又言声名之洋溢在中国者未足为至行蛮貊者乃
卷四 第 37b 页 WYG0199-0620d.png
可为至舟车人力之所及天覆地载之所容日月霜
露之所被有知无知有情无情几囿形于宇宙之内
而有血气心知之性者其尊之亲之若出一人上配
皇天无有限极呜呼斯其所以为圣乎斯其所以为
中庸之至德乎斯其为穷理尽性以至命乎虽然前
章言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此乃言见而民
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悦毋乃有浅深
之间耶前章不言仲尼之所以为大径言此天地之
卷四 第 38a 页 WYG0199-0621a.png
所以为大毋乃天与圣人犹为二故可以作配言耶
此学者之所以不能无疑也呜呼本无可疑何庸致
疑见即不见不见即见动即不动不动即动无为即
行行即无为一也此所以民莫不敬莫不信莫不悦
亦一也惟其一也故作配由是观之不可以有隐见
动静作止言也亦不可以无隐见动静作止言也故
吾于中庸之首即曰天命之谓性性不离命命不离
性性命一也率性之谓道天不离人人不离天天人
卷四 第 38b 页 WYG0199-0621b.png
一也修道之谓教已不离物物不离已物我一也莫
见乎隐莫显乎微隐显一也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上
下一也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体物而不可遗人
鬼一也此一即诚也即太极也即太一也即中庸
也
圣无不通也加至字则无不通也至矣然不过尽性
而已尽性则五者之德自然兼备有临有容有执有
敬有别一性尽则五者俱有性不尽则焉能为有所
卷四 第 39a 页 WYG0199-0621c.png
谓不诚无物也是五者至周遍至深广随用随出故
曰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时者何中也天命之性也又
赞美之曰如天如渊而民莫不敬信且服是宜声名
四达覆载之内合敬同爱上配皇天无有限极吁斯
其为穷理尽性至命之圣乎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
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
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卷四 第 39b 页 WYG0199-0621d.png
经常也即庸也立天下之大本大本即中也知天地
之化育夫焉有所倚位天地育万物皆中庸也肫肫
其仁肫肫纯也渊渊其渊渊渊深也浩浩其天浩浩
广大也呜呼至矣哉或者谓到此地位圣人即天地
天地即圣人曰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可
也而乃曰知天地之化育夫既与天地为一如何着
得知字殊不知乾知大始乾可以言知而圣人独不
可以言知乎此所谓知者岂知见之谓乎诗之美文
卷四 第 40a 页 WYG0199-0622a.png
王曰不识不知孔子曰无知也是故达无知之妙者
始可与语知矣始可与语不倚矣始可与语诚矣此
之至诚即前章之至圣此之夫焉有所倚即前章之
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此之其渊其天即前章之如天
如渊如天如渊犹可以如言其渊其天则不可以如
言矣噫不可以如言与可以如言者果为二乎果可
以优劣言乎子思子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
教曰其曰如之谓也子思子又曰诚则明矣明则诚
卷四 第 40b 页 WYG0199-0622b.png
矣如即其其即如之谓也此皆中庸之妙也又断之
曰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天下之
至圣即天下之至诚曰诚曰圣皆天德也皆中庸之
妙也谓之如天如渊可也谓之其天其渊亦可也学
者患不明中庸耳果明中庸将昭如日月而又何以
拟议为乎
上言至圣此言至诚一也大经者五典之常道经纶
者若治丝然有条理而不乱也此常道根本乎天性
卷四 第 41a 页 WYG0199-0622c.png
此常道化生乎万物本立而道生也立犹修身道立
之立知犹乾知大始之知非至诚不能立不能知然
此常道亦不过曰中而已故继之曰夫焉有所倚圣
人经世非遗世日用常行何倚着之有子思极力发
明中庸二字当于此处细玩以愈见夫诚即中庸中
庸即天命之性肫肫渊渊浩浩皆赞叹之辞以言纯
乎深乎广大乎何可以形容尽也此章其渊其天即
前章如渊如天如渊如天犹可以如言其渊其天则
卷四 第 41b 页 WYG0199-0622d.png
不可以如言矣不可以如言者一也固云者固有也
非固有聪明圣知达天德者不足以知此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
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
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诗
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
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在尔室
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诗曰奏假
卷四 第 42a 页 WYG0199-0623a.png
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
鈇钺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
下平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
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至矣
上面累章赞咏聪明圣知之德其言可谓至矣尽矣
无以复加矣然学者须知中庸只是日用常行初非
幽深高远尧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只是允恭克让舜
卷四 第 42b 页 WYG0199-0623b.png
在侧微玄德升闻只是温恭允塞夫子天纵将圣如
天之不可阶而升只是学不厌教不倦大凡声光之
在外者虽极其烜赫然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德盛
而志愈谦道大而心愈小圣人非有意为之也道本
无可矜衒人自矜衒耳不矜衒者藏而自显久而愈
章好矜衒者暂焉虽著随即泯灭矣圣人以此为君
子小人之判盖为己之学何必汲汲于求人之知苟
先萌求知之心即非为己之学闇然而日章者退后
卷四 第 43a 页 WYG0199-0623c.png
一步光焰万丈的然而日亡者沟浍之水涸可立待
然则学者当何择哉子思子欲发明衣锦尚絅闇然
日章之道于是又接续言之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
而文温而理大凡冷淡者易得厌斁惟君子虽淡而
不厌简直者文采易不足惟君子虽简而甚文温醇
者未必就条理惟君子虽温而又能井井不乱此即
是中庸之道也大羹元酒清庙之瑟遗音遗味谁其
厌之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有亲有功文莫过此温润
卷四 第 43b 页 WYG0199-0623d.png
缜栗比德于玉玉振条理圣之事也此非深造中庸
之至德何以至此夫子大圣犹且发愤忘食不知老
之将至者正以此道无穷而至诚无息故也学者用
力于道只在温简冷淡中即所谓尚絅也所谓闇然
也其理也其文也其不厌也非锦乎非日章乎然此
道须在致知上知得透彻乃可以入德故曰知远之
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矣三个知字不可
不玩味远即近也微即显也风之自易曰风自火出
卷四 第 44a 页 WYG0199-0624a.png
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化型一家风也言行
在我自也一国之风天下之风未有不自言行始勿
求于风知自即知风矣勿求于远知近即知远矣勿
求于微知显即知微矣凡人常欲知远而未尝知远
之近常欲知风而未尝知风之自常欲知微而未尝
知微之显故驰骛乎四方万里之外而几席之下反
有所不察探索乎茫昧深幽之域而日用之间反有
所不辨此不足以语知矣所贵乎知者心如太空六
卷四 第 44b 页 WYG0199-0624b.png
通四辟举目所见皆道也盈耳所闻皆道也致知如
此则必不固滞必不疑惑而可以入德矣如其胶轕
乎事物之中眩耀于声色之末而本心之灵障蔽湮
塞去德不亦远乎子思子极力发挥所谓衣锦尚絅
闇然日章之道至此尤更分明故引诗曰潜虽伏矣
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所谓无恶于
志者犹言无愧于心也又继之曰君子之所不可及
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曰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
卷四 第 45a 页 WYG0199-0624c.png
漏此即无恶于志之谓也此书首言谨独末亦言谨
独然中间所言者非谨独乎曰所谓谨独者莫见乎
隐莫显乎微之义也子思之论鬼神之德亦曰微之
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中庸一书专是言诚诚即谨
独之谓也非于性命中庸之外别有所谓诚也中庸
即诚也性命即诚也诚者不息不已之谓也故曰至
诚无息又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文王之德之纯纯
亦不已苟有隐见显微之间则息矣已矣不纯矣不
卷四 第 45b 页 WYG0199-0624d.png
诚矣非中庸矣非性命矣君子所贵乎谨独者以其
无独不独之间也无独不独之间者以其无显微隐
见之间也无显微隐见之间者以其本无息也本无
已也本中庸也本天命之谓性也故屋漏闇室之中
大宾大客之前无独不独之间也闺门妇子之际宗
庙朝廷之上无独不独之间也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无独不独之间也愚夫愚妇之所与知与能圣人之
所不知不能无独不独之间也斯昭昭一撮土一卷
卷四 第 46a 页 WYG0199-0625a.png
石一勺水及其无穷及其广厚及其广大及其不测
无独不独之间也无独不独之间则一毫非少邱山
非多也目前非近千岁非远也人事非著鬼神非幽
也富贵非亨贫贱非困也平静非泰患难非否也中
国非安夷狄非危也我非此物非彼也阳非辟阴非
阖也阴阳无独无不独也彼我无独无不独也独必
有不独微必有显也隐必有见也不睹必有睹也不
闻必有闻也可畏哉可惧哉噫通乎此者可语谨独
卷四 第 46b 页 WYG0199-0625b.png
矣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皆谨独也有临有容有执有敬有别皆谨独也世之
论者以谨独为学者之事非圣人之事夫圣人学者
则固有间矣然谨独虽圣人不废也若谓至圣至诚
无事乎谨独生知安行无事乎谨独则尧舜不必兢
业禹不必勤俭汤不必危惧文王不必小心武王不
必祗惧周公不必坐以待旦孔子不必不厌不倦矣
说者之言特未深达乎所谓独者如何耳独即伏羲
卷四 第 47a 页 WYG0199-0625c.png
所画之一也此一未有天地之前固有之也即太极
也即太一也即太始也即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也即
天命之谓性也谨者谨此也外此无他道也此中庸
一篇之宗旨纵说横说不外此也语大语小不外此
也一即百千万亿算计之所不可穷者也百千万亿
算计之不可穷者即一也然则中庸之书首言谨独
末亦言谨独中间所言无非谨独读圣人之书苟非
此心虚明洞达迎刃而解乃欲于缭绕牵制中求义
卷四 第 47b 页 WYG0199-0625d.png
理之趣亦惑矣是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敬固
自敬而人之敬己亦一也不待动而后敬其止也无
非敬也不待言而后信其默也亦无非信也道固无
动静语默之间也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然则道
岂在多言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
鈇钺然则道岂在赏罚之末哉非无言也言本无言
也本无言则虽终日言可也非无赏罚也赏罚本非
赏罚也本非赏罚则曰赏曰罚皆德也故引诗曰不
卷四 第 48a 页 WYG0199-0626a.png
显维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夫子
之称舜曰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夫不言不
动而自足以感人动物是果何为而然于此亦可以
悟矣又引诗曰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
于以化民末也皆所以发明不言不动之旨也诗曰
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说者
曰中庸首言天命之谓性末言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以此为始末相贯呜呼中庸之书无一言而非性命
卷四 第 48b 页 WYG0199-0626b.png
也无一言而非无声无臭也性命岂微欤声臭果无
欤性命微则事物为显欤无声无臭为妙则有声臭
非妙欤噫孰知中庸之书无一言非性命也而亦无
一言非有声有臭也道不可以微显论也皆微也皆
显也皆非微显也道不可以有无论也皆有也皆无
也皆非有无也毛犹有伦而不可损也无声无臭而
不可增也至矣之妙非可以言语尽也此所以谓一
也此所谓诚也此所谓性命也此所谓中庸也故曰
卷四 第 49a 页 WYG0199-0626c.png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道无可矜衒者久而愈章好矜衒者暂焉虽著随即
澌尽矣淡中有不厌之味简中有可观之文温厚中
有井井秩秩之条理此所为尚絅也所谓闇然而日
章也知远之在近知风之有自知微之可显以此为
入德之要则不必表暴于外潜虽伏矣亦孔之昭盍
亦内省乎省己而无疚病也斯可以无愧于心矣勿
谓人不我见也人尚可欺吾心不可欺也然则君子
卷四 第 49b 页 WYG0199-0626d.png
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为善于人之所不见乎不愧屋
漏何待言动而民敬信时靡有争何待赏罚而民劝
惩有不显之德则笃恭而天下平矣何待声色而民
化服大声色而人化服者末也泯声色而人化服者
德也此德岂举之莫能胜哉一毛之轻耳虽然毛尚
有伦迹也声臭俱无则至矣无声臭而曰天之载载
事也事曷尝离道道曷尝离事欤道不可以微显论
也皆微皆显皆非微显道不可以有无论也皆有皆
卷四 第 50a 页 WYG0199-0627a.png
无皆非有无毛犹有伦而不可损也无声无臭而不
可增也至矣之妙非可以言语尽也通一篇而观之
子思子首论天命之性率性之道教人以由道复性
则指示未发之中中节之和而切已工夫则在乎谨
独于是援夫子之言君子小人之中庸智愚贤不肖
之过不及舜颜子子路之言行素隐圣者之出处其
发明可谓至到矣费隐而下论造端乎夫妇子事父
臣事君弟事兄先施朋友君子反身宜室家乐妻帑
卷四 第 50b 页 WYG0199-0627b.png
顺事父母孝享鬼神无非人伦始终之道复證以舜
文式周公之事推及于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丧祭
之礼郊社宗庙禘尝之义而蔽之一言曰孝者非他
也即天命之谓性也哀公问政而下论修身事亲知
人知天之道五典三德之不同而所以行之者一生
知学知困知不同而及其知之则一安行利行勉行
之不同而及其成功则一为天下国家有九经而所
以行之者一一者非他也即天命之谓性也事豫则
卷四 第 51a 页 WYG0199-0627c.png
立而下论明善诚身之学于是极言诚者天之道诚
之者人之道诚明谓之性明诚谓之教至诚者极天
地化育之妙致曲者有形著明动变化之序可以前
知者诚也成己成物者诚也高明博厚悠久皆诚也
三千三百之礼待其人而后行者诚也无德无位不
敢作礼乐者亦诚也建天地质鬼神百世以俟圣人
者皆诚也以夫子天地配偶言之极天下之至圣即
所以为天下之至诚诚者非他即天命之谓性也
卷四 第 51b 页 WYG0199-0627d.png
衣锦尚絅而下重述篇首谨独之义有言有动未
为至也不言不动至矣有赏有罚未为至也不赏不
罚至矣有声有色未为至也无声无臭至矣此太极
也易之一画也一所以为十百千万也不赏不罚不
言不动无声无臭所以为赏罚言动声臭也微所以
为显隐所以为见不睹不闻所以为睹闻不可不戒
谨也不可不恐惧也戒谨恐惧所以守中庸之道而
复性命之正也吾固谓是书之作无一语非中庸无
卷四 第 52a 页 WYG0199-0628a.png
一语非性命而切己工夫则不过曰谨独而已矣
卷四 第 52b 页 WYG0199-0628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