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第 1a 页 WYG0199-056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蒙斋中庸讲义卷二 宋 袁甫 撰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
失之矣
善恶辽绝择之易耳似善非善择之最难颜子善择
而得之得此一善何所不通拳拳服膺仁守之功密
矣舜性之也颜子不失性者也
惟明性者乃能择善己性不明虽满目皆中庸安能
卷二 第 1b 页 WYG0199-0569b.png
择而守之颜子屡空此性灵明何所不照既得一善
一可该万常人虽暂得而易失颜子服膺则永永弗
失矣非有所系而不失也不系而自不失三月不违
仁是也吾谓颜氏子之学几于舜之大知矣几于舜
之执中矣前章论舜此章继论颜子盖子思子特以
二人拟伦而启发后学之心也学者观此胡不豁然
自省乃知无名位禄寿与享名位禄寿之极者其实
则一此正可以见性命之不相离也若谓舜有大德
卷二 第 2a 页 WYG0199-0570a.png
受天明命则颜子终身匹夫且不幸短命遽谓天命
不在颜子可乎颜子虽无贵为天子之名而荣华至
今名莫加焉非天定耶呜呼颜子何以得此于天哉
其言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颜子惟尽人之所以为
人者而已人者何性是也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
不可能也
善处事者能均天下国家廉者能辞爵禄果者能蹈
卷二 第 2b 页 WYG0199-0570b.png
白刃而惟中庸则不可以能天命之性良能也前章
鲜能者鲜有能其不可能者也
均天下国家善处事者能之辞爵禄廉介者能之蹈
白刃果敢者能之天下无不可能之事而惟中庸则
不可以能也皓皓纯白天则自然何所容其能哉究
极而言执可均可辞可蹈之见已非中庸之道矣何
则不以一律均者中庸之均也辞受各中其节者中
庸之辞也死生各当其可者中庸之蹈也而执一者
卷二 第 3a 页 WYG0199-0570c.png
岂中庸哉天命之性自有常中一毫偏倚非天命也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
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祍金革死而
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
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
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子路好勇故问强夫子叩两端告之曰抑汝之所谓
强与盖已足以启发子路矣南北刚柔不同而皆曰
卷二 第 3b 页 WYG0199-0570d.png
强何也南以含忍为强北以果敢为强气习然也南
人禀温厚之气以宽柔诲人无道则不报其强也君
子然偏于柔矣北人禀严凝之气勇于用兵死且不
厌则偏于刚矣偏随生禀性则无偏孔子谓之相近
孟子谓之善中庸言天命之谓性顺乎性命意泯欲
尽动静一死生一乾之纯刚行健坤之至柔动刚此
则圣门之所谓强也其和也不流于人欲其立也不
倚于一偏常中而已国有道不变塞焉皋陶曰刚而
卷二 第 4a 页 WYG0199-0571a.png
塞塞实也遭世平治安常履信不必变也不幸世乱
固守义命有死而已亦终不可变也观两不变字见
君子之常中矣矫强貌亦有用力意气质偏胜矫而
复中用力而非助长也刚中柔中本自有中而非必
外求也子路之不得其死夫子已预知之其仕卫也
岂不曰蒯聩无母国人不君之矣然辄之拒父亦名
教罪人也不足死而子路死之惜哉虽然以丧子之
戚丧子路夫子不深贬也结缨一节亦可谓奇男子
卷二 第 4b 页 WYG0199-0571b.png
矣若子路者岂可纯谓北方之强哉子思列此章次
于颜子之后亦欲使学者知处死生之变以不失性
命之正子路未足师也师吾夫子不变之言可也
书曰刚而塞国有道素履笃实不必变也国无道尽
忠致命不可变也莫非命也顺受其正乾之刚健坤
之柔刚中庸也此圣门之所谓强也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
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
卷二 第 5a 页 WYG0199-0571c.png
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死生出处人之大节也非特处死生难处出处亦难
上章既言至死不变此章言隐遁之事素犹素其位
之素言素于隐也素隐不显则君臣之义废矣是天
下之怪行也仕止久速各当其可奚以怪为虽使见
述于后世直盗虚声耳夫子深贬之故曰吾弗为之
矣君子其遵道乎既曰道矣而又半涂而废则何以
造此道之极夫子许其遵而咎其废也故曰若我则
卷二 第 5b 页 WYG0199-0571d.png
弗能已也我惟依乎中庸而已依犹依于仁之依言
未尝离中庸也既非违道而行怪又非半涂而废道
非中庸而何遁世与素隐若同实异素隐有好名之
心遁世无求知之念世不知中庸故不知我我以其
不知而遂萌悔心是悔中庸也中庸而可悔乎自知
自遁宁远人知上不求知何以悔为圣者之事中庸
在斯性命在斯惟遁世乃可经世惟经世乃可遁世
实一机也
卷二 第 6a 页 WYG0199-0572a.png
素隐不显大义废矣怪也吾弗为其遵道乎既曰道
矣奈何而废吾则弗已吾惟依乎中庸不怪不废世
虽莫我知泰然无悔肥遁也唯穷理尽性至命之圣
人能之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
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
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
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
卷二 第 6b 页 WYG0199-0572b.png
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
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道无所不在费也道果何在隐也夫妇之愚不肖可
以与知能行费也及其至也虽圣人有所不知不能
隐也至之为言不可得而形容也谓无形与声耶而
未尝无形与声谓有形与声耶而形声又不可得而
尽也不然以圣人之聪明曷为而尚有不知尚有不
能乎不特圣人而已大莫大于天地然亦有亏遗不
卷二 第 7a 页 WYG0199-0572c.png
满之处日月之有薄蚀也星辰之有失行也陵谷之
有变迁也人曰是数然也天非制数者乎曷为不使
之无薄蚀无失行无变迁也而犹有遗憾者何耶噫
天地之所不容致诘者乃所以为天地之大也亦犹
圣人之不知不能者乃所以为此道之妙也喜怒哀
乐未发之中可知欤可能欤不睹不闻之独可知欤
可能欤不如是不足以为至也故继之曰语大天下
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天地尚有憾斯语也
卷二 第 7b 页 WYG0199-0572d.png
孰得而载之愚夫愚妇皆知皆能斯语也孰得而破
之语大语小莫匪中庸中庸固不间小大也有上即
有下而上下皆中庸也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
下察也此察非内知见也亦非外知见也君子之道
造端乎夫妇夫妇之端非在此而鸢飞鱼跃非在彼
也夫夫妇妇即飞者跃者飞者跃者即夫夫妇妇一
中庸也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天地非在彼而夫妇非
在此也夫夫妇妇即上天下地上天下地即夫夫妇
卷二 第 8a 页 WYG0199-0573a.png
妇一中庸也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闺门衽席之间
最可以验进德之实于此而或愧怍焉虽有盖世之
功名斯亦不足贵也已注家蒙上夫妇之愚未安故
不从
道无所不在夫妇之愚不肖皆可以与知能行费矣
及其至也虽圣人亦不知不能何隐也是正所谓喜
怒哀乐未发之中也正所谓不睹不闻之独也何所
容其知何所容其能岂特圣人为然虽以天地之大
卷二 第 8b 页 WYG0199-0573b.png
至于不容致诘之处人皆有所憾于天地而不知此乃
所以为天地也呜呼至矣隐而未发即费而发者隐
不睹不闻即费而睹闻者隐而天地之不容致诘圣
人之不知不能即费而愚夫愚妇之与知能行者语
大语小而莫载莫破何间于大小哉鸢飞鱼跃而上
天下渊何间于上下哉造端夫妇而察乎天地何间
于夫妇天地哉故亦及其至是至也费不离隐也隐
不离费也此天命之性也何以见之天之所以命人
卷二 第 9a 页 WYG0199-0573c.png
者清浊厚薄有万不同费也虽有清浊厚薄之不齐
而炯然不乱者默存乎其中隐也隐岂离费乎费岂
离隐乎
天下莫能载君子之语大天下莫能破君子之语小
何以能然耶曰惟养其言语之所自出者而已矣吾
尝发问于学子且告之曰君子之言精粗小大无不
及也何以莫能载何以莫能破而学子所答未有领
解斯旨者吾试博讲而详说之然后反说约可乎诗
卷二 第 9b 页 WYG0199-0573d.png
曰谨尔出话曾子曰出辞气言虽自口出非自口出
也其自心出乎言心声也则是自心出也心知其所
从出乎心无意于言而不能不言也易系曰出其言
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
善不善之几伏于毫芒眇忽之微而应不应之验乃
在千里之远善言自口而出也不善之言亦自口而
出也自口而出者皆自心而出也心岂有善不善哉
心无不善也心无不善则言亦无不善可也书曰敬
卷二 第 10a 页 WYG0199-0574a.png
忌罔有择言在身孝经曰言满天下无口过言至于
无可择则纯乎善矣彼有杂出乎善不善之间者亦
有大体虽善而未免乎一二之瑕疵者此岂在于发
言之时哉亦惟其平日之所养如何耳纯乎善而无
不善者所养之纯者也杂出乎善不善之间者无所
养者也大体虽善而未免一二之瑕疵者有所养而
未纯者也故曰惟养其言之所自出者而已矣语大
语小于六经备见之道本无小大亦非无小大故圣
卷二 第 10b 页 WYG0199-0574b.png
人之经语及于大者小未尝不包也而人以为语大
语及于小者大未尝不具也而人以为语小小大未
暇辨也盍亦求其所谓不可载不可破者乎伏羲以
前未有文字自画八卦载籍始生文王重之夫子系
之阴阳刚柔动静吉凶千变万化大略皆于言辞有
考焉典谟训诰誓命之书天人之道详矣诗三百篇
比兴赋风雅颂众体毕备故曰不学诗无以言礼乐
不传于后世粗识先王声明文物之盛者以其犹有
卷二 第 11a 页 WYG0199-0574c.png
礼乐之文字存也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行事一褒
一贬以空言而欲行赏罚善人劝焉淫人惧焉万世
之下名之曰经呜呼人之尊且信若此故莫能载莫
能破矣岂圣人之言异于人哉惟养其言之所自出
者而已矣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圣人无意言也此心虚明洞达纯粹精一则发于言
者不过写吾胸中之所存耳夫是之谓圣人之养自
非圣人则不可以不修辞乾卦曰修辞立其诚所谓
卷二 第 11b 页 WYG0199-0574d.png
修者非饰辞之谓也言顾行行顾言平时涵养内充
既无不善矣发言之时又必谨思密察当而后发是
之谓修辞辞修则诚立矣诚立而所养愈固矣诗曰
于时言言于时语语言语非一端也语朝廷则贵乎
直语乡党则贵乎谦语学校则贵乎庄语家庭则贵
乎和歌颂之语丽而则祷祠之语恪而信专对之语
辨而中传檄之语激而扬款识之语简而古诔谥之
语思而实其歌也清越而长其史也铺张而核议礼
卷二 第 12a 页 WYG0199-0575a.png
也据古谊谳刑也酌人情语閒燕而毋淫语不平而
毋讦语上交而毋谄语下交而毋渎语亦多端矣自
圣人言之本无语大语小之别也而人之观之者有
所谓语大焉有所谓语小焉然大槩所养厚则不劳
而成章信今而传后所养未厚则虽粲然可观言而
已矣非有德之言也虽日传万纸目前而已矣非能
垂不朽也自古大圣大贤胸中所养海涵地负旷兮
莫窥其畛域浩乎莫测其涯涘故其发挥于言语之
卷二 第 12b 页 WYG0199-0575b.png
间者若日月丽乎中天其辉光无不烛也若川流而
驶若矢激而远其力量不可当也犹且敛而藏之逊
以出之呐呐似不能言者其言也讱所以为仁讷言
敏行所以为君子辞有枝叶即叹天下之无道而尚
口乃穷作易者深戒之驷不及舌以其悔不可追也
三复白圭以其玷不可为也无易由言知口起羞也
非礼勿言欲接以道也凡此者皆养其言之所自出
也非独修身为然而观人亦然辞寡吾知其为吉辞
卷二 第 13a 页 WYG0199-0575c.png
多吾知其为躁辞惭吾知其将叛辞枝吾知其心疑
辞屈吾知其失守诐淫邪遁吾知其所蔽所陷所离
所穷自唐虞考绩亦必先于纳言而不知言则无以
为知人之明然则由载籍以来大抵谨言者无过轻
发者多失然而皇极则曰敷言惟恐辞旨之不敷畅
孔子又曰辞达惟恐言语之不发扬又何也噫敷言
未尝不谨言也辞达未尝不修辞也终日言而言皆
道也彼巧言如簧者利口覆邦家者止可欺世乱俗
卷二 第 13b 页 WYG0199-0575d.png
耳一遇君子则将口呿舌卷之不暇而又何所容其
喙耶虽然圣人又曰予欲无言然则有言未为至而
无言乃为至乎噫有言无言一也言不可以有无论
也天不言而四时行百物生其行也其生也皆天之
教也曷尝不言哉子贡不达斯旨乃曰子如不言则
小子何述焉吁夫子岂真隐耶吾无行而不与二三
子犹四时行而百物生也易系曰君子之道或默或
语语默一也可言者即其不言者也不言者即其可
卷二 第 14a 页 WYG0199-0576a.png
言者也号令之涣发犹雷风之鼓舞及其既收则犹
雷风之寂然耳岂有二雷风哉无形无声之中乃有
奋迅生育之妙此圣人所以与天为徒也吾既博讲
详说至此矣盍更反而说约焉学子其听之至大而
天下莫能载曷为而莫能载也包罗天地该括事物
天下方待君子之言以载故不能载者惟君子能载
之而天下又何以载君子使其可载是轻易肤浅之
言非君子之言也虽小而天下莫能破曷为而莫能
卷二 第 14b 页 WYG0199-0576b.png
破也幽通鬼神微入毫发天下方待君子之言以破
故不能破者惟君子能破之而天下又何以破君子
使其可破是偏駮怪异之言非君子之言也尧之文
思光被天下而天下莫能载尧文之焕舜之文明协
于帝而天下莫能载舜文之华禹之文命敷四海而
天下莫能载禹之文命周王之文德肆时夏而天下
莫能载周王之文德夫子之文章可得闻而天下莫
能载夫子之文章夫语大不可得而载而况语小可
卷二 第 15a 页 WYG0199-0576c.png
得而破耶语大者天地之大人犹有憾也语小者天
斯昭昭之多地一撮土之多也语大者圣人有所不
知不能也语小者夫妇之愚不肖可以与知与行也
皆语也皆道也有小大而无小大也孔子之恶乡原
以乱德贼德斥之孟子之距杨墨以无父无君斥之
片言之下真如破的孔孟能破乡原杨墨而天下万
世未有能破孔孟之言者夫惟天下不能载故能载
此道天下莫能破故能破群言此圣人之事也然则
卷二 第 15b 页 WYG0199-0576d.png
学圣人者宜何所用力曰养气为先乐记曰气盛而
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惟乐不可以伪为天下
固未有气馁而言宣亦未有气盛而化不神者也江
海流而不息沟浍涸可立待孟子之知言亦自养气
始是之谓反说约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
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
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已而不愿
卷二 第 16a 页 WYG0199-0577a.png
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
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
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
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馀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
子胡不慥慥尔
道者天命之性人人自有何尝远人其所以远者人
自远之道在迩而求诸远则不足为道矣圣人欲提
省人心使知道不远人于是以柯为喻伐彼柯者必
卷二 第 16b 页 WYG0199-0577b.png
用此柯彼之长短取则于此可谓甚近然尚有彼此
之别微视之犹远也此未足以形容道不远人也亦
尝思人之所以为人乎通体皆道也人外无道也以
人治人者人昧于为人而教以人道故曰治不曰我
治人而曰以人治人我亦人耳人道不离吾身亦不
离各人之身吾有此则人亦有此则以则取则天则
自然而非彼柯假此柯之比也人有过焉能改则止
若责人已甚违天则矣故曰忠恕违道不远忠恕二
卷二 第 17a 页 WYG0199-0577c.png
字见得以人治人最明违道不远即道不远人也人
之所以为人者忠恕而已道最近人忠恕最近道何
则中心为忠如心为恕试以心体之人以不愿施于
我必非我之所愿人我一也而我乃以不愿施诸人
岂中心如心之谓乎中心如心者以人治人而已夫
子又谓不远人之道其目有四事君事父事凡交朋
友四者最切于人以夫子之圣犹曰吾未能一也方
且求其事之之道求其先施之道曷求哉求诸言行
卷二 第 17b 页 WYG0199-0577d.png
而已矣言行皆曰庸庸即中也惟中故常德之行常
行也常言之谨常言也常言常行人所易忽也而圣
人于此未尝放逸可谓常中矣不足则加勉有馀则
不尽有馀不足即中庸也或谓事君事父兄交朋友
之道惟患不足宁患有馀殊不思天命之性自有常
中过与不及皆非中道而岂必有馀哉自古事亲事
君善处兄弟者莫如舜舜尽孝尽忠尽友中而已非
馀也不尽者不尽其馀而非不尽中也中尽则无过
卷二 第 18a 页 WYG0199-0578a.png
不及矣而圣人一念兢业犹且言必顾省其行行必
顾省其言斯其为体天行健乎斯其为穷理尽性至
命乎岂独圣人当然具天命之性者皆当然慥慥笃
实貌言君子欲言行相应何可不务实也读中庸之
书者口未尝不谈中庸然书自书我自我口言之身
不行之是言行不相顾也呜呼盍亦痛省而如鞭乎
道者天命之性不远人而人远之不观伐柯乎彼柯
之长短取则于此柯近甚矣微视之犹远也人灵于
卷二 第 18b 页 WYG0199-0578b.png
物通彼此皆道也不曰我治人而曰人治人我亦人
耳道不离吾身亦不离各人之身性本相近昏而有
过患不能改能改即新舍恶迁善可以止矣唯何甚
此忠恕也道最近人忠恕最近道己所不愿何可施
于人也父子君臣兄弟朋友之道圣人岂不能尽而
乃曰吾何能吾惟庸德是行庸言是谨不足则加勉
有馀则不尽言行相顾如是而已是谓中庸是谓率
性为君子者胡不慥慥而行
卷二 第 19a 页 WYG0199-0578c.png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
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
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
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
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
鹄反求诸其身
无新故之谓素居其所之谓位不素其位跬步不行
素则行矣循理顺则不愿乎外纯乎中庸也中庸无
卷二 第 19b 页 WYG0199-0578d.png
不在也在富贵而亨在贫贱夷狄患难而非困皆中
庸也亨居一困居三虽困亦亨无入而不自得也有
通塞而无通塞也有逆顺而无逆顺也此阴阳健顺
动静之妙也性如是命如是中庸如是中庸不以位
高而亢何陵之有中庸不以位卑而屈何援之有惟
正己而已矣自成自道无求于人既无所求奚怨奚
尤此正己之谓也正则平易不正则险易者中庸险
者反中庸故不明中庸性命者必不能居易不能居
卷二 第 20a 页 WYG0199-0579a.png
易者必行险徼倖徼倖者必不可常不常而致败者
必怨尤噫孰有幡然悔悟而反诸身者乎仁者如射
失诸正鹄不怨胜已者自反而已射有的道亦有的
中庸在身匪属他人无新无故至平至易呜呼省乎
不省乎
位者何天之所以命我者是也性不离命命不离性
何以见之富贵命也贫贱夷狄患难亦命也素也者
不以富贵贫贱夷狄患难二其心也虽所禀有清浊
卷二 第 20b 页 WYG0199-0579b.png
厚薄之不齐而炯然不乱者常自若耳知性知天何
入而不自得不陵下而曰在上位不援上而曰在下
位位云者即素其位之位也在上在下此命也而不
陵不援则性也君子所禀既清且厚守正无求自无
怨尤正则平易安吾定分以俟之是谓知命之君子
小人则不然背正就邪舍易趋险彼盖不素其位而
求脱乎贫贱夷狄患难之困以觊望夫富贵之亨其
间亦有冒焉行险徼倖以得之者矣然谓之徼倖则
卷二 第 21a 页 WYG0199-0579c.png
不得焉者亦多矣若小人所禀既浊且薄而又加戕
贼焉正所谓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者也又何足与
语君子率性之道哉君子如射失诸正鹄不怨胜己
反求诸身而已矣身也者即天之所以命我者也养
性立命者反求之实也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
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
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卷二 第 21b 页 WYG0199-0579d.png
远近高卑皆道也致知则于卑近识高远力行则自
卑近而至高远致知不造其极则力行亦冥行耳卑
自有高近自有远本不相离彼知道者往往忽近而
厌卑独不观易诗之训乎妇子嘻嘻何为而失家节
也盖以溺于人欲不知天则故尔若夫王假有家交
相爱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
家而天下定此乃天命之性率性之道至近至远至
卑至高不可以形容尽也恋妻子之爱终有悔吝岂
卷二 第 22a 页 WYG0199-0580a.png
能如琴瑟之和乎父子兄弟天性也本孝本友其或
亏于孝友者妻子之私夺之耳今焉妻子好合而兄
弟乐宜尔室家而父母顺所谓家道正而天下定者
是也岂非天命之性率性之道乎子思引诗而又以
夫子之言證之厥有旨哉孝经曰孝弟之至通于神
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此又曰父母其顺矣乎然则
近可远卑可高之理舍孝何以哉此章于人身最切
人谁无父母兄弟妻子行乎人伦之中而碍焉泥焉
卷二 第 22b 页 WYG0199-0580b.png
者多矣于此而猛省则当求其所谓近可远卑可高
者读中庸之书正欲验诸履践耳徒读其书不履诸
身万万无益也闺门之间勿谓隐微一有过差最为
显著呜呼敬哉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
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
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
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卷二 第 23a 页 WYG0199-0580c.png
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一也上章既言人伦此又
以鬼神明之何以见鬼神之盛德人函阴阳之气而
生及其死也体魄则降其名曰鬼发扬于上其气则
神神无不之亦无不在虽不可见不可闻然体物则
不可遗此物何物也阴阳也无物之中未尝无物以
物为体若何可遗独不观诸祭祀乎齐明盛服无使
之者而若有使之者精爽洋洋与人之齐明默若相
接如在左右非虚见乃实理也实理者阴阳也非终
卷二 第 23b 页 WYG0199-0580d.png
始而有终有始非往来而有往有来非合散而有合
有散阴阳健顺之理固如此也神用变化之妙固如
此也是谓命是谓性是谓中庸是谓鬼神之盛德德
即性也又引诗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度之
尚不可况可得而厌射乎非鬼神之不可厌射也性
命中庸之道本无厌射也又赞叹之曰微之显诚之
不可掩如此夫言显微隐见其致一也微未尝不显
而诚未尝掩也学者读中庸须思圣人何为发明鬼
卷二 第 24a 页 WYG0199-0581a.png
神之道又思圣人反覆形容何为于此下一诚字呜
呼欲识不睹不闻请观于此欲识君子谨独请观于
此欲识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请观于此此书发明诚
字不待后面论诚而已开端于此矣所当通看
阴阳一生死一鬼神之盛德虽不可见闻然物物皆
体若何可遗齐明奉祀之时洋洋如在者皆性命也
度之不可而可射乎圣人赞叹之曰微之显诚之不
可掩如此夫诚者何物物皆体也洋洋如在也
卷二 第 24b 页 WYG0199-0581b.png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
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
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
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
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既论鬼神之德遂言舜之大孝孝通神明显微一也
费隐一也自古称孝者多矣惟舜加一大字何以见
其大以天子之尊尊其亲以四海之养养其亲宗庙
卷二 第 25a 页 WYG0199-0581c.png
我飨子孙我保有大德故也大德者何中庸是也虽
然论中庸之大德而必及于名位禄寿者何哉太极
函三性命已具五常天则不离形色名位禄寿皆道
也圣则循性顺则建极凝命故名位禄寿兼而有之
圣人即天也因论天人不相离遂言化生万物因材
而笃材即天命之性也笃厚也栽者培之率性则天
佑之也倾者覆之不率性则天弃之也而又有尽性
如圣人者则受天明命祸福不同咸其自取天何心
卷二 第 25b 页 WYG0199-0581d.png
哉皆所以笃厚之尔又引假乐之诗为證而断之曰
大德必受命呜呼学者于此可以观天命矣是书首
句曰天命之谓性孝经曰父子之道天性天性既尽
则命在其中矣味大德受命之语孝性之通于天如
此哉虽然中庸之道无固无必今论名位禄寿既叠
四必字而大德受命又加必字何耶曰此其所以为
中庸也有取必之心非中庸也以为断不可必而一
诿诸天亦非中庸也知道者自知毋庸赘辞
卷二 第 26a 页 WYG0199-0582a.png
孟子曰性也有命焉命也有性焉性命不相离吾于
大舜见之夫舜所以为大孝者何也以天子之尊尊
其亲以四海之养养其亲宗庙我享子孙我保有大
德故也大德者何穷理尽性至命者也天之所以命
人者曰命是之谓性名位禄寿亦天性所自有也天
化生万物因材而笃栽培倾覆咸其自取舜之大孝
得性之纯全而又种德最深故天之培之者尤笃其
坎所禀微偏然己能栽之天亦培之若夫所禀愈偏
卷二 第 26b 页 WYG0199-0582b.png
又倾焉而不栽则天亦从而覆之耳非天覆之也自
覆也呜呼论其所禀虽有清浊厚薄之不同而炯然
不乱者常人与舜本相近本无不善今乃自倾以取
祸亦可以反思矣援诗为證以见大德必受命与舜
最可验也虽然吾夫子非大德乎曷为不受命也曰
天不轻畀人以禄位而尤啬予人以名寿吾夫子巍
巍乎为万世礼乐之宗主其为受命大矣故尝谓颜
子非不仁寿冉闵非无尊爵况夫子乎性不离命命
卷二 第 27a 页 WYG0199-0582c.png
不离性观于此尤信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
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
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
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
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
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
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
卷二 第 27b 页 WYG0199-0582d.png
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既言舜孝之大又更端而言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
舜不解忧者也文王无忧者也皆命也有性焉吾惟
知吾亲而已吾惟尽吾性而已瞽瞍乎王季乎吾不
知也文王父作子述武王继缵厥绪有天下显令名
飨宗庙保子孙与帝舜同归一揆富贵非道外之物
中庸即天性之孝至此亦昭昭矣末终也武王终文
王受命之事周公于是推广文武之德追王太王王
卷二 第 28a 页 WYG0199-0583a.png
季并以天子之礼追祀先公盖申言孝道之光明以
见圣人穷理尽性至命之极功断不出于孝之一字
非特天子追王之礼为然推之于诸侯大夫士庶人
葬祭之礼皆然丧从死祭从生随丧祭之时义而斟
酌焉夫以常情言之人子孝亲之心何有纪极然过
犹不及皆非中道品节剂量是乃中庸因言葬祭又
推之于丧服自期以下诸侯绝大夫降而父母之丧
贵贱同之此皆周公即追王之义制为礼法使天下
卷二 第 28b 页 WYG0199-0583b.png
共由于中庸之道其为孝也至矣孝经曰考莫大乎
严父严父莫大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吁斯其为穷
理尽性以至于命者乎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
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
时食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
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
齿也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
卷二 第 29a 页 WYG0199-0583c.png
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
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
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周公佐武王制礼作乐无非中庸之道故继言武王
周公之达孝达通行也亦有通变义志以此而继事
以此而述文王遵养时晦武王卒其武功迹异实同
所以为善继善述也执一者何足以语中庸哉祖庙
者先王先公之庙祧也宗器者如赤刀大训天球河
卷二 第 29b 页 WYG0199-0583d.png
图之类是也裳衣者先王先公之遗衣服所以授尸
也时食者四时荐享之物也祭有昭穆所以别父子
远近长幼亲疏之序故有事于太庙则群昭群穆咸
在而不失其伦也序爵者序诸侯诸臣与祭者之爵
位序事者别贤能而授之事太宰赞玉币小宰赞祼
将之类是也旅酬下为上旅众也馈食之终群有司
更相献酬使皆得申其敬所以逮贱也祭毕而燕则
以毛发之色别长幼之齿也自馈食而上皆行于庙
卷二 第 30a 页 WYG0199-0584a.png
中之礼也行礼于庙有所思乎无所思乎洞㓊属属
奉承而进之自敬乎有使之敬者乎以其恍惚以与
神明交神明在乎不在乎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有形体乎无形体乎噫是可以省矣思何所起而起
敬何所为而为在何所在不在何所不在有何所有
无何所无神明不离于斯中庸不离于斯性命不离
于斯践先王之位行先王之礼奏先王之乐先王之
所尊者吾亦敬之先王之所亲者吾亦爱之当此时
卷二 第 30b 页 WYG0199-0584b.png
也此心何如哉亲死矣葬而亡矣俨然如吾亲之生
存焉入室僾然见其在位出户忾然闻其叹息之声
也当此时也此心何如哉噫是可以省矣喜怒哀乐
未发之中于此时可见矣不睹不闻之际独于此时
可见矣孝之至也是吾性是吾命也宜乎其至也郊
言事上帝而社亦云者何也地虽载万物而始万物
者天也言禘不言祫言尝不言礿祠烝举一以槩其
馀也或言礼或言义礼义皆中庸也治国如示诸掌
卷二 第 31a 页 WYG0199-0584c.png
示与视同言易见也治国甚难而曰易何也平常易
简匪高匪深戒谨恐惧常如在庙吾性如是举六合
之内性皆如是阴阳刚柔仁义礼乐阖辟变化委蛇
繁重皆性也皆平常易简也吁吾于是识费隐焉识
微显焉识自迩自卑焉识诚焉识中焉识天命焉此
识何识也示诸掌也
达通也继志述事不胶于迹故曰通祖庙先王先公
之庙祧也宗器国之玉镇大宝器如赤刀大训天球
卷二 第 31b 页 WYG0199-0584d.png
河图之属也裳衣先王先公之遗衣服祭则授尸也
时食四时荐享之物也左昭右穆有事于庙则群昭
群穆咸在而不失其伦也序爵序与祭者之爵位序
事则贤能而授之事也旅酬下为上旅众也馈食之
终群有司更相献酬使得申其敬所以逮贱也祭毕
而燕则以毛发之色别长幼之齿也位是践焉礼是
行焉乐是奏焉亲之所尊者吾敬之所亲者吾爱之
亲死矣葬而亡矣俨然如吾亲之生存焉入室僾然
卷二 第 32a 页 WYG0199-0585a.png
若见其形出户忾然若听其声当此时也其不睹不
闻之戒惧乎其莫见莫显之隐微乎非吾性乎孝之
至也信乎其至也郊言事上帝而社亦云者何也地
载万物而始万物者天也止言禘尝省文也或言礼
或言义礼义皆中庸也治国其如示诸掌若曰其在
斯乎斯者何也常如在庙也
卷二 第 32b 页 WYG0199-0585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