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故,知昔因缘各别,来世随烦恼受身差别
亦如是随〔业〕-【三】〔业〕-【宋】【元】【明】业受身。若不为瞋恚则不受毒蛇形,一切馀形亦如是业受身。若不为瞋恚则不受毒
蛇形,一切馀形亦如是。以是故当知爱等诸
烦恼一切苦因缘,苦因缘尽故则苦尽涅槃,
涅槃名离欲,断诸烦恼常不变异,是中无生
无老无病无死,无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常乐
不退。行者得涅槃灭度时都无所去,名为寂
灭。譬如然灯,膏尽则灭不至诸方,是名灭谛。
得涅槃方便道,定分有三种,慧分有二种,戒
分有三种,住是戒中修行定慧。所谓于四谛
中慧能决了,是名正见;随正见觉法发起,是
为正思惟。是名慧分二种。正定、正念、正精进,
是名定分三种。正语、正业、正命,是名戒分三
种。住净戒故,诸烦恼芽不令增长,势力衰
薄,如非时种芽不增长,诸烦恼力来,定分
能遮,如大山堰水,水不能破坏。譬如咒术
能禁毒蛇,虽复有毒不能害人,定分亦如是。
慧能拔诸烦恼根本,如夏水暴涨,岸上诸树
无不漂拔;行此三分八道真直正路,能灭苦
因,毕竟安隐常乐无为。
若方便初习其门则
有十事:一者心专正,种种外事来坏不能移
转,如四边风起山不倾动。二者质直,闻师说
法不见长短,心无增减随教无疑,譬如入稠
林采木直者易出曲者难出,如是三界稠林,
直者易出、曲者难出,佛法中唯直是用、曲者
遗弃。三者惭愧,是第一上服最妙庄严,惭
愧为钩制诸恶心,有惭有愧真为是人,若
无惭愧畜生无异。四者不放逸,一切善法之
根本,如世间放逸失诸利事,行者放逸失涅
槃利,当知放逸如怨如贼,心常远离,当知不
放逸如君父师长,应遵承不舍。五者远离,因
此远离成不放逸,若近五欲诸情开发,先常
身离聚落,次心远离不念世事。六者少欲,资
生之物心不多求,多求故则堕众恼。七者知
足,有人虽复少欲,乐著好物则败道心,是故
智者趣足而已。八者心不系著,若弟子檀越
知识亲里,若问讯迎送多营多事,如是等者
毁败道故不应系著。九者不乐世乐,若歌舞
伎乐,良时好日选择吉凶,一切世事悉不喜
乐。十者忍辱,行者求道时,当忍十事:一蚊
虻侵害,二蛇蚖毒螫,三者毒兽,四者
骂詈诽谤,五者打掷加害,六者病痛,七饥,
八渴,九寒,十热,如是恼事,行者忍之莫令
有胜,常胜此事。
复次如人识知病相,知病因
缘,知除病药,得看病人,随意所须不久当
差。行者如是,知实苦相,知苦因缘,知苦尽
道,知得善师同学,如是不久得安隐寂灭。
问
曰:
以得非想非非想处入深禅定,唯有上地
结使微薄,心已柔软,不应种种因缘种种譬
喻观是四谛,似若不信?
答曰:
非但为有顶者
说,总为一切有顶之人,但观无色界四阴无常苦空无我,如病如疮如箭入心,无常苦空
无我,皆是因缘虚诳作法,观涅槃上妙安
隐快乐,非为作法真实不虚,灭三毒三衰,身
心苦灭,常呵四阴及其因缘,则名苦谛集谛,
赞叹涅槃及涅槃道,是名尽谛道谛。
行者
得四禅、四无色定,心已柔软,若求五神通,
依第四禅则易得,若依初禅二禅三禅虽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