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五 第 1a 页 WYG0489-057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景定建康志卷四十五 宋 周应合 撰
祠祀志二
宫观
天庆观在城西门内崇道桥北
考證南宋废国学置总明观地即吴冶城晋西州也
其后总明观废道家者流以儒观之名为道士观伪
吴时于其地建紫极宫司命真君殿徐铉作记云冶
卷四十五 第 1b 页 WYG0489-0577b.png

城峻址西州旧宇卞贞公之遗陇郭文举之故台
本朝大中祥符间赐额改为祥符宫续又改为天庆
观建炎兵火后羽流结茅屋以居至绍兴十七年留
守晁公谦之请于朝重建之 旧太乙殿基即郭文
举读书台也今在圣祖殿后冶城楼忠孝亭在观之
右 陈轩金陵集载富临狄咸郭祥正同游
紫极宫竹轩观王相国旧题苏子瞻书子由诗祥正
和之有老鹤唳风之句写之壁间未竟有白鹤数十
卷四十五 第 2a 页 WYG0489-0578a.png

翔舞北极坛上徘徊而去 淳祐初留守别公之杰
倡诸司捐金粟重脩之太学正章公权为之记
卷四十五 第 2b 页 WYG0489-0578b.png
卷四十五 第 3a 页 WYG0489-0578c.png
报恩光孝观在府治西南
考證观基元系陈朝进奏院故址崇宁二年十二月
奉𠡠江宁府合置观赐崇宁观为额政和元年十二
月圣旨崇宁观并改为天宁万寿观绍兴九年八月
卷四十五 第 3b 页 WYG0489-0578d.png

圣旨诸路天宁万寿观并以报恩光孝为额专充追
崇徽宗皇帝道场其曾经烧毁去处州县不得因今
来指挥辄兴工役本观愿自脩盖者听
崇禧观在大茅峰北华阳洞南门之东即古太平观
考證唐史方技传道士王知远少聪敏博综群书初
入茅山师事陶弘景传其道法高祖之潜龙也知远
尝传符命太宗平王世充与房玄龄微服以谒知远
曰此中有圣人得非秦王乎太宗以寔告知远曰方
卷四十五 第 4a 页 WYG0489-0579a.png

作太平天子愿自爱也太宗登极将重加禄位知远
固请归山贞观九年润州置太平观以处之 旧图
经云晋陶隐居创后为永嘉馆复为嘉遁馆以待四
方之众即此也后号太平观为盗所焚南唐升元初
重建国朝祥符元年因祈祷致醮改今额建炎四年
废于火绍兴中再创 陶弘景传云大茅中茅间有
积金岭先生于岭西立华阳上下馆 旧记云崇禧
观即梁贞白先生陶君华阳之下馆 茅山记云太
卷四十五 第 4b 页 WYG0489-0579b.png

师益国公以金帛建造观宇粗备先是真皇祈嗣兹
山既获感应自此每岁遇圣节建金箓道场七昼夜
内降青词朱表并降香施料命句容县宰充代拜官
设醮于此至今为例由是总辖诸山此观为甲张商
英撰碑铭
卷四十五 第 5a 页 WYG0489-0579c.png
卷四十五 第 5b 页 WYG0489-0579d.png
卷四十五 第 6a 页 WYG0489-0580a.png
玉晨观世人称为茅山第一福地
考證高辛时展上公周时郭真人巴陵侯汉时杜广
卷四十五 第 6b 页 WYG0489-0580b.png

平东晋杨真人许长史父子唐李玄静南唐王贞素
并在此得道梁时陶隐居于此精脩为朱阳馆唐太
宗时为华阳观玄宗时为紫阳观皇朝大中祥符元
年九月奉𠡠改为玉晨观
卷四十五 第 7a 页 WYG0489-0580c.png
太平观在茅山侧
考證梁书陶隐居读书万馀卷善琴棋为诸王府侍
读永明十年乃挂衣冠神武门居句容之曲山立馆
自号华阳陶隐居国朝元符中改为太平观
崇寿观在茅山
考證九锡碑云宋太始中庐陵太守鲁国孔嗣之为
道士华文贤建旧记云晋任真人旧宅宋元嘉十一
卷四十五 第 7b 页 WYG0489-0580d.png

年路太后建未详孰是齐建元二年立崇元馆为太
子尝临之重广基堂唐天宝奉𠡠重修本朝改为崇
寿观
下泊宫在中茅西
考證三茅记云茅君自秦汉间结庵脩行于此得道
飞升至宣帝地节二年赐额为宫唐贞元十一年黄
洞元作记
卷四十五 第 8a 页 WYG0489-0581a.png

元符万宁宫在茅山
考證三茅记云嘉祐中有蜀人王略于积金峰结庐
以炼丹药乐全张文定公以诗赠之事见乐全集中
略后因事舍去刘混康初入山居之哲宗皇帝召混
康赴阙诏以所居为元符观崇宁五年落成徽宗皇
帝御题其榜曰元符万宁宫建炎四年为盗所焚少
傅杨沂中以私财建造殿堂轮奂踰于旧矣
祠宇宫在中茅峰西侧
卷四十五 第 8b 页 WYG0489-0581b.png

考證旧记云唐天宝七年𠡠于庙下立精舍度道士
焚修屯田员外郎柳识建碑
华阳宫在茅山积金岭
考證旧记夲贞白之上馆唐天宝七年三月𠡠度道
士焚脩后燬于兵宋朝政和中重建宣德郎郭衡为
之记
卷四十五 第 9a 页 WYG0489-0581c.png
乾元观在茅山大横山下
考證陶隐居真诰定录言大横山下有泉昔李明于
下合丹而升玄洲梁天监十四年陶隐居创郁罡斋
室以追玄洲之踪天宝中玄静先生居之制旨建置
卷四十五 第 9b 页 WYG0489-0581d.png

殿堂台榭甚多皆明皇赐额曰栖真堂会真亭候仙
亭道德亭迎恩拜表等亭国朝大中祥符二年国师
朱观妙于此结庐脩行先赐集虚庵为额天圣三年
九月改赐今额
天圣观在茅山积金峰上
考證梁天监初陶弘景开创池沼唐贞观中建立道
靖至德中赐名火浣宫唐末遂废本朝景德中张明
真结庐于此祥符中御制观龙歌送龙归三茅山所
卷四十五 第 10a 页 WYG0489-0582a.png

得之池即此处也天圣三年九月赐名延真庵五王
赐额为观
五云观在茅山华阳洞西门五云峰下
考證仁宗景祐太师中书令王文穆公钦若于此建
庵景祐四年四月七日赐额五云观庆历二年十月
丞相晏元献公殊撰记后为雷所击碎碑不再刻文
见晏公集中
卷四十五 第 10b 页 WYG0489-0582b.png
卷四十五 第 11a 页 WYG0489-0582c.png
卷四十五 第 11b 页 WYG0489-0582d.png
卷四十五 第 12a 页 WYG0489-0583a.png
抱元观在茅山柳谷泉
考證旧名柳谷庵政和八年六月二十九日因陈希
微修行于此有𠡠赐抱元观为额庆元间王元纲重
建刘运使尝题诗
卷四十五 第 12b 页 WYG0489-0583b.png
升元观在中茅峰西
考證本名白鹤庙刘至孝三遇仙桃之所也元祐中
桐川道士汤友成友直居之政和八年守臣俞㮚奏
改今额
栖真观在崇禧观东
考證本名玉霄庵旧记云贞白陶君之中馆和州史
君尹士牟撰碑宣和中赐今额
卷四十五 第 13a 页 WYG0489-0583c.png

华阳观在崇寿观西
考證旧名鸿禧院旧记云宝历二年奉𠡠置即梁昭
明太子旧宅丘徵君亦隐于此上柱国李相德裕延
太玄周先生于此建立院碑侍御史贾餗文宣和初
改赐今额
清真观在大罗源中
考證政和中吴德清始营建为道人栖泊之所徽宗
卷四十五 第 13b 页 WYG0489-0583d.png

朝赐以观额绍兴间每岁三月十八日四方道人皆
会于此斋时多有鹤至故谓之鹤会
燕洞宫在茅山柳谷汧东
考證宫之东南有燕口山三小山相偶梁普通中有
晋陵女子钱氏妙真年十九辞家学道师事陶隐居
独处幽岩诵黄庭经积三十年佩白练入洞自后奉
祠不绝至唐天宝七年兴脩为宫赐额燕洞宫度女
冠以绍香火梁邵陵王为记国朝嘉祐甲辰野火焚
卷四十五 第 14a 页 WYG0489-0584a.png

之遂移于句容县绍兴二十年复于旧基上兴建
白云崇福观在中茅峰西白云峰下
考證先是华阳宫知宫道士王景温退居结庐于此
绍兴三十二年名闻于上诏即所居为白云崇福观
召对德寿宫赐紫衣虚静之号
永仙观在茅山国朝淳熙甲辰刘先觉以高士召赴行
在赐对重华宫讲解南华真经引疾还山携赐诗于抱
朴峰诛茅栖泊始名玉霄庵今改此额
卷四十五 第 14b 页 WYG0489-0584b.png

宝华宫旧在方山南唐升元中为母后所建后废淳熙
七年道士吕志淳移其额于城南门外重建
洞玄观在方山南舆地志吴赤乌三年为葛玄子方山
立观后玄白日升天今方山犹有煮药铛及药臼在唐
贞观六年并岩栖观入焉
永乐观在城东北七十里旧经云汉刘谦光舍宅为观
南唐升元中重修国朝改为崇虚观
脩真观在天庆观西旧在越王台下南唐保大七年置
卷四十五 第 15a 页 WYG0489-0584c.png

为女冠观国朝开宝八年焚毁太平兴国二年移置于
此
藏真观在茅山叠玉峰南临大路刘静一先生解真瘗
剑之地国朝大观中建因赐额为藏真今观侧有静一
先生墓
崇元观齐建元中改为崇元馆唐天宝七年重修国朝
大中祥符七年改今额
复洞神宫据旧志所载是宫旧在蒋山太平兴国寺东
卷四十五 第 15b 页 WYG0489-0584d.png

今有古基阶级存焉制使姚公希得任内因创兴蜀三
大神庙于青溪侧景定四年就于其旁创一道宫以为
祈报燎槱之所因以洞神旧额加之首命道士王道立
为知宫
记云
卷四十五 第 16a 页 WYG0489-0585a.png
卷四十五 第 16b 页 WYG0489-0585b.png
景定建康志卷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