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第 1a 页 WYG0489-008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景定建康志卷十九 宋 周应合 撰
山川志三
河港
古漕河一名靖安河自靖安镇下缺口取道入仪真新
河八十馀里
事迹吴聿靖安河记略曰江出岷山道峡与荆湘沅
澧至洞庭积为巨浸合沔水经浔阳东邀彭泽别为
卷十九 第 1b 页 WYG0489-0085b.png

九道会为中江东北至南徐州为北江入于海惟中
江自湖口合流而下奔放荡潏吐吞日月山或矶之
则其势悍怒触舞大艑兀若转梗至其广处旷数百
里断岸相望仅指一发而舳舻上下中流遇风则四
顾茫然无所隐避自金陵抵白沙其尤者为乐官山
李家漾至急流浊港口凡十有八处称号老风波而
玩险阻者至是鲜不袖手东南漕计岁失于此者什
一二宣和六年发运使卢公访其利病得古漕河于
卷十九 第 2a 页 WYG0489-0085c.png

靖安镇之下缺口谓其取径道于青沙之夹趋北岸
穿坍月港繇港尾越北小江入仪真新河以抵新城
下往来之人高秋安流八十馀里以易大江百有五
十里之险实为万世之利役之始兴杨子六合上元
分治其所临之地
新河在白鹭洲西南流通大江二十馀里
事迹韩忠武王世忠碑云建炎四年金人入境车驾
幸四明王闻之亟以舟师赴难乌珠闻王在京口遽
卷十九 第 2b 页 WYG0489-0085d.png

勒三十万骑北逐王遂提兵截大江以邀之相持黄
天荡四十八日乌珠势危自知力惫粮竭或生他变
而王舟师中流鼓枻飘忽若神凡治津渡又皆八面
控扼生路垂绝一夕潜凿小河自建康城外属之江
以通漕渠幸风波少休窃载而逃 内翰汪公藻建
炎间奏议云敌于钟山雨花台各劄大寨抱城开两
河以护之
芦门河在上元县长宁乡去县六十里一名蕃人河
卷十九 第 3a 页 WYG0489-0086a.png

事迹石迈古迹编云芦门河在芦门漾之侧建炎间
始开以通真州亦名蕃人河合黄天荡南王諌议芦
场内是其处按此河以蕃名而不述其所以名意汪
内翰所谓敌开两河则此河与新河皆敌所开者否
则无因以蕃名也
珍珠河在宋行宫后
事迹乃昔陈后主泛舟游乐之河忽遇雨浮沤生宫
人指浮沤曰满河珍珠因而名焉此河通护龙河至
卷十九 第 3b 页 WYG0489-0086b.png

太平桥西分两派一派出栅寨门一派出秦淮至嘉
定閒李尚书珏开后以泄霖涨见水底有大桬板乃
止
小新河在东门外土桥之东
事迹嘉定八年西山真公为江东运副适遇旱蝗细
民阻饥欲因役以饱之为养种园前一带河道浅狭
乃拨钱米发下蒋山寺令主首继心差本寺僧行部
役募五县人夫自土桥东开河欲至蒋山开至半山
卷十九 第 4a 页 WYG0489-0086c.png

寺后桥亭石不可掘乃止
新林港又曰新林浦在城西南二十里阔三丈深一丈
长一十二里
事迹国朝开宝八年王师收复江南曹彬等破南唐
兵于新林港即此地 李白新林浦阻风寄友人诗
有云明发新林浦空吟谢朓诗送友人游梅湖云暂
行新林浦定醉金陵月又韩栩送客游江东诗云君
到新林江口泊吟诗应赏谢元晖盖元晖有新林向
卷十九 第 4b 页 WYG0489-0086d.png

板桥诗也
下蜀港在城东北一百里句容县北六十里
事迹唐世置盐铁转运使在扬州本朝都大发运使
真州皆于江南岸置仓转般今下蜀镇北有仓城基
并盐仓遗址尚存后有河入大江里俗呼曰官港即
古漕河也 绍兴七年二月已已车驾未入建康尝
次下蜀即此地也 韩子苍尝居下蜀
卷十九 第 5a 页 WYG0489-0087a.png

竹筱港西至靖安东至石步南连直渎北临大江属上
元县金陵长宁两乡由靖安港口至城二十里由石步
港口至城四十里在唐世已曰竹筱港迩时于靖安港
口得伪吴所铸锭石云吴顺义元年都城铸
石步港在上元县长宁乡去县四十里
事迹石迈古迹编云摄山西花林市之东有曰石步
港西连竹筱河北出大江 徐铉临石步港赋诗有
云吹浪游鳞小黏苔碎石圆
卷十九 第 5b 页 WYG0489-0087b.png

沟渎
潮沟吴大帝所开以引江潮接青溪抵秦淮西通运渎
北连后湖其旧迹在天宝寺后
事迹实录云潮沟东发青溪西行经古承明广莫大
夏等三门外西极都城墙对今归善寺西南角南出
归善寺故基在今城北鸡笼山东经阊阖西明二门
接运渎在西州之东今笪桥西南流入秦淮乾道南
卷十九 第 6a 页 WYG0489-0087c.png

北桥河是也其北又开一渎经栖元寺门
至后湖以引湖水至今俗亦呼为运渎其实
古城西南行者是运渎自归善寺门前东出至青溪
者名曰潮沟其沟东头已堙塞才有处所西头则见
通运渎 京都记京师鼎族在潮沟北 石迈古迹
编曰按建康实录所载皆唐事距今数百年其沟日
以堙塞未详所在今城东门外西抵城濠东出曲折
当报宁寺之前亦名潮沟此今世所开非古潮沟也
卷十九 第 6b 页 WYG0489-0087d.png

案徐铉有和钟大监泛舟诗云潮沟横去北山阿
张忠定公亦有诗云潮沟一曲巳生蒲则是南唐及
宋初潮沟古迹犹在也 东南利便书曰古城向北
秦淮既远其漕运必资舟楫而濠堑必须水灌注故
孙权时引秦淮名运渎以入仓城开潮沟以引江水
又开渎以引后湖又凿东渠名青溪皆入城中由城
北堑而入后湖此其大略也自杨溥夹淮立城其城
之东堑皆通淮水其西南边江以为险然春夏积雨
卷十九 第 7a 页 WYG0489-0088a.png

淮水泛溢城中皆被其害及盛冬水涸河流往往乾
浅
御沟在古御道两旁岁久堙塞
事迹南史桂阳王休范举兵杜黑骡乘胜渡淮黄门
侍郎王蕴伤重踣于御沟之侧 实录朱雀门北对
宣阳门相去六里名为御道夹开御沟岁久湮塞今
卷十九 第 7b 页 WYG0489-0088b.png

宫城以南御街两边俱有沟在居民屋下者乃南唐
所开非六朝之旧迹
卷十九 第 8a 页 WYG0489-0088c.png

霹雳沟在城东五里王半山有诗云霹雳沟西路柴荆
四五家
百丈沟一名百步沟在溧阳县南三里源出燕山相传
云此处田多高卬开沟以灌溉东流合于白云径下入
太湖
铁冶沟在钟山乡马鞍山之下有地三亩馀皆铁近水
垠通小港耆老皆呼为铁冶沟
事迹梁时作三坝堙淮水以灌寿州一于寿州一于
卷十九 第 8b 页 WYG0489-0088d.png

荆山一于盱眙久不能成聚江南之铁融液载往堆
筑之上种榆柳一夕崩坏声闻数里弃所聚之馀铁
于此至淳祐七年赵都督葵于其旁置炉鞴十数以
铸铁炮匠人烹凿其地坚不可入乃已
直渎在城北𨽻上元县钟山乡去城三十五里阔五丈
深二丈西至坝埂东北接竹筱港流入大江旁有直渎
山直渎洞吴后主所开渎道直故名曰直渎
事迹舆地志云白下城西南有蟹浦蟹浦西北有直
卷十九 第 9a 页 WYG0489-0089a.png

渎 伏滔北征记吴将甘宁墓在此或言墓有王气
孙皓恶之乃凿其后为直渎 晋苏峻举兵温峤帅
师救京师遣王愆期等为前锋次直渎即此地 杨
修诗注云渎在幕府山东北长十四里阔五丈深二
丈初开之时书穿夜复自塞经年不就伤足役夫卧
其侧其夜见鬼物来顷因嗟曰何不以布囊盛土弃
之江中使吾徒免殚力于此伤者异之晓白有司如
其言渎乃成
卷十九 第 9b 页 WYG0489-0089b.png
运渎在上元县西北一里半吴大帝赤乌三年使左台
侍御史郤俭监凿城西南自秦淮北抵仓城通运于苑
仓今所凿在城西门近南其水东行过小新桥而南经
斗门桥流入秦淮又东北过西虹桥循宋行宫城西迤
逦向北乃其故道其自闪驾桥经天津桥而东者合于
青溪
卷十九 第 10a 页 WYG0489-0089c.png

事迹案建康宫城即吴苑城城内之仓曰苑仓故开
此渎通运仓所时人亦呼为仓城晋咸和中修苑城
为宫惟仓不毁是名太仓在西华门内道北
破冈渎在句容县东南二十五里
事迹实录云吴赤乌八年使校尉陈勋作屯田发屯
兵三万凿句容中道至云阳西城以通吴会船舰号
破冈渎上下十四埭上七埭入延陵界下七埭入江
卷十九 第 10b 页 WYG0489-0089d.png

宁界晋宋齐因之梁改为破墩渎遂废而开上容渎
陈高祖即位又堙上容渎而修破冈至隋平陈乃废
后宋少帝于华林园开渎聚土以象破冈埭与左右
引船唱呼以为欢乐
义沟渎在城东二十里源出东青村下入秦淮长七里
溉田一百馀顷
径渎在溧阳县北三十里水自金坛县界来入长塘湖
镇江志谓晋宋旧有此渎隋大业初县令达奚明又加
卷十九 第 11a 页 WYG0489-0090a.png

疏决
池塘
放生池案旧图经唐乾元中诏于江宁秦淮太平桥临
江带郭上下五里置放生池八十一所有碑升州刺史
颜真卿文旧以府治东东接青溪北通运渎者为之
今秦园之侧府学之东即古放生池也淳熙间史待制
正志移放生池于青溪建阁其上遇祝圣立班阁下府
学遂因旧放生池为頖水其流亦通青溪王尚书野以
卷十九 第 11b 页 WYG0489-0090b.png

其池乃祝圣之地立板榜于舞雩亭门禁渔捕池近行
路水深而堤不固时有溺死者马公光祖闻而悯之池
名放生岂容有溺死者乃命能仁寺僧筑堤甃街立大
木为栏槛自是无溺者矣又修辟青溪阁前为飞梁缭
以朱栏深迥汪洋尘迹莫能到也天基节放生其间真
足以浚皇仁而遂物性详见青溪阁下
天泉池宋元嘉二十三年凿一名天渊池
事迹龚颖运历图云晋孝武太元十年大旱井渎皆
卷十九 第 12a 页 WYG0489-0090c.png

竭太官供膳皆资天泉池自晋已有此池矣 沈约
宋书云明帝泰始二年天泉池白鱼跃入御舟 梁
书陆荣公传云天泉池中新制舟形狭而短惟引太
常刘之遴国子祭酒到溉右卫朱异中书黄门郎陆
倕同载 江总华林园天渊池铭云晓川漾璧似日
驭之在河宿夜景流金疑月轮之驰水府今宫城后
法宝寺西南菜园中荒池尚馀一亩即此池也
善泉池一名九曲池在台城东东宫城内周回四百馀
卷十九 第 12b 页 WYG0489-0090d.png

步
事迹金陵故事梁昭明太子所凿中有亭榭洲岛曲
尽幽深之趣太子泛舟池中尝曰何必丝与竹山水
可忘情
饮马池宋大明中立于玄武湖北上林苑中
卷十九 第 13a 页 WYG0489-0091a.png

洗钵池在蒋山宝公塔西二里法云寺基方池是也
覆杯池今城北三里西池是也
事迹晋元帝中兴颇以酒废政丞相王导奏谏帝因
覆杯于池中以为诫
西池案宫苑记在太初宫西门外吴之西苑今惠日寺
后池也互见太子湖
卷十九 第 13b 页 WYG0489-0091b.png

事迹吴宣明太子孙登所创谓之西苑 世说晋明
帝为太子时欲作池台元帝不许太子养武士一夕
中作比晓便成即今谓之太子西池 丹阳记曰西
池孙登所创吴史所谓西池明帝重修之耳 记室
新书云西苑内有太子池孙权子和所筑 实录注
云其宫城西南角本有池名清游池通城中乐贤堂
并肃宗为太子时所作 晋中兴书云温峤拜中庶
子在东宫甚见宠嘉僚属莫与为京数规谏讽议甚
卷十九 第 14a 页 WYG0489-0091c.png

有补助太子时起西池楼观颇多劳费峤口疏谏太
子纳焉 建康实录云晋太元十年苻坚为姚苌慕
容冲所攻遣使求援诏谢安率众救之帝自行西池
宴群臣饯安赋诗者五十八人其地当在今宫城之
西北 晋书云刘毅征卢循败归帝大宴于西池有
诏赋诗毅诗云六国多雄士正始出风流毅自以武
功不竞故示文雅有馀也
卷十九 第 14b 页 WYG0489-0091d.png
濛汜池在台城内
事迹梁陈龙舟嬉游之所杨虞部尝赋诗
栅塘在秦淮上通古运渎不详其始
事迹实录注吴时夹淮立栅号栅塘 王隐晋书云
王敦反以兄子应为嗣沈充自吴率众万馀人至与
王含合充司马顾飏说充曰今日举大事而天子已
卷十九 第 15a 页 WYG0489-0092a.png

扼其喉情离众沮持疑犹豫必致祸败今若决破栅
塘因湖水灌京邑肆舟舰之势极水军之用此所谓
不战而屈人兵上策也充不用其言 王敦教诛郭
璞璞谓伍伯曰吾年十三时于栅塘脱袍与汝吾命
应在汝手中伍伯感昔念惠衔涕行法 梁天监九
年新作缘淮塘北岸起石头迄东冶南岸起后渚篱
门达于三桥作两重栅皆施行马至南唐时置栅如
旧
卷十九 第 15b 页 WYG0489-0092b.png

其后置闸泄城内水入
于江俗呼为栅寨门乾道五年史公正志重修后废
景定元年马公光祖重建详见城阙志
横塘案实录注在淮水南近陶家渚缘江筑长堤谓之
横塘淮在北接栅塘
事迹宫苑记吴大帝时自江口沿淮筑堤谓之横塘
北接栅塘在今秦淮径口吴时夹淮立栅自石头南
上十里至查浦查浦上十里至新亭新亭南上十里
卷十九 第 16a 页 WYG0489-0092c.png

至孙林孙林南上十里至板桥板桥上三十里至烈
洲 吴都赋曰横塘查下邑屋隆夸楼台之盛天下
莫比
倪塘在城东南二十五里
事迹晋书王敦自湖阴使王含钱凤等以兵五万逼
京师帝亲率大军次南塘夜募勇士陈嵩等领甲卒
卷十九 第 16b 页 WYG0489-0092d.png

千人渡水掩其未备大破含军于越城含军既败乃
率馀党自倪塘西置五城如却月势即此处也 南
史刘毅初当之荆州表求东道还建邺辞墓去都数
十里不过拜阙宋武帝出倪塘会毅胡藩请杀之帝
曰吾与毅俱有尅复功其过未彰不可自相图其后
北讨谓藩曰若从卿倪塘之谋无今举也 梁书陈
霸先既破侯景时齐兵自秣陵东跨淮立桥引兵渡
自方山进及倪塘互见五城
卷十九 第 17a 页 WYG0489-0093a.png

临贺塘在城东三十里屈曲一十里灌田二十顷梁临
贺王萧正德理田于此因以为名
铜塘在城东四十里屈曲一十五里溉田二十顷
长塘在城东南六十里屈曲五十里溉田一百顷
王塘在城东四十里屈曲一十五里溉田三十顷
开善塘在城东三十里屈曲一十五里溉田二十顷
蠡湖塘在城北二十里屈曲一十三里溉田一十顷
刘塘在城北三十里屈曲二十里溉田一十顷
卷十九 第 17b 页 WYG0489-0093b.png

水门塘在城东三十五里屈曲二十里溉田一十七顷
郭于塘在长隐山东其塘五亩深五尺一寸灌田六十
馀亩其近村亦以郭于名水常满乡人涸之必有震电
属茅山乡十三都石头冈
上钤塘在句容县南一十三里计四十一亩一角四十
二步深五尺三寸灌田一百一十三亩
下钤塘计六十六亩二角三步深五尺三寸灌田二百
单二亩
卷十九 第 18a 页 WYG0489-0093c.png

郭西塘在句容县西一里计一百八十亩一角五十步
深七尺三寸灌田五百七亩
南黄塘在句容县东北十里赤冈约八亩深五尺灌田
二百顷
西黄塘在句容县东北十里涧西大小十三所广一十
五亩灌田一百五十顷
井泉
景阳井一名胭脂井又名辱井在台城内陈末后主与
卷十九 第 18b 页 WYG0489-0093d.png

张丽华孔责嫔投其中以避隋兵其井有石栏多题字
旧传云栏有石脉以帛栻之作胭脂㾗或云石脉色类
胭脂案曾南丰集辱井铭曰辱井有篆文云辱井在斯
可不戒乎井下文共十八字在井石槛上不知谁为文
又有景阳楼辱井铭又有陈后主叔宝辱井记云江宁
县兴严寺并石槛铭莫知谁作也今皆磨灭唯辱井铭
数字仿佛可辨
事迹案南史隋克台城陈后主与张丽华孔贵嫔俱
卷十九 第 19a 页 WYG0489-0094a.png

入井隋军出之 韵语阳秋曰金陵之法宝寺井有
石栏红㾗若胭脂相传云后主与张孔泪所染 皇
朝苏易简尝作陈宫井记今石刻在行宫学士院内
卷十九 第 19b 页 WYG0489-0094b.png
卷十九 第 20a 页 WYG0489-0094c.png
龙天王井在台城前旧传梁武帝为郤后立龙祠井上
号龙天王井梁陈皆祀之
卷十九 第 20b 页 WYG0489-0094d.png

事迹六朝记云梁武帝郤后性妒忌武帝初立未册
命因忿怼乃投殿庭井中众赴井救之已化毒龙烟
焰冲天人莫敢近帝悲叹久之乃册为龙天王使井
上立祠自梁历陈享祀不绝陈灭乃迁其祠于京城
道德寺大业初又置祠于旧处
义井在城南天禧寺侧天圣五年丞相李公迪所凿
事迹义井记略曰相国陇西公赴镇江宁思福黎庶
志在康济常虑一物不得其所有塔主大律师可政
卷十九 第 21a 页 WYG0489-0095a.png

者乃谓城之南隅康衢四达憧憧往来朝及其夕请
官之隙地特建义井俾历炎酷以济其众公跃闻斯
美笔允其请遂募其积善者唐文遇出家帑以备其
事畚锸星聚穿凿聿成固砌翠珉广覆华宇冽冽其
泉纵铄金焦石其源靡息轮蹄绝虑鱼樵无患老幼
承惠矣天圣纪号五载孟春月一十有六日记银青
光禄大夫行尚书刑部侍郎内堤堰桥道提举
江南东路兵甲巡检公事上柱国李迪
卷十九 第 21b 页 WYG0489-0095b.png

三义井在石头城后清凉寺庄及石子冈七里铺共三
井
事迹南唐保大三年置井栏上有僧广慧刻字以记
岁月 又案金陵故事有三井在瓦棺寺后汲一井
则二井俱沸因名其地为三井冈
应潮井在蒋山头陀寺山顶第一峰佛殿后
事迹蒋山塔记云梁大同元年后閤舍人石兴造山
峰佛殿殿后有一井其泉与江潮盈缩增减相应
卷十九 第 22a 页 WYG0489-0095c.png

段成式酉阳杂俎云蒋山有应潮井在半山之间俗
传云与江潮相应尝有破船朽板自井中出贞观中
有牧儿汲水得杉板长尺馀上有朱漆字曰吴赤乌
二年豫章王子骏之船 石迈古迹编曰应潮井蒋
山之顶古头陀寺之后其井与江潮相通盈缩往来
常应之时于井间得芦根断帆之属
卷十九 第 22b 页 WYG0489-0095d.png
藏冰井案宫苑记在城东北十里覆舟山北
事迹宋孝武大明中凿以藏冰齐梁陈皆因之
沸井在句容县东三十五里
事迹丹阳记曰句容县有沸井亦曰沸潭又曰句容
卷十九 第 23a 页 WYG0489-0096a.png

县东三十五里有龙冈冈顶有沸潭周回十二丈闻
人声便沸不闻不涌也 异苑曰句容县有延陵季
子庙庙前井及渎常自涌沸于今犹然图经云在县
东三十里虎耳山
响井在江宁县陶吴镇西北二百馀步
事迹响井栏上存元祐五年四字或以纱帛蒙其上
以物击之则作鼓声或以瓦石投其中则作钟磬声
今属陈主簿家园中
卷十九 第 23b 页 WYG0489-0096b.png

许长史井在茅山玉晨观内今有碑碣存
事迹陶隐居云旧在许长史宅岁久堙没后得井于
观中其泉色白而甘 有井铭乃徐铉所作
陶隐居井在茅山华阳宫前桥东
事迹陶贞白七次丹成皆中等神人告以定分止合
得此中丹于是服之遁景而去 井岁久堙没政和
卷十九 第 24a 页 WYG0489-0096c.png

初道士庄慎修索而得之初去三尺许得瓦井栏虽
破合之尚全环刻大字
及见磗甃又穿数丈获
一圆石砚径九寸许列十一趾涤之朱色粲然又得
铜炉有柄若今所谓手炉者仍于砂石间有丹一粒
大如芡实光彩射人亟取之遂堕井中水极甘冷虽
大旱不竭炉砚藏宫中
卷十九 第 24b 页 WYG0489-0096d.png

乐官井在溧阳旧县寨东百馀步
事迹南唐时东以太湖与钱氏分界溧阳屯兵间遣
诸子巡视有憩于驿者乐工忤意沈之井滞魄为祟
托宿必魇或死无敢入者后有达官欲寓宿驿吏以
事告不信其夜果见服绯绿者数辈自井出叱问具
陈冤状祈葬遗骼于高原达官许之复投于井明日
为出其骼以葬其怪遂绝今犹呼乐官井即当时驿
舍所在云
卷十九 第 25a 页 WYG0489-0097a.png

汤泉在城东六十里上元县神泉乡汤山其处有圣汤
延祥院旧凡十所今存者六
事迹吴郡录曰江宁县有汤山出温泉二所可以治
疾 张勃吴录曰丹阳江宁县有汤山出温泉三所
宋刘义恭汤泉铭云秦都壮温谷汉京丽汤泉炎
德资远液暄波起斯源 石迈古迹编云雁门山北
有汤泉去都七十里用以洗浴治疮饮之已肠胃冷
疾齐时有老沙门语彼村人云此镬汤之冲也
卷十九 第 25b 页 WYG0489-0097b.png
忠孝泉近忠孝亭
事迹武举状元周虎有记
卷十九 第 26a 页 WYG0489-0097c.png
玉兔泉在府学东廊前
事迹秦丞相桧未仕时宿学夜见白兔入地使人掘
卷十九 第 26b 页 WYG0489-0097d.png

之一丈许得泉桧既入仕设井栏镌石篆书玉兔泉
三字
一人泉在蒋山北高峰绝顶古定林寺后仅容一勺挹
之不竭自山下至泉五里
道光泉在蒋山之西梁灵曜寺之前
事迹熙宁八年僧道光披榛莽得泉深五尺穴竹引
注寺中由岭至寺凡三百步王荆公手植二松于其
卷十九 第 27a 页 WYG0489-0098a.png

傍其后道光又得二泉合为一派主寺者作屋覆于
其上名曰蒙亭以此泉得之道光故名道光泉
宋熙泉在蒋山宝公塔之西有宋熙寺基基之左有泉
因名宋熙泉今蒋山兴国寺日用皆此泉也
喜客泉在茅山栖真观南客至则涌沸而起
事迹句曲三茅山记喜客泉在大茅北垂方数尺客
卷十九 第 27b 页 WYG0489-0098b.png

至即沸故以为名
抚掌泉在茅山崇寿观前虽旱不涸旧记云在鸿禧院
东闻击掌之声涌出如沸其味甚佳冬时常暖亦呼为
冬温泉
白骑泉在城北十五里石迈古迹编曰吴大帝时蒋帝
卷十九 第 28a 页 WYG0489-0098c.png

乘白马执白羽扇见形于此马跑地成泉因以名之其
其泉在骑亭山之侧属上元县慈仁乡
白乳泉在摄山栖霞寺千佛岭下昔因人伐木始见石
壁上刻𨽻书六大字曰白乳泉试茶亭不知得名于何
人
陈隆泉石迈古迹编曰𨽻上元县丹阳乡绛岩山之北
父老相传昔有陈隆道人尝结茅其侧其泉清澈甘冷
绕山十馀泉皆所不及建炎中居民避难山中取给此
卷十九 第 28b 页 WYG0489-0098d.png

泉泉之东有屋基平坦无石莫知所因
田公泉在茅山玉晨观东南一里亦呼柳谷泉
事迹真诰定录言华阳雷平山有田公泉饮之除腹
中三虫与隐泉水同味云是玉沙之流津也用以浣
衣不用灰以此为异
玉液泉旧记云在茅山崇寿观后山罡上路西畔仙人
捧石北泉若乳色甘而香能去腹中诸疾
海眼泉旧记云在杨尚书山房常时泉涌能应海潮在
卷十九 第 29a 页 WYG0489-0099a.png

积金中茅之西今元符宫西园是也
诸水
钟山水
事迹李卫公浮槎山水记云李侯以镇东留后出守
庐州因游金陵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上有
石池涓涓可爱盖陆羽所谓乳泉漫流者饮之甘则
钟山水与浮槎之水其味同也
石头城下水
卷十九 第 29b 页 WYG0489-0099b.png

事迹中朝故事云李德裕博达居廊庙日有亲知奉
使于京口李曰还日金山下杨子江中零泉水与取
一壶来其人举棹日醉而忘之泛舟至石头下方忆
乃汲一瓶于江中归京献之李公饮后讶叹非常曰
江表水味异于顷岁矣此颇似建邺石城下水其人
谢过不隐也
八功德水在蒋山悟真庵后因梁天监得名
事迹天圣记云
卷十九 第 30a 页 WYG0489-0099c.png
嘉定记云
卷十九 第 30b 页 WYG0489-0099d.png
题咏
卷十九 第 31a 页 WYG0489-0100a.png
曲水晋海西公于钟山立流杯曲水延百僚
事迹水经注曰旧乐游苑宋元嘉十一年以其地为
曲水武帝引流转酌赋诗裴子野宋略曰文帝元嘉
十一年三月丙申禊饮于乐游苑且祖道江夏王义
恭衡阳王义季有诏赋诗
卷十九 第 31b 页 WYG0489-0100b.png
卷十九 第 32a 页 WYG0489-0100c.png

溧水一名濑水在溧阳西北四十里
事迹前汉地里志云溧水出南湖 祥符图经濑水
西承丹阳湖东入长塘湖盖丹阳湖即南湖也尝考
其详固城春秋时吴濑渚县汉溧阳县治在
焉
丹阳湖在其南故曰南湖溧水出
南湖而东县在水之北北曰阳故名溧阳自东坝既
成于是丹阳湖水不复通本县界然古溧水之出于
卷十九 第 32b 页 WYG0489-0100d.png

丹阳湖明矣今县西北有水源出曹山径溧水县界
东流入本县界合于永阳江六朝事迹编及乾道建
康志皆指曹山之水为溧源非也 元和郡县志溧
水在溧阳县南六里盖唐溧阳县治即今之旧县也
溧水东流为永阳江江上有渚曰濑渚即伍子胥
乞食投金处故又曰投金濑自濑渚东流为濑溪
入长塘湖一派东流为吴王漕
真诰云夫至贞者万乘不能激其名
卷十九 第 33a 页 WYG0489-0101a.png

投金溧女是也陶𨼆居注云金溧女是子胥所逢浣
纱于溧水之阳者后既投金以报之故谓之金溧详
见李白所作濑女碑
吴漕水源出溧水县东庐山东南流入吴漕过白马桥
马沈二港港下入丹阳湖
太山水源出溧水县南流入固城湖经五堰东入溧阳
县三塔港
亭水源在句容县北三十里亭山南绕县城东与未山
卷十九 第 33b 页 WYG0489-0101b.png

湖水合流下百冈堰入秦淮
汝南湾在城东八里当秦淮曲折处
事迹晋汝南王渡江因家于此遂名汝南湾齐陆慧
晓刘瓛宅并在湾前又有东冶亭在湾之东南乃晋
太元中饯送之所 齐陆慧晓清介自立张绪目为
江东裴乐家于湾前张融自称天地逸民牵船住岸
卜以邻居刘瓛弟琎字子敬二人并居其间水有异
味时酌饮之至今取此水酿酒极佳事见览古诗注
卷十九 第 34a 页 WYG0489-0101c.png
桐林湾在秦淮南南逼府城北临淮水岸旧植桐甚繁故
以名东北有浮航即长乐桥也
明月湾在句容县西南一里通淮谢安石曾月夜泛舟
垂钓今钓基尚存
乌龙潭在城北钟山乡永庆寺之前水旱祈祷屡应按
卷十九 第 34b 页 WYG0489-0101d.png

舆地志云宋元嘉末有黑龙见于玄武湖侧今潭近湖
所疑即当时龙见之处
菖蒲潭在句容县仙人坊许长史居此学道又顾著作
山房多产菖蒲一寸九节
投金濑在溧阳县西北四十里源出曹姥山经溧水县
界南流为颖阳江江上有渚曰濑渚
事迹吴越春秋云伍子胥奔吴至溧阳溧阳女子击
缥濑水乏上子胥跪而乞餐女子箪食壶浆而饮之
卷十九 第 35a 页 WYG0489-0102a.png

子胥餐而去谓女子曰掩子壶浆勿令其露女子曰
行矣子胥行五步还顾女子已自投于濑中后子胥
伐楚师还过溧阳濑上长叹曰吾尝饥于此乞食而
杀一妇人欲报之百金而不知其家乃投金水中而
去后有妪行哭而来曰吾女年三十不嫁击缥于此
遇穷人餔之恐事泄投水而死故号此水投金濑史
记云子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张勃曰子胥乞
食处在丹阳溧阳县唐书音训曰投金濑今颖阳江
卷十九 第 35b 页 WYG0489-0102b.png

上伍子胥尝乞食遇妇人餔之后欲报恩求之不获
乃投百金于此濑上有正义女庙李白游溧阳北湖
望瓦屋山怀古诗云闻有正义女振穷溧水湾
投书渚今在城西
事迹晋史殷羡建元中为豫章太守去郡人多附书
一百馀封行至江边石头渚以书掷水中祝曰沈者
自沈浮者自浮殷洪乔非致书邮
舰澳在南城长千里水出娄湖下入秦淮深丈馀冬春
卷十九 第 36a 页 WYG0489-0102c.png

不涸
事迹舆地志云梁武帝所开在光宅寺东二百五十
步其寺武帝旧宅帝从城归宅仪仗舟车骈戢塞路
开以藏船
岩洞
天开岩在摄山栖霞寺之后去寺三里石多特立中有
石□相向其直如截殆非人力所至故以天开名其岩
岩之左有张稚圭祖无择诸公题字
卷十九 第 36b 页 WYG0489-0102d.png

道卿岩在八功德水之后半岭间可容数人庆历中知
府叶公清臣尝领客来游公字道卿故名
石城洞一名龙洞在城西一里二百步石头西岭下临
大江当崭绝之处有洞户真诰云此小有洞天之南门
也俗呼为龙洞口
华阳洞在茅山侧三茅二许俱得道于此洞其洞门五
三门显二门隐
卷十九 第 37a 页 WYG0489-0103a.png

事迹茅山记云华阳西南有二洞其西在崇寿观后
其南在元符宫东国朝每投金龙玉简于此 六朝
记云十大洞天之第八名中有金坛长百丈复有玉
碣皆载神仙秘事三茅二许俱得道于此灵异至多
尽见于陶贞白华阳颂 真诰曰金陵句容之句曲
洞为第八洞天又曰句曲地肥土良水清谓之华阳
洞天可以度世种民是处五灾不干
卷十九 第 37b 页 WYG0489-0103b.png
茅洞在大茅峰南
事迹茅山记云洞在大茅山前从玉液泉为正路洞
前亦有石坛洞内有石钟磬直下可行七八里能容
千二百人其内流水不绝色若染蓝石涧潺湲可爱
路通无穷但险峻难涉耳又云外有古坛内有石钟
卷十九 第 38a 页 WYG0489-0103c.png

磬旌节人物皆石入者非人必见异物
越翳王洞在句容县乾元观南
事迹翳于勾践四世孙葬句容大横山下
金牛洞在句容崇寿观东
事迹秦时采金获金牛为女子所触遂掷而出迹著
于石
洲浦
白鹭洲在城之西与城相望周回一十五里
卷十九 第 38b 页 WYG0489-0103d.png

事迹郦道元水经注江宁之新林浦西对白鹭洲
丹阳记曰白鹭洲在县西三里洲在大江中多聚白
鹭因以名之 国朝开宝七年王师问罪江南曹彬
等破南唐兵五千于白鹭洲即此地 建炎末敌骑
侵轶江南回至江口闻王师将以海舟中流邀其归
路遂用牛犁等于白鹭洲一夜凿一小河乘轻舠而
走详见新河
卷十九 第 39a 页 WYG0489-0104a.png
马昂洲在城西北周回一十五里
事迹寰宇记云马昂洲在县北二十三里 南徐州
记临沂县北有马昂洲晋元帝渡江牧马于此因以
名之 梁书南兖州刺史南康王会理前青冀二州
卷十九 第 39b 页 WYG0489-0104b.png

刺史湘潭侯退西昌世子或率兵三万至马昂洲即
此处
新洲一名薛家洲去城北四十里今幕府山相对有上
新洲下新洲
事迹吴志太平元年朱据欲讨孙綝綝遣孙宪等以
舟兵逆据江都获据于新洲 晋隆安五年海贼孙
恩向京师闻谯王尚之在建康复闻刘牢之己还至
新洲不敢进而去 南史宋武帝微时贫陋过甚自
卷十九 第 40a 页 WYG0489-0104c.png

往新洲伐荻有衲布衣袄等皆敬皇后手自作既贵
以付会稽公主曰后世有骄奢不节者可以此衣示
之 刘宋武帝伐荻新洲时见大蛇长数丈射之伤
明日复至洲里闻有杵臼声往觇之童子数人皆新
衣于洲中捣药问其故答曰王为刘寄奴所射合药
敷之帝曰王神何不杀之答曰寄奴王者不可杀帝
叱之皆散收药而反 祥符图经云隋末始涨故名
新洲
卷十九 第 40b 页 WYG0489-0104d.png

舟子洲在城南隅周回七里旧志
事迹梁天监十二年以朱雀门东北淮水纡曲数有
水患又舟行旋冲太庙湾乃凿通中央为舟子洲诸
郡秀才上计憩止于此
概洲在城东北七十五里周回三十八里南徐州记云
石垄山北江中有洲今百姓于洲上概种所收倍于平
陆
茄子洲在城西南十三里周回一十二里
卷十九 第 41a 页 WYG0489-0105a.png

事迹温峤陶侃赴援讨苏峻侃泊茄子洲郗鉴自广
陵来会于此 寰宇记云茄子洲夏日堪泊船冬月
浅涸永昌之初其洲忽一日崩陷数里其形曲折作
九湾
烈洲在城西南七十里吴旧津所也内有小河可泊船
商客多停此以避烈风故以为名
事迹伏滔北征赋亦谓之栗洲上有小山其形似栗
因名之 晋永昌元年王敦举兵至栗洲戴若思刘
卷十九 第 41b 页 WYG0489-0105b.png

隗等六军败绩 寰宇记云王浚伐吴尝宿于此简
文为相亦会桓玄于此 世说云桓宣武在南州与
会稽王会于溧洲于时漾舟江侧谢公亦在坐狂风
忽起波浪鼓涌非人力所制桓公有惧色会稽亦微
异惟谢公怡然自若顷间风止桓问谢曰向那得不
惧谢徐笑答曰何有三才同尽理 安帝隆安六年
桓玄举兵东下司马元显大惧以刘牢之为前锋军
溧洲参军刘裕请击之牢之不许与元交通
卷十九 第 42a 页 WYG0489-0105c.png
太元九年桓冲为荆州刺史文武祖道
谢安自送至溧洲并此处也
鸡距洲在城西南三十五里周回三十里
乌沙洲在城西南三十五里周回二十里
杨林洲在城西南二十五里周回一十一里
木瓜洲在城西南二十八里周回二十里
浮洲在城西南八十里周回二十五里
卷十九 第 42b 页 WYG0489-0105d.png

龙潭洲在城西南九十五里周回一十五里
合兴洲在城西南九十五里周回一十二里
鳗鯬洲在城西南七十里周回三十五里西对和州乌
江县以水多鳗鯬因为名
董云洲在城西南一十五里西有小江名曰澧江故一
名澧江场其上有田五百顷
丁翁洲在城西南二十五里周回一十五里昔有隐士
晦其名惟称丁翁居洲上故为名
卷十九 第 43a 页 WYG0489-0106a.png

箄枪洲在城西南三十五里周回一十七里南唐保大
中治宫室取材于上江成巨筏至此时会潮退为浮沙
所没涨成洲渚至国朝景德三年南岸溃出大枋木二
十馀条
落星洲在城西南三十里周回一十里上有小阜高数
丈旧图经云星陨所化也
鱼袋洲在城西南八十里周回五里形如佩鱼因以为
名
卷十九 第 43b 页 WYG0489-0106b.png

乌江洲在城西南六十里周回一十五里接乌江县西
界
迷子洲在城西南四十里周回三十里
张公洲在城西南五里周回三里
事迹梁太清二年豫州刺史裴之高等舟师二万次
张公洲 陈霸先击破侯子鉴师于张公洲 梁书
王僧辩陈霸先之破侯景也耀军于张公洲高旗巨
卷十九 第 44a 页 WYG0489-0106c.png

舰过江蔽日乘潮顺流景登石头城而睹之不悦曰
彼军有如是不易敌也
蔡洲今名蔡家沙在城西南一十二里周回五十五里
事迹按晋史王敦在石头欲禁私伐蔡洲荻以问群
下时王师新败士气震惧莫敢异议温峤独曰中原
有菽庶人采之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若禁人樵伐未
知其可 成帝时陶侃讨苏峻与温峤庾亮等率舟
卷十九 第 44b 页 WYG0489-0106d.png

师四万旗鼓百里次于蔡洲六日诸军尽会石头城
西北 卢循作乱战士十馀万舟舰数百里连旗而
下刘裕登石头以望循军曰贼自新亭直上且将避
之若回泊蔡洲此成擒 时徐道覆请于新亭焚舟
而战循曰不然不如披甲蔡洲以待之初刘裕望见
船向新亭有惧色及见回泊蔡洲喜曰贼落吾手也
遂率兵进战缚以大筏因风逼之大破循军于江中
循遁走 侯景次台城裴之高援兵至后渚结阵于蔡
卷十九 第 45a 页 WYG0489-0107a.png

洲景分屯南岸 大宝三年陈霸先讨侯景二月大
军进姑孰先锋次蔡洲即此也
长命洲梁武帝放生之所也在石头城前
事迹梁武帝市鹅鸭鸡豚之属放此洲名为长命洲
置户十家常以粟榖喂饲岁合千数而为狐狸所食
及掌户窃而烹者各半 舆地志云魏使李恕来聘
帝时于此放生问恕曰北主颇知此事乎对曰魏国
不杀亦不放帝无以应之
卷十九 第 45b 页 WYG0489-0107b.png
江乘浦在城西北一十七里
事迹秦始皇东游于此渡江 南徐州记江乘县西
二里有大浦发源于石城山东入大江因县为名
吴徐盛作疑城自石头至江乘 晋蔡谟自土山至
江乘镇守八所城垒凡十一处
蟹浦在城西北一十六里
卷十九 第 46a 页 WYG0489-0107c.png

事迹舆地志云白下城西南有蟹浦源出钟山北流
九里入大江 齐崔慧景军散走单骑至蟹浦投渔
人大叔荣之荣之故为慧景门人时为蟹浦戍谓之
曰吾以乐赐汝汝为吾觅酒既而为荣之所斩以头
内篮中送都
鄱阳浦在石城西上通秦淮下入马昂洲九里达于江
乘旧经云梁鄱阳王尝于此置屯田因以为名
牧马浦在城东南三十九里案丹阳记牧马亭东南一
卷十九 第 46b 页 WYG0489-0107d.png

里有牧马浦晋永和中所置流入秦淮浦上旧有桥谓
之牧马桥南朝放牧多在此
慈蚕浦在城东十里阔五十步深一丈下通大江
京江浦在城东北五十一里阔五丈深一丈下入大江
大同浦在城东北五十二里阔五丈深九尺下入大江
小同浦在城东北六十七里阔五丈深一丈下入大江
泉水浦在城西北二十五里阔五丈深九尺源出白下
山南流一十二里入秦淮
卷十九 第 47a 页 WYG0489-0108a.png

钟浦在城东一十五里阔四丈深八尺源出钟山南流
七里入于秦淮考之金陵图其地有钟浦桥
同夏浦在城东一十五里阔五丈深七尺南入秦淮浦
在废同夏县南因以为名
罗落浦在城东北六十里阔四丈深八尺合于摄湖流
十二里入大江宋武帝进至罗落桥即此地也
白社浦在城东北二十五里案金陵故事云发源钟山
西注秦淮
卷十九 第 47b 页 WYG0489-0108b.png

查浦在石头南上十里
事迹建康实录晋陶侃屯查浦李阳与苏逸战于查
浦卢循犯建业宋武帝栅石头断查浦以拒之皆此
地也
新林浦在城西南二十里阔三丈深一丈长一十二里
源出牛头山西七里入大江秋夏胜五十石舟
春冬涸
事迹郦道元水经注江宁之新林浦西对白鹭洲
卷十九 第 48a 页 WYG0489-0108c.png

梁武帝置江漳苑自新亭凿渠以通新林浦又起义兵
擒新亭城主大军遂次新林侯景围台城柳仲礼韦
粲合军屯新林皆此地也互见新亭
龙藏浦在舟子洲岸西南古曲秦淮是也互见秦淮
板桥浦在城西南三十里阔三丈五尺深九尺下入大
江
事迹李白有秋夜板桥浦独酌怀谢眺诗
卷十九 第 48b 页 WYG0489-0108d.png

江宁浦在城南七十五里源出太平州当涂县界长三
十里阔七尺深一丈二尺溉田一百二十顷夏秋胜三
百石舟春冬胜一百石
事迹梁末徐嗣徵任约领齐兵万人还据石头陈高
祖遣兵往江宁据要险以断贼路贼水步不敢进顿
江宁浦口遣侯安都领水军袭破之
卷十九 第 49a 页 WYG0489-0109a.png
秣陵浦在城南五十里阔一十丈长一十里深一丈一
尺溉田四十顷舆地志云浦以旧县为名源出龙山北
流一十里入葛塘湖又一十里入长溪合秦淮秋夏胜
三百石舟春冬胜一百五十石
三山矶在城西南七十五里
事迹翰府名谈曰陈公尧咨泊舟三山有老叟曰来
卷十九 第 49b 页 WYG0489-0109b.png

日午时有大风舟行必覆宜避之来日天晴同行舟
皆离岸公托以事日午黑云起天末大风暴至折木
飞砂怒涛若山行舟皆溺公惊叹又见前叟曰某江
之游奕将也公他日当位宰相固当奉告公曰何以
报德叟曰吾本不求报贵人所至龙神理当卫护愿
得金光明经一部乘其力薄得迁职公许之至京以
金光明经三部遣人至三山矶投之梦前叟曰本止
祈一部公赐以三今连升数职再拜而去
卷十九 第 50a 页 WYG0489-0109c.png

蚵蚾矶在城西
事迹南唐书云汪台符上书陈民间利病十馀条烈
祖善之而宋齐丘疾其才因使亲信诱台符痛饮推
沈石城蚵蚾矶下
栾家矶在城西北二十五里上元县金陵乡长庆村之
西
事迹国朝实录熙宁五年诏赐江东路转运使韩铎
新提点刑狱张稚圭诏书奖谕仍赐银绢以提举开
卷十九 第 50b 页 WYG0489-0109d.png

江宁府张公凸上栾家矶马鞍山河道也
九里汀在城东南五十里东下入秦淮溉田五百二十
顷
事迹建康实录吴宝鼎元年后主在武昌冬十月永
安山贼施坦等反劫后主弟永安侯谦为主出乌程
取故太子和陵上鼓吹曲盖北入建业万馀人丁固
诸葛靓等逆讨于九里河即此处也
䃃砂夹在城西南七十里
卷十九 第 51a 页 WYG0489-0110a.png

事迹张文潜有䃃砂夹阻风诗云
卷十九 第 51b 页 WYG0489-0110b.png
景定建康志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