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定建康志-宋-周应合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489-004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景定建康志卷十七   宋 周应合 撰
山川志序
疆域帝王之所定也山川天地之所作也金陵未邑秣
陵未县建邺未都之前或言地有王气或言有天子气
非山川融结气何所指哉汉建安中诸葛亮曰钟阜龙
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张纮亦曰金陵地形有王者
都邑之象自孙权之国江东以至我朝之建行阙帝王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489-0042b.png
都邑实印斯言(秦皇时望气者言金陵五百年后有天/子气乃断其连冈长陇疏水为淮将以)
(泄其气也自是四百九十年而晋元帝渡江中兴江左/适符望气者所言之数是知天地所作岂人力所能变)
(哉/)尝以山川形势验之钟山来自建邺之东北而向乎
西南大江来自建邺之西南而朝于东北由钟山而左
自摄山临沂雉亭衡阳诸山以达于东又东为白山大
城云穴武冈诸山以达于东南又东南为土山张山青
龙石硊天印彭城雁门竹堂诸山以达于南又南为聚
宝山戚家山梓潼山紫岩夏侯天阙诸山以达于西南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489-0043a.png
又西南绵亘至三山而止于大江此亮所谓龙盘之势
也由钟山而右近之为覆舟山为鸡笼山皆在宫城之
(东南利便书曰吴太初宫晋太初宫及我朝宫城皆/北接覆舟山之麓牛首在其前即王导所谓天阙是)
(矣/)又北为直渎山大壮观山四望山以达于西北又西
北为幕府卢龙马鞍诸山以达于西是为石头城亦止
于江此亮所谓虎踞之形也其左右群山若散而实聚
若断而实续世传秦所凿断之处虽山形不联而骨脉
在地隐然相属犹可见也(左则方山石硊山之间右则/卢龙山马鞍山之间耆老相)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489-0043b.png
(传皆以为秦始皇/凿断长陇之所)石头在其西三山在其西南两山可
望而挹大江之水横其前秦淮自东而来出两山之端
而注于江此盖建邺之门户也覆舟山之南聚宝山之
北中为宽平宏衍之区包藏王气以容众大以宅壮丽
此建邺之堂奥也自临沂山以至三山围绕于其左自
直渎山以至石头溯江而上屏蔽于其右此建邺之城
郭也(杨万里诗云周遭故国是山围对景方知此/句奇偶上伏龟楼上望一环碧玉缺城西)玄武
湖注其北秦淮水绕其南青溪萦其东大江环其西此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489-0043c.png
又建邺天然之池也(龙川陈亮论建邺形势东环平冈/以为安西城石头以为重带玄武)
(湖以为险拥秦淮青溪以为阻是以王气可乘而运动/如意昔人诗咏石头城有山围故国潮打空城之句则)
(石头城实临大江今大江远石头玄武涸/为平田青溪九曲仅存其一非同昔日也)形势若此帝
王之宅宜哉然自越以来千七百年山川不改城郭屡
更人因地乎地因人乎昔周公定都洛邑曰有德者易
以兴岂专恃乎山川哉山川不可以无考耳作山川志
山川志一
  山阜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0489-0043d.png
钟山一名蒋山在城东北一十五里周回六十里高一
百五十八丈东连青龙山西接青溪南有钟浦下入秦
淮北接雉亭山汉末有秣陵尉蒋子文逐盗死事于此
吴大帝为立庙封曰蒋侯大帝祖讳钟因改曰蒋山案
丹阳记京师南北并连山岭而蒋山岧峣嶷异其形象
龙实作扬都之镇诸葛亮云钟山龙盘盖谓此也(旧/志)
 事迹金陵地记云秦始皇时望气者云金陵有天子
 气乃埋金玉杂宝于钟山 又云蒋山本少林木东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489-0044a.png
 晋令刺史罢还都种松百株郡守五十株宋时诸州
 刺史罢职还者栽松三千株下至郡守各有差 庾
 阐扬都赋云元皇帝渡江之年望气者云蒋山上有
 紫气时时晨见 晋谢尚齐朱应吴苞孔嗣之梁阮
 孝绪刘孝标并隐于此 山谦之丹阳记曰出建阳
 门望钟山与覆舟似上东门首阳之与北邙也 宋
 散骑常侍刘勔经始钟岭之南以为栖息聚石蓄水
 朝士雅素者多从之游又雷次宗元嘉中开馆鸡笼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489-0044b.png
 山文帝为筑室于钟山西岩下谓之招隐馆 齐周
 颙亦于钟山西立隐舍遇休沐则归仍造草堂寺以
 处僧慧纳寺即颙之所居也后颙出为海盐令孔稚
 圭作北山移文以讥之 梁武帝于钟山西置大爱
 敬寺江表上已多游于此 侯景反邵陵王纶率西
 丰公大春等马步三万发自京口直据钟山景党大
 骇具舟欲逃 阮孝绪因母疾用药须得生人蔘旧
 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获忽一日鹿前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489-0044c.png
 行至一所遂不见就求之果得 沈约郊居赋曰惟
 钟岩之隐郁表皇都而作峻盖望秩之所宗含风云
 而吐润又应教诗云灵山纪地德险峭资岳灵又云
 势随九嶷高气与三山壮 寰宇记云自梁以前立
 佛寺七十所今存者六 陈大宝元年齐军于秣陵
 故县跨淮立栅引渡兵马周文育侯安都顿白土岗
 旌旗相望齐军潜至钟山龙尾进至幕府山皆此地
 也 后主与张机游是山常以松枝代麈尾故梅摰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489-0044d.png
 诗有千松麈尾之句 唐地理志江南道其名山衡
 庐茅蒋 大历中处士韦渠年亦隐于此号遗名子
 颜真卿题其所隐之堂曰遗名先生三教会宗堂
 李白登梅岗望金陵诗有云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
 发 内有定林庵荆公王安石尝读书于此(本下定/林寺寺)
 (记云宋元嘉中建上定林在宝公/塔东下定林在上定林西今皆废)米元童榜曰昭文
 斋李伯时写荆公真像于壁杨次公为之赞荆公诗
 云定林修木老参天是也今独庵屋数间馀皆不存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489-0045a.png
  庆历中大宋叶清臣尝游钟山之岩住八功德水
 后半岭间可容数人公字道卿因名道卿岩 张文
 潜云予自金陵月堂谒蒋帝祠初出北门始辨色行
 平野中时暮春人家桃李未谢西望城濠水或流或
 绝多鵁鶄白鹭迤逦傍山风物夭秀如行锦绣图画
 中旧读荆公诗多称蒋山风物信不诬矣 陈轩金
 陵集云钟山宝公塔名玩珠取龙玩珠之义梅摰诗
 云珠峰塔影孤 其山峰最秀者有屏风岭巧石青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489-0045b.png
 林幽邃如画在明庆寺前山之东有八功德水在悟
 真庵后梅摰记云梁天监中有胡僧寓钖于此山中
 乏水时有厖眉叟相谓曰予山龙也知师渴饮措之
 无难俄而一沼沸出后西僧继至云本域八池已失
 其一自梁以来尝取给御府寺僧云饮之可以愈疾
 又宝公塔西二里有洗钵池兴国寺西有道光泉以
 僧道光穿斸得名曰宋熙泉近宋熙寺之侧寺东山
 岭有定心石下临峭壁寺西百馀步有白莲庵庵前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489-0045c.png
 有白莲池乃策禅师退居之所又北高峰绝顶有一
 人泉仅容一勺多挹之不竭皆山之胜处也
石头山在城西二里案舆地志环七里一百步缘大江
南抵秦淮口去台城九里自六朝以来皆守石头以为
固以王公大臣领戍军为镇其形胜盖必争之地云(旧/志)
 事迹宫苑记云周显王三十六年楚威王灭越置金
 陵邑即石头城 江乘地记云石城山岭嶂千里相
 重若一游历者以为吴之石城犹楚之九疑也山上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489-0045d.png
 有城因以为名 后汉建安十六年吴孙权乃加修
 理改名石头城用贮军粮器械今清凉寺西是也
 诸葛亮云石头虎踞真帝王之宅 丹阳记石头城
 吴时悉土坞义熙初始加砖累甓因山以为城因江
 以为池地形险固尤有奇势亦谓之石首城范晔有
 初发石首城诗 六朝记云吴孙权沿淮立栅又于
 江岸必争之地筑城名曰石头常以腹心大臣镇守
 之今石城故基乃杨行密梢迁近南夹淮带江以尽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489-0046a.png
 地利其形势与长干山连接 晋伐吴王浚以舟师
 沿江而下自三山抵石城刘梦得有王浚楼船下益
 州一片降幡出石头之句 晋室中兴常为险要必
 争之地 谢尚赐轺车鼓吹戍石头 王氏举兵明
 帝以温峤守石头 石城之东有巨石俗呼为塘冈
 乃王敦害周伯仁戴若思之处按建康实录晋元帝
 永昌元年敦收周顗戴渊杀于石头城东塘颓石上
 百姓冤之今记其处 苏峻据石头王师既集峻攻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0489-0046b.png
 大业垒陶侃将救之殷羡曰若救大业步兵不如峻
 但当急攻石头峻必救之大业自解侃从之峻果弃
 大业而救石头 孙恩至京口元显守石头 安帝
 时宋高祖北讨徐道覆卢循乘虚而出帝即班师四
 月至都帝曰贼众我寡分其兵则测人虚实若聚众
 石头则众力不分遂移镇石头 义熙六年发居民
 治石头城  宋文帝登石头城极望谓江湛曰向
 使檀道济在虏敢犯吾境邪 石头仓城在石头城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489-0046c.png
 内宋元嘉二十七年魏人至瓜步丹阳尹徐湛之守
 石头仓城沈攸之事起齐高帝入朝堂遣戴僧静将
 腹心至石头经略袁粲时苏烈守仓城门僧静射书
 与烈夜缒入城 宋大明中以其地为离宫景和元年
 脩为长乐宫升明中司徒袁粲出镇于此 齐武帝为
 世子即以为世子宫后多以诸王镇之  梁侯景反
 陈武帝与诸军进景登石头城望官军之盛不悦乃
 以舣䑰贮石沉塞淮口缘淮作城自石头迄青溪十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489-0046d.png
 馀里楼雉相接帝于石头城西横垄筑栅直出东北
 悉力乘之景遂大溃 王僧辩讨侯景督众军沿流
 而下进军于石头之斗城 安陆王大春以宁远将
 军领戍军事于石城 徐嗣徽招北齐兵至阙下柳
 达摩等保石城陈霸先于石头南北岸绝其汲路又
 堙塞东门城中诸井达摩请和许之霸先陈兵石头
 南门送齐人北归及至皆杀之以后江边有警必先
 据石头以为捍禦 陈宣帝太建二年其城复加修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489-0047a.png
 筑以贮军食 后主祯明元年徐孝克为都官尚书
 性清素常以石头津税给之 隋平陈置为蒋州城
 辅公祏据江东用为扬州公祏平又于城置扬州大
 都督府后移扬州于广陵此城遂废 唐武后光宅
 中徐敬业举兵使其徒崔洪渡江修石头以拒守敬
 业平分军三百人守之寻置为镇仍徙县仓以实之
  韩滉观察江东西德宗狩梁州乃筑石头五城自
 京口至土山修坞壁起建业抵京岘楼雉相望于石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489-0047b.png
 头城穿井皆百尺今五城遗址尚存时议者言滉闻
 车驾在外聚兵石头阴蓄异志上疑之以问李泌对
 曰滉公忠清俭自车驾在外贡献不绝且镇抚江外
 十五州盗贼不起皆滉之功也所以修石头者滉见
 中原板荡为陛下将有永嘉之行为迎扈之备耳此
 为人臣忠笃之虑奈何更以为罪乎 李锜据润州
 属别将庾伯良兵三千人筑石头城 南徐州记江
 乘县西二里有大浦发源于石城山东入大江此山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0489-0047c.png
 与卢龙幕府诸山相连迤逦达于京口 左太冲吴
 都赋云戎车盈于石头盖谓石城也 庾阐涉江赋
 曰发中洲之曲泜背石城之岩岨 谢灵运撰征赋
 云次石头之双岸究孙氏之初基
覆舟山亦名龙山又名龙舟山在城北七里周回三里
高三十一丈东际青溪北临真武湖状如覆舟因以为
(旧/志)
 事迹宋书云覆舟山在县东十里钟山西形如覆舟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0489-0047d.png
  舆地志山在乐游苑内 此山与钟山形若断而
 脉相连两山之间土中有石垦者不入知其为山之
 骨也 宋武帝举义兵讨桓玄玄将桓谦屯于东陵
 卞范之屯覆舟山西以拒之宋武疑有伏兵谓小将
 刘钟曰此山下当有伏兵卿可率部下往取之钟应
 声驰进果有伏兵数百一时奔走 元嘉改名玄武
 山以其在城之北也 陈高祖时齐兵踰钟山高祖
 众军分顿乐游苑东及覆舟山北断其冲要齐军至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0489-0048a.png
 玄武湖西北幕府山南将据北郊坛众军自覆舟东
 移顿郊坛北与齐人相对纵兵大战即此地 宣帝
 太建七年舆驾幸乐游苑采甘露宴群臣诏龙舟山
 立甘露亭鲍昭有侍宴覆舟山诗 宫苑记云阆风
 亭甘露亭瑶台皆在山上
鸡笼山在城西北六七里高三十丈周回一十里舆地
志云在覆舟山之西二百馀步其状如鸡笼因以为名
(旧/志)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0489-0048b.png
 事迹寰宇记云西接落星涧北临栖玄塘 宋改名
 龙山以黑龙常见真武湖此山正临湖上故名 元
 嘉十五年立儒馆于北郊命雷次宗居之次宗因开
 馆于鸡笼山齐高帝尝就次宗受礼及左氏春秋
 竟陵王子良尝移居鸡笼山下集四学士抄五经百家
 为四部要略千卷 晋元明成哀四帝陵皆在山南
幕府山在城西北二十里周回三十里高七十丈按舆
地志在临沂县东八里晋元帝自广陵渡江丞相王导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0489-0048c.png
建幕府于此山因名焉山上有虎跑泉其西巅有仙人
台其北里俗相传即古之宣武场也(旧/志)
 事迹寰宇记云在城西北东北临直渎浦西接宝林
 山南接解浦 山有五峰南接卢龙石头 宋文帝
 元嘉二十七年魏人入寇至瓜步登幕府山观望形
 势 三国典略曰齐师伐梁大至于钟山龙尾周文
 育请战陈霸先曰兵不逆风文育曰事急矣当决之
 何用古法抽槊上马杀伤数百人齐军乃退屯幕府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0489-0048d.png
 山又霸先众军自覆舟东移顿郊坛与齐人相对霸
 先自率帐内麾下出幕府山南与吴明彻沈泰等首
 尾击之齐人大溃陈史载武帝破北齐军四十六万
 于幕府山下即此事也 后主祯明中尝幸此山校
 猎 宋明帝高宁陵在山西晋王导温峤亦葬山西
卢龙山在城西北二十五里周回一十二里高三十六
丈东有水下注平陆西临大江今张阵湖北岗陇北接
靖安皆此山也(旧/志)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0489-0049a.png
 事迹晋元帝初渡江见此山岭绵延远接石头真江
 上之关塞以比北地卢龙山因以为名 此山旧与
 马鞍山相接气势雄包自秦凿为二后置都船埸圣
 妃庙其间至今沟内石骨连焉
马鞍山在城西北十里西临大江东与石头城接高八
十五丈以形似得名(旧/志)
 事迹旧志载陈祯明三年宜黄侯慧纪遣南康太守
 鲁肃以铁锁横江隋杨素与鲁肃争马鞍山四十馀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0489-0049b.png
 战隋军死者五千人指为此地今考之史传陈无鲁
 肃慧纪所遣者南康内史吕忠肃也所争马鞍山乃
 在巫峡间非此地也山名偶同耳详见诸辨
四望山在城西北一十里周回三里高一十七丈东至
龙安西临大江南连石城北接卢龙山(旧/志)
 事迹吴大帝尝与葛玄共登凤凰二年杀司市郎中
 陈声投于四望山下 晋苏峻反温峤奉陶侃为盟
 主同赴京师峤于四望矶筑垒以逼贼曰贼必争之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0489-0049c.png
 设伏以逸待劳是制贼之一奇也
大壮观山在城北一十八里周回五里高二十八丈东
连蒋山西有水下注平陆南临真武湖北临蠡湖
 事迹陈宣帝起大壮观于此山因以为名 太建十
 一年八月幸大壮观因大阅武命都督任忠领步骑
 十万阵于真武湖上登真武门观宴群臣因幸乐游
 苑设丝竹之会仍重幸大壮观振旅而还
直渎山在城北三十五里周回二十五里高一十七丈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0489-0049d.png
旁有直渎洞东西有水流入大江(旧/志)
 事迹见直渎下
 以上诸山皆在钟山之右自城北绵亘达于城西
临沂山在城东北四十里周回三十里高四十丈东北
接落星山西临大江西南有临沂县城
雉亭山在城东北四十里周回六里高五十丈北与旧
临沂县相望今𨽻慈仁乡俗又呼为骑亭山(旧/志)
 事迹石迈古迹编云旧说齐武帝东游钟山射雉因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0489-0050a.png
 以为名或云吴大帝时蒋帝神执白扇乘马尝见形
 于此故又呼骑亭山
衡阳山在城东北四十五里周回九里高二十九丈在
清风乡东临清塘西北有水下湖南接雉亭山(旧/志)
 事迹旧传朗法师尝住此有衡阳神女忽来听讲后
 遂为此神因名其山曰衡阳今钟山乡资福院有神
 像可考
摄山一名伞山盖其状似伞也在城东北四十五里周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0489-0050b.png
回四十里高一百三十二丈东连画石山南接落星山
西北有水注江乘浦入摄湖(旧/志)
 事迹舆地志云江乘县西北有扈谦所居村侧有摄
 山多药草可以摄生因名焉 江乘记云摄山形方
 四面重岭 南史齐明僧绍住江乘摄山后舍宅为
 寺今栖霞寺是也山有千佛岭按江总栖霞寺记明
 僧绍居士之子仲璋为临沂令于西峰石壁与度禅
 师镌造无量寿佛大同六年龛顶放光齐文惠太子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0489-0050c.png
 豫章文献王竟陵文宣王始安王及宋江夏王霍姫
 齐田奂䓁琢造石像梁临川靖惠王复加莹饰岭中
 道有沈传师徐铉张稚圭王雱等题名 梁绍泰中
 陈霸先与齐师战大败之追奔至摄山虏萧轨诛于
 城下即此也 陈后主与江揔同游有诗 陈轩所
 集金陵有怀摄山十题曰白云庵清风轩唐公岩天
 开岩宴坐台中峰涧明月台品外泉醒石磬石
白山在城东三十里周回八里高八十丈东接竹堂山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0489-0050d.png
南接蒋山北连摄山西有水下注平陆(旧/志)
 事迹舆地志云阶础碑石及麒麟狮子以石为之者
 悉出于此山 南史梁散骑常侍韦载有田十馀顷
 江乘县之白山天嘉元年遂筑室居山屏绝人事不
 入篱门者十载
苻坚山在城东六十里周回一十五里高六十丈北连
大城山(旧/志)
 事迹谢玄破秦归谢安在墅城问其方略玄于原野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0489-0051a.png
 陈其营垒阵场次序指此山曰此若苻坚驻军之山
 也因以为名
大城山在城东七十里周回二十二里高八十二丈南
连苻坚山西连雁门山北连竹堂山
云穴山在城东八十五里周回二十里高九十七丈南
有水流入石驴溪有洞穴甚幽邃天欲雨则穴中云出
因名之
癸山按十道四蕃志有癸山在城东北四十七里碑石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0489-0051b.png
硙础多出于此
武岗山在城东二十五里里俗呼为石佛子庙(旧/志)
 事迹按石迈古迹编山有石佛十馀躯旧传唐武后
 造未详乡民岁时祈祷一名墓山
土山一名东山在城东南二十里周回四里高二十丈
无岩石故曰土山(旧/志)
 事迹舆地志云山下有湖自江山至京师此为半道
 今谓此山下道为半逻 晋石季龙入寇蔡谟所戍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0489-0051c.png
 自土山至江乘 太元八年秦苻坚率众号百万次
 于淮淝京师震惧命谢安征讨大都督谢玄入问计
 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
 言乃令张玄重请安命驾出土山墅张宴亲朋毕集
 方留玄围棋赌别墅游涉至夜方还府内逮明指授
 将帅各当其任又于土山营立楼馆植林竹甚盛每
 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日费百金世以此颇讥
 之安殊不屑意 上元县有两东山一在崇礼乡即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0489-0051d.png
 土山是也晋书谢安寓居会稽栖迟东山此安之旧
 隐也在会稽后于土山营筑以拟东山今去县二十
 里一在钟山乡蒋庙东北宋刘勔隐居之地勔尝经
 始钟岭以为栖息及造园宅名为东山今去县十五
 里陈轩金陵集载李白李建勋东山诗皆指土山而
 作 梁书宋谢朏十岁能属文父庄游土山使朏命
 篇揽笔便就 梁末萧正德亦修筑以为墅 沈约
 郊居赋云临巽隅兮纵目即堆冢而流盻虽东山之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0489-0052a.png
 培塿乃文静之所宴
张山按石迈古迹编在城东南三十里淳化镇之北旧
𨽻江乘县(旧/志)
 事迹南史齐钦明皇后葬江乘县张山或云今城东
 北六十里章桥西又有张山亦古江乘境
青龙山在城东南三十五里周回二十里高九十丈(今/溧)
(阳县界别/有青龙山)
 事迹南唐后主尝校猎于此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0489-0052b.png
祈泽山有祈泽寺在城东南三十五里周回一十里高
五十丈东连彭城山北连青龙山(旧/志)
 事迹旧经云初法师尝结茅于此有龙女来听讲既
 而神泉涌于讲座下后遂为祈祷水旱之所因此得
 名
丁山在城东南四十里周回一十七里高二十七丈
石硊山在城东南四十里周回一十五里高二十七丈
在上元县崇礼乡去县二十五里一名竹山(旧/志)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0489-0052c.png
 事迹祥符图经云有大垄悉是石故名石硊或云硊
 亦作匮每春夏水溢众流汇此山横据秦淮之上以
 匮遏水势 舆地志秦始皇时望气者云江东有天
 子气乃东游以压之又凿金陵以断其势今方山石
 硊是其所断之处也 孙盛云东至方山有直渎自
 渎至此山或云是秦所掘山今方山西九里有大垄
 枕淮合垄悉是石京师沟塘累石悉凿此垄取之
方山一名天印山在城东南四十五里高一百一十六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0489-0052d.png
丈周回二十七里四面方如城东南有水下注长塘流
溉平陆舆地志湖熟西北有方山山顶正方上有池水
丹阳记形如方印故曰方山亦名天印山(旧/志)
 事迹秦始皇凿金陵山疏淮水此山乃其断者故沈
 约郊居赋云聊迁情而徙睇识方阜于归津带修篁
 于桂渚肇举锸于强秦陈沈烱诗云淮源比桐柏方
 山似削成 吴大帝为仙者葛玄立观于此山 晋
 谢灵运东出邻里送至方山尝赋诗 宋何尚之为
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0489-0053a.png
 尚书令元嘉末致仕退居方山著为赋 齐武帝尝
 幸方山顾左右曰朕欲经始山之南复为离宫期胜
 新林苑徐孝嗣答曰绕黄山款牛首乃盛汉之事今
 江南未广愿少留神乃止 徐嗣徽兵至秣陵故治
 齐人跨淮立栅度兵夜望方山嗣徽等列舰于青堆
 至于七矶以断周文育归路文育鼓噪而发嗣徽等
 不能制今方山南有青堆垾即其地 𨽻句容者名
 东方山非此所谓方山也
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0489-0053b.png
彭城山有彭城馆在城东南四十五里周回九里高二
十七丈西连祈泽山北连青龙山
汤山在城东南六十里西接云穴山山不甚高无大林
木有汤泉出其下大小凡六处汤涧绕其东南四时常
热禽鱼之类入者辄烂以煮豆谷终日不熟草木濯之
愈鲜荗旧有汤泉馆今废(馀见圣汤院/)
雁门山在城东南六十里周回二十里高一百二十五
丈西连彭城山南连大城山北连陵山(旧/志)
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0489-0053c.png
 事迹山势连绵类北地雁门故以为名○舆地志云
 山东北有温泉可以浴饮之能治冷疾
竹堂山在城东南七十五里周回一十六里高九十二
丈东连云穴山西连白山南连大城山北有水下注平
(旧/志)
 事迹舆地志云白山雁门山竹堂山并连带在建康
 县东北绵联三四十里
横山在城东南一百二十里周回八十里高二百丈(旧/志)
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0489-0053d.png
 事迹山谦之丹阳记云丹阳县东有横山连亘数十
 里或云楚子重至于横山是也又曰横望山四面望
 之皆横故有是名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接连太平
 州界
戚家山在城南天禧寺东
 事迹郑文宝南唐遗事云韩熙载居戚家山
梓桐山在城南一十五里高三十八丈山下有谢氏诗
楼及翻经台基存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0489-0054a.png
聚宝山在城南雨华台侧上多细玛瑙石俗呼为聚宝

紫岩山在城南一十五里高三十八丈(旧/志)
 事迹陈轩金陵集载李建勋春日紫岩山期客不至
 诗岩山在城南周回一十五里有吴纪功德石 山
 谦之丹阳记曰秣陵县南有岩山山西有石室山东
 大道左有方石长一丈刻勒铭题赞吴功德孙皓所
 建也宋孝武帝改曰龙山明帝泰始中建平王休祐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0489-0054b.png
 从上于岩山射雉日欲暮上遣左右寿寂之等逼休
 祐令坠马因共殴杀之
夏侯山在城南二十二里周回十里高三十五丈仪同
三司夏侯亶居此因名之
甑蔽山在城南二十三里周回八里高二十五丈以形
似名之
牛头山状如牛头一名天阙山又名仙窟山在城南三
十里周回四十七里高一百四十丈(旧/志)
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0489-0054c.png
 事迹六朝记自朱雀门沿御道四十里至山下西峰
 中有石窟不测浅深梁武帝于下建寺名曰仙窟山
 又云山南有芙蓉峰北有大石如卧鼓其山中空可
 坐数十人其高九尺上下有小石吴时呼为石鼓
 河图内元经云山南峰地面有石洞高一丈五尺中
 有路相通时号为石鼓天欲雨则石鼓自鸣 宋书
 云山之南峰大明中尝立南郊坛于其上 朱京登
 牛头山诗有削成双峰玉骨清之句 建炎四年岳
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0489-0054d.png
 飞败金人于清水亭乌珠复趋建康飞设伏于牛头
 山上待之飞又以骑三百步卒二千人自牛头山驰
 至南门新城为营遂大破乌珠之众所获负而登舟
 者尽以戈殪于水物委于岸者山积
观子山在城南三十里周回四里一百步高八十三丈
东有水下注新林浦(旧/志)
吉山在城南四十五里周回三里高一十丈西临大江
(旧/志)
卷十七 第 26a 页 WYG0489-0055a.png
 事迹宋征虏将军建城侯吉翰葬于此因以为名
大青山在城南四十五里周回三十五里高一百二十
五丈西有水下注平陆
阴山在江宁西南一十二里临大江(旧/志)
 事迹王导至此有阴山神见梦于导导乃以其事闻
 上为立庙时人遂名其冈曰阴山
三山在城西南三十七里周回四里高二十九丈(旧/志)
 事迹吴志天玺四年晋琅邪王胄帅六军济自三山
卷十七 第 26b 页 WYG0489-0055b.png
  晋书王浚自蜀发兵攻无坚城夏口武昌无相支
 抗于是顺流鼓棹径造 元和郡国志云王浚伐吴
 宿于牛渚部分明白前至三山即此三山也 舆地
 志云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行列南北相连
 号三山 鲍昭有还都至三山望石头城诗 谢元
 晖有晓登三山还望京邑诗 李白有诗云三山半
 落青天外是也
 自临沂而下诸山皆在钟山之左绕府城东北隅达
卷十七 第 27a 页 WYG0489-0055c.png
 于城东转东南隅以达于城南又转西南隅及西而止
 于江与隔水石头城马鞍诸山相望其地脉山势似断
 而续似散而聚似远而近环抱拱挹真如龙之盘也
 右在上元县界
湖山在江宁县南三十里周回七里高七十丈上有湖
久旱不涸
车府山在江宁县四十里周回九里二百步高一百丈
六朝常于此山藏车乘器甲故名
卷十七 第 27b 页 WYG0489-0055d.png
祖堂山在江宁县南四十五里周回四十里高一百二
十七丈东有水下注平陆(旧/志)
 事迹宋大明三年于山南建幽栖寺因名幽栖山
 唐贞观初法融禅师得道于此为南宗第一祖师乃
 改为祖堂山
落星山在江宁县西南五十里周回二里高一十丈西
临大江(旧/志)
 事迹旧图经云昔有大星落于此因以名之
卷十七 第 28a 页 WYG0489-0056a.png
铜山在江宁县东南七十里周回一十九里高一百丈
(旧/志)
 事迹昔人采铜于此山故名 陈轩金陵集载鲍昭
 过铜山掘黄精诗云铜山昼深沉乳窦夜涓滴即此
 也属江宁县句容县北溧水县西亦各有铜山皆旧
 日采铜处
烈山去江宁县西南七十里近处真乡(旧/志)
 事迹近烈洲临江中流故曰烈山其山四面峭绝下
卷十七 第 28b 页 WYG0489-0056b.png
 瞰大江风涛汹涌商旅常泊舟依山以避风绝顶丛
 棘中旧有侯将军庙(陈永定初王琳聚兵于襄阳以/窥台城造黄龙舟千艘泊于荻)
 (港阿而发忽西南风急琳谓得天助张帆直抵台城/而下陈将侯瑱泊舟三百于芜湖随后而发战于烈)
 (山之下用抬竿以撞琳船遇之则破琳掷火焚之风/逆自焚遂大败奔魏土人以侯瑱功烈甚盛故名山)
 (曰烈山以祠祀之岁久/舟人以为陈箄头祠矣)宝祐初忽有僧披荆棘建庵
 其上自名为江心护国寺(曾慥百家诗选载晁无咎/云金陵南数十里江心烈)
 (山崒然特起犹金山也家人云安得隐居于此作一/绝云山如浮玉一峰立江似海门十顷开我欲此中)
 (成小隐莫教/山脚有船来)
卷十七 第 29a 页 WYG0489-0056c.png
白都山在江宁县西南七十里周回五百步高(阙/) 丈
西临大江(旧/志)
 事迹舆地志昔白仲都尝于此山学道白日升天因
 以为名 吴志诸葛恪诛子竦载其母而走孙峻遣
 将军张承追斩于白都即此也
鼓吹山在城南八十里周回一十七里高八十丈东北
有水四望孤绝宋孝武大明七年自江宁县南登山及
陵望台盖登山奏鼓吹因以为名
卷十七 第 29b 页 WYG0489-0056d.png
龙山在城西南九十五里周回二十四里高一百一十
二丈入太平州当涂县北有水以其山似龙形因以为

慈姥山在城西南一百一十里二百步周回二里高三
十丈舆地志山积石临江岸壁峻绝山上出竹堪为箫
管山南有慈姥神庙因名焉
天竺山在江宁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周回一十七里高
一十九丈(旧/志)
卷十七 第 30a 页 WYG0489-0057a.png
 事迹东南有水下注慈姥浦其北连冈十里本名多
 墅山唐上元二年有天竺兴福寺僧道融移寺于此
 山因以为名
 右在江宁界
茅山在句容县东南四十五里周回一百五十里初名
句曲山像其形也茅君得道更名曰茅山三十六洞天
之数第八者曰金坛华阳之天此山是也
 事迹史记封禅书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晋灼曰本名
卷十七 第 30b 页 WYG0489-0057b.png
 茅山吴越春秋云禹巡天下登茅山以朝群臣更名
 茅山为会稽亦曰苗山 茅山记曰大茅山独高处
 黑帝命东海神埋大铜鼎于山顶深八尺上有盘石
 镇之又曰秦始皇帝二十七年游会稽还于此山埋
 白璧一双深七尺李斯篆刻文云始皇圣德平章江
 山巡狩苍川勒铭素璧又曰王莽地皇三年七月遣
 使者章邕献铜钟五口黄金百镒赠之于三茅君又
 曰光武建武元年遣使吴伦赍黄金五十斤献三茅
卷十七 第 31a 页 WYG0489-0057c.png
 君今山顶有埋金处上有聚石又曰中茅山独高处
 司命君埋丹砂六千觔镇于此山深三丈上有盘石
 镇之其山左右泉流下皆小赤色饮之延年益寿左
 真人就司命君乞得一十二觔以合九华丹山顶石
 坛石案香炉今存今三阳百姓多长寿者盖太阳北
 阳朱阳三村耳 茅君内传曰句曲山秦时为华阳
 之天三茅君居之因以为名外有金坛山因坛为号
 周时名其源泽为句曲之穴按山形曲折后人名焉
卷十七 第 31b 页 WYG0489-0057d.png
  真诰曰汉宣帝时有三茅君得道掌此山故谓之
 茅山又曰金陵句容之句曲洞为第八洞天又曰句
 曲地肺土良水清谓之华阳洞天可以度世种民是
 处五灾不生又曰金陵洞墟之膏腴句曲之福地履
 之者万万知之者无一(内经福地志曰伏龙之地在/柳谷之西金坛之右可以高)
 (栖金陵之福地也许迈别传曰延陵之茅山是洞庭/西门潜通五岳茅君杂记云一名句曲山即三十六)
 (洞天华阳第八洞天也周回一百五十里东西四十/五里南北二十里洞五门三门显二门隐又按陶先)
 (生茅山记略云东通王屋西达峨嵋南接罗浮北连/岱岳汉元帝时咸阳人茅盈茅固茅衷并此山得道)
卷十七 第 32a 页 WYG0489-0058a.png
 (故号茅山三人常乘白鹤各据一岭唐咸通中东海/蓬莱观龚道者初入此山辟谷茄芝十馀年后因月)
 (朔正旦焚香洞门恍惚之间得入洞中经由一十三/日备见洞府岩壁山川星辰日月灵异难详 茅濛)
 (字初成华阳人也隐华山修道秦始皇三十一年白/日上升是时先有民谣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
 (升入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始皇/闻之问故老曰此仙谣也于是有寻仙之意濛之元)
 (孙盈得道于金陵句曲山上升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太元真人居赤城时来句曲邦人改句曲为茅君)
 (山图经云汉时有三茅君各乘一白鹤来居其上故/号为三茅君世传茅盈茅固茅衷皆茅濛之后也山)
 (在句容县东南四十五里华山华阳县皆在句容县/ 王荆公有诗云一峰高出众山巅疑隔尘沙道里)
 (千俯视烟云来不极仰攀萝茑去无前人间已换嘉/平帝地下谁通句曲天陈迹是非分草芥纷纷流俗)
卷十七 第 32b 页 WYG0489-0058b.png
 (尚师传道苏魏公颂诗三士隐沦地上林句曲前朅/来思访 属赋望游仙松隐飞轮路云收积玉巅华)
 (阳不知远趋驾似行天茅周益公必大诗千峰溧阳/来势若西南奔遥拱三 峰不敢迫至尊三茅如轩)
 (县㳄第俨弟昆正西辟夷涂群仙/之所门至今下泊宫往往弥旗幡)山中有大茅峰(在/崇)
 (寿观北旧记云在崇僖观北独高处昔青童道君乘/飙举少憩于此今犹有故飙轮之迹山之半有绣衣)
 (亭昔三天使者衣绣衣执金丹以九锡之命诏大茅/君故以为名山之巅有泉名曰一人泉汲之不竭)
 中茅峰(在积金山北其侧有泉色赤而有味真诰/云饮之延年山下之民率皆眉寿而无疾)
 茅峰(在中茅峰之背有/如卧龙松左狃桧)抱朴峰(即大茅峰北/相连一峰是)白云峰
 (在中茅/峰西)五云峰(在小茅峰之侧华阳洞上积金峰金/菌山东高峰是也其峰甚峻昔茅君)
卷十七 第 33a 页 WYG0489-0058c.png
 (以三月十八日驾五色之云八景之舆/伫于此山逾时而去故号为五云峰)积金峰(在大/茅峰)
 (中茅峰之间二峰相连其长阿中有连石古谓之积/金峰陶隐居所住之东有一横垄与之相对垄皆是)
 (石石形甚瑰/奇即此峰也)叠玉峰(图经云大茅山上东南三山叠/积亦有洞穴俗多呼叠石石之)
 (与玉犹为同类又作三角呼三角山今与葛仙坛相/迩真宗未生仁宗时尝遣左珰诣茅山祷祈遇异人)
 (言玉真人已降生于宋朝珰问玉真人本是何人答/曰古燧人氏章懿皇后亦梦羽衣数百人从一仙官)
 (自空而下曰此托生于夫人及生宫中火光属天始/行步常持槐木简以箸钻之真宗问曰何用曰试钻)
 (火耳帝顾后妃曰异人之言/信不虚矣令刻石元符宫)华盖峰(在崇寿/观东南)又有四
 平山(真诰曰大茅西南有四平山俗谓之方山其/下有洞屋名方台又曰幽馆惟得道者处焉)
卷十七 第 33b 页 WYG0489-0058d.png
 常山(秦始皇登句曲山北叹曰巡狩之乐莫过于山/海自今以往良为常也尔乃群臣并称寿叹曰)
 (良为常矣乃改句容/北垂为良常之山)华姥山(茅山记孙寒华即吴大/帝之孙女于茅山修道)
 (成冲空而去号其山为华姥山徐铉复禁山记曰华/阳洞天金陵福地群仙之所都会京福之所兴作故)
 (其坛宇之盛答享之殷修奉之严樵牧之禁冠于天/下圣历中官失其守望拜之地多所荒芜天祐间正)
 (素先生王君栖霞始复禁山之地由良常洞至雷平/山十里而近入于萌𨽻者尽赎之刍荛者不得辄至)
 (墟墓不得杂处蓺树蔽野植松为门川梁必通榛秽/必剪建方坛于雷平之上造高亭于良常之前朝奉)
 (有至诚之地游居有税驾之所姜巴古国秦望旧封/肃然清光复如开元天宝之盛矣陈轩金陵集张公)
 (环诗云人间独有当时月山/际犹无后世樵盖谓此也)
卷十七 第 34a 页 WYG0489-0059a.png
 𠡠禁山碑(访闻茅山界内祠庙寺观之侧树木多有/诸色不顾条法擅行樵采及放野火焚烧)
 (山林须议专行指挥国家方延景贶以祐烝民眷彼/名山存于方志或仁慈所治或真宇攸依是为降福)
 (之场允为栖神之所故宜加礼敬答储休岂可斤斧/竟臻樵苏无节致嘉生之罔植使灵迹以何观爰伸)
 (禁止之文用表肃恭之意令下升州润州候宣命到/于茅山四面立定界止严行指挥断绝诸色人并本)
 (寺观祠宇主首已下自今后不得辄有樵采斫伐及/放野火烧葬令地分巡检官吏耆生壮丁觉察检校)
 (如有违犯便仰收捉押送所属州县勘断讫枷项示/众半月满日疏放如斫伐数多情理难恕即仰收禁)
 (奏候指挥当行决配如是逐寺观祠宇之外无有供/烧柴山不是古迹之内久来存留树木即仰本县官)
 (吏与寺观等主者同共指定界止坚立标记方得采/取若是已有斫伐延烧到树行稀疏处亦仰随处州)
卷十七 第 34b 页 WYG0489-0059b.png
 (县勒定数目去处常依时栽种补填务要别无空阙/即不得辄便搔扰仍将此宣命指挥于寺观门首及)
 (往来要路镌石晓示知悉/大中祥符二年奉敕如右)
绛岩山一名赭山在句容县西南三十里周回二十四
里高一百六十五丈上有龙坑祠坛(旧/志)
 事迹地志云汉丹阳县北有赭山其山丹赤故因以
 名郡 寰宇记云本名赤山唐天宝中改为绛岩一
 名赭山一名丹山丹阳之义出此山极险峻临平湖
 山之巅颇坦夷惟只路可通旧传五季之乱居民避
卷十七 第 35a 页 WYG0489-0059c.png
 难于上往往获免后斸山者常于其地获铜锭剑器
 之属建炎兵火乡民又依之以免祸者甚众
姜石山在句容县西北二十五里有梁南康简王墓
射鸟山在句容县西北五十里周回一十五里高一十
七丈
五棋山在句容县北五十里周回二十里高二十五丈
铜山在句容县北六十里周回二十里高八十七丈以
旧出铜故名
卷十七 第 35b 页 WYG0489-0059d.png
戍山在句容县北六十里周回一十一里高一十五丈
北临大江俗传沈庆之屯兵于此因以戍名
竹里山在句容县北六十里按方舆记云行者以其途
倾崄号曰翻车岘鲍昭有行翻车岘诗
 事迹元和郡国志云山间有长涧高下深阻旧说似
 洛阳金谷隆安二年王恭举兵于京口仗刘牢之为
 爪牙使帐下督颜延为前锋牢之至竹里斩延以降
 还袭恭宋武帝起义自京口至江乘破桓玄将吴甫
卷十七 第 36a 页 WYG0489-0060a.png
 之于竹里移檄京师
华山在句容县界按方舆记云梁武帝舆驾东行至此
山因问华山何如蒋山高薛对云华山高九里似与蒋
山等泉水倍多
花碌山在句容县北五十里周回一十七里高二十六
丈旧有矾坹
秦山在句容县南三里有明月湾通秦淮父老相传谓
谢安月夜乘舟垂钓于此今钓基尚存
卷十七 第 36b 页 WYG0489-0060b.png
郁罡山在小茅峰之东北草木郁茂故以为名俗呼为
大横山学道者多居于此山下有泉昔有人就此合神
丹而升玄洲山之东有古越翳王冢
龙尾山在大茅峰之东隐然而高状若龙尾焉案茅山
记云从大茅一岭直至山东接延陵界如龙状大茅山
为头垄如龙尾故以龙尾为名
东方山在句容县东南四十里周回一十五里高四十
二丈东连仙几山
卷十七 第 37a 页 WYG0489-0060c.png
周山在句容县南三十五里周回一十里高一十丈
伏龙山在柳汧之间柳汧即柳谷泉与中茅峰相近状
如龙其上产金昔人采之
雷平山在伏龙山之东周时有雷氏养龙来往此山与
许长史所营之宅相对其山北有柳汧水或名曰田公
泉昔田公尝居此
方隅山在雷平山之东北以三小山相隅故也昔有人
合九鼎丹于此山下亦有洞室名曰方源馆
卷十七 第 37b 页 WYG0489-0060d.png
丁公山乃积金峰之西麓也今崇禧观以为主峰
仙韭山在崇寿观西独小山也真诰云姜叔茂种五辛
菜常卖此以市丹砂今山多大韭即其种也
崙山在句容县东北五十里周回一十五里高一十七
丈东连驹骊山四十二福地也唐肃宗时谒者伍达灵
在此山得道丹成之后记于石壁在绝顶尚存髣髴可
辨山下又有伍达灵潭
驹骊山在句容县东北六十里周回二十五里高三十
卷十七 第 38a 页 WYG0489-0061a.png
九丈
仙姑山在句容县东四十里茅山之侧周回五里高一
十丈
仙几山在句容县东南四十里茅山侧周回三里一百
步高八丈东连仙姑山
丫头山在句容县东南三十五里周回一十五里高四
十二丈东连仙几山
浮山在句容县南三十五里周回一十里高一十二丈
卷十七 第 38b 页 WYG0489-0061b.png
西接周山
胄山在句容县北三十五里周回一十二里高一十六

亭山在句容县北三十里周回一十五里高二十丈
青山在句容县北六十里郁罡山西乾元观北周回一
十里高一十三丈北临大江又观东一山名东青山西
一山名西青山东青山在茅司徒庙东
土石山在句容县东三十里
卷十七 第 39a 页 WYG0489-0061c.png
虎耳山在句容县东三十里
冈山石名此山为福地记云冈山之间有伏龙之乡可
以避病
鳖足山在仙韭山之西
竹山今藏真观前一山上多筱者是也陶隐居云自大
茅山南后韭山竹山吴山方山从此叠嶂达乎吴兴天
目诸山至乎罗浮穷乎南海也
 右在句容县界
卷十七 第 39b 页 WYG0489-0061d.png
中山在溧水县东南一十五里高一十丈周回五里图
经云宣州中山又名浊山溧水县东一十里不与群山
连接古老相传中有白兔世称为笔最精元和郡国志
云中山出兔毫为笔精妙山前有水源号曰浊水舆地
志云宣州溧水县有浊山有浊水流演不息即此也(旧/志)
 (紫艺苑雌黄云比观张文潜明道杂志首载白乐天/ 毫笔诗云宣城石上有老兔食竹饮泉生紫毫子)
 (尝问宣州笔工云毫用何处答曰皆陈亳宿州客所/贩宣自有兔毫不堪用盖兔居原则毫全以出入无)
 (伤也宣兔居山出入为荆棘树石所伤毫例短秃则/白诗非也白公宣州发解进士宜知偶不问尔按北)
卷十七 第 40a 页 WYG0489-0062a.png
 (户录说兔毫处云宣州岁贡青毫六两紫毫三两而/后又云玉羲之叹江东下湿兔毫不及中山由是)
 (言则宣城亦有兔毫不及北方劲健为可用也然则/毛颖传李太白诗所言中山非溧水之中山明矣)
东破山在溧水县东南五十五里高二十三丈周回一
十七里梁大同二年采铜于此
东庐山在溧水县东南一十五里高六十八丈周回二
十里有水源三一源自山西流入秦淮一源出山东北
流入马沉港一源自山东南吴漕流入丹阳湖山谦之
丹阳记云县东有庐山与丹阳分界十道四蕃志太平
卷十七 第 40b 页 WYG0489-0062b.png
寰宇记皆云俗传严子陵结庐于此或云形似庐舍因
此为名
马占山在溧水县东南三十五里高一十八丈周回一
十三里梁大同二年采铜于此
㔶船山一名感泉山在溧水县南一十二里高二十一
丈周回一十八里山阴有青丝洞泉脉泓澄四时不竭
南有张沈二士书堂井臼遗址不知何时人也
杜城山在溧水县南一十二里高六十丈周回五十五
卷十七 第 41a 页 WYG0489-0062c.png
里隋大业末杜伏威尝屯军于此因号杜城山旧有庙
及战场
竹涧山在溧水县东南一十八里高一十二丈周回八

石城山在溧水县东南二十五里周回二十四里高六
十丈上旧有石城院泠水亭基
小茅山在溧水县西南五里高一十七丈周回四里
荆塘山在溧水县南一十里高三十七丈周回二十里
卷十七 第 41b 页 WYG0489-0062d.png
禀丘山在溧水县西三十里高三十七丈周回二十里
上有井泉及禀丘山寺基唐太和中寺废有石龛方丈

凤栖山在溧水县西南七十里高一十六丈周回八里
西并石臼湖父老云昔有凤凰栖其上因得名曰凰栖
此山属仪凤乡迤北有凤贤圩今作黄西非也
腊山在溧水县西南六十里高一十四丈周回一十五
里西并石臼湖
卷十七 第 42a 页 WYG0489-0063a.png
雀垒山军山塔子山马头山并在溧水县西南七十五
里石臼湖内
澳洞山在溧水县西南二十五里高三十一丈周回一
十八里内有祈雨潭祷之多应
游子山在溧水县南八十二里高二十丈周回一十里
上有石坛旧经云昔孔子适楚尝经此山
芦塘山在溧水县东南二十三里高一十五丈周回二
十二里梁大同二年尝采铜锡于此
卷十七 第 42b 页 WYG0489-0063b.png
琛山在溧水县西一十五里高一十一丈周回一十五
里旧经云山尝产玉因此得名
回峰山在溧水县东南四十里高三十七丈周回一十
七里上有龙池下有龙泉东有水注平陆
石羊山在溧水县西南三十七里高七十丈周回四十

土山在溧水县南五十里高一十丈周回六里
三山在溧水县东南一十里高九丈周回一十里
卷十七 第 43a 页 WYG0489-0063c.png
官塘山在溧水县东南二十五里高一十一丈周回一
十五里下有大塘
芝山在溧水县东南七十里高三十九丈周回四十里
上有李子洞燕洞相去三百步昔宣州田頵举兵邑人
携老幼于此避难可容数千人李洞有泉沸涌燕洞有
石燕遇雨则飞晴则还落为石
铜山在溧水县西四十里高二十四丈周回一十三里
旧经云昔尝采铜于此今炉冶旧址犹存
卷十七 第 43b 页 WYG0489-0063d.png
玉泉山在溧水县南一百一十里高三十二丈周回一
十八里
卧龙山在溧水县北二十三里高一十四丈周回一十

赤虎山在溧水县北三十三里高一十丈周回十里
白石山在溧水县北二十里高一十丈周回十一里
荆山在溧水县东南七十里高四十二丈周回二十里
旧志云即卞和获玉之地误也(卞和泣玉荆山之下其/山乃在荆州不在扬州)
卷十七 第 44a 页 WYG0489-0064a.png
峒岘山在溧水县东二十里高一十丈周回八里
李墅山在溧水县东三十里高二十丈周回一十六里
与句容县茅山相接
鹿子山在溧水县东一十五里高一十丈周回九里东
接峒岘山
浮山在溧水县东三十七里高三十丈周回二十里与
句容县茅山相接
仙杏山在溧水县东南四十三里高三十丈周回一十
卷十七 第 44b 页 WYG0489-0064b.png
三里旧经云绝顶有杏林及仙人足迹因以名之又有
仙坛三所及丹井一名仙坛山下有清泉流入丹阳湖
 (元祐中知县周邦彦有仙杏山诗云仙人药光明夜/烛种杏碧山如种玉春风裂石凤收花赤颗离离照)
 (山谷卿云承日作阴润猛虎守山防采斸高真筐篚/入时贡望拜通明荐新熟珠旒颔首一破颜气压蟠)
 (桃羞若木自从移植近星榆山水无光灵鬼哭长松/枯倒流液尽㩴疏索藤多朴樕我思百年访灵异羽)
 (褐虽存言语各本非民上宰官身欲断人间烟火谷/行寻幽洞觅丹砂傥见臞仙骑白鹿便应执帚洗仙)
 (坛不用纤/纤扫尘竹)
爱景山在溧水县东北二十五里高一十三丈周回一
卷十七 第 45a 页 WYG0489-0064c.png
十里与乌山相接
乌山在溧水县北二十里高二十八丈周回十五里
鸡笼山在溧水县北三十里高一十七丈周回一十二
里与爱景乌山相接
方山在溧水县东南六十五里高一十二丈周回九里
南有青龙洞与芝山相接
赭山在溧水县东南五十里高一十九丈周回二十一

卷十七 第 45b 页 WYG0489-0064d.png
灵岳山在溧水县东南六十里高二十一丈周回一十
五里
南鸡笼山在溧水县东南一百二十里高三十二丈周
回二十里
遮军山在溧水县南八十五里高五十五丈周回二十
三里山北有水下入固城湖
太山在溧水县南七十六里高三十四丈周回二十五

卷十七 第 46a 页 WYG0489-0065a.png
秀山在溧水县南九十五里高二十三丈八尺周回九
里一百步西南有水下注平陆旧名秃山近因秦氏居
之遂易今名
禅林山在溧水县南八十里高四十一丈周回一十八
里上有寺
黄山在溧水县东南一十里高九丈周回一十里
溧阳山在溧水县东南一十二里高二十五丈周回七
里一百步俗号马鞍山取其形似也
卷十七 第 46b 页 WYG0489-0065b.png
浊山在溧水县东南一十里高一十丈周回五里山北
浊水出焉舆地志云溧水县有浊山下有浊水即秦淮
之源也
 右溧水县界
岩山在溧阳县西十一里周回五里高二十丈晋咸和
中李闳追及张健之所
桂林山在溧阳县西南三十里周回十五里高五十丈
汪内翰藻记挹秀堂云南则翠阴晴岚与人应接者桂
卷十七 第 47a 页 WYG0489-0065c.png
林诸山也
龙潭山在溧阳县南四十五里周回十五里高二十七
丈上有龙潭清澈见底潭侧有龙王祠祷之有应
虎山在溧阳县西南五十里周回五里高二十丈
青山在溧阳县南六十里高十七丈周回十里
神山在溧阳县南四十里高五十丈周回二十里
朝山在溧阳县西南二十里高十五丈周回五十里
盘白山一名高邃山在溧阳县西南四十里高五十六
卷十七 第 47b 页 WYG0489-0065d.png
丈周回十里今太虚观在其下故俗名观山第二峰石
上有仙人迹观有碑载晋盘白真人事迹
伍牙山一名护牙山在溧阳县西南六十里高一百七
十丈周回四十里(旧/志)
 事迹舆地广记云子胥伐楚还吴经此山故名伍牙
 建康志云俗传伍子胥美齿牙避楚至此恐为人所
 识以石击毁其牙山神为震护之不毁因名护牙二
 说未知孰是山下有子胥庙
卷十七 第 48a 页 WYG0489-0066a.png
荆山在溧阳县西南四十里高六十丈周回二十里山
下有泉岁旱资以溉稻
独山在溧阳县西南六十五里高二十九丈周回一十

铁冶山一名铁岘山在溧阳县西南七十里高一百八
十丈周回二十里山谦之丹阳记云永世县南铁岘山
出铁今扬州鼓铸之舆地志云前代铸钱处
三王山一名三首山在溧阳县西南五十里高二十丈
卷十七 第 48b 页 WYG0489-0066b.png
周回一百馀步旧志云相传楚王与眉间尺并一客三
首葬此因为名
银方山在溧阳县南五十三里高三十六丈周回十五

结都山在溧阳县南五十里高五十八丈周回一十八

鸡笼山在溧阳县南十二里高十七丈周回三里
屏风山在溧阳县南十五里高九丈周回五里一百二
卷十七 第 49a 页 WYG0489-0066c.png
十四步山形如屏风
泉山在溧阳县南二十里
石屋山在溧阳县南六十里高三丈周回一百步山西
有铸剑坑旧志云吴王使欧治子铸剑于此
□山在溧阳县南二十五里高十八丈周回五里□字
土人音沟字书未见
悬鼓山在溧阳县南五十里高六十丈周回二十二里
远望若垂鼓然故以名
卷十七 第 49b 页 WYG0489-0066d.png
氲里山在溧阳县南五十里高四十六丈周回一十五

金山在溧阳县南五十里高五十丈周回三十里
松山在溧阳县南七十里
铁山在溧阳县东南五十里高六十丈周回二十八里
古尝出铁今坑冶遗迹犹存唐书地里志溧阳有铁此
即其地
新妇山在溧阳县东南五十里高三十五丈周回一十
卷十七 第 50a 页 WYG0489-0067a.png
八里
三鹤山一名仙山在溧阳县东南六十里高八十丈周
回十五里昔有潘氏兄弟得道化鹤
铜官山在溧阳县东南五十八里高十八丈周回十六
里昔尝出铜故名唐书地里志溧阳有铜此其地也今
土中荧然有铜如麸状然堇堇取之不足以偿费
云泉山一名下山一名夏山在溧阳县东南三十五里
高二十二丈周回十里上有泉云气出焉山上有净土
卷十七 第 50b 页 WYG0489-0067b.png

金鸡山在溧阳县东十里高十二丈周回五里
山在溧阳县东北二十五里洮湖之上周回十里高
十一丈周处风土记云昔有姓姥于此得道按广韵
乌后切山名在溧阳集韵云山名在阳羡寰宇记云常
润等州分界于此山之巅
大岯山一名大巫山一名浮山在溧阳县东北四十五
里洮湖中周回三百五十步高八丈与宜兴金坛二县
卷十七 第 51a 页 WYG0489-0067c.png
接界山形孤秀颛颛居水中望之若浮周处风土记云
洮湖中有大岯山唐地里志云溧阳有湖山皆指此也
唐史嶷撰史宪神道碑云坏山右转洮水前临坏字乃
为岯今从之坏岯二字土人皆音浮字书未见陶隐居
寻山志云石孤耸以独绝岸垂天而似浮谓此山也
小岯山一名小巫山在溧阳县东北二十五里洮湖中
周回四里高五丈舆地志云延陵永世二县界中有小
岯山山下有石堂堂内有虎迹水涸即见
卷十七 第 51b 页 WYG0489-0067d.png
张㳇山在溧阳县东北二十五里周回三里高七丈
大蒻山在溧阳县北四十五里洮湖东周回四里高一
十丈
小蒻山在溧阳县北四十里洮湖东周回二里高六丈
雷公山一名雷山在溧阳县北三十七里周回五里高
十二丈岩石奇怪泉流洁清旧志云俗传有雷公铸剑
于此因以为名今法兴寺在其下
落霞山一名霞山在溧阳县北四十里周回三里高九
卷十七 第 52a 页 WYG0489-0068a.png
丈圣塔院在其下故又名圣塔山
平陵山在溧阳县西北三十里周回三里高三丈旧经
云晋成帝咸和四年李闳执苏逸于此
土山在溧阳县北三十五里周回三里高十二丈
黄金山在溧阳县北七十里周回二里高十三丈雨后
土色如金
瓦屋山在溧阳县西北八十里周回二十里高一百六
十七丈形连亘两崖稍隆起宛如屋状李白尝游溧阳
卷十七 第 52b 页 WYG0489-0068b.png
望瓦屋山怀古赋诗
丫头山一名丫仙山一名丫山在溧阳县西北八十里
周回三十里高一百八十五丈其山两峰峨然齐高如
髻耸秀可观
分界山在溧阳县西北八十里溧水溧阳二县分界此
山之巅
曹山一名曹姥山在溧阳县西北八十五里周回二十
里高八十四丈旧志云昔曹姥独居此山死于石室葬
卷十七 第 53a 页 WYG0489-0068c.png
山下后人为置圣姥祠祈祷多应
秀山在溧阳县西七里周回一里高十一丈
菱山在溧阳县西十里周回四里高十七丈山有龙潭
祷之有验
姥山在溧阳县西十里周回六里高十二丈
大石山在溧阳县西十五里周回七里高二十二丈旧
志云上有龙穴祷雨有应
黄山在溧阳县西四十二里周回三里高五丈旧志云
卷十七 第 53b 页 WYG0489-0068d.png
黄鹤仙人于此得道因以名今有观
谷山在溧阳县西四十里周回二里高十二丈
渔父山在溧阳县西十五里
燕山在溧阳县西九里周回五里高二十一丈
投龙山在溧阳县西十一里周回六里高十二丈
石门山在溧阳县西十三里周回四里高十丈
吕长山在溧阳县西二十里周回四十里高七丈
芝山在溧阳县西八十里周回二十五里高四十五丈
卷十七 第 54a 页 WYG0489-0069a.png
旧志云山中尝出芝草因以为名故老相传梅福尝游
隐于此
花山在溧阳县西四十五里周回六里高十五丈
 冈岭(垄岘坡墩墅/)
白土冈北连蒋山其土色白周回一十里高十丈南至
秦淮贺若弼进军钟山鲁广达于白土冈与若弼旗鼓
相对隋军退走
黄龙冈在上元县钟山乡去县十里旧传有黄龙见于
卷十七 第 54b 页 WYG0489-0069b.png
此故名
武帐冈按宫苑记古宣武城其地本宋文帝阅武帐今
谓之武帐冈南史元嘉二十二年建宇于冈上
落星冈一名落星墩在城西北九里周回二十六里高
一十二丈又江宁县西五十里临江亦有落星冈
 事迹梁王僧辩于石头城连营立栅至落星墩以拒
 侯景景大恐即此也 陈显达举兵以数千人登落
 星岗新亭诸军闻之奔还宫城大骇 抱朴子曰落
卷十七 第 55a 页 WYG0489-0069c.png
 星冈吴时星落 李白尝于落星石以紫绮裘换酒
 饮为欢皆此地也
孙陵冈详见商飙馆九日台
段石冈在城南二十里长十二里高二十二丈丹阳记
云岩山东有大碣石长二丈折为三段因以名冈详见
三段石
石子冈一名石子墩在城南一十五里长二十里高一
十八丈吴志云诸葛恪为孙峻所害投之于此冈先是
卷十七 第 55b 页 WYG0489-0069d.png
童谣云诸葛恪何弱弱芦单衣篾钩络于何相求成子
阁成子阁反语石子冈也舆地志宋大明中起迎风观
于其上旧经云俗说此冈多细花石故名石子冈
塘冈石迈古迹编云石头城之东有巨石俗呼为塘冈
 事迹晋大兴五年王氏收周顗戴若思杀于石头东
 塘颓石上百姓冤之至今纪其处
金陵冈在府城之西龙湾路上耆老言乃秦厌东南王
气铸金人埋于此昔有一碣刋其文曰不在山前不在
卷十七 第 56a 页 WYG0489-0070a.png
山后不在山南不在山北有人获得富了一国后因砌
靖安路失之详见金陵辨
梅岭冈在城南九里长六里高二丈旧经云东豫章太
守梅颐家于冈下因名之上有亭为士庶游春所(黄度/诗梅)
 (冈丘垄已难寻堪恨吴儿太忍心闻/道土山漂擘处原头丛薄不成阴)
朱年垄案金陵故事在江宁县南六十七里鼓吹山前
年生齐末兵乱中母亡庐墓终身负薪有白兔紫芝生
于垄至今名其居为孝感
卷十七 第 56b 页 WYG0489-0070b.png
千佛岭在摄山栖霞寺之侧齐文惠太子豫章文献王
竟陵文宣始安王及宋江夏王霍姬齐田奂等琢石建
像梁临川靖惠王复加莹饰岭之中道石壁有沈传师
徐铉张稚圭题名
桂岭在钟山南明庆寺后上有桂树因以为名(杨虞部/诗步步)
 (高如月里攀拂云枝叶伴云间开花结子清香远应/似淮南一小山 马野亭诗桂花千树占岑岩绝胜)
 (淮南一小山萧籁有时吹木末天香无限满人间悬/知彼处有金粟为见如今闻麝兰蹑磴缘崖期采摘)
 (分明如向/月中攀)
卷十七 第 57a 页 WYG0489-0070c.png
栽松岘舆地志云钟山本多石少树宋时诏刺史郡太
守罢官者种松各有差(杨虞部诗耸壑凌霄色共苍森/然万树约千行刘郎大厦寻颠)
 (覆应是其间少栋梁似马野亭诗钟山山上亦僮僮/吏课何妨使种松还 农桑分殿最亦如榆柳计功)
 (庸初时出土平如荠后日横空矫似龙/每见路旁多合抱不知手植是谁侬)
驻马坡在清凉寺后山上旧传诸葛亮尝驻马于此以
望形势(罗北谷诗一登伟观渺山河下有将军驻马坡/不是胸中兵十万长江天险误人多 叶辉诗)
 (将军气势溢山河跃马曾来驻此坡/坡下石头城最险屯兵正自不消多)
谢公墩在半山寺里俗相传谢安所尝登也其事殊无
卷十七 第 57b 页 WYG0489-0070d.png
所据李白王荆公皆有谢公墩诗白诗云冶城访遗迹
犹有谢公墩乃今大庆观冶城山昔谢安与王羲之登
冶城悠然遐思有高世之志即此荆公虽有我屋公墩
之句而又有诗云问樵樵不知问牧牧不言亦自疑之
耳江左谢氏衣冠最盛谓之谢公岂独安也今半山寺
所在旧名康乐坊按晋书谢玄封康乐公至孙灵运犹
袭封今以坊及墩名观之恐是玄及其子孙所居后人
因名之耳
卷十七 第 58a 页 WYG0489-0071a.png
 
 
 
 
 
 
 
 
卷十七 第 58b 页 WYG0489-0071b.png
 
 
 
 
 
 
 
 景定建康志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