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第 1a 页 WYG0489-001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景定建康志卷十六 宋 周应合 撰
疆域志二
镇市
淳化镇在上元县东四十五里凤城乡淳化五年置
金陵镇在江宁县南六十里本陶吴铺景德二年改为
镇
秣陵镇在江宁县南五十里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0489-0013d.png

常宁镇在句容县东南五十里天禧元年以镇置寨
下蜀镇在句容县北六十里
土桥镇在上元县东南六十里与句容县两界
东阳镇在句容县西北六十里郡国志云楚汉之际改
秣陵为东阳郡因为名有馆驿
江宁镇在江宁县西南六十里
邓步镇在溧水县南一百二十里乾道四年正月差官
收税宝祐四年权镇张师鲁申府移东坝市收税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0489-0014a.png

孔家冈镇在溧水县南四十五里
固城镇在溧水县南九十五里
高淳镇在溧水县南一百里
举善镇俗名戴步在溧阳县南三十五里
社渚镇在溧阳县西南六十里乾道四年移税额于溧
水县邓步
古市按宫苑记吴大帝立大市在建初寺前其寺亦名
大市寺宋武帝永初中立北市在大夏门外归善寺前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0489-0014b.png

宋又立南市在三桥篱门外斗场村内亦名东市又有
小市牛马市谷市蚬市纱市等一十所皆边淮列肆稗
贩焉内纱市在城西北耆阇寺前又有苑市在广莫门
内路东盐市在朱雀门西今银行花行鸡行镇淮桥新
桥笪桥清化市皆市也
考證南史徐度传云徐嗣徽任约等来寇高祖与敬
帝还都时贼已据石头市廛居民并在南路去台遥
远恐为贼所乘乃使度将兵镇于冶城筑垒以断之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0489-0014c.png

以此知六朝市廛多在淮水之北冶城之东也 通
典梁有大市南市北市令大南北三市丞陈淮水北
有大市自馀小市十馀所 隋食货志言陈时淮水
北有大市十馀所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庾
阐扬都赋云其宝货则瑶琨琅玕青碧素珉阳球散
火阴田潜珍云英水玉错耀龙鳞焕若金膏晃若银
烛琉璃冰清而外映珊瑚触石而上翘牙簟列文于
象齿火布濯秽于炎焱西岨石城则舟车之所会东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0489-0014d.png

尽金塘则方驾之所连 梁庾肩吾游市诗云旗亭
出御道游目暂回车 晋史廷尉张闿住在小市南
史后废帝元徽二年张敬儿破贼宣阳门庄严寺小
市 丹阳记曰苑城市谓之苑市秣陵有门埸市
寰宇记云东晋咸和中置七尉右尉在纱市今属上
元县钟山乡张循王北庄前平地是也 宫苑记南
尉庄草市北湘宫寺前其地在今上元县治东北
齐东昏侯宫中立宫市使宫人屠沽帝为市魁后主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0489-0015a.png

重关市之征以阳惠明为大市令
汤泉市在上元县神泉乡汤山延祥院之前去城六十
里
栖霞市在上元县长宁乡摄山栖霞寺之前去城四十
五里
索墅市市有索墅坊在上元县清化乡去城五十里
泉都市在上元县泉水乡亦名龙都去城五十五里
东流市市有桥曰东流以水流自东因名之在上元县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0489-0015b.png

宣义乡去城四十里
花林市南至曹村五里北至大江十二里齐梁诸坟多
在其地属上元县清风乡去城三十五里
龙湾市在上元县金陵乡去城一十五里
竹筱市在上元县长宁乡去城二十里
蛇盘市在上元县开宁乡去城二十里有馆驿
麒麟市在上元县开宁乡去城三十里
西干市在上元县长宁乡去城四十五里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0489-0015c.png

章桥市在上元县长宁乡去城五十里
石井市在上元县长宁乡去城二十五里
五城市在上元县崇礼乡去城二十五里
土桥市在上元县丹阳乡去城六十里
湖熟市在上元县丹阳乡去城六十里
新林市在城西南二十里
板桥市在城西南三十里
铜井市在城西南八十里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0489-0015d.png

东口市在城南长干桥下东今乌衣巷口是
西口市在城南长干桥下今西街口是
小口市在城西南江宁县安德乡
朱门市在朱门南
水桥市在江宁县归善乡
杜桥市在江宁县万善乡去城四十里
路口市在城南七十里
仓头市在句容县仁信乡去城九十里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0489-0016a.png

柴沟市在句容县琅邪乡去城七十五里有馆驿
白土市在句容县来苏乡
高友步俗名上步在溧阳县南二十五里
周城步在溧阳县西南四十五里
上兴步在溧阳县西六十里
黄连步在溧阳县西北五十五里
街巷
古御街按宫城记吴时自宫门南出至朱雀门七八里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0489-0016b.png

府寺相属晋成帝因吴苑城筑新宫正中曰宣阳门南
对朱雀门相去五里馀名为御道夹道开御沟植槐柳
梁武帝克东昏焚其奢淫服六十二种于御街今自天
津桥直南夹道犹有故沟皆在民居即古御街也又有
古御街在台城西掖门外按宫苑记吴太初宫北曰玄
武门北直对台城西掖门前路东即古御街是也其实
自大司马门出为御街自端门出为驰道自西掖门出
为古御街端门即阊阖门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0489-0016c.png

朱雀街按宫城记自宫门南出来苑路至朱雀门七八
里府寺相属舆地志云朱雀门北对宣阳门相去六里
名为御道夹开御沟植柳环渠吴纪曰天纪二年卫尉
岑昏表修百府自宫门至朱雀桥夹路作府舍乂开大
道使男女异行夹道皆筑高墙瓦覆或作竹藩庾阐扬
都赋云横朱雀之飞梁豁八达之遐冲
考證世说曰宣武出镇南州谓王东亭曰丞相初营
建业无所因承而制置纡曲方此为劣东亭曰此丞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0489-0016d.png

相乃所以为巧也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
畅则一览而尽故纡馀委曲若不可测今台城在府
城东北而御街迤逦向南属之朱雀门则其势诚纡
回深远不可测矣 侯景缘淮作塘自石头至于朱
雀街十馀里中楼雉相属 宋彭城刘悛司空勔之
长子勔见害于朱雀街悛兄弟平生不行此路
焚衣街在御街
考證齐东昏侯制四种冠五彩袍一月中二十馀出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0489-0017a.png

晨出三更归夜出清晨返梁自襄阳出师废东昏侯
焚奢淫异服六十二种于御街后人号其所曰焚衣
街
孔子巷在青溪侧大仁寺前西南古长乐桥东一里
考證舆地志云孔子庙在乐游苑东隔青溪奉圣亭
侯所奉之庙也旧在溪南丹阳郡之东南本东晋所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0489-0017b.png

立中废宋元嘉十九年诏复孔子庙至齐迁于今处
以旧地为浮图今名孔子寺亦名孔子巷在城东南
五里古长乐桥东 建康实录晋孝武太元十一年
立宣尼庙故丹阳郡城前后移庙过淮水北以旧处
为孔子寺亦呼其巷为孔子巷
国子监巷今镇淮桥北御街东旧比较务即其地
考證南唐跨有江淮鸠集典坟特置学官滨秦淮开
国子监里俗呼为国子监巷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0489-0017c.png

乌衣巷在秦淮南晋南渡王谢诸名族居此时谓其子
弟为乌衣诸郎今城南长干寺北有小巷曰乌衣去朱
雀桥不远
考證丹阳记曰乌衣之起吴时乌衣营处所也 晋
记江左初立琅邪诸王居乌衣巷王敦谋逆导忧覆
族使郭璞筮之卦成叹曰吉无不利淮水竭王氏灭
子孙繁衍 世说王导曰庾元规若来吾角巾还乌
衣南 王僧虔为御史中丞领骁骑将军甲族由来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0489-0017d.png

不居此官王氏分枝居乌衣者位宦微减僧虔为此
官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我亦可试为尔 建康
实录云纪瞻立宅于乌衣巷屋宇崇丽园池竹木有
足赏玩焉 吴虎臣能改斋漫录云今世小说尤可
笑者莫如刘斧摭遗所载乌衣传引刘禹锡王谢堂
前之句遂谓唐朝金陵人姓王名谢因海舶入燕子
国其实以乌衣为燕子国不知王者王导等人谢者
谢鲲之徒也按世说诸王诸谢世居乌衣摭遗之说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0489-0018a.png

亦何谬耶 艺苑雌黄云按舆地志晋王氏自立乌
衣宅当时诸谢曰乌衣之聚皆此巷也王氏谢氏乃
江左衣冠之盛者故杜诗云王谢风流远又云于今
王谢即比观刘斧摭遗乃以王谢为一人姓名其言
既怪诞遂托名于钱希白终篇又以刘梦得诗实其
事希白不应如此谬是刘斧妄言耳 宋书云谢鲲
风格高峻少所交纳惟与族子灵运瞻曜洪微并以
文义赏会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游鲲五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0489-0018b.png

言诗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皆子侄其地在今城东南
五里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0489-0018c.png
运巷在今天庆观相接
考證沈约自序曰王父从官京师义熙十一年高祖
赐馆于都亭里之运巷 世说叙录冶城在今运巷
东旧里亭今俗呼为黄泥巷
主簿巷在明道书院右
考證明道先生程纯公尝为上元主簿政教在人至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0489-0018d.png

今呼为主簿巷
坊里
钟山坊在行宫前东夹道
石城坊在行宫前西夹道
东锦绣坊在御街左
西锦绣坊在御街右
状元坊二一在御街左东锦绣坊南一在府学南
报恩坊在御街右西锦绣坊南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0489-0019a.png

安乐坊在御街右报恩坊北
金泉坊在御街右报恩坊南
嘉瑞坊在御街左状元坊南
舜泽坊在御街右金泉坊南
金陵坊在御街右舜泽坊南
建业坊在御街右镇淮桥西北
长乐坊在御街左镇淮桥东北
招贤坊在府治南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0489-0019b.png

经武坊在府治左
武胜坊在府治东北
细柳坊在都统司后军寨前
青溪坊九曲坊并在府治东
嘉会坊在总领所前
尊贤坊在明道书院之右
东市坊在鱼市东
凤台坊在鱼市南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0489-0019c.png

西市坊在鱼市西
鹭州坊在鱼市北
长春坊在东市之东
宽征坊在西市之南
清化坊钦化坊并在西市之北
朝宗坊佳丽坊并在西市之西
保宁坊在保宁寺前
广济坊在广济仓南近水西门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0489-0019d.png

武定坊在镇淮桥东南
崇胜坊在镇淮桥西南
长干里在秦淮南
考證越范蠡筑城长干 丹阳记大长干寺道西有
张子布宅在淮水南 吴都赋曰长干延属飞甍舛
互李喜注江东谓山间为干建业之南其间平地吏
民居之故号为干 实录云长干是里巷名江东谓
山陇之间曰干建康南五里有山岗其间平地民庶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0489-0020a.png

杂居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并是地里名小长干
在瓦棺南巷西头出江
凤凰里在今保宁寺后
考證宋元嘉十四年大鸟二集秣陵民王觊园中李
树上大如孔雀头足小高毛羽鲜明文䌽五色声音
谐从众鸟如山鸡者随之行三十步顷东南飞去扬
州刺史彭城王义康以闻改鸟所集永昌里为凤凰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0489-0020b.png

里今保宁寺是其处
表孝里在溧水县
考證乾道四年邑人伊小乙割肝以疗母疾知县陈
嘉善榜其居旌之
乡社
金陵乡慈仁乡钟山乡北城乡
清风乡长宁乡惟政乡开宁乡
宣义乡凤城乡清化乡神泉乡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0489-0020c.png

丹阳乡崇礼乡泉水乡道德乡
尽节乡长乐乡
右十八乡𨽻上元县
凤台东乡 凤台西乡安德乡新亭乡
随车乡光宅乡 开元乡万善乡
长泰南乡长泰北乡驯翚乡惠化乡
葛仙乡建业乡 永丰乡归善乡
处真乡铜山乡 朱门南乡 朱门北乡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0489-0020d.png

横山南乡 横山北乡
右二十二乡𨽻江宁县
句容乡福祚乡临泉乡上容乡
承仙乡政仁乡茅山乡崇德乡
来苏乡望仙乡移风乡孝义乡
仁信乡凤坛乡琅邪乡通德乡
崇信乡
右十七乡𨽻句容县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0489-0021a.png

上元乡思鹤乡赞贤乡白鹿乡
丰庆乡归政乡崇贤乡长寿乡
山阳乡崇教乡游山乡仙坛乡
安兴乡仪凤乡永宁乡唐昌乡
立信乡
右十七乡𨽻溧水县
永成乡福贤乡举福乡明义乡
惠德乡德随乡从山乡桂寿乡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0489-0021b.png

奉安乡崇来乡来苏乡允泰乡
允定乡
右十三乡𨽻溧阳县
铺驿
驿路五十一铺每铺相去十里
东门铺 东十里铺 蛇盘铺 麒麟铺
东流铺 昆崙冈铺 张桥铺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0489-0021c.png

江城湖铺 宣家岘铺 山口铺 庙林铺
下蜀铺 纪大店铺
右十三铺系东路直抵镇江府界炭渚铺
土门铺 夹冈铺 迟店铺 清水亭铺
园墓桥铺 秣陵铺 李村铺 路口铺
乌坼桥铺
方墟铺 石头冈铺 乌山铺 齐家店铺
南亭冈铺 南十里铺 蒲塘铺 三角子铺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0489-0021d.png

孔家冈铺 土山铺 罗家林铺 戴公冈铺
漆桥铺 朱家店铺 汤师娘铺 松儿冈铺
右二十五铺系南路直抵广德军界顾置铺
越台铺 石子冈铺 官庄铺 板桥铺
三城湖铺 江宁铺 青松林铺 铜并铺
葛家冈铺
右九铺系西路直抵太平州界慈湖铺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0489-0022a.png

府前铺 西门铺 石碑冲铺 靖安铺
右四铺系北路直抵滁州界宣化铺
县路十一铺每铺相去二十里此系诸县不通驿路处
递传之路
石井铺 七里冈铺
右二铺属上元县界
周郎桥铺 县西门铺
右二铺属句容县界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0489-0022b.png

县东门铺 茭塘铺 破湖铺
右三铺属溧水县界
黄运步铺 中桥铺 乌山村铺 县西门铺
右四铺属溧阳县界
永宁驿旧基在南唐仪仗院今为待漏院而驿徙置总
领所西闪驾桥之南绍兴十五年晁公谦之建
江宁驿在江宁县西南五十里
秣陵驿在江宁县南五十里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0489-0022c.png

七桥驿在溧水县南七十五里岁久圮坏仅存故址淳
熙中重建榜曰迎华堂
石头驿张九龄有候使石头驿楼诗李白答裴侍御先
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诗云君至石头驿寄书黄鹤楼
梦笔驿
考證江淹集云尝宿于冶亭梦见一夫自称郭璞谓
淹曰吾有笔在公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
五色笔一管以授之嗣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0489-0022d.png

才尽按建康有冶亭在冶城又有东冶亭在秦淮上
皆六朝士大夫饯送之所淹本集所载始末皆建康
事也梦笔驿不知在何处 庚溪诗话云梦笔驿江
淹旧居
金陵驿亦名蛇盘驿在上元县长乐乡蛇盘市俗呼佘
婆音之讹也淳熙十二年留守钱公良臣建
考證曾极有蛇盘驿诗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0489-0023a.png
东阳驿西至金陵驿四十五里淳熙十二年留守钱公
良臣建
柴沟驿西至东阳驿十五里淳熙十二年留守钱公良
臣建
下蜀驿西至柴沟驿十五里东至镇江府界十五里绍
兴八年三月已已车驾未入建康次下蜀驿有御座在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0489-0023b.png

焉淳熙十二年留守钱公良臣重建驿
太平驿在溧阳县治西街北太平兴国六年建嘉定十
三年重建
望仙驿旧在句容县治南元丰二年移县治东
漆桥驿在溧水县南七十五里
官塘驿在溧水县东南二十五里
坊墟驿在溧水县北三十五里
淮源驿在溧水县东北三十五里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0489-0023c.png

仪宾驿在溧水县南一百一十里
招贤驿在溧水县南一百一十里
莆塘驿在溧水县南二十五里
白马驿在溧水县东南四十里
延宾驿在溧水县西四十七里
青阳驿在句容县东二十里
竹里驿在句容县北六十里仓头市
云亭驿在句容县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0489-0023d.png

右自漆桥以下十二驿今并废
昭华驿在句容县开宝中焚圮太平兴国二年移县街
东或云望仙驿是也
中山驿在溧水县南三十步惠政桥西南
考證伪吴顺义中置后知县李彦重建伪唐升元二
年萧俨添置轩廊建炎焚毁绍兴八年李朝正重建
鲁察作记嘉定十五年史改之重修添置廊庑绍定
四年史弥巩重修来者便之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0489-0024a.png

马驿二所在下蜀东阳宝庆二年重修
道路
秦皇驰道
考證秦始皇三十六年东游自江乘渡江驰马于此
吴帝驰道
考證吴都赋云朱阙双立驰道如砥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0489-0024b.png

宋帝驰道
考證宋书大明五年孝武初立驰道自阊阖门至于
朱雀门为南驰道又自承明门至玄武湖为北驰道
八年罢南北二驰道景和元年复立 宫苑记宋筑
驰道为调马之所
小丹阳路今在江宁县横山乡陶吴镇西南十里与太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0489-0024c.png

平州当涂县接界里俗犹呼丹阳
考證晋咸康三年历阳内史苏峻叛陶回谓庾亮曰
峻知石头有重城不敢直下必向小丹阳南道步来
宜设伏邀之可一战擒也亮不从峻果自小丹阳来
迷失道夜行无复部伍亮闻乃悔之
黄城大路在今上元县清风乡黄城村
考證梁太清二年侯景遣军至江乘拒邵陵王纶赵
伯超谓纶曰若从黄城大路必与贼遇不如径指钟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0489-0024d.png

山突据广莫门出贼不意城围必解
湖头路在今玄武湖东北
考證南史东昏侯永元二年崔慧景奉江夏王内向
遣中领将军王莹都督众军据湖头筑垒上带蒋山
又王敬则举兵朝廷遣沈文季持节都督屯湖头备
京口路
白杨路在城南十里石岗之横道
考證陈大建末始兴王叔陵反部麾下度小航将趋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0489-0025a.png

新林萧摩诃追擒于白杨路
竹里路在句容县北六十里仓头市东有竹里桥南边
山北滨大江父老云昔时路行山间西接东阳绕摄山
之北由江乘罗落以至建康宋武帝讨桓玄其路经此
今城东佘婆岗至东阳路乃后世所开非古路也
谢玄走马路在上元县崇礼乡土山下至今不生草详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0489-0025b.png

见土山下
姜巴路在小茅山后通延陵
考證真诰秦时有士周大宾及巴陵侯姜叔茂者来
住句曲山下秦孝王时封侯故以姜巴名其路
制使姚公希得任内甃砌街道先是东西锦绣坊及经
武坊一带街衢多有损坏缺陷去处不便往来景定三
年三月十七日兴工至四月二十日毕重新布砌用砖
二十馀万口工物总费五万二千一百馀缗米六十一
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0489-0025c.png

石七斗有奇
桥梁
天津桥在行宫前旧名虹桥政和中蔡公薿建为石桥
号曰蔡公桥后改今名
考證天津本西京大内前桥名即康节邵雍闻杜鹃
处今移其名于此不忘京师之思也
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0489-0025d.png
镇淮桥在今府城南门里即古朱雀航所
考證按世说叙录及舆地志丹阳记皆云吴时南津
桥也名曰朱雀航大宁二年王含军至丹阳尹温峤
烧绝之以遏南众定后京师乏良材无以复之故为
浮航至咸康三年侍中孔坦议复桥于是税航之行
者具材乃值苑宫初创材转以治城故浮航相仍至
太元中骠骑府立东航改朱雀为大航 晋起居注
卷十六 第 26a 页 WYG0489-0026a.png

曰白舟为航都水使者王逊立之谢安于桥上起重
楼上置两铜雀又以朱雀观名之 实录云咸康二
年新立朱雀航对朱雀门南渡淮水亦名朱雀桥本
吴南津大航桥也王敦作乱温峤烧绝之权以浮航
往来至是始议用杜预河桥法长九十步广六丈冬
夏随水高下浮航相仍至陈每有不虞之事则剔之
晋书王敦作逆明帝以应詹都督朱雀桥南诸军
事 齐高祖讨袁粲黄回与粲通谋萧顺之率家兵
卷十六 第 26b 页 WYG0489-0026b.png

据朱雀桥回遣觇之遂不敢出 梁高祖以义师伐
东昏东昏使江道林率兵出战退保朱雀航凭淮自
固东昏又遣王珍国等列阵于航南开航背水以绝
归路与王茂等战败一时投淮死者积尸与航等后
至者乘之以济 北齐兵至故秣陵陈高祖分兵禦
之遣杜棱顿航南 元徽中贼党杜黑蠡分军向航
刘勔禦之败死 侯景兵至航建康令庾信率兵屯
航北见景至命彻航始除一舶弃军走南塘游兵复
卷十六 第 27a 页 WYG0489-0026c.png

闭航渡景乘胜至阙下 乾道五年留守史公正志
重造得旧址增广一丈郡从事丘崇为之记
卷十六 第 27b 页 WYG0489-0026d.png
开禧元年丘公崇
来为留守重建桥刘叔向为之记
卷十六 第 28a 页 WYG0489-0027a.png
宝祐四年
桥坏于潦留守马公光祖重建之梁椅为之记
卷十六 第 28b 页 WYG0489-0027b.png
卷十六 第 29a 页 WYG0489-0027c.png
六年桥燬于火留守赵公
与𥲅重建
卷十六 第 29b 页 WYG0489-0027d.png

饮虹桥一名新桥在凤台坊
考證建康实录南临淮有新桥本名万岁桥后改名
饮虹新桥乃吴时所名至今俗呼为新桥袭其旧也
乾道五年史公正志重建上为大屋数十楹极其壮
丽与镇淮桥并新丘崇记之 开禧元年丘公崇重
建刘叔向记之 宝祐四年马公光祖重建梁椅记
之镇淮桥每与此桥同建诸记并附镇淮桥下兹不
复载
卷十六 第 30a 页 WYG0489-0028a.png

日华桥在行宫城东华门跨护龙河
月华桥在行宫城西华门跨护龙河景定二年马公光
祖重建
东虹桥在行宫之左府治之北景定二年马公光祖重
建自书桥榜
西虹桥在景定桥北运司东景定二年马公光祖重建
自书桥榜
景定桥在永宁驿北旧名清化俗呼为闪驾桥景定二
卷十六 第 30b 页 WYG0489-0028b.png

年马公光祖重建改今名自书榜跨运渎
太平桥在运司西南旧名钦化俗呼为笪桥景定二年
马公光祖重建改今名自书榜跨运渎
鼎新桥在太平桥西旧名小新景定二年马公光祖重
建改今名自书榜
乾道南北二桥在古运渎上今斗门桥北二桥相望乾
道中洪公遵建景定二年马公光祖重建自书榜
斗门桥在乾道南桥之南景定二年马公光祖重建自
卷十六 第 31a 页 WYG0489-0028c.png

书桥榜跨运渎
武定桥在镇淮桥东北淳熙中建景定二年马公光祖
重建自书桥榜
崇道桥在天庆观东景定二年马公光祖重建自书桥
榜
武卫桥在天庆观西旧名望仙桥景定二年马公光祖
重建改今名自书榜
广富桥在月华桥北跨护龙河景定二年马公光祖重
卷十六 第 31b 页 WYG0489-0028d.png

修
武胜桥在府治亲兵教场即北门桥
青溪七桥按实录注最北乐游苑东门桥
次南尹桥今潮沟大巷东出度此桥次南鸡
鸣桥次南募士桥次南菰首
桥一名走马桥次南青溪中桥在湘宫寺门前巷东出
度溪有桃花园次南有青溪大桥
卷十六 第 32a 页 WYG0489-0029a.png

青溪中桥按建康实录青溪七桥次南
中桥今上水闸里俗相传青溪中桥路
青溪大桥按石迈古迹编实录云东出句容大路度此
桥西即陈尚书令江揔宅今上元县东南百馀步段氏
居乃江揔宅也桥宜在此宅之东岁久堙废今不复有
桥矣 旧称青溪九曲盖自玄武湖引水从东北萦回
卷十六 第 32b 页 WYG0489-0029b.png

达于秦淮其曲折有九故于其间跨桥有七今城外青
溪皆已堙塞桥废久矣惟城内仅存一曲溪上长桥有
四皆马公光祖所作也
运渎六桥按实录云孝义桥本名甓子桥次南杨烈桥
宋王僧虔观斗鸭处次南西州桥宜在今笪桥西次南
高晔桥建康西尉在此今建兴寺北路东出度此桥宜
在今乾道桥左右次南禅灵寺桥对禅灵渚宜是今斗
门桥按建康实录注古城西南行者是运渎古城苑城
卷十六 第 33a 页 WYG0489-0029c.png

也吴大帝赤乌三年使御史郗俭凿城西南自秦淮北
抵仓城名运渎即此渎是也今宫城西北兴严寺前有
沟迤逦至清化市东乃古运渎但自此西南悉堙塞不
复可辨虽东南为宫城西堑疑非古迹然由宫墙堑至
清化桥西折过钦化桥再南则运渎旧迹复见今乾道
桥一带河是也六桥所在亦可髣髴得其次第清化桥
即闪驾桥钦化桥即笪桥今桥与名皆非旧矣闪驾桥
为景定桥钦化桥为太平桥皆马公光祖之所重建详
卷十六 第 33b 页 WYG0489-0029d.png

见于前
飞虹桥杨文公谈苑云徐常侍铉仕江南日尝直澄心
堂每襆被入直至飞虹桥马辄不进裂鞍断辔箠之流
血掣缰却立铉贻书于馀杭沙门赞宁答云下必有海
马骨水火俱不能毁惟沤以腐糟随毁者乃是铉斸之
去土丈馀果得巨兽骨上胫可长三尺脑骨若断柱积
柴焚三日不动以腐糟才沤之遂烂焉南唐有虹桥小
虹桥飞虹桥皆傍宫桥也
卷十六 第 34a 页 WYG0489-0030a.png

南渡桥李白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
御诗云舍舟共连袂行上南渡桥乃秦淮上桥也今不
详其处
张侯桥吴张昭所造故名之晋义熙六年卢循焚查浦
进至张侯桥其地在今城南不详其处
赤兰桥杜祭酒别传曰桓宣武馆于赤兰桥南曰延贤
里今城南有赤兰坊桥不详其处
长乐桥唐秦淮上有长乐桥又曰长乐渡在县东南六
卷十六 第 34b 页 WYG0489-0030b.png

里今桐林湾是其地𨽻长乐坊
狮子桥在城北湘宫寺北
回龙桥在城西门
白下桥一名上春桥在城东门外其侧有白下亭
重建桥记
卷十六 第 35a 页 WYG0489-0030c.png
卷十六 第 35b 页 WYG0489-0030d.png
长干桥在城南门外五代杨溥城金陵凿濠引秦淮绕
城西入大江遂立此桥
铜桥在城东一十里按五代史李升天祚三年十一月
以步骑八万讲武于铜桥今字作桐讹也
高桥在城东一十五里属上元县长乐乡
考證金陵故事云梁乱庾信为建康令守朱雀门众
溃台城门已闭信走羁旅于此桥信有哀江南赋云高
卷十六 第 36a 页 WYG0489-0031a.png

桥羁旅是也 石迈古迹编云皋桥旧名高桥按庾
信哀江南赋注云吴郡图经以皋伯通所居因名其
桥曰皋后人转皋为高 南史齐徐嗣徽等复入丹
阳至湖熟陈高祖追侯安都安都率马步拒之于高
桥 记室新书云高桥羁旅之士 按郡国志云通
门内有桥即汉皋伯通居此桥以得名梁鸿赁舂之
所是吴自有皋桥在建康者乃高桥也庾信赋南史
皆曰高崔令钦注石迈古迹编易高为皋绍兴十七
卷十六 第 36b 页 WYG0489-0031b.png

年本县新治桥路易榜曰皋桥因承其误失于不考
耳
石步桥在城东北四十五里即古罗落桥也
考證宋高祖起义丹徒进至罗落桥遇皇甫敷檀凭
之战死即此地下有罗落浦北入大江又有罗落坊
罗落干罗落山皆在其处今石步酒坊名罗落坊
钱公桥即章桥以西接张山亦曰张桥在府城东北五
十七里上元句容二县以此桥为界
卷十六 第 37a 页 WYG0489-0031c.png

考證建炎元年高宗皇帝幸建康次张桥山水暴溢
堤齧桥坏势甚可畏转运副使李谟黄崇书被劾俱
罢见孙觌所撰李谟行状淳熙十一年钱公良臣易
为石桥运使赵公师揆榜曰钱公桥乾道志以为古
罗落桥者非也馀见石步桥
复古桥属上元县长乐乡去县十四里宣和间赐钟茅
山经此地桥损堙塞久不修复春夏塘水壅遏民颇病
涉绍兴十年县治桥路因创复之改名复古桥
卷十六 第 37b 页 WYG0489-0031d.png

葛桥在上元县崇礼乡方山东南按齐书李安民传宋
建安王景素反安民破景素于葛桥
墅城桥在城东三十里即晋谢玄别墅之所
檀桥在青溪按齐书刘瓛以儒学冠于当时京师士子
贵游莫不下席受业瓛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
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溪
亭子桥在上元县清风乡黄城之东徐铉栖霞寺新路
记云建高亭于路周跨重桥于川上即此桥也里俗呼
卷十六 第 38a 页 WYG0489-0032a.png

为亭子桥去栖霞寺三里今土桥危险夏潦则民皆病
涉
周郎桥在城东八十里上元县丹阳乡湖熟镇下临横
塘
考證石迈古迹编云旧传周瑜尝至此 按吴书瑜
渡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熟此桥正通秣陵必瑜
当时经历之地
卷十六 第 38b 页 WYG0489-0032b.png

土桥在城东七十五里
西流桥在城东北三十里
东流桥在城东北四十里
安济桥在城东北四十里即东流市桥淳熙十二年钱
公良臣重修改今名
韩桥在城东北三十里
白水桥在城东北二十里
杨堰桥在城东二十里
卷十六 第 39a 页 WYG0489-0032c.png

走马桥按建康实录走马桥东有燕雀湖里俗相传今
府治之东斜桥即走马桥也桥之东有水平阔是为燕
雀湖或云惟政乡白荡湖即其地
右𨽻上元县境
板桥在城南三十里
考證吴后主闻晋师将至甚惧乃自选羽林精甲以
配沈莹孙振等屯于板桥晋使王浚总蜀兵沿流直
指建业司马胄帅六军济自三山遣周浚张乔等接
卷十六 第 39b 页 WYG0489-0032d.png

战破吴军于板桥莹等皆遇害 金陵故事云晋伐
吴丞相张悌死之悌家在板桥西 建康实录云晋
简文帝尝与桓温及武陵王晞同载游于板桥温遽
令鸣鼓吹角车驱卒奔欲观其所为晞大恐求下车
帝安然无惧色温由是惮服 梁武帝起兵令吕僧
珍与王茂进军于白坂桥非此也
卷十六 第 40a 页 WYG0489-0033a.png

新林桥在城西南一十五里扬州记云金陵南沿江有
新林桥即梁武帝败齐师之处
白坂桥在城南
考證按梁吕僧珍传武帝次江宁僧珍与王茂进军
于白坂桥筑垒垒立茂移顿越城僧珍犹守白坂
秣陵桥在城东南五十里
五城桥唐景云中造以渡淮广明元年废于火南唐保
大十年重造国朝开宝八年又废详见五城
卷十六 第 40b 页 WYG0489-0033b.png

杜桥在城东南三十里
江宁桥在城南六十里临江宁浦
木龙桥在城南七十里
河亭桥在城东南一十五里
马务桥在城东南二十五里唐置马务于此
真武桥在城东南三十七里
令桥在城东南七十里临令水
乌刹桥在城东南九十三里
卷十六 第 41a 页 WYG0489-0033c.png

牧马桥在县东南三十九里南朝放牧者在此南出有
浦水阔三丈深一丈有桥
右𨽻江宁县境
白鹤桥在县东南三里一十五步茅君内传云大茅君
每年十二月二日驾白鹤于此会诸真故以名桥
沈公桥在县南二十五里沈公谓沈庆之也
赭渚桥在县东一里二百四十一步
归善桥在县南一里一百七十五步
卷十六 第 41b 页 WYG0489-0033d.png

于乡桥在县南二十五里
西霸桥在县南三十二里
降灵桥在县东南二十七里
义城桥在县南二十里
高平桥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斜桥在县东五里
柳桥在县北二十五里有前柳桥后柳桥
悬毒桥在县西十五里
卷十六 第 42a 页 WYG0489-0034a.png

宣家桥在县西北三十里
永安桥在县南十里下有小港归于秦淮
降真桥旧记云在玉晨观西句容路三十里桥是也
芦冈桥在县南三十里
集仙桥在县南有诗石可考
卷十六 第 42b 页 WYG0489-0034b.png
右𨽻句容县境
临淮桥一名惠政桥在县南二十步下即秦淮水也旧
图云临淮桥前任司马公重建兵火烧毁复造土桥景
德二年知县史良率众钱重造版桥旧名浊水桥绍兴
卷十六 第 43a 页 WYG0489-0034c.png

八年李朝正重建石桥嘉定五年坏于暴涨知县汤诜
重建石桥榜曰惠政卓田为记
通济桥在县南二十五步旧有刘公攽所为记至绍兴
八年知县李朝正重建石桥李南寿作记
巫家桥在县寨外三百步
栖贤桥在县南门外西南
易俗桥在县市中
望京门桥在县北一里
卷十六 第 43b 页 WYG0489-0034d.png

南门桥在县南门外皇祐间邑人刘应之重建石桥僧
从雅作记刻石
唐家桥在县市西二百五十步
楼家桥在县南门外二百七十步
马沉桥在县南去县三十七里
利涉桥在县北三里俗呼虎捍桥
安政桥在县北三里俗呼翻车桥
戴公桥在县南一十里
卷十六 第 44a 页 WYG0489-0035a.png

俞初桥在县南一十里旧图作俞母桥
大觉寺桥在县东南八里
莆塘桥在县南二十五里今废
白沛桥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长乐桥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李墅桥在县东北三十里
张墅桥在县东北三十里
段亭桥在县东六里
卷十六 第 44b 页 WYG0489-0035b.png

板阁桥在县东二十五里
王师桥在县东三十三里
神靖桥在县东南四十三里旧名神龙桥知县李公朝
正易今名
白马桥在县东南四十里
梅塘桥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
邓步桥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
张沛桥在县东南八十五里
卷十六 第 45a 页 WYG0489-0035c.png

永昌桥在县南九十里旧图云呼为固城桥
漆桥在县南七十五里
马墅桥在县西一十五里
石埭桥在县西三十五里
汤桥在县西四十里
孟桥在县西三十五里
钱埭桥在县南三十五里
许村桥在县东南一十二里
卷十六 第 45b 页 WYG0489-0035d.png

右𨽻溧水县境
砚渎桥在县东北相传云晋谢公涤砚于此
东石桥在县东门外
新建桥在县南门外
谢家桥在县东
通微桥在县东南一里
仙人桥在县南十五里
南昆崙桥在县东南十八里
卷十六 第 46a 页 WYG0489-0036a.png

北昆崙桥在县北十里
乡党桥在县南三里
高要桥在县南二十五里通广德军路
高友桥在县南三十里
故县桥在县东南一十五里
青安桥在县西三里
平陵桥在县西北三十里今俗呼湖渎桥或名沙滩桥
平陵城在桥西一里
卷十六 第 46b 页 WYG0489-0036b.png

奉桥在县南五十里
上兴步桥在县西北六十里
黄连步桥在县西北五十五里
舒塘桥在县西北五十五里通溧水县大路
板子桥在县西北六十里舒塘桥北
破堰桥在县西北六十里板子桥北
雨城桥在县西北六十五里破堰桥北
檀石桥在县北六十里
卷十六 第 47a 页 WYG0489-0036c.png

三了桥在县南四十里
石塘桥在县北二十里
望仙桥在县南一十里
社渚桥在县西南六十里
望婆桥在县西南五十里
横涧桥在县东南六十里
金皆桥在县南六十里
双涧桥在县西南五十里
卷十六 第 47b 页 WYG0489-0036d.png

招仙桥在县西三十里
斗门桥在县北二十里
冯塘桥在县北二十里
虎塘桥在县东北四十里
豆桥在县南二十里
张野桥在县南二十里
湖桥在县西一十八里
仙桥在县南六十里
卷十六 第 48a 页 WYG0489-0037a.png

王堰桥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洪桥在县西南六十五里
塘路桥在县北十五里
徐塘桥在县西二十七里
徐桥在县西北三十五里
南阳桥在县西四十里
西里桥在县西南六十里
春雨桥在县东旧曰东市桥嘉定十四年三月知县陆
卷十六 第 48b 页 WYG0489-0037b.png

子遹重修
西市桥在县西
甓桥在县北六十里祥符润州图经云径渎阔一十步
县西十三里长塘湖北口至江宁府溧阳县三十七里
春夏水深三尺胜五十石舟秋冬深一尺胜二十石舟
隋大业术宣州永世令达奚明因晋宋之旧加疏决为
桥甓甃两岸取其坚固今桥在溧阳县界
嘉定桥在县西北四十里陵跨中江本名中江桥俗名
卷十六 第 49a 页 WYG0489-0037c.png

中桥或呼为通江桥唐开元中县令乔翔尝创浮梁本
朝元祐三年建桥曰众乐倾圯久之公私病涉庆元中
县丞周文璞奉檄兴创伐石粗集而不果成嘉定十一
年俞运使建行部命县尉赵时颂重建改今名
右𨽻溧阳县境
二十四航旧在都城内外即浮桥也
考證按舆地志云六朝自石头东至运渎总二十四
渡皆浮航往来以税行直淮对编门大航用杜预河
卷十六 第 49b 页 WYG0489-0037d.png

桥之法本吴时南津大桥也一名朱雀桥当朱雀门
下渡淮水王敦作逆温峤烧绝之今皆废
四航皆在秦淮上曰丹阳曰竹格曰朱雀曰骠骑
考證按实录晋宁康元年诏除丹阳竹格等四航税
注云王敦作逆从竹格渡即此航也朱雀航本吴时
大航骠骑航在东府城外渡淮会稽王道子所立并
卷十六 第 50a 页 WYG0489-0038a.png

丹阳郡城后航总为四航 今四航皆废镇淮桥即
朱雀航旧所也详见桥类
津渡
石头津在城西方山津在石头津之东
考證隋食货志云郡西有石头津东有方山津各置
津主一人曹一人直水五人以检察禁物及亡叛者
卷十六 第 50b 页 WYG0489-0038b.png

龙安津在城西北二十里与真州宣化镇相对今为靖
安渡
南津在城西南
考證金陵故事云南朝置校尉以镇此津侯景入寇
举朝无殉难之夫惟校尉江子一与弟二人同死王
事梁书江子一尝为南津校尉
五马渡在上元县西北二十三里幕府山之前晋元帝
与彭城等五王渡江处按晋书太安之际童谣云五马
卷十六 第 51a 页 WYG0489-0038c.png

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及永嘉中元帝登大位乃其符云
五马之名取此
麾扇渡在朱雀航之左
考證晋太安二年广陵相陈敏据建业顾荣密报刘
准率兵临江敏令甘卓屯横江荣与周玘因卓兵断
桥尽收船于淮水南敏自出军临大航岸荣以白羽
扇挥之其军自溃因以为名
卷十六 第 51b 页 WYG0489-0038d.png
五城渡在上元县东二十五里
考證晋王敦死王含钱凤乃率馀党自栅塘西置五
城造营按图经五城如却月势高二丈相去各二十
丈 陶季直京都记五城边淮带湖祖道送归多集
此处 唐景云中县令陆彦恭于城侧造桥度淮水
即今之五城渡也
卷十六 第 52a 页 WYG0489-0039a.png

竹格渡按建康实录王敦作逆从竹格渡即此航也在
今县城西南二里
马家渡在府界上
考證皇朝中兴编年纲目载云采石江阔而险马家
渡江狭而平两处相去六十里皆与和州对岸昔金
人南侵直犯马家渡则此渡比采石尤为要害今分
上下二渡
卷十六 第 52b 页 WYG0489-0039b.png

张公凸渡在上元县金陵乡长庆村之西正临大江与
真州六合县梅家步相对自张公凸渡至南岸夏四十
里冬五十里
考證石迈古迹编云隋文平陈宇文述以行军总管
自六合济即此也今皆严备
堰埭
浮山堰庆元建康志云在城东南二十里梁天监十三
年筑
卷十六 第 53a 页 WYG0489-0039c.png

考證按梁史天监十三年用魏降人王足计欲以水
灌寿阳乃假太子左卫康绚节督卒二十万作浮山
堰于钟离不知何所据也今志云在建康
杜桥堰在城南三十里长五里阔一丈五尺堰杜桥浦
水
真武桥堰在城南三十七里长三里阔二丈堰浦水通
秦淮
牧马桥堰在城西南七十里长三里阔二丈五尺堰牧
卷十六 第 53b 页 WYG0489-0039d.png

马浦水
百冈堰在句容县西南三十五里通秦淮属上元县界
与福祚乡相接
黄城堰在句容县东三十里长一里深四丈灌田三百
亩
陶堰在句容县南六十里其堰逐年填塞不能潴水属
临泉乡五都
范家堰在句容县西北三里湾曲长二里深四尺灌田
卷十六 第 54a 页 WYG0489-0040a.png

二百亩在通德乡第二都
周戴新堰在句容县南一十五里通百冈堰
于家堰在溧水县南九十里长一十里
银林堰在溧水县东南一百里长一十一里即鲁杨五
堰也
考證按前汉地理志丹阳郡芜湖注云中江出西南
东至阳羡入海后汉郡国志芜湖中江在西又水经
云中江在丹阳芜湖县南东至会稽阳羡县入于海
卷十六 第 54b 页 WYG0489-0040b.png

孔颖达书义疏亦引汉史为證今芜湖县南有支江
俗称为县河经县市中东达黄池入三湖三湖丹阳
顾城石臼湖也至银林正所谓中江东至阳羡即此也苏
常承此下流常病飘没故筑银林五堰以窒之自是
中江不复东而宣歙皆由芜湖西出达于大江故滨
湖之地皆堤为圩田中江亦渐隘狭故老云当时虑
后人复开此道则苏常之间必被水患遂以石砌五
堰路又液铁以固石故曰银淋今讹为林
卷十六 第 55a 页 WYG0489-0040c.png

分水堰在溧水县东南一百里长一十五里
若李堰在溧水县东南一百五里长八里
何家堰在溧水县东南一百一十里长九里
余家堰在溧水县东南一百一十五里长一十里春冬
载二百石舟
考證昔吴王阖闾伐楚因开此渎运粮东通太湖西
入长江南唐书杨行密据宣州孙儒围之五月不解
行密将台濛作鲁阳五堰拖轻舸馈粮故军得不困
卷十六 第 55b 页 WYG0489-0040d.png

卒破孙儒鲁阳者即于家等五堰是也故道尚存
百坡堰在溧水县西北一十里长一里阔一丈五尺
竹墩堰在溧水县西北二十五里长一里阔一丈五尺
乌刹堰在溧水县西北四十里阔一丈八尺
青泥堰在溧水县南九十五里长十里
龙盘堰在溧阳县北六十里檀口桥前长一十步
堰在溧阳县西南二十五里
鸡鸣埭建康实录青溪有桥名募士桥桥西南过沟有
卷十六 第 56a 页 WYG0489-0041a.png

埭名鸡鸣埭齐武帝早游钟山射雉至此鸡始鸣图经
云今在青溪西南潮沟之上又按南史齐武帝数幸琅
邪城宫人常从早发至湖北埭鸡始鸣故呼为鸡鸣埭
若尔其埭又当近北父老传云今清化市真武庙侧是
其处也二埭恐皆当时所历姑两存之
卷十六 第 56b 页 WYG0489-0041b.png

方山埭建康实录吴赤乌八年使校尉陈勋发屯田兵
于方山南截淮立埭号方山埭又按南史湖熟县方山
埭高峻冬月行旅以为难齐明帝使沈瑀修之瑀乃开
四洪断行客就作三日便办其地今去城西四十五里
柏冈埭赤山湖埭也宋元凶传决破柏冈方山埭以绝
东军亦曰百冈堰
南埭今上水闸也王荆公赠段约之诗云闻君更欲通
南埭割我钟山一半青正对今青溪阁
卷十六 第 57a 页 WYG0489-0041c.png

长溪埭在城南五十里阔二丈堰秣陵浦水通秦淮
破岗埭按建康实录吴大帝赤乌八年使校尉陈勋作
屯田发兵三万凿句容中道至云阳以通吴会船舰号
破岗渎上下一十四埭上七埭入延陵界下七埭入江
宁界于是东郡船舰不复行京江矣晋宋齐因之梁以
太子名纲乃废破岗渎而开上容渎在句容县东南五
里顶上分流一源东南流三十里十六埭入延陵界一
源西南流二十六里五埭注句容界上容渎西流入江
卷十六 第 57b 页 WYG0489-0041d.png

宁秦淮至陈霸先又堙上容渎而更修破岗渎隋既平
陈诏并废之
县埭在溧水县东南八十里长二里阔二十里与溧阳
县分界其埭上下有二𣲖上一𣲖西北入县界
景定建康志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