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维摩诘经-后秦-僧肇不思议品第六¶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27a 页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1a 页


注维摩诘经卷第六

后秦释僧肇撰

* 不思议品第六

尔时舍利弗见此室中无有床座作是念。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1b 页 T38-0381.png

什曰。法身大士身心无倦。声闻结业之形。
心虽乐法身有疲厌。故发息止之想。身子
于弟子中年耆体劣。故先发念不用现其
累迹。又以维摩必悬得其心。故直念而不言也。寻下言诸大人当于何坐。似是推
己之疲以察众人之体恐其须故发念之
也。

斯诸菩萨大弟子众当于何坐。

生曰。前除
座待须。故舍利弗发须之念也。

长者维摩诘知其意语舍利弗言云何仁者为
法来耶。

什曰。不直讥而问者。欲现其所
念乖理进退入负门也。

求床座耶。

肇曰。独寝床旨现于此。舍利
弗默领悬机故扣其兴端。净名将辨无求
之道。故因而诘之也。生曰。须座之念迹在
有求。有求则乖法。非所以来意者也。

舍利弗言我为法来非为床座维摩诘言唯舍
利弗夫求法者。

什曰。不取法相理会于
法名为求法。若取相生著。心与法乖。非
求法也。

不贪躯命何况床座夫求法者非有色受想行
识之求。

肇曰。真求乃不求法。况安身之具
乎。自此下遍于诸法明无求义也。

非有界入之求。

肇曰。界十八界。入十二入
也。

非有欲色无色之求。

肇曰。无三界之求也。

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
众求夫求法者无见苦求无断集求无造尽證
修道之求所以者何法无戏论若言我当见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1c 页 T38-0381.png
苦断集灭證修道是则戏论非求法也。


曰。有求则戏论。戏论则非求。所以知真求
之无求也。

唯舍利弗。法名寂灭。若行生灭是求生灭非求
法也。法名无染。若染于法乃至涅槃。是则染
著非求法也。法无行处。若行于法是则行处非
求法也。法无取舍。若取舍法是则取舍非求法
也。法无处所。若著处所是则著处非求法也。法
名无相。若随相识是则求相非求法也。法不可
住。若住于法是则住法非求法也。法不可见闻
觉知。

肇曰。六识略为四名。见闻眼耳识也。
觉鼻舌身识也。知意识也。

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法名
无为若行有为是求有为非求法也是故舍利
弗若求法者于一切法应无所求。

肇曰。法
相如此。岂可求乎。若欲求者其唯无求乃
真求耳。生曰。夫求法者非谓求也。以无复
诸求为求耳。

说是语时五百天子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肇曰。大乘法眼净也。

尔时长者维摩诘问文殊师利言仁者游于
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国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
德成就师子之座。

什曰。自知而问者。欲令
众会取信也。借座彼国其义有二。一者欲
现诸佛严净功德致殊特之座。令始行菩萨
深其志愿也。二者欲因往反之迹使化流
二国也。肇曰。文殊大士游化无疆。必见诸
国殊妙之座。净名欲生时会敬信之情。故
问而后取。示审其事也。生曰。先问之者。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2a 页 T38-0382.png
欲明后所致是实也。

文殊师利言居士东方度三十六恒河沙国有
世界名须弥相其佛号须弥灯王今现在彼佛
身长八万四千由旬。

肇曰。由旬天竺里数
名也。上由旬六十里。中由旬五十里。下由旬
四十里也。

其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严饰第一于是长
者维摩诘现神通力即时彼佛遣三万二千师
子之座高广严净来入维摩诘室。

肇曰。净
名虽以神力往取。彼佛不遣亦无由致。

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见。其室
广博悉苞容三万二千师子之座无所妨阂。于
毗耶离城及阎浮提四天下亦不迫迮悉见如
故。尔时维摩诘语文殊师利就师子座与诸菩
萨上人俱坐。当自立身如彼座像。其得神通菩
萨即自变形为四万二千由旬坐师子座。诸新
发意菩萨及大弟子皆不能升。尔时维摩诘语
舍利弗就师子座。舍利弗言。居士。此座高广吾
不能升。

什曰。维摩神力所制。欲令众知
大小乘优劣若此之悬也。亦云。诸佛功德之
座非无德所升。理自冥纯。非所制也。

维摩诘言。唯舍利弗。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乃
可得坐于是。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即为须弥
灯王如来作礼。便得坐师子座。舍利弗言。居士。
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广之座于
毗耶离城无所妨阂。又于阎浮提聚落城邑及
四天下诸天龙王鬼神宫殿亦不迫迮。维摩诘
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

肇曰。夫有不思议之迹显于外。必有不思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2b 页 T38-0382.png
议之德著于内。覆寻其本权智而已乎。何
则智无幽而不烛。权无德而不修。无幽不
烛故理无不极。无德不修故功无不就。
功就在于不就故一以成之。理极存于
不极故虚以通之。所以智周万物而无照。
权积众德而无功。冥寞无为而无所不为。
此不思议之极也。巨细相容殊形并应。此盖
耳目之粗迹。遽足以言乎。然将因末以示
本托粗以表微。故因借座略显其事耳。
此经自始于净土终于法供养。其中所载
大乘之道无非不思议法者也。故嘱累
云。此经名不思议解脱法门。当奉持之。此
品因现外迹故别受名耳。解脱者自在心
法也。得此解脱则凡所作为内行外应自
在无阂。此非二乘所能议也。七住法身已
上乃得此解脱也。别本云。神足三昧解脱。
什曰。同体异名也。夫欲为而不能则为缚
也。应念即成解脱无不能名为解脱。能
然而莫知所以然。故曰不思议也。

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
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

什曰。须弥
地之精也。此地大也。下说水火风地其四大
也。惑者谓四大有神。亦云最大。亦云有常。
今制以道力明不神也。内之纤芥明不
大也。巨细相容物无定体明不常也。此皆
反其所封拔其幽滞。以去其常习。令归宗
有涂焉。

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
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议解脱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2c 页 T38-0382.png
法门。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鳖鼋鼍
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诸龙鬼神阿修
罗等不觉不知己之所入。于此众生亦无所娆。
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断取三千大
千世界如陶家轮著右掌中掷过恒沙世界
之外。其中众生不觉不知己之所往又复还置
本处。都不使人有往来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
又舍利弗或有众生乐久住世而可度者。菩萨
即演七日以为一劫。

什曰。或者亦云。时为
常法。令脩短改度示不常也。

令彼众生谓之一劫。或有众生不乐久住而可
度者。菩萨即促一劫以为七日。令彼众生谓之
七日。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一切
佛土严饰之事集在一国示于众生。又菩萨以
一佛土众生置之右掌飞到十方遍示一切而
不动本处。又舍利弗。十方众生供养诸佛之具
菩萨于一毛孔皆令得见。又十方国土所有日
月星宿于菩萨一毛孔普使见之。又舍利弗
十方世界所有诸风菩萨悉能吸著口中而身
无损。外诸树木亦不摧折。又十方世界劫尽烧
时。以一切火内于腹中。火事如故而不为害。又
于下方过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取一佛土。举著
上方过恒河沙无数世界如持针锋举一枣叶
而无所娆。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能
以神通现作佛身。或现辟支佛身。或现声闻身。
或现帝释身。或现梵王身。或现世主身。或现转
轮王身。又十方世界所有众声。上中下音皆能
变之令作佛声。演出无常苦空无我之音。及十
方诸佛所说种种之法。皆于其中普令得闻。舍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3a 页 T38-0383.png
利弗。我今略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之力。若广
说者穷劫不尽。是时大迦叶闻说菩萨不可思
议解脱法门叹未曾有。谓舍利弗。譬如有人于
盲者前现众色像非彼所见。一切声闻闻是不
可思议解脱法门不能解了。为若此也。智者闻
是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何
为永绝其根于此大乘已如败种。一切声闻闻
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皆应号泣声震三千大
千世界。

肇曰。所乖处重故假言应号泣
耳。二乘忧悲永除尚无微泣。况震三千乎。

一切菩萨应大欣庆顶受此法。

肇曰。迦叶
将明大小之殊抑扬时听。故非分者宜致
绝望之泣。己分者宜怀顶受之欢也。

若有菩萨信解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者一切魔
众无如之何。

肇曰。但能信解魔不能娆。何
况行应者乎。

大迦叶说是语时三万二千天子皆发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维摩诘语大迦叶仁者
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
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教化众生现作魔
王。

肇曰。因迦叶云信解不可思议者魔
不能娆。而十方亦有信解菩萨为魔所娆
者。将明不思议大士所为自在欲进始学
故现为魔王。非魔力之所能也。此明不思
议。亦成迦叶言意。

又迦叶十方无量菩萨或有人从乞手足耳
鼻头目髓脑血肉皮骨聚落城邑妻子奴婢象
马车乘金银琉璃车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珂
贝衣服饮食如此乞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3b 页 T38-0383.png
菩萨以方便力而往试之令其坚固。

什曰。
结业菩萨于施度将尽而未极。是以不
思议菩萨强从求索。令其无惜心尽具足坚
固。亦令众生知其坚固。亦使其自知坚固。
肇曰。凡试之兴出于未分。不思议大士神通
已备逆睹人根。何试之有。然为坚固彼志
故不须而索。不须而索者同魔试迹。故以
试为言耳。岂待试而后知耶。

所以者何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有威德力故
行逼迫示诸众生如是难事凡夫下劣无有
力势不能如是逼迫菩萨。

肇曰。截人手足
离人妻子。强索国财生其忧悲。虽有目前
小苦而致永劫大安。是由深观人根轻
重相权。见近不及远者非其所能为也。

譬如龙象蹴蹋非驴所堪。

肇曰。能不能
为谕。象之上者名龙象也。

是名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智慧方便之门。

肇曰。智慧远通。方便近导。异迹所以形。众
庶所以成。物不无由而莫之能测。故权智
二门为不思议之本也。

* 观众生品第七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
生。

什曰。众生若有真实定相者。则不思议
大士不应徒行逼试令其受苦。以非真
实易可成就。故行恼逼也。复次佛法有二
种。一者有二者空。若常在有则累于想著。
若常观空则舍于善本。若空有迭用则不
设二过。犹日月代用万物以成。上已说有
故今明空门也观众生为若此。众生神主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3c 页 T38-0383.png
我是一义耳。如一痴人行路遇见遗匣
匣中有大镜。开匣视镜自见其影。谓
是匣主。稽首归谢舍之而走。众生入佛法
藏珍宝镜中取相计我弃之而去。亦复如
是。亦如一盲人行道中遇值国王子坚抱
不舍。须臾王官属至加极楚痛强逼夺之
然后放舍。如邪见众生于非我见我。无常
苦至随缘散坏乃知非我。亦复如是。如空
中云近之则无也。真实慈观诸法空则是
真实慧。真实慧中生无缘慈名为真慈。亦
以慈为本为人说真实法名真慈。亦慈
为本然后行布施等众行为名。或以自性
为名。或以所因为名。自此已下例可寻
也。肇曰。悲疾大士自调之观微言幽旨亦备
之前文矣。然法相虚玄非有心之所睹。真
观冥默非言者之所辩。而云何不證涅槃
与群生同疾。又现不思议其迹无端。或
为魔王逼迫初学。斯皆自调大士之所为
也。自调之观彼我一空。然其事为喻乃更弥
甚。至令希宗者惑亡言之致。存己者增
众生之见。所以无言之道难为言也。将近
取诸喻远况真观。以去时人封言之累。故
生斯问也。生曰。上不思议是应化众生之
迹。无方应之。似有众生之情矣。有众生
情者不能为化。故须问焉。

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
若此。

肇曰。幻师观幻知其非真。大士观
众生亦若此也。生曰。非不有幻人。但无
实人耳。既无实人。以悟幻人亦无实矣。苟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4a 页 T38-0384.png
幻人之不实。众生岂独实哉。

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时炎
如呼声响如空中云。

肇曰。远见有形。近则
无像。

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久住如第
五大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

肇曰。经有定数。

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无色界色如燋谷牙如
须陀洹身见如阿那含入胎。

肇曰。阿那含
虽有暂退必不经生也。

如阿罗汉三毒。

什曰。大乘法中云通三界
外轻微耳。

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

肇曰。七住得无生
忍心结永除。况毁禁粗事乎。

如佛烦恼习。

肇曰。唯有如来结习都尽。

如盲者见色如入灭尽定出入息。

肇曰。心
驰动于内息出入于外。心想既灭故息无
出入也。

如空中鸟迹如石女儿如化人烦恼如梦所见
已寤如灭度者受身。

肇曰。未有入涅槃而
复受身者。

如无烟之火。

肇曰。火必因质。

菩萨观众生为若此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
观者云何行慈。

肇曰。慈以众生为缘。若
无众生慈心何寄乎。将明真慈无缘而不
离缘成上无相真慈义也。生曰。既悟众生
不实必自兼物。是以有慈矣。然复似无
所加慈。故复次问之焉。

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4b 页 T38-0384.png
如斯法。

生曰。理常皎然若此。而众生乖
之弥劫。菩萨既以悟之。能不示诸。此
假为观意设念。非实念也。

是即真实慈也。

肇曰。众生本空不能自觉。
故为说斯法令其自悟耳。岂我有彼哉。
若能观众生空则心行亦空。以此空心而
于空中行慈者。乃名无相真实慈也。若有
心于众生而为慈者。此虚诳慈耳。何足以
称乎。生曰。必能实济。非虚念而已矣。

行寂灭慈无所生故。

什曰。知诸法寂灭无
生。因此生慈而不失寂灭。故以寂灭为
名也。肇曰。七住得无生忍已后所行万行
皆无相无缘与无生同体。无生同体无分
别也。真慈无缘无复心相。心相既无则泊然
永寂。未尝不慈未尝有慈。故曰行寂灭慈
无所生也。自此下广明无相慈行以成
真实之义。名行虽殊而俱出慈体故尽以
慈为名焉。生曰。欲以众生如幻为说之
者。是即如幻慈也。凡曰可以为慈莫不
皆然。是以推而名之。不复甲乙言也。如幻
已自辨之于前。无所释也。下既无辨。得不
释乎。

行不热慈无烦恼故。

肇曰。烦恼之兴出于
爱见。慈无爱见故无热恼也。

行等之慈等三世故。

肇曰。慈被三世而不
觉三世之异也。

行无诤慈无所起故。

什曰。见法有起则与
法诤也。肇曰。彼我一虚。诤讼安起。

行不二慈内外不合故。

什曰。内外内外入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4c 页 T38-0384.png
也。内外为二。相对为合。肇曰。内慈外缘俱
空无合。

行不坏慈毕竟尽故。

肇曰。无缘真慈慈相
永尽。何物能坏。

行坚固慈心无毁故。

肇曰。上明外无能坏。
此明内自无毁。

行清净慈诸法性净故。

肇曰。真慈无相与
法性同净也。

行无边慈如虚空故。

肇曰。无心于覆而心
无所不覆也。

行阿罗汉慈破结贼故。

什曰。秦言杀结使贼也。此从除结中生。因以为名。亦能除结
故因能受名也。肇曰。阿罗汉秦言破结贼。
嫉恚邪疑诸恼结因慈而灭。可名罗汉矣。

行菩萨慈安众生故。

肇曰。菩萨之称由安
众生。慈安众生可名菩萨。

行如来慈得如相故。

肇曰。如来之称由得
如相。慈顺如相可名如来。

行佛之慈觉众生故。

什曰。群生长寝菩萨
觉之。肇曰。自觉觉彼谓之佛也。慈既自悟
又能觉彼。可名为佛也。

行自然慈无因得故。

什曰。无因即自然。自
然即无师义也。肇曰。大乘之道无师而成谓
之自然。菩萨真慈亦无因而就。可名自然
乎。

行菩提慈等一味故。

什曰。唯佛菩提能解
一切法一相一味也。今无相解中生慈故远
同菩提也。肇曰。平等一味无相之道谓之
菩提。无相真慈亦平等一味。可名菩提也。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5a 页 T38-0385.png

行无等慈断诸爱故。

什曰。凡夫有爱结而
行慈则可与等。爱断行慈者无能等也。肇
曰。二乘六住已下皆爱彼而起慈。若能无心
爱彼而起慈者。此慈超绝可名无等。

行大悲慈导以大乘故。

肇曰。济彼苦难导
以大乘大悲之能。慈欲彼乐亦导以大乘。
可名大悲也。

行无厌慈观空无我故。

肇曰。疲厌之情出
于存我。以空无我心而为慈者。与生死相
毕无复疲厌也。

行法施慈无遗惜故。

肇曰。未有得真实
慈而吝法财者。可名法施也。

行持戒慈化毁禁故。

肇曰。未有得真实
慈而为杀盗不兼化者。可名持戒。

行忍辱慈护彼我故。

什曰。若能行忍。则
内不自累外不伤物。故言护彼我也。凡
此中慈上行字梵本中无。肇曰。未有得真
实慈而不护彼己致忿诤者。可名忍辱
也。

行精进慈荷负众生故。

肇曰。未有得真实
慈而不荷负众生者。可名精进也。

行禅定慈不受味故。

肇曰。未有得真实
慈而以乱心受五欲味者。可名禅定也。

行智慧慈无不知时故。

什曰。行未满而求
果名不知时也。肇曰。未有得真实慈而
为不知时行者。可名智慧也。

行方便慈一切示现故。

肇曰。未有得真实
慈而不权现普应者。可名方便也。

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

什曰。其心质直有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5b 页 T38-0385.png
罪必悔不隐其过此二业也。肇曰。未有
得真实慈而心有曲隐不清净者。可名
无隐耳。

行深心慈无杂行故。

什曰。直心中犹有累
结。今深入佛法无杂想也。肇曰。未有得
真实慈而杂以浅行者。可名深心。

行无诳慈不虚假故。

什曰。身业直正不诳
物也。肇曰。未有得真实慈而虚假无实者。
可名无诳也。

行安乐慈令得佛乐故。

什曰。梵本云住涅
槃乐。肇曰。未有得真实慈而不令彼我
得佛乐者。可名安乐。

菩萨之慈为若此也。

肇曰。自上诸名皆真
实慈体自有此能。故有此名耳。不外假他
行以为己称也。真慈若此。岂容众生见
乎。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答曰菩萨所作功德
皆与一切众生共之。

什曰。功德及功德果
报悉施众生。此布施救苦众生也。三等尽
就施中明等。若广说亦应如慈等。肇曰。因
观问慈。备释四等也。哀彼长苦不自计
身所积众德。愿与一切。先人后己大悲之
行也。生曰。夫欲拔苦。要当舍己之乐以
济之也。又为实悲矣。

何谓为喜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

肇曰。
自得法利与众同欢喜。于彼己俱得法悦。
谓之喜。生曰。慈悲既以益之。唯喜而无悔
也亦为实喜矣。

何谓为舍答曰所作福祐。

什曰。亦施中明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5c 页 T38-0385.png
空也。

无所希望。

什曰。现世不求恩。未来不求
报也。声闻行四等不能实益众生。今菩
萨行四等已实能利益众生。故四等皆名
大也。肇曰。大悲苦行。忧以之生。慈喜乐行。
喜以之生。忧喜既陈则爱恶徵起。是以行者
舍苦乐行平观众生。大乘正舍行报俱亡。
故无所希望也。三等俱无相无缘与慈同
行。慈行既备。类之可知也。生曰。虚想众生
以舍憎爱者。非实舍也。若能不望功德之
报。舍之极者也。

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


曰。为物受身而未离结业。结业之体未能
无畏。必有所依然后能剋终大业。故问其
所依趣能不废退也。肇曰。生死为畏。畏
莫之大。悲疾大士何所依恃而能永处生
死不以为畏乎。生曰。行实等者必入生
死也。而据生死言之。是可畏之境。苟未
能免或为所得。菩萨何所依怙不畏之
耶。

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
之力。

什曰。如来功德如是深妙。我当得
之。宁可以此微苦而生疲厌。一心求佛
道直进不回则众苦自灭恐畏斯除。亦以
念为依亦以求趣为依。

肇曰。生死之畏二
乘所难。自不依如来功德力者。孰能处之。
生曰。夫以等入生死者必欲济生死也。苟
以济而入终成如来果矣。若以利重推之。
故不应难于小苦。又乃有此冥报。生死岂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6a 页 T38-0386.png
能加诸苦。

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
何住。

什曰。欲依趣如来功德。要标心有
在。故问其所住也。生曰。若直欲济而入或
不必能济。不必能济不成大果。故复问入
当何住也。

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力者当住度脱一切
众生。

肇曰。住化一切则其心广大。广大
其心则所之无难。此住佛德力之谓也。生
曰。明以济而入必住度脱中者也。

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

生曰。所谓度脱
必有所度。有所脱故问之焉。

答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

肇曰。将寻其本
故先言其末也。生曰。度烦恼之河脱烦
恼之缚矣。

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

生曰。问众生既
有烦恼当作何行乃得除之耶。

答曰当行正念。

生曰。夫有烦恼出于惑
情耳。便应观察法理以遣之也。然始观之
时见理未明心不住理。要须念力然后得
观也。念以不忘为用。故得存观焉。别
本云正忆念。什曰。正忆念通始终兼精粗。
凡非邪想念不乖理皆名忆念也。

又问云何行于正念。

生曰。问正念为行也
重问也。

答曰当行不生不灭。

肇曰。正念谓正心念
法。审其善恶善者增而不灭恶者灭令不
生。生曰。以不生不灭为行。

又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答曰不善不生善法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6b 页 T38-0386.png
不灭。

什曰。恶法生则灭之。未起不令生
也。善法不灭令其增广也。生曰。念力而观
为造理之初。始是制恶就善者。

又问善不善孰为本。

肇曰。既知善之可生
恶之可灭。将两舍以求宗。故逆寻其本也。
生曰。夫一善一恶者迭为根本。永无判也。
要当求其本原而观之者然后判矣。

答曰身为本。

什曰。身谓五阴也。肇曰。善恶
之行非身不生。生曰。所以为善恶者为身
故也。

又问身孰为本答曰欲贪为本。

什曰。由欲
著情深故广生结业。亦以爱润所以受生。
是以于诸结中偏举欲贪也。肇曰。爱为生
本长众结缚。凡在有身靡不由之。生曰。
欲者贪使在我故受身者矣。

又问欲贪孰为本答曰虚妄分别为本。


曰。法无定相。相由惑生。妄想分别。是好是
丑。好恶既形欲心自发。故为欲本也。肇曰。
法无美恶。虚妄分别谓是美是恶。美恶既形
则贪欲是生也。生曰。妄分别法故有可贪
著也。

又问虚妄分别孰为本答曰颠倒想为本。


曰。有无见反于法相名为颠倒。先见有无
然后分别好恶。然则有无见是惑累之本妄
想之初。故偏受倒名也。肇曰。法本非有。倒
想为有。既以为有然后择其美恶谓之分
别也。生曰。惑心内转为倒。然后妄分别外
事。

又问颠倒想孰为本答曰无住为本。

什曰。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6c 页 T38-0386.png
法无自性缘感而起。当其未起莫知所寄。
莫知所寄故无所住。无所住故则非有
无。非有无而为有无之本。无住则穷其原
更无所出。故曰无本。无本而为物之本。故
言立一切法也。肇曰。心犹水也。静则有照。
动则无鉴。痴爱所浊邪风所扇涌溢波荡。
未始暂住。以此观法何往不倒。譬如临面
涌泉而责以本状者未之有也。倒想之兴
本乎不住义存于此乎。一切法从众缘
会而成体。缘未会则法无寄。无寄则无
住。无住则无法。以无法为本故能立一
切法也。生曰。所谓颠倒正反实也为不实
矣。苟以不实为体。是自无住也。既不自
住。岂他住哉若有所住不得为颠倒也。

又问无住孰为本答曰无住则无本。

肇曰。
若以心动为本。则因有有相生。理极初
动更无本也。若以无法为本。则有因无
生。无不因无。故更无本也。生曰。无住即
是无本之理也。

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肇曰。无住
故想倒。想倒故分别。分别故贪欲。贪欲故有
身。既有身也则善恶并陈。善恶既陈则万法
斯起。自兹以往言数不能尽也。若善得其
本则众末可除矣。生曰。一切诸法莫不皆
然。但为理现于颠倒故就颠倒取之为
所明矣。以此为观。复得有烦恼乎。

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

什曰。无宅无神。
随宅主有优劣故神有精粗。未曾有室故
以天女为神也。生曰。外国亦以神为天也。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7a 页 T38-0387.png
夫有福之家必有福神附焉。是以菩萨托为
之矣。是入生死事也。

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
菩萨大弟子上。

什曰。诸菩萨上嫌其室空。
今所以供养。将以宅主处疾故其神承旨
而致供也。肇曰。天女即法身大士也。常与
净名共弘大乘不思议道。故现为宅神同
处一室。见大士集闻所说法。故现身
散华欲以生论也。生曰。现女神散华者。
示卑而重法。以敦仰法之怀。密欲因事
畅理以明不畏生死故虽入而不染也。若
畏而避之愈致著也。

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

生曰。任之自堕。

至大弟子便著不堕。

什曰。天以此未曾有
室无杂教故毁贱小乘显扬大道。所以共
为影响发明胜致也。生曰。虽曰天力使
然。招之自有在矣。

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肇曰。将辨
大小之殊故使华若此。生曰。夫制饰华者。
本欲除其好情也。苟无情于好饰。终日在
己岂有犯哉。而用神力去华恶其著身者。
盖托全戒。将明恶必致好虽欲顺律乃
反违其意矣。然则以致好之本排之。岂可
去乎。故因事以明斯义。理亦如事也。

尔时天问舍利弗何故去华。

生曰。怪而问
之。

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

肇曰。香华著
身非沙门法。是以去之。一义华法散身应
堕。不堕非华法也。生曰。不如律法。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7b 页 T38-0387.png

天曰勿谓此华为不如法。

别本云。不如法
分别。什曰梵本云不净。沙门绝于饰好
故以华为不净也。

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

什曰。华性本不
二故无分别也。生曰。华性无实。岂有如法
不如法之分别哉。

仁者自生分别想耳。

肇曰。华岂有心于堕
不堕乎。分别之想出自仁者耳。生曰。如法
不如法出惑想之情耳。非华理然也。

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分别
是则如法。

肇曰。如法不如法在心不在
华。生曰。若体华理无好恶者。乃合律之
法耳。

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


曰。非直不致著亦不能使著也。

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

什曰。如一罗刹
变形为马。有一士夫乘之不疑。中道马
问士夫。马为好不。士夫拔刀示之问言。此
刀好不。知其心正无畏竟不敢加害。若
不如是非人得其便也。生曰。恐畏之时情
已怯弱故得便者矣。

如是弟子畏生死故。

生曰。华香致好则增
生死。然恶之者是畏生死也。

色声香味触得其便。

生曰。苟曰恶之。好
得便矣。

已离畏者一切五欲无能为也。

生曰。既已
离恶。正使五情所欲陈列于前不复能使
好之矣。

结习未尽华著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7c 页 T38-0387.png
云。问曰。菩萨结习亦未尽。云何不著耶。答
曰。有二种习。一结习二佛法中爱习。得无
生忍时结习都尽。而未断佛法爱习。亦云。
法身菩萨虽有结习。以器净故习气不起
也。肇曰。著与不著一由内耳。华何心乎。生
曰。向恶华去之。虽非结病然是其习矣。习
尚招华著身而不可去。况有结乎。

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

什曰。梵本
云几久也。肇曰。止净名大乘之室久近妙辩
若此乎。生曰。既已屈之。便嫌其止室为
天。而不欲便相指斥故寄久为问焉。

答曰我止此室如耆年解脱。

肇曰。将明第
一无久近之义。故以解脱为谕解脱即无
为解脱也。生曰。止室是有缚矣。如解脱明
无实缚矣。

舍利弗言止此久耶。

肇曰。解脱之道无形
无相。逆之不见其首。寻之不见其后。眇
莽无朕。谓之解脱。若止此犹解脱久近不
可知者。乃大久也。生曰。舍利弗前问意虽
云止室。而语交在久。于不达者取之便
谓向答是矣。苟答其语则云如舍利弗解
脱来久也。今舍利弗解脱来实久。止室得
不久乎。止室既已有久。不复得同解脱
也。是以不得不以久为问焉。

天曰耆年解脱亦何如久。

肇曰。逆问其所
得令自悟也。耆年所得无为解脱。宁可称
久乎。生曰。言耆年解脱之为久。亦何所似
乎。

舍利弗默然不答。

肇曰。言久于前责实于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8a 页 T38-0388.png
后。故莫知所答也。生曰。既言解脱无久。
迹为实无也。解脱苟以无为实者。言亦实
有也。有无相乖。岂可得以言解脱。是以托
用斯默以明解脱非实无矣。解脱既非
实无然后止言。乃可得必同之矣。

天曰如何耆旧大智而默。

肇曰。五百弟子
仁者智慧第一。默然何耶。生曰。默然似有
所不达故尔也。

答曰解脱者无所言说故吾于是不知所云。

肇曰。向闻如解脱请始终难知说以为
久。而解脱相者非心所知非言所及。将
顺解脱无言之旨。故莫知所云焉。生曰。
不知其会也。

天曰言说文字皆解脱相。

肇曰。舍利弗以
言久为失。故默然无言谓顺真解。未能
语默齐致触物无阂。故天说等解以晓其
意也。生曰。有会矣乎。

所以者何解脱者不内不外不在两间。


曰。夫解脱者我解于缚也。不偏在我故不
内也。亦不偏在缚故不外也。会成解脱
又不两在。

文字亦不内不外不在两间。

生曰。我为内。
所说为外。合之为两间矣。

是故舍利弗无离文字说解脱也。

肇曰。法
之所在极于三处。三处求文字解脱俱不可
得。如之何欲离文字而别说解脱乎。生
曰。舍利弗向言解脱无所言说故默者。是
谓言说异于解脱。既明无异故诫之焉。

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是解脱相。

肇曰。万法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8b 页 T38-0388.png
虽殊。无非解脱相。岂文字之独异焉。生曰。
无不是解脱相故也。

舍利弗言不复以离淫怒痴为解脱乎。


曰。二乘结尽无为为解脱。闻上等解乖其
本趣故致斯问。生曰。以佛言离淫怒痴
为解脱而问之耳。

天曰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

生曰。增上慢人以得法为怀。不能即淫怒
痴为解脱也。故验终以语之令其悟耳。

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曰。卑生死尊己道谓增上慢人也。为此
人说离结为解脱。若不卑生死不尊己
道者。则为说三毒诸结性即解脱无别解
脱也。二乘虽无结慢。然卑生死尊涅槃。
犹有相似慢结。慢者未得道言已得以生
慢。生曰。以无执为怀者。不复待验然后
悟矣。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以何为證。

什曰。有为果言得。无为果言證。

辩乃如是。

肇曰。善其所说非己所及。故
问得何道證何果。辩乃如是乎。生曰。既解
而善其言也。要有所得有所證然后有
如此之辩。故问之焉。

天曰我无得无證故辩如是。

什曰。若见有
得證则情有所封。有所封则有所阂。有
阂则无辩。以无得證故能若是也。肇曰。
夫有阂之道不能生无阂之辩。无阂之辩必
出于无阂之道。道有得有證者必有所不
得有所不證。以大乘之道无得无證故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8c 页 T38-0388.png
无所不得无所不證。从此生辨故无所
不辨也。生曰。无得为得。无證为證。故辨如
是也。

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證者则于佛法为增上慢。

肇曰。若见己有所得必见他不得。此于
佛平等之法犹为增上慢人。何能致无阂之
辨乎。生曰。若有得者则不得也。以不得为
得增上慢矣。

舍利弗问天汝于三乘为何志求。

什曰。伏
其德音知其不常。然则未测其所乘故问
其志也。肇曰。上直云无得无證。未知何乘。
故复问也。生曰。三乘同以无得为怀。故不
知为何志也。

天曰以声闻法化众生故我为声闻以因缘法
化众生故我为辟支佛以大悲法化众生故我
为大乘。

肇曰。大乘之道无乘不乘。为彼
而乘。吾何乘也。生曰。随彼为之。我无定也。

舍利弗如人入瞻卜林唯嗅瞻卜不嗅馀香。

什曰。非谓有而不嗅。谓足于所闻不复
外求耳。依喻义可知也矣。

如是若入此室但闻佛功德之香不乐闻声闻
辟支佛功德香也。

肇曰。无乘不乘乃为大
乘。故以香林为谕。明净名之室不杂二
乘之香。止此室者岂他嗅哉。以此可知吾
志何乘也。生曰。维摩结居此室而应者。
大明宗极之理也。而宗极之理无取小义。
此则表佛功德外勋矣。

舍利弗其有释梵四天王诸天龙鬼神等入此
室者闻斯上人讲说正法皆乐佛功德之香发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9a 页 T38-0389.png
心而出舍利弗吾止此室十有二年初不闻说
声闻辟支佛法但闻菩萨大慈大悲不可思议
诸佛之法。

肇曰。大乘之法皆名不可思议。
上问止室久近欲生论端。故答以解脱。今
言实年以明所闻之不杂也。生曰。诸天鬼
神暂入此室。尚无不发大意而出。况我久
闻妙法乎。然则不能不为大非能为大矣。

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

生曰。
既闻妙法又见未曾有事。岂得不为大哉。

何等为八此室常以金色光照。

生曰。应主
在慈。岂不有照时乎。而不见之者彼自绝
耳。非室无也。

昼夜无异不以日月所照为明是为一未曾有
难得之法此室入者不为诸垢之所恼也。


曰。其室清净无逆气恶神。垢缘绝故垢不生
也。恶神起如十头罗刹入一王体怒害即
生。是其类也。肇曰。入此室者烦恼自息。生
曰。此室常表于理。见之乃为入耳。果得入
之不复为诸垢所恼矣。

是为二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有释梵四天
王他方菩萨来会不绝。是为三未曾有难得之
法。此室常说六波罗蜜不退转法。是为四未
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作天人第一之乐弦出
无量法化之声。是为五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
有四大藏众宝积满周穷济乏求得无尽。是为
六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释迦牟尼佛阿弥陀
佛阿閦佛宝德宝炎宝月宝严难胜师子响一
切利成。如是等十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
皆为来。

生曰。佛理常在其心。念之便至矣。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9b 页 T38-0389.png

广说诸佛秘要法藏说已还去是为七未曾有
难得之法此室一切诸天严饰宫殿诸佛净土
皆于中现。

什曰。如有方寸金刚数十里内
石壁之表所有形色悉于是现。此室明彻其
谕如此。

是为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舍利弗此室常现八
未曾有难得之法谁有见斯不思议事而复乐
于声闻法乎。

肇曰。显室奇特之事以成香
林之义。

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转女身。

肇曰。汝以无
碍之智受有碍之身而不转舍何耶。

天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
所转。

肇曰。止此室来所闻正法未觉女
人异于男子。当何所转。天悟女相焉十
二年而已乎。欲明此室纯一等教无有杂
声故齐此为言耳。天为女像为生斯论
矣。

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
身是人为正问不舍利弗言不也幻无定相当
何所转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
何乃问不转女身。

肇曰。万物如幻无有定
相。谁好谁丑而欲转之乎。

即时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
化身如舍利弗而问言何以不转女身。


曰。将成幻化无定之义。故现变而问令其
自悟也。

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所转。

什曰。此从解中据理而言。

而变为女身。

肇曰。吾不知所以转而为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89c 页 T38-0389.png
此身。如之何又欲转之乎。

天曰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
能转。

肇曰。仁者不知所以转而转为女
身。众女亦不知所以转而为女也。若仁者
无心于为女而不能转女身者。则众女亦
然不能自转。如何劝人转女身乎。此明女
虽无定相而因缘所成不得自在转也。

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
虽现女身而非女也。

肇曰。如舍利弗实非
女而今现是女像。众女亦现是女像实非
女也。男女无定相。类己可知矣。

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

肇曰。佛语
岂虚妄哉。

即时天女还摄神力舍利弗身还复如故天
问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

肇曰。将推
女相之所在。故复身而问。

舍利弗言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

肇曰。欲
言有在今见无相欲言无在向复有相。犹
幻化无定莫知所在也。

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
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肇曰。岂唯女相诸法
皆尔。称佛所说以明理不可易。

舍利弗问天汝于此没当生何所。

肇曰。既
知现相之无在。又问当生之所在。

天曰佛化所生。

什曰。不直说无生而说
生者。欲据有生相结而理无生灭者也。

吾如彼生。

肇曰。此生身相既如幻化。没此
更生岂得异也。

曰佛化所生非没生也天曰众生犹然无没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90a 页 T38-0390.png
生也。

肇曰。岂我独如化。物无非化也。

舍利弗问天汝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

肇曰。身相没生可如幻化。菩提真道必
应有实。故问久如当成。

天曰如舍利弗还为凡夫我乃当成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

肇曰。所期必无。

舍利弗言我作凡夫无有是处。

肇曰。圣人
还为凡夫何有是处耶。

天曰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是处。

肇曰。彼圣人为凡夫。我成菩提道。无处一
也。

所以者何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


曰。菩提之道无为无相自无住处。谁有得
者。

舍利弗言今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
得当得如恒河沙皆谓何乎。

肇曰。据得以
问。

天曰皆以世俗文字数故说有三世非谓菩提
有去来今。

什曰。菩提性空故超于三世。菩
提既空则无得佛。无得佛者则亦无菩提。
缘会而生。理不相离。故有无宜同也。肇曰。
世俗言数有三世得耳。非谓菩提第一真
道有去来今也。

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罗汉道耶。

什曰。佛道
深妙有之真极。己所未得犹谓不无。即其
所得了其非有。故问令推己以悟佛也。肇
曰。罗汉入无漏心不见得道。入有漏心
则见有得。今问以第九解脱自證成道时
见有得耶。欲令自悟无得义也。
不思议品第六¶ 第 390b 页 T38-0390.png

曰无所得故而得。

什曰。以其解法无得则
理会于法。故因其所会假名为得。肇曰。
推心而答也。无得故有得。有得则无得。此
明真得乃在于不得。

天曰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无所得故而得。


曰。二乘取證无得俱同。但大乘悟法既深。
又无出入之异耳。

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是天女曾已供养九
十二亿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
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

肇曰。上但即言生论。未知其道深浅。净
名傍显其实以生众会敬信之情。
注维摩诘经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