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迅王问经-元魏-瞿昙般若流支卷二

卷二 第 935b 页
卷二 第 942a 页

《奋迅王问经》卷下

元魏〔婆罗门瞿昙〕-【宋】【宫】,三藏瞿昙【元】【明】〔婆罗门瞿昙〕-【宋】【宫】,=三藏瞿昙【元】【明】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等)【三】【宫】支+(等)【宋】【元】【明】【宫】支译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尔时,奋迅王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法者,可
有见法?若有见法,可见如来?」

佛言:「有。何以
故?奋迅王!色相不生,本性不生,如是见色
则见如来;如是,受、想、行、识之相,皆悉不生,本
性不生,如是见识则见如来。戒有为相而是
无为,如是见戒则见如来。三昧平等则清净
见,如是,我于燃灯佛所得清净见。我于彼佛
得见因缘,以见因缘即得见法,以见法故即
见如来。」

奋迅王菩萨白佛言:「世尊!燃灯佛
卷二 第 942b 页 T13-0942.png
来、所有如来,彼云何见?」佛言:「奋迅王!皆以
色相分别而见,非见法身。奋迅王!我为汝
说,汝今应知:我从初发菩提心来更不见佛,
惟除燃灯。何以故?非见色相,净见如来。

「奋
迅王!菩萨如是欲见佛者,应如我见燃灯
如来,以一法故。云何一法?如我之身,彼
燃灯身亦复如是;如燃灯身,我身亦尔。一身
一法,證法不二,不分别證是因缘智。若见
因缘,彼则见法;以见法故则见如来。若于
一切有心生处皆悉證灭,不入涅槃、不得生
死方便智说,此是奋迅。

「彼实谛智何者是耶?声闻之人何者?实时则
触解脱。如是实时,菩萨亦得不触解脱,此是
奋迅;缘觉之人何者?实时则触解脱。如是实
时,菩萨亦得不触解脱,此是奋迅。

「实谛智者,
所谓知苦非谛、非实。何者为智?谓不实智,以
是无穷颠倒生故。

「知苦不生、毕竟不生,若如
是知苦不生者,此名苦智。

「云何断集?如彼
集法,如是断集。云何名集?集故名集,平等断
集。若未来集于未来断,此法法尔,非少有
法若生、若断。

「爱使集有,彼断爱使,故名断爱。
何者苦灭?若彼苦集性毕竟灭,无法失灭是
故名灭。若灭一切攀缘相者,义不相应,有
何法生?有何法灭?

「何者为道?所谓有道——若善、不善,若漏、无漏,
若垢、无垢,有为、无为——皆不可得,此名为道。
平等名道,以一切法皆真实故;寂静名道,以
一切热皆悉离故;安隐名道,不离一切善
方便故;无漏名道,诸漏尽故;不行名道,分
卷二 第 942c 页 T13-0942.png
别见人不能行故;易行名道,正修行者所能
行故;不舍名道,过去如来所不舍故;离相
名道,以能断除一切疑故。

「若于此道不入二
者,此得名道;若解如是四谛之义,名实谛
智。若此四谛声闻乘愿、缘觉乘愿,于二乘
愿不生悕望,是乃得名实智奋迅。

「又,奋迅王!智奋迅者知声闻乘,不取、不住;知
缘觉乘,不取、不住,是智奋迅。

「又,奋迅王!智
奋迅者,若以一心遍知一切众生之心、以一
心体遍知一切众生心体,若心、若智,二心不
转,是智奋迅。

「又,奋迅王!智奋迅者,知见过去无障、无碍,而
于过去心亦不转;知见未来无障、无碍,未来、
过去心亦不转;知见现在无障、无碍,而于过
去、未来、现在心不戏论,是智奋迅。

「又,奋迅王!智奋迅者,若尽智知而善根行不
尽亦知,无生智知知集亦知,是智奋迅。

「又,奋迅王!智奋迅者,若一切法毕竟寂灭,知
一切法非他因缘,以智力故不取涅槃——以为
成熟诸众生故——此是菩萨智奋迅也。

「如是,奋迅王!菩萨欲以此智奋迅而奋迅者,
应当善作智所作业,勿作慢业。何者慢业?诸
有意行皆是慢业、诸有识行皆是慢业、诸有
心行皆是慢业,诸乐善行、诸堕见施皆是慢
业,诸堕想戒皆是慢业、诸依自他而行忍者
皆是慢业、诸有起心分别精进皆是慢业;诸
分别身般若亦尔,皆是慢业。

「诸起我慢皆是
慢业:『我菩萨者。』此是慢业;『我菩萨住。』此是慢
业;『我能不断佛种、法种、众僧种。』者,此是慢业;
卷二 第 943a 页 T13-0943.png
『我于众生利益行。』者,此是慢业;『未度众生我
令得度、未解脱者我令解脱、未安慰者我能
安慰、未涅槃者我令涅槃。』此是慢业;『我行
布施、我持戒、我忍、我行精进、我禅、我慧。』此是
慢业;『我行慈心、我行悲心、我行喜心、我行
舍心。』此是慢业;『我行少欲、我行知足、我远离
行、我不染行。』此是慢业;『我头陀行、空闲正行、
忆念分别。』此是慢业;『我行空行、我无相行、
我无愿行。』此是慢业;『我能实语、我能真语、我
如说行忆念分别。』此是慢业;『我过魔业、过四
魔羂、断一切见、我修行忍。』忆念分别此心
意业,诸如是等此中略说,『我菩提觉、我转法
轮、我令众生得解脱已,然后乃入无馀涅槃。』
忆念分别此心意业,奋迅王!诸有心行、起心
作说,皆是慢业。

「奋迅王!何者智业?于如是
处,非是心意意识转行,彼是智业;菩萨如是
常作智业。菩萨云何常作智业?所谓菩萨常
作二业,二者,所谓成熟众生,摄取正法。云何
菩萨成熟众生?谓自智知成熟众生。自智知
者自住离慢,如是自知随于何处自离住知,
非意、非识;菩萨如是非意、非识,菩萨如是成
熟众生。

「云何菩萨摄取正法?菩萨若于一切诸法皆
不摄者,此是菩萨摄取正法。非色摄者是摄
正法;如是,非受、非想、非行、非识摄者,是摄正
法。如是次第,非界摄者是摄正法;非入摄者
是摄正法;非善法摄、不善法摄是摄正法;非
净、不净,非漏、无漏,有为、无为,非世间法、出世
间法,非如是摄是摄正法;非施相摄是摄正
卷二 第 943b 页 T13-0943.png
法,非戒、非忍、精进、禅摄是摄正法。何以故?
诸攀缘生皆有相生,非法、非律、非摄正法。何
以故?无相、无碍,如来正觉,彼不可得相攀缘
摄。菩萨若知如是业者,是则名智;若以是智
作智所作,彼非尽智。

「奋迅王!何者慧奋迅?谓为法分以句分析取
四无碍。何等为四?一者、义无碍,二者、法无
碍,三者、辞无碍,四者、乐说无碍。

「义无碍者,于
一切字惟取于义而不取字——所言义者,正知
一切诸法之义。

「又复义者,不可说义,于种种
字皆悉不忘知前后声,此名为义。非取语故
得随顺义,若能如是语义平等则随顺义。若
如是知,名义无碍;于一切义皆无碍故,名义
无碍。

「法无碍者,谓法随顺,不顺非法。随顺法者不
念非法。何以故?彼一切法离名字智。法无
碍者,若乘、若法,不异法说,于法界相不坏法
界。何以故?法界一相——所谓无相。彼于何者说
法言语?闻彼语已响声平等,随顺信解,信说
法语法界平等,随世俗知而不取著,以是
诸义名法无碍。

「辞无碍者,谓知字语——若龙、夜叉、若乾闼婆、若
阿修罗、若迦楼罗、若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
人等诸字语智,释提桓因、梵世界主诸字
语智,一语、多语、略语、广语、女语、男语、若内官
语、若过去语、若未来语、若现在语,一切皆知
如法字语。若以字语令他众生自意知解,如
是而说,自语、他语,彼此不障、亦不取著。何以
故?知一切法无字、无语。彼如是念:『何者字语?
卷二 第 943c 页 T13-0943.png
若说何法?彼如是法字语中无,故不可得、亦
不可说。又,彼字语于法中无,故不可得、亦不
可说。若说字语,字语无声;若当真实有此言
辞——善法言辞、恶法言辞——则不可得,应知此辞
不在于法。辞无碍者于一切法皆不障碍,诸
法不行。何以故?法不行故,一切诸法毕竟不
行。』如是知已而为他说、教他令知,名辞无碍。

「何者名为乐说无碍?若一切语皆悉乐说、于
一切声皆悉乐说、于一切名皆悉乐说。

「云何
乐说?于义乐说、于法乐说、于真乐说、于实乐
说。若有众生于修多罗语声信解,为彼众生
修多罗语响声乐说;若于祇夜语声信解,则
为祇夜响声乐说;如是,伽他、和伽罗那、若
忧陀那、若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曰多伽、
若阇多迦、若裴不略、阿浮陀达摩语声信解,
为裴不略、阿浮陀达摩响声乐说;若于前修
语声信解,则为前修响声乐说。一切众生诸
根乐说,谓于信者信根乐说、于精进者进根
乐说、于有念者念根乐说、于有定者定根乐
说、于有慧者慧根乐说,如是广说一切诸根
二万一千菩萨乐说。欲行者根八万四千如
来所知,彼一切根如来乐说,菩萨随顺相似
乐说彼一切根二万一千;瞋行者根八万四
千如来所知,彼一切根如来乐说,菩萨随顺
相似乐说彼一切根二万一千;痴行者根
八万四千如来所知,彼一切根如来乐说,菩
萨随顺相似乐说彼一切根二万一千;等行
者根八万四千如来所知,彼一切根如来乐
说,菩萨随顺相似乐说彼一切根二万一千,
卷二 第 944a 页 T13-0944.png
如是名为乐说无碍。

「奋迅王!彼义无碍、法无碍、辞无碍、乐说无
碍,如是一切以慧为根、依慧而住、随慧而行,
菩萨依慧,此等及馀种种奋迅而皆奋迅。

「又,
奋迅王!慧何为根?慧依何住?慧随何行?奋迅
王!闻为慧根,慧依闻住,慧随闻行。

「又,奋迅
王!闻何为根?闻依何住?闻随何行?奋迅王!
善知识者则是闻根,闻者则依善知识住,闻
者随顺善知识行。

「又,奋迅王!彼善知识以何
为根?依何而住?随顺何行?奋迅王!彼善知识
敬重为根,依敬重住,随敬重行。

「又,奋迅王!
如是敬重以何为根?依何而住?随顺何行?奋
迅王!如是敬重深心为根,依深心住,随深心
行。

「又,奋迅王!如是深心以何为根?依何而
住?随顺何行?奋迅王!如是深心不谄为根,依
不谄住,随不谄行。

「又,奋迅王!如是不谄以何
为根?依何而住?随顺何行?奋迅王!如是不
谄大悲为根,依大悲住,随大悲行。

「又,奋迅王!
如是大悲以何为根?依何而住?随顺何行?奋
迅王!一切众生是大悲根,即依一切众生而
住,随顺一切众生而行。何以故?奋迅王!菩萨
为令一切众生得解脱故,发起大悲一切智
心。

「奋迅王!此慧奋迅,菩萨发此一法门己,若于
一劫、若馀残劫异异法说无法妨碍。欲令众
生不见其身而为说法,随意即能;欲令自身
一切毛根皆出法声,随意即能。如彼众生深
心修行而为说法辩才乐说、如彼众生身色
示现而为说法,他来斗诤不能破坏。

「若诸外
卷二 第 944b 页 T13-0944.png
道五通所知,咒读、智论、若鞞陀智种种语论、
月日星智、知阴阳智、或有梦相、或时地动、
陀毗罗咒种种方术、若乌语等;以咒术力能
令鹿等轮聚不行,咒龙、夜叉、乾闼婆等;或有
王鹿馀人身相、丰相俭相、星行戏相一切
皆知;复知世间种种伎能,若书、若印、若数、若
算一切解知;歌声、乐声、打钹等声、节脉处等
一切皆知。

「彼婆罗门外道之人、如是一切下
劣种姓不得为说,彼菩萨如是一切皆悉现
得。

「有慧菩萨此一切法能示他人,如是一切
皆悉善解。如是,菩萨善知咒毒、知咒毒处、知
种种论;如是,一切菩萨悉知,而不恼乱一切
众生、不信此等以为正道。

「奋迅王!菩萨如是有慧奋迅,千万梵俱坐住
语言,迭互相见、色色相示、语语相示。如是,菩
萨青等诸色威德光明胜彼诸梵,于彼梵处
心不悕望,如是诸梵到菩萨所心生敬重。如
是一切天宫殿中示现自在,菩萨于彼不生
悕望、不生贪乐,生无常想、苦无我想。菩萨如
是随顺一切众生解脱,奋迅王!此慧奋迅。

「奋迅王!又,彼菩萨以慧奋迅于魔世界化作
宫殿——胜彼魔宫过百千倍——令彼诸魔于胜宫
殿悕望贪著;生贪著已,心则离慢;既离慢
已,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后乃为说
无常法。

「奋迅王!彼慧菩萨一切处行如是应
知。以是慧故,若施、若受、若发愿等一切应知;
以是慧故,若自护戒、令他持戒,以是持戒愿
取菩提,应如是知;以是慧故,若自修忍、令他
修忍,以是修忍愿取菩提,应如是知;以是
卷二 第 944c 页 T13-0944.png
慧故,若自精进、令他精进,以是精进愿取菩
提,应如是知;以是慧故,若自入禅三摩跋提、
令他入禅三摩跋提,以是入禅三摩跋提愿
取菩提,应如是知;以是慧故,若自摄法、若
为他说,如闻观察,应如是知;以是慧故,一切
行来、一切威仪、一切放舍,应如是知。

「有慧菩
萨以慧力故,则能具得一切善力;有慧菩萨
慧自在故得一切财;有慧菩萨慧奋迅故,于
一切法得胜奋迅;有慧菩萨执慧力故,得佛
相似庄严庄严;有慧菩萨于一切法皆随顺
行而无功用。

「奋迅王!譬如世人放箭向上,
奋其势力自然向下,乃至到地而无功用。奋
迅王!有慧菩萨亦复如是,以慧势力能放愿
箭而无功用,自然如是堕在一切善法之地,
谓道场地示现慧力。

「复有何力?以慧力故,右
手能动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以慧力故,胜魔
眷属、胜魔庄严、乃至获得菩提所摄如来十
力。何者为力?他不能胜,所谓天、人、阿修罗等
一切世间所不能坏。奋迅王!此是戒通智慧
奋迅。

「奋迅王!如是戒通智慧奋迅,若有不种
善根众生耳所不闻。奋迅王!若人得闻此法
门已心欢喜者,如是之人于此奋迅则能奋
迅。何以故?如是奋迅,一切声闻、缘觉所无。」

如奋迅王菩萨所问,世尊说已,奋迅王闻心
生欢喜,合掌向佛一心瞻仰,目不暂舍而作
是言:「一切众生以如是等四种奋迅而为奋
迅,犹如如来、应、正遍知之所奋迅。」

尔时,世尊于奋迅王菩萨面前出种种色微
妙色华、种种妙香叶相盛华。时彼菩萨即取
卷二 第 945a 页 T13-0945.png
彼华用散如来并众会中一切菩萨,如是散
已,彼众会中华所著者一切悉为金相庄严,
举众皆见。

于虚空中百千诸天如是见已,一切同声说
言:「世尊!若有信解如是奋迅,既信解已能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如是之人以
佛庄严而自庄严。何以故?以如是等一切奋
迅悉皆随顺一切智心。又复,世尊!若有未发
菩提心者,何处当得闻如是等不可思议奋
迅法门?」

尔时,世尊赞彼空中诸天子言:「善哉善哉!」赞
善哉已,告奋迅王大菩萨言:「奋迅王!我念过
去然灯如来次前复有第七如来,名普无垢
净光明王。彼佛、如来广说如是奋迅法门时,
有菩萨名具境界,以此法门问彼如来。如来
既说此法门已,八千众生得此奋迅,又复更
得无生法忍;会中众生三万二千一切皆发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于尔时得此奋
迅,次后复于然灯佛所菩提满足。如是,奋迅
王!我涅槃已,若有能听此法门者,彼人为取
菩提之心必定速得无生法忍。」

说此奋迅法
门之时,会中众生三万二千诸天及人一切
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彼诸天子雨
种种华、百千天乐供养如来,以佛力故,彼
乐音中出妙声言:「若有众生胜信解心、诸根
猛利、信解佛法、慧行成就、善知识摄、宿种
善根、大悲怜悯一切众生,尔乃得闻如是法
门;闻已信解、受持、读诵。」

尔时,奋迅王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十力、四
卷二 第 945b 页 T13-0945.png
无所畏、四无碍智,如是十八不共佛法世尊
所有。如是十力,菩萨有不?此四无畏,菩萨有
不?如是十八不共之法,菩萨有不?」

佛言:「皆有。
奋迅王!一切菩萨于八地中作业成就乃得
九地,谓具辩才、得不退忍、摄善方便慧波罗
蜜。奋迅王!菩萨如是具足十力、四无所畏,成
就十八不共之法乃得九地。

「奋迅王!何者菩萨十菩萨力?一者、发起一切
智心、坚固深心、大慈满足、不舍一切诸众
生力;二者、不求一切财利、供养、名闻,一切世
间希有之事不贪乐力;三者、满足大悲之心,
一切佛法清净信解,法究竟力;四者、勤心不
生懈怠,增上精进,不离忆念、威仪行力;五者、
不动安住三昧,远离二边顺因缘法,一切见
行皆寂静力;六者、菩萨一切分别及不分别
戏论疑网皆悉灭故,满足般若波罗蜜力;七
者、成熟一切众生,无量生死摄取未足,摄取
世间一切善根,世间生死信解如梦,于生死
中不疲倦力;八者、菩萨观察法性本无众生,
本性无命、无富伽罗,信解诸法不生、不出,能
于轮法信解不生,一切轮法不生忍力;九者、
入空无相无愿观解脱门,于声闻乘、于缘觉
乘解脱知见解脱门力;十者、菩萨于甚深法
而能自知,观察一切众生心行知无障碍满
足之力。奋迅王!此是菩萨十菩萨力。

「奋迅王!何者菩萨四无所畏?一者、菩萨一切
闻持,得陀罗尼忆念不忘,不畏大众而为说
法;二者、菩萨信解诸法则得忍力,不生、不出,
信解法已得无生忍,得法忍已入空无相无
卷二 第 945c 页 T13-0945.png
愿之法,不畏大众而为说法;三者、菩萨于声
闻乘观解脱门、辟支佛乘信解知见,信一切
入、亦信解脱,如诸众生病药所须,如是而知
一切众生诸根成熟,亦如是知如应说法,菩
萨如是不畏大众而为说法;四者、菩萨离大
众畏,尔时无心,东、西、南、北若有人来难问我
者我不能答,不畏不能,不见畏相,菩萨如是,
一切众生若有问难皆悉能答,如彼问难相
应说答无所怖畏,能断众生一切疑心,不畏
大众而为说法。奋迅王!此是菩萨四无所畏。

「奋迅王!何者菩萨十八不共菩萨之法?奋迅
王!所谓菩萨无有人教而舍财物以用布施,
又复初生即能起心舍财布施。又若魔王作
佛身来说如是言:『若人布施则入地狱。』而彼
菩萨不生悭嫉。又复菩萨一切自物皆用舍
施,施心转胜,如是布施是菩提因,不望果报,
皆愿回与一切众生。奋迅王!此是最初菩萨
不共法。

「奋迅王!又复菩萨无有人教,而彼菩萨——如来
未出,无受戒处——于波罗提木叉正行悕学,不
舍此不共法。菩萨在家如说护戒,虽不出家
复无教者,如波罗提木叉说学,失命因缘不
舍戒学,一切戒学随顺菩提,愿断一切众生
破戒。奋迅王!此是第二菩萨不共法。

「奋迅王!
又复菩萨,一切众生骂詈、毁辱、割其身分不
生瞋心。若贫穷人、若栴荼罗、若逼迦婆、若
工作师种种骂辱,而菩萨心亦不生瞋,于彼
众生慈心普覆,有大势力能加其恶而不作
恶。如是,菩萨为随顺法;如是,众生乃是菩萨
卷二 第 946a 页 T13-0946.png
佛法因缘;如是,菩萨于彼众生令心寂静为
作饶益,著忍辱铠起勇猛力。奋迅王!此是第
三菩萨不共法。

「奋迅王!又复菩萨设多衰
恼而勤精进头陀,不舍、不生劣心。见声闻乘
入于涅槃,见生死苦而心不求声闻涅槃;见
缘觉乘入于涅槃,见生死苦心亦不求缘觉
涅槃;见佛、世尊一切义成一切佛法,所作已
办入于涅槃,自未有力知诸众生未满佛
法而心不劣,起精进心:『我亦如佛入于涅槃。』
奋迅王!此是第四菩萨不共法。

「奋迅王!又复菩萨若转轮王、若帝释王、若
魔自在妇女围绕,有天歌乐、一切妙乐皆悉
具足,于中入禅修习无量,而心乐于离欲之
法,不随异语。于生死中心大怖畏、于淫欲
法生不净想、于诸阴中生于怨想、于诸界
中生毒蛇想、于诸入中生空聚想、于自眷属
生于死想、于妇女中生冢墓想。心常乐求摄
取正法、悕望见佛亲近供养、亦常不毁一切
众生,能令伎乐弦歌等中出禅分声。魔既
闻已,遮则声灭,以彼菩萨前善根力,于虚空
中即出佛声、法声、僧声。又,彼菩萨弃舍国土
富乐自在,入于山林。奋迅王!此是第五菩萨
不共法。

「奋迅王!又复菩萨一切世间诸禅定中不生
坚想,有黠慧行,远离使见,取义、取法;如是
菩萨乃至梦中不生自见、不生他见、不生
法见。此不共法,若有自见则有使见,以无
自见则离疑网;魔王波旬不能令其生于疑
见,若有疑见则离于法。菩萨如是成熟众
卷二 第 946b 页 T13-0946.png
生、饶益众生,不顾自惑,无有疑心。奋迅王!
此是第六菩萨不共法。

「奋迅王!又复菩萨离一切生无有功用,身业
清净,远离杀生,于诸众生施与无畏,若手、若
块、若杖、若刀不加众生,远离刀杖,手不执
持。自财知足,于他所有至一把草不与、不取;
设宝满地不生贪心,宁失身命终不邪命而
取财利、衣服、饮食;常行梵行乃至不生欲食
之心。菩萨如是离欲斗诤及诸烦恼,不行淫
欲因缘恶法,是彼菩萨不共法处先思量已
身业成就。奋迅王!此是第七菩萨不共法。

「奋迅王!又复菩萨清净口业,实语、真语,如说
而行,不诳如来、天、龙、夜叉、若乾闼婆、若阿
修罗、若迦楼罗、人非人所。口不恶言、不坏
眷属、自眷属爱,不恶口语、爱语、软语、不粗
犷语,作相应语、作利益语、常于先语面状
笑语。如是,菩萨所有恶语、恶口说语、他不爱
语、自他热语一切不说,不违心语——若无言
无,若有言有——如是净语深心净信得不共
法,一切生处常得如法法相应语。以如是语,
能令一切不净心人心得清净,心清净者则
能供养。彼以深心不共法故常得实语,有
所言说如语不异,随其所说一切皆尔。奋迅
王!此是第八菩萨不共法。

「奋迅王!又复菩萨自心自在,不贪、不瞋、正
见不邪。如是,菩萨菩提之心无与等心,不忘、不
失,远离一切谄心、曲心、浊心、乱心,昼夜常行
清净慈心。奋迅王!此是第九菩萨不共法。

「奋迅王!又复菩萨即于生时具足世智,若咒、
卷二 第 946c 页 T13-0946.png
若诵、若医、若药、书印、数算一切皆知,一切师
术皆悉现知,一切伎能、诸论善知,于世间法、
出世间法不因他知,自智成就,不观他面。
一切天人观察菩萨,有如是心:『若菩萨说,我
闻修学。』奋迅王!此是第十菩萨不共法。

「奋迅王!又复菩萨若以种种利益众生,能为
他人疗治病患,不求财利、供养、名称,大悲为
首疗治世间,然后令住出世间法。如是,菩萨
心常忆念:『如是恶界苦恼众生,以何方便、何
时、何法令彼得脱,既得脱已毕竟断灭一切
烦恼,所谓断除一切苦恼,令住涅槃毕竟之
乐?』奋迅王!此第十一菩萨不共法。

「奋迅王!又复菩萨心不悕愿帝释天王、若梵
天王、若转轮王、统王国土而亦得之;彼菩
萨如是不求帝释天王、梵世界处、转轮圣王、统
王国土,虽不悕望自然而得。又,彼菩萨不为
色故求于梵行,不求身色、不求国土、不求
眷属、不求财富、不求名闻、不求色相,如是
梵行虽不悕望具足而得。奋迅王!此第十二
菩萨不共法。

「奋迅王!又复菩萨住好国土富乐之处不知
念佛,而有诸天曾见佛者教令忆念,先呵
责已如是教言:『此法应作、此不应作,若作此
业则得菩提,当如是愿。汝如是作、如是行已
调伏诸根,未来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彼天如是教,令忆念于菩提道,不越、不舍。
奋迅王!此第十三菩萨不共法。

「奋迅王!又复菩萨,何等恶人多恶、多瞋垢心
众生,于菩萨所不能加恶,菩萨于彼亦不报
卷二 第 947a 页 T13-0947.png
恶。彼大恶人多瞋心人——若身、若口、若心意恶——
若见菩萨心即清净。何以故?菩萨于彼不报
其恶,置彼恶者住正法中令心清净。彼虽作
恶,以菩萨力不入恶道。何以故?以彼菩萨本
来如是不共法戒清净满足,有如是心:『若有
众生,若以身业、若以口业、若以意业于我
起恶,愿彼众生不入恶道。』以有戒故,随愿成
就。奋迅王!此第十四菩萨不共法。

「奋迅王!又复菩萨,若有众生不信,悭贪邪见
懈怠,不信业报,离佛、法、僧。若于沙门、若婆罗
门,心不清净见则不礼,亦不供养、不生敬重、
亦复不生希有之心。如是众生若见菩萨即
住威仪,若闻语说心即清净,起迎礼拜、供养
恭敬、生希有心。何以故?以彼菩萨之势力故。
奋迅王!此第十五菩萨不共法。

「奋迅王!又复菩萨,若有天、龙、若有夜叉、若
乾闼婆、若有仙人、若婆罗门,于菩萨所生于
师想,诸世间中为师首者皆师菩萨。以通
力故,能令世间天、龙、夜叉、若乾闼婆、若诸仙
人、若婆罗门皆来归敬;彼既来已,归菩萨语,
礼拜菩萨、供养恭敬,是等皆悉先为归首;既
见菩萨即便礼拜、恭敬、尊重,生尊胜想,深相
敬信。奋迅王!此第十六菩萨不共法。

「奋迅王!又复菩萨,随生何处、于何种姓——若村、
若城、或人集处——彼处众生善法增长、断不善
法,成熟众生摄取正法。生正见家,父母正
信、正行、正入,随何方处、何处人中,菩萨生彼
师中最胜,彼处众人供养、恭敬,无一众生
入恶道者。如彼菩萨善根所摄,彼处众生死
卷二 第 947b 页 T13-0947.png
则生天、若生人中。奋迅王!此第十七菩萨不
共法。

「奋迅王!又复菩萨随顺一切菩提分
法,胜通满足,一切诸魔不能得便。奋迅王!
此第十八菩萨不共法。

「奋迅王!不共法者,云何不共?一切佛法随
顺正行,故名不共法。」

尔时,奋迅王菩萨白佛言:「世尊!希有。世尊!
如来乃能与诸菩萨大法光明、能作无量殊
胜光明。如我解佛所说法义:若有菩萨闻此
法门,一经于耳得清净心,馀修多罗则不
能尔;若得闻已,受持、读诵,彼人则摄一切佛
法;若人能于此法门正观察者,则为已修
一切佛法,于此法门所有法忍得随顺忍;
若有能行此法门者,一切佛法皆已修行。应
如是知。又复,世尊!若人不离此法门者,彼则
得通;如是,菩萨既得通已,当住道场。」

佛言:「如是如是。奋迅王!如汝所说,若人不
离此法门者,彼则得通;如是,菩萨既得通已,
当住道场。

「奋迅王!过去往世然灯如来前复
久远,有佛号曰波多婆那,次前又远复有
如来号曰提沙,次前又远复有如来号曰弗
沙,次前久远复有如来号波除大,次前久远
复有如来、至佛、世尊,号曰天王,出现于世。

「尔时,于彼天王如来、佛之世界,一切充足,安
隐丰乐,天人炽盛。地平如掌,以毗琉璃、阎浮
檀金、钵头摩华种种间错;其地柔软,触力
犹如迦遮邻提。人民安乐如兜率陀,所须饮
食随念速至,身色、形相、戏乐之处及诸宫
殿与天不异,惟天与人二名不同。
卷二 第 947c 页 T13-0947.png

「彼三千界中更无有王,唯有如来,故名天王。

「譬如转轮圣王坐饶益座以法治世,非是非
法;天王如来亦复如是,坐于法座师子座上
为诸天人如应说法。欲说法时,东、西、南、北纵
广八万四千由旬大众充满,尔时如来说法
音声遍三千界。彼诸天人供养、恭敬、礼拜如
来、尊重如来,所谓无上佛法供养,彼无下劣
信解众生,惟信佛法。如是,彼处无有声闻、缘
觉之名,岂有乘处?况复有行?惟有清净大菩
萨众围绕世尊。彼处清净无有女人,耳初不
闻欲行之名。

「彼诸众生皆悉化生,于莲华中结加趺坐。如
是化生彼诸人天,受三种乐。何等为三?见
如来乐、及闻法乐、观察正法离欲之乐。彼诸
天人心不放逸,具足财富,迭互说法,常勤精
进。寿命长远无量无数,业尽退时不生馀道,
生佛世界。

「如是,菩萨临欲退时,上升虚空高
七多罗,出声说言:『我今于此佛世界退。』无
量菩萨闻彼声已,皆共和合而来集会,观彼
菩萨示于法忍,作如是言:『于何法退?于何
法生?』

「彼退菩萨于彼菩萨集会众中说如
是言:『大仙当知:非有少法,若退、若生;如来所
觉一切诸法皆无有退、皆无有生。非色有退、
非色有生;非受、非想、非行、非识有退、有生。
第一义中无我、无命,亦无众生、无富伽罗、无
人非人若退、若生。世尊正觉一切法空、无相、
无愿,彼空无相无愿法中无退、无生。如来世
尊證离欲际、證无为际、證不生际,非不生
际有退、有生,无退因缘是故不退。无生因缘
卷二 第 948a 页 T13-0948.png
不相和合,是故不生。如是因缘无有和合、
无退、无生。』

「如是,菩萨为菩萨众说此法已然
后乃退。彼退菩萨如是退已,无身、无皮、无
块、无可知见;退已复到馀佛世界现见如
来。

「天王如来并诸菩萨不著袈裟,皆著清净妙
好天衣。彼不学戒而悉调顺,一切皆得无生
法忍,为菩萨众不广说法。何以故?彼众一
切少闻多解,以利根故。若彼如来为诸菩萨
众会说法,既说法已,彼处彼处乃至彼佛世
界之中,若人、若天一切皆知。彼彼众生有得
忍者、或有获得陀罗尼者,或有众生得辩才
者、得三昧者,时彼如来名闻十方。

「奋迅王!天王如来为诸天人广演分别如是
法门,有诸菩萨七万二千皆得授记。彼有菩
萨名曰无垢清净光明,不得授记,有如是念:
『此诸菩萨威仪无碍、忆念意行、若慧、若通、得
陀罗尼、及得三昧不胜于我,皆得授记。若彼
得记,我何因缘不得授记?』

「天王如来知彼
菩萨心所念已而语之言:『汝未来世当得授
记。善男子!于未来世然灯如来、应、正遍知
为汝授记。』

「无垢清净光明菩萨闻是语已,心
生欢喜,上升虚空说如是言:『若未来世恒河
沙劫然灯如来出现于世,我到彼时得一切
智;如来真语、如来实语、不异语故。』

「奋迅王!汝意云何?彼时无垢清净光明大菩
萨者岂异人乎?莫作异观。何以故?我是彼
时无垢清净光明菩萨。

「奋迅王!次后如来名
波除大,我于尔时供养彼佛,彼佛为我说此
卷二 第 948b 页 T13-0948.png
法门。我既闻已,受持、读诵,尔时获得光印三
昧。

「次后如来名曰弗沙,我于尔时供养彼佛,
闻此法门、受持、读诵,尔时获得光明三昧。

「次
后供养堤沙如来,闻此法门、受持、读诵,复
得毗卢遮那三昧。

「次后供养波多般那如来、
世尊,闻此法门、受持、读诵,得柔顺忍。

「次后供
养然灯如来,尔时我得无生法忍,我时得此
四种奋迅——谓戒奋迅、通奋迅、智奋迅、慧奋
迅。

「奋迅王!此门如是,应当善知。若有何人——
若善男子、若善女人——行菩萨行,今于我所闻
此法门、受持、读诵,一切速疾得通菩萨得此
奋迅;得奋迅已转大法轮,于此无上光明法
中得智光明。」

如来说此法门之时,会中一万六千菩萨一
切得忍,复有一万二千众生发菩提心。三千
大千世界震动,百千诸天皆赞叹言:「若此法
门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有深种善根众生
乃能得闻如是法门。」

尔时,慧命阿难陀白佛言:「世尊!当以何名名
此法门?如是法门云何受持?」

佛言:「阿难!此
法门者名『四奋迅神通法门』,如是受持。」

世尊说已,奋迅王菩萨、慧命阿难陀,并诸
天、人及乾闼婆、阿修罗等,闻如来说,欢喜
赞叹。
《奋迅王问经》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