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北凉-昙无谶卷四十

卷四十 第 597b 页


《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十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憍陈如品第十三之二

犊子梵志复作是言:「瞿昙!我今欲问,能见
听不?」如来默然。第二、第三亦复如是。犊子复
言:「瞿昙!我久与汝共为亲友,汝之与我义无
有二,我欲咨问,何故默然?」

尔时世尊作是思
卷四十 第 597c 页 T12-0597.png
惟:「如是梵志,其性儒雅,纯善质直,常为知故
而来咨启,不为恼乱。彼若问者,当随意答。」佛
言:「犊子!善哉,善哉!随所疑问,吾当答之。」

犊子
言:「瞿昙!世有善耶?」

「如是。梵志!」

「有不善耶?」

「如
是。梵志!」

「瞿昙!愿为我说,令我得知善、不善法。」

佛言:「善男子!我能分别广说其义,今当为汝
简略说之。善男子!欲名不善,解脱欲者,名之
为善,瞋恚愚痴亦复如是。杀名不善,不杀名
善,乃至邪见亦复如是。善男子!我今为汝已
说三种善不善法,及说十种善不善法。若我
弟子能作如是分别三种善不善法,乃至十
种善不善法,当知是人,能尽贪欲、瞋恚、愚痴、
一切诸漏,断一切有。」

梵志言:「瞿昙!是佛法中
颇有一比丘能尽如是贪欲瞋痴、一切诸漏、一
切有不?」

佛言:「善男子!是佛法中非一二三乃
至五百,乃有无量诸比丘等,能尽如是贪欲
恚痴、一切诸漏、一切诸有。」

「瞿昙!置一比丘,是
佛法中颇有一比丘尼能尽如是贪欲瞋痴、一
切诸漏、一切有不?」

佛言:「善男子!是佛法中非
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无量诸比丘尼,能断
如是贪欲瞋痴、一切诸漏、一切诸有。」

犊子言:
「瞿昙!置一比丘、一比丘尼,是佛法中颇有一
优婆塞,持戒精勤,梵行清净,度疑彼岸,断于
疑网不?」

佛言:「善男子!我佛法中非一二三乃
至五百,乃有无量诸优婆塞,持戒精勤梵行
清净,断五下结,得阿那含,度疑彼岸,断于疑
网。」

犊子言:「瞿昙!置一比丘、一比丘尼、一优婆
塞,是佛法中颇有一优婆夷,持戒精勤梵行
清净度疑彼岸断疑网不?」

佛言:「善男子!我佛
卷四十 第 598a 页 T12-0598.png
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无量诸优婆
夷,持戒精勤梵行清净断五下结,得阿那含,
度疑彼岸,断于疑网。」

犊子言:「瞿昙!置一比丘、
一比丘尼尽一切漏,一优婆塞、一优婆夷持
戒精勤梵行清净断于疑网。是佛法中颇有
优婆塞受五欲乐,心无疑网不?」

佛言:「善男子!
是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无量诸
优婆塞断于三结,得须陀洹;薄贪恚痴,得斯
陀含。如优婆塞,优婆夷亦如是。」

「世尊!我于今
者乐说譬喻。」

佛言:「善哉!乐说便说。」

「世尊!譬如
难陀、婆难陀龙王等降大雨,如来法雨亦复
如是,平等雨于优婆塞、优婆夷。世尊!若诸外
道欲来出家,不审如来几月试之?」

佛言:「善男
子!皆四月试,不必一种。」

「世尊!若不一种,唯
愿大慈听我出家。」

尔时世尊告憍陈如:「听是
犊子出家受戒。」时憍陈如受佛敕已,立众僧
中为作羯磨,于出家后满十五日,得须陀洹
果。既得果已,复作是念:「若有智慧从学得者,
我今已得,堪任见佛。」即往佛所,头面作礼,修
敬已毕,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诸有智慧从
学得者,我今已得。唯愿为我重分别说,令我
获得无学智慧。」

佛言:「善男子!汝勤精进修
习二法:一奢摩他、二毗婆舍那。善男子!若
有比丘欲得须陀洹果,亦当勤修如是二法。
若复欲得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亦
当修习如是二法。善男子!若有比丘欲得四
禅、四无量心、六神通、八背舍、八胜处、无诤智、
顶智、毕竟智、四无碍智、金刚三昧尽智、无生
智,亦当修习如是二法。善男子!若欲得十
卷四十 第 598b 页 T12-0598.png
住地、无生法忍、无相法忍、不可思议法忍、圣行、
梵行、天行、菩萨行、虚空三昧、智印三昧、空无
相无作三昧、地三昧、不退三昧、首楞严三昧;
金刚三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行,亦当
修习如是二法。」犊子闻已,礼拜而出,在娑罗
林中修是二法,不久即得阿罗汉果。

是时复
有无量比丘欲往佛所,犊子见已问言:「大德!
欲何所至?」

诸比丘言:「欲往佛所。」

犊子复言:「诸
大德!若至佛所,愿为宣启,犊子梵志修二法
已,得无学智,今报佛恩,入般涅槃。」

时诸比丘
至佛所已,白佛言:「世尊!犊子比丘,寄我等语:
『世尊!犊子梵志,修习二法得无学智,今报
佛恩,入于涅槃。』」

佛言:「善男子!犊子梵志得阿
罗汉果,汝等可往供养其身。」时诸比丘受佛
敕已,还其尸所,大设供养。

纳衣梵志复作是言:「瞿昙!如瞿昙所说无
量世中作善、不善,未来还得善不善身。是义
不然。何以故?如瞿昙说,因烦恼故,获得是身。
若因烦恼获得身者,身为在先?烦恼在先?若
烦恼在先,谁之所作?住在何处?若身在先,云
何说言因烦恼得?是故若言烦恼在先,是亦
不可;若身在先,是亦不可;若言一时,是亦不
可。先、后、一时,义俱不可,是故我说一切诸法
皆有自性,不从因缘。

「复次瞿昙!坚是地性、湿是水性、热是火性、动
是风性、无所挂碍是虚空性,是五大性非因
缘有,若使世间有一法性非因缘有,一切法
性亦应如是非因缘有。若有一法从于因缘,
何因缘故,五大之性不从因缘?瞿昙!众生善
卷四十 第 598c 页 T12-0598.png
身及不善身获得解脱,皆是自性,不从因缘。
是故我说一切诸法自性故有,非因缘生。

「复次瞿昙!世间之法有定用处。譬如工匠,云
如是木任作车舆,如是任作门户、床机。亦如
金师,所可造作,在额上者名之为鬘,在颈下
者名之为璎,在臂上者名之为钏,在指上
者名之为环,用处定故名为定性。瞿昙!一切
众生亦复如是,有五道性故,有地狱、饿鬼、畜
生、人、天,若如是者,云何说言从于因缘?

「复次瞿昙!一切众生其性各异,是故名为一
切自性。瞿昙!如龟陆生,自能入水。犊子生已,
能自饮乳。鱼见钩饵,自然吞食。毒蛇生已,自
然食土。如是等事,谁有教者?如刺生已,自然
头尖,飞鸟毛羽自然色别。世间众生亦复如
是,有利有钝、有富有贫、有好有丑、有得解脱、
有不得解脱,是故当知一切法中各有自
性。

「复次瞿昙!如瞿昙说,贪欲瞋痴从因缘生,如
是三毒,因缘五尘,是义不然。何以故?众生
睡时远离五尘,亦复生于贪欲瞋痴。在胎亦
尔,初出胎时未能分别五尘、好丑,亦复生于
贪欲瞋痴。诸仙贤圣,处在寂处,无有五尘,亦
能生于贪欲瞋痴。亦复有人因于五尘,生于
不贪、不瞋、不痴,是故不必从于因缘,生一切
法,以自性故。

「复次瞿昙!我见世人五根不具,多饶财宝,得
大自在。有根具足,贫穷下贱,不得自在,为人
仆使。若有因缘,何故如是?是故诸法各有自
性,不由因缘。瞿昙!世间小儿,亦复未能分别
卷四十 第 599a 页 T12-0599.png
五尘,或笑、或啼,笑时知喜,啼时知愁,是故当
知一切诸法各有自性。复次瞿昙!世法有二:
一者有、二者无。有即虚空,无即兔角。如是二
法,一是有故不从因缘,二是无故亦非因缘,
是故诸法有自性故,不从因缘。」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言,如五大性,一切诸法
亦应如是,是义不然。何以故?善男子!汝法
中以五大是常,何因缘故一切诸法悉不是
常?若世间物是无常者,是五大性,何因缘故
不是无常?若五大常,世间之物亦应是常。是
故汝说五大之性,有自性故不从因缘,令一
切法同五大者,无有是处。

「善男子!汝言用处定故有自性者,是义不然。
何以故?皆从因缘得名字故。若从因得名,亦
从因得义。云何名为从因得名?如在额上名
之为鬘、在颈名璎、在臂名钏、在车名轮,火
在草木,名草木火。善男子!树初生时,无箭槊
性,从因缘故,工造为箭,从因缘故,工造为
槊,是故不应说一切法有自性也。善男子!
汝言如龟陆生,性自入水。犊子生已,性能饮
乳。是义不然。何以故?若言入水非因缘者,俱
非因缘,何不入火?犊子生已,性能𠲿乳,不从
因缘者,俱非因缘,何不𠲿角?善男子!若言
诸法悉有自性,不须教习,无有增长,是义不
然。何以故?今见有教,缘教增长,是故当知无
有自性。善男子!若一切法有自性者,诸婆罗
门一切不应为清净身杀羊祠祀,若为身祠,
是故当知无有自性。

「善男子!世间语法凡有
三种:一者欲作、二者作时、三者作已。若一切
卷四十 第 599b 页 T12-0599.png
法有自性者,何故世中有是三语?有三语故,
故知一切无有自性。善男子!若言诸法有自
性者,当知诸法各有定性,若有定性,甘蔗一
物,何缘作浆、作蜜石、蜜酒、苦酒等?若有一性,
何缘乃出如是等味?若一物中出如是等,当
知诸法不得一定,各有一性。善男子!若一切
法有定性者,圣人何故饮甘蔗浆、石蜜、黑蜜,
酒时不饮,后为苦酒复还得饮,是故当知无
有定性。若无定性,云何不因因缘而有?善男
子!汝说一切法有自性者,云何说喻?若有喻
者,当知诸法无有自性。若有自性,当知无喻。
世间智者皆说譬喻,当知诸法无有自性、无
有一性。

「善男子!汝言身为在先、烦恼在先者,
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我当说身在先者,汝可
难言,汝亦同我身不在先,何因缘故而作是
难?善男子!一切众生身及烦恼俱无先、后,一
时而有,虽一时有,要因烦恼而得有身,终不
因身有烦恼也。汝意若谓如人二眼,一时而
得,不相因待,左不因右,右不因左;烦恼及身,
亦如是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善男子!世间眼
见炷之与明,虽复一时,明要因炷,终不因明
而有炷也。

「善男子!汝意若谓身不在先,故知
无因,是义不然。何以故?若以身先无因缘
故名为无者,汝不应说,一切诸法皆有因缘。
若言不见故不说者,今见瓶等从因缘出,何
故不说如瓶,身先因缘亦复如是?善男子!若
见、不见一切诸法,皆从因缘,无有自性。善男
子!若言一切法悉有自性,无因缘者,汝何因
缘说于五大?是五大性即是因缘。善男子!五
卷四十 第 599c 页 T12-0599.png
大因缘虽复如是,亦不应说诸法皆同五大
因缘。如世人说一切出家精勤持戒,旃陀罗
等亦应如是精勤持戒。

「善男子!汝言五大有
定坚性,我观是性转故不定。善男子!酥蜡蜡
胡胶,于汝法中名之为地,是地不定,或同于
水,或同于地,故不得说自性故坚。善男子!白
镴铅锡、铜铁金银,于汝法中名之为火,是火
四性,流时水性,动时风性,热时火性,坚时地
性,云何说言定名火性?善男子!水性名流,若
水冻时,不名为地,故名水者,何因缘故,波动
之时不名为风?若动不名风,冻时亦应不名
为水,若是二义从因缘者,何故说言一切诸
法不从因缘?

「善男子!若言五根性能见、闻、觉、
知、触故,皆是自性不从因缘,是义不然。何以
故?善男子!自性之性性不可转,若言眼性见
者常应能见,不应有见、有不见时,是故当知
从因缘见,非无因缘。善男子!汝言非因五尘
生贪解脱,是义不然。何以故?善男子!生贪解
脱,虽复不同五尘因缘,恶觉观故则生贪欲,
善觉观故则得解脱。善男子!内因缘故生贪
解脱,外因缘故则能增长。是故汝言一切诸
法各有自性,不因五尘生贪解脱,无有是处。

「善男子!汝言具足诸根乏于财物不得自在,
诸根残缺多饶财宝得大自在,因此以明有
自性故,不从因缘者。是义不然。何以故?
善男子!众生从业而有果报,如是果报则有
三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贫穷、
巨富,根具、不具,是业各异,若有自性具诸根
者,应饶财宝,饶财宝者应具诸根。今则不尔,
卷四十 第 600a 页 T12-0600.png
是故定知无有自性,皆从因缘。如汝所言,世
间小儿未能分别五尘因缘,亦啼亦笑,是故
一切有自性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自性者,
笑应常笑、啼应常啼,不应一笑、一啼。若一笑
一啼当知一切悉从因缘,是故不应说一切
法有自性故,不从因缘。」

梵志言:「世尊!若一切
法从因缘有,如是身者从何因缘?」

佛言:「善男
子!是身因缘,烦恼与业。」

梵志言:「世尊!如其是
身从烦恼业,是烦恼业,可断不耶?」

佛言:「如是,
如是。」

梵志复言:「世尊!唯愿为我分别解说,令
我闻已,不移是处悉得断之。」

佛言:「善男子!若
知二边,中间无碍,是人则能断烦恼业。」

「世尊!
我已知解,得正法眼。」

佛言:「汝云何知?」

「世尊!二
边即色及色解脱,中间即是八正道也。受想
行识亦复如是。」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善知
二边,断烦恼业。」

「世尊!唯愿听我出家受戒。」


言:「善来比丘。」即时断除三界烦恼,得阿罗汉
果。

尔时复有一婆罗门名曰弘广,复作是言:「瞿
昙!知我今所念不?」

佛言:「善男子!涅槃是常,有
为无常,曲即邪见,直即圣道。」

婆罗门言:「瞿昙!
何因缘故作如是说?」

「善男子!汝意每谓乞食
是常,别请无常,曲是户钥,直是帝幢。是故我
说涅槃是常,有为无常,曲谓邪见,直谓八正,
非如汝先所思惟也。」

婆罗门言:「瞿昙实知我
心,是八正道,悉令众生得尽灭不?」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婆罗门言:「瞿昙!已知我
心,我今所问,何故默然而不见答?」

时憍陈如
即作是言:「大婆罗门!若有问世有边、无边,
卷四十 第 600b 页 T12-0600.png
如来常尔默然不答。八圣是直,涅槃是常,若
修八圣即得灭尽,若不修习则不能得。大婆
罗门!譬如大城,其城四壁,都无孔窍,唯有一
门。其守门者聪明有智能善分别,可放则放,
可遮则遮,虽不能知出入多少,定知一切有
入出者皆由此门。善男子!如来亦尔,城喻涅
槃,门喻八正,守门之人喻于如来。善男子!如
来今者虽不答汝尽与不尽,其有尽者,要当
修习是八正道。」

婆罗门言:「善哉,善哉!大德
憍陈如!如来善能说微妙法,我今实欲知城
知道,自作守门。」

憍陈如言:「善哉,善哉!汝婆罗
门能发无上广大之心。」

佛言:「止,止!憍陈如!是
婆罗门非适今日发是心也。憍陈如!乃往过
去过无量劫有佛世尊,名普光明如来、应供、
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
天人师、佛、世尊,是人先已于彼佛所发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此贤劫中当得作佛,久
已通达了知法相,为众生故现处外道,示无
所知。以是因缘,汝憍陈如不应赞言,善哉,善
哉,汝今能发如是大心。」

尔时世尊知已即告憍陈如言:「阿难比丘今
为所在?」

憍陈如言:「世尊!阿难比丘在娑罗林
外,去此大会十二由旬,而为六万四千亿魔
之所娆乱。是诸魔众悉自变身为如来像,或
有宣说一切诸法从因缘生、或有说言一切
诸法不从因生,或有说言一切因缘皆是常
法、从缘生者悉是无常,或有说言五阴是实、
或说虚假入界亦尔,或有说言有十二因缘、
或有说言正有四缘,或说诸法如幻如化如
卷四十 第 600c 页 T12-0600.png
热时焰,或有说言因闻得法、或有说言因思
得法、或有说言因修得法,或复有说不净观
法、或复有说出息入息、或复有说四念处观、
或复有说三种观义七种方便、或复有说煖
法顶法忍法世间第一法学无学地菩萨初
住乃至十住,或有说空无相无作,或复有说
修多罗、祇夜、毗伽罗、那伽陀、忧陀那、尼陀
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
陀达摩、优波提舍、或说四念处、四正勤、四
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或说内空、
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性空、远离
空、散空、自相空、无相空、阴空、入空、界空、善空、不
善空、无记空、菩提空、道空、涅槃空、行空、得空、
第一义空、空空、大空,或有示现神通变化身
出水火、或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
上出火、左胁在下右胁出水、右胁在下左胁
出水、一胁震雷一胁降雨,或有示现诸佛世
界、或复示现菩萨初生行至七步、处在深宫
受五欲时、初始出家修苦行时、往菩提树坐
三昧时、坏魔军众转法轮时、示大神通入涅
槃时。世尊!阿难比丘见是事已,作是念言:『如
是神变,昔来未见,谁之所作?将非世尊释迦
作耶?』欲起欲语都不从意,阿难比丘入魔羂
故,复作是念:『诸佛所说各各不同,我于今者
当受谁语?』世尊!阿难今者极受大苦,虽念如
来,无能救者,以是因缘,不来至此大众之中。」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此
大众中有诸菩萨,已于一生发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心至无量生发菩提心,已能供养无
卷四十 第 601a 页 T12-0601.png
量诸佛,其心坚固,具足修行檀波罗蜜乃至
般若波罗蜜,成就功德,久已亲近无量诸佛,
净修梵行,得不退转菩提之心,得不退忍,不
退转持,得如法忍,首楞严等无量三昧,如是
等辈,闻大乘经终不生疑,善能分别宣说三
宝同一性相,常住不变,闻不思议不生惊怪,
闻种种空心不怖懅,了了通达一切法性,能
持一切十二部经广解其义,亦能受持无量
诸佛十二部经,何忧不能受持如是大涅槃
典?何因缘故,问憍陈如阿难所在?」

尔时世尊
告文殊师利:「谛听,谛听,善男子!我成佛已,过
二十年住王舍城,尔时我告诸比丘言:『诸比
丘!今此众中谁能为我受持如来十二部经,
供给左右所须之事,亦使不失自身善利?』时
憍陈如在彼众中来白我言:『我能受持十二
部经,供给左右,不失所作自利益事。』我言:『憍
陈如!汝已朽迈,当须使人,云何方欲为我给
使?』时舍利弗复作是言:『我能受持佛一切语,
供给所须,不失所作自利益事。』我言:『舍利弗!
汝已朽迈,当须使人,云何方欲为我给使?』乃
至五百诸阿罗汉皆亦如是,佛悉不受。尔时
目连在大众中作是思惟:『如来今者,不受五
百比丘给使,佛意为欲令谁作耶?』思惟是已,
即便入定,见如来心在阿难许,如日初出,光
照西壁。见是事已,即从定起,语憍陈如:『大德!
我观如来欲令阿难给事左右。』尔时憍陈如
与五百阿罗汉,往阿难所,作如是言:『阿难!汝
今当为如来给使,请受是事。』阿难言:『诸大德!
我实不堪给事如来。何以故?如来尊重,如师
卷四十 第 601b 页 T12-0601.png
子王、如龙、如火,我今秽弱,云何能办?』诸比丘
言:『阿难!汝受我语,给事如来,得大利益。』第二、
第三亦复如是。阿难言:『诸大德!我亦不求大
利益事,实不堪任奉给左右。』时目犍连复作
是言:『阿难!汝今未知。』阿难言:『大德!唯愿说
之。』目犍连言:『如来先日僧中求使,五百罗
汉皆求为之,如来不听。我即入定,见如来意
欲令汝为,汝今云何反更不受?』阿难闻已,合
掌长跪,作如是言:『诸大德!若有是事,如来世
尊与我三愿,当顺僧命,给事左右。』目犍连
言:『何等三愿?』阿难言:『一者如来设以故衣
赐我,听我不受。二者如来设受檀越别请,听
我不往。三者听我出入,无有时节。如是三事,
佛若听者,当顺僧命,奉给如来。』时憍陈如五
百比丘,还来我所作,如是言:『我等已劝阿难
比丘,唯求三愿,若佛听者,当顺僧命。』文殊师
利!我于尔时赞阿难言:『善哉,善哉!阿难比丘!
具足智慧,预见讥嫌。何以故?当有人言汝为
衣食奉给如来,是故先求不受故衣、不随别
请。憍陈如!阿难比丘具足智慧,入出有时,即
不能得广作利益四部之众,是故求欲出入
无时。憍陈如!我为阿难开是三事,随其意愿。』
时目犍连还阿难所,语阿难言:『吾已为汝启
请三事,如来大慈皆已听许。』阿难言:『大德!若
佛听者,请往给侍。』

「文殊师利!阿难事我二十馀年,具足八种不
可思议。何等为八?一者事我已来二十馀年
初不随我受别请食。二者事我已来初不受
我陈故衣服。三者自事我来至我所时终不
卷四十 第 601c 页 T12-0601.png
非时。四者自事我来,具足烦恼,随我入出诸
王刹利、豪贵大姓,见诸女人及天、龙女,不生
欲心。五者自事我来,持我所说十二部经一
经于耳曾不再问,如写瓶水置之一瓶,唯除
一问。善男子!琉璃太子杀诸释氏,坏迦毗罗
城,阿难尔时心怀愁恼,发声大哭,来至我所,
作如是言:『我与如来俱生此城同一释种,云
何如来光颜如常,我则憔悴?』我时答言:『阿难!
我修空定,故不同汝。』过三年已,还来问我:『世
尊!我往于彼迦毗罗城,曾闻如来修空三昧,
是事虚实。』我言:『阿难!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六
者自事我来,虽未获得知他心智,常知如来
所入诸定。七者自事我来,未得愿智,而能了
知如是众生到如来所,现在能得四沙门果、
有后得者、有得人身、有得天身。八者自事我
来,如来所有秘密之言悉能了知。善男子!阿
难比丘具足如是八不思议,是故我称阿难
比丘为多闻藏。善男子!阿难比丘具足八法,
能具足持十二部经。何等为八?一者信根坚
固、二者其心质直、三者身无病苦、四者常勤
精进、五者具足念心、六者心无憍慢、七者成
就定慧、八者具足从闻生智。文殊师利!毗
婆尸佛侍者弟子名阿叔迦,亦复具足如是
八法。尸弃如来侍者弟子名差摩迦罗,毗舍
浮佛侍者弟子名优波扇陀迦罗,鸠村驮佛
侍者弟子名曰跋提,迦那含牟尼佛侍者
弟子名曰苏坻,迦叶佛侍者弟子名叶婆蜜
多,皆亦具足如是八法。我今阿难亦复如
是具足八法,是故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
卷四十 第 602a 页 T12-0602.png
善男子!如汝所说,此大众中虽有无量无边
菩萨,是诸菩萨皆有重任,所谓大慈大悲。如
是慈悲之因缘故,各各匆务调伏眷属庄严
自身。以是因缘,我涅槃后不能宣通十二部
经。若有菩萨或时能说,人不信受。文殊师利!
阿难比丘是吾之弟,给事我来二十馀年,所
可闻法具足受持,喻如写水置之一器,是故
我今顾问,阿难为何所在?欲令受持是涅槃
经。善男子!我涅槃后阿难比丘所未闻者,弘
广菩萨当能流布,阿难所闻自能宣通。文殊
师利!阿难比丘今在他处,去此会外十二由
延,而为六万四千亿魔之所恼乱,汝可往彼
发大声言:『一切诸魔,谛听,谛听。如来今说大
陀罗尼,一切天、龙、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
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山神、树神、河神、海
神、舍宅等神,闻是持名,无不恭敬受持之者。
是陀罗尼十恒河沙诸佛世尊所共宣说,能
转女身,自识宿命。若受五事:一者梵行、二者
断肉、三者断酒、四者断辛、五者乐在寂静,受
五事已,至心信受、读诵书写是陀罗尼,当知
是人即得超越七十七亿弊恶之身。』」尔时世
尊,即便说之:

「阿摩[(匕/示)*(入/米)] 毗摩[(匕/示)*(入/米)] 涅磨[(匕/示)*(入/米)]瞢伽[(匕/示)*(入/米)]醯摩
罗若竭鞞 三曼多跋提[(匕/示)*(入/米)] 娑婆罗他娑檀
尼 婆罗磨他娑檀尼 磨那斯阿步提 毗
罗氏 庵摩赖低 婆岚弥 婆岚摩莎[(匕/示)*(入/米)]
 富啰泥富啰那摩奴赖绨」

尔时文殊师利从佛受是陀罗尼已,至阿难
所,在魔众中作如是言:「诸魔眷属谛听,我说
卷四十 第 602b 页 T12-0602.png
所从佛受陀罗尼咒。」魔王闻是陀罗尼已,悉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舍于魔业,即放
阿难。

文殊师利与阿难俱来至佛所,阿难见
佛,至心礼敬,却住一面,佛告阿难:「是娑罗林
外,有一梵志名须跋陀,其年极老,已百二十。
虽得五通,未舍憍慢,获得非想非非想定,生
一切智起涅槃想。汝可往彼,语须跋言:『如来
出世如优昙花,于今中夜当般涅槃,若有所
作可及时作,莫于后日而生悔心。』阿难!汝之
所说,彼定信受。何以故?汝曾往昔五百世中,
作须跋陀子,其人爱心习犹未尽,以是因缘
信受汝语。」

尔时阿难受佛敕已,往须跋所,作
如是言:「仁者!当知如来出世如优昙花,于今
中夜当般涅槃,欲有所作可及时作,莫于后
日生悔心也。」须跋言:「善哉,阿难!我今当往
至如来所。」

尔时阿难与须跋陀还至佛所,
时须跋陀到已问讯,作如是言:「瞿昙!我今欲
问,随我意答。」

佛言:「须跋!今正是时,随汝所
问,我当方便随汝意答。」

「瞿昙!有诸沙门婆罗
门等作如是言:『一切众生受苦乐报,皆随往
日本业因缘,是故若有持戒精进、受身心苦,
能坏本业,本业既尽,众苦尽灭,众苦尽灭即
得涅槃。』是义云何?」

佛言:「善男子!若有沙门、婆
罗门等作是说者,我为怜悯,常当往来如
是人所,既至彼已,我当问之:『仁者!实作如
是说不?』彼若见答:『我如是说。』『何以故?』『瞿昙!我
见众生习行诸恶,多饶财宝,身得自在;又见
修善,贫穷多乏,不得自在;又见有人多役力用
求不能得;又见不求自然得之;又见有人慈
卷四十 第 602c 页 T12-0602.png
心不杀反更中夭;又见憙杀终保年寿;又见
有人净修梵行精勤持戒,有得解脱、有不得
者;是故我说一切众生受苦乐报,皆由往日
本业因缘。』须跋!我复当问:『仁者!实见过去业
不?若有是业,为多少耶?现在苦行能破多少
耶?能知是业已尽、不尽耶?是业既尽,一切尽
耶?』彼若见答:『我实不知。』我便当为彼人引喻:
『譬如有人身被毒箭,其家眷属为请医师令
拔是箭,既拔箭已身得安隐。其后十年是人
犹忆,了了分明,是医为我拔出毒箭,以药涂
拊,令我得差,安隐受乐。仁既不知过去本业,
云何能知现在苦行定能破坏过去业耶?』彼
若复言:『瞿昙!汝今亦有过去本业,何故独责
我过去业?瞿昙经中亦作是说,若见有人豪
贵自在,当知是人先世好施,如是不名过去
业耶?』我复答言:『仁者!如是知者,名为比知,不
名真知。我佛法中,或有从因知果、或有从果
知因。我佛法中有过去业、有现在业。汝则不
尔,唯有过去业,无现在业。汝法不从方便断
业,我法不尔,从方便断。汝业尽已,则得苦尽,
我即不尔,烦恼尽已,业苦则尽,是故我今责
汝过去业。』彼人若言:『瞿昙!我实不知,从师受
之,师作是说,我实无咎。』我言:『仁者!汝师是谁?』
彼若见答:『是富兰那。』我复言曰:『汝昔何不一
一咨启,大师实知过去业不?汝师若言我不
知者,汝复云何受是师语?若言我知,复应问
言,下苦因缘受中、上、苦不?中苦因缘受下、上
苦不?上苦因缘受中、下、苦不?若言不者,复应
问言,师云何说苦乐之报,唯过去业,非现在
卷四十 第 603a 页 T12-0603.png
耶?复应问言,是现在苦,过去有不?若过去
有,过去之业悉已都尽,若都尽者,云何复受
今日之身?若过去无,唯现在有,云何复言众
生苦乐皆过去业?仁者!若知现在苦行能坏
过去业,现在苦行复以何破?如其不破,苦即
是常;苦若是常,云何说言得苦解脱?若更有
行坏苦行者,过去已尽,云何有苦?仁者!如是
苦行,能令乐业受苦果不?复令苦业受乐果
不?能令无苦无乐业作不受果不?能令现报
作生报不?能令生报作现报不?令是二报作
无报不?能令定报作无报不?能令无报作定
报不?』彼若复言:『瞿昙!不能。』我复当言:『仁者!如
其不能,何因缘故受是苦行?仁者!当知定
有过去业,现在因缘,是故我言因烦恼生业,
因业受报。仁者!当知一切众生有过去业,有
现在因。众生虽有过去寿业,要赖现在饮食
因缘。仁者!若说众生受苦受乐,定由过去本
业因缘,是事不然。何以故?仁者!譬如有人为
王除怨,以是因缘多得财宝,因是财宝受现
在乐。如是之人现作乐因,现受乐报。譬如有
人杀王爱子,以是因缘丧失身命,如是之人
现作苦因现受苦报。仁者!一切众生现在因
于四大、时节、土地、人民,受苦受乐,是故我说
一切众生不必尽因过去本业受苦乐也。仁
者!若以断业因缘力故得解脱者,一切圣人
不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过去本业无始
终故,是故我说修圣道时,是道能遮无始终
业。仁者!若受苦行便得道者,一切畜生悉应
得道。是故先当调伏其心,不调伏身,以是因
卷四十 第 603b 页 T12-0603.png
缘,我经中说,斫伐此林,莫斫伐树。何以故?从
林生怖,不从树生。欲调伏身,先当调心。心喻
于林,身喻于树。』」

须跋陀言:「世尊!我已先调
伏心。」

佛言:「善男子!汝今云何能先调心?」


跋陀言:「世尊!我先思惟,欲是无常、无乐、无净。
观色即是常乐清净。作是观已,欲界结断,获
得色处,是故名为先调伏心。次复观色,色是
无常,如痈、如疮、如毒、如箭,见无色常、清净、寂
静。如是观已,色界结尽,得无色处,是故名为
先调伏心。次复观想,即是无常、痈疮、毒箭。如
是观已,获得非想非非想处。是非想非非想
处,即一切智、寂静、清净,无有堕坠,常恒不变,
是故我能调伏其心。」

佛言:「善男子!汝云何能
调伏心耶?汝今所得非想非非想定,犹名为
想。涅槃无想,汝云何言获得涅槃?善男子!汝
已先能呵责粗想,今者云何爱著细想,不知
呵责?如是非想非非想处,故名为想,如痈、如疮、
如毒、如箭。善男子!汝师郁头蓝弗利根聪明,
尚不能断如是非想非非想处,受于恶身,况
其馀者?」

「世尊!云何能断一切诸有?」

佛言:「善男
子!若观实相,是人能断一切诸有。」

须跋陀
言:「世尊!云何名为实相?」

「善男子!无相之相,名
为实相。」

「世尊!云何名为无相之相?」

「善男子!一
切法无自相、他相及自他相,无无因相、无作
相、无受相、无作者相、无受者相、无法非法相、
无男女相、无士夫相、无微尘相、无时节相、无
为自相、无为他相、无为自他相、无有相、无无
相、无生相、无生者相、无因相、无因因相、无果
相、无果果相、无昼夜相、无明闇相、无见相、无
卷四十 第 603c 页 T12-0603.png
见者相、无闻相、无闻者相、无觉知相、无觉知
者相、无菩提相、无得菩提者相、无业相、无业
主相、无烦恼相、无烦恼主相。善男子!如是
等相,随所灭处,名真实相。善男子!一切诸法
皆是虚假,随其灭处,是名为实,是名实相、是
名法界、名毕竟智、名第一义谛、名第一义空。
善男子!是相、法界、毕竟智、第一义谛、第一
义空,下智观故,得声闻菩提;中智观故,得缘
觉菩提;上智观故,得无上菩提。」

说是法时,十
千菩萨得一生实相,万五千菩萨得二生法
界,二万五千菩萨得毕竟智,三万五千菩萨
悟第一义谛,是第一义谛亦名第一义空,亦
名首楞严三昧。四万五千菩萨得虚空三昧,
是虚空三昧亦名广大三昧,亦名智印三昧。
五万五千菩萨得不退忍,是不退忍亦名如
法忍,亦名如法界。六万五千菩萨得陀罗尼,
是陀罗尼亦名大念心,亦名无碍智。七万五
千菩萨得师子吼三昧,是师子吼三昧亦名
金刚三昧,亦名五智印三昧。八万五千菩萨
得平等三昧,是平等三昧亦名大慈大悲。无
量恒河沙等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无量恒河沙等众生发缘觉心,无量恒河
沙等众生发声闻心。人女、天女二万亿人,现
转女身得男子身,须跋陀罗得阿罗汉果。
《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十

阿摩隶(一) 毗磨隶(二) 涅磨隶(三) 瞢伽隶(四) 醯
磨罗若竭捭(五) 三曼那跋提(六) 娑婆陀 裟檀
(七) 波罗磨他 娑檀尼(八) 摩那斯(九) 阿拙啼(十)
 毗罗祇(十一) 庵摩赖坻(十二) 婆岚弥(十三) 婆岚摩(十四) 莎
隶富泥富那(十五) 摩奴赖绨(五十)
卷四十 第 604a 页 T12-0604.png

   高野山出涅槃经梵文断片

            【表】

1. 1. mama śrāvakā mahāyānnakāṃkṣitās tadā ṣaḍrasavan mahābhojanam iva ma-

   hāparinivvāṇaṃ mahāsūtraṃ deśayāmi.

1. 2. tatra katame ṣaḍrasā duḥkham āṃvlam [āmlam][a-]nityaṃ lavaṇam anātma-

   kaṃ kaṭukaṃ sukhaṃ madhuraṃ sātmakaṃ kaṣāyaṃ nityan ti-

1. 3. ktam iti ime ṣaḍrasāḥ kleśendhanena māyā-agninā paripācitaṃ bhojanaṃ

   mahāparinirvvāṇaṃ tatvānnamṛṣṭaṃ

1. 4. mama śrāvakā bhuñjante. punar aparaṃ bhagini yathā yūyaṃ parāmantraṇena

   paracūḍākaraṇanimittena vā

1. 5. paragrāmaṃ gantukāmā duṣputrān utsṛjya satputrāṇāṃ guhyābhinidhānāni

   darśayasi. āma bhagavan duṣ-

1. 6. putrā anācārāḥ anarthabhāginas teṣāṃ mityarthaṃ na darśayāmi. satputrās

   tu kuladharāḥ kulanissarakāḥ

1. 7. te dravyārhāḥ teṣāṃ darśayāmi. evam ahaṃ bhagini mahāparinirvvāṇa-gama-

   nakriyāṃ yadā karomi, tadā tathā-

            【里】

1. 1. gatavividhaguhyaṃ sandhāvacanaṃ śrāvakebhyo niravaśeṣaṃ kathayiṣyāmi. adya

   putrebhyaś cchandaṃ dāsyāmi yathā tvāṃ bhagi-

1. 2. ni pravāsagatāṃ duṣputrā mṛteti kalpayanti na cāpi mṛtā āma bhagavan punar

   apy āgatānte paśyanti evam e-

1. 3. va bhagini mayā mā 'nitya-saṃjñā kārṣīt. adya tathāgataḥ parinirvvāsyatīti

   nevaṃ kalpayitavyaṃ mṛtasaṃjñā-

1. 4. vat ye sadā nityodbruvaḥ śāśvataḥ tathāgata iti dhārayanti teṣaṃ tathāgato

   gṛhe tiṣṭhati. eṣa

1. 5. parāddhyāśayo [adhyāśsya*] nāma pṛcchāvaśā nāma iha kaścit tathāgatam arh-

   antaṃ samyaksambuddhaṃ paripṛcchet katham a-

1. 6. haṃ bhagavan kīrttiṃ prāpnuyāt loke dāyako viśruta iti na ca dadyāt kasmiṃś

   cit[ta] tathāgatam evam vadet niḥ-

1. 7. saṃgam pravāraya dāsīdāsaparigraheṇa atyantabrahmacāriṇaṃ kumārīdānena

   amāṃsa-bhojinaṃ māṃsab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