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美其利物,或云妙德,义亦同之;绍隆佛
种称法王子,
《智论》云:「佛为法王,菩萨入正法位,乃至十地悉名法王子。」乃知此名该下
诸位。阿逸多此云无能胜,言其悲智非偏小
所及。乾陀诃提此翻不休息,众生无尽,修因
感果无穷已故。常精进者,众生无量,上求下
化无暂懈故。总结中,然菩萨名通于初后,如
上所列,莫非深位补处,或是权现影响,故云
诸大也。
三、人天中,释提桓因具云释迦因陀
罗,此翻能天帝,即三十三天主,今言帝释,即
华梵双举,大梵四王天主甚多,不复尽举故
云无量也,更兼道俗四众,龙鬼八部,故云:「大
众俱。」序中从略,文见流通。
第二、正宗分,大分
三段:从初至俱会一处,先赞二报庄严,令生
忻慕;二、不可以少下,正示专念持名,教修行
法;三、如我今者下,后引诸佛同赞,劝信受持。
科分三节曲尽一经,有智试观,思过半矣!
初
中又二:初、总标依正,上二句指对告人,众
集即告,故云:「尔时」,身子大权智慧第一,知言
解意深契佛怀,故诸经便多令对语。《弥勒下
生经》云:「大智舍利弗能随佛转法轮,佛法之
大将。」乃知身子才辨超伦,及至此经殊无一
词申疑请问,从始至末尽是如来呼以告之,
即向所谓示同不知,义见于此。从是已下即
所告事,上四句标依报。净土多种,如别所论,
今此所标同居净土,如世邦国方向、远近,二
皆是定,对此极苦故名极乐,亦名安乐亦号
安养,十万亿刹凡情疑远,然弹指屈臂刹那
可到,一以十方净秽同一心故,二以心念迅
又二:初至极乐举栏网行树以显名,又舍利
下,二、引池阁宝莲以示相。
初中上七句示相,
下二句结名。言行树者周回七重,一一树高
八千由旬,行行相当不参差故,其树枝叶上
下七层皆垂珠网,状同佛塔,
《观经》云:「妙真珠
网弥覆树上,一一树上有七重网,一一网间
有五百亿妙华宫殿。」一重树下一重栏楯,故
亦七重。网是珠璎,复依树上,则知皆是;下二
句止显树栏之体耳。一、金,二、银,三、琉璃,四、玻
[王*梨],是为四宝。初正示,若准
《观经》,七宝华叶无
不具足;又
《大本》中,根茎枝叶七宝间错,此中
略举,委在他文。周匝围绕,有云:「凡佛菩萨居
处皆然,非谓一国土止有七重耳。」结名可解。
下诸庄严例顺此结。二、池阁中分四:初、明池
水;二、池畔阶道;三、阶上楼阁;四、池中莲华。初
中七宝池者,彼有八池,七宝所成,池中之水
亦七宝色,名八功德:一、澄清,二、清冷,三、甘
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除饥渴,八、长
养诸根。每一池心有如意珠王,水从中出流
注池中。金沙布地者,
《观经》云:「渠下皆以杂色
金刚以为底沙。」二中、阶砌亦即四宝。三、明楼
阁,乃列七宝。
《观经》云:「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
五百亿宝楼。」琉璃梵语,此翻不远,去波罗奈
城不远有山出此宝故。玻[王*梨]亦云颇胝迦,此
翻水玉,或云水精。砗磲下,并华言,如车之磲,
磲谓车辋。赤珠者,
《佛地论》云:「赤虫所出,珠体
赤故。」码碯,应法师云:「此宝色赤,如马脑焉。」《大
本》云:「设我得佛,自地至空,宫殿楼阁池流华
树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
妙超诸天人」等。四、示莲华有五:一、形量,二、显
色,三、光焰,四、香气,五、洁净,对文可见。若准《观
经》:「一一池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一一莲华
团圆正等十二由旬。」既言七宝,非止四色。十
二由旬,非止车轮,然车有大小,难为定准,此
间极大不过数尺,可依轮王车轮为量,《十住
毗婆沙》云:「转轮圣王千辐金轮,种种珍宝庄严
其辋,琉璃为毂,周圆十五里。」准此,未及半由
旬,亦约小者耳。所以二经不同者,慈恩云:「华
有大小,彼据极大,此约最小。」今准
《大本》,池中
莲华或一由旬乃至百千由旬,则知大小不
同,经中但是随宜趣举,不必以此较经优劣。
二、结示中,如是者,指上多种殊妙之相,皆
是弥陀菩提愿行,从因至果历劫熏修之所成
就,故云:「功德庄严。」故
《观经》云:「如此妙华是本
法藏比丘愿力所成。」自馀皆尔,岂唯华座乎?
四十八愿结云:「彼佛于大众中建此愿已,一
向专志庄严妙土」等。下结诸文并同此释。
第
二、庄严二:初、列相;舍利下,二、结示。初中有三:
一、天乐;二、金地;三、天华。初、常作天乐者,准《观
经》作乐有三,水观中云:「百亿华幢无量乐器
以为庄严,八种清风鼓此乐器」等。又楼观云:
「其楼阁中有无量诸天作天妓乐,又有乐器
悬处虚空,不鼓自鸣」等。准下经云:「风吹树网
如百千种乐」,故知彼土天乐非一。二、黄金为
地者,准
《观经》彼国皆琉璃地,以黄金绳杂厕
问错,兼以七宝界其分齐,今言黄金,乃地面
庄严耳。三、天华又三:初、六时雨华,其土下,二、
盛华供养,即以下,三、供已还国。初中、彼国光
明常照,既无日月则无昼夜,顺此方机且言
六时,准
《大本》中,彼以莲开鸟鸣为晓,莲合鸟
栖为夜。曼陀罗此翻适意,言其美也;又翻白
华,取其色也。二中、其土众生,通目九品。衣
裓,真谛云:「外国盛华器也。」才生彼国即获六
通,日往他方为闻法故。
《观经》云:「应时即能飞
行,遍至十方历事诸佛」,又「游历十方供养诸
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等。十万亿者,趣举大
数。三中、食时谓中前也,
《大本》云:「彼国宫殿、衣
服、饮食犹第六天自然之物,若欲食时,七宝
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
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意以为食,自然饱
足。事已化去,时至复现」等。
《寄归传》云:「五天道
俗多作经行,直来直去唯遵一路,如织之经,
故曰经行。」
《四分律》云:「经行有五益:一、堪远行,
二、能思惟,三、少病,四、消食,五、得定久住。」结示
同前。
第三、庄严亦二:初、列相;舍利下,结示。初、
列相中复有二种:初至所作众鸟演圣法;舍
利下,二、风树出妙音。初中、又二:初、正示;舍利
下,释疑。正示有三:先列众禽略举六种,前三
易识,舍利此云春莺或云鹙鹭,迦陵频伽此
翻妙声,在㲉中鸣已超众鸟。共命者,两首一
身报同识异,故
《法华》中翻为命命鸟是也。准
《观经》更有百宝色凫雁、鸳鸯等。是诸下,次明
演法,和雅谓声音感人,演畅谓说法无滞。五
根者:一、信,二、精进,三、念,四、定,五、慧,能生
圣道故总名根,即此五法能排业惑故名为
力。七菩提分即七觉支,一、择法,二、精进,三、
喜,四、除,五、定,六、舍,七、念,无学实觉七事能
到,故名为分。八正道分者,一、正见,二、正思惟,
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
八、正定,前二慧学,中三戒学,后三定学,即是
离明三学,初果已去见真谛理皆名正道,亦
名圣道,馀如
《法界次第》委明。准
《观经》云:「常赞
念佛念法念僧,或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
蜜」,故云如是等法。其土下,后显益物,念佛知
佛恩重,念法知法功深,念僧知僧德大;又念
佛愿速證诚,念法愿勤修学,念僧愿亲参预;
又念自心佛体自觉了,念自心法轨生圣道,
念自心僧随缘和合。三宝多种随机浅深,当
知此界心垢常思五欲,彼方心净专念三宝,
晨夕所存更无他意,两土升沈于兹可见。次
释疑中,二段:初至有实,遮其疑情;是诸下,二、
决所疑事。初中三节,先遮疑情,浊世禽畜罪
业所招,极乐净土何缘有此?所以下,次伸意,
彼国唯有人天两道,法藏愿云:「设我得佛,国
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舍利下,三举
况,
《大本》云:「彼国无有三涂苦难之名,但有自
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安乐。」二、决疑中
弥陀变化者,准
《观经》即:「池水中如意珠王涌
出金光,其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哀雅。」当知
众鸟即是弥陀化身,欲使法音遍布远近,显
知非是罪报所生也。
二、风树妙音分二:初、示
相,即前树网风动成音,其音美妙如众乐焉;
闻是下,显益同前,结示可解。
第二、明正报中
分二:初至十劫化主名号;舍利下,二、徒众庄
严。初中复二:初、徵问汝意云何,审其解否,
既无所对故为释通。阿弥陀此翻无量,一者、
示修法;我见下,三、结显劝意。初中如来欲明
持名功胜,先贬馀善为少善根,所谓布施、持
戒、立寺、造像、礼诵、坐禅、忏念、苦行一切福业,若
无正信回向愿求,皆为少善,非往生因。若依
此经执持名号决定往生,即知称名是多善根、
多福德也。昔作此解人尚迟疑,近得襄阳石
碑经本,文理冥符,始怀深信。彼云:「善男子、善
女人闻说阿弥陀佛,一心不乱专持名号,以
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功德、多善根、多福
德因缘。」彼石经本梁陈人书,至今六百馀载,
窃疑今本相传讹脱。二中分三:初至不乱专
念持名;其人下,二、临终感圣;是人下,三正念
往生。初二句,索持机不简男女;次二句,劝信
受,或披经典,或遇知识闻必生信,信故持
名;次七句示期限,一日七日随人要约,今经
制法,理必依承,若准
《大本》、
《观经》则无日限,下
至十念皆得往生,十念即十声也;后一句教
系想,此一句经正明成业,先须敛念面向西
方合掌正身,遥想彼佛现坐道场,依正庄严
光明相好,自慨此身久沈苦海,漂流生死孤
露无依,譬如婴儿堕在坑阱,叫呼父母急救
危忙,一志依投恳求解免,声声相续,念念不
移。虽复理事行殊、定散机异,皆成净业尽得
往生,不然则无记妄缘,定成虚福耳。
善导问
曰:「何故不令作观,直遣专称名号,有何意耶?」
答曰:「乃由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飏神飞,观
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号,正由
称名易故,相续即生。」又云:「弥陀世尊本发深
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
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