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通赞疏-唐-窥基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29a 页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29a 页


No. 1758 [cf. No. 366]

*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大慈恩寺沙门窥基撰

详夫理绝众诠岂三乘之可摄、智圆万德非
十地以能观,布慈云而荫四生、洒法雨而湿
九有,由是降神兜率、诞迹迦维,厌欲乐于王
宫、获真常于觉树,良以群生业惑、魔党增强,
腾苦海以辟三途、溺慈舟而吞万善,是以高
张教网直指净方,是入圣之玄门、乃超凡之
妙躅,十重净土约地位以等差、九品莲台契
根宜之次第,大哉迥抛空有之门、独颖断常之
表。

佛者觉道已圆,说者悲心演法,阿弥
陀者无量寿也,经者常法摄贯也。常则百
王不易,法则千代同规,摄则包括众诠,贯则
通连妙理,故云佛说阿弥陀经也。

经:「如是
我闻」等。

赞曰:将释此经,略以六门料简:第一
总叙源由;第二别明宗旨;第三彰经体用;第
四翻译时人;第五论于顿渐;第六正释经文。

且初第一总叙源由者,佛从因地发弘誓愿
愿渡众生,今赴宿因故说诸法。故《法华经.方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29b 页 T37-0329.png
便品》云: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
众如我等无异。又〈寿量品〉云:每自作是念:「以
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若昔因
中若今果位,每皆发愿愿令众生犹如我身
得入佛道。」故酬本愿而说诸经。又如论说:菩
萨初生时放大光明普遍十方,行至七步观
视四方作师子吼,而说偈言:「我生胎分尽,是
最末后身,我已得解脱,当复度众生。」为酬此
愿故说诸经。

问:「世尊说法处会颇多,何故祇
园又谈慈典?」

答:「馀处说法意趣不同,《维摩经》
即折其偏执,《法华经》即引入一乘。此经起由
为破三轮故。三种轮者:一为破无常轮,有情
无情皆是无常,令生觉悟舍无常故;二为破
不净轮,有情无情皆是不净故,生归净土莲
华化生,舍胎胞血肉之身,破有情不净也;所
居净土无诸秽恶,破器世间不净也,为破不
净轮故;三为破苦轮,诸众生为苦逼迫故,令
归净土除此苦故。为破此等三种轮故,故说
此经。又为接引二种众生故:一为接引懈怠
众生,怯修大行多诸退屈,故说此经,因微果
著令身不退,故经云:若一日乃至七日便得
往生等;二为散乱众生驰流诸境沈沦恶道
故说此经,指示西方令心专注故。」

问:「处处
说法皆破三轮,何故此经独彰慈意?」

答:「别
经之内虽破三轮,断舍时长,不同此典,故说
为破三轮。」

第二别明宗旨者,此方先德总
判经论有其四宗:一、立性宗,《杂心》等是,立五
聚法有体性故;二、破性宗,《成实》等是,破法体
有性,唯有相故;三、破相宗,《般若》等是,破法相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29c 页 T37-0329.png
状亦成空故;四、显实宗,《涅槃》《华严》《法华》等是,
显于真实中道义故、舍化城而归宝所等故。此
经乃是第四宗也。

依文判教,教但有三,以类
准宗,宗乃有八。教但三者:一、多说有宗,说《阿
含》等小乘教是;二、多说空宗,《中》《百》《十二门》《般
若》等是;三、非有宗,《华严》、《深密》、《法华》及此经等
是,有为无为名之为有,我及我所名之为空,
此等三教处所广明。宗有八者:一、我法空有
宗,犊子部等是;二、有法无我宗,萨婆多等是;
三、法无去来宗,大众部等是;四、现通假实宗,
说假部等是;五、俗妄真实宗,说出世部等是;
六、诸法但名宗,一说部等是;七、胜义皆空宗,
《般若》等经、龙树等说《中》《百论》等是;八、应理圆实
宗,《华严》《法华》等及无著等说中道教是。此经
乃是应理圆实宗收,即净土为宗。

更有二宗:
一、不说法宗;二、说法宗。且不说法宗,龙军等
言:佛唯有三法,谓大定智悲久离戏论曾不
说法,由佛慈悲本愿缘力,众生识上文义相
生。虽亲依自善根力起,而就强缘名为佛说。
故无性云:随堕八时,闻者识上真非真说聚集
显现,以为教体。故经云:始从成道终至涅槃,
于其中间不说一字,如母啮指子生唤解。二
者亲光等言:佛身具有蕴处界等,由离分别
名无戏论,岂不说法名无戏论,谓宜闻者善
根本愿缘力,如来识上文义相生。此文义相
是佛利他善根所起,名为佛说;闻者识上虽
不亲得,然似彼相分明显现,故名我闻等。世
亲说言:谓馀相续识差别故,令馀相续差别
识生,彼此互为增上缘故。由此护法等随机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30a 页 T37-0330.png
就事教说三乘。此经即是大乘所摄,三藏之
中菩萨藏收,十二分中无问自说教。

问:「白莲
华教待请方宣,净土经文因何自说?」

答:「说《法
华》而待请,恐生轻慢之情;谈净土以自宣,为
显慈悲之意。旨者旨趣,令舍秽土趣向净方
之旨也。」

第三彰经体用者,且体即教体,以
五门分别:一、摄相归性,皆以真如为体;二、摄
境从心,一切唯识;三、摄假从实,即不相应摄
归色心心所;四、体用别论门,即能缘四蕴收
本质相分,各别摄自他有差别故;五、聚集显
现门,如闻诸行无常四字,聚集显现以为教
体,唯取佛本质声名句文四法为体。若取影
像教体,便成有漏。若唯取有漏影像为体者,
即应真实三宝应唯有漏无记。若不尔者,如
何影像教体?故知但取无漏声名句文为体,
声是实,名句文等是假。更有诸师出教体如
别处说。用者彰秽显净为用,又显实證真之
用也。

第四翻译时人者,此经前后有其四
译:一、秦弘始四年二月八日罗什译,名「小无
量寿经」;二、宋元嘉年中求那跋陀罗译,四纸;
三、永徽六年大唐三藏于慈恩寺译,名「称赞
净土佛摄受经」,十纸;四、后秦又译出《阿弥陀
经偈颂》一纸,而失译主。今此所解者即是秦
罗什法师所译。

问:「三时之中,此经是何时所
摄?」

「因此问故略明诸师判教:初明此土判教;
二明西天判教。此土判教而有五人:一、魏时
三藏菩提流支,此云觉受,以佛一代时教总
判为一时。有二义不同,教似有多:一、教同根
异。如天雨是一、所润三草二木不同等;教法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30b 页 T37-0330.png
是一,众生悟解不同,如声闻缘觉作四谛十
二因缘解,菩萨作六度解,约根教似有异。二、
理同證异。三乘證理不同,如三兽之度河浅
深别,故判教一时。二、宋朝三藏昙无谶,判如
来一代时教为顿、渐二时。顿教者,佛一代时
有说二空、三性、三无性、八识、二无我等教,皆
是顿教,所以《华严》声闻对目不闻等是。渐教
者,佛一代时有说四谛、缘生、五八戒等,总名
渐教。三、梁朝真谛三藏,判如来一代时教为
三时:一有教、二空教、三非空非有教。且有教
者,佛初成道七年已后说有教,五年度五俱
轮,第六年化舍利弗,第七年度三迦叶,总名
有教。二空教,从第八年至三十八年已来总
说八部《般若》等是。三非空非有教,从三十九
年至临涅槃时说非空非有教,《法华》、《楞伽》、《思
益》等是。四、隋朝崛多、笈多二三藏,判如来教
为四时:一生空教、二法空教、三法相教、四观
行教。一生空教,即十二年前说《阿含经》等是;
二法空教,即三十八年前说八部《般若》;三法
相教者,即三十八年后四十九已来说《楞伽》、《思
益》、《法华》经等,广说百法、三性、三无性、八识、二
无我等是;四观行教者,即说《华严》法界观等
是。五、晋朝刘居士,山中隐逸自述意怀,判教
为五时:一人天教、二生空教、三法空教、四俱
空教、五非空非有教。人天教者,即佛成道后
三七日内为提谓长者说三归五戒十善等,
是未有出世善根器故。觉受难云:《提谓经》
五百贾人将受五戒,先忏悔五逆十恶谤法等
罪。世尊言四大本净吾我本净,提谓得不起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30c 页 T37-0330.png
法忍即无生法忍,五百贾人得柔顺忍等,皆
是證圣,岂是人天教耶?二生空教者,即十二
年前说二乘之教是;三法空教,即三十年前
说者是;四俱空教者,即三十八年前说八部
《般若》是;五非空非有教者,即四十年已来说
《法华》《楞伽》等经是。

「二、西天判教者:一、胜义俱
空宗判教、二、应理圆实宗判教。且初那烂
陀寺师子觉智光等,依文殊为宗主,判教为三
时:一、生空;二、非空非有;三俱空。且生空者,即
广说二乘等教是;二、非空非有教者,即《法华》
等是;三、俱空,即八部《般若》是。第二应理圆实
宗判教者,即那烂陀寺有论师名戒贤,依弥
勒菩萨为宗主,判教为三时:一、有教,一代时
教说有处是;二、空教,但说空处是;三、非空
非有教,但说非空非有处是,依、圆是有,遍计
等无,是真谛,但以将教就时,此非也;戒贤论
师将时就教为正。难真谛云:佛成道后第二
七日说《华严经》,岂是第一时教?又言四十年
后非空非有是第二时教者,即佛临涅槃说
《遗教经》,岂是第三时?戒贤将时就教判为正。
此经诠净土,依、圆是有,遍计等无,即是非空
非有教也。」

第五论顿渐者,曾得二乘果、发
心向大者,名为渐悟,由生数少或全无故;若
从二凡而归大,者即顿悟摄,未曾證悟二乘
理故,生数犹多不名渐悟。《涅槃经》云:但说初
果回心八万劫,乃至辟支迦十千劫。既不说
资、加二位劫数多少,明知五果回心方名渐
悟;若七方便回心但是顿悟收。曾发二乘心、
曾修二乘行,求归大者皆名渐悟,具彼性故、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31a 页 T37-0331.png
修彼行故,闻思悟解亦名为悟,何必證悟。况
复亦有生数少者,谓已定生,即此生及一坐
顺决择分等,《涅槃经》且说五果回心而论劫
数,亦不遮七方便回心亦名渐悟也。故知资、
加二位既亦有生数少,明知回心皆是渐悟
摄。此之二师:第一师有教有理、第二师无教
有理。此经者,一心不乱十念专精,便往净土
顿抛浊世,即顿教所收,故经云:若一日乃至
七日一心不乱等。

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上

大慈恩寺沙门窥基撰

经云:「佛说阿弥陀经」。

赞曰:下第六正释本文。
分二:初解题目、二释经文,此初也。佛说者,即
能化教主。阿弥陀者,唐言无量寿等也。经者,
摄贯等四义也。以胜显劣,依主释也;或以别
简总,亦依主释也,依人得名也。正释经文者。

经:「如是我闻」。

赞曰:此经之中总有三段:初
「如是我闻」下乃至「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
众俱」,名为序分;二从「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
从是西方」乃至「是为甚难」已来,为正宗分;三
从「佛说此经」下是流通分。序者,由也始也,陈
教起之因由,作法兴之渐始,故名序分。金仙
演法各有所宗,陈净域以境殊,劝令生而忻
慕,故云正宗分也。陈事既终,时众获益,欲显
教门不坠,冀其远代流通,故名流通分也。若
依古师,序分有六,今依《佛地论》序分有五:一、
为令生信,总显已闻,言如是我闻;二、说者听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31b 页 T37-0331.png
者共相会遇,时分无别,故名一时;三、说必有
主,欲显主尊法必殊胜,故总称佛;四、说必依
处,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化身所居,非报
土也;五、所被机,舍利弗等。如是我闻即为初
也,为令生信总显已闻,故以三门分别:一、说
之所由;二、立之所以;三、正释其本文。

说之所
由者,如《大术经》等说其本缘。佛临涅槃时,佛
令有疑当问,时优婆离、阿[(而/而)*(少/((色-巴)+兄))]楼驮教阿难问四
事:一、佛灭度后诸比丘等以谁为师;二、依何
处而住;三、恶性比丘如何治罚;四、一切经首
当置何言?佛言:我灭度后,以波罗提木叉为
汝大师,依四念处安止其心,恶性比丘梵檀
治之,此云默然,故不应打骂但默摈故,四一
切经首当置如是我闻等言。后阿难结集,还
依佛教故也。

二、立之所以者,为令众生生信
顺故。智度论云:如是我闻,生信也;信受奉行,
生智也。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信为入法之所
基、智为究竟之玄术,信则所言之理顺,顺则
师资之道成。由信故所说之法皆可顺从,由
顺故说听二徒师资建立。于此信中略为十
释:一、趣极果之初因。依《仁王经》等,趣圣位之
初因,證谛理之顿渐,故四十心以信为首。最
初发起大菩提心,须具十德起三妙观,大菩
提心以善根为自体,以善友为良缘,以不退
屈而为策发。《摄大乘》之清净增上力、坚固心
胜进,名菩萨初修无数三大劫。二、入谛理之
基渐。诸论皆说,将入圣位有信根信力,有信
根故万善因此而生,有信力故四魔不能屈
伏。由此经初创令生信。三、通妙真之證净。能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31c 页 T37-0331.png
越恶道离贫贱因,故入圣已證四不坏信,信
三宝故能越恶道,由信戒故离贫贱因,故论
亦说有信现观。四、荷至德之嘉依。《毗婆沙论》
信者食法味之嘉手,学佛法者如大龙象,以
信为手,以舍为牙,以念为𩒐,以慧为头,于
其两肩担集善法。象所饮啖以鼻为手,故学
佛法者最初生信,五圣七财之元胎法财初
故,学者大卖无规法宝教获圣财,故初生信。
《显扬论》云:七圣财者,谓信、戒、闻、舍、慧、惭、愧。信
即一焉,六善八因之俶落,善法本故。《瑜伽论》
云:人诸善法,欲为根本、作意所生、触所集起、
受所引摄、定为增上、慧为最胜、解脱为坚固、
出离为后边。欲为根本者,起希望故;作意所
生者,数警觉故;触所集起者,和心心所对胜
缘故;受所引摄者,领在心故,定为增上者,心
澄寂故;慧为最胜者,择善恶故;解脱为坚固
者,息缠缚故;出离为后边者,觉道满故。信既
为欲依,故最初令起。七、启机门之胜手。摄教,
手也。《俱舍论》云:拔众生出生死泥,陈正宗为
佛教手。序令生信为众生手,两手相摄出淤
泥故。《智度论》又云:如人有手,至于宝山随意
所取,若其无手空无所得。有信心者,入佛宝
山得诸道果;若无信心,虽解文义空无所得。
亦此所摄。八、湛心水之清珠,令心净故。《成唯
识》云:信如水精珠能清浊水,能治不信性浑
浊故。九、建名道之良资。宣尼云:兵食信三不
可弃,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如大车无輗
小车无轨,其可以行乎!故先令生信。十、款哀
诚之佳待。《春秋》云:苟有明信,𡼏溪沼沚之毛、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32a 页 T37-0332.png
蘋蘩蕴藻之菜,可荐鬼神,可羞王公,而况君
子结二国之信。此中十义,初八依真、后二依
俗。是故经首置如是我闻,如是经义亲从佛
闻,离增减失,为令众生起信乐心顺修学故。

正释其文者,《佛地论》说,如是言依四义转:一、
依譬喻,如有说言:如是富贵如毗沙门。如是
所传所闻之法如佛所说,定无有异,定为利
乐方便之因,或当所说如是文句如我昔闻。
二、依教诲,如有说言:汝当如是读诵经论等。
此中如是,远则佛之教诲,近则传法之者教
诲。三、依问答,谓有问言:汝当所说昔定闻耶!
于此答言:如是我闻。四、依许可,如有说言:我
当为汝如是而思、如是而作、如是而说。谓结
集时诸菩萨咸共请,如汝所闻当如是而说;
传法菩萨便许可言:如是当说、如我所闻,或
信可言:是事如是,谓如是法我昔所闻,此事
如是,则此当说,定无有异。由四义故经所皆
置如是我闻。真谛三藏云:微细律明阿难升
座集法藏时,身如真佛具诸好,下座之时还
复本形,勘集藏传亦作是说。众有三疑:一、疑
佛大悲从涅槃起更说妙法;二、疑更有佛从
他方来住此说法;三、疑是阿难转身成佛为
众说法。今显如是所说之法,我昔侍佛亲所
曾闻,非佛更起、他方佛至、转身成佛。为除此
疑,故经初言如是我闻。结集之缘如藏章记,
已上数解。

言我闻者,传法菩萨自指己身言,
如是法亲从佛闻,故名我闻,非谓我者定属
一人。我谓诸蕴世俗假者,然我有三:一、妄所
执我,谓外道等所横计我;二、假施设我,谓大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32b 页 T37-0332.png
涅槃常乐我净,除二乘倒强施设故;三、世流布
我,谓世共传天授祠授等。今传法者随顺世
间自指称我。

问:「诸佛说法本除我执,何故不
称无我乃称我闻?」

答:「有四义:一者、言说易故,
若说无我通蕴处界,知此经谁;二者、顺世间
故;三者、除无我怖故,言无我者为谁修学;四
者、有自他染净因果事业等故,所以称我闻。」

问:「若尔,何故不称名字但称我闻?」

答:「有三义:
一、示不乖俗宗,虽显真宗不乖俗理,虽显妙
言不乖粗欲,虽显真谛不离俗故。二、我者主
宰自在之义,《集藏传》云:有三阿难:一、阿难陀,
云庆喜,持声闻藏;二、阿难跋陀,云喜贤,持独
觉藏;三、阿难伽罗,云喜海,持菩萨藏,但是一
人,随德各别,由此阿难多闻闻持,其闻积集
三慧齐备,文义并持,于三藏教总持自在。若
称名字,虽顺正理,无于诸法得自在义,由斯
称我不道阿难。三、我者亲义,世间共言我见
闻,此将为亲證。若言阿难闻,或非亲闻从他
传受,今显亲闻世尊所说,非是传闻,破他疑
网,故不称字但言我闻。闻谓耳根发识听受
所说,今癈耳别就我总称,故名我闻。虽依大
乘根识心所对境和合方名为闻,然根五义
胜于识等故根名闻,若但闻声可唯在耳,既
缘名义便在意中。故《瑜伽》言:闻谓比量,耳名
闻者,亲闻于声,与意为门,意方闻故。以二为
闻,熏习在总,因闻所成总名为闻,癈别耳意
总名我闻。」

问:「庆喜于时亲亦见觉知佛所说,
何故但言我闻,不言我见乎?」

答:「有三义:一、欲
證深理要先闻法,名等诠义非色等故;二、此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32c 页 T37-0332.png
界以声为佛事,事为所依,名等有故;三、希證
菩提要闻熏习,由闻熏习成出世故,由斯经
首不说见觉知,唯说我闻,据实于时亦见佛
说诸馀佛土以光明等而为佛事,可言见等。」

经云:「一时」。

赞曰:第二说教时分也。此有二
义:一者道理时,说听二徒虽唯现在五蕴诸
行刹那生灭,即此现法有酬于前引后之义,
即以所酬假名过去,即以所引假名未来,对
此二种说为现在,此过未世并于现在法上假
立,即说听者五蕴诸法刹那生灭,前后相续
事绪究竟假立三世总名一时,那一生灭之
一时也;二者唯识时,说听二徒识心之上变
作三时相状而起,实是现在,随心分限变作
短长事绪终讫总名一时,如梦所见谓有多
生,觉位唯心都无实境,听者心变三世亦尔,
唯意所缘是不相应行蕴法处法界所摄,不
别约四时八时,但听者根熟感佛为说,说者
慈悲应机为言,说听事讫总名时。

经云:「佛」。

赞曰:第三说教主也。梵云佛陀,此
略云佛,有慧之主,唐言觉者。觉有三义:一、自
觉胜凡夫,凡夫不自觉故;二、觉他胜二乘,彼
不觉他故;三、觉行圆满胜诸菩萨,菩萨虽复
修于二觉行,未圆满故。佛地论云:具一切智、
一切种智,能自开觉亦能开觉一切有情,如
睡梦觉、如莲华开,故名为佛。准诸经梵本皆
称本师名薄伽梵,佛教安置以此一言含众
德故,翻译之主意存省略,随方生善故称佛
名。

问:「此三身中何身所摄?」

答:「准处准机,应声
闻而为化佛;准文准理,教菩萨而即报身。感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33a 页 T37-0333.png
者根器不同,应现故通报化。王城鹫岭劫尽
火烧,鹙子闻经即化佛也。我土安稳寿量长
远,文殊在中即报身。劬师罗长者睹三尺以
发心;五百婆罗门见灰身而起信;无边之菩
萨穷上界而有馀;住小圣之凡夫观丈六而
无无尽。今显主尊教随定胜,初标教主令生
喜心。」

经云:「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赞曰:第四
所化处也。梵云室利罗筏悉底,言舍卫者音
讹略也,此中印度境憍萨罗国之都城名,为
别布憍萨罗故,以都城为国之称。《金刚般若经》
云:在舍婆提城兄弟二人,于此习仙而后得
果,城遂因此号为舍婆提。今新解云,应云丰
德城:一、具财物;二、好欲境;三、饶多闻;四、丰解
脱,国丰四德故以为名焉。祇树者,应云誓多
林,言祇树者讹也。誓多云战胜,此即太子之
名,太子生时邻国怨至,战而得胜遂以为名。
给孤独者是苏达多长者,此云善施,善施仁
而且[(止/脊)*殳],积而能散,极济贫乏哀恤孤老,时人
美其德号为给孤独。是钵刺犀那恃恃王,旧
云波斯匿王是也,此名胜军,苏达多是彼王
之大臣也。

佛在摩竭陀未游舍卫,给孤独长
者为儿娶妻遂诣王舍城。时有长者将筵请
佛家修供养善施,问其所由,长者具陈请佛。
彼闻佛德,深心欢喜。佛在灵鹫山相去五十
馀里,遥施光照善施。善施寻光遥见世尊,悲
感喜哽如子见父,寻光诣佛路逢天祠,善施
礼拜佛光遂灭,善施惭愧光明还照。寻光至
佛,请佛:「诸佛国普化有缘,何独此土?」佛时许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33b 页 T37-0333.png
可,令舍利子先瞻处所。佛言:「出家当须寂静,
丰德人闹城中小隘,唯城南五六里馀有太
子誓多之园,地幽境媚林密华繁壁方十里,
可置伽蓝。」善施请买,太子不许,因戏言曰:「侧
布金满地高敷五寸,时即卖之。」善施许诺,太
子辞以戏言固陈不与,善施请为对理。时净
居天恐人遮曲,乃化为断事者断与善施,善
施得之布金取地。时少五百步未满十里,一
库金尽使者来报,善施思惟:「当取何藏中金?」
太子疑其情吝,悔地而还金。善施具陈:「心非
悔吝。」太子知其情恳,自发胜心:「人所贵重莫
过金宝,而彼尚能倾库买地以造僧园,我何
所乏而无修建?」请悔先地,长者不从。太子云:
「许地取金,未论林树。地随汝主,林属我身,共
助成功俱陈供养。」外道心嫉奏王闻胜,六种
皆亏,阖国重其释教。佛后游此告阿难曰:「园
地善施所买,树林祇陀所施,二人同心崇福,
自今已往应谓此地为誓多林给孤独园。」布
金之地自此兴焉。

经云:「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赞曰:
第五所被机。以四门分别:一、显来意;二、彰权
实;三、定多少;四、明次第。来意有二:一、为證信
标听众者,助成庆喜闻法可信,众有三疑今
显同闻;二、證经德,如天帝释诸天围绕、大梵
天王梵众围绕等,今显法王诸圣围绕。二、彰
权实。如《佛地论》云:化佛秽土中,声闻等实、菩
萨是权;报佛净土中,菩萨是实、声闻等为权。
既是秽土,即菩萨是权也。三、定多少,初有五
众:一、道行尊高众;二、悲心广大众;三、乐法诸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33c 页 T37-0333.png
天众;四、欲界人趣众;五、非天修罗众。三众此
列,二众后陈。

问:「何故馀经兼有诸众八部等,
此经唯独五众?」

答:「劝归净土,境胜地殊,莫非
上德上贤,馀即不能信受,所以独标五众不
列馀也。」

四明次第者,先列声闻菩萨二众,是
内护众。次列帝释,是外护众。且内护众先列
声闻、后明菩萨。《佛地论》有四解:一、形相不同,
声闻出家形同诸佛,菩萨不尔;二、处有近远,
声闻近佛,菩萨远之;三、戒德有殊,声闻出家
持出家戒,菩萨不尔,随类化生故;四、欲令菩
萨于声闻所舍憍慢故。

且初道行尊高众,分
三:初标类举数、二叹德、三列名。此即初也。
与者,兼并共及之义。龙树释大而有五义:一、
数大,千二百五十人故;二、离大,大障断故;三、
位大,大阿罗汉故;四、名大,名称远闻故;五、识
大,大人大众所知识故。梵云苾刍,讹云比丘,
由具五义所以不翻:一曰怖魔,初出家时魔
宫振动故;二云乞士,既出家已乞食自济故;
三名净持戒,渐入僧数应持戒故;四云净命,
既受得戒,所起三业以无贪发,不依于贪邪
活命故;五曰破恶,渐依圣道灭烦恼邪故。又
依草立名,喻五德草故云比丘。众者僧也。理
事二和得众名也,三人已上得僧名故。千二
百五十人俱,俱至祇园故。

经云:「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赞曰:第二
叹德也。新翻《大般若》及旧论中有十六句,皆
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得真自在等。
此经之中是初一句。阿罗汉者,《唯识论》中此
翻为应,而具三义:一、应永害烦恼贼故;二、应受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34a 页 T37-0334.png
人天广大供养故;三、应不受分段生死故。众
所知识者,名高德重众所知识故。

经云:「长老舍利弗、摩诃目揵连」。

赞曰:第三列
名,分二:初列名、二总结,如是等诸大弟子,是
总结。且初列名分成八对:第一、内智外通对;
第二、苦行辨才对;第三、悟空知幻对;第四、舍
愚离欲对;第五、多闻密行对;第六、流泉应供
对;第七、化贪除慢对;第八、施药筵僧对。今且
初也。具二义故名为长老:一、年高腊长故;二、
学广解深故。梵云奢利弗呾罗,此云春莺,亦
云鹙鸟,弗呾罗云子,讹略故云舍利弗。母未
怀此子言词謇讷,与兄俱悕罗论义常劣于
兄,自怀子后言词辨捷论胜兄,母多辨故故
曰春莺。春莺即今百舌鸟也,是彼所生故复
称子,亦云鹙子也。尊者大婆罗门种,其父豪
才博识深鉴精微,凡是经籍无不究习,其妻感
梦,具告夫曰:「吾昨宵梦感见一异人,身被甲
冑手执金刚,摧破诸山追立一山下。」夫曰:「汝梦
甚善,汝当生男,慧学贯世,摧诸论师破其宗
致,唯不知一人,为佛弟子。」果然有娠,母忽聪
明高德,剧谈言语无滞碍。尊者年始八岁振
四方,志性淳质其心慈悲,早坏缠结成就智
慧,故云内智也。

问:「千馀罗汉尽到祇园,总證
三明、皆登四果,列名之处鹙子何先?」

答:「只如
鹙子辨过小圣、智颖常伦,灵山为发请之先、
舍卫作闻经之首,最初标列于理何违。」

梵云
摩诃没特伽罗,言大目揵连者讹也。摩诃没
特伽罗,此云大采菽氏,上古有仙居山寂处,
常采菉豆而食,因以为姓。尊者之母是彼之族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34b 页 T37-0334.png
也,取母氏姓而与立名,得大神通,拣馀卑姓
故复云大采菽氏。与鹙子少为亲友,深厌俗
尘未有归,二人同事删阇耶外道学法,乃相
谓曰:「此非究竟之理,各于诸处访求胜法。」时
遇马胜尊者入城化导,鹙子见其威仪闲雅,寻
而问曰:「尊者师是谁耶?」答曰:「释迦世尊是我
师也。」鹙子曰:「所说何法,可得闻乎?」马胜尊者
随宜演说云:「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
释迦师,长作如是说。」鹙子闻已即證初果,乃
逢目连,转为说法亦得初果,遂与同党二百五
十人俱往诣佛所。至已顶礼,愿从佛法。世尊
告云:「善来苾刍。」闻是语已,戒品具足,渐渐进
修已成罗汉。此尊者神通第一孝养无双,救
危苦于冥间,荐慈亲于天界,故云外通也。

经云:「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

赞曰:第二苦行
辨才对。摩诃如前解。迦叶者,梵云迦叶波,姓
也,此略云迦叶,此婆罗门姓饮光仙人种。昔
有婆罗门获證仙果,身体金色饮蔽日月之
光,尊者是彼之种,以姓标名;又迦叶身饮蔽
日月光,故以为号。《付法藏传》云:往昔过九十
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后,四部弟子起七宝
塔。时彼塔中有佛形像,佛面金色少处缺坏,
有一贫女游行乞丐得一金珠,见像面坏欲薄
像面。迦叶尔时作锻金师,女即持往诣令修
薄,匠师闻于福事,欢喜为令作发愿。女云:「愿
生生世世常为夫妇,身真金色恒受胜乐,常
修梵行。」从是已来九十一劫身金色,生天人
中快乐无极,最后詑生第七梵天。时摩竭陀
国有婆罗门名尼𤘽律陀,过去修福,聪明多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34c 页 T37-0334.png
智巨福无量,金银七宝牛羊田宅奴婢车乘,比
瓶沙王千倍为胜。王有金犁千具,彼婆罗门
恐与王齐畏招罪咎,其家但作九百九十九具
金犁,唯少一具。其家有金氎千张,最下之者
价直百千两金。有六十圌金栗,每圌有三百
四十斛。其家虽富而无子息。于其舍侧有一
树神,颇有灵祇,夫妇累求子息,数年无应。怒
曰:「今七日尽心奉事,若复无验必相烧煎。」树
神愁怖告四天王,四天王告帝释,帝释遍观
阎浮,无堪与彼而为子者,即诣梵王广宣上
事。梵王即以天眼遍观,一梵天临当命终,即
往劝之劝其生往。梵天受教即来詑生,满足
十月生男儿,颜端正身真金色,光明赫[亦/火]照
四十里。相师占云:「此儿宿福必定出家。」父母
闻之皆怀愁恼,本为求子继绍,若也出家必
当绝嗣。夫妇议曰:「当说何计断绝其意?」复自
思惟:「世所耽著唯有美色,当为嫂取。」迦叶至
年十五,欲为取妻,语父母言:「我意志清净,不
须婚姻。」父母不许。儿知难免,便设权计语父
母言:「能为我得紫金色女端正超世,我当取
之。」父母即召诸婆罗门遍行求嫂。诸婆罗门
铸一金神,端正奇特,寽持舁行聚落,高声
唱言:「若有在室得见金神礼拜之者,后出嫁
时必得好夫。」有一女人身真金色端正无比,
闻此语已出往礼拜金神。长者见之欢喜,即
为取作儿妻。夫妇相见皆无染情,共立要契
各住一房。父母闻已,毁除一室令共一房。迦
叶语妻曰:「我若眠息汝当行道,汝若睡息我
当行道。」妻因睡次申手床前,毒蛇入房欲螫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35a 页 T37-0335.png
妻手,迦叶见已以衣掌手举于旧床,妻便惊
窹而责之曰:「本立要誓各修梵行,今何触手?」
迦叶具陈。妻曰:「毒蛇螫我手,令我半身枯;今
君触我手令堕三涂。」夫妻节操深厌世间,启
辞父母求欲出家,父母见志不移便即听许。
夫妇俱共出家来诣佛所,佛即摄受,渐得果
满。此尊者心坚白玉、体莹黄金,杜多之行难
齐,少欲知足情莫,并不归寂灭,赖且留身入
三昧于鸡足山中,献袈裟于龙华会上,故云
苦行也。

迦旃延者,梵云摩诃迦多衍那,云迦
旃延亦讹也。《大般若》云大迦多衍那,此云大
剪剃种男,剪剃种是婆罗门姓。上古有仙,山
中静处年岁既久,鬓发稍长无人为剃,婆罗
门法斥剃发。一仙有子,兄弟二人俱来觐父。
小者乃为诸仙剃发,诸仙愿护,后成仙道,尔
来此种皆称剪剃种。尊者身是男子,威德特
尊,拣馀卑姓故云大剪剃种男。又西方亦有
取母姓者,今显是父姓,故置男名。古云扇绳,
母恋此子如绳系扇。又往昔曾为五戒扫地,
果招端正无比,游行化导遇钵戍多王,怪其
端正因问世尊。世尊具答王:「曾助五戒,除秽
亦得端正。」王即欢喜更发胜心。辨捷无双,论
义第一也。此尊者辩潟波涛,貌扬冰玉,能将
慧炬破长夜之昏朦,迫淬词锋挫六师之宗
党,故云辨才也。

经云:「摩诃俱絺罗、离婆多」。

赞曰:第三悟空
知幻对。摩诃俱瑟耻罗,此云大膝,膝盖大故,
俱絺罗讹也。此舍利弗舅氏,曾与妹论义数
见堕负,发愤远游博学道艺。业就归国,妹已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35b 页 T37-0335.png
颜衰、甥已披剃,辞妹入寺觅佛论谈,顶戴火
盆身被铁叶,发毛至地甲长尺馀,啸月呼风
来入佛会,心怀憍慢傍若无人,乃见世尊,语
世尊曰:「摄我𡖦甥何法教导?」便索论义。世尊
曰:「汝以何法为宗?」彼答曰:「我以不受一切法
为宗。」世尊曰:「不受一切法之言,已是受也。」虽
乃堕负,慢心未息。世尊乃现神力,令其铁
叶束身火盆烧顶,闷绝乃伏。投心忏谢,投佛
出家,呼之善来,僧仪闲雅已證罗汉。因悟
空理得于道果,名曰悟空。此尊者博通道术
遍揽经书,辩若倾江词同贯玉,一言悟道五
蕴知空,忻净土以受生,诣祇园而听法,故云
悟空也。

离婆多者,梵云颉丽代多,此云室星,
北方星也,祀之得子因以为名。或云彗星,彗
星妖星也,此星出时生故因以为名。离婆多
讹也。或云假和合,《智度论》说:一人值雨止宿
神祠,深夜见鬼携尸欲食。须臾大鬼来争尸
食,各云:「我自将来。」大鬼力强乃夺尸食,小者
云:「梁上之人具见纵由。」异常惊怖,具实曰:「小
鬼将来。」大鬼闻语发怒,乃擒彼人取一脚食
之而去。小鬼感其明證,乃取死尸一足连缀。
證人俨若旧质,即自思惟:「此身虚幻。」因诣于
佛所,问世尊曰:「生死路别,彼此体殊,假合身
躯一何如故?」世尊告曰:「四大假合,五蕴灵华,
悟何晓矣?」彼人因悟,投佛出家,渐成圣果。此
尊者心无苟絇、口不虚词,神祠伤一足之因,
佛会了百年之幻也,故云知幻也。

经云:「周利盘陀、伽难陀」。

赞曰:第四舍愚离
欲对。周利盘陀伽者,此云路边生。有长者有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35c 页 T37-0335.png
女,出适他人怀孕乃归,路边诞子,名路边生
也。兄弟二人:兄名盘陀伽、弟名周利盘陀伽
也。《增一》云:此尊者父母并亡,兄先入道已成
圣果,彼弟后亦出家,以愚闇时久都无所解。
兄怪曰:「徒淹岁久全无知会,违归俗舍不听
出家。」弟倚寺门嗟叹流泪。世尊见已,令付帚
扫每日习诵,记一忘一,后乃豁然省悟曰:「帚
扫者,除秽令净为义,应是世尊令我断除身中
烦恼垢也。」因兹證果。又《五百弟子本起经》云:
此尊者往昔驱豕度河,以绳系口,喘息不通
中流而死,因兹暗昧,舍愚得慧故也。此尊者
前生恶业现世方除,知帚扫有净室之功,悟
身因起断愚之慧,故云舍恶也。

梵云孙达罗
难陀,此云艳喜,孙陀罗讹也。艳是妻号,色美
端严无比名艳;喜是自名,择牧牛难陀,故言
艳喜,艳之喜故。是佛亲弟,身长一丈五尺二
寸。佛化难陀令求出离,慕恋妻美,种种方便
示之苦乐等,方肯出家已成圣果。此尊者,世
尊华萼庆喜雁行恋美色于王宫,示恶因于地
狱,从兹惶怖方肯回心,知贪欲是招苦之源,
悟好色是受殃之本,舍荣弃俗剃发披缁,故
云离欲也。

经云:「阿难陀、罗睺罗」。

赞曰:第五多闻密行
对。梵云阿难陀,此云庆喜,但言阿难,翻为欢
喜亦讹也。世尊成道内外咸庆,当喜时生故
云欢喜,已成圣果。又论云:尊者往昔曾为大
富长者,因施诵经沙弥饮,遂发愿言:「愿小师
成佛,愿我为多闻弟子,所说教法悉能记持。」
今符往愿博学多闻。此尊者貌莹秋蟾心明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36a 页 T37-0336.png
皎日,岩间结集诵三藏之教微言,水上分身
应四王之请命,故云多闻也。

梵云罗怙罗,此
云执日,罗睺罗不正,执日者障蔽也。往昔曾
为国王太子,兄弟二人,大者名日、小者名月。
父王崩后兄绍国位,后厌荣贵付位与弟月
太子,乃投佛出家,精持禁戒无有少犯。后因
夜暗误用他人瓶水,鸣钟作相集僧忏除,众
僧知罪轻微,不与作法忏谢。忧愁转甚,乃自
入宫告月王求忏盗罪。月王不违兄意,寻遣
左右收兄拘系一房,贪遂欢娱六日忌治,今
招恶报腹内六年。又云:昔填鼠穴六日,今招
斯报六载腹中。此皆不然。太子逾城之日,马
鞭指耶输之腹令有此孕,表异凡众特现异
灵,六载胎中方诞殊质。国王疑谤母子俱焚,
火变莲池都无伤损,群臣国王顿息疑心,知
释迦之久离染情,显罗睺之不同馀众。又乃
将珠奉佛,雪耻耶输,鹙子将归便令度脱,少
欲知足大行密修已證四果。此尊者圣凡莫
测因果难知,内修菩萨之心、外现声闻之相,
故云密行也。

经云:「憍梵波提、宾头卢波罗堕」。

赞曰:第六
流泉应供对。梵云笈房钵底,此云牛相,憍梵
波提讹也。过去因摘一茎禾,数颗堕地,五百
生中作牛偿他,今虽人身尚作牛呞之相,因
号为牛相比丘。恐人谤毁反堕众苦,佛敕令
往忉利天宫尸利沙园修习禅定。佛入灭时
结集法藏,令人往唤。问曰:「世尊安乐否?」语曰:
「已灭度。」又问:「我师在无?」报曰:「舍利弗不忍见
世尊灭度、三界无依,先已入灭。」尊者闻语嗟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36b 页 T37-0336.png
叹再三,乃化水流至下界,水中说偈。偈云:「憍
梵波提头面礼,妙众端严第一像,象王既去象
子随,大师入灭我亦灭。」因兹化火焚身入于
寂灭。此尊者辟嫌疑于妙高顶上习禅观,于
沙利园中忽闻我佛世尊示归寂灭,又知本
师鹙子现迹沈空,水流偈于岩间、火焚身于
天上,故云流泉也。

宾头卢颇罗堕者,案《请宾
头卢经》云:宾头卢者是字,未详其义。颇罗堕
者是姓,此云利根。故毗奈耶律云:树提长者
以栴檀钵置于刹上,告云:「若有神通能取之
便与。」尊者在山纳衣之次,天眼遥见,削针山
崖骋通便往,线连山埵带入王城,蔽日翳空,
城中士庶莫不惊惶。孕妇堕胎乃往白佛,佛
呵责已云:「汝自今后不得随吾、不得入灭,留
身久住,与人增福受请应供。」现在南天竺摩
利支山居住受请,垂赴往往现身,请命仪轨
具在《请宾头卢经》内,此不繁叙。此尊者受佛
敕命不入涅槃,恒驻锡于摩利支山,每应供
于阎浮世界,故云应供也。

经云:「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

赞曰:第七化
贪除慢对。迦留陀夷,《正法念经》云:翻为黑曜,
身有黑光,能照曜故。《增一》云:迦留陀夷夜行
乞食,值天阴暗,闪电照见,孕妇惊怖将为神
鬼,时乃堕胎,遂诣白佛。佛呵责已,便立禁戒
不得夜行乞食。又化悭女令舍悭贪,具如别
处。此尊者惊孕妇伤子,化悭女舍贪,损正
教于一时,立规绳于千古,故云化贪也。

摩诃劫宾那,此云房宿,佛与同房宿,化作老
比丘为之说法,因而得道,故云房宿。因佛化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36c 页 T37-0336.png
导慢心乃除,此尊者,世尊以韬藏圣相变现
僧仪,持金锡以同行,处茅堂而共宿,乃知根
熟;却复本形,睹相好而发心,听微言而息慢,
故云除慢也。

经云:「薄拘罗、阿[(而/而)*(少/((色-巴)+兄))]楼驮」。

赞曰:第八施药莚
僧对也。梵云薄矩罗,此云善容,言薄拘罗讹
也。毗婆尸佛入涅槃后,有一比丘甚患头痛,
善容时作贫士,持一呵梨勒施病比丘,比丘
服已病即除愈,因施药故九十一劫天上人间
受福快乐。又因往昔曾作比丘,发愿不视女
子面,不受女子所施衣,不受女子手中饭,尊
者母苦忆子情切乃入寺看子,善容不乐,寻
时遣母便出房门。母怀小愤,为儿五逆乃发恶
愿:「愿我来世作伊后母种种𣣋治。」果应前愿,
五杀不死。投佛出家遂成圣果,少欲知足塔
涌一钱。故此尊者心唯少欲身不重衣,施良
药之微因,获无病之殊报,故云施药也。

阿[(而/而)*(少/((色-巴)+兄))]
楼驮者,梵云阿泥律陀,此云无灭,佛之堂弟。
云阿㝹驮者讹也,应作[(而/而)*(少/((色-巴)+兄))]字。于过去世会施
缘觉一食,五十劫中福不灭故。又过去世曾
作猎人欲盗毫珠,以箭挑灯,睹佛相好乃发
胜心,舍弃弓矢誓不害命。善因力故今得出
家,多诸睡眠障习禅定。佛乃呵责,耻见大众,
更不寝息,乃得天眼。此尊者挑灯少善根,获
天眼之殊功,施食微因缘,感福田而无尽,故
云筵僧也。

经云:「如是等诸大弟子」。

赞曰:第二结也。标
千馀人列名十六,不能具载,故云等也。诸大
弟子者,学在我后故名为弟,解从我生名为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37a 页 T37-0337.png
子也。上来道行尊高众讫。

经云:「并诸菩萨摩诃萨」。

赞曰:第二悲心广大
众也。又分为三:初标类、二列名、三结之。此即
初也。梵云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略云菩萨摩
诃萨。菩萨修行略有二门:一、自利,大智为首;
二、利他,大悲为先。菩提,觉义,智所求果;萨埵,
有情义,悲所度生,依弘誓语故名菩萨;以二
为境名为菩萨,有财释也。又觉是所求果,有
情是自身,求三菩提之有情故名菩萨,依主
释也。云摩诃萨者,今此等菩萨名振十方、位
居八地,拣小菩萨、表异二乘,故云摩诃萨也。

经云:「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

赞曰:
第二列名也。分之为二:一、十祥三会对;二、悯
物策勤对。此即初也。梵云曼殊师利,此云妙
吉祥,生时有十种吉祥事故:一、光明满室;二、
甘露盈庭;三、地涌七珍;四、神开伏藏;五、鸡生
凤子;六、猪孩龙肫;七、马产骐驎;八、牛生白驿;
九、仓变金粟;十、象具六牙。故云妙吉祥也。是
北方常喜世界欢喜藏摩尼宝积佛,闻名能
灭四重等罪。又云过去为龙种上尊王佛,《华
严经》说:在此清凉五台山,与一万菩萨俱。法
王子者,《佛地论》云:从世尊口正法所生,绍继
佛身不断绝故,名法王子。

问:「文殊已三祇行满
十号身圆,何得息国之化扬、于他方而示迹?」

答:「此尊者慈悲广大利物弘深,显净名之悟
理已言,助释迦而投机演法,或因或果何必
生疑。」

阿逸多,此云慈氏,依梵本应云梅呾利
曳那,此翻为慈,古云弥帝隶或言弥勒者皆
讹。当来下生之时,才生便具三十二相,身紫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 第 337b 页 T37-0337.png
金色姿容揵特。母性不调,怀子已来悲心济
物慈心救厄。相师曰:「此师子儿之德也。」因为
立号称梅呾利曳那。若释此名,应云梅呾利
曳尼,尼是女声,母姓慈故因名慈氏。因成现
在、果熟当生,忻慕净方亦来至会。

经云:「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

赞曰:第
二悯物策勤对也。乾陀诃提菩萨者,未详所
译,《称赞净土经》第三菩萨名不休息,即化利
有情更无止息也。常精进者,念念胜前进
后,更无懈怠故也。

经云:「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赞曰:第三结之
也。已上菩萨众也,即悲心广大众讫。

经云:「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赞曰:
第三明乐法诸天众。梵云释迦提婆因达罗,
释迦姓也,此释翻为能,提婆者天也,因达罗
帝也,云释提桓因、言天帝释,俱讹倒也。此在
妙高山顶而住三十三天之帝王,过去字憍
尸迦,此云茧儿,名阿摩竭陀,此云无毒害,即
摩竭陀国过去帝释修因之处,用国为名,修
行因缘如《宗轮疏》。如帝释等等者,馀诸天大
众俱至祇园也。上来三众不同,总是第五所
被机讫。五段不同,总是序分已竟(已下正宗分也)
佛说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