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言:『汝是我弟,我欲学通,一一次第教我。』
然阿难虽得初果未證他心,不知阿兄私
密学通欲于佛所起于恶计。阿难遂即唤
向静处,次第教之。跏趺正坐先教将心举
身似动想,去地一分一寸想,一尺一丈想,
至舍作空无碍想,直过上空中想,还摄心
下至本坐处想。次将身举心,初时去地
一分一寸等亦如前法,以身举心,以心举
身,亦随既至上空已,还摄取身下至本坐
处。次想身心合举,还同前法一分一寸等周
而复始。次想身心入一切质碍色境中,作不
质碍想。次想一切山河大地等色入自身中,
如空无碍不见色相。次想自身或大遍满
虚空,坐卧自在,或坐或卧,以手捉动日月,
或作小身入微尘中,一切皆作无碍想。阿
难如是次第教已。时调达既受得法已,即别
向静处,七日七夜一心专注即得身通,一切自
在皆得成就。既得通已,即向太子殿前,在
于空中现大神变。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或
左边出水右边出火,或现大身或现小身,
或坐卧空中,随意自在。太子见已问左右
曰:『此是何人?』左右答太子言:『此是尊者提婆。』
太子闻已心大欢喜,遂即举手唤言:『尊者何
不下来。』提婆既见唤已,即化作婴儿直向
太子膝上。太子即抱鸣口弄之,又唾口中,
婴儿遂咽之。须臾还复本身。太子既见提
婆种种神变,转加敬重。既见太子心敬重
已,即说父王供养因缘。色别五百,乘车载向
佛所奉佛及僧。太子闻已即语尊者:『弟子亦
得往已来,正明父王为子幽禁。此明阇世
取提婆之恶计,顿舍父子之情,非直失于
罔极之恩,逆响因兹满路。忽掩王身曰收,
既得不舍曰执,故名收执也。言父者,别显
亲之极也。王者,彰其位也。频婆者,彰其名
也。言幽闭七重室内者。所为既重,事亦非
轻。不可浅禁人间,全无守护。但以王之
宫閤,理绝外人,唯有群臣则久来承奉。若
不严制,恐有情通。故使内外绝交,闭在七
重之内也。
四、从国大夫人下,至密以上王
已来,正明夫人密奉王食。言国大夫人者,此
明最大也。言夫人者,标其位也。言韦提
者,彰其名也。言恭敬大王者。此明夫人既
见王身被禁,门户极难,音信不通,恐绝王
身命。遂即香汤渗浴,令身清净,即取酥蜜
先涂其身,后取乾[麸-夫+少]始安酥蜜之上。即著
净衣覆之在外衣上始著璎珞,如常服法,
令外人不怪。又取璎珞孔一头以蜡塞之,
一头孔中盛蒲桃浆,满已还塞。但是璎珞,悉
皆如此。庄严既竟,徐步入宫与王相见。
问
曰:「诸臣奉敕不许见王。未审夫人门家不
制,放令得入者,有何意也?」
答曰:「诸臣身异,
复是外人,恐有情通,致使严加重制。又夫
人者,身是女人,心无异计。与王宿缘业重
久近夫妻,别体同心,致使人无外虑。是以
得入与王相见。」
五、从尔时大王食[麸-夫+少]下,至
授我八戒已来,正明父王因禁请法。此明
夫人既见王已,即刮取身上酥[麸-夫+少],团授与
王。王得即食。食[麸-夫+少]既竟。即于宫内夫人求
三、就禁母缘中,即有其八。
一、从时阿阇世
下,至由存在耶已来,正明问父音信。此明
阇王禁父日数既多,人交总绝、水食不通,二
七有馀命应终也。作是念已,即致宫门,问
守门者:「父王今者犹存在耶?」
问曰:「若人食一
餐之饭限至七日即死。父王以经三七,计
合命断无疑。阇王何以不直问曰:『门家,父
王今者死竟耶?』云何致疑而问犹存在者,
有何意也?」
答曰:「此是阇王意密问也。但以
万基之主,举动不可随宜。父王既是天性
情亲,无容言问死。恐失在当时,以成讥过。
但以内心标死,口问在者,为欲息永恶逆
之声也。」
二、从时守门人白言下,至不可禁
制已来,正明门家以事具答。此明阇世前
问父王在者,今次门家奉答。白言大王,国大
夫人已下,正明夫人密奉王食。王既得食,食
能延命。虽经多日父命犹存。此乃夫人之
意,非是门家之过。
问曰:「夫人奉食身上涂
[麸-夫+少],衣下密覆出入往还,无人得见。何故门
家具显夫人奉食之事?」
答曰:「一切私密不
可久行,纵巧牢藏,事还彰露。父王既禁在
宫内,夫人日日往还,若不密持[麸-夫+少]食,王命
无由得活。今言密者,望门家述夫人意
也。夫人谓密外人不知,不其门家尽以觉
之。今既事穷无由相隐,是以一一具向王
说。」
言沙门目连已下,正明二圣腾空来去,不
由门路,日日往还,为王说法。大王当知。夫
人进食,先不奉王教,所以不敢遮约。二圣
乘空,此亦不犹门制也。
三、从时阿阇世闻
母已不?」答言:「有。」「汝将供养父母去。」比丘言:
「佛尚云不消,我父母岂能消也?」佛言:「得消。
何以故?父母能生汝身,于汝有大重恩,为
此得消。」佛又问比丘:「汝父母有信佛心不?」
比丘言:「都无信心。」佛言:「今有信心。见汝与
饭大生欢喜,因此即发信心。先教受三归
依,即能消此食也。」时比丘既受佛教悯仰
而去。以此义故,大须孝养父母。又佛母摩
耶生佛,经七日已即死,生忉利天。佛后成
道,至四月十五日,即向忉利天一夏为母
说法,为报十月怀胎之恩。佛尚自收恩孝
养父母,何况凡夫而不孝养。故知父母恩深
极重也。
奉事师长者,此明教示礼节,学识
成德,因行无亏,乃至成佛,此犹师之善友力
也。此之大恩最须敬重,然父母及师长者名
为敬上行也。
言慈心不杀者,此明一切众
生皆以命为本。若见恶缘怖走藏避者,但
为护命也。经云:「一切诸众生无不爱寿命,
勿杀勿行杖,恕己可为喻。」即为證也。
言
修十善业者,此明十恶之中杀业最恶,故
列之在初。十善之中长命最善,故以之相
对也。已下九恶九善者,至下九品中,次应广
述。此明世善,又名慈下行也。
二、言受持三
归者,此明世善轻微,感报不具。戒德巍巍,
能感菩提之果。但众生归信,从浅至深。先
受三归,后教众戒。言具足众戒者,然戒有
多种,或三归戒,或五戒、八戒、十善戒、二百二
十戒、五百戒、沙弥戒,或菩萨三聚戒、十无尽
戒等,故名具足众戒也。又一一戒品中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