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 862b 页
No. 351
胜鬘经义记卷上
沙门释 慧远 撰
圣教万差。要唯有二。谓声闻藏。及菩萨藏。教声闻法。
名声闻藏。教菩萨法。名菩萨藏。声闻藏中。所教有二。
一声闻声闻。二缘觉声闻。声闻声闻者。是人本来求
声闻道。常乐观察四真谛法。成声闻性。于最后身。值
佛为说四真谛法。而得悟道。是人本来有声闻种性。
今复闻声而得悟道。是故说为声闻声闻。如经中说。
为求声闻者说四真谛法。提斯为言。缘觉声闻者。是
人本来求缘觉道。常乐观察十二缘法。成觉性。于最
后身。值佛为说十二缘法。而得悟道。是人本有缘觉
种性。于最后身。闻声悟道。是故说为缘觉声闻。如经
中说。为求辟支佛者。说十二缘法。就此为论。声闻声
闻根性是钝。缘觉声闻根性稍利。利钝虽殊。同斯小
果。藉教处等。是故对斯二人所说为声闻藏。此二之
中。各复有二。一种性声闻。亦名决定。二退菩提心声
闻。言种性者。是人本来专习小法。成就小性。如来出
世。现欲小法。佛依根欲。为说小法。證得小果。从本立
卷一 第 862c 页 X19-0862.png
称。名种性声闻。是人现在决定住小。不能入大。是故
亦名决定声闻。退菩提心声闻者。是人过去曾习大
法。流转生死。忘失本心。志求小果。值佛出世。现欲小
法。佛依根欲。为说小法。證得小果。是人过去有菩提
心。今退住小。名退菩提心声闻。种性声闻。于佛一化。
始终住小。不能入大。退菩提心声闻。始小终大。去住
虽殊。以其当时受小处一。是故对斯二人所说为声
闻藏也。菩萨藏中。所教亦二。一是渐悟。二是顿悟。言
渐入者。即向退菩提心声闻。始时住小。终能入大。大
从小乘。谓之为渐。故经说言。除先修习学小乘者。我
今亦令入是法中。此是渐也。言顿悟者。有诸众生。久
习大乘相应善根。今始见佛即能入大。大不由小。谓
之为顿。故经说言。或有众生。世世以来。常受我化。始
见我身。闻我所说。即皆信受。入如来慧。此是顿悟。渐
入菩萨。藉浅阶远。顿悟菩萨。一越解大。顿渐虽殊。以
其当时受大处一故。对斯二人而说。为菩萨藏。圣教
虽众。要不出此。故龙树云。佛灭度后。迦叶阿难。于王
舍城。结集三藏。为声闻藏。文殊阿难。于铁围山。集摩
诃衍经。为菩萨藏。地持亦云。佛为声闻菩萨行出苦
道。说修多罗。结集经者。集为二藏。说声闻行。为声闻
藏。说菩萨行。为菩萨藏。地持复云。十二部经唯方广
部是菩萨藏。馀十一部是声闻藏。涅槃亦云。十二部
经唯方广部菩萨所持。馀十一部二乘所持。菩萨所
持犹菩萨藏。二乘所持犹声闻藏。故知圣教无出此
卷一 第 863a 页 X19-0863.png
二。此二亦名大乘小乘半满教等。名虽变改。其义不
殊。今此经者。二藏之中。菩萨藏收。为根熟人。顿教法
轮。巳知所在。
次释其名。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者。盖乃
标部别之名。众经所以首题其名。欲示所明之法。此
经所明。章别十五。始从欲佛。终至胜鬘师子吼章。章
虽十五。要分为二。前十四章是自利行。后一利佗。今
言胜鬘师子吼者。是第十五利佗行也。一乘方便及
以方广。是前十四自利行也。何故不次。前后一章标
人显德。标人在初。题接中便。故先举之。言胜鬘者。外
国名为尸利摩罗。尸利此翻名之为胜。亦名为首。亦
名为德。摩罗名鬘。鬘是华鬘。华鬘中上。故号胜鬘。此
人何故名曰胜鬘。据相以求。一切世人。多依世事。以
名其子。胜鬘父母。借彼世间殊胜之鬘。以名其人。故
号胜鬘。贤圣之名。虽依世事立。冥与德合。如彼纯陀
父母所立名解妙义。亦如维摩父母立字名无垢称。
如须菩提父母所立名曰空生。皆与德合。此亦如是。
良以胜鬘肉备德慧而自庄饰。如世华鬘。故号为鬘。
德慧为鬘。殊过世好。是以言胜。师子吼者。借喻名德。
如世师子哮吼之时。有所摧伏。胜鬘外化能降恶人。
是故就喻名师子吼。又复胜发。宜说此经决定不怯。
如师子吼。是故就喻名师子吼矣。下一乘等相别如
何。就前自行十四章中。初十三章是一乘体。真子一
章明信顺益。此但举前十三章。后一不论。言一乘者。
卷一 第 863b 页 X19-0863.png
即是第五一乘章也。大方便者。是前四章。大方广者。
是后八章。良以一乘是此经中所明之字。故先标之。
乘是行用。行能运通。故名为乘。随化多乘。据实不殊。
是以言一。经中说一。汎有四义。一简别名一。二破别
立一。三会别名一。四无别名一。言简别者。如来于彼
三藏教中。权说三乘。求声闻者为说四谛。求缘觉者
为说因缘。求大乘者为说六度。宣说菩萨三阿僧祗
修习有漏。云波罗蜜。于最后身。断结成佛。为简别三。
是故言一。言破别者。佛为化人权说三乘。众生闻之。
执为定实。佛为破之。是故言一。故经说言。唯此一实。
馀二非真。其犹化城。非真息处。言会别者。如下文说。
于一乘中。开云诸集。会之归本。是以言一。言无别者。
就实论实。由来无别。是故言一。今此所论。会别名一。
以于实中因无异趣果无别德。故云一耳。大方便者。
是乘因行之修善巧。故号方便。方便不同。汎有四种。
一进趣方便。如见道前七方便等。二权巧方便。如二
智中方便智等。实无三乘。权巧为之。三施造方便。凡
所造作善巧施为。故号方便。如地持中所说十二巧
方便等。四集成方便。诸法同体巧相集成。故曰方便。
故地论云。此法善巧成名为方便。今此所论。是其第
三施造方便。又前四章渐增向果。亦得说为进却方
便。方便中极。是故云大。言方广者。是一乘理。理正名
方。苞含曰广。此等所诠。经是能诠。外国正音名修多
罗。此翻名綖。圣人言教。能贯诸法。如綖贯华。是故就
卷一 第 863c 页 X19-0863.png
喻名之为綖。何不名綖乃名经乎。綖能贯华。经能持
理。其用相似。故号为经。名依俗训。经者常也。教之一
法。经历古今。恒有日常。此经始终。文别有三。谓序正
流通。初至叹佛实功德来。是其由序。二从如来妙色
身下。是其正宗。三放胜光下。是其流通。化必有由。放
光明序。由序既兴。宜显所明之法。故次正宗。圣者为
化。兼益末代。故次第三明其流通。
就前序中。义要分二。一證信序。二发起序。辨此二序。
略有五门。一释序名。并解立意。二明两序名之差别。
并显得失。三明二序名之通局。四定二序文之前却。
五随文解释。就初门中。先解序名。后解立意。言发起
者。佛将说经。先记时处。神力集众。起发所说。名为发
起。以此发起与说为由。名发起序。證信序者。阿难禀
承如来所说。欲传末代。先对众生。云如是法我从佛
闻。證成可信。名为證信。用此證信与经为由。名證信
序。名义如是。次显立意。何故有二。以经二故。住唯是
一。何曾有二。经体虽一。随时就人。故得分二。一如来
所说。二阿难所传。如来所说。益在当时。阿难所传。传
在末代。对斯二经。故立两序。对佛所说。立发起序。对
阿难所传。立證信序。故有两序。
第二门中。先彰名
證信序及发起序。二随人别。名如来序及阿难序。发
起序者。名如来序。證信序者。名阿难序。三就时以分。
明现在序及未来序。如来序者。名现在序。阿难序者。
名未来序。四对经以别。名经前序及经后序。名佛所
卷一 第 864a 页 X19-0864.png
说以之为经。对此经故。彰别前后。如来序者是其经
前。阿难序者说为经后。阿难序者更有一称。名遗教
序。以佛遗言教置此序。故名遗教。名别如此。得失云
何。此四对中。證信发起名义无失。第二对中。阿难序
者。名义无过。如来序者。义有不定。如此经中。有佛教
主王及夫人栴提胜鬘。共为起发。诸经发起。多不独
佛。若言如来。则阙馀人发起之义。以如来序名有所
阙。废而不存。阿难序者不立。第三对中。现在无失。未
来有过。是义云何。若佛现说名现序者。阿难传时。亦
是现在。何不名现。若便对佛现在说经名阿难序。为
未来者亦对阿难现传名如来序。以局过去为序之
时。各是现在。不可偏名。一为未来。未来不立。对未之
现。理亦宜癈。随义且分。亦得无伤。第四对中。经前无
过。经后有失。若言经前。可得为序。既言经后。云何称
序。若如来序者是佛说前。阿难序者亦是阿难所传。
经前经后之言。有过须癈。经前之对。理亦不立。今以
诸名斯皆有过。故存證信发起之称。
第三门中。言
通局者。通则二序。俱名證信。齐号发起。立序之意。同
为生信。是故二序。通名證信。同为起发。故二序通名
发起。两义既齐。何故发起偏属如来。證信序者独在
阿难。为别二序隐显别称等为别序。何不名彼阿难
序者以为发起。如来序者为證信乎。释言阿难位卑
难信。惧人轻谤。立序之意。专为生信。故今释者。望真
本意。说阿难序以为證信。佛德尊高。人皆重信。不惧
卷一 第 864b 页 X19-0864.png
轻。立序之意。直为发起。故存义名为发起。
第四门
中。先序异说。次辨过非。后显正义。说如何昔来相传
经后序中有五句。一如是。二我闻。三一时。四住处。五
同闻。有人以佛更为一句。通前说六。异说如此。次辨
过非。先以理徵。后以文證。如是我闻。此之二句。经后
可尔。一时佛等。若在经后。经前无佛。谁之说经。无时
无处。说何所记。经前无众。说何所被。赖藉此等。起发
所说。云何经后。人复救言。事实经前。但是阿难后时
引来證成可信。故训经后。若尔何独立句六句正说
巳前。本但有事。所有言说。以后引来。如涅槃经。亦巳
前当时但可有事。皆是阿难后时引来。然彼所现六
种相等。难后引来得判经前。时处佛等。何为不尔。以
此验求。五六之言。定判经后。实非道理。验事如此。言
文證者。如法华论释法华经。佛住王舍耆阇。所以在
此显法胜故。又地论言。此法胜故。在于初时及胜处
说。又涅槃中。宣说如来二月涅槃及十五日。悉有所
表。又彼宣说𤘽尸涅槃霍树涅槃。亦有所表。佛将说
经。先托时处。显法发起。然后说经。何为经后。辨过如
此。显正义。如是我闻。定属證信。一时巳下。正说以前。
义有两兼。若取当时起说之义。判属发起。阿难引来
證成可信。判属證信。不得偏取。
第五门中。先解如
是我闻之言。三句分别。一明如是我闻有之所由。二
明立意。三解释其文。如是我闻之言有所由者。诸经
之首。何缘悉有如是我闻。由佛教置。佛何因教。阿难
卷一 第 864c 页 X19-0864.png
请故。阿难何缘为此启请。阿尼楼驮教其请故。阿尼
楼驮何因故教。由见阿难心忧恼故。阿难比丘何故
忧恼。由见如来般涅槃故。如阿含说。佛将灭度。阿难
悲恼。莫能自胜。阿尼楼驮开觉阿难。汝传法人。何不
请佛未来世事。徒悲何益。阿难答曰。我今迷闷。知何
所问。阿尼楼驮。遂教阿难请问四事。一问佛灭后诸
比丘等以何为师。二问佛灭后诸比丘等依何而住。
三问恶性比丘云何共居。四问一切经首当置何字。
阿难被教。心少惺悟。授教请。誉之。何为师者。当依波
罗提木叉为师。若我住世无异于此。木叉是戒。比丘
所学。故说为师。依何住者。当依四念。何谓四念。谓观
内身游身观精勤一心除世贪忧。如是观外身内外
身受心法等亦如是。此是所依。故经说言。若依四念。
名自境界。不为魔缚。若住五欲。名他境界。为魔所缚。
恶性比丘云何共居者。梵檀治之。言梵檀者。嘿不共
语。若心调伏。为说离有无经。一切经首置何字者。当
置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方某丛林等。由佛教置。故
有此言。第二门中。言立意者。虽知此言是佛教置。佛
本何意教置此言。为生物信。云何生信。言如是者。阿
难显巳信顺以语。令他众生同巳生信。言我闻者。阿
难彰巳从佛所闻。非自制造。以成可信之。是何义而
为生乎。释言。信者入法初门。摄法上首。凡入佛法。要
先起信。是故经中说信如手。如人有手。至珍宝所。随
意采取。若当无手空所获。信有是义。故为生之。第三
卷一 第 865a 页 X19-0865.png
门中。先解如是。后释我闻。解如是中。先就人定。后正
解释。定之云何。昔来相传就阿难解。阿难自言。巳之
所传。如佛所说。故名为如。简去相似行言是。究寻
此言。乃是就佛。非就阿难。何故得知。准大智论。言如
是者。信顺之辞。阿难彰巳信佛语道佛所说。以为如
是。又温室经初阿难自云。吾从佛闻于如是。故名佛
说以为如是。但方言不同。依外国语。先举所闻。后举
如是。故知名彼如来所说以为如是。定之亦尔。解释
云何。言如是者。解有两义。一约法解。二约人解。言法
者。阿难道佛所说之言。如于诸法。故名为如。说理如
理。说事如事。说因如因。说果如果。如是一切如法之
言。是当道理。故曰如是。良以。乖法名为非。故如法之
言。得称为是。言约人者。阿难道今释迦所说如于过
去一切佛说。故名为如。如诸佛说。是当道理。故名如
是。乖佛所说。则名非故。如佛所说。得称为是。此之两
释。共成一义。言我闻者。阿难对彼未来众生。陈巳餐
说。故言我闻。闻实是耳。何故称我。诸根之别。皆我用
具。足故就主说言我闻。法中元无人。何处有主。而言
就主宣说我闻。释言。法中虽无定主。非无假者。绾御
之义。亦得称我。故涅槃云。譬如四兵合以为军。虽无
定主。亦得称言我军勇健我军胜彼。此亦同然。阿难
既是得理圣人。有何所以。同凡说我。释言。阿难虽复
说我。不同凡夫。云何不同。说我有三。一者凡夫。见使
未亡。见心说我。二诸学人。见使虽除。慢使犹在。慢心
卷一 第 865b 页 X19-0865.png
说我。三无学人。见慢巳除。值世流布。宣说言我。今阿
难结集法时。身居无学。见慢巳除。随世流布。宣说我
闻。故不同凡。无我是胜真谛所收。有我不如世谛所
摄。何不从胜宣说无我。从劣说我。化我众生。法须如
是。若不须说我。何由可得标别故。此令人识知。故须
说我。乃至诸佛化我众生。例皆同尔。一时巳下。义虽
两兼。今且对前一向證信。
自下偏就发起以释。于中处二。人别有五。文别有三。
言处二者。一异处赴化序。在舍卫玄起彼化。二当处
赴化序。佛往踰阇欲为说经。诸经之中。多有此例。言
人五者。谓佛化主。王及夫人。栴提胜鬘。五人影向。共
为发起。文别三者。一明佛化主。二王与夫人。是生信
时。释此一时。略有三句。一序异说。二辨其非。三显正
义。异说如何。昔来相传。佛说时阿难闻时无先后。简
去传闻之谬。成上我闻。故云一时。异说如此。次辨其
非。先以事验。后以文證。如何如经中说。阿难是佛得
道夜生。彼小乘中。佛成道巳。过六七日。即便说经。若
依大乘。过二七日。佛便说经。阿难尔时由在怀抱。身
不预会。如来成道二十年后。方始出家。三十年后。方
为侍者。自斯巳前。所说诸经。多不亲闻。虽不亲闻。而
所集经。并云一时。验之定非简传之辞。又小乘中。不
得说言阿难是权。明知非是听说一时。云何得知阿
难是佛得道夜生。为诠此义。须知阿难字立因缘。阿
难陀者。是外国语。此名欢喜。喜有三义。一以本因。佛
卷一 第 865c 页 X19-0865.png
于往昔。见过去佛。号释迦文。侍者弟子。名曰阿难。国
土眷属。与今无异。因即发愿。愿我当来成如今佛。以
斯本愿。侍者弟子。今字阿难。二以现缘。阿难端正。见
者同喜。改号欢喜。三父母立字。父母何缘以字欢喜。
喜时生故。何者喜时。佛得道时。如来十九出家。三十
成道。既出家巳。五年习定。六年自饿。父王遣人。恒往
瞻伺。知极羸惙。常恐不全。菩萨后时。知饿非常。受食
乳糜。欲取正觉。魔作是念。若佛成道。空我境界。闻道
未成。当败其志。造率官属十八亿万。来娆菩萨。菩萨
尔时入慈意定。令魔眷属颠倒堕落。魔既被降。便作
是念。菩萨力大。非我能胜。当恼其父。遂即往诣净梵
宫上。唱如是言。悉达太子昨夜死矣。王闻是语。从床
而堕。犹若鱼王热沙所烁。良久乃苏。念子在家当为
轮王。何期出家。空无所获。未久之间。菩提树神。以佛
道成。遂持天华。庆贺父王净饭宫上。唱如是言。地天
太子昨夜成道。明星出时。降魔兵众。得成佛道。故以
天华。用相庆贺。王闻生疑。向者有天。言我子死。今复
有天。云子成道。何者可信。菩提树神曰。我言可信。向
者是魔。故相恼其。王闻大喜。念子在家当为轮王。今
日出家。为法轮王。彼此无失。前闻子死。念忽闻洛。一
重大喜。复闻道成。两重大喜。未久之间。王弟斛饭。夜
生阿难。晨抱诣王。弟于昨夜生一男。王即报言。我子
成道。汝复生男。众庆集。与字欢喜。以此推验。阿难定
是得道夜生。何由得言听说一时。事验如此。文證如
卷一 第 866a 页 X19-0866.png
何。依转法轮经。阿难比丘结集法时。在前结集转法
轮经。口自称云。佛初说法时。尔时我不见。如是展转
闻。佛游波罗捺。为五比丘众。转四谛法轮。据斯以验。
阿难自言巳之传闻。不云亲承。然彼经首亦言一时。
明知一时非简传闻。辨过如此。正义云何。言一时者。
化辰曰时。如来一代化时众多。为别馀时。是故一言。
何故得知此言属下。依华严经十地品初说言。尔时
佛在他化。龙树别传。改尔为一。尔时之言。不可成上。
改尔为一。宁不属下。故知一时定非成上。
所言佛者。标其化主。于王夫人是所信人。佛外国语。
此翻名觉。觉有两义。一觉察名觉。二觉悟名觉。言觉
察者。对烦恼鄣。烦恼侵害。事等如贼。唯圣觉知。不为
其害。如人觉贼贼无能为。故名为觉。言觉悟者。对其
智鄣。无明昏䨱。事等如睡。圣慧独悟。如睡得悟。故名
为觉。所对无明。有其二种。一性结无明。迷䨱实性。对
除彼过。觉法实性。故名为觉。二事中无知。于事不了。
对除彼过。觉知一切善恶无记。故名为觉。故地持云。
义饶益聚。非义饶益聚。非义非非义饶益聚。平等开
觉。故名为佛。既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说之为佛。
言其自觉简异凡夫。云言觉佗彰别二乘。觉行穷满
显异菩萨。是故独此偏名为佛。
住舍卫下。明起化处。于王夫人生信处住。舍卫国。就
宽通举。此云名闻。其识名为舍婆提。此从人称。自古
昔有人。兄名舍婆。弟名婆提。兄弟二人。共造此城。是
卷一 第 866b 页 X19-0866.png
故名为舍婆婆提。祇树独苑。随处别指。此是寺名。祇
者是其祇陀太子。给孤独者。是须达多长者。此人恒
常给饥贫。因以呼之为给孤独。二人和合。共造此等。
共造因缘。广如经说。佛初成道。在摩竭国。未来舍卫。
须达长者。因行摩竭。到王舍城。寄止一家。其家明日
欲请如来。极夜匆匆。须达问之。为当欲请摩伽陀主。
为当欲作欢乐吉会。匆匆如此。主人对曰。我不请王。
亦不馀会。明欲请佛。是以匆匆。须达宿世值佛因缘。
初闻佛名。身毛为竖。即问主人云何。主人以是佛德
答之。须达渴仰求见心猛。夜睹天明。进诣佛所。佛为
说法。道悟初果。请佛夏坐。佛知舍卫多善众生。须往
摄化。即受其请。佛时告曰。出家好静。长者须知。须达
欲为如来造寺。不闲造法。请将舍利往彼授。佛时听
许。往不见寺地。都无好处。唯有城南一千步外道西
之中。有王太子祇陀之苑。足八十顷。堪造佛寺。遂𠗦
买之。祇闻不肯过聊不以。祇陀戏言。若能侧布金钱
满地。当可相与。须达喜诺。天当取金。园地属我。祇陀
对言。我苑不卖。须达告诤。告诤不请官决之。首陀会
天。恐畏馀人敬领太子随情曲判。即自化身。为断事
者。依法正判。苑属须达。祇陀取金。𨒬既判巳。须达辇
金。布其地。布之欲满。唯五百牛在。须达支思不知当
出何藏金足。祇陀谓思悔。遂告长者。若悔相听。何故
思量。须达对曰。为佛造寺。何计金宝。但自思念。不知
当出何藏金足。祇陀即念。所为之佛必有大道。致使
卷一 第 866c 页 X19-0866.png
斯人轻宝乃尔。表者宜止。巳布之金。可为苑价。未布
之地。我为殖树。须达敬从。是以此寺名祇树给孤独
园。如来金时游化在此。是故言住。法身无方。示化有
托。故言住耳。
时波斯匿王下。是第二段。明王夫人于佛得信。作书
告女。于中先明王与夫人于佛得信。共相谓下。作书
告女。前中波斯匿为舍卫主。此云月光。末利是其波
斯夫人。本字黄头。从末利园得此人。因园立称。故号
末利。得之因缘。如经广说。此人本是舍卫城中耶若
达家守园之婢。于一日中。请食守园。路值如来入城
乞食。黄头见佛相好具足。发信敬心。念言我今奉猷
饭食。或见哀受。遂往求施。佛时许之。当施食时。即自
要愿。愿脱婢使。为王夫人。其时值王出田游猎。天时
暑热。遥见黄头所守之园。丛林郁茂。驰往奔之。王马
骏快。在前而至。黄头见王迎接扶下。引至凉处。敷衣
请坐。随王所须。巧称王心。王问你是谁家之女。黄头
实答。王具问巳。将从始至。王遣使人呼耶若达。达至。
王问是卿何亲。达答是婢。王令索价。达时答王。直尔
奉王。乞不取价。王言。我今娉为夫人。不得虚尔。达时
遂索百千两金。王即与之。香汤洗沐。衣夫人服。王与
同辇。载之还宫。王极宠厚。五百夫人中得为第一。故
今举之。此能信人。言信法者。先事外道。今始归佛。信
于佛法。故言信法。何缘得信。如经中说。末利夫人。因
献佛食。得脱婢使。为王夫人。常自思念何缘得尔。岂
卷一 第 867a 页 X19-0867.png
不由昔施沙门食。得此福报。即问左右。颇曾见有如
是人不。傍人对曰。此应是佛。今在祇园。末利闻巳。辞
王礼观。佛为说法。遂得深信。因信劝王。王心未回。后
因十七群童子比丘入城乞食。食巳出城。水中游戏。
王与夫人。升楼遥见。语夫人。所事正尔。何足可尊。劝
我令信。夫人有愧。当于是时。十七群中寂大之者。在
先出水。观察向来諠戏太过。将不生于世人讥嫌。为
此观时。见王岂弄。疾呼同友。汝等速出。向来諠戏。生
世不善。各现自力。除王不信。诸人遂即出水著衣。端
坐入定。发通飞行。游王殿上。夫人先见。告王令知。年
少能尔。何况耆宿。王见信敬。遂往佛所。佛为说法。得
正信解。名为信法。问曰是中为信大法。为信小法。释
言之中。但云信法。不分大小。不可辄定。以今初信。望
后作书。时中不遥。故云未久。自下作书告女之中。初
先筹量。王及夫人与胜鬘下。正名作书。筹量中。有揔
有别。共相谓言是其揔也。谓是告辞。以言相告。故曰
相谓。
胜鬘下别。于此别中。先发言夫人后述言有四。一道
胜鬘是我之女。彰巳谙委。二聪慧下欲其根性明可
开晓。三若见佛下彰见佛有宜。四宜时下明须告发。
初中胜鬘树其所言。夫人者胜鬘。是其波斯之女。适
配踰阇为友称夫人。夫人是其之美号。故从彼国说
为夫人。是我女者。彰谙委明堪入法。是二句中。细分
有六。一聪。二慧。三者利根。四通。五敏。六者易悟。前三
卷一 第 867b 页 X19-0867.png
直叹。后三重显。知事名聪。解义称慧。于此二中。易可
开晓。名为利根。通显前聪。有人聪不觉无知。今明胜
鬘博练五明聪而广通。敏显前慧。有人有慧不必明
了。今彰胜鬘有慧不必明了。今彰胜鬘有慧能明。故
名为敏。敏犹明也。言易悟者。显前利根。有人利根憘
为专执。今明胜鬘情性箄尽逢胜必从。称曰易悟。第
三句中。见佛必解。明能解也。心得无疑。明能信也。第
四句中。宜时遣者。善时难遇。故宜及时遣信告也。因
告见佛。生其善心。名发道意。此揔相言。不分大小。上
来王语。夫人白下。末利述可。上来筹量。下正书告。句
别有三。一作书叹佛。略赞如来无量功德者。一纸之
书言为能穷德。故云略赞。言虽约略。摄德宽广。名赞
如来无量功德。如是如理。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曰
如来。功谓功能。诸行皆有润益之功。此功是其善行
家德。故云功德。如清冷等是水之德。二即遣使持往。
言内人者。是其阉人。又云石女。女人不产。名为石女。
如来曾有因缘经中。波斯匿家。有五石女。听黠巧便。
堪可驱使。当应是彼。何故遣此内人为使。宫阁之使。
非内不通。是以遣之。名栴提罗。出其名讳。依外国语。
四名相通。一栴提罗。此奄人。奄人犹是中曹人也。二
扇提罗。此名石女。三栴陀罗。此云魁脍。四栴荼罗。此
云名月。若此正名为栴提罗。即是奄人。若当正音。名
扇提罗。翻译者谬名栴提罗。则名石女。三使人下使
至奉书至阿喻阇国入其宫内。明使至也。踰阇梵音。
卷一 第 867c 页 X19-0867.png
此云无生。此国往昔大乘人住。多解无生。国从人称。
故号无生。下奉其书。言敬授者。胜鬘即是栴提大家。
跪而奉书。名为敬授。
胜鬘得下。是第三段。明其胜鬘得书知世有佛请佛
说经。于中有四。一明胜鬘得书知佛。二向栴提下。说
偈作请。三即生念下。如来赴就。四胜鬘及下。睹佛设
敬。前中细分。乃有四句。一见书欢喜。女在他国。得父
母信。岂不欢喜。二敬以顶受。外国之法。得尊长书。先
以手受。次置顶上。显巳受即然后寻读。胜鬘如是。故
云顶受。三开书看文名读。闇咏称受。领纳曰受。愠守
曰持。四生异想。此书论云改异常信。故明怖心。
第
二段中。向栴提说。经家序列。栴提是其父母之使。量
之说偈。如对父母。故对说偈。何故揭诵。释有两义。一
偈言巧约。少字之中。能摄多义。胜鬘欲以略少之言。
摄佛广德。故为偈颂。二偈言义妙。诸赞叹者。多用偈
颂。胜鬘为以微妙之言述赞佛德。故须偈诵。下宣偈
辞。于中。初偈审定书言。后偈默请。就初偈中。我闻佛
声。领书所告。向来胜鬘用眼读书。不曾可听。何故言
闻。释言。根叶有相助义。前王夫人。作书告女。以身表
口。胜鬘读书。以目代耳。故曰闻矣。佛在舍卫。胜鬘未
睹。何得巳言我闻佛声。此闻书中道佛名声。非闻佛
语名闻佛声。所未曾有。述书所赞。如书所叹。在世全
无。故言未有。所言真实者。审定书言。前言胜鬘利根
易悟。今此得书。何故疑惑。不即领受。释言。事有难信
卷一 第 868a 页 X19-0868.png
易信。世事易信。出世难信。今书所传。世在未有。故须
审定。又复胜鬘是聪慧人。凡所得事。审而详信。不同
愚人望直专信。应当脩供养。量息许称量栴提传书
之恩。明合供养。不道如来。故明本云是言若真实我
当与汝衣。第二偈中。半偈测佛慈普明不简。巳下之
半偈。以理要请。下情恻上。名曰仰悟。佛具众德。为世
钦重。故号世尊。书中叹佛言。佛慈等故言普为。道佛
普为。明不简巳。所为众生。在于时中。为为世间。非器
世也。言亦应者。以前世间类巳名亦。慈在如来。未敢
自专。故言亦应。上心慈下。名垂哀悯。请心决施。故言
必令我得见也。
第三段中。初之半偈。乘请赴就。下
之半偈。放光令见。即生念时。牒前起后。谓前胜鬘仰
惟时也。空中见者。有请宜赴。是故须现。如来示化。受
丈夫形。宫阁之化。无宜辄在。故云中现。言普放者。释
有两义。一普身放光。故名普放。二光普照。故云普放。
净光明者。释有两义。一光体无暗。名之为净。二就所
照能令众生杂欲怒痴。故名为净。显无比者。以所放
光。显巳身相。令彼见也。欲赴胜鬘愿求之心。故须显
之。
第四段中胜鬘眷属。标其敬人。头面接下。显其
敬相。头面接礼。是身敬也。头是巳尊。足是彼卑。显敬
慇至。胜鬘在地。如来在空。云何得接。此据内心。运想
言耳。咸以净心。是以敬也。咸是皆义。净是信义。明前
胜鬘及与眷属皆于所起净信意名清净心。叹佛实
得。是口敬也。此言实者两义。一称书名实。二德依理
卷一 第 868b 页 X19-0868.png
成。名出情妄。故名为实也。
自下第二。是其正宗。正宗之中。章别十五。始从叹佛。
终至胜鬘师子吼章。此十五中。前十四章。是其自利。
后一利他。前十四中。初十三章。是一乘法。后一就人
明信利益。前十三中。初有五章。是一乘行法。后之八
章。是一乘理法。盖乃经论所说大同。如涅槃经。初说
慈悲不杀等事。明其行德。四净四倒如来性等。彰其
道理。如维摩经。初说慰喻调伏等事。是明其行。不二
门品。复彰道理。如地持论。初自利利他。还明其行。后
真实义品。复说道理。良以菩萨行依理成。故说行后。
多皆明理。理者所谓非有无。如实法性云何依乎。菩
萨是法非有非无。见非有故。不著有边。见非无故。不
住无边。不著有边。即非垢行。不住无边。行非净行。故
经说言。非垢行非净行是菩萨行。又复菩萨不著有
故。不同凡夫。则非凡行。不住无故。不同二乘。则非圣
行。故经说言。非凡夫行。非贤圣行。是菩萨行。此等皆
由證理故尔。故辨行后。多皆说理。就前五章明行之
中。初四是其一乘之因。后一是一乘之果。就前四中。
初之一章。明菩提起行根本。后之三章。明菩提行。行
中十受持戒虽过三愿摄受造行善法。善中三愿。是
世间行。摄受出世。就一乘行德之中。有此五章。就初
章中。四句释之。一释章名。此章名为叹如来真实第
一义功德。如来功德。證理以成。是故名为第一义功
德。德绝情妄。称曰真实。胜鬘于此以言叹美。故名叹
卷一 第 868c 页 X19-0868.png
德。二显来意。此章叹佛完显发心。云何显发。凡是世
人情所憎恶。发言毁呰。内心愿求。与言美叹。今此胜
鬘。内求佛德。是故赞叹。举叹为显内心愿也。何故明
愿。愿是行本。故须明之。三解次第。何故先明叹佛功
德。释有两义。一乘前便。故先明之。云何乘前。胜鬘前
请如来赴就。因见即叹。故先明之。二生后之便。菩提
之心。为诸行本。能生后行。是以先论四分文释。
此章有二。一叹佛德明所愿求。二哀悯下彰其发
心。乘前所见。故先叹佛。文有五偈。初四别叹。后一结
叹。如来广德非不彰故先别叹。非别能尽故后结之。
前别叹中。初有两偈。叹其法身。次有一偈。叹其解脱。
后之一偈。叹其波若。三事之义。如涅槃章。其广分别。
此应论之。三中何故先叹法身。乘前所见。故先叹之。
寻身有本。所谓解脱。解脱有本。所谓波若。如生死中
在报依业。业依烦恼。前法身中。应先广释。三佛之义。
广如别章。然后释文。文中初偈叹其应身。后偈叹真。
乘前所见。故先叹应。寻应有本。故后叹真。前叹应中。
偈有四句。初三正叹。后一结敬。前三句中。妙色正叹。
汎解妙色。有其二种。一者精妙。来相好精胜过世。二
者圆妙。法界色像。无不悉现。犹如净色摩尼宝珠众
像悉现。故称为妙。今此所论。是精妙色。次有两句。寄
对显胜。无等无比。过世色相。他不能齐。故曰无等。他
不能似。故无比。言不思者。过世心想。世情弗测。故曰
不思。言不议者。过世言相。言不能宣。称曰不议。问曰。
卷一 第 869a 页 X19-0869.png
应身与情相应。云何说言不思议乎。释言。粗应凡亦
能见。精妙之应。十地乃睹。非世能知。是故说为不思
议也。是故今敬礼。总以结敬。佛德如是。故今礼也。就
叹真中。偈有四句。初三正叹。后一结敬。就正叹中。初
有两句。叹佛报身。报中无出功德智慧。色无尽者。是
其功德。无尽之言。汎释有二。一常无尽。真身常住。无
有迁易。二广无尽。诸根相好。皆遍法界。问曰。若眼遍
充法界。馀根相何处安置。释言。真身是法门身。不得
如彼世间色像差别求之。是义云何。若入眼门。眼遍
法界。诸根相好。及佛国土。悉眼中现。若入耳门。耳遍
法界。馀根馀相。及佛国土。皆耳中现。如是诸根诸相。
及佛国土。一一皆尔。由如大海一相皆遍。亦如虚空
无为不动无碍寂静一切皆遍。此亦如是。同体周遍
故。不可穷极。故曰无尽。今此所论。是常无尽。与后文
中常住义同。有人说言。真身无色。是不所不应。如经
中说。菩萨广植相好之因。如何无果。复如地论宣说
如来相好庄严为实报。何为不信。又复如彼大涅槃
云。舍无常色。获得常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小泥洹
言。妙色堪然常安稳。不随时节劫迁。大圣旷劫行慈
悲。故得金刚不坏身。此文之中。说色无尽。当知皆是
显真之谓。不得言真身无色人家。所以说真无色。惧
色是碍。若尔何不惧心是缘说佛无心。佛无缘心。而
有无缘不动之心。佛无缘不动之心。佛无碍色。何为
不有无彰碍色。问曰。无碍云何名色。若尔佛心亦无
卷一 第 869b 页 X19-0869.png
攀缘。云何名心。彼虽无缘。而有所知。故得名心。佛虽
无碍。而有法界。诸根相好。何为非色。智慧亦然。是智
慧身。慧同前色常住无尽。故曰亦然。一切法常。是法
性身。如来藏中。恒沙佛法。显成今德。名一切法。皆即
真心。不离不断不脱不异。故曰常住。常住犹前无尽
义也。此三句中。初云无尽。后言常住。盖绮互耳。齐类
皆得。是故结敬。前言敬礼。此云皈依。文绮互耳。叹解
脱中。偈有四句。前三正叹。后一结敬。就正叹中。降伏
心过及与身四种。明其所离。谓离十恶。降伏心过。即
是远离意三邪也。及与身者。离身三恶。偈文迮故。略
不云三。及四种者。离口四过。亦以偈迮。略不说口。离
前咏后。是以言及。问。解脱有过皆舍。何故此中偏言
离业耶。答。分相慧除烦恼。解脱免业。法身离苦。故今
解脱。偏云离业。巳到难伏地。彰其所得无上涅槃。是
难伏地。佛巳到之。是故结敬。礼法王者。佛具诸法。于
法自在。故曰法王。解脱王义。故此论之。叹波若中。偈
有四句。前三正叹。后一结敬。前正叹中。叹三种智。一
一切智。能知一切世谛诸法。二无碍智。于世谛法。知
之自在。三清净智。證第一义。此三广释。如地持论。知
一切尔炎。是一切智。尔炎相语。此云智母。又亦名为
智境界矣。五明等法。能生智解故。名智所依。名有境
界。如来悉智慧身自在。是无碍智。于诸法中。不假方
便。任运能知。故云自在。摄持一切。是清净智。如实法
性。是一切法。明證在心。故曰摄持。结敬可知。诸偈结
卷一 第 869c 页 X19-0869.png
敬。齐应相似。文绮互故异。上来别叹。别叹难穷。下结
显多。偈中四句。前二结用。后二结体。就结用中。言过
称者。出言分齐。后结体中。无边法者。證穷法界。难思
议者。妙出情分。此乃诸佛灭观真德。缘心不及。名难
思议。佛具此德。事合受仰。故并言礼。
上叹佛德。下明发心。文别有二。一略明发心。二我巳
作下。广明发心。略中初偈诸佛䨱护。后偈佛许。前中
初句正请䨱护。言哀悯者。请佛哀怜。䨱护我者。谓佛
摄化。䨱我增善。护我离过。故言䨱护。令法种增。出须
䨱事。胜鬘上来叹佛之善及求佛心。能为未来法身
种子。名为法种。愿佛䨱护。令得增长。下有两句。出须
䨱时。此世现在。后生当世。于此二世。愿佛常摄。过去
巳往。不须䨱护。是以不请。下佛许。我久安汝前世开
觉。过去摄也。化起福德。名为安立。导生智慧。称曰开
觉。今复摄也。未来亦然。后世摄也。胜鬘向者但请现
未。如来何故许其三世。此举过去。證其现在未来必
然。非许过去。
第二广中。文别有二。一开胜鬘乞记方便。二佛于众
中下。如来与记。前乞记中。初先口乞。后明身乞。前口
乞中。我巳作者。牒巳过善。现牒现善。馀牒后善。上来
别牒。如是众善。总牒二世。唯愿见摄。正是乞辞。唯谓
专也。胜鬘之意。专求摄受。故言唯愿。见摄受者。将有
两义。一求望之辞。如似世人求他之时。语言仁者愿
显将理。此亦似彼。如维摩经中。亦有此例。彼处维摩。
卷一 第 870a 页 X19-0870.png
取无动界。安置此土。彼国天人。白无动佛。谁取我去。
愿见救护。此言似彼。二照瞩之义。愿佛宣说当来摄
相。令我照见。名见摄受。上来口乞。胜鬘眷属头面礼
佛。是身乞也。向前口乞。今复身礼。彰巳内心专专之
至至。问曰。胜鬘行因得佛。自是常理。何须乞记。释有
两义。一者自为睹果行因。求心猛励。是故须乞。二者
为佗因乞记。故下摄多人同生其国。是故须乞。为疑
故须乞记。疑者叹佛从虚。终无得果。释疑可知。
下正与记。于中初明如来与记。诸有终下明记摄益。
前与记中。有总有别。佛于众中。即为授记。是其总也。
胜鬘行因记得当。名之为记。圣说授与。目之为授。汝
叹巳下。是其别也。汝叹如来真实功德。牒前善因。以
此善下。礼其当果。于中有二。一记学子。二过二万下。
记无学果。就学果中。当于无量阿僧祇劫。天人之中。
为自在王。是初地上摄报果也。无量阿僧祇劫。举其
时分。此无量者。依华严经。是其一百二十数中。一数
之名。劫者犹是时之别称。天人巳下。是其果体。胜鬘
未来形遍六道。无所不。就胜言耳。生处见我当供馀
佛。是初地上调兼行果。此即彰巳摄受之相。当复供
下。约对馀佛。明调兼行。无学果中。初明正报。后辨依
果。前正报中。言过二万阿僧祇者。辨其时分。问曰。前
说无量僧祇。今言二万阿僧祇劫。为一为异。释言。当
应无量之外更过二万阿僧祇劫。方得作佛。问曰。菩
萨种性巳上。度三阿僧祇。便得作佛。今云何言。无量
卷一 第 870b 页 X19-0870.png
僧祇。为自在王。复过二万阿僧祇劫。方得作佛。释言。
劫有大小故尔。如地持说。劫有三种。一日月岁数无
量。名阿僧祇劫。二十劫无量。名阿僧祇劫。如贤劫等。
此劫大小。如龙树辨说。四千里城满中芥子。一槩令
平。百年去一。其芥子尽。劫犹不尽。三大劫无量。名阿
僧祇。何者大劫。若依杂心。如贤劫等。六十四劫。名一
大劫。何故定数六十四乎。从初火劫。终极风劫。有六
十四。是义云何故。坏劫火多。水次。风为最小。七火一
水。过七水巳。更过七火。方有一风。如是合有八七火
劫一七水劫并一风劫。为六十四。亦可数彼贤劫等
劫。至不可数。为一大劫。劫别如是。言种性上三僧祇
者。是其大劫。今论中劫。彼此不违。当得作下。是其果
体。先明作佛。号普光等。辨其名讳。佛名有二。一通。二
别。论其别名。诸佛各异。或有从其种姓为名。如迦叶
佛释迦佛等。或从光明。如定光等。或从声名。妙音等。
或从寿名。如弥陀等。或从目名。如燃灯等。或从喻名。
满月光琉璃光等。如是非一。语其通名。诸佛齐等。佛
德无量。依德施名。名亦无边。住中据要。略论十种。所
谓如来应供正遍知乃至佛世尊。十号之义。广如别
章。此应具论。今此文中。号普光者。是其别名。由前见
佛普身放光。起心愿求。故成佛时。名曰普光。下如来
等。是其通名。如来即是如来之号。应者即是应供之
号。正遍知即是遍知号。馀略不论。下记依果。果谓净
土。净土之义。广如别章。此应具论。然土有三。一法性
卷一 第 870c 页 X19-0870.png
土。一切国土本性清净。法界诸义。同体相成。犹如帝
网。凡夫于彼清净土中。妄想覆心。自累成隔唯见鄣
碍事别之土。后除妄想隔碍之心。本隐净土。显为我
用。名法性土。二实报土。广修净因。得胜境界。微妙第
一。诸相庄严。皆遍法界。如海十相。不同世人所见之
土彼此隔碍。三圆应土。如净宝珠。青黄赤白无鄣碍
现。今此所记。是其应土。应净土中。有三庄严。一五欲
庄严。一切色香味触等。微妙精胜。二法庄严。具诸法。
三人庄严。胜善众生。居住其中。今具有之。就此文中。
粗分有二。一明所无。无恶因果。二明所有。有善因果。
细分有四。一无恶果。二亦无下。明无恶因。三彼国下。
明有善果。四彼诸下。明有善因。就初句中。彼佛国土
无恶趣者。无三途苦。无老病衰。无人中苦。老病可知。
中年交裘。名为衰恼。彼皆无之。无不适意。无天中苦。
无之一字。贯此诸句。第二句中。言亦无者。前无苦果。
兼无恶因。故言亦无。杀盗邪淫乃至邪见。是不善业。
尚无恶名。焉有恶体。第三句中。彼国众生。谓人与天。
翻离恶趣。色力寿命。翻前老等。色翻前老。老侵壮色。
故翻之。力翻前病。病夺强力。故翻之。寿翻衰恼。衰夭
长寿。故寿翻之。五欲众具。皆悉快乐。翻不适意。胜于
他化。显快乐相。胜有二种。一者精胜。始他化天比人。
五欲升降非并。净土五欲望他化天。优劣亦尔。二受
用胜。秽士五欲受用生所。净土五欲受用生道。如香
积饭。今此所论。是精胜也。第四句中。彼诸众生纯大
卷一 第 871a 页 X19-0871.png
乘者。彼妙净土。无杂学也。上来与记。下明摄益。诸有
修习善根众生皆集彼者。起众心恐人间胜自绝不
往。故诸有脩善集彼。胜鬘夫人得授记下。诸人愿生。
世尊记下。佛记皆生定其去心。
○自下第二。明十大受章。于中略以四句释之。一解
章名。此章名为不思议大受。菩萨戒广释精深难测。
名不思议。非馀能加。目之为大。为心领纳。称之为受。
二释来意。前章求佛。佛由戒成。故须明之解次第。前
明严心。自下起行。行初难遇。是以次论四分文解
释。
此章有二。一自受戒。二离佛下为他要瑞。自中有三。
一受戒方便。二受十下正明受戒。三法主下请佛證知
初方便中。闻受记牒前起后。恭敬而立。正是方便。何
故立受。有人释言。[妳-女+口]将行相。若尔坐受岂尔不行。当
知受戒坐之皆得。不应异释。今此正以佛在空中。胜
鬘在地。仰对如来。立言是便。是以立受。非直此立。馀
章皆尔。若尔向前受记之时。何故不立。彼自不言听
受佛语。伏听亦便。是以不起。下正受中。有总有别。受
十大受。是其总也。下十戒法深广名大。为心领纳目
之为受。胜鬘要期受彼大受。名受大受。世尊下别。别
中广论戒法难穷。今据一门。且论十种。十中前九。受
世教戒。第十一种。受正法戒。于世戒行。要期领纳。名
受世戒。于證理行。要期领纳。名受正戒。就前九中。初
一律仪。次四摄善。后四摄生。此三犹是地持论中三
卷一 第 871b 页 X19-0871.png
聚戒也。三聚之义。广如别章。此应具论。就律仪中。言
尊者。启白所对。次使如来知巳所受坚固持心。故须
启白。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要期分齐。今日是期要期
分齐。今日是其要期之始。乃至菩提要期之终。此即
不同凡夫声闻形俱等戒。于所受戒是所受法。不起
犯心是要期意。谓于所受律仪戒中。不起犯心。尚无
犯心。为有事犯。摄善戒中。初句除慢。第二除嗔。第三
除嫉。第四除悭。烦恼无量。以何义故。偏说此四。此四
重故。故地持中。说此四种。为波罗夷。四中初一。对上
除慢。明摄智慧。后之三句。于下能益。明摄功德。前摄
慧中。于诸尊长。是摄法处。有法之人。是菩萨尊。不起
慢心。是摄法行。下三句中。初句可知。第二句中。于他
身色。正报也。及外众具。他依报也。胜鬘于此皆无嫉
心。有嫉心者。不能胜益。是以不起。第三句中。言于内
者。自巳正报。言于外者。自巳依报。前言他身及外众
具。此云内外。文左右耳。胜鬘于此常有舍意。故无悭
心。摄生戒中。前二是其摄取之行。后二是其救拔之
行。摄取行中。初一与乐。后一授善。前与乐中。不舍恶
人。略明不舍。二我得力下。广明不舍。三何以故下。释
不舍意。略中捕养众恶律仪。是纯恶者。所谓捕鱼捕
鸟。养者所谓养猪养羊养鸡养牛。捕养亦是律仪之
馀。分屠杀等。事别非一。不可别举。是故通言众恶律
仪。恶法名律。无作之罪。合此律戒。故号律戒。故号律
仪。律仪多少。经论不同。依涅槃说有十六。牛羊猪鸡
卷一 第 871c 页 X19-0871.png
为利故养。肥巳转卖。即以为四。为利故买。买巳屠杀。
复以为通。通前为八。捕鱼为九。捕鸟为十。猎师十一。
劫盗十二。魁脍十三。两舌。十五。咒龙十六。依杂心论。
说有十二。屠羊为一。养猪为二。养鸡为三。捕鱼为四。
捕鸟为五。猎师为六。作贼为七。魁脍为八。守狱为九。
咒龙为十。此十与前涅槃经同。屠犬十一。伺猎十二。
此二异前。及诸犯戒。是杂恶者。胜鬘于此终不暂舍。
第二广。我得力时。求其化能。谓求天龙鬼神力等。前
拔苦中。何故不尔。释言。拔苦理亦须力。但今为明拔
苦与乐。人皆乐从。不假强力。降恶授善。违情难作。人
多不从。故求强力。于彼彼处见此众生。㯹牒所化。恶
者非一。故称彼彼。应折伏下。正明化益不舍义也。刚
强应伏。伏令离恶。等濡应摄。摄令住善。第三释中。初
问。次释。后总结之。何故问也。菩萨正应随顺物心。何
故求力折伏众生。强摄取乎。释有二。一为法住。二为
众生成就善利。以摄受故。令法久住。是第一句。折伏
摄受。令行佛法。法流不断。故得久住者。天人充下。是
第二句。天人充满。恶道减少。如来所转法轮。由法久
住。依之常习。故得随转。见是利下。总以结之。见是法
住成就世间出世利故。救摄不舍。名前折伏以为救
拔耳。
自下第二。受正戒中。初明胜鬘自誓要期。摄法不失。
理是正法。證法在心。名为摄受。一證常然。名不忘失。
下广释之。何故问也。不摄何过。摄有何利。不得忘失。
卷一 第 872a 页 X19-0872.png
下对释之。初先反明忘失之损。后顺明其不忘之益。
损中先别。后总结之。别中六阶。从上向下。次第论失。
忘失法者。则忘大乘。是第一阶。谓失佛果。诸佛果德。
大人所乘。故云大乘。乘依理成。理是正法。忘正法故。
不成彼乘。是以言忘。忘大乘者。则忘波罗蜜。是第二
阶。失十地行。十地所行。名波罗蜜。忘失正法。自为巳
受畜财物。明不为巳。凡受为贪。彰为他人。问曰。此与
后四摄中布施何异。而须别论。释言。今此直与财乐。
后四摄中布施摄者。诱令修善。故须别论。下授善中。
不自为巳。行四摄法。明不为巳。四摄之义。广如别章。
此应具论。为一切下。彰为他人。为一切生。内心平等。
以不爱下。离于不等。众生有三。谓怨亲中。不爱染者。
于亲人所。离偏亲过。无厌足者。于中人所。离懈怠过。
无碍心者。于怨憎所。离鄣碍过。离此三过。尊摄众生。
就后二种救拔行中。初一救苦。后一拔恶。前救苦中。
初彰悲深。于苦不舍。后显悲益。要拔乃舍。前中孤独。
无救苦也。无父名孤。无子称独。言幽系者。系闭苦也。
重牢曰幽。枷璅名系。言疾病者。违损苦也。种种厄难
困苦生者。谓馀一切所有苦也。于此诸苦。终不暂舍。
下显悲益。要拔乃舍。必欲安稳。以义乃饶益。离苦对
治。安稳乐因。出世圣道。永绝危怖。故曰安稳。义益乐
果。无上涅槃。义利众生。名义饶益。决意与之。故曰必
欲。令脱众苦。正离苦体。令彼众生得乐满足离苦毕
竟。然后乃舍。下拔恶中。句别有三。一者非直失彼佛
卷一 第 872b 页 X19-0872.png
果大乘。亦失十地波罗蜜行。波罗蜜义。后当释之。忘
波罗蜜者则不欲大乘。是第三阶。失初地心。初地发
心。求佛大乘。名欲大乘。忘正法者。非直失彼波罗蜜
行。亦失初地欲大乘心。不决大乘则不能得摄正法
欲。是第四阶。失解行心。不决大乘。犹前文中。不欲大
乘。欲于大乘决定趣向。故名决定。解行发心。求初地
上。摄受正法。名摄正法欲。忘正法者。非直失彼初地
之中决定欲心。亦失解行摄正法欲。则不能得随乐
入者。是第五阶。失种性心。前一不能。括通此句。乐入
犹前摄正法欲。前正法欲。于初地上。摄受正法。愿乐
趣入。故名乐入。种性所行。随彼乐入。名随乐入。忘正
法者。非直失前解行地中摄正法欲。亦失种性随入
行。永不堪任越凡夫地。是第六阶。失种性前喜趣任
中。修习净信。能越凡地。忘正法者。非直失前种性随
乐。亦失善趣。故不堪任越凡夫地。良以诸行。皆依理
成。故忘理者。诸行皆失。此皆应得不得名失。上来是
别。我见如是无量大过。总以结之。大过如前。上来反
明忘失之损。又见巳下。顺明菩萨不忘之益。胜鬘前
观忘失之损。今此重观不失之得。故云又见。言未来
者。据今受时。说后行时。以为未来。摄法菩萨。举證法
人。堕位别分。地上之人。名为未来摄法菩萨。摄法之
位。在地上故。就行通辨。始从善趣。终至法云。有證理
者。通名未来摄法菩萨。何故如是前忘之损。体通上
下。翻损彰益。理亦应然。菩萨胡音。此云道心众生。良
卷一 第 872c 页 X19-0872.png
以此人。内心怀道。又用道成。故名此人。为道众生。问
曰。三乘贤圣。心皆有道。并用道成。故唯此独称菩萨。
释言。为分贤圣故尔。等分贤圣。何故此人偏名菩萨。
释有三义。一以愿心望果分别。唯此众生。求大菩提。
馀皆不求。是故独此名道众生。二以解心望理分别。
凡夫著有。二乘住无。唯此菩萨。妙舍有无。契会中道。
是故独此名道众生。三就行分别。佛法有三。一教。二
义。三者是行。教浅。义次。行为最胜。声闻软根。从教为
名。声者是教。餐生教解。故名声闻。缘觉次胜。从义立
目。缘者是义。于缘得解。名为缘觉。菩萨最上既行为
名。以脩自利利他道故。名道众生。摩诃胡音。此云名
大。大有三种。一者愿大。愿大菩提。二者行大。广修诸
度。三利众生大。四摄等益无量福利。是其所益。翻上
可知。始越凡他。终至佛果。名无量利。故受大受。结利
归本。利由受成。是故受之。于此十中。此受最胜。故名
大受。上来第二正明受戒。
自下第三。请佛證知。何故须请。为坚持心。云何坚持。
由请佛證。固而不犯。法主世尊。启告證人。佛證诸法。
为人显示处学出佛。是故名佛以为法主。主故须请。
现为我證。正是请辞。释有两义。一就身说现。佛身现
在。为我作證。故言现證。二就心说现。佛于诸法。现知
见觉。證我所受。心定能行。故云现證。地持论言。诸佛
大师。于一切生。一切诸法。现知见觉。知某菩萨。于我
某前。三说受戒。同此后义。
卷一 第 873a 页 X19-0873.png
上来自下受。自下第二为他要瑞。难佛现知。简所不
知。辨知兼疑。是故云难。而众生下。就所为人。名之要
瑞。于中有六。一明所为。安彼下。正为要瑞。三说是语
下。如要相现。四彼见下。明其大众观相除疑。五而发
愿。求同。六世尊记下。佛为记之。初中有二。一恐众生
疑惑败善。故为要瑞。二彼或下。恐彼众生。举疑惑人。
善根微薄。生疑所由。或起疑网。明疑惑心生疑不定。
是故言惑。疑心难出。如鱼在网。故言疑心难出如鱼
在网。故言疑网。疑谓胜鬘有言无行。以十大受极难
度故。生疑所以。度之言到。十受深度难到穷处。胜鬘
言到。是难可信。故生疑也。下失乐中。言彼或者。前疑
不定受果亦然。故复言或。生死昏寝。说之为夜。轮转
无际。是故言长。以疑惑故。受苦失乐。名非义益。不得
安乐。显非益相。第二段中。为彼故说诚实誓。总有明
要端。此十大下。别明要瑞。先要雨华。后诸妙声。何故
要此。有人释言。华能感果。表巳所行必能得果。声能
诠表。彰巳能行。故要此二。或可如此人此要瑞示于。
耳目。雨天妙华有目皆睹。出天妙音。有耳同闻。是以
要之。第三段中。雨众天华。赴前所要。出妙声者。赴后
所请。此等谁现。或是佛力。或是法力。或是诸天善神
之力。第四段中。彼见妙华。及闻音声。疑惑除者。信知
胜鬘受如行也。喜无量者。前疑胜鬘受而不行。自绝
觉心。今以胜鬘为我要瑞。除我疑心。我得同行。无上
佛法。失而还得。是故欢喜。第五段中。常共俱会。愿同
卷一 第 873b 页 X19-0873.png
生也。同其所行。愿回行也。第六段中。世尊悉记一切
大众如其愿者。显彼大众愿同心也。
○自下第三。明三愿章。四句释之。一解章名。此章名
一切愿摄大愿章。盖乃顺于外国人语。若顺此方。应
云大愿摄一切愿。于出世道怖求名愿。愿广名大。此
三愿中。缘收法界恒沙等愿。名摄一切。二释来意。何
故须辨。前者发心求大菩提。菩提之果。必由行成。行
因愿起。是以论之。三解次第。何故次辨。前明十受持
戒离过。次宜行善。行善世间出世间别。三愿世间。故
次论之。问曰。世间善行非一。今此何故偏言愿乎。释
言。愿是集善之首。今此胜鬘进善之初。故偏言愿。又
复愿是众行之主。就主以论。故偏说愿。又此于彼出
世间道。趣求心猛。故偏说愿。虽复说愿。诸行皆随四
分文释之。
此章有二。一明胜鬘发三大愿。二如来述赞。前发三
愿。即是大愿。后佛述赞。明此三中。广摄多愿。即是大
愿。摄一切义。前中胜鬘复于佛前发三愿者。经家总
举。言尔时者。举发愿时。言胜鬘者。举发愿人。复于佛
前。举发愿处。前受十受。今更起愿。是以言复。发三愿
者。正举愿心。汎解发义。有其四种。一先未生心。今忽
起意。是故言发。二先巳生心。今彰在口。是以言发。三
先有愿心。今起行意。是故名发。四先修行心。今始得
證。是以言发。今此发者。就而言耳。胜鬘现在创起要
期。名发三。作是言下。寄言显心。别明三愿。即是第二
卷一 第 873c 页 X19-0873.png
发彰在口。名发三愿。三中前二是求因愿。后一摄果。
前求因中。初求地上自利行德耳。而作是言。以此实
愿。安慰无量无边生者。牒前起后。前受十中。为安众
生。发诚实誓。要求瑞相。名为实颠安慰众生。今此牒
之。以此善根。于一切生得正法智者。正是愿体。用前
实愿安生善根。愿得地上一切生中摄正法智。彼生
非一。名一切生。證如实慧。名正法智。是名下结。第二
愿者。求初地上外化行德。我得智巳。牒前起后。明化
所依。以无厌心为众生说者。是化愿体。是名下结也。
第三愿中。我于摄受。是舍得处。舍身命下。正是愿体。
舍身命财者。求所离也。然此非是用身命财布施名
舍。清净得法身。舍离无常身命财等。故名为舍。与涅
槃中破坏一切诸结烦恼。及诸魔性。然后要于大般
涅槃。放舍身命。其义相似。护持正法者。求所得也。然
此非谓降伏恶人。兴通圣教。名为护法。盖乃證法在
巳不失。名为护矣。是名下结。下佛述中。初法。次喻。后
合。下结。尔时世尊即记三愿。是法说也。记三是大。是
故言记。如一切下。是喻说也。菩萨地前。趣向初地。脩
起法界微尘等愿。趣入初地。所起多愿。皆入此三。如
一切色。喻多愿也。悉入空界。喻入三也。如是下合恒。沙
诸愿。合一切色。悉入三愿合入。空界此三。真大结叹。也。
○自下第四。明摄受章。于中互以四句释之。一解章
名。此为说不思议摄受正法。理是正法。證名摄受。摄
受真德。妙出心言。名不思议。胜鬘于此寄言标显。名
卷一 第 874a 页 X19-0874.png
之为说。问曰。前来何不名说。至此偏论。释言应齐。但
初章中叹即是说。故不言说。十受三愿。是其胜鬘自
分行心。非是汎言。故不名说。今此摄受。是地上法。胜
鬘地前玄谈彼法。是以言说。二释来意。何故须辨。前
求佛果。非證不成。故须论之。三解次第。何故次辨。三
愿世间行。世间行满。便论出世。故次论之。四分文释
之。
此章有二略二广。从初乃至有大利益。是其略。馀是
广也。略中彰其诸愿同入摄受体圆。广中明其出生
广大摄受德备。略中初先胜鬘正说。后佛述赞。胜鬘
说中。初先胜鬘承力许说。次佛听许。后便正说。承力
说中。尔时胜鬘。标别说人。言白佛言者。启圣求听。言
当复者。前发三愿。今更宣说出世摄受。故名为复。复
说在后。称曰当矣。承佛威神。起所依。下禀上力。名之
为承。威神是其力之别称。问曰。前来皆不承力。今此
偏承。释言。初章为佛光照。即是身加。故不承力。十受
三愿自分行心量分而为。故不承力。此乃宣说出世
间法。非巳心分。是故承力。又出世法。体出名相。口名
相说。其说至难。故须承力。问曰。前是自分行心。可须
自说。出世行德。非巳分齐。何故不令如来宣说。胜鬘
承力。非分强说。释言。为增馀人力故。云何为增。法是
深法。若佛自说。馀人皆言。此之深法。唯佛能知。非我
所解。正由胜鬘承力说故。馀人皆言。彼我同类。能知
能说。我亦如是。何为不能。以有此宜。故胜鬘说。此与
卷一 第 874b 页 X19-0874.png
地经金刚藏说增菩萨力。其义相似。上来承力。说调
伏愿。是许说也。證心柔软。离诸刚矿。故曰调伏。深广
名大。光明善根。转增称愿。愿绝情妄。名为真实。离此
之外。更无其行。故云无异。此犹地经愿善决定。佛告
姿汝者。是听许也。是立为化。宜在胜鬘。任其斟酌。故
云恣听。自下胜鬘正说之中。句别有三。一摄别入总。
亦得名为摄用归体。恒沙诸愿。皆入一大。随门异辨。
愿有恒沙。据体总收。无不在中。故云入一。问曰。是中
恒沙入一。与三愿中恒沙入三。有何差别。释言。前是
地前所修攀缘之愿。摄广从略。今是出世。缘智深者。
明前智慧證理深也。言微妙者。彰前方便用巧妙也。
长夜殖善。是叹功德。夜同前解。有来无始。说之为长。
胜鬘在中。殖德本故。今能说。自下第二叹所说中。初
明过下。后显齐上。来世众生。久种善根。乃能解者。是
过下也。何故偏说来世众生。当佛在时。贤圣众多。非
宜能解。亦能行證。信解不难。是以不论。未来恶世。圣
人隐没。尔时众生。心悟者鲜。故偏举之。汝说巳下。是
上齐也。于中先对馀三世佛。彰其上齐。我今得下。对
巳所说。明其上齐。第三段中。如是我说摄受功德不
得边者。彰巳说相。成前胜鬘所说善也。我说摄受功
德无边。胜鬘所说。云言真大。大与无边。义其不殊。是
故胜鬘所说名善也。第四段中。如来慧辨亦无边者。
彰巳说德。成前胜鬘说德为善。慧是实慧。辨是四辨。
同前摄受功德无边。是故言亦。前叹胜鬘智慧甚深。
卷一 第 874c 页 X19-0874.png
与我智慧无边相似。方便微妙与我辨才无边相似。
是故胜鬘说德名善。上来第二随别广叹。自下第三
释前叹意。何故问也。胜鬘所说。摄受正法。其为大愿。
有何契当。我叹为善。下对释之。释意如何。明摄受中。
具足二大。胜鬘前言。真为大愿。当此二大。故我叹善。
有大功德。自行大也。有大利益。外化大也。
自下广明摄受正法出生义中。文还有二。一胜鬘正
说。二于胜鬘说起随喜下如来述赞。胜鬘说中。文复
有四。第一胜鬘承力许说。二如来听许。三胜鬘正说。
四说巳仰推。胜鬘白佛我承佛力更说摄受广大义
者。是初段也。前巳彰体。今复辨德。故云更说。义谓德
义。德义宽多。故云广大。佛言便说者。第二段也。胜鬘
白佛下。第三段也。摄受正法广大义者。牒前起后。下
辨广义。先开三门。后广辨之。言三门者。即是无量。之
第一门自行宽广。得一切法。是第二门摄果圆脩。摄
八万四千。是第三门外化具足。何者是其八万四千。
如贤劫经说。彼有菩萨。名曰喜王。晏坐七日。作是思
惟。菩萨行何三昧。便逮致八万四千诸度法门。诸三
昧门。诸陀罗尼解脱门等。过七日巳。往诣佛所。顶礼
佛足。请前所念。佛时对曰。快问是义。有三昧门。名了
诸法本。行是三昧。便速逮致八万四千诸度门。何者
是其八万四千。彼经宣说诸佛功德。凡有三百五十
种门。于彼三百五十种德。各脩六度。以之为因。便有
二千一百诸度。用此诸度。对治四大六衰之患。便有
卷一 第 875a 页 X19-0875.png
二万一千诸度。言四大者。所谓成身。地水火风。由前
诸度。得净法身。故能舍之。言六衰者。谓外六尘。六尘
之贼。衰耗善法。故名为衰。由前诸度。證诸法空。故能
治之。彼前二万一千诸度。各对众生四种心患。便有
八万四千诸度。言四患者。多贪为一。多瞋为二。多痴
为三。三毒等分。以为第四。八万四千诸度既尔。三昧
解脱陀罗尼等类亦同然。今说诸度。以为八万四千
门矣。三门如是。此三是前三愿所求。初无量者。是三
愿中初愿所求。得一切法。是三愿中第三所求。摄八
万者。是三愿中第二所求。下广辨之。云水地藏。广前
无量。六波罗蜜。广前八万四千法门。舍三得三。护持。
正法。广得一切。就初段中。云水地藏四喻何别。初一
云喻。喻摄受法能生多行。第二水聚。喻摄受正法能
成多位。第三大地持担喻。喻摄受法能益多众。第四
大地含宝藏喻。喻摄受法中脩含多法。具此四多。故
名无量。四中前二。正设自行。以明无量。后二约化他。
字脱显德无量。今此文中宗明自利菩萨化他。即是
自熟。所以辨之。就初段中。先喻。后合。喻中应先辨劫
成坏。然后释文。成坏之相。如阿含说。文中劫成喻得
圣时。普兴大云喻摄受体。劫初时云注雨广多。故取
为喻。雨众色下。喻摄受能生多行。雨众色雨喻生善
因。及种种宝喻生善果。下次合之。劫成之言。略而不
合。如是摄受者。合前兴云。无量福报者。合前雨宝。福
名福报。无量善根者。合众色雨。法从喻称。故福与善
卷一 第 875b 页 X19-0875.png
并称为雨。出生广多。故名无量。以此广前无量之门。
是故所生名无量矣。下馀皆尔。
第二段中。先喻。后合。喻中劫成喻得圣时。有大火聚
者。喻摄受体。劫初成时。水能广成。故取为喻。前将大
云。以喻摄受。此用水聚。以喻摄受。下用大地。以喻摄
受。喻虽变改。法体不殊。出生巳下。喻摄受能成德位。
三千界藏者。喻所成位。三千之义。如龙树说。一四天
下。合以为一。数之至千。名为小千。小千为一。数复至
千。名为中千。中千为一。数复至千。名大千界。此三千
界。成坏同时。故合为一。隔别名界。苞含曰藏。四百亿
洲。喻诸位中所成之德。三千界中。有其百亿四天下
别。名四百亿。地形各异。名种种类。东方有渚。名弗婆
提。形如半月。人面像之。南方有渚。名阎浮提。其形尖
邪。人面像之。西方有渚。名瞿邪尼。形如满月。人面像
之北方有渚。名郁单曰。其形正方。人面像之。洲谓洲
渚。此等皆是水中高原。故名为洲。下次合之。次合之
初一劫成。略而不合。如是摄受者。合前水聚。出生大
乘无量界藏者。合三千界。菩萨地中。要唯设十。广则
无边。故名大乘无量界藏。一切巳下。合四百亿种种
类洲。一切菩萨神通之力者。是其行用。一切世间下
是其行体。行有世间出世间别。三地巳还。名为世间。
四地巳上。名为出世。是二之中。各有證行。阿含行异。
故有四句。一切世间安隐快乐者。是三地还證行体
也。證行寂灭。名为安隐。證法适神。称曰快乐。一切世
卷一 第 875c 页 X19-0875.png
间如意自在者。是三地还。阿含行也。谓八禅等。及出
世间安乐劫成者。是四地上。證行体也。法从喻称。故
曰劫成。乃至天人本所未得者。是四地上。阿含行也。
谓道品等。三地巳还。阿含之行。是凡夫法。人天共得。
四地巳上。阿含之行。是圣人法。人天不得。故名天人
本所未得。此等皆从摄受中出。
第三喻中。先喻。后合。喻中如地。喻摄受体。持四担下。
喻摄受能持四总也。何等下列。先问。后列。大海最重。
喻于凡夫。诸山次轻。喻于声闻。草木转轻。喻于缘觉。
众生最轻。喻于菩萨。下次合之。摄受正法男子女人
建立大地者。合前地。男子女人修成摄受。名建大地。
良以化用。必在人故。就人彰地。堪能巳下。合摄受能。
先合前总。却合后别。堪荷四任喻彼大地。合前总也。
堪荷四任。约喻显法。如前大地堪持四担。彼大地。辨
法过喻。地虽能持。无心荷担。菩萨大悲。心有荷负。是
故言踰。踰犹过也。何等四下。合前别也。先广向前能
荷四任。后广前踰彼大地。广能荷中。初问。次列。后总
结之。何等四下。列其名也。谓离知识无闻众生。合前
大海。离善知识。不近友也。言无闻者。不闻法也。言非
法者。不能思惟如说行也。以人天善而成熟者。合前
能持。求声闻者。合前诸山。授声闻乘者。合前能持。求
缘觉者。合前草木。授缘觉乘者。合前能持。求大乘者。
合前众生。授大乘者。合前能持。是名下结。下广踰义。
世尊如是摄受正法善男子女人建立大地堪能荷
卷一 第 876a 页 X19-0876.png
四任者。牒前起后。普为巳下。正显义。普为众生作不
请友大悲安悯众生者。就前无闻非法众生。以显踰
义。凡夫不能求善知识。名为不请。菩萨大悲。强为作
友。名不请友。大悲安慰哀悯众生。解释不请为友所
以。以悲安慰哀悯众生。故不请。为世法。就前声闻缘
觉菩萨。以显喻义。三乘法身。从彼摄受正法人生。故
名彼人。为世法母。
第四喻中。先喻。后合。喻中大地喻摄受体。有四宝藏下。
喻彼摄受苞含之义。于中初总。次别。后结。有四是总。
何等下是别。别中初问。后列其名。结文可知。合中如
是摄受正法男子女人建立大地者。合前大地。得众
生下。合有四宝。得众生四种最上大宝。合前总也。菩
萨自得巳家四法。兵何名为生四宝。释言。此四是化
他法。故名众生四种大宝。何等巳下。合前别也。合中
还复似前喻之。初问。后列。摄受正法男子女人者。举
得法人。无闻巳下。举其与他。以显自得。无闻众以人
天善根而授与之者。合有下价。求声闻者授声闻乘
者。合有中价。求缘觉乘者。合有上价。求大乘者授以
大乘。合有无价。下合结文。句别有二。得宝众生皆由
摄受法男子女人。是第一句。结化归本。法从喻称。名
为大宝。良由摄法男子女人自具四法。能令他得。故
他所得。皆由摄法男子女人自得欤奇特希有德也。
此四皆是摄受中法。非世所有。故名曰奇特希有德
也。此四皆是摄受中摄受正法。是第二句。结用归体。
卷一 第 876b 页 X19-0876.png
法从喻称。名大法藏。如大地中所有四藏。体即是地。
摄受之中。所有四法。即是摄受。是摄受故。摄受无量
自下第二。外化出生。广上八万四千法门。随别细分。
便有八万四千法门。据要统摄。其唯六度。故下明之。
于中文二。一明自下摄受正法。二从无异波罗蜜下。
以巳自行。即于外化。问曰。是中为明外化。何不一旦
论。先说自行。后即化他。释言。是中为彰摄受出之义
故。先明其之自行摄受。后即外化。彰彼外化。亦从自
行摄受中出。前自行中。特行对治。互以相即。何故须
尔。为明菩萨即法之行。外化众生。外化之行。亦即法
故。于中初言摄受正法。总以标举。摄受法者。重复牒
来。下就辨即。无异法者。行不异法。无异摄受法不异
行。正法即是摄受法者。结明无异。以即是故。名为无
异。非曰相似。问曰。行法理法应是别。今云何言法即
摄受。释言。若是缘修对治。心境不泯。行与法异。摄受
真德。心境同体。随义分二。故得相即。是义云何。摄受
即是真如之心。正法即是真如之理。即心体如。名之
为理。即如真照。说以为心。以心摄理。名为摄受。理为
心摄證。说为正法。岂得条异。
就下自行即外化中。先以摄受即波罗蜜。何以故下。
问答辨释。前中无异波罗蜜者。明其自行不异外化。
摄受正法。是其自行。六波罗蜜。是其外化。用巳摄受。
随缘化他。为波罗蜜。故摄受无异波罗蜜也。道口言
无异摄受法者。明波罗蜜不异摄受。化他所行与实
卷一 第 876c 页 X19-0876.png
相右。即名摄受。故波罗蜜。不异摄受。摄受即是波罗
蜜者结明无异。非曰相似。问曰。馀处皆以六度为自
利行。今此何故说为外化。释言。所对不同故尔。馀对
四摄。故为自行。此对摄受。内證之德。六波罗蜜。缘中
造修。可以共化。故为外。问曰。若此是外化者。四摄法
中。何行所收。释言。此是同行所摄。自行六度。劝化行
故。下广释之。于中先问次释后结。何故问也。摄受正
法与六波罗蜜应即别异。何故言即。下对释之。释意
如何。正明菩萨用自摄受随缘化他。即说以为波罗
蜜行。故摄受与波罗蜜行。体性不异。亦如有人。以檀
摄他。即说以为布施摄。故布施摄行。共檀不异。此亦
如是。是中应先广解六度体。然后释文。六度之义。广
如别章。文中初言摄受正法男子女人。举摄定人。下
明此人用巳摄受外化众生为波罗蜜。六中一一各
有三句。一标所化。二明菩萨同行摄取。三结巳化行
为波罗蜜。应施成者。檀中初句。悭贪众生。宜教行施。
名施成就。以施成下。明同行摄。句有总别。以施成就
者。是其总也。馀是别也。别中三句。一明菩萨自行布
施。二将护下以施摄佗。三彼所下。明所化生。因化德
立。檀有此三。诸度亦尔。初中乃至舍身等者。乃至是
其穷到之辞。施有内外。舍身名内。于馀是外。外易内
难。从外至内。故曰乃至。舍身支节。第二句中。将护彼
意者。化他始也。为教行施。善顺其心。名护彼意。而成
就者。化他成也。第三句中。彼所成就众生建立法者。
卷一 第 877a 页 X19-0877.png
行施得实。名建正法。上来菩萨同行摄取。是名下结。
此结菩萨自身行所行为波罗蜜。不结众生所建正
法。以自所行。名波罗蜜。故与摄受。同体不异。下馀类
尔。就尸罗中。应以戒成。标别所化毁禁众生。应以戒
成下。明菩萨同行摄取。舍中还初明其自行。次明摄
化。后明众生因化德立。前自行中。有始有终。守护六
根者。是其始也。从眼至意。是其六根。此六如门。能通
六尘。损坏戒善。故须防护。防护之行。唯念与慧。念心
守境。慧善分别。净身口意下。戒行成就。成中有二。一
是正戒。远离性罪。二正威仪。远离遮过。净身口意。是
其正戒。离性罪也。乃至巳下。是正威仪。离遮过也。乃
至还是穷到之辞。性罪为离。遮过难防。从离性罪。终
到遮过。故曰乃至。行住坐卧。是四威仪。将护彼下。释
不异前。是名下结。就羼提中。应忍成者。标别所化嗔
恚众生。应以忍熟下。明菩萨同行摄取。于中亦先明
其自行。次明化他德。后明众生因化德立。前自行中。
有始有终。从初乃至饶益心来。是其始也。馀是终也。
始中若彼骂詈毁等。是其辱事。骂詈毁辱诽谤。是口
辱也。当恶而论。名为詈骂。过恶而道。称曰毁辱。全无
忌造。说为诽谤。言恐毁者。是身辱也。打缚割截禁戒
等事。说为恐怖。以无恚心饶益心者。对辱修忍。以无
恚心者。明离嗔过。饶益心者。明摄对治。有心益彼。焉
有加损。下明忍成。成中有二。一离加报。二离微变。第
一忍力。离加彰也。对前始修。说此终成。以为第一。乃
卷一 第 877b 页 X19-0877.png
至巳下。离微变也。乃至还是穷到之辞。从离及报。终
至无变。故曰乃至。将护巳下。义同前释。就精进中。应
精进成。标别所化懈怠众生。应精进成下。明菩萨同
行摄取。还初自行。次明化他。后明众生因化德立。前
自行中。有始有终。初至生欲。是其始也。菩萨精进为
摄众生。是故说于彼众生。不起懈心。明其离过。如经
中说。懒堕是进之鄣。懈怠是其精进之垢。鄣重垢轻。
今说离轻。明重亦无。生大欲心。是摄治也。于诸善法
皆有修意。名大欲。心欲心是其精进方便。故先生之。
第一巳下。就以为第一。乃至巳下。是身精进。乃至还
是穷到之辞。心易身难。从心至身。故曰乃至。舍身相
中。行住坐卧。常能勤苦。名苦四威仪矣。将护巳下。义
同前释。就禅定中。应以禅成。标别所化乱心众生。应
以禅成下。明菩萨同行摄取。还初自行。次明化他。后
明众生因化德立。前自行中。有始有终。从初乃至不
外向心。是始修也。为他起行。是故说言舍彼众生。以
不乱心。事定始也。摄心一缘。名不乱心。不外向心。理
定始也。安心实际。离妄分别。名不外向。第一巳下。自
行终成。成有两句。一定体不动。二化用不动。第一正
念者。体不动也。对前始终。名此终成。以为第一。乃至
巳下用不动也。乃至还是穷到之辞。从体不动至用
不动。故曰乃至。久时所作者。是身用也。久时所说。是
口用也。菩萨定深用百变不起诸禅。故言不失。将护
巳下。义同前释。就波若中。应以慧成。标别所化愚痴
卷一 第 877c 页 X19-0877.png
众生。应以慧成。次明菩萨同行摄取。文有总别。问一
切义无畏演说。是其总也。彼问一切五明等义。菩萨
舍此穷證决了。故得无畏而为演说。一切论下。是其
别也。于中还初明其自行。次明化他。后明众生因化
德立。自中初言一切论等。是其所知。五明处中。内因
声医。是一切论。世工业处。名一切巧。通则此五皆名
为论。各是明处。舍中分别。前之四种。假文处多。说之
为论。第五一门。随事仿习。直云工巧。今依后义。究竟
以下。是其能知。究竟明处。总明能知。一切论等。是其
菩萨生智明处。故名明处。此五明处。义通相实。相为
世谛。实为真谛。菩萨穷知。故曰究竟。故地持云。五明
处具足一切闻思脩證名知论。乃至巳下。别明能知。
乃至还是穷到之辞。从知内论乃至第五工巧诸事。
故曰乃至。下化他中。将护化始。成就化终。彼所成下。
明所化生因化德立。亦可前言问义为说出世法化。
一切论下。世间法化。是名下结。还结菩萨自巳所行
为波罗蜜。非结他。上来广释。是故巳下。第三总结。言
是故者。是前菩萨用巳摄受外化众生为波罗蜜。故
不相异。无异波罗。摄受不异波罗蜜也。无异摄受。明
波罗蜜不异摄受。摄受即是简去相似。一行体上。义
分两名。非别相似。故言即是。
自下第三得诸佛法。广前门中得一切法。于中有三。
一承力欲说。二佛许可。三胜鬘正说。我承佛威更说
大义。是初段也。以此所说果德高胜。故重承力。果德
卷一 第 878a 页 X19-0878.png
高出。名为大义。佛言便说。第二段也。果德须陈。故听
宣胜。胜鬘白下。第三段也。舍中初明舍身命财。又善
男子善女人下。广明护法。前中有二。第一正明舍身
命财得诸佛法。二从如是于三分下。叹益劝循。后护
法中。亦有此二。至时当辨。就前正明舍三分中。初先
以人共行相即。何以故下。问答辨释。是中为明舍三
得三。何不直论。先以人行互相即乎。为彰此人所得
佛法。不异摄受。摄受中。云故先明得法之人。不异摄
受。文中初言摄受正法。牒标前行。摄受法者。标举其
人。无异摄受。人不异行。无异摄者。行不异人。摄受正
法男子女人。即是摄受。结成无异。问曰。人行应是别
矣。云何言即。释言。此人更无别人。得摄受中常身命
财。以成人故。不异摄受。即人所得。是摄受故。不异舍
人。自下释中。先问。后解。何故问也。人行两殊。何故不
异。下对释之。释意云何。正明此人舍三分巳。得摄受
中常身命财。以成人故。不异摄受之中有三。一总明
此人为摄受故舍离三分。二别三名。三广辨释。就初
段中。若摄正法男子女人为摄受故舍三分者。地上
菩萨。为摄法男子女人。本在地前。欲入地时。为得地
上摄受法中常三分故。舍离世间无常三分。此人舍
时。既为摄受。明知得时。得摄受中常身命财。以成巳
体。得彼成体。宁异摄受。次列其名。何等问也。谓身命
财。正列其名。次广释之。男子女人。举舍得人。舍身牒
前。生死后等。出舍得处。生死前际。涅槃后际。舍事不
卷一 第 878b 页 X19-0878.png
齐。舍理如等。要得此等。方有舍得。故名此等。为舍得
处。离老病死。明其所舍。證法平等。无法可除。自然无
之。故名为。得不坏下。彰其所得。所得有三。一所得常。
二所得深。三所得体。从初乃至无有变易。是其常也。
不坏常住。明其远离分段故常。无生变易。明其远离
变易故常。不思功德。是其深也。平等法身。妙出清分。
名不思议。如来法身。是其体也。法报两身。过名法身。
此佛法身。地上渐得。舍命牒前。生死后等。出舍得处。
毕竟。明其所舍。是中舍命应当离生。以何义故。说言
离死。有为之生。性是死法。故言离死。得无边下。彰其
所得。所得亦三。一所得常。二所得深。三所得体。得无
边常。是其常也。生死之命。各有分限。名之为边。常命
异彼。故言无边。无边故常。不思功德。是其深也。常命
出情。名不思议。通达巳下。是其体也。用慧为命。故言
通达一切。所知广也。通达甚深。所解深也。功德无量。
何故偏说智慧为命。惠为行主。能持众德。如命能持
色心之报。故说为命。是以经言慧命须菩提慧命舍
利等。舍财牒前。生死后等。出舍得处。略无所舍。得不
共下。明其所得。所得有二。一自报财。二他供财。自业
所招净土境界。是自报财。天人奉养。是他供财。初至
具德。是自报财。舍中亦三。一所得常。二所得深。三所
得体。从初乃至毕竟常住。是其常也。常财异世。故云
不共。无尽无减。显不共相。世间财物。或尽或减。菩萨
所得。不同彼财。非全尽灭。故言无尽。非少缺减。故言
卷一 第 878c 页 X19-0878.png
无减。毕竟常住。显前无尽无减之相。不可思议。所得
深也。无皈业果。非情所及名不思议。是足功德者。所
得体也。上来第一是自报财。得一切生殊胜供者。他
供财。上来第一正明舍三得诸佛法。如是舍三下。叹
益劝修。如是舍三者。是牒前也。常为巳下。是叹益也。
常为佛记。自利益也。得前三分。定趣菩提。故为佛记。
问曰。前记得舍如来常身命财。应是究竟。云何今言
为佛授记。释言所得虽是佛。地上渐得。故为佛记。为
生瞻仰。外化益也。
自下广明护佛法中。先明护法。入法朋者为佛记下。
叹益劝修。与前相似。前中道理證法在巳不失名护。
此相难明。寄对破法。不从以显。经言又者。前说舍三。
今更明护。故云又也。男子女人摄受法者。是护法人。
法欲灭下。明护法时。于中初言法欲灭时。是坏法时。
如经中说。释迦正法。有五百年。度斯巳后。名法灭时。
比丘巳下。是坏法人。比丘故语。此方义翻。乃有五种。
一名怖魔。初出家时。令魔怯怖。此义据始。二名乞士。
既出家巳。无所聚积。乞求治。三名净命。以法乞求。离
于邪命。此二据次。四名净持戒。既出家巳。释持禁戒。
五名破恶。以持戒故。离犯戒过。此二据终。比丘尼者。
比丘如上。尼者。是其女之别称。优婆塞者。此翻名为
善宿男也。怀善而居。故云善宿。优婆夷者。此翻名为
善宿女也。此等在法而为乖反。所以坏法。朋党巳下。
是坏法相。朋党心坏。诤讼口坏。破坏离散是身坏也。
卷一 第 879a 页 X19-0879.png
上来一段。明护法时。以不谄下。明护法相。于中六句。
前三异邪。后三同正。以不谄曲。身不邪也。形随恶党。
名为谄曲。不欺诳。口不邪也。口宣邪法。称曰欺诳。
不幻伪者。心不邪也。心惑邪法。名为幻伪。下同正中。
爱乐正法。是心正也。摄受正法。是口正也。善言求法。
名为摄受。入法朋中者。是身正也。亦可爱乐。是入正
心。摄受正法。是入正行。入法朋中。是入正人。摄受法
故。入诸得法菩萨数中。名入法朋。上来护法。自下叹
益。入法朋者。据后以牒。必为诸佛之所授记者。护法
行成。得佛决定。故为佛记。从上广义即是无量说来。
至此。大段第三胜鬘正说。
自下第四。仰推如来。我见摄受如是有大力。牒巳所
解。佛为实下。仰推如来。于中先明知见之德。后明知
见德中五句。前四自德。后一利他。就自德中。佛为实
眼能见德也。佛有五眼。所谓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
眼。五中佛眼见法审实。故名实眼。又见实性。亦名实
眼。言实智者。能知德也。知法不虚。故名实智。智眼何
别。通释是一。随义分别。初眼名眼。后知名智。又證实
性。名为佛眼。知诸法相。说以为智。为法根本者。是前
眼也。佛眼见实。诸法实性。佛眼中得。故名佛眼为法
根本。为通达法者。是前智也。谓通生死涅槃法相为
依法者。佛具眼智。能以正法。授与众生。正法依下。明
知见。亦知见者。亦前胜鬘。胜鬘正说。应将巳亦佛。何
缘将佛而亦巳乎。亦义有其二种。一以下亦上。二以
卷一 第 879b 页 X19-0879.png
后亦前。今此所论。以后亦前。所以无过。佛有实智。所
以亦知。佛有实眼。所以亦见。知见上来摄受正法广
大义矣。
上来第一胜鬘正说。自下第二如来述赞。于中有二。
一明如来内心随喜。于胜鬘说摄受正法大精进力
者。举所喜事。上来胜鬘广明摄受。出生自利。出生利
他。及得佛法。名精进力。起随喜者。正生喜心。二义故
喜。一以胜鬘所说契当。故佛随喜。二以胜鬘仰推如
来。情无专执。故佛随喜。二如是下。发言述赞。述赞有
三。一述赞胜鬘仰推之辞。二如力士下。述上所说自
利利他及得佛法。三我阿僧祇下。述上初言摄受正
法广大之义。乘言便故。从后向前。次第述之。就初段
中。如是胜鬘。总以述是。以此如是。告胜鬘知。故言胜
鬘。如汝说下。显如是相。如汝所说摄受正法。其实是
大精进力。
第二段中。文别有三。一随别述成。二是故下。随别结
劝。三如是下。随别结叹。前中三喻。所谓力士。牛王。须
弥。四句释之。一喻相不同。力士取其力强为喻。牛王
取其外好为喻。须弥取其体精为喻。二既法有异。力
士喻上自行出生。牛王喻上外化出生。须弥喻上得
诸佛法。三所对不同。力士喻中。对魔显胜。牛王喻中。
对二乘显胜。须弥喻中。对彼地前近学显胜。四随文
辨释。力士喻中。初喻。次合。后举馀善。对以显胜。喻中
力士喻摄受体。少触身下喻摄受能。此文是倒。若正
卷一 第 879c 页 X19-0879.png
应言少身分触生大苦痛。力士以巳少许身分。触人
之时。令人大苦。喻彼摄受以少自行触魔之时。令魔
大苦。合中如是。总以合之。法同前喻。故曰如是。以此
如是。告语胜鬘。故言胜鬘。下别合之。少摄受者。合如
力士少触身分。自利利他得佛法中。偏举自利。是故
言少。令魔苦恼。合生苦痛。魔罗胡语。此云杀者。魔性
姤弊。常欲坏人一切善根。故言杀者。魔有四种。一烦
恼魔。二者阴魔。三者死魔。四者天魔。五住烦恼。是烦
恼魔。五阴怨贼。是其阴魔。五阴离坏。是其死魔。第六
天上。别有魔天。是天魔。就内以论。前三苦恼。为道推
破义。以说为苦。就外以论。天魔苦恼。得摄受者。能降
伏故。我不见下。举馀善根。对之显胜。谓不见凡夫二
乘所有善根能令魔苦如此摄受。牛王喻中。初喻。次
合。后略举释之。喻中牛王。喻摄受体。形色无比。喻外
化胜。胜一切牛。寄对显胜。合中大乘。合前牛王。何故
此中说为大乘。外化是其大乘相故。少摄受者。合形
无比。三种德中。偏论外化。是故言少。胜二乘者。合前
文中胜一切牛。以广大者。略释胜义。化行广大。故胜
二乘。须弥喻中。先喻。次合。后略释之。喻中须弥。喻摄
受体。须称胡语。此云好高。亦云安明。高三百三十六
万里。纵广亦然。六万诸山。以为眷属。于中独出。所以
名王。端严殊特者。喻摄受中果德精胜。此山具以四
宝所成。东有金。西有白银。南有琉。北有颇梨。是故此
山端严殊特喻摄受者常身命财以成巳体。所以殊
卷一 第 880a 页 X19-0880.png
胜。胜于众山。寄对显胜。合中大乘。合须弥山。果德高
胜。故曰大乘。舍身命财。以摄取心。摄受正法。合前喻
中端严殊特。舍身命财。彰其所离。以摄取心。摄受正
法。明其所得。以摄取心。取證方便。摄受正法。是其正
證。以舍生死分身命财。得摄受中常身命财。以成巳
体。故如须弥端严殊特。胜不舍下。合胜众山。地前菩
萨。不能舍离无常三分。名不舍身命财。始学大乘。名
为初生。彼初住中。所有诸行。名不舍身命财。初住大
乘一切善根。舍身命财摄受法者。尚胜此善。何况二
乘。以广大故。略释胜义。上来第一随别述成。次结劝。
言是故者。是摄受中。具足上来三种胜故。当以此法
开示教化建立众生。言开示者。用前自利。开众生也。
言教化者。用前利他。化众生也。言建立者。用前果德。
建立生也。下次结叹。如是胜鬘。是总结也。下别结之。
如是大利。结前自利。如是大福。结上利他。如是大果。
结前第三得诸佛法。从如力士至此。第二述上所说
自利利佗得诸佛法。
自下第三述上所说摄受正法广大之义。于中初先
彰巳说相。述成胜鬘所说是大。我阿僧祗劫说摄受
法功德义利不得边故。故汝说摄受广大之义。正当
道理。是故下结。是我所说不得边故。汝之所说摄受
正法真实功德无量无边。无量者深也。无边者广也。
胜鬘经义记卷上
正治二年六月二十日于东大寺本房以珍海巳
卷一 第 880b 页 X19-0880.png
讲本书写了。同七月二日以同本一校了。
年龄乃七旬。虽病眼弥闇。为兴隆佛法。乍苦恼书写。
大师并三宝。令知见宿趣。生生奉值遇。自他等利益。
三论宗沙门 秀惠
延德四壬子三月下旬令相传之破损之间加修
补了。
英宪
卷一 第 881a 页 X19-088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