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如幻三昧经-西晋-竺法护卷二

卷二 第 134a 页
卷二 第 144b 页


《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下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下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尔时世尊赞文殊师利曰:「善哉,善哉!乃能
讲论发意菩萨。仁已曾奉江河沙等诸佛世
尊,故能畅此无极道慧。」

时舍利弗前白佛言:
「向者文殊,颁宣咨嗟诸初发意菩萨之事,
卷二 第 144c 页 T12-0144.png
若有逮得无所从生法忍,计此二者,其意等
乎?」

佛言:「如是,舍利弗!诚如所云。锭光佛时授
我要决,当成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于当
来世无央数劫得成为佛,号释迦文如来、至
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
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因彼发心,无所违失,
应时逮得无所从生法忍。是,舍利弗!文殊师
利向者所讲初发意菩萨。」

文殊白佛:「我身省
察大圣说法,义之所归,一切菩萨其发心者,
名初发意。所以者何?唯然,世尊!其诸发意皆
无所生,其无所生则是菩萨初发意也。」

说是
语时,二万三千人立不退转地,当成无上正
真之道,五千比丘得无起馀漏尽意解,六万
天子远尘离垢、诸法眼净。

于是耆年大迦叶前白佛言:「文殊师利所为
甚难甚难,今说经典开化饶益若干众生。」


殊师利谓大迦叶:「我之所作,不为甚难。所以
者何?一切诸法皆无所作、非作非不作。唯,大
迦叶!我于诸法无作不作,亦无所舍,不度众
生,亦无所缚。所以者何?众生之党,本无明故,
成为众生,故非甚难。向者迦叶宣言:『甚难。』吾
身所作,无有甚难,亦无不难;非如来,非缘觉,
非声闻。迦叶!欲知谈说甚难,欲宣至谊,凡
夫所作,乃为奇异,名之甚难。所以者何?唯然,
迦叶!一切诸佛威神之力未曾违废,亦不可
得声闻、缘觉、诸佛势力,无获无得,独凡夫士
乃逮此力。」

大迦叶曰:「于文殊意,所察云何?诸
佛所得,无得不得,非声闻、非缘觉?」

文殊师利
报大迦叶:「不得我身,无人、无寿、无形、无终,含
卷二 第 145a 页 T12-0145.png
血有志,不得断灭有常之计,阴种诸入名色
三界,应与不应,想与无想,兴发报应现世
后世,贪淫怒痴悉不得是。迦叶!当解,取要言
之,一切诸法无得不得,无所依猗,无受、无
舍,不放施、无所教,亦无近、无所授、无所解。
是故,迦叶!当晓了此,诸凡夫士,不闻谊者
乃有所得,诸佛世尊实无所得,是故所作不
为甚难。诸佛、声闻悉无造作,凡夫所为而不
可及。为何所作?为断灭,为计常,多所猗著,
慇勤求愿,心怀众念,作与不作,或举或下,分
别讲说,妄想猗著,愁戚悒悒,而念免害。
稽首自归诸佛世尊,不作、不为,亦无所著,愚
唯为此。是故所作,不以为难。」

文殊师利前白
佛言:「所谓无所生,其谊云何?为何谓乎?云
何菩萨逮得无所从生法忍?」

佛告文殊:「计于
诸法,无能逮得。所以者何?有所得者则堕颠
倒,无所得者乃逮无所从生法忍。是故无所
得者,乃谓为得。无得、无著、无依、无猗,心如虚
空,㸌然无迹,是乃名曰无所从生法忍。一切
诸法无所生者,诸法无主,乃曰法忍。于一切
法,无所依猗,无求、无望,诸法无进、无退,无双、
无只,乃曰法忍。诸法无形,离于自然,无坏无
断,无识无尘,无言无辞,空无想愿,乃曰法
忍。诸法离欲,寂然憺怕,法界无本,立在本
际,无应不应,无想不想,无念无说,无惟无思,
无作无力,悉以羸劣,虚无恍惚,无固无永,无
净不净,非常苦空,无我寂然,犹如幻化、梦中
所见、影响、野马、芭蕉、聚沫、水中之泡,忍解诸
法为若兹也。所可忍者,亦无所忍,一切诸法
卷二 第 145b 页 T12-0145.png
无法非法,无有异法,亦无他趣,照曜诸法,所
解如是。观此诸法名本净恍惚,知之空无,
是谓为忍。笃无信乐,度于泛流,不怀狐疑,不
恐不惧,亦无所畏,修身正行,永不得身,不见
空宅是。文殊师利!菩萨所逮无所从生法忍,
未曾废舍一切诸想。」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所
谓忍者,无所毁伤,乃曰法忍。」

善住意天子问
文殊师利:「何谓毁伤法?」

文殊答曰:「天子!欲知
眼所毁伤可不可色,耳声、鼻香、舌味、身更、意
所思念可不可法。假使,天子!若有菩萨,眼见
色者,永无想受,不别好丑,不怀思想,无应不
应,无增无损,晓了本净,而达空慧,不念晓了,
不为众色之所毁伤;耳、鼻、口、身、意亦复如是,
而于六情无所毁伤,悉无所著。此菩萨者,立
于法忍,于诸生法不有妄想,于无生法亦不
无想,于诸漏法亦不怀想,于无漏法亦不无
想,不想罪法、不想无罪,不念有为法、不想
无为法,不念世法、不念度世法,于此诸法无
想念者,是为逮得无所从生法忍。」

说是法时,
六万三千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万二千菩
萨逮得无所从生法忍。

于是善住意天子问文殊师利:「所谓学道入
道地者,为何谓乎?」

文殊师利告天子曰:「今仁
者问入道地乎?」

天子报曰:「愿欲闻知菩萨道
地。文殊常说有十道地,无此谊耶?」

文殊又
报:「向者问入道地乎?」

天子答曰:「菩萨不入
十道地也。」

文殊报曰:「不闻世尊说一切法犹
如幻化。为信此不?」

答曰:「信耳。」

文殊报曰:「幻师
所化,岂有道地具十住乎?」

天子答曰:「不也,设
卷二 第 145c 页 T12-0145.png
幻师化有所至到、有所入者,吾亦当住。世尊
颁宣一切诸法悉如幻化,故无所入。假使,天
子!欲得讲说入道地者,当说无入、无所至到。
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无所入,法不至法,色
不入痛,痛不入色,想不入行,行不入想,识
不入色,色不入识。取要言之,皆是四种、四大
所成,眼不入耳,耳不入眼,鼻、口、身、意亦复如
是。身不入意,意不入身。所以者何?是诸法者
所趣各异,境界殊别,愚騃无想,无所识别,瑕
秽态碍,譬如草木、瓦石、墙壁、影响之数,而无
言辞,则一种相,故无所入,无来无去。天子!当
知,若有菩萨解法如此,则于诸法无入不入,
无想不想,不见入道,不舍道地,于无上正真
道而不退转。无所入者,住无失法。所以者何?
阴种诸入皆为自然,不失一切众生真正清
净,是为菩萨入于道地。譬如幻师化作十重
交络棚阁,其时幻师化作化人,遍处其上。
于天子意,所志云何?岂为有人处在重阁若
入者不?」

答曰:「无也。」

文殊师利报天子曰:「菩萨
十地当作是观,亦如幻化。」

善住意天子问文
殊师利曰:「假使人来欲得出家为沙门者,当
何以化?何除须发?何受具戒?云何教授令
自谨慎?」

文殊师利报善住意天子:「设使有人
来诣我所为沙门者,夫族姓子若不发心欲
得出家,我乃令卿作沙门耳。所以者何?其有
建志欲出家者,心无所归;其无所归,亦无有
来;其无从来,则无往者;住一切法,无所断绝,
则住无本;其住无本,游于法界而不动转;其
于法界无所动者,则不得心;其不得心,不愿
卷二 第 146a 页 T12-0146.png
出家;其不愿出家,则不发心为沙门也。其不
发心为沙门者,则无所生;其无所生,则尽众
苦;其尽众苦,则究竟尽;其究竟尽,则无所尽;
无所尽者,则不可尽;其不可尽,此无所行。天
子解是,当为其人解如此义,其诣我所求欲
出家,语族姓子:『勿得发心作沙门也。』所以者
何?心本无起,便离闇冥。」

文殊师利复谓善
住意:「假使有人来诣我所求欲出家,吾当
为说:『卿族姓子!不除须发,乃为善备沙门之
业。』」

善住意问文殊师利:「所言何谓?」

文殊答
曰:「如来说法,无所除去,亦无所坏。」

又问:「何所
不除?」

答曰:「不除于色,亦无所坏,不除痛、想、行、
识,亦无所坏。假使念言:『我除须发。』则住吾我,
计己有身;不计吾我,不自贪身,则平等见也。
贪著己身,乃计须发,则成众生。想念除去,其
不得我,不得他人,不我不彼,则无吾我;其无
吾我,不计有身,则除须发。无思无想,其无思(无)+想【圣】【圣乙】想想,无应不应,不住若干;其不住若干,则无言
教;其无言教,无进不进,无双无只,不贪己
身,不被袈裟。其袈裟者(晋言无秽垢),其无秽垢
则无所有,其无所有则无所住,其无所住则
为旷然。其旷然者,乃为出家。」

善住意天子复问文殊:「所言思念,其思念者
为何谓也?」

文殊答曰:「等于诸法,无形无名,愚
戆凡夫之所兴念,多所望想。故世尊曰:『其于
诸法无所兴造,亦无损耗,是谓思念。』」

又问:「何
所兴造?」

答曰:「天子!当平等度,以度平等,其
于诸法无得不得,亦无所逮,不审不行亦无
不行,于此诸法不兴等住,不想吾我,亦复不
卷二 第 146b 页 T12-0146.png
著人、寿命、识。众生可意,断灭计常,阴种诸入,
想佛法众,亦复不念是戒是毁,尘劳颠倒造
立果證,望想求度,道迹往来,不还无著,望
想缘觉,猗著正觉,是善是恶,是罪是福,是
为穿漏、是无有漏,是为俗业、是度世业,是则
有为、是则无为,是则为空、无想、无愿,是明无
明,是为解脱,是为离欲,是为生为死,是为灭
度。兴造如此若干种想,如是行法修道若斯,
愚戆凡夫之所念也,贡高自大痴夫所为也。
是等为魔及与官属所见阴盖,是故如来为
此党类演出言辞,令除须发,去于五阴,奉修
五品,戒定慧,解度知见品。」

于是善住意天子赞文殊师利:「善哉,善哉!快
说此言,如仁者教。」

文殊师利复谓善住意:
「假使有人来求出家,吾当谓言:『若族姓子不
受具戒,尔乃是卿善备出家。』」

又问文殊:「此言
何谓?」

答曰:「于善住意,所趣云何?何谓具戒?
具戒有二:一、正真戒,二、邪伪戒。何谓邪伪?若
堕颠倒。何谓颠倒?受吾我人倚于寿命,缚著
断灭而计有常;或堕邪见,荒淫怒痴,贪欲贡
高而怀自大;或于欲界色无色界而念所受,
驰逸望想,堕于起灭,證明邪迹,不别善恶
宜便之法,演狂悖言不识所趣,堕于无明住
众邪见。如是法教,背于正律名之为邪。所
以者何?道空平等,其平等者,菩萨所行尚不
为退。假使,天子!不堕恶友,不解所归,坚固
之要,于诸所受,受不当受而行驰骋,是谓
邪戒。若问年岁及所修行,而反从人受信施
食;又从异人出家为沙门者,求其迎逆稽首
卷二 第 146c 页 T12-0146.png
礼节,不能除灭淫怒痴冥,是为邪戒。何谓正
戒?假使修正不想平等,是谓正戒;一切诸法
解之如空、无想、无愿,是谓正戒;于三脱门而
不造證,奉行审谛,无想不想、无应不应,是谓
正戒。」

文殊师利告善住意:「设使处淫怒痴无明恩
爱,堕于贪身六十二见,或四颠倒、三品恶行、
八邪九恼、九神止处、十不善业,虽在其中而
无所著,是谓正戒。譬如一切万物百谷草木
众药所生,皆因地出,而得长养,其地坦然无
所念置,亦不念言:『我所茂盛。』如是,天子!敢可
成就至于大化,皆由戒立,具足成就建立道法
三十七品,行者无想、法无所置,不念戒具其
因成就与不成也,不著欲界色无色界,其不
迷惑倚三界者,是谓具戒。若立禁戒为成等法,
信为种法忍,志性清和,长育成道,建行如是,
立笃信戒,便得成就三十七品道法之要也,是去来今现在佛声闻缘觉之具戒也,至三脱
门,度诸出家而超越去。」

善住意曰:「甚善难及,
文殊师利!快说具戒,能如是受具足戒者,则为
正禁,非为邪业。」

文殊师利复谓善住意天子:
「出家如是,具戒若此,教授所施备足如斯。设
族姓子不发起戒,是为学戒。」

天子问曰:「此语
何谓?」

文殊答曰:「一切诸法悉无所起,亦无所
受;其有受戒,则受吾我,亦著三界,故生其中。
于天子意所志云何,何谓为戒?」

答曰:「将护沙
门二百五十。」

又问:「以何将护?」

答曰:「守身口意,
名曰将护,二百五十备悉具禁,不为身行亦
无所作。」

「亦无当作,宁可恕当有处所乎?青黄
卷二 第 147a 页 T12-0147.png
白黑红紫色耶?所向方面?」

答曰:「无也。」

又问:「何
故?」

「无所有故!由是之故不可恕当。」

问曰:「何
故?」

答曰:「无所行故。」

文殊又问:「其无所有,可名
说乎?物如是不?」

报曰:「不能。」

文殊答曰:「是故,天
子!当作斯观。所号禁戒不可奉受,此曰乐禁。
为备戒德,其心清和,智慧通达,如是行者悉无
所有,无能动者、永无所趣。戒无所获是真谛
戒,不得心处是曰净心,不逮智慧是真智慧,
心无所作不怀想念,其无所生是谓护心,戒
具备悉。如是奉戒,智慧若斯,不得心处、不念
禁戒、不逮智慧,若能晓了智慧无处,一切调
和无有众疑,识解道教,不见诸法不善之义,
其于诸法不见不善,则不受戒,其不受戒亦
不毁禁。其欲学戒彼则须戒,其须戒者则不
退还,其不退者彼名解脱,其解脱者则不合
会,其不合会者彼则无漏,其无漏者则行平
等,平等行者则无所得亦不受戒,是故诸法
等如虚空,了虚无故。所以者何?其虚空者则
无所行。是故,天子!学戒如此则无禁戒。彼所
戒者,何所为戒?其不学戒,学戒当尔,则学于
空。何谓为空?不乐身口,不慕其意,无染不染,
是贤圣戒。如是住者,则无所住,其无所住,学
平等戒。天子!又听。如是出家为沙门者,具戒
若此禁戒之谓,其人假使饮食衣服三千大
千世界其中所有,皆能净毕,所食之功多所
救护,终不唐举,皆由如是净戒所致。」

天子又
问:「今者,文殊!为谁说此?」

文殊答曰:「为受者施,
能亲顺者,彼则毕净,能逮此义,尔乃净毕;其
不亲、不受、不逮此义,不念、不修、不惟,谁受?谁
卷二 第 147b 页 T12-0147.png
为亲近?谁能净毕?尔乃正净,此应咨嗟为真
众祐,一切诸法究竟悉空无所生慧,是为尽
畅清净众祐。凡夫之士能毕众祐,罗汉不能。
所以者何?凡夫之士能受亲近,还致识别,惟
念精思:『吾曾咨受,惟察奉行。』能施能慕,
则能净毕。云何净毕?周旋往来,没复还生,
所生之处,净洗诸根。阿罗汉者,无有阴种诸
入之义,不能周旋,何能净毕!谁净毕者?其受
分卫福布施主,净三品场,然后受食。何谓三
品?一、不得我亦无受者,二、不得施者亦无
所授,三、不得周旋生死处所及净毕竟。是
为三。如是净者,无所净毕。是故,天子!吾说斯
言:『饮食被服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皆能净毕
无微翳碍。是为处世真正众祐,乃为出家名
曰沙门。』」

文殊师利复谓善住意:「求出家者,
吾当告语:『若欲出家为沙门者,仁族姓子!
不处闲居,不在人间,无远无近,不起不灭,不
独一己,不处大众,不在会中,不处屏处,不行
乞丐,不就人请,不著弊衣五纳之服,不著居
家白衣之服,不处旷野、不在居室,不慕少求
亦不多求,不知止足亦无不足,亦无有行
亦无不行,不在限节亦无中适,不智不愚不
慧不闇,行空如此,乃曰备悉。其计我身举动
进退,若处闲居,当行分卫,察己聪慧,不离于
明。』如是,天子!此辈伴党,不达正真睹空慧义,
是为发起,心有所存。所以者何?于彼如此希
求望想,多所著念,尚无有身,何况他人。诸法
归空,慧了无生,安复欲得,限节功勋,独处致
耶?未之有也!是故,天子!其能如是节限平等,
卷二 第 147c 页 T12-0147.png
所修行者不求望想,吾乃谓彼知大限节。若
使,天子!节淫怒痴,了于三界、五阴、四大诸种
众,入此无极,节而知止足,不受、不舍,不以修
行亦无不行,无调不调,不寂然,不令尽,其能
限节如是法者,不与三界而合同尘,彼乃名
曰知限节者,所止清净,为无所处,悉无所著。
复次,天子!如来具戒。若有人来,欲备禁者,吾
当为说。若,族姓子!不知苦谛,不断习谛,不
證尽谛,不奉行道,如是行者能正谛见。
所以者何?真正谛者,无有苦谛,无有断习,无
习不习,亦无有尽,不为尽證,亦无有道,无所
由行。设族姓子不奉四意止,乃为平等。所以
者何?计无有意亦无所念,不求诸法是为己
身。所建意止,其无有意、无所念者,彼无身痛、
无心无法,当何所畏?有异难乎?若不奉行四
意止者,是为备成清白之法。所以者何?清白
法者,无有不善处在其前,亦无善法,不断不
起。不断不起者,是为名曰平等真正安谛之
义,其逮平等,尔乃名曰平等之行。若,族姓子!
不行四神足无有放逸,行四等心、五根、五力
及七觉意、八种道者,若等奉行三十七品道
义之法,不举不下,无言无说,是谓行道。若,
族姓子!志三十七道品之法,于诸音声从贤
圣教不随水流,若能精修遵其所行,不知诸
法亦不造證。所以者何?所可言曰三十七品
道类之法,假有字耳,观其假名,因望想生。
计其相者,亦无有相,为水所漂,因致周旋,其
周旋者无所施害。除此名已,则无所得,犹如
观察此三十七道品之法,亦无所除。」

天子复问
卷二 第 148a 页 T12-0148.png
文殊师利:「何谓比丘慕于修行,而独宴处?」


殊答曰:「假使分别诸法一等一种门相者,譬
如虚空,悉无所行,皆无众生,是谓修行。又修
行者,不处今世、不由后世,在于三世皆无所
行,至一切法,亦无所行,悉了诸法虚伪无实,
是谓修行。其修行者,则于诸法无双无只,无
应不应,是谓修行。」

时彼众会无央数人,心
怀沈吟,悉生疑结:「此为何谓?当奉何行?何
因申畅?如来、至真、等正觉,演三脱门,得至泥
洹,若能造證三十七道品之法,致灭度矣!文
殊师利今者所说,将无倒教乱法之兆?」

文殊
师利寻时皆知,此诸比丘一切众会心所怀
疑,告舍利弗:「唯卿仁者,为众重任,咸共信之,
最大智慧,如来所叹。又贤者身,离欲尘法而
以造證。仁者久如逮成四谛,得造證乎三十
七品及三脱门也。」舍利弗曰:「不也!我不得法,
当可造立,思惟其义,及修行者。所以者何?一
切诸法悉无所受亦无所生,空无言教,空不
證空。」

说是语时,三万比丘漏尽意解。

善住意天子赞文殊师利:「审如仁者,执慧颁
宣深妙法忍,兴隆空行。」

文殊答曰:「吾不执慧,
一切愚戆凡夫之士执求智慧。所以者何?斯
等之类,执持令转,集会二品所执,堕于地狱、
饿鬼、畜生、诸天、人间,所见牵连。假使,天子!为
诸三界展转牵连,轮转无际,所向非一,所生
受身,各各别异,是为牵连,随其宛转,如是
牵连展转无休。由是之故,不知本际,在于生
死乐苦恼根。复次,天子!愚騃无智凡夫,不闻
与欲俱合,怒痴亦然,报应诸见,名色同尘,诸
卷二 第 148b 页 T12-0148.png
佛、声闻、缘觉、菩萨,及逮法忍,无所牵连,亦无
宛转。所以者何?如斯党类,其身口心未曾起
立,所展转者不得三界,何所宛转?是故斯等
牵连智慧,若更受身,无所弃舍,是执智慧。」


子又问:「仁者所说,毁坏慧乎?」

答曰:「不也。」


问:「何故毁坏?令无所除。」

「是等学者,是毁坏慧,
若不毁坏,无所除者不灭寂慧。」

又问:「文殊!仁
无此乎?」

答曰:「不也。」

又问:「何故?」

答曰:「其有将去
覆还,有往来者则有此事,其无有往、无有
还者,晓了诸法而无周旋,则无将去亦无覆
来。」

又问文殊:「何所章句为最元首?」

答曰:「如
是句者,我是元首。」

又问:「何谓?」

文殊答曰:「若
有菩萨,于一文字、一章句义而不动者,章句
犹归分别四义。何谓为四解章句?一、常如审
谛。二、了空义,知为恍忽。三、分别无形,悉无
所生。四、于诸所知不以为知、不以为患。不造
二事,是诸章句最为元首。」

时佛嗟叹文殊师
利:「善哉,善哉!乃能班宣逮总持义。」

文殊白
佛:「我无总持。所以者何?无所得故,无可执持。
愚騃凡夫乃逮总持,诸佛菩萨无所获致。所
以者何?其迷惑者多所执持。何所持乎?依于
吾我、著人寿命,执持断灭及计有常,执坏
贪淫、瞋恚、愚痴,亲抱所有,恩爱贪身,自见五
阴、四大及诸入,思想多念,而反求望,堕若
干见六十二疑,有所获致,而急执持。是故,世
尊!愚戆凡夫逮得总持。所以者何?愚夫怀法
在心念者,诸佛世尊悉无所持。声闻、缘觉、诸
菩萨等,亦复若兹,是故愚夫逮得总持。」

于是善住意天子问文殊师利:「如向者说不
卷二 第 148c 页 T12-0148.png
得总持,当以何意化于五趣?」

答曰:「其五趣者,
无所为作。所以者何?吾以消除五趣终始,
令其所趣不知处所。诸佛、缘觉、声闻所趣,愚
戆凡夫所不能趣。所以者何?愚夫比数堕于
生死,诸明智者消除诸趣,道迹亦然,不离生
死,况于愚戆凡夫士乎!是故吾身,消除诸趣
不得总持。所以者何?无所获致,当何持也!」


是语时,彼众会中五百比丘诽谤此经而舍
驰去,则以现身堕大地狱。

时,舍利弗报文殊
师利:「且止!勿复演此深法,五百比丘闻之狐
疑不肯顺入,自恣、骂詈,自谓尊豪,而舍驰走,
诽谤心乱弘雅之典,则以现身堕大地狱。」


殊报曰:「唯,舍利弗!莫有斯言,勿怀疑网,有计
是非,勿怀犹预,不见有法堕地狱者,惟察
诸法无诽谤者。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悉无所
生,属舍利弗而宣此辞,令吾休止,不说经典。
假使族姓子、族姓女,依著吾我想人寿命,若江沙劫供养如来承事圣众,随其所安,皆给
所乏,尽其形寿而不懈休;若有闻此如是像
法深妙难解,一切世间所可希闻,空无相愿,
憺怕寂寞,归于消灭,无起无灭,无人寿命,
无常苦空,非身之谊,若能得闻如是辈经,
闻之诽谤,其族姓子及族姓女堕大地狱,在
大地狱忽闻此经,寻便得出,辄信深经而得
解脱,胜善男子、善女人江河沙劫奉敬如来
供养圣众,著吾我人及计寿命,不得至道,闻
是法者疾得解脱。」

佛赞文殊师利:「善哉,善
哉!诚如所言。斯经尊妙,若现于世,与佛兴出
等无有异。道迹往来,不逮无著,于缘觉乘、菩
卷二 第 149a 页 T12-0149.png
萨大乘而见授决,此为最尊,等无若干。所以
者何?不著吾我,所修平等,亦无所得,至于泥
洹亦复若兹。设有念知,言有所得,则堕颠倒。」

佛告舍利弗:「此诸比丘五百人等,在于地狱
速得灭度,胜于是间愚惑百年护戒、悉知止
足,堕于颠倒六十二见。所以者何?未曾得闻
此深妙法无解脱相也。是族姓子、若族姓女,
闻此深经,入耳思惟,疾逮无上正真之道,胜
疑馀经,迷堕颠倒。发意顷须臾乐信此深
经者,疾得解脱。」

善住意天子问文殊师利:「仁者!乐我净修
梵行无沾污乎?」

文殊报曰:「如是,天子!则修
梵行,设使卿身不劝梵行、不修梵行,乃为可
耳?」

问曰:「何谓?」

答曰:「其有所受,彼乃修行;其
不受者,何所行乎?可名行耶?」

天子又问:「如今
仁者不修梵行乎?」

文殊答曰:「不也。」

又问:「不净
行耶?」

答曰:「不修净行,如天子言。以何等故不
修净行?无家居、不梵行、不受、不惑,亦无所
行,亦无不梵行。假使学者清和梵行,悉无所
行,亦无非行,尔乃名曰大净梵行。其行,天子!
淫怒痴行乃曰正行;游于欲界色无色界,是
曰清行,悯伤众生。其不习行淫怒痴事,不
游三界,彼不清修,亦无所行,乃谓为行。」


住意曰:「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所畅辩才而无
挂碍。」

文殊答曰:「使卿辩才亦无挂碍,得无碍
辩,可得处乎。所以者何?计是我故,有所倚著,
则为挂碍。」

文殊师利复告善住意:「欲以是像求净梵行
者,设使仁者不执刀剑,贼害一切众生身命,
卷二 第 149b 页 T12-0149.png
不捉矛戟瓦石大棒,自然危者乃为慈心。」


子又问:「此言何谓?」

文殊答曰:「所谓众生含血
之类,义所趣乎?」

天子报曰:「假有名耳!计有吾
我乃有众生,含血之类受思想故,故曰众生。
依倚颠倒贪计有身,故曰众生。所以者何?是
故,天子!贪见吾我想人寿命,因有假号而演
名字,吾当以利智慧剑而危害之。常以此义
将养护之,令不见缚,当使㸌然不知诸受之
所归趣,无所断除。是故,天子!当解此义,除吾
我想,则害众生一切望想,不堕杀生,心不怀
害。」

文殊师利复谓善住意:「欲使卿身净修梵
行,若能奉犯十恶之业,亦慎一切黑冥品事,
又复不修诸清白业。」

善住意又问:「斯言何谓?」

文殊答曰:「等黑冥品,等诸清白亦复若此。」

又问文殊:「黑冥品事,以何为等?」

答曰:「以无所
作而不退没,故曰等矣!一切诸法黑冥亦如,
如黑冥等,清白亦等,无想念故。」

文殊又问:
「以何缘信清白法乎?」

善住意答曰:「所以信之,
用其法界无本之故。」

「于善住意所趣云何?可
使无本及与法界,修行处所往周旋乎?」

答曰:
「不也。」

文殊报曰:「是故我言,设能等行黑冥
品事不修清白,尔乃相可净修梵行。」

复谓天
子:「若剑击头,害杀斯人,乃修梵行。」

问曰:「何谓
也?」

答曰:「害淫怒痴,自大贡高,贪嫉谀谄,多
妒自恣,而受希望,痛痒思想,是为,天子!名
曰伤害。若有修行,精进自守,贪欲心起,寻便
灭除。除不与合,寂灭远离,是谓为空,不入
诸逆,晓了欲心,解如真谛本无所有。此心何
生?何所从灭?谁来染污?谁染污者?岂沾污
卷二 第 149c 页 T12-0149.png
乎?复更思察,欲不可得,不见污者,亦无被染,
则无所得。其无所得则无所生,其无所生
则无所舍,其无所舍则无所受,其无所受则
无所习,无所习者则曰成就。色、痛、想、行、识亦
复如是,五阴、六衰、十二因缘,不染污心。其有
兴发如是伤害,此乃名曰杀人害伤,挝击
坏首,是为归义。」

文殊师利告善住意:「是故我
言,当如是害净修梵行,亦当离佛及法圣众。」

善住意又问:「斯言何谓?」

文殊答曰:「为道慧故。」

又问:「令当所信?」

答曰:「当信无本及与法界。」

又问善住意:「宁可捉持无本法界?」

答曰:「不
也!」

「是故我言,离于佛法。何谓圣众?」

答曰:「因
缘合故名曰圣众。其圣众者无有集会,为佛
弟子故曰圣众。」

又问:「于天子意,所趣云何?其
无为者无有合会,可离欲乎?」

答曰:「不也。」


殊师利曰:「是故我言,若离圣众,乐修梵行。又
复,善住!其得佛者,则名著得佛圣众,则名
曰著,不为离欲。其舍众会则为离欲,所谓离
欲为法界迹。」

善住意天子启文殊师利:「难及,
难及!至未曾有。」

文殊又曰:「天子!当习无反复
事,勿得孝顺。」

又问:「何谓为不孝顺?」

文殊答
曰:「如是,善住意!吾无反复,亦不无反复。」

善住
意又问:「此言何谓?」

文殊答曰:「其有所作,若毁
伤者,各各兴造若干种事,各归异趣,受身不同各得报应,愚戆孝顺各有所作,寻受报
应著无量色。愚人所作,为身来患或致伤毁,
所受诸见各异殊别,或著不著取舍进退,是
名反复,为无反复。如佛世尊所演平等,谓
一切法各无所作,悉无所作亦无招来,等于
卷二 第 150a 页 T12-0150.png
平等无所超度,亦无他受、不造他作,是则
名曰为无反复。」

善住又问:「今文殊师利住于
何所?乃能说此立何法忍?」

文殊答曰:「不住
法忍。」

又问文殊:「于何所住,所宣乃尔?」

文殊答
曰:「住幻士处,身亦在彼。」

又问:「幻士所住如
何?」

答曰:「如无本住,幻士住彼。如向者问:『住
于何所?而有所宣?』在忍法耶?所言法忍但假
号耳!何有住处?诸法亦然,悉无所作亦无想
念,彼无有住及与处所。如是住者,乃为众生
颁宣道教。如来所住亦复如是,而说经义。所
以者何?住如无本乃有所宣,一切众生亦复
在彼,住于无本而有所说,如来无本,无本无
异,一切众生而不动转,无本亦如,亦不动转,
犹若如来所应无本,众生无本其亦若兹,皆
一无本而无有二,而无若干故曰无本也。」

善住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所言沙门,为何
谓乎?」

文殊答曰:「非沙门、非梵志,乃为沙门。所
以者何?不著欲界、不倚色界、不处无色,吾乃
谓此为沙门耳。若眼、耳、鼻、口、身、意不穿漏者,
乃为沙门。其无志性,不与情合,无有因缘亦
无不缘,乃为沙门。又复,天子!其不著法、不著
非法,其行寂然,无是非心,忽然无迹,是谓沙
门。何者然耶?其因缘法报应之宜,妄从是生,
是诸法者亦复虚伪,其不著者无缚无脱,是
谓沙门。其无有往,亦不还反,无进无退,无疮
无瘢,无伤无完,是则名曰净修梵行。是故我
言,非沙门、非梵志,乃为沙门。」

善住意赞曰:「至
未曾有,志意坚强,所颁宣者无名游迹,亦无
章句,其意悉达而不忽忘。」

文殊答曰:「吾意不
卷二 第 150b 页 T12-0150.png
强。所以者何?身自放意,意弱不强。」

天子又问:
「斯言何谓?」

答曰:「吾以恣意,在声闻地、住缘觉
界,是故放意;又复恣意,处诸尘劳,不恶爱
欲众冥之患,是故放意。」

善住意赞曰:「善
哉,善哉!文殊师利!悉由宿世供养诸佛,众行
备悉,宣如来命所说如是。」

答曰:「吾不供养过
去诸佛。何者然乎?吾未曾得宿世所历,亦无
当来,不从诸佛建立法行,无作不作,是故所
作而无有作,不备众行。」

善住意又问:「文殊
师利!吾本曾闻如幻三昧,愿显定意,示所正
受。」

文殊又问:「欲得睹见如幻三昧之境界乎?」

答曰:「愿乐欲见。」

文殊师利寻时如言幻意三
昧而正受矣!应时十方各江沙等诸佛刹
土悉自然现。善住意天子自睹东方江河
沙等诸佛刹土,其所现者悉是文殊——或以现
形若比丘像讲说经典;或复有现比丘尼像、
优婆塞、优婆夷像,如释、如梵、如四天王、如转
轮王色像而现;其体或如天龙鬼神、揵沓和、
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休勒色像而现
其身;或复显示禽兽飞鸟若干种色——各各现
形无量,像貌好丑殊别,而为说法,十方一一
诸江沙等所现佛土,其亦俱然,等无有异,为
说经典。

善住意见此,忻然大悦不能自胜。


殊师利从三昧起,善住意恭恪归命,白文
殊曰:「向者睹见诸佛国土不可称限,形像无
量各各殊别而说经典。」

文殊问曰:「于天子意,
所解云何?东方所现为审实乎?八方上下有
所见者为实虚耶?十方所见何方审谛?」

善住
意答曰:「悉虚不实。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无
卷二 第 150c 页 T12-0150.png
所生,由如幻化,如幻士相,一切诸法退无
常存,自在所作示现变化,推极本末不生不
起,亦无所灭。」

文殊师利寻则赞曰:「善哉,善哉!
讲法当然,诚如所言。」

说是语时,彼众会中
五百菩萨,以得四禅,逮五神通,识其宿命——往
古世时所作善恶寻自已睹,皆复识命曾更
所作,逆害父母、杀罗汉、乱圣众、坏佛寺,
斯等罪业——本所犯恶馀殃未尽,念伤害心,倍
怀忧结,志在疑网。由是之故,不能逮了此
深法要,计有吾我,所据微翳,卒不肯舍,不
逮法忍。

于时世尊,欲得开化五百菩萨,则
以威神现示文殊。文殊师利即从坐起,偏出
右肩,右手捉剑,走到佛所。

佛告文殊:「且止,且
止!勿得造逆,当以善害。所以者何?皆从心发,
因心生害。心已起顷,便成为杀。」

时无央数诸
菩萨众各心念言:「斯一切法悉如幻耳!彼无
吾我及人寿命,其意所念察其本末,无有父
母、无佛法众,亦无作者亦无受者,无行不行,
亦无果报,意自贪身而堕颠倒,愚戆凡夫悉
不能解,心反处颠倒计我父母。所以者何?文
殊师利聪明圣达,诸佛世尊所叹功勋不可
思议,道德超殊,不可逮及,巍巍煌煌,无以为
喻,深入法忍,了其本际,供养无数江河沙等
诸佛大圣而宣道教,于过去佛所作已办,晓
了诸法,慧无俦匹;其所说法靡不应时,见诸
如来,常怀恭恪,稽首自归。今执利剑走向如
来,佛告之曰:『且止,且止!文殊师利勿造逆害,
当以善害。』若分别此,察其本际不可分别,何
所佛名及法圣众,父母罗汉及庙寺名,其受
卷二 第 151a 页 T12-0151.png
虚无则无归趣,亦无报应。设一切法虚无
不实,所受诸法亦复虚妄,幻譬如空,亦如芭
蕉、梦影、野马,离欲虚妄而无坚固,以是之故
彼无有罪亦无害者。谁有杀者?何谓受殃?」如
是观察,惟念本末,则能了知一切诸法,本悉
清净,皆无所生。五百菩萨闻是亘然,寻时逮
得无所从生法忍;有千比丘远尘离垢,得法
眼净;五百菩萨欣然大悦,善心生焉,心戢静
思,踊在虚空,去地四丈九尺。以偈赞佛:

「 「诸法悉如幻,
 从想而横起,
 成形无所有,
 诸法悉为空。
 反自发望想,
 有我而危身,
 已识其宿命,
 所作罪甚重。
 往者怀大逆,
 自图其父母,
 害罗汉比丘,
 犯殃衅甚剧。
 由此重罪故,
 更苦不可计,
 今堕于疑网,
 得听空法谊。
 圣尊裂结网,
 弃捐忧结创,
 觉了于法界,
 寂无有尘劳。
 诸佛权方便,
 随流接度人,
 趣欲济众生,
 决除所沈吟。
 无佛无经法,
 亦不得圣众,
 彼亦无父母,
 悉空而自然。
 则无吾我人,
 无寿亦无命,
 无常不断灭,
 诸法如虚空。
 无罪无报应,
 无作无不作,
 莫贪身见我,
 更历受苦恼。
 彼无有生者,
 亦无有死者,
 所生如幻化,
 是为诸法相。
卷二 第 151b 页 T12-0151.png
 文殊大智慧,
 诸法度无极,
 手自执利剑,
 驰走向如来。
 佛亦如利剑,
 二事同一相,
 无生无所有,
 亦无有害者。
 两足尊见之,
 众生所作罪,
 令知殃福业,
 亦悉是空耳。
 其能达空者,
 三世无寿命,
 因缘而合成,
 解乃无从生。
 无罪无报应,
 亦复无苦乐,
 吾我亦常空,
 倚想求安隐。
 众生处颠倒,
 亦能如本际,
 非常苦悉空,
 非身无所有,
 其能晓如斯,
 则免三恶趣。
 诸佛无作业,
 觉者无所造,
 计罪佛亦如,
 是故名曰佛。
 如佛所解达,
 明审了若此,
 识别虚无生,
 由是畅圣慧,
 住于虚空义,
 演说无所住。
 其身如虚空,
 二事俱自然,
 若欲求佛慧,
 彼法无挂碍。
 以知此本际,
 成佛无上道,
 于世致大圣,
 度众生苦恼。
 尽除因缘报,
 奉修佛大道,
 当成为法王,
 明眼乃灭度。」」


五百菩萨宣是执剑经典之时,十方江河沙
等佛土,六反震动,其大光明普照世间。其于
十方诸佛大圣边诸侍者,各自问佛:「此何
威德?地大震动,光靡不照。」

于时,诸佛各告侍
者:「族姓子知,有界名忍,佛号能仁,颁宣经
卷二 第 151c 页 T12-0151.png
道。彼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成不退转,手执利
剑驰走向佛,欲得开化不达菩萨。因是之故,
时佛大圣手执慧刀断生死原,如应说法,劝
无央数众生之类,使眼清净、心得解脱,逮成
法忍,学住大道。」

于是大世尊以方便随建立
神化,于彼众会有新学人,德本鲜薄多怀妄
想,不见执剑,不闻说法,佛之圣旨故令其然。

时舍利弗问文殊师利:「仁于向者所作凶逆,
以何为信,乃能执剑驰走向佛?」

文殊师利答
舍利弗:「如卿所言,汝所作逆不可称载,用不
能达此报偿故。唯,舍利弗!解此义者,知如幻
师所造逆事,其幻化者宁有逆乎?报偿亦如。
所以者何?其幻师化无有想念,诸法亦然。
唯,舍利弗!吾欲相问,以诚相反。有此剑者乎?」

答曰:「不也!」

「为有罪耶?」

答曰:「不也!」

「唯,舍利弗!罪
业虚无,报亦虚无,罪业报应悉虚无者。云何
复欲知其处所?」

舍利弗言:「如文殊师利今者
所说,无罪无报,一切诸法悉无罪报。此言何
谓?」

文殊师利言:「于意云何?唯,舍利弗!吾所执
剑,何所锻师推成之乎?谁捉持来以相授耶?」

舍利弗言:「无作此剑,无执来者以相授也,文
殊师利所化现耳。」

文殊又问:「仁能见得化人
处乎?刀剑所在?」

「如来所言:『一切诸法悉如幻
化。』其相无相,不可得处也!」

「唯,舍利弗!当解斯
义,如来至真亦如利剑,文殊及舍利弗亦如,
无本众生亦如,诸法亦如,无本所住亦复
若兹。唯,舍利弗!如一切法悉无根本,吾所兴罪、
报应执剑,其亦如也!所积殃衅亦无本也!报
应亦如也!向舍利弗复更问言:『卿何以故,手
卷二 第 152a 页 T12-0152.png
执刀剑欲与佛诤?』譬如修行在于闲居,勤向
世尊心念不离,乃得解脱。」

舍利弗又问:「静思修
行,云何世尊?名曰何等?」

文殊答曰:「贪欲妄
想则是精思修行,世尊!瞋恚愚戆欲除此三,
永令无馀,寂然憺怕,尔乃亘然,不能蠲除一
切尘劳,不为世尊灭淫怒痴爱欲之难,乃为
世尊贪欲意生,执此欲意一心念佛,欲即消
灭,恚痴亦然,而得解脱。是故,舍利弗!如执利
剑驰向世尊,如幻无害;怀三毒者驰心念佛,
尘劳悉除,亦如修行闲居专精,一心念佛乃
得解脱。」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快说此言,诚如
所云。」

尔时十方诸会菩萨启请世尊:「唯然大
圣!劝文殊师利,愿垂屈意,顾眄我等诸佛
刹土,于诸刹土颁宣经道,皆令众生解是意
义。」

文殊师利报诸菩萨:「仁等各自察其佛土。」

诸族姓子寻时受教,各观本土十方处所——各
各皆见文殊师利,在于十方诸佛边住,讲说
经道。善住意天子咨问、启受,宣此如幻所行
意义经典之要。诸菩萨等聚会亦然,不可称
计,诸天子会多少无异。彼诸佛国皆若干种
清净庄严,巍巍无量,亦如忍土等无差特——遥
见如斯,莫不忻然,各各举声而称扬言,以为
忻庆:「文殊师利道德殊绝,威神光明智无
俦匹,威德殊邈过于日月,住此忍土而不移
转,普现十方诸佛国土。」

文殊师利于时引喻:
「如族姓子幻士善学幻术,绝世而无俦匹,不
起于坐,所在幻化现若干形。菩萨如是,真学
晓了般若波罗蜜,分别法幻,悉通其旨。在于
此土,初不移转十方佛土,诸欲见者,辄现其
卷二 第 152b 页 T12-0152.png
身于其佛界。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如幻故,
由是之故所现无难。由如月殿游行虚空,不
下人间,不念往来,其光所照靡所不遍,虽有
所照,亦无想念。菩萨如是,在于本际未曾移
转,普现十方诸佛之土——为现佛身、声闻、缘觉,
为现转轮、释梵、四王,或为豪贵、贫贱、困厄身,
或入三恶勤苦恼事,或为儒林、帝王、大臣,或
在外道谤佛云云,或入深山学为仙人——所现
无限,一切依因,悉令得至无上正真。所现虽
尔,亦无想念。」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假使有
人,值遇此法而得闻者,如佛兴世等无有异。
若有菩萨,坐于树下当成佛道,其闻是经福
等无殊,亦等道迹、往来、不还、无著。所以者何?
是为去来现在诸佛要道。」

文殊白佛:「诚如圣
教,安住所化无不受教,如空无想无愿平
均,法等亦然。又如无本本际平等,亦如离
欲定意平等,是法平等亦复若斯。」

文殊师利
复白佛言:「大圣垂恩,建立此法,使于后世残
末五浊悖乱之俗,若族姓子及族姓女,学菩
萨意求大乘者,耳闻此法,令诸众生求灭度
者,悉当蒙是道德法明,各使得所。」

佛默然可。
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动,箜篌乐器不
鼓自鸣,诸华果树及诸枯树皆生华实,其大
光明普照世间,皆蔽日月令无光曜,亿百千
天住于虚空,欢喜踊跃而雨众华,烧诸名香,
复雨杂香捣香,其香芬馥翳于十方,鼓天妓
乐其声清和,悉共叉手,异口同音,举声歌颂:
「妙哉,妙哉!此法难遇。文殊所讲,我等侥倖
得闻大化,今日再值转法轮矣!阎浮利人为
卷二 第 152c 页 T12-0152.png
蒙大庆得闻是经,斯等德本终不唐举,速近
受决,当成佛道,多所开化。」

于是世尊赞诸菩
萨及诸天子:「善哉,善哉!如卿等言。其闻是法,
佛明此等当成佛道以入灭度,闻之不恐亦
不怀懅,笃信爱乐,不在生死,亦不灭度。」

文殊
师利白佛言:「世尊!所建于斯经典,今现感动,
为先瑞应,然于后世普流十方。」

佛言:「如是,文
殊师利!今所瑞应皆是建立此法威恩,如来
弘慈,圣旨令然一切蒙济。」

佛语文殊:「当复
重显斯深经典,佛言至诚,终不虚妄,此三脱
门多所救济,当令此法后世普流。」

文殊师利
复白佛言:「我亦堪任建立此法演真章句。无
我无人,无寿无命,无意无可,不堕断灭,不堕
计常,无有尘劳,亦无诤讼,则为光显于此经
典。如我至诚、所言不虚,然后将来五浊之世
令普流布。吾今要誓,不具成佛,无法圣众,无
罪报应,无去无来。以此至言,令是要法于将
来世皆遍流布。有了是经,而不受欲亦不离
欲,无有恚痴而有慈心,无有智慧,无名无
色,无缘无见,不兴生死,无身不生身,无心不
生念,不惟法、不意止,无五阴、无四大,无诸入,
眼色耳声鼻香口味,身更心法亦复如是,不处
欲界、色、无色界,心等如地而无憎爱,诸法不
损亦无增长,则宣此经。如斯经典后世普流,
不在至诚,不睹审实,不赞说道,不至道果,亦
无道迹,不往来,无不还,不无著,不缘觉,无
诸果證,不如来,无佛法,不无畏,无慧不慧,
不圣不空不寿,不想不无想,不愿不无愿,
不得果證,无见不见,不至道,无明无冥,亦无
卷二 第 153a 页 T12-0153.png
解脱,不度不无度,不彼际,不此岸,不中流,
无名无不名。如是真言,当令此经后益流布。
又计是经,不应不脱,不精进无所懈,不勤力,
不殆废,以此至诚,法当普流,往本所生,
无去无来,过去无人,不度众生,亦无灭度,人
不可得,法无有起,亦无所灭,无有作者,亦
无坏者,无将无反,不往不还,无举无下,无当
来佛,如是像法无所照曜,无现在佛亦不
畅法。以是之故,法当普流。是经所说,不戒不
犯,不定不乱,不慧不愚,不解不缚,不慧见不
无慧。此正真言,令经普流。不施不悭,不戒不
毁,不忍不诤,不进不殆,不禅不乱,不智慧
不愚闇。菩萨大士!此真谛言令法普流,无
凡夫,无学者、无罗汉、无缘觉、无佛道,不因缘
不无缘。当令此法普流世间。不坐佛树,不转
法轮,不叹佛。佛不现在,不众生,不灭度,不
如来。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永至灭度,当令此
经普流世间。」

文殊师利宣是建立经典要时,
此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动,其大光明普照
十方,虚空中唱无极音:「善哉,善哉!文殊师
利!实如要誓。假使江河沙等诸魔官属,欲求
方便毁坏此经,欲令毁散,终不能乱此微妙
法,令不流通所以建立是要法者。若族姓子
及族姓女,受此经典受持讽诵,闻之信乐,一
切皆脱诸魔事业,入佛道慧。」

于是弥勒菩萨
前白佛言:「今日何缘地大震动,光明遍照空
中畅音。」

佛告弥勒:「何用问为?所以者何?志小
下士不识大义,堕于憍慢,斯等长夜不得安
隐。」

弥勒白佛:「唯圣说之!多所悯哀,多所安隐,
卷二 第 153b 页 T12-0153.png
必当慈念诸天人民共信乐之。」

佛告弥勒:「斯
经典者,四十七亿百千那术诸佛,于此地上
建立说之,皆亦文殊之所发问。善住意天子
与共咨启。弥勒来世当成无上正真之道最正
觉时,复说此经,其馀贤劫诸兴如来亦俱同
然。」

弥勒复问佛言:「文殊师利、善住意天子,从
来久如闻此经典?」

佛告弥勒:「文殊师利、善住
意天子,闻是法来七百万阿僧祇劫,从普华
超师子步德王光首如来、至真、等正觉所闻,
其于空中唱大音声,净居诸天闻讲此法,各
各劝助咨嗟而行,是故地动。」

弥勒菩萨复白
佛言:「若族姓子及族姓女受是经者,持讽诵读,为他人说,得何功报?」佛告弥勒:「于意云何?
过去当来今现在佛,戒、定、慧、解度、知见品,广
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使成无上
正真道慧,已成当成现在成者,合此德本功
祚福勋宁多不?」

弥勒曰:「多矣,世尊!不可思
议,一如来德其福难计,况一切佛。假使德本
有形像者,十方佛土不能悉受。」

佛告弥勒:「我
故嘱累慇勤相喻,其族姓子及族姓女,闻
是经典受持、讽诵、为他人说,福多于彼,何况
奉行。所以者何?过去当来今现在佛之所咨
讲,悉由是生。」

佛说是经时,江河沙等众生之
类发菩萨心复倍是数,逮不退转,成得法忍、
法眼净者,各复倍倍。如是十方悉来会者,一
切菩萨忻然大悦,善心生焉,稽首佛足,歌叹
此法,侥再得闻,无以为喻。忽然不现,各归本
土。

贤者阿难前白佛言:「此经名何?云何奉持?」


卷二 第 153c 页 T12-0153.png
告阿难:「是经名曰『于一切法无起不灭三昧
要品』,又名『降毁魔场』,当怀持之。又名『普遍十
方定意要慧文殊师利之所讲说』,又名『如幻
所说』,当奉持之!是经典者,能调化人。阿难!当
受持讽诵读,为他人说。」

佛说如是,比丘、菩
萨、文殊师利、善住意天子、弥勒菩萨、贤者、
阿难、诸天龙神、阿须伦、世间人,闻经莫不
欢喜。
《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