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积经-唐-菩提流志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一¶

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一¶ 第 293a 页

《大宝积经》卷第五十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菩萨藏会第十二之十六静虑波罗蜜
品第十之二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
多故获得如是无退神通!善能建立智所作
业。舍利子!当知菩萨摩诃萨得是通智!由清
净心、鲜白心、明洁心、无浊心、离随烦恼心、
善调顺心、善寂静心、善修治心,如是心相之
所由生,静虑解脱三摩地三摩钵底之所发
起。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处于世界,故作
意生,非系缚生,不由系缚命终受生。何以
故?是菩萨摩诃萨解脱一切虚妄分别故,解
脱一切非真实烦恼缚故,解脱一切颠倒妄
执所依止故。是故此菩萨摩诃萨随现世界,
解脱而生、解脱命终、解脱受生。舍利子!是菩
萨摩诃萨现受生已成办大乘,圆满一切诸
佛正教,遍游十方广求佛法,虽志有所求而
无取无得,随入诸佛法即为一切法,随入一
切法即为诸佛法。如是菩萨随入佛法及一
切法,然不随彼法非法行。

「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若能如实求诸法时
安住无取及无得者,是则无有一法而可入
于算数。何以故?一切诸法超过算数道故。若
能了达法平等性,是则不执法与非法。何以
故?一切诸法性无执故。若计于中而有义者,
是则获得广大无义。若有善能不计于义,是
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一¶ 第 293b 页 T11-0293.png
则义与非义不现前故,不见义者于一切处
觉慧无碍。是菩萨摩诃萨若能如是了觉无
碍,则为获得无障碍觉,若有无障碍觉则于
一切而无所著,若无所著则无所住,若无所
住则无所乏,若无所乏则无痴无求,若无痴
无求则无迷无惑,若无迷无惑则无我所,若
无我所则无摄受,若无摄受则无所执,若无
所执则无诤论,若无诤论是则无诤沙门之
法,若有无诤沙门法者是则一切无碍无障
等虚空求,若能等彼虚空求者则不系属欲
界色界及无色界,若于诸处无系属者则无
色相及以形量,若其无是色相形量则能如
是随觉,若能如是随觉则能如是通达。舍利
子!云何说名随觉通达?舍利子!菩萨摩诃萨
若能随觉通达是处无有少法可得,此则说
名随觉通达。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由平等
證入如是随觉通达故,说是菩萨摩诃萨依
静虑波罗蜜多成就希奇未曾有法。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成就希
奇未曾有法?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依静虑波
罗蜜多故,虽行大慈而恒观无我,虽行大悲
而知无众生,虽行大喜而知无命者,虽行大
舍而知无数取,虽广行大施而心恒调顺,虽
缘境净戒而心常寂静,虽随辱行忍而心无
穷际,虽勤加精进而心能简集,虽入诸静虑
而正心观察,虽遍行智慧而心无所行,虽行
四念住而心无缘念亦无作意,虽行四正断
而心无生灭,虽行如意足而心无戏论,虽行
净信而心无系著,虽行正勤而心恒远离,虽
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一¶ 第 293c 页 T11-0293.png
行于念而心恒自在,虽住三摩地而心證平
等,虽行般罗若而心本无根,虽行诸力而心
无摧伏,虽行觉分而解析菩提,虽修道分而
心无所修,虽行奢摩他而心恒寂灭,虽行毗
钵舍那而心无定观,虽修行圣谛而毕竟遍
知,虽成熟众生而心本清净,虽摄受正法而
不坏法性,虽净佛国土而心等虚空,虽證无
生法而心无所得,虽行不退转地而心性无
退,虽获诸妙相而知性无相,虽庄严道场而
心游三界常处周轮,虽降伏魔军而于诸含
识无所摧伏,虽知诸法即菩提性而心随觉
了,虽转法轮而心住法性无还无转,虽复示
现大般涅槃而于生死性心常平等。如是舍
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平等證入随觉通达。
如是希奇未曾有法,当知修行静虑波罗蜜
多之所成就。

「复次舍利子!何等名为菩萨摩诃萨依静虑
波罗蜜多修学菩萨静虑之相?舍利子!菩萨
静虑不住自性,为满如是三摩地故。菩萨静
虑无有爱味,不为贪著自安乐故。菩萨静虑
缘于大悲,为断一切众烦恼故。菩萨静虑定
无退转,缘于欲性增上性故。菩萨静虑蓥发
神通,了达众生诸心行故。菩萨静虑心欣爱
悦,善能显发心自在故。菩萨静虑了知一切
三摩钵底,映蔽一切色无色界故。菩萨静虑
是为寂静、最胜寂静、近于寂静,映蔽声闻独
觉定故。菩萨静虑无有分别,极为究满妙清
净故。菩萨静虑行品最胜,习气相续永除灭
故。菩萨静虑以慧超度,超度一切诸世间故。
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一¶ 第 294a 页 T11-0294.png
菩萨静虑为诸含生欲解导首,善能度脱诸
含生故。菩萨静虑绍三宝种令不断绝,以佛
静虑无穷尽故。菩萨静虑最为高显,三摩呬
多常现前故。菩萨静虑自在而转,诸有所作
善圆满故。菩萨静虑是为大我,以妙智慧为
大我故。舍利子!如是无量菩萨静虑,皆是菩
萨摩诃萨依静虑波罗蜜多之所集起。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静虑波罗蜜多,何
等之法而为前导?舍利子!静虑波罗蜜多者,
心静观智以为前导,心住一缘以为前导,心
无散动以为前导,其心安住以为前导,心奢
摩他以为前导,心三摩地以为前导,三摩地
根以为前导,三摩地力以为前导,三摩地
觉分以为前导,正三摩地以为前导,静虑
解脱以为前导,九次第定以为前导,九灭
除法以为前导,一切善法以为前导,伏烦
恼怨以为前导,三摩地蕴具足圆满以为前
导,菩萨摩诃萨诸三摩地以为前导,佛薄伽
梵诸三摩地以为前导。舍利子!如是等无量
静虑,皆为静虑波罗蜜多前导之法。舍利子!
复有无量无边證寂静法,并是静虑波罗蜜
多之所前导。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静虑
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故,当于是中发勤精进具足修学行菩
萨行。」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 「静虑解脱到彼岸,
 勤行此行多劫海,
 其心清净无浊秽,
 不染世法喻莲花。
 有大静定名遍照,
 此定依修到彼岸,
 又名月光净庄严,
 复名电光所严饰。
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一¶ 第 294b 页 T11-0294.png
 或名高行或心勇,
 或定名为无垢光,
 或戒德办或无忧,
 或名诸法自在转,
 或名法炬或法勇,
 或名山威法自在,
 或正法智自然超,
 或持正法妙清净,
 或名观察他心定,
 或名正法宝光明。
 复名灭惑严胜幢,
 有定名为摧魔力,
 或名断疑及无著,
 或定名为寂静灯,
 或力高胜或十力,
 或名敬手大名称,
 或名持山善安住,
 或苏迷卢大明灯,
 或名无胜胜彼胜,
 或名智炬及慧行,
 或无边智或自在,
 或名发慧寂静定,
 或名月净日音声,
 或那罗延摧高慢,
 或善调龙师子吼,
 或名远离种种想,
 或名旋转或返还,
 或无瞬眼力清净,
 或定名为念诸佛,
 或名念法或念僧,
 或名智转或入空,
 或名无相或无愿,
 或金刚喻或静地,
 或金刚地或高胜,
 或名山王或不瞬,
 或无边转或净音,
 或离烦恼或观察,
 或虚空妙或如空,
 或发广大诸功德,
 或趣觉慧或念慧,
 或辩无尽或相续,
 或无边说词无尽,
 或无坏善作所作,
 或名观察或众悦,
 或名慈现或悲广,
 或入欢喜或欣庆,
 或舍或脱二种碍,
 或名法光或法义,
 或金刚幢或智海,
 或解脱坚或众喜,
 或名智炬无动定,
 或定名曰胜莲花,
 或简集法或无动,
 或名慧上及寂静,
 或无边光或佛海,
 或名解脱或智授,
 或名如来妙庄严,
 或名无边胜光焰,
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一¶ 第 294c 页 T11-0294.png
 或名欢喜庄严土,
 或名悦豫众生意。
 有定名为一切时,
 顺菩提道三摩地,
 或定名为到彼岸,
 觉分花严施宝髻。
 或施甘露坚解脱,
 或风无动盛光明,
 或名海潮沟宝藏,
 诸那罗延山峰力。
 或名神通广大义,
 妙善摄受三摩地。
 或定名为大通照,
 诸佛如来之境界。
 證得如斯寂静定,
 及馀拘胝无有边,
 修行静虑到彼岸,
 菩萨功德广无量。
 行住恒游静虑境,
 其心无扰常澹泊,
 若坐若卧止定中,
 无有威仪不在定。
 处定能发大音声,
 以诸法性恒寂静,
 无异分别无自在,
 无我无命无分别。
 如是及馀无涯际,
 无有数量功德海,
 聪睿菩萨悯含灵,
 修行静虑到彼岸。」


** 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一

「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多?菩萨摩诃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依此勤修行菩萨行。舍利子!菩萨行般若波
罗蜜多故,于菩萨藏微妙法门慇勤郑重听
闻受持、若读若诵、思择义理,既能通达复为
他人广宣敷演开示其要。舍利子!若有菩萨
摩诃萨闻我说已如法奉行,于菩萨藏微妙
法门慇勤郑重听闻受持、读诵研寻、通达其
义,为他宣说广开示已,当知是人證得如是
无尽慧相。舍利子,如是慧者为何等相?云何
入證?舍利子!所言慧者以闻为相,菩萨之人
如理證入,是故说为无尽慧相。又舍利子!如
是之相,我当广说。谓此相者,菩萨摩诃萨为
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一¶ 第 295a 页 T11-0295.png
求正法,欲乐为相、欲解为相、方便为相、善
友为相、无慢为相、于多闻所恭敬为相、尊重
为相、旋绕为相、谦敬为相、亲觐为相、谛闻为
相、承事为相、思惟为相、不乱为相、珍宝想
为相、良药想为相、息诸病想为相、念器为相、
趣觉为相、乐大慧为相、證入觉为相、闻无厌
足为相、舍增益为相、调顺离薪为相、亲近多
闻者为相、于诸作事喜爱为相、身调适为相、
心勇锐为相。又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于听法
众无倦听闻为相、听闻正义为相、听闻正法
为相、听闻正行为相、听闻證智为相、听闻波
罗蜜多为相、听闻善萨藏法为相、听闻诸摄
法为相、听闻方便善巧为相、听闻梵住为相、
听闻神通为相、听闻正念正智为相、听闻念
住为相、听闻正胜为相、听闻神足为相、听闻
缘起为相、听闻无常为相、听闻苦法为相、听
闻无我为相、听闻寂静为相、听闻空为相、听
闻无相为相、听闻无愿为相、听闻无加行为
相、听闻善根加行为相。又舍利子!如是自在
为相、闻法为相、对治杂染为相、制伏一切烦
恼想为相、赞美智者为相、亲觐圣者为相、远
离非圣为相、听闻圣者为相、听闻诸根为相、
听闻修习随念为相、听闻觉分为相、听闻圣
八支道为相、听闻如来力无所畏大慈大悲
大喜大舍无碍辩才十八不共佛法为相。如
是舍利子!当知菩萨摩诃萨若于此听闻即
于此解了,若于此解了即于此正行。何以故?
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于菩萨藏微妙法门
闻相趣入,方便无量。吾今略说四十一种。
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一¶ 第 295b 页 T11-0295.png
舍利子!何等为相?一者若有菩萨于此法门
生欲乐者,当知此菩萨摩诃萨即为听闻闻
便解了,既解了已便行正行。二者若有菩
萨于此法门生于欲解,当知此人即是听闻
解了行于正行。三者若有菩萨于此法门方
便趣入,当知此人即是听闻解了行于正行。
四者若有菩萨亲近善友,此人即为听闻解
了行于正行。五者若有菩萨于多闻所心无
有慢,此人即为听闻解了行于正行。六者若
有菩萨恭敬多闻,此人即为听闻解了行于
正行。七者若有菩萨于多闻者生尊重心,此
人即为听闻解了行于正行。八者若有菩萨
于多闻所旋绕奉敬,此人即为听闻解了行
于正行。九者若有菩萨于多闻所行谦下心,
此人即为听闻解了行于正行。十者若有菩
萨亲近多闻,此人即为听闻解了行于正行。
十一若有菩萨于多闻所摄耳谛听,此人即
为听闻解了行于正行。十二若有菩萨于多
闻所承事迎逆,此人即为听闻解了行于正
行。十三若有菩萨于多闻所思惟义趣心定
不乱,此人即为听闻解了行于正行。十四若
有菩萨于多闻所起珍宝想,此人即为听闻
解了行于正行。十五若有菩萨于多闻所起
良药想,此人即为听闻解了行于正行。十六
若有菩萨于多闻所能起息灭贪瞋痴想,此
人则为听闻解了行于正行。十七若有菩萨
于多闻所闻已能持,此人则为听闻解了行
于正行。十八若有菩萨趣觉于法,此人则为
听闻解了行于正行。十九若有菩萨于多闻
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一¶ 第 295c 页 T11-0295.png
所乐其智慧,此人则为听闻解了行于正行。
二十若有菩萨于多闻所闻已觉悟,此人则
为听闻解了行于正行。二十一若有菩萨闻
无厌足,此人则为听闻解了行于正行。二十
二若有菩萨闻说柁那便增长舍,此人则为
听闻解了行于正行。二十三若有菩萨闻说
尸罗便守护戒,此人则为听闻解了行于正
行。二十四若有菩萨闻说羼底便能修忍,此
人则为听闻解了行于正行。二十五若有菩
萨闻说毗利耶便起正勤无倦精进,此人
则为听闻解了行于正行。二十六若有菩萨
闻说静虑便入静虑其心不散,此人则为听闻
解了行于正行。二十七若有菩萨闻说般罗
若,其心决定便修智慧为尽诸漏,此人则为
听闻解了行于正行。二十八若有菩萨于多
闻所生大欢喜,此人则为听闻解了行于正
行。二十九若有菩萨听闻法已身调适者,此
人则为听闻解了行于正行。三十若有菩萨
听闻法已其心勇锐,此人则为听闻解了行
于正行。三十一若有菩萨闻大乘经心生信
欲,此人则为听闻解了行于正行。三十二
若有菩萨闻摄法已其心趣入,此人则为听
闻解了行于正行。三十三若有菩萨闻说念
住便即趣于身受心法,此人则为听闻解了
行于正行。三十四若有菩萨闻说正胜,便于
恶法已生未生若背若舍,若彼善法已生未
生不舍觉转,此人则为听闻解了行于正行。
三十五若有菩萨闻说神足,即能奉行生身
轻性、生心轻性、生欲轻性,此人则为听闻解
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一¶ 第 296a 页 T11-0296.png
了行于正行。三十六若有菩萨闻说静虑便
静思惟其心趣入,此人则为听闻解了行于
正行。三十七若有菩萨闻诸法中不轻蔑行,
便于众生起大慈心、于入苦者起大悲心、于
正法所起大喜心、于不善所起大舍心,此人
则为听闻解了行于正行。三十八若有菩萨
闻说根已,其心趣入于彼诸根,所谓信根、精
进根、念根、慧根、三摩地根,此人则为听闻解
了行于正行。三十九若有菩萨闻说觉分,其
心趣入觉悟法性,此人则为听闻解了行于
正行。四十若有菩萨闻说道支,其心趣入涅
槃正路,此人则为听闻解了行于正行。四十
一若有菩萨闻说如来力无所畏大慈大悲
大喜大舍无碍辩才十八不共佛法,及馀无量
诸佛正法皆听闻已,其心趣入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此人如是如法听闻,既听闻已
便能解了,既解了已行于正行。舍利子!我已
说是四十一法趣入闻相、诸菩萨摩诃萨当
于中学。舍利子!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修行
般若波罗蜜多闻慧本相。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
多行菩萨行者,应于如是大菩萨藏微妙法
门,郑重听闻受持读诵思惟其义通微妙法,复为他人广分别说,是行资粮。舍利子!云
何菩萨摩诃萨于如是法而起正行?舍利子!
菩萨于法起正行者,所谓如说修行建立而
住,是名于法而起正行。若复有能一切不取,
是名于法而起正行。何以故?舍利子!若取于
法即名邪行。无处无位执取法人,由如是法
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一¶ 第 296b 页 T11-0296.png
能得出离,必无是处。何以故?无取行人、于法
无行,尚应生疑,无作用故,况取法行而非邪
行?是故应当不取诸法而行正行。又舍利子!
若于诸法无有障碍,是名正行。若于诸法不
轻蔑者,是名正行。若于诸法不取不舍不生
不灭,是名正行。乃至若于诸法无合无散,是
名正行。又舍利子!如我所说若有是处,无有
少法而可见闻亦无可说,如是一切诸法非
可得见、非可执取。何以故?一切诸法皆是一
相,所谓无相。

「又舍利子!一切诸法性本无相。若有菩萨说
于无相,是则无相还应可说。何以故?无相有
相皆无相故,不可说言此为有相、此为无相。
舍利子!若有菩萨摩诃萨能悟如是一切法
相,即是无相,不可得见、不可执取、如法了
知,是名正行。菩萨摩诃萨勤修如是正法行
已,当于诸法證入无障照明之慧。如是舍利
子!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正行之
相。」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 「安住正行聪睿者,
 于菩萨藏善决定,
 此人于法不起执,
 无执取行相如是。
 證得诸法不为空,
 非于诸法空平等,
 又非空法有所执,
 无执正行相如是。
 于法无取亦无舍,
 亦非取法以为法,
 无取是名诸法相,
 无取正行相如是。
 若于诸法智无碍,
 此智无有不焚烧,
 于焚烧智无所执,
 诸法正行相如是。
 智者安住远离德,
 于法应起勤精进,
 若能依止轨则行,
 尔时当入清净门。
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一¶ 第 296c 页 T11-0296.png
 是清净门通诸法,
 亦了有情诸欲解,
 智者虽知无所观,
 而能演宣如是法。
 于甚深法了胜义,
 常于深义胜决择,
 踊现无边功德行,
 明智多闻如大海。
 于彼所说诸文义,
 究竟无能證得者,
 以彼文义俱无边,
 真实正行恒无动。」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
多时,于菩萨藏微妙法门殷重听闻,乃至为
他如法说已,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
获得光明,能破一切无明黑闇及诸翳膜。舍
利子!如是光明即为智慧。何以故?善不善法
皆能明了如实知故。是菩萨摩诃萨修如是
法获明慧已,乃至命难众苦因缘,决定不造
诸不善法。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为欲永灭
不善法故,随所闻法极善通达,既通达已是
则说为牟尼寂静。如是舍利子!是名菩萨摩
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正行之相。」

尔时
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 「如人入闇室,
 覆蔽绝光明,
 虽有众色像,
 非明眼所见。
 如是虽有人,
 内具诸明解,
 不闻于正法,
 善恶何能晓?
 多闻解了法,
 多闻不造恶,
 多闻舍无义,
 多闻得涅槃。
 善听增长闻,
 闻能增长慧,
 慧能修净义,
 得义能招乐。
 聪慧得义已,
 證现法涅槃,
 净觉法相应,
 證得第一乐。
 闻菩萨藏已,
 正法善安住,
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一¶ 第 297a 页 T11-0297.png
 为世大光明,
 行菩提妙行。」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为欲修行般若波
罗蜜多故,于能受持菩萨藏经正行人所深
起敬心善知识想。既生想已,又于大菩萨藏
微妙法门倍复寻求,令此法门转增明净。舍
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为求菩萨藏故,发生信
欲、策励正勤、捡摄其心令定安住。是菩萨摩
诃萨于四正断方便修成,一切法中得无障
碍。如是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
蜜多正行之相。」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
颂曰:

「 「所谓说法者,
 即为善知识,
 恭敬听闻法,
 安住于正行。
 欲解常无退,
 精进常高勇,
 净慧常修治,
 于智常安住。
 自然达诸法,
 不随于信行,
 以智观于法,
 是为诸佛说。
 智者分别句,
 趣义善加学,
 于白黑品等,
 常修常远离。
 心曾无厌倦,
 于法无退没,
 身欲并轻安,
 速得心精进。
 由闻法增智,
 智增无退念,
 智恒依念住,
 了知净秽法。
 学于无上法,
 趣胜念慧力,
 了众生欲解,
 自学于长夜。
 学法已升进,
 极进智清净,
 了众生欲解,
 如解便开示。」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
多时,于菩萨藏微妙法门如是寻求通达觉
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一¶ 第 297b 页 T11-0297.png
慧,依是清净善法明门,菩萨常应如是修学。
舍利子!若有菩萨摩诃萨于法修学,应作是
念:『二因二缘能发正见。何等为二?所谓从他
闻音及以内自如理作意。』彼复思惟:『从他闻
音、如理作意,为何等相?』寻重思惟:『若有乐
定修相应行诸菩萨等,未曾听闻大菩萨藏
微妙法门,又不听闻圣法律教,但于三摩地
中生知足想。当知是人以慢力故起增上慢,
我说是人不能解脱生老病死愁叹忧苦诸热
恼等。既不脱诸热恼等苦,岂得脱彼五门生
死?为之沈溺流转不息。是诸众生实非解脱
而便自谓我已解脱,实未离苦而便自谓出
离众苦。是故如来依是人故如实说法,若能
从他随顺听闻,是则解脱诸老死等。』复作是
言:『如我先闻薄伽梵说:

「 「『「多闻解了法,
 多闻不造恶,
 多闻舍无义,
 多闻得涅槃。
 善听增长闻,
 闻能增长慧,
 慧能修净义,
 得义能招乐。
 聪慧得义已,
 證现法涅槃,
 闻法净黠慧,
 證得第一乐。」』」


「是故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如是思已,当于
大菩萨藏微妙法门,及以圣法毗奈耶教,殷
重听闻受持读诵,广为他人敷演开示。

「复次舍利子!若诸含识于菩萨藏微妙法门
虽复听闻,而不如理方便作意,当知是人于
彼圣道不能正行。是故如来依是人故说正
法要,作如是言,若欲解脱生老病死,当具内
自如理思惟。诸菩萨等应如是学。舍利子!云
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一¶ 第 297c 页 T11-0297.png
何名为如理方便?何等菩萨如理作意而能
修学?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如理方便者,无有
一法若合若离。何以故?如理方便非方便故。
又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若有安住如理方便
及作意者,当知此相但是音声,而此音声性
无所起亦不转起,及由彼故而发音声。何以
故?彼一切皆不可得故。又复菩萨观是音声
前际后际,从何而生灭往何所?如是观察了
不可得。又更推求如此声者,为在已说、为在
今说、为在当说?又重推求如是声者,若已所
说、若今所说、若当所说?如是声者,若为断故
已说、若为断故今说、若为断故当说?如是声
者,若为證故已说、若为證故今说、若为證故
当说?是菩萨如是一切寻求声已都无得者,
又更观察,若过去相、若未来相、若现在相,如
是观已皆不可得。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如
是正观察时,是名如理方便作意。是故如理
方便菩萨摩诃萨,于如是观应具修学。

「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如理观耶?诸
菩萨等云何应学?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观
一切法自性息灭,若如是观名如理观。若观
诸法自性寂静,是则名为如理正观。若观诸
法毕竟空寂,是则名为如理正观。若观诸法
入平等性,是则名为如理正观。若观诸法毕
竟无生,是则名为如理正观。若观诸法毕竟
不生,是则名为如理正观。若观诸法毕竟不
起,是则名为如理正观。若观诸法毕竟寂灭,
是则名为如理正观。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
作是观时,亦不见有能观之者。应如是观,所
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一¶ 第 298a 页 T11-0298.png
谓非观非不观故。若有菩萨作是观者名如
理观,若他观者名非理观。

「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学如是如
理方便?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如理方便者,非
于少法有愚迷故。如理方便者,非于少法而
生障碍。如理方便者,无有少法非解脱门。如
理方便者,无有为断少分法故发勤精进。如
理方便者,不为證少法故勇励正勤。舍利子!
菩萨摩诃萨应以如是如理正见,如其所见
正观诸法。舍利子!云何名为如其所见正观
诸法?舍利子!谓无所见名观诸法。何等是为
无所见耶?舍利子!无所见者名为无生,言
无生者是为无起,言无起者名无所照。是
故如来依是正法说如是言,若有菩萨观
一切行见无生时,即是趣入正性决定。夫正
见者谓能趣入正性决定。舍利子!彼菩萨摩
诃萨作是思惟:『何因缘故当得趣入正性决
定?』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若观我见
为平等者,即是一切诸法平等。若作是观,当
知趣入正性决定。是故诸菩萨摩诃萨若欲
趣入正性决定者,当于如是大菩萨藏微妙
法门,殷重听闻受持读诵研穷义趣,复应为
他如法广说,便当于是法门如理方便作意
修学。舍利子!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为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行菩
萨行。
《大宝积经》卷第五十
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一¶ 第 298b 页 T11-029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