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 25c 页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制译
第二无边庄严会无上陀罗尼品第一
之二
尔时佛告无边庄严菩萨言:「我当说彼陀罗
尼门理趣差别智慧善巧,令诸菩萨得陀罗
尼善巧方便,由證此故,当能了知随法秘密
善巧理趣。云何了知?无边庄严!于眼所见色
陀罗尼,乃至意所知法陀罗尼门。无边庄严!
云何六内诸法所取外法陀罗尼门?无边庄
严!若诸菩萨眼见色已,而由不可映夺智力
及念善巧不迷忘故,了知遍持色是无常生
灭不住,皆尽离灭。由此复能于内眼界而不
执著我及非我,善巧安住眼处清净。于色攀
缘不摄受故,而能清净陀罗尼门,善能观见
尽厌离灭则无戏论。由不戏论总持善巧,住
无妄念无有积集,所行道中而能舍离眼与
眼识及所知法无有分别。由如实见得清净
卷五 第 26a 页 T11-0026.png
故,亦能随念诸法如幻,于能所识清净善巧
得总持时,善能摄取不共世间广大智蕴。如
是略说,乃至意所知法陀罗尼门,菩萨以意
了知法已,而由不可映夺智力及念善巧不
迷忘故,而能总持诸法无常生灭不住尽厌
离灭。于内意处安住总持,亦不执著我及非
我,善于内住意识地者,随能妙观总持善巧,
次善安住意处清净。于外法处不摄受故,能
得清净陀罗尼门。由内外法及馀结使不相
应故,能随观见尽厌离灭,不作戏论。由不戏
论总持善巧,住无妄念无有积集,趣行之道
而能舍离。意及意识并所知法,无有戏论不
起分别,以如实见得清净故,而能随念诸法
如幻,亦能总持于识所识清净善巧,而能摄
取不共世间殊胜福慧。又能如是于去来今
及诸内外一切法中,由随义觉摄取方便善
巧智力,不于少法起无因见。而不于因起于
缘见,亦不于缘而起因见,了一切法各不相
应,如实随入诸法本性,此一切法本性清净
展转寂静。若一切法展转依持随种类持,由
于遍持共相应故得安住者,应知彼法不由
依持共相应故而得安住,不生不起而不流
转,亦非言说之所能得彼所有义。一切诸法
各不同分非共相应非不相应,以一切法无
有作者令作者故,无有寿者、无有众生、无补
特伽罗,此说法句非如其实非不如实,一切
诸法不摄受故,同于涅槃,无有执著、断于执
著、远离执著。无边庄严!此是诸菩萨演说陀
罗尼差别善巧。如内外法,于一切法应当了
卷五 第 26b 页 T11-0026.png
知。如是说时,彼诸菩萨舍离内句亦不取外,
及能观察无有始终,乘生死轮堕在世间,入
无明室处无明㲉,周遍流转。彼虽如是生死
轮转,于中亦无生死可得,亦无真实生死之
轮。虽复随顺生死轮转,堕在世间于中可得,
然诸众生不能了知此诸法故,于生死中游
行驰走周遍驰走,又不能了虚妄颠倒,于非
众生起众生想。若众生想所系缚者,彼于诸
法不能了知,随入破坏极破坏法,为虚空执
之所执著。」
佛告无边庄严:「若诸菩萨于此法中能解了
者,速疾获得智慧光明随證法门,辩才清净
修习忍辱,而能精勤起大慈悲,志无懈倦善
能安住,秘密言词演说方便,亦能了知一切
诸法异名差别最胜语言。随所忆念,往昔住
处能善赞说无少相违,令诸众生住无诤论,
能坏一切外道诸论。为破众生诸黑闇故宣
说法时,而为十方无量世界诸佛如来之所
称叹,放法光明作不思议法之施主,善能开
示诸佛法藏无有迷惑,及能摄取殊胜大愿,
如其所愿皆令满足,得不思议方便善巧。令
诸众生意乐开发,及能示现前后际因,亦能
示现去来方便。无边庄严,是中菩萨于能发
起三摩地门应勤修习,既修习已而能證入
陀罗尼门。于陀罗尼门得自在已,于诸秘密
广大异名而能演说,及能入于异名之智,能
随顺入甚深理趣,善能了知言说示现,令无
少处而生疑惑,不由他教住于忍地。无边庄
严!若诸菩萨能善发起勇猛精进,为欲哀
卷五 第 26c 页 T11-0026.png
悯诸众生故,求诸法智證入通达,无有馀乘
而不成就,得佛大智,超过一切世间之智、究
竟清净一切智智,未足为难。
「无边庄严!于此
演说陀罗尼门甚深方便法品之中所有诸
法,为欲摄取诸菩萨故开示发起,我今当说,
令诸菩萨普遍开悟,善能摄取秘密言教,凡
有所作皆能了知一切语言音声之义,复能
證入差别觉慧善巧之智。何者是彼所有之
法?无边庄严!是诸菩萨具净尸罗,安住实谛
加持之力,则能增长布施方便,求无我所无
摄受法,修习方便證一切法真实理趣,得不
退法及善安住不退转地,速疾具足无碍辩
才,智慧增广犹如大海。无边庄严!当于后时,
无有馀人颇能恭敬受持此法,唯除菩萨希
求甚深如实法者、为欲开示如来法藏希求
乐欲增上心者、调善意乐正思惟者,彼等于
此甚深法中精勤修学入此理趣,则能了知
异名演说,亦能了知一切诸法自性本性。
「无
边庄严!假使如来以种种名演说诸法,然于
诸法本性自性亦不相违。如来开示诸法本
性不相违法,说一切法无所造作。凡所演说,
无有所说及能说者。无边庄严!如来已得演
说善巧胜波罗蜜,如来亦无少法可得,亦无
随得亦不遍得。如来不为少法安住故、不舍
离故、不为生故而能说法。亦不为得少分法
故亦非不得故,如来行无所得。如来不行
亦非不行,亦不应说诸佛如来行如实行。何
以故?无有少法说名如来。此是如来住如是
住、行如是行。若彼如来以名字故名如来者,
卷五 第 27a 页 T11-0027.png
如来与名非异非不异。非异非不异故,不应
说言如来若来若去。如来非戏论者,超过戏
论亦无超过。如来无有超过,超过亦无如来。
如是如来与如来性,非即非离,不虚妄性、不
变异性亦复如是。如是称扬如来体性,无有
少法开示演说亦无示现。如来證得一切诸
法如实本性,然一切法所有本性不可宣说,
一切诸法无所有故。如是如来说一切法,无
有所作亦无变异,不生不灭不出不离,一切
诸法究竟清净故。非得非遍得,于一切法无
有所得,无所得故无有可證,如是无有少法
可得。若法可得,于诸法中应有受者。既无受
者,是故当知一切诸法由不生故无有得者。
如来名号亦由圣教假名施设,如是言说性
清净故,圣者于中不得少法。然于圣者亦无
有法及与非法,亦无有法名为圣者及非圣
者,无有少法与彼相应或当相应。于此如来
所有演说皆应了知,亦复不应随俗而转。如
来能说法及非法,亦不建立有法非法。如来
能说善不善法,亦不建立有善不善。如来能
说一切诸法,亦不建立有一切法。如来能说
法无表示,亦不建立有无表示。
「无边庄严!如
来所说此甚深法,无净业者不能了知。若有
乐求无上菩提、于生死中求解脱者,应当觉
了诸佛如来所演说法。无边庄严!若诸菩萨
于此法中能解了者,应无犹豫不取不舍,亦
不见有少法生灭,无有戏论非无戏论,则能
演说此真实法。于此演说真实法中,亦不执
著。无边庄严!譬如须弥山王,与诸福德善根
卷五 第 27b 页 T11-0027.png
众生所用宫殿作依止处,众生于彼而受欢
乐。如是如是,作善根者诸菩萨等,于此法宝
积集教中而能听受,由此法宝菩萨能得一
切智智。无边庄严!此契经法能随顺入无上
法智,为欲开示如来法藏陀罗尼故,如是流
布此陀罗尼,能摄一切所有广大真实之法。
诸佛如来所说之法,皆悉从此无边陀罗尼
门之所流出,此陀罗尼为欲清净一切法门,
是故如来开示演说。此陀罗尼能摄一切契
经等法,不成不坏、无初中后。此陀罗尼如来
护念,遍于十方诸佛世界,能作无量无边佛
事。无边庄严!于此最初陀罗尼品说义品理
趣品中而能摄受一切诸法,无边庄严!彼中
诸菩萨等欲随觉了此教法者,欲流注法令
不断者,欲入诸法无住印者,欲随觉了无有
障碍秘密门者,欲随发起趣向加行大精进
者,欲随觉了诸法性相说此法者,应当受持
诸佛如来所演言教。既受持已,随应了知一
切所有秘密言词。欲随趣入总相演说文字
智者,欲随觉了演说诸法差别理趣者,欲随
忆念一切诸法简择智者,为欲利益安乐一
切诸众生故施设胜义,善随机根授与众生
令得利益。若称扬法、若流传法、若演说法,以
资粮心哀悯利益求佛之智,不于少法而生
执著。由不执著无有所取,亦不观察无二法
智,亦不示现内智外智,不于少法而生厌足,
亦不应以下劣精进希求上智。勤修一切甚
深之法,所有难问随义而说。应住自利及以
利他,应善观察自他之想,入一切法皆悉无
卷五 第 27c 页 T11-0027.png
我。我清净已,随入一切诸法清净,爱乐开示
演说言教,若问不问乃至少法不生悭吝。菩
萨应作如是四无量心。我为利益诸众生故,
随与胜施、最上之施,所谓无上法宝之藏。我
今当令一切众生与不可说法宝相应,假令
众生作诸重恶,终不于彼生悭法心,离诸悭
惜,能为舍施为法施主。我今当作如来之事
一切智事,令诸众生舍离重担。于大瀑流,当
以法船运度群品,能令众生得于一切安乐
资具。菩萨当以如是悲心发生觉慧,速疾證
于殊胜之法,于此契经陀罗尼门,演说诸法
差别总持,当得成就舍离生死,不为他论之
所摄受,能破一切外道诸论、降伏魔军,为欲
灭坏诤论法故应如是住。
「无边庄严!此陀罗
尼门一切如来之所摄受,善作忆念。譬如后
身菩萨住于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乐
变化天、他化自在天中,兜率陀宫一切诸天
承事供养,一切众生咸生爱乐,成熟善根摄
诸胜福。馀有一生,施戒福蕴具足清净,成就
一切殊胜智蕴,于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
生所不能及,而能映蔽一切有情所有善根,
亦为一切诸有情等恭敬赞叹,现前获得一
切智智。若彼菩萨从兜率宫下阎浮时,即于
中国无怖畏地最胜妙处,在大城内一切众
生众会之中降生出现,为诸众生瞻仰礼拜
供养恭敬。此陀罗尼契经之门亦复如是,入
于一切诸法之中而得安住,一切诸法皆从
此生亦从此灭。菩萨于此得安住已,成熟增
长于一切法而得安住,一切法中而得自在,
卷五 第 28a 页 T11-0028.png
为其主故。菩萨最后受身生于人中,以无观
视一切法印三摩地力,普遍观察一切有情,
及遍观察一切三千大千世界。由得法陀罗
尼醍醐之味,以广大心善住广大智慧境界,
终不贪爱一切欲乐玩好资具,亦不希求一
切染法端严相续。由住彼空三摩地觉,能善
观察一切诸法,随得无相方便善巧,而于一
切无所执著。能善了知一切三界有为之法,
无非过患、安可贪著、应求出离,速得寂静极
寂静界,及胜解脱胜出离界。然于彼识不住
不著,观察生灭积集散坏,于诸有情起大慈
悲,为成熟故生出离觉,以觉理趣随宜方便,
能随顺入最胜智慧。随念一切有情,善巧方
便而得自在,随得诸法无有障碍陀罗尼善
巧理趣。以善巧智简择观察一切有情,及善
观察不思议法决定理趣。虽复少年端严美
丽,于诸欲境曾不爱乐。舍离所有一切资财
珍玩众具亲戚眷属,思惟观察,以厌离心希
求寂静,从家出已趣于非家。既出家已,而能
成就不思议觉甚深方便,随所作业积集资
粮,趣向无上菩提道场,随愿庄严获得无上
陀罗尼印甚深方便最胜尊顶。由是清净陀
罗尼门善巧理趣,得一切法自然之智,及无
障碍一切智智遍持善巧。彼既得于一切智
智陀罗尼门,随得决定一切智智善清净已,
安住无上一切智智加持之力,能转无上清
净法轮,亦能随得一切法智巧妙言词诸法。
譬如盛日光明照曜,如是法声光明遍示一
切天人之类。无边庄严!菩萨住于一切智智
卷五 第 28b 页 T11-0028.png
陀罗尼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陀罗
尼门句义差别,诸馀菩萨所不能知。若一生
补处菩萨坐于道场,以清净觉无师自悟,此
陀罗尼而得现前。亦犹菩萨为菩提故,无量
劫中积集善根,于其长夜久修梵行得深法
忍,哀悯一切诸众生故,大慈悲心方得现前。
「无边庄严!菩萨由是陀罗尼故坐于道场,当
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今于汝不可示
说,汝得菩萨智慧现前能證彼法。当于尔时,
诸菩萨等自应解了。尔时菩萨得无边门、无
量门、因门、无譬喻门,悉皆现前。而得门者不
可宣说,超过世间,不共一切天人魔梵及诸
沙门婆罗门等,逮得最上清净之法,一切智
智及自然智。菩萨由是能入清净自然之智,
能转无上清净法轮,渐次为于无量众生摄
取无上一切智智。于诸法门及涅槃门得清
净故,开示演说无量种种善巧理趣,而能发
生持蕴善巧,亦能示现持蕴清净善巧之智,
界处缘起亦复如是。又令众生发生趣入圣
谛法门,亦能示现圣谛清净善巧之智。又能
发生三十七品菩提分法差别善巧,亦能示
现菩提分法清净之智。而能发起持奢摩他、
毗钵舍那善巧之智,亦能示现持奢摩他、毗
钵舍那清净善巧。又能发起持三摩地三摩
钵底善巧之智,亦能示现禅三摩地三摩钵
底清净善巧。又能发起持无迷惑功不唐捐
善巧之智,亦能示现持无迷惑功不唐捐清
净智慧。又能发起持厌离尽无生之智,亦能
示现持厌离尽无生清净善巧之智。又能发
卷五 第 28c 页 T11-0028.png
起持明解脱善巧之智,亦能示现持明解脱
清净善巧。而能演说大涅槃门,亦能住持一
切句义,舍离清净善巧方便,于有为无为、有
漏无漏、世出世法,以无量名表示宣说,法门
清净故。为诸众生开示无上决定之法,及持
清净微妙智因。
「无边庄严!如来说此大陀罗
尼遍持方使,为一切智陀罗尼善巧之力得
安住故,随诸众生一切本愿示如是行,令入
随觉理趣差别。善能开示陀罗尼威力无上
法藏,而能流注降洒法雨,润洽一切枯槁有
情,施以妙法咸令满足。汝等应当随如来学,
于此甚深决定之法不应违逆。汝等于此一
切智智大陀罗尼,不久当得遍持自在住陀
罗尼,为诸众生当作如是无量义利,如我今
者。汝等当以无量异名开示演说此陀罗尼
决定诸法甚深智慧。
「无边庄严!此中应当希
求胜解,不应舍离菩提资粮。云何应当希求
胜解?谓诸菩萨应当解了一切诸法,不生不
灭、不动不住、不来不去、自性空寂,于彼空性
亦不执著,何况于相起执著想。彼空性中无
有相想。若彼空中无有相者,能入如来说有
为空、无我我所、一切我人众生寿者。如是空
性非染著非不染著,非污非不污,非迷惑非
不迷惑,非爱非不爱,不住于空亦不遍住亦
不建立。若空厌离,彼即寂灭无有分别,无遍
分别、无胜分别、无普分别、无有功用,乃至无
有少法可取。自性清净,彼即诸法本性自性,
一切有为本性皆空,乃至一切善不善法、有
为无为、世出世间亦复如是。菩萨摄受如是
卷五 第 29a 页 T11-0029.png
胜解,得入解脱解脱智见,及能摄受普净无
垢解脱之处菩提资粮。云何名为菩提资粮?
谓戒清净、智慧清净、三昧清净、解脱清净、解
脱智见清净,施波罗蜜清净、戒波罗蜜清净、
忍波罗蜜清净、精进波罗蜜清净、禅波罗蜜
清净、慧波罗蜜清净。若彼清净即普清净,若
普清净即无垢法门。性净之心光明照耀无
有烦恼,彼心常住本性空寂亦无照曜,客随
烦恼三种染污,彼皆不实空无所有。如是心
性不与烦恼清净相应。何以故?是心无二亦
无二分,本性清净。若能如是了知心性,非烦
恼染之所染污,非内非外不在中间皆不可
得,唯除妄想因缘和合。虽有心生亦不可见,
十方推求了不可得,亦无有心能见于心。如
是攀缘非心和合,心亦不与攀缘和合。亦非
因缘与心相应,心亦不与因缘相应。唯由心
故,彼一切法与心相应。凡所有法与心相应,
非互相知亦不可见,何况诸法非心相应。以
第一义思惟观察,无有少物可相应者及不
相应。何以故?无有少法与少法相应及不相
应,一切诸法自性寂静。自性亦不与少物相
应及不相应,一切诸法所有自性即是本性,
若是本性彼无自性。汝今当知,若以言说得
一切法本性自性,无有是处。于诸法中无有
少法名为诸法本性自性,一切诸法本性皆
空,一切诸法自性无性,若空无性彼则一相
所谓无相,以无相故彼得清净。若空无性,彼
即不可以相表示,如空无性不可以相表示,
乃至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是空无性非染非
卷五 第 29b 页 T11-0029.png
净,然是一切诸法本性。若是一切诸法本性,
非由染净之所建立,无住无起。
「无边庄严!汝
今当观一切诸法,无住无起、无所建立、本性
清净。云何众生于中迷惑?此由世间乘虚妄
轮,为虚妄轮之所迷惑。所言乘者,亦无有乘
亦非无乘,而此世间乘虚空轮,为虚空轮之
所系缚,然虚空轮亦无所有。此诸众生为大
愚痴之所迷惑,而于其中无有愚痴亦无迷
惑。无边庄严!汝观众生以愚痴故,于此法中
不能了知,住于诤论。无边庄严!住诤论者即
为非住。然诸世间以迷惑故,不能了知彼即
清净。若不住者即名为住,是则不住清净善
根。无边庄严!如是如来秘密法门难解难入,
唯除汝等能于长夜修行善法而得了知。
「无
边庄严!如来尝说住诤论者则为非住。云何
为住?所谓不善。然不善者是无所有,若有于
此无所有中,不能了知住与不住无有别异,
是则名为住于诤论。若复有住清净善根则
不名住,若不住者无有过失。无过失故则能
了知,如是法门若不清净,无有是处。若诸众
生无有智慧,为大烦恼之所覆蔽无智慧故,
假使少有明了顺说尚不能解,何况秘密非
随顺说,若不住者是则清净。云何不住?谓不
住善法及出离界。何以故?无出离界及界施
设。于涅槃界若不住者,名得涅槃。此涅槃名
但假施设,如是涅槃无有所得,亦复无有得
涅槃者。若有得者则应灭后更有如来,若无
得者则应灭后无有如来。若灭度后,言有如
来及无如来,俱不可说,此不可说亦是如来
卷五 第 29c 页 T11-0029.png
假施设句。有诸众生于甚深法不勤修行而
生疑惑,若有说言如来有色,灭度之后应有
如来;若有说言如来无色,灭度之后应无如
来;乃至灭后非有如来非无如来,亦复如是。
若法不生不灭,彼法灭后不应说有说无。如
是如来不生不灭,彼亦灭后不应说有说无。
乃至边无边等,如来说彼俱不可说。若说有
边则无有中,若说有中则无有边,所言中者
非有非无。若复于中实有实无,是则便与缘
起相违。若复有法非从缘起及非缘起,彼法
不灭,若有若无俱不相违。所有一切从缘起
法及缘起法,此无中边非有非无。若非有无
云何可说?
「无边庄严!如来以大方便安住彼
中,为诸众生破无明㲉,开示演说不违缘起。
一切诸法皆入缘起,若入缘起是则无有中
边之说,若离言说,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无边
庄严!汝今当观,无所有法、无有边法说名中
道,以于方便说有觉慧能持诸法,然持法者
亦不可得,不可得故无有言说。无边庄严!汝
等智者应如是知,一切诸法真实之相,不来
不去、无分无断、不一性不异性,到一切法第
一彼岸,无有少法不到彼岸,到彼岸者即是
涅槃。一切诸法悉涅槃相,是故当知不可宣
说,唯除世俗说为中道。如是中道彼即趣向
大涅槃路,亦无涅槃是彼所趣。若有涅槃是
彼所趣,而于诸法应有去来。一切诸法性皆
平等,是故涅槃名无所趣。无边庄严!此名中
道。然此中道即非中道。何以故?无增无减故、
无边无取故。法若无边,云何有边?谓无处所
卷五 第 30a 页 T11-0030.png
是无边法。凡夫众生于无处所执为边处,见
边处故不得解脱,以于真实无处所故。
「无边
庄严!汝观如来以善方便决定觉慧,乃能演
说如是中道。无边庄严!诸佛如来于一切法
无有疑惑、无忘失念,诸佛世尊心常在定,得
三摩地无碍自在,常善观察,安住最胜三摩
呬多而说语言,无量知见不住非处,说清净
法、说究竟法、说寂静法,如来所说无有遗馀。
无边庄严!如有宝珠名种种色,在大海中,虽
有无量众多駃流入于大海,以珠火力令水
销灭而不盈溢。如是如来、应、正等觉證菩提
已,由智火力能令众生烦恼销灭,亦复如是。
无边庄严!若复有人于日日中称说如来名
号功德,是诸众生能离黑闇,渐次当得烧诸
烦恼。如是称念南无佛者语业不空,如是语
业名执大炬能烧烦恼。若复有人得闻如来
及佛名号,离诸黑闇,与彼众生为涅槃因。无
边庄严!我为信于如来、众生及诸众生烦恼
灭故,降澍法雨。无边庄严!如来所说是法真
实,以真实故无有少法开示演说,而于是
法无实无虚。无边庄严!如来是实语者,住真
实法,能演说此陀罗尼门。无边庄严!此真实
法谁当能了?唯除菩萨如实见者、具足见者、
作善业者,于甚深法馀无能了。
「无边庄严!于
此义中应当随顺。自于此法系念现前,不信
乐馀、从他生智。为欲利益安乐众生,于此法
中应生随顺。若于此中生随顺忍,是则不住
不随顺中。无边庄严!无闻众生无随顺忍,于
此法教不能了知。或复有馀异见所行,乘异
卷五 第 30b 页 T11-0030.png
路者、趣恶道者、不作善者、亲近诸馀行异行
者,彼等不能入此法门。无边庄严!汝今当观,
若有说此无障碍藏法光明时,所有一切无
闻众生,未善调伏凡夫心故无有威仪,由此
远离如是法教。若有众生能修习身,于此法
中假使无有能随顺忍尚不远离,何况有能
生无漏忍、无有执著,于此众会能转无障无
碍法轮。何以故?此等皆住无障碍地。无边庄
严!我为成就善根众生,及为如来加持众生,
于无碍法见清净故,亦欲利益哀悯一切故,
演说此陀罗尼门。无边庄严!若有于此法门
能悟入者,应知彼已住菩萨地,能速疾證无
生法忍,不久当得授菩提记。无边庄严!汝等
于此甚深法门应生胜解。
「无边庄严!汝今当
知如是法门,无执著者、无得忍者以之为地,
若有供养往昔诸佛,能于长夜勤心修习,善
身威仪、善护语业、善调伏心,平等智慧随忆
念者,心无所住于此法中善受持者,不顾身
命,彼人则能流传此经。当于后时,若有众生
于此法中为听闻故,勤修习者尚难可得,何
况有能书写受持、读诵通利、开示流布、为他广
说,是人不久获得清净陀罗尼门,速疾逮得
清净智慧,当能入于一切智智。无边庄严!汝
观如来为诸菩萨得一切智智故,开示演说
如是法藏,然于其中无有少法而不演说。如
是所说无说而说,能生清净及能开示清净
法门,一切诸法等虚空相。云何为等?以一切
法与虚空等,而是虚空非等不等,一切诸法
亦复如是。如空无边诸法亦尔,一切诸法边
卷五 第 30c 页 T11-0030.png
不可得,不可得故无有边际,无边际故说为
无边。若能于中如是住者,是即名为住如来
法。住如来法则无所说。若无所说,于一切法
以假名相随应了知,不应于中而起执著。若
不执著即不堕边,若不堕边则不堕中,若堕
于边则堕于中,是故应当离于中边。若离中
边即离一切,若离一切则无所说,由此获得
清净智慧,于一切法无所取著,无有所取及
能取者。何以故?诸法无我我、无所得故,我性
自性无所有故。如是如是,无边庄严!如佛所
说诸行无常,如是演说无变异义、不相应义。
如佛所说诸有苦义,如是演说涅槃义、厌离
义。如佛所说涅槃寂静,如是演说一切有为
皆舍离义,或无常故、或诸苦故、或无我故、或
涅槃故。如是等门,此是如来之所演说,此亦
开示一切诸法本性自性。
「无边庄严!如来以
种种名、以种种门、种种语言演说诸法,如来
亦不异于诸法本性施设非一性非异性,一
切诸法非一非异,不可见故,速疾證入虚空
自性,趣一切法无所有相。
「无边庄严!此陀罗
尼门,为诸菩萨本性清净自性调伏,是故发
起。言调伏者,为欲调伏贪瞋痴故、调无明故,
及令趣入如是平等,以贪瞋痴能调伏者亦
不可得,若不可得即是调伏。无边庄严!或贪
瞋痴,如理推求亦不可得,以贪瞋痴空无所
有虚妄不实,诳惑愚夫无所安住,彼亦如是
无有住处亦不可得。是贪瞋痴,从于彼生即
于彼灭,本生空寂应如是知。云何应知?如其
不生彼则不实亦不颠倒,是贪瞋痴皆以无
卷五 第 31a 页 T11-0031.png
明黑闇为首,从彼所生、由彼所生,一切皆悉
虚妄不实。是贪瞋痴本性清净,如是见者,
能生清净不思议门,及能获得陀罗尼门。若
有能于如是法中思惟观察,是名获得陀罗
尼业及智慧业,是名平等了知之智,是名清
净菩提资粮,是名精进不放逸地,是名调伏
憍放逸地,是名不坏戒见威仪,是名清净身
语意业,是名随顺无我智相,是名能断能灭
离想,是名出生无量无边善巧方便。
「无边庄
严!汝今当观,于此信解出离法中,开示演说
一切诸法本性自相,及能开示此诸法门,说
一切法等虚空性,能说法者亦不可说,所为
说者亦不可得。无边庄严!我今说此诸菩萨
等悟入句门,若诸菩萨于此学已,能得甚深
如海智慧,一切他论无能摧伏。随得一切智
所趣行,善说法要不由他教。得不思议平等
智慧,由智慧故无有所著,能演说此无名无
相一切法门,能得邻近诸佛如来一切智智
及自然智所有名号,逮得一切名相清净,随
證速疾普遍音声,得悦意声、得殊妙声、得清
净声,为诸众生信受语言亲近咨问,以决定
慧能善巧答。所谓时语、如理语、利益语、柔软
语、义决定语,以一义说,能令众生了知多义。
无边庄严!汝今当观,诸菩萨等于此修行,而
能觉了诸佛菩提,能得如是无量功德,断诸
爱恚忧恼愚痴,能办所作得差别智。于一切
处已善修学,获具足忍不退失法,意乐清净
住于大愿,于诸众生善言问讯。
「无边庄严!若
诸菩萨于此法中,已不勤修、今不勤修、当不
卷五 第 31b 页 T11-0031.png
勤修,于诸如来殊胜功德无有少分。无边庄
严!若有菩萨于此法中,能勤修习志求一切,
如其所愿、如其所行、如所发趣、如所意乐,当
满足者少极少难得极难得。若有于此甚深
法中能住能忍观察简择者,当得證于无尽
神通大神通智,超过一切世间智、自然智、无
边智、无量智。无边庄严!此出离法陀罗尼
门,若有于此勤修学者,当得近于菩提道场,
为诸众生安住发起大慈大悲,作诸佛事。」
《大宝积经》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