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纲要-唐-澄观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第 162b 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六十四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尔时善财童子蒙善知识力。依善知识教。念善知识
语。于善知识深心爱乐。作是念言。因善知识令我见
佛。因善知识令我闻法。善知识者是我师傅。示导于
我诸佛法故。善知识者是我眼目。令我见佛如虚空
故。善知识者是我津济。令我得入诸佛如来莲华池
故。渐渐南行至海潮处见普庄严园。众宝垣墙周匝
围绕。一切宝树行列庄严。一切宝华树雨众妙华布
散其地。一切宝香树香气氛氲普熏十方。一切宝鬘
树雨大宝鬘处处垂下。一切摩尼宝王树雨大摩尼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第 162c 页
宝遍布充满。一切宝衣树雨种种色衣随其所应周
匝敷布。一切音乐树风动成音其音美妙过于天乐。
一切庄严具树各雨珍玩奇妙之物处处分布以为
严饰。其地清净无有高下。于中具有百万殿堂。大摩
尼宝之所合成。百万楼阁阎浮檀金以覆其上。百万
宫殿毗卢遮那摩尼宝间错庄严。一万浴池众宝合
成。七宝栏楯周匝围绕。七宝阶道四面分布。八功德
水湛然盈满。其水香气如天栴檀。金沙布底。水清宝
珠周遍间错。凫雁孔雀俱枳罗鸟游戏其中出和雅
音。宝多罗树周匝行列。覆以宝网垂诸金铃。微风徐
摇恒出美音。施大宝帐宝树围绕。建立无数摩尼宝
幢。光明普照百千由旬其中复有百万陂池。黑栴檀
泥凝积其底。一切妙宝以为莲华敷布水上。大摩尼
华光色照耀。园中复有广大宫殿名庄严幢。海藏妙
宝以为其地。毗琉璃宝以为其柱。阎浮檀金以覆其
上。光藏摩尼以为庄严。无数宝王光𦦨炽然。重楼挟
阁种种庄饰。阿卢那香王。觉悟香王。皆出妙香普熏
一切。其宫殿中复有无量宝莲华座周回布列。所谓
照耀十方摩尼宝莲华座。毗卢遮那摩尼宝莲华座。
照耀世间摩尼宝莲华座。妙藏摩尼宝莲华座。师子
藏摩尼宝莲华座。离垢藏摩尼宝莲华座。普门摩尼
宝莲华座。光严摩尼宝莲华座。安住大海藏清净摩
尼王宝莲华座。金刚师子摩尼宝莲华座。园中复有
百万种帐。所谓衣帐。鬘帐。香帐。华帐。枝帐。摩尼帐。真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第 163a 页
金帐。庄严具帐。音乐帐。象王神变帐。马王神变帐。帝
释所著摩尼宝帐。如是等其数百万。有百万大宝网
弥覆其上。所谓宝铃网。宝盖网。宝身网。海藏真珠网。
绀琉璃摩尼宝网。师子摩尼网。月光摩尼网。种种形
像众香网。宝冠网。宝璎珞网。如是等其数百万。有百
万大光明之所照耀。所谓𦦨光摩尼宝光明。日藏摩
尼宝光明。月幢摩尼宝光明。香𦦨摩尼宝光明。胜藏
摩尼宝光明。莲华藏摩尼宝光明。𦦨幢摩尼宝光明。
大灯摩尼宝光明。普照十方摩尼宝光明。香光摩尼
宝光明。如是等其数百万。常雨百万庄严具。百万黑
栴檀香出妙音声。百万出过诸天曼陀罗华而以散
之。百万出过诸天璎珞以为庄严。百万出过诸天妙
宝鬘带处处垂下。百万出过诸天众色妙衣。百万杂
色摩尼宝妙光普照。百万天子欣乐瞻仰头面作礼。
百万采女于虚空中投身而下。百万菩萨恭敬亲近
常乐闻法。时休舍优婆夷坐真金座。戴海藏真珠网
冠。挂出过诸天真金宝钏。垂绀青发。大摩尼网庄严
其首。师子口摩尼宝以为耳󳬨。如意摩尼宝王以为
璎珞。一切宝网垂覆其身。百千亿那由他众生曲躬
恭敬。东方有无量众生来诣其所。所谓梵天梵众天
大梵天梵辅天自在天乃至一切人及非人。南西北
方四维上下皆亦如是。其有见此优婆夷者一切病
苦悉得除灭。离烦恼垢拔诸见刺。摧障碍山。入于无
碍清净境界。增明一切所有善根。长养诸根。入一切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第 163b 页
智慧门。入一切总持门。一切三昧门。一切大愿门。一
切妙行门。一切功德门。皆得现前。其心广大具足神
通。身无障碍至一切处。尔时善财童子。入普庄严园
周遍观察。见休舍优婆夷坐于妙座。往诣其所顶礼
其足。绕无数匝白言。圣者。我巳先发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
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休舍告言。善男子。
我唯得菩萨一解脱门。若有见闻忆念于我与我同
住供给我者。悉不唐捐。善男子。若有众生不种善根
不为善友之所摄受不为诸佛之所护念。是人终不
得见于我。善男子。其有众生得见我者。皆于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获不退转。善男子。东方诸佛常来至
此。处于宝座。为我说法。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一切诸
佛悉来至此。处于宝座。为我说法。善男子。我常不离
见佛闻法。与诸菩萨而共同住。善男子。我此大众有
八万四千亿那由他。皆在此园与我同行。悉于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其馀众生住此园者。亦
皆普入不退转位。」

【第七休舍优婆夷寄不退住。善财以蒙善知识力故。
于所入法门心心不退。随念證入。依教趣求。至海
潮处。觅优婆夷。未见其人。先见所居依报庄严园
殊胜之境。有十事庄严。一宝墙围绕。二林树行列。
三堂阁崇丽。四浴沼清华。五池流映带。六园敷殿
座。七罗以帐网。八光明照耀。九雨散杂严。十凡圣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第 163c 页
欣敬。次见正报端严姝妙。有十方那由他人天云
集围绕。其有见者皆得利益。业用难测。尔时善财
入巳。乃见优婆夷坐于妙座。善财往诣其所。顶礼
绕无数匝。既修敬巳。乃咨问法要。白巳发心。乃请
说修菩萨行。优婆夷见善财巳。更无称赞。即示法
界。直云我唯得菩萨一解脱门。若有见我忆念于
我。兴我同住供给我者。悉不唐捐。故诸众生若无
深厚善根者决不得见我。若有得见我者即于无
上菩提获不退转。前虽未赞善财。即此得见徵之。
则善财可谓深种善根。即此见我不必更问法门
何如。则早巳登不退转位矣。所以见我有如此大
利益者。以十方诸佛时来为我说法。以我常不离
佛法与诸菩萨而共同住。以我常不离三宝故。故
此园中有八万四千那由他众生皆普入不退转
位。此显由上得般若三昧光明故。表方便入俗。则
八万四千尘劳皆成波罗蜜门。此巳为善财直示
法界之门矣。巳上共有六十七行经。直叙法门之
事。】

「善财白言。圣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久近
耶。答言。善男子。我忆过去于然灯佛所修行梵行。恭
敬供养。闻法受持。次前于离垢佛所出家学道受持
正法。次前于妙幢佛所。次前于胜须弥佛所。次前于
莲华德藏佛所。次前于毗卢遮那佛所。次前于普眼
佛所。次前于梵寿佛所。次前于金刚脐佛所。次前于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第 164a 页
婆楼那天佛所。善男子。我忆过去于无量劫无量生
中。如是次第三十六恒河沙佛所皆悉承事恭敬供
养。闻法受持净修梵行。于此巳往。佛智所知。非我能
测。善男子。菩萨初发心无有量。充满一切法界故。菩
萨大悲门无有量。普入一切世间故。菩萨大愿门无
有量究竟十方法界故。菩萨大慈门无有量普覆一
切众生故。菩萨所修行无有量于一切刹一切劫中
修习故。菩萨三昧力无有量令菩萨道不退故。菩萨
总持力无有量能持一切世间故。菩萨智光力无有
量普能證入三世故。菩萨神通力无有量普现一切
刹网故。菩萨辩才力无有量一音一切悉解故。菩萨
清净身无有量悉遍一切佛刹故。」

【此下善财见优婆夷如是大益。乃问发菩提心为
久近耶。故下优婆夷答。从过去然灯佛所修行梵
行时。返推次前巳往。次第历事三十六恒河沙佛。
一一佛所精修梵行。于此更推巳往所事之佛巳
非我所测。唯佛智能知耳。即此告以久远事佛之
心。不退至今。则巳全示善财不退之法门矣。故教
善财云。菩萨初发心。应无限量。当与法界等。则一
一所修之行皆与法界等。则前无始。后无终。故所
发者法界常住真心耳。此上有十七行经。具显发
心之因深。】

「善财童子言。圣者。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答言。善男子。菩萨不为教化调伏一众生故发菩提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第 164b 页
心。不为教化调伏百众生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教
化调伏不可说不可说转众生故发菩提心。不为教
化一世界众生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教化不可说
不可说转世界众生故发菩提心。不为教化阎浮提
微尘数世界众生故发菩提心。不为教化三千大千
世界微尘数世界众生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教化
不可说不可说转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众生
故发菩提心。不为供养一如来故发菩提心。乃至不
为供养不可说不可说转如来故发菩提心。不为供
养一世界中次第兴世诸如来故发菩提心。乃至不
为供养不可说不可说转世界中次第与世诸如来
故发菩提心。不为供养一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
界中次第兴世诸如来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供养
不可说不可说转佛刹微尘数世界中次第兴世诸
如来故发菩提心。不为严净一世界故发菩提心。乃
至不为严净不可说不可说转世界故发菩提心。不
为严净一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故发菩提心。
乃至不为严净不可说不可说转三千大千世界微
尘数世界故发菩提心。不为住持一如来遗法故发
菩提心。乃至不为住持不可说不可说转如来遗法
故发菩提心。不为住持一世界如来遗法故发菩提
心。乃至不为住持不可说不可说转世界如来遗法
故发菩提心。不为住持一阎浮提微尘数世界如来
遗法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住持不可说不可说转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第 164c 页
佛刹微尘数世界如来遗法故发菩提心。如是略说
不为满一佛誓愿故。不为往一佛国土故。不为入一
佛众会故。不为持一佛法眼故。不为转一佛法轮故。
不为知一世界中诸劫次第故。不为知一众生心海
故。不为知一众生根海故。不为知一众生业海故。不
为知一众生行海故。不为知一众生烦恼海故。不为
知一众生烦恼习海故。乃至不为知不可说不可说
转佛刹。微尘数众生烦恼习海故发菩提心。欲教化
调伏一切众生悉无馀故发菩提心。欲承事供养一
切诸佛悉无馀故发菩提心。欲严净一切诸佛国土
悉无馀故发菩提心。欲护持一切诸佛正教悉无馀
故发菩提心。欲成满一切如来誓愿悉无馀故发菩
提心。欲往一切诸佛国土悉无馀故发菩提心。欲入
一切诸佛众会悉无馀故发菩提心。欲知一切世界
中诸劫次第悉无馀故发菩提心。欲知一切众生心
海悉无馀故发菩提心。欲知一切众生根海悉无馀
故发菩提心。欲知一切众生业海悉无馀故发菩提
心。欲知一切众生行海悉无馀故发菩提心。欲灭一
切众生诸烦恼海悉无馀故发菩提心。欲拔一切众
生烦恼习海悉无馀故发菩提心。善男子。取要言之。
菩萨以如是等百万阿僧祇方便行故发菩提心。善
男子。菩萨行普入一切法皆證得故。普入一切刹悉
严净故。是故善男子。严净一切世界尽。我愿乃尽。拔
一切众生烦恼习气尽。我愿乃满。」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第 165a 页

【此下善财巳知因心无量。故问将来得果之久近。
下优婆夷答言。菩萨发心不可齐限。初不为调伏
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众生故而发菩提心。
亦不为供尔所佛。净尔所佛土。住持尔所佛遗法
故而发菩提心。乃至知不可说不可说转佛刹微
尘数众生烦恼习气故而发菩提心。此上反显心
无齐限。下正释云。直欲众生界尽。供养佛尽。护持
法尽。乃至众生烦恼习海尽故发菩提心。要而言
之。菩萨严净一切世界尽。我愿乃尽。拔一切众生
烦恼习气尽。我愿乃满。如是发心。岂有求成佛果
之念耶。此巳极示善财称法界无尽不退之行矣。
此外更有何法耶。此上有四十八行经。】

「善财童子言。圣者。此解脱名为何等。答言。善男子。此
解脱名离忧安稳幢。善男子。我唯知此一解脱门。如
诸菩萨摩诃萨其心如海。悉能容受一切佛法。如须
弥山。志意坚固不可动摇。如善见药能除众生烦恼
重病。如明净日能破众生无明闇障。犹如大地能作
一切众生依处。犹如好风能作一切众生义利。犹如
明灯能为众生生智慧光。犹如大云能为众生雨寂
灭法。犹如净月能为众生放福德光。犹如帝释悉能
守护一切众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
子。于此南方海潮之处。有一国土名那罗素。中有仙
人名毗目瞿沙。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
萨道。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悲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第 165b 页
泣流泪作是思惟。得菩提难。近善知识难。遇善知识
难。得菩萨诸根难。净菩萨诸根难。值同行善知识难。
如理观察难。依教修行难。值遇出生善心方便难。值
遇增长一切智法光明难。作是念巳辞退而行。」

【此善财童子巳领上法门。故问此解脱门名为何
等。答言。此解脱名离忧安稳幢。言离忧者。以有如
是广大无量不退之心。又何忧众生之难度。以不
求佛果。及何忧佛道之难成。以不舍众生界。又何
忧生死之苦可挠。而有何不安稳耶。直以此不厌
不求之心。则上不见有涅槃。下不见有生死。故此
二见悉巳摧尽。故以幢名也。故结示云。我唯知此
一解脱门而巳。如诸菩萨其心如海悉能容受一
切佛法。如须弥之志坚固不可动摇等。皆我所不
能也。故指授后友。那罗素国有毗目瞿沙仙人。能
为汝说。时善财童子。闻上开示不退法门。愈增尊
重之念。故思惟得菩提难。近善知识难。遇善知识
难。得菩萨根难。净菩萨根难。值同行善友难。如理
观察难。依教修行难。出生善心方便难。增长一切
智光明难。如此十种难遭之想。故此增进勤求不
退也。作是念巳。辞退而行。】

「尔时善财童子。随顺思惟菩萨正教。随顺思惟菩萨
净行。生增长菩萨福力心。生明见一切诸佛心。生出
生一切诸佛心。生增长一切大愿心。生普见十方诸
法心。生明照诸法实性心。生普散一切障碍心。生观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第 165c 页
察法界无闇心。生清净意宝庄严心。生摧伏一切众
魔心。渐渐游行至那罗素国。周遍推求毗目瞿沙。见
一大林阿僧祇树以为庄严。所谓种种叶树扶疏布
濩。种种华树开敷鲜荣。种种果树相续成熟。种种宝
树雨摩尼果。大栴檀树处处行列。诸沈水树常出好
香。悦意香树妙香庄严。波咤罗树四面围绕。尼拘律
树其身耸擢。阎浮檀树常雨甘果。优钵罗华波头摩
华以严池沼。时善财童子。见彼仙人在栴檀树下敷
草而坐。领徒一万。或著鹿皮。或著树皮。或复编草以
为衣服。髻环垂鬓前后围绕。善财见巳。往诣其所。五
体投地作如是言。我今得遇真善知识。善知识者则
是趣向一切智门。令我得入真实道故。善知识者则
是趣向一切智乘。令我得至如来地故。善知识者则
是趣向一切智船令我得至智宝洲故。善知识者则
是趣向一切智炬令我得生十力光故。善知识者则
是趣向一切智道令我得入涅槃城故。善知识者则
是趣向一切智灯令我得见夷险道故。善知识者则
是趣向一切智桥令我得度险恶处故。善知识者则
是趣向一切智盖令我得生大慈凉故。善知识者则
是趣向一切智眼令我得见法性门故。善知识者则
是趣向一切智潮令我满足大悲水故。作是语巳。从
地而起绕无量匝。合掌前住白言。圣者。我巳先发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
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时毗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第 166a 页
目瞿沙顾其徒众而作是言。善男子。此童子巳发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此童子普施一切众
生无畏。此童子普与一切众生利益。此童子常观一
切诸佛智海。此童子欲饮一切甘露法雨。此童子欲
测一切广大法海。此童子欲令众生住智海中。此童
子欲普发起广大悲云。此童子欲普雨于广大法雨。
此童子欲以智月普照世间。此童子欲灭世间烦恼
毒热。此童子欲长含识一切善根。时诸仙众闻是语
巳。各以种种上妙香华散善财上。投身作礼围绕恭
敬。作如是言。今此童子必当救护一切众生。必当除
灭诸地狱苦。必当永断诸畜生道。必当转去阎罗王
界。必当关闭诸难处门。必当乾竭诸爱欲海。必令众
生永灭苦蕴。必当永破无明黑暗。必当永断贪爱系
缚。必以福德大轮围山围绕世间。必以智慧大宝须
弥显示世间。必当出现清净智日。必当开示善根法
藏。必使世间明识险易。时毗目瞿沙告群仙言。善男
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必当成就一
切智道。此善男子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
净一切佛功德地。时毗目瞿沙告善财童子言。善男
子。我得菩萨无胜幢解脱。善财白言。圣者。无胜幢解
脱境界云何。时毗目仙人即申右手摩善财顶执善
财手。即时善财自见其身往十方十佛刹微尘数世
界中。到十佛刹微尘数诸佛所。见彼佛刹及其众会。
诸佛相好种种庄严。亦闻彼佛随诸众生心之所乐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第 166b 页
而演说法。一文一句皆悉通达。各别受持无有杂乱。
亦知彼佛以种种解净治诸愿。亦知彼佛以清净愿
成就诸力。亦见彼佛随众生心所现色相。亦见彼佛
大光明网种种诸色清净圆满。亦知彼佛无碍智慧
大光明力。又自见身于诸佛所经一日夜或七日夜
半月一月一年十年百年千年或经亿年。或阿庾多
亿年。或那由他亿年。或经半劫。或经一劫。百劫千劫
或百千亿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尔时
善财童子。为菩萨无胜幢解脱智光明照故。得毗卢
遮那藏三昧光明。为无尽智解脱三昧光明照故。得
普摄诸方陀罗尼光明。为金刚轮陀罗尼门光明照
故。得极清净智慧心三昧光明。为普门庄严藏般若
波罗蜜光明照故。得佛虚空藏轮三昧光明。为一切
佛法轮三昧光明照故。得三世无尽智三昧光明。时
彼仙人放善财手。善财童子。即自见身还在本处。时
彼仙人告善财言。善男子。汝忆念耶。善财言唯。此是
圣者善知识力。仙人言。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无胜
幢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成就一切殊胜三昧。于一
切时而得自在。于一念顷出生诸佛无量智慧。以佛
智灯而为庄严普照世间。一念普入三世境界。分形
遍往十方国土。智身普入一切法界。随众生心普现
其前。观其根行而为利益。放净光明甚可爱乐。而我
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彼殊胜愿。彼庄严刹。彼智
境界。彼三昧所行。彼神通变化。彼解脱游戏。彼身相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第 166c 页
差别。彼音声清净。彼智慧光明。善男子。于此南方有
一聚落名伊沙那。有婆罗门名曰胜热。汝诣彼问菩
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欢喜踊跃
顶礼其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南行。」

【第八毗目仙人寄童真住。善财随顺思惟前知识
教。增长种种不退之心。渐次至那罗素国。推求毗
目瞿沙仙人。见一大林。阿僧祇树以为庄严。善财
见彼仙人在栴檀树下敷草而坐。一万群仙前后
围绕。善财见巳。五体投地。设敬称赞。然极赞真善
知识。如乘如船。如炬如桥梁等。有十二句。所以如
此赞者。以上来见善知识之难故也。赞巳作礼。咨
问法要。时瞿目仙人顾其徒众而赞善财有十一
种功德。众仙闻巳。各致供养。亦赞善财有十三种
当得利益。末后仙人总赞善财。当净一切佛功德。
此深见其为法器。故即告言。我得菩萨无胜幢解
脱。善财白问此无胜幢解脱境界云何。所以如此
问者欲亲證故。时毗目仙人执善财手。即时善财
自见其身。往十方十佛刹微尘数世界。见尔所佛
众会相好。及随众生心说种种法。一文一字皆悉
通达。乃至种种境界。又见自身于彼佛所。巳经不
可说佛刹微尘数劫。此执手之顷。业巳身遍十方。
亲近多佛。历多法门。经多多劫数。此正广狭无碍。
延促同时。劫念圆融。此正法界圆融无碍大解脱
门。所以能如是者。皆毗目仙人之无胜幢解脱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第 167a 页
光明之力。亦令善财顿證种种光明三昧。斯盖一
念顿證之力也。故仙人放善财手。而善财即自见
其身。还在本处。仙人曰汝忆念耶。此不待言说但
一执手而巳。于是足见法力加持。故善财言此是
善知识力。意此特梦幻法门。非巳实證也。下谦巳
推胜。故仙人言我唯知此解脱门。其如种种殊胜
三昧。故略举二十种所不知者。指示伊沙那聚落
胜热婆罗门当为汝说。善财欢喜辞退南行。】

尔时善财童子。为菩萨无胜幢解脱所照故住诸佛
不思议神力。證菩萨不思议解脱神通智。得菩萨不
思议三昧智光明。得一切时熏修三昧智光明。得了
知一切境界皆依想所住三昧智光明。得一切世间
殊胜智光明。于一切处悉现其身。以究竟智说无二
无分别平等法。以明净智普照境界。凡所闻法皆能
忍受。清净信解。于法自性决定明了。心恒不舍菩萨
妙行。求一切智永无退转。获得十力智慧光明。勤求
妙法常无厌足。以正修行入佛境界。出生菩萨无量
庄严。无边大愿悉巳清净。以无穷尽智知无边世界
网。以无怯弱心度无量众生海。了无边菩萨诸行境
界。见无边世界种种差别。见无边世界种种庄严。入
无边世界微细境界。知无边世界种种名号。知无边
世界种种言说。知无边众生种种解。见无边众生种
种行。见无边众生成熟行。见无边众生差别想。念善
知识渐次游行。至伊沙那聚落。见彼胜热修诸苦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第 167b 页
求一切智。四面火聚犹如大山。中有刀山高峻无极。
登彼山上投身入火。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合掌而
立。作如是言。圣者。我巳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
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婆罗门言。善男子。汝今若
能上此刀山投身火聚。诸菩萨行悉得清净。时善财
童子作如是念。得人身难。离诸难难。得无难难。得净
法难。得值佛难。具诸根难。闻佛法难。遇善人难。逢真
善知识难。受如理正教难。得正命难。随法行难。此将
非魔魔所使耶。将非是魔险恶徒党诈现菩萨善知
识相。而欲为我作善根难。作寿命难。障我修行一切
智道。牵我令入诸恶道中。欲障我法门。障我佛法。作
是念时。十千梵天在虚空中作如是言。善男子。莫作
是念。莫作是念。今此圣者得金刚𦦨三昧光明。发大
精进度诸众生心无退转。欲竭一切贪爱海。欲截一
切邪见网。欲烧一切烦恼薪。欲照一切惑稠林。欲断
一切老死怖。欲坏一切三世障。欲放一切法光明。善
男子。我诸梵天多著邪见。皆悉自谓是自在者。是能
作者。于世间中我是最胜。见婆罗门五热炙身。于自
宫殿心不乐著。于诸禅定不得滋味。皆共来诣婆罗
门所。时婆罗门以神通力。示大苦行为我说法。能令
我等灭一切见除一切慢。住于大慈行于大悲。起广
大心发菩提意。常见诸佛恒闻妙法。于一切处心无
所碍。复有十千诸魔在虚空中。以天摩尼宝散婆罗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第 167c 页
门上。告善财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
光明映夺于我所有宫殿诸庄严具皆如聚墨。令我
于中不生乐著。我与眷属来诣其所。此婆罗门为我
说法。令我及馀无量天子诸天女等皆于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复有十千自在天王。于虚空
中各散天华。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
时其火光明映夺我等所有宫殿诸庄严具皆如聚
墨。令我于中不生爱著。即与眷属来诣其所。此婆罗
门为我说法。令我于心而得自在。于烦恼中而得自
在。于受生中而得自在。于诸业障而得自在。于诸三
昧而得自在。于庄严具而得自在。于寿命中而得自
在。乃至能于一切佛法而得自在。复有十千化乐天
王。于虚空中作天音乐。恭敬供养作如是言。善男子。
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光明照我宫殿诸庄严
具及诸采女。能令我等不受欲乐。不求欲乐。身心柔
软。即与众俱来诣其所。时婆罗门为我说法。能令我
等心得清净。心得明洁。心得纯善。心得柔软。心生欢
喜。乃至令得清净十力清净之身生无量身。乃至令
得佛身佛语佛声佛心具足成就一切智智。复有十
千兜率天王天子天女无量眷属。于虚空中雨众妙
香。恭敬顶礼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
时令我等诸天及其眷属于自宫殿无有乐著。共诣
其所闻其说法。能令我等不贪境界少欲知足。心生
欢喜心得充满。生诸善根发菩提心。乃至圆满一切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第 168a 页
佛法。复有十千三十三天并其眷属天子天女前后
围绕。于虚空中雨天曼陀罗华。恭敬供养作如是言。
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令我等诸天于天音
乐不生乐著。共诣其所。时婆罗门为我等说一切诸
法无常败坏。令我舍离一切欲乐。令我断除憍慢放
逸。令我爱乐无上菩提。又善男子。我当见此婆罗门
时须弥山顶六种震动。我等恐怖皆发菩提心坚固
不动。复有十千龙王。所谓伊那跋罗龙王。难陀优波
难陀龙王等。于虚空中雨黑栴檀。无量龙女奏天音
乐。雨天妙华及天香水。恭敬供养作如是言。善男子。
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光明普照一切诸龙宫
殿。令诸龙众离热沙怖。金翅鸟怖。灭除瞋恚。身得清
凉。心无垢浊。闻法信解。厌恶龙趣。以至诚心悔除业
障。乃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住一切智。复有
十千夜叉王。于虚空中以种种供具恭敬供养。此婆
罗门及以善财。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
身时我及眷属悉于众生发慈悯心。一切罗刹鸠槃
茶等亦生慈心。以慈心故于诸众生无所恼害。而来
见我。我及彼等于自宫殿不生乐著。即与共俱来诣
其所。时婆罗门即为我等如应说法一切皆得身心
安乐。又令无量夜叉罗刹鸠槃茶等。发于无上菩提
之心。复有十千乾闼婆王于虚空中作如是言。善男
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光明照我宫殿。悉令
我等受不思议无量快乐。是故我等来诣其所。此婆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第 168b 页
罗门为我说法。能令我等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得不退转。复有十千阿修罗王。从大海出住在虚空
舒右膝轮合掌前礼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
热炙身时我阿修罗所有宫殿大海大地悉皆震动。
令我等舍憍慢放逸。是故我等来诣其所。从其闻法
舍离谄诳。安住忍地坚固不动。圆满十力。复有十千
迦楼罗王。勇力持王而为上首。化作外道童子之形。
于虚空中唱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
其火光明照我宫殿一切震动皆悉恐怖。是故我等
来诣其所。时婆罗门即为我等如应说法。令修习大
慈称赞大悲。度生死海。于欲泥中拔济众生。叹菩提
心起方便智。随其所宜调伏众生。复有十千紧那罗
王于虚空中唱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
时我等所住宫殿诸多罗树诸宝铃网诸宝缯带。诸
音乐树诸妙宝树及诸乐器自然而出佛声法声。及
不退转菩萨僧声。愿求无上菩提之声。云某方某国
有某菩萨发菩提心。某方某国有某菩萨修行苦行
难舍能舍。乃至清净一切智行。某方某国有某菩萨
往诣道场。乃至某方某国有某如来作佛事巳而般
涅槃。善男子。假使有人以阎浮提一切草木末为微
尘。此微尘数可知边际。我宫殿中宝多罗树乃至乐
器所说菩萨名。如来名。所发大愿所修行等。无有能
得知其边际。善男子。我等以闻佛声法声菩萨僧声。
生大欢喜来诣其所。时婆罗门即为我等如应说法。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第 168c 页
令我及馀无量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
退转。复有无量欲界诸天。于虚空中以妙供具恭敬
供养唱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
光明照阿鼻等一切地狱。诸所受苦悉令休息。我等
见此火光明故心生净信。以信心故从彼命终生于
天中。为知恩故而来其所。恭敬瞻仰无有厌足。时婆
罗门为我说法。令无量众生发菩提心。尔时善财童
子闻如是法心大欢喜。于婆罗门所发起真实善知
识心。头顶礼敬。唱如是言。我于大圣善知识所生不
善心。唯愿圣者容我悔过。时婆罗门即为善财而说
颂言。

「 若有诸菩萨
 顺善知识教
 一切无疑惧
 安住心不动
 当知如是人
 必获广大利
 坐菩提树下
 成于无上觉」


尔时善财童子。即登刀山自投火聚。未至中间即得
菩萨善住三昧。才触火𦦨又得菩萨寂静乐神通三
昧。善财白言。甚奇圣者。如是刀山及大火聚。我身触
时安隐快乐。时婆罗门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唯得此
菩萨无尽轮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大功德𦦨。能烧
一切众生见惑。令无有馀必不退转。无穷尽心。无懈
怠心。无怯弱心。发如金刚藏那罗延心。疾修诸行无
迟缓心。愿如风轮普持一切精进大誓皆无退转。而
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
名师子奋迅。中有童女名曰慈行。汝诣彼问菩萨云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第 169a 页
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
数匝。辞退而去。

【此下第九胜热婆罗门寄王子住。善财由得无胜
解脱光明所照故顿證诸佛不思议神力。故證得
菩萨不思议解脱神通智及种种三昧智光明。求
一切智永无退转。乃至见无边众生差别想。有十
三行半经。皆叙證入法门之益。依教趣求。渐次至
伊沙那聚落。见胜热婆罗门修诸苦行。四面火聚。
中有刀山。仙人从刀山上投身入火。善财见巳。修
敬咨问修菩萨行。愿为我说。婆罗门言。汝今若能
上此刀山投身火聚。诸菩萨行悉得清净。刀山火
聚。乃婆罗熟游法门。故以巳所證法界指授善财。
乃示法劝修。疏言刀山不可执。火聚不可取。故般
若如大火聚。四面不可入。四面亦可入。若执之取
之则成四谤。若不执不取则成四解脱门。然刀山
乃喻执取之见也。善财未能忘见。故疑惮而不敢
入。且疑为魔作障道因缘。故自念有十三难。故疑
惧而不敢入。正在疑难之时。有十方梵天劝喻。又
有魔王乃至六欲诸天共十三类。齐声同劝善财。
令其谛信莫疑。劝令依教真入。由是善财心大欢
喜。乃作礼悔过。而婆罗门亦说偈示其实證。尔时
善财。乃敢即登刀山。自投火聚。未至中间。正在空
中。巳即得菩萨善住三昧。才触火𦦨。又得菩萨寂
静乐神通三昧。乃白言甚奇。如是刀山火聚。我身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第 169b 页
触时安隐快乐。善财到此。若不全身跳入刀山火
聚。亲證寂静乐解脱。则前所参知识所见法门。乃
是假他力。非巳实證。必至此亲證实證之地。乃堪
为佛子。绍佛慧命。故入此解脱门为法王子住也。
时婆罗门告善财言。我唯得此菩萨无尽轮解脱
如是而巳。如诸菩萨大功德𦦨等。种种法门。则非
我所知。故谦巳推胜。乃指师子城中慈行童女。当
为汝说也。善财作礼辞退而去。】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