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行愿品疏科-唐-宗密卷一

卷一 第 199a 页
No. 228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疏科文
圭峰草堂寺沙门宗密撰集



* ○将释疏文大分为(二)

* 初标举题目(二)

* 初所述疏目(二)

* 初所释经题(二)

* 初释总题(大方)
* 后明品目(普贤)
* 后能释疏目(别行)
* 后能述人名(二)

* 初总指述处(敕大)
* 后正举述人(沙门)
* 后正释疏文(四)

* 初总叙文意(四)

* 一通叙法界为佛法大宗(三)

* 初约法以明(二)

* 初总镖体性(大哉)
* 后别明体相(三)

* 初为诸法本(万法)
* 次包遍离情(二)

* 初能包空有(包空)
* 后妙入言象(入言)
* 后妙用自在(妙有)
* 次约人以显(二)

* 初约佛以显(三)

* 初智德(我佛)
* 次断德(廓净)
* 后恩德(二)

* 初寂用俱常(寂寥)
* 后依正交彻(融身)
* 后约王以明(我皇)
* 后法喻结叹(是知)
* 二别叹此经乃正申旨趣(三)

* 初总叹(二)

* 初穷尽源流(大方)
* 后广深难测(放恢)
* 次别叹(六)

* 初本源深妙(三)

* 初标指其源(指其)
* 次正明深妙(六)

* 初情智同源(情尘)
* 二真妄合体(妄惑)
* 三绝相普收(四句)
* 四寂用无方(冥二)
卷一 第 200a 页
* 五融拂事理(事理)
* 六性德重重(以性)
* 后喻结难思(若秦)
* 二成益顿超(二)

* 初时处互融(故得)
* 后圣凡交彻(诸佛)
* 三诠旨圆融(一字)
* 四说义深奥(五)

* 初至定冥寂(语其)
* 二妙智含空(海湛)
* 三真身普应(星罗)
* 四说本恒传(圆音)
* 五真修妙證(万行)
* 五明器非器(二)

* 初是器(难四)
* 后非器(而一)
* 六显机益深(四)

* 初约人显益(二)

* 初举善财(当其)
* 后释南友(明正)
* 二约法显益(二)

* 初即染以圆净(过三)
* 后万〔意〕以顺道(千化)
* 三始末显益(二)

* 初信智无二(契文)
* 后理智同体(入普)
* 四权实显益(二)

* 初反显渐权(失其)
* 后正明圆顿(得其)
* 后结叹(三)

* 初四德名叹(杳矣)
* 次六德义叹(实乃)
* 后形外义结(岂唯)
* 三教起由致庆遇希奇○
* 四略释总题令知纲要○
* 二归敬请加○
* 三开章释文○
* 四庆赞回向○



* ○三教起由致庆遇希奇(二)

* 初昔翻未俱(然玄)
* 后今译多具(三)

* 初圣朝德化广被为译之缘(我皇)
* 次外国远献梵文为译之因(东风)
* 后正明诏命承述译赞之相(三)

* 初圣垂诏命(特回)
* 次庆承诏命(澄观)
* 后译赞之相(抃跃)



* ○略释总题令知纲要(三)

* 初总配(大方)
* 次别释(极虚)
* 后结叹(总斯)



* ○二归敬请加分(二)

* 初三句归敬(二)

* 初能归三业(稽首)
* 后所归三宝(三)

* 初三字法宝(真法)
* 次七字佛宝(光明)
* 后一句僧宝(普贤)
* 后一句请加(愿得)



* ○三开章释文分(二)

* 初总标(将释)
* 后开章(二)

* 初正列(一教)
* 后别释(五)

* 一教起因缘(三)

* 初总标大意(三)

* 初略标大意(今初)
* 次反显释成(离言)
* 后顺结由致(故圣)
* 次别释十门(二)
卷一 第 201a 页

* 初标列章门(二)

* 初总标(因缘)
* 后别列(一法)
* 后牒章解释(十)

* 一法尔常规(此初)
* 二酬宿行愿(二酬)
* 三遂物感通(三遂)
* 四明示真门(四明)
* 五开物性原(五开)
* 六宣说胜行(六宣)
* 七令知位次(七令)
* 八显果难思(八显)
* 九示其终归(九示)
* 十广利今后(十广)
* 后总结指广(略此)
* 二辨教宗旨(二)

* 初标牒章门(第二)
* 后正明宗旨(三)

* 初总明佛教宗旨(二)

* 初诸教总宗(统论)
* 后随教别宗(随经)
* 次通难成有宗说(虽无)
* 后别明此经宗旨(三)

* 初指此所宗(今此)
* 次释其义理(二)

* 初略配能所(法界)
* 后广释义门(二)

* 初开章标门(今释)
* 后牒章解释(三)

* 初明所入门(二)

* 初总指一真法界(三)

* 初标指辨相(今第)
* 次指归一心(总该)
* 后体离过等(五)

* 初体绝诸相(体绝)
* 二相无起灭(相非)
* 三竖无终始(莫寻)
* 四横无边涯(宁见)
* 五迷悟之依(迷之)
* 后别开三重法界(二)

* 初结前生后(诸佛)
* 后融而开释(二)

* 初标列章门(二)

* 初举意标门(而理)
* 后依标别列(第一)
* 后牒而别释(三)

* 初释事法界(第一)
* 次释理法界(二)

* 初标牒辨相(第二)
* 后分门解释(二)

* 初性净门分(二)

* 初标门略释(略有)
* 后通难喻显(虽遍)
* 后离垢门又分(二)

* 初依宗解释(二离)
卷一 第 202a 页
* 后通难喻显(体虽)
* 后无障碍法界(三)

* 初相即无碍门(二)

* 初标指解释(第三)
* 后举喻结显(其犹)
* 次形夺无寄门(二)

* 初标牒门名(二形)
* 后正释义理(谓无)
* 后双融俱离性相浑然门(二)

* 初标牒(三双)
* 后开释(二)

* 初开释(二)

* 初开(曲有)
* 后释(二)

* 初前七门明理事无碍(六)

* 初二门正出理事相(二)

* 初事坏即理(一由)
* 后理泯即事(二由)
* 第三门理不碍事(三由)
* 第四门事不碍理(四由)
* 第五门理事双泯(五由)
* 第六门理事双存(六由)
* 第七门存泯无碍(七由)
* 后后三门明事事无碍(三)

* 初蹑前为此门之所以(八由)
* 次正显事事无碍之行相(三)

* 初第八门明诸法无尽(如理)
* 次第九门明因果无尽(九由)
* 后第十门明重重无尽(十由)
* 后结归大小依正之无尽(故广)
* 后融结(以其)
* 次明能入门○
* 后能所契合○
* 后总结归宗(上之)
* 三翻译传授○
* 四释经名题○
* 五随文解释○



* ○次明能入门(二)

* 初总标行愿能入(第二)
* 二别说身心能入(二)

* 初略指身心(若别)
* 二广释心入(二)

* 初述由偏释(二)

* 初标列有三(身由)
* 后义释三种(谓于)
* 后总结扶契(解行)



* ○后能所契合(三)

* 初释归入义(第三)
* 次双指因果(略有)
* 后寄说因门(二)

* 初明入理法界(三)

* 初标举开章(今且)
* 次随章别释(五)

* 一能所历然(二)

* 初依义正释(第一)
* 后举喻以显(如日)
* 二能所无二(二)

* 初依义正释(第二)
* 后举喻以显(如一)
* 三能所俱泯(二)

* 初依义正释(第三)
* 后举喻以显(如波)
* 四存泯无碍(二)

* 初依义正释(第四)
* 后举喻以显(如波)
* 五举一全收(二)

* 初依义正释(第五)
* 后举喻以显(如海)
* 后结前起后(上但)
* 后入无障碍法界(若以)



* ○三翻译传授(二)

* 初标牒(第三)
* 后正释(二)

* 初标列(略有)
* 后解释(二)
卷一 第 203a 页

* 初徵源(二)

* 初正指其源(今初)
* 后以略含广(三)

* 初引西域相传(故西)
* 次详理印定(以今)
* 后释其所以(三)

* 初会主能说理(一经)
* 次普贤因果理(五周)
* 后品卷穷终理(复是)
* 后翻译(三)

* 初总标三译(二)

* 初总标(第二)
* 后别列(三)

* 初明晋本(初即)
* 次兴善本(第二)
* 后贞元本(第三)
* 次会通今昔(五)

* 初明昔谓非经(而上)
* 二以今證昔是经(今乃)
* 三辨昔疑所以(良以)
* 四明昔文含隐(又前)
* 五今文备足无疑(今有)
* 后别明今经(二)

* 初翻此品具缘(四)

* 初正明翻译(即贞)
* 次会通新旧(即旧)
* 三梵本来处(其经)
* 四正明胜缘(三)

* 初得梵本之希奇(二)

* 初彰昔缘劣(然自)
* 后明今缘胜(二)

* 初彼帝心诚(未有)
* 后我皇德感(若非)
* 次辨翻译之缘备(三)

* 初标起缘多(然夫)
* 次正列十缘(十)

* 初时清(要在)
* 二处胜(大国)
* 三君圣(明王)
* 四臣贤(辅佐)
* 五器惑(人多)
* 六圣应(方有)
* 七内德(不惮)
* 八助缘(明贤)
* 九肃静(内外)
* 十卫护(潜显)
* 后结得流通(方令)
* 后校今昔之具阙(缅想)
* 后明此卷可宝(三)

* 初标经属当(今此)
* 次赞重劝修(而为)
* 后应请翻传(三)

* 初承命翻译(三藏)
* 次诸师诚请(国德)
* 后勉旃作疏(勉竭)



* ○四释经名题(二)

* 初标章(大方)
* 后正释(二)

* 初科分(于中)
* 后正释(二)

* 初释总名(总名)
卷一 第 204a 页
* 后正释义(二)

* 初释总题(四)

* 初总显得名(三)

* 初总举七义(今初)
* 次别列四对(故人)
* 后结摄无尽(故无)
* 二对辨开合(二)

* 初标开合(第二)
* 后释五对(一经)
* 三具彰义类(二)

* 初标举(第三)
* 后别释(七)

* 一大(一释)
* 二方(二释)
* 三广(三释)
* 四佛(四释)
* 五华(五释)
* 六严(三)

* 初标名(六释)
* 次释义(即上)
* 后结归(故以)
* 七经(七释)
* 四展卷难思(二)

* 初标牒(第四)
* 后正释(四)

* 初展至无尽(五)

* 初展真界为理智(谓本)
* 二展理智为总题(次理)
* 三展总题至一卷(次展)
* 四展一卷至一部(若更)
* 五展一部至无尽(乃至)
* 二卷归真界(五)

* 初卷无尽至一部(收无)
* 二卷一部至一卷(复摄)
* 三卷一卷至总题(复摄)
* 四卷总题至理智(更摄)
* 五卷理智归真界(融此)
* 三展卷无碍(舒则)
* 四结归经题(若展)
* 后释品目(二)

* 初正解品目(二)

* 初略配开章(第二)
* 后随章牒释(三)

* 初释所入(三)

* 初总标(第一)
* 次正释(四)

* 初显得不思议名(何名)
* 二指不思议体(三)

* 初直指(何法)
* 次解释(二)

* 初解脱(三)

* 初总标(解脱)
* 次别释(二)
卷一 第 205a 页

* 初作用解脱(一作)
* 后离障解脱(二离)
* 后融结(由内)
* 二境界(三)

* 初总标(境界)
* 次别释(二)

* 初分齐境(一分)
* 后所知境(二所)
* 后融结(由證)
* 后结成(即于)
* 三释不思议由(何故)
* 四辨不思议意(何用)
* 后通结(巳知)
* 次释能入(三)

* 初总指行愿(第二)
* 次喻明行愿(行之)
* 后人法释名(二)

* 初约人解(然人)
* 后约法释(二)

* 初通释普贤(若约)
* 后别释十普(十)

* 初所求普(若别)
* 二所化普(二所)
* 三所断普(三所)
* 四事行普(四事)
* 五理行普(五理)
* 六无碍行普(六无)
* 七融通行普(七融)
* 八所起大用普(八所)
* 九所行处普(九所)
* 十修行时普(十修)
* 后释入字(第三)
* 后品摄经圆(二)

* 初引例明备成一卷(然此)
* 后释不题次第所以(又于)



* ○第五随文解释(二)

* 初标牒章门(五随)
* 后正伸解释(二)

* 初会通前后开列科段(二)

* 初总名大部(二)

* 初正明所属(此经)
* 后明缺序分(序分)
* 后别明此经(三)

* 初总标今经(今经)
* 次开为三分(初明)
* 后显三分义(三分)
* 后正依经文次第解释(三)

* 初序分(二)

* 初结前广偈(初文)
* 后结说不尽(二)

* 初举经(二结)
* 后疏释(二)

* 初广偈通因难说(以前)
* 后今又设果宁穷(今明)
* 次正宗分(二)

* 初经前总释大意(二)

* 初举普因顺释(二正)
* 后以权乘反显(若不)
* 后科判正释经文(二)

* 初正陈所说(二)

* 初长行(三)

* 初正示普因(四)
卷一 第 206a 页

* 初标示所应(二)

* 初指前佛德(文二)
* 后正示普因(二)

* 初总释(二正)
* 后别明(希欲)
* 二徵列名数(三)

* 初总标开合(二徵)
* 次别释广略(若离)
* 后今文具十(今文)
* 三牒名解释(二)

* 初善财总徵(三牒)
* 二普贤别释(二)

* 初经前科例(二)

* 初标总开别(二别)
* 后例十各三(段各)
* 后依经正释(十)

* 一礼敬诸佛(三)

* 初牒门名(二)

* 初释相显益(第一)
* 后显礼差别(三)

* 初馀宗说七(勒那)
* 次今加十礼(今加)
* 后本经所用(文中)
* 次释行相(三)

* 初所礼境(二释)
* 次能礼因(二)

* 初普贤力(二)

* 初标因(二能)
* 后释成(此即)
* 后信解力(二)

* 初标因(深心)
* 后释成(此即)
* 后能礼相(二)

* 初总明遍常(三能)
* 后别显周遍(二)

* 初身多(二别)
* 后遍礼(一一)
* 后结无尽(二)

* 初显无尽(二)

* 初文前对辨(二)

* 初十地有十(三总)
* 后此经唯二(二)

* 初标举属名(今此)
* 后会违释意(于众)
* 后正释经文(二)

* 初别明虚空(二)

* 初反显(文二)
* 后顺释(二顺)
* 后总例馀三(二总)
* 后彰无间(二彰)
* 二称赞如来○
* 三广修供养○
* 四忏除业障○
* 五随喜功德○
* 六请转法轮○
* 七请佛住世○
* 八常随佛学○
* 九恒顺众生○
* 十普皆回向○
* 四结益令知○
* 次显经胜德○
* 后结劝受持○
* 二偈诵○
* 后结说赞善○
* 后流通分○



* ○二称赞如来(三)

* 初牒门名(第二)
卷一 第 207a 页
* 次释行相(三)

* 初所赞境(二释)
* 次能赞因(二能)
* 后能赞相(四)

* 初标能赞相(三能)
* 二正明赞叹(称扬)
* 三赞所经时(穷未)
* 四明其周遍(尽于)
* 后结无尽(三总)



* ○三广修供养(三)

* 初标门名(第三)
* 次释行相(二)

* 初正明供行(四)

* 一所供之境(二释)
* 二能供之因(二能)
* 三列所供具(二)

* 初总指供具(三列)
* 后别列种类(三)

* 初种种云(所谓)
* 次种种香(天种)
* 后种种灯(然种)
* 四正明供养(四正)
* 后校量显胜(二)

* 初校量(二)

* 初举所校量(二)

* 初总指法胜(二校)
* 后别明七种(二别)
* 后正明校量(二)

* 初对辨得失(二)

* 初叙先译差错(二)

* 初标先译之意(二正)
* 后正立理覈破(四)

* 初指馀文以明(二)

* 初诸教共说(然法)
* 二前章巳明(文殊)
* 二正斥其失(但先)
* 二对净名辨(何者)
* 四覈此无端(今先)
* 后申详审正(五)

* 初按定本文(下偈)
* 二引梵本證(三)

* 初标举梵文(故梵)
* 次释上梵文(此中)
* 后胜劣所以(以未)
* 三重释胜供(又法)
* 四引经證成(二)

* 初引法华经(法华)
* 后引净名经(净名)
* 五重以理释(是财)
* 二逐难释经(言迦)
* 后徵释(二)

* 初徵(二徵)
* 后释(二)

* 初标举所以(以诸)
* 后结归胜供(若诸)
* 后结无尽(二)

* 初标指经文(三总)
* 二重成前义(若此)

卷一 第 208a 页


* ○四忏除业障(三)

* 初呼机牒名(二)

* 初名通华梵释(第四)
* 后名唯华言释(二)

* 初释忏悔名(若别)
* 后释忏悔相(二)

* 初能忏功德(除恶)
* 二所忏体相(二)

* 初因归且业(是故)
* 后实通诸障(实则)
* 次正释行相(二)

* 初总辨忏相(三)

* 初明作法事忏(二释)
* 二起行理事忏(三)

* 初双标理事(若犯)
* 次广释理事(三)

* 初方等唯释事忏(事如)
* 次净名唯释理忏(理如)
* 后二经唯明二忏(二)

* 初标经具二(普贤)
* 后别释二种(二)

* 初普贤观(二)

* 初事忏(观经)
* 后理忏(观心)
* 后随好品(二)

* 初事忏(随好)
* 后理忏(观诸)
* 后双结理事(事忏)
* 三明逆顺十心(三)

* 初总标逆顺(若具)
* 二别明顺逆(二)

* 初所忏十顺(二)

* 初总标别列(谓先)
* 后显生皆具(从无)
* 后能忏十逆(二)

* 初总标别列(次起)
* 二结灭对辨(若具)
* 三对别品料简(随好)
* 后正依经释(二)

* 初举所忏(二)

* 初正举(三)

* 初业因(文二)
* 二业具(发身)
* 三业体(三)

* 初属体标二三(作诸)
* 二别释二三种(二)

* 初三取恶(一善)
* 后三通取(二现)
* 三释业由惑起(三三)
* 二显多(二)

* 初总属别明(二显)
* 后归所忏心(此即)
* 后辨忏相(二)

* 初正释忏相(二)

* 初能忏业具(三)

* 初标属经意(二辨)
* 次三业所因(昔因)
* 后义释三业(谓虔)
* 后忏所对境(二)
卷一 第 209a 页

* 初所对境(二)

* 初遍法界处(二)

* 初遍布事法(二明)
* 后遍称法性(二称)
* 后遍诸佛前(极微)
* 二能忏心(二)

* 初忏一切罪(二)

* 初释诚心(诚心)
* 后释忏悔(忏悔)
* 后断相续心(后不)
* 后忏成功德(二)

* 初法喻总明(恒住)
* 后结归大意(总此)
* 后总结无尽(三总)



* ○五随喜功德(三)

* 初呼机牒名(二)

* 初所喜成善(二)

* 初标所因(第五)
* 二明所益(除嫉)
* 次对辨次第(二)

* 初馀教之意(然馀)
* 后此经之意(今明)
* 次正释行相(二)

* 初正释经文(四)

* 初喜如来善(二)

* 初标所喜佛(二释)
* 后明所喜事(二)

* 初别明功德(二)

* 初从因至果(六)

* 初所为事(从初)
* 二所经时(经不)
* 三舍难舍(一一)
* 四圆诸度(圆满)
* 五證诸地(證入)
* 六成菩提(成就)
* 后遗形普济(及般)
* 后通结随喜(所有)
* 二喜诸趣善(二喜)
* 三喜二乘善(三喜)
* 四喜菩萨善(四喜)
* 后校量胜德(三)

* 初总摄辨次(谓随)
* 次引證校量(二)

* 初引大品经(大品)
* 后引法华经(法华)
* 后彰自重显(此随)
* 后总结无尽(三总)



* ○六请转法轮(三)

* 初呼机牒名(二)

* 初明所益(第六)
* 后辨具阙(声闻)
* 二正释行相(二)

* 初举所请境(二释)
* 后正明请法(二正)
* 后总结无尽(三总)



* ○七请佛住世(三)

* 初呼机牒名(第七)
卷一 第 210a 页
* 次正释行相(四)

* 初标所请境(二)

* 初标唯如来(二)

* 初举数标佛(二释)
* 后示劝请缘(将欲)
* 二释通馀人(二)

* 初通举三乘(及诸)
* 后馀善知识(乃至)
* 二正明劝请(我悉)
* 三住所经时(经于)
* 四伸劝请意(二)

* 初释前标意(标从)
* 二明后释意(释从)
* 后总结无尽(三总)



* ○八常随佛学(二)

* 初疏先会通(二)

* 初依后三门同(二)

* 初牒门标释(第八)
* 后引證结成(故下)
* 后依此三门异(二)

* 初第八自利九十利他不同解(若别)
* 后八九所回第十能回不同解(亦是)
* 后正销经文(三)

* 初呼机牒名(二)

* 初指同大经(文三)
* 后属归二利(亦自)
* 次正释行相(二)

* 初学本师(二)

* 初明所学(二)

* 初明因行(二)

* 初所学本师(二释)
* 后所学法行(二)

* 初发心精进(从初)
* 后正明起行(二)

* 初正明法行(二)

* 初内财(二)

* 初总标(以不)
* 后别显(二)

* 初正明法行(剥皮)
* 后结通所为(为重)
* 后外财(何况)
* 后别显馀行(及馀)
* 后明果用(二)

* 初成道利生(二)

* 初明成道(二辨)
* 后明利生(三)

* 初能化身通(三)

* 初现通(示种)
* 次起化(起种)
* 后现身(现种)
* 次所依众会(三)

* 初总标(处种)
* 次别显(五)

* 初菩萨众会(或处)
* 二二乘众会(或处)
* 三诸王众会(或处)
* 四族姓众会(或处)
卷一 第 211a 页
* 五天等众会(乃至)
* 后总结(处于)
* 后圆音普被(以圆)
* 后归真益物(乃至)
* 后辨能学(二辨)
* 后例一切(二例)
* 后总结无尽(三总)



* ○九恒顺众生(三)

* 初标牒门名(二)

* 初释意(第九)
* 后属行(即利)
* 次正释行相(二)

* 初正明(二)

* 初标所顺生(二)

* 初总标(二释)
* 后别显(二)

* 初显四生(二)

* 初总标四生(所谓)
* 后依义别显(二)

* 初约差别(三)

* 初依止差别(或有)
* 次种类差别(种种)
* 后受用差别(种种)
* 后摄所馀(乃至)
* 后明馀五(有色)
* 后正明随顺(三)

* 初总标随顺(二正)
* 次正明顺相(二)

* 初总举顺相(种种)
* 后正明顺行(二)

* 初喻显顺心(如敬)
* 后略显顺事(于诸)
* 后结成随顺(菩萨)
* 后徵释(二)

* 初令佛喜(二)

* 初徵(二徵)
* 二释(二)

* 初释所顺生(二)

* 初依供养(二释)
* 后依承事(若于)
* 后结令佛喜(若令)
* 后增大悲(二)

* 初徵(二)

* 初释徵文(二增)
* 后解答意(二释)
* 二释(三)

* 初法说(三)

* 初指同大经(文三)
* 次引经證成(故出)
* 后出理结释(以了)
* 次喻明(三)

* 初别合(二喻)
* 次总合(水滋)
* 后结备(合文)
* 后法令(四)

* 初正合法(三法)
* 二重徵释(二重)
* 三反结成(三反)
* 四结示令知(四结)
* 后总结无尽(三总)



* ○十普皆回向(三)

* 初牒名(三)

* 初牒名(第十)
* 次释意(回谓)
* 后显益(除狭)
* 次释相(二)
卷一 第 212a 页

* 初所回善根(二释)
* 后正明回向(二)

* 初疏释大意(二)

* 初配三回向(二正)
* 后出三所以(三)

* 初悲智离相(所以)
* 次三五相资(二)

* 初实际具三(又此)
* 后例指馀二(馀二)
* 后别开十类(二)

* 初总标别列(更以)
* 后依列解释(二)

* 初释初门(二)

* 初牒属(言三)
* 后配释(谓向)
* 后例馀九(馀九)
* 后正释经文(二)

* 初离苦成善(二)

* 初总摄回向(文二)
* 后发起愿心(二)

* 初离苦得乐(愿令)
* 后止恶成善(四)

* 初恶法不成(欲行)
* 二善法成就(所修)
* 三闭恶趣门(关闭)
* 四开示正路(开示)
* 后发心代苦(二)

* 初解经文(二)

* 初明代苦(二)

* 初标苦因果(二发)
* 后正明代受(我皆)
* 后令获益(二)

* 初令脱苦(令彼)
* 后获胜益(究竟)
* 后释代苦(三)

* 初总徵(苦由)
* 次正释(二)

* 初总标(略有)
* 二别释(七)

* 初但起悲愿(一起)
* 二同事为缘(二修)
* 三说法息苦(三留)
* 四损命自堕(四若)
* 五苦巳济物(五由)
* 六愿苦同真(六大)
* 七自他无异(七法)
* 后科简(二)

* 初正料简(上七)
* 后总释妨(然约)
* 后总结(三总)



* ○四结益令知(二)

* 初正结大愿(四结)
* 后举益令知(二)

* 初举益(二)

* 初造修(若诸)
* 后成益(三)

* 初成熟众生(则能)
* 次圆满菩提(则能)
* 后成就行愿(则能)
* 后令知(是故)



* ○次显经胜德(二)
卷一 第 213a 页

* 初校量闻经德(三)

* 初举能校量(四)

* 初标能供人(二显)
* 二列所供具(以满)
* 三正明供施(二)

* 初明施凡(布施)
* 后明供圣(供养)
* 四供所经时(经尔)
* 次明所校量(若复)
* 后正明校量(此前)
* 后显馀众行德(二)

* 初总明法行略说功德(二)

* 初总明法行(二)

* 初通明十种(二显)
* 后此经阙具(今但)
* 后略说功德(二)

* 初业障殄除(二)

* 初灭无间业(速能)
* 后除诸障恼(所有)
* 后魔鬼潜护(二)

* 初明远离(一切)
* 后明守护(或时)
* 后偏举一行广显众德(二)

* 初举一行(二偏)
* 后广辨德(三)

* 初通明五果(五)

* 初增上果(四)

* 初于世无碍(二广)
* 二圣所称叹(诸佛)
* 三人天礼敬(一切)
* 四众生供养(一切)
* 二等流果(二)

* 初赞叹行人(二等)
* 后齐本圣果(不久)
* 三异熟果(三异)
* 四士用果(三)

* 初坏恶趣(四士)
* 次离恶友(悉能)
* 后伏外道(悉能)
* 五离系果(二)

* 初解脱烦恼(五离)
* 后堪受物供(堪受)
* 次别明净土果(二)

* 初显法功德(三)

* 初世果终失(二别)
* 次此愿不离(三)

* 初愿王不离(唯此)
* 二引导其前(于一)
* 三得生极乐(一刹)
* 后引生净土(二)

* 初总释经意(谓报)
* 后引教證成(同无)
* 后别明胜果(二)

* 初利生正化(三)

* 初得见圣众(二别)
* 次见圣功德(此诸)
* 后得生蒙记(其人)
* 后利生大用(二)

* 初明得记(二利)
* 后显利生(三)

* 初利生时(经于)
* 次利生处(普于)
卷一 第 214a 页
* 后正利生(以智)
* 后究竟成佛果(二)

* 初正释经文(二)

* 初降魔成道(三究)
* 后转法利生(转妙)
* 后疏文总解(二)

* 初正解此文(亦离)
* 后通释前意(二)

* 初配释三报(然前)
* 后举益劝修(唯诵)



* ○后结劝受持(三)

* 初结前胜德(三结)
* 二正明受持(二正)
* 三重明胜德(四)

* 初行愿速成(三重)
* 二获福无量(所获)
* 三令生离苦(能于)
* 四得生净方(二)

* 初标显劝意(殷勤)
* 次举德劝持(然此)



* ○后偈颂(二)

* 初标举(二偈)
* 后正颂(三)

* 初五十二偈颂正示普因(二)

* 初五十一偈别颂十门(八)

* 初有二偈颂礼敬诸佛(二正)
* 二有二偈颂称赞如来(二颂)
* 三有三偈颂广修供养(三颂)
* 四有一偈颂忏除业障(四颂)
* 五有一偈颂随喜功德(五颂)
* 六有一偈颂请转法轮(六颂)
* 七有一偈颂请佛住世(七颂)
* 八有四十偈颂后三门(二)

* 初疏先标举会通(二)

* 初标举(八合)
* 后会通(三)

* 初标所以(以后)
* 次别属释(八随)
* 后总结成(三)

* 初正结不离(故此)
* 次科判重显(文二)
* 后因释不次(今初)
* 后随经正伸解释(二)

* 初三十六颂合颂三门(三)

* 初有一颂总标回向(二)

* 初三句所回善根(二)

* 初正属大意(文三)
* 后释略之妨(牒前)
* 后一句正明回向(二)

* 初正属大意(回向)
* 后释略之妨(略举)
* 次三十四偈别颂三门(二)

* 初标科释妨(二别)
* 后正释经文(三)
卷一 第 215a 页

* 初二偈颂常随佛学(文三)
* 次二偈颂恒顺众生(二)

* 初释经违妨(二)

* 初顺生顺佛(二颂)
* 二为生举佛(又佛)
* 二引證结成(故晋)
* 后三十偈颂普贤回向(二)

* 初疏会(二)

* 初会前后广略(二)

* 初正会行相(二)

* 初总标广略(三颂)
* 二正明会意(二)

* 初此通孤颂(此下)
* 后前狭此通(回向)
* 二指同大经(今经)
* 二对地经次第(文有)
* 后经文(二)

* 初二十二偈别发大愿(十)

* 初受持愿(二)

* 初别属引经(文二)
* 二依经配释(二)

* 初释前偈(三)

* 初初句(今文)
* 二次句(次句)
* 三二句(二)

* 初正配(次二)
* 后指〔系〕破穿
* 二释后偈(二)

* 初正释行相(后偈)
* 二引经證成(故上)
* 二修行二利愿(二)

* 初有七句能增长行(二)

* 初标释总句(二修)
* 二标释别句(三)

* 初行体(馀句)
* 次行业(第三)
* 后行相(二)

* 初释法颂(二)

* 初出世行(后偈)
* 二世间行(及魔)
* 后释喻颂(二)

* 初正喻合(犹如)
* 后因总结(上之)
* 后第二句所增长心(二)

* 初标指异名(第二)
* 后引大经證(故十)
* 三成熟众生愿(二)

* 初正释颂(三成)
* 后指法源(即十)
* 四不离愿(二)

* 初总标大意(四不)
* 二别解经文(二)

* 初释总句(初句)
* 后释别句(三)

* 初自分行同(馀句)
* 次一切行愿同(一切)
* 后胜进同(后一)
* 五供养愿(二)

* 初总释(五供)
* 后别释(二)

* 初明总句(第三)
卷一 第 216a 页
* 后释别句(二)

* 初总标(大有)
* 后配释(一心)
* 六利益愿(二)

* 初总释(六利)
* 后别解(二)

* 初明前偈(二)

* 初标(前偈)
* 后释(二)

* 初不空因(谓暂)
* 后不空果(得如)
* 二明后偈(二)

* 初利益时处(后偈)
* 二引经證辨(十地)
* 七转法轮愿(二)

* 初属名释义(七转)
* 二正释经文(三)

* 初偈转法处(二)

* 初凭此文合前(文中)
* 后依馀本属此(前巳)
* 次偈能转音(次一)
* 后偈时体等(次二)
* 八净土愿(二)

* 初总释(二)

* 初显意(八净)
* 后释略(略无)
* 后别解(二)

* 初总标(而具)
* 二配释(七)

* 初同体净(二)

* 初释所用意(初偈)
* 后却会经文(今文)
* 二自在净(二)

* 初标喻成(二有)
* 后属文意(是故)
* 三明因净(二)

* 初约因净(二)

* 初总配因净(三有)
* 后别释二因(二)

* 初辨生因(因有)
* 后释依因(二)

* 初释二依(二者)
* 二归佛境(此二)
* 后约相净(又境)
* 四明因净(二)

* 初标摄三(第八)
* 二正释此(二)

* 初总配属(谓四)
* 后释二果(二)

* 初所生果(一所)
* 后示现果(二示)
* 五受用净(二)

* 初释义(五解)
卷一 第 217a 页
* 后引證(故十)
* 六住处净(六梵)
* 七明相净(七者)
* 九承事愿○
* 十成正觉愿○
* 后有八偈总结大愿○
* 后结归回向○
* 后四偈颂愿生净土○
* 后一偈总颂十门○
* 次七偈颂显经胜德○
* 后三偈颂结劝受持○



* ○九承事愿(二)

* 初总释义(九承)
* 后别配释(二)

* 初标总别句(第八)
* 后唯释别句(四)

* 初承事处(二)

* 初标(初之)
* 后释(二)

* 初明所知见(三)

* 初真实相(初二)
* 次一切相(就中)
* 后无量相(第三)
* 二明能知见(三)

* 初引地经释能见(其第)
* 次依梵本释深入(三)

* 初标指梵文(梵本)
* 次别明深入(深入)
* 后明深入意(入彼)
* 后依意进退经文(若去)
* 二所事佛(第五)
* 三承事时(六七)
* 四地经具阙(地经)



* ○十成正觉愿(二)

* 初总释义(十成)
* 后别配释(二)

* 初标举科分(文有)
* 二依次解释(二)

* 初明业用(二)

* 初标指(前九)
* 二正释(七)

* 初明自在业(初一)
* 二示正觉业(二)

* 初标(二一)
* 后释(二)

* 初依地经偏释普门(不离)
* 二依梵本回文通释(合云)
* 三说实谛业(二)

* 初总标名义(三次)
* 后随文解释(二)

* 初说德(二)

* 初正明(文中)
* 二引證(故梵)
* 后说益(后句)
* 四證教化业(三)

* 初显名义(四以)
* 二释经文(谓以)
* 三梵本證(梵本)
* 五种种说法业(五一)
* 六不断佛种业(六一)
* 七法轮复住业(七一)
* 二结因成果(二)

* 初标(后三)
* 后释(二)

* 初正释(由内)
* 后重释(亦可)



* ○后有八偈总结大愿(二)

* 初有三偈总结十愿(二)

* 初结前总指(二总)
* 后依文结配(二)

* 初结前九愿(谓一)
* 二结正觉愿(后之)
* 二有五偈总归二圣(二)
卷一 第 218a 页

* 初明所以(二)

* 初归二圣(归二)
* 后摄所馀(二)

* 初标(二结)
* 后释(二)

* 初正释(言摄)
* 后指同(即同)
* 后正释文(二)

* 初二偈偏同普贤(二)

* 初经文(三)

* 初举所同(文二)
* 次明能同(二)

* 初总同(我今)
* 后别显(三)

* 初智行同(愿诸)
* 次三业同(愿身)
* 后行土同(诸行)
* 后总结同(如是)
* 后疏释(三)

* 初释同所以(偏同)
* 二别释长子(二)

* 初依义解(二)

* 初牒经释(言长)
* 后引例成(出现)
* 二表法解(三)

* 初释长子(若表)
* 二引偈成(如有)
* 三蹑前结(既无)
* 三义摄所馀(但云)
* 后三偈双同二圣(二)

* 初解经(三)

* 初二偈彰巳勤修(二)

* 初一偈明勤修(二双)
* 后一偈明所修(二)

* 初标所修(我所)
* 后明所获(获得)
* 二半偈所齐智行(文殊)
* 三半偈回向愿同(我今)
* 后疏释(二)

* 初显意(二)

* 初约解行(文殊)
* 二约现智(又表)
* 二结归(行愿)



* ○后结归回向(三结)



* ○后有四偈颂愿生净土(二)

* 初解经(四)

* 初一偈愿生净土(二)

* 初半偈临终除障(二颂)
* 后半偈见佛生彼(面见)
* 二一偈愿成利乐(二)

* 初三句到彼愿成(我既)
* 后一句正明利乐(利乐)
* 三一偈得生蒙记(二)

* 初半偈生胜会(彼佛)
* 后半偈蒙记别(亲睹)
* 四一偈分身普益(蒙彼)
* 二疏释(四)

* 初会通长行(二)

* 初标文同(全同)
* 后明意别(此令)
* 二会兴善本(三)
卷一 第 219a 页

* 初标同长行(然准)
* 二重科彼意(则此)
* 三回文释成(即应)
* 三会归今经(今且)
* 四会转生意(不生)



* ○后一偈总颂十门(二总)



* ○次七偈颂显经胜德(二)

* 初二偈颂校量闻经益(二颂)
* 后五偈通颂显众行益(二)

* 初四偈通颂五果(二通)
* 后一偈颂究竟果(二颂)



* ○后三偈颂结劝受持(三)

* 初二句结前诸行(三颂)
* 次六句重显胜益(二重)
* 后一偈结成回向(三结)



* ○后结说赞善(二)

* 初结前所说(二结)
* 二欢喜赞善(三)

* 初善财踊跃(善财)
* 二菩萨欢喜(一切)
* 三如来赞善(如来)



* ○后流通分(二)

* 初指所说法(二)

* 初标举分二(三流)
* 二显意释成(二)

* 初正显(二)

* 初约当会(一此)
* 二通九会(二遍)
* 后结成(向见)
* 后时众受持(二)

* 初列能持众(三)

* 初菩萨众(二时)
* 二声闻众(二声)
* 三杂类众(三杂)
* 二总显受持(二总)



* ○第四庆赞回向(二)

* 初偈庆遇申赞(二)

* 初三句所證难思(二)

* 初二句标佛悲愿(四偈)
* 后一句显證难思(證此)
* 二一句庆闻赞演(何幸)
* 后偈举益回向(二)

* 初四字所回善根(愿此)
* 二皆上下正申回向(二)

* 初回向有情(二)

* 初四恩(皆上)
* 二一切(及含)
* 后回向二处(同證)

华严行愿品疏钞科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