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合论纂要-明-方泽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a 页


*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 卷上

* 沙门慧研序(此序既载于续藏经第五套合论卷首故今省之)
* 十门分别
* 世主妙严品第一
* 如来现相品第二
* 普贤三昧品第三
* 世界成就品第四
* 华藏世界品第五
* 毗卢遮那品第六
* 卷中

* 佛名号品第七
* 四圣谛品第八
* 光明觉品第九
* 菩萨问明品第十
* 净行品第十一
* 贤首品第十二
* 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
* 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
* 十住品第十五
* 梵行品第十六
* 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
* 明法品第十八
* 升夜摩天宫品第十九
* 夜魔天宫偈赞品第二十
* 十行品第二十一
* 十无尽藏品第二十二
*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
* 兜率天宫偈赞品第二十四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b 页
*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
* 十地品第二十六
* 十定品第二十七
* 十通品第二十八
* 十忍品第二十九
* 阿僧祇品第三十
* 如来寿量品第三十一
* 菩萨住处品第三十二
* 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
* 如来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
* 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
* 普贤行品第三十六
* 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
*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
* 卷下

*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 自跋
* 圆理跋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终)No. 226
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纂要卷上
唐太原长者 李 通玄 撰
明 携李 比丘 方泽 纂

夫有情之本。依智海以为源。含识之流。总法身而为
体。以为情生智隔。想变体殊。达本情亡。知心体合。今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c 页
此大方广佛华严经者。明众生之本际。示诸佛之果
源。其为本也不可以功成。其为源也不可以行得。功
亡本就。行尽源成。源本无功。能随缘自在者。即此毗
卢遮那也。以本性为先。智随根应。一悲济物。以此为
名。依本如是。设其教泽。滂流法界。以润含生。于是寄
位四天。示形八相。菩提场内。现兰若以始成。普光法
堂。处报身之大宅。普贤长子。举果德于藏身。文殊小
男。创启蒙于金色。以海印三昧。周法界而降灵。用普
眼法门。观尘中之刹海。依正二报。身土交参。因果二
门。体用相彻。以释天之宝网。彰十刹以重重。取离垢
之摩尼。明十身而隐隐。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其为广也。以虚空而为
量。其为小也。处极微而无迹。十方无卷。匪亏于小相
之中。纤尘不舒。含十方而非碍。智海果德。殊分于五
位之门。常住法堂。示进脩于九天之上。此方如是。十
刹同然。圣众如云。海会相入。智凡无碍。状多镜以纳
众形。彼此无妨。若千灯而共一室。此经总有四十品
胜典。玄开果德之门。百万亿妙言。咸举佛华行海。十
身十会。阐十十之法门。十处十方。启十通而疏十辩。
出现品内。示因果以结始终。给孤独园。利人天之明
法界。目连鹙子。隔视听于对颜。六千比丘。启十明于
路上。觉城东际。五众咸臻。古佛庙前。同登十智。善财
发明导首。用彰来众齐然。又成五位法门。具德行某
轨范。令使启蒙易达。解行无疑。还信首文殊之前。正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2a 页
證妙峰之顶。经过五众。成一百一十法门。至慈氏之
园。结会一生佛果。返示文殊初友。明以果同因。后入
普贤妙身。彰体用圆极。此经明大方广佛华严者。大
以无方为义。方以理事为功。广则毫刹相含。佛乃体
用无作。华喻行门可乐能敷理事之功。严即依正庄
严之义。释此一部。总作十门分别。


* 一依教分宗
* 二依宗教别
* 三教义差别
* 四成佛同别
* 五见佛差别
* 六说教时分
* 七净土权实
* 八摄化境界
* 九因果延促
* 十会教始终

△第一依教分宗者。夫智境圆寂。何法不周。理事二
门。一多相彻。只为器有差殊。轨仪各异。始终顿渐。施
设不同。初学之士未谙教迹。执权成实。迷不进脩。故
今咸举众宗。略分十法。

一小乘戒经为情有宗。如来创为凡夫造业者说。是
应作是不应作等。且约凡情虚妄之处。横计诸恶。以
教制之令生人天。如华严经持戒。则以身身业语语
业意意业佛法僧戒等十法谛观。求其梵行了不可
得。是名清净梵行。是名持佛性戒。得佛法身故。初发
心时便成正觉。不同小乘有取舍故。

二梵网经菩萨戒为情有及真俱示宗。为欣乐佛果
者说卢舍那为本身。千百亿为化身。顿渐俱示一教
被二根。然仍化身所化。方来至本身也。华严则一下
顿示本身本法界等。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2b 页

三般若经说空彰实为宗。如来初为人天凡夫说二
乘教。系著理事俱实。不能离障。故说十八种空法。乃
至四谛三世等一切皆空。空却无明诸障等业。自性
涅槃方显。华严则空有之法。势不单行。以文殊普贤
智行交参。事理相彻。一品之中。四十品经同入。一言
之内。十万颂文齐麾。以性齐时齐行齐。故成佛亦齐。
不同彼教成坏别时。因果前后故。

四解深密经为不空不有宗。如来于有教空教之后。
和会有无二见。为不空不有。即说五六七八等识皆
以第九阿陀那纯净识为依。如瀑水流。生多波浪。诸
波浪等以水为依。引彼凡流就识成智。以智随缘。照
机利物。异彼二乘权学破相成空。智随缘时。无性相。
无生灭。异彼凡夫系而实有。故名不空不有。虽复如
是于心识之处令知空有无二。非如华严直为上上
根人。顿彰根本智佛体用性相法报果海。

五楞伽经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宗。在南海
楞伽山说。其山高峻。得神通者方能升往。表心地法
门无脩无證者方能升也。下瞻大海。表心海本自清
净。识波浪动。因境风转。若达境空。心海自寂。心境俱
寂。事无不照。如海无风。森罗炳现。故说种子业识为
如来藏。顿示根熟菩萨。异彼二乘灭识趣寂。亦异般
若脩空菩萨乐空增胜。亦异深密别立九识接引初
根渐令留惑长大菩提。不令其心植种于空。亦不令
其心如败种。深密乃入惑之初门。楞伽维摩。直示惑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2c 页
之本实。然是秽土山峰化佛即识成智法门。与华严
华藏境界佛果法果之门。行相悬绝。

六维摩经不思议为宗。入道方便与华严略同。如云
夫求法者应无所求。乃至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我观
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无住等。其他身相净
土神通法门种种各别。如手断东方。足指按地。室容
多座。芥纳须弥。处于生死。现身有疾等。皆有往来分
剂。自他未忘。非如华严尘含刹海。身遍十方。如光如
影。法如是故。

七法华经会权入实为宗。引彼三根归于一乘。名与
华严略同。然其轨范有多差别。如教主即是化身。来
證之佛还过去多宝如来。非是无量相海功德之身
一时一法界之法。光照万八千土。非彰无尽境界。三
变净土。非华严即此娑婆即是华藏互相含入无移
转相。龙女转身成佛。意令三乘心生奇特。趣真知见。
非是法界缘起凡圣体同。情在即凡。情亡即佛。俯仰
屈伸皆菩萨行无转变相。往南方无垢世界。自他彼
此犹隔。非即自他相彻因陀罗网境界。龙女成佛虽
复顿印无时之门。而亡乘馀风未殄。未能顿證。远劫
方登。故授远记。非是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设有馀习。
以佛知见而莹治之。无佛知见。但成折伏。不得入佛
驶水之流。还经远劫方能入也。

八大集经以守护正法为宗。于欲界上。色界下。安立
宝坊。集诸人天魔梵等皆就宝坊。敕令守护正法。诸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3a 页
不往者。四天王放热铁轮逐之。

九涅槃经佛性为宗。在跋提河。以神力故地无沙石
荆棘。非华藏金刚为地等。见佛涅槃涕泪盈目。非是
法界身云。忽然而有。无所从来。忽尔而无。无所从去。
一切时处示现色像。有无自在。皆是大菩萨等。能證
菩提。所證涅槃。二俱灭故。方应真理。故云生灭灭巳
寂灭为乐。如来隐身不现。及诸能所心尽名大涅槃。
令诸三乘乐著行者离行离脩。非是理行无碍一时
顿印法尔如然。无有始终先后生灭成坏等。位阶十
地。尚不了了见性。非十住初心便成正觉等。牛食雪
山肥腻草者。纯得醍醐不作乳酥。一下直顿。体不变
移。及诃二乘见佛八相成道等皆为曲见。即同华严
智入三世而无来往。一念见道新故总无等。令屠儿
广额贤劫成佛。以破阐提无佛性见。如法华龙女成
佛。以破三乘远系。二经大意皆令三乘舍权入实。但
诸事宜。不能全具。唯是华严根本佛门。理事性相。轮
圆具足。

十华严经以根本佛乘为宗。又以因圆果满法界理
事自在缘起无碍为宗。直以毗卢遮那自体智慧果
德普示众生。还令大心众生信佛果德。成自因位。还
脩理智万行大悲果德。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和融理
行。任运成满。以是法界智故。法界性相本唯真智。所
有分别。全是智为。无明体真。即是佛故。一念相应一
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不须变易。方成佛也。龙天变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3b 页
易。岂为佛耶。三乘之人亦变易。何故待三僧祇。方乃
成佛。当知此宗见性成道。如幻住世。化如幻众。不出
不没。性无变化。本来如是。即是佛故。随缘六道行菩
萨行。变化神通。接引迷流。乃至苦行麻麦剃发染衣
藉草等事。为化外道及诸三乘。非是自须如是。

△第二依宗教别者。夫任器现形。应根施教。如空谷
响。应击成音。谷响无心。亦无处所。伹以随缘而能普
应。如来雨法亦复如斯。称自根缘。得自心法。随根增
广而成熟之。约立先德十家教行。

一后魏菩提流支立一音教。谓一切圣教唯是如来
一圆音教。但随根异。种种差殊。如经一雨所润等。

二陈真谛三藏立二教。一渐。约渐悟。大由小起。即涅
槃等经。二顿。真往顿机。大不由小。即华严经。

三后魏光统律师立三教。一渐。二顿。三圆。

四齐大行法师立四教。一因缘教。谓小乘萨婆多等
部。二假名教。谓成实论等。三不实教。谓般若等。四真
宗教。谓华严涅槃等。

五护身法师立五教。于前四教内真如佛性以为真
教。即涅槃是。五法界教。即华严法界无碍门是。

六思大禅师智者大师等立四教。谓藏通别圆。藏即
小乘。亦名三藏学者。通谓渐教。通被三根故。别谓顿
教。顿说大乘法门。不通小故。圆即法界圆满一即一
切一切即一无碍法门。华严法华经等。

七新罗元晓法师造疏。亦立四教。谓三乘别教。三乘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3c 页
通教。三乘分教。一乘满教。谓华严经普贤教。

八唐吉藏师立三教。初说根本法轮即华严。中说枝
末法轮即三乘。最后说摄末归本法轮即法华。

九梁云法师立四教。谓羊鹿牛车为三乘。四衢道中
所授大白午车为第四乘。

十唐印法师立二教。一释迦经屈曲教化身说。二华
严经十身教卢舍那说。

右十家并当世英才。旨虽不同。同明佛日。思智二德
位巳升堂。云公演法雨华亭下。悟灵山于即夕。法眼
逾明。登果位于今辰。道齐遐古。只如佛说内外中间
之言遂即入定。五百罗汉解各不同。佛出定后同问
谁当佛意。佛言并非我意。又问不当佛意。将得罪耶。
佛言虽非我意。各顺正理。堪为圣教。有福无罪。况此
诸德各有典据。今藏法师承禀俨法师所立五教。深
有旨趣。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深密经中定性二乘
俱不成佛。此说未尽大乘法理。故为始教。三终教。定
性二乘及阐提无佛性者悉当成佛。犹未尽大乘至
极之说。立为终教。上始终二教并依地位渐次脩成
俱为渐教。四顿教。但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不从渐次。
故曰顿教。五圆教。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普
贤法界帝网重重。主伴具足。故名圆教。如此经说。藏
法师作如是和会。又西域戒贤法师。远承弥勒无著。
近踵护法难陀。依深密经瑜伽等论立三教。初鹿苑
小乘四阿含经说生空。未说法空。二般若教说诸法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4a 页
空。未说唯识道理。三深密经等具说三性三无性等。
智光论师。远承文殊龙树。近禀提婆清辨。依般若等
经。中观等论。亦立三教。此乃西国法将。皆诠圣教。一
方轨式。仰惟高旨。未可佥量。今通玄自参圣旨。该括
佛兴始末。略立十教。

一时说小乘纯有教。如戒经
等。

二时说般若破有明空教。

三时说解深密经
和会空有教。

四时说楞伽经契假即真教。类翻无
明业种之识为如来藏。明与无明。其性无二。然希出
俗。未现同缠。

五时说维摩经即俗恒真教。破前四
教令彼三乘净相心亡。入缠无碍。

六时说法华经
引权归实教。

七时说涅槃经舍权向实教。相尽见
性之门。

八说华严经于刹那际通摄十世圆融教。
经云入刹那际三昧。降神乃至涅槃。为依本性理智
本无时故。名之为入。非是本法性中而有出入三昧。
以化仪轨则。施方便言。不可无言滞其化迹。令诸群
品都无所归。是故明人莫言世尊一人入刹那际三
昧。诸佛世尊常于法身智海与众生数等诸三昧门。
应众生见。本无出入。应如是知如来三昧出入之相。
此法界门。头尾长短始终路绝。该括诸教诸行一切
境界。总作一时一际之法。犹如众流皆归海故。出此
法外别生情量。总是权门。如此法门。佛不出世。亦无
涅槃。从初发心以三昧力。顿现三界三世一际。诸法
一味。解脱涅槃常寂灭味。因果一际。诸性一性。诸相
一相。诸行一行。三世一念。一念三世。乃至十世。自在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4b 页
无碍。名为常转法轮。入一总得馀。为法界一际故。入
馀总得一。为法界体无碍故。如圆珠无方。如明镜顿
照。如虚空无隔。如响无依。如影不碍。如化人所生。此
法门者是该括始终一际无出无没常转法轮。一切
权乘总在其中一时而说。以俱不出法界。无三世故。
但以各依自见无量差殊。此一乘教是始成正觉时
说。若依情是最初成佛时说。若依智无始终说。


共不共教。人天三乘共在佛海中。而见闻各别。大小
不同。又一切众生本与诸佛共法共智共时共身共
心共乘。而知见解脱各各不共。如五百声闻同在会
如聋如盲。是其事也。

十不共共教。如此经会中天
龙八部等各各差殊。同得闻佛果德法门。如是十教
总是如来于本法界一刹那际一时一声顿现如响。
随诸众生自分根力渐顿不同。

△第三教义差别者。夫大雄世尊身心性相都无所
为。但以性起大悲。称法同体。从无作智随缘教生。一
雨所滋任生各异。或名同而义别。(如渐教十地圆教十地等)或言
别而义同。(十方世界法门皆是四谛法门)法不自施。随根教立。且约
最上之徒及以渐渐之众粗十法。

一佛日出兴教主别。此经以毗卢遮那为教主。毗。华
言种种。卢遮那。华言光明遍照。即以法身悲智为名。
不同权教牟尼。华言寂默。但赞法身无言说相。不言
智悲。又华冠镮钏。即俗即真。无出俗剃发之相。又无
边相海非三十二相等。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4c 页

二光明表法别。初会以告众云集。故放齿光。将谈果
海。故放眉间中道果光。将说十信以果成因之法。故
放眉间还入足下之光。十住以创陟圣阶故足指放
光。十行以发行故放足趺光。十回向以智行回旋自
在。故膝轮放光。十地以功终故。还放眉间果光。出现
品以自果佛现还放果光灌文殊顶。以谈自佛万行
故放口光灌普贤口。如是十度放光。表因果次第不
相杂乱。不同馀教放光无次第也。

三问答主伴别。此经总相具德有三。谓佛。文殊。普贤。
佛表果德无言。当不可说不可脩不可得不可證。文
殊因位可说。以说法身果德。普贤自行可行。行其行
海。充遍法界。用此三德。利乐众生。文殊成赞法身本
智。普贤成差别智之行德。一切诸佛皆依二尊者以
为师范。成就极果。或说普贤为长子。为建行成满众
生故。又东方震为长男。为青龙。为春生。像日出堪施
作务。随缘运用故。普贤为行首故。文殊为小男。创證
法身本智。初生诸佛家故。为启蒙之首故。又艮为小
男。在丑寅间。平旦创明。暗相巳无。日光本著。像初住
始见道故。又住东北方清凉山。托世间法。令易解故。
又一切处文殊。法身智遍故。所从来金色世界。金体
白而相黄。表法身无作唯无依智为白。无依智用无
贪恚相。即有和气为黄。为福庆色也。观音在金刚山
西阿。西为金为白虎为凶为杀。于不善处行慈运悲
是观音也。文殊普贤观音三法。是十方佛所共行。观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5a 页
音为善财十回向中第七慈悲位中知识。主方便波
罗蜜。以方便法行于非道。非权学六度菩萨有畏爱
者之所堪也。

四因果圆满别。如涅槃无行等经六生灭灭巳。寂灭
为乐等。但明法身无作之果。以不具行故。权教积行
满三僧祇劫之果。言从行脩成。以不了无明本是法
身智慧。厌而以空观折伏现行烦恼。欣别净门故。又
化佛所有功德。总是脩生。如云然灯得光明。忍辱得
端正等。华严则不然。一念顿證法界法门。身心性相
本唯法体。任无依智施为运用。即是佛也。恒沙德用
法尔具足。普门法界。诸障自无。用别对治别脩别断。
不见变化。变与不变。无别性相。普观一切无非法门
无非解脱。以是因果同时之法。为法界海中因果不
可得故。不可得中因果同时无障碍。故位位中菩萨
入定皆有十方同名佛来。菩萨是因。来佛是果。表体
用相彻。因果无二故。以法界智。行菩萨行。设同凡事
经过多劫。而于自见不移时故。

五地位行相别。依大乘根品有六种所乘之门。阿弥
陀经念佛愿生净土门。为未见性有自他往来。是为
一。无量寿观经作净土观行所生净土门。从心想生
非了性故。是为二。般若经脩空无我观门。以破凡夫
实有。二乘我执。故多脩空法。空增胜故。虽行六度得
六神通。然是析法明空。不见佛性。不生佛家。是为三。
深密经和会有无观智门。以般若脩空。坏缘生法故。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5b 页
说缘生自体涅槃。和会有无。不令互斥。但立十地断
惑行相。而无三贤十信。未是理事相摄法也。又仁王
经说五位十地。多生积行脩假真如。又有教说地前
伏惑。地上见道。并对权根。非为实说。是为四。渐见佛
性进脩门。如仁王深密大品三经立假真如。以成十
地。是为三种权教十地。涅槃经十住少分见性。乃至
十地未能了了。是为分證十地。而牛食肥腻草纯出
醍醐。即为明證十地。并华严一乘十地。是为实教三
种十地。权实十地凡有六种。是为五。顿證佛性理智
万行圆融门。如华严经法门是法界大宅。一切权教
总居门外。中间安立轨像无一事空施。故子为佛位。
丑为信位。寅为住位。卯为行位。辰为回向。巳为十地。
午为等觉。未为晦明入俗。申酉戌亥为所化。故易坎
为君。离为臣。震为上相。为青龙。为吉庆。酉为上将。为
白虎。为凶害。如来治坎而发明。普贤为智相。主万行。
观音以大悲为上将。治凶危。文殊为觉蒙之师。互体
交参。以持佛家之法。皆令众生住于中道。以是身皆
金色。其诸菩萨皆以自證果德为名。皆以自證本法
为国。非众生行业影像地水火风之国。皆以本智利
生行果为所事佛。一一法像。帝网重重。是为六也。总
论诸教地位行相有此六种乘。有脩真者勿滞权门
虚烦多劫。

六重令善财證法别。如文殊觉首等说十信法门。善
财于福城东见文殊而證信位。法慧等于须弥顶说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5c 页
十住法门。善财见德云等十人而證十住。夜摩天说
十行法门。善财见善见等十人而證十行。兜率天说
十回向法。善财见青莲华等十人證十回向。他化天
说十地法门。善财至婆珊婆演底夜天等十善知识
所。一一證之。三禅天说佛华三昧等觉位中普贤境
界法门。善财参摩耶夫人巳下十位。一一仿而行之。
令成后则。于菩提场中始成正觉时说佛果法门。善
财于毗卢楼阁中参弥勒菩萨而證佛果。以至果同
因。因果相彻。无先后故。弥勒还令善财见初友文殊。
以由普贤行。得成正觉巳。常以普贤行导利众生。与
普贤同故。便见自身入普贤身中。以令后学解證无
疑。又文殊普贤弥勒三人一处。表通因彻果故。三人
之道是三世之通途。源始之法际。古佛道法。本来常
如。处迷者自没轮回。迷解即本来全得。无生无灭。无
作无为。脩之者。放逸者。皆有所作。故曰欣寂不当放
逸还非。以皆缠情。自乖圣性。当以定慧力善自观之。
勿滞其事。

七六位菩萨来众别。如信位内文殊觉首等从金色
等世界。不动智等佛所来。金为白色。明法身本体不
动智。明法身之内无作性智是根本智。文殊即能證
之因。不动智即所證之果。表从本智所来。来处是巳
身之智。所来是因。明因从本智果来。如全将金体以
成镮钏。全将佛体以成菩萨。全将佛果以作自身。举
此同体无二因果。以成十信法门。还令学者信果成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6a 页
因。还脩果法。以成因位。十住初心便成正觉。所谓以
少方便疾得菩提是也。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等
觉位中所有菩萨众海。皆是佛果位海。非是凡夫。虽
法界品逝多林舍利弗等影响声闻。示同聋瞽。以令
实声闻人。回心向大。非劣众也。

八所施法门事理别。权乘中说有情有佛性。无情无
佛性等。华严即是越情实教。如十林菩萨以慧为国。
明一切境界总为慧体。有情无情无二见也是法住
法位。世间相常住。又可作情无情计耶。故山河树木
皆能现佛菩萨身。及说法。与佛体同。能同能别。自在
无碍。一一境中纤尘之内。佛身出现。刹海重重。佛身
无尽。佛身毛孔。亦复如是。境界重重。互相彻入。不论
如是情与非情。

九与诸三乘得果别。声闻观苦集二谛深生厌离。作
无常不净白骨等观。知身空寂。智灭身亡。不生悲智。
名之为灭。以此灭处名为涅槃。设从空起。亦无三毒。
如咒毒蛇。咒力持故。毒不得起。以脩人无我法。三毒
业空。灭伏诸苦。名为道谛。楞伽云。譬如昏醉人。酒消
然后觉。彼觉法亦然。得佛无上身。言若知过回心。亦
成佛也。缘觉人知十二缘自体皆空。身心无主。性恒
无我。以无我故。十二缘灭。任性逍遥。不趣声闻之寂。
亦无菩萨悲智。权小菩萨但说六波罗蜜。未说方便
等四波罗蜜。不能入生死海。犹脩假真如观。破空有
二执。成不生不灭法门。九地以来未明佛性。为脩假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6b 页
智乃成障故。此华严为上上根人顿示本法。十住初
心便同诸佛。以依本智法。即无所脩故。本无障故。任
运悲智。不作而成。随缘六道。无非法界。了缘生法。自
体恒真。更无脩作。所有念虑。皆从智生。但知任运对
现色身。说法应机。如响相对。恒处生死流。法身恒寂。
虽经多劫。体不移时。入死出生。非没生也。故五地脩
十种四谛观。六地脩十种十二缘。故十方佛皆说四
谛法轮。以知苦集元是根本智故。不同三乘有欣厌
故。

十付法流通别。三乘之教付嘱诸圣。及诸凡夫。以法
未真。易信解故。且令圣凡共质令教流行。此法界根
本法轮出情难信之教。要待入證。生在佛家。为佛真
子。方是流通。但有圣说无入證者。不名流通。但有凡
夫说教。无入證者。亦非流通。为自法不明。疑情犹在。
不破自他闇。未能决定知佛意故。故付大心凡夫入
證位者。令诸凡夫直下自信。證十住位。生在佛家为
佛真子。有是流通。

△第四成佛同别者。夫智身寥廓。总万像以成躯。万
像无形。与智身而齐体。违真相隔。得本形同。只为乖
本相殊。致使化仪差别。今约人天权实之流。分为十
种。一佛身别。如经说有九十七种相。及无尽相身。非
三十二相等。

二成佛时别。如云如来不出世。亦无有涅槃。即是法
界无始终前后之时。不出不没不成不坏。如来常住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6c 页
在世常转法轮。能如是知。即是佛出兴也。非如化佛
逾城出家成道等。

三菩提树别。即高显殊特庄严宝树。如金刚藏身中
所见之树。意明遍一切处之树。非化佛木树高下但
称人间。

四座别。妙宝莲华师子之座。非藉草也。

五大众别。皆智圆多劫一际无前后时众也。

六示相别。权乘中八相成道等。此一乘即以初发心
住会法身本智以为正觉。情绝始终。不见时迁。及以
不迁。不乖当念。蕴功即佛。应真自性常转法轮。法华
经云。吾从成佛巳来经无量阿僧祇劫。此是回彼三
乘。就实而论。其实如来不出不没不成不坏。常住在
世。

七转法轮别。毗卢遮那一乘法轮。所谓佛乘。法华经
云。佛乘唯有一。无二亦无三。乃至乘如来乘直至道
场是也。如龙女刹那成佛虽有转相。亦是一乘之门。
有说龙女是化者。苦哉翻成谤也。

八说法处别。化佛说法或尘苑或给园。皆有处所往
来。此经十处十会及一切尘中。佛身佛国重重无尽
常转法轮。不去不来不出不没。

九大会庄严别。十方来众皆云十佛刹尘。位位地地
十百千以次增多。为明无尽。一一众会皆遍法界。一
一尘中众会重重。皆与法界虚空等。乃至于一小众
生身中成道说法众海重重。其彼众生不知不觉。如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7a 页
是众会皆为诸佛菩萨性遍一切处。身土众会皆遍
一切处。

十所授法门别。为法界自体法身古佛迷在无明。顿
以方便三昧而令现之。十住初心全得佛果。一念一
时一际一法界门。顿收文殊普贤万行理事。更无情
量。卷舒延促。不废随俗时劫日月岁数。然其岁劫当
自不移。了知苦谛本来圣谛。元无诸苦。亦无涅槃。如
是信解。如是證入。以少方便。疾得菩提。即以智幻门
幻生其身。等众生界。同众生事。即以无碍念门。了众
生根。即以师范门。以成轨则。即以众艺门。训诲众生。
即以无依道场门。法无所著。即以无念门。念而不著。
即以净智光明门。恒照无碍。安立诸法。度脱众生。即
以无尽相门。不坏色身。即以诚愿语门。出言诚谛。即
以幻住门。常住世间。成就众生诸根解脱。此十法是
善财等觉位内善知识利安众生之门。令诸学者顿
脩悟入。以此十法善住世间。非如三乘厌苦乐灭。亦
非留惑乐空出缠。别求净土。

△第五见佛差别者。情存相隔。见绝体齐。身立影生。
情留佛异。佛由情应。以此乖真。心尽情亡。智身自称。
随缘无作。动寂俱真。如是相应。名毗卢遮那也。只可
归真去假。不可滞假亡真。略立十种差别。使创信者
返末而还源也。

一人中见佛但有三十二相。

二诸天见佛八十种好。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7b 页

三诸龙见佛或同人见。或见伹为大龙王。馀畜例然。

四诸仙见佛但为大仙。

五外道见佛与巳同类。

六八部神等见佛与巳为王。

七小乘人见佛为大声闻。

八缘觉人见佛还为缘觉。

九权教菩萨见佛。伹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福智充
遍大千世界。

十佛乘中见佛。为十佛刹尘莲华藏世界海法界主。
福智充满一切诸刹。无尽相海重重故。如上见佛不
同。皆由信乐差别。是故当发广大心。信广大教。发广
大愿。行广大行。人广大智。利益成就无尽众生。成大
菩提。若不如是。终非究竟。劳而功少。何如直往一切
智之本智中也。

△第六说教时分者。夫道源虚寂。三世智圆。会万像。
齐有无。混去来。印今古。情亡智立。想绝悲存。一雨普
滋。百卉齐得。圆音遐布。获益随根。略依权实分十种
时。

一力士经说佛成道一七日即于鹿园说法。

二大品经说佛初鹿苑转四谛法轮。

三法华经说三七日诣鹿园。

四四分律及萨婆多论云六七日方说法。

五兴起行经云七七日方说法。

六三分律云八七日方说法。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7c 页

七大智度论云五七日方说法。

八十二游经云一年不说法。

九今唐朝藏法师判佛成道。定经二七日后方说华
严经。

十今依法界门法身本智理事大悲之宗。不依情量
时分之说。古今见尽。常转法轮。无始无终。法如是故。
情亡心尽。任智利人。即是佛出兴转法轮时。法华经
云吾从成佛巳来经无量阿僧祇劫。量既本无。拟将
何为说法时也。

△第七净土权实者。夫遮那法界。体相括于尘沙。方
广灵门。净秽互参于无极。但随自脩业用见境不同。
致使圣说乖违。依根不定。或权分净土于他国。指秽
境于娑婆。或此处为化仪。上方为实报。文殊住东国
而来。观音处安乐而至。如是权仪各别。启蒙的信无
依。今略会诸门。约申十种。

一阿弥陀佛净土。为一分取相凡夫。未信法空实理。
以专忆念。念想专故。其心分净。得生净土。是权未实。

二无量寿观经净土。为一分未信法空实理。乐妙色
相者。令其想彼色像。想成就故。而生佛国。此权非实。

三维摩经净土。佛以足指按地。加其神力。暂现还无。
是实报土。未具陈广[弓*夹]。是实未广。

四梵网经净土。说千华并百亿四天下等。为三乘菩
萨见未广故。分示报境。未成圆满。是权未实。

五摩醯首罗天净土。为权教菩萨染净未亡者。说此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8a 页
欲界阎浮提为有漏。彼摩醯天为实报。亦权未实。

六涅槃经净土。言有实报净土在西方过三十二恒
河沙国土外。此三千大千世界总是秽土。亦为权乘
中一分染净未亡者说。是权非实。

七法华经净土。有移置天人三变之相。亦为染净未
亡者说。是权非实。

八灵山会所指净土。令三乘人知此土即秽恒净。诸
众信可。未能自见。是实非权。

九唯心净土。自證自心当体无心。性唯真智。不念净
秽。称真任性。心无恚碍。利安众生。是实净土。以自净
故令他亦净。云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十毗卢遮那净土。即华藏世界。净秽总含。无秽无净。
无有上下彼此自他之相。一一佛土皆充法界。无尽
佛土不出一尘。以法为界不限边际。相海纯杂。色像
重重。此为实报。

△第八摄化境界者。夫佛境无边。弥纶法界。随情广
狭。见有差殊。今依权实略示五门。唯冀舍条从本。返
末还源。速證菩提。无令稽滞。

一人中见佛但化一阎浮提。

二诸天见佛。随自见境。见佛亦然。如帝释梵王及诸
天王是菩萨位。即依菩萨位配所见广狭。非凡夫天
也。

三二乘中大罗汉以天眼力。见佛摄化三千大千。如
那律云。我以天眼见释迦佛土三千大千。如观掌中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8b 页
庵摩勒果。如小罗汉即不定以久伏忍力能断结。使
未有神力通变等事。或见摄化一阎浮提。以次罗汉
或见佛化四天下等。

四权教菩萨见佛境界。初地百佛。二地千佛。随位渐
增。

五实教菩萨。初地见多百佛。二地见多千佛。多百多
千即是无尽之百无尽之千。以实言之。三贤十地皆
悉齐见。如帝网等。法界虚空总皆平等。不分小大。但
行布之中寄位阶降。

△第九因果延促者。夫法界无始无终。智体非因非
果。但为有情存量。假寄其名。劈竹登梯。随根迟速。量
绝情亡。名后何立。故因果延促。如空中鸟迹。如石女
生儿。今依根别。约立十门。

一小乘善来得阿罗汉果。

二小乘一生得阿罗汉果。

三小乘三生得阿罗汉果。

四小乘六十劫得阿罗汉果。

五缘觉四生得缘觉果。

六缘觉迟经百劫得缘觉果。

七权教菩萨定经三僧祇劫得成佛果。

八法华实教会三归一。令龙女刹那成佛。以破三乘
迂滞。

九兜率天子三生成十地果。

十善财一生成佛。一生者。一刹那际情亡见谢。三世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8c 页
一念。更无所生。名为一生。如是无生便成佛果。如本
生故名为一生。还同龙女一刹那际情尽时亡。名之
为佛。

△第十会教始终者。夫慧日世尊。称法界而遍照。智
周万有。与凡圣而同真。十处十会。如帝网之重重。十
刹十身。若镜像之相入。举一门众门俱发。谈一品诸
品齐摩。道树始生。九天同届。普光一集。十处咸登。今
古无差。旧新一念。不离一位。便分五位之门。一行之
中乃建尘沙行海。欲使一念相应。功程不枉。今分十
法以约纪纲。

一毗卢遮那始成正觉。即世主妙严一品经是。言始
成正觉者。古今相彻为始。契法如是为成。依法如是
非心造作。名之为正。智达斯理。名之为觉。此经三十
九品。如璎珞经说于三禅天说十一地佛华品。即总
有十处十会四十品。并在初成正觉时。以一刹那际
海印法门一时顿说。以法如是为前后故。作重会三
会普光殿者。以皆情计。违本法故。于一念内现三世
事为众生故。非于本法而有三世。为明本法。岂从末
也。如十定品离世间品皆云菩提场中始成正觉。普
光明殿入刹那际三昧。叙致文字不无前后。捡参经
意。总是通括一时一际一法界智用法门。但随法位
菩萨名别。非佛去巳重来。以普光明殿为法界德果
大宅。智之本都。而十定门是法界体。普贤离世间行
是法界用。故三度一处总是一时一会。非可情计前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9a 页
后往来。虽馀九会。亦总在一会一时一法界一智海
法门重重无尽。一时隐现无障无碍。是故此经有五
种因果遍周。初会六品为示成正觉因果遍周。二会
至六会二十品为信及进脩因果遍周。十定十通十
忍等品为定体遍周。普贤行品离世间品为行海遍
周。法界一品为法界不思议大圆明智海遍周。故五
处序致品首皆云世尊在摩竭国等。明此五法是一
时一处一法界一体用一切诸佛一同之法。等周圆
满。无前后义。如王宝印一时顿印。无先后成文。以总
别同异成坏六相并十玄门融通道理自见。十玄门
者。同时具足相应门。广狭自在无碍门。一多相容不
同门。诸法相即自在门。秘密隐显俱成门。微细相容
安立门。因陀罗网境界门。托事显法生解门。十世隔
法异成门。主伴圆融具德门。此六相十玄遍一切法。
遍一切时。遍一切处。理事圆融。性相无碍。今于一法
界内随其进脩治习方便行相门中。寄位表法。分其
十处十会。一菩提场。二普光殿。三须弥顶。四夜摩天。
五兜率天。六他化天。七三禅天。八逝多林。九觉城东。
十一切国刹及尘中一切虚空法界。如是等会。总是
普光明殿法界大宅之所含容。以故此经和会因果
成一际门凡有六处。一初会中普贤菩萨入如来藏
身三昧。以世界海漩法门。示佛本源法界华藏世界
海因果始终报得之门。普贤是行。如来藏身是体。即
明以用入体。理事相彻。二如来宝座轮台基陛一切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9b 页
庄严具中出众菩萨。法空大智为佛座体。普贤万行
为用庄严。即明理事因果体用相益。三普光明殿三
说始成正觉一际法门。即明摄末归本。四如来出现
品如来放眉间光灌文殊顶。口中光灌普贤口。令二
人共相问答。说佛出现果德法门。文殊为智体。普贤
为行用。即明智行相彻。以此彻处即名为佛。初会中
佛即佛自所成佛。出现品中佛。即菩萨自力所及。因
信佛故。发行脩进。自佛果成。还与前所信佛无异。五
逝多林世尊入师子频呻三昧。而普贤说颂。三昧是
理。普贤是行。明以行会理。放眉间光明普照一切。而
文殊说颂。光是行用。文殊是理。明以理会行。六善财
于弥勒楼阁中和会文殊普贤及弥勒始终因果。都
为一际。体用彻故。

二示果劝脩。即如来现相品至毗卢遮那品五品经
是。如来口光告众令集。普贤以佛长子治佛家法。入
佛三昧。举佛果德。令众敬爱起信乐脩。

三信心成备。即如来名号品至贤首品六品经是。此
六品共成信位。文殊为觉蒙之师。故举自心根本不
动智佛。以成所信之门。若心外有佛。不成为信。以心
外有见。即邪见故。

四入真实證。即升须弥山品至明法品六品是。明从
信心升十住法王山顶。智照无碍。又山表定。定能发
慧。从兹巳去。任法无功。始终俱佛。不从八地方具无
功。法流水中初水后水一性水者。因佛果佛一性佛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9c 页
故。无初中后。不隔念故。无念可隔。因果便终。一念相
应一念佛故。不论相好及与神通。相好神通。从此正
觉中得。若證正觉即不著诸相。但以觉道恒相应故。
神变相好。不求自至。设至于后福智终时。三世一时
不移毫念。如宝王印。一时顿印无先后成文。

五发行脩行。即升夜摩天宫品至十无尽藏品四品
是。夜摩是空居天。明从须弥山顶至相尽际。證佛智
身依本智法空。行普贤行也。

六理事相入。即升兜率品至十回向品三品是。以十
行事法回入十住理中。令理事无碍。体用相彻。兜率
在欲界五天之中。表根本智差别智。智悲均融。处于
中道。

七蕴脩成德。即他化天十地一品是。以十地法门但
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中蕴积功成。任运淳熟。果终智
满。住法本宫。恒遍一切。更无升进。佛常现在。非是新
来。故无升天并迎赞品。此天依他起化以成巳乐。表
此位依众生故而行悲智。无自心想。

八随缘无碍。即第七会三禅天人佛华三昧。说十一
地等觉位中普贤法门。明十地自分道终。等觉位中
以普贤行遍周法界重重无碍。此天忧喜情亡。表等
觉定乱情亡。唯智悲利俗。此会来文未足。据璎珞说。

九因果位终。即普光明殿说十定品至如来出现品
并离世间品总十二品经是。以十定品至离世间品
总括五位十地佛位及普贤万行始终因果门前后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0a 页
彻故。故十定离世间二品之初皆序始成正觉而与
初会二会相同。以十定是文殊智体。离世间是普贤
处世大用。总在普光法堂一时都会。但依位法。菩萨
众号有异。非是去巳还来。譬如空中百千宝镜。置一
佛像在地。以众菩萨围绕庄严。于彼百千镜中一时
顿现。一一镜中影像互相参入都无往来。如来亦尔。
于始成正觉之时。天上人间十方国土一时顿现。互
相参彻都无来去。

十令凡实證。即逝多林法界一品是。如来入师子嚬
申定。现法界果德普庄严广大境界。令生信乐。达佛
实相。以法界性中安立信等六位方便进脩。不离体
用。不坏方便。其智弥高。其行弥下。随立知行。不迷因
果。令觉者善明总别。依位成功。不滞于始。不离于初。
如六千比丘皆是凡夫。于文殊所。顿明十耳十眼。普
身十方。成就佛法。而不离文殊足下。又一万诸龙。五
百优婆塞。五百优婆夷。五百童子。五百童女。并是凡
夫。皆信法界佛果而登十住十地等。于中举一善财
以例同然。如善财因文殊发心。而智满后还见文殊。
以法界中一切法总神总真。总不思议故如来神力
说。以法界体凡圣一体故于人间说。如是法门诸有
信解及證入者。犹如师子王之子。初生之时虽则未
能如其师子王力势自在。而师子相全体无异。一切
诸兽巳皆畏之。诸信證者亦复如是。虽未能堪力用
如佛。而信者巳种佛种。證者巳生佛家。为佛真子。与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0b 页
佛智同。超彼权乘得神通菩萨九地等见。故云设有
菩萨读诵八万四千法藏得六神通。于此法门不闻
不信。又云不退诸菩萨亦复不能知。以是出生死之
不退。非是达根本无明得根本智处生死之不退故。
并是法界智海大宅门外施设草庵姑免火难者故。
大方广佛华严经者。大是无方义。方是法则义。广是
理智遍周义。佛是智体无依住义。智自在义。华是遍
法界无尽行义。以行能开敷自他果故。严是庄饰义。
以十信中有作行华开敷十住位中妙理智慧果故。
复生十种无作行华。常以互严自利利他之道。故行
为严饰义。此经以毗卢遮那大智法界本真自体寂
用圆满果德法报性相无碍佛自所乘为宗。令初发
心者志乐广大。还得自心无依住性根本不动智。与
诸佛智合一无二故。是故此经常以佛果为进脩道
迹。是佛根本大智古迹脩差别智故。若异佛古迹而
有进脩。无成佛义。如三乘且免一分粗生死苦。非是
依佛智体古迹脩佛乘也。又此经以一切众生根器
佛一圆音一念三世无始无终常转法轮以为教体。
大要言之。一切众生诸烦恼海。一切众生随分善根。
人天乐果。声闻缘觉菩萨佛乘解脱涅槃名句文身
语业等。及一切善恶果报虚空法界言与无言一切
法无非教体。此经始终徒众形相。总有二百二十八
众形类部从庄严道场形类各异。当会事意皆有所
表。初一品有四十七众。表意如下。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0c 页

* ○世主妙严品第一

诸天神王八部及菩萨导利众生之众。皆是世间之
主。佛成正觉咸来庆赞。各与佛刹尘教眷属。或将无
量部从共严海会。以主伴交参同彰法象。故曰妙严。
此经是法界智之真我。见法界智之真佛。闻法界智
之真谈。入法界智之真理。当是文殊普贤神洞真源
道齐智海者之所传持。非三乘人所能也。一时者。法
界无时。是佛说法时也。摩竭提此云遍聪慧。以人多
聪慧名国。阿兰若法。此云最寂静处。是阎浮提最中。
故诸佛成道皆于此也。场是拣秽处。菩提场表治惑。
明示现成佛治众生惑也。始成正觉者。古今情尽为
始。心无所依为正。理智相应为觉。得如是法名为成
也。其地金刚所成。地上有十种宝严者。法身因。报得
金刚地。十波罗蜜成其宝严以严地也。宝树行列。树
上有十种严者。覆荫众生行为因。报得宝树。以智行
相彻。故一切严具树中现像。以方便破暗。故树出光
明。以愿兴智。故光中雨宝。因果彻故。宝中菩萨如云
出现也。宫殿楼阁充遍十方而亦十种严者。大悲含
育以成其宫。大智利生以成其殿。以智观照为楼。知
根设教为阁。大愿遍周故充十方。以十波罗蜜随大
悲生。复成十种依报。而无边菩萨咸集其所也。其师
子座高广妙好亦十种严者。于大众中得无所畏。故
称师子。法界以为座因。故无限量。以智随万行。故十
种具足严座。以因位十地法云润泽。故座出音说佛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1a 页
境界悦众生也。如是庄严皆是如来大智大愿任运
报得。如龙游云起。虎啸风生。报感应然。非物能与为
也。智入三世悉平等者。智能随俗。言入三世。俗体本
真。故言平等。以总别同异成坏六相义该括。即总而
全别。即别而全总。即同而俱异。即异而俱同。即成而
俱坏。即坏而俱成。皆非情计一异有无等生灭相故。
以自体无念力大智照之可见。其身充满一切世间
以下。总明如来身语智三业依正随用自在也。十佛
刹尘菩萨围绕。上首菩萨名普贤者。行与理齐。利生
皆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次九个菩萨上字同名为
普者。明此十普之义是一人之普。一一菩萨具十普
也。下明别者。明一一普贤能遍别故。普义方得成也。
此十普众。是十方佛同行之行。更无旧新。如王大路。
其奈不行之何。此十普菩萨是佛自普贤行果。如来
是正觉之果。如来所居华藏净土。是佛报得依果。一
切众生以自根性观佛三种因果。及佛自普贤门而
生信心。若不如是从何生信。是故如来以此三种因
果而令众生信乐脩行。海月光大明菩萨直至大自
在天王凡四十众。每众主伴十人。总四百人。表佛自
行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中四百个波罗蜜门。以四
位中四十个波罗蜜门每一个波罗蜜门自具十波
罗蜜。故成四百个波罗蜜门。前普贤一众十人。皆具
十普之德。十人互参自具十众。十人当百。还表佛自
行等觉位一百个波罗蜜门。以故虽则四十一众。还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1b 页
当五十众。主伴五百人。表佛自五位五百个波罗蜜
门。海月光大明菩萨至大自在天王都为四十众。通
十普贤一众。并菩提树内流光众。如来宫殿众。如来
座内众。十方诸来菩萨众。菩萨毛孔众。如来眉间毫
中众。都为四十七众。菩提树内众并宫殿众前巳释。
座内众明是如来往昔自行。与古同因彰果众。诸来
众是兴供众。毛孔光明众是法界性起无碍一多同
异自在大悲无尽不思议众。如来眉间毫中众是示
果成因生信利生众。此是成佛后以十信心位乃至
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遍法界法门众。举此自
脩因果。还令学者仿之。

海月光大明等十菩萨是佛果位中以普贤行入俗
利生之众。以其行异。其名亦异。以普遍别。方成普义。
以明十住初心一下顿乘古法。不移旧迹。如大王路。
新旧同行。以此开悟迷流。还令学古。一同自法。故寄
位初发心住。以表初住所行檀波罗蜜中主伴十波
罗蜜。海月光大明菩萨表檀波罗蜜。以檀波罗蜜为
主。馀九个菩萨名号为伴。以法施广济为海。令他清
凉为月光。自他普照为大明。故表檀也。云音海光无
垢藏菩萨表戒波罗蜜者。性戒大悲普雨法音为云
音。性戒如海。不宿死尸。而万法总净为海。光无垢藏。
故表戒也。功德宝髻智生菩萨表忍波罗蜜者。髻是
首饰。忍为上首。故宝严其顶。以能忍故是智生也。功
德自住王大光菩萨表精进波罗蜜者。利生不倦自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1c 页
在如王。普令开晓故大光也。善勇猛莲华髻菩萨表
禅波罗蜜者。明从凡起信入證之初。一念无思。顿超
诸想。真智冥会。是勇猛义。以禅体处世即真。不染寂
乱。为莲华髻也。普智云日幢菩萨表般若波罗蜜者。
以慧雨法为云。慧光破暗为日。摧邪显正名为幢也。
大精进金刚齐菩萨表第七方便波罗蜜者。大悲坚
固。入俗无疲。名大精进。坏他坚垢名金刚。以处智悲
中际为齐。齐是身之中也。香𦦨光幢菩萨表第八愿
波罗蜜者。大愿弘芳为香。以智随愿破惑为光。入邪
破障为幢。如八住善知识毗目仙人示作外道。与邪
同行。破邪师道等是也。大明德深美音菩萨表第九
力波罗蜜者。以法师位善说法故以为名也。大福光
智生菩萨者。明此是智波罗蜜也。此十菩萨名。明初
住中以此十法治染净成法身悲智之门。计此脩治
法合一法。今说诸波罗蜜各各不同。明于一法上以
十法脩治惯习增明以成其一。其法不离旧行。时亦
不移旧时。时无性故。三世无去来故。但于一法上具
十法行门体用。但于一法上脩行生熟处。分一住二
住。伹于一法上会悲智愿行生熟浅深不同。随不同
处。分其地位差别。以六相义圆通可知。非是法之异
也。此下诸神王天众。皆以自一为主。馀九为伴。一一
名义随位配列。

妙色那罗延等十执金刚神。表第二治地住法门。主
戒波罗蜜中十波罗蜜。以戒防护为执。戒体不坏为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2a 页
金刚。以性齐诸佛。智同真理。随普贤行。处世护持。自
心合理。其智自神。不思不为而通万有曰神。非鬼神
之神也。妙色那罗延神表戒波罗蜜中檀波罗蜜门
者。以性戒成檀。感招妙色。那罗延是不坏义。以性戒
破惑。得不坏身也。日轮速疾幢神表戒中戒者。戒光
无缺名日轮。见者应真名速疾。自他惑尽为幢。心无
异念为执。性不可破为金刚。称真自在名之为神。须
弥华光神表戒中忍行。以法忍高胜为须弥。以忍严
行。人见皆悦为华。观者破慢为光。馀七神义。以次配
知。此是第二治地住中十住主伴十波罗蜜门。

华髻庄严等十身众神。表第三脩行住法门。主忍波
罗蜜中十波罗蜜。如叹德云。皆于往昔承事供养一
切诸佛。巳成诸佛何藉供养。明以众多身云众多严
具。于一切时供养一切众生令其成佛。为众生与佛
体无有二。是调忍义。是身众义故。华髻庄严神表忍
中之檀。以忍最胜报得顶严也。光照十方神表忍中
戒者。以忍为戒体。法忍戒光令众喜悦为光照也。海
音调伏神表忍中忍者。闻诸善恶毁赞多如潮音不
生忧喜。又自以声如潮教化令无失时。是调忍义也。
馀七神义以次配知。

宝印手等十足行神。表第四生贵住法门。主精进波
罗蜜中十波罗蜜。以智随精进满足众行为足行神。
宝印手神表精进中檀者。明以法宝智印行精进行。
引接众生。手是引接义莲华光神表精进中戒者。居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2b 页
生死海如莲不染。见者发心名为光也。精净华髻神
以法忍无垢为清净。又得顶严。以忍是华鬘义。故表
忍也。摄诸善见神表精进中精进者。常摄诸根不令
起见。即无见不善。是精进也。馀六神义以次配知。

净庄严幢等十道场神。表第五具足方便住中十波
罗蜜。以禅波罗蜜为体。道场是除蕴秽义。以禅能治
蕴。如世间场。为明禅定净六七识之取染。显般若能
开妙慧简择理智体之本实。故禅以为场体。般若以
为人功。普贤万行以为驮运。至法界普光大都一切
种智藏中。此中十神。一神为一波罗蜜。为自益益人
之行。其义以次配。

宝峰光曜等十主城神。表第六正心住中十波罗蜜。
以般若为体。以空慧自在守护心城为主城神。十住
品正心住经云。此菩萨闻十种法心定不动。是申明
城义。善财参第六住知识海幢比丘。见其端居寂默
出入息尽。是證此城义也。宝峰光曜神表般若中檀
者。以法空慧至相尽处为宝峰。以无性妙慧广施含
生是光曜也。馀九神以次配释。略知法则。如道场神
主城主地等神总是女神。为明慈悲故。而实体中无
男非女。俱随事示现。

普德净华等十主地神。表第七不退住中十波罗蜜。
以方便波罗蜜为体。以大悲生育万有。性无退动。为
主地神。

宝峰开华等十主山神。表第八童真住愿波罗蜜中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2c 页
十波罗蜜。以第八无功智不动为山。应真自在为神。

布华如云等十主林神。表第九法王子住。主力波罗
蜜。明说法如林。广多覆荫。故是法师位也。

吉祥等十主药神。明第十灌顶住。主智波罗蜜。于中
十神主智波罗蜜中十波罗蜜。以智能知根与法药
为神。巳上十众百人寄同神位。表佛自行十住一百
个波罗蜜门。

柔软胜味等十主稼神。表第一欢善行檀波罗蜜中
十波罗蜜。如世间禾稼为资粮。长养色身。佛法即以
十波罗蜜行为资粮。长养法身。令习气渐微。出世悲
智习气惯使成辨。三乘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为
道前资粮。初地巳上为见道加行。以初地始见道犹
未明了。此经十信中全信自心与佛无异。十住初心
以方便三昧见道。初住巳上诸住总为见道之位。十
行十回向十地总为加行。总为资粮。为资粮加行与
佛因果同进。故以普贤行。用资悲愿成满。以初住所
见法身理智性果。用资普贤行。不属人天有为。故五
位进脩法身理智性果并普贤行。于一真法界中互
为资粮。废一即二不成。为以理智佛果严行。以行严
果。如黄瓜果华同出。华果相资。名佛华严也。

普发迅流等十主河神。表第二饶益行戒波罗蜜中
十波罗蜜。善财饶益行知识释天童子。于河渚中聚
沙。以术利人为行。明戒体。此以河神为戒体。前后相
似。普发迅流明应一乘之种。普洁泉涧主河神明应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3a 页
三乘及人天等善法以为戒体。是普洁义。若不如是。
行行不满。

出现宝光等十主海神。表第三无违逆行忍行中十
波罗蜜。以法性大悲以为忍体。如海处其下流。能容
一切无明高慢生死之流。皆为法流而无妨碍。为无
违逆行。

普兴云幢等十主水神。表第四无屈挠行精进行中
十波罗蜜。以法性之水常勤精进。知根而益无屈其
心。如水含润随物而益。各得其所而无挠也。

普光𦦨藏等十主火神。表第五无痴乱行禅波罗蜜
中十波罗蜜。以即寂而恒照。即事而恒理。悲智照用
而无碍。故火神为定体。火在天为日。在人为心。在方
为南为离神。在法为虚无。为中道。为正。为智照万有。
善财南行为若此也。

无碍光明等十主风神。表第六善现行般若波罗蜜
中十波罗蜜。风即辰巳之间巽神。为言说。为教令。易
巽上坤下为观。曰风行地上可以观。象大人设政教
而天下从之。明第六波罗蜜智慧功成。善现言教教
化众生。又上值角宿为天门。主僧尼齐戒法则。象以
口为天门。吐纳风气。施教成化。故以智为风神。方者
法也。大象无方。取其法耳。

净光普照等十主空神。表第七无著行方便波罗蜜
中十波罗蜜。一切法空能生大悲方便。摄化众生而
无所著。故主空神表方便也。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3b 页

遍住一切等十主方神。表第八难得行中十波罗蜜。
以愿波罗蜜为主。为智用无功。其功难成。故以愿防
之。念其本愿引智起行。令行周遍。不住涅槃。不住生
死。以第八无功智成。圆摄十方之法。饶益众生。

普德净光等十主夜神。表第九善法行中十波罗蜜。
以力波罗蜜为主。明法力巳成。法王功办。常处生死
长夜。以法照明世间。

示现宫殿等十主昼神。表第十真实行所行智波罗
蜜中十波罗蜜。智日恒明为昼。智无为而应万有为
神。示现宫殿神表智中檀者。以悲宫智殿成就众生。
悲智空殿展转相益也。巳上十众百人表佛十行一
百个波罗蜜门。

罗睺等十阿脩罗王。表第一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
相回向檀波罗蜜中十波罗蜜。阿脩罗释为非天。虽
亦天趣所摄。为多谄诈。无天妙乐。又处大海。而海水
不没。像菩萨大悲方便有如谄诈。虽入生死而无人
天五欲之乐。虽出世间而无涅槃寂灭之乐。涅槃生
死不住不没。咸得自在。名为王也。罗睺此云障明。其
手能障日月之明。毗摩质多。此云响高。以与天帝战
时。扬声大叫能震山岳为名。此脩罗表檀中戒者。明
以大悲大愿音声誓度三界六道。故悲愿为戒体也。

大速疾力等十迦楼罗王。表第二不坏回向戒波罗
蜜中十波罗蜜。迦楼罗。即金翅鸟。两翼相去三百三
十六万里。于大海上以清净目观命尽之龙。以翼簸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3c 页
水两辟而搏取之。显菩萨常于生死海上。以法空清
净智眼观有根熟众生。而以止观两翼搏。置自性清
净涅槃之岸。以海不宿死尸。明大悲大智性戒不宿
人天三乘染净二见死尸。如金翅簸海。波未合时取
龙而出。为速疾力也。

善慧光明天等十紧那罗王。表第三等一切诸佛回
向忍波罗蜜中十波罗蜜。紧那罗。此云疑神。似人而
顶有角口似牛。人见疑之。象以法忍力生于六道同
行利生。似凡而智如佛。似圣而行同凡。故表为疑神
也。

善慧等十摩睺罗伽王。表第四至一切处回向精进
波罗蜜中十波罗蜜摩睺罗伽此云大蟒。亦云胸腹
行。是守护伽蓝神。象精进四生六道无处不入。利人
匍匐。离慢谦敬。是菩萨事也。

毗沙门等十夜叉王。表第五无尽功德藏回向禅波
罗蜜中十波罗蜜。夜叉此云苦活。亦云伺察。毗沙门
天王领夜叉众在须弥山北面。象以禅定夜叉。伺察
守护一切众生苦活之心。令不妄起。得大功德藏也。

毗楼博叉等十龙王。表第六随顺坚固回向般若波
罗蜜中十波罗蜜。毗楼博叉天王领龙众住须弥山
西。毗楼博叉此云种种眼。象以般若种种空慧庄严
诸见。令见无著。如龙游空隐显自在降雨润物。表空
慧有无自在。雨法益生。龙有五种。善住龙王为一切
象形龙主。难陀龙王为一切蛇形龙王。无热恼龙王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4a 页
为一切马形龙主。婆楼那龙王为一切鱼形龙主。摩
那龙王为一切虾蟆形龙主。诸龙皆能变形。唯初生
时睡时瞋时行欲时不能变形。诸龙皆有金翅鸟怖。
热沙堕头怖。风吹宝衣露身生苦。唯无热恼龙王不
以蛇形行欲。又无上三种患。因以名之。此约三乘所
说。今此一乘中龙王。其德并是入不思议乘佛果位
中菩萨。为化众生遍于诸道普现其身。令于此会贺
佛出兴。酬其本缘。寄位表法。娑竭罗此云海。表大悲
入生死海。德叉迦。此云能害。以其嗔时嘘视。人畜皆
致命终。亦云多舌。表般若善说多法。害诸烦恼。

增长等十鸠槃茶王。表第七随顺一切众生回向方
便中十波罗蜜。鸠槃茶是啖精气鬼。亦名冬瓜鬼。以
其阴囊大如冬瓜。行则擎置肩上。坐则踞之。增长天
王领之住须弥山南。以其贪求食啖。表菩萨尽与随
行断一切贪求也。

持国等十乾闼婆王。表第八真如相回向愿波罗蜜
中十波罗蜜。乾闼婆此云寻香。有香气处作娱乐以
求其食。持国天王领之住须弥山东。象以真如法界
五分法身无染之香。恒愿娱乐众生。令其爱乐。

月天子表第九无缚无著解脱回向力波罗蜜。以性
空慧力照烛众生。净烦恼热。令得清凉。故托事于月。
十个月无以次配义。

日天子表第十法界无量回向主智波罗蜜。如日处
空。照临万有。其位在上。其功益下。象此位其智甚高。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4b 页
其行弥下。人天神鬼外道邪行畜生地狱尽同其行。
如日月其形在上。其功在下。善恶俱照。十日天子以
次配智中十波罗蜜。长阿含经云。月上有城正方一
千九百六十里。二分天金。一分琉璃作。遥看似圆。天
子五百岁。子孙相袭一劫。日月相近。光影相映即有
亏盈。日广五十由旬。其城正方二千四十里。纯金所
成。寿命子孙同月。以风持故绕须弥山。总是四天王
摄。巳上十众表佛自行十回向一百个波罗蜜门。

释迦因陀罗等十忉利天王。表初欢喜地檀波罗蜜
中十波罗蜜。忉利。此云三十三。此天在须弥山顶。其
顶四埵各八辅天。并帝释天主为三十三。此天身长
一由旬。衣长倍之。而重六铢。寿一千岁。一日一夜当
人间百年。三十日为月。十二月为岁。帝释亦名释提
桓。亦名憍尸迦。亦名释迦因陀罗。此天在山顶相尽
处。明从前位习气之有为。升此初地法空之际。一分
习气尽。故寄表此天。如十住十行寄表如神。十回向
如王。此十地如天。明其进脩渐渐惯习殊胜。以六相
十玄门该之。总是一刹那中同异。不可作情计也。

善时分等十须夜摩天王。表第二离垢地。夜摩此云
时分。以依空而居。无日月天。光自相照。不分尽夜。但
莲华开合知昼夜时分。天身长二由旬。衣长四由旬。
重三铢。寿二千岁。日月岁数与忉利倍。此众十天表
戒中十波罗蜜。以上上十善戒治欲界现行粗惑习
气。三地脩九次第定方无三界烦恼。生如来家。同如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4c 页
来性。

知足等十兜率陀天王。表第三发光地忍中十波罗
蜜兜率此云知足身长四由旬衣长八由旬寿四千
岁日月岁数与夜摩倍最后身菩萨于此教化此地
以脩九次第定得出三界作鍊金不失铢两喻明以
九次第定鍊之以法眼观之以行加之无亏本法但
转明净。

善变化等十化乐天王。表第四𦦨慧地十波罗蜜。以
精进为体。此天常以变化以自悦乐。表此位以三十
七助道法门庄严慧业。对治三界邪见等障。鍊磨心
地令更明净。用化众生以为自乐。为𦦨慧也。

得自在等十他化天王。表第五难胜地。此天依他起
化以为巳乐。在欲界顶魔王住处。明菩萨欲境难超
五地以来五欲境界未全自在。但为观照诸波罗蜜
脩行力故不没其中。未同八地无功法流自在。故以
禅定为体。脩十谛观。治三界染净惑障馀习。得工巧
明门教化众生。令他得乐以为巳乐。若不尔者是魔
眷属。此天身长十六由旬衣长三十二由旬。寿命日
月岁数悉与前倍。

尸弃等十大梵天王。表第六现前地般若中十波罗
蜜。梵以音语得名。尸弃天王发大梵音。其诸梵众各
各自谓唯与我语。于大千界而最自在。颜如童子。身
白银色。长半由旬。衣如金色。无男女形。禅悦为食。寿
命一劫。乐脩禅寂。此位以毗琉璃宝磨真金转明净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5a 页
作喻。明此菩萨以十种十二缘生观及十空三昧为
毗琉璃。用磨智慧转转明净。明观无明成根本智更
明净也。

可爱乐光明等十光音天王。表第七远行地方便中
十波罗蜜。光音是二禅。巳灭忧苦。出语口中光生。表
七地菩萨大悲行满。自苦巳无常度他苦。而教光破
闇也。

清净名称等十遍净天王。表第八不动地愿波罗蜜
中十波罗蜜。此三禅天。禅悦喜动。风灾犹至。表八地
功用巳终。无功智现。无生法乐智净习气犹在。诸佛
加劝令忆本愿。方随智行广利众生。

爱乐法光明幢等十广果天王。表第九善慧地力波
罗蜜中十波罗蜜。此四禅天。无出入息。三灾不及。色
果意识虽在。而巳无欲界意识。象此地说种种法无
心意识。为大法师任智法明一切具足。

妙𦦨海等十大自在天王。表第十法云地智波罗蜜
中十波罗蜜。此天一众皆勤观察无明之法。明十地
无相智成。缘真法执内外习亡。大自在天居四禅之
顶色。究竟天中。表十地智悲自在之极。此是引进方
便托事表法。故摄化境界。渐渐增胜。如实而言。一乘
法界。理事同参。一微尘内诸佛国土人天同处。身尘
毛孔如影相入。十玄门该之。不可随化相说。巳上十
众寄同天位。表佛自行十地一百个波罗蜜门。

如是菩萨神王诸天。总明如来自行五位因果行门。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5b 页
以智如虚空。无形无色而大用遍周。不往而速。不来
而至。不作而用。应物而成功。号之为神。以无作智性
一念遍知十方同异差别。而于诸境自在无碍。号之
为王。体净无垢。非质所留碍。而隐现自在。号之为天。
是故寄位同神同天同人。乃至十方异生悉同其事。
而非天非人非鬼神之神。如佛实非牛王龙王象王。
但托事表法以令易解。此下从大自在天王直至海
月光大明菩萨等四十一众。各序所得解脱门。各说
十颂。初颂皆纯赞佛。后九颂皆每颂三句赞佛。一句
自庆所得同佛。唯海月光众。但赞佛德与自所入之
法相似。而总序四百二十个解脱门。四十一众主伴
四百一十人。以普贤一人自得十解脱门。九个普菩
萨加净德妙光自为十人。故得四百二十个解脱门。
以明同得佛解脱同入佛知见。以明不悟是凡悟即
同佛。以与后学作样式令仿之也。

大自在天王至忉利天王十众主伴百天王。得百解
脱门赞佛十地行果。

日天子至阿脩罗王十众百王。得百解脱门赞佛十
回向行果。

主昼神至主稼神十众百神得百解脱门赞佛十行
之果。

主药神至海月光大明菩萨等十众百人得百解脱
门赞佛十住行果。

普贤一人独入十解脱门明独当等觉位中十法。一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5c 页
即一切。一多自在。延促自由。总摄之义。普贤众中九
人加净德妙光一人为十。得十解脱门。净德妙光是
文殊别号。明等觉位中因果理智万行圆融。

尔时如来师子之座一切庄严具中一一各出佛刹
尘数菩萨。其诸上首各兴供云说颂赞佛。各随方面
化座而坐者。明以法身为座体。普贤万行为座上庄
严。无作智为座上佛。座出菩萨是古佛旧行。明今佛
合古行古行合今佛。古今不二。亦明因果不二。故于
本行报得果内。还出本自行因之众。又座外普贤众
是佛利他之行。座内之人是佛自行所契普贤之众。
此之大众。古今诸佛一道无二。众生乘之。即名乘如
来乘至于道场。以一切法。皆道场也。

尔时佛神力故其地六种十八相震动者。明常随佛
众。诸天神王众。及座内古今诸佛同因众。树内流光
众宫殿内十悲众。当佛自众来集得益贺佛众心喜
动。故地随动。此明自众大集一终。然后面门放光普
集他土亦来。明无自他中之他。化仪主伴龙行云应
法事合然。以真法性尘刹普周。一刹那中三世同际
还以一多相含不同门该括。如是放光集众。意令知
佛境界相参无二。巳上是初成正觉显示五位行门
一终因果。

* ○如来现相品第二

如来现相者。以诸菩萨及一切世间主默念佛地佛
境界等三十七疑。乃于供具中出声说颂致问。而如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6a 页
来心即知众疑于齿间放光。其光遍于十方。出声说
颂云集十方众海。是现佛境界自在相也。供具说颂。
明心境无二。以一切法总是法界不思议体也如来
知众所疑。以法界心同众生心也。现齿光相。以口齿
是吐纳言音之处。表告众令集也。十方世界蒙佛光
明皆有佛刹尘数菩萨从其佛所而来。皆兴十种世
界海尘数供养云者。此他土来众。是无自他中之他。
以成化仪主伴。其十种供养云表十波罗蜜行也。此
诸菩萨身毛孔中一一各现世界海尘数光明。一一
光中现世界海尘数菩萨。一一菩萨遍入法界安立
海所有尘。一一尘中悉有佛刹微尘数刹。一一刹皆
有三世诸佛。其诸菩萨一一悉能往诣同事利生者。
明法界不思议体性身心境界。自他无碍。能同能异。
如帝网境界。重重参映也。如来眉间毫相放光名普
照十方藏者。明是十地菩萨智满中道教行之光。光
所出众上首名一切法胜音。即是十地满足中道果
行。将此中道觉行悲智圆满法界行门毫尘刹海无
障碍法。答前大众三十七问。使令现在及以未来信
此十地法界因果法门行满十方咸令获益故经云
欲令一切大众得于如来无边境界神通力故放眉
间光。其光还入佛足下者。足下是初信发行之际。欲
令大众所信所行。是佛果海理智体用不相离法也。
上首坐莲华台诸眷属坐华须者。表万行主伴。与前
菩萨毛孔流光所出之众相似。明法界理智中圆满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6b 页
自在之行。无体可碍也。

* ○普贤三昧品第三

普贤菩萨入毗卢遮那如来藏身三昧者。毗卢此云
光。遮那云种种遍照。如来是法性之体藏身是含容
众法之智。明以理智教行随根利益。三云正。如寅月
三阳生为正月。又一止为正。以一心止。其道自正。昧
云定。五蕴情识冥昧不行。即真智现前。故三昧是正
定也。普贤入者。普贤三昧恒无定乱。如十定品中灌
顶大士起诸想念而求普贤。则普贤常在三昧。定乱
俱真。但以普贤绍佛法界大智之家。为佛万行遍周
克家之长子。将谈佛家果海。及众生业报海。故须入
定以成化仪轨则也。普贤入此三昧时。尽法界虚空
界一切国土所有微尘一一尘中有世界海尘数佛
刹。一切刹中有世界海尘数佛。一一佛前有世界海
尘数普贤。皆亦入此三昧。一一普贤皆有十方物现
摩顶及与智者。明普贤行遍周法界。如天帝网光影
交参。重重无尽。以差别智与根本智相契为十方佛
现以二智相及为摩顶。相印可为与智也。从三昧起
者。以将举佛果海及众生海。故从果体起其行用也。

* ○世界成就品第四

普贤菩萨举世界海种种形状种种依住。及诸苦乐
净秽皆随众生自业所成。众生业转变。则刹海转变。
众生业成坏。则刹海成坏。众生业梁净。则刹海染净。
以众生心行无边。故诸刹海无有边际。佛菩萨于如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6c 页
是刹海。皆以大愿大悲大行及不思议变化之力而
得清净庄严。以众生业海无尽。故佛菩萨广大身语
智行果海亦无有尽。明佛菩萨普贤行海。皆从众生
业行海起。令诸脩学之士知众生境界即佛境界。众
生心界。等法界虚空界。光影相入重重无碍。非彼人
天权学所有一异净秽自他往来诸曲见也。

* ○华藏世界品第五

华藏世界者。普贤菩萨举佛五位行业报得庄严果
海。开廓众生知见。以此广大报土是莲华所持。而含
藏一切世界。名为华藏也。此华藏世界下有十种风
轮持载者。是大愿波罗蜜中十波罗蜜所成之报。以
法身无性。若无志愿。则一切行皆不能成。如无舵舟
随波漂转。故以大愿智轮持诸万行。报感风轮持诸
世界也。世界在莲华藏。是法身随行无染无依智报。
华名种种蕊香幢。是差别智不倾惑报。香水海是无
量无边大慈悲报。香水河是进脩不息报。金刚地是
平等性坚固行报。轮围山是大慈防护戒行之报。众
宝妙华是开敷万行报。宝树是覆荫众生行报。夫报
不虚得。故云皆是毗卢遮那如来往昔于世界海尘
数佛所净脩世界海尘数大愿所严净也。世界种者。
三千大千世界数至一恒河沙为一世界海。海世界
数至一恒河沙为一世界性。性世界数至一恒河沙
为一世界种。此华藏中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
种。最中心香水海内世界种有二十重世界。上下相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7a 页
去各佛刹尘数世界。此娑婆世界在第十三重。最下
第一重有一佛刹尘数世界围绕。次第增至最上第
二十重有二十佛刹尘数世界围绕。此世界种外十
方环列有十个世界种。亦各有二十重。其高下相去
其围绕渐增。悉与中心世界种同。此十个世界种外
周围有一百个世界种。此一百个世界种内最近轮
围山十个世界种。上下略举四重。重数虽少。还与二
十种者高下齐等。其九十个世界种不言重数总计
一百一十一个世界种。如天帝网分布而住。其间重
重世界如日月星等。以风持载而处于空中也。此诸
世界种以何因者。中心一个世界种是佛根本不动
智报。其外十个世界种是佛五位法门一因一果之
报。一一有二十重是十波罗蜜一因一果之报。重重
中所有佛是胜进之果。次外一百个世界种是五位
中五十个波罗蜜一因一果所成之报。其内十个世
界种只四重是四摄法利生之报。以四摄法即是十
波罗蜜之行。故还与二十重之高下齐也。此华藏中
杂类世界种种分别者。是所摄之众生各随自业所
成之报。以众生自业差别。故同在一处而境不同众
生妄想业风所持国土。与佛菩萨大愿智风所持实
报国土。本是一土。佛菩萨行遍众生界。则其报土亦
自遍众生界。但由众生行业差殊。自不能见。如世灵
神鬼物与人同处而人不能得见也。此华藏世界圆
摄三世者。以三世即一念。一念即无念。于无念中不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7b 页
坏诸念无时中不癈诸时。故佛及众生三世行业报
境总于其中互相显现。如百千镜四面俱悬。前后影
象相参彻也。此华藏世界隐现自在者。顺法身则万
象俱寂。随智用则万象都生。随大悲则恒居生死。随
理智则生死恒真。是故隐现万端而纯杂无碍也。夫
佛国本空。而此华藏如是广大者。为二乘滞寂废行。
及权教乐生他土。及怖空众生。随境存业。不能解脱。
是故彰此福智愿行广大境界。令知佛土无生无灭
但为利益众生而以本愿力故常住其中。

* ○毗卢遮那品第六

此品来者。以前五品举现在毗卢遮那佛果恐诸后
学意疑古无旧迹。今何所来。故此品引古佛应世道
迹。印今毗卢遮那出世之法相袭不异。引古以成今
信。还以今佛之号名品。还是普贤说。以来文未足。故
此品无结终处也。此上六品经有三法六周遍义。毗
卢遮那如来是无相法身。文殊是大智。普贤是大行。
此三法是五位进脩之体。其世主妙严品明佛智身
周遍。如来现相品齿光十方告众。明佛语业音声周
遍。普贤三昧品明佛体用行门周遍。世界成就品明
佛身行周遍。华藏世界品明佛智悲万行圆满报土
周遍。此品明佛无时智体三世周遍。学者体此三法
六周遍义。信佛所行规式。以成自巳信心。方是悟佛
知见不差谬也。此上说菩萨众生染净业报及佛报
土。是答前世主所疑佛海佛境界海菩萨行海波罗
华严经合论纂要目次¶ 第 17c 页
蜜海众生海等默问也。

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纂要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