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合论-唐-李通玄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第 609c 页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九十一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釐经合论

**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经】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劝诸比丘发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心巳渐次南行经历人间至福城东住庄严
幢娑罗林中往昔诸佛曾所止住教化众生大塔庙
处亦是世尊于往昔时修菩萨行能舍无量难舍之
处是故此林名称普闻无量佛刹此处常为天龙夜
叉乾闼婆阿脩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
人之所供养时文殊师利与其眷属到此处巳即于
其处说普照法界脩多罗百万亿那由他脩多罗以
为眷属说此经时于大海中有无量百千亿诸龙而
来其所闻此法巳深厌龙趣正求佛道咸舍龙身生
天人中一万诸龙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
转复有无量无数众生于三乘中各得调伏时福城
人闻文殊师利童子在庄严幢娑罗林中大塔庙处。」

【【论】第二渐次南行经历人间至福城东是文殊入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第 610a 页
俗人间说普照法界脩多罗门即在福城东娑罗
林大塔庙处也又此一段从尔时文殊师利菩萨
劝诸比丘巳下至娑罗林大塔庙处有十五行半
经复分为两段一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巳下至人
与非人之所供养有七行半经明文殊师利行往
人间至所堪授化缘之分二时文殊师利与其眷
属巳下至大塔庙处有八行经明文殊师利说普
照法界脩多罗门闻法获益分尔时文殊师利菩
萨劝诸比丘发菩提心巳都结前法渐次南行经
历人间者明菩萨接引向明以离为明经人间者
明菩萨大悲为不请之友就根引化故福城者约
人多修福以立城名亦约圣者所止皆为福德庄
严幢者有二义一过去诸佛曾于此处难舍能舍
破所著故名之为幢二此处古佛塔庙并有林木
森耸高妙之所庄严大塔庙者名称十方佛国远
闻名之为大亦约说法界门无里外中间见亡名
之为大于中安置尊者之形像不可毁坏名之为
塔庙亦名为幢有梵僧云其此塔庙南边打鼓北
边不闻故世间名为大也娑罗云高耸也天龙夜
叉巳下明天龙八部及人常所供养故文殊师利
与其眷属者所同来菩萨神天六千之众说普照
法界脩多罗者是根本智明彻遍周随根遍故百
万亿那由他者当此沟也大意不可说脩多罗以
为眷属此明差别智遍周应根授益脩多罗此云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第 610b 页
长行经说此经时大海中巳下明无量龙闻法悉
舍龙身生天人中一万诸龙发无上菩提得不退
转及无数众生三乘中各得调伏明各自依根随
差别智得自根性法门巳上明普照法界脩多罗
随根济益门如经自具。】

【经】无量大众从其城出来诣其所时有优婆塞名曰
大智与五百优婆塞眷属俱所谓须达多优婆塞婆
须达多优婆塞福德光优婆塞有名称优婆塞施名
称优婆塞月德优婆塞善慧优婆塞大慧优婆塞贤
护优婆塞贤胜优婆塞如是等五百优婆塞俱来诣
文殊师利童子所顶礼其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复
有五百优婆夷所谓大慧优婆夷善光优婆夷妙身
优婆夷可乐身优婆夷贤优婆夷贤德优婆夷贤光
优婆夷幢光优婆夷德光优婆夷善目优婆夷如是
等五百优婆夷来诣文殊师利童子所顶礼其足右
绕三匝退坐一面复有五百童子所谓善财童子善
行童子善戒童子善威仪童子善勇猛童子善思童
子善慧童子善觉童子善眼童子善臂童子善光童
子如是等五百童子来诣文殊师利童子所顶礼其
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复有五百童女所谓善贤童
女大智居士女童女贤称童女美颜童女坚慧童女
贤德童女有德童女梵授童女德光童女善光童女
如是等五百童女来诣文殊师利童子所顶礼其足
右绕三匝退坐一面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知福城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第 610c 页
悉巳来集随其心乐现自在身威光赫弈蔽诸大众
以自在大慈令彼清凉以自在大悲起说法心以自
在智慧知其心乐以广大辩才将为说法复于是时
观察善财以何因缘而有其名知此童子初入胎时
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
于其藏上地自开裂生七宝牙所谓金银琉璃颇梨
真珠砗磲玛瑙善财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
支分端正具足其七大藏纵广高下各满七肘从地
踊出光明照耀复于宅中自然而有五百宝器种种
诸物自然盈满所谓金刚器中盛一切香于香器中
盛种种衣美玉器中盛满种种上味饮食摩尼器中
盛满种种殊异珍宝金器盛银银器盛金金银器中
盛满琉璃及摩尼宝颇梨器中盛满砗磲砗磲器中
盛满颇梨玛瑙器中盛满真珠真珠器中盛满玛瑙
火摩尼器中盛满水摩尼水摩尼器中盛满火摩尼
如是等五百宝器自然出现又雨众宝及诸财物一
切库藏悉令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
呼此儿名曰善财又知此童子巳曾供养过去诸佛
深种善根信解广大常乐亲近诸善知识身语意业
皆无过失净菩萨道求一切智成佛法器其心清净
犹如虚空回向菩提无所障碍尔时文殊师利菩萨
如是观察善财童子巳安慰开喻而为演说一切佛
法所谓说一切佛积集法说一切佛相续法说一切
佛次第法说一切佛众会清净法说一切佛法轮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第 611a 页
导法说一切佛色身相好法说一切佛法身成就法
说一切佛言辞辩才法说一切佛光明照耀法说一
切佛平等无二法尔时文殊师利童子为善财童子
及诸大众说此法巳殷勤劝喻增长势力令其欢喜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令忆念过去善根作
是事巳即于其处复为众生随宜说法然后而去尔
时善财童子从文殊师利所闻佛如是种种功德一
心勤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文殊师利而说颂
曰。

「 三有为城郭
 憍慢为垣墙
 诸趣为门户
 爱水为池堑
 愚痴闇所覆
 贪恚火炽然
 魔王作君主
 童蒙依止住
 贪爱为徽纆
 谄诳为辔勒
 疑惑蔽其眼
 趣入诸邪道
 悭嫉憍盈故
 入于三恶处
 或堕诸趣中
 生老病死苦
 妙智清净日
 大悲圆满轮
 能竭烦恼海
 愿赐少观察
 妙智清净月
 大慈无垢轮
 一切悉施安
 愿垂照察我
 一切法界王
 法宝为先导
 游空无所碍
 愿垂教敕我
 福智大商主
 勇猛求菩提
 普利诸群生
 愿垂守护我
 身被忍辱甲
 手提智慧剑
 自在降魔军
 愿垂拔济我
 住法须弥顶
 定女常恭侍
 灭惑阿脩罗
 帝释愿观我
 三有凡愚宅
 惑业地趣因
 仁者悉调伏
 如灯示我道
 舍离诸恶趣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第 611b 页
 清净诸善道
 超诸世间者
 示我解脱门
 世间颠倒执
 常乐我净想
 智眼悉能离
 开我解脱门
 善知邪正道
 分别心无怯
 一切决了人
 示我菩提路
 住佛正见地
 长佛功德树
 雨佛妙法华
 示我菩提道
 去来现在佛
 处处悉周遍
 如日出世间
 为我说其道
 善知一切业
 深达诸乘行
 智慧决定人
 示我摩诃衍
 愿轮大悲毂
 信轴坚忍辖
 功德宝庄校
 令我载此乘
 总持广大箱
 慈悯庄严盖
 辩才铃震响
 使我载此乘
 梵行为茵褥
 三昧为婇女
 法鼓震妙音
 愿与我此乘
 四摄无尽藏
 功德庄严宝
 惭愧为羁鞅
 愿与我此乘
 常转布施轮
 恒涂净戒香
 忍辱牢庄严
 令我载此乘
 禅定三昧箱
 智慧方便轭
 调伏不退转
 令我载此乘
 大愿清净轮
 总持坚固力
 智慧所成就
 令我载此乘
 普行为周校
 悲心作徐转
 所向皆无怯
 令我载此乘
 坚固如金刚
 善巧如幻化
 一切无障碍
 令我载此乘
 广大极清净
 普与众生乐
 虚空法界等
 令我载此乘
 净诸业惑轮
 断诸流转苦
 摧魔及外道
 令我载此乘
 智慧满十方
 庄严遍法界
 普洽众生愿
 令我载此乘
 清净如虚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第 611c 页
 爱见悉除灭
 利益一切众
 令我载此乘
 愿力速疾行
 定心安隐住
 普运诸含识
 令我载此乘
 如地不倾动
 如水普饶益
 如是运众生
 令我载此乘
 四摄圆满轮
 总持清净光
 如是智慧日
 愿示我令见
 巳入法王位
 巳著智王冠
 巳系妙法缯
 愿能慈顾我」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如象王回观善财童子作如是
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复欲亲近诸善知识问菩萨行修菩萨道善男子
亲近供养诸善知识是具一切智最初因缘是故于
此勿生疲厌善财白言唯愿圣者广为我说菩萨应
云何学菩萨行应云何修菩萨行应云何趣菩萨行
应云何行菩萨行应云何净菩萨行应云何入菩萨
行应云何成就菩萨行应云何随顺菩萨行应云何
忆念菩萨行应云何增广菩萨行应云何令普贤行
速得圆满尔时文殊师利菩萨为善财童子而说颂
言。

「 善哉功德藏
 能来至我所
 发起大悲心
 勤求无上觉
 巳发广大愿
 除灭众生苦
 普为诸世间
 修行菩萨行
 若有诸菩萨
 不厌生死苦
 则具普贤道
 一切无能坏
 福光福威力
 福处福净海
 汝为诸众生
 愿修普愿行
 汝见无边际
 十方一切佛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第 612a 页
 皆悉听闻法
 受持不忘失
 汝于十方界
 普见无量佛
 成就诸愿海
 具足菩萨行
 善入方便海
 安住佛菩提
 能随导师学
 当成一切智
 汝遍一切刹
 微尘等诸劫
 修行普贤行
 成就菩提道
 汝于无量刹
 无边诸劫海
 修行普贤行
 成满诸大愿
 此无量众生
 闻汝愿欢喜
 皆发菩提意
 愿学普贤乘」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说此颂巳告善财童子言善哉
善哉善男子汝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菩
萨行善男子若有众生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是事为难能发心巳求菩萨行倍更为难善男子
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善男子求
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
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善
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为胜乐其国有山名曰
妙峰于彼山中有一比丘名曰德云汝可往问菩萨
云何学菩萨行菩萨云何修菩萨行乃至菩萨云何
于普贤行疾得圆满德云比丘当为汝说。

【【论】第三辩根与法成行门从无量大众从其城出
直至经末总是文殊师利观察善财及其人数并
往南方妙峰山上以次南行询求五十三人为善
知识用五位因果进修行门欲令后人仿之成行
故云辩根与法成行门于此一段之中复分为两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第 612b 页
段第一从无量大众从其城出巳下至尔时文殊
师利菩萨如象王回有九十四行半经明福城四
众咸集文殊师利随所乐求为其说法令得清凉
及别观善财推其因果劝令亲近善知识分第二
尔时文殊师利如象王回巳下直至经末名知根
与法令其成行发生后学门从初第一段中九十
四行半经约分为六段一从无量大众从其城出
来诣其所巳下至五百童女有二十一行半经是
大众来集分二尔时文殊师利童子巳下至回向
菩提无所障碍有二十五行经明文殊师利菩萨
观察善财名字所因及叹往昔善根今生果报分
三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如是观察善财童子巳巳
下至说一切佛无二法有六行半经明文殊师利
知善财根堪而为说法分四尔时文殊师利童子
巳下至然后而去有四行半经明文殊师利为善
财及大众说法巳而去分五尔时善财童子巳下
至而说颂言有两行半经明善财闻法生信巳勤
求无上菩提向文殊师利说颂自叹三有苦轮及
请法教授分六说颂中有三十四行颂明善财自
嗟苦本以颂请法自利利他分其此一段三十四
行颂中初四行颂自嗟生死苦因下有三十行颂
是叹文殊师利菩萨德及请法门分随文释义者
如第一段中四众来集经云无量大众从其城出
及其列数但言五百者此明约能发菩提心以五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第 612c 页
位十波罗蜜成其数不从人为数以五位修行中
十波罗蜜互体有百为一中有十故且如檀波罗
蜜为主馀九为伴戒波罗蜜为主馀九为伴忍波
罗蜜为主馀九为伴馀皆仿此如是百波罗蜜于
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升进见道治惑习
气深浅上随行名殊安立五百若约普贤行总该
法界无尽刹海即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
诸波罗蜜今且但约五位中一位有百波罗蜜五
位五百前言一万龙皆发菩提心者即明万行圆
满须达多者此云善给施无依怙者亦名给孤独
婆须达多者此云财施亦曰有善施行如是四众
并一万龙发菩提心众数有五众如龙众及五百
优婆塞五百优婆夷并是居世俗流信心纯厚童
子童女皆是二十巳下年未弱冠无染世欲清信
男女名曰童子童女年幼创启初心归法流而受
教名曰童子童女童者创蒙也立下里为童为年
居未长立志德于闾里之间号童子年居长者能
有清净信心但云清信士女巳上列众但随名下
义是所修之德或以形貌立名如大智居士女以
父之号智德立名馀准知之经云威光赫弈者明
文殊师利身色盛明映于大众如文殊师利观察
善财名字因缘以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出七
宝楼阁者此从因感果不可无因而有报生明先
世信心能信自心具足白净无垢法身及无依住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第 613a 页
普光明智以为信种名之为胎如信位中普光明
殿说金色世界不动智者是以白净无垢法身名
为金色世界也普光明智号为不动智佛为本无
性可动故即今号无明者是为往世信此自心无
明及一切众生无明总是一切诸佛法身清净智
种以此信心名之为胎以此信胎生于世间报得
十宝楼阁此信心胎以智慧观照力之所成就云
七宝及七伏藏并约七种助道分之所报生巳下
七数例然处胎十月者于信心中行十波罗蜜也
世法满也诞生者出世智生也形体支分端正者
以八正道法之所成就故宅中自然而有五百宝
器种种诸物自然盈满诸宝器中间映相严者明
于先世信种之中信佛因果五位行门十波罗蜜
五百行门七觉八正同异万行始终因果总在信
中之所报得是今生以此信还能发心不离一生
一百一十城之法门一时顿印无亏信处成一百
一十之法门不出娑罗之林而身遍游诸国只为
尘含法界性自如然智该三世古今一念此乃约
法界实然不依凡情虚妄馀义向下对文方明此
以约因辩名约报辩因竟经云又此童子巳曾供
养过去诸佛深种善根信解广大者明往世信种
今生信满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所谓一切佛积集
法者明积集十波罗蜜四摄四无量三十七品助
道之分五位加行一百一十城之法门一百一十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第 613b 页
城之法门者以五位中有五十个所修之因果即
如前十住中十个慧菩萨是即十个佛果同号为
月者是如是十行中十林菩萨十眼佛等十回向
中十幢菩萨十妙佛等如是十地十一地皆依此
十回向中菩萨佛因果如是五位五十重因果上
各具进修因果分为一百不离根本三世诸佛恒
常法界体中十波罗蜜为一百一十以初从十住
之中以方便三昧显发法身根本智慧乘法界乘
行普贤行以治习气安立次第治惑习气差别之
门以此一百个因果以为治惑习之升降次第十
个波罗蜜下理智悲愿之因果即是法界体中普
贤常尔之行与一切发菩提心者以为履践之迹
是故名乘如来乘直至道场以初发心即乘法界
中文殊普贤体用理智大悲愿行门故即道场本
之体用也巳下善财童子善知识五十三人是前
五位中行相故明前五位但说其法恐迷其行今
此文殊师利菩萨欲令善财起求法之样重明前
菩萨五位中行相法则令其后学者仿之故安立
此五十三人成一百一十重之因果门故明于法
界体中安立文殊为法身佛根本智普贤为差别
智弥勒佛是此文殊普贤理中无作之果以此三
法成一法界体用自在无碍之门遍与五位中五
十个菩萨以为因果还如前以法界体中十波罗
蜜为所乘之行随其胜进中五位上五十重波罗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第 613c 页
蜜皆有因果如是五十善知识中一中有二五十
中有百通法界中本常行十波罗蜜为一百一十
文殊普贤弥勒佛果此三法但为一法界无功果
中大用自在门但与一切胜进菩萨作因果以明
胜进之功然自无因果故犹如帝王自无阶品但
以威德自在而与一切官属随有功者而作阶品
故问曰何故在此取弥勒佛为佛果何不取毗卢
遮那如来以为佛果答曰明毗卢遮那是巳成之
果弥勒是当来之佛果明如今毗卢遮那佛所初
发菩提心一念成当来弥勒佛果契会相应故同
于弥勒楼阁之内会三世时劫日月总一时故明
以根本智印印三世古今无前后故经云积集法
说一切佛相续法乃至一切佛次第法总如上释
讫一切佛众会清净法明一切佛众会皆同一清
净故身土众会不相障碍重重重重以相映彻故
自以如文自具如此三十四行颂初四行颂自叹
生死由三有为首轮回诸苦生老不休巳下三十
行颂明善财叹文殊德并及请法三有为城郭者
明善财自叹居三有中自固其不出如处城郭三
有者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此三有身一切众
生不能出离憍慢者非礼为憍轻他曰慢又有七
慢慢慢过慢不如慢增上慢我慢邪慢诸趣者所
谓见趣戒趣又有三趣邪定趣不定趣正定趣又
有四恶趣又人天五戒十善趣又二乘厌苦出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第 614a 页
间趣大乘菩萨净土趣一乘菩萨智悲圆会未自
在趣如是等诸趣随善恶言之皆是门户所入之
业爱水为池堑以爱能津润生死故如池堑愚痴
者能迷真谛号曰愚痴凡夫有八万四千十地菩
萨有二十二种随位不了愚痴若随五位上一百
一十种愚痴若了成一百一十种解脱贪恚火炽
然者三界烦恼以贪为十使之首恚为瞋之眷属
无明为总覆慢为轻自轻轻他疑与五见俱能障
圣道共成生死之因果疑亡见谢智乃现前十使
之中疑与五见俱能障圣道贪瞋痴慢而能障修
道行者若于行中不以道治之还于生死中随业
流转不得自在今以经之略言其贪恚二门馀八
总例居其义以此贪恚二障一切善根不生故如
火炽然魔王作君主者所谓四魔阴魔烦恼魔天
魔生死魔童蒙依止住者所谓覆障令心不明名
为童蒙贪爱为徽纆者前因贪起恚此因贪起爱
以自缠缚徽纆者执缚罪人之绳谄诳为辔勒者
明乐著虚诳被制御故疑惑覆其眼者以于正道
生疑趣入诸邪道者以于无性现智生疑即邪道
生也悭嫉憍盈故者悭有五种住处家舍财物不
乐称赞他善于法吝惜不乐与人是为五嫉者憎
馀胜巳憍者自纵为憍不拘礼故奢者不俭也如
爱恚慢嫉悭但为下界五结色爱无色爱掉举慢
无明通上界下界五结以如是十使五结四魔入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第 614b 页
于三恶道生老病死苦得出世者不为巳上善财
叹三界生死苦因缘竟巳下三十行颂叹德请法
如文自明如是三界烦恼初地二地治下界惑三
地治上二界惑四地出三界五地习世技六地世
出世慧具足七地入生死等三界六道行大慈悲
八地无功用智悲圆九地十地佛用方满十一地
普贤行周十二地功齐法界理智恒然十住法则
一分与此十地行门法用相似但胜进不同十行
但论无染行门十回向中会融悲愿如下五十三
善知识具彰至位具明第二文殊师利知根与法
令其成行发生后学门中约立五门一明信心巳
发二明圣者摄受三明圣者劝亲近善友四明善
财请问云何学菩萨道五明文殊指授修行所归
一明信心巳发者如经云善男子汝巳发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者此是信心菩提入位菩萨以三
昧行方能显得理行相显业尽纯明二明圣者摄
受者经云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如象王回者是摄
受义如大圣无方智圆形遍随根对现不背众生
一切众生如应见者皆悉对面时诸众生各不相
知但谓圣者独与我语今言文殊师利见善财所
谓如象王回者是知根采顾摄受与法故三明圣
者劝亲近善友者经云善男子亲近供养诸善知
识是具足一切智最初因缘是故于此勿生疲厌
此一切智是菩提心无所得因此而现名根本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第 614c 页
以无所得为体而照现万法为用四明善财请法
者经云云何学菩萨道有十一问请菩萨道问曰
何故但云求菩萨道不云学菩提心答曰为菩提
无所得无所修无所学无所行是故但求菩萨道
学菩萨行然菩提心自恒明现如下妙峰山上得
忆念诸佛智慧光明门者托事表法以艮为山艮
为止以约止心无念妄想不生正慧现前名为忆
念以正慧与一切诸佛无相妙理合故以此无相
正慧现前普照心境身边等五见总亡万境虚寂
见亡业谢名曰光明故言忆念诸佛智慧光明门
此明三昧禅定是方便行能显理智体用二门圆
周自在乃至不可说三昧总是现正智之方便是
行故如十波罗蜜中唯智波罗蜜是无功用自在
之果馀九波罗蜜是助显之行从初发心住十十
互参如鍊真金转转明净而令成就种种庄严业
亡智满行周入因陀罗网法门方可称法界功堪
任运从初发心住皆以菩提心无作用无所修无
所行为体而求修学普贤一切无尽行门以此但
求菩萨道学菩萨行无作菩提随行自明以行行
之中常有禅波罗蜜助显体用理智转令明白自
在故大意初发心住以无念无作三昧加行方便
助显菩提以菩提无体无性与一切诸行作无住
之缘以此求菩萨诸行以诸行即菩提无体性故
若于行外别修菩提即声闻缘觉及空观菩萨菩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第 615a 页
提非一乘文殊普贤理智万行悲愿自在菩提以
是如来对权教菩萨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以权
教菩萨修㭊法明空观破三界有如来对此说诸
行无常未明三界诸有即菩提用故以此一乘实
教菩萨但求菩萨道行菩萨行即菩提用明理智
体用总该不别求也若也别求菩提即体用各别
二见恒存不名乘不思议乘故是故但求菩萨道
无别菩提也以明菩提无求无发心无所行无处
所无问无答无得无證行一切行具普贤道无行
无修是菩提大用圆满故但求菩萨道学菩萨行
故始可得名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五明文殊师利
指授修行所归者经云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国
土名为胜乐其国有山名曰妙峰于彼山中有一
比丘名曰德云者是也又于此知根与法令其成
行发生后学门中直至经末长科为八段一从尔
时文殊师利如象王回巳下至尔时文殊师利菩
萨说此颂巳并颂有二十二行经明文殊师利劝
发善财童子亲近善知识明趣入十住以定会理
契真门即妙峰山上德云比丘所得忆念诸佛智
慧光明门是以次向下至王女慈行童女有十个
善知识总是十住位中善知识也从此妙峰山巳
下约立七门一从信趣入十住以定会理契真门
十住品是二依真发起诸行门即善见比丘并巳
下共有十善知识是十行品是三理智大悲愿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第 615b 页
会融门即从鬻香长者青莲华等巳下十善知识
是十回向品是四蕴修悲智成德门即夜神婆珊
婆演底并巳下共有十善知识是十地品是五悲
终起智成佛门即佛母摩耶夫人并下共有十善
知识是十定品巳下共有十品是六修行巳满佛
果门即慈氏如来是如来出现品经是七法界自
在无功大用如因陀罗网互参圆融门无功法界
大用是法界品是明总法界该括所收如是五十
三善知识起此行门方便令后发菩提心者识其
五位进修行门令易解故前虽说法在行恐迷是
故令善财重起行门表示令学者不错谬故第一
从信趣入十住以定会理契真门中从尔时文殊
师利菩萨如象王回巳下至愿学普贤乘并颂有
二十二行经于此段中分为四段一尔时文殊师
利菩萨如象王回巳下至是故于此勿生疲厌有
五行经明文殊师利称叹善财发菩提心劝近善
知识勿生疲厌分二善财白言巳下至云何令普
贤行速得圆满有五行半经明善财请问十一问
菩萨所行分三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巳下可有一
行经明文殊师利说颂赞叹善财分四正申其颂
颂云若有诸菩萨不厌生死苦则具普贤道一切
无能坏者明以生死苦为菩提即无所坏若离生
死苦修菩萨行发菩提心即有所坏何以故即有
生死涅槃染净二障所坏即有是非二见断常所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第 615c 页
坏又云若入方便海安住佛菩提能随导师学当
成一切智者明以大愿大悲万行海为方便方可
安住佛菩提若于一切法一切行一法不明一行
不行即菩提心不得圆满以菩提心无障碍无体
性一法一行上有取有舍即有障碍取舍但以法
界普光明智海印之无法不彻以此但求菩萨行
满即菩提心圆满以菩萨行与菩提心无一异俱
不俱无合散故二不可得故如是而行菩萨行故
生死涅槃二不可得故谓于生死安住涅槃如是
修行一切菩萨行长大慈大悲大愿满普贤道故
自馀如文自明又第一从信趣入十住以定会理
契真门中从尔时文殊师利菩萨说此颂巳至德
云比丘当为汝说有十二行半经约分五段一从
尔时巳下有两行半经明文殊师利叹善财能发
无上菩提心分二善男子巳下至倍更为难有两
行经明叹善财求善知识倍更为难分三善男子
巳下至应决定求真善知识有一行经明求一切
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分四善男子巳下至勿见
过失有两行半经明文殊师利教诫善财见善知
识无厌足勿见过失分如文自具五善男子巳下
至德云比丘为汝演说有四行半经约有五法一
示善知识所居方面二示善知识所居国土三示
善知识所居处所四举善知识约德立名五举善
知识道德堪能演说何法一示善知识所居之方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第 616a 页
面者何故令往南方以明托方隅而表法以南为
正为离为明以离中虚以中虚故离为明为日为
九天在身为头为目为心心达虚无智日自明故
取之像表其道也是故经云明鍊十方一切仪式
主方神方者法也但取其法大象无方如日行于
天明丽于地智行于空明丽于万物无不知无不
明取之一法十方混然二示善知识所居国土者
南方有国名为胜乐者为明理智虚无能净烦恼
名为胜乐三示善知识住处其国有山名曰妙峰
者无念净禅名之为山心空智现名之为妙理净
智明慧能破惑名之为峰以艮为山为止为童蒙
为小男为门阙以止为初明以三阳爻生之始为
正月一下止则正字也以十一月一阳生十二月
二阳生正月三阳生故取之为正月故三阳生故
以三为正又三阳生处火生于寅以火为日日生
于寅以日生于寅是明初生处故名为童蒙小男
位故取之以像表之以法以文殊师利居东北方
清凉山者取摩竭提国菩提场是东北方此山是
南阎浮洲菩提场之东北是此阎浮提众山之王
以艮为山王故一万菩萨于中止住是文殊师利
主伴万行圆满之侣也故以文殊主法身根本智
之妙慧为一切诸佛启蒙之师即有一切处文殊
师利亦乃一切众生皆自有之皆从此法初入圣
智也初生佛家与一切诸佛同一智慧解脱知见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第 616b 页
从兹之后学差别智起愿行成大慈悲号曰普贤
法界行也是故如来取像世间法则用表法令易
解故即以胜乐国妙峰山取像明其三阳生处以
艮为止以止则明初生故以明初生号曰童蒙亦
以文殊师利以发蒙入圣之初故故号文殊为童
子菩萨因化立名故以发起一切众生入无相理
妙智慧故此明以方便三昧现根本智初生一切
诸佛智慧家故故立名也以取像表法令学者先
以心无念虑寂静不动如山王无相妙理智慧便
现自心智慧得解脱清凉不即要身足登山也是
故十住位于须弥顶上说十个随位升进佛果皆
号之为月同此妙峰山德云比丘巳下十个善知
识创从凡夫位得法清凉乐也此明善财举行用
彰十住门言妙峰山者意明从定方能显发自心
根本智慧如诸佛见万法无性万法无相万法无
依万法无有本末住处契此法巳名为住佛所住
方得见亡业谢生圣智流中学差别智成就法界
无限普贤大用广化无尽一切法界众生皆使入
于根本智之知见故亦可凡心初学先入山乐静
方学定心用现正智亦是方便亦可得名胜乐国
妙峰山也以心离俗境乐修寂静亦是胜乐义引
凡方便种种利生但不住其中也四举善知识约
德立名名为德云者以德云能雨法洒润众生令
得清凉之义比丘者此云灭诤以灭有无是非烦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第 616c 页
恼之诤故云灭诤以身边等五见及有无二见能
障道故先须以无念无思三昧止之正智方现故
云灭诤故以妙峰山表其比丘三昧行智现定亡
寂用自在方能说教以润童蒙名为德云故居艮
为蒙位以止是润生启明之初以比丘德云居山
之顶取像表法明此位从信心凡夫创始以三昧
加行启蒙入圣位中十住之首至法顶故与无相
妙智慧会处号为妙峰以妙智慧能说教处润益
含生号名德云修学如是方便现其自心正智现
前其妙峰山德云比丘之义总在巳躬乃至文殊
普贤佛果总皆自有以方便三昧理智现前利众
生行行之即是一如经具明此明于法界品中安
立如是五位行门明五位方便修行行门总以法
界佛果为体以法界普光明根本智具普贤差别
智为大用故始终本末不移此也以进修生熟处
安立诸位起一百一十城之法门总共同一十波
罗蜜行一三十七道品一四摄四无量心总别同
异成坏六门在其中也以智照之可见一百一十
城义如前福城东巳释讫五举善知识道德所能
者此善知识堪能说示菩萨行之加行具普贤行
之五位门户是故文殊令善财问德云比丘云何
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行乃至云何于普贤行疾
得圆满德云比丘当为汝说此是入十住之初心
名初发心住。】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第 617a 页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九十一


** 音切



(陟友切)


(许归切)


(莫北切)


(秘音)


(直玉切)


(胡瞎切)


(思羊
切)。


(因音)


(辱音)


(居宜切)


(于两切)


(于革切)


(所金切)


(息勇
切)。


(力居切)


(沙下切)


(苦计切)